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9599A - 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9599A
CN110419599A CN201910741884.9A CN201910741884A CN110419599A CN 110419599 A CN110419599 A CN 110419599A CN 201910741884 A CN201910741884 A CN 201910741884A CN 110419599 A CN110419599 A CN 110419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w material
tealeaves
tea
tea raw
amino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418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国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7418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195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19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959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所述具体步骤如下:S1、种植;S2、遮荫;S3、采摘;S4、重萎凋;S5、摇青;S6、筛青;S7、炒青;S8、揉捻;S9、包捻;S10、焙干;S11、冷藏熟化;S12、提香包装。本发明通过在采摘时采用两叶一芽的茶叶原料,有效增加茶叶的茶多糖含量,通过采用重萎凋,降低萎凋温度,并将萎凋时间延长,进一步增加茶多糖含量,提升茶叶品质,通过在茶叶即将成熟时对茶叶进行遮荫处理,有效增加所采茶叶中氨基酸和叶绿素的含量,采用富含高蛋白的有机菌肥对茶叶种子进行施肥,有效提升茶叶的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工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茗以及荈,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茶叶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
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茶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在茶汤中可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茶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缩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茶叶中含有的丰富的钾、钙、镁、锰等十一种矿物质,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
现有的制茶工艺,随着明前茶和初春茶合计20天左右的生产后,后续的制作的茶叶随着季节的发展其香气和内含物越来越低,茶叶的品质也会变低很多,市场销售不畅,不利于茶农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充分发挥富含氨基酸等各种营养元素的新鲜茶叶给人民带来的保健养生功效,因此,发明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通过采用重萎凋,降低萎凋温度,并将萎凋时间延长,进一步增加茶多糖含量,提升茶叶品质,通过在茶叶即将成熟时对茶叶进行遮荫处理,有效增加所采茶叶中氨基酸和叶绿素的含量,采用富含高蛋白的有机菌肥对茶叶种子进行施肥,有效提升茶叶的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S1、种植:挑选颗粒饱满的优良的茶叶种子进行种植,对种子施肥时,使用富含高蛋白有机菌肥进行施肥;
S2、遮荫:在茶叶即将成熟时,在茶叶田内架设遮阳网对茶叶进行遮荫;
S3、采摘:在茶叶成熟时,采摘具有两叶一芽的茶叶原料;
S4、重萎凋:将采摘下的新鲜的茶叶原料按一定厚度均匀的摊放在竹帘中,然后将竹帘放入人工气候箱内,调节人工气候箱的温度以及湿度,使新鲜的茶叶原料鲜叶呈现萎蔫状态;
S5、摇青:将茶叶原料放入摇青机中进行摇青,使茶叶原料中的氨基酸和非酯型儿茶素随水分扩散到叶片,使之与叶子里面的有效物质结合,从而转化成更高更浓的香味物质;
S6、筛青:利用三角眼谷筛对茶叶原料进行筛选,筛去茶叶原料中老叶片、茎梗以及杂质;
S7、炒青:分批次将茶叶原料放入滚筒杀青机中进行炒青,第一次投入1.5kg左右,10s后再次投入1.5kg,直至茶叶原料全部投入滚筒杀青机内部;
S8、揉捻:将茶叶原料投入揉捻机进行揉捻,使茶叶原料形成紧结弯曲的外形;
S9、包捻:使用茶巾或布袋将茶叶原料包裹成团球形拧扎紧后,然后对茶团进行搓、压、转以及揉等操作,使茶叶原料进一步卷曲紧结成型;
S10、焙干:将成型后的茶叶原料放入茶叶焙干机中进行两次烘干,每次烘干时间为30min-40min,两次烘干间隔时间为2h-4h;
S11、冷藏熟化:将焙干后将茶叶原料放入冷藏柜中冷藏熟化一段时间;
S12、提香包装:将冷藏熟化后的茶叶原料进行提香,提香结束后冷却真空包装形成茶叶产品。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富含高蛋白有机菌肥选用发酵豆粕以及碳基氨基酸液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4中人工气候箱的温度为25℃-35℃,湿度为65%-75%,重萎凋时间为10h-12h。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S7中,每次投入茶叶原料的间隔时间和投叶量保持一样,所述滚筒杀青机的温度为220℃-260℃,全程操作保持在3min-5min之内。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S8中,根据茶叶原料的生产量选用中或者小型的揉捻机。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S10中,烘干机两次烘干的温度分别为130℃-150℃以及120℃-140℃。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S11中,所述冷藏柜的温度为0℃-5℃,冷藏熟化时间为1个月。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S12中,使用提香机进行提香操作,提香机的温度为85℃,提香时间为25min。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在采摘时采用两叶一芽的茶叶原料,从源头处保证茶叶品质,从而有效增加茶叶的茶多糖含量,通过在生产步骤中采用重萎凋,降低萎凋温度,并将萎凋时间延长,使新鲜的茶叶原料鲜叶呈现萎蔫状态,不仅能散发部分水分,使茎、叶萎蔫、色泽暗绿、青草气散失,且降低茶叶细胞的张力,使叶梗由脆变软,增加芽叶的韧性,便于揉捻成条,同时由于水分的散失而引起茶梢中的内含物质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为形成茶叶色、香、味的特定品质,奠定物质变化的基础,并且有效增加茶多糖含量,提升茶叶品质;
2、本发明通过在茶叶即将成熟时,在茶叶田内架设遮阳网对茶叶进行遮荫处理,有效增加所采茶叶中氨基酸和叶绿素的含量,采用在种植环节中使用富含高蛋白的有机菌肥对茶叶种子进行施肥,为茶叶种子生长提供所需养分,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进一步提升茶叶的品质,提高市场销售量,有利于茶农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S1、种植:挑选颗粒饱满的优良的茶叶种子进行种植,对种子施肥时,选用发酵豆粕以及碳基氨基酸液肥等富含高蛋白有机菌肥进行施肥;
S2、遮荫:在茶叶即将成熟时,在茶叶田内架设遮阳网对茶叶进行遮荫;
S3、采摘:在茶叶成熟时,采摘具有两叶一芽的茶叶原料;
S4、重萎凋:将采摘下的新鲜的茶叶原料按一定厚度均匀的摊放在竹帘中,然后将竹帘放入人工气候箱内,调节人工气候箱的温度以及湿度,温度为25℃,湿度为65%,重萎凋时间为10h,使新鲜的茶叶原料鲜叶呈现萎蔫状态;
S5、摇青:将茶叶原料放入摇青机中进行摇青,使茶叶原料中的氨基酸和非酯型儿茶素随水分扩散到叶片,使之与叶子里面的有效物质结合,从而转化成更高更浓的香味物质;
S6、筛青:利用三角眼谷筛对茶叶原料进行筛选,筛去茶叶原料中老叶片、茎梗以及杂质;
S7、炒青:分批次将茶叶原料放入滚筒杀青机中进行炒青,第一次投入1.5kg左右,10s后再次投入1.5kg,直至茶叶原料全部投入滚筒杀青机内部,每次投入茶叶原料的间隔时间和投叶量保持一样,所述滚筒杀青机的温度为220℃,全程操作保持在3min之内;
S8、揉捻:将茶叶原料投入揉捻机进行揉捻,使茶叶原料形成紧结弯曲的外形,根据茶叶原料的生产量选用中或者小型的揉捻机;
S9、包捻:使用茶巾或布袋将茶叶原料包裹成团球形拧扎紧后,然后对茶团进行搓、压、转以及揉等操作,使茶叶原料进一步卷曲紧结成型;
S10、焙干:将成型后的茶叶原料放入茶叶焙干机中进行两次烘干,烘干机两次烘干的温度分别为130℃以及120℃,每次烘干时间为30min,两次烘干间隔时间为2h;
S11、冷藏熟化:将焙干后将茶叶原料放入冷藏柜中冷藏熟化一段时间,冷藏柜的温度为0℃,冷藏熟化时间为1个月;
S12、提香包装:将冷藏熟化后的茶叶原料投入提香机进行提香,提香机的温度为85℃,提香时间为25min,提香结束后冷却真空包装形成茶叶产品。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S1、种植:挑选颗粒饱满的优良的茶叶种子进行种植,对种子施肥时,选用发酵豆粕以及碳基氨基酸液肥等富含高蛋白有机菌肥进行施肥;
S2、遮荫:在茶叶即将成熟时,在茶叶田内架设遮阳网对茶叶进行遮荫;
S3、采摘:在茶叶成熟时,采摘具有两叶一芽的茶叶原料;
S4、重萎凋:将采摘下的新鲜的茶叶原料按一定厚度均匀的摊放在竹帘中,然后将竹帘放入人工气候箱内,调节人工气候箱的温度以及湿度,温度为30℃,湿度为70%,重萎凋时间为11h,使新鲜的茶叶原料鲜叶呈现萎蔫状态;
S5、摇青:将茶叶原料放入摇青机中进行摇青,使茶叶原料中的氨基酸和非酯型儿茶素随水分扩散到叶片,使之与叶子里面的有效物质结合,从而转化成更高更浓的香味物质;
S6、筛青:利用三角眼谷筛对茶叶原料进行筛选,筛去茶叶原料中老叶片、茎梗以及杂质;
S7、炒青:分批次将茶叶原料放入滚筒杀青机中进行炒青,第一次投入1.5kg左右,10s后再次投入1.5kg,直至茶叶原料全部投入滚筒杀青机内部,每次投入茶叶原料的间隔时间和投叶量保持一样,所述滚筒杀青机的温度为240℃,全程操作保持在4min之内;
S8、揉捻:将茶叶原料投入揉捻机进行揉捻,使茶叶原料形成紧结弯曲的外形,根据茶叶原料的生产量选用中或者小型的揉捻机;
S9、包捻:使用茶巾或布袋将茶叶原料包裹成团球形拧扎紧后,然后对茶团进行搓、压、转以及揉等操作,使茶叶原料进一步卷曲紧结成型;
S10、焙干:将成型后的茶叶原料放入茶叶焙干机中进行两次烘干,烘干机两次烘干的温度分别为140℃以及130℃,每次烘干时间为35min,两次烘干间隔时间为3h;
S11、冷藏熟化:将焙干后将茶叶原料放入冷藏柜中冷藏熟化一段时间,冷藏柜的温度为3℃,冷藏熟化时间为1个月;
S12、提香包装:将冷藏熟化后的茶叶原料投入提香机进行提香,提香机的温度为85℃,提香时间为25min,提香结束后冷却真空包装形成茶叶产品。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S1、种植:挑选颗粒饱满的优良的茶叶种子进行种植,对种子施肥时,选用发酵豆粕以及碳基氨基酸液肥等富含高蛋白有机菌肥进行施肥;
S2、遮荫:在茶叶即将成熟时,在茶叶田内架设遮阳网对茶叶进行遮荫;
S3、采摘:在茶叶成熟时,采摘具有两叶一芽的茶叶原料;
S4、重萎凋:将采摘下的新鲜的茶叶原料按一定厚度均匀的摊放在竹帘中,然后将竹帘放入人工气候箱内,调节人工气候箱的温度以及湿度,温度为35℃,湿度为75%,重萎凋时间为12h,使新鲜的茶叶原料鲜叶呈现萎蔫状态;
S5、摇青:将茶叶原料放入摇青机中进行摇青,使茶叶原料中的氨基酸和非酯型儿茶素随水分扩散到叶片,使之与叶子里面的有效物质结合,从而转化成更高更浓的香味物质;
S6、筛青:利用三角眼谷筛对茶叶原料进行筛选,筛去茶叶原料中老叶片、茎梗以及杂质;
S7、炒青:分批次将茶叶原料放入滚筒杀青机中进行炒青,第一次投入1.5kg左右,10s后再次投入1.5kg,直至茶叶原料全部投入滚筒杀青机内部,每次投入茶叶原料的间隔时间和投叶量保持一样,所述滚筒杀青机的温度为260℃,全程操作保持在5min之内;
S8、揉捻:将茶叶原料投入揉捻机进行揉捻,使茶叶原料形成紧结弯曲的外形,根据茶叶原料的生产量选用中或者小型的揉捻机;
S9、包捻:使用茶巾或布袋将茶叶原料包裹成团球形拧扎紧后,然后对茶团进行搓、压、转以及揉等操作,使茶叶原料进一步卷曲紧结成型;
S10、焙干:将成型后的茶叶原料放入茶叶焙干机中进行两次烘干,烘干机两次烘干的温度分别为150℃以及140℃,每次烘干时间为40min,两次烘干间隔时间为4h;
S11、冷藏熟化:将焙干后将茶叶原料放入冷藏柜中冷藏熟化一段时间,冷藏柜的温度为5℃,冷藏熟化时间为1个月;
S12、提香包装:将冷藏熟化后的茶叶原料投入提香机进行提香,提香机的温度为85℃,提香时间为25min,提香结束后冷却真空包装形成茶叶产品。
实施例4:
分别取上述实施例1-3所制得的茶叶给90位具有茶叶品鉴能力的使用者饮用,每30人为一组,分三组分别试用三个实施例中制备的茶叶,并且分别对三个实施例中制备的茶叶的茶多糖以及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检测,得到以下数据:
由上表可知,实施例2中制作的茶叶甜香明显、滋味鲜醇,有效改善了茶叶的口感和香气的寡淡,并且实施例2中制作的茶叶的茶多糖以及氨基酸的含量均提升明显,茶叶的品质提升明显。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S1、种植:挑选颗粒饱满的优良的茶叶种子进行种植,对种子施肥时,使用富含高蛋白有机菌肥进行施肥;
S2、遮荫:在茶叶即将成熟时,在茶叶田内架设遮阳网对茶叶进行遮荫;
S3、采摘:在茶叶成熟时,采摘具有两叶一芽的茶叶原料;
S4、重萎凋:将采摘下的新鲜的茶叶原料按一定厚度均匀的摊放在竹帘中,然后将竹帘放入人工气候箱内,调节人工气候箱的温度以及湿度,使新鲜的茶叶原料鲜叶呈现萎蔫状态;
S5、摇青:将茶叶原料放入摇青机中进行摇青,使茶叶原料中的氨基酸和非酯型儿茶素随水分扩散到叶片,使之与叶子里面的有效物质结合,从而转化成更高更浓的香味物质;
S6、筛青:利用三角眼谷筛对茶叶原料进行筛选,筛去茶叶原料中老叶片、茎梗以及杂质;
S7、炒青:分批次将茶叶原料放入滚筒杀青机中进行炒青,第一次投入1.5kg左右,10s后再次投入1.5kg,直至茶叶原料全部投入滚筒杀青机内部;
S8、揉捻:将茶叶原料投入揉捻机进行揉捻,使茶叶原料形成紧结弯曲的外形;
S9、包捻:使用茶巾或布袋将茶叶原料包裹成团球形拧扎紧后,然后对茶团进行搓、压、转以及揉等操作,使茶叶原料进一步卷曲紧结成型;
S10、焙干:将成型后的茶叶原料放入茶叶焙干机中进行两次烘干,每次烘干时间为30min-40min,两次烘干间隔时间为2h-4h;
S11、冷藏熟化:将焙干后将茶叶原料放入冷藏柜中冷藏熟化一段时间;
S12、提香包装:将冷藏熟化后的茶叶原料进行提香,提香结束后冷却真空包装形成茶叶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富含高蛋白有机菌肥选用发酵豆粕以及碳基氨基酸液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人工气候箱的温度为25℃-35℃,湿度为65%-75%,重萎凋时间为10h-12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7中,每次投入茶叶原料的间隔时间和投叶量保持一样,所述滚筒杀青机的温度为220℃-260℃,全程操作保持在3min-5min之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8中,根据茶叶原料的生产量选用中或者小型的揉捻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中,烘干机两次烘干的温度分别为130℃-150℃以及120℃-1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1中,所述冷藏柜的温度为0℃-5℃,冷藏熟化时间为1个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2中,使用提香机进行提香操作,提香机的温度为85℃,提香时间为25min。
CN201910741884.9A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 Withdrawn CN1104195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1884.9A CN110419599A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1884.9A CN110419599A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9599A true CN110419599A (zh) 2019-11-08

Family

ID=68415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41884.9A Withdrawn CN110419599A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195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2529A (zh) * 2021-10-21 2022-01-07 杨国英 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2529A (zh) * 2021-10-21 2022-01-07 杨国英 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7683B (zh) 信阳红红茶加工工艺
CN100515219C (zh) 青钱柳保健茶及生产方法
CN105053363B (zh) 一种桑叶保健茶的制作方法
CN105558178A (zh) 一种辣木叶茶的加工方法
CN106472771A (zh) 一种桑叶茶的制作方法
CN107518097A (zh) 一种白茶的生产方法
CN101878826B (zh) 一种制备铁观音茶的方法
CN107535628A (zh) 一种富硒晒青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5360434B (zh) 枣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6561854A (zh) 一种古树晒红的制作工艺
CN108402242A (zh) 一种老鹰茶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012734A (zh) 酸枣叶茶的制备方法
CN107912557A (zh) 一种含白兰花的红茶制备方法
CN105341229A (zh) 一种玫瑰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JP3845686B2 (ja) オリーブ茶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870932B (zh) 金叶榆叶片制作保健茶的用途和方法
CN106538742A (zh) 一种高原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543195A (zh) 一种葛芽尖茶的制作方法及产品
CN110419599A (zh) 一种富含氨基酸茶叶的生产工艺
RU2543143C2 (ru)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фиточая
KR101725873B1 (ko) 도라지를 이용한 혼합 침출차의 제조방법
CN110692758A (zh) 一种绿茶加工制备工艺
CN105410271A (zh) 枣芽绿茶制备方法
CN105166144B (zh) 一种冰冻半发酵茶的制备方法
CN108432911A (zh) 一种有机桂花红茶的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