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6135B - 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6135B
CN110316135B CN201910227842.3A CN201910227842A CN110316135B CN 110316135 B CN110316135 B CN 110316135B CN 201910227842 A CN201910227842 A CN 201910227842A CN 110316135 B CN110316135 B CN 1103161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ing
folded body
airbag
folded
elon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78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6135A (zh
Inventor
柳泽利仁
小松学伦
河村功士
东日出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624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3047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668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917773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16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6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6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61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1Packaging straps or envelopes for inflatabl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they are fol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they are folded
    • B60R2021/2375Fol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囊装置和气囊的折叠方法,该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其通过接收膨胀气体而从折叠体的状态膨胀;以及包裹材料,其包裹折叠体。折叠体具有三维形状,该三维形状包括底表面部、顶部、以及侧表面部。包裹材料包括:覆盖部件,其具有柔性并具有片状形状,该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折叠体的顶部的顶覆盖部、覆盖侧表面部的侧表面覆盖部、以及覆盖底表面部并具有锁定于紧固件的锁定孔的底表面覆盖部;以及伸长限制部件,其设置在覆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上,从而沿与折叠体的恢复力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方向抑制覆盖部件伸长。

Description

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气囊装置,并且具体地涉及这样的气囊装置:其在作为紧凑折叠气囊的折叠体保持紧凑形状的状态下可以安装在车辆上。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在这种类型的气囊装置中,通过再形成(reforming)和折叠气囊而形成的折叠体形成为使得气囊可以被紧凑地容纳,并且利用包裹材料包裹该折叠体使得可以抵抗试图消除折叠的恢复力(回弹)而保持折叠体的折叠形状(例如,见JP-A-2008-168673和JP-A-2013-244937)。
折叠体具有诸如柱状形状等三维形状,包括底表面部、布置为面向底表面部的顶部(ceiling portion)、以及在底表面部与顶部之间的侧表面部。此外,包裹材料覆盖折叠体的顶部、侧表面部和底表面部上的表面侧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包裹材料布置为锁定到布置在折叠体的底表面部侧的紧固件。紧固件通常布置在保持器中,该保持器用于将气囊(折叠体)附接到气囊装置中的容纳部中,容纳部诸如为用于保持折叠气囊(折叠体)的气囊保持件或壳体。也就是说,保持器容纳在气囊中并且通过包括底壁部和螺栓而构成,其中,底壁部将气囊按压在诸如气囊保持件或壳体等容纳部上,螺栓布置在底壁部的下表面侧、穿过容纳部、并用螺母固定。保持器的螺栓构造为突出到气囊外部并用作紧固件。
然而,在相关技术的气囊装置中,包裹材料由类似于气囊的气囊基布(basefabric)形成,因此不可避免地该包裹材料的伸长率的程度与折叠体类似。因此,在相关技术的包裹材料的情况下,不可能覆盖折叠体以便能够适当地抵抗试图消除折叠的恢复力(回弹)。结果,当气囊装置安装在具有小空间的部分上时,存在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紧凑状态且能够容易地安装在小空间部分上的气囊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其包括:气囊,其通过接收膨胀气体而从折叠体的状态膨胀;以及包裹材料,其具有柔性,包裹材料包裹折叠体以抵抗试图消除折叠体中的折叠的恢复力而保持折叠体的折叠形状,其中:折叠体具有三维形状,三维形状包括底表面部、布置为面向底表面部的顶部(ceiling portion)、以及底表面部与顶部之间的侧表面部;包裹材料布置为覆盖折叠体的顶部、侧表面部以及底表面部上的表面侧;气囊装置锁定于布置在折叠体的底表面部侧的紧固件;并且包裹材料包括:覆盖部件,其具有柔性并具有片状形状,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折叠体的顶部的顶覆盖部、覆盖侧表面部的侧表面覆盖部、以及覆盖底表面部并具有锁定于紧固件的锁定孔的底表面覆盖部;以及伸长限制部件,其设置在覆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上,从而沿与折叠体的恢复力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方向抑制覆盖部件伸长。
在根据本发明的气囊装置中,气囊的折叠体被包裹在包裹材料中,并且包裹材料构造为使得抑制覆盖部件的伸长的伸长限制部件设置在覆盖部件中,该覆盖部件具有覆盖折叠体的顶部、侧表面部和底表面部的片状形状。因此,当覆盖部件包裹折叠体使得覆盖部件通过顶覆盖部覆盖折叠体的顶部、通过侧表面覆盖部覆盖折叠体的侧表面部、并且通过底表面覆盖部覆盖折叠体的底表面部、并且底表面覆盖部使用锁定孔锁定于紧固件时,伸长限制部件可以抵抗作用在覆盖部件上的折叠体的恢复力,并且由此可以限制折叠体的回弹。结果,可以保持紧凑的折叠形状。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气囊装置中,可以将折叠体保持在紧凑状态,并且由此可以容易地将气囊装置安装在具有小空间的部分上。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伸长限制部件可以由涂布于覆盖部件的伸长限制涂层剂而构成,并且伸长限制部件可以由伸长限制缝合部构成,该伸长限制缝合部通过在抑制覆盖部件的伸长的位置处缝制缝合线而形成。
伸长限制涂层剂可以涂布于覆盖部件的整个表面或可以部分地涂布于覆盖部件中的伸长抑制位置。作为伸长限制涂层剂,例如,可以列举用于改善气囊基布的耐热性的有机硅涂层剂(silicone coating agent)。
当紧固件布置在底表面部的外周边缘侧上的多个位置处时,伸长限制缝合部构造为设置有侧向表面侧缝合部,该侧向表面侧缝合部布置为从侧表面覆盖部在紧固件附近的边缘延伸到顶覆盖部,所述边缘为在紧固件附近的底表面覆盖部侧的边缘;并且顶侧缝合部布置为从侧向表面侧缝合部中的顶覆盖部侧的端部分向顶覆盖部的中央侧延伸,并且至少具有在顶覆盖部的外周边缘附近沿顶覆盖部的外周边缘延伸的部分。
在这种构造中,构造为使得设置在覆盖部件的侧表面覆盖部中、作为伸长限制缝合部的侧向表面侧缝合部布置在锁定于紧固件的锁定孔的附近,并且拉动设置在覆盖部件的顶覆盖部的外周边缘上的顶侧缝合部。因此,覆盖部件通过伸长限制缝合部中的顶侧缝合部和侧向表面侧缝合部防止折叠体的顶部的中央附近的高度增加,并且顶部的外周边缘的仅一部分被沿着侧表面部向底表面部侧按压。结果,可以抑制从折叠体的底表面部到顶部的高度,并且由此可以保持折叠体的紧凑折叠形状。顺便提及,当包裹材料将折叠体包裹为不仅包括折叠体的顶部的外周边缘的部分还包括顶部的中央部附近的部分,并且通过顶部和侧表面部之间的两个相交部并且还通过两个侧表面部而从中央部附近连接到底表面部侧,并且包裹材料按压折叠体时,顶部和侧表面部之间的两个相交部向底表面部侧垂下,并且这导致顶部的中央部附近升高的情况。因此,折叠体的高度增加,这使得难以保持折叠体的紧凑折叠形状。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在锁定孔的锁定紧固件的周部边缘中,伸长限制缝合部可以包括至少锁定孔侧缝合部,锁定孔侧缝合部布置在与折叠体的恢复力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边缘侧。
在这种构造中,即使在覆盖部件的底表面覆盖部要被拉伸和强制伸展时,也可以抑制覆盖部件的底表面覆盖部中的锁定孔的周部边缘的伸长,该锁定孔锁定于紧固件。因此,覆盖部件(包裹材料)可以保持折叠体的紧凑折叠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其通过接收膨胀气体而从折叠体的状态膨胀;以及形状保持部件,其具有柔性,形状保持部件覆盖折叠体以抵抗试图消除折叠体中的折叠的恢复力而保持折叠体的折叠形状,其中:折叠体具有三维形状,该三维形状包括底表面部、布置为面向底表面部的顶部、以及底表面部与顶部之间的侧表面部;紧固件,其用于锁定形状保持部件的端部,紧固件从底表面部的外周边缘的附近突出;形状保持部件由柔性片材形成,柔性片材包括覆盖折叠体的顶部的顶覆盖部、从顶覆盖部的端部延伸并覆盖侧表面部的侧表面覆盖部、以及从侧表面覆盖部延伸以覆盖底表面部并具有锁定于紧固件的锁定孔的底表面覆盖部;顶覆盖部设置有中央部,该中央部覆盖顶部的中央附近并且构成为从中央部直线地延伸到顶部的两侧以横穿顶部,并且顶覆盖部的两侧中的一端侧作为终端固定至顶部的边缘侧,并且顶覆盖部的两侧中的另一端侧连接至侧表面覆盖部;并且处于平坦展开的状态的形状保持部件构造为使从锁定孔向顶覆盖部的固定部分延伸的底表面覆盖部和侧表面覆盖部直线地布置,该固定部分是固定到顶部的边缘侧和顶覆盖部的部分。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气囊装置中,在具有柔性的片状形状的形状保持部件中,在顶覆盖部(延伸过折叠体的顶部的中央附近并从中央部延伸)的终端固定到顶部的边缘侧的状态下,顶覆盖部的延伸到相对于中央部的相反侧的端部侧连接到覆盖折叠体的侧表面部的侧表面覆盖部,并从侧表面覆盖部连接到覆盖折叠体的底表面部的底表面覆盖部,并且锁定于紧固件。因此,在展开状态下相对于底表面覆盖部直线延伸的顶覆盖部有效地将折叠体的顶部的中央附近朝向底表面部侧按压,从而防止折叠体的顶部的高度增加。另外,顶覆盖部和侧表面覆盖部之间的相交部被向底表面覆盖部侧按压,从而可以抑制折叠体的部分(顶部和侧表面部之间的相交部)的高度的增加,该部分是顶覆盖部和侧表面覆盖部之间的相交部附近的部分。结果,可以保持折叠体的紧凑折叠形状。具体地说,在形状保持部件的顶覆盖部中,顶覆盖部延伸过折叠体的顶部的中央附近,终端侧固定到顶部的边缘侧,并不设置有向折叠体的侧表面部侧延伸的部分。因此,尽管在顶覆盖部和侧表面覆盖部之间的连接侧中,顶覆盖部将折叠体的顶部和的侧表面部之间的相交部向底表面部侧按压,但折叠体的顶部和侧表面部之间的终端侧的相交部没有被向底表面部的中央侧按压而使相交部垂下。结果,这变成防止顶部的中央附近的高度增加的按压状态,并且由此形状保持部件可以使折叠体保持紧凑的折叠形状。顺便提及,构造为使得顶覆盖部的延伸过折叠体的顶部的中央附近的两个部分(中央部两侧的部分)连接到覆盖折叠体的侧表面部的侧表面覆盖部,并且连接到各个侧表面覆盖部的底表面覆盖部锁定于紧固件,这导致这样的状态:顶覆盖部的各部分(中央部两侧的部分)以及两个侧面盖部分相对于侧表面部倾斜地朝向底表面部的中央按压折叠体的顶部的两个边缘侧的两个相交部。因此,两个相交部都垂下并且顶部的中央被向上推。结果,导致折叠体的高度尺寸增加的状态
此外,当多个紧固件设置在折叠体的底表面部的外周边缘附近时,从而设置为以底表面部的中央为基准的径向布置,如上所述的多个形状保持部件可以布置为使相互作用的顶覆盖部相交,并将底表面覆盖部锁定于不同位置的紧固件。
在这样的构造中,在折叠体中防止顶部和侧表面部之间的相交部被向底表面部的中央侧按压的状态下,通过多个形状保持部件的顶覆盖部可靠地防止折叠体的中央的高度增加,并且还可靠地防止多个顶覆盖部与侧表面覆盖部之间的相交部的高度增加。结果,形状保持部件可以进一步保持折叠体的紧凑折叠形状。
作为形状保持部件,顶覆盖部可以直接固定到折叠体的顶部的外周边缘。作为选择,当折叠体的顶部、侧表面部和底表面部上的表面侧被设置为锁定于紧固件的包裹材料覆盖时,在覆盖顶部的包裹材料置于顶部和顶覆盖部之间的状态下,形状保持部件的顶覆盖部可以固定到覆盖折叠体的顶部的包裹材料的一部分,并且顶覆盖部可以通过缝合等固定到折叠体的顶部的边缘侧。
折叠体通过沿使顶部和底表面部彼此接近的方向压缩而形成,并且折叠体的顶部可以设置有凹部和凸部,凹部在中央附近的部分中比外周边缘侧更向下凹陷,并且凸部包括在外周边缘侧的基本平行于底表面部的顶表面且相对于凹部凸起以围绕凹部。
根据这样的折叠体,设置在顶部的外周边缘中的凸部朝向底表面部侧被压缩。另外,由于位于顶部和侧表面部之间的相交部中的凸部处于压缩状态,因此凸部难以朝向底表面部的中央侧垂下,即使当在覆盖部件上设置有伸长限制部件的包裹材料或形状保持部件包裹折叠体时。结果,折叠体可以保持紧凑的折叠形状。此外,即使当假设折叠体被包裹在覆盖部件上设置有伸长限制部件的包裹材料或形状保持部件中,并且顶部和侧表面部之间的相交部垂下,并试图使顶部的中央升起时,也预先在顶部的中央中形成凹部,并且凹部可以吸收使顶部升起的突起。因此,可以防止顶部变高。结果,折叠体可以保持紧凑的折叠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气囊的折叠方法,所述气囊通过接收气体而从折叠状态膨胀,所述气囊包括:车身侧壁部,其设置有使所述气体流入的流入开口;以及驾驶员侧壁部,其布置为在所述驾驶员侧壁部的外周边缘与所述车身侧壁部的外周边缘续接的状态下与所述车身侧壁部相对,所述折叠方法包括:设置气囊折叠机,所述气囊折叠机包括:底侧基板;以及顶侧基板,其与所述底侧基板通过间隔相对地布置,所述顶侧基板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设置在所述流入开口附近并且向所述底侧基板侧突出;在所述底侧基板与所述顶侧基板之间的部分处使所述气囊展开,使得在所述车身侧壁部与所述驾驶员侧壁部相对的状态下所述车身侧壁部面向所述底侧基板;并且将所述气囊的外周边缘聚拢在所述流入开口上方以折叠所述气囊,使得所述气囊布置在所述突出部周围并且置于所述顶侧基板与所述底侧基板之间。
在折叠方法中,所述突出部的宽度可以朝向所述底侧基板逐渐减小,当所述气囊的所述外周边缘被聚拢在所述流入开口上方以折叠所述气囊时,在所述气囊的与所述气囊的流入开口侧表面相反的表面上可以形成凹部,并且所述凹部的开口宽度朝向所述流入开口侧表面逐渐减小。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附图仅以说明的方式给出,并且因此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
图1是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装置的方向盘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是安装有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装置的方向盘的沿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示意性纵剖视图;
图3是安装有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装置的方向盘的沿图1中的线III-III截取的示意性纵剖视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了作为单体的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充气完成状态的示意性平面图和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折叠体在组装有第一实施例中的具有紧固件的保持器的状态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折叠体在其被包裹在包裹材料中的状态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折叠体在其被包裹在包裹材料中的状态下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8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折叠体被其被包裹在包裹材料中的状态下的示意性仰视图;
图9A和图9B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折叠过程的初始阶段的视图;
图10A至图10C是用于示出作为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折叠过程中的第一过程的小直径折叠过程的示意性剖视图,并且示出了在图9中的过程之后的过程;
图11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小直径折叠过程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示出了在图10中的过程之后的过程;
图12A和图12B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小直径折叠过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在图11中的过程之后的过程;
图13A至图13C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小直径折叠过程的示意性剖视图,并且示出了在图12A至图12B中的过程之后的过程;
图14A和图14B是用于示出作为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折叠过程中的第二过程的压缩过程的视图;
图15A和图15B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气囊形成折叠体并被包裹在包裹材料中的过程的视图;
图16是第一实施例的包裹材料平坦展开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7A和图17B是用于示出在包裹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折叠体之前包裹材料的预定伸出部彼此接合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8A和图18B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折叠体被包裹材料包裹的状态的视图;
图19A和图19B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折叠体被包裹材料包裹的状态的视图,并且示出了图18A和图18B中的状态之后的状态;
图20A和图20B是第一实施例的折叠体被包裹材料包裹的气囊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以及比较例的气囊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1A和图21B是用于示出在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折叠体中用于形成凹部的按压夹具的操作的视图;
图22是用于示出包裹材料的变型例的平面图;
图23是折叠体被图22所示的包裹材料包裹的气囊组件的仰视图;
图24是折叠体被图22所示的包裹材料包裹的气囊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5是用于示出包裹材料的另一变型例的平面图;
图26是折叠体被图25所示的包裹材料包裹的气囊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7A和图27B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折叠体中的顶部的凹部的变型例的视图;
图28A和图28B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折叠体中的顶部的凹部的另一变型例的视图;
图29A和图29B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折叠体中的顶部的凹部的又一变型例的视图;
图30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的气囊装置中的折叠体上设置形状保持部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1是示出折叠体被图30所示的形状保持部件覆盖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32是示出折叠体被图30所示的形状保持部件覆盖的状态的示意仰视图;
图33是示出在包裹折叠体的包裹材料上设置变型例的形状保持部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4是示出包裹在包裹材料中的折叠体被图33所示的形状保持部件覆盖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并且
图35是示出包裹在包裹材料中的折叠体被图33所示的形状保持部件覆盖的状态的示意性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装置10是用于驾驶员位(seat)的气囊装置10,气囊装置10附接并固定到方向盘W的凸台部(boss portion)B。方向盘W通过包括以下部分而构成:方向盘主体1,其具有在转向期间被抓握的环状形状的环形部R、布置在环形部R的中央处的凸台部B、和连接环形部R和凸台部B的辐条部S;以及气囊装置10,其布置在凸台部B的上部。
此外,气囊装置10、气囊30、方向盘W等的上下、左右和前后方向在说明书中设定如下:基于在方向盘W通过螺母N连接并固定到车辆的转向轴SS的状态下车辆的直线驾驶(straight steering),上下方向对应于沿转向轴SS的轴向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对应于车辆在垂直于转向轴SS的轴线的方向上的左右方向,并且前后方向对应于车辆在垂直于转向轴SS的轴线的方向上的前后方向。
第一实施例的方向盘W的辐条部S由三个辐条部构成,这三个辐条部位于凸台部B的左右部两侧和后部侧。方向盘主体1通过包括以下部分构成:金属芯2,其布置为将环形部R、凸台部B和辐条部S彼此连接;以及覆盖层3,其由聚氨酯等制成,覆盖环形部R以及在环形部R附近的辐条部S的金属芯2的一部分。皮革4包裹覆盖层3的表面周围。此外,装饰性装饰件6和8布置在环形部R的前部和后部的内周侧上。
金属芯2由以下部分构成:环形金属芯部分2a,其布置在环形部R中;凸台金属芯部分2b,其布置在凸台部B中并连接到转向轴SS;以及辐条金属芯部分2c,其分别布置在左右辐条部S中并连接环形金属芯部分2a和凸台金属芯部分2b。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辐条金属芯部分2c仅布置在前侧的左右两个辐条部S的部分中,并且遮板(bezel)7布置在后部侧的辐条部上,以便覆盖后面描述的气囊盖(垫)20的后侧。
气囊装置10的用于固定喇叭开关机构14的每个附接销15a的固定部分5(将在后文中描述)布置在金属芯2的凸台金属芯部分2b的周部边缘上。固定部分5是气囊装置10相对于方向盘W的附接和固定部分,并且固定部分5通过布置以下部分而构成:锁定孔5a,其以向下变窄的渐缩形状贯穿;以及锁定销5b,其布置在凸台金属芯部分2b的下表面侧并锁定附接销15a的末端(下端)。锁定销5b由沿着凸台金属芯部分2b的下表面的可偏转弹簧材料形成,以便可以恢复。
此外,方向盘主体1通过在凸台部B的下表面侧布置下盖9而构成。
气囊装置10通过包括以下部分而构成:基本柱状形状的折叠体50,其通过折叠气囊30形成;充气机17,其用于向气囊30供应膨胀气体;气囊盖(垫)20,其由合成树脂制成,并布置在凸台部B的上表面侧,以覆盖折叠体50;气囊保持件(壳体)11,其由金属制成并用于保持和容纳折叠体50(气囊30),以用于将折叠体50(气囊30)安装在方向盘W的凸台部B上;以及包裹材料80,其用于包裹折叠体50,以防止折叠体50的弯曲崩塌(失稳)(bending-collapse)。气囊保持件11是用于附接、固定和容纳折叠体50的部分,并且还是用于保持充气机17和气囊盖20的部分。
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折叠气囊30而形成的折叠体50的底表面部51内布置有保持器25,保持器25具有由金属板制成的矩形环状形状,以用于将气囊30附接和固定到气囊保持件11(见图2至图8)。此外,在保持器25附接到气囊30的状态下,气囊30被预折叠并形成为折叠预制体44(见图9A和图9B),并且进一步地,折叠预制体44被折叠成折叠体50(见图10A至图14B),并且然后折叠体50被包裹在包裹材料80中以形成气囊组件100(见图15A和图15B)并被被附接和固定至气囊保持件11。
如图2和图3所示,充气机17包括柱状形状的主体部分18以及在主体部分18的外周表面上突出的矩形环状形状的凸缘部19。在凸缘部19中,形成有通孔19a,保持器25的螺栓27(将在后文中描述)穿过该通孔19a。用于排出膨胀气体的多个气体排出口18a布置在比主体部18的凸缘部19更靠上侧的上部18b侧。
如图1至图3所示,气囊盖20由诸如烯烃热塑性弹性体(TPO)等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布置在凸台部B的上表面侧在方向盘W的中央附近处。气囊盖20通过包括以下部分而构成:顶壁部21,其覆盖折叠并容纳在凸台部B中的折叠体50的上侧;以及侧壁部23,其从顶壁部21的下表面基本以筒状形状延伸,并且覆盖基本柱状形状的折叠体50的侧表面部58的外周。
在顶壁部21中,布置有圆板形状的门部分21a,门部分21a被膨胀的气囊30推动并向前侧打开。门部分21a通过设置前边缘侧的铰链部21b以及在周部设置的预期破裂部21c而构成,该预期破裂部21c是薄的并且当从上方观察时具有基本拱形形状。
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门部分21a的上表面侧固定有装饰物22,装饰物22具有基本圆板形状并由合成树脂制成。当门部分21a打开时,装饰物22与门部分21a一体地旋转。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气囊盖20的侧壁部23中,待接合到气囊保持件11的锁定腿部24布置在前侧、斜右后侧和斜左后侧三个位置处。每个锁定腿部24突出以便从侧壁部23的下端表面向下延伸,并插入气囊保持件11中的锁定孔12e并锁定到锁定孔12e的周部边缘。锁定腿部24包括突出到侧壁部23的内周表面的内突出部24a和朝向侧壁部23的外周表面侧突出的外突出部24b。内突出部24a被舌片部12f锁定,在锁定腿部24插入锁定孔12e中并且锁定腿部24被舌片部12f推压之后,舌片部12f以弯曲方式变形,并且此外,外突出部24b被锁定到锁定孔12e的远离充气机17的外边缘侧的周部边缘,由此在防止气囊盖20向上脱落的同时使气囊盖20相对于气囊保持件11锁定。
此外,侧壁部23具有这样的构造:锁定腿部24和24之间的下端表面与气囊保持件11的基板部12接触,并且从气囊保持件11的向上运动被锁定腿部24限制。因此,在气囊盖20的上下运动和前后左右运动被约束的状态下,气囊盖20相对于气囊保持件11固定地附接。
如图1至图3所示,气囊保持件11构成为由金属板制成的部件,其保持折叠体50、充气机17和气囊盖20,并且通过使用开关体15将气囊装置10附接到方向盘主体1侧。气囊保持件11通过包括基本圈状形状的基板部12和从基板部12的外周边缘向上突出的侧壁支撑部13而构成。
在基板部12中,通过穿过设置有舌片部12f的锁定孔12e而构成的锁定部12d布置在前侧、斜左后侧和斜右后侧,并且基本半圆形板状形状的、用于各个开关体15的开关支撑部12g布置在后侧以及左右两侧。侧壁支撑部13布置在一部分位于锁定部12d与开关支撑部12g之间的气囊盖20的侧壁部23的外周表面侧,并且当气囊30膨胀时限制侧壁部23的诸如膨胀等变形。
另外,在基板部12的中央,基本圆形形状的插入孔12a(充气机17的主体部分18可从下侧插入该插入孔12a)对应于气囊的流入开口33而打开。此外,插入孔12a的周部边缘中形成有四个通孔12b,以允许保持器25的各个螺栓27穿过。在插入孔12a的周部边缘中设置有通孔12b的部分成为用于通过使用保持器25附接折叠体50和充气机17的附接座12c。
布置在对应的开关支撑部12g中的三个开关体15构成方向盘W的浮动式喇叭开关机构(喇叭开关)14。如图2所示,每个开关体15被螺旋弹簧15b向上偏压,并且开关体15的向上偏压位置受到附接销15a的限制,附接销15a在防止开关体15向上脱落的状态下被锁定到金属芯2的固定部分5。当操作喇叭开关机构(喇叭开关)14时,如果按压气囊装置10,则开关体15中的开关支撑部12g侧的可动侧接触点接近并接触附接销15a侧的固定侧触点,并且因此,激活喇叭操作电路并操作喇叭。
具体地说,当推动气囊盖20的顶壁部21的中央附近时,顶壁部21抵靠折叠体50的具有形状保持特性并且能够支撑顶壁部21的顶部54,并且折叠体50被向下推动,并且因此,向下移动的折叠体50的底表面部51所抵靠的气囊保持件11被降低。因此,气囊保持件11与基板部12一起向下推动每个开关体15的可动侧接触点。结果,喇叭被操作。
如图1和图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气囊30具有基本圆板状的膨胀完成形状,该形状具有类似于球形形状的厚度,并且在气囊30的下部侧设置有流入开口33,流入开口33以圆形形状开口以使膨胀气体流入(见图4A和图4B)。流入开口33的周部边缘用作相对于气囊保持件11的附接部34,并且在附接部34中形成四个通孔34a,保持器25的螺栓27穿过这四个通孔34a。
气囊30的外周壁31通过包括以下部分而构成:车身侧壁部32,其中,上述流入开口33和附接部34布置在中央附近;以及驾驶员侧壁部35,其布置为在外周边缘35a与车身侧壁部32的外周边缘32a续接的状态下与车身侧壁部32相对。车身侧壁部32和驾驶员侧壁部35由基布形成,该基布用于由诸如聚酰胺或聚酯等具有柔性的合成纤维制成的气囊,其中,车身侧壁部32和驾驶员侧壁部35的外形都为圆形。另外,设置在外周边缘32a和35a上的缝合缘32b和35b被缝合在一起以形成外周壁31。
此外,车身侧壁部32的附接部34形成为基本矩形的环状部,其内表面抵靠在保持器25的底壁部26的下表面侧上(将在后文中描述),并且附接部34固定于气囊保持件11的附接座12c。
如图1至图3以及图5至图8所示,保持器25由金属板形成,该金属板包括:底壁部26,其具有矩形环状形状并且在中央处具有与流入开口33对应开口的连通开口26a;以及加强肋28,其布置成从底壁部26的外周边缘的整个圆周升高。连通开口26a是具有与流入开口33相同形状的圆形开口。保持器25包括多个螺栓27,多个螺栓27围绕连通开口26a从底壁部26向下突出,底壁部26以连通开口26a为中心,并且多个螺栓27用于将气囊30的附接部34固定到气囊保持件11。各个螺栓27从矩形环状形状的底壁部26的四个拐角的附近向下突出。保持器25布置在气囊30中的流入开口33的附接部34中。使保持器25的各个螺栓27连续地穿过气囊30的通孔34a、气囊保持件11的通孔12b、以及充气机17的凸缘部19的通孔19a,并且使螺母29紧固到相应的螺栓27,以这种方式保持器25将气囊30和充气机17附接到气囊保持件11。
每个螺栓27还具有作为紧固件的功能,用于通过配合到下述的锁定孔84a中来锁定包裹折叠体50的包裹材料80的底表面覆盖部84。
将环状形状的加强布37缝合到气囊30中的附接部34的部分,以增加附接部34的耐热性,并且还设置有系拉件38,系拉件38从加强布37的外周边缘延伸、连接附接部34和驾驶员侧壁部35的中央部35c、并且限制气囊30的中央部35c附近与附接部34的分开距离。因此,保持器25实际上抵靠在车身侧壁部32的附接部34上,并且加强布37夹置在保持器25与附接部34之间。
如图5至图8所示,气囊30的折叠体50具有基本柱状的三维形状,包括底表面部51、布置为与底表面部51相对的顶部54、以及在底表面部51与顶部54之间的侧表面部58。如图9A和图9B所示,折叠体50从平坦展开的初始预制体40,通过作为折叠过程的第一过程的小直径折叠过程(见图9A至图13C)以及作为第二过程的压缩过程(见图14A和图14B)而折叠。作为折叠过程的第一过程的小直径折叠过程是在流入开口33侧收拢平坦展开的初始预制体40的过程,如图9A和图9B所示,并且作为第二过程的压缩过程是将折叠体50(预折叠体49)的顶部54和底表面部51沿彼此接近的方向压缩的过程。折叠体50通过这些折叠过程形成,因此在外表面侧上布置有大量皱折50a(见图5)。
在折叠体50的顶部54中,在中央54a附近设置有比外周边缘54b侧更凹陷的凹部55,并且与底表面部51基本平行的顶表面56a设置在外周边缘54b侧,并且此外,相对于凹部55凸起的凸部56布置为围绕凹部55周围的整个周部(见图7和图20A)。在顶部54的中央处的凹部55具有截锥形凹陷形状,并且通过延伸倾斜部55b而构成,该倾斜部55b的直径随着从底部55a朝向凸部56的内周边缘56b侧延伸而增大。凹部55布置为防止当折叠体50被包裹材料80包裹时折叠体50的顶部54的中央54a附近的部分比顶表面56a升起更高。
在折叠体50中,底表面部51的中央布置有与上部18b对应的凹部52,使得可以平滑地容纳充气机17的柱状主体部分18的上部18b;并且布置有凹部53,凹部53是底表面部51上的凹部,且是保持架25的矩形环状底壁部26外侧的凹部。在凹部53中,保持器25布置在折叠体50的内部,并且凹部53形成为防止气囊30在保持器25与气囊保持件11之间被局部咬住。
如图6至图8所示,包裹(覆盖)折叠体50的包裹材料80由具有柔性并具有片状形状的覆盖部件81和设置在覆盖部件81上的伸长限制部件86构成。覆盖部件81由基布形成,基布用于由诸如聚酰胺或聚酯等具有柔性的合成纤维制成的气囊,基布具有与气囊30的壁部32和35类似的柔性。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伸长限制部件86由伸长限制缝合部88构成,通过用缝合线89缝合覆盖部件81的延伸的限制位置而形成伸长限制缝合部88。缝合线89由诸如聚酰胺或聚酯的合成纤维制成,并通过双线连锁缝法(lock stitch)缝合到覆盖部件81。
覆盖部件81通过包括以下部分而构成:顶覆盖部82,其覆盖折叠体50的顶部54;侧表面覆盖部83,其覆盖侧表面部58;以及底表面覆盖部84,其覆盖底表面部51并且具有用于锁定用作紧固工具的螺栓27的锁定孔84a。在覆盖部件81平坦展开的状态下,覆盖部件81由如图16所示的覆盖材料基布110形成。覆盖材料基布110通过包括以下部分而构成:总共四个带状伸出部112,其从基本圆形板状区域的中央部111沿左右方向两两地以带状突出;以及总共四个径向伸出部117,其从中央部111沿前后方向向左右两侧突出。
中央部111形成覆盖部件的顶覆盖部82。在带状伸出部112和径向伸出部117中,靠近中央部111的相邻部分113和118形成覆盖部件81的侧表面覆盖部83,并且末端部114和119形成底表面覆盖部98,并且此外,用于锁定螺栓27的锁定孔84a布置在这些末端附近。
另外,在覆盖材料基布110中,顶侧缝合部91的环状部91a(其中的缝合线89缝制成圆形)布置在中央部111中,并且通过缝制缝合线89以围绕锁定孔84a的整个周部而形成的锁定孔侧缝合部93布置在各个伸出部112和117的锁定孔84a的周部上。另外,在伸出部112和117中的每一个中,从每个锁定孔84a朝向顶侧缝合部91的环状部91a的中央部91b侧直线延伸的直缝合部94从锁定孔侧缝合部93延伸为与顶侧缝合部91的环状部91a相交。在直缝合部94中,锁定孔侧缝合部93附近的部分构成设置在覆盖部件81的底表面覆盖部84中的底侧缝合部92,而远离锁定孔84a的与环状部91a相交的部分构成布置在覆盖部件81的顶覆盖部96中的顶侧缝合部91的延伸部91c,并且此外,底侧缝合部92与延伸部91c之间的部分构成布置在覆盖部件81的侧表面覆盖部97中的侧向表面侧缝合部90。如上所述,顶侧缝合部91通过包括环状部91a和延伸部91c而构成。
在覆盖材料基布110中,如图17A至图18B所示,在分别设置在左侧和右侧并且之间置有前侧狭缝120的左侧的末端部119LF和右侧的末端部119RF中,例如,左侧的末端部119LF使锁定孔84a锁定于左前侧的螺栓27LF,并且右侧的末端部119RF使锁定孔84a锁定于右前侧的螺栓27RF。此外,在分别设置在左侧和右侧并且之间置有后侧狭缝120的左后侧的末端部119LB和右后侧的末端部119RB中,左后侧的末端部119LB使锁定孔84a锁定于左后侧的螺栓27LB,并且右后侧的末端部119RB使锁定孔84a锁定于右后侧的螺栓27RB。此外,如图17A和图17B以及图19A和图19B所示,在分别设置在前侧和后侧并且之间置有左侧狭缝115的末端部114(LF、LB)中,例如,左后侧的末端部114LB使锁定孔84a锁定于左前侧的螺栓27LF,并且左前侧的末端部114LF使锁定孔84a锁定于左后侧的螺栓27LB。此外,在分别设置在前侧和后侧的末端部114(RF、RB)中,例如,右前侧的末端部114RF使锁定孔84a锁定于右后侧的螺栓27RB,并且右后侧的末端部114RB使锁定孔84a锁定于右前侧的螺栓27RF。因此,包裹材料80可以包裹折叠体50,以防止折叠体50的弯曲崩塌。
在这种情况下,在覆盖材料基布110中,中央部111覆盖折叠体50的顶部54并构成覆盖部件81的顶覆盖部82,并且带状伸出部112和径向伸出部117的相邻部分113和118覆盖折叠体50的侧表面部58并构成覆盖部件81的侧表面覆盖部83,并且此外,末端部114和119覆盖折叠体50的底表面部51并且形成覆盖部件81的底表面覆盖部98(参见图6和图16)。
从覆盖材料基布110中的中央部111到每个锁定孔84a的长度设定为这样的长度尺寸:当每个锁定孔84a锁定到作为预定紧固件的螺栓27时,覆盖部件81可以被强力按压并包裹折叠体50。
如图17A和图17B所示,覆盖材料基布110构成为这样:在每个锁定孔84a锁定于螺栓27之前,左前侧的径向伸出部117LF和左后侧的径向伸出部117LB的相邻部分118的边缘作为接合边缘118a被缝合在一起,并且右前侧的径向伸出部117RF和右后侧的径向伸出部117RB的相邻部分118的边缘也作为接合边缘118a被缝合在一起,以这种方式形成筒状部122,并且在折叠体50布置在该筒状部122中的状态下,可以容易地执行对螺栓27的锁定操作。
当包裹材料80如上所述包裹折叠体50时,如图6所示,每个侧向表面侧缝合部90布置成从侧表面覆盖部83的靠近螺栓27的边缘83b(底表面覆盖部84侧靠近螺栓27的边缘83b),基本沿着顶覆盖部82与底表面覆盖部84之间具有最短距离的面对方向(facingdirection)延伸到相应的顶侧缝合部91的一部分中的顶覆盖部82侧的边缘83a。另外,顶侧缝合部91的环状部91a沿着顶覆盖部82的外周边缘布置在顶覆盖部82的外周边缘附近,并且延伸部91c布置为从侧向表面侧缝合部90的端部90a(作为顶覆盖部82侧的端部90a)朝向顶覆盖部82的中央部91b侧延伸。此外,底侧缝合部92布置为从侧向表面侧缝合部90的端部90b(作为底表面覆盖部84侧的端部90b)延伸到锁定孔侧缝合部93(见图8)。
直至将组装有保持器25的气囊30组装到气囊保持件11的制造过程由以下过程构成:折叠过程(见图9A至图14B),其包括小直径折叠过程和压缩过程;以及包裹过程(见图15A和图15B以及图17A至图19B),其用于用包裹材料80包裹折叠体50。
将要描述的是折叠过程中的小直径折叠过程。如图9A所示,将保持器25布置于气囊30中的附接部34,使得每个螺栓27从通孔34a突出,并且驾驶员侧壁部35叠盖在车身侧壁部32上,以这种方式形成平坦展开的气囊30的初始预制体(也称为初始展开体)40。
接下来,如图9B所示形成折叠预制体44。初始预制体40的前边缘41侧设置有沿着左右方向的折痕42,并且前边缘41向后折叠以接近车身侧壁部32中的流入开口33侧,以这种方式可以形成折叠预制体44。
接下来,如图10A至图11所示,将折叠预制体44设置在气囊折叠机60上,并且然后将外周边缘45侧聚拢(gathered)在流入开口33上方并折叠成具有小直径,如图12A至图13C所示。
如图10A至图12B所示,气囊折叠机60通过包括以下部分而构成:底侧基板61;顶侧基板64,其布置在底侧基板61上方从而能够竖直地移动;以及两种八向推入工具(eightpush-in tool)67和八向推入工具68,其在底侧基板61上移动到底侧基板61上的中央部61b侧。设定部62(从折叠预制体44突出的保持器25的每个螺栓27配合至设定部62)布置在底侧基板61的上表面侧的中央部61b上。在底侧基板61的上表面侧的设定部62的一部分具有小的凹凸部分,该小的凹凸部分能够形成气囊30的折叠体50的凹部52和53并且成为形成底表面部51侧的模制表面(模具表面)61a。此外,设定部62的一部分构造为能从底侧基板61向上移动(见图13C),并且构造为使得小直径折叠过程之后的折叠体50(预折叠体49)可以被挤出并取出,使得折叠体50可以转移到压缩过程。另外,推入工具67构造为使得折叠预制体44的外周边缘45中的八个部分46能够被抓握并且可以被推向中央部61b侧(见图11和图12B)。此外,在推入工具67的设定部62侧形成对应于折叠体50的柱状侧表面部58中的拱形曲面的模具表面67a。推入工具68具有基本三角板状形状,并且该三角板状形状具有渐缩的设定部62侧。
顶侧基板64的下表面侧的中央附近的部分成为用于形成折叠体50的顶部54的成型表面(模具表面)64a。设定部64b设置在模制表面64a的中央用于组装按压夹具65,按压夹具65用于成形折叠体50的凹部55。按压夹具65通过包括以下部分而构成:凸缘形状的组装部65a,其附接到设定部64b的组装孔64c的周部;圆板形状的基板部65b,其配合到组装孔64c中;以及截锥形状的突出部65c,其从基板部65b向下突出。如图21A所示,突出部65c通过包括以下部分而构成:末端表面65ca,其作为与折叠体50的凹部55的凹入形状对应的凸状形状,能够形成凹部55的底部55a;以及倾斜表面65cb,其能够形成凹部55的倾斜部55b。此外,基板部65b的下表面65ba侧成形折叠体50的顶部54中的凸部56的顶表面56a。
在使用气囊折叠机60的折叠过程的小直径折叠过程中,首先,在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形成折叠预制体44的状态下将每个螺栓27设置在设定部62中,并且然后将顶侧基板64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处:如图10C所示,顶侧基板64位于相对于底侧基板61的设定部62的预定高度(相当于从折叠体50的底表面部51到顶部54的高度尺寸H0)处。
接下来,如图11所示,将各个推入工具67和68向设定部62侧移动,并且通过推入工具67抓握折叠预制体44的外周边缘44a的预定的八个部分46。然后,如图12A所示,首先,将每个推入工具68向设定部62侧(流入开口33侧)移动,并且在留有折叠预制体44的推入工具67的设定部62侧的区域的部分的同时,折叠预制体44的外周边缘44a的八个推入部分47被推向设定部62侧。
然后,取消每个推入工具67对外周边缘44a的抓握部分46的抓握,并且将每个推入工具67向设定部62侧移动,并且然后将八个部分46推向设定部62侧,如图12B所示。
结果,如图13A所示,折叠预制体44被小直径折叠成基本柱状的预折叠体49(相当于基本柱状的折叠体50)。虽然该预折叠体49是在进行压缩过程之前的折叠体,但预折叠体49通过包括以下部分而构成:顶部54,其具有与折叠体50类似的凹部55;侧表面部58;以及底表面部51,其具有体积小于凹部52的凹部49a以及凹部53(见图13A和图13B)。
由于按压夹具65的突出部65c具有截锥形状,如图21A所示,因此,与凹部55的部分相比,这样的部分被更强力地压缩并形成形状:即,顶部54的从凸部56的作为凹部55的周部的顶表面56a延伸到侧表面部58的外周边缘54b的部分(其被推入工具67和68按压并被置于推入工具67和68与突出部65c的倾斜表面65cb之间)。此外,预折叠体49在按压夹具65与底侧基板61的设定部62之间的部分通过被推入工具67和68按压而处于压缩状态。因此,在推动完成时的内部应力状态下,预折叠体49变为与沿顶部54和底表面部51彼此靠近的方向压缩的应力状态相似的应力状态。
在执行小直径折叠过程之后,如图13A和图13B所示,设置有按压夹具65的顶侧基板64被设置有管夹具70的顶侧基板64代替,从而可以执行压缩过程。管夹具70通过包括筒状形状的管部70a和凸缘部70b而构成,预折叠体49可以适当地插入管部70a,并且凸缘部70b可以组装到组装孔64c的周部。另外,管部70a中布置有锁定销70c,锁定销70c用于锁定包裹材料80的侧表面覆盖部83(筒状部122)。
然后,如图13B和图13C的实线所示以及另外如图13C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将包裹材料80放置在管夹具70上并且向上推动设定部62和预折叠体49,使得预折叠体49移动到管夹具70的管部70a中。如图17B所示,包裹材料80中形成有筒状部122,并且然后将顶覆盖部82放置在管部70a的开口端70aa处并且将侧表面覆盖部83(筒状部122)锁定于锁定销70c。
接下来,如图14A所示,将容纳有预折叠体49的管夹具70设置在执行压缩过程的气囊按压机72的固定侧部分73的设定部73a中。
气囊按压机72通过包括固定侧部分73和可移动侧部分76而构成。固定侧部分73包括块体74和按压夹具75,其中,块体74容纳组装有包裹材料80的管夹具70,并且按压夹具75布置为面对预折叠体49的顶部54侧。按压夹具75通过包括圆板形状的基板部75a和从基板部75a向上突出的截锥形状的突出部75b而构成。突出部75b通过包括末端表面75ba和倾斜表面75bb而构成,末端表面75ba可以形成凹部55的底部55a,末端表面75ba作为与折叠体50的凹部55的凹入形状对应的凸状形状,并且倾斜表面75bb可以形成凹部55的倾斜部55b。此外,基板部75a的上表面75aa侧使折叠体50的顶部54中的凸部56的顶表面56a成形。
可移动侧部分76可竖直移动地设置为这样的状态:按压夹具77(其用于在折叠体50中形成用于容纳充气机17的凹部52)设置在可移动侧部分76的下端,并且要抵靠在折叠体50的底表面部51上的凸缘部78布置在按压夹具77的上边缘侧。在凸缘部78中形成通孔(未示出),以允许每个螺栓27从其中穿过。
如图14A所示,将容纳有预折叠体49的管夹具70设置在固定侧部分73的设定部73a中,并且然后降低可移动侧部分76,如图14B所示。因此,通过按压夹具77使凹部52高精度地成形,并且通过按压夹具75使凹部55高精度地再成形。结果,可以形成折叠体50。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按压夹具75的突出部75b具有截锥形状,如图21B所示,因此,插入在按压夹具77和突出部75b之间、在凹部55正下方的部分(底表面部51侧的部分)50b的部分变得处于通过按压夹具77的按压而向折叠体50的轴向垂直方向DV后退的状态,并且顶部54的外周边缘54d的从凸部56的作为凹部55的周部的顶表面56a向侧表面部58延伸的部分变得处于这样的状态:与凹部55的部分相比,顶部54的外周边缘54b的部分被突出部75b的倾斜表面75bb强力地压缩并形成形状(连接顶部54的外周边缘和底表面部51的部分被竖直地强力压缩)。在图14A和图14B中,包裹材料80和按压夹具75的形状被示出为与预折叠体49具有间隙,以使其更容易理解。然而,如图21B所示,顶部54和包裹材料80实际上与按压夹具75紧密接触。
在执行压缩过程之后,如图15A和图15B所示,拉出管夹具70并且退出可移动侧部分76,并且然后通过使用锁定孔84a将包裹材料80的每个底表面覆盖部84锁定到预定螺栓27(见图18A至图19B)。结果,可以获得作为被包裹材料80包裹的折叠体50的气囊组件100。
在组装气囊装置10时,首先,将气囊组件100配合到气囊盖20的侧壁部23的内周表面侧。接下来,将气囊组件100的每个螺栓27穿过气囊保持件11的通孔12b,并且将气囊盖20的每个锁定腿部24插入气囊保持件11的锁定孔12e中,并且此外,将锁定腿部24的外突出部24b锁定到锁定孔12e的外边缘侧的内周边缘,同时每个舌片部12f向外弯曲,以便锁定到锁定腿部24的内突出部24a,使得气囊盖20附接到气囊保持件11。另外,将每个开关体15预先附接至气囊保持件11。然后,从气囊保持件11突出的每个螺栓27穿过充气机17的通孔19a,并且将螺母29紧固到每个螺栓27,并且此外,将气囊组件100和充气机17附接并固定至已附接有气囊盖20的气囊保持件11,从而可以组装气囊装置10。
气囊装置10在车辆中的安装如下:将每个开关体15的附接销15a的下端插入到已组装到转向轴SS的方向盘主体1的每个固定部分5的锁定孔5a中,并且将附接销15a锁定于锁定销5b,并且由此可以将气囊装置10附接至方向盘主体1。从而,完成方向盘W的组装,并且方向盘W可以与气囊装置10一起安装在车辆上。
在将气囊装置10组装到方向盘主体1时,将气囊保持件11的引线(未示出)连接到喇叭操作电路的正电极侧,并且将用于输入激活信号的引线(未示出)连接到充气机17。
在将这些部分安装在车辆上之后,当将激活信号输入到充气机17时,充气机17使膨胀气体G从气体排出口18a排出。因此,折叠气囊30通过流入的膨胀气体G而膨胀并且破坏包裹材料80的顶覆盖部82,并且进一步推动和打开气囊盖20的顶壁部21的门部分21a。结果,气囊30从门部分21a的敞开开口突出并且膨胀和展开,从而从凸台部B的上方覆盖环形部R的上表面(见图1和图2中的双点划线)。
如图6至图8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装置10中,气囊30的折叠体50被包裹在包裹材料80中,并且包裹材料80构造为使得伸长限制缝合部88(作为抑制覆盖部件81的伸长的伸长限制部件86)设置在覆盖部件81中,覆盖部件81具有覆盖折叠体50的顶部54、侧表面部58和底表面部51的片状形状。因此,当覆盖部件81包裹折叠体50使得覆盖部件81通过顶覆盖部82覆盖折叠体50的顶部54、通过侧表面覆盖部83覆盖折叠体50的侧表面部58、并且通过底表面覆盖部84覆盖折叠体50的底表面部51,并且使用锁定孔84a将底表面覆盖部84锁定于作为紧固件的螺栓27时,伸长限制部件86可以抵抗作用在覆盖部件81上的折叠体50的恢复力,并且由此可以限制折叠体50的回弹。结果,可以保持紧凑的折叠形状。
因此,在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装置10中,折叠体50可以保持紧凑状态。因此,气囊装置10可以容易地安装在具有小空间的部分中,即,小容纳部BS(见图2和图3)(小容纳部BS位于方向盘W的凸台部B的气囊保持件11上方并被气囊盖20的顶壁部21和侧壁部23包围)。
在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装置10中,伸长限制部件86构成为包括作为伸长限制缝合部88的侧向表面侧缝合部90和顶侧缝合部91。侧向表面侧缝合部90布置为从螺栓27附近的底表面覆盖部84侧的边缘83b(其位于作为紧固件的螺栓27附近的侧表面覆盖部83中)延伸到顶覆盖部82。顶侧缝合部91设置成具有延伸部91c,延伸部91c从侧向表面侧缝合部90的顶覆盖部82侧的端部90a朝向顶覆盖部82的中央部91b侧延伸,并且顶侧缝合部91的至少一部分,即环状部91a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延伸部91c相交,环状部91a位于顶覆盖部82的外周边缘附近并沿顶覆盖部82的外周边缘延伸。具体地说,侧向表面侧缝合部90布置为基本上沿着顶覆盖部82和底表面覆盖部84之间的相对方向(上下方向),以从螺栓27附近的底表面覆盖部84侧的边缘83b到对应的顶侧缝合部的延伸部91c的最短距离延伸。
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构造为使得设置在覆盖部件81的侧表面覆盖部83中、作为伸长限制缝合部88的侧向表面侧缝合部90布置在锁定于螺栓27的锁定孔84a的附近,并且拉拽设置在覆盖部件81的顶覆盖部82的外周边缘上的顶侧缝合部91的环状部91a,以便与折叠体50的恢复力的作用方向TD相反(见图6和图16)。因此,覆盖部件81通过伸长限制缝合部88中的顶侧缝合部91和侧向表面侧缝合部90防止折叠体50的顶部54的中央54a附近的高度增加,并且顶部54的外周边缘54b的仅一部分被沿着侧表面部58向底表面部51侧按压。结果,可以抑制从折叠体50的底表面部51到顶部54的高度尺寸H0,并且因此可以保持折叠体50的紧凑折叠形状。
顺便提及,如图20B所示,当包裹材料800将折叠体500包裹为不仅包括折叠体500的顶部54的外周边缘54b的部分还包括顶部54的中央54a附近的部分,并且通过顶部54和侧表面部58之间的两个相交部59以及还通过两个侧表面部58而从中央54a附近连接到底表面部51侧,并且包裹材料800强力按压折叠体40时,顶部54和侧表面部58之间的两个相交部59向底表面部51侧垂下,如图20B中的双点划线所示,而这导致顶部54的中央54a附近升高的情况。因此,折叠体500的高度尺寸从H0增加到H1,这使得难以保持折叠体500的紧凑折叠形状。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作为伸长限制缝合部88,设置有围绕用于锁定作为紧固件的螺栓27的锁定孔84a的整个周部边缘布置的锁定孔侧缝合部93。
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即使在覆盖部件81的底表面覆盖部84被拉伸和强制伸展时,也可以抑制覆盖部件81的底表面覆盖部84中的锁定于螺栓27的锁定孔84a的周部边缘的延伸。结果,覆盖部件81(包裹材料80)可以保持折叠体50的紧凑折叠形状。
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了围绕锁定孔84a的整个周部边缘设置作为锁定孔侧缝合部93的缝合部的情况。然而,缝合部可以仅设置于在与折叠体50的恢复力的作用方向TD相反的相反方向RD上的边缘93a侧(参见图16)。不用说,如第一实施例所示,当设置有底侧缝合部92时,可以进一步抵抗折叠体50的恢复力并保持折叠体50的紧凑折叠形状,其中底侧缝合部92将锁定孔84a的周部边缘的边缘93a连接到相对侧的边缘93b并将边缘93b侧直线连接到侧向表面侧缝合部90的底表面侧端部90b。
在设置伸长限制缝合部作为伸长限制部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图22至图24中所示的包裹材料80A。包裹材料80A通过在由与覆盖部件81的覆盖材料基布110类似的覆盖材料基布130制成的覆盖部件81A上设置伸长限制缝合部88A而构成,该伸长限制缝合部88A通过以锁链线步(chain stitching)方式缝制缝合线89而构成。在覆盖材料基布130中,长和短带状伸出部132(L、S)从圆板形状的中央部131径向突出。各短带状伸出部132S径向布置为以中央部131(为中心)偏移90°,并且每个相邻的短带状伸出部132S和132S之间的部分径向伸出两个长带状伸出部132L。另外,中央部131构成顶覆盖部82A,并且带状伸出部132的末端构成设置有锁定孔84a的底表面覆盖部84A,并且此外带状伸出部132的中央部131侧构成侧表面覆盖部83A。
从覆盖材料基布130的每个带状伸出部132中的中央部131到每个锁定孔84a的长度被设定为这样的长度尺寸:当每个锁定孔84a锁定于作为预定紧固件的螺栓27时,该长度尺寸允许覆盖部件81A强力地按压和包裹折叠体50。
此外,伸长限制缝合部88A构成为包括:锁定孔侧缝合部93和底侧缝合部92,其设置在底表面覆盖部84A的锁定孔84a的周部边缘上;侧向表面侧缝合部90,其从底侧缝合部92延伸到延伸部91c,延伸部91c与设置在中央部131中的顶侧缝合部91的环状部91a相交;以及顶侧缝合部91,其通过包括环状部91a和延伸部91c而构成。
各个短带状伸出部132S布置在其分别靠近不同位置的螺栓27的位置,并且顶覆盖部82A布置在折叠体50的顶部54中,并且短带状伸出部132S的锁定孔134a分别锁定于相邻的螺栓27,并且此外每个带状伸出部132S两侧的各长带状伸出部132L的锁定孔134a被锁定于这两个长带状伸出部132L之间的每个螺栓27,使得包裹材料80A可以包裹折叠体50(见图23和图24)。
由于包裹材料80A也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包裹材料80类似的伸长限制缝合部88A,所以与第一实施例的包裹材料80的情况类似地可以抵抗折叠体50的恢复力。结果,包裹材料80A可以在保持紧凑折叠形状的同时包裹折叠体50。
此外,伸长限制部件86可以由伸长限制涂层剂87构成,该伸长限制涂层剂87被涂布到覆盖部件81B的覆盖材料基布110B,如图25和图26所示的包裹材料80B那样。伸长限制涂层剂87是用于改善气囊织物的耐热性的有机硅涂层剂。此外,伸长限制涂层剂87可以设置在覆盖部件中的伸长抑制位置处。也就是说,伸长限制涂层剂87可以部分地设置在覆盖部件81B中,以具有例如这样的带状形状:在带状形状沿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布置有设有第一实施例的伸长限制缝合部88的部分。然而,在图中的实例的情况下,伸长限制涂层剂87以可以抑制图20B所示的顶部与侧表面部之间的相交部59垂下的程度而设置在覆盖部件81B的基本整个表面上,这是因为伸长限制涂层剂87可以很容易地涂布。此外,在图中所示的实例的情况下,伸长限制涂层剂87设置在覆盖部件81B的前侧表面或后侧表面中的任一个上。然而,伸长限制涂层剂87可以设置在覆盖部件81B的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两者上。
此外,形成覆盖部件81B的覆盖材料基布110B基本类似于形成第一实施例的覆盖部件81的覆盖材料基布110。因此,将附图标记“B”附加地赋予相似部分,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另外,覆盖材料基布110B具有形成在预定位置处的多个狭缝124,使得在膨胀时气囊30容易使包裹材料80B破裂并从包裹材料80B突出。这种狭缝124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实施例的覆盖材料基布110或变型例的覆盖材料基布130中。
包裹材料80B以与第一实施例的包裹材料80的情况类似地包裹折叠体50,因此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操作和效果。
第一实施例的折叠体50通过使用气囊折叠机60或气囊按压机72沿使顶部54和底表面部51彼此接近的方向被压缩而形成,并且构成为使得折叠体50的顶部54设置有凹部55,该凹部55在靠近中央54a的部分中比外周边缘54b更向下凹陷,并且基本平行于底表面部51的顶表面56a设置在外周边缘54b侧,并且此外相对于凹部55凸起的凸部56布置为围绕凹部55。
根据这样的折叠体50,设置在顶部54的外周边缘54b中的凸部56朝向底表面部51侧被压缩。另外,由于位于顶部54和侧表面部58之间的相交部59中的凸部56处于压缩状态,因此凸部56难以朝向底表面部51的中央侧垂下,即使当在覆盖部件81、81A或81B上设置有伸长限制部件86的包裹材料80、80A或80B包裹折叠体50时。结果,折叠体50可以保持紧凑的折叠形状。此外,即使当假设折叠体50被包裹在包裹材料80、80A或80B中,并且顶部54和侧表面部58之间的相交部59垂下,并试图如图20A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使顶部54的中央54a升起时,也预先在顶部54的中央54a中形成凹部55,并且凹部55可以吸收使顶部54升起的突起。因此,可以防止顶部54变高。结果,折叠体50可以保持紧凑的折叠形状。
顺便提及,如上所述,在图20B所示的不包括凹部的折叠体500中,折叠体500被包裹材料800包裹,从而通过顶部54和侧表面部58之间的两个相交部59并进一步通过两个侧表面部58而从顶部54连接至底表面部51侧。因此,当包裹材料800强力地按压折叠体500时,顶部54和侧表面部58之间的两个相交部59向底表面部51侧垂下,如图20B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并且这导致顶部54的中央54a附近升高的情况。结果,导致折叠体500的高度尺寸H1增加,并且因此难以保持折叠体50的紧凑折叠形状。
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如图21所示的气囊折叠机60或气囊按压机72的按压夹具65或75来形成折叠体50的凹部55。然而,作为凹部的另一形状,可以举例如图27A至图29B所示的具有使用按压夹具65A、65B、65C、75A、75B或75C的形状的凹部55A、55B或55C。
尽管图27A和图27B中所示的凹部55A是与第一实施例的凹部55类似的截锥形凹部55A,但凹部55A被放大了。
在图28A和图28B中所示的凹部55B中,底部55a设置有在中央进一步凹陷的凹部55aa,并且在微微上升的凹状表面形状中形成有倾斜部55b,倾斜部55b从凹部55aa周围的周部边缘部55ab与凸部56续接。
图29A和图29B所示的凹部55C形成为基本锥形的凹部55C,并且形成为通过凸出的锥形倾斜部55b从球形底部55a续接到凸部56。
即使在凹部55A、55B或55C中,当小直径折叠过程或压缩过程中的按压夹具65A、65B、65C、75A,75B或75C压缩顶部54和底表面部51使它们彼此接近时,凹部55A、55B或55C的倾斜部55b也受到内应力从而被推压和扩展,并且顶部54的外周边缘54b侧的凸部56变得更硬,从而提高形状保持性能。因此,顶部54和侧表面部58之间的相交部59变得难以变形而垂下。结果,即使当折叠体50A、50B或50C被以强紧固力锁定到螺栓27的包裹材料包裹时,折叠体50A、50B或50C也不会引起导致顶部54的中央54a升起的变形,并且由此可以保持紧凑的折叠形状。
作为设置在顶部54的中央54a中的凹部55,它可以通过使用圆柱形按压夹具形成例如圆柱形凹部,只要凹部55通过由按压夹具压缩而形成,使得顶部54的外周边缘54b侧的凸部56增强形状保持性能。然而,当顶部54的外周边缘54b侧的凸部56进一步增强了形状保持性能时,优选地凹部55、55A、55B或55C具有有倾斜部55b的形状,倾斜部55b从底部55a扩展到凸部56的内周边缘56b侧,使得凸部56可以确保使凸部56朝向侧表面部58侧压缩的内应力。
此外,当在折叠体50中形成凹部55时,凹部55可以仅通过使用按压夹具75的压缩过程形成,压缩过程是折叠过程的第二过程。不用说的是,为了从作为折叠过程的第一过程的小直径折叠过程形成凹部55,可以通过产生引起顶部54和底表面部51被压缩为彼此接近的内应力来执行小直径折叠过程。
接下来,作为第二实施例的气囊装置10D,可以使用图30至图32所示的气囊组件100D。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气囊组件100D容纳在方向盘W的容纳部BS中。气囊组件100D通过包括气囊30和形状保持部件95而构成,其中,气囊30通过接收膨胀气体而从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体50的状态膨胀。形状保持部件95覆盖折叠体50,以抵抗试图消除折叠体50中的折叠的恢复力而保持折叠体50的折叠形状,并且形状保持部件95具有柔性。
折叠体50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体,并且具有柱状三维形状,包括底表面部51、布置为面向底表面部51的顶部54、以及在底表面部51与顶部54之间的侧表面部58。在折叠体50中,作为用于锁定形状保持部件95的端部侧的底表面覆盖部98的紧固件的螺栓27从底表面部51的外周边缘附近突出。与第一实施例类似,螺栓27从容纳在气囊30中的保持器25突出到气囊30的外部。
与气囊30类似,形状保持部件95由具有柔性的片材形成,该片材由用于由诸如聚酰胺或聚酯等合成纤维制成的气囊等的基布制成。形状保持部件95通过包括以下部分而构成:顶覆盖部96,其覆盖折叠体50的顶部54;侧表面覆盖部97,其从顶覆盖部96的端部96b延伸并覆盖侧表面部58;以及底表面覆盖部98,其从侧表面覆盖部97延伸、覆盖底表面部51、并且具有用于锁定于作为紧固件的螺栓27的锁定孔98a。顶覆盖部96设置有覆盖顶部54的中央54a附近的中央部96c,并且构造为从中央部96c直线地延伸到顶部54的两侧,从而横穿顶部54。此外,在顶覆盖部96中,其两侧的一端侧作为终端96a通过缝合等固定至顶部54的边缘54b侧,而另一端侧连接到侧表面覆盖部97。
当形状保持部件95平坦展开时,形状保持部件95构造为使从锁定孔98a向顶覆盖部96的固定部分(终端)96a延伸的底表面覆盖部98和侧表面覆盖部97直线地布置,固定部分(终端)96a是固定到顶部54的边缘54b侧和顶覆盖部96的部分。
从形状保持部件95中的终端96a到锁定孔98a的长度被设定为这样的长度尺寸:当锁定孔98a被锁定到作为紧固件的螺栓27时,形状保持部件95可以强力地按压并包裹折叠体50。
在第二实施例的气囊装置10D的气囊组件100D中,在具有柔性的片状形状的形状保持部件95中,在顶覆盖部96(延伸过折叠体50的顶部54的中央54a附近并从中央部96c延伸)的终端96a固定到顶部54的边缘54b侧的状态下,顶覆盖部96的延伸到相对于中央部96c的相反侧的端部96b侧连接到覆盖折叠体50的侧表面部58的侧表面覆盖部97,并从侧表面覆盖部97连接到覆盖折叠体50的底表面部51的底表面覆盖部98,并且锁定于作为紧固件的螺栓27。因此,在展开状态下相对于底表面覆盖部98直线延伸的顶覆盖部96有效地将折叠体50的顶部54的中央54a附近(在图中的实例中,位于两侧的凸部56的顶表面56a将中央54a附近夹置在中间)朝向底表面部51侧按压,从而防止折叠体50的顶部54的高度增加。另外,顶覆盖部96和侧表面覆盖部97之间的相交部99被向底表面覆盖部98侧按压,从而可以抑制折叠体50的部分(顶部54和侧表面部58之间的相交部)59的高度的增加,该部分59是顶覆盖部96和侧表面覆盖部97之间的相交部99附近的部分。结果,可以保持折叠体50的紧凑折叠形状。具体地说,在形状保持部件95的顶覆盖部96中,顶覆盖部96延伸过折叠体50的顶部54的中央54a附近,终端96a侧固定到顶部54的边缘54b侧,并不设置有向折叠体50的侧表面部58侧延伸的部分。因此,尽管在顶覆盖部96和侧表面覆盖部97之间的连接侧中,顶覆盖部96将折叠体50的顶部54和的侧表面部58之间的相交部59向底表面部51侧按压,但折叠体50的顶部54和侧表面部58之间的终端96a侧的相交部59没有被向底表面部51的中央侧按压而使相交部59垂下。结果,这变成防止顶部54的中央54a的高度增加的按压状态,并且由此形状保持部件95可以使折叠体50保持紧凑的折叠形状。
顺便提及,当如图20B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构造为使得顶覆盖部96的延伸过折叠体500的顶部54的中央54a附近的两个部分(中央部96c两侧的部分)连接到覆盖折叠体50的侧表面部58的侧表面覆盖部97和97,并且连接到各个侧表面覆盖部97和97的底表面覆盖部98锁定于作为紧固件的螺栓27,其具有与图20B的包裹材料800类似的构造。因此,如图20B中的双点划线所示,这导致这样的状态:顶覆盖部96的各部分(中央部96c两侧的部分)以及两个侧面盖部分97和97相对于侧表面部58倾斜地朝向底表面部51的中央按压折叠体500的顶部54的两个边缘侧的两个相交部59,并且由此两个相交部59都垂下并且顶部54的中央54a被向上推。结果,导致折叠体500的高度尺寸从H0增加到H1的状态。
此外,当作为紧固件的多个螺栓27设置在折叠体50的底表面部51的外周边缘附近从而布置成以底表面部51的中央为基准的径向布置时,多个(在图中的实例的情况为两个)形状保持部件95可以布置为使相互作用(mutual)的顶覆盖部96和96相交,并使底表面覆盖部98锁定于不同位置的螺栓27,如图30至图32所示。
在这样的构造中,在折叠体50中防止顶部54和侧表面部58之间的相交部59被向底表面部51的中央侧按压的状态下,通过多个形状保持部件95的顶覆盖部96可靠地防止折叠体50的中央54a的高度增加,并且还可靠地防止多个顶覆盖部96与侧表面覆盖部97之间的相交部99的高度增加。结果,形状保持部件95可以进一步保持折叠体50的紧凑折叠形状。
不用说的是,可以仅使用具有例如加宽宽度的一个形状保持部件95,只要形状保持部件95能够保持折叠体50的紧凑折叠形状即可。
作为形状保持部件95,顶覆盖部96可以直接固定到折叠体50的顶部54的外周边缘54b,如图30所示。作为选择,当折叠体50的顶部54、侧表面部58和底表面部51上的表面侧被设置为锁定于作为紧固件的螺栓27的包裹材料80E覆盖时,如图33至图35所示的气囊装置10E的气囊组件100E中所示,在覆盖顶部54的包裹材料80E置于顶部54和顶覆盖部96之间的状态下,形状保持部件96E的顶覆盖部96可以固定到覆盖折叠体50的顶部54的包裹材料80E的一部分,并且顶覆盖部96可以通过缝合等固定到折叠体50的顶部54的边缘54b侧。
在图33至图35中所示的气囊组件100E中,包裹折叠体50的包裹材料80E由第一实施例中没有伸长限制部件86的覆盖部件81构成。不用说的是,作为包裹材料80E,可以设置具有伸长限制部件86的覆盖部件。
尽管形状保持部件95E允许包裹材料80E插入,但其构造为这样:在顶覆盖部96(从折叠体50的顶部54的中央54a附近上的中央部96c延伸)的终端96a固定于包裹材料80E中的顶部54的边缘54b侧的状态下,作为向相对于中央部96c的相反侧延伸的端部侧的顶覆盖部96的端部96b侧连接到覆盖折叠体50的侧表面部58的侧表面覆盖部97,并从侧表面覆盖部分97连接到覆盖折叠体50的底表面部51的底表面覆盖部98并锁定于作为紧固件的螺栓27。
在气囊组件100E中,四个形状保持部件95E对应于四个螺栓27布置,所述四个螺栓27设置在折叠体50的底表面部51的外周边缘附近,从而设置为以底表面部51的中央为基准的径向布置。此外,形状保持部件95E布置为与相互作用的顶覆盖部96、96、96和96相交,并将底表面覆盖部98锁定于不同位置的螺栓27。不用说的是,可以使用设置在包裹材料80E中的多个形状保持部件95E,或者可以设置一个形状保持部件95E,只要可以保持折叠体50的紧凑折叠形状即可。
在气囊组件100D或100E中,构造为调节顶覆盖部96的终端96a的固定强度以解除固定,使得当气囊被充气时可以解除覆盖折叠体50的状态,或者构造为使得从顶覆盖部96到底表面覆盖部98的预定部分被破坏。
此外,在气囊组件100D中,将终端98a固定到形状保持部件95可以如下进行。在气囊30折叠之前,将终端96a预先固定到折叠完成后终端96a将位于顶部54的边缘54b的部分。然后,当进行折叠时,折叠体50被折叠使得终端96a位于预定位置,同时在形成折叠体50之后将保持形状保持部件95或终端96a固定到边缘54b。
在每个实施例中,折叠体50的被列举为具有基本圆柱形形状。然而,折叠体50可以折叠成多边形柱状形状,诸如四边形柱状形状。
在每个实施例中,列举了安装在方向盘W的凸台部B上的用于驾驶员位的气囊装置10、10D或10E。然而,只要是用包裹材料或形状保持部件包裹折叠体的气囊装置即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用于乘客位等的气囊装置。
在每个实施例中,描述了使用作为用于锁定包裹材料或形状保持部件的、布置在气囊30中的保持器25的螺栓27的情况。然而,可以使用设置在作为用于保持和容纳气囊30的容纳部的气囊保持件11、壳体等上的突出部作为紧固件。

Claims (9)

1.一种气囊装置,包括:
气囊,其通过接收膨胀气体而从折叠体的状态膨胀;以及
包裹材料,其具有柔性,所述包裹材料包裹所述折叠体以抵抗试图消除所述折叠体中折叠的恢复力而保持所述折叠体的折叠形状,其中:
所述折叠体具有三维形状,所述三维形状包括底表面部、布置为面向所述底表面部的顶部、以及所述底表面部与所述顶部之间的侧表面部;
所述包裹材料布置为覆盖所述折叠体的所述顶部、所述侧表面部以及所述底表面部上的表面侧;
所述气囊装置锁定于布置在所述折叠体的底表面部侧的紧固件;并且
所述包裹材料包括:
覆盖部件,其具有柔性并具有片状形状,所述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所述折叠体的所述顶部的顶覆盖部、覆盖所述侧表面部的侧表面覆盖部、以及覆盖所述底表面部并具有锁定于所述紧固件的锁定孔的底表面覆盖部;以及
伸长限制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覆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上,从而沿与所述折叠体的所述恢复力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方向抑制所述覆盖部件伸长;
其中,所述伸长限制部件由伸长限制缝合部构成,所述伸长限制缝合部通过在抑制所述覆盖部件的伸长的位置处缝制缝合线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伸长限制部件由涂布于所述覆盖部件的伸长限制涂层剂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紧固件布置在所述底表面部的外周边缘侧的多个位置处;并且
所述伸长限制缝合部包括:
侧向表面侧缝合部,其布置为从所述侧表面覆盖部在所述紧固件附近的边缘延伸到所述顶覆盖部,所述边缘为在所述紧固件附近的所述底表面覆盖部侧的边缘;以及
顶侧缝合部,其布置为从所述侧向表面侧缝合部中的顶覆盖部侧的端部向所述顶覆盖部的中央侧延伸,并且至少具有在所述顶覆盖部的外周边缘附近沿所述顶覆盖部的外周边缘延伸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在锁定所述紧固件的锁定孔的周部边缘中,所述伸长限制缝合部包括至少锁定孔侧缝合部,所述锁定孔侧缝合部布置在与所述折叠体的恢复力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边缘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折叠体通过沿使所述顶部和所述底表面部彼此接近的方向压缩而形成;并且
所述折叠体的所述顶部设置有凹部和凸部,所述凹部在中央附近的部分中比外周边缘侧更向下凹陷,并且所述凸部包括在所述外周边缘侧的基本平行于所述底表面部的顶表面且相对于所述凹部凸起以围绕所述凹部。
6.一种气囊装置,包括:
气囊,其通过接收膨胀气体而从折叠体的状态膨胀;
包裹材料;以及
形状保持部件,其具有柔性,所述形状保持部件覆盖所述折叠体以抵抗试图消除所述折叠体中折叠的恢复力而保持所述折叠体的折叠形状,其中:
所述折叠体具有三维形状,所述三维形状包括底表面部、布置为面向所述底表面部的顶部、以及所述底表面部与所述顶部之间的侧表面部;
紧固件,其用于锁定所述形状保持部件的端部,所述紧固件从所述底表面部的外周边缘的附近突出;
所述形状保持部件由柔性片材形成,所述柔性片材包括覆盖所述折叠体的所述顶部的顶覆盖部、从所述顶覆盖部的端部延伸并覆盖所述侧表面部的侧表面覆盖部、以及从所述侧表面覆盖部延伸以覆盖所述底表面部并具有锁定于所述紧固件的锁定孔的底表面覆盖部;
所述顶覆盖部设置有覆盖所述顶部的中央附近的中央部,并且所述顶覆盖部构成为从所述中央部直线地延伸到所述顶部的两侧以横穿所述顶部,并且所述顶覆盖部的两侧中的一端侧作为终端固定至所述顶部的边缘侧,并且所述顶覆盖部的两侧中的另一端侧连接至所述侧表面覆盖部;
处于平坦展开的状态的所述形状保持部件构造为使从所述锁定孔向所述顶覆盖部的固定部分延伸的所述底表面覆盖部和所述侧表面覆盖部直线地布置,所述固定部分是固定到所述顶部的边缘侧和所述顶覆盖部的部分;
所述包裹材料覆盖所述折叠体的所述顶部、所述侧表面部和所述底表面部上的表面侧,并布置为锁定于所述紧固件;
所述形状保持部件设置在所述包裹材料的外表面侧;
在覆盖所述顶部的所述包裹材料插入的状态下,所述形状保持部件的顶覆盖部固定至覆盖所述顶部的所述包裹材料的一部分,并且固定至所述折叠体的所述顶部的边缘侧;
所述包裹材料包括:
覆盖部件,其具有柔性并具有片状形状,所述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所述折叠体的所述顶部的顶覆盖部分、覆盖所述侧表面部的侧表面覆盖部分、以及覆盖所述底表面部并具有锁定于所述紧固件的锁定孔的底表面覆盖部分;以及
伸长限制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覆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上,从而沿与所述折叠体的所述恢复力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方向抑制所述覆盖部件伸长;并且
其中,所述伸长限制部件由伸长限制缝合部构成,所述伸长限制缝合部通过在抑制所述覆盖部件的伸长的位置处缝制缝合线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所述折叠体的所述底表面部的外周边缘附近,从而设置为以所述底表面部的中央为基准的径向布置;并且
多个所述形状保持部件布置为使相互作用的顶覆盖部相交,并将所述底表面覆盖部锁定于不同位置的所述紧固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形状保持部件的所述顶覆盖部直接固定至所述折叠体的所述顶部的外周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折叠体通过沿使所述顶部和所述底表面部彼此接近的方向压缩而形成;并且
所述折叠体的所述顶部设置有凹部和凸部,所述凹部在中央附近的部分中比外周边缘侧更向下凹陷,并且所述凸部包括位于所述外周边缘侧的基本平行于所述底表面部的顶表面且相对于所述凹部凸起以围绕所述凹部。
CN201910227842.3A 2018-03-28 2019-03-25 气囊装置 Active CN1103161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2487 2018-03-28
JP2018062487A JP6930471B2 (ja) 2018-03-28 2018-03-28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8066816A JP2019177738A (ja) 2018-03-30 2018-03-30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8-066816 2018-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6135A CN110316135A (zh) 2019-10-11
CN110316135B true CN110316135B (zh) 2022-06-28

Family

ID=68054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7842.3A Active CN110316135B (zh) 2018-03-28 2019-03-25 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4883B2 (zh)
CN (1) CN1103161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23063B3 (de) * 2017-10-05 2019-03-14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assackmodul
DE102017124581A1 (de) * 2017-10-20 2019-04-25 Dalphi Metal Espana, S.A. Umhüllung eines gassacks eines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s und verfahren zum verpacken eines gassacks in einer umhüllung
US10994687B2 (en) * 2018-12-11 2021-05-04 Autoliv Asp, Inc. Airbag compression wrappers and related airbag assemblies
US11465580B2 (en) * 2020-04-08 2022-10-11 Autoliv Asp, Inc. Bi-directional airbag cushion wrappers and related airbag assemblies and methods
KR102580775B1 (ko) * 2021-07-21 2023-09-21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자동차의 조수석 에어백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2867A (en) * 1997-11-03 2000-11-28 Takata (Europe) Vehicle Safety Technology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actly folding an airbag for an airbag apparatus in motor vehicles
CN104507759A (zh) * 2012-07-18 2015-04-08 关键安全体系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外部偏转器的安全气囊模块
CN105324276A (zh) * 2013-05-21 2016-02-10 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紧固装置以及气囊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5453A (en) * 1974-05-13 1980-11-25 Allied Chemical Corporation Specially folded vehicle safety bag
US4903986A (en) * 1988-11-14 1990-02-2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odular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DE4440845A1 (de) * 1994-11-15 1996-05-23 Trw Repa Gmbh Verfahren zum Falten eines Gassackes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Vorrichtung zu seiner Ausführung sowie gemäß dem Verfahren gefalteter Gassack
US6070904A (en) * 1995-08-21 2000-06-06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Air bag device with breakable retainer strap
JP4635293B2 (ja) * 2000-04-07 2011-02-23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994664B2 (en) * 2000-04-11 2006-02-07 Nihon Plast Co., Ltd. Method for folding up an air bag
JP2002240670A (ja) * 2001-02-15 2002-08-28 Toyoda Gosei Co Ltd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364081B2 (ja) * 2004-07-14 2009-11-1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6341740A (ja) * 2005-06-09 2006-12-21 Honda Motor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396044B2 (en) * 2005-07-11 2008-07-08 Tk Holdings Inc. Deployment control device for air bag
JP4822477B2 (ja) 2007-01-09 2011-11-24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の折畳方法、エアバッグの折畳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
JP5366444B2 (ja) * 2008-05-30 2013-12-11 タカタ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488539B2 (ja) * 2011-06-29 2014-05-1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3023028A (ja) * 2011-07-19 2013-02-04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054637B2 (ja) 2012-05-29 2016-12-27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647066B2 (ja) * 2015-11-27 2020-02-14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ラッピング部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2867A (en) * 1997-11-03 2000-11-28 Takata (Europe) Vehicle Safety Technology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actly folding an airbag for an airbag apparatus in motor vehicles
CN104507759A (zh) * 2012-07-18 2015-04-08 关键安全体系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外部偏转器的安全气囊模块
CN105324276A (zh) * 2013-05-21 2016-02-10 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紧固装置以及气囊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64883B2 (en) 2020-12-15
CN110316135A (zh) 2019-10-11
US20190299914A1 (en) 2019-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6135B (zh) 气囊装置
US6962366B2 (en) Air bag device
JP2005297715A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011441B2 (ja) 車両の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構造
JP7215453B2 (ja)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400764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12099154A1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2096711A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573443B2 (ja) 側面衝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1301555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930471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5153726A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922764B2 (ja) エアバッグ
CN110740904B (zh) 气囊装置
JP2009208731A (ja) エアバッグドア構造
JPH07329695A (ja) エアバッグの内圧調節装置
JP2003267178A (ja)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9177738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192617B2 (ja) エアバッグ
JP7144749B2 (ja) エアバッグの折畳完了体とその折畳方法
KR102412358B1 (ko) 에어백 장치
JP7151683B2 (ja)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207091B2 (ja) エアバッグ
JP2007176211A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該エアバッグを備えた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07223503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用袋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