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6334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6334A
CN110476334A CN201880022890.2A CN201880022890A CN110476334A CN 110476334 A CN110476334 A CN 110476334A CN 201880022890 A CN201880022890 A CN 201880022890A CN 110476334 A CN110476334 A CN 110476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earing
resin enclosure
motor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28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76334B (zh
Inventor
柚木康伸
石川将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76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6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76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63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1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02K3/34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2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8Insulating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马达具有:转子;定子;树脂外壳,其密封定子的至少所述绝缘体和所述绕组;多个轴承,它们将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罩,其覆盖树脂外壳,定子具有对所述多个轴承分别进行收纳的多个轴承收纳部件,轴承收纳部件分别通过导电部件电导通,多个轴承收纳部件分别与罩电绝缘,罩与所述导电部件电绝缘。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等中公开了现有的马达。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内转子型模制马达中,转子配置在被模制树脂模制成型而形成外轮廓的定子的内径侧,转子的输出旋转轴的输出侧和反输出侧被轴承支承而进行旋转。而且,轴承被收纳在形成于托架的轴承套中,该托架配置于定子的外轮廓的输出侧和反输出侧这两侧。
在该内转子型模制马达中,当在输出侧的托架与反输出侧的托架之间产生电位差时,在轴承中有电流流动。当电流在轴承中流动时,会产生电蚀,因电蚀而产生马达的振动和噪音。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内转子型模制马达中,将输出侧的托架与反输出侧的托架经由导通板导通。
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无刷DC马达具有转子和定子。定子具有:环状的定子铁芯,其在与转子之间形成旋转磁场;以及定子线圈,其卷绕在定子铁芯上。而且,具有如下结构:将定子与由树脂构成的壳体一体地模制成型,利用由金属构成的保护罩包覆壳体的外表面。
该无刷DC马达将由定子线圈产生的热经由由树脂构成的壳体向外部散热,并且,利用由金属构成的保护罩包覆壳体的外表面,由此防止因来自外部的冲击而导致壳体破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00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2619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内转子型模制马达中,由模制树脂模制成型的外轮廓露出到外部,因此有可能因来自外部的冲击而损伤导通板,导致导通板脱落。因此,通过安装专利文献2的结构的保护罩,能够对外轮廓进行保护。此时,保护罩与输出侧和(或)反输出侧的托架、或者保护罩与导通板接触,从而有时保护罩与轴承成为导通状态。
模制马达的保护罩的电位有时根据安装的设备而不同。在该情况下,根据保护罩的电位,有可能因保护罩与轴承的导通而容易产生电蚀。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管安装的设备如何,均能够进行针对外部冲击的保护和轴承的电蚀应对的马达。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例示的马达的特征在于,该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中心轴线延伸的旋转轴;定子,其具有隔着绝缘体卷绕在定子铁芯上的多个绕组,该定子铁芯在径向上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对置;树脂外壳,其密封所述定子的至少所述绝缘体和所述绕组;多个轴承,它们在沿中心轴线方向相互分离的位置处将所述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罩,其覆盖所述树脂外壳,所述定子具有对所述多个轴承分别进行收纳的多个轴承收纳部件,所述轴承收纳部件具有导电性,所述轴承收纳部件分别通过导电部件电导通,所述多个轴承收纳部件分别与所述罩电绝缘,所述罩与所述导电部件电绝缘。
发明效果
根据例示的本发明的马达,不管安装的设备如何,均能够进行针对外部冲击的保护和轴承的电蚀应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3是定子铁芯的立体图。
图4是定子所具有的定子铁芯的立体图。
图5是转子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变形例的树脂外壳和罩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其他变形例的树脂外壳和罩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另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又一例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又一例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又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马达的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中心轴线Ax所延伸的方向、即图2中的左右方向作为轴向。另外,以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作为径向,将以轴线为中心的圆的切线方向作为周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轴向参照图2如下进行设定。即,在图2中,将朝向轴向右侧的方向设为第1方向Op,将朝向左侧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Or。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左方向”、“右方向”是为了说明而设定的。因此,这些方向并不限定实际使用马达A时的朝向。
<1.1马达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具有定子1、树脂外壳2、罩3、转子4、第1轴承51以及第2轴承52。树脂外壳2覆盖定子1的外周面。即,马达A是利用树脂外壳2密封定子1的所谓的模制马达。转子4配置于定子1的内侧。转子4具有沿中心轴线Ax延伸的旋转轴40。而且,旋转轴40被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支承,能够相对于定子1旋转。即,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是转子4在定子1的内侧旋转的内转子型DC无刷马达。而且,多个轴承(51、52)在沿轴向相互分离的位置处将旋转轴40支承为能够旋转。
<1.2定子的结构>
参照新的附图对定子1进行说明。图3是定子铁芯的立体图。图4是定子所具有的定子铁芯的立体图。如图3、图4所示,定子1具有定子铁芯11、绝缘体12以及绕组13。而且,定子1具有隔着绝缘体12卷绕在定子铁芯11上的多个绕组13,该定子铁芯11与转子4的外周面在径向上对置。如图2所示,定子1具有收纳有第1轴承51的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和收纳有第2轴承52的第2轴承收纳部件62。即,定子1具有对多个轴承(51、52)分别进行收纳的多个轴承收纳部件(61、62)。
定子铁芯11具有导电性。如图4所示,定子铁芯11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111和齿部112。铁芯背部111呈沿轴向延伸的环状。齿部112从铁芯背部111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即,定子铁芯11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111和从铁芯背部111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齿部112。如图4所示,定子铁芯11具有12个齿部112。齿部112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中,定子1具有12个齿槽。
绝缘体12覆盖定子11。绝缘体12是树脂成型体。绝缘体12覆盖整个齿部112,并且覆盖铁芯背部111的轴向的两个端面。将导线卷绕于被绝缘体12覆盖的齿部112而形成绕组13。即,绝缘体12具有:绝缘体齿部121,其覆盖齿部112;以及绝缘体铁芯背部122,其覆盖铁芯背部111的至少轴向端部。通过绝缘体12将定子铁芯11与绕组13绝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体12是树脂的成型体,但不限定于此。可以广泛采用能够将定子铁芯11与绕组13绝缘的结构。
如上所述,绝缘体12将定子铁芯11与绕组13绝缘。因此,在定子铁芯11中,铁芯背部111的径向的外周面也可以未被绝缘体12包覆而露出。另外,定子铁芯11可以采用层叠电磁钢板而成的构造,也可以是粉体的烧制、铸造等而成的一个部件。另外,定子铁芯11可以采用能够分割成包含1个齿部112的分割铁芯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卷绕带状的部件而形成的结构。在定子1的径向中央,以沿轴向贯通的方式配置有转子4。
绕组13配置于定子铁芯11的各个齿部112。即,在马达A中,配置有12个绕组13。而且,定子1所具有的12个绕组13根据提供电流的时机而分成3个系统(以下,称为三相)。将该三相分别设为U相、V相、W相。即,定子1具有4个U相绕组、4个V相绕组以及4个W相绕组。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各相的绕组统称为绕组13而进行说明。
另外,在定子1中具有搭接线部131,该搭接线部131将多个绕组13彼此连接或者将绕组13与控制电路(未图示)电连接,该控制电路安装在马达A所具有的基板Bd上。多个绕组13经由搭接线部131电连接。而且,搭接线部131配置于绝缘体铁芯背部122所具有的布线部120,该绝缘体铁芯背部122盖住绝缘体12的铁芯背部111的轴向的端面。即,绝缘体12设置有布线部120,该布线部120供搭接线部131布线。另外,如图2所示,定子1在覆盖铁芯背部111的第1方向Op侧的端面的绝缘体12的径向外侧的面具有布线部120,该布线部120配置有搭接线131。即,布线部120从绝缘体铁芯背部122的轴向端部朝向轴向(第1方向Op侧)延伸,搭接线131在布线部120的径向外侧面布线。而且,凹部23位于树脂外壳2的外周面。
<1.3树脂外壳和罩的结构>
如图1、图2等所示,树脂外壳2呈圆筒形状。树脂外壳2是在内部密封定子铁芯11而成的树脂的模制成型体。即,树脂外壳2密封定子1的至少绝缘体13和绕组12。另外,如图2所示,在马达A中,定子铁芯11的径向的外表面也被覆盖。树脂外壳2呈第1方向Op侧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关闭的有底圆筒形状。而且,在底部的径向中央部分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树脂外壳孔20。
在底部的第1方向Op侧的面的树脂外壳孔20的径向外侧设置有向轴向凹陷的凹孔21。即,树脂外壳2的输出轴侧端面具有向轴向凹陷的凹孔20。安装于转子4的旋转轴40沿轴向贯穿树脂外壳孔20。另外,在树脂外壳孔20中,通过嵌件成型固定有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的后述的凸缘部611。另外,关于第1轴承收纳部61的详细在后面说明。
如图1、图2等所示,罩3覆盖树脂外壳2。罩3呈第1方向Op侧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关闭的有底圆筒形状。即,罩3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罩3例如通过对金属板进行挤压加工而形成。即,罩3覆盖绝缘体12的径向外侧和绝缘体12的轴向一侧(第1方向Op侧)的至少一方的树脂外壳2。而且,罩3在底部的径向中央部具有与树脂外壳2的凹孔21接触的外壳接触部31。即,外壳接触部31沿着凹孔21接触。外壳接触部31从罩3的第1方向Op侧向第2方向Or侧凹陷。而且,外壳接触部31的中央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罩孔30。
另外,外壳接触部31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部310。贯通部310可以是在周向上关闭的形状的孔,也可以是周向的一部分打开的所谓的缺口。在与贯通部310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安装有导电部件8的后述的导电连接部81。
在将树脂外壳2压入于罩3时,外壳接触部31与凹孔21接触。在罩3覆盖树脂外壳2时,在沿轴向观察时,外壳接触部31与凸缘部611重叠。即,罩3具有外壳接触部31,该外壳接触部31与树脂外壳2接触,在从轴向观察时,该外壳接触部31的位置与凸缘部重叠。外壳接触部31在轴向上按压凹孔21。由此,凹孔21与外壳接触部31紧贴,抑制气体、水、灰尘、尘埃等进入。
接下来,对树脂外壳2向罩3的安装进行说明。树脂外壳2在径向外周面具有压入部22和凹部23。即,树脂外壳2具有压入到罩3的内部的压入部22。如图2所示,压入部22配置在树脂外壳2的外周面的与定子铁芯11在径向上重叠的部分。即,在沿径向观察树脂外壳2时,压入部22与定子铁芯22重叠。树脂外壳2从形成有凹部23的一侧的端部插入于罩3的开口。然后,树脂外壳2通过压入而固定于罩3。
即,树脂外壳2在压入部22压入于罩3的内周面。压入部22配置在与定子铁芯11在径向上重叠的位置。在压入时,从罩3对树脂外壳2沿径向和轴向作用力。通过压入部22配置在与定子铁芯11在径向上重叠的位置,即使在压入时从罩3作用力,树脂外壳2也不容易产生变形等,其中,该定子铁芯11的强度比树脂外壳2的树脂高。
凹部23与布线部120在径向上重叠,该布线部120配置有树脂外壳2的外周面的绝缘体12的搭接线部131。即,间隙Gp位于布线部120的径向外侧。(权利要求3)另外,树脂外壳2的外周面在与间隙Gp接触的部分具有凹部23。凹部23设置于树脂外壳2的第1方向Op侧的端部,沿周向连续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树脂外壳2的径向端部,但不限定于此。
另外,根据马达A的安装部位的条件,有时马达A的内部的空气中包含的水凝结而积存有凝结水。在凹部23中也积存空气,有时积存的空气中包含的水分凝结。因此,在树脂外壳2的外周面配置从凹部23朝向第2方向Or侧延伸的凹槽200。
由此,积存在凹部23中的凝结水通过凹槽200,从罩3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之间向外部排出。另外,例如在采用通过电路绝缘等从而即使产生凝结水也不受或不容易受到影响的构造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凹槽200。即使省略了凹槽200,凝结水也会因马达A驱动时的热而在凹部23的空气中蒸发。另外,在树脂外壳2被罩3完全覆盖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罩3或第2轴承收纳部件62设置用于排出凝结水的的孔。
树脂外壳2在轴向上从设置有凹部23的一侧插入于罩3,并通过压入而被固定。在树脂外壳2压入到罩3的内部时,形成有凹部23的部分和罩3的内表面在径向上形成有间隙Gp。另外,关于树脂外壳2与罩3的间隙Gp的详细在后面说明。
另外,如图2所示,树脂外壳2的凹部23所具有的部分的径向的厚度比树脂外壳2的其他部分的厚度薄。即,设置有凹部23的部分是厚度比其他部分薄的薄壁部24。电流在搭接线部131中流动,有时会加热搭接线部131。此时,通过形成有薄壁部24,容易将搭接线部131的热向树脂外壳2的外部排出。
<1.4转子的结构>
图5是转子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转子4具有转子铁芯41、多个磁铁42以及模制部43。转子铁芯41具有:筒形状部件411,其沿轴向延伸;以及轴支承部件412,其配置于筒形状的部件的径向内侧。筒状部件411和轴支承部件412通过作为树脂的模制成型体的模制部43相互固定。转子铁芯41是磁性体。转子铁芯41可以是将磁性板沿径向层叠而得的层叠体,例如也可以是通过烧结粉体而形成为同一部件的成型体。
旋转轴40呈圆柱形状。旋转轴40贯穿转子铁芯41的轴支承部件412的径向中心部。旋转轴40和轴支承部件412相对固定。另外,作为固定方法可以举出压入、焊接等,但不限定于此。可以广泛采用能够将旋转轴40和轴支承部件412固定的方法。即,旋转轴40固定于转子4,通过使转子4旋转,使旋转轴40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而进行旋转。
多个磁铁42配置于转子铁芯41的径向外侧。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4中,将多个磁铁42沿周向排列配置。例如,转子铁芯41具有8个磁铁4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列了多个磁铁42,但不限定于此。例如,针对圆筒形的磁性体,也可以使用将N极和S极在周向上交替磁化而得的磁铁。
即,在转子铁芯41中,将N极和S极作为1对磁极,具有多个该1对磁极。磁铁42例如通过树脂的模制等而被固定于转子铁芯41。另外,磁铁42的固定方法不限定于树脂的模制,可以采用粘接,熔接、机械固定方法等不给或不容易给转子4的旋转带来不良影响的方法。
<1.5轴承的结构>
旋转轴40在沿轴向分离的两个部位压入于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即,旋转轴40被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在轴向上不同的两个部位支承为能够旋转。在第2轴承52的内圈压入有旋转轴40的第2方向Or侧的端部。第1轴承51的内圈压入有比旋转轴40的压入于第2轴承52的部分靠第1方向Op侧的部分。
第1轴承51被收纳于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第2轴承52被收纳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直接或间接固定于树脂外壳2,详细内容在后面说明。因此,旋转轴40被1对轴承51、5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树脂外壳2(所覆盖的定子1)。
在旋转轴40的第1方向Op侧安装有轴挡圈401,在第2方向Or侧的端部安装有轴挡圈402。轴挡圈401与第1轴承51接触。轴挡圈402与第2轴承52接触。另外,轴挡圈401和轴挡圈402嵌入于槽中而被固定,该槽设置于旋转轴40的外周面。轴挡圈401与第1轴承51的内圈的第2方向Or侧接触。轴挡圈401限制旋转轴40相对于第1轴承51向第1方向Op侧移动。
轴挡圈402与第2轴承52的内圈的第1方向Op侧接触。轴挡圈402限制旋转轴40相对于第2轴承52向第2方向Or侧移动。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相对于定子1的轴向的移动被相对限制,从而旋转轴40相对于定子1的轴向的移动被限制。另外,轴挡圈401、402例如通常采用被称为C环、E环的轴用挡圈,但不限定于此。可以广泛采用与1对轴承51、52各自的内圈接触从而限制旋转轴40的移动的结构。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方式中,由两个轴承(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将旋转轴40支承为能够旋转,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3个以上的轴承进行支承。
<1.6轴承收纳部件的结构>
这里,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是铁、黄铜等金属制的。即,轴承收纳部件(61、62)具有导电性。
<1.6.1第1轴承收纳部件>
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具有在内部能够收纳第1轴承51的筒形状。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在径向中心部分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端面部610。另外,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具有沿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611。凸缘部611的至少一部分嵌件成型于树脂外壳2。另外,也可以在凸缘部611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部分。通过在嵌件成型时在贯通部分填充树脂,限制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的周向的移动,进行止转。
另外,如果通过树脂可靠地进行止转,则贯通部分不限定于孔,例如也可以是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或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另外,也可以通过使凸缘部611自身为多边形(例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形状、或者为椭圆形来进行止转。第1轴承收纳部件61以使中心轴线与树脂外壳2所覆盖的定子1的中心轴线Ax一致的方式固定于树脂外壳2。在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的内部压入有第1轴承51的外圈。
在马达A中,第1轴承收纳部件61是凸缘部611的一部分被树脂外壳2密封的树脂密封轴承收纳部件。即,多个轴承收纳部件(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中的至少一个(第1轴承收纳部件61)是被树脂外壳2密封的树脂密封轴承收纳部件。而且,树脂密封轴承收纳部件(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凸缘部611。凸缘部611的一部分被上述树脂外壳密封。
<1.6.2第2轴承收纳部件>
如图2所示,第2轴承收纳部件62对第2轴承52进行保持。第2轴承收纳部件62具有收纳部621和外筒部620。收纳部621呈筒形状,在内部收纳第2轴承52。在收纳部621的内部压入有第2轴承52的外圈。
外筒部620的直径比收纳部621大,外筒部620在内部压入有树脂外壳2的第2方向Or侧的端部。即,在将第2轴承52压入于收纳部621之后,在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的外筒部620的内部压入有树脂外壳2的第2方向Or侧的端部。然后,通过将树脂外壳2压入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将第2轴承62相对于树脂外壳2所覆盖的定子1固定。第2轴承52的外圈相对于定子1固定,第2轴承52的中心轴线与定子1的中心轴线Ax一致。
如图2所示,收纳部621和外筒部620由同一部件形成。另外,这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卷压加工而制造出的。但是,不限定于此。另外,如图2所示,第2轴承收纳部件62与罩3分离。即,第2轴承收纳部件62与罩3电绝缘。
<1.7导电部件>
在马达A中,导电部件8具有导电性。如图2所示,导电部件8具有引线部80和导电连接部81。引线部80包含导线。引线部80配置于槽201的内部,该槽201形成于树脂外壳2的外周面。引线部80通过绝缘性的包覆覆盖导线的外周。由此,引线部80与罩3电绝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树脂外壳2的外周面的槽201配置引线部80,但不限定于此。在对定子1、第1轴承收纳部件61进行树脂模制而制作树脂外壳2时,也可以将配置于引线部80的槽201的部分一起进行嵌件来模制。
在引线部80的两端安装有第1端子801和第2端子802。第1端子801和第2端子802是安装于引线的端部的具有导电性的端子,例如可以举出平型端子。第1端子801与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的凸缘部611电导通。另外,第2端子802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的外筒部620电导通。即,轴承收纳部件(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分别通过导电部件8电导通。
在从轴向观察时,第1端子801配置于与外壳接触部31的贯通部310重叠的位置。而且,第1端子801与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的凸缘部611电导通。导电连接部81包含螺栓和螺母。导电连接部81贯穿第1端子801和凸缘部611,并且进行固定。由此,第1端子801固定于凸缘部611。在从轴向观察时,导电连接部81与罩3的外壳接触部31的贯通部310重叠。即,导电连接部81位于贯通部310(权利要求7)。由此,导电连接部81与外壳接触部31电绝缘。即,罩3与导电部件8电绝缘。
另外,导电连接部81不限于使用螺钉的构造。例如,也可以将第1端子801与凸缘部611通过焊接、使用具有导电性的粘接剂的粘接等进行固定。并且,只要第1端子801与凸缘部611电导通、即接触,则也可以不固定。作为导电连接部81,能够广泛采用如下结构:使凸缘部611与第1端子801电导通,并且与罩3绝缘。另外,第1端子801只要与凸缘部611电导通即可。因此,第1端子801不限于安装用于连接的端子(例如平型端子等)的结构,也可以采用缠绕引线部80的端部而成的结构。
第2端子802被夹在第2轴承收纳部件62与树脂外壳2之间。由此,第2端子802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电导通。第2端子802在将树脂外壳2的第2方向Or侧的端部压入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的外筒部620时,被树脂外壳2的第2方向Or侧的端部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的外筒部620所夹。即,第2端子802被压入于树脂外壳2和外筒部620时的力夹持。因此,第2端子802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电导通。
如图2所示,第1轴承收纳部件61与罩3电绝缘。另外,第2轴承收纳部件62与罩3电绝缘。即,罩3与轴承收纳部件(61、62)电绝缘。由此,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与导电部件8电绝缘。即,轴承(51、52)与导电部件8电绝缘。
在引用文献那样的现有的马达中,如果在第1轴承51的外圈与内圈、或者第2轴承52的外圈与内圈之间产生电位差,则有时会在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的外圈与球之间、内圈与球之间产生放电(火花)。因产生放电而产生轴承的外圈、球以及内圈的表面损伤的所谓的轴承的电蚀。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的电蚀会成为马达A的振动和噪音的原因。作为电蚀的原因,举出了利用高频高电压对驱动马达A的逆变器电路中包含的开关元件进行驱动的情况。另外,作为除此以外的主要原因,还举出了定子铁芯、转子铁芯41的电位状态等。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中,为了抑制轴承的电蚀,导电部件8使第1轴承收纳部件61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电导通。由此,通过使第1轴承51的外圈与第2轴承52的外圈电导通,能够使第1第1轴承和第2轴承的内圈与外圈的电位差变小,从而抑制马达A的轴承(51、52)的电蚀的产生。
在将马达A安装于作为安装对象的装置时,马达A的罩3与装置的框架接触。通常的装置的框架被调整为在装置内预先决定的基准电压,罩3也被调整为基准电压。但是,基准电压有时会根据装置所具有的马达A或与马达A不同的装置的驱动而变动。即,罩3与导电部件8电绝缘。另外,轴承收纳部件(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分别通过导电部件8电导通。而且,如果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中的至少一个一方与框架电导通,则第1轴承51的外圈和第2轴承52的外圈也变动,换言之,与不稳定的基准电压成为相同电位,根据条件,有可能导致轴承电蚀的产生。
在马达A中,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与罩3绝缘,该第1轴承收纳部件61与第1轴承51的外圈电导通,该第2轴承收纳部件62与第2轴承52的外圈电导通。由此,抑制了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被调整为装置的基准电压,抑制由基准电压的偏差引起的电蚀的产生。
在马达A中,通过抑制轴承电蚀的产生,能够使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在较长的期间内高精度地旋转。由此,能够使模制马达A在较长的期间内进行稳定的动作。即,能够使模制马达A长寿命化。
<1.8其他的结构部>
如图2所示,在马达A中,罩3的第2方向Or侧压入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的外筒部620。因此,抑制来自外筒部620与罩压入部300的间隙的水、尘埃、灰尘等异物进入。另一方面,马达A的第1方向Op侧的旋转轴40在第1轴承收纳部61的端面部610具有轴承收纳部孔。为了不妨碍旋转轴40的旋转,该轴承收纳部孔为与旋转轴40之间形成有间隙的大小。水、灰尘、尘埃等异物容易从该间隙浸入到马达A的内部。因此,马达A具有用于抑制来自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的异物的进入的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和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
如图2所示,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覆盖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的外表面。而且,包围旋转轴40的外侧并且沿径向延伸。另外,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例如由橡胶等材料形成,与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紧贴。另外,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在与旋转轴40之间具有间隙,即,以维持非接触的方式进行安装。
另外,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配置在旋转轴40所具有的槽400内。即,在输出轴40上安装有覆盖轴承收纳部61的轴承罩72。由此,限制了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的轴向的移动。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以包围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的径向外侧的方式配置。通过减小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与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之间的空间,抑制异物向马达A的进入。即,通过将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和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同时安装于马达A,起到抑制异物向马达A的内部进入的作用。
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的第2方向Or侧的前端的一部分与凹孔21重叠。另外,罩3的外壳接触部31也配置于凹孔21中,但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以与外壳接触部31非接触的状态固定于旋转轴40。即,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的开口的一部分配置于凹孔21内。而且,由于外壳接触部31与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是非接触的,因此不限制旋转轴40旋转。
另外,在树脂外壳2的比定子1靠第2方向Or侧的位置具有基板Bd和保护片Is。基板Bd安装有对向多个绕组13提供电流的时机、电流的大小等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未图示)。另外,有时将控制电路设置于马达A的外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基板Bd。保护片Is是配置于基板Bd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之间的绝缘部件。是为了防止第2轴承收纳部件62与基板Bd之间的短路而配置的。在采用不具有基板Bd的马达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保护片Is。
<1.9马达的动作>
对以上所示的马达A的动作进行说明。在驱动马达A时,向绕组13提供电流。此时,因电流而使绕组13发热。此时,定子铁芯11与绕组13一起被加热。定子铁芯11和绕组13被树脂外壳2覆盖。定子铁芯11和绕组13的热被传递至树脂外壳2。
树脂外壳2的热传递至罩3。罩3主要使用金属制的材料,线膨胀系数比树脂外壳2小。由此,产生树脂外壳2与罩3的基于热膨胀的变形量的差。但是,在树脂外壳2的压入部22中,压入有树脂外壳2和罩3。因此,树脂外壳2的热传递至罩3而被散热,因此,在压入部22中,抑制了树脂外壳2的热膨胀。
在树脂外壳2中,在相对于压入部22在轴向上错开的部分,利用树脂外壳2密封绝缘体12。绝缘体12是树脂,绝缘体12的线膨胀系数比定子铁芯11大。因此,相比于与定子铁芯11在径向上重叠的压入部22,树脂外壳2的与定子铁芯11在径向上不重叠的部分的基于热膨胀的向径向外侧的变形更大。另外,定子铁芯11距罩3的距离更大,因此散热性比压入部22差。因此,因绝缘体12与罩3的基于热膨胀的变形量的差而产生树脂外壳2的应变、偏移等不良情况。
另外,关于树脂外壳2的罩3的开口侧(在图2中为第2方向Or侧),树脂外壳2的基于热膨胀的变形向开口侧释放。另一方面,罩3的里侧(在图2中为第1方向Op侧)没有供基于热膨胀的变形释放的部位。因此,在马达A中,在绝缘体12的径向外侧,在罩3与树脂外壳2之间具有间隙Gp。
由此,树脂外壳2的与定子铁芯11在轴向上错开的位置(特别是压入方向的里侧)处的树脂外壳2与罩3的变形量的差被间隙Gp吸收。由此,能够抑制由树脂外壳2与罩3的基于热膨胀的变形量的差引起的树脂外壳2的应变、偏移等不良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通过罩3覆盖树脂外壳2,从而保护配置在内部的定子1和转子4、第1轴承51、第2轴承52等免受来自外部的作用的冲击和振动。另外,使第1轴承收纳部件61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电导通。而且,通过使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与罩3电绝缘,使外部装置的电压(例如,接地点的基准电压)的变动的影响不容易波及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其中,该罩3有可能与外部装置电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由电压的变动引起的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的轴承电蚀。即,在马达A中,能够与安装的装置无关地抑制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的电蚀。
<1.10变形例>
<1.10.1变形例1>
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示的马达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变形例的树脂外壳和罩的局部剖视图。在图6所示的马达A1中,除了树脂外壳2a1和罩3a1不同以外,具有与图2所示的马达A相同的结构。因此,对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在图6所示的马达A1中,树脂外壳2a1的外周面的直径朝向压入方向的里侧、即图6中的第1方向Op侧逐渐变小。即,树脂外壳2a1的外周面为压入方向的里侧变得小径的倾斜面(锥形面)。而且,罩3a1具有能够供树脂外壳2a1插入的形状。罩3a1呈筒状,直径至少朝向内周面的压入方向的里侧、即图6中的第1方向Op侧逐渐变小。即,罩3a1的内径朝向树脂外壳2a1的压入方向逐渐变小。通过变更树脂外壳2a1和罩3a1的形状,使插入变得容易。另外,由于压入部221是倾斜面,因此能够减小压入时的树脂外壳2a1的变形量。由此,容易抑制定子1产生应变等。
而且,在树脂外壳2a1的外周面形成有沿着倾斜面沿轴向延伸的槽2011。在槽2011中配置有导电部件8的引线部80。
<1.10.2变形例2>
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示的马达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其他变形例的树脂外壳和罩的局部剖视图。在图7所示的马达A2中,除了树脂外壳2a2和罩3a2不同以外,具有与图2所示的马达A相同的结构。因此,对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在图7所示的马达A2中,树脂外壳2a2的外周面的直径朝向压入方向的里侧、即图7中的第1方向Op侧分阶段变小。即,树脂外壳2a2的外周面具有不同的多个外形。而且,树脂外壳2a2的外周面的压入方向的里侧是小径的,在外形变化的部分形成台阶。而且,罩3a2具有能够供树脂外壳2a2插入的形状。罩3a2呈筒状,至少内周面的压入方向的里侧、即图7中的第1方向Op侧的直径分阶段变小。即,罩3a2的内径朝向树脂外壳2a2的压入方向分阶段变小。
通过具有树脂外壳2a2和罩3a2的形状,使插入变得容易。另外,通过使树脂外壳2a2的台阶与罩3a2的台阶接触,能够进行将树脂外壳2a2插入至罩3a2时的定位。并且,树脂外壳2a2的压入部222与罩3a2的压入的部分接触而开始压入。由此,能够减小因压入而进行作用的力。能够减小压入时的树脂外壳2a2的变形量。由此,容易抑制定子1产生应变等。
而且,在树脂外壳2a2的外周面,在各段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槽2012。各段的槽2012是连续的槽。而且,在槽2012中配置有导电部件8的引线部80。
<第2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马达的另一例进行说明。图8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另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图8所示的马达的剖视图。如图8和图9所示,在马达B中,除了树脂外壳2b和罩3b不同以外,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A相同的结构。因此,关于马达B的结构,对与马达A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8、图9所示,树脂外壳2b具有:突出部231,其从凹部23向径向外侧突出;以及台阶部25,其从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如图8所示,在树脂外壳2b的外周面,在第1方向Op侧的端部具有向径向凹陷并且在周向上连续的凹部23。而且,在凹部23的周向的一个部位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231。突出部231从凹部23突出,但径向外侧的曲面与树脂外壳2b的外周面一致。而且,配置有导电部件8的引线部80的槽201的一部分形成于突出部231。这样,通过设置突出部231,并形成槽201的一部分,能够在轴向上使槽201的距外周面的深度恒定。由此,引线部80不容易偏离槽201。即,在凹部23的一部分具有向径向突出的突出部231,导电部件8配置于突出部231。
另外,在凹部23中,引线部80容易松弛。如果引线部80松弛,则在将树脂外壳2b压入于罩3b时,引线部80被夹在压入部22与罩3b之间。由此,引线部80有时会断线。即,有可能使第1轴承收纳部件61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不电导通。另外,引线部80的切断端有可能与罩3b发生短路而使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与罩3b电导通。通过设置突出部231,能够抑制引线部80偏离槽201,从而抑制引线部80的切断和与罩3b的短路。
在树脂外壳2b具有多个(这里为4个)台阶部25。台阶部25在与树脂外壳2b在轴向上相同的位置处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而且,罩3b具有从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抵接部311。关于抵接部311,在将树脂外壳2b压入于罩3b时,抵接部311与台阶部25接触。抵接部311与台阶部25的压入方向(在图9中为第1方向Op侧)的面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B中,树脂外壳2b直接压入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的外筒部620。而且,引线部80配置于槽201,该槽201形成于在周向上相邻的台阶部25彼此之间。而且,引线部80延伸至树脂外壳2b的第2方向Or侧的端部,经由第2端子802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的外筒部620电导通。另外,第2端子802与引线部80导通,并且被外筒部620和压入于外筒部620的树脂外壳2b所夹。
该台阶部25是用于将马达B安装在设备上的安装用的凸部。因此,台阶部25供螺钉等固定工具贯穿。而且,使与由与树脂外壳2b相同的部件形成的台阶部25接触的抵接部311由与强度比树脂外壳2b高的罩3b相同的部件形成。由此,能够将马达B牢固地固定。另外,即使振动和冲击等进行作用,马达B也不容易脱落。另外,台阶部25的个数和位置不限于上述情况,根据安装有马达B的装置的安装部位(未图示)的形状和位置等而变更。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B,通过在凹部23具有突出部231,导电部件8的引线部80不容易偏移。由此,能够使第1轴承收纳部件61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电导通。另外,由于罩3b与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电绝缘,因此即使将台阶部25和抵接部311固定于作为安装对象的装置,作为安装对象的装置也与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绝缘。由此,即使作为安装对象的装置的电压(例如,基准电压)发生变动,电压的变动也不容易影响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由此,能够抑制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的电蚀。即,在马达B中,能够与安装的装置无关地抑制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的电蚀。
除此以外的特征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2.1变形例>
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在图10所示的马达B1中,代替形成于树脂外壳2b的外周面的槽201而具有形成于内部并沿轴向延伸的孔202。除此以外的部分具有与图8、图9所示的马达B相同的结构。因此,在马达B1的结构中,对与马达B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0所示,在马达B1中,在树脂外壳2b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孔202。而且,在孔202中配置有导电部件8。导电部件8安装于孔202,该孔202形成于具有绝缘性的树脂外壳2b的内部,因此导电部件8的引线部80即使不以包覆的方式被覆盖,也与罩3绝缘。即,减少了导电部件8的构成部件、或者增加了能够选择为导电部件8的部件。由此,能够将马达B1的成本抑制得较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与槽201进行对比而将引线部80配置于孔202,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在对定子1、第1轴承收纳部件61进行树脂模制而制作树脂外壳2b时,也将导电部件8一起进行嵌件来模制。这样,还能够简化制造工序。
<3.第3实施方式>
图11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又一例的剖视图。在图11所示的马达C中,定子1c和树脂外壳2c不同,但除此以外的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A相同。因此,在马达C的结构中,对与马达A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11所示,在马达C的定子1c中,在绝缘体12的第1方向Op侧的端部具有绝缘体铁芯背部122。而且,在绝缘体铁芯背部122具有布线部120c,该布线部120c配置有搭接线部131。而且,在树脂外壳2c的与布线部120c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凹部23c。而且,在与凹部23c在轴向上重叠的罩3c之间具有间隙Gp。即,在马达C中,在绝缘体12的轴向一侧的一部分在罩3c与树脂外壳2c之间具有间隙。间隙Gp位于布线部120c的轴向一侧(第1方向Op侧)。另外,凹部23c的部分是薄壁部24c。
树脂外壳2c的压入部22配置于外周面。因此,在将树脂外壳2c压入于罩3c时,压入时的力作用于树脂外壳2c的外周面。在马达C中,通过在轴向的第1方向Op侧的端部具有凹部23c,从而压入时的力不容易集中在凹部23c。由此,还抑制了罩3c相对于树脂外壳2c的偏移。另外,由于凹部设置于轴向的端部,因此在形成于树脂外壳2c的外周面的槽201中,导电部件8的引线部80不容易偏移。由此,在压入时引线部80被树脂外壳2c和罩3c所夹,不容易断线或者与罩3c发生短路。由此,提高了抑制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的电蚀的产生的效果。即,在马达C中,能够与安装的装置无关地抑制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的电蚀。
除此以外的特征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4.第4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又一例进行说明。图12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又一例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D中,除了罩不同以外,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A相同的结构。因此,在马达D的结构中,对与马达A的结构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4.1罩>
如图12所示,马达D的罩具有第1罩部件3da和第2罩部件3db。即,罩具有:第1罩部件3da,其从轴向的一侧(第1方向Op侧)覆盖树脂外壳2;以及第2罩部件3db,其从轴向的另一侧(第2方向Or侧)覆盖树脂外壳2。在第1罩部件3da压入有树脂外壳2的第1方向Op侧。另外,在第2罩部件3db插入有树脂外壳2的第2方向Or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D中,树脂外壳2的第1方向Op侧压入于第1罩部件3da,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树脂外壳2的第2方向Or侧压入于第2罩部件3db。另外,也可以使两者均压入。根据树脂外壳2的压入部22的位置决定树脂外壳2压入于第1罩部件3da和第2罩部件3db中的哪个罩部件。
<4.2第1罩部件>
如图12所示,第1罩部件3da呈第1方向Op侧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关闭的有底圆筒形状。而且,第1罩部件3da在第2方向Or侧的端部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1凸缘32。即,第1罩部件3da具有从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1凸缘32。在沿轴向观察时,第1凸缘32呈四边形(例如正方形)。另外,第1凸缘32采用能够在安装有马达D的装置(未图示)的安装部位安装的形状。
<4.3第2罩部件>
如图12所示,第2罩部件3db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件。第2罩部件3db在第1方向Op侧的端部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2凸缘33。即,第2罩部件3db具有从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2凸缘33。在沿轴向观察时,第2凸缘33为四边形(例如正方形)。第2凸缘33具有与第1凸缘32在轴向上重叠的形状。
树脂外壳2从第1方向Op侧向第2方向Or侧贯穿第2罩部件3db。而且,从树脂外壳2的第2罩部件3db的第2方向Or侧的端部向轴向突出的部分压入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的外筒部620的内部。
<4.4马达的组装>
在将导电部件8配置在槽201之后,树脂外壳2从第1方向Op侧插入于第1罩部件3da,使压入部22压入于第1罩部件3da。第1轴承收纳部件61贯穿第1罩部件3da的罩孔30。此时,第1轴承收纳部件61与罩孔30的边缘部是非接触的,即,第1轴承收纳部件61与第1罩部件3da电绝缘。
另一方面,第2罩部件3db覆盖树脂外壳2的外周面。而且,通过使第2罩部件3db沿轴向移动,使第2凸缘33与第1罩部件3da的第1凸缘32接触。
第1凸缘32和第2凸缘33将第1罩部件3da与第2罩部件3db相互固定。因此,在第1凸缘32和第2凸缘33具有供固定工具(这里为螺钉)贯穿的螺钉固定孔。而且,通过将第1凸缘32与第2凸缘33相互固定,将第1罩部件3da和第2罩部件3db相互固定。即,第1罩部件3da和第2罩部件3db在覆盖树脂外壳2时,使第1凸缘32与第2凸缘33直接或间接连接。
树脂外壳2压入于第1罩部件3da,第2罩部件3db经由第2凸缘33固定于第1罩部件3da的第1凸缘32。此时,树脂外壳2的第2方向Or侧的端部从第2罩部件3db向第2方向Or侧突出。树脂外壳2的第2方向Or侧的端部压入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的外筒部620。此时,在外筒部620与树脂外壳2之间夹有第2端子802。另外,外筒部620与第2罩部件3db分离、即电绝缘。
这样,通过第1罩部件3da和第2罩部件3db覆盖树脂外壳2,从而能够缩短压入部22压入的长度。由此,能够减小作用于树脂外壳2和罩的力,从而抑制树脂外壳2和罩的应变、偏移等变形。并且,由此,能够使定子1与转子4准确地对位,能够抑制马达D的性能降低。另外,通过缩短压入部22压入的长度,使导电部件8的引线部80不容易夹在第1罩部件3da与树脂外壳2之间。由此,能够抑制导电部件8断线、或者与第1罩部件3da和第2罩部件3db中的至少一方发生短路。由此,在使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与外部的装置的电压(例如,基准电压)绝缘的状态下,能够使第1轴承51与第2轴承52电导通,从而抑制轴承电蚀。即,在马达D中,能够与安装的装置无关地抑制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的电蚀。
在马达D中,第1罩部件3da与第2罩部件3db直接接触。而且,第1罩部件3da与通电部件8电绝缘。由此,第2罩部件3db与通电部件8电绝缘。由此,罩(第1罩部件3da和第2罩部件3db)与通电部件8电绝缘。
<5.第5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又一例进行说明。图13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又一例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E中,除了树脂外壳2e、第1罩部件3ea以及第2罩部件3eb不同以外,具有与第4实施方式的马达D相同的结构。因此,在马达E的结构中,对与马达D的结构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另外,在马达E中,将第1轴承51收纳于与马达A相同结构的第1轴承收纳部件61。
如图13所示,马达E的树脂外壳2e具有台阶部25e,该台阶部25e从外周面的比压入部22靠近第2方向Or的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另外,台阶部25e的轴向的位置与图8、图9所示的马达B所具有的台阶部25不同,但具有同样的形状并具有同样的目的。即,在树脂外壳2e具有4个台阶部25e,这4个台阶部25e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另外,在树脂外壳2e的第1方向Op侧的端部固定有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另外,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的固定方法与马达A的树脂外壳2相同,省略详细说明。
第1罩部件3ea呈第1方向Op侧的端部关闭的有底圆筒形状。而且,与罩3同样地,在底部具有外壳接触部31和导电部312。另外,第1罩部件3ea具有第1凸缘32,该第1凸缘32具有与第1罩部件3da相同的结构。
第2罩部件3eb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件。第2罩部件3eb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d由同一部件形成。另外,在第2罩部件3eb的第2方向Or侧的端部连续地形成有第2轴承收纳部件62d。另外,第2罩部件3eb在第1方向Op侧的端部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2凸缘33e和抵接部35e。第2凸缘33e设置于在使第2罩部件3eb从树脂外壳2e的第2方向Or侧覆盖时与第1罩部件3ea的第1凸缘32接触的位置。另外,抵接部35e设置于在使第2罩部件3eb从树脂外壳2e的第2方向Or侧覆盖时与台阶部25e的第2方向Or侧的面接触的位置。
如图15所示,在第2罩部件3eb中,第2凸缘33e配置在比抵接部35e靠第1方向Op侧的位置。而且,第2凸缘33e和抵接部35e沿周向交替配置。
在将树脂外壳2压入于第1罩部件3da时,第1凸缘32与台阶部25e的第1方向Op侧的面接触。而且,第2罩部件3eb覆盖树脂外壳2e的第2方向Or侧。此时,第2罩部件3eb的抵接部35e与树脂外壳2e的台阶部25e的第2方向Or侧的端面接触,第2凸缘33e与第1凸缘32接触。
这样,通过树脂外壳2e具有台阶部25e,使向第1罩部件3ea压入时的轴向的定位变得容易。同样地,使第2罩部件3eb相对于树脂外壳2e的轴向的定位变得容易。例如,如果马达E的使用期间延长,则有时因构成树脂外壳2e的树脂的经年变化而导致压入部22的外径变小。此时,基于压入的树脂外壳2e相对于第1罩部件2da的固定变弱。在马达E的情况下,台阶部25e也与第1凸缘32和抵接部35e一起固定在安装位置。因此,即使基于压入的固定变弱,也能限制树脂外壳2e的移动。由此,即使是较长期间的使用,也能够抑制马达E的性能降低。
在马达E中,第1凸缘32与第2凸缘33e直接接触。而且,第1罩部件3ea与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电绝缘。另外,第2罩部件3eb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电绝缘。而且,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通过与第1罩部件3ea和第2罩部件3eb电绝缘的导电部件8电导通。由此,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电导通,并且与第1罩部件3ea和第2罩部件3eb电绝缘。由此,在马达E中,即使安装的装置的基准电压(框架接地的电压)发生变动,也能抑制由该电压的变动引起的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的电蚀。即,在马达E中,能够与安装的装置无关地抑制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的电蚀。
其他特征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则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作为驱动空调、电风扇等的马达来使用。
标号说明
A:马达;A1:马达;A2:马达;B:马达;B1:马达;C:马达;D:马达;E:马达;1:定子;11:定子铁芯;111:铁芯背部;112:齿部;12:绝缘体;120:布线部;121:绝缘体齿部;122:绝缘体铁芯背部;13:绕组;130:搭接线部;2:树脂外壳;20:树脂外壳孔;200:凹槽;201:槽;2011:槽;2012:槽;0202:孔;21:凹孔;22:压入部;23:凹部;231:突出部;24:薄壁部;25:台阶部;25e:台阶部;3:罩;3b:罩;3c:罩;3da:第1罩部件;3db:第2罩部件;3ea:第1罩部件;3eb:第2罩部件;30:罩孔;31:外壳接触部;310:贯通部;311:抵接部;32:第1凸缘;33:第2凸缘;33e:第2凸缘;4:转子;40:旋转轴;411:筒形状部件;412:轴支承部件;400:槽;401:轴挡圈;402:轴挡圈;42:磁铁;43:模制部;51:第1轴承;52:第2轴承;61:第1轴承收纳部件;610:端面;611:凸缘部;62:第2轴承收纳部件;620:外筒部;621:收纳部;71: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2:轴侧侵入防止部件;8:导电部件;80:引线部;801:第1端子;802:第2端子;81:导电连接部;Bd:基板;Is:保护片。

Claims (13)

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转子,其具有沿中心轴线延伸的旋转轴;
定子,其具有隔着绝缘体卷绕在定子铁芯上的多个绕组,该定子铁芯在径向上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对置;
树脂外壳,其密封所述定子的至少所述绝缘体和所述绕组;
多个轴承,它们在沿中心轴线方向相互分离的位置处将所述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
罩,其覆盖所述树脂外壳,
所述定子具有对所述多个轴承分别进行收纳的多个轴承收纳部件,
所述轴承收纳部件具有导电性,
所述轴承收纳部件分别通过导电部件电导通,
所述多个轴承收纳部件分别与所述罩电绝缘,
所述罩与所述导电部件电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罩在所述绝缘体的径向外侧或轴向一侧的至少一方覆盖树脂外壳,
在所述绝缘体的径向外侧或轴向一侧的至少一方,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罩与所述树脂外壳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多个绕组经由搭接线部电连接,
所述绝缘体设置有布线部,该布线部供所述搭接线部布线,
所述间隙位于所述布线部的径向外侧或轴向一侧的至少一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树脂外壳的外周面在与所述间隙接触的部分具有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定子铁芯具有:
环状的铁芯背部;以及
齿部,其从所述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
所述绝缘体具有:
绝缘体齿部,其覆盖所述齿部;以及
绝缘体铁芯背部,其覆盖所述铁芯背部的至少轴向端部,
所述布线部从所述绝缘体铁芯背部的轴向端部朝向轴向延伸,
所述搭接线在所述布线部的径向外侧面布线,
所述凹部位于所述树脂外壳的外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所述凹部的一部分具有向径向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导电部件配置于所述突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多个轴承收纳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是被所述树脂外壳密封的树脂密封轴承收纳部件,
所述树脂密封轴承收纳部件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凸缘部,
所述凸缘部的一部分被所述树脂外壳密封,
所述罩具有外壳接触部,该外壳接触部与所述树脂外壳接触,在从轴向观察时,该外壳接触部的位置与所述凸缘部重叠,
所述导电部件具有与所述凸缘部电导通的导电连接部,
所述外壳接触部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部,
所述导电连接部位于所述贯通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树脂外壳部的输出轴侧端面具有向轴向凹陷的凹孔,
所述外壳接触部沿着所述凹孔接触,
在所述输出轴上安装有覆盖所述轴承收纳部的轴承罩。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罩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
所述树脂外壳具有被压入在所述罩的内部的压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沿径向观察所述树脂外壳时,所述压入部与所述定子铁芯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罩的内径朝向所述树脂外壳的压入方向而逐渐变小。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罩的内径朝向所述树脂外壳的压入方向而分阶段变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罩具有:
第1罩部件,其从轴向的一侧覆盖所述树脂外壳;以及
第2罩部件,其从轴向的另一侧覆盖所述树脂外壳,
所述第1罩部件具有从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1凸缘,
所述第2罩部件具有从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2凸缘,
所述第1罩部件和所述第2罩部件在覆盖所述树脂外壳时,使所述第1凸缘与所述第2凸缘直接或间接连接。
CN201880022890.2A 2017-03-31 2018-02-02 马达 Active CN1104763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2719 2017-03-31
JP2017-072719 2017-03-31
PCT/JP2018/003657 WO2018179833A1 (ja) 2017-03-31 2018-02-02 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6334A true CN110476334A (zh) 2019-11-19
CN110476334B CN110476334B (zh) 2021-07-20

Family

ID=63674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2890.2A Active CN110476334B (zh) 2017-03-31 2018-02-02 马达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102661B2 (zh)
KR (1) KR20190109543A (zh)
CN (1) CN110476334B (zh)
WO (1) WO201817983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4154A (zh) * 2019-12-27 2021-06-29 株式会社岛野 人力驱动车用的组件及齿轮
CN116134683A (zh) * 2020-09-09 2023-05-1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模制定子、外转子型马达、送风装置、空调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78323A1 (en) * 2004-05-31 2007-08-02 Kaneka Corporation Polyimide multilayer bod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7179569B2 (ja) * 2018-10-05 2022-11-29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園芸工具
WO2020195400A1 (ja) * 2019-03-28 2020-10-0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CN110198095B (zh) * 2019-06-28 2021-05-14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直流无刷电机
JP7474932B2 (ja) * 2019-07-17 2024-04-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モータ
CN115336144A (zh) * 2020-03-31 2022-11-1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KR102327895B1 (ko) * 2020-04-29 2021-1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모터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헤어드라이어
JP2022157471A (ja) * 2021-03-31 2022-10-14 株式会社ミクニ 回転駆動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1935A (ja) * 1996-03-19 1997-10-03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
JP2000188841A (ja) * 1998-12-21 2000-07-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cブラシレスモ−タ
CN2775920Y (zh) * 2004-11-04 2006-04-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和使用该电动机的电气设备
US20070152523A1 (en) * 2005-12-12 2007-07-05 Franklin Electric Co., Inc. Submersible Motor with molded encapsulated stator
US20080042499A1 (en) * 2005-07-08 2008-02-21 Nidec Shibaura Corporation Molded motor
CN102025213A (zh) * 2009-09-18 2011-04-20 株式会社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模制电机
JP2011114922A (ja) * 2009-11-26 2011-06-09 Panasonic Corp Dcブラシレスモ−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N202513796U (zh) * 2011-03-17 2012-10-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刷电动机和具备它的电气设备
JP2013207896A (ja) * 2012-03-28 2013-10-07 Fujitsu General Ltd モータ搭載機器
CN203747580U (zh) * 2014-03-14 2014-07-30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及包含该马达的电器设备
CN203933231U (zh) * 2013-06-21 2014-11-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负载结合体以及具备负载结合体的空气调节机
CN104578603A (zh) * 2015-01-05 2015-04-29 江苏富天江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降低静电腐蚀结构的直流无刷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3586U (zh) * 1988-08-25 1990-03-02
JP2004147467A (ja) 2002-10-28 2004-05-20 Aichi Electric Co Ltd 電動機
JP4527602B2 (ja) 2005-05-30 2010-08-1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2009112065A (ja) 2007-10-26 2009-05-21 Panasonic Corp モールドモータ
JP5257603B2 (ja) 2008-12-12 2013-08-07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電動機
JP2012182931A (ja) * 2011-03-02 2012-09-20 Daikin Ind Ltd 電動機
JP5741126B2 (ja) 2011-03-30 2015-07-0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モールドモーター
JP6042302B2 (ja) * 2012-12-07 2016-12-14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079253B2 (ja) 2013-01-18 2017-02-15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
JP2016149861A (ja) * 2015-02-12 2016-08-18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動機及びこの電動機を使用した洗濯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1935A (ja) * 1996-03-19 1997-10-03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
JP2000188841A (ja) * 1998-12-21 2000-07-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cブラシレスモ−タ
CN2775920Y (zh) * 2004-11-04 2006-04-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和使用该电动机的电气设备
US20080042499A1 (en) * 2005-07-08 2008-02-21 Nidec Shibaura Corporation Molded motor
US20070152523A1 (en) * 2005-12-12 2007-07-05 Franklin Electric Co., Inc. Submersible Motor with molded encapsulated stator
CN102025213A (zh) * 2009-09-18 2011-04-20 株式会社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模制电机
JP2011114922A (ja) * 2009-11-26 2011-06-09 Panasonic Corp Dcブラシレスモ−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N202513796U (zh) * 2011-03-17 2012-10-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刷电动机和具备它的电气设备
JP2013207896A (ja) * 2012-03-28 2013-10-07 Fujitsu General Ltd モータ搭載機器
CN203933231U (zh) * 2013-06-21 2014-11-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负载结合体以及具备负载结合体的空气调节机
CN203747580U (zh) * 2014-03-14 2014-07-30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及包含该马达的电器设备
CN104578603A (zh) * 2015-01-05 2015-04-29 江苏富天江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降低静电腐蚀结构的直流无刷电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4154A (zh) * 2019-12-27 2021-06-29 株式会社岛野 人力驱动车用的组件及齿轮
CN113044154B (zh) * 2019-12-27 2023-04-11 株式会社岛野 人力驱动车用的组件及齿轮
CN116134683A (zh) * 2020-09-09 2023-05-1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模制定子、外转子型马达、送风装置、空调装置
CN116134683B (zh) * 2020-09-09 2023-11-0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模制定子、外转子型马达、送风装置、空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79833A1 (ja) 2020-02-06
WO2018179833A1 (ja) 2018-10-04
CN110476334B (zh) 2021-07-20
JP7102661B2 (ja) 2022-07-20
KR20190109543A (ko) 2019-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6334A (zh) 马达
CN110495078A (zh) 马达
EP2355309B1 (en) Electric fan with feature to avoid liquid ingression
US10411545B2 (en) Motor including busbar portion
CN109478823B (zh) 马达
CN110178289B (zh) 转子、电动机、空调装置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WO2019026273A1 (ja) 回転子、電動機、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US20170025916A1 (en) Motor
JP5901853B1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US9973060B2 (en) Motor, pum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tor
CN110521092A (zh) 马达
JP2013514754A (ja) 電気モータ
CN210053260U (zh) 马达
US9966814B2 (en) Motor having a fan cover that is latched to a foot plate, pum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motor
US20180152073A1 (en) Stator unit and motor
JP7234455B2 (ja) 回転子、電動機、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JP7102660B2 (ja) モータ
US20220106948A1 (en) Pump comprising an electric motor with plug connection in the form of an intermediate ring
CN216564730U (zh) 电动机、送风装置及抽油烟机
JP2019198178A (ja) 回転電機
CN209860692U (zh) 电动机
CN110661350A (zh) 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