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1905B - 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1905B
CN110381905B CN201880015386.XA CN201880015386A CN110381905B CN 110381905 B CN110381905 B CN 110381905B CN 201880015386 A CN201880015386 A CN 201880015386A CN 110381905 B CN110381905 B CN 1103819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bed plate
swing
fram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53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1905A (zh
Inventor
长濑史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ance Be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rance B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395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5041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874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905857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290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909765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rance B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France Be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81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1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1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19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02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02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 A61G7/008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tiltable around longitudinal axis, e.g. for rol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02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 A61G7/015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adjustable sections, e.g. for Gatch po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57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使背部床板部抬起的状态下使床板体沿左右方向倾斜的床装置。床装置具备:摆动框架,其以能够沿宽度方向倾斜的方式支承于床框架,并且在所述摆动框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床板体;摆动用驱动源,其以使所述摆动框架沿宽度方向倾斜的方式驱动所述摆动框架;抬背用驱动源,其设置于所述摆动框架且对床板体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侧进行起伏驱动;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摆动框架的倾斜驱动和床板体的起伏驱动,控制装置以手动模式和手动限制模式来控制摆动用驱动源和抬背用驱动源,在所述手动模式中,能够在摆动框架和床板体中的任一方处于水平状态时而驱动另一方,在所述手动限制模式中,能够在对摆动框架和床板体中的任一方在限制的范围内进行了驱动的状态下而在限制的范围内驱动另一方。

Description

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能够对使用者所仰卧的床板体进行上下驱动、抬背驱动或沿宽度方向摆动驱动的构成的床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无法利用自身力量翻身或起身的的老人、病人等使用者必须在床装置的床垫上长时间处于仰卧的状态。若使用者长时间处于仰卧的姿势时,则会在身体的背面、特别是臀部产生所谓的褥疮而增大痛苦。
为了防止褥疮,优选为适当地变换使用者的体位。为了能够适当地变换使用者的体位,例如提出了专利文献1至4所示的床装置。专利文献1至4中记载的床装置具有基座框架,在该基座框架上能够上下驱动地设置上下框架。摆动框架(旋转框架)以能够沿宽度方向倾动的方式支承于上下框架。摆动框架通过设置于上下框架的摆动驱动机构而被驱动为以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或另一个端部为支点沿宽度方向倾动。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摆动框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床板体。该床板体具有分别仅能够向上方转动地连结于中央床板及该中央床板的两侧的侧部床板。中央床板相对于长度方向而被分割为多个床板部,并能够转动地相互连结。其中的位于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处的一个床板部安装固定于摆动框架。
因此,当摆动框架被摆动驱动机构沿倾斜方向进行驱动时,位于宽度方向一端侧、即位于倾动方向的下侧的一方的侧部床板的下表面与设置于上下框架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上的抵接构件进行抵接,并向与摆动框架的倾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向上方进行弯曲。
由此,若使摆动框架沿左右方向倾动,则由于仰卧在床板体上的患者等使用者一边利用向上方弯曲的侧部床板而防止从床板体上落下而一边变换体位,因此能够防止褥疮。
在摆动框架上设置有对床板体进行起伏驱动(抬背驱动和抬腿驱动)的起伏驱动机构。该起伏驱动机构将床板体的被分割为多个的床板部从水平状态向抬起方向驱动。由此,仰卧在床板体上的使用者被床板部支承为上半身坐起的状态。
然而,在对仰卧在床板体上的患者进行例如进餐的辅助、看护等时,会使起伏驱动机构工作而使得使用者的上半身坐起。在此基础上,会要求坐起上半身的患者的身体沿横向倾斜。
作为具体例,针对不能经口摄取或经口摄取不充分的患者,为了在使用从体外通往消化管内的导管来给予流食的管饲时、或在管饲后等调整胃等的内容物的流动,会要求将患者的身体维持在上述的姿势。
而且,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摆动框架中,在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面和另一个端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以使轴线水平而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有承载辊。在支承框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沿着宽度方向架设置有横杆,在这些横杆上分别安装固定有在上表面具有开放的圆弧状的凹部的一对承载构件。
而且,设置于摆动框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的各一对承载辊卡合支承于承载构件的凹部。在支承框架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与一方的横杆平行地还架设置有横杆,在这一对横杆上设置有摆动驱动单元,该摆动驱动机构用于使摆动框架以与承受构件的凹部卡合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的承载辊或另一端侧的承载辊为支点而沿宽度方向摆动。
摆动驱动机构具有摆动用驱动源和由该摆动用驱动源驱动的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以一端枢接的方式设置有一对连结连杆,一对所述连结连杆通过由摆动用驱动源使连杆机构动作而被沿上下方向驱动。各连结连杆的另一端分别枢轴于在摆动框架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面上设置的一对承载辊的支承轴。
在一对连结连杆中,与驱动连杆机构的方向相应地而使一方的连结连杆在长度方向沿着上下方向的状态下被从下降位置向上升方向进行驱动。此时,另一方的连结连杆在不进行上下移动的位置(下降位置)待命。
因此,若利用摆动用驱动源将连杆机构向一方的连结连杆上升的方向进行驱动,则摆动框架的与上升的连结环连结的承载辊侧上升,例如向左方向倾斜。若经由连杆机构将另一方的连结连杆向上升的方向驱动,则摆动框架被驱动为向与前述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向右方向倾斜。
而且,例如,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床板体中,设置有中央床板、和能够在该中央床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仅向上升方向转动的一对侧部床板。一对侧部床板被设定为从摆动框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向外方突出的大小。
通常,中央床板和侧部床板通过树脂而一体地发泡成形。即,以使中央床板的宽度方向两侧和侧部床板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厚度方向上的上端部之间遍及长度方向的全长地被具有挠性的薄壁部连结的方式,来对中央床板和侧部床板进行发泡成形。由此,将侧部床板连结为相对于中央床板、从水平状态起而仅能够向上方转动。
在床板体中,若通过薄壁部将一对侧部床板连结于中央床板,则在床板体处于水平状态时,侧部床板处于仅由薄壁部进行连结支承的状态。因此,在该状态下,若在侧部床板的上表面施加载荷,则薄壁部可能会断裂。即,无法仅通过薄壁部而以足够的强度将侧部床板可转动地连结于中央床板。
因此,以往在床板体的中央床板的下表面沿着宽度方向并以在长度方向上的规定间隔地固定配置管材等多个横杆材。横杆材形成为比中央床板部的宽度尺寸长的长度。在横杆材的两端部、即在位于侧部床板的下表面侧处的横杆材的端部上连结纵杆材。由此,在床板体不摆动而处于水平状态时,侧部床板的下表面由纵杆材支承,因此能够获得相对于施加于其上表面的载荷而不会使薄壁部损伤的连结强度。即,以往遍及中央床板的整个下表面地设置由纵杆材和横杆材构成的加强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118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29895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29895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7-4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与以往的床装置相比,能够对使用者所仰卧的床板体进行上下驱动、抬背驱动或沿宽度方向进行摆动驱动的床装置的构成较复杂,因此存在各种问题。
例如,在医院等中使用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床装置中,如图10所示,根据需要而在上下框架110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或一侧)可装卸地安装有侧面护栏1102。众所周知,该侧面护栏1102用于防止在载置于上下框架1101上的床板体1103上仰卧的患者从床装置上落下,或者防止盖在患者身上的被子偏离而掉落。
然而,为了在使床板体1103的背部床板部1104抬起从而使患者的上半身坐起的状态下使该患者的身体沿横向倾斜,而使设置于上下框架1101的框内的摆动框架1105沿以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为支点而使另一端侧上升的宽度方向进行倾斜时,床板体1103与摆动框架1105一起倾动。
由此,如图10的点划线所示,会发生床板体1103的背部床板部1104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与一方的侧面护栏1102相撞的情况。即,若使床板体1103在宽度方向上倾斜的角度比规定的角度大,则床板体1103的抬背后的靠背部1104的倾斜方向的下侧、即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会撞到侧面护栏1102。
因此,在以往的床装置中,设为无法同时驱动使床板体1103在宽度方向上倾动的摆动驱动机构、和使床板体1103从水平状态起向抬起方向驱动的起伏驱动机构,从而防止在使床板体倾动时该床板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撞到侧面护栏。
然而,若不能同时进行床板体1103的宽度方向的驱动和背部床板部1104的抬背驱动,则无法如上述那样地在管饲时等利用床装置使患者的身体的上半身坐起,并在该状态下维持沿横向倾斜的姿势。即,由于无法使床板体在抬背的状态下进行倾动,因此存在无法顺利且良好地进行管饲时的辅助的情况。
而且,以往为了在管饲时或管饲后将患者的姿势维持在适宜状态,在使床板体1103的背部床板部1104抬起的状态下,由辅助者将患者的身体保持为沿床板体1103的宽度方向倾斜,或者在患者的背面夹持靠垫而将姿势维持为倾斜状态等。因此,还存在护理者的负担增大、无法可靠地维持良好的姿势等情况。
另外,例如将摆动驱动机构设置为与支承框架和摆动框架连结。即,尽管摆动驱动机构的摆动用驱动源、由该摆动用驱动源驱动的连杆机构的主要连杆设置于支承框架,但是用于向摆动框架传递连杆机构的动作的、连结连杆的另一端被设置为与在支承框架的一个端面上设置的承载辊的支承轴进行连结。
根据这样的构成,为了将摆动驱动机构装入床装置,必须进行将装入支承框架和摆动框架的组装作业。因此,在以分解状态将床装置搬入到购入的家庭而进行组装时,不仅组装作业耗费工夫,而且组装作业复杂,因此需要熟练度。
另一方面,为了使现场的组装作业容易化,还可以考虑在预先组装了摆动驱动机构的状态下将床装置搬入到购入方处。然而,在该情况下,变为在将摆动驱动机构、支承框架以及摆动框架一体化后的状态下进行安装。由于一体化后的摆动驱动机构、支承框架及摆动框架呈重量化和大型化,所以该操作并不容易。
即,在具有摆动机构的以往的床装置中,并没有考虑到要将摆动驱动机构容易地在床装置的框架上进行分解、组装,因此产生了上述那样的问题。
而且,例如,在床板体的中央床板部的下表面,相对于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设置多个横杆构件,并与这些横杆构件的两端连结地设置纵杆构件。作为加强构件的横杆构件和纵杆构件大多使用能够获得规定的强度、而且能够比较廉价地进行构成的金属管等金属材料。因此,设置有加强构件的床板体不仅无法避免重量化,而且还存在金属材料的加工、对中央床板的组装作业等中耗费工夫等情况。
而且,护理用的床装置大多具备抬背功能、抬腿功能。在具备这样的功能的床装置的情况中,床板体的中央床板以及一对侧部床板相对于长度方向而被分割为抬背部分和抬腿部分的多个床板部分并连结为能够转动。
若将床板体分割为多个床板部分,则必须在各个床板部分设置由横杆材和纵杆材构成的加强构件。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导致床板体的进一步的重量化、部件件数的增多,会在组装作业中耗费工夫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床装置,所述床装置尽管为能够对床板体进行上下驱动、抬背驱动或摆动驱动的构成,但是操作、组装等操作较简便。更详细而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床装置,所述床装置能够在对床板体进行抬背后的状态下进行倾斜,从而例如在管饲时或管饲后能够将患者维持为适宜的姿势。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床装置,所述床装置通过被设为能够容易地进行摆动驱动机构相对于框架的组装作业的构成,而能够在分解状态下搬入到交货地点并在该处容易地进行组装。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床装置,所述床装置不会导致床板体的重量化、组装作业的复杂化等,而能够以充分的连结强度将中央床板与侧部床板连结为能够转动。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一个实施方式的床装置是具备使床板体沿宽度方向进行倾斜的倾动功能、和使床板相对于与宽度方向交叉的长度方向进行起伏的抬背功能的床装置。床装置具备床框架、摆动框架、摆动用驱动源、抬背用驱动源和控制器。
摆动框架以能够沿宽度方向倾斜的方式支承于床框架,并且在摆动框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床板体。摆动用驱动源以使所述摆动框架沿宽度方向倾斜的方式驱动摆动框架。抬背用驱动源设置于摆动框架,且对床板体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侧进行起伏驱动。控制器控制摆动框架的倾斜驱动和床板体的起伏驱动。
控制器以手动模式和手动限制模式来控制摆动用驱动源和抬背用驱动源。在手动模式中,控制器能够在摆动框架和床板体的任一方处于水平状态时而驱动另一方。在手动限制模式中,控制器能够在对摆动框架和床板体的任一方在限制的范围内进行了驱动的状态下而在限制的范围内驱动另一方。
另外,一个实施方式的床装置具备床框架、摆动驱动单元、摆动框架和床板体。摆动驱动单元可装卸地设置于床框架,且具有摆动用驱动源。摆动框架被摆动驱动单元沿与长度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而摆动驱动。床板体设置于摆动框架的上表面,与摆动框架一起被摆动驱动单元沿与长度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而摆动驱动。
摆动驱动单元具有矩形的框体和与框体对置的一对横构件。在长度方向上,横构件的两端部可装卸地卡合保持于在床框架的对置的一对纵构件上设置的承载部。
另外,一个实施方式的床装置具备床框架、摆动框架和床板体。摆动框架设置于床框架,且被在沿与长度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而摆动驱动。床板体设置于摆动框架的上表面,且与摆动框架一起被沿与长度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而摆动驱动。
床板体具备中央床板、侧部床板和第一承载构件。中央床板设置于摆动框架的上表面。侧部床板配置在中央床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宽度方向的一端通过铰链而可转动地连结于中央床板。第一承载构件一体地设置于铰链,并允许侧部床板相对于中央床板而从水平状态向上方转动,并且阻止侧部床板相对于中央床板而从水平状态向下方转动。
发明效果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床装置,能够设定为手动限制模式,并在以在限制的范围内对摆动框架和床板体中的任一方进行了驱动的状态下同样地在限制的范围内驱动另一方,因此能够在使患者的上半身坐起的状态下沿横向倾斜。因此,能够例如在管饲时或管饲后等容易且可靠地将患者的身体维持为适宜的姿势。
另外,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床装置,通过将摆动驱动单元的框体的一对侧构件的两端部可装卸地安装于在床框架的侧构件上设置的承载部,能够将摆动驱动单元可装卸地组装于床框架。
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摆动驱动单元相对于床框架的组装、分解时的作业,因此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床装置的运输作业、在交货地点的组装作业。
另外,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床装置,将侧部床板通过铰链而可转动地连结于中央床板,并且在铰链上一体地设置有第一承载构件,所述第一承载构件允许侧部床板相对于中央床板而从水平状态向上方转动并且阻止侧部床板相对于中央床板而从水平状态向下方转动。
因此,通过仅利用铰链来连结中央床板和侧部床板,从而能够在床板体处于水平时通过第一承载构件来承载施加于侧部床板的上表面的载荷,因此能够实现床板体的轻量化、结构的简化,同时提高侧部床板的耐载荷强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且是在使上下框架上升后的状态下使床板体的背部床板部及腿部床板部抬起后的床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在从图1的状态起减小床板体的背部床板部的抬起角度的状态下使上下框架下降后的床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从图2的状态起使床板体的背部床板部和腿部床板部水平倒伏后的床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从图3的状态起使床板体沿宽度方向倾斜后的床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说明床装置的驱动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6是表示连接于控制装置的遥控器的图。
图7是表示连接于控制装置的设定控制器的图。
图8是通过遥控器以手动模式驱动床装置时的流程图。
图9是通过遥控器以手动限制模式驱动床装置时的流程图。
图10是说明在使背部床板部抬起并使床板体倾动时、背部床板部撞到侧面护栏的状态的以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床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床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床装置的俯视图。
图14是床装置的主视图。
图15是组装有摆动驱动单元的上下框架的第二框架部的俯视图。
图16是摆动驱动单元和第二框架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摆动驱动单元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摆动驱动单元的框体、和以可装卸的方式连结固定有该框体的第二框架部上的承载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摆动驱动单元的主视图。
图20是设置于摆动驱动单元的横构件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上的第一承载构件的主视图。
图21是第一承载构件的立体图。
图22是第一承载构件的纵剖视图。
图23是用于说明设置在床装置上的各种驱动源的驱动控制的框图。
图24是表示除去摆动驱动机构后的、摆动框架处于水平状态时的摆动驱动单元的主视图。
图25是表示除去摆动驱动机构后的、被向摆动框架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上升的方向进行驱动时的摆动驱动单元的主视图。
图26是表示除去摆动驱动机构后的、被向摆动框架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上升的方向进行驱动时的摆动驱动单元的主视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床装置的立体图。
图28是床装置的主视图。
图29是床装置的侧视图。
图30是床装置的俯视图。
图31是从上方观察被分割为多个的床板体之一的立体图。
图32是从下方观察图5所示的床板体的立体图。
图33是分解后的铰链的立体图。
图34是组装后的铰链的立体图。
图35是使铰链的第二连结片向上方转动的立体图。
图36是相对于由铰链连结的中央床板而侧部床板处于水平状态的图。
图37是侧部床板处于相对于中央床板而向上方转动的状态的图。
图38是对在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承载构件的床板体的一部分从下表面进行观察的图。
图39是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表示的床板体的沿着宽度方向的局部剖切的图。
图40是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表示的床板体的沿着宽度方向的局部剖切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10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至图4所示的床装置B具备矩形框状的基座框架101。在该基座框架101的四个角部设置有脚轮102。在基座框架101的长度方向一端侧设置有止动踏板103,通过踩踏该止动踏板103,从而将位于长度方向一端侧的一对脚轮102保持为不能旋转。
由此,通过脚轮102能够使基座框架101行进,并且通过使用止动踏板103而能够将基座框架101保持为不能行进。
在底座框架101的上表面侧,作为床框架而设置有比该底座框架101大的矩形框状的上下框架(载置框架)105。如图1所示,上下框架10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和底座框架10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通过分别由连杆机构构成的上下驱动机构106而进行连结。
前后方向上的一对上下驱动机构106通过连结杆107而连动地进行连结,并由图5的框图所示的一个上下用驱动源108在水平状态下沿上下方向进行驱动。
即,若上下驱动机构106由上下用驱动源108进行驱动,则上下框架105被在图1所示的上升位置、与图2至图4所示的下降位置之间而沿上下方向进行驱动。
上下框架105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另一端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10。在各一对的安装部110中分别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插入有板体111的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所设置的腿部111a来竖立设置板体111。在上下框架105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沿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第二安装部112。
与图10所示的侧面护栏1102相同的侧面护栏1102(在图1至图4中未图示)通过将突出设置于下端的两个腿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插入相邻的两个第二安装部112而保持于上下框架105的两侧部。此外,安装部112构成为在拆下侧面护栏1102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上下框架105的侧面进行折叠。
如图1所示,在上下框架105的框内设置有摆动框架(倾动框架)115。在该摆动框架115长度方向的两端面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分别设置有辊114a(图1中仅图示一个)。各辊114a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在上下框架105的内周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上设置的承载部114b(同样地在图1中仅图示一个)。
由此,摆动框架115被支承为能够以设置于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中的任一方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上的一对辊114a为支点而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倾动。
在上下框架105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倾动连杆机构,该倾动连杆机构与摆动框架115连结。倾动连杆机构由图5所示的摆动用驱动源(倾斜驱动源)116进行驱动。
若具有摆动用驱动源116的摆动驱动机构对摆动框架115进行驱动,则摆动框架115经由连杆机构并以设置于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或另一个端部上的辊114a为支点,向使与支点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升的方向进行倾动。
即,摆动框架115被驱动为以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或另一个端部为支点向右方向或左方向倾斜。图4表示摆动框架115被向一个方向(左方向)倾斜驱动后的状态。
在摆动框架115的上表面设置有床板体118。该床板体118由与摆动框架115的外形尺寸大致对应的大小的中央床板119、和通过未图示的铰链而能够仅在上升方向上转动地连结于该中央床板119的两侧的一对侧部床板121而构成。
各床板119、121被分割为多个床板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以下部分构成:背部床板部119a、121a,它们由两个部分连结为一体;中央床板部119b、121b,它们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连结于该背部床板部119a、121a的一端;第一腿部床板部119c、121c,它们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连结于该中央床板部119b、121b的另一端;以及两两成对的第二腿部床板部119d、121d,它们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连结于该第一腿部床板部119c、121c的另一端。
中央床板119的中央床板部119b固定于摆动框架115。在中央床板119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为通过铰链而仅向上方转动的左右一对侧部床板121,其下表面抵接支承于在上下框架105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上表面设置的抵接构件123(仅图示一方)。
若由摆动用驱动源116经由倾动连杆机构对摆动框架115如图4所示地向使宽度方向的一侧上升的方向进行驱动,则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即位于倾斜方向的下端侧处的一方的侧部床板121的下表面,与抵接构件123抵接而被向上方推起。由此,一方的侧部床板121相对于中央床板119的宽度方向的另一方侧而向上升的方向弯曲。
在摆动框架115中,在床板体118的下表面侧设置有未图示的起伏驱动机构、以及驱动该起伏驱动机构的抬背用驱动源125(如图5所示)。若抬背用驱动源125驱动起伏驱动机构,则如图1及图2所示,床板体118的背部床板部119a、121a被向抬起方向驱动,并且第一腿部床板部119c、121c以及第二腿部床板部119d、121d被驱动为弯曲成山状。
此外,在沿起立方向驱动床板体118的背面部119a、121a时,能够设定为不驱动第一腿部床板部119c、121c以及第二腿部床板部119d、121d。各驱动源108、116、125由图5所示的控制装置127来控制驱动。虽未详细图示,但是控制装置127被设置于上下框架105的下表面侧。
控制装置127具有内置有未图示的存储部于其中的切换控制部128。在切换控制部128上可装卸地连接有作为手动操作模块的遥控器129和作为设定操作模块的设定控制器130。如图1所示,遥控器129和设定控制器130可装卸地卡接在板体111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控制装置127、遥控器129以及设定控制器130构成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器。如图6所示,在遥控器129中设置有:使床板体118的背部床板部119a、121a上升以及下降的抬背动作用按钮131a、131b;同样地使第一腿部床板部119c、121c以及第二腿部床板部119d、121d上升以及下降的抬腿动作用按钮132a、132b;使上下框架105上升以及下降的升降动作用按钮133a、133b;使摆动框架115向右方向或左方向倾动的倾斜动作用按钮134a、134b;以及使处于抬背状态、抬腿状态或倾斜状态的床板体118恢复水平状态的水平用按钮135。
在设定控制器130中,如图7所示,在前表面的上部设置有显示器138。在显示器138的下方设置有电源按钮139、切换按钮141、设定按钮142、开始/停止按钮143、“是”按钮144、“否”按钮145、以及一对选择按钮146。
若操作电源按钮139,则显示器138启动。若按压切换按钮141,能够对手动模式(或者手动限制模式)和自动模式进行切换。能够通过长按开始/停止按钮143来进行手动模式和手动限制模式的切换。此时,若床板体118不是水平状态,则无法进行手动模式和手动限制模式的切换。因而,在该情况下,通过手动、即通过遥控器129而使床板体118变为水平后操作切换按钮141。
手动模式是利用遥控器129进行操作的模式,在显示器138上将切换成了手动模式的情况显示为[手动运转]。与此同时,在显示器138上显示床板体118的背部床板部119a、121a、腿部床板部119c、121c、119d、121d的抬起角度、倾斜方向的倾动角度、上下框架105的上升高度等。
在通过[手动运转]而在显示器138显示运转模式被切换为了手动模式的状态下,若按下设定按钮142,则在显示器138中显示设定画面。通过根据设定画面来操作选择按钮146、“是”按钮144以及“否”按钮145,由此能够设定手动模式下的遥控器129的操作的“动作速度”、“禁止操作”、“用声音通知”等。
在手动模式下,能够通过遥控器129而在由未图示的编码器或限位开关分别设定的可驱动的最大限度的范围内、不受限制地进行床板体118的起伏驱动和摆动框架115的倾斜驱动。
在手动模式下,能够使床板体118的背部床板部119a、121a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在0度~72度的角度的范围内进行抬起,能够使摆动框架115在0度~25度的角度的范围内向左方向以及右方向倾斜。进而,腿部床板部119c、121c能够在0度~24度的角度的范围内上升。腿部床板部119d、121d的一端与该腿部床板部119c、121c的上升连动,由此整体上弯曲成山状。
此外,在手动模式的情况下驱动被限制为,当处于通过遥控器129而对床板体118进行了起伏驱动的状态或者对摆动框架115进行了倾斜驱动的状态、即对某一方进行了驱动的状态时,不能驱动另一方。
在手动模式的状态下,若长按开始/停止按钮143,则能够切换为手动限制模式。在手动限制模式下,显示器138上显示[手动运转(限制)]。若将运转模式从手动模式切换为手动限制模式,则在显示器138上将该切换情况显示为[手动运转(限制)]。在该状态下,若按下设定按钮142,则能够进行手动限制模式下的各功能的设定。
而且,在手动限制模式下,能够在使床板体118的背部床板部119a、121a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为0度~15度的角度的范围内进行了抬起的状态下、同样地对摆动框架115在规定的范围内、即0度~5度的角度的范围内进行倾斜驱动。此外,与手动模式同样地由未图示的编码器或限位开关分别设定上述驱动范围。
在手动限制模式下,将由遥控器129使床板体118的起伏驱动所形成的床板体118的背部床板部119a、121a的抬背角度、和摆动框架115的倾斜角度限制为上述范围,以使它们比手动模式小。
由此,即便在使背部床板部119a、121a抬起的抬背状态下使摆动框架115向宽度方向倾斜,也能够如图10所说明的那样防止床板体118的背部床板部119a、121a中的位于宽度方向外侧的背部床板部121a撞到侧面护栏1102。
此外,床板体118的背部床板部119a、121a的抬起角度和摆动框架115的倾斜角度不限于上述范围,可根据床板体118的宽度尺寸、背部床板部119a、121a的长度尺寸、床板体118与侧面护栏的间隔等条件来进行决定。
若操作切换按钮141而切换为自动模式,则在显示器138上显示为[自动运转]。在该状态下,若按下设定按钮142,则显示器138变为设定画面,并能够进行自动运转的设定。此外,自动运转是分别每隔规定时间向左方向和右方向变换摆动框架115的倾斜的运转。
与手动运转时的设定同样地,自动运转的设定利用选择按钮146选择在设定画面中显示的设定项目,并按下“是”按钮144。在想要进行在设定画面中所显示的设定项目中不存在的设定的情况时,能够通过按下“否”按钮145来改变设定画面所显示的设定项目,在成为所希望的设定项目时按下“是”按钮144来进行设定。
作为自动运转模式下的设定项目,例如能够将基于摆动用驱动源116的摆动框架115的运转时间设定为最大到24小时为止,例如能够将摆动框架115的向左方向和右方向的倾动角度设定在5度~20度的范围。进一步地,能够将摆动框架115在向右方向和左方向倾斜的状态下的停止时间设定在2分钟~6小时的范围。
在切换为自动模式后的状态下,若操作开始/停止按钮143,则能够确认是否开始自动运转。若在该状态下按下“是”按钮144,则以预先设定的设定条件而开始自动运转。此外,不能在床板体118不是水平的情况下开始自动运转,在该情况下自动地将床板体118恢复到水平后才开始自动运转。
若在自动运转中按压开始/停止按钮143,则自动运转停止。当停止时床板体118不是水平的情况下,自动地恢复水平后才开始自动运转。在中途结束上一次的自动运转,之后按下开始/停止按钮143而再次开始自动运转时,能够选择是从上次的自动运转的中途开始继续进行运转、还是重新开始自动运转。
将由设定控制器130设定的手动模式、手动限制模式以及自动模式的各运转模式的运转条件存储于在控制装置127的切换控制部128中设置的未图示的存储部。而且,能够将存储在切换控制部128的存储部中的各运转条件的数据拷贝到可装卸地设置在设定控制器130上的例如SD卡等存储介质中。
此外,能够在设定控制器130中分别设定多个手动模式、手动限制模式以及自动模式的各运转模式的运转条件,并将所述运转条件存储到切换控制部128的存储部中。由此,能够在各运转模式时选择并执行所希望的运转条件。
在将设定控制器130中所设定的运转条件拷贝到存储介质后,能够使用该存储介质而将所述运转条件拷贝到在其他的床装置中所设置的相同结构的设定控制器中。由此,在如医院等那样设置有多个相同类型的床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设定多个床装置的运转条件。
如图5所示,在设置于控制装置127的切换控制部128中连接有输入部151。若打开设定控制器130的电源按钮139,并通过切换按钮141将床装置B的运转模式设定为手动模式、手动限制模式或自动模式中的任一者,则所选择的运转模式的设定条件被从设定控制器130而输出至切换控制部128。
若选择手动模式作为运转模式时,则基于手动模式的运转条件而通过切换控制部128向输入部151输出与遥控器129的各操作按钮的操作相应的操作信号。输出到输入部151的操作信号被输出到处理部152从而得到处理后,被输出到驱动输出部153。然后,从该驱动输出部153向各驱动源108、116、125输出与遥控器129的操作相应的驱动信号。
由此,根据遥控器129中的操作来进行床板体118的起伏操作、摆动框架115的倾动操作、或上下框架105的上下驱动等。此外,如上所述,在手动模式下,在使床板体118的背部床板部119a、121a抬起的状态下,无法沿倾斜方向驱动摆动框架115。
在通过设定控制器130选择了手动限制模式的情况下,通过设定控制器130所设定的床板体118的抬背角度和摆动框架115的倾斜角度的信号被输出至切换控制部128。
在该状态下,尽管只要操作遥控器129就能够同时进行床板体118的起伏驱动和摆动框架115的倾斜驱动,但是其驱动操作落在由从设定控制器130输出至切换控制部128的条件所限制的范围内。
即,床板体118的抬背角度和摆动框架115的倾斜角度被限制在由设定控制器130所设定的范围内。由此,能够在使床板体118的背部床板部119a、121a抬起的状态下,使摆动框架115倾斜。
然而,由于背部床板部119a、121a的抬起角度和摆动框架115的倾斜角度被限制,因此即便使摆动框架115倾斜,抬起的背部床板部119a、121a也不会如上述那样撞到侧面护栏1102。
在自动模式下,基于由设定控制器130设定的条件,通过控制装置127来进行基于摆动用驱动源116的摆动框架115的运转时间、和摆动框架115向右方向和左方向的倾斜驱动。
接下来,基于图8和图9所示的流程图对上述构成的床装置B的手动模式和手动限制模式下的驾驶操作进行说明。图8是说明手动模式下的运转的流程图,在步骤1(以下,将步骤称为S)中,操作设定控制器130的电源按钮109来打开电源,在S2中以手动模式启动设定控制器130。
在S3中选择运转模式。在手动模式和手动限制模式中选择手动模式的“是”的情况下,在S4中询问要通过遥控器129来选择床板体118的左右方向的倾动(翻身)、抬腿、抬背中的哪一者。
若选择翻身、即选择摆动框架115的倾斜驱动,则在S5中询问床板体118的背部床板部119a、121a是否为水平。若为“是”,则在S6中询问腿部床板部119c、121c、119d、121d是否为水平。若为水平、即为“是”的话,则在S7中,能够在设定的范围、例如0度~25度的可驱动的范围内沿左右方向驱动摆动框架115。
若在S4中选择抬腿、即选择对腿部床板部119c、121c、119d、121d进行驱动的抬腿,则在S8中询问床板体118是否相对于左右方向而呈水平。若在S8中为“是”、即床板体118沿左右方向为水平,则在S9中以0度~24度的可驱动的范围来驱动腿部床板部119c、121c,以使腿部床板部119c、121c、119d、121d弯曲为山状。在S8中为否、即床板体118不是水平的情况下,在S10中驱动床板体118以使其相对于左右方向而呈水平,进而返回至S8。
在S4中选择了抬背的情况下,在S11中询问床板体118(摆动框架115)是否相对于左右方向而呈水平,在“是”的情况下,在S12中能够使床板体118的背部床板部119a、121a以例如0度~72度的可驱动的最大的范围进行抬起。
在S11中为“否”的情况下,在S13中,沿左右方向并例如以0度~25度的范围将床板体118驱动为水平,进而返回至S11。在S6中腿部床板部119c、121c、119d、121d为非水平的“否”的情况下,在S9中恢复为水平后,在S7中在向左右倾斜的方向上以0度~25度的范围来驱动床板体118。
即,在手动模式下,能够分别以0度~充分大的角度的范围来进行床板体118的抬背驱动、左右方向的倾斜驱动(翻身)、以及抬腿。然而,在床板体118相对于左右方向不为水平状态下,无法进行抬背驱动、抬腿驱动。进一步地,在背部床板部119a、121a抬起的状态下,无法沿左右方向驱动床板体118。
由此,能够在以手动模式进行驱动时防止如下情况:如基于图10而说明的以往例那样,例如在使背部床板部119a、121a以较大的角度抬起的状态下使床板体118向左方向或右方向大幅倾斜,从而导致背部床板部119a、121a撞到侧面护栏1102。
另一方面,在S3的[运转模式选择]中选择手动限制模式的“否”的情况下,在S14中长按设置在设定控制器130上的开始/停止按钮143,将床装置B的运转模式从手动模式切换为手动限制模式。
在S15中,询问床板体118是否全部处于水平状态,在是水平的“是”的情况下,从图8的A移动到图9的手动限制模式的流程图的A,从而变为手动限制模式。在床板体118为非水平的“否”的情况下,在S16中通过设置于遥控器129上的水平用按钮135或其他操作按钮的操作而将床板体118驱动为水平。
在表示手动限制模式的图9的流程图中,首先,在S17中按压设置于设定控制器130上的切换按钮141来选择“是”的方向的手动限制模式。在S18中询问通过遥控器129要选择床板体118的左右方向的倾动(翻身)、抬腿、抬背中的哪一者。
若选择翻身、即选择摆动框架115的倾斜驱动,则在S19中,通过遥控器129的操作能够使床板体118与摆动框架115一起沿左右方向以0度~5度的范围进行倾斜。即,在手动限制模式下,能够在比手动模式时的0度~25度的范围小的倾斜角度的范围内而沿左右方向进行倾动。
即便在S18中选择操作抬腿,在手动限制模式下,抬腿动作也在S20中被禁止,因此返回至S18。若在S18中选择抬背,则在S21中,即便床板体118已经向左右方向倾斜,也能够使背部床板部119a、121a以比手动模式时的0度~72度小的0度~15度的角度的范围进行抬起。
由此,能够使仰卧在床板体118上的患者的上半身坐起,并在该状态下沿左方向或右方向以0度~5度的范围进行倾斜,因此能够在管饲时等容易且可靠地将患者维持在适宜的姿势。此外,在S18的操作顺序中,以先进行S19的摆动框架115向左右方向的倾斜驱动、后进行S21的抬背驱动的顺序进行了说明,但是无论哪一个在先都没有影响。
在S17中选择通常的手动模式的情况下,在S22中长按设置于设定控制器130上的开始/停止按钮143。在S23中询问床板体118的所有部分是否为水平,若为“是”,则能够从图9的B返回到图8所示的流程图的B而进行手动模式下的操作。
若S23中为“否”,则在S24中,通过设置于遥控器129上的水平用按钮135或其他操作按钮的操作来使床板体118成为水平后返回至S23,进而能够从图9的“是”方向的B返回至图8所示的流程图的B而进行手动模式下的操作。如此,在上述构成的床装置B中,能够通过设定控制器130而切换为手动模式、手动限制模式或自动模式来控制各部的驱动。
在手动模式下,能够以0度~72度的范围沿抬起方向驱动床板体118的背部床板部119a、121a,能够以0度~24度的范围使第一腿部床板部119c、第二腿部床板部121c进行倾斜。进一步地,能够以0度~25度的范围使摆动框架115向左方向或右方向进行倾斜。然而,若背部床板部119a、121a和第一腿部床板部119c、121c、第二腿部床板部119d、121d不处于水平状态,则无法使摆动框架115沿左右方向倾斜。
另一方面,在手动限制模式下,即便在使床板体118的背部床板部119a、121a抬起的状态下,也能够使摆动框架115沿左右方向倾斜。然而,背部床板部119a、121a的抬起角度被限制在与手动模式相比足够小的角度、即限制在0度~15度的范围,摆动框架115的向左右方向的倾斜角度被限制在0度~5度的范围。
因此,即便在背部床板部119a、121a和摆动框架115的驱动角度在受限的范围内,也能够使背部床板部119a、121a抬起并使摆动框架115倾斜,由此如上所述地能够在管饲时等容易且可靠地将患者维持适宜的姿势。
不仅如此,由于将背部床板部119a、121a的抬起角度、和摆动框架115的倾斜角度限制在比手动模式时充分小的角度的范围内,因此即便在使背部床板部119a、121a抬起的状态下使摆动框架115倾斜,也能够防止背部床板部119a、121a如图10所示的以往例那样撞到竖立设置于上下框架105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上的侧面护栏1102。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手动限制模式时的背部床板部的抬起角度设为0度~15度,将摆动框架的向左右方向的倾斜角度设为0度~5度,但是上述角度只要在当背部床板部抬起的状态下使摆动框架倾斜时、背部床板部不会撞到侧面护栏的范围内即可。
即,抬起角度和倾斜角度根据与竖立设置于上下框架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上的侧面护栏和摆动框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之间的间隔、侧面护栏的高度尺寸、或者背部床板部的抬起部分的长度尺寸等相应的条件而进行变化,因此抬起角度和倾斜角度是与上述条件相应地进行设定的,从而并不限定于上述角度的范围。总之,在手动限制模式下,将抬起角度和倾斜角度设定得比手动模式下的角度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的床装置B进行说明。而且,针对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构成相同或者类似的功能的构成,参照对应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记载而省略此处的说明。另外,除了以下所说明的以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即,第二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的床装置B分别具备能够通过手动模式和手动限制模式来对摆动用驱动源和抬背用驱动源进行控制的控制器,所述手动模式在摆动框架和床板体的任一方处于水平状态时对另一方进行驱动,所述手动限制模式能够在以限制的范围内对摆动框架与床板体的任一方进行了驱动的状态下来在限制的范围内对另一方进行驱动。由此,能够对使用者所仰卧的床板体进行上下驱动、抬背驱动及沿宽度方向摆动驱动。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图11至图26一边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第二实施方式还具备可装卸地设置于床框架的摆动驱动单元。摆动驱动单元具有摆动用驱动源。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床装置B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俯视图,图13是主视图。床装置具备基座框架201。如图11所示,基座框架201具有平行地分离对置的一对纵构件202,这些纵构件20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通过横构件203连结从而形成为矩形框状。
在纵构件202的两端设置有腿构件204。在横构件203的两端部竖立设置有在上端具有连结部205的安装构件206。在底座框架201上,以如后所述地能够沿上下方向进行驱动的方式设置有形成为俯视形状比该底座框架201大的矩形的作为床框架的上下框架209。
上下框架209被分割为コ字状的第一框架部209A和第二框架部209B。各框架部209A、209B由一对纵构件211、和与这些纵构件21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连结的横构件212构成。
第一框架部209A的一对纵构件211和第二框架部209B的一对纵构件211以可分解的方式进行连结。由此,上下框架209形成矩形框状。在横构件2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板体213的腿部214进行插入支承的一对第一支承部215。在横构件212的外侧面以能够沿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枢轴支承有用于支承未图示的侧面护栏的第二支承部216。
在上下框架209上设置有上下驱动机构219,该上下驱动机构219分割为第一框架部209A和第二框架部209B从而对上下框架209沿上下方向进行驱动。该上下驱动机构219具有各自的一端(上端)与第一框架部209A和第二框架部209B的各一对纵构件211连结的一对托架218。在各托架218的下端可转动地安装有未图示的轴构件221。
在各一对轴构件221上连结有臂轴220的两端部。在该臂轴220的两端部固定有上下用臂222的一端。各上下用臂222的另一端与竖立设置在基座框架201上的安装构件206的上端的连结部205枢接。
在第一框架部209A,在横构件212的中途部枢接设置有上下用驱动源223。该上下用驱动源223具有被沿直线方向驱动的驱动轴(未图示)。在该驱动轴上连结有第一可动杆224。
第一可动杆224的一端枢接在一端与一方的臂轴220的中途部连结的臂(未图示)上,第一可动杆224的另一端以可分解的方式枢接有第二可动杆225的一端。该第二可动杆225的另一端以可装卸的方式枢接于在另一方的臂轴220的中途部设置的一对臂226。
由此,若上下用驱动源223工作而未图示的驱动轴被向前进方向或后退方向驱动,则第一可动杆224、第二可动杆225与该动作进行连动。
若沿直线方向驱动第一可动杆224、第二可动杆225,则一对臂轴220被旋转驱动,因此在臂轴220的两端部设置的上下用臂222与该动作进行连动。
上下用臂222枢轴支承于在安装构件206的上端设置的连结部205上,因此以该连结部205为支点进行转动。由此,与该转动方向相应地,上下框架209被向上升方向或下降方向驱动。
如图1所示,在上下框架209的第二框架部209B的一对纵构件211上设置有一对承载件227,其以向内表面侧突出的方式分别地形成承载部。该承载件227是将板材弯曲成大致U字形而形成的。在四个承载件227上,如后所述地可装卸地安装有摆动驱动单元229。
如图1所示,在上下框架209的上表面设置有被摆动驱动单元229沿宽度方向进行摆动驱动的摆动框架231。该摆动框架231由平行地分离对置配置的一对纵构件231a、以及分别对这些纵构件231a的长度方向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进行连结的一对横构件231b而形成为俯视形状比上下框架209小的矩形框状。而且,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摆动框架231的上表面设置有床板体232。
而且,如图11所示,一方的横构件231b被设置在比一对纵构件231a的末端靠长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床板体232由吹塑成形的中央床板233以及以仅能够向上方转动的方式分别在该中央床板233的宽度方向两侧连结的一对侧部床板234而构成。各床板233、234被分割为能够相互转动地连结的多个床板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被分割为五个床板部233a~233e、五个床板部234a~234e。
将中央床板233的宽度尺寸设定为比摆动框架231的宽度尺寸大,仅有位于中央床板233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床板部233c被固定在设置于摆动框架231的一对板构件230上。
将床板体232整体的宽度尺寸设定为比上下框架209的宽度尺寸大。当床板体232如后所述地与摆动框架231一起摆动时,成为摆动方向下方的一方的侧部床板234的下表面碰到上下框架209的一方的纵构件211的上表面。由此,一方的纵构件211向上方弯曲。
如图11所示,在摆动框架231的两侧内表面分别设置有一对安装构件235,在这些安装构件235上可装卸地设置有抬背驱动单元236。该抬背驱动单元236具有壳体236a,在该壳体236a的一侧的面设置有抬背用驱动源237。若驱动该抬背用驱动源237,则能够同时选择设置于壳体236a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第一旋转轴238和设置于另一端侧的第二旋转轴239、或者仅选择第一旋转轴238而进行旋转驱动。
在第一旋转轴238上固定有在前端可旋转地设置有抬背辊241的抬背臂242的基端,在第二旋转轴239上固定有在前端可旋转地设置有抬腿辊243的抬腿臂244的基端。
抬背辊241位于中央床板233的床板部233e的下表面,抬腿辊243位于中央床板233的床板部234b的下表面。若向上升方向驱动抬起臂242,则中央床板233的床板部233e、234d及侧部床板234的床板部234e、234d被向上升方向驱动而使得使用者的上半身抬起。
若向上升方向驱动抬腿臂244,则中央床板233的床板部233b及侧部床板234的床板部233b、234b被向上升方向驱动,而且中央床板233的床板部233a及侧部床板234的床板部234a进行连动而弯曲成山状。由此,使用者的腿部被保持在从膝盖的部分向上方弯曲的状态。
如图11所示,在摆动框架231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横构件231b的外表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以使轴线水平而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有一对第二承载辊246,所述第二承载辊246如后所述地用于将摆动框架231支承为能够在上下框架209上沿宽度方向摆动。
如图15至图17所示,摆动驱动单元229具有由以规定间隔平行地分离的一对横构件248、以及与这些横构件248的两端连结的一对纵构件249而形成为矩形框状的框体250。横构件248的长度尺寸被设定为比上下框架209的一对纵构件211的内表面间的间隔稍短。
在一对横构件248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别设置有轴承252,在这些轴承252上设置有安装轴253,以便使安装轴253以能够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在该安装轴253的中途部安装有L字形臂254和直线状的直杆臂255的一端。
在摆动驱动单元229中设置有摆动驱动机构257。该摆动驱动机构257具有丝杠轴258。该丝杠轴258被由树脂成形为可伸缩的褶皱构件259覆盖。如图17所示,从褶皱构件259露出的丝杠轴258的一端枢接于在框体250的一方的纵构件249上设置的托架261。
在丝杠轴258的中途部,向与丝杠轴258的轴向交叉的一侧方向突出地设置有具有摆动用驱动源262的驱动部263。在该驱动部263连结有L字形臂254和直杆臂255的另一端。
而且,L字形臂254设置于驱动部263从与丝杠轴258的轴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一侧方向上,直杆臂255设置于另一侧。由此,如后所述,当L字形臂254和直杆臂255与安装轴253一起以一端为支点进行转动时,由于驱动部263侧是L字形臂254,因此能够防止干扰驱动部263。
在丝杠轴258螺合设置有内螺纹体(未图示)。该内螺纹体由摆动用驱动源262进行旋转驱动。若旋转驱动内螺纹体,则丝杠轴258被相对于内螺纹体而沿轴向驱动。
若驱动丝杠轴258,则该丝杠轴258、即摆动驱动机构257以枢接于托架261的一端为支点与丝杠轴258一起与该丝杠轴258的旋转驱动方向相应地进行摆动。由此,连结有L字形臂254和直杆臂255的安装轴253与摆动方向相应地进行转动。
如图19所示,下端突出设置有导向轴265的带状的驱动连杆266的上端与一对臂254、255一起被安装在安装轴253上。导向轴265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通在沿着第一摆动连杆267和第二摆动连杆268的一端侧贯穿设置的长孔267a、268a中。
第一摆动连杆267和第二摆动连杆268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连结轴271而枢接于连结连杆269的一端。进一步地,在一对连结轴271上,与第一摆动连杆267和第二摆动连杆268的另一端一起枢接有限制连杆272(如图15和图17所示)的一端和另一端。如图24所示,该限制连杆272弯曲形成为圆弧状。
一对连结连杆269的另一端分别与安装轴273的一个端部连结。在一对安装轴273的另一端可旋转地安装有第一承载辊274。进一步地,一对安装轴273的中途部贯通在棱柱状的安装构件275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中。由此,安装构件275与安装轴273一体地设置。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驱动连杆266、第一摆动连杆267、第二摆动连杆268、一对连结连杆269及限制连杆272构成连杆机构270。如图15所示,在位于安装构件275侧的对安装轴253进行支承的一方的轴承252上设置有,以微小的间隔与在安装构件275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一侧的面进行分离对置的一对定位部252a。由此,限制安装构件275相对于长度方向进行振动。
如图24至图26或图19所示,在框体250的一方的横构件248的两端部设置有倒L字形的安装件276a。在该安装件276a上以能够调整上下方向的安装位置的方式设置有相同的倒L字形的卡合构件276。
在摆动框架231处于图24所示的水平状态时,形成如下状态:一方的连结轴271与一方的卡合构件276卡合,另一方的连结轴271未与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76卡合。
如图20~图22所示,第一承载构件277为中空状,在该第一承载构件277形成有由在上表面开放的U字形的曲面构成的凹部278。该凹部278的曲面被设定为曲率与第一承载辊274的曲面相同的曲面。
在形成于凹部278的下方的空间部278b(如图22所示)中,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调整定位的方式设置有作为检测器的限位开关279。该限位开关279具有检测杆281。该检测杆281的前端部从向图21和图22所示的第一承载构件277的凹部278的内底部开放而形成的开口部278a突出。而且,检测杆281的前端部被设定为在比凹部278的内底面稍高的位置。
由此,能够检测第一承载辊274是否按压在凹部278的底面中露出的限位开关279的检测杆281上,即能够检测第一承载辊274是否未翘起而被可靠地支持于第一承载构件277的凹部278。
如图17所示,在安装构件275的两端部的一侧的面上分别设置有将板材弯曲成倒U字形的连结件282。在一对连结件282上连结有摆动框架231c的一个端部、即摆动框架231的与设置有第二承载辊246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在通过连结件282而将摆动框架231连结于摆动驱动单元229的安装构件275之前,将摆动驱动单元229可装卸地安装于上下框架209的第二框架部209B。
即,摆动驱动单元229的框体250的一对横构件248的两端部可装卸地卡合保持于在第二框架部209B的一对纵构件211的内表面设置的各一对承载件227。
如图18所示,在承载件227的一对侧边中贯穿设置有第一贯通孔227a,在横构件248的两端部中分别贯穿设置有与第一贯通孔227a对应的第二贯通孔248a。
在使横构件248与承载件227卡合时,使第一贯通孔227a和第二贯通孔248a位置对应。在对应的第一贯通孔227a和第二贯通孔248a中插通有连结轴287。由此,摆动驱动单元229被可装卸地安装于上下框架209的第二框架部209B。
在连结轴287上一体地连结有具有柔软性的树脂制的带构件288的一端,带构件288的中途部固定于承载件227的下表面,在带构件288的另一个端部贯穿设置有止动孔289。
进而,在使带构件288的一个端部侧弯曲而将连结轴287插入第一贯通孔227a和第二贯通孔248a后,使另一个端部侧弯曲而使止动孔289与从第一贯通孔227a突出的连结轴287的前端部弹性地卡合。由此,将连结轴287保持为不会脱离。
即,通过连结轴287,摆动驱动单元229能够可装卸地安装于上下框架209的第二框架部209B。
此外,使用了设置有上述带构件288的连结轴287的安装结构也适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连结部分。
设置于摆动框架231的一个端面的一对第二承载辊246,由在上下框架209的第一框架部209A的横构件212的内表面侧的两端部设置的一对第二承载构件283(如图11所示)中所形成的凹部284进行支承。此外,与第一承载构件277同样地,第二承载构件283的凹部284形成为具有与第二承载辊246的外周面相同曲率的曲面的凹曲面。
即,在摆动框架231如上述那样处于水平状态时,各一对第一承载辊274、第二承载辊246处于被第一承载构件277的凹部278、第二承载构件283的凹部284支承的状态。
当摆动框架231由摆动驱动机构257如后所述地沿宽度方向进行摆动驱动时,仅宽度方向的某一方的承载辊274、246由位于该方向的第一承载构件277、第二承载构件283中的任一方支承。
如图23所示,由控制装置285控制上下用驱动源223、抬背用驱动源237及摆动用驱动源262的驱动。该控制装置285中输入有一对限位开关279的检测信号。进一步地,在控制装置285上连接有遥控器286,通过该遥控器286能够对上下用驱动源223、抬背用驱动源237以及摆动用驱动源262的驱动进行操作。
当摆动框架231处于水平状态、且一对限位开关279处于打开的状态时,能够使抬背用驱动源237工作而对抬背床板体232进行抬背驱动。在使摆动框架231摆动的情况下,仅左右一对限位开关279中的一方打开,而另一方关闭。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285控制摆动用驱动源262的驱动,以便能够驱动摆动用驱动源262而使摆动框架231摆动。
假设当摆动框架231进行摆动时,若通过对摆动框架231施加不需要的外力来使位于摆动方向下端侧的一方的限位开关279关闭而使一对限位开关279关闭,则摆动用驱动源262不能运转。
即,在通过摆动用驱动源262而使摆动框架231摆动的状态下,摆动框架231因外力等而挠曲,且位于摆动方向的下端侧的一方的限位开关279与另一方的限位开关279相同地变为关闭,在该情况下,作为异常状态而使摆动框架231的驱动停止。
将限位开关279设置为使检测杆281面对第一承载构件277的凹部278的内底部。由于凹部278为凹曲面状,因此可靠地支承第一承载辊274。因此,若摆动框架231因外力而挠曲等而使第一承载辊274在凹部278稍微翘起,则限位开关279能够可靠地检测该情况。
在这样的构成中,若摆动用驱动源262工作,则摆动用驱动源262和驱动部263沿着丝杠轴258从规定方向、例如从图24所示的状态,如图25所示地向左方向移动。由此,导向轴265使第一摆动连杆267的长孔267a向图25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移动,因此驱动连杆266与安装轴253一起向图25中箭头X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若驱动连杆266沿X方向旋转,则通过该旋转,第二摆动连杆268利用导向轴265而向箭头Y所示的方向转动并向上方位移,因此与第二摆动连杆268连结的一方的连结连杆269被从图24所示的下降位置向图25所示的上升位置进行驱动。
若一方的连结连杆269上升,则经由安装轴273以及安装构件275而连结在该连结连杆269上的摆动框架231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与一方的第一承载辊274一起上升。
此时,摆动框架231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以设置于安装构件275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且被第一承载构件277支承的另一方的第一承载辊274、和设置于摆动框架23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面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且被第二承载构件283支承的第二承载辊246为支点,而进行转动。由此,摆动框架231因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上升而倾斜。
在摆动框架231倾斜后,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成为床板体232的倾斜方向下端的中央床板233的一侧进行连结的一方的侧部床板234中,其自由端侧的下表面与上下框架209的纵构件211的上表面抵接。由此,侧部床板234相对于中央床板233而向上方转动,因此防止使用者从倾斜的摆动框架231的下端侧偏离而掉落。
而且,一对第一承载构件277被配置为接近安装构件275的另一侧的面。由此,当安装构件275如图24、图15所示那样处于水平状态时,由第一承载构件277和设置于一方的轴承252的定位部252a阻止安装构件275沿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振动。
如图25所示,在使摆动框架231摆动时,位于摆动框架231的宽度方向另一端侧、即位于下降侧的摆动连杆267的一端上设置的一个连结轴271处于与卡合构件276卡合的状态。由此,在阻止位于限制连杆272的一端的下降位置处的另一方的连结连杆269的下端沿横向(图25中的左方向)或上升方向移动的状态下,摆动框架231进行倾斜。
由于一对连结连杆269的下端通过限制连杆272而连结,因此一对连结连杆269的下端间的距离不会变化。而且,通过一方的连结轴271与一方的卡合构件276卡合,从而处于下降位置的连结连杆269的下端的位置不会向图25中的左方向、上升方向偏移。
由此,当摆动框架231的一端侧被向上升的方向摆动驱动时,上端与上升方向的一个端部连结的连结连杆269不会与安装构件275一起向左方向偏移,而可靠地从下降位置向上升位置位移,因此使摆动框架231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可靠地上升。
当使摆动框架231向反方向摆动时,使导向轴265从图24的状态向与图25相反的方向、即向图26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使摆动框架231向反方向、即向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上升的方向进行摆动。
此时,位于摆动框架231的下降位置的、在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设置的连结连杆269的下端的连结轴271与卡合构件276卡合,阻止安装构件275向图26的右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当使摆动框架231摆动时,一方的连结轴271与L字形的卡合构件276卡合。因此,连结轴271被卡合构件276可靠地保持,因此即便对摆动的摆动框架231施加意外的外力,摆动框架231也难以晃动。
卡合构件276以能够调整定位的方式而安装于安装件276a。因此,由此也能够对卡合构件276进行定位,以使连结轴271不会晃动地与卡合构件276卡合。
根据上述构成的床装置,在摆动驱动单元229中,将连结有摆动框架231的安装构件275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框体250,进一步地在框体250上一体地设置用于使安装构件275摆动的连杆机构270、以及用于驱动连杆机构270的摆动驱动机构257。
由此,构成了由用于摆动驱动摆动框架231的安装构件275、连杆机构270、以及摆动驱动机构257一体化而成的摆动驱动单元229。
而且,根据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摆动驱动单元229,使框体250的横构件248的端部与设置于上下框架209的承载件227卡合,并使它们如图18所示地通过连结轴287以可分解的方式进行连结,由此能够将摆动驱动单元229以可装卸的方式组装于上下框架209。
而且,在将摆动驱动单元229组装于上下框架209后,将摆动框架231的纵构件231a的一个端部可装卸地连结于在安装构件275上设置的一对第二承载构件283,由此能够进行组装。
即,用于对摆动框架231进行摆动驱动的上述主要部件通过摆动驱动单元229而一体化。因此,在将床装置例如在交货地点进行组装时,不需要将摆动驱动机构257组装到上下框架209、或者将连杆机构270组装到摆动驱动机构257和上下框架209的作业,因此能够不需要熟练度而迅速且简单地将摆动驱动单元229组装到上下框架209的第一框架部209A上。
进一步地,在对床装置进行交货的情况时,上下框架209被分解为第一框架部209A、第二框架部209B,而且摆动驱动单元229被从上下框架209分解。因此,分割为第一框架部209A、第二框架部209B的上下框架209比组装好的状态而轻量,而且上下框架209比在上下框架209组装有摆动驱动单元229的情况而轻量,因此能够迅速且容易地进行它们的搬入作业和组装作业。
在摆动框架231所连结的安装构件275上设置对一对第一承载辊274进行支承的一对第一承载构件277,在这些第一承载构件277上分别设置限位开关279。
而且,当与安装构件275连结的摆动框架231处于水平状态或摆动而倾斜的状态时,能够通过限位开关279检测在第一承载构件277中第一承载辊274处于怎样的支承状态。一对限位开关279的检测信号被输出至控制装置285。因此,通过控制装置285,能够如以下那样安全地进行床装置的驱动控制。
例如,对在处于摆动状态的摆动框架231施加不需要的外力,位于摆动框架231的摆动方向的下侧处的一方的第一承载辊274从第一承载构件277翘起,在该第一承载构件277中设置的一方的限位开关279与另一方的限位开关279一起关闭,此时,控制装置285停止向摆动框架231的摆动方向的驱动。与此同时,通过灯的点亮、使蜂鸣器鸣响等的警报单元来通知异常状态。由此,能够确认在摆动框架231中产生了怎样的异常状态,因此能够实现安全性的提高。
而且,当一对限位开关279中的一方处于关闭状态时,即当摆动框架231处于摆动状态时,控制装置285防止由抬背用驱动源237驱动床板体232。同样地,当床板体232被驱动为抬背状态时,控制装置285防止驱动摆动用驱动源262而使床板体232摆动。由此,能够防止意外地驱动床板体232、摆动框架231而使其损伤、或对使用者施加过度的力。
限位开关279的检测杆281被设置在位于第一承载构件277的支承第一承载辊274的圆弧状的凹部278的内底部。凹部278形成为与第一承载辊274对应的圆弧状,由此第一承载辊274被稳定性良好且可靠地支承于凹部278。而且,通过使限位开关279的检测杆281位于凹部278的内底部,从而只要第一承载辊274从凹部278即便稍微翘起,就能够可靠地检测到该情况。
即,通过限位开关279来高精度地检测凹部278中的第一承载辊274的支承状态。因此,若对处于倾斜状态的摆动框架231施加意外的外力,摆动框架231的摆动方向的下端侧的第一承载辊274从凹部278稍微翘起,则使检测杆281位于该凹部278的限位开关279高精度且可靠地检测到该情况。由此,控制装置285能够根据来自限位开关279的检测信号而安全且可靠地进行床装置的驱动。
如图18所示,摆动驱动单元229使其框体250的横构件248的两端部与设置于上下框架209的第二框架部209B的承载件227卡合,并将连结轴287插通到设置于横构件248的端部和承接件227中的贯通孔248a、227a,从而将摆动驱动单元229安装于上下框架209。
将连结轴287安装于中途部被固定于承载件227的具有柔软性的树脂制的带构件288的一个端部。因此,由于在横构件248与承载件227的连结处预先准备有连结轴287,从而能够迅速地进行摆动驱动单元229的安装作业。
而且,由于从承载件227与框体250的连结处拆下的连结轴287通过带构件288而被一体地保持于承载件227,因此即便从连结处拆下也不会有丢失的风险。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具有上下框架的床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不具备上下框架的床装置。即,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摆动驱动单元设置在作为床框架的上下框架上,但是在不具备上下框架的床装置的情况时,将基座框架用作用于安装摆动驱动单元的床框架即可。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作为检测器的限位开关设置于对第一承受辊进行承载的第一承载构件中,但也可以设置于第一承载构件、第二承载构件双方中、或仅设置在第二承载构件中。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图27至图40一边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第三实施方式还具备与铰链一体地设置的第一承载构件。第一承载构件允许侧部床板相对于中央床板而从水平状态向上方转动,并且阻止从水平状态向下方转动。
图27至图29所示的床装置B具备四个角部被腿体302支承的基座框架301。如图28所示,通过具有左右一对上下用连杆304的上下驱动机构305而将作为床框架的上下框架303以能够沿上下方向驱动的方式设置在该基座框架301上。
如图28和图30所示,上下框架303由以规定间隔平行地分离对置的一对纵杆306、以及以站立状态安装在这些纵杆306的一端和另一端的一对板体307而形成为俯视形状呈矩形框状。在上下框架303的一对纵杆306的外侧面沿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设置有用于可装卸地安装未图示的侧面护栏的可弯折的支承构件308。
在上下框架303的框内配置有矩形框状的摆动框架311(如图27所示)。即,摆动框架311被设定为进入上下框架303的内部的宽度尺寸。而且,摆动框架311被在上下框架303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设置的摆动驱动机构312(如图28所示)沿宽度方向进行摆动驱动。
在摆动框架311的上表面设置有床板体315。如图27或图30所示,床板体315由吹塑成形的中央床板317、以及通过挠性的薄壁部316而将厚度方向的上端部可转动地连结于该中央床板317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处的一对侧部床板318而构成。在成形加工床板体315时同时成形薄壁部316。
即,一对侧部床板318通过薄壁部316而保持为相对于中央床板317而为水平的状态,并且连结为能够以从水平状态起以与薄壁部316的连结部分为支点而仅向上方转动而不能向下方转动。
中央床板317和一对侧部床板318分别被分割为规定长度的多个床板部317a~317d、318a~318d。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分割为如下四个部分:背部床板部317a、318a;两两成对的(被一分为二的)固定床板部317b、318b;第一腿部床板部317c、318c;以及第二腿部床板部317d、318d。
中央床板317的两个固定床板部317b固定于摆动框架311。在中央床板317的固定床板部317b上,在与宽度方向交叉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可转动地连结有背部床板部317a,在另一端依次可转动地连结有第一腿部床板部317c和第二腿部床板部317d。
而且,中央床板317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摆动框架311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由此,安装于摆动框架311上的床板体315的一对侧部床板318突出于摆动框架31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
在摆动框架311的下表面侧设置有图28所示的抬背驱动单元321。若设置于该抬背驱动单元321的抬背用驱动源工作,则如该图的点划线所示,能够使中央床板317和侧部床板318的背部床板部317a、318a一体地向抬起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能够使第一腿部床板部317c、318c与背部床板部317a、318c连动或者单独向上升方向进行转动驱动,并使第二腿部床板部317d、318d与第一腿部床板部317c、318c连动,从而以两者成为大致倒V字形的方式进行上升。
若使设置于上下框架303的摆动驱动机构312工作,则能够如图29的点划线所示地使床板体315与摆动框架311一起沿宽度方向摆动。设置在中央床板317的两侧的一对侧部床板318能够从如上所述地通过薄壁部316而保持为相对于中央床板317水平的状态起、仅向上方进行转动。
因而,位于床板体315的转动方向的上侧的侧部床板318维持为水平状态,位于下侧的侧部床板318碰到上下框架303的纵杆306的上表面并相对于中央床板317从相对水平的状态向上方转动弯曲。
当床板体315处于水平状态时,即当摆动框架311未被沿宽度方向转动驱动时,左右一对侧部床板318的从摆动框架3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处于未被上下框架303支承的状态。因此,若对侧部床板318的上表面施加规定以上的载荷,则有可能使对侧部床板318与中央床板317进行连结的薄壁部316造成损伤。
为了防止薄壁部316损伤,如图30所示,中央床板317和侧部床板318通过合成树脂制的铰链322连结。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中央床板317的背部床板部317a、第一腿部床板部317c以及第二腿部床板部317d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与一对侧部床板318的背部床板部318a、第一腿部床板部318c以及第二腿部床板部318d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之间分别通过一对铰链32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进行连结。
此外,在图30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分割为两个的中央床板317的固定床板部317b和侧部床板318的固定床板部318b未通过铰链322连结,但也可以通过铰链322连结。
如图33至图35所示,铰链322具有第一连结片323。该第一连结片323的俯视形状为矩形板状,在其一端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在上表面及侧面开放的凹部324a。由此,在第一连结片323的一个端部形成有一对支承部324。
在一对支承部324中沿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第一支承孔324b(如图33所示),连结轴325以不能拔出的方式插通支承于这些支承孔324b。在第一连结片323上通过连结轴325而能够转动地连结有俯视形状为矩形板状的第二连结片326的一个端部。即,如图33所示,在第二连结片326的一个端部突出设置有凸部327,在该凸部327中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支承孔328。
而且,通过使凸部327位于凹部324a中,并将连结轴325跨越第一支承孔324b和第二支承孔328地进行插通,从而能够转动地连结第二连结片326。通过使凸部327位于凹部324a内,从而第二连结片326相对于第一连结片323仅向上方转动。即,与床板体315的侧部床板318相同,仅向上方转动。
在第一连结片323上一体成形有第一承载构件329。即,第一承载构件329的侧面形状呈大致L字形,一个端部与第一连结片323的形成有一对支承部324的凹部324a的下表面侧的部分成为一体。第一承载构件329的另一个端部朝向下方延伸突出,进而朝向第二连结片323侧弯曲而形成于第一卡合部331。
如图30和图31所示,在铰链322中,第一连结片323被安装固定于在中央床板317的背部床板部317a、第一腿部床板部317c以及第二腿部床板部317d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上形成的凹状的第一安装部332,第二连结片326被安装固定于在侧部床板318的背部床板部318a、第一腿部床板部318c及第二腿部床板部318d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上形成的凹状的第二安装部333。此外,图31和图32示出了中央床板317的背部床板部317a和侧部床板318的背部床板部318a的连结状态。
如图36所示,当中央床板317和侧部床板318处于水平状态时,设置在铰链322的第一连结片323上的第一承载构件329的第一卡合部331卡合于侧部床板318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下表面。由此,第一承载构件329的第一卡合部331阻止处于水平状态的侧部床板318向下方的转动。
图37表示侧部床板318从水平状态向上方转动后的状态,在该情况下,第一承载构件329的第一卡合部331不会妨碍侧部床板318向上方的转动。此外,床板体315的中央床板317和侧部床板318在成形时形成薄壁部316而能够转动地连结,但是也可以不形成薄壁部316而仅通过铰链322来能够转动地连结。
如图32所示,在中央床板317的背部床板部317a的下表面形成有遍及宽度方向全长的第一凹部335。在侧部床板318的背部床板部318a中的与第一凹部335的两端对应的位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形成有第二凹部336。此外,图32示出了床板体315的背部床板部317a、318a,但是在第一腿部床板部317c、318c、第二腿部床板部317d、318d也同样地形成有第一凹部335、第二凹部336。
而且,如图38所示,在第一凹部335中以能够相对于中央床板317装卸的方式安装有管材等的第二承载构件337。该第二承载构件337被设定为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从第一凹部335向侧方突出的长度,其两端部在侧部床板318处于水平状态时与第二凹部336卡合。
由此,第二承载构件337通过其两端部而与第一承载构件329一起阻止处于水平状态的侧部床板318向下方转动。即,第二承载构件337的两端部形成在侧部床板318为水平时与其下表面卡合而进行支承的第二卡合部338。
根据这样构成的床装置B的床板体315,侧部床板318通过铰链322以及薄壁部316而能够从水平状态仅向上方转动地连结于中央床板317。当侧部床板318处于相对于中央床板317而为水平的状态时,一体地设置于铰链322的第一承载构件329的第一卡合部331卡合于侧部床板318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下表面。
由此,侧部床板318处于被第一卡合部331阻止向下方转动的状态,因此,即便发生不经意地对侧部床板318的上表面施加载荷W(图37所示)那样的情况,也能阻止侧部床板318因载荷W而向下方转动。
只要侧部床板318向下方的转动被阻止,就能够防止侧部床板318的基于铰链322的连结状态受损、或者对中央床板317和侧部床板318进行连结的薄壁部316发生断裂。
进一步地,第二承载构件337以固定于中央床板317的方式而设置在形成于中央床板317和侧部床板318的下表面的第一凹部335和第二凹部336中,一对侧部床板318的下表面被第二承载构件337的两端部支承。
因此,通过第二承载构件337也能够阻止侧部床板318向下方转动,因此即便对侧部床板318的上表面施加意外的载荷W,也能够与第一承载构件329一起防止基于铰链322的连结状态受损或者薄壁部316断裂。
[第四实施方式]
图39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能够转动地连结中央床板317和侧部床板318的铰链322上未设置有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第一承载构件329。
取而代之地,在中央床板317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设置有侧面形状为大致L字形的第三承载构件341。该第三承载构件341的一个端部一体地设置于中央床板317的侧面,另一个端部形成为向下方延伸突出并向侧部床板318的下表面侧弯曲的第三卡合部342。
第三承载构件341可以在对中央床板317进行成形加工时与该中央床板317一体成形,也可以与中央床板317分体形成并通过螺钉或粘接剂等而一体地设置于中央床板317。
[第五实施方式]
图40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第五实施方式将第三承载构件341设置于侧部床板318的与中央床板317的侧面对置的侧面。
即,第三承载构件341的一个端部被一体地设置于侧部床板318的侧面,当侧部床板318处于水平状态时,形成于第三承载构件341的另一个端部的第三卡合部342卡合于中央床板317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下表面。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三承载构件341可以与侧部床板318一体成形,也可以作为分体构件而一体地安装在侧部床板318的侧面。
在这样的第四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中,即便发生在处于水平状态的侧部床板318的上表面施加意外的载荷那样的情况,也能够防止中央床板317与侧部床板318的连结部分因该载荷而造成损伤。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具有上下框架的床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不具备上下框架的床装置。即,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设置有摆动框架的床框架而例举了上下框架,但是在不具备上下框架的床装置的情况下,将基座框架用作为床框架并使摆动框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该床框架即可。
另外,作为床板体而以将中央床板和一对侧部床板分割为背部床板部、腿部床板部等多个部分并能够进行抬背、抬腿的构成的床板体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未将中央床板和侧部床板分割为多个部分的床板体。至此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构成能够进行适当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01、201、301:基座框架;105、209、303:上下框架(床框架的一个例子);106、219、305:上下驱动机构;108、223:上下用驱动源;115、231、311:摆动框架;116、262:摆动用驱动源;118、232、315:床板体;119、233、317:中央床板;121、234、318:侧部床板;119a、121a、233e、234e、317a、318a:背部床板部;119c、121c、233b、234b、317c、318c:第一腿部床板部;119d、121d、233a、234a、317d、318d:第二腿部床板部;125、237:抬背用驱动源;127、285:控制装置;128:切换控制部;129、286:遥控器(手动操作模块的一个例子);130:设定控制器(设定操作模块的一个例子);151:输入部;152:处理部;153:驱动输出部;1102:侧面护栏;229:摆动驱动单元;246:第二承载辊;250:框体;257、312:摆动驱动机构;263:驱动部;266:驱动连杆;267:第一摆动连杆;268:第二摆动连杆;270:连杆机构;274:第一承载辊;277:第一承载构件;279:限位开关;281:检测杆;283:第二承载构件;316:薄壁部;322:铰链;323:第一连结片;325:连结轴;329:第一承载构件;331:第一卡合部;337:第二承载构件;338:第二卡合部;341:第三承载构件;342:第三卡合部。

Claims (13)

1.一种床装置,其具备使床板体沿宽度方向进行倾斜的倾动功能、以及使所述床板体相对于与宽度方向交叉的长度方向进行起伏的抬背功能,所述床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床框架;
摆动框架,其以能够沿宽度方向倾斜的方式支承于该床框架,并且在所述摆动框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床板体;
摆动用驱动源,其以使所述摆动框架沿宽度方向倾斜的方式驱动所述摆动框架;
抬背用驱动源,其设置于所述摆动框架且对所述床板体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侧进行起伏驱动;以及
控制器,其控制所述摆动框架的倾斜驱动和所述床板体的起伏驱动,
所述控制器以手动模式和手动限制模式来控制所述摆动用驱动源和抬背用驱动源,在所述手动模式中,能够在所述摆动框架和所述床板体中的任一方处于水平状态时而驱动另一方,在所述手动限制模式中,能够在对所述摆动框架和所述床板体中的任一方在限制的范围内进行了驱动的状态下而在限制的范围内驱动另一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动限制模式中,所述床板体的背部床板部的抬起角度和所述床板体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在所述背部床板部抬起的状态下而通过所述摆动框架使所述床板体沿宽度方向倾斜时,使所述背部床板部不会碰到在所述床框架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设置的侧面护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装置具有自动模式,在所述自动模式中,通过所述摆动用驱动源并基于预先设定的条件而沿宽度方向对所述床板体进行摆动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包括:
控制装置;
设定操作模块,其连接于该控制装置,并设定以所述手动模式、所述手动限制模式或所述自动模式来对所述摆动框架的倾斜驱动和所述床板体的起伏驱动进行驱动时的驱动条件,并且设定在所述各模式中的哪一个模式下进行运转;以及
手动操作模块,其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并当通过所述设定操作模块而选择了所述手动模式或所述手动限制模式时,对所述摆动框架和所述床板体进行驱动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由所述设定操作模块设定的所述手动模式、所述手动限制模式或所述自动模式的驱动条件存储于切换控制部,且能够经由所述切换控制部而将该驱动条件拷贝到可相对于所述设定操作模块装卸的存储介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装置还具备摆动驱动单元,所述摆动驱动单元可装卸地设置于所述床框架,且具有所述摆动用驱动源,
所述摆动驱动单元具有矩形的框体,该框体的对置的一对横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可装卸地卡合保持于在所述床框架的对置的一对纵构件上设置的承载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驱动单元包括:
摆动驱动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框体;
连杆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框体并且由所述摆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且具有一对连结连杆,一对所述连结连杆在被驱动时,与其驱动方向相应地一方从下降位置向上升位置移动,另一方保持在下降位置;
一对安装轴,它们的一端分别枢接于一对所述连结连杆的端部;
一对第一承载辊,它们可旋转地设置于一对所述安装轴的另一端;
安装构件,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支承于所述安装轴的中途部,且所述安装构件供所述摆动框架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进行可装卸地连结;以及
一对第一承载构件,它们设置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并具有当一对所述连结连杆处于下降位置时分别支承一对所述第一承载辊的第一凹部,且当所述连杆机构被所述摆动驱动单元驱动时,使所述安装构件以一对所述第一承载辊中的任一方为支点而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摆动框架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面上且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以使轴线水平而能够进行旋转的方式设置有一对第二承载辊,
在所述床框架的长度方向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对第二承载构件,一对所述第二承载构件具有当所述摆动框架处于水平状态时承载一对所述第二承载辊的第二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一对所述第一承载构件或所述第二承载构件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凹部设置有检测器,所述检测器检测在所述凹部是否支承有所述第一承载辊或所述第二承载辊,
所述检测器的检测信号被输出到所述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板体具备:
中央床板,其设置于所述摆动框架的上表面;
侧部床板,其配置在该中央床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宽度方向的一端通过铰链而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中央床板;以及
第一承载构件,其一体地设置于所述铰链,并允许所述侧部床板相对于所述中央床板而从水平状态向上方转动,并且阻止所述侧部床板相对于所述中央床板而从水平状态向下方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链包括:
第一连结片,其安装于所述中央床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上表面;
第二连结片,其安装于所述侧部床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上表面,且通过连结轴而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连结片;以及
所述第一承载构件,其与所述第一连结片一体成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承载构件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连结片一体成形,所述第一承载构件的另一个端部朝向下方延伸突出且末端部形成为朝向所述第二连结片侧弯曲的第一卡合部,
当所述侧部床板从上升后的状态向下方转动而相对于所述中央床板成为水平状态时,所述侧部床板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下表面卡合于所述第一承载构件的所述第一卡合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床板和所述侧部床板由树脂一体成形,通过挠性的薄壁部而可转动地连结所述中央床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与一对所述侧部床板的宽度方向的一端的在厚度方向上的上端部。
CN201880015386.XA 2017-03-02 2018-02-13 床装置 Active CN1103819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9558 2017-03-02
JP2017039558A JP6550414B2 (ja) 2017-03-02 2017-03-02 ベッド装置
JP2017187486A JP2019058575A (ja) 2017-09-28 2017-09-28 ベッド装置
JP2017-187486 2017-09-28
JP2017-229028 2017-11-29
JP2017229028A JP2019097658A (ja) 2017-11-29 2017-11-29 ベッド装置
PCT/JP2018/004870 WO2018159281A1 (ja) 2017-03-02 2018-02-13 ベッ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1905A CN110381905A (zh) 2019-10-25
CN110381905B true CN110381905B (zh) 2021-08-03

Family

ID=63370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5386.XA Active CN110381905B (zh) 2017-03-02 2018-02-13 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574880A4 (zh)
CN (1) CN110381905B (zh)
SG (1) SG11201908046RA (zh)
TW (1) TWI743319B (zh)
WO (1) WO20181592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84638B2 (ja) * 2019-06-05 2023-05-31 パラマウントベッド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及び電動家具
WO2023035026A1 (en) * 2021-09-08 2023-03-16 Burling Aged Care Solutions Pty Ltd A bed for turning patient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59A (ja) * 1993-06-18 1995-01-06 France Bed Co Ltd ベッド装置
CN1146329A (zh) * 1993-12-03 1997-04-02 列克特斯公司 病人护理系统
CN1408335A (zh) * 2001-09-26 2003-04-09 王义龙 电动床及其运转控制方法
WO2015067979A1 (en) * 2013-11-06 2015-05-14 Ideassociates (Iom) Ltd A bed
EP3045158A1 (en) * 2012-09-04 2016-07-20 Hill-Rom Services, Inc. Patient position detection for patient support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7290B2 (ja) 1994-05-02 1999-12-06 フランスベッド株式会社 ベッド装置
JP3362097B2 (ja) * 1996-06-21 2003-01-07 フランスベッド株式会社 ベッド装置
JP2003111804A (ja) 2001-10-09 2003-04-15 France Bed Co Ltd ベッド装置
JP2003310668A (ja) * 2002-02-22 2003-11-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可動ベッド
WO2014174965A1 (ja) * 2013-04-25 2014-10-30 パラマウントベッド株式会社 ベッド装置、及び、ベッド装置の制御方法
CN204636783U (zh) * 2014-12-31 2015-09-16 北京中科健安医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电动护理床
CN111166582A (zh) * 2019-12-31 2020-05-19 肖梅 一种用于人员卧床检查的辅助翻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59A (ja) * 1993-06-18 1995-01-06 France Bed Co Ltd ベッド装置
CN1146329A (zh) * 1993-12-03 1997-04-02 列克特斯公司 病人护理系统
CN1408335A (zh) * 2001-09-26 2003-04-09 王义龙 电动床及其运转控制方法
EP3045158A1 (en) * 2012-09-04 2016-07-20 Hill-Rom Services, Inc. Patient position detection for patient support apparatus
WO2015067979A1 (en) * 2013-11-06 2015-05-14 Ideassociates (Iom) Ltd A b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3319B (zh) 2021-10-21
CN110381905A (zh) 2019-10-25
WO2018159281A1 (ja) 2018-09-07
EP3574880A1 (en) 2019-12-04
EP3574880A4 (en) 2021-02-17
SG11201908046RA (en) 2019-09-27
TW201836528A (zh) 2018-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66984B2 (en) Multi-position support apparatus featuring a movable foot support
JP3362097B2 (ja) ベッド装置
CN102481223B (zh) 床以及床的合体方法和分离方法
CN110381905B (zh) 床装置
EP1541108A1 (en) Movable bed
CN111163739B (zh) 轮椅床
KR101317480B1 (ko) 병원용 다기능 전동침대
JP6550414B2 (ja) ベッド装置
JP2923412B2 (ja) ベッド装置
CN101669859B (zh) 多功能病床
US20220315387A1 (en) Staircase mobility system
JP2005304820A (ja) 寝返り支援ベッド
JP2003235908A (ja) 寝台部昇降可動ベッド
JPH03228765A (ja) ベッド装置
JPH077623U (ja) 人体移乗装置
JP2000300622A (ja) 寝返り介護ベッド
JP2010264169A (ja) 着座部構造
JP2019058575A (ja) ベッド装置
KR200288282Y1 (ko) 메트리스 지지장치
JPH0740977B2 (ja) ベッド装置
JP2007068924A (ja) 背上げ式ベッド装置
JP2019110976A (ja) ベッド装置
JP2000135257A (ja) 多機能ベッド
JPH0710601Y2 (ja) ベッド装置
JP2000135259A (ja) 多機能ベッ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854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