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64730U - 电动机、送风装置及抽油烟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送风装置及抽油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64730U
CN216564730U CN202122614524.8U CN202122614524U CN216564730U CN 216564730 U CN216564730 U CN 216564730U CN 202122614524 U CN202122614524 U CN 202122614524U CN 216564730 U CN216564730 U CN 216564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r
stator
radially
motor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145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芦谷翔二郎
谷川雅一
岩井优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64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64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电动机、送风装置及抽油烟机。电动机包括转子、定子、壳体、间隔件和盖,壳体具有在与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上扩展的底部和从底部的径向外缘向上方延伸的筒状的壳体筒部,间隔件具有在与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上扩展的中间部和从中间部的径向外缘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间隔件筒部,盖具有在与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上扩展的盖部和从盖部的径向外缘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盖筒部,壳体筒部的径向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定子的径向外侧面接触,间隔件筒部的径向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定子的径向外侧面接触,盖筒部的径向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间隔件筒部的径向外侧面接触。

Description

电动机、送风装置及抽油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送风装置以及抽油烟机。
背景技术
具有壳体的电动机是以往已知的。在壳体上安装有定子。壳体包括圆柱形壳和端盖。圆柱形壳保持第一轴承。端盖保持第二轴承。
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可旋转地支承旋转轴(例如,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9-195254公报)。
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有时无法高精度地确保圆筒形壳与端盖的同轴度。在这种情况下,电动机的噪音和振动可能会变大。另外,电动机的寿命可能会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降低电动机的噪音及振动,实现电动机的高寿命化。
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包括转子、定子、壳体、间隔件和盖。转子具有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定子在径向上与转子相对。壳体配置在定子的下方。间隔件配置在定子的上方。盖配置在间隔件的上方。壳体具有在与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上扩展的底部和从底部的径向外缘向上方延伸的筒状的壳体筒部。间隔件具有在与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上扩展的中间部和从中间部的径向外缘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间隔件筒部。盖具有在与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上扩展的盖部和从盖部的径向外缘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盖筒部。壳体筒部的径向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定子的径向外侧面接触。间隔件筒部的径向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定子的径向外侧面接触。盖筒部的径向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间隔件筒部的径向外侧面接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底部的径向的中心部配置有第一轴承,在中间部的径向的中心部配置有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分别将轴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中间部的下表面与定子的上端部接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定子具有:定子铁心;绝缘体,其覆盖定子铁心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线圈,其通过隔着绝缘体在定子铁心上卷绕导线而形成。间隔件筒部的径向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定子铁心的径向外侧面接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中间部在轴向上与绝缘体的上端部接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间隔件和定子通过紧固部件固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间隔件筒部具有从间隔件筒部的径向内侧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内侧突出部,定子的径向外侧面与内侧突出部接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间隔件筒部具有从间隔件筒部的径向外侧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外侧突出部,盖筒部的径向内侧面与外侧突出部接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间隔件是树脂成型品。
技术方案9的电动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还具备配置在中间部的上方的电路基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送风装置包括上述电动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抽油烟机包括上述送风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降低电动机的噪音及振动,实现电动机的高寿命化。
有以下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抽油烟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5是由图4的双点划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间隔件相对于实施方式的定子的紧固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隔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将电动机100的中心轴线CA延伸的方向称为"轴向",将轴向设为上下方向。但是,该上下方向的定义并不限定电动机100的使用时的朝向及位置关系。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从壳体3朝向盖5的轴向的一方的朝向称为"上方",将从盖5朝向壳体3的轴向的另一方的朝向称为"下方"。另外,在各个构成要素中,将上方的端部称为"上端部",将下方的端部称为"下端部"。另外,在各个构成要素的表面中,将朝向上方的面称为"上表面",将朝向下方的面称为"下表面"。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中心轴线CA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周向称为"周向"。另外,在径向上,将靠近中心轴线CA的方向称为"径向内侧",将远离中心轴线CA的方向称为"径向外侧"。另外,在各个构成要素的侧面中,将朝向径向内侧的面称为"径向内侧面",将朝向径向外侧的面称为"径向外侧面"。
图1是例如本实施方式的抽油烟机300的分解立体图。图1示出整流板320与罩310分离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抽油烟机300具有送风装置200。另外,抽油烟机300具有罩310和整流板320。送风装置200配置在罩310的内侧。罩310的开口被整流板320覆盖。但是,在罩310的开口的内缘与整流板320的外缘之间设有间隙。抽油烟机300与天花板安装型无关,也可以是下拉安装型。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200的分解立体图。图2示出了叶轮220与电动机100分离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200具有电动机100。另外,送风装置200具备外壳210和叶轮220。电动机100设置在外壳210内。叶轮220固定在电动机100的轴11上。电动机100使叶轮220旋转。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0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00的剖视图。图4表示用包含中心轴线CA的平面切断电动机100时的电动机100的截面结构。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机100包括转子1、定子2、壳体3、间隔件4和盖5。另外,电动机100还具备电路基板6。
转子1具有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CA配置的轴11。轴11被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CA旋转。另外,转子1具有转子铁心12和磁铁13。转子铁心12是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环状。转子铁心12固定在轴11上。即,转子铁心12与轴11一起旋转。磁铁13固定于转子铁心12的径向外侧面。
定子2在径向上与转子1相对。定子2使转子1旋转。定子2具有定子铁心21、绝缘体22和线圈23。定子铁心21是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环状的磁性体,是在轴向上层叠有多个电磁钢板的层叠体。绝缘体22是使用树脂等的绝缘部件。绝缘体22覆盖定子铁心21的至少一部分。线圈23通过隔着绝缘体22在定子铁心21上卷绕导线而形成。
壳体3配置在定子2的下方。壳体3具有底部31和壳体筒部32。底部31在与中心轴线CA交叉的方向上扩展。底部31是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圆盘状。壳体筒部32是从底部31的径向外缘向上方延伸的筒状。壳体3从下方覆盖定子2。
在底部31的径向中心部配置有第一轴承30。第一轴承30配置于底部31的第一轴承保持部31a。具体而言,底部31具有朝向上方环状地突出的环状突出部310a。环状突出部310a绕中心轴线CA环状地突出。第一轴承保持部31a由环状突出部310a的径向内侧的部分构成。
间隔件4配置在定子2的上方。间隔件4具有中间部41和间隔件筒部42。中间部41在与中心轴线CA交叉的方向上扩展。中间部41是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圆盘状。间隔件筒部42是从中间部41的径向外缘向下方延伸的筒状。
在中间部41的径向的中心部配置有第二轴承40。第二轴承40配置于中间部41的第二轴承保持部41a。具体而言,中间部41在径向的中心部具有圆形凹部。第二轴承保持部41a由圆形凹部构成。第一轴承30及第二轴承40分别以能够绕中心轴线CA旋转的方式支承轴11。
另外,间隔件4具有比中间部41更向上方突出的基板支承部43。基板支承部43是从中间部41的径向外缘向上方延伸的筒状。电路基板6配置在基板支承部43的径向内侧。即,电路基板6配置在中间部41的上方。因此,中间部41成为配置在定子2与电路基板6之间的状态。在此,间隔件4是树脂成型品。由此,能够确保定子2与电路基板6的绝缘。
盖5配置在间隔件4的上方。即,盖5配置在壳体3的上方。盖5具有盖部51和盖筒部52。盖部51在与中心轴线CA交叉的方向上扩展。盖部51是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圆盘状。盖筒部52是从盖部51的径向外缘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盖5从上方覆盖电路基板6。
图5是将由图4的双点划线包围的部分放大后的放大图。图6是表示间隔件4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定子2的紧固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6中,仅图示定子2的绝缘体22、间隔件4及紧固部件7。图7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隔件4的立体图。
定子2被压入壳体筒部32。即,壳体筒部32的径向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定子2的径向外侧面接触。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壳体3在径向上的定位。在此,壳体筒部32的径向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定子铁心21的径向外侧面接触。定子铁心21的部件的尺寸精度高。其结果是,能够以更高的精度进行壳体3的径向定位。
另外,绝缘体22具有位于定子铁心21下方的下端部22a。并且,底部31的上表面与绝缘体22的下端部22a接触。由此,壳体3在轴向上被定位。
定子2被轻压入间隔件筒部42。即,间隔件筒部42的径向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定子2的径向外侧面接触。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间隔件4的径向定位。在此,间隔件筒部42的径向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定子铁心21的径向外侧面接触。其结果是,能够以更高的精度进行间隔件4的径向定位。
而且,通过以定子2为基准进行壳体3及间隔件4各自的径向定位,第一轴承保持部31a和第二轴承保持部41a的同轴度提高。由此,能够提高第一轴承30和第二轴承40的同轴度。其结果是,能够降低电动机100的振动及噪音。另外,能够实现电动机100的高寿命化。
另外,中间部41的下表面与定子2的上端部接触。由此,能够进行间隔件4的轴向定位。具体而言,绝缘体22具有位于定子铁心21的上方的上端部22b。并且,中间部41在轴向上与绝缘体22的上端部22b接触。通过使中间部41与绝缘体22的上端部22b接触,能够容易地进行间隔件4的轴向定位。
另外,中间部41具有向下方突出的下侧突出部411。在此,下侧突出部411是从中间部4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部分,是从间隔件筒部42的径向内侧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部分。下侧突出部411沿着间隔件筒部42的径向内侧面以圆弧状突出。但是,并不限于该例示。例如,也可以使中间部41的一部分向下方凹陷,将凹陷的部分作为下侧突出部411。另外,也可以使间隔件筒部42的径向内侧面与下侧突出部411在径向上分离。
下侧突出部411的下表面位于比间隔件筒部42的下表面靠上方的位置。
另外,间隔件4和定子2由紧固部件7固定。具体地说,中间部41具有多个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410。另外,绝缘体22的上端部22b在与贯通孔410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具有螺纹孔20。紧固部件7是螺钉。紧固部件7从中间部41的上方经由贯通孔410向中间部41的下方突出,并紧固在螺纹孔20中。由此,即使定子2相对于间隔件筒部42的嵌合为轻压入,也能够可靠地固定间隔件4和定子2。另外,虽然间隔件4为树脂制,但由于定子2相对于间隔件筒部42的嵌合为轻压入,因此在压入工序时能够抑制间隔件4破裂。
另外,间隔件筒部42具有多个内侧突出部421。多个内侧突出部421从间隔件筒部42的径向内侧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沿周向排列。多个内侧突出部421分别为沿轴向延伸的线状。
并且,定子2的径向外侧面与内侧突出部421接触。具体而言,定子铁心21的径向外侧面与内侧突出部421接触。在该结构中,由于各内侧突出部421从径向外侧与定子2接触,因此能够抑制仅对间隔件4的一部分施加过剩的应力。由此,能够抑制间隔件4的破裂。
另外,在间隔件筒部42的径向内侧面没有内侧突出部421的结构中,由于需要提高间隔件筒部42的整个内周的尺寸精度,因此难以实现内周的正圆度。如果间隔件筒部42的内周的圆度低,则间隔件4的径向位置偏移变大。另一方面,在间隔件筒部42的径向内侧面具有内侧突出部421的结构中,由于仅提高内侧突出部421的尺寸精度即可,因此能够容易地抑制间隔件4的径向位置偏移。
在盖筒部52中压入间隔件筒部42。即,盖筒部52的径向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间隔件筒部42的径向外侧面接触。在此,间隔件4以定子2为基准被定位。因此,通过使盖筒部52的径向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间隔件筒部42的径向外侧面接触,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盖5的径向定位。
另外,间隔件筒部42具有多个外侧突出部422。多个外侧突出部422从间隔件筒部42的径向外侧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沿周向排列。多个外侧突出部422分别沿轴向呈线状延伸。
并且,盖筒部52的径向内侧面与外侧突出部422接触。在该结构中,由于从壳体3向各外侧突出部422施加压力,因此能够抑制仅对间隔件4的一部分施加过剩的应力。由此,能够抑制间隔件4的破裂。
另外,在间隔件筒部42的径向外侧面没有外侧突出部422的结构中,需要提高间隔件筒部42的整个外周的尺寸精度,因此难以实现外周的正圆度。如果间隔件筒部42的外周的圆度低,则盖5的径向位置偏移变大。另一方面,在间隔件筒部42的径向外侧面具有外侧突出部422的结构中,仅提高外侧突出部422的尺寸精度即可,因此能够容易地抑制盖5的径向位置偏移。
另外,盖筒部52的下端部52a延伸至到达壳体筒部32的上端部32a。即,盖筒部52的下端部52a与壳体筒部32的上端部32a接触。并且,盖筒部52的下端部52a固定于壳体筒部32的上端部32a。具体而言,盖筒部52的下端部52a的一部分铆接于壳体筒部32的上端部32a。
在此,壳体3及盖5各自的径向定位精度高。由此,在盖筒部52的下端部52a相对于壳体筒部32的上端部32a的铆接工序中,能够可靠地将盖筒部52的下端部52a铆接于壳体筒部32的上端部32a。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脱离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来实施。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适当地任意组合。
本实用新型可用作例如用于抽油烟机的电动机等。

Claims (12)

1.一种电动机,包括:
转子,所述转子具有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
定子,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相对;
壳体,所述壳体配置于所述定子的下方;
间隔件,所述间隔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上方;以及
盖,所述盖配置于所述间隔件的上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
底部,所述底部在与所述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上扩展;以及
筒状的壳体筒部,所述壳体筒部从所述底部的径向外缘向上方延伸,
所述间隔件具有:
中间部,所述中间部在与所述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上扩展;以及
筒状的间隔件筒部,所述间隔件筒部从所述中间部的径向外缘向下方延伸,
所述盖具有:
盖部,所述盖部在与所述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上扩展;以及
筒状的盖筒部,所述盖筒部从所述盖部的径向外缘向下方延伸,
所述壳体筒部的径向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面接触,
所述间隔件筒部的径向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面接触,
所述盖筒部的径向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间隔件筒部的径向外侧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部的径向的中心部配置有第一轴承,
在所述中间部的径向的中心部配置有第二轴承,
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将所述轴支承成能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定子的上端部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
定子铁心;
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将所述定子铁心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以及
线圈,所述线圈通过隔着所述绝缘体在所述定子铁心上卷绕导线而形成,
所述间隔件筒部的径向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定子铁心的径向外侧面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在轴向上与所述绝缘体的上端部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件与所述定子通过紧固部件而被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件筒部具有多个内侧突出部,多个所述内侧突出部从所述间隔件筒部的径向内侧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沿着周向排列,
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面与所述内侧突出部接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件筒部具有多个外侧突出部,多个所述外侧突出部从所述间隔件筒部的径向外侧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沿着周向排列,
所述盖筒部的径向内侧面与所述外侧突出部接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件是树脂成型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配置于比所述中间部靠上方的位置。
1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
12.一种抽油烟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送风装置。
CN202122614524.8U 2020-10-30 2021-10-27 电动机、送风装置及抽油烟机 Active CN21656473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83283 2020-10-30
JP2020183283A JP2022073343A (ja) 2020-10-30 2020-10-30 モータ、送風装置およびレンジフー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64730U true CN216564730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69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14524.8U Active CN216564730U (zh) 2020-10-30 2021-10-27 电动机、送风装置及抽油烟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73343A (zh)
CN (1) CN216564730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73343A (ja)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79519B2 (en) Motor
JPH08331807A (ja) 小型モータ
EP3456977B1 (en) Blower device
US20170353090A1 (en) Stator unit, motor, and blower
US11552533B2 (en) Stator assembly, motor, and fan motor
JP6113446B2 (ja) 電気モータ
US10873237B2 (en) Motor
CN216564730U (zh) 电动机、送风装置及抽油烟机
KR102087523B1 (ko) 팬 모터
JPWO2018043364A1 (ja) 巻線固定構造体、及び電動機
US11764639B2 (en) Bearing cap and electric motor utilizing the same
CN216564729U (zh) 电动机、送风装置及抽油烟机
JP2004208400A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US20220106948A1 (en) Pump comprising an electric motor with plug connection in the form of an intermediate ring
CN217115792U (zh) 马达及轴流风扇
JP2020108183A (ja) モータ
JP7400596B2 (ja) 永久磁石電動機
JP7415751B2 (ja) 電動機
JP2019126123A (ja) モータ
JP7359068B2 (ja) 電動機
US10873238B2 (en) Motor
JP2019057967A (ja) ハウジング取付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送風装置
CN211209409U (zh) 马达和电气产品
JP7400597B2 (ja) 電動機
JP7400249B2 (ja) 気体動圧軸受、モータ、ファンモータおよび直列式ファン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