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8751A - 插秧机、变速箱、变速箱壳体以及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插秧机、变速箱、变速箱壳体以及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8751A
CN110278751A CN201910490760.8A CN201910490760A CN110278751A CN 110278751 A CN110278751 A CN 110278751A CN 201910490760 A CN201910490760 A CN 201910490760A CN 110278751 A CN110278751 A CN 110278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gearbox
box casing
gear box
rice transpla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07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剑
朱明�
吴迪
姚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jiang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ngjiang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jiang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ngjiang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9076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78751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6304 priority patent/WO202024409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278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87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9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6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插秧机、变速箱、变速箱壳体以及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变速箱壳体具有一输入口、第一输出口、第二输出口以及第三输出口,其中一个所述输入口供安装输入动力的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出口和所述第二输出口分别供安装向位于所述变速箱壳体两侧的车轮输出动力的输出轴,所述第三输出口分别供安装向位于所述变速箱壳体后侧或前侧的车轮输出动力的输出轴。

Description

插秧机、变速箱、变速箱壳体以及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到插秧机、变速箱、变速箱壳体以及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插秧机是农机中的一种,其能够帮助农户将秧苗插植在农田内,从而农户可以坐在插秧机上或者是跟随插秧机行走,而不需要手动不断地弯腰和起身以将秧苗种植到农田内,极大地减轻了农户的负担。
变速箱是插秧机的动力系统的重要部件,在目前的插秧机中,变速箱本身结构复杂、体积大、占用整车空间多,并且变速箱还需要被安装在插秧机的车架或者是发动机上,周围布置有较多零部件。
进一步地,对于大多数插秧机来说,通常对于变速箱的数目是多个,一个可以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行走机构,一个可以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插秧作业机构,两个所述变速箱设置在底盘架附近,占据了较大的空间,并且周围布置着较多的其他零部件,不利于整个插秧机结构的缩小并且不利于后期的维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秧机、变速箱、变速箱壳体以及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其中所述插秧机的变速箱壳体的结构简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插秧机、变速箱、变速箱壳体以及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其中所述插秧机的变速箱布置简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插秧机、变速箱、变速箱壳体以及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其中所述插秧机的变速箱被稳定地布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插秧机、变速箱、变速箱壳体以及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其中所述插秧机的变速箱占据空间较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插秧机、变速箱、变速箱壳体以及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其中所述插秧机的变速箱分别可以向一行走装置和一插秧作业装置提供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变速箱壳体,其具有一输入口、第一输出口、第二输出口以及第三输出口,其中一个所述输入口供安装输入动力的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出口和所述第二输出口分别供安装向位于所述变速箱壳体两侧的车轮输出动力的输出轴,所述第三输出口分别供安装向位于所述变速箱壳体后侧或前侧的车轮输出动力的输出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变速箱壳体包括一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和一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其中所述第一输出口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和所述第二输出口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其中所述第三输出口和所述输入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输入口和所述第二输出口形成于同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输入口所在位于高于所述第二输出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三输出口所在位置位于所述输入口和所述第二输出口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变速箱壳体具有一第四输出口,其中所述第四输出口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并且所述第四输出口的朝向和所述第三输出口的朝向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变速箱壳体具有一第一连接端面和一第二连接端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面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面分别贴合所述前桥的一承接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面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端面是一六角形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前桥的所述承接面是一六角形面,并且所述前桥的所述承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端面、所述第二连接端面的大小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变速箱壳体分别朝两侧凸出以形成一第一连接部和一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所述第一连接端面,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所述第二连接端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连端面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端面是一平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变速箱,其包括:
上述的一变速箱壳体,其中所述变速箱壳体具有一容纳腔;和
一变速箱主体,其中所述变速箱主体被容纳于所述容纳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小型高速插秧机,其包括:
一车架;
一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被安装于所述车架;
一行走装置,其中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其中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分别被安装于所述车架;
一插秧作业装置,其中所述插秧作业装置被安装于所述车架;以及
上述的一变速箱,其中所述行走装置和所述插秧作业装置被分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产生的动力至少部分被传递至所述变速箱,所述行走装置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变速箱。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小型高速插秧机,其包括:
一车架;
一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被安装于所述车架;
一行走装置,其中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其中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分别被安装于所述车架;
一插秧作业装置,其中所述插秧作业装置被安装于所述车架;以及
一变速箱,其中所述行走装置和所述插秧作业装置被分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产生的动力至少部分被传递至所述变速箱,所述行走装置的每一所述前轮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变速箱,每一所述后轮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变速箱。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变速箱包括一变速箱主体、一变速箱壳体和二变速箱输出轴,所述变速箱壳体具有一容纳腔,其中所述变速箱主体被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其中每一所述变速箱输出轴被分别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变速箱主体,其中两个所述前轮分别被可驱动地连接于一个所述变速箱输出轴,两个所述后轮分别被可驱动地连接于另一个所述变速箱输出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变速箱包括一变速箱主体、一变速箱壳体和三变速箱输出轴,其中所述变速箱壳体具有一容纳腔,其中所述变速箱主体被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其中每一所述变速箱输出轴被分别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变速箱主体,其中一个所述变速箱输出轴向一个所述前轮输出动力,一个所述变速箱输出轴向另一个所述前轮输出动力,另一个所述变速箱输出轴向两个所述后轮输出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变速箱进一步包括向所述插秧作业装置输出动力的一变速箱输出轴,所述插秧作业装置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变速箱输出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车架包括一底盘架、两个前桥和两个后桥,其中所述前桥位于所述底盘架的前部,所述后桥位于所述底盘架的后部,所述前轮被安装于所述前桥,所述后轮被安装于所述后桥,其中所述变速箱被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前桥,两个所述前桥分别位于所述变速箱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变速箱壳体被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前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一插秧机的一变速箱分别通过变速箱输出轴输出动力分别至所述插秧机的至少一车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变速箱输出轴输出动力至所述插秧机的一插秧作业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插秧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插秧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插秧机的爆炸示意示意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插秧机的一变速箱的示意图。
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插秧机的所述变速箱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示意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插秧机的所述变速箱的爆炸示意图。
图5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插秧机的所述变速箱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附图1至附图5B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插秧机1被阐明。
所述插秧机1可以被应用于可操作空间较小的环境中,比如说大棚内,梯田,或者是农田面积较小的区域。所述插秧机1可以是一小型化高速插秧机。
具体地说,所述插秧机1包括一车架10、一行走装置20、一插秧作业装置30、一控制装置40以及一驱动装置50,其中所述行走装置20、所述插秧作业装置30、所述控制装置40以及所述驱动装置50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车架10。
所述行走装置20、所述插秧作业装置30、所述控制装置40以及所述驱动装置50分别被安装于所述车架10。所述行走装置20能够被所述驱动装置50驱动以带动所述车架10移动,所述插秧作业装置30能够被所述驱动装置50驱动以进行插秧作业。所述行走装置20和所述插秧作业装置30被分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40,所述控制装置40可以控制所述行走装置20的行走速度、行走方向,所述插秧作业装置30的插秧速度等。
所述行走装置20和所述插秧作业装置30被分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50。
所述驱动装置50包括一动力单元51、一动力分配单元52和一动力传输单元53,其中所述动力单元52产生的动力可以经过所述动力分配单元52分配后,通过所述动力传输单元53被传输至所述行走装置20和所述插秧作业装置30。
具体地说,所述动力单元51包括一发动机511和一变速箱512,其中所述发动机511产生的至少部分动力被传递至所述变速箱512,然后通过所述变速箱512将动力分别传递至所述行走装置20和所述插秧作业装置30。
所述变速箱512包括一变速箱主体5121和一变速箱壳体5122,其中所述变速箱壳体5122具有一容纳腔51220,所述变速箱主体5121被容纳于所述变速箱壳体5122的所述容纳腔51220。
所述变速箱512进一步包括一变速箱输入轴5123和二变速箱输出轴5124,其中所述变速箱输入轴5123将来自于所述发动机511的动力输入值所述变速箱主体5121,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将经过所述变速箱主体5121变速后的动力朝外传递。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的区别在于一个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将动力朝向连接于一前桥12的所述行走装置20传递,另一个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将动力朝向连接于一后桥13的所述行走装置20传递。
具体地说,所述车架10包括一底盘架11、两个前桥12和两个后桥13,其中两个所述前桥12分别位于所述底盘架11的前部,自所述底盘架11朝下延伸而成,其中两个所述后桥13分别位于所述底盘架11的后部,自所述底盘架11朝下延伸而成。
所述行走装置20被实施为四个车轮,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其中两个所述前轮分别被安装于所述前桥12,两个所述后轮分别被安装于所述后桥13。
所述变速箱512的动力分别被传递至位于所述前桥12的两个所述前轮和位于所述后桥13的两个所述后轮,因此本实施中,所述插秧机1是一四驱式农机,以有利于后续对于所述插秧机1的操控。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箱512位于所述底盘架11的前部。更进一步地,所述变速箱512位于两个所述前桥12之间。优选地,所述变速箱512位于两个前桥12的中间位置,并且通过一个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将动力分别传递至位于两侧的被连接于所述前桥12的所述前轮和通过另一个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将动力分别传递至位于两侧的被连接于后桥13的所述后轮。
更加具体地说,所述底盘架11具有一第一边框111、第二边框112、第三边框113以及第四边框114。所述第一边框111和所述第三边框113相对,所述第二边框112和所述第四边框114相对。
可选地,所述第一边框111位于前方,所述第三边框113位于后方,所述第二边框112和所述第四边框114分别位于侧方。所述第一边框111、所述第二边框112、第三边框113以及所述第四边框114一体成型,以有利于所述底盘架11的结构强度。优选地,所述第一边框111、所述第二边框112、所述第三边框113以及所述第四边框114形成一矩形机构。所述变速箱512位于所述第二边框112和所述第四边框114之间。一个所述前桥12被安装于所述第二边框112,另一个所述前桥12被安装于所述第四边框114。
着重参考附图4A至附图5B,所述变速箱壳体5122具有一个输入口510、至少两个输出口520,其中一个输出口520用于供变速箱输入轴5123通过,一个所述输出口520用于供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通过。
具体地说,对应于向安装于所述前桥12的所述车轮传递动力的所述输出口520的数目是二,因为所述前轮的数目是二,并且分别位于所述变速箱512的两侧。
所述变速箱512的前侧面是对应于所述行走装置20所在的前进方向,所述变速箱512的后侧面和所述变速箱512的前侧面相对。所述变速箱51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是分别对应于所述前桥12所在位置。
两个所述输出口520位于所述变速箱51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用于供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通过以分别连接于被安装于所述前桥12的所述行走装置20。所述前轮被分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
进一步地,一个所述输出口520位于所述变速箱512的后侧面,用于供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连接于被安装于所述后桥13的所述行走装置20。所述后轮被分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
更加具体地说,所述变速箱512的所述变速箱壳体5122包括一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和一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和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分别位于两侧。
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和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
在本实施例,所述变速箱512是分体式结构,分为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和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和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的安装面是一平面。
举例说明,以位于左侧的部分为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位于右侧的部分为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左侧和右侧是以站立在所述插秧机并且面朝所述插秧机的前进方向为参照区分的。
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具有至少一所述输出口520,其中所述输出口520供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将动力传递至一侧所述前桥12连接的所述前轮。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具有至少一所述输出口520,其中所述输出口520供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将动力传递至另一侧所述前桥12连接的所述前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的所述输出口520对应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的所述输出口520,比如说同一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一端可以向一侧所述前轮连接的所述前轮输出动力,另一端可以向另一侧所述前轮连接的所述前轮输出动力。
也可以是,一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通过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的所述输出口520向一侧所述前桥12连接的所述前轮输出动力,另一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通过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的所述输出口520向另一侧所述前桥12连接的所述前轮的输出动力。
对应于向所述后轮传动的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的所述输出口520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变速箱壳体5122,也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变速箱壳体5122。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二变速箱壳体5122的后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511具有一个较大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511被安装于所述底盘架11并且位于所述变速箱512的前侧。
所述驱动装置50进一步包括所述动力分配单元52,所述动力分配单元52将所述发动机511动力的部分分配至所述变速箱512。比如说,所述驱动装置50的所述动力单元51还可以包括一发电机513,其中所述发动机511的动力可以被分别分配给所述发电机513和所述变速箱512。
所述动力分配单元52可以被实施为一皮带轮,并且所述动力分配单元52和所述发电机513位于所述发动机511的一侧,比如说右侧。对应于所述动力分配单元52和所述发动机511的位置,所述变速箱512的所述输入口510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
更进一步地,所述变速箱512还包括一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其中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用于向所述插秧作业装置30提供动力。所述插秧作业装置30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
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位于所述变速箱壳体5122的后方,和用于向所述后轮提供动力的另一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并排设置。
相应地,所述变速箱壳体5122具有一输出口520,其中向所述插秧作业装置30提供动力的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通过所述输出口520,并且所述输出口520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向所述后轮提供动力的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通过的所述输出口520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
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可以具有两个所述输出口520,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可以具有两个所述输出口520。
具体地说,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的一个所述输出口520供安装向所述前轮传递动力的一个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的另一个所述输出口520供安装向所述插秧作业装置30传递动力的另一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
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的一个所述输出口520供安装向所述前轮传递动力的一个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的另一所述输出口520供安装向两个所述后轮传递动力的另一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
进一步地,对于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而言,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的所述输入口510的位置高于所述输出口520的位置,供安装向所述后轮传递动力的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的所述输出口520位置高于供安装向所述前轮传递动力的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的位置。
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512的所述输出口520所在位置略高于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512的供安装向所述后轮传递动力的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的所述输出口520的所在位置。
为了以示区别,可以称供安装向位于所述变速箱壳体5122两侧的车轮输出动力的输出轴的所述输出口520为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其中所述第一输出口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所述第二输出口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
称供安装向位于所述变速箱壳体5122后侧的车轮输出动力的输出轴为第三输出口,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变速箱512位于所述底盘架11的后部,所述后轮位于所述变速箱512的两侧时,所述第三输出口用于安装向所述变速箱512前侧的车轮输出动力的输出轴。
称供安装向位于所述变速箱壳体5122后侧的所述插秧作业装置30输出动力的输出轴为第四输出口。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变速箱512位于所述底盘架11的后部,所述后轮位于所述变速箱512的两侧时,所述第三输出口用于安装向所述变速箱512前侧的所述插秧作业装置30输出动力的输出轴。所述第三输出口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所述第四输出口位于所述第一部变速箱壳体51221。
对于所述变速箱512而言,所述变速箱壳体5122形成有一第一连接部51223和一第二连接部51224,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51223被安装于一个所述前桥12,所述第二连接部51224被安装于另一个所述前桥12。
所述第一连接部51223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所述第二连接部51224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
更加具体地说,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具有一第一连接端面512211,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51223具有所述第一连接端面512211,所述第一连接部51223凸出地形成于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
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具有一第二连接端面512221,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51224具有所述第二连接端面512221,所述第二连接部51224凸出地形成于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
当所述变速箱512被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前桥12,所述变速箱512的对应的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将动力通过所述前桥12传递至所述前轮,所述变速箱512的所述第一连接端面51221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面512221分别接触于两个所述前轮。
当所述变速箱512被安装于所述前桥12,所述第一连接部51223被安装于一个所述前桥12,所述第二连接部51224被安装于另一个所述前桥12,因此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端面51221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面512221来说,所述第一连接端面51221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面512221作为一受力面需要受到较大的作用力。
所述第一连接端面512211是一六角形面,所述第二连接端面512221是一六角形面,相应地,所述前桥12对应于接触于所述第一连接端面512211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端面512221的一承接面也是一六角形面,并且和所述第一连接端面512211、所述第二连接端面512221相互匹配。
当所述变速箱512被安装于所述前桥12,所述变速箱512的所述第一连接部51223的所述第一连接端贴合于一个所述前桥12的所述承接面,所述变速箱512的所述第二连接部51224的所述第二连接端贴合于另一个所述前桥12的所述承接面。所述变速箱512的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和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可以通过螺钉等被固定安装于所述前桥12,也可以通过卡合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前桥12,此处仅为举例说明,并不对于本发明造成限制。
由于所述变速箱512和所述前桥12的接触部位的所述第一连接部5122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51224结构提供了一个六角形的接触面,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5122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51224能够分别稳定地连接于所述前桥12,使得所述变速箱512能够被稳固地支撑于所述前桥12。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变速箱512位于两个所述前桥12之间,周围没有布置较多的零部件,有利于后期对于所述变速箱512的维护,并且所述变速箱512占据的空间较小,以有利于缩小整个所述插秧机1的尺寸。
更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511、所述发电机513、所述动力分配单元52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变速箱512都位于所述车架10的所述底盘架11的前部,并且,所述发动机511、所述发电机513、所述动力分配单元52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变速箱512被集中布置,以有利于缩小所述插秧机1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51223的所述第一连接端面5122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51224的所述第二连接端面512221分别是一平面,所述前桥12的所述承载面也是一个平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51223的所述第一连接端面5122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51224的所述第二连接端面512221大小相同。
优选地,两个所述前桥12被分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变速箱512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端面512211是一六角形并且具有一第一边、一第二边至第六边。所述第一连接端面512211的所述第一边、所述第二边、所述第三边、所述第四边、所述第五边以及所述第六边依次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端面512221是一六角形并且具有一第一边、一第二边至第六边。所述第二连接端面512221的所述第一边、所述第二边、所述第三边、所述第四边、所述第五边以及所述第六边依次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面512211的所述第一边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端面512221的第一边,并且两者可以位于同一高度位置。
进一步地,来自于所述变速箱512的动力一部分被传递给所述前轮,一部分通过位于所述变速箱512主体5121后方的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朝向所述后轮传递。
也就是说,所述发动机511产生的动力一部分被传递至所述变速箱512,然后通过所述变速箱512分别朝向所述行走装置20的四个所述车轮传递,所述发动机511产生的动力的另一部分被传递至所述发电机513,所述发电机513能够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存储于一个电池箱62。
所述电池箱62内的电能可以供给给所述控制装置40使用。所述插秧机1包括一供能装置60,其中所述供能装置60包括一油箱61和所述电池箱62,其中所述电池箱62被可供电地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40,所述油箱61被可供油地连接于所述发动机511。
具体地说,所述控制装置40包括一控制中心41、一转向机构42、一换挡机构43、一离合机构44、一升降控制机构45以及一制动机构,其中所述转向机构42、所述换挡机构43、所述离合机构44、所述升降控制机构45以及所述制动结构被分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中心41。基于所述控制中心41的控制指令,所述转向机构42、所述换挡机构43、所述离合机构44、所述升降控制机构45以及所述制动机构执行相应的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控制中心41的数目可以是多个,以对于所述转向机构42、所述换挡机构43、所述离合机构44以及所述制动机构分别进行控制。也可以是,一个所述控制中心41同时控制所述转向机构42、所述换挡机构43、所述离合机构44、所述升降控制机构45以及所述制动机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此处仅为举例说明,并不对于本发明造成限制。
所述转向机构42位于所述变速箱512的后方,所述转向机构42和所述变速箱512被紧凑地设置于两个所述前桥1212之间。
所述换挡机构43位于所述变速箱512的后方。具体地说,所述换挡机构4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变速箱512并且位于所述变速箱512的左侧。
所述离合机构44位于所述变速箱512的后方。具体地说,所述离合机构4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变速箱512并且位于所述变速箱512的左侧。
所述升降控制机构45位于所述变速箱512的后方。
所述升降控制机构45包括一升降控制阀组件451、一升降控制传动组件452以及一升降动力源453,其中所述升降控制阀组件451用于控制所述插秧支架14的升降,所述升降控制传动组件452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升降动力源453,当所述升降动力源453在所述控制中心41的指令下输出动力时,所述升降控制传动组件452传输动力以控制所述升降控制阀组件451的开合。
所述升降控制阀组件451被支撑于所述变速箱512。所述变速箱512位于所述升降控制阀组件451的下方。所述升降控制传动组件452位于所述升降控制阀组件451和所述升降动力源453之间。优选地,所述升降控制阀组件451、所述升降控制传动组件452以及所述升降动力源453位于一水平方向,或者说,所述升降控制阀组件451、所述升降控制传动组件452以及所述升降动力源453位于所述插秧机1的长度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动力源453是一电动机,所述电池箱62被可供电地连接于所述升降动力源453。
所述控制装置40包括一油门控制机构46,其中所述油门控制机构46用于控制油门大小。所述发动机511511被油门大小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油门控制机构46,其中所述油门控制机构46位于所述变速箱512后方。
所述油门控制机构46包括一油门控制轮461、一油门控制件462以及一油门控制动力源463,其中所述油门控制轮461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油门控制动力源463,所述油门控制件462被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油门控制轮461。
所述油门控制件462被设置于所述发动机511,用于控制所述发动机511的油门的大小和开合。
所述油门控制动力源463是一电动机,其中所述油门控制动力源463被可供电地连接于所述电池箱62。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传输单元53包括一所述PTO动力传输轴531和至少一行走动力传输轴532,其中所述PTO动力传输轴531用于将来自于所述变速箱512的动力传递至所述插秧作业装置30,所述行走动力传输轴532用于将来自于所述变速箱512的动力传递至所述行走装置20。所述PTO动力传输轴531和所述行走动力传输轴532被分别连接于所述变速箱512。
所述PTO动力传输轴531和所述行走动力传输轴532分别被连接于所述变速箱512的对应的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可以是,所述PTO动力传输轴531被安装于所述变速箱壳体5122的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的所述输出口520。所述行走动力传输轴532被安装于所述变速箱壳体5122的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的位于后侧的所述输出口520。也就是说,所述PTO动力输出轴531可以和对应于所述变速箱512的向所述插秧作业装置30传输动力的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是同一个轴,也可以是分开两个动力轴。所述行走动力传输轴532可以和对应于所述变速箱512的向所述后轮传输动力的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是同一个轴,也可以是分开两个轴。
对于向两个所述前轮传递动力的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而言,可以是同一个轴,也可以是不同的两个轴,如果是不同的两个动力轴,优选地,被安装于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1的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和被安装于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51222的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位于同一轴线。
所述PTO动力传输轴531和一所述行走动力传输轴532分别位于所述变速箱512后方,所述PTO动力传输轴531用于将来自于前方的所述变速箱512的动力传递至位于后方的所述插秧作业装置30。位于所述变速箱512后方的所述行走动力传输轴532用于将来自于前方的所述变速箱512的动力传递至后轮。所述PTO动力传输轴531位于用于在所述变速箱512和所述后桥1313之间传动的所述行走动力传输轴532的左侧。
所述转向机构42包括一转向传动组件421和一转向动力源422,其中所述转向传动组件421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向动力源422,所述转向传动组件421被连接于所述行走单元,所述行走单元在所述转向传动组件421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转向。
所述转向动力源422位于一竖直方向,并且所述换挡机构43和所述转向机构42的所述转向动力源422分别位于所述PTO动力传输轴531的两侧。所述电池箱62被可供电地连接于所述转向动力源422。
所述离合机构44包括一离合传动组件441和一离合动力源442,其中所述离合动力源442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离合传动组件441。所述离合传动组件441分别连接于所述变速器和所述离合动力源442。
所述离合机构44的所述离合动力源442被布置于所述PTO动力传输轴531的上方。所述电池箱62被可供电地连接于所述离合动力源。
所述换挡机构43包括一换挡传动组件431和一换挡动力源432,其中所述换挡动力源432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换挡传动组件431。所述换挡传动组件431分别连接于所述变速箱512和所述换挡动力源432。所述电池箱62被可供电地连接于所述换挡动力源。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于所述插秧机1的各个部件的位置布置和结构设计,所述插秧机1可以具有一较小的尺寸,可以在作业过程中单次插秧4到7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所述插秧机1的一动力传输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插秧机1的所述变速箱分别通过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输出动力分别至两个所述后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动力传输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输出动力至两个所述后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动力传输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变速箱输出轴5124输出动力至所述插秧作业装置30。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上述方法中,两个所述前轮分别位于所述变速箱512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动力传输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发动机511产生的动力分别被传输至所述变速箱512和所述发电机513。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0)

1.一变速箱壳体,其特征在于,具有一输入口、第一输出口、第二输出口以及第三输出口,其中一个所述输入口供安装输入动力的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出口和所述第二输出口分别供安装向位于所述变速箱壳体两侧的车轮输出动力的输出轴,所述第三输出口分别供安装向位于所述变速箱壳体后侧或前侧的车轮输出动力的输出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壳体,其中所述变速箱壳体包括一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和一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其中所述第一输出口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和所述第二输出口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其中所述第三输出口和所述输入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变速箱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壳体,其中所述输入口和所述第二输出口形成于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壳体,其中所述输入口所在位于高于所述第二输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变速箱壳体,其中所述第三输出口所在位置位于所述输入口和所述第二输出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变速箱壳体,其中所述变速箱壳体具有一第四输出口,其中所述第四输出口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变速箱壳体,并且所述第四输出口的朝向和所述第三输出口的朝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插秧机,其中所述变速箱壳体具有一第一连接端面和一第二连接端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面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面分别贴合所述前桥的一承接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面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端面是一六角形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秧机,其中所述前桥的所述承接面是一六角形面,并且所述前桥的所述承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端面、所述第二连接端面的大小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秧机,其中所述变速箱壳体分别朝两侧凸出以形成一第一连接部和一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所述第一连接端面,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所述第二连接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秧机,其中所述第一连端面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端面是一平面。
11.一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变速箱壳体,其中所述变速箱壳体具有一容纳腔;和
一变速箱主体,其中所述变速箱主体被容纳于所述容纳腔。
12.一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车架;
一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被安装于所述车架;
一行走装置,其中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其中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分别被安装于所述车架;
一插秧作业装置,其中所述插秧作业装置被安装于所述车架;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一变速箱,其中所述行走装置和所述插秧作业装置被分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产生的动力至少部分被传递至所述变速箱,所述行走装置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变速箱。
13.一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车架;
一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被安装于所述车架;
一行走装置,其中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其中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分别被安装于所述车架;
一插秧作业装置,其中所述插秧作业装置被安装于所述车架;以及
一变速箱,其中所述行走装置和所述插秧作业装置被分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产生的动力至少部分被传递至所述变速箱,所述行走装置的每一所述前轮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变速箱,每一所述后轮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变速箱。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秧机,其中所述变速箱包括一变速箱主体、一变速箱壳体和二变速箱输出轴,所述变速箱壳体具有一容纳腔,其中所述变速箱主体被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其中每一所述变速箱输出轴被分别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变速箱主体,其中两个所述前轮分别被可驱动地连接于一个所述变速箱输出轴,两个所述后轮分别被可驱动地连接于另一个所述变速箱输出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秧机,其中所述变速箱包括一变速箱主体、一变速箱壳体和三变速箱输出轴,其中所述变速箱壳体具有一容纳腔,其中所述变速箱主体被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其中每一所述变速箱输出轴被分别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变速箱主体,其中一个所述变速箱输出轴向一个所述前轮输出动力,一个所述变速箱输出轴向另一个所述前轮输出动力,另一个所述变速箱输出轴向两个所述后轮输出动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插秧机,其中所述变速箱进一步包括向所述插秧作业装置输出动力的一变速箱输出轴,所述插秧作业装置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变速箱输出轴。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插秧机,其中所述车架包括一底盘架、两个前桥和两个后桥,其中所述前桥位于所述底盘架的前部,所述后桥位于所述底盘架的后部,所述前轮被安装于所述前桥,所述后轮被安装于所述后桥,其中所述变速箱被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前桥,两个所述前桥分别位于所述变速箱两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秧机,其中所述变速箱壳体被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前桥。
19.一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插秧机的一变速箱分别通过变速箱输出轴输出动力分别至所述插秧机的至少一车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变速箱输出轴输出动力至所述插秧机的一插秧作业装置。
CN201910490760.8A 2019-06-06 2019-06-06 插秧机、变速箱、变速箱壳体以及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 Pending CN1102787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0760.8A CN110278751A (zh) 2019-06-06 2019-06-06 插秧机、变速箱、变速箱壳体以及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
PCT/CN2019/106304 WO2020244091A1 (zh) 2019-06-06 2019-09-18 插秧机、变速箱、变速箱壳体以及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0760.8A CN110278751A (zh) 2019-06-06 2019-06-06 插秧机、变速箱、变速箱壳体以及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8751A true CN110278751A (zh) 2019-09-27

Family

ID=68003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0760.8A Pending CN110278751A (zh) 2019-06-06 2019-06-06 插秧机、变速箱、变速箱壳体以及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7875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52963A1 (zh) * 2019-06-15 2020-12-24 丰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秧机
WO2020258548A1 (zh) * 2019-06-27 2020-12-30 丰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秧机和插秧机油门控制方法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6627A (ja) * 1998-01-16 1999-07-27 Kanzaki Kokyukoki Mfg Co Ltd 乗用田植機の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CN2645422Y (zh) * 2003-09-02 2004-10-06 刘良基 四轮驱动水稻插秧机
JP2005333820A (ja) * 2004-05-24 2005-12-08 Kubota Corp 乗用型田植機
CN201040489Y (zh) * 2007-06-02 2008-03-26 刘胜 一种直连式拖拉机
JP2011019533A (ja) * 2010-10-18 2011-02-03 Yanmar Co Ltd 乗用型田植機
CN102355812A (zh) * 2009-03-18 2012-02-15 洋马株式会社 乘坐式农业工作机及作为其一个例子的乘坐式插秧机
CN202818945U (zh) * 2012-09-25 2013-03-27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 乘座式插秧机的后围护栏总成
CN202818946U (zh) * 2012-09-25 2013-03-27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 乘座式插秧机的整体式车架
CN202818944U (zh) * 2012-09-25 2013-03-27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 乘座式插秧机的底盘结构
CN204206755U (zh) * 2014-11-05 2015-03-18 浙江博源农机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插秧机驱动底盘
CN204425977U (zh) * 2014-12-16 2015-07-01 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新型乘坐式插秧机
CN105432171A (zh) * 2015-12-22 2016-03-30 于云兴 多用途农田管理机
CN205611191U (zh) * 2016-05-17 2016-10-05 解宇 农机
CN106068838A (zh) * 2016-08-25 2016-11-09 江苏常发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乘坐式插秧机
CN205818932U (zh) * 2016-07-23 2016-12-21 马国发 一种农用田间管理机的传动机构
CN106828634A (zh) * 2017-01-10 2017-06-13 浙江小精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履带式插秧机行走底盘
CN211297652U (zh) * 2019-06-06 2020-08-21 丰疆智能科技研究院(常州)有限公司 插秧机、变速箱以及变速箱壳体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6627A (ja) * 1998-01-16 1999-07-27 Kanzaki Kokyukoki Mfg Co Ltd 乗用田植機の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CN2645422Y (zh) * 2003-09-02 2004-10-06 刘良基 四轮驱动水稻插秧机
JP2005333820A (ja) * 2004-05-24 2005-12-08 Kubota Corp 乗用型田植機
CN201040489Y (zh) * 2007-06-02 2008-03-26 刘胜 一种直连式拖拉机
CN102355812A (zh) * 2009-03-18 2012-02-15 洋马株式会社 乘坐式农业工作机及作为其一个例子的乘坐式插秧机
JP2011019533A (ja) * 2010-10-18 2011-02-03 Yanmar Co Ltd 乗用型田植機
CN202818944U (zh) * 2012-09-25 2013-03-27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 乘座式插秧机的底盘结构
CN202818946U (zh) * 2012-09-25 2013-03-27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 乘座式插秧机的整体式车架
CN202818945U (zh) * 2012-09-25 2013-03-27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 乘座式插秧机的后围护栏总成
CN204206755U (zh) * 2014-11-05 2015-03-18 浙江博源农机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插秧机驱动底盘
CN204425977U (zh) * 2014-12-16 2015-07-01 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新型乘坐式插秧机
CN105432171A (zh) * 2015-12-22 2016-03-30 于云兴 多用途农田管理机
CN205611191U (zh) * 2016-05-17 2016-10-05 解宇 农机
CN205818932U (zh) * 2016-07-23 2016-12-21 马国发 一种农用田间管理机的传动机构
CN106068838A (zh) * 2016-08-25 2016-11-09 江苏常发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乘坐式插秧机
CN106828634A (zh) * 2017-01-10 2017-06-13 浙江小精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履带式插秧机行走底盘
CN211297652U (zh) * 2019-06-06 2020-08-21 丰疆智能科技研究院(常州)有限公司 插秧机、变速箱以及变速箱壳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52963A1 (zh) * 2019-06-15 2020-12-24 丰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秧机
WO2020258548A1 (zh) * 2019-06-27 2020-12-30 丰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秧机和插秧机油门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67493B2 (en) Tractor with hybrid power system
US20150210151A1 (en) Tractor with Hybrid Power System
US10538238B2 (en) Hybrid powertrain and modular rear drive unit for same
US8567540B2 (en) Drive unit for an electric hybrid vehicle
CN107627840B (zh) 用于工作车辆传动系统的变速器
CN107630987B (zh) 用于工作车辆传动系统的变速器
US7350603B2 (en) Hybrid drive unit and vehicle mounted therewith
CN110278751A (zh) 插秧机、变速箱、变速箱壳体以及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
CN102815191B (zh) 具有横向安排的内燃发动机传动系的机动车辆
US20070087886A1 (en) Vehicle with a drive engine arranged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EP2934936B1 (en) Agricultural vehicle transmission
CN111032400A (zh) 驱动系统和车辆
CN111038251A (zh) 具有变速器齿轮的旁路的发动机动力传递系统
CN211297652U (zh) 插秧机、变速箱以及变速箱壳体
CN207388864U (zh) 减速器、增程式动力总成及电动车
US11458837B2 (en) Drive train for an agricultural machine
CN111605393B (zh) 机电驱动单元和动力系
WO2020244091A1 (zh) 插秧机、变速箱、变速箱壳体以及插秧机动力传输方法
WO2020165393A1 (en) Hybrid agricultural vehicle
CN112449817A (zh) 增程器、混合动力插秧机和混合动力插秧机的工作方法
CN201283787Y (zh) 农用三轮车的动力输出平台
CN220874988U (zh) 一种耕作设备
CN221090467U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汽车
CN108124558A (zh) 小型化移栽机及其小型化配置方法
CN209914463U (zh) 基于混合动力的无人插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