CN110494380A - 纺纱系统及卷绕阻止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纺纱系统及卷绕阻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4380A
CN110494380A CN201880024721.2A CN201880024721A CN110494380A CN 110494380 A CN110494380 A CN 110494380A CN 201880024721 A CN201880024721 A CN 201880024721A CN 110494380 A CN110494380 A CN 110494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ning
spool
unit
quality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47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94380B (zh
Inventor
川元谦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Desk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Des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Desk filed Critical Murata Desk
Publication of CN110494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4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94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4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Supply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packages to, or transporting from,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Supply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packages to, or transporting from,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3Marking or identifying devices for packag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9/00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 D01H9/18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for supply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to, or transporting from,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Arrangements to prevent unwinding of roving from roving bobb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Filamentary Materials, Packages, And Safety Devices Therefor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纺纱系统(100)具备自动络纱机(1)和环锭精纺机(2)。纺纱系统(100)具备:精纺传感器(28),该精纺传感器设置于环锭精纺机(2),获取与精纺纱管(B)的品质相关的品质信息;不良纱管判定部(11c),该不良纱管判定部基于由精纺传感器(28)获取到的品质信息,针对各个精纺纱管(B)判定精纺纱管(B)的品质是否满足预先确定的品质基准值;和喂纱装置(12),该喂纱装置阻止被判定为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不良纱管(B1)的纱线(Y)被卷绕单元(10)卷绕。

Description

纺纱系统及卷绕阻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系统及卷绕阻止方法。
背景技术
有一种纺纱系统,具备:具有多个精纺单元的环锭精纺机,该多个精纺单元形成卷绕有纱线的精纺纱管;具有多个卷绕单元的自动络纱机,该多个卷绕单元卷绕精纺纱管的纱线来形成卷装;和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从环锭精纺机向自动络纱机输送精纺纱管。这种纺纱系统例如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
这种自动络纱机的卷绕单元通过清纱器测定卷绕中的纱线的品质,检测有无纱线缺陷。在检测到纱线缺陷的情况下,卷绕单元停止纱线的卷绕并除去纱线缺陷,并在进行了接纱之后再次开始卷绕。另外,卷绕单元在屡次检测到纱线缺陷的情况下,将卷绕中的精纺纱管判定为不良纱管,并将不良纱管排出到外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5-2789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供给至卷绕单元的精纺纱管为不良纱管的情况下,在直到将所供给的精纺纱管判定为不良纱管并排出到外部为止的期间,反复进行卷绕的停止、纱线缺陷的除去及接纱动作,因此自动络纱机的运转效率下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使自动络纱机的运转效率下降的情况下卷绕精纺纱管的纱线的纺纱系统及卷绕阻止方法。
本发明的纺纱系统具备:具有多个精纺单元的环锭精纺机,该多个精纺单元形成卷绕有纱线的精纺纱管;和具有多个卷绕单元的自动络纱机,该多个卷绕单元卷绕由环锭精纺机形成的精纺纱管的纱线来形成卷装,该纺纱系统具备:品质信息获取部,该品质信息获取部设置于环锭精纺机,获取与精纺纱管的品质相关的品质信息;判定部,该判定部基于由品质信息获取部获取到的品质信息,针对各个精纺纱管判定精纺纱管的品质是否满足预先确定的品质基准值;和卷绕阻止机构,该卷绕阻止机构阻止在判定部中被判定为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的纱线被卷绕单元卷绕。
在该纺纱系统中,能够阻止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的纱线的卷绕。由此,自动络纱机能够卷绕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的纱线而不会卷绕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的纱线。因此,纺纱系统能够在不使自动络纱机的运转效率下降的情况下卷绕精纺纱管的纱线。
也可以是,纺纱系统具备输送路径,该输送路径在自动络纱机与环锭精纺机之间输送精纺纱管及空纱管,卷绕阻止机构具备排出装置,该排出装置将被判定为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排出到输送路径外。在该情况下,排出装置通过将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排出到输送路径外,能够阻止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的纱线被卷绕单元卷绕。
在纺纱系统中,也可以是,排出装置由不良纱管排出装置构成,该不良纱管排出装置具备从输送路径分支而设置的不良纱管排出路径,并将被判定为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从输送路径排出到不良纱管排出路径。在该情况下,不良纱管排出装置通过将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从输送路径排出到不良纱管排出路径,能够阻止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的纱线被卷绕单元卷绕。
在纺纱系统中,也可以是,不良纱管排出路径从输送路径中的、将精纺纱管从环锭精纺机向自动络纱机输送的输送路径的中途部分分支而设置。在该情况下,不良纱管排出装置能够在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从环锭精纺机被输送至自动络纱机之前,将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排出到不良纱管排出路径。
在纺纱系统中,也可以是,排出装置由不良纱管除去装置构成,该不良纱管除去装置设于输送路径上,并将被判定为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从输送路径除去。在该情况下,不良纱管除去装置通过将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从输送路径除去,能够阻止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的纱线被卷绕单元卷绕。
也可以是,纺纱系统具备输送路径,该输送路径在自动络纱机与环锭精纺机之间输送精纺纱管及空纱管,自动络纱机具备:喂纱装置,该喂纱装置支承经由输送路径输送来的精纺纱管并辅助精纺纱管的纱线的退绕,并将纱线全部退绕后的空纱管排出到输送路径;和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从精纺纱管退绕纱线并将所退绕的纱线进行卷绕,卷绕阻止机构由喂纱装置构成,喂纱装置在输送来的精纺纱管是被判定为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的情况下,不从精纺纱管退绕纱线而将精纺纱管排出到输送路径。由此,喂纱装置通过在输送来了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的情况下不从精纺纱管退绕纱线而将精纺纱管排出到输送路径,能够阻止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的纱线被卷绕单元卷绕。
也可以是,纺纱系统具备:信息写入部,该信息写入部写入判定部中的精纺纱管的品质的判定结果;和信息读取部,该信息读取部读取由信息写入部写入的判定结果,精纺纱管以安放于托盘的状态被沿着输送路径输送,信息写入部向设于托盘的存储部写入判定结果,信息读取部从托盘的存储部读取判定结果,卷绕阻止机构基于由信息读取部读取的判定结果来阻止精纺纱管的纱线被卷绕单元卷绕。在该情况下,卷绕阻止机构能够基于由信息读取部读取的判定结果,对以安放于托盘的状态被输送的多个精纺纱管中的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进行特定。
也可以是,纺纱系统具备判定基准设定部,该判定基准设定部接受由操作员进行的设定品质基准值的输入操作,判定部基于由判定基准设定部接受的品质基准值来判定精纺纱管的品质是否满足品质基准值。在该情况下,纺纱系统的操作员能够通过操作判定基准设定部而设定在卷绕单元中阻止纱线卷绕的精纺纱管的品质。
在纺纱系统中,也可以是,品质信息包括环锭精纺机的周围温度、环锭精纺机的周围湿度、表示精纺单元各部分的状态的信息、和精纺单元的运转状态中的至少一个。在该情况下,判定部能够基于品质信息所包括的环锭精纺机的周围温度等信息而判定精纺纱管的品质是否满足品质基准值。
本发明的卷绕阻止方法由纺纱系统实施,该纺纱系统具备:具有多个精纺单元的环锭精纺机,该多个精纺单元形成卷绕有纱线的精纺纱管;和具有多个卷绕单元的自动络纱机,该多个卷绕单元卷绕由环锭精纺机形成的精纺纱管的纱线来形成卷装,该卷绕阻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步骤,通过设置于环锭精纺机的品质信息获取部获取与精纺纱管的品质相关的品质信息;判定步骤,通过判定部基于在获取步骤中获取到的品质信息,针对各个精纺纱管判定精纺纱管的品质是否满足预先确定的品质基准值;和卷绕阻止步骤,通过卷绕阻止机构阻止在判定步骤中被判定为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的纱线被卷绕单元卷绕。
在该卷绕阻止方法中,在卷绕阻止步骤中阻止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的纱线的卷绕。由此,自动络纱机能够卷绕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的纱线而不会卷绕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的纱线。由此,在该卷绕阻止方法中,能够在不使自动络纱机的运转效率下降的情况下卷绕精纺纱管的纱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不使自动络纱机的运转效率下降的情况下卷绕精纺纱管的纱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与环锭精纺机相连结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在图1的纺纱系统中被输送的托盘、空纱管及精纺纱管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纺纱系统的精纺单元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的纺纱系统的控制框图。
图5是图1的纺纱系统的俯视图。
图6是图1的纺纱系统的自动络纱机的正视图。
图7是第一变形例中的纺纱系统的俯视图。
图8是第一变形例中的纺纱系统的控制框图。
图9是第二变形例中的纺纱系统的不良纱管除去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所示,纺纱系统100具备自动络纱机1、环锭精纺机2和输送装置3。环锭精纺机2从粗纱生成纱线Y,并将该纱线Y卷绕到空纱管E(未缠绕纱线Y的纱管)上来形成精纺纱管B。自动络纱机1卷绕精纺纱管B的纱线Y来形成卷装P。输送装置3从环锭精纺机2向自动络纱机1输送精纺纱管B,并从自动络纱机1向环锭精纺机2输送空纱管E。
精纺纱管B及空纱管E分别以安放(载置)在托盘T的状态被输送。如图2所示,托盘T具有圆板状的基座部T1、从基座部T1向上侧突出的销T2、和设于基座部T1的RF(RadioFrequency(射频))标签(存储部)T3。此外,RF标签T3可以内置于基座部T1,也可以安装在基座部T1的外表面。另外,RF标签T3并不限定于如图2所示那样是矩形,例如也可以是甜甜圈状(环状)。精纺纱管B及空纱管E分别通过在纱管E的底部Ea插入销T2而以纱管E的顶部Eb朝向上侧的状态安放于托盘T。RF标签T3存储与安放于托盘T的精纺纱管B相关的信息。在纺纱系统100中,通过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基于电波的个体识别)技术来管理安放于托盘T的精纺纱管B的状况。此外,托盘T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例如,基座部T1也可以不是圆板状,另外,安放精纺纱管B及空纱管E的方法也可以不是销T2的插入。RF标签T3的设置位置也只要是能够由后述的RF写入器(信息写入部)31及RF读取器(信息读取部)18及41读写的位置即可。
[环锭精纺机的结构]
环锭精纺机2实施自动络纱机1的前工序的精纺工序。如图1所示,环锭精纺机2具备控制环锭精纺机2的动作的机台控制装置21、和形成精纺纱管B的多个精纺单元20。机台控制装置21具有显示器等显示部21a和输入键等操作部21b。显示部21a显示各精纺单元20的运转状况等。操作部21b由操作员等为了进行各精纺单元20的运转条件的设定等而操作。此外,显示部21a和操作部21b也可以由触摸面板构成。
如图3所示,精纺单元20具有牵伸装置22和加捻装置23。
牵伸装置22具有后罗拉对22a、中间罗拉对22b和前罗拉对22c。后罗拉对22a、中间罗拉对22b及前罗拉对22c分别由下罗拉及上罗拉构成。在构成中间罗拉对22b的各罗拉上架设有龙带。在牵伸装置22中,通过使后罗拉对22a、中间罗拉对22b及前罗拉对22c以规定的速度比旋转来牵伸从粗纱纱管退绕的粗纱Y1。
加捻装置23具有锭轴24、钢领板(ring rail)25、钢领26和钢丝圈(traveler)27。锭轴24以纱管E的顶部Eb朝向上侧的状态保持纱管E的底部Ea并使纱管E旋转。钢领板25能够沿纱管E的轴线方向移动。钢领26固定于钢领板25。钢丝圈27支承于钢领26并能沿着钢领26移动。
在加捻装置23中,在牵伸装置22中被牵伸后的粗纱Y1穿插于钢领26与钢丝圈27的间隙,该粗纱Y1的端部固定于纱管E。在该状态下,当锭轴24使纱管E旋转时,钢丝圈27被粗纱Y1拉拽而沿着钢领26移动。此时,钢领板25在沿着纱管E的轴线方向的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同时从底部Ea侧逐渐向顶部Eb侧移动。在加捻装置23中,钢丝圈27的旋转慢于纱管E的旋转,由此对粗纱Y1加捻来生成纱线Y,该纱线Y卷绕于纱管E而形成精纺纱管B。
具有多个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精纺单元20的环锭精纺机2构成为所谓的一齐落纱类型。即,环锭精纺机2预先存放有多个由输送装置3从自动络纱机1输送来的空纱管E,将空纱管E一齐安放于各精纺单元20并使纱线Y的卷绕一齐开始。当在各精纺单元20中纱线Y的卷绕完成而形成了精纺纱管B时,环锭精纺机2将全部精纺纱管B一齐落纱(doffing)。然后,环锭精纺机2将在此期间存放的空纱管E从托盘T拔出并再次一齐安放于各精纺单元20,并取而代之将落纱后的精纺纱管B一齐安放于托盘T。落纱后的精纺纱管B经由输送装置3输送至自动络纱机1。
另外,如图4所示,在环锭精纺机2中设置有精纺传感器(品质信息获取部)28及传感器管理控制部29。在本实施方式中,精纺传感器28针对环锭精纺机2所具备的多个精纺单元20的每一个设置。精纺传感器28获取由精纺单元20形成的精纺纱管B的品质信息。但是,精纺传感器28也可以针对多个精纺单元20仅设置一个或者针对每个精纺单元20设置一个或多个。
精纺传感器28获取环锭精纺机2的周围环境(例如周围温度、周围湿度)、表示精纺单元20的各部分的状态的信息(例如设置不良、设备或零件的消耗)及精纺单元20的运转状态(例如各精纺单元20中的形成精纺纱管B的速度(例如钢丝圈27的旋转速度、精纺纱管B的旋转速度))中的至少任一个来作为品质信息。
传感器管理控制部29管理由各精纺传感器28获取的品质信息。传感器管理控制部29将所管理的品质信息输出至自动络纱机1的机台控制装置11。
另外,如图5所示,环锭精纺机2具备用于输送托盘T的输送路径L2和输送带C2。输送路径L2包括用于将安放有由各精纺单元20形成的精纺纱管B的托盘T向输送装置3输送的输送路径L21、和用于从输送装置3接收安放有空纱管E的托盘T的输送路径L22。输送带C2沿着输送路径L2输送安放有精纺纱管B或空纱管E的托盘T。
[自动络纱机的结构]
如图4及图6所示,自动络纱机1具备从精纺纱管B形成卷装P的多个卷绕单元10、将卷装P落纱的落纱装置19、和控制各卷绕单元10及落纱装置19的机台控制装置11。
<输送路径>
如图5所示,自动络纱机1具备用于输送托盘T的输送路径L1和输送带C1。输送路径L1包括用于将从输送装置3输送来的安放有精纺纱管B的托盘T向各卷绕单元10输送的输送路径L11、和用于将安放有在卷绕单元10中被卷绕了纱线Y后的空纱管E的托盘T向输送装置3输送的输送路径L12。输送带C1沿着输送路径L1输送安放有精纺纱管B或空纱管E的托盘T。
<卷绕单元>
如图6所示,卷绕单元10从纱线通道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具备喂纱装置12、张力施加装置13、接纱装置14、纱线清除器15(以下简称为清纱器)和卷绕装置16。另外,如图4所示,卷绕单元10具备单元控制部17及RF读取器(信息读取部)18。
喂纱装置12支承经由输送路径L11输送来的精纺纱管B并辅助精纺纱管B的纱线Y的退绕。另外,喂纱装置12将纱线Y全部退绕后的空纱管E排出到输送路径L12。
张力施加装置13对从喂纱装置12朝向卷绕装置16行进的纱线Y施加规定的张力。
接纱装置14是将因检测到纱线缺陷而将纱线Y切断等某种理由而断开的纱线Y的端部彼此连接的装置。
清纱器15在喂纱装置12与卷绕装置16之间监视从喂纱装置12朝向卷绕装置16行进的纱线Y的状态,检测纱线缺陷(例如纱线的粗细异常、向纱线的异物混入等)。清纱器15基于所设定的清除条件来判定是否应该除去所检测到的纱线缺陷。在判定为应该除去纱线缺陷的情况下,为了除去该纱线缺陷而通过切断器将纱线Y切断(cut)。切断器附设于清纱器15。但是,切断器也可以与清纱器15分开设置。
卷绕装置16从由喂纱装置12支承的精纺纱管B退绕纱线Y,并对所退绕的纱线Y进行卷绕来形成卷装P。
RF读取器18从安放有被输送至卷绕单元10的精纺纱管B的托盘T的RF标签T3读取所输送的精纺纱管B是否满足品质基准值的判定结果。关于RF标签T3所存储的信息详见后述。
单元控制部17基于来自机台控制装置11的指示等来控制喂纱装置12等卷绕单元10的各部分的动作。另外,单元控制部17基于由RF读取器18读取的精纺纱管B是否满足品质基准值的判定结果来控制喂纱装置12的动作。关于精纺纱管B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情况下的喂纱装置12的动作详见后述。
<落纱装置>
落纱装置19对由各卷绕单元10形成的卷装P进行落纱。落纱装置19相对于多个卷绕单元10设有一台。落纱装置19将落纱后的卷装P送至规定位置(例如设于机台后方的输送带)。
<机台控制装置>
如图4及图6所示,机台控制装置11具备显示部11a、操作部(判定基准设定部)11b和不良纱管判定部(判定部)11c。机台控制装置11例如由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通信装置、存储装置、显示装置及操作装置等的电子控制单元构成。
显示部11a及操作部11b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触摸面板构成。此外,显示部11a及操作部11b并不限定于由触摸面板构成。显示部11a至少显示卷绕单元10中的卷绕条件及运转数据。操作部11b由操作员等为了进行各卷绕单元10的运转条件的设定等而操作。
不良纱管判定部11c从传感器管理控制部29经由通信来获取由各精纺传感器28获取到的精纺纱管B的品质信息。不良纱管判定部11c基于所获取的品质信息,针对各个精纺纱管B判定精纺纱管B的品质是否满足预先确定的品质基准值。以下,将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B称为不良纱管B1(参照图5)。不良纱管判定部11c将判定结果(是否为不良纱管B1)输出至输送装置3的RF写入器31。另外,该判定结果中包括用于对形成了精纺纱管B的精纺单元20进行特定的识别信息。形成了精纺纱管B的精纺单元20能够基于获取了该精纺纱管B的品质信息的精纺传感器28的设置位置来特定。
在此,不良纱管B1与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B相比有包含很多应该除去的纱线缺陷的倾向。因此,在将不良纱管B1在卷绕单元10中进行卷绕的情况下,由于纱线缺陷的除去动作屡次发生而有卷绕的运转效率变低的趋势。
品质基准值可以由操作员变更。例如,机台控制装置11的操作部11b可以接受由操作员进行的设定品质基准值的输入操作。而且,不良纱管判定部11c也可以基于通过操作员的输入操作而被变更后的品质基准值来判定精纺纱管B的品质是否满足品质基准值。此外,接受由操作员进行的设定品质基准值的输入操作的操作部并不限定于设于机台控制装置11的操作部11b,也可以是操作部11b以外的操作部。
[输送装置的结构]
如图5所示,输送装置3如前述那样从环锭精纺机2向自动络纱机1输送精纺纱管B,并从自动络纱机1向环锭精纺机2输送空纱管E。
输送装置3具备用于输送托盘T的输送路径L3和输送带C3。输送路径L3包括用于将从环锭精纺机2输送来的安放有精纺纱管B的托盘T向自动络纱机1输送的输送路径L31、和用于将安放有在自动络纱机1中被卷绕了纱线Y后的空纱管E的托盘T向环锭精纺机2输送的输送路径L32。即,输送路径L31将环锭精纺机2的输送路径L21与自动络纱机1的输送路径L11连结起来。输送路径L32将环锭精纺机2的输送路径L22与自动络纱机1的输送路径L12连结起来。
另外,输送路径L3包括将输送路径L31与输送路径L32连结的旁通路径L33及L34。旁通路径L33与旁通路径L34相比设于自动络纱机1侧。
这样,通过设于环锭精纺机2的输送路径L2、设于输送装置3的输送路径L3及设于自动络纱机1的输送路径L1,构成在自动络纱机1与环锭精纺机2之间输送精纺纱管B及空纱管E的输送路径。
另外,输送装置3具备RF写入器(信息写入部)31、余纱量确认传感器32、纱线端准备装置33、纱线有无确认传感器34、余纱除去装置35、和不良纱管排出装置(卷绕阻止机构、排出装置)4。
RF写入器31设于将由环锭精纺机2形成的精纺纱管B向自动络纱机1输送的输送路径L31的附近。RF写入器31在精纺纱管B被从环锭精纺机2向自动络纱机1输送时,向安放有精纺纱管B的托盘T的RF标签T3写入该精纺纱管B中的不良纱管判定部11c的判定结果(是否为不良纱管B1以及形成了该精纺纱管B的精纺单元20的识别信息)。
此外,RF写入器31并不限定于设于输送装置3。也可以在环锭精纺机2的精纺纱管B的输送方向的出口设置RF写入器31。另外,也可以针对每个精纺单元20设置RF写入器31。另外,在环锭精纺机2和自动络纱机1中使用不同托盘的情况下,输送装置3也可以还具备移载部,在移载部中将精纺纱管B从环锭精纺机2用的托盘移载到自动络纱机1用的托盘。此时,RF写入器31可以设于移载部或从移载部向精纺纱管B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稍微远离的位置,并向安装在自动络纱机1用的托盘上的RF标签写入与精纺纱管B相关的信息。
余纱量确认传感器32检测沿着输送路径L31被输送的纱管(精纺纱管B及空纱管E)的余纱量。在沿着输送路径L31被输送的纱管是具有(残留有)纱线Y的精纺纱管B的情况下,纱线端准备装置33对精纺纱管B进行纱线端的处理,以使得在自动络纱机1中能够捕捉纱线端。在沿着输送路径L31被输送的纱管是未残留纱线Y的空纱管E的情况下,纱线端准备装置33不进行纱线端的处理。
输送带C3将在纱线端准备装置33中进行了纱线端的处理的精纺纱管B沿着输送路径L31向自动络纱机1输送。输送带C3在沿着输送路径L31被输送的纱管由余纱量确认传感器32检测为是未残留纱线Y的空纱管E的情况下,将空纱管E经由旁通路径L33从输送路径L31输送至输送路径L32。
纱线有无确认传感器34检测在沿着输送路径L32被输送的纱管(精纺纱管B或空纱管E)上是否残留有纱线Y。在沿着输送路径L32被输送的纱管是残留有纱线Y的精纺纱管B的情况下,输送带C3将残留有纱线Y的精纺纱管B从输送路径L32经由旁通路径L34输送至余纱除去装置35。
余纱除去装置35从沿着旁通路径L34被输送来的残留有纱线Y的精纺纱管B除去纱线Y而形成空纱管E。由余纱除去装置35除去了纱线Y的空纱管E由输送带C3从旁通路径L34输送至输送路径L31。
不良纱管排出装置4将未在卷绕单元10中进行纱线Y的卷绕就返回至输送装置3的不良纱管B1排出到输送路径L3外。此外,关于未在卷绕单元10中进行不良纱管B1的纱线Y的卷绕就返回至输送装置3的结构详见后述。
如图4及图5所示,不良纱管排出装置4具备RF读取器41、排出控制部42、不良纱管排出路径L4及排出输送带C4。不良纱管排出路径L4从用于将托盘T从自动络纱机1向环锭精纺机2输送的输送路径L32的中途部分分支而设置。排出输送带C4基于排出控制部42的控制将安放有不良纱管B1的托盘T从输送路径L32收进不良纱管排出路径L4。
RF读取器41设于输送路径L32的附近、且设于相较于输送路径L32与不良纱管排出路径L4的连结部而更靠自动络纱机1侧的位置。RF读取器41以非接触的方式从沿着输送路径L32被输送的托盘T的RF标签T3读取不良纱管判定部11c中的判定结果(安放在托盘T上的精纺纱管B是否为不良纱管B1)。RF读取器41将所读取的判定结果输出至排出控制部42。
排出控制部42在由RF读取器41读取的判定结果是不良纱管B1的情况下,以将不良纱管B1从输送路径L32向不良纱管排出路径L4排出的方式控制排出输送带C4。
[阻止精纺纱管的纱线的卷绕的结构]
卷绕单元10在从输送装置3输送来的精纺纱管B是不良纱管B1的情况下,不从不良纱管B1进行纱线Y的卷绕。具体而言,如图4及图5所示,当在卷绕单元10的喂纱装置12上安放了精纺纱管B时(当由喂纱装置12支承着精纺纱管B时),RF读取器18以非接触的方式从安放有精纺纱管B的托盘T的RF标签T3读取不良纱管判定部11c中的判定结果(安放在托盘T上的精纺纱管B是否为不良纱管B1)。RF读取器18将所读取的判定结果输出至单元控制部17。
单元控制部17在由RF读取器18读取的判定结果是不良纱管B1的情况下,以不从该不良纱管B1退绕纱线Y、即不对卷绕装置16供给纱线Y而将不良纱管B1排出到输送路径L12的方式控制喂纱装置12。此外,单元控制部17在由RF读取器18读取的判定结果并非不良纱管B1的情况下,控制卷绕单元10的各部分的动作而将安放于喂纱装置12的精纺纱管B的纱线Y供给至卷绕装置16。
这样,通过喂纱装置12构成阻止不良纱管B1的纱线Y被卷绕装置16卷绕的卷绕阻止机构。喂纱装置12能够基于由RF读取器18读取的不良纱管判定部11c的判定结果,来阻止不良纱管B1的纱线Y被卷绕装置16卷绕。
另外,RF读取器18当在喂纱装置12上安放了精纺纱管B时,从托盘T的RF标签T3读取用于对形成了精纺纱管B的精纺单元20进行特定的识别信息。RF读取器18将所读取的用于特定精纺单元20的识别信息向机台控制装置11输出。由此,机台控制装置11能够针对安放于喂纱装置12的精纺纱管B对形成了该精纺纱管B的精纺单元20进行特定。但是,机台控制装置11也可以不对形成了该精纺纱管B的精纺单元20进行特定。
如上所述,卷绕单元10的喂纱装置12在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不良纱管B1被输送来的情况下,不从不良纱管B1退绕纱线Y而将不良纱管B1排出到输送路径L12并使其返回至输送装置3。即,通过卷绕单元10的喂纱装置12阻止不良纱管B1的纱线Y的卷绕。由此,自动络纱机1能够卷绕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B的纱线Y而不会卷绕不良纱管B1的纱线Y。因此,纺纱系统100能够在不使自动络纱机1的运转效率下降的情况下卷绕精纺纱管B的纱线Y。
不良纱管排出装置4将不良纱管B1从输送路径L32向不良纱管排出路径L4排出。由此,能够防止不良纱管B1被再次输送至自动络纱机1。这样,通过不良纱管排出装置4也能阻止不良纱管B1的纱线Y在卷绕单元10中被卷绕。
RF写入器31将由不良纱管判定部11c判定的判定结果写入至托盘T的RF标签T3。RF读取器18从RF标签T3读取判定结果。由此,卷绕单元10能够基于由RF读取器18读取的判定结果,对以安放在托盘T上的状态被输送的多个精纺纱管B中的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不良纱管B1进行特定。
卷绕单元10的操作部11b接受由操作员进行的设定品质基准值的输入操作。而且,不良纱管判定部11c可以基于所接受的品质基准值来判定精纺纱管B的品质是否满足品质基准值。在该情况下,纺纱系统100的操作员能够通过对操作部11b进行操作而设定在卷绕单元10中阻止纱线Y卷绕的精纺纱管B的品质。
精纺传感器28获取环锭精纺机2的周围环境、表示精纺单元20的各部分的状态的信息以及精纺单元20的运转状态中的至少某一个来作为品质信息。在该情况下,不良纱管判定部11c基于品质信息所包括的环锭精纺机2的周围环境等信息而能够判定精纺纱管B的品质是否满足品质基准值。
在纺纱系统100中实施的卷绕阻止方法包括:获取步骤,通过设置于环锭精纺机2的精纺传感器28获取与精纺纱管B的品质相关的品质信息;判定步骤,通过不良纱管判定部11c基于在获取步骤中获取的品质信息针对各个精纺纱管B判定精纺纱管B的品质是否满足预先确定的品质基准值;和卷绕阻止步骤,通过喂纱装置12阻止在判定步骤中被判定为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B的纱线Y被卷绕单元10卷绕。根据该卷绕阻止方法,如上所述,能够在不使环锭精纺机2的运转效率下降的情况下卷绕精纺纱管B的纱线Y。
(第一变形例)
接着,对纺纱系统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中的纺纱系统10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如图7及图8所示,第一变形例中的纺纱系统100A具备输送装置3A来代替实施方式中的纺纱系统100的输送装置3。
输送装置3A具备不良纱管排出装置(卷绕阻止机构、排出装置)5来代替实施方式中的输送装置3的不良纱管排出装置4。不良纱管排出装置5从输送精纺纱管B的输送路径L31排出不良纱管B1。
不良纱管排出装置5具备排出控制部51、不良纱管排出路径L5及排出输送带C5。不良纱管排出路径L5从用于将托盘T(精纺纱管B)从环锭精纺机2向自动络纱机1输送的输送路径L31的中途部分分支而设置。不良纱管排出路径L5连结在输送路径L31中的、相较于旁通路径L34与输送路径L31的连结部分更靠环锭精纺机2侧的位置。排出输送带C5基于排出控制部51的控制将安放有不良纱管B1的托盘T从输送路径L31收进不良纱管排出路径L5。
排出控制部51从不良纱管判定部11c获取判定结果,并根据所获取的判定结果对形成了不良纱管B1的精纺单元20进行特定。排出控制部51在由所特定的精纺单元20形成的精纺纱管B(不良纱管B1)从不良纱管排出路径L5与输送路径L31的连结部分通过时,以将不良纱管B1向不良纱管排出路径L5排出的方式控制排出输送带C5。
在此,环锭精纺机2将全部精纺纱管B一齐落纱,并将所落纱的精纺纱管B一齐安放于托盘T而向输送装置3输送。因此,由多个精纺单元20分别形成的多个精纺纱管B例如沿着精纺单元20的排列顺序被依次向输送装置3输送。因此,排出控制部51由于已根据所获取的判定结果对形成了不良纱管B1的精纺单元20的识别信息进行了特定,所以例如能够基于沿着输送路径L31被依次输送的精纺纱管B的顺序而特定不良纱管B1。
即,不良纱管排出装置5能够在不从RF标签T3读取判定结果的情况下排出不良纱管B1。在该情况下,RF写入器31也可以不向托盘T的RF标签T3写入精纺纱管B是否满足品质基准值的判定结果。例如,RF写入器31也可以相对于托盘T的RF标签T3仅写入形成了精纺纱管B的精纺单元20的识别信息。在相对于RF标签T3写入精纺纱管B的判定结果及精纺单元20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RF写入器31能够经由排出控制部51从不良纱管判定部11c获取判定结果及识别信息。但是,RF写入器31也可以从不良纱管判定部11c直接获取判定结果及识别信息。此外,当不良纱管排出装置5在不从RF标签T3读取判定结果的情况下排出不良纱管B1时,也可以不设置RF写入器31及RF读取器18。
这样,不良纱管排出装置5能够将不良纱管B1从用于输送精纺纱管B的输送路径L31向输送路径L31外的不良纱管排出路径L5排出。由此,纺纱系统100A能够阻止不良纱管B1的纱线Y被卷绕单元10卷绕,能够在不使自动络纱机1的运转效率下降的情况下卷绕精纺纱管B的纱线Y。
另外,不良纱管排出装置5的不良纱管排出路径L5与从环锭精纺机2向自动络纱机1输送精纺纱管B的输送路径L31连结。由此,不良纱管排出装置5能够在不良纱管B1从环锭精纺机2被输送至自动络纱机1之前将不良纱管B1排出至不良纱管排出路径L5。
此外,第一变形例中的不良纱管排出装置5也可以与实施方式中的不良纱管排出装置4同样地,用RF读取器读取存储于托盘T的RF标签T3内的判定结果,并将不良纱管B1从输送路径L31向不良纱管排出路径L5排出。即,实施方式中的不良纱管排出装置4也可以相对于输送路径L31设置。
另外,设置不良纱管排出装置5的位置并不限定于输送路径L31。例如,不良纱管排出装置5也可以设于输送路径L1~L3的任何位置,只要是供不良纱管B1通过的位置即可。即,不良纱管排出装置5并不限定于设于输送装置3,也可以设于自动络纱机1或环锭精纺机2。
(第二变形例)
接着,对纺纱系统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第二变形例中的纺纱系统具备图9所示的不良纱管除去装置(卷绕阻止机构、排出装置)6来代替第一变形例中的不良纱管排出装置5。不良纱管除去装置6设于从环锭精纺机2向自动络纱机1输送精纺纱管B的输送路径L31上。
不良纱管除去装置6具备纱管除去部61、纱管投入部62、不良纱管收纳部63和RF读取器(信息读取部)64。RF读取器64与实施方式中的RF读取器18同样地,从被输送至不良纱管除去装置6的安放有精纺纱管B的托盘T的RF标签T3读取输送来的精纺纱管B是否为不良纱管B1的判定结果。
纱管除去部61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件。纱管除去部61在由RF读取器64读取到的判定结果是不良纱管B1的情况下,将输送来的不良纱管B1从托盘T拔出。例如,纱管除去部61具备未图示的多个罗拉等,能够通过使罗拉旋转而从托盘T拔出不良纱管B1。此外,在输送来的精纺纱管B并非不良纱管B1的情况下,纱管除去部61不将精纺纱管B从托盘T拔出。这样,通过由纱管除去部61将不良纱管B1从托盘T拔出,而将不良纱管B1向输送路径L31外排出(从输送路径L31除去)。
纱管投入部62的上部安装在纱管除去部61的上部。纱管投入部62的下端部伸长至不良纱管收纳部63的上部附近。纱管除去部61将从托盘T拔出的不良纱管B1提至上方并送至纱管投入部62。纱管投入部62形成为滑梯状,使从纱管除去部61送来的不良纱管B1滑行而将其投入至不良纱管收纳部63内。
不良纱管收纳部63形成为上部开口的箱状。不良纱管收纳部63收纳从纱管投入部62投入的不良纱管B1。
这样,不良纱管除去装置6通过将不良纱管B1从托盘T拔出而从输送路径L31除去不良纱管B1。由此,第二变形例中的纺纱系统能够阻止不良纱管B1的纱线Y被卷绕单元10卷绕,能够在不使自动络纱机1的运转效率下降的情况下卷绕精纺纱管B的纱线Y。
此外,不良纱管除去装置6的纱管除去部61也可以与第二变形例的不良纱管排出装置5同样地,从不良纱管判定部11c获取判定结果,并根据所获取的判定结果对形成了不良纱管B1的精纺单元20进行特定。而且,纱管除去部61也可以在由所特定的精纺单元20形成的精纺纱管B(不良纱管B1)从纱管除去部61通过时将不良纱管B1从托盘T拔出。在该情况下,不良纱管除去装置6能够在不从RF标签T3读取判定结果的情况下除去不良纱管B1。
此外,第二变形例中的不良纱管除去装置6并不限定于将不良纱管B1从托盘T向上方拔出的结构。不良纱管除去装置6只要是能够将不良纱管B1从托盘T除去的结构即可,也可以是其它结构。另外,设置不良纱管除去装置6的位置并不限定于输送路径L31。例如,不良纱管除去装置6也可以设于余纱除去装置35。这样,不良纱管除去装置6可以设于输送路径L1~L3的任何位置,只要是供不良纱管B1通过的位置即可。即,不良纱管除去装置6并不限定于设于输送装置3,也可以设于自动络纱机1或环锭精纺机2。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各种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各种变形例。例如,基于由精纺传感器28获取的品质信息来判定精纺纱管B的品质的不良纱管判定部11c并不限定于设于自动络纱机1的机台控制装置11。例如,不良纱管判定部11c也可以设于精纺传感器28自身,还可以设于环锭精纺机2的机台控制装置21,还可以设于管理精纺传感器28的传感器管理控制部29,还可以设于卷绕单元10的单元控制部17。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各种变形例中,从传感器管理控制部29获取用于判定是否为不良纱管B1的精纺纱管B的品质信息,但该品质信息也可以写入至托盘T的RF标签T3内。而且,卷绕单元10的单元控制部17也可以基于被写入至RF标签T3内的品质信息来判定是否为不良纱管B1。具体而言,设于输送装置3的RF写入器31从传感器管理控制部29经由通信来获取由精纺传感器28获取到的各精纺纱管B的品质信息,并将所获取的品质信息分别写入至安放有精纺纱管B的托盘T的RF标签T3内。此时,RF写入器31既可以将用于对形成了精纺纱管B的精纺单元20进行特定的识别信息也一起写入也可以不将其写入。而且,各卷绕单元10除了RF读取器18之外还分别具备RF写入器。当精纺纱管B被输送至卷绕单元10时,RF读取器18从安放有精纺纱管B的托盘T的RF标签T3读取精纺纱管B的品质信息。各单元控制部17基于由RF读取器18读取的精纺纱管B的品质信息来判定是否为不良纱管B1。设于卷绕单元10的RF写入器在单元控制部17的判定结果是不良纱管B1的情况下,将不良纱管B1的排出标志写入至RF标签T3内。而且,不良纱管排出装置4的RF读取器41从RF标签T3读取排出标志。在由RF读取器41读取了排出标志的情况下,不良纱管排出装置4将写入有排出标志的托盘T(安放有不良纱管B1的托盘T)向不良纱管排出路径L4排出。
另外,RF读取器18、41及64并不限定于以非接触的方式从RF标签T3读取信息,也可以通过接触式读取信息。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各种变形例中,在输送装置3、3A上设有余纱量确认传感器32、纱线端准备装置33、纱线有无确认传感器34、余纱除去装置35及旁通路径L33、L34,但也能将它们适当地省略。
工业实用性
能够在不使自动络纱机的运转效率下降的情况下卷绕精纺纱管的纱线。
附图标记说明
1:自动络纱机,2:环锭精纺机,4、5:不良纱管排出装置(卷绕阻止机构、排出装置),6:不良纱管除去装置(卷绕阻止机构、排出装置),10:卷绕单元,11b:操作部(判定基准设定部),11c:不良纱管判定部(判定部),12:喂纱装置(卷绕阻止机构),16:卷绕装置,18、41、64:RF读取器(信息读取部),20:精纺单元,28:精纺传感器(品质信息获取部),31:RF写入器(信息写入部),100:纺纱系统,B:精纺纱管,B1:不良纱管(不满足品质基准值的精纺纱管),E:空纱管,L1~L3:输送路径,L4、L5:不良纱管排出路径,P:卷装,T:托盘,T3:RF标签(存储部),Y:纱线。

Claims (10)

1.一种纺纱系统,具备:具有多个精纺单元的环锭精纺机,该多个精纺单元形成卷绕有纱线的精纺纱管;和具有多个卷绕单元的自动络纱机,该多个卷绕单元卷绕由所述环锭精纺机形成的所述精纺纱管的所述纱线来形成卷装,
该纺纱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品质信息获取部,该品质信息获取部设置于所述环锭精纺机,获取与所述精纺纱管的品质相关的品质信息;
判定部,该判定部基于由所述品质信息获取部获取到的所述品质信息,针对各个所述精纺纱管判定所述精纺纱管的品质是否满足预先确定的品质基准值;和
卷绕阻止机构,该卷绕阻止机构阻止在所述判定部中被判定为不满足所述品质基准值的所述精纺纱管的所述纱线被所述卷绕单元卷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输送路径,该输送路径在所述自动络纱机与所述环锭精纺机之间输送所述精纺纱管及空纱管,
所述卷绕阻止机构具备排出装置,该排出装置将被判定为不满足所述品质基准值的所述精纺纱管排出到所述输送路径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装置由不良纱管排出装置构成,该不良纱管排出装置具备从所述输送路径分支而设置的不良纱管排出路径,并将被判定为不满足所述品质基准值的所述精纺纱管从所述输送路径排出到所述不良纱管排出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纱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良纱管排出路径从所述输送路径中的、将所述精纺纱管从所述环锭精纺机向所述自动络纱机输送的所述输送路径的中途部分分支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装置由不良纱管除去装置构成,该不良纱管除去装置设于所述输送路径上,并将被判定为不满足所述品质基准值的所述精纺纱管从所述输送路径除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输送路径,该输送路径在所述自动络纱机与所述环锭精纺机之间输送所述精纺纱管及空纱管,
所述自动络纱机具备:
喂纱装置,该喂纱装置支承经由所述输送路径输送来的所述精纺纱管并辅助所述精纺纱管的所述纱线的退绕,并将所述纱线全部退绕后的空纱管排出到所述输送路径;和
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从所述精纺纱管退绕所述纱线并将所退绕的所述纱线进行卷绕,
所述卷绕阻止机构由所述喂纱装置构成,
所述喂纱装置在输送来的所述精纺纱管是被判定为不满足所述品质基准值的所述精纺纱管的情况下,不从所述精纺纱管退绕所述纱线而将所述精纺纱管排出到所述输送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
信息写入部,该信息写入部写入所述判定部中的所述精纺纱管的品质的判定结果;和
信息读取部,该信息读取部读取由所述信息写入部写入的所述判定结果,
所述精纺纱管以安放于托盘的状态被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输送,
所述信息写入部向设于所述托盘的存储部写入所述判定结果,
所述信息读取部从所述托盘的所述存储部读取所述判定结果,
所述卷绕阻止机构基于由所述信息读取部读取的所述判定结果来阻止所述精纺纱管的所述纱线被所述卷绕单元卷绕。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判定基准设定部,该判定基准设定部接受由操作员进行的设定所述品质基准值的输入操作,
所述判定部基于由所述判定基准设定部接受的所述品质基准值来判定所述精纺纱管的品质是否满足品质基准值。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品质信息包括所述环锭精纺机的周围温度、所述环锭精纺机的周围湿度、表示所述精纺单元各部分的状态的信息、和所述精纺单元的运转状态中的至少一个。
10.一种卷绕阻止方法,由纺纱系统实施,该纺纱系统具备:具有多个精纺单元的环锭精纺机,该多个精纺单元形成卷绕有纱线的精纺纱管;和具有多个卷绕单元的自动络纱机,该多个卷绕单元卷绕由所述环锭精纺机形成的所述精纺纱管的纱线来形成卷装,
该卷绕阻止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步骤,通过设置于所述环锭精纺机的品质信息获取部获取与所述精纺纱管的品质相关的品质信息;
判定步骤,通过判定部基于在所述获取步骤中获取到的所述品质信息,针对各个所述精纺纱管判定所述精纺纱管的品质是否满足预先确定的品质基准值;和
卷绕阻止步骤,通过卷绕阻止机构阻止在所述判定步骤中被判定为不满足所述品质基准值的所述精纺纱管的所述纱线被所述卷绕单元卷绕。
CN201880024721.2A 2017-05-19 2018-05-17 纺纱系统及卷绕阻止方法 Active CN1104943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9429 2017-05-19
JP2017099429A JP2018193198A (ja) 2017-05-19 2017-05-19 生産力表示制御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自動ワインダ
PCT/JP2018/019156 WO2018212293A1 (ja) 2017-05-19 2018-05-17 紡績システム、及び巻取阻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4380A true CN110494380A (zh) 2019-11-22
CN110494380B CN110494380B (zh) 2022-03-25

Family

ID=621963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4302.6A Active CN108946326B (zh) 2017-05-19 2018-05-10 生产力显示控制装置及方法以及自动络纱机
CN201880024721.2A Active CN110494380B (zh) 2017-05-19 2018-05-17 纺纱系统及卷绕阻止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4302.6A Active CN108946326B (zh) 2017-05-19 2018-05-10 生产力显示控制装置及方法以及自动络纱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2) EP3409626B1 (zh)
JP (1) JP2018193198A (zh)
CN (2) CN108946326B (zh)
WO (1) WO20182122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02389B1 (de) * 2018-05-28 2022-08-24 Uster Technologies AG Automatische ringspinnanlage und verfahren zu ihrem automatischen betrieb
JP2020083509A (ja) * 2018-11-19 2020-06-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生産量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
EP3696637A1 (en) 2019-02-18 2020-08-19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Textile machin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11060418B (zh) * 2019-12-16 2022-08-02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纱线干涩判断方法
JP2021191704A (ja) 2020-06-05 2021-12-1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及び紡績システム
DE102020130887A1 (de) * 2020-11-23 2022-05-25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des Gewichts einer Kreuzspule
CN114427132A (zh) * 2021-12-31 2022-05-03 江苏欣洁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毛巾机专用复合超细纤维的制造工艺及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3808A (en) * 1987-04-14 1989-07-04 W. Schlafhorst & Co.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yarns and wound packages produced by and the quality of operation of a textile machine
JPH05278950A (ja) * 1992-03-31 1993-10-26 Murata Mach Ltd 精紡ワインダーのボビン移送装置
JPH0711526A (ja) * 1993-06-21 1995-01-13 Murata Mach Ltd ワインダの管理システム
JPH08144137A (ja) * 1994-11-15 1996-06-04 Kanebo Ltd 精紡機・ワインダー間のボビン搬送装置
CN101209788A (zh) * 2006-12-28 2008-07-02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及自动络纱机
CN102471009A (zh) * 2009-07-17 2012-05-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精纺络纱机的管理系统及精纺络纱机
CN204433976U (zh) * 2013-12-26 2015-07-0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退绕不良部阻止装置、以及纱线卷绕装置
CN105217376A (zh) * 2014-06-27 2016-01-0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纤维机械系统以及纤维机械的设定值的更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185450B (it) * 1985-10-16 1987-11-12 Nuovo Pignone Spa Stribbia ottica perfezionata,particolarmente adatta per open-end
JPH1135231A (ja) * 1997-07-23 1999-02-09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粗紡機の粗糸張力表示装置
JP2007211363A (ja) 2006-02-08 2007-08-23 Murata Mach Ltd 糸欠点のクリアリング判定方法と糸処理装置
DE102007032237A1 (de) * 2007-07-11 2009-01-15 Rieter Ingolstadt Gmbh Textilmaschine
EP2166137B1 (en) * 2008-09-17 2015-12-16 Murata Machinery, Ltd. Textile machine
JP2010070302A (ja) * 2008-09-17 2010-04-02 Murata Machinery Ltd 繊維機械
JP2011016631A (ja) * 2009-07-09 2011-01-27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機、及び繊維機械
DE102010034971A1 (de) * 2010-08-20 2012-02-23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Textilmaschine
JP2013067884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繊維機械システム及び繊維機械
DE102012102576A1 (de) * 2012-03-26 2013-09-26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zur Garnüberwachung
JP2013227155A (ja) 2012-03-28 2013-11-07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欠陥分類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JP2015140252A (ja) * 2014-01-30 2015-08-0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状態表示装置、糸処理装置、及び、糸状態表示方法
JP2017048046A (ja) * 2015-09-04 2017-03-0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繊維機械管理システム
DE102015014429A1 (de) * 2015-11-10 2017-05-11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3808A (en) * 1987-04-14 1989-07-04 W. Schlafhorst & Co.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yarns and wound packages produced by and the quality of operation of a textile machine
JPH05278950A (ja) * 1992-03-31 1993-10-26 Murata Mach Ltd 精紡ワインダーのボビン移送装置
JPH0711526A (ja) * 1993-06-21 1995-01-13 Murata Mach Ltd ワインダの管理システム
JPH08144137A (ja) * 1994-11-15 1996-06-04 Kanebo Ltd 精紡機・ワインダー間のボビン搬送装置
CN101209788A (zh) * 2006-12-28 2008-07-02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及自动络纱机
CN102471009A (zh) * 2009-07-17 2012-05-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精纺络纱机的管理系统及精纺络纱机
CN204433976U (zh) * 2013-12-26 2015-07-0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退绕不良部阻止装置、以及纱线卷绕装置
CN105217376A (zh) * 2014-06-27 2016-01-0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纤维机械系统以及纤维机械的设定值的更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26660B1 (en) 2023-07-12
CN110494380B (zh) 2022-03-25
EP3626660A4 (en) 2021-05-05
EP3409626A1 (en) 2018-12-05
CN108946326A (zh) 2018-12-07
JP2018193198A (ja) 2018-12-06
CN108946326B (zh) 2021-04-30
WO2018212293A1 (ja) 2018-11-22
EP3626660A1 (en) 2020-03-25
EP3409626B1 (en) 2021-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94380A (zh) 纺纱系统及卷绕阻止方法
EP2455318B1 (en) Automatic winder with a management system
EP2455317B2 (en) Management system for fine spinning winder and fine spinning winder
CN107539838B (zh) 监视环锭纺纱机的纺纱工位正确运行的方法
CN107531444B (zh) 纱线卷绕系统、自动络纱机、精纺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JP2011020836A (ja) 繊維機械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精紡ワインダ
CN107614406A (zh) 纱线卷绕系统、自动络纱机、精纺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7429436A (zh) 纱线卷绕系统、精纺机、自动络纱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JP7346200B2 (ja) 巻取り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の作業ユニットにおいて糸ループを検出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8147207A (zh) 自动络纱机以及自动络纱机的卷取速度控制方法
CN111039075A (zh) 纱线卷绕设备
EP3305951B1 (en) Spinning machine, yarn wind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yarn supply bobbin
US539887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full yarn packages on an automatic winder
JP2002517617A (ja) 集束された糸を造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この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装置
EP3919426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spinning system
CN107614407A (zh) 纱线卷绕系统、自动络纱机、细纱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JP2021001040A (ja) 糸巻取システム
WO2023057835A1 (en) An electronic device for locating a functional disorder within a spinning and winding section of a spinning mill and a method for locating the same
JPH10203728A (ja) 延伸機の巻玉搬出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