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5962B - 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65962B
CN110265962B CN201811502199.2A CN201811502199A CN110265962B CN 110265962 B CN110265962 B CN 110265962B CN 201811502199 A CN201811502199 A CN 201811502199A CN 110265962 B CN110265962 B CN 1102659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voltage
power supply
circui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021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65962A (zh
Inventor
植田博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265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5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65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59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462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as a fun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load, e.g. delay, temperature, specific voltage/current characteristic
    • G05F1/465Internal voltage generator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e.g. step down genera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63Arrangements for using multiple switchable power supplies, e.g. battery and A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8Supervision thereof, e.g. detecting power-supply failure by out of limits supervis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0Means for acting in the event of power-supply failure or interruption, e.g. power-supply fluctuations
    • G06F1/305Means for acting in the event of power-supply failure or interruption, e.g. power-supply fluctuations in the event of power-supply fluctu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02J1/108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using diodes blocking reverse current 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Abstract

期望一种在对控制装置供给的电力被阻断时,对于其他单元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处理的技术。控制装置的电源单元从外部电源接受电力供给,并对主运算单元与副运算单元供给电力。电源单元是构成为,在收到对多个运算单元供给的电力的电压低于预定阈值的检测信号时,经由总线主机部而对局域总线上送出关停指令,对于副运算单元也送出关停指令。

Description

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揭示涉及一种在对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被阻断时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工厂自动化(Factory Automation,FA)系统中,负责控制生产设备内的输入/输出机器的控制装置包含一个或多个运算单元,所述运算单元与由运算单元控制动作的机器连接于网络(network)。这样,运算单元与输入/输出机器经由网络来循环(cyclic)地进行通信,收发通信数据以控制生产设备。
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09-22341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下述内容:在具备双冗余的两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单元的工业用控制器中,连接有控制程序开发装置(工具(tool)装置)与通信电缆(cable)的活动(active)侧运算单元判断从工具装置发送的命令帧(command frame)的发送目的地是否为自身。活动侧运算单元在命令帧为发往自身的情况下,向工具装置发送响应帧(response frame)。若并非发往自身,则将命令帧转发至未连接工具装置与通信电缆的备份(standby)侧运算单元。备份侧运算单元制作包含基于所发送的响应帧的执行结果的响应帧,并发送至活动侧运算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2234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若从外部电源向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被阻断,则在连接于运算单元的其他单元中也需要电力供给被阻断时的处理。
本发明提供一种向控制装置供给的电力被阻断时的新颖结构。
本揭示的一例中,控制装置包括:主运算单元,执行第1控制运算;副运算单元,执行第2控制运算;以及电源单元,接受来自外部的电力,对所述主运算单元及所述副运算单元供给电力。所述主运算单元包括:运算处理部,包含处理器(processor);总线主机(busmaster)部,连接于所述运算处理部,对局域总线(local bus)上的数据传输进行管理;以及电源电路,接受来自所述电源单元的电力,对所述运算处理部及所述总线主机部供给电力。所述电源单元包括输出电路,所述输出电路在对所述主运算单元及所述副运算单元供给的电力的电压低于预定的阈值时,向所述主运算单元输出表示电压下降的检测信号。所述主运算单元构成为,当从所述电源单元收到所述检测信号时,经由所述总线主机部来对所述局域总线上送出关停(shut down)指令,并且对所述副运算单元也送出所述关停指令。
根据本揭示,控制装置不仅对于运算单元,对于连接于运算单元的其他单元,也能够使其切实地执行电力供给被阻断时的处理。
本揭示的一例中,电源单元在接受来自所述外部的电力的端口(port)与电压转换部之间,包含蓄积电力的电路。
根据本揭示,控制装置能够执行针对被供给至运算单元的电力的平滑化处理。
本揭示的一例中,电源电路包括:第1端口,接受来自所述电源单元的电力;第2端口,接受来自与所述电源单元不同的电源装置的电力;以及备份(backup)电路,连接于所述第1端口及所述第2端口这两者。
根据本揭示,控制装置中,无论从多个端口中的哪个端口进行电力供给,均能够容易地确保备份电源的电力。
本揭示的一例中,电源电路还包括阻止电路,所述阻止电路用于阻止电流在所述第1端口与所述第2端口之间流动。
根据本揭示,控制装置中,无论从多个端口中的哪个端口进行电力供给,均能够防止电流朝向其他端口的逆流。
本揭示的一例中,电源电路包含第1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第1电压转换电路转换为比在所述第1端口与所述第2端口的连接节点(node)处出现的电压低的第1电压。
根据本揭示,控制装置能够生成与各装置的驱动电压相应的不同值的电压。
本揭示的一例中,所述备份电路还包括:第3电压转换电路,配置在所述第1端口及所述第2端口与所述第1电压转换电路之间,将从第2电压转换电路供给的电力转换为比第2电压低的第3电压,所述第2电压转换电路转换为比所述第1电压高的所述第2电压;以及电容器,连接于所述第2电压转换电路与所述第3电压转换电路之间,能够蓄积从所述第2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的电力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揭示,控制装置能够通过电压转换电路对与电容器的残留电荷对应的电压进行转换所得的电压,来将多个单元的驱动时间确保为一定时间。
本揭示的一例中,主运算单元还包括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检测所述副运算单元及所述电源单元的存在。
根据本揭示,控制装置能够切实地检测主运算单元与副运算单元及电源单元的连接状态,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检测电力供给状态。
在一方面,不仅对于运算单元,对于连接于运算单元的其他单元,也能够使其切实地执行电力供给被阻断时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依据本实施方式的FA系统的第1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依据本实施方式的FA系统的第2结构例的图。
图3是说明依据本实施方式的、包含主运算单元10、副运算单元20及电源单元30的控制装置100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4是说明依据本实施方式的状态管理电路110的电力供给检测处理的图。
[符号的说明]
1A、1B:FA系统
2a:第1电力线
2b:第2电力线
4a:第1接地线
4b:第2接地线
6:连接线
10:主运算单元
11:第1端口
12:第2端口
14、16、126、128:二极管
20:副运算单元
22、182:系统级芯片(SoC)
30:电源单元
32:电力端口
34:第3分压电路
35、125:电容器
36:输出电路
38:电压转换部
40:功能单元
50:外部电源
60:局域总线
100:控制装置
101:电源电路
102:第4分压电路
104:第1分压电路
106:第2分压电路
108:检测电阻
110:状态管理电路
120:备份电路
122:第2电压转换电路
124:第3电压转换电路
130:第1电压转换电路
180:运算处理部
184:处理器
186:存储器
190:总线主机部
192:通信电路
362:比较器
364:晶体管
366:基准生成电路
GND:电位
N1、N2、N3、N4、N5、N6、N7、N8:节点
PRSN、PSPF、24V_PSPF、50V_PSPF、XP_PSPF:信号线
S110、S115: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依据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同一部件及构成元件标注同一符号。它们的名称及功能也相同。因此,不再重复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A.FA系统的结构>
参照图1及图2来说明本发明的控制系统(FA系统)。图1及图2是表示依据本实施方式的FA系统的两个结构例(1A及1B)的图。
FA系统1A及FA系统1B是用于对设备及装置等控制对象进行控制,使生产工序自动化的控制系统。
图1是说明依据本实施方式的FA系统的第1结构例的图。FA系统的第1结构例(即FA系统1A)包含主运算单元10、一个或多个功能单元40及外部电源50。主运算单元10是构成FA系统的一要素,相当于对FA系统整体的处理进行控制的运算装置。这样,在FA系统的运算单元仅为主运算单元10,而不包含其他运算单元的情况下,主运算单元10成为控制装置100。主运算单元10经由局域总线60来与功能单元40进行设定信息或者与电力供给停止相关的信号的交换。设定信息例如包含连接于功能单元40的未图示的驱动装置(例如图像传感器)执行针对工件的处理(例如拍摄处理)时的参数(parameter)值。
这样,功能单元40具有:从作为控制对象的机械或设备等收集现场信息的功能(数据收集功能);和/或输出针对作为控制对象的机械或设备等的指令信号的功能(数据输出功能)等。
功能单元40具体为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单元。I/O单元40可列举数字输入(Digital Input,DI)单元、数字输出(Digital Output,DO)单元、模拟输入(AnalogInput,AI)单元、模拟输出(Analog Output,AO)单元、脉冲捕获(pulse catch)输入单元、及使多个种类混合而成的复合单元等。
外部电源50连接于主运算单元10的第2端口12,进行对主运算单元10的电力供给。对于第2端口12,例如施加24V的电压。这样,在主运算单元10未与电源单元等其他运算单元连接的情况下,所述主运算单元10能够从设于自身单元的第2端口12直接接受电力供给。
图2是表示依据本实施方式的FA系统的第2结构例的图。FA系统的第2结构例(即FA系统1B)是在所述FA系统1A的结构中进而追加有新结构者。具体而言,FA系统1B除了主运算单元10、I/O单元40及外部电源50以外,还包含副运算单元20与电源单元30。
副运算单元20是与主运算单元10电连接,协同主运算单元10来执行一个处理,或者执行与主运算单元10所执行的处理不同的处理的单元,且是用于提高FA系统整体的处理量或处理速度的单元。这样,副运算单元20作为支持主运算单元10的处理的辅助单元发挥功能。
电源单元30是具有电力端口32,从外部电源50接受对所述电力端口32的电力供给,以对主运算单元10及副运算单元20供给电力的单元。具体而言,在来自外部电源50的电力被供给至电源单元30后,主运算单元10接受对后述图3的第1端口11的电力供给。对于第1端口11,例如施加12V的电压。这样,在主运算单元10与电源单元30之类的其他运算单元连接的情况下,主运算单元10能够从设于自身单元的第1端口11间接地接受电力供给。
这样,在FA系统的运算单元包含主运算单元10、副运算单元20及对这些运算单元供给电力的电源单元30的情况下,主运算单元10、副运算单元20与电源单元30成为控制装置100。因此,作为至少包含主运算单元10的控制装置100接受电力供给的模式(pattern),有从第1端口11间接地接受电力供给的情况、与从第2端口12直接接受电力供给的情况这两种电力供给模式。
以下,首先参照图3来说明主运算单元10的电路结构与电路动作。
<B.主运算单元10的电路结构与动作>
图3是说明依据本实施方式的包含主运算单元10、副运算单元20及电源单元30的控制装置100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3的主运算单元10是构成控制装置100的一部分的单元,所述控制装置100包含电源电路101、运算处理部180及总线主机部190。
运算处理部180执行主运算单元10中的各种处理。运算处理部180包含至少具有处理器184及存储器186的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a Chip,SoC)182。SoC 182是集成有处理器184及存储器186等的半导体芯片。
处理器184通过将记录在存储器186中的程序展开并执行,从而执行主运算单元10中的各种处理。另外,所述SoC 182是利用电源电路101的第1电压转换电路130对基于第1电力线2a的电位与第1接地(ground)线4a的电位GND的电位差的电压(例如12V)进行降压所得的电压(例如5V)而驱动。第1电压转换电路130具体为直流/直流(Direct Current/DirectCurrent,DC/DC)转换器(converter)。
第1电压转换电路130进行转换而输出的电压(例如5V)是从第1端口11供给的电压,且是比成为节点(连接节点)N4的电位与节点N6的电位的电位差的电压(12V)低的电压。而且,第1电压转换电路130进行转换而输出的电压(例如5V)是从第2端口12供给的电压,且是比成为节点N4的电位与节点N6的电位的电位差的电压(24V)低的电压。这样,电源电路101的第1电压转换电路130能够转换为比在第1端口11与第2端口12之间的节点N4及N6之间出现的电压(例如12V或24V)低的电压(例如5V)。由此,控制装置100能够生成与各装置的驱动电压相应的不同值的电压。
总线主机部190对与功能单元40之间交换通信数据的内部总线上的数据传输进行管理。总线主机部190包含通信电路192。
通信电路192对与功能单元40交换通信数据的现场网络(field network)上的数据传输进行管理。作为此种现场网络,使用EtherCAT(注册商标)、EtherNet/IP(注册商标)、DeviceNet(注册商标)、CompoNet(注册商标)等固定周期网络。通信电路192通过局域总线60来执行与功能单元40的通信数据交换。
电源电路101具有从与电源单元30不同的电源装置接受电力供给的第2端口12。连接于第2端口12的第2电力线2b的电位与第2接地线4b的电位的电位差(即电压,例如24V)被施加至第1分压电路104。
第1分压电路104将对所施加的电压进行电阻分压所得的电压(例如12V)经由信号线24V_PSPF而输入至状态管理电路110。第1分压电路104的一端被接地。
状态管理电路110是对于对主运算单元10的电力供给状态进行管理的电路。状态管理电路110在从第1分压电路104输入的电压低于预定的阈值时,判定为未进行电力供给。状态管理电路110基于判定结果,经由信号线PSPF来对总线主机部190送出关停指令。另外,阈值既可保持于状态管理电路110内,也可保持于运算处理部180的存储器186中。
总线主机部190的通信电路192经由局域总线60,来与功能单元40交换通信数据,所述通信数据包含与电源供给的阻断相关的信息。具体而言,功能单元40从总线主机部190接收与电源供给的阻断相关的信息,使优先级高的处理先于其他处理而执行,由此,以备电源供给的阻断。功能单元40在电源供给被阻断后,电源断开(OFF)。
这样,控制装置100能够检测是否发生了电力供给的阻断,并能够将与对主运算单元10的电力供给的阻断发生的有无相应的指令通知给功能单元40。而且,控制装置100自身也能够切实地执行电力供给被阻断时的数据的保存处理等。
另外,在从第2端口12供给有电力的情况下,流经第2电力线2b的电流经由二极管14而流至节点N4后,经由二极管128而流入第1电压转换电路130,并且电流也流入总线主机部190的通信电路192。这样,控制装置100中,运算处理部180的SoC 182及总线主机部190的通信电路192能够驱动。
而且,如上所述,在从第2端口12供给有电力的情况下,电流沿着第2电力线2b的二极管14的顺向(阳极(anode)→阴极(cathode))流动,但所流动的电流在节点N4处不朝向二极管16的逆向(阴极→阳极)流动。而且,在从后述的第1端口11供给电力的情况下,电流沿着二极管16的顺向流动,但不朝向二极管14的逆向流动。通过像这样设置阻止电流在第1端口11与第2端口12之间流动的阻止电路,从而在控制装置100中,无论从多个端口中的哪个端口供给有电力,均能够防止电流朝向其他端口的逆流。
而且,在后段的二极管128中,电路也沿着顺向流动,但所流动的电流在节点N7中,不会沿着二极管126的逆向流动。
接下来,对配置在第1端口11及第2端口12与第1电压转换电路130之间的备份电路120的电路结构和电路动作进行说明。所述备份电路120具体包括:二极管128,设在节点N5与节点N7之间,从节点N5朝节点N7的方向为顺向;以及第2电压转换电路122,对节点N5的电压(例如12V)进行升压(例如升压至50V)。而且,备份电路120包括:电容器125,充入从第2电压转换电路122输出的电荷;第3电压转换电路124,对与充电后的电荷对应的电压(例如50V)进行降压(例如降压至14V);以及二极管126,设在第3电压转换电路124与节点N7之间,从第3电压转换电路124朝节点N7的方向为顺向。
在电容器125中充入有规定电荷的情况下,即便来自第1端口11及第2端口12这两个端口的电力供给被阻断,也能够通过与电容器125的电荷对应的规定电压,来对第1电压转换电路130供给电流。这样,即使对主运算单元10的电力供给被阻断,控制装置100通过包含电容器125的电路作为备份电路进行动作,仍能够利用电容器125中的残留电荷来实现运算处理部180等的短时间动作。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00通过将与电容器125的残留电荷对应的电压(50V)由第1电压转换电路130转换而成的电压(5V)、或由第3电压转换电路124转换而成的电压(14V),能够将包含主运算单元10的运算处理部180的SoC 182与功能单元40的多个单元的驱动时间确保为一定时间。这些单元能够在所述一定时间的期间内,切实地执行包括数据的保存等、电力供给被阻断时的处理。
另外,在第2电压转换电路122与电容器125之间的节点N8设有第2分压电路106。第2分压电路106将对与充入电容器125的电荷对应的电压(例如50V)进行电阻分压所得的电压(例如25V)经由信号线50V_PSPF而输入至状态管理电路110。第2分压电路106的一端被接地。
状态管理电路110在从第2分压电路106输入的电压低于预定的阈值时,判定为备份电路120的充电电压不足。状态管理电路110基于判定结果,经由信号线PSPF而对总线主机部190送出关停指令。另外,阈值既可保持在状态管理电路110内,也可保持于运算处理部180的存储器186中。
总线主机部190的通信电路192经由局域总线60,来与功能单元40交换通信数据,所述通信数据包含与电源供给的阻断相关的信息。具体而言,功能单元40从总线主机部190接收与电源供给的阻断相关的信息,使优先级高的处理先于其他处理而执行,由此,以备电源供给的阻断。功能单元40在电源供给被阻断后,电源断开。
这样,控制装置100能够检测主运算单元10的备份电力是否不足,并能够将与备份电力的状态相应的指令通知给功能单元40。
另外,采用了下述结构,即:由第2端口12接受的电力与由第1端口11接受的电力中的、无论是哪个端口的电力,均能被供给至设置备份电路120的节点N5。这样,备份电路120是连接于第1端口11与第2端口12这两者的电路。因此,控制装置100中,无论从多个端口中的哪个端口进行电力供给,均能对电容器125充入电荷,从而能够容易地确保备份电源的电力。
<C.副运算单元20的电路结构与动作>
副运算单元20被施加从电源单元30的电压转换部38输出的电压。具体而言,来自作为DC/DC转换器的电压转换部38的输出电压、且为节点N1的电位与节点N2的电位的电位差的电压(例如12V)被施加至副运算单元20的SoC 22,SoC 22基于所述电压来驱动。与所述运算处理部180的SoC 182同样地,SoC 22是集成有处理器及存储器等的半导体芯片。SoC22是利用基于从电源单元30供给的电力即第1电力线2a的电位与第1接地线4a的电位GND的电位差的电压(例如12V)来驱动。
副运算单元20是如下所述的单元,即,用于通过协同主运算单元10来执行处理,或者独立于主运算单元10来执行处理,从而提高FA系统整体的处理量或处理速度。这样,副运算单元20是作为主运算单元10的支持单元发挥功能的、构成控制装置100的一部分的单元。
<D.电源单元30的电路结构与动作>
电源单元30是供给主运算单元10及副运算单元20的电力的单元,且是构成控制装置100的一部分的单元。
电源单元30包含电力端口32、第3分压电路34、电容器35、输出电路36及电压转换部38。电力端口32是接受来自外部电源50的电力供给的端口,被施加来自外部电源50的电压。具体而言,连接于电力端口32的电力线的电位与接地线的电位的电位差(即电压)被施加至第3分压电路34,并且被施加至设于第3分压电路34后段的电容器35与电压转换部38。
电容器35是蓄积电荷的电路,并且对电流进行平滑化,以抑制纹波(ripple)而使其更为接近直流。通过此种电容器35的功能,控制装置100能够执行针对被供给至运算单元的电力的平滑化处理,所述运算单元包含主运算单元10及副运算单元20。
电压转换部38为DC/DC转换器,将所输入的电压(例如24V)降压至规定的电压(例如12V)并输出至副运算单元20。因此,第1电力线2a上的节点N1的电位与第1接地线4a的节点N2的电位的电位差为12V,此电压被施加至副运算单元20的SoC 22或主运算单元10的第1端口11。
第3分压电路34被用作电压检测部,所述电压检测部对从外部电源50输入至电力端口32的电压(例如24V)进行检测。第3分压电路34的输出电压被输入至输出电路36的比较器362。
这样,电源单元30能够对副运算单元20及主运算单元10的多个运算单元供给稳定的电力。
接下来,对输出电路36进行说明。输出电路36包括比较器362、晶体管(transistor)364及基准生成电路366。输出电路36将输入至比较器362的其中一个输入端子的电压,与输入至另一个输入端子的基准值进行比较。对基准生成电路366输入控制电压Vcc(例如5V),并将对所述控制电压Vcc进行电阻分压所得的电压(例如2.5V)作为基准电压而输入至比较器362的另一个输入端子。基准生成电路366的一端被接地。
在来自第3分压电路34的输入电压为基准电压以上的情况下,从比较器362的输出端子输出低(Low)信号。从输出端子输出的信号被输出至晶体管364的基极(base)。这样,输入电压成为基准电压以上,意味着对电力端口32施加有来自外部电源50的电压(例如24V)。
作为一例,是设晶体管364为NPN型晶体管来进行说明,但只要可实现本实施方式,则也可为PNP型晶体管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型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T)等。
对于晶体管364的集电极(collector),施加经第4分压电路102分压所得的电压。在从比较器362输出低信号的情况下,晶体管364未导通,集电极与被接地的发射极(emitter)之间无电流流动。
这样,在对节点N3施加有例如12V的电压,经第4分压电路102分压所得的电压例如为5V的情况下,输出电路36将此种电压作为检测信号而经由信号线XP_PSPF送出至状态管理电路110。状态管理电路110基于所接收的检测信号而判定为正进行电力的供给。
与此相对,在从第3分压电路34向比较器362的输入电压小于基准电压的情况下,从比较器362将高(High)信号送出至晶体管364的基极,晶体管364导通。这样,输入电压小于基准电压,意味着未对电力端口32施加来自外部电源50的电压(例如24V)。即,意味着来自外部电源50的电力供给已阻断。
通过晶体管364导通,第4分压电路102的电压(例如5V)下降而与跟发射极连接的接地为同电位(0V)。输出电路36将此种电压值作为检测信号而经由信号线XP_PSPF输出至状态管理电路110。状态管理电路110基于所接收的检测信号,而判定为来自外部电源50的电力供给被阻断。
在收到来自信号线XP_PSPF的表示电压下降的检测信号时,状态管理电路110经由信号线PSPF来对副运算单元20与主运算单元10的总线主机部190送出关停指令。具体而言,在经由信号线XP_PSPF而收到0V的检测信号时,状态管理电路110将经由信号线PSPF而传输至总线主机部190与副运算单元20的信号由高切换为低。此信号在状态管理电路110中经由信号线XP_PSPF而由第4分压电路102分压所得的电压为预定的电压(例如5V)以上时,处于高的状态。而且,当检测出由第4分压电路102分压所得的电压小于预定的电压时,此信号由高切换为低的状态。检测到通过此种由高向低的信号切换而形成的低信号的、总线主机部190与副运算单元20执行关停准备。
由此,控制装置100不仅对于运算单元,对于连接于运算单元的其他单元,也能够使其切实地执行电力供给被阻断时的处理。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00能够将主运算单元10所检测出的与电力阻断相关的信息从总线主机部190通知给局域总线60上的功能单元40与副运算单元20。而且,功能单元40及副运算单元20能够切实地执行下述处理,所述处理包含在电力供给被阻断时将数据保存到存储器上、或者禁止对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的存取等。而且,运算处理部180也能够切实地执行包含数据保存等的处理。
另外,从电源单元30施加至节点N1而驱动SoC 22的电压(例如12V)被施加至主运算单元10的第1端口11。因此,在从外部电源50对电力端口32供给有电力的情况下,第1端口11后段的节点N3的电压为12V。第4分压电路102将对此电压(12V)进行电阻分压所得的电压(例如5V)经由信号线XP_PSPF而输入至状态管理电路110。第4分压电路102的一端被接地。
状态管理电路110在至此为止所说明的跟电力供给状态相关的信号之外,对与主运算单元10和其他单元的连接状态相关的信号进行检测。状态管理电路110对与主运算单元10和其他单元的连接状态相关的信号进行检测。具体而言,状态管理电路110具有对主运算单元10与电源单元30及副运算单元20的连接状态进行检测的电路即检测电阻108。状态管理电路110经由信号线PRSN来接收对检测电阻108施加有控制电压Vcc(例如5V)的信号。在主运算单元10未连接有电源单元30及副运算单元20的情况下,检测电阻108的电压保持控制电压Vcc的电压(5V)。因此,状态管理电路110接收控制电压(例如5V)的信号。
与此相对,在连接有其他单元(例如存在电源单元30)的情况下,对检测电阻108施加的电压经由连接线6而与接地为同电位,因而状态管理电路110接收与接地为同电位(0V)的信号。因此,在经由信号线PRSN而接收的信号表示控制电压Vcc(例如5V)的情况下,状态管理电路110检测到其他单元未连接(例如不存在电源单元30及副运算单元20)。而且,在经由信号线PRSN而接收的信号表示与接地为同电位的电压(0V)的情况下,状态管理电路110检测到有其他单元连接(存在电源单元30及副运算单元20中的至少任一者)。
由此,控制装置100能够切实地检测主运算单元10与副运算单元20及电源单元30的连接状态(存在有无),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检测电力供给状态。
<E.电力供给被阻断的判定处理>
图4是说明依据本实施方式的状态管理电路110的电力供给检测处理的图。
在步骤S110的处理中,状态管理电路110判定是否收到第4分压电路102的电压为预定电压(例如5V)以下的检测信号。状态管理电路110在收到检测信号时(步骤S110中为是),将控制切换至步骤S115。
在步骤S115的处理中,状态管理电路110经由信号线PSPF而对副运算单元20与总线主机部190送出关停指令。若并非如此(步骤S110中为否),则结束此处理。
由此,控制装置100不仅对于主运算单元10内的运算处理部180,对于主运算单元10内的总线主机部190及局域总线60上的功能单元40的元件以及副运算单元20,也能够使其切实地执行电力供给被阻断时的包含数据保存等的处理。
<F.变形例>
本实施方式中,对下述情况进行了说明,即,主运算单元10对副运算单元20与功能单元40这两种单元送出关停指令。与此相对,主运算单元10送出关停指令的对象并不限定于所述的两种单元,也可对除此以外的单元送出。
本实施方式中,对下述情况进行了说明,即,状态管理电路110在收到来自信号线XP_PSPF的表示电压下降的检测信号时,经由信号线PSPF而对副运算单元20与主运算单元10的总线主机部190送出关停指令。具体而言,对下述情况进行了说明,即,状态管理电路110在小于预定的电压时,由高切换为低的状态,由此来送出低信号。与此相对,状态管理电路110也可通过使用对包含主运算单元10的控制装置100内部的命令进行收发的信号线的、电压的高及低,来送出与关停相关的信息。
状态管理电路110所输出的关停指令也可从运算处理部180送出至总线主机部190。即,也可由运算处理部180从状态管理电路110接收关停指令,并由运算处理部180向总线主机部190送出关停指令。
<G.附注>
[结构1]
一种控制装置100,用于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所述控制装置100的特征在于包括:
主运算单元10,执行第1控制运算;
副运算单元20,执行第2控制运算;以及
电源单元30,接受来自外部的电力,对所述主运算单元10及所述副运算单元20供给电力,
其中所述主运算单元10包括:
运算处理部180,包含处理器184;
总线主机部190,连接于所述运算处理部180,对局域总线60上的数据传输进行管理;以及
电源电路101,接受来自所述电源单元30的电力,对所述运算处理部180及所述总线主机部190供给电力,
其中所述电源单元30包括输出电路36,所述输出电路36在对所述主运算单元10及所述副运算单元20供给的电力的电压低于预定的阈值时,向所述主运算单元10输出表示电压下降的检测信号,
所述主运算单元10构成为,当从所述电源单元30收到所述检测信号时,经由所述总线主机部190来对所述局域总线60上送出关停指令,并且对所述副运算单元20也送出所述关停指令。
[结构2]
根据结构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源单元30在接受来自所述外部的电力的端口32与电压转换部38之间,包含蓄积电力的电路35。
[结构3]
根据结构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源电路101包括:
第1端口11,接受来自所述电源单元30的电力;
第2端口12,接受来自与所述电源单元30不同的电源装置的电力;以及
备份电路120,连接于所述第1端口11及所述第2端口12这两者。
[结构4]
根据结构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源电路101还包括阻止电路,所述阻止电路用于阻止电流在所述第1端口11与所述第2端口12之间流动。
[结构5]
根据结构3或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源电路101还包含第1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第1电压转换电路转换为比在所述第1端口11与所述第2端口12之间的连接节点处出现的电压低的第1电压。
[结构6]
根据结构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备份电路120包括:
第3电压转换电路124,配置在所述第1端口11及所述第2端口12与所述第1电压转换电路130之间,将从第2电压转换电路122供给的电力转换为比第2电压低的第3电压,所述第2电压转换电路122转换为比所述第1电压高的所述第2电压;以及
电容器125,连接于所述第2电压转换电路122与所述第3电压转换电路124之间,能够蓄积从所述第2电压转换电路122输出的电力的至少一部分。
[结构7]
根据结构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主运算单元10还包括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检测所述副运算单元20及所述电源单元30的存在。
应认为,此次揭示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仅为例示,并非限制者。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而非所述说明所示,且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均等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4)

1.一种控制装置,用于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所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主运算单元,执行第1控制运算;
副运算单元,执行第2控制运算;以及
电源单元,接受来自外部的电力,对所述主运算单元及所述副运算单元供给电力,
其中所述主运算单元包括:
运算处理部,包含处理器;
总线主机部,连接于所述运算处理部,对局域总线上的数据传输进行管理;以及
电源电路,接受来自所述电源单元的电力,对所述运算处理部及所述总线主机部供给电力,
其中所述电源单元包括输出电路,所述输出电路在对所述主运算单元及所述副运算单元供给的电力的电压低于预定的阈值时,向所述主运算单元输出表示电压下降的检测信号,
所述主运算单元构成为,当从所述电源单元收到所述检测信号时,经由所述总线主机部来对所述局域总线上送出关停指令,并且对所述副运算单元也送出所述关停指令,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
第1端口,接受来自所述电源单元的电力;
第2端口,接受来自与所述电源单元不同的电源装置的电力;
第1电压转换电路,转换为比在所述第1端口与所述第2端口之间的连接节点处出现的电压低的第1电压;以及
备份电路,连接于所述第1端口及所述第2端口这两者,所述备份电路包括:
第2电压转换电路;
第3电压转换电路,配置在所述第1端口及所述第2端口与所述第1电压转换电路之间,将从所述第2电压转换电路供给的电力转换为比第2电压低的第3电压,所述第2电压转换电路转换为比所述第1电压高的所述第2电压;以及
电容器,连接于所述第2电压转换电路与所述第3电压转换电路之间,能够蓄积从所述第2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的电力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单元在接受来自所述外部的电力的端口与电压转换部之间,包含蓄积电力的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阻止电路,所述阻止电路用于阻止电流在所述第1端口与所述第2端口之间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运算单元还包括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检测所述副运算单元及所述电源单元的存在。
CN201811502199.2A 2018-03-12 2018-12-10 控制装置 Active CN1102659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4521A JP7143600B2 (ja) 2018-03-12 2018-03-12 制御装置
JP2018-044521 2018-03-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5962A CN110265962A (zh) 2019-09-20
CN110265962B true CN110265962B (zh) 2021-07-09

Family

ID=64664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2199.2A Active CN110265962B (zh) 2018-03-12 2018-12-10 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82766B2 (zh)
EP (1) EP3540895B1 (zh)
JP (1) JP7143600B2 (zh)
CN (1) CN1102659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3180A (zh) * 2019-04-17 2019-08-20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电源管理方法
JP2022107434A (ja) * 2021-01-08 2022-07-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補助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3685A (zh) * 2010-10-14 2013-06-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电源装置及具备该车辆用电源装置的车辆以及车载充电器的控制方法
CN104919675A (zh) * 2012-12-28 2015-09-16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力控制装置、电力控制方法、程序以及能源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38175A (en) * 1984-07-03 1987-01-20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and load transfer system
JPH06131016A (ja) * 1992-10-20 1994-05-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4008647B2 (ja) * 2000-09-18 2007-11-14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車両用電子制御ユニットの電源装置
JP3915411B2 (ja) * 2001-02-08 2007-05-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電子制御装置
JP2004364446A (ja) * 2003-06-06 2004-1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バックアップ電池の充放電制御装置
JP2005254621A (ja) * 2004-03-11 2005-09-22 Seiko Epson Corp 電源制御装置及び電源制御方法
JP5088490B2 (ja) 2008-03-13 2012-12-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二重化コントローラ
JP4981865B2 (ja) * 2009-09-25 2012-07-25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Sunx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JP5670232B2 (ja) * 2010-04-16 2015-02-18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データプロセッサ及び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
KR101718068B1 (ko) * 2010-08-20 2017-03-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용 전원 공급 장치 및 전원 공급 방법
EP2587752B1 (de) * 2011-10-27 2014-05-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atenaustausch in einem Transportsystem unter verwendung der positiven und der negativen Halbwellen eines Wechselsignals zur Übertragung der Daten
JP6051547B2 (ja) * 2012-03-15 2016-12-2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
JP2014160377A (ja) * 2013-02-20 2014-09-04 Panasonic Industrial Devices Sunx Co Ltd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JP2014229116A (ja) * 2013-05-23 2014-12-08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電源切断対処方法
JP6179344B2 (ja) * 2013-10-24 2017-08-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US9946240B2 (en) * 2015-01-30 2018-04-17 Fisher-Rosemount Systems, Inc. Apparatus to communicatively couple three-wire field devices to controllers in a process control system
JP2016163369A (ja) * 2015-02-26 2016-09-05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電源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3685A (zh) * 2010-10-14 2013-06-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电源装置及具备该车辆用电源装置的车辆以及车载充电器的控制方法
CN104919675A (zh) * 2012-12-28 2015-09-16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力控制装置、电力控制方法、程序以及能源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78356A1 (en) 2019-09-12
EP3540895B1 (en) 2021-03-31
JP2019159702A (ja) 2019-09-19
JP7143600B2 (ja) 2022-09-29
US10782766B2 (en) 2020-09-22
CN110265962A (zh) 2019-09-20
EP3540895A1 (en) 2019-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7190B (zh) 电源系统和图像形成设备
US6438462B1 (en) Semiconductor circuit for an electronic unit
CN101640481B (zh) 混合功率转换器
CN110265962B (zh) 控制装置
CN103904959A (zh) 多轴马达驱动系统和马达驱动设备
CN112771780B (zh) 车载驱动电路、车载驱动芯片、车载驱动器件及电子设备
US20110078481A1 (en)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CN110262298B (zh) 运算单元以及控制装置
CN113708467B (zh) 一种上电电路、电池备份单元及存储服务器系统
JP2009296852A (ja) 電源装置
JP2014023362A (ja) 制御装置、被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1025007B (zh) 供电电压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7882276B2 (en) Input/output module for a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EP3754439A1 (en) Power control system, power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led device
CN107743689B (zh)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以及计数单元
CN218335720U (zh) 用于域控制器的电源管理系统
CN113467283B (zh)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一种机器人
CN115149630A (zh) 现场设备能量管理单元
CN117458677B (zh) 退役电池包再利用串联切换控制系统
CN217821832U (zh) 控制电路及空调通讯电路
CN216699871U (zh) 一种电机驱动器
CN114374254A (zh) 充电电路以及充电桩
CN117356008A (zh) 供电控制装置及供电控制方法
CN115174806A (zh) 用于无人车的相机控制装置及无人车
CN115643396A (zh) 相机测试装置及相机测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