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01199B - 乘用型插秧机及秧苗栽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乘用型插秧机及秧苗栽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01199B
CN110301199B CN201910124376.6A CN201910124376A CN110301199B CN 110301199 B CN110301199 B CN 110301199B CN 201910124376 A CN201910124376 A CN 201910124376A CN 110301199 B CN110301199 B CN 1103011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planting
seedling taking
amount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43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01199A (zh
Inventor
田部智也
田尾哲也
古市正和
吉水健悟
国安恒寿
宫本惇平
高瀬竣也
塚本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608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917021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692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1880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01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1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01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11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6Other parts or details or planting mach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乘用型插秧机及秧苗栽植装置。乘用型插秧机中设置有:取秧量变更机构(20),其变更栽植臂从载秧台取出的秧苗的量;栽植深度变更机构(29),其变更栽植臂对秧苗的栽植深度;取秧量马达(M1),其驱动取秧量变更机构(20);栽植深度马达(M2),其驱动栽植深度变更机构(29)。取秧量马达(M1)与栽植深度马达(M2)以邻接状态设置。由此,能够紧凑地配置取秧量促动器及栽植深度促动器。

Description

乘用型插秧机及秧苗栽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秧苗栽植装置的乘用型插秧机及设置于插秧机的秧苗栽植装置,秧苗栽植装置具有载置秧苗的载秧台和将载秧台上载置的秧苗取出并栽植于田地面的栽植臂。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的乘用型插秧机,例如已经公知专利文献1记载的乘用型插秧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乘用型插秧机,其设置有秧苗栽植装置(在文献中为“苗植付装置〔5〕(参考译文:秧苗栽植装置〔5〕)”),该秧苗栽植装置具有载置秧苗的载秧台(在文献中为“苗のせ台〔10〕(参考译文:载秧台〔10〕)”)和将载秧台上载置的秧苗取出并栽植于田地面的栽植臂(在文献中为“植付アーム〔8〕(参考译文:栽植臂〔8〕)”)。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乘用型插秧机中,设置有变更栽植臂从载秧台取出的秧苗的量的取秧量变更机构(在文献中为“従動ギヤ〔16〕、操作アーム〔43〕(参考译文:从动齿轮〔16〕、操作臂〔43〕)”等)、变更栽植臂对秧苗的栽植深度的栽植深度变更机构(在文献中为“従動ギヤ〔86〕、操作アーム〔90〕(参考译文:从动齿轮〔86〕、操作臂〔90〕)”等)、驱动取秧量变更机构的取秧量促动器(在文献中为“電動モータ〔14〕(参考译文:电动马达〔14〕)”)和驱动栽植深度变更机构的栽植深度促动器(在文献中为“電動モータ〔70〕(译文:电动马达〔70〕)”)。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57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1]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乘用型插秧机中,由于取秧量促动器和栽植深度促动器设于分离的位置,因此在紧凑配置取秧量促动器及栽植深度促动器方面有改善的余地。
鉴于上述状况,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紧凑地配置取秧量促动器及栽植深度促动器的乘用型插秧机。
[2]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乘用型插秧机中,在变更取秧量方面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变更秧苗的取秧量的秧苗栽植装置。
[1]与技术问题[1]对应的解决手段如下。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乘用型插秧机,其设置有秧苗栽植装置,该秧苗栽植装置具有载置秧苗的载秧台和从所述载秧台取出秧苗并栽植于田地面的栽植臂,其中,所述乘用型插秧机具有:取秧量变更机构,其变更所述栽植臂从所述载秧台取出的秧苗的量;栽植深度变更机构,其变更所述栽植臂对秧苗的栽植深度;取秧量促动器,其驱动所述取秧量变更机构;栽植深度促动器,其驱动所述栽植深度变更机构;所述取秧量促动器与所述栽植深度促动器以邻接状态设置。
根据本特征结构,由于取秧量促动器与栽植深度促动器以邻接状态设置,因此能够紧凑地配置取秧量促动器及栽植深度促动器。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取秧量促动器与所述栽植深度促动器沿机体左右方向以邻接状态设置。
根据本特征结构,与取秧量促动器及栽植深度促动器在机体左右方向上设于分离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机体左右方向上紧凑地配置取秧量促动器及栽植深度促动器。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乘用型插秧机具有支承所述取秧量促动器及所述栽植深度促动器的支承部件。
根据本特征结构,通过使取秧量促动器和栽植深度促动器共用支承部件,能够削减部件个数。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秧苗栽植装置具有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框架,所述支承部件立设于所述横框架。
根据本特征结构,取秧量促动器及栽植深度促动器经由支承部件支承于横框架,能够牢固地支承取秧量促动器及栽植深度促动器。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乘用型插秧机具有覆盖所述取秧量促动器及所述栽植深度促动器的罩。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使泥水等不溅到取秧量促动器及栽植深度促动器上。另外,通过使取秧量促动器和栽植深度促动器共用罩,能够削减部件个数。
[2]与技术问题[2]应对的解决手段如下。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秧苗栽植装置的特征结构在于,一种秧苗栽植装置,其设置于插秧机,其中,所述秧苗栽植装置具有:载秧台,其能够载置毯状秧苗;滑动导轨,其以能够沿左右方向引导滑动的方式支承所述载秧台的下部;横向输送机构,其使支承于所述滑动导轨的所述载秧台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取秧口,其设于所述滑动导轨;纵向输送机构,其将所述毯状秧苗纵向输送至所述取秧口的高度;栽植臂,其一边在规定的轨迹上移动,一边从所述取秧口取出秧苗并栽植于田地面;驱动机构,其由控制机构控制,至少使所述滑动导轨沿上下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变更所述取秧口的高度。
根据上述结构,栽植臂一边在规定的轨迹上移动一边在通过取秧口时从毯状秧苗中取出秧苗,此时,由于通过使控制机构控制驱动机构来变更取秧口的高度,因此能够相对地变更栽植臂通过取秧口的位置,由此能够适当变更栽植臂从载秧台取出的秧苗的量即取秧量。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在使所述取秧口移动至存在于机械可动区域的上限高度和下限高度之间的目标高度时,在该取秧口的当前高度高于所述目标高度的情况下,以使所述取秧口在移动至低于所述目标高度的高度后移动至所述目标高度的方式控制所述驱动机构。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使取秧口移动至目标高度时,在取秧口的当前高度高于目标高度的情况下,在暂时移动至低于目标高度的高度后移动至目标高度,因此能够降低驱动机构所具有的例如齿轮的齿隙等的影响,能够使取秧口高精度地停在目标高度。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变更取秧量。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横向输送机构能够变更所述载秧台的横向输送量。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变更载秧台的横向输送量、即载秧台的左右方向的往复移动量,因此能够与取秧口的高度相配合,精细地变更栽植臂从载秧台取出的秧苗的量。注意,横向输送量既可以是由控制机构控制的结构,也可以是通过人为操作变更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能够从至少所述取秧口的当前高度或所述纵向输送机构对所述毯状秧苗的纵向输送量中的任意参数和所述横向输送机构对所述载秧台的横向输送量算出秧苗的实际消耗量。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从横向输送量和取秧口的当前高度(或纵向输送量)算出秧苗的实际消耗量,因此能够把握秧苗的实际消耗量。注意,所谓秧苗的消耗量,是指每单位时间的取秧量。为了将其实现,例如优选设置检测横向输送量的检测机构,由此,控制机构能够自动地检测出检测机构所检测的横向输送量。注意,横向输送量既可以能够变更,也可以不能变更。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能够基于所述实际消耗量和目标消耗量控制所述驱动机构。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比较实际消耗量与目标使用量并根据其差值变更秧苗的消耗量,因此能够适当地管理秧苗的消耗量。例如,在预先确定了每一块田地的毯状秧苗的使用量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以下控制:如果秧苗的消耗速度快,则降低秧苗的消耗量,如果秧苗的消耗速度慢,则增加秧苗的消耗量。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能够向作业者通知所述实际消耗量。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让作业员判断与秧苗的消耗速度对应的秧苗消耗量的增减。注意,例如通过利用设置于插秧机的液晶画面进行的图像显示、利用LED等进行的指示器的点亮或闪烁等、利用扬声器或蜂鸣器进行的鸣动等,进行通知。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能够基于来自所述作业者的指示来控制所述驱动机构。
根据上述结构,基于来自作业员的指示,控制机构能够控制驱动机构而增减秧苗的消耗量。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能够将所述实际消耗量发送给处于该秧苗栽植装置的外部的控制部。
根据上述结构,例如在插秧机没有作业员搭乘而被自动控制的情况下、或者在对田地、作物、作业信息等进行一元化管理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与处于控制机构的外部的控制部进行通信,来基于该控制部所具有的程序自动地进行判断,或是让处于插秧机的外部的作业员判断与秧苗的消耗速度对应的秧苗的消耗量的增减。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能够基于从所述控制部发送来的指示控制所述驱动机构。
根据上述结构,例如在插秧机没有作业员搭乘而被自动控制的情况下、或者在对田地、作物、作业信息等进行一元化管理的情况下,控制机构也能够基于来自处于控制机构的外部的控制部的指示来控制驱动机构而增减秧苗的消耗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乘用型插秧机的右侧面图。
图2是表示乘用型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秧苗栽植装置的右侧面图。
图4是表示秧苗栽植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取秧量变更机构及取秧量马达的右剖视图。
图6是表示栽植深度变更机构及栽植深度马达的右剖视图。
图7是表示取秧量马达、栽植深度马达及它们的支承构造的后剖视图。
图8是表示取秧量马达、栽植深度马达及它们的支承构造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一收纳状态的标记器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二收纳状态的标记器的图。
图11是表示乘用型插秧机的右侧面图。
图12是表示乘用型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秧苗栽植装置的右侧面图。
图14是表示秧苗栽植装置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取秧量变更机构及取秧量马达的右剖视图。
图16是向秧苗的消耗量多的一侧变更时的说明图。
图17是向秧苗的消耗量少的一侧变更时的说明图。
图18是控制装置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6 秧苗栽植装置
10 载秧台
11 栽植臂
17 横框架
20 取秧量变更机构
29 栽植深度变更机构
34 支承托架(支承部件)
45 罩
M1 取秧量马达(取秧量促动器)
M2 栽植深度马达(栽植深度促动器)
106 秧苗栽植装置
110 载秧台
110a 纵向输送机构
111 栽植臂
118 滑动导轨
118a 取秧口
140 控制装置(控制机构)
150 控制部
Ma1 取秧量马达(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注意,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箭头F的方向设为“机体前侧”(参照图1及图2),将箭头B的方向设为“机体后侧”(参照图1及图2),将箭头L的方向设为“机体左侧”(参照图2),将箭头R的方向设为“机体右侧”(参照图2)。
〔乘用型插秧机的整体结构〕
图1及图2中示出了乘用型插秧机。在本乘用型插秧机中,设置有左右一对前轮1、左右一对后轮2、机体架3、驾驶部4、向田地面供给肥料的施肥装置5和向田地面栽植秧苗的秧苗栽植装置6。在驾驶部4,设置有供驾驶员乘坐的驾驶座席7和转向操作用的方向盘8。
〔秧苗栽植装置〕
如图2至图4所示,秧苗栽植装置6经由连杆机构9可升降地支承于机体架3的后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秧苗栽植装置6由八行栽植型式的秧苗栽植装置构成。不过,秧苗栽植装置6的栽植行数并不局限于八行。在秧苗栽植装置6中,设置有载置八行量的毯状秧苗的载秧台10、栽植臂11、供给箱12、栽植传动箱13、旋转箱14、浮体15和左右一对标记器16(参照图1)。标记器16是向田地面上形成行驶指标的装置,为了能够进行起伏摆动,其下端部被支承为能够绕轴心Y1摆动。在秧苗栽植装置6的下部,设有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框架17。在横框架17上支承有供给箱12和栽植传动箱13。
载秧台10构成为能够沿机体左右方向进行往复驱动。设有滑动导轨18,该滑动导轨18以能够沿机体左右方向引导滑动的方式支承载秧台10的下部。在滑动导轨18上,形成有取出载秧台10上的秧苗的取秧口18a。在机体左右方向上设有多个将载秧台10及滑动导轨18支承为能够沿上下方向滑移的支承部19,以便能够变更取秧口18a的上下位置。
旋转箱14分别可旋转地支承于栽植传动箱13的后部的左右两侧部。栽植臂11通过取秧口18a从载秧台10取出秧苗并将其栽植于田地面。栽植臂11分别可旋转地支承于旋转箱14的两自由端部。来自供给箱12的发动机驱动力经由栽植传动箱13传递到旋转箱14,由此驱动旋转箱14旋转,从而利用栽植臂11进行秧苗的栽植。
〔取秧量变更机构、取秧量马达〕
如图5所示,设有变更栽植臂11从载秧台10取出的秧苗的量的取秧量变更机构20。设有驱动取秧量变更机构20的取秧量马达M1(相当于本发明的“取秧量促动器”)。取秧量马达M1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由电动马达构成。不过,本发明的“取秧量促动器”并不局限于电动马达。在取秧量马达M1中,设置有输出驱动力的小齿轮21和减速机构(省略图示)。
在取秧量变更机构20中,设置有扇形齿轮22、取秧杆23、取秧调节杆24、连结支架25和多个连动片26。扇形齿轮22能够绕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轴心X1摆动。设有检测扇形齿轮22的摆动位置的位置传感器27(取秧量传感器)。在位置传感器27中设置有检测用的传感器臂27a。横跨传感器臂27a和扇形齿轮22而设有将扇形齿轮22的摆动向传感器臂27a传递的连杆28。取秧量马达M1的小齿轮21与扇形齿轮22啮合。在取秧杆23的前端部形成有长孔23a。从扇形齿轮22突出的销22a插入长孔23a。
取秧调节杆24以能够绕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轴心X2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栽植传动箱13的上部。取秧调节杆24经由连结支架25与取秧杆23的后部连结。连动片26与滑动导轨18以能够连动的方式连结。连结支架25及连动片26以能够与取秧调节杆24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取秧调节杆24。
根据这样的结构,如图5所示,通过从小齿轮21输出取秧量马达M的驱动力,使扇形齿轮22绕轴心X1摆动。并且,扇形齿轮22的摆动力经由销22a及长孔23a向取秧杆23传递,使取秧杆23、连结支架25、取秧调节杆24及连动片26绕轴心X2一体地摆动,由此,滑动导轨18及载秧台10经由支承部19向上下方向滑移。
在此,在滑动导轨18及载秧台10向下方滑移的情况下,取秧口18a向下方移动。这样一来,栽植臂11以较深地进入取秧口18a的状态通过取秧口18a从载秧台10取出秧苗,其结果,取秧量变多。
另一方面,在滑动导轨18及载秧台10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下,取秧口18a向上方移动。这样一来,栽植臂11以较浅地进入取秧口18a的状态通过取秧口18a从载秧台10取出秧苗,其结果,取秧量变少。
〔栽植深度变更机构、栽植深度马达〕
如图6所示,设有变更栽植臂11对秧苗的栽植深度的栽植深度变更机构29。设有驱动栽植深度变更机构29的栽植深度马达M2(相当于本发明的“栽植深度促动器”)。栽植深度马达M2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由电动马达构成。不过,本发明的“栽植深度促动器”并不局限于电动马达。在栽植深度马达M2中,设置有输出驱动力的小齿轮30和减速机构(省略图示)。
在栽植深度变更机构29中,设置有扇形齿轮31、栽植杆32、支承轴33和多个支承臂34。扇形齿轮31能够绕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轴心X3摆动。设有检测扇形齿轮31的摆动位置的位置传感器35(栽植深度传感器)。在位置传感器35中,设置有检测用的传感器臂35a。横跨传感器臂35a和扇形齿轮31而设有将扇形齿轮31的摆动向传感器臂35a传递的连杆36。栽植深度马达M2的小齿轮30与扇形齿轮31啮合。在栽植杆32的前端部形成有长孔32a。从扇形齿轮31突出的销31a插入长孔32a。
支承轴33以能够绕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轴心X4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栽植传动箱13的下部。栽植杆32及支承臂34以能够与支承轴33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支承轴33。浮体15以能够绕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轴心X5(参照图3)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支承臂34的后端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如图3及图6所示,通过从小齿轮30输出栽植深度马达M2的驱动力,使扇形齿轮31绕轴心X3摆动。并且,扇形齿轮31的摆动力经由销31a及长孔32a向栽植杆32传递,使栽植杆32、支承轴33及支承臂34绕轴心X4一体地摆动,由此,变更从田地面G到秧苗栽植装置6(轴心X4)的高度(设定高度)H。
在此,在支承臂34绕轴心X4向上侧摆动的情况下,设定高度H变低,其结果,栽植深度变深。另一方面,在支承臂34绕轴心X4向下侧摆动的情况下,设定高度H变高,其结果,栽植深度变浅。
〔取秧量马达及栽植深度马达的支承构造〕
如图7及图8所示,取秧量马达M1与栽植深度马达M2沿机体左右方向以邻接状态设置。设有支承取秧量马达M1及栽植深度马达M2的支承托架37(相当于本发明的“支承部件”)。支承托架37以稍稍前倒的姿态立设于横框架17。取秧量马达M1及栽植深度马达M2从支承托架37的上部向前方突出。在支承托架37中设置有左侧板38、右侧板39、底板40和上板41。
底板40利用螺栓42可拆卸地固定于横框架17。上板41横跨左侧板38的上部的后侧部分和右侧板39的上部的后侧部分设置。横跨左侧板38的上部的前侧部分和右侧板39的上部的前侧部分而设有将它们连结的连结板43。在左侧板38与右侧板39之间,配置有取秧量马达M1、栽植深度马达M2、扇形齿轮22、扇形齿轮31。
取秧量马达M1、扇形齿轮22及位置传感器27支承于右侧板39。取秧量马达M1利用螺栓44可拆卸地固定于右侧板39的上部。具体而言,取秧量马达M1以抵在右侧板39的横向内表面(左侧面)的状态利用螺栓44从横向外方(右方)可拆卸地固定于右侧板39。扇形齿轮22经由支轴22b支承于右侧板39。在右侧板39上,形成有支承支轴22b的凸台部45。
在右侧板39的上部形成有大致圆形形状的开口39a。小齿轮21与扇形齿轮22的啮合部从开口39a向横向外方(右方)露出,以便能够通过开口39a从支承托架37的横向外方(右方)观察确认小齿轮21与扇形齿轮22的啮合部。
栽植深度马达M2、扇形齿轮31及位置传感器35支承于左侧板38。栽植深度马达M2利用螺栓46可拆卸地固定于左侧板38的上部。具体而言,栽植深度马达M2以抵在左侧板38的横向内表面(右侧面)的状态利用螺栓46从横向外方(左方)可拆卸地固定于左侧板38。扇形齿轮31经由支轴31b支承于左侧板38。在左侧板38上,形成有支承支轴31b的凸台部47。
在左侧板38的上部形成有大致圆形形状的开口38a。小齿轮30与扇形齿轮31的啮合部从开口38a向横向外方(左方)露出,以便能够通过开口38a从支承托架37的横向外方(左方)观察确认小齿轮30与扇形齿轮31的啮合部。
〔罩〕
设有覆盖取秧量马达M1及栽植深度马达M2的罩48。罩48从支承托架37的上部向前方突出。在罩48中,设置有左侧面部48a、右侧面部48b、前面部48c和上面部48d。左侧面部48a从左方覆盖栽植深度马达M2及左侧板38的上部。右侧面部48b从右方覆盖取秧量马达M1及右侧板39的上部。前面部48c从前方覆盖取秧量马达M1及栽植深度马达M2。上面部48d从上方覆盖取秧量马达M1及栽植深度马达M2。上面部48d的后部利用突起及螺栓49可拆卸地固定于上板41的上部。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其它实施方式〕
(1)如图9及图10所示,作为标记器16的收纳状态,可选择地设定有第一收纳状态(参照图9)和第二收纳状态(参照图10)。若将图9所示的第一收纳状态下的左侧的标记器16与右侧的标记器16的间隔设为D1并将图10所示的第二收纳状态下的左侧的标记器16与右侧的标记器16的间隔设为D2,则间隔D2小于间隔D1。由此,例如,在秧苗栽植装置6与机体连结时(在通常的栽植作业时),选择第一收纳状态,在向仓库等收纳本机时,选择第二收纳状态,由此能够适当地收纳标记器16。
(2)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取秧量马达M1与栽植深度马达M2沿机体左右方向以邻接状态设置。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使取秧量马达M1与栽植深度马达M2沿机体前后方向以邻接状态设置。或者,也可以使取秧量马达M1与栽植深度马达M2沿上下方向以邻接状态设置。
(3)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承托架37立设于横框架17。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将支承托架37设于与横框架17不同的部件。
(4)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取秧量马达M1及栽植深度马达M2支承于同一个支承托架37。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使取秧量马达M1及栽植深度马达M2支承于彼此独立的支承部件。
(5)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取秧量马达M1及栽植深度马达M2被同一个罩48覆盖。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使取秧量马达M1及栽植深度马达M2被彼此独立的罩覆盖。
〔第二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注意,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作为插秧机的一个例子的乘用型插秧机中,将箭头F的方向设为“前”(参照图11及图12),将箭头B的方向设为“后”(参照图11及图12),将箭头L的方向设为“左”(参照图12),将箭头R的方向设为“右”(参照图12)。
〔乘用型插秧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乘用型插秧机中,设置有左右一对前轮101、左右一对后轮102、机体架103、驾驶部104、向田地面供给肥料的施肥装置105和向田地面栽植秧苗的秧苗栽植装置106。在驾驶部104,设置有供驾驶员乘坐的驾驶座席107和转向操作用的方向盘108。
〔秧苗栽植装置〕
如图11至图15所示,秧苗栽植装置106经由连杆机构109可升降地支承于机体架103的后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秧苗栽植装置106由八行栽植型式的秧苗栽植装置构成。不过,秧苗栽植装置106的栽植行数并不局限于八行。
在秧苗栽植装置106中,设置有载置八行量的毯状秧苗的载秧台110、设置于载秧台110的各个载秧面的纵向输送机构110a、栽植臂111、供给箱112、栽植传动箱113、旋转箱114和浮体115等。供给箱112和栽植传动箱113在秧苗栽植装置106的下部支承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框架117。
支承于乘用型插秧机的机体架103的发动机等动力源(未图示)的动力从行驶用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未图示)及株距变速装置(未图示)经由栽植离合器及PTO轴向供给箱112传递,并从供给箱112分配给秧苗栽植装置106的各部,从而使各部进行驱动。
秧苗栽植装置106具有滑动导轨118和横向输送机构(未图示),滑动导轨118以能够沿左右方向引导滑动的方式支承载秧台110的下部,横向输送机构使支承于滑动导轨118的载秧台110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该横向输送机构利用从供给箱112传递来的动力驱动。
注意,横向输送机构能够变更载秧台110的横向输送量。通过使栽植臂111每一次取出秧苗时的横向输送量增减,变更栽植臂111的取秧量。注意,在秧苗栽植装置106上,设置有检测横向输送机构对载秧台110的横向输送量的作为检测机构的横向输送量传感器(未图示)。
在滑动导轨118上,设有用于从载置于载秧台110的毯状秧苗中取出秧苗的取秧口118a。滑动导轨118的左右两端被支承部119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滑移的方式支承。注意,支承部119构成为,使朝下地连结于滑动导轨118的支承杆119b以上下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到与栽植传动箱113的横向侧面连结的托架119a中。
若载秧台110到达横向往复输送驱动的右端部或左端部,则纵向输送机构110a被驱动规定量,载置于载秧台110的毯状秧苗被纵向输送至取秧口118a的高度。
旋转箱114利用从供给箱112传递来的动力驱动,设于旋转箱114的栽植臂111一边伴随着旋转箱114的旋转而在规定轨迹上移动,一边从取秧口118a取出秧苗并将其栽植于田地面。
〔取秧量变更机构、取秧量马达〕
秧苗栽植装置106具有使滑动导轨118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取秧量变更机构120。取秧量变更机构120使滑动导轨118沿上下方向移动,由此变更取秧口118a相对于栽植臂111的高度,变更栽植臂111从载秧台110取出的秧苗的量。
在取秧量变更机构120中,设置有驱动取秧量变更机构120的取秧量马达Ma1(本发明的驱动机构)、从小齿轮121输出取秧量马达Ma1的驱动力的减速机构(省略图示)、扇形的扇形齿轮122、取秧杆123、取秧调节杆124、连结支架125和多个连动片126。
在本实施方式中,取秧量马达Ma1由电动马达构成。不过,取秧量马达Ma1并不局限于电动马达。另外,本发明的驱动机构也可以由其它的马达、液压缸、电动缸等促动器构成。
扇形齿轮122与输出取秧量马达Ma1的驱动力的小齿轮121啮合。能够伴随着小齿轮121的转动而绕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轴心Xa1摆动。
在取秧杆123的前端部形成有长孔123a。从扇形齿轮122突出的销122a被插入到长孔123a中。
利用设于支承托架137的位置传感器(取秧量传感器)27检测扇形齿轮122的摆动位置。在取秧量传感器127中设置有检测用的传感器臂127a。横跨传感器臂127a和扇形齿轮122而设有将扇形齿轮122的摆动向传感器臂127a传递的连杆128。由取秧量传感器127检测的扇形齿轮122的角度被检测出,其被输入到后述的控制装置140。
取秧调节杆124以能够绕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轴心Xa2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栽植传动箱113的上部。取秧调节杆124经由连结支架125与取秧杆123的后部连结。连动片126与滑动导轨118以能够连动的方式连结。连结支架125及连动片126以能够与取秧调节杆124一体转动的方式连结于取秧调节杆124。
通过这样的结构,通过从小齿轮121输出取秧量马达Ma1的驱动力,使扇形齿轮122绕轴心Xa1摆动。并且,扇形齿轮122的摆动力经由销122a及长孔123a传递到取秧杆123,从而使取秧杆123、连结支架125、取秧调节杆124及连动片126绕轴心Xa2一体地摆动,由此,滑动导轨118经由支承部119沿上下方向滑移。
如图15所示,栽植臂111以一定的轨迹通过滑动导轨118的取秧口118a。因此,在滑动导轨118向下方滑移的情况下,取秧口118a向下方移动。这样一来,栽植臂111以较深地进入取秧口118a的状态通过取秧口118a从载秧台110取出秧苗,其结果,取秧量变多。
另一方面,在滑动导轨118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下,取秧口118a向上方移动。这样一来,栽植臂111以较浅地进入取秧口118a的状态通过取秧口118a从载秧台110取出秧苗,其结果,取秧量变少。
注意,在如上所述地变更了取秧量的情况下,纵向输送机构110a对毯状秧苗的纵向输送量也变更。若取秧量根据取秧量的变更机械连动地或者基于来自控制装置140的指示电连动地变为较少的一侧,则将纵向输送机构110a的纵向输送量变更为较少的一侧,若取秧量变为较多的一侧,则将纵向输送机构110a的纵向输送量变更为较多的一侧。
〔控制装置〕
如图18所示,乘用型插秧机具有控制该乘用型插秧机的各部的控制装置140。注意,控制装置140既可以设置于乘用型插秧机的机体侧,也可以设置于秧苗栽植装置106侧。
控制装置140利用微型计算机和存储由微型计算机执行的程序等的存储器等外围设备设置调节秧苗栽植装置106的取秧量的取秧量控制部141和与外部的控制部150收发信号的、由发送部和接收部构成的通信部142等各功能模块,基于作业者对驾驶部104的方向盘108等的操作、从横向输送量传感器、取秧量传感器127等各种传感器输入的信号来执行规定的程序,控制乘用型插秧机的驱动源、秧苗栽植装置106、其它各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40的一部分构成驱动取秧量马达Ma1的控制机构。
控制装置140能够从由横向输送量传感器检测出的横向输送机构对载秧台110的横向输送量和取秧口118a的当前高度算出秧苗的实际消耗量,将其经由通信部142发送至处于外部的控制部150,并基于从控制部150发送来的指示控制取秧量马达Ma1。
在例如从控制部150发送来的目标消耗量比实际消耗量多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40控制取秧量马达Ma1,从而如前所述地将取秧口118a向下侧操作而变更为取秧量多的一侧,以使秧苗的消耗量变为目标消耗量。
注意,在移动至处于比该取秧口118a的当前高度低的位置的目标高度时,如图16所示,控制装置140以使取秧口118a在移动至低于目标高度的高度后移动至目标高度的方式控制取秧量马达Ma1。由此,能够降低取秧量变更机构120所具有的扇形齿轮122等的齿隙的影响。
另外,在例如从控制部150发送来的目标消耗量比实际消耗量少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40控制取秧量马达Ma1,从而如前所述地将取秧口118a向上侧操作而变更为取秧量少的一侧,以使秧苗的消耗量变为目标消耗量。
在移动至处于比该取秧口118a的当前高度高的位置的目标高度时,如图17所示,控制装置140以使取秧口118a从当前高度移动至目标高度的方式控制取秧量马达Ma1。
控制装置140既可以以滑动导轨118向上升侧的动作速度和滑动导轨118向下降侧的动作速度相同的方式控制取秧量马达Ma1,也可以以上升侧和下降侧的动作速度不同的方式控制取秧量马达Ma1,例如以下降侧时的动作速度低于上升侧时的动作速度的方式控制取秧量马达Ma1。注意,在变更取秧口118a的高度时,取秧量变更机构120既可以仅使滑动导轨118上下移动,也可以使滑动导轨118及载秧台110一体地上下移动。
注意,控制装置140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向作业者通知如上所述地算出的实际消耗量。注意,通知例如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利用设置于驾驶部104的液晶画面(未图示)进行图像显示;利用LED等进行指示器(未图示)的点亮或闪烁等;利用扬声器或蜂鸣器(未图示)进行鸣动等。控制装置140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基于来自作业员的指示来控制取秧量马达Ma1而增减秧苗的消耗量。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40从横向输送机构对载秧台110的横向输送量和取秧口118a的当前高度算出秧苗的实际消耗量,但也可以从横向输送机构对载秧台110的横向输送量和纵向输送机构110a对毯状秧苗的纵向输送量算出秧苗的实际消耗量。并且,控制装置140也可以从横向输送机构对载秧台110的横向输送量、取秧口118a的当前高度和纵向输送机构110a对毯状秧苗的纵向输送量算出秧苗的实际消耗量。
注意,稻种(直播机)、施肥(插秧机、直播机、乘用管理机、施肥专用机)、药剂(插秧机、直播机、乘用管理机、施药专用机)、除草剂(插秧机、直播机、乘用管理机、施药专用机)能够通过对送出驱动控制量和材料储存箱的重量检测等来算出实际消耗量,如果该实际消耗量与目标消耗量产生偏差,则能够通过变更送出驱动控制量来消除偏差。
注意,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其它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其它各种变更。
本发明能够用于乘用型插秧机。
本发明不仅能够应用于八行栽植型式的乘用型插秧机,还能够应用于装备六行及四行栽植型式的秧苗栽植装置的乘用型插秧机、不装备整地装置的乘用型插秧机、装备具有不设置旋转箱的曲拐型式的栽植臂的秧苗栽植装置的乘用型插秧机。

Claims (8)

1.一种秧苗栽植装置,设置于插秧机,
所述秧苗栽植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载秧台,其能够载置毯状秧苗;
滑动导轨,其以能够沿左右方向引导滑动的方式支承所述载秧台的下部;
横向输送机构,其使支承于所述滑动导轨的所述载秧台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
取秧口,其设于所述滑动导轨;
纵向输送机构,其将所述毯状秧苗纵向输送至所述取秧口的高度;
栽植臂,其一边在规定的轨迹上移动,一边从所述取秧口取出秧苗并栽植于田地面;
驱动机构,其由控制机构控制,至少使所述滑动导轨沿上下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变更所述取秧口的高度;
所述控制机构在使所述取秧口移动至存在于机械可动区域的上限高度和下限高度之间的目标高度时,在该取秧口的当前高度高于所述目标高度的情况下,以使所述取秧口在移动至低于所述目标高度的高度后移动至所述目标高度,并且,在该取秧口的当前高度低于所述目标高度的情况下,以使所述取秧口从当前高度移动至所述目标高度的方式控制所述驱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秧苗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输送机构能够变更所述载秧台的横向输送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秧苗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能够从至少所述取秧口的当前高度或所述纵向输送机构对所述毯状秧苗的纵向输送量中的任意参数和所述横向输送机构对所述载秧台的横向输送量算出秧苗的实际消耗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秧苗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能够基于所述实际消耗量和目标消耗量控制所述驱动机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秧苗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能够向作业者通知所述实际消耗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秧苗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能够基于来自所述作业者的指示来控制所述驱动机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秧苗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能够将所述实际消耗量发送给处于该秧苗栽植装置的外部的控制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秧苗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能够基于从所述控制部发送来的指示控制所述驱动机构。
CN201910124376.6A 2018-03-27 2019-02-19 乘用型插秧机及秧苗栽植装置 Active CN1103011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0834A JP2019170211A (ja) 2018-03-27 2018-03-27 乗用型田植機
JP2018-060834 2018-03-27
JP2018-069299 2018-03-30
JP2018069299A JP7018803B2 (ja) 2018-03-30 2018-03-30 苗植付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1199A CN110301199A (zh) 2019-10-08
CN110301199B true CN110301199B (zh) 2023-12-29

Family

ID=68074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4376.6A Active CN110301199B (zh) 2018-03-27 2019-02-19 乘用型插秧机及秧苗栽植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190113517A (zh)
CN (1) CN110301199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23508A (ja) * 1985-11-25 1987-06-04 S G:Kk 位置決め方式
JPH09154338A (ja) * 1995-12-11 1997-06-17 Kubota Corp 田植機の昇降制御装置
CN1185271A (zh) * 1996-12-16 1998-06-24 株式会社久保田 带有秧苗栽植装置的插秧机
CN1248386A (zh) * 1998-09-09 2000-03-29 株式会社久保田 密植型插秧装置
JP2012055330A (ja) * 2011-12-26 2012-03-22 Iseki & Co Ltd 乗用型田植機
JP2017055704A (ja) * 2015-09-16 2017-03-23 株式会社クボタ 乗用型田植機
JP2017136008A (ja) * 2016-02-03 2017-08-10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田植機
JP2017136009A (ja) * 2016-02-03 2017-08-10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田植機
JP2017153453A (ja) * 2016-03-04 2017-09-07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田植機
CN206879407U (zh) * 2017-06-25 2018-01-16 山东金大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取秧调节装置
CN109068582A (zh) * 2016-02-03 2018-12-21 洋马株式会社 插秧机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23508A (ja) * 1985-11-25 1987-06-04 S G:Kk 位置決め方式
JPH09154338A (ja) * 1995-12-11 1997-06-17 Kubota Corp 田植機の昇降制御装置
CN1185271A (zh) * 1996-12-16 1998-06-24 株式会社久保田 带有秧苗栽植装置的插秧机
CN1248386A (zh) * 1998-09-09 2000-03-29 株式会社久保田 密植型插秧装置
JP2012055330A (ja) * 2011-12-26 2012-03-22 Iseki & Co Ltd 乗用型田植機
JP2017055704A (ja) * 2015-09-16 2017-03-23 株式会社クボタ 乗用型田植機
JP2017136008A (ja) * 2016-02-03 2017-08-10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田植機
JP2017136009A (ja) * 2016-02-03 2017-08-10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田植機
CN109068582A (zh) * 2016-02-03 2018-12-21 洋马株式会社 插秧机
JP2017153453A (ja) * 2016-03-04 2017-09-07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田植機
CN206879407U (zh) * 2017-06-25 2018-01-16 山东金大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取秧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113517A (ko) 2019-10-08
CN110301199A (zh) 2019-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71137B2 (ja) 植播系圃場作業機
JP2016011024A (ja) 植播系圃場作業機
JP4553097B2 (ja) 水田作業機
CN102802400A (zh) 农业用作业车辆
CN103125185B (zh) 作业车辆
CN103069955A (zh) 作业车辆
JP2010213617A (ja) 田植機
JP2018198562A (ja) 作業車両
JP4367029B2 (ja) 農作業車
JP2012239434A (ja) 作業機
CN110301199B (zh) 乘用型插秧机及秧苗栽植装置
JP2006020507A (ja) 施肥機
KR20190075806A (ko) 수전 작업기
JP2018171073A (ja) 圃場作業機
JP2007053939A (ja) 苗移植機
JP7018803B2 (ja) 苗植付け装置
JP2007053939A5 (zh)
JP2019022524A (ja) 作業機
CN109197059B (zh) 农业作业车
JP5706245B2 (ja) 田植機
JP2013198463A (ja) 苗移植機
JP6061827B2 (ja) 水田作業機
JP7068612B2 (ja) 苗移植機
JP2018174761A (ja) 作業車両
JP5504642B2 (ja) 農作業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