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9389A - 一种林下栽培平菇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林下栽培平菇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9389A
CN110419389A CN201910748985.9A CN201910748985A CN110419389A CN 110419389 A CN110419389 A CN 110419389A CN 201910748985 A CN201910748985 A CN 201910748985A CN 110419389 A CN110419389 A CN 110419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ulture medium
oyster mushroom
bacterium ba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489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索邦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e Pingcha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e Pingcha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e Pingcha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e Pingcha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489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193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19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93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林下栽培平菇的培养基,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以下组分:玉米秸秆30‑50份,甘蔗渣10‑30份,木薯秸秆10‑30份,茶麸10‑20份,火麻杆10‑20份,鸡粪80‑120份,玉米粉5‑10份,黄豆粉5‑10份,石灰5‑8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使用上述培养基在林下栽培平菇的方法。本发明的林下栽培平菇培养基配方中加入甘蔗渣,可以提供糖分来源,无需额外添加白糖,还添加了广西本地特产植物火麻的秸秆,能够给平菇带来特殊的鲜味,结合林下的模拟野外环境栽培,使产出的平菇口感异常鲜美,大大提升了平菇的品质,可以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林下栽培平菇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下栽培平菇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平菇在生物分类学中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栽培广泛的食用菌。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干蛋白质含量20%左右,是鸡蛋的2.6倍,猪肉的4倍,菠菜、油菜的15倍。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8.38%,占氨基酸总量20.7%的35%以上。上述许多种氨基酸能刺激人的味觉器官产生鲜味的感觉,比单纯的味精所含的一种谷氨酸纳鲜味要好得多。目前我国栽培平菇的方法很多,有室内床栽、玉米或大豆与平菇间作、塑料大棚栽培等方法。
广西山区林业资源、秸秆资源丰富,具有生产平菇的优势。林下水源方便,遮阴好,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在林下栽培平菇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模式,也是一种新型的林下经济模式。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都比较长,不能短时间内产生经济效益,在林下栽培平菇可以以短养长,起到短期、长期都有收益的效果。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林下栽培平菇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林下栽培平菇的培养基,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以下组分:玉米秸秆30-50份,甘蔗渣10-30份,木薯秸秆10-30份,茶麸10-20份,火麻杆10-20份,鸡粪80-120份,玉米粉5-10份,黄豆粉5-10份,石灰5-8份。
优选地,按重量份数计,上述培养基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玉米秸秆40份,甘蔗渣20份,木薯秸秆20份,茶麸15份,火麻杆15份,鸡粪100份,玉米粉8份,黄豆粉8份,石灰6份。
一种使用上述培养基的林下平菇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培养基的原料边喷水边搅拌混匀,使含水量达到总重量的50%,再调节PH值至8-10;
(2)将培养基堆料发酵;
(3)对发酵完的培养基进行消毒;;
(4)将培养基装入聚乙烯菌袋,在10月中旬接种入平菇后,将菌袋铺于林下,每颗树下可铺10-20袋;
(5)铺料后,先用薄膜覆盖3-5天,菌种会萌发定植,3-5天后揭去薄膜观察,如果不见菌丝,需进行补种;
(6)进行日常管理,每天早晨给菌袋喷水,保持菌袋的物料湿度为70-80%,如果下过雨,第二天可以不喷水,当发现有杂菌污染的菌袋,要将该菌袋挑出,当菌丝长满菌袋后,表面会有一些菌丝,要及时去除;
(7)在第10天开始,在早晨喷水的基础上,增加晚上也喷水,加大水的供给量,可收获第一潮菇;采收完之后,重复步骤(6)至(7)的操作,还可以采收2-3潮菇,整个培养时间为50-60天;
(8)每次采收完之后,可以喷施营养液,。
步骤(2)所述的发酵方法为:每堆物料的底部直径为1-1.5米,堆高1米,在堆顶盖上稻草防止雨水淋湿;
步骤(2)的培养基在发酵过程中,要定时测量物料温度进行翻堆,具体做法是在木棍顶端上绑上温度计,每隔2天从顶部将木棍插入料堆中0.5米测量温度,当测到温度达到60摄氏度时就进行翻堆,之后再重复测量温度和翻堆的操作,当翻堆3次后,结束发酵;
步骤(3)所述的消毒方法为:2-3%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一边翻动物料一边均匀喷洒,翻拌10分钟,并调节物料PH值为8;
步骤(4)所述的营养液中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尿素0.5%,磷酸二氢钾0.2%,葡萄糖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林下栽培平菇培养基配方中加入甘蔗渣,可以提供糖分来源,无需额外添加白糖,还添加了广西本地特产植物火麻的秸秆,能够给平菇带来特殊的鲜味,结合林下的模拟野外环境栽培,使产出的平菇口感异常鲜美,大大提升了平菇的品质,可以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阅读本发明的内容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修改,这些等价变化同样落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018年秋季,在广西天峨县八腊乡的油茶树林开展栽培实验。
实施例1林下栽培平菇
1、培养基的原料:玉米秸秆30kg,甘蔗渣10kg,木薯秸秆10kg,茶麸10kg,火麻杆10kg,鸡粪80kg,玉米粉5kg,黄豆粉5kg,石灰5kg;
2、将培养基的原料边喷水边搅拌混匀,使含水量达到总重量的50%,再调节PH值至9;
3、将培养基堆料发酵,每堆物料的底部直径为1米,堆高1米,在堆顶盖上稻草防止雨水淋湿,在发酵过程中,要定时测量物料温度进行翻堆,具体做法是在木棍顶端上绑上温度计,每隔2天从顶部将木棍插入料堆中0.5米测量温度,当测到温度达到60摄氏度时就进行翻堆,之后再重复测量温度和翻堆的操作,当翻堆3次后,结束发酵;
4、现场配制2%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一边翻动发酵好的培养基物料一边均匀喷洒,翻拌10分钟,并调节物料PH值为8;
5、将培养基装入聚乙烯菌袋,在10月中旬接种入平菇后,将菌袋铺于林下,每颗树下铺10袋;
6、铺料后,先用薄膜覆盖3天,3天后揭去薄膜观察,如果不见菌丝,需进行补种;
7、每天早晨给菌袋喷水,保持菌袋的物料湿度为70-80%,如果下过雨,第二天可以不喷水,当发现有杂菌污染的菌袋,就将该菌袋挑出,当菌丝长满菌袋后,表面会有一些菌丝,需及时去除;
8、从第10天开始,在早晨喷水的基础上,增加晚上也喷水,加大水的供给量,可收获第一潮菇;采收完之后,重复步骤7和8的操作,继续采收2潮菇,整个培养时间为50天;每次采收完之后,喷施营养液,营养液中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尿素0.5%,磷酸二氢钾0.2%,葡萄糖1%。
实施例2林下栽培平菇
1、培养基的原料:玉米秸秆40kg,甘蔗渣20kg,木薯秸秆20kg,茶麸15kg,火麻杆15kg,鸡粪100kg,玉米粉8kg,黄豆粉8kg,石灰6kg;
2、将培养基的原料边喷水边搅拌混匀,使含水量达到总重量的50%,再调节PH值至8;
3、将培养基堆料发酵,每堆物料的底部直径为1.2米,堆高1米,在堆顶盖上稻草防止雨水淋湿,在发酵过程中,要定时测量物料温度进行翻堆,具体做法是在木棍顶端上绑上温度计,每隔2天从顶部将木棍插入料堆中0.5米测量温度,当测到温度达到60摄氏度时就进行翻堆,之后再重复测量温度和翻堆的操作,当翻堆3次后,结束发酵;
4、现场配制2.5%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一边翻动发酵好的培养基物料一边均匀喷洒,翻拌10分钟,并调节物料PH值为8;
5、将培养基装入聚乙烯菌袋,在10月中旬接种入平菇后,将菌袋铺于林下,每颗树下铺15袋;
6、铺料后,先用薄膜覆盖4天,4天后揭去薄膜观察,如果不见菌丝,需进行补种;
7、每天早晨给菌袋喷水,保持菌袋的物料湿度为70-80%,如果下过雨,第二天可以不喷水,当发现有杂菌污染的菌袋,就将该菌袋挑出,当菌丝长满菌袋后,表面会有一些菌丝,需及时去除;
8、从第12天开始,在早晨喷水的基础上,增加晚上也喷水,加大水的供给量,可收获第一潮菇;采收完之后,重复步骤7和8的操作,继续采收3潮菇,整个培养时间为60天;每次采收完之后,喷施营养液,营养液中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尿素0.5%,磷酸二氢钾0.2%,葡萄糖1%。
实施例3林下栽培平菇
1、培养基的原料:玉米秸秆50份,甘蔗渣30份,木薯秸秆30份,茶麸20份,火麻杆20份,鸡粪120份,玉米粉10份,黄豆粉10份,石灰8份;
2、将培养基的原料边喷水边搅拌混匀,使含水量达到总重量的50%,再调节PH值至10;
3、将培养基堆料发酵,每堆物料的底部直径为1.5米,堆高1米,在堆顶盖上稻草防止雨水淋湿,在发酵过程中,要定时测量物料温度进行翻堆,具体做法是在木棍顶端上绑上温度计,每隔2天从顶部将木棍插入料堆中0.5米测量温度,当测到温度达到60摄氏度时就进行翻堆,之后再重复测量温度和翻堆的操作,当翻堆3次后,结束发酵;
4、现场配制3%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一边翻动发酵好的培养基物料一边均匀喷洒,翻拌10分钟,并调节物料PH值为8;
5、将培养基装入聚乙烯菌袋,在10月中旬接种入平菇后,将菌袋铺于林下,每颗树下铺20袋;
6、铺料后,先用薄膜覆盖5天,5天后揭去薄膜观察,如果不见菌丝,需进行补种;
7、每天早晨给菌袋喷水,保持菌袋的物料湿度为70-80%,如果下过雨,第二天可以不喷水,当发现有杂菌污染的菌袋,就将该菌袋挑出,当菌丝长满菌袋后,表面会有一些菌丝,需及时去除;
8、从第15天开始,在早晨喷水的基础上,增加晚上也喷水,加大水的供给量,可收获第一潮菇;采收完之后,重复步骤7和8的操作,继续采收2潮菇,整个培养时间为55天;每次采收完之后,喷施营养液,营养液中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尿素0.5%,磷酸二氢钾0.2%,葡萄糖1%。
实施例3林下栽培平菇
1、培养基的原料:玉米秸秆40kg,甘蔗渣20kg,木薯秸秆20kg,茶麸15kg,火麻杆15kg,鸡粪100kg,玉米粉8kg,黄豆粉8kg,石灰6kg;
2、将培养基的原料边喷水边搅拌混匀,使含水量达到总重量的50%,再调节PH值至8;
3、将培养基堆料发酵,每堆物料的底部直径为1.2米,堆高1米,在堆顶盖上稻草防止雨水淋湿,在发酵过程中,要定时测量物料温度进行翻堆,具体做法是在木棍顶端上绑上温度计,每隔2天从顶部将木棍插入料堆中0.5米测量温度,当测到温度达到60摄氏度时就进行翻堆,之后再重复测量温度和翻堆的操作,当翻堆3次后,结束发酵;
4、现场配制2.5%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一边翻动发酵好的培养基物料一边均匀喷洒,翻拌10分钟,并调节物料PH值为8;
5、将培养基装入聚乙烯菌袋,在10月中旬接种入平菇后,将菌袋铺于林下,每颗树下铺15袋;
6、铺料后,先用薄膜覆盖4天,4天后揭去薄膜观察,如果不见菌丝,需进行补种;
7、每天早晨给菌袋喷水,保持菌袋的物料湿度为70-80%,如果下过雨,第二天可以不喷水,当发现有杂菌污染的菌袋,就将该菌袋挑出,当菌丝长满菌袋后,表面会有一些菌丝,需及时去除;
8、从第12天开始,在早晨喷水的基础上,增加晚上也喷水,加大水的供给量,可收获第一潮菇;采收完之后,重复步骤7和8的操作,继续采收3潮菇,整个培养时间为60天;每次采收完之后,喷施营养液,营养液中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尿素0.5%,磷酸二氢钾0.2%,葡萄糖1%。
本发明通过对培养基的调整,以及在林下模拟平菇的野生环境,使生产得到的平菇味道十分鲜美,产量大,本发明的实施例2在1亩油茶树林中收获了3240kg平菇,因其品质好,销售价格较高,有很好的经济收益。

Claims (7)

1.一种林下栽培平菇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以下组分:玉米秸秆30-50份,甘蔗渣10-30份,木薯秸秆10-30份,茶麸10-20份,火麻杆10-20份,鸡粪80-120份,玉米粉5-10份,黄豆粉5-10份,石灰5-8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以下组分:玉米秸秆40份,甘蔗渣20份,木薯秸秆20份,茶麸15份,火麻杆15份,鸡粪100份,玉米粉8份,黄豆粉8份,石灰6份。
3.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的林下栽培平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培养基的原料边喷水边搅拌混匀,使含水量达到总重量的50%,再调节PH值至8-10;
(2)将培养基堆料发酵;
(3)对发酵完的培养基进行消毒;;
(4)将培养基装入聚乙烯菌袋,在10月中旬接种入平菇后,将菌袋铺于林下,每颗树下可铺10-20袋;
(5)铺料后,先用薄膜覆盖3-5天,菌种会萌发定植,3-5天后揭去薄膜观察,如果不见菌丝,需进行补种;
(6)进行日常管理,每天早晨给菌袋喷水,保持菌袋的物料湿度为70-80%,如果下过雨,第二天可以不喷水,当发现有杂菌污染的菌袋,要将该菌袋挑出,当菌丝长满菌袋后,表面会有一些菌丝,要及时去除;
(7)在第10天开始,在早晨喷水的基础上,增加晚上也喷水,加大水的供给量,可收获第一潮菇;采收完之后,重复步骤(6)至(7)的操作,还可以采收2-3潮菇,整个培养时间为50-60天;
(8)每次采收完之后,可以喷施营养液。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发酵方法为:每堆物料的底部直径为1-1.5米,堆高1米,在堆顶盖上稻草防止雨水淋湿。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培养基在发酵过程中,要定时测量物料温度再进行翻堆,具体做法是在木棍顶端上绑上温度计,每隔2天从顶部将木棍插入料堆中0.5米测量温度,当测到温度达到60摄氏度时就进行翻堆,之后再重复测量温度和翻堆的操作,当翻堆3次后,结束发酵。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消毒方法为:2-3%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一边翻动物料一边均匀喷洒,翻拌10分钟,并调节物料PH值为8。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营养液中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尿素0.5%,磷酸二氢钾0.2%,葡萄糖1%。
CN201910748985.9A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林下栽培平菇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Pending CN1104193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8985.9A CN110419389A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林下栽培平菇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8985.9A CN110419389A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林下栽培平菇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9389A true CN110419389A (zh) 2019-11-08

Family

ID=68414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48985.9A Pending CN110419389A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林下栽培平菇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1938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9267A (zh) * 2012-12-04 2013-04-17 刘聪 一种杨树林下平菇培育方法
CN103304287A (zh) * 2013-06-28 2013-09-18 广西巴马原生长寿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茶薪菇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CN108076961A (zh) * 2018-01-25 2018-05-29 尚好科技有限公司 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CN108849230A (zh) * 2018-08-02 2018-11-23 贺州迅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 一种冬季生料平菇栽培管理方法
CN109418002A (zh) * 2017-07-05 2019-03-05 维西倮贡雪山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平菇类食用菌高效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9267A (zh) * 2012-12-04 2013-04-17 刘聪 一种杨树林下平菇培育方法
CN103304287A (zh) * 2013-06-28 2013-09-18 广西巴马原生长寿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茶薪菇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CN109418002A (zh) * 2017-07-05 2019-03-05 维西倮贡雪山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平菇类食用菌高效生产方法
CN108076961A (zh) * 2018-01-25 2018-05-29 尚好科技有限公司 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CN108849230A (zh) * 2018-08-02 2018-11-23 贺州迅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 一种冬季生料平菇栽培管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晨翔,许闰,黄华梨: "《甘肃南部资源植物及食用菌栽培技术》", 31 December 20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9522B (zh) 一种利用香菇菌渣种植秀珍菇的方法
CN103518533B (zh) 织金竹荪物料发酵菌棒栽培方法
CN106034742B (zh) 一种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猪肚菇的方法
CN101960962A (zh) 一种玉米秸秆栽培竹荪的方法
KR101334586B1 (ko) 유기게르마늄을 함유한 고구마의 재배방법
CN105684727B (zh) 以酵素菌渣为主料的栽培黑鸡枞菌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CN104987156B (zh) 一种利用菌糠的宾王菇培养基及栽培宾王菇的方法
CN103382134A (zh) 一种双孢菇培养基质的发酵方法
CN103387463A (zh) 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及其栽培培养料
CN104871824A (zh) 一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方法
CN106561269A (zh) 提高秀珍菇产量和氨基酸含量的栽培料及其栽培方法
CN104620856A (zh) 一种桑枝栽培猴头菇的方法
CN104641942A (zh) 一种桑枝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5110961A (zh) 一种香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其生产香菇的方法
CN107473820A (zh) 猕猴桃嫁接用营养液
CN105000966A (zh) 一种香菇的栽培基质及香菇的栽培方法
CN105330407A (zh) 一种提高大杯蕈产量的栽培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1903A (zh) 富硒蓝莓栽培方法
CN108476863A (zh) 一种滑菇的栽培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26210B (zh) 人工驯化红土鸡枞菌栽培种的制备方法
CN105198556A (zh) 一种提高橘子的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4537A (zh) 一种羊肚菌配方的制备方法
CN103387431B (zh) 一种双孢菇培养基质用预发酵鸡粪的制备方法
CN109526548A (zh) 一种基于棉籽壳的黑木耳袋料栽培方法
CN106977245A (zh) 一种富硒秀珍菇的培养料及富硒秀珍菇的培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