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85221U - 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85221U
CN208285221U CN201820808714.9U CN201820808714U CN208285221U CN 208285221 U CN208285221 U CN 208285221U CN 201820808714 U CN201820808714 U CN 201820808714U CN 208285221 U CN208285221 U CN 208285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voltage
power supply
control uni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087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繁荣
杨海龙
王杰
马晨阳
孟祥威
王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087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85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85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85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该电路包括:转接供电模块,与外接电源适配器相连,用于输出供电电压;直流降压模块,与转接供电模块相连,用于对供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后,输出电器设备主板的启动电压;直流升压模块,与转接供电模块相连,用于对供电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后,输出电器设备主板的工作电压;主板供电模块,同时与直流降压模块的输出端和直流升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接收启动电压对主板进行启动,并接收工作电压对主板进行供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替代了现有的电源板为主板供电,且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降低了物料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主板等电器设备内部的主要部件,当电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或在售后对主板进行维修或是对主板进行线外升级的过程中,均需使用与该主板相匹配的相同型号的电源板工装设备为其供电。
但是,由于电源板工装设备本身体积较大,不便于维修人员携带。而且由于电源板工装设备的输入端一般采用220V交流供电,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还需要制作对应的工装设备保护壳进行保护后再使用,增加了物料成本。因此,现有技术采用电源板工装设备为主板供电的方式效率较低、可靠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体积较小,输出电压稳定,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降低了物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该电路包括:
转接供电模块,与外接电源适配器相连,用于输出供电电压;
直流降压模块,与所述转接供电模块相连,用于对所述供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后,输出电器设备主板的启动电压;
直流升压模块,与所述转接供电模块相连,用于对所述供电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后,输出电器设备主板的工作电压;
主板供电模块,同时与所述直流降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直流升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接收所述启动电压对主板进行启动,并接收所述工作电压对主板进行供电。
进一步的,该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还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其中,
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直流降压模块相连,用于接收所述启动电压,所述启动电压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导通状态;
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直流升压模块和所述主板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相连,并连接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主板供电模块之间,用于根据第一控制模块的导通状态输出对主板的供电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或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直流降压模块相连,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相连,用于在所述启动电压的控制下导通,并在导通状态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驱动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电压包括第一工作电压和第二工作电压;
相应的,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控制单元和/或第四控制单元;
所述第三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相连,用于接收所述驱动电压,并在所述驱动电压的控制下导通,在导通状态下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将所述供电电压作为第一工作电压,对主板进行供电;
所述第四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相连,用于接收所述驱动电压,并在所述驱动电压的控制下导通,在导通状态下所述第四控制单元将所述工作电压作为第二工作电压,对主板进行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直流降压模块包括:
滤波单元,连接在所述主板供电模块的输入端和地之间,用于滤除所述电路中的杂波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直流升压模块包括:
稳压单元,连接在所述直流升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直流升压模块输出恒定的工作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为第一三极管;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直流降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相连;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为第二三极管;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直流降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相连;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为控制芯片,所述第三控制单元为第一MOS 管,封装于所述控制芯片中;
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
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直流升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主板供电模块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控制单元为第二MOS管;
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
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转接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主板供电模块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包括转接供电模块、直流降压模块、直流升压模块和主板供电模块。其中,转接供电模块,与外接电源适配器相连,用于输出供电电压;直流降压模块,与转接供电模块相连,用于对供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后,输出电器设备主板的启动电压;直流升压模块,与转接供电模块相连,用于对供电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后,输出电器设备主板的工作电压;主板供电模块,同时与直流降压模块和直流升压模块相连,用于接收启动电压对主板进行启动,并接收工作电压对主板进行供电。通过采用上述供电转接电路,可以在电器设备主板的生产、维修或升级环节,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电源板为主板供电。将该电路集成到电路板后,工装使用操作简单,同时由于电路板体积小,便于携带,也可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有利于在行业内进行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的结构框图,该电路可集成到转接板上为电器设备的主板供电,典型的可应用到电视机的主板的生产、维修或升级过程中。当然也可应用于与电视机的主板的供电端子引脚定义相同的其他电子产品主板的生产、维修或升级过程中。如图1 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包括:转接供电模块110、直流降压模块120、直流升压模块130和主板供电模块140。其中,
转接供电模块110,与外接电源适配器(图中为示出)相连,用于输出供电电压;
直流降压模块120,与转接供电模块110相连,用于对供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后,输出电器设备主板的启动电压;
直流升压模块130,与转接供电模块110相连,用于对供电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后,输出电器设备主板的工作电压;
主板供电模块140,同时与直流降压模块120的输出端和直流升压模块130 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接收启动电压对主板进行启动,并接收工作电压对主板进行供电。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的供电转接电路可集成到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上,作为供电转接板为电器设备的主板供电。该供电转接板可以代替现有技术中与主板相匹配的电源板。
示例性的,由于外界电源适配器输出的电压为12V,因此,本实施例中转接供电模块输出的供电电压也为12V。当12V的供电电压经过直流降压模块进行降压处理后,可得到5V电压作为电器设备主板的启动电压和电器设备的待机电压。此外,12V的供电电压经过直流升压模块进行升压处理后,可得到24V 电压作为主板正常工作时的工作电压。本实施例中供电转接电路的设计满足了电器设备主板的启动电压和正常工作电压的需求,可以替代传统的工装电源板为主板供电。
另外,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转接电路采用的是直流到直流转换,即 DC-DC转换,而非交流到直流的转换,因此,本实施例的电路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性更高,也无需制作对应的工装设备保护壳进行保护后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物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包括转接供电模块、直流降压模块、直流升压模块和主板供电模块。其中,转接供电模块,与外接电源适配器相连,用于输出供电电压;直流降压模块,与转接供电模块相连,用于对供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后,输出电器设备主板的启动电压;直流升压模块,与转接供电模块相连,用于对供电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后,输出电器设备主板的工作电压;主板供电模块,同时与直流降压模块和直流升压模块相连,用于接收启动电压对主板进行启动,并接收工作电压对主板进行供电。通过采用上述供电转接电路,可以在电器设备主板的生产、维修或升级环节,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电源板为主板供电。将该电路集成到电路板后,工装使用操作简单,同时由于电路板体积小,便于携带,也可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有利于在行业内进行广泛推广。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其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转接供电电路包括:转接供电模块210、直流降压模块220、直流升压模块230、主板供电模块240、第一控制模块250和第二控制模块260。其中,
转接供电模块210,与外接电源适配器(图中未示出)相连,用于输出供电电压;
直流降压模块220,与转接供电模块210相连,用于对供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后,输出电器设备主板的启动电压;
直流升压模块230,与转接供电模块210相连,用于对供电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后,输出电器设备主板的工作电压;
主板供电模块240,同时与直流降压模块220的输出端和直流升压模块230 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接收启动电压对主板进行启动,并接收工作电压对主板进行供电;
第一控制模块250,与直流降压模块220相连,用于接收启动电压,该启动电压用于控制第一控制模块250的导通状态;
第二控制模块260,分别与直流升压模块230的输出端和转接供电模块210 的输出端相连,并连接在第一控制模块250和主板供电模块240之间,用于根据第一控制模块250的导通状态输出工作电压对主板进行供电。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示意图。下面结合图3分别对供电转接电路中的各模块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1)转接供电模块210:
如图3所示,转接供电模块210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外接适配器(图中未示出),接收外接适配器的VCC。转接供电模块210共有3个连接引脚:依次为 GND(1)、VCC(2)、固定引脚(3)(可以和GND内部相连共同接地),另VCC 连接条线帽S1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
(2)直流降压模块220:
示例性的,本实施中,直流降压模块220包括滤波单元,连接在主板供电模块的输入端和地之间,用于滤除电路中的杂波信号。具体的,如图3所示,该滤波单元可以由并联连接的电容CA1和C1组成。其中,CA1用于过滤掉电路中的高频杂波信号,C1用于过滤掉电路中的低频杂波信号。通过使用CA1 和C1,可使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更加稳定。
如图3所示,直流降压模块220包含芯片U1,该芯片优选采用型号为 AOZ3015PI的芯片。转接供电模块210提供的供电电压从U1的第二引脚Vin 进入,从U1的第八引脚Vo输出启动电压。该启动电压的大小为Vout=0.8V* (1+R1/R2)。U1中的引脚FB和COMP在芯片U1内部接的是一个运算放大器的正向和负向输入端,其作用是把输出电压作为反馈引回电压芯片,具有保护的作用。任何一脚有问题芯片都不会正常工作的。此外,本实施例中直流降压模块220还包括元器件分别为C2、C3、C4、C5、C6、C7、C8、R1、R2、R3、 R4、R5和L2,分别与芯片对应的引脚相连。
(3)直流升压模块230:
如图3所示,直流升压模块230包括芯片U2,该芯片该优选采用型号为 CS5174的芯片。该芯片的供电引脚Vcc与转接供电模块210相连,用于接收转接供电模块210输出的供电电压,并从引脚Vsw输出工作电压,该工作电压的大小为Vsw=(1+R13/R14)*1.25V。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直流升压模块230包括稳压单元,连接在直流升压模块的输出端和第二控制模块之间,用于控制直流升压模块输出恒定的工作电压。本实施例中,稳压单元优选采用稳压二极管D1和D2。其中,D1的阴极和D2的阳极通过电解电容CA4与输出引脚Vsw相连,D1的阳极和D2的阴极接地。此外,本实施例中,直流升压模块230还包括的元器件分别为R12、R13、 R14、C13、CA2、CA3、CA4和L1,分别与U2对应的各引脚相连。
(4)第一控制模块250: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250包括:第一控制单元或第二控制单元,或者也可以同时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由于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分别控制第二控制模块输出不同工作电压,因此,在电路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实际主板的供电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优选采用第一控制模块同时集成有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的方案,但在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之前,可分别增加对应的开关器件,以根据实际需求自由选择第一控制单元启动还是第二工作单元启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均与直流降压模块220 相连,输出端均与第二控制模块260相连,用于在启动电压的控制下导通,并在导通状态向第二控制模块260输出驱动电压。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为第一三极管Q1,第二控制电压为第二三极管Q2。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直流降压模块220的输出端相连,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第三控制单元相连,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第二控制单元为第二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直流降压模块220的输出端相连,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控制单元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5)第二控制模块260: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工作电压包括第一工作电压和第二工作电压。例如,第一工作电压为12V,第二工作电压为24V。本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转接电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根据主板的实际供电需求,选择对应的工作电压。
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260分别与转接供电模块210的输出端和直流升压模块230的输出端相连,并连接在第一控制模块250和主板供电模块240 之间,用于第一控制模块的导通状态输出对主板的供电电压。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控制单元或第四控制单元,或第二控制模块同时包括第三控制单元和第四控制单元。第三控制单元和第四控制单元可根据实际需求分别控制输出不同的工作电压为主板供电。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同时集成有第三控制单元和第四控制单元的方案。
本实施例中,第三控制单元与第一控制单元相连,用于接收驱动电压,并在驱动电压的控制下导通,在导通状态下第三控制单元将供电电压作为第一工作电压,对主板进行供电。上述方案主要是通过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三控制单元输出12V的第一工作电压为主板供电。当然,在一些情况下,第一工作电压也可作为主板待机时的待机电压。
本实施例中,第四控制单元与第二控制单元相连,用于接收驱动电压,并在驱动电压的控制下导通,在导通状态下第四控制单元将工作电压作为第二工作电压,对主板进行供电。其中,由于工作电压是经过直流升压模块将供电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后的电压,一般为24V,因此,上述方案主要是通过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第四控制单元输出24V的第二工作电压为主板供电。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为控制芯片U3,第三控制单元和第四控制单元均封装于芯片U3中。该控制芯片U3优选采用型号为4953/SOP8的芯片。其中,第三控制单元为第一MOS管,第四控制单元为第二MOS管。
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MOS管的栅极G1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第一MOS管的源极S1与直流升压模块230的输出端相连;第一MOS 管的漏极D1作为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主板供电模块的第14引脚相连。
具体的,第二MOS管的栅极G2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第二 MOS管的源极S2与转接供电模块210的输出端相连;第二MOS管的漏极D2 作为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主板供电模块的第10引脚相连。
下面,结合图3,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MOS管和第二MOS 管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250还包括的元器件分别为:D3、R6、R7、R8、R9、R10、R11、C9、C12。
具体的,Q1和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串联连接限流电阻R10和R11后,分别和转接供电模块210和直流升压模块230的输出端相连。Q1和Q2的基极电压由直流降压模块220的输出端Vout分别通过中间串联电阻R6和R7输入。当直流降压模块220没有电压输出时,Q1,和Q2基极电压为0V,电流为0A。 Q1,Q2处于截止状态。
当电路通电后,直流降压模块220有正常工作的输出电压为Vout,经过偏置电阻R6、R7后,使得Q1和Q2的基极产生偏置电流。输入Q1和Q2的基极电流变小时,集电极电流也随之减小;输入Q1和Q2的基极电流增大时,集电极电流也随之增大。因为受到电阻R6,R7的限制(R6,R7是固定值,那么 Q1基极的最大电流为U/R6,Q2基极的最大电流为U/R7,其中U为电路通电时直流降压模块230正常工作的输出电压Vout)。由于集电极电流是不能无限增加下去的。随着基极电流的增大,不能使集电极电流继续增大时,三极管就进入了饱和状态。此时,对于Q1和Q2,I基极>βI集电极,Q1和Q2均进入饱和状态。此时,Q1和Q2的集电极跟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将很小,就像开关闭合状态,Q1、Q2饱和导通。
如图3所示,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元器件:C10和C11,与控制芯片U2 对应的引脚相连,在电路中主要起滤波作用。对于控制芯片U3而言,1、3引脚分别为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源极,即U3的供电引脚。U3的2、4 引脚分别为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栅极,即U3的控制引脚。U3的7、 8引脚分别为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漏极,即U3的输出引脚。其中,第2引脚控制7、8引脚的输出;第4引脚控制5、6引脚的输出。对于型号为 4953/SOP8的芯片,只有当第2、4引脚的电压为低电平“0”时,5和6引脚, 7和8引脚才会有电压输出,否则输出为高阻状态。
由于第一控制模块中第一三极管Q1和Q2分别处于饱和导通状态时,Q1 和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将很小,即R8和R9两端的电压均很小。此时,第一三极管向第一MOS管输出的驱动电压为0V,即U2的4引脚接收到的电压为0V;第二三极管向第二MOS管输出的驱动电压为0V,即U2的2 引脚接收到的电压为0V。此时,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栅极电压均为低电平状态,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导通,U2的5和6引脚,7和8引脚输出高电平。
具体的,由于第一MOS管的源极电压为24V,则7、8引脚的输出电压为 24V。由于第二MOS管的源极电压为12V,则5、6引脚的输出电压为12V。
综上所述,通过第一三极管可以控制第一MOS管输出24V供电电压,通过第二三极管可以控制第二MOS管输出12V供电电压。本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转接电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主板实际的供电需求,不同供电电压所对应的供电端子与主板对应的供电端子相连。或者,也可以在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之前,分别接入对应的控制开关,以控制第一三极管或第二三极管各自的导通和关断,从而可有选择性地控制第二控制模块输出12V或24V的供电电压。
(6)主板供电模块240: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主板供电模块240的型号优选为CN14,包括1-14 这14个引脚。一般的,6引脚作为主板的启动引脚,与直流降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为主板输入5V的启动电压,作为待机状态下主板的供电电压。第9和 10引脚作为主板的供电引脚,与第二MOS管的漏极相连,为主板输入12V的供电电压,可以作为待机时的供电电压,也可作为主板正常工作时的工作电压。第13和14引脚,与第一MOS管的漏极相连,为主板输出24V供电电压,作为主板正常工作时的工作电压。
示例性的,可在第一MOS管的漏极与主板供电模块的第13引脚之间接入发光二极管D5,在第二MOS管的漏极与主板供电模块的第9引脚之间接入发光二极管D6,在用于监控对主板的供电情况。只要本实施例中的供电转接电路通电后,D5、D6可发光。
可选的,可根据主板实际需求,选择接入5V或12V电压作为启动电压,或者是选择24V或12V电压作为主板正常工作时的供电电压。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转接电路操作简单,稳定可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控制模块的导通状态,可控制第二控制模块输出不同的电压作为对主板的供电电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主板的实际需求选择采用第一工作电压还是第二工作电压为主板供电。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转接电路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节省了电能。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接供电模块,与外接电源适配器相连,用于输出供电电压;
直流降压模块,与所述转接供电模块相连,用于对所述供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后,输出电器设备主板的启动电压;
直流升压模块,与所述转接供电模块相连,用于对所述供电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后,输出电器设备主板的工作电压;
主板供电模块,同时与所述直流降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直流升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接收所述启动电压对主板进行启动,并接收所述工作电压对主板进行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其中,
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直流降压模块相连,用于接收所述启动电压,所述启动电压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导通状态;
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直流升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转接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相连,并连接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主板供电模块之间,用于根据第一控制模块的导通状态输出对主板的供电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或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直流降压模块相连,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相连,用于在所述启动电压的控制下导通,并在导通状态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驱动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压包括第一工作电压和第二工作电压;
相应的,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控制单元和/或第四控制单元;
所述第三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相连,用于接收所述驱动电压,并在所述驱动电压的控制下导通,在导通状态下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将所述供电电压作为第一工作电压,对主板进行供电;
所述第四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相连,用于接收所述驱动电压,并在所述驱动电压的控制下导通,在导通状态下所述第四控制单元将所述工作电压作为第二工作电压,对主板进行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降压模块包括:
滤波单元,连接在所述主板供电模块的输入端和地之间,用于滤除所述电路中的杂波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升压模块包括:
稳压单元,连接在所述直流升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直流升压模块输出恒定的工作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为第一三极管;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直流降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相连;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为第二三极管;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直流降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相连;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为控制芯片,所述第三控制单元为第一MOS管,封装于所述控制芯片中;
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
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直流升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主板供电模块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控制单元为第二MOS管;
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
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转接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主板供电模块相连。
CN201820808714.9U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 Active CN208285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08714.9U CN208285221U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08714.9U CN208285221U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85221U true CN208285221U (zh) 2018-12-25

Family

ID=64705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08714.9U Active CN208285221U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852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3937A (zh) * 2019-06-17 2019-08-16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后视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3937A (zh) * 2019-06-17 2019-08-16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后视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18200B (zh) 开关式电源装置
CN106211494B (zh) 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CN108231014B (zh) 一种区域调光恒流控制电路、驱动电源和电视机
CN105323512B (zh) 一种pfc供电的次级控制装置
CN205751480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电源驱动电路
CN205070791U (zh) 一种开关电源的自供电电路
CN109039028A (zh) 应用于电源适配器的控制电路和电源适配器
CN109525132A (zh) 一种交错式pfc恒压驱动电路、驱动电源和电视机
CN104427699B (zh) Led信号灯及其led驱动电路
CN109831105A (zh) 一种输出电压自适应的电源适配器实现方法及一种电源适配器
CN108566082A (zh) 一种支持多种输入电压的直流atx电源
CN102801310B (zh) 一种直流开关电源电路
CN208285221U (zh) 一种电器设备主板的供电转接电路
CN104010148B (zh) 电源电路和电视机
CN201039333Y (zh) 电压转换电路及具有所述转换电路的电视机
CN208424195U (zh) 一种功率因数校正芯片和开关电源
KR20190109547A (ko) 보호 회로 및 led 구동 회로
CN208352968U (zh) 一种pfc过压保护电路及装置
CN207896874U (zh) 可扩展的并联供电dc-dc电源装置
CN109742928A (zh) 一种注塑机控制器的专用电源装置
CN105515357B (zh) 一种dcdc限流电路
CN110351924A (zh) 一种低待机功耗的led驱动电路
CN207625845U (zh) 一种电子变压器
CN208537941U (zh) 一种单片机驱动超声波的电路
CN111049384A (zh) 用于控制面板的低功耗电力转换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