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医疗用中空针的一个例子,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中医疗用针1,是将圆柱形部件2(一部分用双点线表示)经过磨削加工制造出来的,圆柱形部件2是沿各图箭头A、B方向延伸的圆柱形小直径棒状部件(并用箭头B所指的方向为圆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方向)。在圆柱形部件2的内部、沿该圆柱形部件2轴线Q1方向(即箭头A、B方向)形成注射用药液等流体可通过的药液流通孔25,并且将该圆柱形部件2的外周面基本上做成圆柱形外周面26。
也就是说,在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设置有在图1及图4的图面下侧位置形成的副斜面12。在副斜面12上,将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2a侧(即图中箭头B的端部一侧)的第一范围L1(即箭头A、B方向的范围),做成与该圆柱形部件2同轴状,并且将该圆柱形部件2的外径朝箭头B方向逐渐缩小而形成(即以横向倒置的圆锥台状形式而形成),由此,通过将圆柱形部件2的管壁厚度NA翰箭头B方向逐渐变薄、以形成锥状的形式进行磨削后形成第一磨削面20的一部分。这样,副斜面12沿着箭头D方向(即由第一磨削面20构成的圆锥台母线方向)配置,图中箭头D方向是相对于圆柱形部件2的轴线Q1方向倾斜的,即相对于B方向倾斜。此外,在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上,在所述第一磨削面20形成后的状态下,沿着与该圆柱形部件2轴线Q1或第一倾角K1(锐角)的交叉方向,且按照图1中朝图面左上方倾斜的磨削平面S1(实际上考虑到磨削的适合程度应是近似于平面的曲面,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叙述方便而将其称作平面)的形式,把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朝箭头B的一侧切去一部分后形成第一斜面3,该第一斜面3位于第二磨削面21上的图1图面左侧的部位。这样,该第一斜面3沿箭头A方向一侧的磨削边界65与所述圆柱形外周面2C连续连接。在此,磨削边界65如图2及图4所示的那样,是指通过将点AP1、AP2、AP3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所谓C形线状的部位。
并且,第二磨削面21在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件2前端部20侧的第二范围L2(即、箭头A、B方向的范围)形成,第二范围L2大于所述第一范围L1,并且,将为了方便起见表示第一斜面3位置的中心位置CS(即,图1及图4的图面中轴线Q1上方的位置)在背向所述副斜面12的位置。通过第一斜面3的形成,所述的药液流通孔25在该第一斜面3上形成倾斜方向的开口。
再者,在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在所述第一磨削面20形成之后,并且在形成所述第二磨削面21的状态下,将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2a侧,按照图中磨削平面S2a、S2b(这两个磨削平面S2a、S2b实际上与磨削平面S1同样,是近似于平面的曲面,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叙述方便,将其称作平面)的形状切去之后,在圆柱形部件2前端部2a侧的第三范围L3(即、箭头A、B方向的范围)中形成第二斜面5。并且,第三范围L3大于第一范围L1,而小于第二范围L2。
所述磨削平面S2a是指将与圆柱形部件2的轴线Q1相交,并成第二倾角K2(锐角),且大于所述第一倾角K1)的,具有与磨削平面S1的法线矢量N1处于同一平面T1(沿图1中图面的平面)上的法线矢量N2的平面S2(平面S2是朝图1中图面左上方倾斜的平面),以轴线Q1为中心沿图1及图4箭头J方向旋转移动过一个规定的第一回转角度M1的平面。此外,磨削平面S2b是指,将与轴线Q1相交一夹角为第三倾角K3(锐角,且大于所述第一倾角K1)的、而且具有与所述法线乔量N1处于同一平面T1的法线矢量N3的平面S4(平面S4也是朝图1图面左上倾斜的平面),以轴线Q1为中心沿图4中与箭头J方向相反的箭头H方向旋转移动过规定的第二回转角度M2而形成的平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倾角K2与第三倾角K3的角度相等(由此,平面S2与平面S4处于同一平面),这样,第一回转角M1与第二回转角M2的角度相同(但是,本发明的医疗用中空针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第二倾角K2也可以与第三倾角K3的大小不等,这样,第一回转角M1与第二回转角M2变成角度不同的角)。
于是,在所述第一磨削面20成形后,并且在形成所述第二磨削面21的状态下,把所述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2a侧,按照磨削平面S2a切去后形成的面成为右斜面6,而按照磨削平面S2b切去一部分后形成的面则为左斜面7。也就是说,第二斜面5由右斜面6和左斜面7构成。换言之,在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形成了以轴线Q1为中心相对第一斜面3(即相对于所述中心位置CS)沿正向(即箭头J方向)转过第一回转角度M1的位置的、并且与轴线Q1相交成第二倾角K2的右斜面6,以及以轴线Q1为中心相对第一斜面3(即相对于所述中心位置CS)沿相反方向(即箭头H方向)转过第二回转角度M2的位置的、且与轴线Q1相交成第三倾角K3的左斜面7。
如上文所述,在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在所述第二范围L2中,形成沿箭头B方向等连续的第一斜面3及第二斜面5,并且由第一斜面3及第二斜面5构成开口斜端面11。开口斜端面11处在圆柱形部件2的内部药液流通孔25的端部,由此形成药液流通孔25的外部开口。该开口的方向,是形成所述第一斜面3的磨削平面S1的法线矢量N1的方向、即图中箭头C1的方向及形成第二斜面5的磨削平面S2a、S2b的法线矢量的平均矢量(即、平面S2的法线矢量N2)的方向,也就是图中箭头C2所指的方向,这样,开口斜端面11,在沿着相对于作为所述圆柱形部件2前端延伸方向的箭头B方向成倾斜的方向形成开口。此外,由于开口斜端面11,如图1所示那样,在图1的图面上侧,这样,所述副斜面12(图1的图面下侧)设置在背向该开口斜端面11的位置。
进一步,开口斜端面11与副斜面12在圆柱形部件2原前端部2a侧邻接,这样,在开口斜端面11与副斜面12之间,沿箭头B方向形成尖锐端部13。也就是说,由右斜面6、左斜面7、副斜面12这三个磨削面形成尖锐端部13。由此,在医疗用针1中,由于不仅设置有开口斜端面11、还设置有副斜面12(以往的医疗用中空针中,仅有开口斜端面等),因此而形成了非常细的尖锐端部13。
本发明的医疗用针1,由于具有上文所述的结构,因此,采用下述方法进行制造。
也就是说,首先,利用适当的圆柱形式磨床(公知),象图1至图3所示那样,对圆柱形部件2前端部10的所述第一范围L1进行磨削加工,将其做成与圆柱形部件2同轴状的、而且是使该圆柱形部件2的外径朝箭头B的方向逐渐缩小的形状,由此形成使圆柱形部件2的管壁厚度NA沿箭头B方向逐渐变薄的锥状的第一磨削面20(一部分用实线表示,其余部分用双点划线表示)。
然后,采用通过转动圆盘状磨石可以进行磨削的磨削装置(公知)等适当的磨削装置,沿着相对于图中箭头B方向倾斜的方向(即,相对于轴线Q1成第一倾角K1的方向),也就是沿着作为所述磨削平面S1方向的图中箭头E1所指的方向,对于处在已加工形成第一磨削面20状态下的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进行磨削加工,从而,在所述第二范围L2中形成第二磨削面21(由此,形成作为第二磨削面21的一部分的第一斜面3)。
接着,用所述磨削装置,对于已加工形成第一磨削面20及第二磨削面21的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沿着相对于图中箭头B方向的倾斜方向,即沿着作为所述磨削平面S2a或磨削平面S2b方向的图中箭头E2所指的方向,再进行磨削加工,从而在所述第三范围L3中形成右斜面6及左斜面7,即形成第二斜面5。
通过形成第二斜面5,就将所述第二磨削面21的一部分(图1图面右侧、即第三范围L3的部位)通过磨削而去掉,而不再经过磨削的剩余所形成的该第二磨削面的另一部分(图1图面左侧)便形成了第一斜面3。也就是说,由此,形成了由第一斜面3及第二斜面5所组成的开口斜端面11。
并且,通过磨削形成开口斜端面11(即,第二磨削面21及第二斜面5),由此,将所述第一磨削面20的一部分(图1图面上侧的部位)磨削除去后,该第一磨削面20的不再经过磨削而残留的一部分(图1图面下侧)便形成了副斜面12。此外,在开口斜端面11与副斜面12之间形成尖锐端部13后,该医疗用针的制造便告结束。
在上文所述的实施例中,即使不进行相对于箭头B所指方向的开口斜端面11的倾角K1、K2、K3等的角度特别小的磨削加工,通过形成第一磨削面20,借助于该第一磨削面20中不磨削而剩余的所形成的副斜面12的成形,也可以制造出使圆柱形部件2的管壁厚度逐渐变薄而形成的非常细的尖锐端部13的医疗用针1。也就是说,在医疗用针1的轴线Q1方向的全长中,可以制造出具有形成开口斜面11的第二范围L2(即、具有特别大的圆柱形部件2的磨削范围)的尖端部很细的医疗用针1。由此,可以避免圆柱形部件2变细的范围太大,不会使医疗用针1的强度受损。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医疗用中空针,也可以采用与上述医疗用中空针不同形式的结构。例如,本发明的医疗用中空针,可以采用图5至图7所示的医疗用针1P形式的结构。
在医疗用针1P中,与上述医疗用针1的不同之处在于副面12做成平面状。
因此,医疗用针1P采用下述方法制造。
即,采用通过转动圆盘状磨石可以进行磨削的磨削装置(公知)等合适的磨削装置,首先,如图5所示那样,沿着相对于作为圆柱形部件2轴线Q1方向的箭头B方向成倾斜的方向,即沿着图5及图6的箭头D方向,对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进行磨削加工,使圆柱形部件2的管壁厚度NA朝箭头B方向逐渐变薄,通过沿箭头D方向形成磨削平面S3,便将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切去一部分形成平面状的副斜面12(实际上考虑到磨削的合适程度,副斜面12是近似于平面的曲面,但看起来基本上做成平面状)。此外,在该副斜面12与所述右斜面6之间及副斜面12与所述左斜面7之间,即图5至图7所示的斜面间区域66、66中,分别具有位于该圆柱形部件2外周方向的所述圆柱形部件2的圆柱形外周面2C。
以下,采用所述磨削装置进行与上述医疗用针1相同的步骤,即,在背向该副斜面12的位置(即图5的中心位置CS),沿着相对于轴线Q1成第一倾角K1的倾斜方向,将形成副斜面12的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进行磨削加工,即沿着作为所述磨平面S1方向的图5箭头E1所指的方向,进行磨削加工,在所述第二范围L2形成第二磨削面21(由此,在倾斜方向形成药液流通孔25开口的第一斜面3构成第二磨削面21的一部分)。进一步,沿着相对于箭头B方向的倾斜方向,即沿着作如所述磨削平面S2a或磨削平面S2b方向的图中箭头E2的方向,对前端部10再进行磨削加工,这样,在第三范围L3中,形成右斜面6及左斜面7,即构成第二斜面5,由此,形成开口斜端面11。
通过开口斜端面11的磨削成形,在该开口斜端面11及所述副斜面12之间也形成了尖锐端部13,到此,医疗用针1P制造结束。
此外,医疗用针1P的制造,还可采用与上述顺序不同的顺序进行。
例如,首先利用磨削装置;在中心位置CS,沿着相对轴线Q1成第一倾角K1的倾斜方向,对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进行磨削加工,在所述第二范围L2形成第二磨削面21(由此,形成作为第二磨削面21的一部分的第一斜面3),接着,沿着相对于轴线Q1的倾斜方向,即沿着作为所述磨削平面S2a或磨削平面S2b方向的图中箭头E2所指的方向,对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进行磨削加工,在第三范围L3中,形成右斜面6及左斜面7,即第二斜面5,由此,进一步形成开口斜端面11。之后,在背向第一斜面3的位置,在相对轴线Q1方向的倾斜方向和所述第一范围L1内,对前端部10磨削,通过沿箭头D方向形成磨削平面S3,将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切去一部分之后形成平面状副斜面12。由此,在开口斜端面11与副斜面12之间形成尖锐端部13,这样,医疗用针1P就制造完毕。
进一步,医疗用针1P还可采用另一种顺序进行制造。
例如,首先在所述中心位置CS,在相对于轴线Q1成第一倾角K1的倾斜方向,采用所述磨削装置对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进行磨削,由此,在第二范围L2中形成第二磨削面21(借此,形成作为第二磨削面21一部分的第一斜面3),接着,在背向所述第一斜面3的位置(即背向所述中心位置CS的位置),在相对于轴线Q1的倾斜方向及所述第一范围L1中以前端部10进行磨削,通过沿箭头D方向形成磨削平面S3,便将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切去一部分之后形成平面状的副斜面12。之后,沿着相对于轴线Q1的倾斜方向,即沿着作为所述磨削平面S2a或磨削平面S2b方向的图中箭头E2所指的方向,对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进行磨削加工,在第三范围13中形成右斜面6及左斜面7,即第二斜面5,由此,进一步形成开口斜端面11。这样,在开口斜端面11及副斜面12之间形成尖锐端部13,到此,医疗用针1P制造完毕。
再者,作为制造医疗用针1P的再一种顺序是,例如,首先沿着所述磨削平面S2a或所述磨削平面S2b的方向,以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10进行磨削加工,在所述第三范围L3形成右斜面6及左斜面7,即第二斜面5,接着,在背向着所述第二斜面5的位置(即背向所述中心位置CS的位置),在第一范围L1对前端部10磨削,形成磨削平面S3,由此,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便被切去了一部分而形成平面状的副斜面12。之后,在背向副斜面12的位置(即所述中心位置CS),在相对轴线Q1成第一倾角K1的倾斜方向,对前端部10进行磨削加工,形成第一斜面3。借此,在开口斜端面11及副斜面12之间形成尖锐端部13,到此,医疗用针1P制造结束。
更进一步,作为制造医疗用针1P的再一种顺序是,例如,首先,沿着所述磨削平面S2a或削平面S2b的方向,对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进行磨削加工,在所述第三范围L3形成右斜面6及左斜面7,即形成第二斜面5,接着,在所述中心位置CS,沿与轴线Q1成第一倾角K1的倾斜方向对前端部10进行磨削加工,形成第一斜面3。之后,在背向所述第一斜面3的位置(即背向所述中心位置CS的位置),在第一范围L1中对前端部10磨削,形成磨削平面S3,借此,将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切去了一部分,形成平面状的副斜面12。这样,便在开口斜端面11与副斜面12之间形成了尖锐端部13,到此,医疗用针1P的制造结束。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医疗用中空针,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各实施例所描述的医疗用针1P不同形式的结构。
例如,如图8至图10所示的医疗用针1X,结构基本上与医疗用针1相同,具有圆柱形部件2,在圆柱形部件2的内部,沿轴线Q1方向形成药液流通孔25,在其前端部10,在中心位置CS,设置有第一斜面3,该第一斜面3是沿着与轴线Q1成第一倾角K1的方向形成的,并且使药液流通孔25沿倾斜方向形成开口。此外,在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设置有右斜面6及左斜面7,右斜面6是在以轴线Q1为中心相对于第一斜面3沿正方向转过第一回转角度M1的位置、且沿相对于轴线Q1成第二倾角K2的方向形成的,左斜面7是在以轴线Q1为中心相对于第一斜面3沿相反方向转过第二回转角度M2的位置、用沿相对于轴线Q1成第三倾角K2的方向形成的。进一步,在背向前端10的第一斜面3的位置,设置有在相对于圆柱形部件2轴线Q1方向的倾斜方向上,以使该圆柱形部件2的壁厚度NA逐渐变薄的形式经过磨削而形成的副斜面12,这样,由右斜面6、左斜面7及副斜面12的三个磨削面形成了尖锐端部13。并且,副斜面12与上述医疗用针1同样,是以轴线Q1为中心的锥状第一磨削面20的一部分。
但是,医疗用针1X如图8及图9所示,由于其尖锐端部13是在形成圆柱形部件2的药液流通孔25的内壁2b的位置上形成的,这样,右斜面6及左斜面7在尖锐端部13的邻近区域相交时,由此而产生的棱线部16(如图1及图2所示)便在此得以避免,从而形成了非常尖的尖锐端部13。
此外,在医疗用针1、1X中,由于副斜面12是以轴线Q1为中心的锥状第一磨削面20的一部分,因此,在尖锐端部13附近的形成副斜面12的位置,特别是在圆柱形部件2的圆周方向,如图10所示(医疗用针1参照图3),在与副斜面12邻接的位置,不会留有圆柱形部件2的圆柱形外周面2C。结果,副斜面12与圆柱形外周面2C邻接时,不会形成台阶,进一步避免了注射进时所产生的疼痛感。
根据本发明的医疗用针,还可用采与上述各实施例所描述的医疗用针1、1P、1X不同形式的结构。
例如,如图11至12所描述的医疗用针1Y,其结构与上述医疗用针1P基本相同,具有圆柱形部件2,在圆柱形部件2的内部,沿轴线Q1方向形成药液流通孔25,在其前端部10,设置有第一斜面3,第一斜面3是以相对于轴线Q1成第一倾角K1的方式形成的,并使所述药液流通孔25在倾斜方向形成开口。此外,在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分别设置有右斜面6及左斜面7,右斜面6是在以轴线Q1为中心沿正方向相对于第一斜面3转过第一回转角度M1的位置,且在相对于轴线Q1成第二倾角K2的方向形成的,而左斜面则是在以轴线Q1为中心沿相反方向相对于第一斜面3转过第二回转角度M2的位置、且在相对于轴线Q1成第三倾角K3的方向形成的。进一步,在前端部10的背向第一斜面3的位置,设置有沿倾斜于圆柱形部件2轴线Q1的方向、以使圆柱形部件2的管壁厚度NA逐渐变薄的形式而形成的副斜面12,由该右斜面6、左斜面7及副斜面12的三个磨削面形成尖锐端部13。并且,副斜面12与上述医疗用针1P同样,为平面状。
但是,在医疗用针1Y中,如图11所示,由于尖锐端部13是在形成所述圆柱形部件2的药液流通孔25的内壁2b的位置上形成的,在尖锐端部13的邻近区域,右斜面6及左斜面7相交时,由此而形成的棱线部16(在图5中表示)在实施例中能得以避免,因此,可形成非常尖锐的尖锐端部13。
此外,医疗用针1Y与医疗用针1P同样,所述副斜面12是做成平面状的,特别是在圆柱形部件2的周向,如图11及12所示的那样,在副斜面12和右斜面6之间以及在副斜面12与左斜面7之间的斜面间区域,留有圆柱形部件2的圆柱形外周面2C。也就是说,在尖锐端部13附近,不对圆柱形外周面2C进行磨削,由此,使医疗用针1Y的尖锐端部13附近区域的强度很高(上述医疗用针1P也同样具有高强度)。再者,在尖锐端部13附近,由于不对圆柱形外周面2C磨削,而将其留着,这样,不会对该尖锐端部13附近的强度造成损害。由此,可将副斜面12相对于轴线Q1的副斜面倾角K4做得极小(因此,箭头A、B方向上副斜面12的形成范围可做得更大一些),从而使尖锐端部13变得更细。
利用上述医疗用针1Y的具体例子进行刺入阻力测定实验,其结果在下文叙述。也就是说,采用刃面长(即第二范围L2)为5.5mm、第二倾斜角(即第二及第三倾角K2、K3)为25.5°~26°、小尖(lancet)长(即第三范围L3相对于第二范围L2的比率)为40~43%、旋转角(即第一及第二回转角M1、M2)为27.5°的医疗用中空针(硅对甲基睾丸酮的比为6%),并且用已形成副斜面12等副斜面的医疗用针(即医疗用针1Y)和未形成副斜面12等副斜面的医疗用针(即以往的医疗用中空针),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进行刺入阻力测定实验。
实验的结果是,已形成副斜面的医疗用针,其刺入阻力值为150.5g、156.8g、136.2g、149.0g、137.3g、151.0g、137.8g等(平均刺入阻力值为145.5g),而未形成副斜面的医疗用针,其刺入阻力值为261.2g、235.6g、201.3g、200.7g、217.1g等(平均刺入阻力值223.18g)从该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形成副斜面的医疗用中空针,与未形成副斜面的以往的医疗用中空针比较,其刺入阻力非常小,很显然,本发明医疗用中空针将以往医疗用中空针实验得出的刺入阻力值降低了40%。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医疗用中空针,其刺入阻力小,注射等实际操作时,在患者等的注射部位不会损伤血管等,在该注射部位也不会产生疼痛感。
上述实施作为本医疗用中空针的一个具体例子,揭示了所谓的小尖(柳叶型lancet)型医疗用针,但根据本发明的医疗用中空针,还要以采用不同于小尖型的医疗用针。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医疗用中空针,还可能采用所谓的K3型、K3’型、带横孔的针、顶槽型等医疗用针。
下文叙述根据本发明的医疗用中空针中的顶槽型医疗用针1Z。
医疗用针1Z如图13至15所示,具有圆柱形部件2,在圆柱形部件2的内部沿轴线Q1方向形成药液流通孔25,在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沿倾斜方向形成药液流通孔25的开口,并且,在中心位置CS,还没有沿相对于轴线Q1成第一倾角K1的方向形成的第一斜面3。此外,医疗用针1Z的第一斜面3在箭头A一侧的磨削边界65,与上述医疗用针1、1P、1X、1Y相同,是与圆柱形部件2的圆柱形外周面2C连接的。而且,在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分别设置有右斜面6及左斜面7,右斜面6是在以轴线Q1为中心沿正向相对于第一斜面3(即相对于中心位置CS)转过第一回转角度M1(90°以上)的位置、并在相对于轴线Q1成第二倾角K2的方向形成的,左斜面7是在以轴线Q1为中心沿相反方向相对于第一斜面3(即相对于所述中心位置CS)转过第二回转角度M2(90°以上,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中所示,第一回转角M1与第二回转角M2的角度大小相等,但也可采用第一回转角M1与第二回转角M2角度大小不等的形式)的位置,并以相对于轴线Q1或第三倾角K3的形式形成的(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倾角K2与第三倾角K3的角度大小相等,如图中所示,但也可采用第二倾角K2与第三倾角K3大小不等的形式)。由此,右斜面6及左斜面7所构成的第二斜面5便配置在背向第一斜面3的位置,这样,仅由第一斜面3形成了开口斜端面11。进一步,在前端部10的背向第一斜面3的位置,设置有在相对于圆柱形部件2轴线Q1方向的倾斜方向、以使该圆柱形部件2的管壁厚度NA逐渐变薄的形式进行磨削而形成的平面状的副斜面12,如图15所示,该副斜面12的两侧分别与右斜面6及左斜面7邻接。这样,由第一斜面3、右斜面6、左斜面7、副斜面12这四个磨削面形成尖锐端部13。
进一步,在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医疗用中空针,是如医疗用针1、1P、1X、1Y那样的所谓小尖型(柳叶型lancet),但是,还可以采用除了这些医疗用针1、1P、1X、1Y之外的形式,例如,采用图16至18所示的医疗用针1R形式的结构。
也就是说,小尖型医疗用针1R如图16至18所示,其结构与上述医疗用针1X基本相同,它具有圆柱形部件2,在圆柱形部件2的内部,沿轴线Q1方向形成药液流通孔25,在其前端部10,在中心位置CS设置有第一斜面3,该第一斜面3是沿着与轴线Q1成第一倾角K1的方向形成的,并且使所述药液流通孔25在倾斜方向形成开口。此外,在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分别设置有右斜面6及左斜面7,右斜面6是以轴线Q1为中心沿正向相对于第一斜面3转过第一回转角度M1的位置,并在相对于轴线Q1成第二倾角K2的方向形成的,而左斜面7是以轴线Q1为中心沿相反方向相对于第一斜面3转过第二回转角度M2的位置,并在相对于轴线Q1成第三倾角K3的方向形成的。再者,在前端部10的背向第一斜面3的位置,设置有在相对于圆柱形部件2轴线Q1方向的倾斜方向上以使该圆柱形部件2的管壁厚度NA逐渐变薄的形式经磨削而形成的副斜面12,并且,由右斜面6,左斜面7及副斜面12这三个磨削面形成尖锐端部13。副斜面12与上述医疗用针1X相同,是以轴线Q1为中心的锥状第一磨削面20的一部分。尖锐端部13是在形成所述圆柱形部件2药液流通孔25的内部2b上的位置形成的。
但是,上述医疗用针1R还具有下述附加结构。即,在圆柱形部件2的前端部10,设置有右辅助磨削面90及左辅助磨削面91,右辅助磨削面90及左辅助磨削面91是在第一斜面3,右斜面6、左斜面7及副斜面12磨削形成之后(即是在变成与上述医疗用针1X相同的状态之后)再磨削形成的(这种磨削顺序对本发明并不重要,任何顺序都可采用)。也就是说,右辅助磨削面90是在第一斜面3与右斜面相交而形成的右交叉部92中将圆柱形部件2圆柱形外周面2C侧的右顶端部98(图8及9所示)切去后而形成的,左辅助磨削面91是在第一斜面3与左斜面7相交而形成的左交叉部97中将圆柱形部件2圆柱形外周面2C侧的左顶端部96切去后而形成的。此外,右辅助磨削面90是在以轴线Q1为中心沿正向相对于第一斜面3转过第三回转角度M3的位置、以及在相对轴线Q1成第五倾角K5的方向形成的,第五倾角K5大约为第一倾角K1与第二倾角K2的中间值,左辅助磨削面91是在以轴线Q1为中心沿相反方向相对于第一斜面3转过第四回转角度M4的位置及在相对于轴线Q1成第六倾角K6的方向形成的,第六倾角K6大约为第一倾角K1与第三倾角K3的中间值。
如上文所述,由于医疗用针1R设置有由除去右顶端部98及左顶端部96而形成的右辅助磨削面90及左辅助磨削面91,因此,该医疗用针1R所产生的刺入阻力低于有右顶端部98及左顶部96的医疗用针1X的刺入阻力。也就是说,在注射等实际操作中,将医疗用针1R刺入人体等时,由于没有右顶端部98及左顶端部96,受到皮肤及血管组织的阻力就会变小,由此不会对皮肤及血管组织产生损伤,消除了在注射部位产生的痛感。
进一步,作为设置有右辅助磨削面90等第五倾斜面及左辅助磨削面91等第六倾斜面的医疗用中空针,除了适用于上述小尖型医疗用针外,还可用于顶槽型医疗用针等具有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即右斜面6及左斜面7)所形成的交叉部92、97外周侧的顶端部96、98的任何形式的针。而且,对于小尖型的副斜面12为平面状的医疗用针1P、1Y以及由于尖锐端部13不在内壁2b上而形成有棱线部16的医疗用针1、1P也适用。
例如,如图13至图15所示的顶槽型医疗用针1Z,可以在第一斜面3与右斜面6相交而形成的右交叉部92中、通过切去圆柱形部件2的圆柱形外周面2C侧的右顶端部98而形成所设置的右辅助磨削面,在第一斜面3与左斜面7相交而形成的左交叉部97中、通过切去圆柱形部件2的外周面2C侧的左顶端部96而形成要设置的左辅助磨削面。通过在顶槽型医疗用中空针上设置第五及第六倾斜面,可以取得与上述医疗用针1R相同的效果。
上述医疗用针1P等形成有平面状的副斜面12,但是,副斜面12的形状,还可以采用图19及图20、图21及图12所示的从尖锐端部13侧朝箭头A侧延伸的形状。
在这种场合,如图19及图20所示,副斜面12是沿着与所述圆柱形部件2前端方向相反的方向,即沿着箭头A所指的方向,超过第一斜面3与右斜面6相交而形成的交叉部92的圆柱形部件2圆柱形外周面2C侧的右顶端98所对应的位置及第一斜面3与左斜面7相交而形成的交叉部97的圆柱形部件2圆柱形外周面2C侧的左顶端部96所对应位置而设置的。
或者,如图21及图22所示,副斜面12是沿着与所述圆柱形部件2前端方向相反的方向、即沿着箭头A所指的方向,越过第一斜面3的磨削边界65在所述圆柱形部件2前端方向相反一侧、即箭头A侧的顶端部65a(图5及图7所示)所对应的位置而设置的。
再者,根据本发明的医疗用中空针,除了作为皮下注射用的注射针外,还可用作采血针、牙科用针、或者输血及透析用留置针的金属内针等等各种针的场合。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例所描述的医疗用针1、1P、1X、1Y、1Z、1R中,所述副斜面12相对于圆柱形部件2的轴线Q1的副倾斜角K4设定为2°~15°,由此,尖锐端部13可在尖锐度及强度适当的状态下形成。
以上,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说明,而本发明所记载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在权利要求中示出,不受实施例的约束。因此,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对所有实施例作出变形或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