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53939A - 综合型建筑 - Google Patents

综合型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53939A
CN110453939A CN201910365364.2A CN201910365364A CN110453939A CN 110453939 A CN110453939 A CN 110453939A CN 201910365364 A CN201910365364 A CN 201910365364A CN 110453939 A CN110453939 A CN 110453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low
component
comprehensive
ri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53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慧芬
严培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653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539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53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539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dwelling or office purposes; General layout, e.g. modular co-ordination or staggered storeys
    • E04H1/02Dwelling houses; Buildings for temporary habitation, e.g. summer houses
    • E04H1/04Apartment houses arranged in two or more lev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dwelling or office purposes; General layout, e.g. modular co-ordination or staggered storeys
    • E04H1/005Modulation co-ordi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sidential Or Office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型建筑。所述综合型建筑包括第一低层建筑、第一组合建筑以及第二组合建筑,第一低层建筑用于老年人居住,第一组合建筑设于第一低层建筑的北侧,第二组合建筑设于第一低层建筑上方;综合型建筑还包括第一垂直交通设施和第二垂直交通设施,第一垂直交通设施设于第一低层建筑,用于连通第一低层建筑的各楼层;第二垂直交通设施设于第一组合建筑,用于连通第一组合建筑和第二组合建筑的各楼层。该综合型建筑在满足老年人居住需求的同时,还能够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垂直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综合型建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型建筑。
背景技术
老年人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比较高,用地的日照通风条件好,所以建筑行业针对这些需求制定了相应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比如“老年人建筑层数宜为三层及三层以下,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等规范),为满足这些设计要求,老年人居住的建筑往往采用独立用地、独立建设方式进行设计。
因此当前的老年人居住的建筑往往是楼层较少的独栋建筑,导致建筑的垂直空间利用率较低。此外,总体用地面积除独栋建筑的占地外,还包括建筑外周的地面配套设施用地,如操场、球场、健身场等,但是,在小区规划中老年人建筑的辐射区域和使用人数是有限的,如此,土地利用率较低,会造成设施资源和土地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综合型建筑,在满足老年人居住需求的同时,还能够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垂直空间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综合型建筑,包括第一低层建筑、第一组合建筑以及第二组合建筑,所述第一低层建筑用于老年人居住,所述第一组合建筑设于所述第一低层建筑的北侧,所述第二组合建筑设于所述第一低层建筑上方;所述综合型建筑还包括第一垂直交通设施和第二垂直交通设施,所述第一垂直交通设施设于所述第一低层建筑,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低层建筑的各楼层;所述第二垂直交通设施设于所述第一组合建筑,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组合建筑和所述第二组合建筑的各楼层;所述综合型建筑还包括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所述第一出入口设于所述第一低层建筑,并与所述第一垂直交通设施连通;所述第二出入口设于所述第一组合建筑,并与所述第二垂直交通设施连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低层建筑、所述第一组合建筑和所述第二组合建筑均包括东西对称分布的东部功能单元和西部功能单元。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低层建筑的所述东部功能单元和所述西部功能单元均坐北朝南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综合型建筑还包括第一连通走廊和第二连通走廊,所述第一组合建筑和所述第一低层建筑通过所述第一连通走廊连接;所述第二组合建筑和所述第一组合建筑通过所述第二连通走廊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综合型建筑还包括设于所述东部功能单元和所述西部功能单元之间的交流大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低层建筑、所述第一组合建筑和所述第二组合建筑在地面的投影形状为V形,所述第一低层建筑、所述第一组合建筑和所述第二组合建筑的所述东部功能单元形成所述V形的一条边,所述第一低层建筑、所述第一组合建筑和所述第二组合建筑的所述西部功能单元形成所述V形的另一条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低层建筑的南侧地面设有用于老年人使用的第一活动场地,所述第一组合建筑的北侧地面设有第二活动场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低层建筑上方还设有架空分界层,所述架空分界层包括用于老年人使用的第三活动场地和设于所述第三活动场地北侧的第四活动场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垂直交通设施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垂直交通设施分设于所述第一低层建筑的东侧、西侧和中部;所述第二垂直交通设施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垂直交通设施分设于所述第一组合建筑的东侧、西侧和中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综合型建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垂直空间利用率。将老年人建筑部分与组合建筑部分组合,这样可以在老年人建筑上继续建设高层楼层,从而提高垂直空间利用率。
(2)出入口及垂直交通各自独立,互不干扰。老年人建筑部分和组合建筑部分的出入口和垂直交通设施各自独立,可独立管理,互不干扰,如此老年人的出入可不受影响,从而为老年人营造更加清净的环境。
(3)共享社区资源。地面上的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第一活动场地和组合建筑的住户人群使用的第二活动场地统一设计,架空分界层也可作为公共的活动场所,由此方便老年人和组合建筑的住户人群共同使用,共享社区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综合型建筑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低层建筑和第一组合建筑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架空分界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组合建筑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东”、“西”、“南”、“北”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综合型建筑,在满足老年人居住需求的同时,还能够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垂直空间利用率。
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综合型建筑,包括第一低层建筑1、第一组合建筑2以及第二组合建筑3,第一低层建筑1用于老年人居住,第一组合建筑2设于第一低层建筑1的北侧,第二组合建筑3设于第一低层建筑1上方;综合型建筑还包括第一垂直交通设施13和第二垂直交通设施23,第一垂直交通设施13设于第一低层建筑1,用于连通第一低层建筑1的各楼层;第二垂直交通设施23设于第一组合建筑2,用于连通第一组合建筑2和第二组合建筑3的各楼层;综合型建筑还包括第一出入口14和第二出入口24,第一出入口14设于第一低层建筑1,并与第一垂直交通设施13连通;第二出入口24设于第一组合建筑2,并与第二垂直交通设施23连通。
其中,第一低层建筑1可为老年人居住建筑,具体包括老年人住宅、养老院、托老所、护理院等。第一低层建筑1指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米(高度≤10米),且建筑层数小于等于3层(层数≤3层)的建筑,本发明的第一低层建筑1指的是在有很多楼层的建筑中的位于较低楼层的部分。例如,本实施例的综合型建筑的层高一共为30层,则第一低层建筑则可为该综合型建筑的1~5层。
进一步地,第一组合建筑2和所第二组合建筑3可为组合建筑,包括公寓、政府廉租房、办公室等非老年人专用的建筑类型。
该综合型建筑将老年人建筑部分(第一低层建筑1)与组合建筑部分(第一组合建筑2和第二组合建筑3)组合,这样可以在老年人建筑上继续建设高层楼层,从而提高垂直空间利用率。此外,老年人建筑部分和组合建筑部分的出入口和垂直交通设施各自独立,可独立管理,互不干扰,如此老年人的出入可不受影响,从而为老年人营造更加清净的居住环境。
具体地,第一垂直交通设施13包括设于第一低层建筑1的第一层楼层的西侧的第一垂直交通设施13、第一层楼层的中部的第一垂直交通设施13、第一层楼层的东侧的第一垂直交通设施13,各第一垂直交通设施13均配有与之相连通的第一出入口14,专供老年人出入,如此可以给老年人提供一个更安静舒适且交通便利的生活环境。同理,第二垂直交通设施23包括设于第一组合建筑2的第一层楼层的西侧的第二垂直交通设施23、第一组合建筑2的第一层楼层的中部的第二垂直交通设施23、第一组合建筑2的第一层楼层的东侧的第二垂直交通设施23,各第二垂直交通设施23均配有与之相连通的第二出入口24,专供组合建筑的住户使用。这样,老年人和组合建筑的住户出入路线完全分开,可独立管理,互不干扰,如此老年人的出入可不受影响,从而为老年人营造更加清净的环境。
其中,第一垂直交通设施13和第二垂直交通设施23可为电梯、楼梯或其组合。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及的第一垂直交通设施13和第二垂直交通设施23的数量和位置均不受上述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只要满足第一组合建筑2、第二组合建筑3等组合建筑和第一低层建筑1的出入口和垂直交通设施各自独立,可独立管理,互不干扰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低层建筑1、第一组合建筑2和第二组合建筑3均包括东西对称分布的东部功能单元和西部功能单元。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功能单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子元器件,设置在第一低层建筑1的功能单元指的是用于老年人居住的户室。设置在第一组合建筑2和第二组合建筑3的功能单元可以为住宅、也可以为办公室,还可以用作健身房、咖啡厅等。具体地,第一低层建筑1包括东西对称分布的多个东部第一功能单元11和多个西部第一功能单元12;第一组合建筑2包括东西对称分布的东部第二功能单元21和西部第二功能单元22;第二组合建筑3包括东西对称分布的东部第三功能单元31和西部第三功能单元32。其中,多个东部第一功能单元11和多个西部第一功能单元12均坐北朝南设置。这样,第一低层建筑1的功能单元的日照和通风条件均更好,更适合老年人居住。
进一步地,综合型建筑还包括第一连通走廊4和第二连通走廊5,第一组合建筑2和第一低层建筑1通过第一连通走廊4连接;第二组合建筑3和第一组合建筑2通过第二连通走廊5连接。
具体地,第一组合建筑2中有一部分较低楼层和第一低层建筑1的各个楼层对应设置且通过第一连通走廊4连通。其中,东部第一功能单元11和第一组合建筑2的部分较低楼层中的东部第二功能单元21分设在第一连通走廊4的南侧和北侧,西部第一功能单元12和第一组合建筑2的部分较低楼层中的西部第二功能单元22也分设于第一连通走廊4的南侧和北侧。第一组合建筑2中有一部分较高楼层和第二组合建筑3的各个楼层对应设置且通过第二连通走廊5连通。其中,东部第三功能单元31和第一组合建筑2的部分较高楼层中的东部第二功能单元21分设在第二连通走廊5的南侧和北侧,西部第三功能单元32和第一组合建筑2的部分较高楼层中的西部第二功能单元22也分设于第二连通走廊4的南侧和北侧。
进一步地,第一连通走廊4和第一垂直交通设施13连通,户主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垂直交通设施13和第一连通走廊4进入设置于第一连通走廊4南北两侧的功能单元。第二连通走廊5和第二垂直交通设施23连通,户主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垂直交通设施23和第二连通走廊5进入设置于第二连通走廊5南北两侧的功能单元。如此,不仅方便各户主进入其对应功能单元,也有利于建筑内的通风和采光,提高建筑的宜居性。
在本实施例中,综合型建筑还包括设于东部功能单元和西部功能单元之间的交流大厅6。具体地,在第一低层建筑1的东部第一功能单元11和西部第一功能单元12交界处设置有交流大厅6,且此处的交流大厅6还和设于低层建筑1中心处的第一出入口14连通,用于供老年人出入和活动,也联系了设于该交流大厅6的东侧和西侧的功能单元。在第二组合建筑3的东部第三功能单元31和西部第三功能单元32之间也设置有交流大厅6,此处设置交流大厅6主要用于沟通第一组合建筑2以及第二组合建筑3的东部功能单元和西部功能单元。
本实施例中,第一低层建筑1、第一组合建筑2和第二组合建筑3在地面的投影形状为V形,即第一低层建筑1、第一组合建筑2和第二组合建筑3的东部功能单元形成该V形的一条边,西部功能单元形成V形的另一条边。具体地,东部第一功能单元11和多个西部第一功能单元12呈V形排布,即东部第一功能单元11形成该V形的一条边,西部第一功能单元12形成该V形的另一条边。同理,东部第二功能单元21形成该V形的一条边,西部第二功能单元22形成该V形的另一条边,东部第三功能单元31和西部第三功能单元32也形成V形。可以理解的是,该综合型建筑在地面的投影形状除了V形,还可以为一字形等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低层建筑1的南侧地面设有用于老年人使用的第一活动场地7,第一组合建筑2的北侧地面设有第二活动场地8。其中,第一活动场地7专供老年人活动,第二活动场地8用于组合建筑的住户使用,如此,老年人的活动场地规划较为集中,场地独立,有助于创造较好的活动条件活跃老年人的生活,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生活品质。
进一步地,第一低层建筑1上方还设置架空分界层9,架空分界层9包括用于老年人使用的第三活动场地91和设于第三活动场地91北侧的第四活动场地92。架空分界层9设于第一低层建筑1的上方,具体位置不做具体限定。该架空分界层9可以作为空中花园,此时第三活动场地91和第四活动场地92均设计为空中花园,供老年人和组合建筑的住户使用。该架空分界层9可以作为空中球场,此时第三活动场地91和第四活动场地92还可设计为空中球场,且球场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侧球场作为第三活动场地91供老年人使用,北侧球场作为第四活动场地92供组合建筑的住户使用。此外,该架空分界层9还可以作为一个年轻人义务帮助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可以理解的是,架空分界层9的具体使用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设计成空中咖啡厅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综合型建筑,通过将老年人建筑部分与组合建筑部分组合,这样可以在老年人建筑上继续建设高层楼层,从而提高垂直空间利用率。此外,地面上的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第一活动场地和组合建筑的住户人群使用的第二活动场地统一设计,且架空分界层也可作为公共的活动场所,一方面方便老年人和组合建筑的住户人群使用,共享社区资源,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活动场地规划较为集中,场地独立,有助于创造较好的活动条件活跃老年人的生活,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生活品质。
另外,老年人建筑部分和组合建筑部分的出入口和垂直交通设施各自独立,可独立管理,互不干扰,如此老年人的出入可不受影响,从而为老年人营造更加清净的环境。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综合型建筑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综合型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低层建筑,所述第一低层建筑用于老年人居住;
第一组合建筑,所述第一组合建筑设于所述第一低层建筑的北侧;
第二组合建筑,所述第二组合建筑设于所述第一低层建筑上方;
第一垂直交通设施,设于所述第一低层建筑,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低层建筑的各楼层;
第二垂直交通设施,设于所述第一组合建筑,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组合建筑和所述第二组合建筑的各楼层;
第一出入口,设于所述第一低层建筑,并与所述第一垂直交通设施连通;以及
第二出入口,设于所述第一组合建筑,并与所述第二垂直交通设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层建筑、所述第一组合建筑和所述第二组合建筑均包括东西对称分布的东部功能单元和西部功能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型建筑,其特征在于,第一低层建筑的所述东部功能单元和所述西部功能单元均坐北朝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型建筑还包括第一连通走廊和第二连通走廊,所述第一组合建筑和所述第一低层建筑通过所述第一连通走廊连接;所述第二组合建筑和所述第一组合建筑通过所述第二连通走廊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综合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型建筑还包括设于所述东部功能单元和所述西部功能单元之间的交流大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综合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层建筑、所述第一组合建筑和所述第二组合建筑在地面的投影形状为V形,所述第一低层建筑、所述第一组合建筑和所述第二组合建筑的所述东部功能单元形成所述V形的一条边,所述第一低层建筑、所述第一组合建筑和所述第二组合建筑的所述西部功能单元形成所述V形的另一条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综合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层建筑的南侧地面设有用于老年人使用的第一活动场地,所述第一组合建筑的北侧地面设有第二活动场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综合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层建筑上方还设有架空分界层,所述架空分界层包括用于老年人使用的第三活动场地和设于所述第三活动场地北侧的第四活动场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直交通设施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垂直交通设施分设于所述第一低层建筑的东侧、西侧和中部;所述第二垂直交通设施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垂直交通设施分设于所述第一组合建筑的东侧、西侧和中部。
CN201910365364.2A 2019-04-30 2019-04-30 综合型建筑 Pending CN1104539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5364.2A CN110453939A (zh) 2019-04-30 2019-04-30 综合型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5364.2A CN110453939A (zh) 2019-04-30 2019-04-30 综合型建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53939A true CN110453939A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80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5364.2A Pending CN110453939A (zh) 2019-04-30 2019-04-30 综合型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539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2799A (zh) * 2019-12-10 2020-04-03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 一种新型综合性老年健康公寓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9961A (zh) * 2001-12-31 2003-07-16 赵冰 组合式多功能立体生态建筑
JP2005226261A (ja) * 2004-02-10 2005-08-25 Misawa Homes Co Ltd 集合住宅
JP2005307612A (ja) * 2004-04-22 2005-11-04 Sumitomo Mitsui Construction Co Ltd 多層建物
CN200940349Y (zh) * 2006-07-10 2007-08-29 郭建军 多层建筑物
RU76368U1 (ru) * 2007-03-01 2008-09-20 Владими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Давыдов Здание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й 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объект, включающий океанариум и группу объектов торгово-развлекательн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строительно-биолог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строительно-конструктивная система океанариума, главный танк океанариума, пингвинарий, система жизнеобеспечения главного танка океанариума и система жизнеобеспечения группы танков (варианты)
CN204001828U (zh) * 2014-07-24 2014-12-10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
CN104278879A (zh) * 2014-08-18 2015-01-14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综合型建筑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9961A (zh) * 2001-12-31 2003-07-16 赵冰 组合式多功能立体生态建筑
JP2005226261A (ja) * 2004-02-10 2005-08-25 Misawa Homes Co Ltd 集合住宅
JP2005307612A (ja) * 2004-04-22 2005-11-04 Sumitomo Mitsui Construction Co Ltd 多層建物
CN200940349Y (zh) * 2006-07-10 2007-08-29 郭建军 多层建筑物
RU76368U1 (ru) * 2007-03-01 2008-09-20 Владими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Давыдов Здание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й 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объект, включающий океанариум и группу объектов торгово-развлекательн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строительно-биолог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строительно-конструктивная система океанариума, главный танк океанариума, пингвинарий, система жизнеобеспечения главного танка океанариума и система жизнеобеспечения группы танков (варианты)
CN204001828U (zh) * 2014-07-24 2014-12-10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
CN104278879A (zh) * 2014-08-18 2015-01-14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综合型建筑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2799A (zh) * 2019-12-10 2020-04-03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 一种新型综合性老年健康公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8810A (zh) 空中花园建筑
CN110778151A (zh) 一种具有花园庭院的楼房
CN110453939A (zh) 综合型建筑
CN201090035Y (zh) 一种竖向错叠式花园洋房住宅
CN204163425U (zh) 一种围合式半公共院落组合洋房
CN201722949U (zh) 小户型跃层住宅户型
CN108952222A (zh) 具有智能车库的别墅型建筑
CN210264034U (zh) 一种独立入户式花园洋房
CN201635426U (zh) 一种新型房屋结构
CN211776085U (zh) 一种日照通透的高层住宅平面布置结构
CN111877800A (zh) 一种具有花园庭院的复式楼房
CN109441143A (zh) 独立入户式花园洋房
CN201116400Y (zh) 叠加式交错跃层住宅
Julius et al.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clusive design for public buildings in Kota Kinabalu, Sabah
CN1033986C (zh) 有叠层的住宅楼居室结构
CN215760695U (zh) 一种多房型住宅楼内的洋房住宅
CN211647459U (zh) 一种南北通透的板塔楼平面布置结构
CN215331704U (zh) 一种坐南朝北的多层复式花园住宅楼
CN216740839U (zh) 一种四层中式合院
CN2660034Y (zh) 复式单元住宅房
CN211447908U (zh) 一种复式建筑装置
CN213953111U (zh) 包含第四代住宅元素的住宅产品
CN201826551U (zh) 一种平层别墅
JPH112033A (ja) 多世帯住宅
CN204492231U (zh) 一种三个层高型跃层住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