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8924B -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8924B
CN110418924B CN201780088369.4A CN201780088369A CN110418924B CN 110418924 B CN110418924 B CN 110418924B CN 201780088369 A CN201780088369 A CN 201780088369A CN 110418924 B CN110418924 B CN 1104189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ction
drain pan
suction opening
hol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83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18924A (zh
Inventor
吉武伸哲
我科贤二
平冈贵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arri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18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8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18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8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具有规定吸风口安装孔的内周壁的排水盘、以及嵌入到排水盘的吸风口安装孔的吸风口。在排水盘的内周壁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连结件。连结件在从排水盘的内周壁朝下方突出的轴部的下端具有直径比轴部要大的头部。在吸风口的外周部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固定部。固定部具有供连结件的头部贯通的贯通孔、以及与贯通孔连续并由头部卡合的卡合孔。在使连结件贯通到固定部的贯通孔的状态下,若使吸风口在吸风口安装孔的内侧沿周向旋转,则连结件的头部从固定部的贯通孔移动至卡合孔并与卡合孔卡合,吸风口固定至排水盘。

Description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背景技术
顶部嵌入式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从顶部背面垂下。室内单元具有内置了送风机和热交换器的箱形的壳体,该壳体的下端由承接从热交换器滴下的结露水的排水盘堵住。
排水盘具有位于送风机的正下方的吸风口安装孔,在该吸风口安装孔安装有吸风口。吸风口是用于对送风机所吸入的空气流进行整流的要素,其外周部可拆卸地固定于排水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223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根据以往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使用螺钉将吸风口的外周部的至少四个部位固定于排水盘。因此,无法避免螺钉的个数必然变多,成为导致室内单元的成本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
并且,为了从排水盘取下吸风口,需要将所有的螺钉从吸风口完全拆下。因此,被迫以手工操作将多个螺钉一个一个松开,作业繁琐,并且有时在作业时会误将螺钉掉落,在操作性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是:得到一种能减少用于将吸风口固定于排水盘的要素个数,并且提高将吸风口从排水盘拆下、或安装于排水盘时的操作性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施方式,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包括:单元主体,该单元主体收纳送风机和热交换器;排水盘,该排水盘安装于所述单元主体的下端,接受在所述热交换器产生的结露水,并且具有对与所述送风机的吸入侧相连的吸风口安装孔进行规定的内周壁;以及吸风口,该吸风口可拆卸地嵌入到所述排水盘的所述吸风口安装孔。
在所述排水盘的所述内周壁设置有多个螺钉。多个螺钉沿所述内周壁的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并且在从所述内周壁的下端朝下方突出的轴部的下端具有直径比所述轴部要大的头部。在所述吸风口的外周部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具有供所述螺钉的所述头部贯通的贯通孔、以及与所述贯通孔连续并由所述头部卡合的卡合孔。
在使所述螺钉的所述头部贯通到所述固定部的所述贯通孔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吸风口在所述吸风口安装孔的内侧沿周向旋转,从而所述螺钉的所述头部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贯通孔移动至所述卡合孔从而与该卡合孔卡合,所述吸风口固定至所述排水盘。
附图说明
图1是顶部嵌入式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使单元主体与顶部面板彼此分离的状态的空调机的立体图。
图3是顶部面板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将排水盘和吸风口组装到单元主体的壳体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从单元主体的壳体将排水盘和吸风口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沿着图4的F6-F6线的剖视图。
图7是排水盘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热交换器与排水盘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9是放大示出图6的F9的部位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将多个引线从单元主体的壳体引出到壳体外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通过板材将多个引线保持于壳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吸风口的立体图。
图13是从送风机侧观察吸风口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将从排水盘突出的固定螺钉与吸风口的固定部卡合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将固定螺钉拧入排水盘的轴套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形成于排水盘的爪接受部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17是形成于排水盘的板材的爪接受部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排水盘的爪接受部与吸风口的爪接受部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吸风口的爪部嵌入爪接受部的嵌合槽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顶部面板的临时挂钩与排水盘的凹处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顶部埋入式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使单元主体与顶部面板彼此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主要要素,空调机的室内单元1具备安装于顶部背面的单元主体2、安装于单元主体2的下端的顶部面板3。单元主体2具备金属板制的壳体4。壳体4是向下方开口的箱形的要素,例如通过四个悬挂螺栓(未图示)从顶部背面的梁垂下。
壳体4包含顶板部4a和侧面部4b。侧面部4b沿壳体4的周向连续,并且具有四个外周角部4c。如图6所示,例如用发泡聚苯乙烯制的隔热材料5覆盖顶板部4a和侧面部4b的内表面。隔热材料5在壳体4的下端规定开口部6。
悬挂金属件7固定于壳体4的外周角部4c。悬挂金属件7朝壳体4的四周朝水平突出,该悬挂金属件7与上述悬挂螺栓的下端相连结。
并且,四个支架8固定于壳体4。支架8位于壳体4的外周角部4c的下端部且位于悬挂金属零件7的正下方。支架8朝壳体4的四周朝水平突出。
如图2、图4、图5及图6所示,送风机10和热交换器11被收纳在壳体4的内部。使用所谓的离心风扇作为送风机10,从轴向吸入空气并朝周向排出。送风机10的上端用壳体4的顶板部4a覆盖,因此送风机10的下端成为吸入侧。
将热交换器11竖起使得在壳体4的内部包围送风机10的排出侧。热交换器11具备多个散热翅片12和供制冷剂流过的多根导热管13。散热翅片12是沿壳体4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细长板,在壳体4的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排列。导热管13在壳体4的高度方向和横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且彼此串联连接从而形成多个流路(路径)。并且,导热管13贯通散热翅片12,与该散热翅片12热接触。
如图5所示,与热交换器11相连的制冷剂管14集中地配置在壳体4的一个外周角部4c与热交换器11之间的空间。制冷剂管14与一对连接口16a、16b相连接。连接口16a、16b从壳体4的一个外周角部4c朝壳体4的外侧突出,并且该连接口16a、16b经由液管和气管连接至室外机。
并且,排水泵17收纳在壳体4的内部。排水泵17是用于在对室内单元1进行制冷运行时,将由于热交换器11的热交换作用而产生的结露水排出到单元主体2的外部的要素。排水泵17在壳体4的下端部,位于与设置有连接口16a、16b的外周角部4c相邻的其他外周角部4c的附近。连接至排水泵17的排水配管18通过壳体4的内部并被引导到排水泵17的上方。
如图2、图4及图6所示,用排水盘20堵住壳体4的下端的开口部6。排水盘20包括:具有隔热性的主体21、在主体21的表面一体层叠的板材22。主体21是规定排水盘20的形状的要素,例如由作为发泡塑料的一种的发泡聚苯乙烯构成。板材22是由厚度为数毫米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其刚性比主体21高。作为构成板材22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使用ABS树脂。
并且,板材22与主体21不同,是注塑成型得到的。板材22在主体21发泡成型时收纳在模具内,在对该主体21进行发泡成型的过程中板材22与主体21形成为一体。因此,板材22在主体21的发泡成型时受到发泡压力。
如图7及图8所示,排水盘20是与热交换器11相对应的四边形框架形状,并被嵌入到壳体4的隔热材料5所规定的开口部6的内侧。排水盘20具有:位于送风机10的吸入侧的正下方的圆形的吸风口安装孔23,以及包围该吸风口安装孔23的边缘部24。排水盘20的边缘部24嵌入到壳体4的开口部6的内侧。
在排水盘20的边缘部24形成有四个缺口部26、供热交换器11的下端部进入的凹陷部27。缺口部26分别具有沿着排水盘20的边缘部24所具有的四个边延伸的细长的形状。与排水盘20的周向相邻的缺口部26保持彼此正交的位置关系。并且,排水盘20的边缘部24嵌入到隔热材料5所规定的开口部6的内侧,因此由缺口部26和隔热材料5包围的区域构成用于引导通过热交换器11的空气的多个连通口28。
凹陷部27是在排水盘20的周向上连续的槽状的要素,位于比缺口部26更靠排水盘20的内侧。由内周壁29a、外周壁29b以及底壁29c规定凹陷部27。内周壁29a从底壁29c竖起,以包围吸风口安装孔23。即,能将内周壁29a称为介于吸风口安装孔23和凹陷部27之间的分隔壁。
并且,在底壁29c的中央部形成有朝热交换器11的下端突起的鼓出部31。鼓出部31以沿着热交换器11的下端的方式在排水盘20的周向上连续地形成。在鼓出部31的上表面层叠有承接热交换器11的下端的缓冲材料32。
如图6、图7和图9所示,鼓出部31将凹陷部27的底部分隔成第一槽部33和第二槽部34。第一槽部33位于比热交换器11的内周面更靠热交换器11的内侧。热交换器11的内周面位于接受从送风机10送出的空气的热交换器11的1次侧。第二槽部34以包围第一槽部33的方式位于热交换器11的正下方。因此,第二槽部34位于比第一槽部33更靠热交换器11的外周面的一侧。热交换器11的外周面位于将通过热交换器11的空气送出的热交换器11的2次侧。
上述排水泵17的下端部在与排水盘20的一个角部相对应的位置进入第二槽部34。在排水泵17的下端开口的吸入口17a与第二槽部34的底部相对。并且,如图5所示,在与排水泵17相邻的位置配置有浮球开关35。浮球开关35是对排水泵17的运行进行开启/关闭的要素,位于第二槽部34。
如图6至图9所示,构成排水盘20的凹陷部27的内周壁29a、外周壁29b以及包含鼓出部31的底壁29c的露出至凹陷部27的部分由合成树脂制的板材22构成。
板材22具有位于凹陷部27的内侧的肋部36。肋部36在热交换器11的1次侧以沿着该热交换器11的周向的方式从鼓出部31的上端朝上方突出。肋部36的上端在与第一槽部33对应的位置比热交换器11的下端要朝上方伸出。并且,肋部36在与排水泵17对应的位置断开。
如图7所示,连通槽37形成在从底壁29c突起的鼓出部31。连通槽37位于排水泵17的附近。由于存在连通槽37,第一槽部33与第二槽部34之间在排水泵17的附近彼此连通。
上述的排水盘20通过图2和图4所示的四个排水盘固定件38可拆卸地支承于壳体4的下端。排水盘固定件38以螺纹紧固方式紧固于支架8的下表面。排水盘固定件38从壳体4的外周角部4c朝排水盘20的四个角部水平地伸出,在该排水盘固定件38上载置有排水盘20的角部。由此,排水盘20保持于壳体4的下端,而不会从壳体4的开口部6脱落。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室内单元1开始制冷运行,则由于热交换器11的热交换作用而产生的结露水传输到散热翅片12并滴下。滴下的结露水的一部分直接流入凹陷部27的第二槽部34。其他结露水到达凹陷部27的鼓出部31的上表面。
此时,从鼓出部31的上端朝上方突出的肋部36在热交换器11的1次侧比热交换器11的下端要朝上方伸出。因此,到达鼓出部31的上表面的结露水由于肋部36的存在,而无法沿着第一槽部33的方向流过,其大部分通过散热翅片12的下端之间而流入第二槽部34。
其结果,在制冷运行时从热交换器11滴下的低温结露水的大部分被引导到第二槽部34,结露水不会在第一槽部33积蓄。
若流入第二槽部34的结露水的水位到达上限,则通过浮球开关35使排水泵17进行动作。由此,积蓄在第二槽部34的结露水被排水泵17强制地排到室内单元1的外部。
另一方面,若室内单元1停止制冷运行,则排水配管18的内部的水从排水泵17的吸入口17a返回到排水盘20的第二槽部34。返回到第二槽部34的返回水的水量达到某一定量时,返回水通过连通槽37流入第一槽部33。因此,来自排水配管18的返回水分散到第一槽部33和第二槽部34双方。
由此,能充分确保室内单元1停止制冷运行时的排水盘20的保水量,将积蓄在排水盘20的凹陷部27的返回水的水面位置抑制得较低。其结果,能抑制热交换器11的下端部浸在返回水中,使热交换器11不易被腐蚀。
并且,返回到排水盘20的返回水分散到凹陷部27的较大范围内,因此能确保保水量并且能使排水盘20变薄。由此,能抑制内置排水盘20的壳体4的高度尺寸,能较薄地形成室内单元1并使其紧凑。
除此以外,流入第一槽部33的返回水不会被在制冷运行时生成的结露水冷却。由此,在位于热交换器11的1次侧的第一槽部33的周围,能使主体21的厚度比位于热交换器11的2次侧的主体21的厚度要薄。因而,能减小将凹陷部27与吸风口安装孔23之间分隔的内周壁29a的壁厚,相应地能扩大吸风口安装孔23的口径。
如图1和图2所示,电气单元40支承于壳体4的侧面部4b的前表面。电气单元40包括:露出到壳体4的外部的电气部件箱41、以及收纳在电气部件箱41的控制电路42。控制电路42具有例如安装有多个IC芯片的布线板、电抗器和接线端子那样的各种电气设备43。控制电路42通过多个引线44与送风机10、热交换器11、排水泵17以及浮球开关35电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电气单元40位于壳体4的外部,因此如图10所示,引线44贯通壳体4的隔热材料5并引出到壳体4的外部。此时,若在引线44贯通隔热材料5的部分存在间隙,则通过热交换器11的冷气通过该间隙而被泄漏到壳体4的外部,壳体4可能会结露。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附加有将引线44贯通隔热材料5的部分气密地堵住的密封结构。具体而言,图10是示出将排水盘20从壳体4拆下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1是简要地示出引线44贯通隔热材料5的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10所示,位于壳体4内的多个引线44从规定开口部6的隔热材料5的下端的两个部位向电气部件箱41引出。引线44的引出部位具有彼此共同的结构,因此以一个引出部位为代表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在隔热材料5的下端部形成有布线槽46。布线槽46在厚度方向上贯通隔热材料5,并且在隔热材料5的下端面开口。布线槽46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侧面46a、46b、以及跨过侧面46a、46b之间的终端面46c。终端面46c呈圆弧状弯曲。
引线44插通到布线槽46,并且通过板材47气密地保持于布线槽46。通过将第一至第三密封要素48、49、50相互组合来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板材47。
例如用柔软的聚氨酯泡沫来构成第一密封要素48。第一密封要素48以连续覆盖布线槽46的侧面46a、46b以及终端面46c的方式来粘贴在侧面46a、46b以及终端面46c。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要素48分割成第一部分48a和第二部分48b,使得能通过手工操作容易地粘贴在布线槽46的内表面。第一部分48a连续地覆盖从布线槽46的一个侧面46a到终端面46b的区域。第二部分48b覆盖布线槽46的另一个侧面46b,并且在布线槽46内与第一部分48a相对接。
第二密封要素49例如由比第一密封要素48更硬质的聚乙烯构成。第二密封要素49介于第一密封要素48的第一部分48a的端部与第二部分48b的端部之间,气密地堵住第一部分48a的端部与第二部分48b的端部之间的缝隙。第二密封要素49粘贴于第一密封要素48的第二部分48b的端部。
因此,第一密封要素48和第二密封要素49相互协作气密地包围插通到布线槽46的多个引线44。引线44通过弹性地陷入第一密封要素48的第一部分48a和第二部分48b,从而保持在布线槽46的内部。
第三密封要素50例如用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PDM)来构成。第三密封要素50分割成第一部分50a和第二部分50b。第一部分50a跨过并粘贴于第一密封要素48的第一部分48a的端面与隔热材料5的下端面之间。第二部分50b连续地粘贴于第一密封要素48的第二部分48b的端面、第二密封要素49的端面以及隔热材料5的下端面。并且,第三密封要素50的第一部分50a和第二部分50b在开口端上彼此相对接,以使得堵住位于隔热材料5的下端面的布线槽46的开口端。
因此,第三密封要素50从布线槽46的开口端的方向按压第一密封要素48和第二密封要素49,使得第一密封要素48与第二密封要素49不会从布线槽46脱落。
用排水盘20将壳体4的下端的开口部6堵住的状态下,通过排水盘20的边缘部24按压第三密封要素50。通过该按压,发生形变的第三密封要素50气密地堵住位于隔热材料5的下端面的布线槽46的开口端,并且第一密封要素48和第二密封要素49通过第三密封要素50压入布线槽46。
其结果,第一密封要素48和第二密封要素49在布线槽46内部被压缩并包围引线44。
根据上述的密封结构,位于布线槽46的内部的第一密封要素48和第二密封要素49包围引线44,并且第三密封要素50对位于隔热材料5的下端面的布线槽46的开口端进行密封。因而,能气密地将引线44保持于布线槽46,并且能防止冷气从布线槽46泄漏。
并且,由于板材47保持引线44,因此不需要用于抑制引线44浮起,或规定引线44的插通位置的专用夹具。因而,能将部件个数抑制得较少,并且有助于降低室内单元1的成本。
并且,能容易地进行将引线44从壳体4中引出到外部的作业,能提高室内单元1的组装时和拆卸时的操作性。
如图2、图4以及图6所示,将吸风口53可拆卸地嵌入排水盘20的吸风口安装孔23。吸风口53是用于对送风机10所吸入的空气的流动进行整流的要素,例如由ABS树脂那样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
如图12和图13所示,吸风口53具有向下方以喇叭状张开的形状的吸风口主体54、从规定吸风口主体54的最大直径的吸风口主体54的下端部朝径向外侧水平地伸出的凸缘部55。凸缘部55沿着吸风口主体54的周向连续地形成。并且,在凸缘部55的前端形成有朝下方呈直角折弯的外周壁56。
排水盘20具备承接吸风口53的凸缘部55的平坦的底座部58。底座部58位于介于吸风口安装孔23和凹陷部27之间的内周壁29a的下端。底座部58形成为沿着吸风口安装孔23的周向连续的圆环状。
如图4和图15所示,一对固定螺钉60设置于底座部58。作为连接件的一个示例,固定螺钉60包括:具有螺纹的轴部60a、以及与轴部60a呈同轴状地位于轴部60a的一端的头部60b。头部60b具有比轴部60a更大的外径。固定螺钉60在底座部58的周向上大致相差180°,以在吸风口安装孔23的径向上相对。
本实施方式中,在排水盘20的板材22一体形成有承接固定螺钉60的轴套部61。如图15所示,轴套部61以贯通排水盘20的主体21的方式从板材22朝下方突出,并且轴套部61的下端面到达底座部58。固定螺钉60的轴部60a拧入轴套部61。在固定螺钉60的头部60b与底座部58之间,形成有供吸风口53的凸缘部55进入的间隙。
并且,一对爪接受部63设置于排水盘20的底座部58。如图16和图17所示,爪接受部63与排水盘20的板材22形成为一体。爪接受部63以从板材22贯通排水盘20的主体21的方式朝下方突出。爪接受部63的突出部在底座部58上方露出,并且在该突出端形成有嵌合槽64。嵌合槽64具有朝沿着底座部58的周向的一侧开口的形状。嵌合槽64的内表面位于与底座部58相同的平面上。
形成于板材22的爪接受部63在主体21的发泡成型的过程中,与主体21一体化,因此在主体21的发泡成型时受到发泡压力。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嵌合槽64由于发泡压力而发生变形,在爪接受部63的内部设置有空洞部65。
空洞部65是未填充泡沫塑料的单纯空间,具有沿着底座部58的周向的扁平形状。空洞部65与嵌合槽64相邻,并且通过第一分隔壁66与嵌合槽64分隔开。并且,在空洞部65与泡沫塑料制的主体21之间,存在与第一分隔壁66平行的第二分隔壁67。
根据该结构,第二分隔壁67接受在对主体21进行发泡成型时产生的较多的发泡压力,并且第二分隔壁67根据发泡压力的大小发生变形,而进入空洞部65。因此,在发泡压力传递到嵌合槽64以前,能通过空洞部65吸收该发泡压力,能防止嵌合槽64的变形。
如图4所示,爪接受部63在偏离固定螺钉60的位置在底座部58的周向上大致相差180°,以在吸风口安装孔23的径向上相对。因此,一对固定螺钉60和一对爪接受部63在底座部58的周向上交替地排列,并且相邻的固定螺钉60和爪接受部63在底座部58的周向上大致相差90°。
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位于吸风口53的外周部的凸缘部55形成有一对固定部71和一对凹部72。固定部71是可拆卸地连结从排水盘20的底座部58突出的固定螺钉60的要素,并且设置于在吸风口53的周向上相差大致180°的位置,以与固定螺钉60相对应。
固定部71具备圆形的贯通孔73和狭缝状的卡合孔74。贯通孔73具有固定螺钉60的头部60b能贯通的大小。卡合孔74以沿着吸风口53的周向的方式呈圆弧状弯曲,并且沿着长边方向的一端通过贯通孔73。并且,与卡合孔74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尺寸是固定螺钉60的轴部60a能可滑动地插通的大小,小于固定螺钉60的头部60b的直径。
凹部72在偏离固定部71的位置在吸风口53的周向上大致相差180°,以在吸风口53的径向上相对。因此,如图12和图13所示,一对固定部71和一对凹部72在吸风口53的周向上排列,并且相邻的固定部71和凹部72在吸风口53的周向上相差大致90°。
凹部72从凸缘部55的外周缘朝沿着吸风口53的径向的内侧凹陷,并且具有以沿着凸缘部55的周向的方式呈圆弧状弯曲的形状。并且,由凹部72的一端和凸缘部55规定的角部对爪部76进行规定。爪部76在固定部71之间的吸风口53的径向上彼此相对。
为了将吸风口53安装于排水盘20的吸风口安装孔23,首先使吸风口53的固定部71的贯通孔73与从排水盘20的底座部58朝下方突出的固定螺钉60的头部60b对准。在该状态下,将吸风口53朝吸风口安装孔23上压。
由此,固定螺钉60的头部60b贯通固定部71的贯通孔73。并且,如图18所示,排水盘20的爪接受部63进入吸风口53的凹部72。在爪接受部63进入凹部72的状态下,爪接受部63的嵌合槽64的开口端与吸风口53的爪部76相对。
在该状态下,若使嵌入到吸风口安装孔23的吸风口53在周向上旋转,则固定螺钉60的轴部60a从贯通孔73移动到卡合孔74。并且,如图14所示,通过固定螺钉60的头部60b从贯通孔73移动到卡合孔74,从而与该卡合孔74的开口边缘部卡合。并且,如图19所示,爪部76可滑动地与嵌合槽64嵌合,爪部76的前端与嵌合槽64的终端抵接。
由此,吸风口53在沿着周向的四个部位保持于排水盘20。最后,将固定螺钉60紧固。其结果,在固定螺钉60的头部60b与排水盘20的底座部58之间夹持有吸风口53的凸缘部55,将吸风口53固定于排水盘20。
另一方面,例如在对送风机10进行维护时,为了将吸风口53从排水盘20拆下,松开固定螺钉60,解除固定螺钉60对吸风口53的凸缘部55的紧固。
在该状态下,使吸风口53在与上述安装时相反的方向上旋转。由此,固定螺钉60的头部60b从卡合孔74移动到贯通孔73,爪部76从嵌合槽64脱离。因此,能解除吸风口53对于吸风口安装孔23的固定,能将吸风口53向吸风口安装孔23的下方拉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吸风口53在与凹部72相对应的位置具有肋部状的卡合部77。如图6、图9和图13所示,卡合部77从凹部72的上边缘向上伸出,并且设置在沿着吸风口53的周向的规定的范围内。卡合部77在吸风口53的周向上大致相差180°,以在吸风口53的径向上相对。
并且,吸风口53的凸缘部55的上表面所抵接的排水盘20的底座部58具有一对凹处78。凹处78设置于与卡合部77相对应的位置。凹处78具有局部挖去排水盘20的底座部58的形状,使得卡合部77穿过。确保在凹处78的内表面与卡合部77之间有足够的插入空间S。
室内单元1的上述顶部面板3以沿着未图示的顶部的姿势进行配置。如图1至图3所示,顶部面板3具备吸入格栅80和框体81。吸入格栅80位于顶部面板3的中央部。
吸入格栅80包括:正方形的外框部82、以及由外框部82包围的格子部83。格子部83位于吸风口53正下方,并且具有能拆下的过滤网84。
顶部面板3的框体81是包围吸入格栅80的正方形的要素,具有第一边部至第四边部85a、85b、85c、85d、以及四个角部86a、86b、86c、86d。
第一边部至第四边部85a、85b、85c、85d分别沿着吸入格栅80的外框部82的外边缘延伸。角部86a、86b、86c、86d位于顶部面板3的四个角,并且将在框体81的周向上相邻的第一边部至第四边部85a、85b、85c、85d之间连接成一体。被第一边部至第四边部85a、85b、85c、85d的内边缘包围的四边形区域规定作业用开口87。
并且,顶部面板3在框体81所具有的四个角部86a、86b、86c、86d的部位可拆卸地与壳体4的支架8相连结。由此,用顶部面板3覆盖包含排水盘20和吸风口53的单元主体2的下端。
如图1所示,顶部面板3具有将通过热交换器11的空气送出到室内的四个送出口88。送出口88形成在框体81的第一边部至第四边部85a、85b、85c、85d,使得送出口88与排水盘20所具有的四个缺口部26相对。
四个百叶板89支承于顶部面板3的框体81。百叶板89是使从送出口88送出到室内的空气的送出方向变化的要素,形成为平坦的细长板状。百叶板89可在关闭送出口88的关闭位置和倾斜使得打开送出口88的打开位置之间旋转。在百叶板89旋转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该百叶板89呈水平,并全面覆盖框体81的第一边部至第四边部85a、85b、85c、85d。
根据本实施方式,顶部面板3的吸入格栅80的外框部82的一条边可旋转地与框体81的第一边部至第四边部85a、85b、85c、85d选择性连结。因此,吸入格栅80可在关闭作业用开口87的第一位置与打开作业用开口87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并且,在使吸入格栅80旋转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能从框体81拆下该吸入格栅80。
如图3所示,在框体81的第一边部85a和第三边部85c的与作业用开口87面对的边缘分别固定有临时挂钩91(仅图示一个)。临时挂钩91是在将顶部面板3临时固定于单元主体2时所使用的要素,由折弯成期望形状的板制金属材料构成。
临时挂钩91从沿着第一边部85a和第三边部85c的长边方形的中间部朝框体81的上方突出。如图9和图20所示,在临时挂钩91的上端形成有朝下方折返的挂钩部92。挂钩部92从吸风口53的下方插入到卡合部77与凹处78之间的插入空间S,并且可拆卸地与吸风口53的卡合部77卡合。由此,顶部面板3以从吸风口53垂下的方式临时固定于单元主体2。
在将顶部面板3的角部86a、86b、86c、86d固定于单元主体2的支架8的状态下,抬起挂钩部92以使得临时挂钩91的挂钩部92从吸风口53的卡合部77脱离。
根据实施方式1,若使嵌入到排水盘20的吸风口安装孔23的吸风口53在周向上旋转,则固定螺钉60的头部60b与吸风口53的卡合孔74卡合,并且吸风口53的爪部76嵌入到排水盘20的嵌合槽64。因此,吸风口53在沿着周向的四个部位保持于排水盘20的吸风口安装孔23。
因而,与以往相比能减少固定螺钉60的个数,相应地能抑制部件个数并降低室内单元1的成本。
并且,即使在将吸风口53安装至排水盘20时,以及将吸风口53从排水盘20拆下时,固定螺钉60均维持在被拧入排水盘20的轴套部61的状态。因此,在从排水盘20拆下吸风口53时,能免去一个一个手工操作松开并拆下所有的固定螺钉60的繁琐作业,并且也不会误使固定螺钉60掉落。
换言之,能通过仅松开固定螺钉60来安装及拆下吸风口53,提高室内单元1维护时的操作性。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对主体21进行发泡成型时产生的发泡压力传递到嵌合槽64以前,能通过空洞部65吸收该发泡压力,能防止排水盘20成型时的嵌合槽64发生变形。
因此,在使吸风口53在周向上旋转时,吸风口53的爪部76平滑地与嵌合槽64嵌合,并且爪部76从嵌合槽64平滑地脱离。由此,不会妨碍吸风口53的旋转,能良好地维持吸风口53的装拆时的操作性。
除此以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使吸风口53的卡合部77与顶部面板3的临时挂钩91直接卡合。因此,无需对将构成排水盘20的泡沫塑料制的主体21与临时挂钩91卡合的专用的金属件进行插入成型。由此,能简化排水盘20的结构,有利于降低室内单元1的成本。
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呈现,不旨在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也可以由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括在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要旨内,且包括在与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及与其均等的范围内。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一对固定螺钉和一对爪接受部来将吸风口固定于排水盘,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省略嵌合部。
并且,对于固定螺钉和爪接受部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根据吸风口的大小适当变更。
标号说明
1…室内单元
2…单元主体
10…送风机
11…热交换器
20…排水盘
23…吸风口安装孔
29a…内周壁
53…吸风口
60…连接件(固定螺钉)
60a…轴部
60b…头部
71…固定部
73…贯通孔
74…卡合孔。

Claims (7)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元主体,该单元主体收纳送风机和热交换器;
排水盘,该排水盘安装于所述单元主体的下端,接受在所述热交换器产生的结露水,并且具有对与所述送风机的吸入侧相连的吸风口安装孔进行规定的内周壁;
吸风口,该吸风口可拆卸地嵌入到所述排水盘的所述吸风口安装孔;
多个螺钉,该多个螺钉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排水盘的所述内周壁,在从所述内周壁的下端朝下方突出的轴部的下端具有直径比所述轴部要大的头部;
多个固定部,该多个固定部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吸风口的外周部,具有供所述螺钉的所述头部贯通的贯通孔、以及与所述贯通孔连续并由所述头部卡合的卡合孔;
至少一个爪接受部,该至少一个爪接受部设置于所述排水盘的所述内周壁;以及至少一个爪部,该至少一个爪部设置于所述吸风口的所述外周部,并在使所述吸风口在所述吸风口安装孔的内侧沿周向旋转时可拆卸地与所述爪接受部嵌合,
在使所述螺钉的所述头部贯通到所述固定部的所述贯通孔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吸风口在所述吸风口安装孔的内侧沿周向旋转,从而所述螺钉的所述头部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贯通孔移动至所述卡合孔并与该卡合孔卡合,所述吸风口固定至所述排水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接受部位于在所述内周壁的周向上远离的所述螺钉之间,所述爪部位于所述吸风口的所述固定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盘具有:发泡成型的主体;以及树脂制的板材,该树脂制的板材在对所述主体进行发泡成型时与所述主体形成为一体并覆盖所述主体,所述爪接受部与所述板材形成为一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接受部具有:供所述吸风口的所述爪部可拆卸地嵌入的嵌合槽;以及用于吸收在对所述主体进行发泡成型时的发泡压力的空洞部,所述空洞部设置于与所述嵌合槽相邻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盘的所述板材具有用于承接所述螺钉的所述轴部的轴套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吸风口安装至所述排水盘时以及将所述吸风口从所述排水盘拆下时,所述螺钉均保持在支承于所述排水盘的所述内周壁的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覆盖所述单元主体的下端的顶部面板,所述顶部面板包含将该顶部面板临时固定于所述单元主体的下端的临时挂钩,
在所述吸风口的外周部设置有供所述临时挂钩可拆卸地卡合的卡合部,并且所述排水盘的所述内周壁具有被挖去而成的凹部,使得在与所述卡合部相对的位置使所述临时挂钩穿过。
CN201780088369.4A 2017-03-15 2017-03-15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Active CN110418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0520 WO2018167894A1 (ja) 2017-03-15 2017-03-15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8924A CN110418924A (zh) 2019-11-05
CN110418924B true CN110418924B (zh) 2021-03-09

Family

ID=63521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8369.4A Active CN110418924B (zh) 2017-03-15 2017-03-15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598020B1 (zh)
JP (1) JP6705051B2 (zh)
CN (1) CN110418924B (zh)
WO (1) WO20181678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325940U (zh) * 2018-12-14 2019-08-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天花机
EP4119863A4 (en) * 2020-03-13 2023-04-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54339A (ja) * 1995-03-17 1996-10-01 Haseko Corp 建物用中間ダクトファン
TW384374B (en) * 1996-10-03 2000-03-11 Toshiba Corp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er
JP3408983B2 (ja) * 1999-01-25 2003-05-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WO2002018843A1 (fr) * 2000-08-30 2002-03-07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Section interieure de climatiseur
JP3829168B2 (ja) * 2001-05-22 2006-10-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気調和機用の天井埋込型室内機
JP3669315B2 (ja) * 2001-09-21 2005-07-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122396B2 (ja) 2002-08-23 2008-07-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3700718B2 (ja) * 2003-11-27 2005-09-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0516697C (zh) * 2005-06-28 2009-07-22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一体式空调器的排水结构
CN101796350A (zh) * 2007-09-07 2010-08-04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气调和机的室内单元
JP5194023B2 (ja) * 2007-10-25 2013-05-08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の空気調和機
CN201348314Y (zh) * 2008-12-17 2009-11-18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天花板嵌入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JP5909069B2 (ja) * 2011-10-05 2016-04-2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み型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ドレンパン清浄方法
JP2014190655A (ja) * 2013-03-28 2014-10-06 Panasonic Corp 四方向カセット型空気調和機
CN203316354U (zh) * 2013-06-21 2013-12-04 Ngk(苏州)环保陶瓷有限公司 蜂窝结构体的外周面涂敷装置
CN105849472B (zh) * 2014-02-18 2019-03-29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
JP6481817B2 (ja) * 2015-03-24 2019-03-13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6481818B2 (ja) * 2015-03-31 2019-03-13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6581393B2 (ja) * 2015-06-03 2019-09-25 パナソニックエ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205014517U (zh) * 2015-08-28 2016-02-0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顶出风室外机的底盘组件及顶出风室外机
JP6083774B1 (ja) * 2016-05-17 2017-02-22 MEi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8924A (zh) 2019-11-05
WO2018167894A1 (ja) 2018-09-20
JP6705051B2 (ja) 2020-06-03
JPWO2018167894A1 (ja) 2019-11-07
EP3598020B1 (en) 2021-12-22
EP3598020A1 (en) 2020-01-22
EP3598020A4 (en) 2020-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85834B2 (ja) 電装品アセンブリ、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US20070006610A1 (en) Outdoor unit of an air conditioner
KR20160081093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JP5232666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CN110418924B (zh)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CN113280408A (zh) 一种电控盒和整体式空调器
JP2007248011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0190513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KR20080084888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JP5892808B2 (ja) 空気調和機用電気部品箱のカバー構造
JP353584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2018189267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EP4321811A1 (en) Outdoor unit
JP510133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11207452A (zh) 电控盒和窗式空调器
JP4835115B2 (ja) 電装品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KR100570257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JP2015068594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7178752U (zh) 空调器室外机
EP4212785A1 (e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JP2018189266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3920839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WO2024057394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688271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5232667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