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7183B - 通信装置及信号中继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及信号中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7183B
CN110447183B CN201880019017.8A CN201880019017A CN110447183B CN 110447183 B CN110447183 B CN 110447183B CN 201880019017 A CN201880019017 A CN 201880019017A CN 110447183 B CN110447183 B CN 1104471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unit
communication capacity
i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90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47183A (zh
Inventor
栃尾祐治
片桐徹
朝永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47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7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47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7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05Fixed allocated frame structures
    • H04J3/1652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03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04L12/4675Dynamic sharing of VLAN information amongst network nodes
    • H04L12/4679Arrangements for the registration or de-registration of VLAN attribute values, e.g. VLAN identifiers, port VLAN membersh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7Provisions for optical acces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e.g.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E-PON), ATM-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ON), PON-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05Switch and router aspects
    • H04Q2011/0037Operation
    • H04Q2011/0041Optical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88Signalling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便在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之间的线路结构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之间的信号的中继的通信装置等。通信装置具有接收部、解扰部、检测部、生成部、加扰处理部、输出部。接收部从第一线路接收信号。解扰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扰处理。检测部从解扰的信号检测控制信号。生成部生成将对应于作为发送目的地的第二线路的通信容量与第一线路的通信容量之间的差分量的空闲信号插入到检测出控制信号的位置的信号。加扰处理部对所生成的信号进行加扰处理。输出部将加扰处理的信号输出到第二线路。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及信号中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装置及信号中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根据数据中心的普及,作为可实现大容量且长距离传送的传送技术,具有将通信量以10G、25G或40G的单位复用化,且可实现100G的数据传送的FlexE(F lexEthernet:灵活以太网)技术。FlexE技术在http://www.oiforum.com/wp-content/u ploads/OIF-FLEXE-01.0.pdf中被公开。
图9是示出通信系统100的一例的说明图。图9所示的通信系统100具备第一终端装置101、第一中继装置102、第二中继装置103、第二终端装置104。第一终端装置101例如在与第一中继装置102之间和3个100GBE(Giga Bit Ethernet:千兆以太网)线路105连接。第一中继装置102是例如与3个100GBE线路105连接,且在与第二中继装置103之间和3个ODU(Optical Data Unit:光学数据单元)4线路106连接的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输网络)装置。进而,第二中继装置103是例如与3个ODU4线路106连接,且在与第二终端装置104之间和3个100GBE线路107连接的OTN装置。
第一终端装置101具有执行多个FlexE客户端与3个100GBE线路105之间的F lexE信号处理的第一夹层(SHIM)处理部101A。第一中继装置102例如具有将来自100GBE线路105的100GBE信号映射到ODU4信号,且将来自ODU4线路106的O DU4信号去映射到100GBE信号的变换部102A。进而,第二中继装置103例如具有将来自ODU4线路106的ODU4信号去映射到100GBE信号,且将来自100GBE线路107的100GBE信号映射到ODU4信号的变换部103A。第二终端装置104具有执行多个FlexE客户端与3个100GBE线路107之间的FlexE信号处理的第二夹层处理部104A。
第一终端装置101与3个100GBE线路105连接,第二终端装置104也同样与3个100GBE线路107连接,第一终端装置101与第二终端装置104之间和3个100G BE线路连接,其电路结构相同。第一终端装置101对第一中继装置102而输出3个100GBE信号。进而,第一中继装置102将3个100GBE信号变换为3个ODU4信号,并将3个ODU4信号输出到第二中继装置103。进而,第二中继装置102将3个OD U4信号变换成3个100GBE信号,并将3个100GBE信号输出到第二终端装置104。其结果,第一终端装置101经由第一中继装置102及第二中继装置103而与第二终端装置104之间传送大容量的FlexE信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3196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例如,在图9中,在第一终端装置101侧与3个100GBE线路连接,第二终端装置104侧与1个400GBE线路连接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装置101与第二终端装置104之间的线路结构不同。因此,第二中继装置104不具有在3个100GBE信号与1个400GBE信号之间进行信号变换的功能,因此在第一终端装置101与第二终端装置104之间无法中继FlexE信号。换言之,第一终端装置101及第二终端装置104彼此无法识别相对侧的通信容量,因此无法中继第一终端装置101与第二终端装置104之间的FlexE信号。
在一个侧面中,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之间的线路结构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之间的信号的中继的通信装置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一个方案的通信装置中,通信装置具有接收部、解扰部、检测部、生成部、加扰处理部、输出部。接收部从第一线路接收信号。解扰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扰处理。检测部从解扰的信号检测控制信号。生成部生成将对应于作为发送目的地的第二线路的通信容量与第一线路的通信容量之间的差分量的空闲信号插入到检测到控制信号的位置的信号。加扰处理部对所生成的信号进行加扰处理。输出部将加扰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第二线路。
发明效果
即便在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之间的线路结构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之间的信号的中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中继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波段表的表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中继装置的信号复用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2的中继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2的中继装置的信号复用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3的中继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实施例4的通信系统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通信系统的一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申请所公开的通信装置及信号中继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公开技术并非仅限于本实施例。另外,在不引起矛盾的范围内,可将以下所示的实施例适当组合而使用。
实施例1
图1是示出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1的一例的说明图。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具有第一终端装置2、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输网络)装置3、中继装置4、第二终端装置5。第一终端装置2利用FlexE(Flex Ethernet)的3个100GBE线路6而对其与OTN装置3之间进行连接。OTN装置3利用3个ODU4线路7而对其与中继装置4之间进行连接。中继装置4利用FlexE的1个400GBE线路8而对其与第二终端装置5之间进行连接。另外,第一终端装置2与3个00GBE线路6连接,第二终端装置5与1个400GBE线路8连接,因此在第一终端装置2与第二终端装置5之间FlexE的线路结构不同。另外,FlexE线路例如为将客户端作为1FlexE线缆而传送的unaware方式。
第一终端装置2具有第一夹层处理部2A。第一夹层处理部2A是执行多个FlexE客户端与3个100GBE线路6之间的信号处理的信号处理部。OTN装置3在每个100GBE线路6均具有变换部3A。变换部3A例如将来自100GBE线路6的100GBE信号映射到ODU4信号,且将来自ODU4线路7的ODU4信号去映射到100GBE信号。第二终端装置5具有第二处理部5A。中继装置4例如将来自ODU4线路7的3个从DU4信号获得的300GBE信号变换成1个400GBE信号。进而,中继装置4将来自400GBE线路8的1个400GBE信号变换成300GBE信号相当的3个ODU4信号。在FlexE的结构上,图9所示的第二夹层处理部由该中继装置4内的夹层处理部4X来执行其功能。
图2是示出中继装置4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图2所示的中继装置4具有第一接收部11、第一变换部12、MUX部13、FlexE信号处理部14、第一发送部15、第二接收部16、DEMUX部17、第二变换部18、第二发送部19。夹层处理部4X例如具有MUX部13、DEMUX部17及提取部21。
第一接收部11接收来自ODU4线路7的ODU4信号。第一变换部12将ODU4信号去映射到100GBE信号。MUX部13对来自各个第一变换部12的3个100GBE信号进行复用而输出300GBE信号。FlexE信号处理部14将来自MUX部13的300GBE信号变换成400GBE信号。第一发送部15将来自FlexE信号处理部14的400G BE信号输出到第二终端装置5侧的400GBE线路8。
第二接收部16接收来自400GBE线路8的1个400GBE信号。FlexE信号处理部14将后述的400GBE信号变换成300GBE信号。DEMUX部17将300GBE信号分离而输出到3个100GBE信号。DEMUX部17将3个100GBE信号输出到各个第二变换部18。各个第二变换部18将100GBE信号映射到ODU4信号。各个第二发送部19将通过第二变换部18而映射的ODU4信号输出到ODU4线路7。
FlexE信号处理部14具有提取部21、空闲信号生成部22、解码部23、监视部24、表控制部25、波段表26。FlexE信号处理部14具有控制信号生成部27、编码部28、第一复用部29、第二复用部30、加扰处理部31、波段控制部32。
提取部21从来自MUX部13的300GBE信号的FlexE夹层信息收集每个物理端口编号的通信容量。另外,FlexE夹层信息储存在FlexE信号内。物理端口编号例如为识别与各个100GBE线路6连接的物理端口的端口编号。另外,通信容量是通过物理端口的FlexE信号的通信容许波段量。空闲信号生成部22算出第一终端装置2侧的通信容量(300GBE)与第二终端装置5侧的通信容量(400GBE)之间的差分量。进而,空闲信号生成部22生成作为差分量的例如100GBE相当的空闲信号。另外,空闲信号是64B/66B编码后的空白的66B的FlexE信号。该空闲信号通过后述的复用部30而被复用。
解码部23将由MUX部13进行64B/66B编码后的66B的100GBE信号解码为64B的100GBE信号。监视部24从64B的100GBE信号内的MAC帧识别出VLAN(V irtual Local AreaNetwork:虚拟局域网)识别符。另外,VLAN识别符例如为识别第一终端装置2的FlexE客户端的识别符。监视部24对每个VLAN识别符的信号进行计数。另外,计数既可以是始终进行计数,也可以是随机地提取1日历槽得到的结果,还可以适当地变更。另外,在FlexE客户端为一个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VLAN识别。
表控制部25按照每个物理端口编号,将FlexE信号的VLAN识别符单位的通信容量登录到波段表26内。图3是示出波段表26的表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图3所示的波段表26对端口编号26A、通信容量26B、VLAN识别符26C对应地进行管理。端口编号26A是识别通过FlexE信号的物理端口的编号。通信容量26B是物理端口内的每个VLAN识别符的通信容量。VLAN识别符26C是识别VLAN的识别符。Fl exE信号处理部14参照波段表26而识别与FlexE线路连接的每个物理端口的每个V LAN识别符的通信容量。
控制信号生成部27根据波段表26的表内容生成控制信号,例如OAM(Operatio ns,Administration,Maintenance:操作,管理,维护)。控制信号例如为OAM的ITU-T G.8013/Y.1731的BW通知功能、Pause功能。控制信号例如为用于向第二终端装置5通知发送源即第一终端装置2侧的通信容量的信息。另外,控制信号为64B的控制信号。编码部28将64B的控制信号编码为66B的控制信号。
图4是示出中继装置4的信号复用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第一复用部29输入来自编码部28的编码后的66B的控制信号,并输入来自空闲信号生成部22的100GBE相当的66B的空白的空闲信号。图4所示的66B的控制信号具有OAM、OAM的前头的开始代码、OAM的末尾的结束代码。第一复用部29将100GBE相当的空闲信号的一部分信号替换为相同尺寸的控制信号。第二复用部30输入来自MUX部13的300GBE信号的66B的用户信号,并输入来自第一复用部29的储存控制信号之后的66B的空闲信号。图4所示的66B的用户信号具有用户信号、用户信号的前头的开始代码、用户信号的末尾的结束代码。并且,第二复用部30将在第一复用部29中生成的66B的空闲信号及控制信号插入到66B的用户信号与用户信号之间。其结果,第二复用部30附加66B的300GBE的用户信号和66B的100GBE相当的空闲信号而将66B的400GBE信号输出到加扰处理部31。根据该功能,以可靠地向用户信号与用户信号之间插入空闲的方式(以防止在帧的中间不存在数据的方式),向一个用户信号(帧)单位放入进行缓冲的设计。加扰处理部31对来自第二复用部30的400GBE信号施加加扰处理,将加扰处理后的400GBE信号输出到第一发送部15。第一发送部15将1个400GBE信号输出到400GBE线路8。
在接收到来自中继装置4的400GBE信号的情况下,第二终端装置5内的第二处理部5A从400GBE信号内的100GBE相当的空闲信号提取控制信号。第二处理部5A根据控制信号而识别发送源即第一终端装置2的通信容量为3个100GBE线路,即300GBE的通信容量。其结果,在对第一终端装置2传送FlexE信号的情况下,第二终端装置5向300GBE信号附加100GBE相当的空闲信号而生成400GBE信号,并将400GBE信号输出到400GBE线路8。
并且,中继装置4内的第二接收部16接收来自1个400GBE线路8的400GBE信号。波段控制部32根据发送源即第一终端装置2的通信容量(300GBE),从400GB E信号删除100GBE相当的空闲信号。波段控制部32将删除后的300GBE信号输出到DEMUX部17。DEMUX部17根据FlexE夹层信息,从300GBE信号分离而输出到3个100GBE信号。DEMUX部17将各个100GBE信号输出到第二变换部18。各个第二变换部18由DEMUX部17将100GBE信号映射到ODU4信号。各个第二发送部19将ODU4信号输出到ODU4线路。其结果,中继装置4将3个ODU4信号输出到OTN装置3。OTN装置3接收3个ODU4信号,并将3个ODU4信号变换成3个100GBE信号,将3个100GBE信号输出到第一终端装置2。第一终端装置2接收3个100GBE信号,并将3个100GBE信号输出到FlexE客户端。
在从对应3个100GBE线路的3个ODU4线路7接收到300GBE信号的情况下,实施例1的中继装置4从该300GBE信号内的FlexESHIM信息提取作为发送源的通信容量(300GBE)。中继装置4生成与400GBE线路8的通信容量与3个DU4线路7的通信容量(300GBE)之间的差分量对应的100GBE相当的空闲信号。进而,中继装置4生成对300GBE信号内的300GBE相当的用户信号附加了100GBE相当的空闲信号的1个400GBE信号。进而,中继装置4将1个400GBE信号输出到400GBE线路8。其结果,中继装置4在3个100GBE线路6与1个400GBE线路8之间的线路结构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第一终端装置2与第二终端装置5之间的FlexE信号的中继。
中继装置4向100GBE相当的空闲信号内插入3个100GBE线路的通信容量,将100GBE相当的空闲信号附加到用户信号而将400GBE信号通知给第二终端装置4。其结果,中继装置4能够将发送源的通信容量即第一终端装置2侧的通信容量(300G BE)通知给第二终端装置5。
在从400GBE线路8接收到400GBE信号的情况下,中继装置4根据第一终端装置2侧的3个100GBE线路的通信容量,从400GBE信号删除100GBE相当的空闲信号,并将300GBE信号输出到DEMUX部17。其结果,中继装置4将来自400GBE线路8的400GBE信号中继输出到3个100GBE线路6。
中继装置4从300GBE信号提取每个VLAN识别符的通信容量。其结果,中继装置4根据每个VLAN识别符的通信容量,对400GBE线路8输出与VLAN结构对应的FlexE信号。进而,中继装置4将每个VLAN识别符的通信容量作为100GBE线路6×3的通信容量而插入到空闲信号内。其结果,中继装置4将3个100GBE线路6的每个VLAN识别符的通信容量通知给第二终端装置5。
中继装置4不将来自MUX部13的主信号即66B的300GBE信号解码为64B,而是将66B的300GBE信号输出到第二复用部30。其结果,中继装置4无需在将主信号解码为64B之后再进行66B编码的处理,因此能够扩展IEEE802.3Sequence ord ered set而进行对应。
在实施例1的中继装置4中,基于用户信号的开始代码、结束代码而附加了差分量相当的空闲信号,但也可以基于用户信号的位串内的控制位而判断IFG(Inter Fram eGap:帧间距)而插入到空闲信号内,关于其实施方式,作为实施例2而说明如下。
实施例2
图5是示出实施例2的中继装置4A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另外,对于与图3所示的中继装置4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从而对其重复的结构及动作省略说明。
图5所示的FlexE信号处理部14A具备提取部21、空闲信号生成部22、解码部23、监视部24、表控制部25、波段表26、控制信号生成部27、编码部28、波段控制部32。FlexE信号处理部14A具备第一加扰处理部33、第二加扰处理部34、检测部35、第3复用部36。
第二加扰处理部34对来自编码部28的66B的控制信号执行加扰处理,将加扰处理后的控制信号输入到第3复用部36。空闲信号生成部22将差分量相当的100GB E的空闲信号输入到第3复用部36。检测部35从300GBE信号中检测出IFG。检测部35为被加扰的66B的300GBE信号,因此除了66B列的内部、前头的“01”或“10”以外无法识别,因此无法识别帧的开始代码、结束代码。因此,检测控制信号连续一定区间以上的情况,并判断成MAC帧间的IFG。图6是示出实施例2的中继装置4A的信号复用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第3复用部36在空闲信号内储存控制信号。另外,图6所示的控制信号具备OAM、OAM的前头的开始代码、OAM的末尾的结束代码。进而,第3复用部36将控制信号储存后的100GBE相当的空闲信号插入到300GBE信号的IFG即300GBE信号中存在的空闲信号所在的位置。由此,第3复用部36可将100GBE相当的空闲信号及控制信号插入到300GBE信号内,因此作为400G BE信号而输出到400GBE线路8。另外,即便是这样的信号,在接收侧,即图1所示的第二终端装置5通过减少连续的空闲,从而能够还原用户信号及控制信号。
实施例2的中继装置4A检测出300GBE信号内的IFG,并向该IFG的位置插入具有3个100GBE线路6的通信容量的空闲信号而生成400GBE信号。其结果,中继装置4A能够简单地插入到空闲信号内。
中继装置4A对被加扰处理的300GBE信号不进行解扰处理,而是由300GBE信号的位串仅通过66B信号具有的控制位的附加信号来检测IFG。其结果,中继装置4A能够简单地从位串中检测出IFG。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的中继装置4A中,由信号直接检测了作为发送源的100GB E线路6及作为发送目的地的400GBE线路8的通信容量,但也可以事先存储发送源的线路的通信容量及发送目的地的线路的通信容量。
另外,在实施例1的中继装置4中,在接收到来自第二终端装置5的400GBE信号的情况下,从400GBE信号删除了100GBE相当的空闲信号,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适当变更。另外,对与实施例1的中继装置4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从而对其重复的结构及动作,省略说明。
实施例3
图7是示出实施例3的中继装置4B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图7所示的Fl exE信号处理部14B具有提取部21、空闲信号生成部22、解码部23、监视部24、表控制部25、波段表26、控制信号生成部27、编码部28。FlexE信号处理部14B具有第一复用部29、第二复用部30及加扰处理部31。进而,FlexE信号处理部14B具有解码部41、VLAN识别部42、第一选择器43、第一波段控制部44、第二波段控制部45、第二选择器46。
解码部41将来自第二接收部16的66B的400GBE信号解码为64B的400GBE信号。VLAN识别部42从64B的400GBE信号的MAC帧识别出VLAN识别符。第一选择器43根据选择器信号,将64B的FlexE信号(400GBE信号)输入到第一波段控制部44或第二波段控制部45。另外,选择器信号是根据设定而选择第一波段控制部44或第二波段控制部45的输入的信号。
第一波段控制部44从400GBE信号去除100GBE相当的空闲信号。第一波段控制部44将去除空闲信号之后的300GBE信号输入到第二选择器46。
第二波段控制部45根据VLAN识别部42的识别结果而从400GBE信号提取每个VLAN识别符的FlexE信号。第二波段控制部45将每个VLAN识别符的FlexE信号输入到第二选择器46。另外,每个VLAN识别符的FlexE信号为300GBE信号。第二选择器46根据选择器信号而将来自第一波段控制部44或第二波段控制部45的300GBE信号输出到DEMUX部17。另外,选择器信号是根据设定而选择第一波段控制部44或第二波段控制部45的输出的信号。
在根据选择器信号而选择了第一波段控制部44的输入输出的情况下,中继装置4B由第一波段控制部44从400GBE信号删除100GBE相当的空闲信号,并将删除后的300GBE信号输出到DEMUX部17。在根据选择器信号而选择了第二波段控制部45的输入输出的情况下,中继装置4B由第二波段控制部45从400GBE信号提取每个VLAN识别符的通信容量,去除100GBE的空闲信号,将300GBE信号输出到DE MUX部17。
另外,关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对具有第一终端装置2、OTN装置3、中继装置4、第二终端装置5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不经由OTN装置3,也能够适当变更,因此关于其实施方式,作为实施例4而进行说明。
实施例4
图8是示出实施例4的通信系统1A的一例的说明图。对于与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1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从而对其结构及动作省略说明。图8所示的通信系统1A具有第一终端装置2、中继装置4C、第二终端装置。由3个100GBE线路6来对第一终端装置2与中继装置4C之间进行连接。由1个400GBE线路8来对中继装置4C与第二终端装置5之间进行连接。
中继装置4C不具有第一变换部12及第二变换部18,将第一接收部11与MUX部13之间直接连接。MUX部13将由各个第一接收部11接收到的3个100GBE信号输入到MUX部13。另外,中继装置4C对DEMUX部17与第二接收部16之间进行直接连接。DMUX部17将来自波段控制部32的300GBE信号分离为100GBE信号而输出到各个第二发送部19。
在由3个100GBE线路6接收到300GBE信号的情况下,中继装置4C从该300GBE信号内的FlexESHIM信息提取作为发送源的通信容量(300GBE)。中继装置4生成对应于400GBE线路8的通信容量与3个100GBE线路6的通信容量之间的差分量的100GBE相当的空闲信号。进而,中继装置4生成对300GBE信号内的300GBE相当的用户信号附加了100GBE相当的空闲信号的1个400GBE信号。进而,中继装置4将1个400GBE信号输出到400GBE线路8。其结果,中继装置4即便在3个100GBE线路6与1个400GBE线路8之间的线路结构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3个100GBE线路6与400GBE线路8之间的FlexE信号的中继。
另外,图示的各个部的各个结构要件无需在物理上必须构成为如图示的结构。即,各个部的分散、综合的具体的形态不限于图示的情况,可将其全部或一部分根据各种负载、使用状况等,以任意的单位在功能是哪个或物理上分散、综合而构成。
进而,关于在各个装置中进行的各种处理功能,可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另外、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单元)等微型计算机)上执行其全部或任意的一部分。另外,当然也可以在由CPU(或MPU、MCU等微型计算机)解析而执行的程序上或由有线逻辑实现的硬件上执行其全部或任意的一部分的各种处理功能。
(符号说明)
1通信系统
2第一终端装置
4中继装置
4A中继装置
4B中继装置
4C中继装置
5第二终端装置
6 100GBE线路
8 400GBE线路
15第一发送部
19第二发送部
21提取部
22空闲信号生成部
29第一复用部
30第二复用部
35检测部

Claims (6)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接收部,其从第一线路接收信号;
解扰部,其对所述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扰处理;
检测部,其从所述解扰后的信号中检测出控制信号;
生成部,其生成将空闲信号插入到检测出所述控制信号的位置处而成的信号,其中,该空闲信号和作为发送目的地的第二线路的通信容量与所述第一线路的通信容量之间的差分量对应;
加扰处理部,其对所述生成的信号进行加扰处理;及
输出部,其将所述加扰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所述第二线路,
在波段控制部的缓冲滞留量超过一定量的情况下,所述生成部将所述空闲信号替换为插入了发送停止指示的控制信号,并将插入了发送停止指示的所述控制信号附加到用户信号而生成所述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部将所述空闲信号替换为插入了所述第一线路的通信容量的控制信号,并将插入了该第一线路的通信容量的所述控制信号附加到所述用户信号而生成所述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具备相对侧输出部,在从所述第二线路接收到信号的情况下,该相对侧输出部根据所述第一线路的通信容量,从接收于所述第二线路的所述信号中删除所述空闲信号,将删除后的信号作为所述第一线路的信号而进行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第一信号内的控制位连续一定区间以上的情况,
所述生成部生成在该控制位的位置处插入了所述控制信号的所述信号,在所述控制信号中插入有所述第一线路的通信容量或发送停止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具有提取部,该提取部从所述第一线路的信号中提取每个用户识别符的通信容量,
所述生成部将每个所述用户识别符的通信容量作为所述第一线路的通信容量插入到所述空闲信号内。
6.一种信号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信装置执行如下处理:
从第一线路接收信号,
对所述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扰处理,
从所述解扰后的信号中检测出控制信号,
生成将空闲信号插入到检测出所述控制信号的位置处而成的信号,其中,该空闲信号和作为发送目的地的第二线路的通信容量与所述第一线路的通信容量之间的差分量对应,
对所述生成的信号进行加扰处理,
将所述加扰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所述第二线路,
在波段控制部的缓冲滞留量超过一定量的情况下,将所述空闲信号替换为插入了发送停止指示的控制信号,并将插入了发送停止指示的所述控制信号附加到用户信号而生成所述信号。
CN201880019017.8A 2017-03-21 2018-01-23 通信装置及信号中继方法 Active CN1104471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4912A JP6950215B2 (ja) 2017-03-21 2017-03-21 通信装置及び信号中継方法
JP2017-054912 2017-03-21
PCT/JP2018/001970 WO2018173459A1 (ja) 2017-03-21 2018-01-23 通信装置及び信号中継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7183A CN110447183A (zh) 2019-11-12
CN110447183B true CN110447183B (zh) 2020-12-11

Family

ID=63584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9017.8A Active CN110447183B (zh) 2017-03-21 2018-01-23 通信装置及信号中继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8840B2 (zh)
JP (1) JP6950215B2 (zh)
CN (1) CN110447183B (zh)
WO (1) WO20181734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1461B (zh) * 2017-08-11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透传业务频率的方法和设备
CN111294226B (zh) * 2018-12-10 2023-05-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1272270B1 (en) * 2020-09-03 2022-03-08 Marvell Asia Pte Ltd. Networking switching devices and methods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9671A (ja) 1996-05-30 1997-12-12 Fuji Xerox Co Ltd データ伝送装置
JPH1079716A (ja) * 1996-09-03 1998-03-24 Fujitsu Ltd 中継器
JP3414659B2 (ja) * 1998-12-22 2003-06-0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多重化方式
JP4110964B2 (ja) * 2002-12-25 2008-07-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転送方法
CN101217334A (zh) * 2004-08-11 2008-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传送网中传输低速率业务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JP4885820B2 (ja) * 2007-10-24 2012-02-2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伝送装置およびディジタル伝送プログラム
JP2012029124A (ja) * 2010-07-26 2012-02-09 Nec Corp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6236945B2 (ja) * 2013-07-11 2017-11-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方法
WO2015106386A1 (zh) * 2014-01-14 2015-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信号传送方法、调度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US10225037B2 (en) * 2014-10-24 2019-03-05 Ciena Corporation Channelized ODUflex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6084893A1 (ja) * 2014-11-28 2016-06-0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リソース最適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48840B2 (en) 2020-11-24
US20200014990A1 (en) 2020-01-09
JP6950215B2 (ja) 2021-10-13
JP2018157519A (ja) 2018-10-04
CN110447183A (zh) 2019-11-12
WO2018173459A1 (ja) 2018-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79836B2 (ja) 多重変換装置、逆多重変換装置および多重伝送システム
US7440513B2 (en) Coding and decoding packetized data
CN110447183B (zh) 通信装置及信号中继方法
EP1133123A2 (en) 64b/66b decoding, for packetized serial data
US7596321B2 (en)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 inter-system channel data streams for transmission across a network
JP5071963B2 (ja) デジタル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ジタル伝送方法
US20040136711A1 (en) Optical fiber r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077935B2 (ja) 時分割多重分離装置
JP3551894B2 (ja) 多重化送受信装置
JP2008017264A (ja) Pon多重中継システムとこれに用いるpon多重中継装置及びその網同期方法
US9438275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US20130064555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frame synchronization detection method
JP6180664B2 (ja) 送信装置、通信装置および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CN106713149B (zh) 路由器的子卡和线卡板
US773029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synchronous running encoding and encryption
US20040156389A1 (en) Cross-layer communication solution(s) across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CN112291030A (zh) 一种数据接收、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JP2004357164A (ja) 伝送装置及び伝送システム
US2002003701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line rate of time-multiplexed signals
US20180287726A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CA2620950C (en) Video transmission system of a ring network
KR20020059400A (ko) 광섬유 링 통신 시스템
JP2002368772A (ja)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
JP2004320580A (ja) 符号化方法および符号化装置ならびに符号化通信システム
KR0154564B1 (ko) 광케이블텔레비젼망의 가입자 단말장치용 다중/역다중화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