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1203B - 医疗用穿刺针和穿刺针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医疗用穿刺针和穿刺针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1203B
CN107921203B CN201680044415.6A CN201680044415A CN107921203B CN 107921203 B CN107921203 B CN 107921203B CN 201680044415 A CN201680044415 A CN 201680044415A CN 107921203 B CN107921203 B CN 1079212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face portion
blade surface
blade
central axis
axis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44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1203A (zh
Inventor
上田武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921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1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1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12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17/3421Cannul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86Needle tip design, e.g. for improved pene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9/00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articular grind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main group
    • B24B19/16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articular grind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main group for grinding sharp-pointed workpieces, e.g. needles, pens, fish hooks, tweezers or record player styli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526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2017/3454Details of ti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7/00Methods of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production
    • A61M2207/10Device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的医疗用穿刺针具备包含针尖的前端部和与该前端部连续的棒状主体部,所述前端部具备刃面,所述刃面具备第一刃面部、第二刃面部以及第三刃面部,所述第一刃面部和第二刃面部利用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所述针尖作为一端的刃缘,所述第三刃面部在所述主体部侧与所述第一刃面部和所述第二刃面部连续,所述第三刃面部具有凸形曲面。

Description

医疗用穿刺针和穿刺针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穿刺针和穿刺针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采血针、输液用的留置针等医疗用穿刺针,已知为了减轻将穿刺针穿刺到人体时的疼痛而具备前端部的穿刺针,所述前端部具有相对于穿刺针的长度方向角度不同的多个刃面。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作为这样的穿刺针的注射针。专利文献1的注射针是从某一方倾斜地切除圆筒状的主体的尖端部并形成锥形的尖端部而成的注射针,具备:第一倾斜面,从圆筒状的主体的外周连接且相对于主体的轴线方向(长度方向)以规定的角度形成;第二倾斜面,与该第一倾斜面连接且以相对于主体的轴线方向的角度比第一倾斜面大的角度形成;以及第三倾斜面,与该第二倾斜面连接且与刀尖连接,且以相对于主体的轴线方向的角度比该第二倾斜面大的角度形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626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专利文献1的注射针那样,通过设为具有将相对于长度方向的角度不同的多个倾斜面连接而成的刃面的前端部,能够减轻将注射针穿刺到人体时的疼痛,但由于刃面的第一倾斜面为平面,所以容易在第一倾斜面与作为主体部的圆筒状的主体的外周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棱线,在穿刺注射针时,该棱线有可能作为刺穿阻力起作用,不能充分减轻患者等的疼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前端部的刃面与主体部之间具备难以形成可能作为刺穿阻力起作用的棱线的刃面形状的医疗用穿刺针和该穿刺针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医疗用穿刺针具备包含针尖的前端部和与该前端部连续的棒状主体部,所述前端部具备刃面,所述刃面具备第一刃面部、第二刃面部以及第三刃面部,所述第一刃面部和第二刃面部利用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所述针尖作为一端的刃缘,所述第三刃面部在所述主体部侧与所述第一刃面部和所述第二刃面部连续,所述第三刃面部具有凸形曲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的是,所述凸形曲面由在设定了包含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的一个假想平面的情况下,随着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趋向所述针尖侧,在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假想平面的角度逐渐减小的曲面构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的是,在设定了包含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的一个假想平面的情况下,所述凸形曲面在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假想平面的角度大致一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刃面部和所述第二刃面部中的至少一方由在设定了包含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的一个假想平面的情况下,随着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趋向所述针尖侧,在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假想平面的角度逐渐减小的曲面构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的是,所述刃面具备形成于所述第一刃面部的背面侧的第四刃面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二刃面部的背面侧的第五刃面部,在将所述刃缘作为第一刃缘的情况下,所述第四刃面部和所述第五刃面部利用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所述针尖作为一端的第二刃缘。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刃面部和所述第四刃面部利用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所述针尖作为一端的第三刃缘,所述第二刃面部和所述第五刃面部利用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所述针尖作为一端的第四刃缘。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的是,所述第四刃面部和所述第五刃面部中的至少一方由随着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趋向所述针尖侧,在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假想平面的角度逐渐增大的曲面构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的是,所述假想平面能够设定为包含所述中心轴线和所述针尖的一个平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的是,在所述一个平面中,连结所述针尖和所述第三刃面部上的点的直线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以比12度大且18度以下的角度倾斜。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医疗用穿刺针具备主体部和前端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由长轴和短轴规定的扁平状截面外形,所述前端部与所述主体部连续并包含针尖,所述前端部具备刃面,所述刃面具备第一刃面部和第二刃面部,所述第一刃面部和第二刃面部利用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所述针尖作为一端的刃缘,所述第一刃面部和所述第二刃面部形成曲面。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医疗用穿刺针的制造方法通过使棒状部件的一方的端部与旋转的砂轮的磨削表面滑动接触从而在所述一方的端部形成刃面,其特征在于,一边使所述棒状部件以所述棒状部件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转动,并且使所述中心轴线相对于所述磨削表面的倾倒角度变动,一边使所述一方的端部与所述磨削表面滑动接触,从而形成具有曲面的刃面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前端部的刃面与主体部之间具备难以形成可能作为刺穿阻力起作用的棱线的刃面形状的医疗用穿刺针和该穿刺针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穿刺针的图,图1(a)是正面侧的俯视图,图1(b)是侧视图,图1(c)是背面侧的俯视图,图1(d)是立体图。
图2(a)是图1(a)所示的前端部的放大图,图2(b)是图1(b)所示的前端部的放大图。
图3(a)是图2中的I-I剖视图,图3(b)是图2中的II-II剖视图,图3(c)是图2中的III-III剖视图,图3(d)是图2中的IV-IV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刃面的变形例的图。
图5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穿刺针的图,图5(a)是正面侧的俯视图,图5(b)是侧视图,图5(c)是背面侧的俯视图,图5(d)是立体图。
图6(a)是图5(a)所示的前端部的放大图,图6(b)是图5(b)所示的前端部的放大图。
图7(a)、(b)、(c)、(d)、(e)、(f)分别是图6中的V-V剖视图、VI-VI剖视图、VII-VII剖视图、VIII-VIII剖视图、IX-IX剖视图以及X-X剖视图。
图8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穿刺针的图,图8(a)是立体图,图8(b)是前端部附近的正面侧的俯视图。
图9(a)、(b)、(c)、(d)、(e)、(f)分别是图8(b)的XI-XI剖视图、XII-XII剖视图、XIII-XIII剖视图、XIV-XIV剖视图、XV-XV剖视图以及XVI-XVI剖视图。
图10(a)是作为图8所示的穿刺针的变形例的穿刺针的立体图,图10(b)是前端部附近的正面侧的俯视图。
图11(a)、(b)、(c)、(d)、(e)、(f)分别是图10(b)的XVII-XVII剖视图、XVIII-XVIII剖视图、XIX-XIX剖视图、XX-XX剖视图、XXI-XXI剖视图以及XXII-XXII剖视图。
图12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穿刺针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3(a)、(b)、(c)、(d)、(e)、(f)分别示出图12所示的穿刺针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概要的概要图。
图14是示出将图1所示的穿刺针从身体表面穿刺到体内时的切口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穿刺针的一例的图,图15(a)是前端部附近的立体图,图15(b)是前端部附近的正面侧的俯视图,图15(c)是前端部附近的侧视图。
图16(a)、(b)、(c)、(d)、(e)、(f)分别是图15(b)的XXIII-XXIII剖视图、XXIV-XXIV剖视图、XXV-XXV剖视图、XXVI-XXVI剖视图、XXVII-XXVII剖视图以及XXVIII-XXVIII剖视图。
图17是从针尖侧观察图15所示的穿刺针得到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7,说明本发明的医疗用穿刺针和该穿刺针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在各图中共用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实施方式1>
首先,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医疗用穿刺针的一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图1是示出穿刺针1的图。具体而言,图1(a)是穿刺针1的正面侧的俯视图,图1(b)是穿刺针1的侧视图,图1(c)示出穿刺针1的背面侧的俯视图。图1(d)是穿刺针1的立体图。
如图1(a)~(d)所示,穿刺针1具备主体部2和前端部3,并划分从主体部2连通到前端部3的中空部10。
主体部2是与前端部3连续的中空棒状即筒状的管体。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2是与前端部3连续,并具有大致圆形的截面外形的管体。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所说的“截面外形”的“截面”是指与主体部2的中心轴线O正交的横截面。
如图1(a)~(d)所示,前端部3具备刃面4,刃面4具备由曲面构成的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以及第三刃面部7。另外,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利用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针尖8作为一端的刃缘9。需要说明的是,“针尖”是指主体部2的中心轴线O的轴线方向A(以下,仅记载为“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穿刺针1的前端。
第三刃面部7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主体部2侧与主体部2的外周面连续,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针尖8侧与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连续。
更具体而言,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主体部2侧分别与第三刃面部7连续,并通过在针尖8侧相互交叉从而形成棱线,即形成刃缘9。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划分开口11,所述开口11是中空部10的前端部3侧的一端。
在这里,从图1(b)的侧视图可知,第二刃面部6根据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位置,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的角度发生变化。具体而言,在图1(b)中,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第二刃面部6与第三刃面部7连续的位置,只能辨识第二刃面部6的外缘,但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形成有刃缘9的位置,能够辨识第二刃面部6。即,第二刃面部6例如由螺旋面这样的曲面构成,所述曲面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从与第三刃面部7连续的位置向针尖8以扭转的方式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第一刃面部5,也与第二刃面部6同样地,由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从与第三刃面部7连续的位置向针尖8以扭转的方式延伸的曲面构成。但是,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的向针尖8侧扭转的方向为逆向。
换句话说,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由如下的曲面构成:在设定了包含主体部2的中心轴线O的一个假想平面的情况下,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侧,所述曲面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上述一个假想平面的角度θ逐渐减小。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是能够定义这样的一个假想平面的穿刺针。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中,具有一个能够定义作为上述“假想平面”的平面。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中,能够将上述“假想平面”设定为包含中心轴线O和针尖8的一个平面(以下,记载为“中心平面X”。),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均由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侧、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逐渐减小的曲面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中心平面X是不仅包含针尖8,也包含刃缘9的平面。
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双方由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侧、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逐渐减小的曲面构成,但也可以是,由这样的曲面构成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中的任一方,并由平面或具有其他表面形状的曲面构成另一方。另外,也可以是,由平面或具有其他表面形状的曲面构成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双方。但是,如果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由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侧、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逐渐减小的曲面构成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双方,能够容易地在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与第三刃面部7之间实现不形成可能成为刺穿阻力的棱线(接合点)的刃面4。
后面将叙述关于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的曲面形状的详细情况(参照图3等)。
另外,第三刃面部7具有凸形曲面。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7仅由与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连续的凸形曲面构成。更具体而言,第三刃面部7由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大致一定的凸形曲面构成。
在这里,本申请中的“前端部”是指穿刺针中的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形成有刃面的部分,“主体部”是指穿刺针中的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不形成有刃面的部分。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前端部3是构成穿刺针1的作为一体中空棒状部件的筒状部件中的、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形成有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以及第三刃面部7的部分。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主体部2是构成穿刺针1的一体筒状部件中的、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不形成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以及第三刃面部7的具有大致圆形的截面外形的部分。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穿刺针1的材料,能够使用不锈钢、铝或铝合金、钛或钛合金等金属材料。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各结构和特征部。
[主体部2]
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2是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内周面的内径和外周面的外径一样的管体,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与前端部3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经由针基座等与例如注射器等医疗用器具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穿刺针1整体的筒状部件的内周面(主体部2的内周面和前端部3的内周面)划分中空部10,筒状部件的内周面的内径和外周面的外径为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一样的结构,但并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筒状部件的内周面的内径和筒状部件的外周面的外径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向前端部3侧逐渐减小。另外,例如,也能够将筒状部件的外径设为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前端部3侧而逐渐减小的锥形形状,并将筒状部件的内径设为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一样的结构。而且,关于构成穿刺针1的筒状部件的内径和外径,能够根据穿刺针1的用途等,采用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一部分区域设置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前端部3侧而内径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的部位等各种结构。
[前端部3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
图2(a)、(b)分别是图1(a)、(b)所示的前端部3的放大图。图3(a)、(b)、(c)、(d)分别是图2中的I-I剖视图、II-II剖视图、III-III剖视图以及IV-IV剖视图。
如图2(a)所示,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中的每一个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主体部2侧与第三刃面部7连续。更具体而言,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在夹着中心平面X的两侧分别与第三刃面部7连续。
图3(b)示出图2的II-II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与第三刃面部7连接的位置处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3(b)所示,图2的II-II截面中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各自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2约为90度。换句话说,在图2的II-II截面中,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中的每一个在与中心平面X正交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图3(b)所示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利用与中心平面X大致正交的线表示,但该线与边界线12a和12b大致一致,所述边界线12a和12b表示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与第三刃面部7之间的边界。具体而言,如图2(a)所示,从边界线12a起针尖8侧为第一刃面部5,从边界线12a起主体部2侧为第三刃面部7。同样地,从边界线12b起针尖8侧为第二刃面部6,从边界线12b起主体部2侧为第三刃面部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与第三刃面部7之间的边界线12a和12b以不形成棱线(接合点)的方式平滑地连续,图2(a)所示的边界线12a和12b仅表示边界,并不是表示棱线。但是,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利用不会较大地增加刺穿阻力的程度的棱线形成该边界线12a和12b。
图3(c)示出图2的III-III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有开口11的位置处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3(c)所示,图2的III-III截面中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各自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3是比角度θ2小的锐角。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c)中,利用双点划线示出上述边界线12a和12b。
图3(d)示出图2的IV-IV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形成有刃缘9的位置处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3(d)所示,图2的IV-IV截面中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各自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4是比角度θ2小且比角度θ3小的锐角。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d)中,也利用双点划线示出上述边界线12a和12b。
这样,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分别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剖视图(参照图3(b)~(d))中是直线,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各自的、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侧(接近针尖8)而逐渐减小。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b)~(d)中,分别示出了第二刃面部6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2~θ4,但第一刃面部5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也与第二刃面部6的角度θ2~θ4相同。另外,图3(b)~(d)的三个截面是为了示出上述角度θ2、θ3以及θ4的大小关系而例示性地使用的截面,上述角度θ的大小关系的成立并不限于这三个截面。
在这里,如图3(b)~(d)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刃面部6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剖视图中为直线,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能够将第二刃面部设为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剖视图成为圆弧状曲线的结构或该剖视图由直线和与该直线连续的圆弧状曲线构成的结构。第一刃面部也同样如此。需要说明的是,该情况下的第一刃面部和第二刃面部的角度θ是指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由通过第一刃面部和第二刃面部各自的内缘和外缘的直线与设定的一个假想平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中心平面X)形成的角度。
[前端部3的刃缘9]
如上所述,刃缘9利用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交叉的棱线形成。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刃缘9在中心平面X上延伸,作为刃缘9的一端的针尖8也位于中心平面X上。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的穿刺针1是关于中心平面X具有对称结构的中空针。
当如本实施方式设为使穿刺针1的前端变尖锐并设置刃缘9的结构时,在将穿刺针1穿刺到人体时,刃缘9、刃缘9附近的第一刃面部5的外缘以及第二刃面部6的外缘作为切开皮肤的切削刃发挥作用,并能够减小在穿刺时施加于皮肤的阻力。因此,能够减轻被穿刺了穿刺针1的患者等感到的疼痛。
在这里,如上所述,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的角度θ(参照图3(b)~(d))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而变小。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刃缘9所处的区域内也同样如此。也就是说,随着从刃缘9中的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主体部2侧的一端沿着刃缘9趋向针尖8,角度θ逐渐减小。因此,与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刃缘9延伸的区域中角度θ为一样的结构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能够将针尖8附近设为更尖锐的结构,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穿刺针1的穿刺时的患者等的疼痛。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角度θ为部分地逐渐减小的技术方案。例如,这样的技术方案由第一刃面部和第二刃面部的角度θ逐渐减小的两个部分、在它们之间与这两个部分连续的角度θ为一定的部分构成。
[前端部3的第三刃面部7]
如图2(a)、(b)所示,第三刃面部7是相对于中心轴线方向A倾斜的曲面,第三刃面部7的主体部2侧与主体部2的外周面连续,第三刃面部7的针尖8侧与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连续。
第三刃面部7是如下的凸形曲面:图2(b)的侧视图以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而接近中心轴线O的方式倾斜。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7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大致一定。具体而言,如图3(a)所示,图2的I-I截面中的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7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1约为90度,不仅是图2的I-I截面,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7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约为90度。换句话说,如图3(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7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在与中心平面X正交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刃面部7以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侧而逐渐接近中心轴线O的方式倾斜,第三刃面部7相对于中心轴线方向A的倾斜角度比包含中心轴线O整体的截面中的主体部2的外壁相对于中心轴线方向A的倾斜角度大。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三刃面部7为曲面,所以在这里所说的“第三刃面部相对于中心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度”是指在包含中心轴线整体且穿过第三刃面部上的截面中,在第三刃面部上的任意点处的切线与中心轴线形成的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穿刺针1的筒状部件的外径为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一样的结构,在包含中心轴线O整体的截面观察的情况下,筒状部件的外壁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延伸。因此,如果第三刃面部7相对于中心轴线方向A倾斜,则第三刃面部7的倾斜角度比主体部2的外壁的倾斜角度大。但是,在将构成穿刺针1的筒状部件设为其外径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前端部3侧而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的结构的情况下,第三刃面部7构成为不仅相对于中心轴线方向A倾斜,也相对于包含中心轴线O整体的截面中的主体部2的外壁倾斜。
在这里,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7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约为90度,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在与第三刃面部7之间不会由上述边界线12a和12b形成棱线,与第三刃面部7平滑地连续(参照图3(b))。
另外,如图2(a)所示,在正面侧的俯视图中,第三刃面部7是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侧、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正交方向B上的宽度W变大的曲面,而且,其宽度W的增加量(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宽度W的变化量)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侧而变大。
[具备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以及第三刃面部7的刃面4]
刃面4具备上述的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以及第三刃面部7。如上所述,刃面4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由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侧、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逐渐减小的曲面构成。如果将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设为这样的形状,由于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从II-II截面的位置起随着趋向针尖8侧而对置的方向逐渐变化,所以能够在与第三刃面部7之间的连接位置不形成可能成为刺穿阻力的棱线,或在与第三刃面部7之间的连接位置仅形成不会成为大的刺穿阻力的程度的棱线,可以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比开口11靠针尖8侧的位置,形成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相互交叉的刃缘9(参照图3(a)~图3(d))。
另外,图14是示出将穿刺针1从身体表面P穿刺到体内时穿刺针1的图3(c)所示的截面通过身体表面P的瞬间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由于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3成为比90度小的锐角,所以在将穿刺针1从身体表面穿刺到体内时,形成于身体表面的切口Q的缘部Q1由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被向撑开切口Q的方向(参照图14的空心箭头)推压。而且,由于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不限于图3(c)所示的截面,成为比90度小的锐角,所以,在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通过身体表面P期间,向撑开切口Q的方向推压切口Q的缘部Q1。由此,能够抑制在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通过身体表面P时,切口Q的缘部Q1与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一起被推入身体内侧。特别是由于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与第三刃面部7的连接位置为比内缘13和内缘14成为与中心轴线方向A平行的位置更靠主体部2侧的位置,开口11(参照图1等)的主体部2(参照图1等)侧的缘部附近通过身体表面P时,切口Q的缘部Q1也难以被推入身体内侧。另外,由于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由随着趋向主体部2侧而相对于与中心平面X正交的平面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的曲面构成,所以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通过身体表面P期间,切口Q的缘部Q1被向撑开切口Q的方向推压。由此,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通过身体表面P时,切口Q的缘部Q1难以与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一起被推入身体内侧。因此,能够抑制穿刺针1的刺穿阻力的增加,并且减轻由身体表面P的杂菌等导致的感染的风险。
而且,如上所述,刃面4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由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侧、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逐渐减小的曲面构成,这些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在比开口11靠针尖8侧的位置相互交叉并形成刃缘9。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刃缘9的刀尖角度α(参照图2(b))比利用两个平面状的刃面部交叉而成的棱线形成刃缘的情况下的刀尖角度α小。即,能够使刀尖变薄。因此,能够减小将穿刺针1穿刺到人体时的针尖8附近的刺穿阻力。需要说明的是,刀尖角度α是指在穿刺针的侧视图中(参照图2(b)),刃缘与该刃缘的背面在针尖处交叉的角度。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在作为一个假想平面的中心平面X中,连结针尖8与第三刃面部7上的点K的直线L(图2(b)的双点划线)相对于中心轴线O以比12度大且18度以下的角度倾斜。需要说明的是,直线L通过的第三刃面部7上的点K是中心平面X中的第三刃面部7上的任意点。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使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刃面4的刃面长M(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从针尖8到第三刃面部7的主体部2侧的一端的长度)比主要利用于肌肉注射等的所谓“常规斜角(regular bevel)”(仅由相对于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为12度的一个倾斜面形成刃面的穿刺针)的刃面长更短,并设为与主要利用于静脉注射等的所谓“短斜角(short bevel)”(仅由相对于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为18度的一个倾斜面形成刃面的穿刺针)的刃面长同程度的刃面长,同时将刀尖角度α设为与“常规斜角”同等程度或其以下的角度。也就是说,能够实现具有难以发生静脉等脉管的穿透的较短的刃面长,同时能够降低针尖8附近的刺穿阻力,且脉管的确保较容易的穿刺针1。另外,由于能够减小针尖8附近的刺穿阻力,所以能够减小刺穿阻力的变化量,也能够减小在穿刺时医疗人员在穿刺方向上施加的力的变化量。因此,能够实现医疗人员在穿刺时容易操作的穿刺针1。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用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侧而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逐渐减小的曲面构成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如上所述,能够减小刃缘9的刀尖角度α,但在该情况下,如图2(b)所示,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的侧视图容易成为凹形形状。当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的侧视图成为凹形形状时,容易在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的主体部2侧的一端的位置形成成为刺穿阻力的棱线,即使能够实现针尖8附近的刺穿阻力的减小,在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的主体部2侧的一端的位置处的刺穿阻力也有可能增大。
然而,通过设为刃面4的第三刃面部7具有凸形曲面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三刃面部7仅由凸形曲面构成),即使是刃缘9的刀尖角度α较小的结构,也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在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的主体部2侧的一端的位置,即,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与第三刃面部7之间的边界线12a和12b的位置,难以形成可能成为刺穿阻力的棱线。因此,能够实现一种设为刃缘9的刀尖角度α较小的结构,同时在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的主体部2侧的一端的位置处的刺穿阻力难以增大的穿刺针1。
另外,由于第三刃面部7具有凸形曲面,所以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第三刃面部7与主体部2的外表面之间的边界也能够实现比较平滑的连接,有利于刺穿阻力的减小。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难以形成可能成为刺穿阻力的棱线(接合点),能够实现一种能够减小针尖8附近的刺穿阻力的、具有刀尖角度α较小的刃面4的穿刺针1。因此,能够减轻穿刺到人体时被穿刺的患者等感到的疼痛,并且通过设为刀尖角度α较小的薄刀尖,在向脉管内的穿刺时脉管难以脱离,脉管的确保变容易。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的是,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每单位长度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各自的角度θ的角度变化量为一定。这样,由于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从与第三刃面部7的连接位置向针尖8利用平缓地扭转的螺旋面形成,所以与角度θ的角度变化量有偏差的结构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小向人体穿刺时的刺穿阻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中空部10的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一端的开口11主要由第一刃面部5的内缘13和第二刃面部6的内缘14划分,但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设为将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与第三刃面部7'的连接位置设置于在图4所示的俯视图里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开口11'所处的区域的结构,即,设为将边界线12c和边界线12d设置在夹着开口11'的位置的结构,所述边界线12c成为第一刃面部5'与第三刃面部7'的连接位置,所述边界线12d成为第二刃面部6'与第三刃面部7'的连接位置,并利用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以及第三刃面部7'中的每一个的边缘划分开口1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所示的边界线12c和12d处,第一刃面部5'与第三刃面部7'、第二刃面部6'与第三刃面部7'也以不形成棱线的方式平滑地连接。另外,边界线12c和12d在图4的俯视图中沿着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正交方向B延伸,但在图4的俯视图中,既可以是与正交方向B平行地延伸的结构,也可以是相对于正交方向B以规定的角度倾斜地延伸的结构。而且,第三刃面部7'仅由凸形曲面构成,但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将与边界线12c和12d连续的部分设为平面,例如,将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在比开口11'的主体部2侧的端部更向主体部2侧延伸的部分设为凸形曲面,仅在一部分具有凸形曲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为划分中空部10的中空针,但也可以设为不划分中空部10的实心针。
<实施方式2>
接着,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01。图5是示出穿刺针101的图。具体而言,图5(a)是穿刺针101的正面侧的俯视图,图5(b)是穿刺针101的侧视图,图5(c)示出穿刺针101的背面侧的俯视图。图5(d)是穿刺针101的立体图。另外,图6(a)、(b)分别是图5(a)、(b)所示的前端部3的放大图。图7(a)、(b)、(c)、(d)、(e)、(f)分别是图6中的V-V剖视图、VI-VI剖视图、VII-VII剖视图、VIII-VIII剖视图、IX-IX剖视图以及X-X剖视图。
图5~图7所示的穿刺针101与上述穿刺针1相比刃面的结构不同,但其他结构与穿刺针1共用。因此,在这里,主要说明穿刺针101中的与上述穿刺针1不同的结构,关于与穿刺针1共用的结构,省略说明。
如图5(a)~(d)所示,穿刺针101具备主体部2和前端部3,前端部3具备刃面104。刃面104具备正面侧刃面104a和形成于该正面侧刃面104a的背面侧的背面侧刃面104b。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01具备实施了背切(back cut)加工的刃面104。
刃面104的正面侧刃面104a具备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以及第三刃面部107。由于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的详细情况如上所述,所以在这里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107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主体部2侧与主体部2的外周面连续,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针尖8侧与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连续。另外,第三刃面部107具有凸形曲面。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107仅由与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连续的凸形曲面构成。而且,第三刃面部107由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大致一定的凸形曲面构成。
更具体而言,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107由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针尖8侧与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连续的前端侧部107a和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与前端侧部107a的主体部2侧连续的基端侧部107b构成。前端侧部107a和基端侧部107b由在侧视图(参照图5(b)、图6(b))中曲率相互不同的凸形曲面构成。另外,前端侧部107a和基端侧部107b均由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大致一定的曲面构成。而且,在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与前端侧部107a之间以及前端侧部107a与基端侧部107b之间,以不形成棱线的方式平滑地连续。
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在穿刺针101的侧视图(参照图5(b)、图6(b))中曲率不同的前端侧部107a和基端侧部107b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连续,构成为在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与第三刃面部107之间不形成会成为刺穿阻力的棱线。也就是说,第三刃面部107的前端侧部107a是用于将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与第三刃面部107的基端侧部107b平滑地连接的连接曲面,并构成为侧视图中的曲率比基端侧部107b的曲率大。
更具体而言,如图6(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前端侧部107a由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位于第一刃面部5与基端侧部107b之间的第一连接曲面130a、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位于第二刃面部6与基端侧部107b之间的第二连接曲面130b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a)中,在第一刃面部5与前端侧部107a的第一连接曲面130a之间、第二刃面部6与前端侧部107a的第二连接曲面130b之间、第一连接曲面130a与基端侧部107b之间以及第二连接曲面130b与基端侧部107b之间,画出了表示边界线的线,但这些线是指单纯的边界线,并不表示通过这些面彼此交叉而形成的棱线。如上所述,第一刃面部5经由前端侧部107a的第一连接曲面130a与基端侧部107b平滑地连接,第二刃面部6经由前端侧部107a的第二连接曲面130b与基端侧部107b平滑地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a)和图5(d)中,在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与前端侧部107a之间画出的线以及在前端侧部107a与基端侧部107b之间画出的线也与上述同样地仅指边界线。
刃面104的背面侧刃面104b具备形成于第一刃面部5的背面侧的第四刃面部21和形成于第二刃面部6的背面侧的第五刃面部22,第四刃面部21和第五刃面部22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针尖8侧利用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针尖8作为一端的刃缘23。
另外,第一刃面部5和第四刃面部21利用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针尖8作为一端的刃缘24。更具体而言,刃缘24由利用第一刃面部5的外缘和第四刃面部21的外缘形成的棱线构成。
而且,第二刃面部6和第五刃面部22利用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针尖8作为一端的刃缘25。更具体而言,刃缘25由利用第二刃面部6的外缘和第五刃面部22的外缘形成的棱线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利用第一刃面部5与第二刃面部6交叉的棱线形成的刃缘9记载为“第一刃缘9”,将利用第四刃面部21与第五刃面部22交叉的棱线形成的刃缘23记载为“第二刃缘23”,将利用第一刃面部5与第四刃面部21交叉的棱线形成的刃缘24记载为“第三刃缘24”,将利用第二刃面部6与第五刃面部22交叉的棱线形成的刃缘25记载为“第四刃缘25”。
这样,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01除了正面侧刃面104a之外还具备背面侧刃面104b,所以能够使穿刺针101的针尖8比上述穿刺针1更尖锐,能够进一步减小针尖8附近的刺穿阻力。
在这里,与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同样地,本实施方式的第四刃面部21和第五刃面部22根据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位置,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的角度发生变化。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第四刃面部21和第五刃面部22由如下的曲面构成:在设定了包含主体部2的中心轴线O在内的一个假想平面的情况下,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侧,所述曲面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上述一个假想平面的角度γ逐渐增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01中,能够将上述假想平面设定为中心平面X,本实施方式的第四刃面部21和第五刃面部22由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侧、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γ逐渐增大的曲面构成。
通过用上述曲面构成第四刃面部21和第五刃面部22,能够使针尖8附近变尖锐,并且容易实现在第四刃面部21、第五刃面部22与构成穿刺针101的筒状部件的外周面之间不形成可能成为刺穿阻力的棱线(接合点)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7,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刃面104的形状。
图7(a)示出图6的V-V截面,即,通过第三刃面部107的基端侧部107b并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7(a)所示,图6的V-V截面中的基端侧部107b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5约为90度,不仅是图6的V-V截面,本实施方式的基端侧部107b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约为90度。换句话说,如图7(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107中的基端侧部107b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在与中心平面X正交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
图7(b)示出图6的VI-VI截面,即,通过第三刃面部107的前端侧部107a并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7(b)所示,图6的VI-VI截面中的前端侧部107a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6约为90度,不仅是图6的VI-VI截面,本实施方式的前端侧部107a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约为90度。换句话说,如图7(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107中的前端侧部107a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在与中心平面X正交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b)和之后参照的图7(c)~(f)中,利用双点划线示出第三刃面部107中的前端侧部107a与基端侧部107b之间的边界线。
图7(c)示出图6的VII-VII截面,即,示出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与第三刃面部107的前端侧部107a连接的位置处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7(c)所示,图6的VII-VII截面中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各自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7约为90度,如图7(c)所示,在与中心平面X正交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也就是说,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与前端侧部107a之间平滑地连接而不会形成棱线。
图7(d)示出图6的VIII-VIII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形成有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且不形成第四刃面部21和第五刃面部22的位置处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7(d)所示,图6的VIII-VIII截面中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各自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8是比角度θ7小的锐角。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d)和接着参照的图7(e)和图7(f)中,利用双点划线示出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与第三刃面部107的前端侧部107a之间的边界线。
图7(e)示出图6的IX-IX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形成有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第四刃面部21以及第五刃面部22且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有开口11的位置处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换句话说,图7(e)是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不形成第一刃缘9和第二刃缘23且形成有第三刃缘24和第四刃缘25的位置处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7(e)所示,图6的IX-IX截面中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各自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9是比角度θ7小且比θ8小的锐角。
另外,如图7(e)所示,在图6的IX-IX截面中,形成有第四刃面部21和第五刃面部22,第四刃面部21和第五刃面部22在图7(e)的剖视图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形成锐角的规定角度γ1并呈直线状延伸。
图7(f)示出图6的X-X截面,即,在形成有第一刃缘9、第二刃缘23、第三刃缘24以及第四刃缘25的位置处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7(f)所示,图6的X-X截面中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各自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10是比角度θ7小且比角度θ8小且比角度θ9小的锐角。
另外,如图7(f)所示,在图6的X-X截面中的第四刃面部21和第五刃面部22各自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γ2是比角度γ1大的锐角。
这样,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分别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剖视图中是直线,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各自的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侧(接近针尖8)而逐渐减小(参照图7(c)~图7(f))。另外,第四刃面部21和第五刃面部22分别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剖视图中是直线,本实施方式中的第四刃面部21和第五刃面部22各自的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γ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侧(接近针尖8)而逐渐增大(参照图7(e)、图7(f))。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c)~(f)中,分别示出了第二刃面部6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7~θ10,但第一刃面部5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也与第二刃面部6的角度θ7~θ10相同。另外,在图7(e)和图7(f)中,示出了第五刃面部22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γ1和γ2,但第四刃面部21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也与第五刃面部22的角度γ1和γ2相同。而且,图7(c)~(f)的四个截面是为了示出上述角度θ7~θ10的大小关系和上述角度γ1、γ2的大小关系而例示性地使用的截面,上述角度θ和γ的大小关系的成立并不限于这四个截面。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01中,第四刃面部21和第五刃面部22双方由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侧、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γ逐渐增大的曲面构成,但也可以是,由这样的曲面构成第四刃面部21和第五刃面部22中的任一方,并由平面或具有其他表面形状的曲面构成另一方。另外,也可以是,由平面或具有其他表面形状的曲面构成第四刃面部21和第五刃面部22双方。但是,如果像本实施方式那样用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8侧而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γ逐渐增大的曲面构成第四刃面部21和第五刃面部22双方,则能够使针尖8附近变得更尖锐,并且能够更容易地实现在第四刃面部21、第五刃面部22与构成穿刺针101的筒状部件的外周面之间不形成可能成为刺穿阻力的棱线(接合点)的结构。
<实施方式3>
接着,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穿刺针51。图8、图9是示出穿刺针51的图,图8(a)是穿刺针51的前端部53附近的立体图,图8(b)是穿刺针51的前端部53附近的正面侧的俯视图,图9(a)、(b)、(c)、(d)、(e)、(f)分别是图8(b)的XI-XI剖视图、XII-XII剖视图、XIII-XIII剖视图、XIV-XIV剖视图、XV-XV剖视图以及XVI-XVI剖视图。
穿刺针51具备主体部52和前端部53,并划分从主体部52到前端部53连通的中空部60。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穿刺针1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51的刃面54的形状不同,其他结构共用。因此,在这里,主要说明刃面54的形状。
如图8(a)、图8(b)所示,前端部53具备刃面54,刃面54具备由曲面构成的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由平面和曲面构成的第三刃面部57。另外,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利用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针尖58作为一端的刃缘59。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针尖”是指主体部52的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穿刺针51的前端。
第三刃面部57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主体部52侧与主体部52的外周面连续,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针尖58侧与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连续。
更具体而言,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主体部52侧分别与第三刃面部57连续,并通过在针尖58侧相互交叉从而形成棱线,即形成刃缘59。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划分开口61,所述开口61是中空部60的前端部53侧的一端。
在这里,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第二刃面部6同样地,第二刃面部56根据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位置,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的角度发生变化。具体而言,第二刃面部56例如由螺旋面这样的曲面构成,所述曲面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从与第三刃面部57连续的位置向针尖58以扭转的方式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第一刃面部55,也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第一刃面部5同样地,由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从与第三刃面部57连续的位置向针尖58以扭转的方式延伸的曲面构成。但是,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的向针尖58侧扭转的方向为逆向。
换句话说,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同样地,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由如下的曲面构成:在设定了包含主体部52的中心轴线O在内的一个假想平面的情况下,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58侧,所述曲面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上述一个假想平面的角度θ逐渐减小。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51是能够定义这样的一个假想平面的穿刺针。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51中,具有一个能够定义作为上述“假想平面”的平面。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51中,能够将上述“假想平面”设定为中心平面X,所述中心平面X是包含中心轴线O和针尖58的一个平面。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均由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58侧、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逐渐减小的曲面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中心平面X是不仅包含针尖58,也包含刃缘59的平面。
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51的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双方由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58侧、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逐渐减小的曲面构成,但也可以是,由这样的曲面构成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中的任一方,并由平面或具有其他表面形状的曲面构成另一方。另外,也可以是,由平面或具有其他表面形状的曲面构成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双方。但是,优选的是,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同样地,由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58侧、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逐渐减小的曲面构成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双方。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刃面部57具备平面部57a和作为凸形曲面的曲面部57b,所述平面部57a与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连续,所述曲面部57b与第一刃面部55、第二刃面部56以及平面部57a连续。
平面部57a是相对于中心轴线方向A以规定角度倾斜的平面,在图8(b)所示的俯视图中,具有以沿着开口61的主体部52侧的内缘的方式弯曲的拱形或圆弧形的形状。另外,在图8(b)的俯视图中,拱形或圆弧形的平面部57a的一端侧的外缘成为与第一刃面部55的边界线62a,另一端侧的外缘成为与第二刃面部56的边界线62b。需要说明的是,图8(b)的俯视图中的平面部57a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拱形、圆弧形,也能够设为从开口61的主体部52侧的内缘端部呈放射状扩展的扇形、由通过开口61的主体部52侧的内缘端部的直线和将该直线的两端连结的拱形曲线构成的山形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刃面部55、第二刃面部56与第三刃面部57的平面部57a之间的边界线62a和62b以不形成棱线(接合点)的方式平滑地连续,图8(b)所示的边界线62a和62b仅表示边界,并不是表示棱线。但是,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利用不会较大地增加刺穿阻力的程度的棱线形成该边界线62a和62b。
作为凸形曲面的曲面部57b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位于平面部57a的主体部52侧,与平面部57a连续地形成。另外,曲面部57b不仅位于平面部57a的主体部52侧,也以与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的外缘连续的方式在穿刺针51的周向上延伸。也就是说,曲面部57b在穿刺针51的周向上的不同位置与第一刃面部55、第二刃面部56以及第三刃面部57的平面部57a中的每一个连续。
另外,曲面部57b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主体部52侧与主体部52的外周面连续。
在这里,作为凸形曲面的曲面部57b由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58侧、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δ逐渐减小的曲面构成。将在后面叙述第三刃面部57的形状的详细情况。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刃面54。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刃缘59的结构,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刃缘9相同,所以在这里省略说明。
[前端部53的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
如图8(b)所示,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中的每一个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主体部52侧与第三刃面部57连续。更具体而言,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在夹着中心平面X的两侧分别与第三刃面部57的平面部57a和曲面部57b连续。
图9(c)示出图8(b)的XIII-XIII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第一刃面部55、第二刃面部56与第三刃面部57的平面部57a连接的位置处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9(c)所示,图8(b)的XIII-XIII截面中的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各自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13约为90度。换句话说,在图8(b)的XIII-XIII截面中,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中的每一个在与中心平面X正交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c)和以下参照的图9(d)~图9(f)中,利用双点划线示出了边界线62a和62b。
图9(d)是图8(b)的XIV-XIV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比图8(b)的XIII-XIII截面靠针尖58侧的位置处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换句话说,是包含第三刃面部57的曲面部57b的最靠针尖58侧的点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9(d)所示,图8(b)的XIV-XIV截面中的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各自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14是比角度θ13小的锐角。
图9(e)示出图8(b)的XV-XV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比图8(b)的XIV-XIV截面靠针尖58侧的位置处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9(e)所示,图8(b)的XV-XV截面中的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各自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15是比角度θ13小且比角度θ14小的锐角。
图9(f)示出图8(b)的XVI-XVI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形成有刃缘59的位置处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9(f)所示,图8(b)的XVI-XVI截面中的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各自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16是比角度θ13小且比角度θ14小且比角度θ15更小的锐角。
这样,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分别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剖视图(参照图9(c)~(f))中是直线,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各自的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58侧(接近针尖58)而逐渐减小。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c)~(f)中,分别示出了第二刃面部56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13~θ16,但第一刃面部55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也与第二刃面部56的角度θ13~θ16相同。另外,图9(c)~(f)的四个截面是为了示出上述角度θ13~θ16的大小关系而例示性地使用的截面,上述角度θ的大小关系的成立并不限于这四个截面。
在这里,如图9(c)~(f)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刃面部56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剖视图中为直线,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能够将第二刃面部设为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剖视图成为圆弧状曲线的结构或该剖视图由直线和与该直线连续的圆弧状曲线构成的结构。第一刃面部也同样如此。需要说明的是,该情况下的第一刃面部和第二刃面部的角度θ是指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由通过第一刃面部和第二刃面部各自的内缘和外缘的直线与设定的一个假想平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中心平面X)形成的角度。
[前端部53的第三刃面部57]
如上所述,第三刃面部57具备平面部57a和作为凸形曲面的曲面部57b。
如上所述,第三刃面部57的平面部57a是相对于中心轴线方向A以规定角度倾斜的平面。因此,平面部57a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λ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大致一定。具体而言,如图9(b)所示,图8(b)的XII-XII截面中的本实施方式的平面部57a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λ1约为90度,不仅是图8(b)的XII-XII截面,本实施方式的平面部57a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λ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约为90度。换句话说,如图9(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平面部57a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在与中心平面X正交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
本实施方式的曲面部57b是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δ根据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而变化的凸形曲面。图9(a)是图8(b)的XI-XI截面,即,刃面54中的仅包含第三刃面部57的曲面部57b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9(a)所示,图8(b)的XI-XI截面中的本实施方式的曲面部57b具有比主体部52的曲率小的曲率的凸形圆弧形状。
如图9(b)所示,在图8(b)的XII-XII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比图9(a)靠针尖58侧且包含平面部57a和曲面部57b的位置处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曲面部57b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δ1是比90度小的锐角。
如图9(c)所示,在图8(b)的XIII-XIII截面,即,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比图9(b)靠针尖58侧且包含曲面部57b的位置处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曲面部57b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δ2是比角度δ1小的锐角。
这样,第三刃面部57的曲面部57b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δ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58侧(接近针尖58)而逐渐减小(参照图9(b)和图9(c))。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b)、图9(c)中,关于第三刃面部57的曲面部57b中的位于中心平面X的右侧的部分,分别示出了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δ1和δ2,但位于中心平面X的左侧的部分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也相同。另外,图9(b)和图9(c)这两个截面是为了示出上述角度δ1和δ2的大小关系而例示性地使用的截面,上述角度δ的大小关系的成立并不限于这两个截面。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刃面54,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刃面4同样的效果。而且,如果像本实施方式那样用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58侧而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δ逐渐减小的曲面构成曲面部57b,则与设为上述实施方式1的第三刃面部7的曲面形状的情况下相比,能够缩短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刃面54的刃面长M(参照图8(b))。因此,更容易实现能够将刃面54整体插入脉管内的穿刺针51。
需要说明的是,当设为本实施方式的曲面部57b的曲面形状时,如图9(b)和图9(c)所示,容易在曲面部57b与第一刃面部55、第二刃面部56之间分别形成棱线。然而,如果设为该棱线如本实施方式在沿着中心轴线方向A的方向上延伸的结构,则能够使该棱线难以作为接合发挥功能。
在这里,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51是划分中空部61的中空针,但也可以设为不划分中空部61的实心针。图10、图11示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51的变形例的穿刺针71,所述穿刺针71是实心针。需要说明的是,图10、图11所示的穿刺针71与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51相比,在不划分中空部这一点不同,其他结构共用。
图10(a)是穿刺针71的立体图,图10(b)是穿刺针71的前端部73附近的正面侧的俯视图,图11(a)、(b)、(c)、(d)、(e)、(f)分别是图10(b)的XVII-XVII剖视图、XVIII-XVIII剖视图、XIX-XIX剖视图、XX-XX剖视图、XXI-XXI剖视图以及XXII-XXII剖视图。
图10、图11所示的穿刺针71是具备主体部72和前端部73的实心针。主体部72具有实心棒状的形状。前端部73具备刃面74,刃面74具备由曲面构成的第一刃面部75和第二刃面部76、具有平面部77a和作为凸形曲面的曲面部77b的第三刃面部77。另外,第一刃面部75和第二刃面部76利用在中心平面X上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针尖78作为一端的刃缘79。
由于穿刺针71不划分中空部,所以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相比,第一刃面部75和第二刃面部76的宽度较宽。而且,第一刃面部75和第二刃面部76在中心平面X上交叉并形成的刃缘79比本实施方式的刃缘59长。另外,第三刃面部77的平面部77a在边界线82a和82b的位置与第一刃面部75和第二刃面部76连续,在图10(b)所示的俯视图中,具有扇形形状。除了这点以外,穿刺针71的刃面74的形状与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51的刃面54的形状相同。
另外,如图11(d)~图11(f)所示,第一刃面部75和第二刃面部76分别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剖视图中是直线,第一刃面部75和第二刃面部76各自的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58侧(接近针尖58)而逐渐减小(参照图11(d)~图11(f)的θ20~θ2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d)~图11(f)中,利用双点划线示出平面部77a与第一刃面部75、第二刃面部76的边界线82a和边界线82b。
而且,如图11(b)和图11(c)所示,平面部77a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λ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大致一定,约为90度(参照图11(b)和图11(c)的λ2和λ3)。
另外,而且,如图11(a)所示,图10(b)的XVII-XVII截面中的曲面部77b具有比主体部72的曲率小的曲率的凸形圆弧形状。而且,如图11(b)~图11(d)所示,第三刃面部77的曲面部77b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δ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78侧(接近针尖78)而逐渐减小(参照图11(b)~图11(d)的δ3~δ5)。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穿刺针能够利用各种具体的结构实现,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1~3所示的结构。例如,也能够将实施方式2的第三刃面部107应用于实施方式1的穿刺针1的第三刃面部7。另外,也能够将实施方式2的穿刺针101设为实心针。而且,也可以在实施方式3的穿刺针51的背面侧设置实施方式2的第四刃面部21和第五刃面部22。这样,将在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结构组合并构成新的穿刺针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而且,本发明的穿刺针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例如,上述实施方式1~3所示的穿刺针的主体部的任意横截面具有大致圆形的截面外形,但只要是中空棒状或实心棒状的主体部即可,并不限于该结构。例如,可以设为任意横截面具有大致椭圆形的截面外形的主体部,也可以设为任意横截面具有大致圆形和大致椭圆形中的任一种截面外形的主体部。而且,也可以是一部分具有截面外形成为大致圆形或大致椭圆形的部分的主体部。另外,而且,作为圆形以外的形状,具有规定了长轴和短轴的扁平状截面外形即可,不限于上述椭圆形,例如,可列举在长方形的短边两端结合半圆形而成的圆角长方形。
图15、图16是示出具备主体部152的穿刺针151的图,所述主体部152的任意横截面的外形成为大致圆形或大致椭圆形,图15(a)是穿刺针151的前端部153附近的立体图,图15(b)是穿刺针151的前端部153附近的正面侧的俯视图,图15(c)是穿刺针151的前端部153附近的侧视图,图16(a)、(b)、(c)、(d)、(e)、(f)分别是图15(b)的XXIII-XXIII剖视图、XXIV-XXIV剖视图、XXV-XXV剖视图、XXVI-XXVI剖视图、XXVII-XXVII剖视图以及XXVIII-XXVIII剖视图。
图15、图16所示的穿刺针151具备主体部152和前端部153,并划分从主体部152到前端部153连通的中空部160。
主体部152是与前端部153连续的中空棒状即筒状的管体。更具体而言,主体部152具备主体前端部152a、主体躯干部152b以及连结部152c,所述主体前端部152a与前端部153连续并具有大致椭圆形的截面外形,所述主体躯干部152b位于该主体前端部152a的基端侧并具有大致圆形的截面外形,所述连结部152c位于主体前端部152a与主体躯干部152b之间并将主体前端部152a和主体躯干部152b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在这里所说的“截面外形”是指与主体部152的中心轴线O正交的横截面。
主体前端部152a具有图15(b)的俯视图中的宽度S1成为长轴且图15(c)的侧视图中的宽度S2成为短轴的大致椭圆形的截面外形。如图15(b)、图15(c)所示,成为主体前端部152a的长轴的宽度S1比主体躯干部152b的外径大,成为主体前端部152a的短轴的宽度S2比主体躯干部152b的外径小。另外,主体前端部152a的中心轴线与主体躯干部152b的中心轴线大致一致,主体部152的中心轴线O大致成为直线。因此,连结部152c具有锥形形状,所述锥形形状在正面侧和背面侧的俯视图(参照图15(b))中,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前端部153侧而逐渐增大,与之相对,在侧视图(参照图15(c))的侧视下,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前端部153侧而逐渐减小。需要说明的是,包含中心轴线O和针尖158的中心平面X是包含主体前端部152a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的短轴的平面。
如图15(a)~图15(c)所示,前端部153与截面外形为大致椭圆形的主体前端部152a连续。前端部153具备刃面154,刃面154具备第一刃面部155、第二刃面部156以及第三刃面部157。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夹着包含短轴的中心平面X而定位。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由曲面构成,并利用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针尖158作为一端的刃缘159。由于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的曲面形状为与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所示的第一刃面部和第二刃面部同样的形状,所以在这里省略说明。
第三刃面部157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主体部152侧与主体前端部152a的外周面连续,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针尖158侧与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连续。另外,第三刃面部157具有凸形曲面。更具体而言,第三刃面部157具备平面部157a和作为凸形曲面的曲面部157b。
曲面部157b具备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与平面部157a的针尖158侧连续的前端侧部190a和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与平面部157a的主体部152侧连续的基端侧部190b,前端侧部190a和基端侧部190b均为凸形曲面。换句话说,平面部157a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位于前端侧部190a与基端侧部190b之间。
更具体而言,前端侧部190a和基端侧部190b由在侧视图(参照图15(c))中曲率相互不同的凸形曲面构成。另外,前端侧部190a和基端侧部190b均由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大致一定的曲面构成。而且,第一刃面部155、第二刃面部156与前端侧部190a之间、前端侧部190a与平面部157a之间以及平面部157a与基端侧部190b之间以不形成棱线的方式平滑地连续。
另外,曲面部157b的前端侧部190a由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位于第一刃面部155与平面部157a之间的第一连接曲面191a和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位于第二刃面部156与平面部157a之间的第二连接曲面191b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a)、(b)中,在第一刃面部155与前端侧部190a的第一连接曲面191a之间、第二刃面部156与前端侧部190a的第二连接曲面191b之间、第一连接曲面191a与平面部157a之间以及第二连接曲面191b与平面部157a之间,画出了表示边界线的线,但这些线是指单纯的边界线,并不表示通过这些面彼此交叉而形成的棱线。第一刃面部155经由前端侧部190a的第一连接曲面191a与平面部157a平滑地连接,第二刃面部156经由前端侧部190a的第二连接曲面191b与平面部157a平滑地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曲面191a和第二连接曲面191b是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大致一定的凸形曲面,但只要是将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与平面部157a平滑地连续的凸形曲面即可,不限于该角度θ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大致一定的凸形曲面。
另外,在图15(a)、图15(b)中,与上述同样地,在平面部157a与曲面部157b的基端侧部190b之间画出的线也仅表示边界线。
图16(a)示出图15(b)的XXIII-XXIII截面,即,通过第三刃面部157的曲面部157b中的基端侧部190b并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16(a)所示,图15(b)的XXIII-XXIII截面中的基端侧部190b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23约为90度,不仅是图15(b)的XXIII-XXIII截面,基端侧部190b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约为90度。换句话说,如图16(a)所示,基端侧部190b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在与中心平面X正交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
图16(b)示出图15(b)的XXIV-XXIV截面,即,通过第三刃面部157的平面部157a并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16(b)所示,图15(b)的XXIV-XXIV截面中的平面部157a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24约为90度,不仅是图15(b)的XXIV-XXIV截面,平面部157a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约为90度。换句话说,如图16(b)所示,第三刃面部157中的平面部157a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在与中心平面X正交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6(b)和以下参照的图16(c)~(f)中,利用双点划线示出平面部157a与基端侧部190b之间的边界线。
图16(c)示出图15(b)的XXV-XXV截面,即,通过第三刃面部157的曲面部157b中的前端侧部190a并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16(c)所示,图15(b)的XXV-XXV截面中的前端侧部190a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25约为90度,不仅是图15(b)的XXV-XXV截面,前端侧部190a的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不受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影响而约为90度。换句话说,如图16(c)所示,第三刃面部157的曲面部157b中的前端侧部190a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在与中心平面X正交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6(c)和以下参照的图16(d)~(f)中,利用双点划线示出前端侧部190a与平面部157a之间的边界线。
图16(d)~(f)分别示出图15(b)的XXVI-XXVI~XXVIII-XXVIII截面,即,通过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并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如图16(d)~(f)所示,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分别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剖视图中是直线,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各自的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中心平面X的角度θ随着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趋向针尖158侧(接近针尖158)而逐渐减小(参照图16(d)~图16(f)的θ26~θ28)。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6(d)~图16(f)中,利用双点划线示出第一刃面部155、第二刃面部156与第三刃面部157的曲面部157b中的前端侧部190a的边界线。另外,图16(d)所示的θ26约为90度,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在该边界线的位置与上述前端侧部190a平滑地连续。
图15、图16所示的穿刺针151与上述实施方式1~3的穿刺针相比,主体部152和前端部153的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的外形不同,穿刺针151的侧视图(参照图15(c))中的前端部153的最大厚度比上述实施方式1~3的穿刺针的侧视图(参照图1(b)等)中的前端部的最大厚度薄。而且,在图15、图16所示的穿刺针151中,主体前端部152a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的短轴包含于中心平面X。如果设为这样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3所示的穿刺针相比,容易实现刃面长M更短的穿刺针151。
在这里,图17是从针尖158侧观察图15所示的穿刺针151得到的图。在图17中,用单点划线示出的“R1”是长轴,“R2”是短轴。如图17所示,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观察的情况下,针尖158位于主体躯干部152b的外周(为了便于说明,外周中的在图17的视点不能目视的部分用虚线BL表记)的内侧。
即,穿刺针151具备:包含针尖的具有扁平状截面外形的前端部153、与该前端部153连续并具有由长轴R1和短轴R2规定的扁平状截面外形的主体前端部152a以及位于该主体前端部152a的基端侧并具有大致圆形的截面外形的主体躯干部152b,前端部153具备刃面154,该刃面154具备利用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针尖158作为一端的刃缘159的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观察的情况下,针尖158位于主体躯干部152b的外周的内侧。
通过将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观察的情况下的针尖158的位置设为这样的位置,对于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能够使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长度与比较结构(其是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观察的情况下的针尖的位置位于主体躯干部152b的外周上或外周的外侧的结构)中的第一刃面部和第二刃面部的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长度相等,同时使相对于中心轴线方向A的倾斜角度比上述比较结构中的第一刃面部和第二刃面部的相对于中心轴线方向A的倾斜角度小。因此,容易实现能够减小在穿刺途中从体内组织向背面侧推压的推压力的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即,容易地实现使直进性提高的穿刺针151。
另外,如上所述,如果将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观察的情况下的针尖158的位置设为主体躯干部152b的外周的内侧,则与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观察的情况下的针尖的位置位于主体躯干部152b的外周上或外周的外侧的结构相比,能够将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的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长度设为相同长度,同时进一步减小刀尖角度α。因此,容易实现刀尖薄且能够减轻刀尖处的刺穿阻力的穿刺针151。
而且,针尖158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观察的情况下(参照图17)形成于短轴方向(在图17中为与短轴R2平行的方向)的一端,但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观察的情况下(参照图17)位于主体躯干部152b的外周的内侧即可,不限于图17所示的针尖158的位置。但是,优选的是,如图15~图17所示,针尖158形成于短轴方向上的一端的位置或短轴方向上的一端的位置的附近(以下,将短轴方向上的一端的位置及其附近的位置记载为“短轴方向上的一端侧的位置”。)。这样,能够在如图17所示的椭圆形那样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观察的情况下具有扁平状截面外形的前端部153上,将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形成在曲率半径较大的位置。由此,能够提高交叉角度τ(参照图16(e)的“τ27”和图16(f)的“τ28”)成为规定角度(例如60度)以下的切削刃的长度相对于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各自的外缘的长度的比例。
更具体而言,如果将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形成在曲率半径较大的位置,则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的、相对于前端部153的外周面的外缘的位置处的切线(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各自的外缘的位置处的切线)的长轴方向(在图17中为与长轴R1平行的方向)的切线倾斜角度U(参照图16(e)、图16(f)),难以根据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变化。也就是说,能够减小切线倾斜角度U的由中心轴线方向A的位置导致的变化的比例。由此,中心轴线方向A上的交叉角度τ(参照图16(e)的“τ27”和图16(f)的“τ28”)的变化的比例变小,结果,能够提高交叉角度τ成为规定角度(例如60度)以下的切削刃的长度相对于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各自的外缘的长度的比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各自的外缘是利用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分别与前端部153的背面侧的外周面交叉的棱线形成的部分。而且,在这里所说的切削刃是指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各自的外缘中的、交叉角度τ成为规定角度(例如60度)以下的、从针尖158起延伸规定长度的部分。另外,交叉角度τ是指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第一刃面部155与该第一刃面部155的外缘的位置处的外周面上的切线形成的角度,以及在与中心轴线方向A正交的截面中第二刃面部156与该第二刃面部156的外缘的位置处的外周面上的切线形成的角度(参照图16(e)的“τ27”和图16(f)的“τ28”)。该切削刃在穿刺时与刃缘159一起切开皮肤。因此,通过提高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各自的外缘中的切削刃的比例,能够减轻在穿刺时由于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各自的外缘通过而患者感到的疼痛。
在这里,优选的是,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中的至少一方的刃面部的外缘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观察前端部153的情况下(参照图17)延伸到主体躯干部152b的外周的外侧。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双方的外缘延伸到主体躯干部152b的外周的外侧。如上所述,穿刺针151的前端部153具有扁平状截面外形,针尖158形成于短轴方向(在图17中为与短轴R2平行的方向)上的一端侧的位置。因此,如上所述,容易将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各自的外缘中的、交叉角度τ成为规定角度(例如60度)以下的切削刃的部分确保为较长。并且,如图17所示,如果设为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的外缘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观察前端部153的情况下延伸到主体躯干部152b的外周的外侧的结构,则容易实现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观察前端部153的情况下从针尖158延伸到主体躯干部152b的外周的外侧的、在长轴方向(在图17中为与长轴R1平行的方向)上较长的切削刃。如果能够实现这样的较长的切削刃,则能够进一步减轻在穿刺时由于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的外缘通过而患者感到的疼痛。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6(e)所示的截面中,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的外缘形成交叉角度τ27成为规定角度(例如60度)以下的切削刃。即,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的外缘形成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观察前端部153的情况下从针尖158延伸到主体躯干部152b的外周的外侧的、在长轴方向(在图17中为与长轴R1平行的方向)上较长的切削刃。
而且,如图17所示的例子,优选的是,设为如下结构: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中的至少一方的外缘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观察前端部153的情况下从针尖158到达在长轴方向上前端部153的宽度成为最大的位置。另外,而且,如图17所示的例子,特别优选的是,设为如下结构:第一刃面部155和第二刃面部156双方的外缘在中心轴线方向A上观察前端部153的情况下从针尖158到达在长轴方向上前端部153的宽度成为最大的位置。如果设为这样的结构,可在前端部153的长轴方向整个宽度上形成切削刃。而且,能够在前端部153的长轴方向整个宽度上形成交叉角度τ成为规定角度(例如60度)以下的切削刃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减轻在穿刺时由于前端部153通过而患者感到的疼痛。
<实施方式4>
最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01的制造方法。图12是示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01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穿刺针101的制造方法包含:筒状部件取得工序S1,得到穿刺针101开刃前的状态下的棒状部件中的作为中空棒状部件的筒状部件;和刃面形成工序S2,通过使筒状部件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与旋转的砂轮的磨削表面滑动接触,从而在该一方的端部形成刃面104(参照图6等),并形成穿刺针10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01的制造方法中,在刃面形成工序S2之后,还包含使用电解研磨处理等各种研磨处理,研磨形成的穿刺针101的研磨工序S3。
筒状部件取得工序S1能够利用各种公知的方法进行,例如,能够包含:接收工序S1-1,将呈带状的金属制板材接收到冲压成形机;冲压成形工序S1-2,利用该冲压成形机连续地将板材冲压成形,得到一部分与该板材连接的状态下的多个管体;接合工序S1-3,焊接或利用粘接剂粘接管体的接缝部分;矫正工序S1-4,以管体的中心轴大致成为直线的方式矫正该管体的形状;以及分离工序S1-5,从板材分离管体,得到穿刺针101开刃前的状态下的筒状部件。
刃面形成工序S2包含:第一工序S2-1,形成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参照图5等);第二工序S2-2,形成第三刃面部107(参照图5等);以及第三工序S2-3,形成第四刃面部21和第五刃面部22(参照图5等)。图13是示出在刃面形成工序S2中形成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第三刃面部107、第四刃面部21以及第五刃面部22的方法的概要的概要图,图13(a)示出在第一工序S2-1中形成原形刃面的方法,图13(b)示出在第一工序S2-1中形成第二刃面部6的方法,图13(c)示出在第一工序S2-1中形成第一刃面部5的方法,图13(d)示出在第二工序S2-2中形成第三刃面部107的方法,图13(e)示出在第三工序S2-3中形成第五刃面部22的方法,图13(f)示出在第三工序S2-3中形成第四刃面部21的方法。
如图12、图13所示,刃面形成工序S2的第一工序S2-1包含:原形刃面形成工序S2-1-1,在上述筒状部件取得工序S1中形成的筒状部件80的端部上,形成将穿刺针101的刃面104形成前的原形刃面;第二刃面部形成工序S2-1-2,形成第二刃面部6;以及第一刃面部形成工序S2-1-3,形成第一刃面部5。
在原形刃面形成工序S2-1-1中,通过利用砂轮的磨削加工,在筒状部件80的端部形成相对于筒状部件80的中心轴线Y倾斜的、作为原形刃面的平面状斜面。在本实施方式的原形刃面形成工序S2-1-1中,通过不使筒状部件80转动,且也不使筒状部件80的中心轴线Y相对于砂轮的磨削表面的倾倒角度变动,使筒状部件80的端部与砂轮的磨削表面滑动接触,从而形成原形刃面。但是,也可以是,该原形刃面在上述筒状部件取得工序S1中的冲压成形工序S1-2中形成。另外,原形刃面也能够通过线切割加工等来取代利用砂轮的磨削加工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a)~(f)中,利用双点划线“G”表示旋转的砂轮的磨削表面。
在第二刃面部形成工序S2-1-2和第一刃面部形成工序S2-1-3中,通过一边使高速旋转的砂轮移动,一边使位于筒状部件80的一方的端部的通过原形刃面形成工序S2-1-1形成的原形刃面与砂轮的磨削表面G滑动接触,从而进行磨削(切入振荡(plungeoscillation)磨削),并形成第二刃面部6和第一刃面部5。
具体而言,在第二刃面部形成工序S2-1-2和第一刃面部形成工序S2-1-3中,通过一边使筒状部件80以筒状部件80的中心轴线Y为中心转动,并且使筒状部件80的中心轴线Y相对于砂轮的磨削表面G的倾倒角度变动,一边使横截面的外形为大致圆形的筒状部件80的一方的端部的原形刃面与砂轮的磨削表面G滑动接触,从而形成作为由曲面构成的刃面部的第二刃面部6和第一刃面部5(参照图5、图6等)(参照图13(b)、(c))。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刃面部形成工序S2-1-2和第一刃面部形成工序S2-1-3中,使砂轮以接近筒状部件80的方式移动,使得即使通过筒状部件80的转动和倾斜角度的变动,也维持砂轮的磨削表面G与筒状部件80的滑动接触(参照图13(b)和图13(c)的箭头“N1”)。
更具体而言,能够通过一边使筒状部件80以筒状部件80的中心轴线Y为中心向一个方向(参照图13(b)的箭头“L1”)转动,并且使筒状部件80的中心轴线Y相对于砂轮的磨削表面G的倾倒角度向一个倾倒方向(参照图13(b)的箭头“M1”)变动,一边使筒状部件80的一方的端部的原形刃面与砂轮的磨削表面G滑动接触,从而进行第二刃面部形成工序S2-1-2。通过该第二刃面部形成工序S2-1-2形成第二刃面部6。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刃面部形成工序S2-1-2中,筒状部件80的转动速度和倾倒速度既可以设为一定,也可以根据磨削位置使之变动,但优选设为一定速度从而难以形成会成为刺穿阻力的棱线(接合点)。
另外,筒状部件80在第二刃面部形成工序S2-1-2后被再安装到开始第一刃面部形成工序S2-1-3的位置和姿势,能够在再安装完成后开始第一刃面部形成工序S2-1-3。
能够通过使筒状部件80以筒状部件80的中心轴线Y为中心向与第二刃面部形成工序S2-1-2时的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参照图13(c)的箭头“L2”)转动,并且使筒状部件80的中心轴线Y相对于砂轮的磨削表面G的倾倒角度向与第二刃面部形成工序S2-1-2时的一个倾倒方向相同的方向(参照图13(c)的箭头“M1”)变动,一边使作为筒状部件80的一方的端部且夹着开口11(参照图5等)与第一刃面部5对置的位置与砂轮的磨削表面G滑动接触,从而进行第一刃面部形成工序S2-1-3。通过该第一刃面部形成工序S2-1-3,形成第一刃面部5,并且形成第一刃缘9(参照图5等)。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第二刃面部形成工序S2-1-2同样地,在第一刃面部形成工序S2-1-3中,筒状部件80的转动速度和倾倒速度既可以设为一定,也可以根据磨削位置使之变动,但优选设为一定速度从而难以形成会成为刺穿阻力的棱线(接合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刃面部形成工序S2-1-2之后进行第一刃面部形成工序S2-1-3,但也可以在第二刃面部形成工序之前进行第一刃面部形成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的刃面形成工序S2的第二工序S2-2中,通过一边不使筒状部件80以筒状部件80的中心轴线Y为中心转动,并使筒状部件80的中心轴线Y相对于砂轮的磨削表面G的倾倒角度变动,一边使筒状部件80的一方的端部与砂轮的磨削表面滑动接触,从而形成作为具有曲面的刃面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仅由凸形曲面构成的刃面部)的第三刃面部107(参照图5、图6等)。即,第二工序S2-2包含第三刃面部形成工序S2-2-1。
第二工序S2-2在第一工序S2-1的第一刃面部形成工序S2-1-3完成后执行。具体而言,如图13(d)所示,能够通过一边不使筒状部件80以筒状部件80的中心轴线Y为中心转动,使筒状部件80的中心轴线Y相对于砂轮的磨削表面G的倾倒角度向与第二刃面部形成工序S2-1-2和第一刃面部形成工序S2-1-3中的一个倾倒方向相同的方向(参照图13(d)的箭头“M1”)变动,一边使筒状部件80的一方的端部中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的基端侧(与形成有刃缘9的前端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与砂轮的磨削表面G滑动接触从而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穿刺针101的第三刃面部107具备在侧视图(参照图6(b))中曲率不同的前端侧部107a和基端侧部107b(参照图5、图6等)。因此,在第二工序S2-2中,在形成前端侧部107a时、形成基端侧部107b时,使得使筒状部件80向一个倾倒方向(参照图13(d)的箭头“M1”)变动的倾倒速度发生变化。由此,能够形成前端侧部107a和基端侧部107b。
在本实施方式的刃面形成工序S2的第三工序S2-3中,通过一边使筒状部件80以筒状部件80的中心轴线Y为中心转动,并且使筒状部件80的中心轴线Y相对于砂轮的磨削表面G的倾倒角度变动,一边使筒状部件80的一方的端部中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的背面侧与砂轮的磨削表面G滑动接触,从而形成作为由曲面构成的刃面部的第四刃面部21和第五刃面部22。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工序S2-3包含形成第五刃面部22的第五刃面部形成工序S2-3-1和形成第四刃面部21的第五刃面部形成工序S2-3-2(参照图12、图13(e)以及图13(f))。
如图13(e)所示,能够通过一边使筒状部件80以筒状部件80的中心轴线Y为中心向一个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刃面部形成工序S2-1-2中的转动方向相同,参照图13(e)的箭头“L1”)转动,并且使筒状部件80的中心轴线Y相对于砂轮的磨削表面G的倾倒角度向一个倾倒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刃面部形成工序S2-1-2中的倾倒方向相同,参照图13(e)的箭头“M1”)变动,一边使筒状部件80的一方的端部中的第二刃面部6的背面侧与砂轮的磨削表面G滑动接触,从而进行第五刃面部形成工序S2-3-1。通过该第五刃面部形成工序S2-3-1,形成第五刃面部22,并且形成第四刃缘25。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五刃面部形成工序S2-3-1中,筒状部件80的转动速度和倾倒速度既可以设为一定,也可以根据磨削位置使之变动,但优选设为一定速度从而难以形成会成为刺穿阻力的棱线(接合点)。
筒状部件80在第五刃面部形成工序S2-3-1后被再安装到开始第四刃面部形成工序S2-3-2的位置和姿势,能够在再安装完成后开始第四刃面部形成工序S2-3-2。
能够通过一边使筒状部件80以筒状部件80的中心轴线Y为中心向与第五刃面部形成工序S2-3-1时的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刃面部形成工序S2-1-3中的转动方向相同,参照图13(f)的箭头“L2”)转动,并且使筒状部件80的中心轴线Y相对于砂轮的磨削表面G的倾倒角度向与第五刃面部形成工序S2-3-1时的一个倾倒方向相同的方向(参照图13(f)的箭头“M1”)变动,一边使筒状部件80的一方的端部中的第一刃面部5的背面侧与砂轮的磨削表面G滑动接触,从而进行第四刃面部形成工序S2-3-2。通过该第四刃面部形成工序S2-3-2,形成第四刃面部21,并且形成第二刃缘23和第三刃缘24。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五刃面部形成工序S2-3-1同样地,在第四刃面部形成工序S2-3-2中,也是筒状部件80的转动速度和倾倒速度既可以设为一定,也可以根据磨削位置使之变动,但优选设为一定速度从而难以形成会成为刺穿阻力的棱线(接合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五刃面部形成工序S2-3-1之后进行第四刃面部形成工序S2-3-2,但也可以在第五刃面部形成工序之前进行第四刃面部形成工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五刃面部形成工序S2-3-1和第四刃面部形成工序S2-3-2中,使砂轮以接近筒状部件80的方式移动,使得即使通过筒状部件80的转动和倾斜角度的变动,也维持砂轮的磨削表面G与筒状部件80的滑动接触(参照图13(e)和图13(f)的箭头“N1”)。
这样,在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01的制造方法中的刃面形成工序S2中,通过一边同时进行砂轮的旋转、砂轮的移动、筒状部件80的转动以及筒状部件80的倾倒角度的变动,一边使筒状部件80的端部与砂轮的磨削表面G滑动接触,从而能够形成第一刃面部5、第二刃面部6、第四刃面部21以及第五刃面部22。另外,在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101的制造方法中的刃面形成工序S2中,通过一边不使筒状部件80转动并同时进行砂轮的旋转、砂轮的移动以及筒状部件80的倾倒角度的变动,一边使筒状部件80的端部与砂轮的磨削表面G滑动接触,从而能够形成第三刃面部10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2的穿刺针101的制造方法,但实施方式3的穿刺针51的第一刃面部55和第二刃面部56(参照图8等)也能够利用与实施方式2的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的形成方法同样的方法形成。而且,实施方式3的穿刺针51中的第三刃面部57的平面部57a(参照图8等)能够利用与形成上述原形刃面的形成方法同样的方法形成,曲面部57b(参照图8等)也与上述第一刃面部5和第二刃面部6的形成方法同样地,能够通过一边同时进行砂轮的旋转、砂轮的移动、筒状部件的转动以及筒状部件的倾倒角度的变动,一边使之与砂轮的磨削表面G滑动接触从而形成。另外,而且,关于图15和图16所示的穿刺针151,通过在筒状部件取得工序S1中或在原形刃面形成工序S2-1-1之前对圆筒状的筒状部件的一端部进行冲压加工,从而能够将形成有刃面154的一端部的截面外形设为大致椭圆形。另外,关于图10、图11所示的穿刺针71,能够利用形成实心棒状部件的公知的实心棒状部件取得工序来取代上述筒状部件取得工序S1而形成实心棒状部件,利用与上述刃面形成工序S2同样的方法在该实心棒状部件的一端部形成刃面74。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穿刺针和穿刺针的制造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51、71、101、151:穿刺针
2、52、72、152:主体部
3、53、73、153:前端部
4、54、74、104、154:刃面
5、5'、55、75、155:第一刃面部
6、6'、56、76、156:第二刃面部
7、7'、57、77、107、157:第三刃面部
8、58、78、158:针尖
9、59、79、159:刃缘(第一刃缘)
10、60、160:中空部
11、11'、61:开口
12a~12d、62a、62b、82a、82b:边界线
13:第一刃面部的内缘
14:第二刃面部的内缘
21:第四刃面部
22:第五刃面部
23:刃缘(第二刃缘)
24:刃缘(第三刃缘)
25:刃缘(第四刃缘)
57a、77a、157a:平面部
57b、77b、157b:曲面部(凸形曲面)
80:筒状部件(棒状部件)
104a:正面侧刃面
104b:背面侧刃面
107a、190a:前端侧部
107b、190b:基端侧部
130a、191a:第一连接曲面
130b、191b:第二连接曲面
152a:主体前端部
152b:主体躯干部
152c:连结部
A:中心轴线方向
B:与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正交方向)
G:砂轮的磨削表面
K:中心平面中的第三刃面部上的点
L:在中心平面中将针尖和第三刃面部上的点连结的直线
M:刃面长
O:中心轴线
P:身体表面
Q:身体表面的切口
Q1:切口的缘部
R1:长轴
R2:短轴
S1、S2:主体前端部的宽度
U:切线倾斜角度
X:中心平面
Y:筒状部件的中心轴线
W:第三刃面部的宽度
α:刀尖角度
θ:与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第一~三刃面部相对于中心平面的角度
γ:与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第四、五刃面部相对于中心平面的角度
δ:与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第三刃面部的曲面部相对于中心平面的角度
λ:与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第三刃面部的平面部相对于中心平面的角度
τ:交叉角度

Claims (11)

1.一种医疗用穿刺针,
具备包含针尖的前端部和与所述前端部连续的棒状的主体部,
所述前端部具备刃面,
所述刃面具备第一刃面部、第二刃面部以及第三刃面部,所述第一刃面部和第二刃面部利用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所述针尖作为一端的刃缘,所述第三刃面部在所述主体部侧与所述第一刃面部和所述第二刃面部连续,
所述第三刃面部具有凸形曲面,
所述第一刃面部和所述第二刃面部中的至少一方由如下的曲面构成:在设定了包含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及所述针尖的一个假想平面的情况下,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随着趋向所述针尖侧,构成所述第一刃面部和所述第二刃面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曲面在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假想平面的角度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穿刺针,
所述凸形曲面由如下的曲面构成: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随着趋向所述针尖侧,构成所述凸形曲面的所述曲面在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假想平面的角度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穿刺针,
所述凸形曲面在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假想平面的角度一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医疗用穿刺针,
所述刃面具备形成于所述第一刃面部的背面侧的第四刃面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二刃面部的背面侧的第五刃面部,
在将所述刃缘作为第一刃缘的情况下,所述第四刃面部和所述第五刃面部利用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所述针尖作为一端的第二刃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用穿刺针,
所述第一刃面部和所述第四刃面部利用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所述针尖作为一端的第三刃缘,
所述第二刃面部和所述第五刃面部利用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所述针尖作为一端的第四刃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用穿刺针,
所述第四刃面部和所述第五刃面部中的至少一方由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随着趋向所述针尖侧、在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假想平面的角度逐渐增大的曲面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用穿刺针,
所述第四刃面部和所述第五刃面部中的至少一方由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随着趋向所述针尖侧、在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假想平面的角度逐渐增大的曲面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穿刺针,
在所述假想平面中,连结所述针尖和所述第三刃面部上的点的直线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以比12度大且18度以下的角度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穿刺针,
所述刃面具备形成于所述第一刃面部的背面侧的第四刃面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二刃面部的背面侧的第五刃面部,
在将所述刃缘作为第一刃缘的情况下,所述第四刃面部和所述第五刃面部利用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所述针尖作为一端的第二刃缘。
10.一种医疗用穿刺针,
具备主体部和前端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由长轴和短轴规定的扁平状截面外形,所述前端部与所述主体部连续并包含针尖,
所述前端部具备刃面,
所述刃面具备第一刃面部、第二刃面部及第三刃面部,所述第一刃面部和第二刃面部利用相互交叉的棱线形成将所述针尖作为一端的刃缘,所述第三刃面部在所述主体部侧与所述第一刃面部和所述第二刃面部连续,所述第一刃面部和所述第二刃面部形成曲面,
所述第三刃面部具有凸形曲面,
所述第一刃面部和所述第二刃面部中的至少一方由如下的曲面构成:在设定了包含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及所述针尖的一个假想平面的情况下,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随着趋向所述针尖侧,构成所述第一刃面部和所述第二刃面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曲面在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假想平面的角度逐渐减小。
11.一种医疗用穿刺针的制造方法,通过使棒状部件的一个端部与旋转的砂轮的磨削表面滑动接触从而在所述一个端部形成刃面,
以形成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穿刺针所具有的刃面的方式,一边使所述棒状部件以所述棒状部件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转动,并且使所述中心轴线相对于所述磨削表面的倾倒角度变动,一边使所述一个端部与所述磨削表面滑动接触。
CN201680044415.6A 2015-07-30 2016-07-20 医疗用穿刺针和穿刺针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9212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1311 2015-07-30
JP2015-151311 2015-07-30
PCT/JP2016/003398 WO2017017935A1 (ja) 2015-07-30 2016-07-20 医療用の穿刺針及び穿刺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1203A CN107921203A (zh) 2018-04-17
CN107921203B true CN107921203B (zh) 2021-04-09

Family

ID=57884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4415.6A Active CN107921203B (zh) 2015-07-30 2016-07-20 医疗用穿刺针和穿刺针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2660B2 (zh)
EP (1) EP3363482A4 (zh)
JP (1) JP6758292B2 (zh)
CN (1) CN107921203B (zh)
WO (1) WO20170179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5566B2 (ja) * 2015-01-20 2019-12-25 テルモ株式会社 注射針組立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皮膚上層部への薬液注入用注射器
CN107847670B (zh) * 2015-07-30 2020-09-04 泰尔茂株式会社 医疗用穿刺针和穿刺针的制造方法
CN109069737B (zh) * 2016-03-28 2021-03-30 泰尔茂株式会社 医疗用穿刺针及穿刺针的制造方法
CN109549690B (zh) * 2017-09-27 2023-08-22 泰尔茂株式会社 医疗用的穿刺针
US20220401261A1 (en) * 2017-12-07 2022-12-22 Harry Michael Lambert Ophthalmological surgery microsurgery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of use in pars plana vitrectomy for increasing surgical precision and reducing vitreoretinal instrument insertions and removals and related trauma
JP7221928B2 (ja) * 2018-02-14 2023-02-14 テルモ株式会社 穿刺針
TWI734958B (zh) * 2018-03-19 2021-08-01 日商泰爾茂股份有限公司 穿刺針及導管組合體
CN109551344B (zh) * 2018-12-18 2020-08-11 战润庆 一种肿瘤取样器械后处理装置
CN111345917A (zh) * 2019-06-05 2020-06-30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小鼠心肌梗死后的心肌注射造模方法及装置
JP7246278B2 (ja) * 2019-07-26 2023-03-27 テルモ株式会社 穿刺針
WO2021033060A1 (en) * 2019-08-16 2021-02-25 Blazko Anton Tool with ground edge, mainly cannula or lancet, method of its production and device for its produ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01580A (en) * 1951-01-24 1952-06-24 Bronislow J Yanus Hypodermic needle
US3071135A (en) * 1960-01-27 1963-01-01 Mfg Process Lab Inc Hollow needle
US3308822A (en) 1964-04-02 1967-03-14 Loretta Fontano Hypodermic needle
US3448740A (en) * 1966-06-24 1969-06-10 Frank H J Figge Nonheel shaving hypodermic needle
JPS4825998B1 (zh) 1967-01-23 1973-08-03
DE2005519A1 (en) * 1970-02-06 1971-10-28 Roescheisen & Co Süddeutsche Bindenfabrik, 7900 Ulm Hypodermic syringe needle
JP3311920B2 (ja) * 1995-04-28 2002-08-05 嘉邦 斎藤 医療用中空針
JPH09276403A (ja) 1996-04-09 1997-10-28 Kawasumi Lab Inc 採血針
US6629963B2 (en) * 1996-06-20 2003-10-07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Syringe and needle shield assembly and method of sterilizing such assembly
US7468055B2 (en) * 1996-06-20 2008-12-23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Multi-beveled point needle and syringe having a multi-beveled point needle
US5752942A (en) * 1996-06-20 1998-05-19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Five beveled point geometry for a hypodermic needle
JP3492543B2 (ja) * 1999-03-15 2004-02-03 金子工業有限会社 注射針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025567B2 (ja) * 2002-03-29 2007-12-19 テルモ株式会社 注射針
EP1532996A1 (en) * 2003-11-20 2005-05-25 Novo Nordisk A/S Non grinded needle tip-geometry for an injection needle
DE102005027147A1 (de) * 2005-06-11 2006-12-14 I.I.E. Ingenieurgesellschaft für Industrielle Einwegmedizintechnik m.b.h. Gleitschliff-Kanüle
JP5704389B2 (ja) * 2010-11-29 2015-04-22 ニプロ株式会社 医療用中空針および医療用中空針の製造方法
JP6343840B2 (ja) 2012-06-26 2018-06-20 株式会社ユニークメディカル 注射針および電極針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017935A1 (ja) 2018-07-05
CN107921203A (zh) 2018-04-17
US10772660B2 (en) 2020-09-15
US20180146983A1 (en) 2018-05-31
JP6758292B2 (ja) 2020-09-23
EP3363482A4 (en) 2019-07-24
WO2017017935A1 (ja) 2017-02-02
EP3363482A1 (en) 2018-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1203B (zh) 医疗用穿刺针和穿刺针的制造方法
CN103237568B (zh) 医疗用中空针和制造医疗用中空针的方法
CN111973842B (zh) 医疗用穿刺针和穿刺针的制造方法
JP6982157B2 (ja) 医療用の穿刺針及び穿刺針の製造方法
JP2002291883A (ja) 医療用注射針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169700A (ja) 穿刺針及び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WO2017017934A1 (ja) 医療用の穿刺針
JP7221928B2 (ja) 穿刺針
CN117260472A (zh) 注射用的五斜面针管及其制作方法
WO2006082638A1 (ja) 医療用中空針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