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47908U - 一种复式建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式建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47908U
CN211447908U CN201921639727.9U CN201921639727U CN211447908U CN 211447908 U CN211447908 U CN 211447908U CN 201921639727 U CN201921639727 U CN 201921639727U CN 211447908 U CN211447908 U CN 2114479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dential
floor
garden
spac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3972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敏
付宇峰
张建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tao Architectural Design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tao Architectural Desig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tao Architectural Design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tao Architectural Desig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3972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479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479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479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dential Or Office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式建筑装置,其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复式住宅结构,每个所述复式住宅结构均包括第一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层的住宅区和第一入户花园、设置在所述住宅区上方的第二层、以及将所述第二层与所述第一入户花园连接的楼梯通道,所述住宅区与所述第一入户花园之间设置有公共通道,并具有相互独立的入户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层与所述住宅区通过所述公共通道、所述第一入户花园和所述楼梯通道相互隔离,保证了所述住宅区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完全独立性,使得一家人居住在同一个复式住宅结构内也能保证相互之间的独立隐私。

Description

一种复式建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住宅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式建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栋复式建筑结构通常专为一户住户设计,在住宅区域的内部设置楼梯通道,住户在户内通过楼梯通道即可在上层与下层之间往来;由于随着目前社会的发展,例如老龄化的问题,家庭内的住用需求会有差异化,比如老人和儿女之间的住宿可能会希望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分隔。但现有技术的复式结构通常只是考虑一户的使用,住户内通过楼梯通道可以随意在上层和下层之间往来,使得现有复式建筑结构虽然增加了住户的家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但是并不能保证不同需求的家人之间的独立隐私使用。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复式建筑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叠墅庭院私密性不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式建筑装置,其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复式住宅结构,每个所述复式住宅结构均包括第一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层的住宅区和第一入户花园、设置在所述住宅区上方的第二层、以及将所述第二层与所述第一入户花园连接的楼梯通道,所述住宅区与所述第一入户花园之间设置有公共通道,并具有相互独立的入户门。
所述复式建筑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层的上方层叠设置有若干层所述复式住宅结构,每一所述复式住宅结构都设置有独立入户门。
所述复式建筑装置,其中,任意相邻两个公共通道均连通,以将同一层内复式住宅结构相连通。
所述复式建筑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层包括相互隔离的若干个住宅空间,每个住宅空间均与所述楼梯通道相连通且设置有独立入户门。
所述复式建筑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层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住宅空间,每个住宅空间的进深方向均与所述复式住宅结构的进深方向相同。
所述复式建筑装置,其中,所述住宅空间包括沿所述复式住宅结构的进深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观景区和第二观景区,所述第一观景区靠近所述第一入户花园。
所述复式建筑装置,其中,所述住宅区包括沿所述复式住宅结构的进深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入户花园和观景台,所述第二入户花园朝向所述公共通道并与所述公共通道连通。
所述复式建筑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层呈工字形,以使相邻两个第二层之间形成第一采光空间。
所述复式建筑装置,其中,所述住宅区沿进深方向呈尖形,以使相邻两个住宅区之间形成第二采光空间,所述第二采光空间位于所述第一采光空间的正下方。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层与所述住宅区通过所述公共通道、所述第一入户花园和所述楼梯通道相互隔离,保证了所述住宅区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完全独立性,使得一家人居住在同一个复式住宅结构内也能保证相互之间的独立隐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复式住宅结构的上下层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住宅区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层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住宅空间的单元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式建筑装置,所述复式建筑装置可以建筑在住户小区内作为日常住宅使用,也可以建筑在景区内作为景区度假房使用;考虑到扩大容积率,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复式住宅结构至少为两个以上的住户并相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所述复式住宅结构均包括第一层1、设置在所述第一层1的住宅区11和第一入户花园12、第二层2以楼梯通道3;所述第一层1和所述第二层2层叠设置,所述第二层2位于所述第一层1的正上方;所述住宅区11和所述第二层2均用于用户居住,所述住宅区11和所述第一入户花园12并列且通过一公共通道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层1内,所述楼梯通道3跨接所述第一入户花园12和所述第二层2的居住空间,从而将所述第一入户花园12与所述第二层2连通,使用户可以从所述第一入户花园12进入所述楼梯通道3,从而通过所述楼梯通道3向上进入所述第二层2。第一层住宅区与第二层的入户花园相互之间设置有独立的入户门。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层的住宅区11可以设置成多个单元,每个单元设置独立的入户门。同样的,第一入户花园12和第二层的住户空间也可以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空间,这样,就可以在同一个复式结构内,形成更多的独立入户单元,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尤其是针对有双方的老人和成人的多个子女的情况,这种多个单元的入户空间可以实现更方便的生活用房,防止磕磕绊绊的生活纠葛。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住宅区11与所述第一入户花园12之间设置有公共通道4,所述住宅区11的入户门朝向所述公共通道4,所述第一入户花园12的出入门也朝向所述公共通道4,使得所述公共通道4成为分别居住于所述第一层1和所述第二层2的用户的活动重叠区域,但所述第二层2与所述住宅区11通过所述公共通道4、所述第一入户花园12和所述楼梯通道3相互隔离,保证了所述住宅区11与所述第二层2之间的完全独立性,使得一家人居住在同一个复式住宅结构内也能保证相互之间的独立隐私。
在所述公共通道4的外侧还可以设置共同的入户大门,当然,在一层的各个并列的住户之间,也可以实现各户公共通道4的全部连通,从而形成真正的共同通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容积率,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式建筑装置还可以设置包括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二层2上方的若干层复式住宅结构,这样可以形成从第二层向上的居住空间。这些复式住宅结构也可以设置成具有独立的入户门,可以利用从一楼向上的楼梯或电梯,形成连通公共通道4的住户空间。
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位于所述第一层1的所有公共通道4均沿一条直线布置,并相互连通,从而将位于同一层内的复式住宅结构的入门口相连通;位于所述第一层1的所有公共通道4连成的直线(即图中的横向)垂直于所述复式住宅结构的进深方向(即图中的纵向);在所述第一层1内,所述第一入户花园12与所述住宅区11的排列方向与所述进深方向相同;位于同一层内的所有复式住宅结构的排列方向与所述进深方向相同。
所述第二层2包括若干个住宅空间20,所述住宅空间2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所述住宅空间20仅为一个时,所述复式住宅结构形成所述住宅区11和所述住宅空间20两个独立的居住空间;当所述住宅空间20为多个时,多个所述住宅空间20也可以相互隔离,并分别与所述楼梯通道3连通,形成相应的独立入户门,使得即使用户通过所述楼梯通道3进入所述第二层2,也会形成可以分别居住的独立的住宅空间20。
本实施例中一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层2中所述住宅空间20每一户为两个,并且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住宅空间20的排列方向垂直于所述进深方向,所述住宅空间20的进深方向与所述进深方向相同;由于所述第二层2内两个所述住宅空间20相互独立,使得所述复式住宅结构形成所述住宅区11和两个所述住宅空间20构成的三个独立住宅区域11。以下列举本实施方式中一较佳的应用场景:居住于一个所述复式住宅结构内的住户为夫妻、夫妻的子女和夫妻的父母构成的五口之家,则夫妻、夫妻的子女和夫妻的父母可以在由两个所述住宅空间20和一个所述住宅区11构成的三个独立空间内自由分配居住,如夫妻居住所述住宅区11,夫妻的父母和夫妻的子女分别居住在两个所述住宅空间20内,所述住宅区11与所述住宅空间20的距离极其相近,既便于夫妻照顾父母和子女,又能保证夫妻、夫妻的子女和夫妻的父母都不会轻易受到打扰,各自具有各自的独立活动空间。
所述进深方向沿南北方向设置,两个所述住宅空间20沿东西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入户花园12位于所述住宅区11的北侧,使得所述第一入户花园12在为所述第二层2住户提供上楼途径的同时,不会遮挡所述住宅区11的阳光。
所述住宅空间20包括沿所述进深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观景区211和第二观景区212,所述第一观景区211靠近所述第一入户花园12;所述住宅空间20的北侧与所述第一入户花园12的北侧相平齐,所述住宅空间20的南侧与所述住宅区11的南侧相平齐,使得所述住宅空间20沿南北方向从所述公共通道4的上方跨过,所述住宅空间20相比于所述住宅区11的进深更大,并且便于在所述住宅空间20内设置所述第一景观区,所述第一景观区的北侧不会有建筑物遮挡,所述住宅空间20形成大进深、双景观设计。
如图3所示,所述住宅区11包括沿所述进深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入户花园111和观景台112,所述第二入户花园111朝向所述公共通道4并与所述公共通道4连通;所述住宅区11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居住空间,通过所述观景台112的设置,形成大面宽、全景观设计,进而使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层1和所述第二层2的住户均可以实现用户最佳景观面。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层2呈工字形,以使位于同一平层内相邻两个第二层2之间形成第一采光空间5;如图2所示,所述住宅区11沿所述进深方向呈尖形,以使位于所述第一层1内的相邻两个住宅区11之间形成第二采光空间6,所述第二采光空间6位于所述第一采光空间5的正下方,即所述第一采光空间5与所述第二采光空间6向下对应,既保证了所述复式住宅结构内位于不同楼层的住户的独立隐私性,又保证了所述住宅区11和所述住宅空间20的日照需求。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层2工字型整体结构包括由北向南依次设置的第一边21、第二边22和第三边23,所述第一边21与所述第三边23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边22垂直于所述第一边21,并将所述第一边21与所述第三边23连接,所述第二边22东西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边21东西方向的宽度,且所述第一边21沿东西方向的宽度与所述第三边23沿东西方向的宽度相等,从而形成工字形,如此设置的方式可以保证了光照和通风,对整个室内空间形成宜居状态。
如图3所示,所述住宅区11还包括短边113和长边114,所述第二入户花园111位于所述短边113的北侧并与所述短边113连接,所述长边114位于所述短边113的南侧并与所述短边113连接,所述观景台112位于所述长边114上并朝南;所述入户花园、所述短边113和所述长边114沿东西方向的长度依次增大,从而形成尖的形状;所述短边113包括东西方向依次设置的东向卫生间1131、厨房1132和西向卫生间1133;所述长边114包括东西方向沿一条直线排列设置的第一卧室1141、就餐区1142和第二卧室1143,以及设置在所述就餐区1142南侧的客厅1144;所述观景台112分别布置于所述客厅1144的东西两侧,并与所述客厅1144呈一条直线排列。同一层复式住宅结构中,相邻两个第二入户花园111之间以及相邻两个短边113之间共同形成所述第二采光空间6;所述第一采光空间5与所述第二采光空间6上下对称设置。
如图5所示,所述住宅空间20包括由北向南依次设置的次卧213、厨房241、卫生间215、客厅216和主卧217,所述第一观景区211位于所述次卧213的北侧,所述第二观景区212位于所述客厅216的南侧;所述次卧213内设置有套内卫生间2131。所述第一观景区211和所述次卧213位于所述第一边21,所述厨房241和所述卫生间215位于所述第二边22,所述客厅216、所述主卧217和所述第二观景区212位于所述第三边23;所述第一边21超出所述第二边22的部分、所述第二边22、以及所述第三边23超出所述第二边22的部分三者之间围成采光区域210,同时为所述次卧213、所述厨房241、所述卫生间和所述客厅216提供日照需求。须注意的是,上述各附图中对房间的间隔墙壁部分进行了省略绘制,在实际的实施例中,显然可以对室内空间进行各种分隔和装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式建筑装置,其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复式住宅结构,每个所述复式住宅结构均包括第一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层的住宅区和第一入户花园、设置在所述住宅区上方的第二层、以及将所述第二层与所述第一入户花园连接的楼梯通道,所述住宅区与所述第一入户花园之间设置有公共通道,并具有相互独立的入户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层与所述住宅区通过所述公共通道、所述第一入户花园和所述楼梯通道相互隔离,保证了所述住宅区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完全独立性,使得一家人居住在同一个复式住宅结构内也能保证相互之间的独立隐私。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复式建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复式住宅结构,每个所述复式住宅结构均包括第一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层的住宅区和第一入户花园、设置在所述住宅区上方的第二层、以及将所述第二层与所述第一入户花园连接的楼梯通道,所述住宅区与所述第一入户花园之间设置有公共通道,并具有相互独立的入户门;所述第二层的上方层叠设置有若干层所述复式住宅结构,每一所述复式住宅结构都设置有独立入户门;所述第二层包括相互隔离的若干个住宅空间,每个住宅空间均与所述楼梯通道相连通且设置有独立入户门;所述第一层的住宅区设置多个单元,每个单元设置独立的入户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式建筑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公共通道均连通,以将同一层内复式住宅结构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式建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住宅空间,每个住宅空间的进深方向均与所述复式住宅结构的进深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复式建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住宅空间包括沿所述复式住宅结构的进深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观景区和第二观景区,所述第一观景区靠近所述第一入户花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式建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住宅区包括沿所述复式住宅结构的进深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入户花园和观景台,所述第二入户花园朝向所述公共通道并与所述公共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式建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呈工字形,以使相邻两个第二层之间形成第一采光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复式建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住宅区沿进深方向呈尖形,以使相邻两个住宅区之间形成第二采光空间,所述第二采光空间位于所述第一采光空间的正下方。
CN201921639727.9U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复式建筑装置 Active CN2114479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9727.9U CN211447908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复式建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9727.9U CN211447908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复式建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47908U true CN211447908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02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39727.9U Active CN211447908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复式建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479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3067B2 (en) Multi-level apartment building
CN110685465A (zh) 一种新型多层叠加别墅
CN211447908U (zh) 一种复式建筑装置
CN210655743U (zh) 一种叠拼户型的独立入户电梯结构
CN210264034U (zh) 一种独立入户式花园洋房
CN103089026B (zh) 单元式小面积住宅集群设计的新方案
WO2018209730A1 (zh) 别墅叠拼、复式住宅改良构造
CN212053217U (zh) 一种创新拼接式叠墅户型装置
CN212053920U (zh) 一种庭院式别墅群装置
CN215760695U (zh) 一种多房型住宅楼内的洋房住宅
CN211647459U (zh) 一种南北通透的板塔楼平面布置结构
CN109235928A (zh) 一种中式新型空中别墅
CN201144526Y (zh) 多楼层建筑物
CN111877800A (zh) 一种具有花园庭院的复式楼房
CN111441613A (zh) 上下层错层复式楼户型
CN109441143A (zh) 独立入户式花园洋房
CN211647453U (zh) 一种拼接式叠墅装置
CN212053175U (zh) 一种建筑结构装置
CN212358608U (zh) 一种集约型建筑装置
CN215331704U (zh) 一种坐南朝北的多层复式花园住宅楼
CN215717545U (zh) 一种生态住宅
CN216553204U (zh) 一种具有独立入户电梯的建筑结构装置
CN110453939A (zh) 综合型建筑
CN2660034Y (zh) 复式单元住宅房
CN210105388U (zh) 三层双拼中式叠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