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4803B - 针布、具有针布的盖板条和具有盖板条的机器 - Google Patents
针布、具有针布的盖板条和具有盖板条的机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34803B CN110234803B CN201780085132.0A CN201780085132A CN110234803B CN 110234803 B CN110234803 B CN 110234803B CN 201780085132 A CN201780085132 A CN 201780085132A CN 110234803 B CN110234803 B CN 1102348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othing
- section
- base
- card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5/00—Carding machines or accessories; Card clothing; Burr-crushing or removing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carding or other preliminary-treatment machines
- D01G15/84—Card clothing;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1G15/86—Card clothing;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flexible non-metallic ba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Abstract
针布(10)具有基座(12)、穿过所述基座的、由所述基座保持在适当位置中的并且在所述基座(12)的第一侧上伸出的针布针(11)和可导电的层(13、15),所述导电的层设置在基座(12)的背离第一侧的第二侧上,使得所述层与针布针(11)在基座(12)的第二侧上电接触。或者所述层(15)是基座(12)的组成部分,并且针(11)穿过所述层与所述层(15)接触。层(15)具有纺织织物(15),其具有可导电的、直接地或通过针布针(11)间接地相互电耦合的丝线,它们沿着或横向于针布(10)延伸,所述针布具有可导电的接触元件(20),从而所述接触元件与所述层(13、15)电接触,使得接触区段与所有丝线电耦合。接触元件(20)具有连接区段(16),其设计用于与外部元件(50)电接触。盖板条(10、20、30)具有包括保持区段和导电的、形成外部元件(50)的针布‑连接区段(20)的针布支架(30)以及在所述针布支架(30)中位置固定地保持的针布(10)。纺纱准备机器具有这样的盖板条(10、20、30)、用于保持盖板条(10、20、30)的盖板条支架(70)和盖板条‑接触区段(3),其设计用于在盖板条支架(70)上安装盖板条(10、20、30)时与针布‑连接区段(20)电耦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布、一种为此设置的针布支架以及配备有这些的纺纱准备机器、例如梳理机。
背景技术
这样的针布是已知的。所述针布主要包括基座,横截面U形的且凹槽状的针布针穿过所述基座。所述针布针的自由端从基座的相应的一侧从所述基座伸出并且与例如设置在锡林上的针布相互作用。由于两个针布相互间的间距非常小(例如0.2mm),所以基于例如由于运行或者环境温度而出现的热变形导致这些针布的针布针相互机械接触。这导致各个针布的过度的机械负荷并且可能损坏。
为克服所述问题,研发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以便检测两个相互作用的针布相互间的接触。
根据WO2014/1359411,为了能够从外部电接触一个针布上的针,使用可导电的橡胶层,针穿过所述橡胶层。然而,橡胶层具有如下缺点,即电阻极大(在100Ω至35kΩ的范围内)。这导致,特别是仅能以相对高的电压检测到在单独的针布针和与其相互作用的针布之间的接触。在针布相互间隔开时,高电压导致可能产生电火花进而点燃处于那里的纤维材料的电场。此外,这时电阻过高,而不能实现可靠的且相应灵敏的接触识别。
从EP2710177B1中已知可导电的薄膜,以便针布针相互间电耦合。所述薄膜具有如下缺点,即与针布针的接触可能中断,因为所述薄膜在该平面内不够柔性并且因此特别是在运行中不能很好地适应针布针的运动。如果在薄膜上印制导体电路,则所述问题变得更严重。于是与针布针的接触面非常有限并且蕴藏在针布针和薄膜之间的接触中断的高风险。
在DE102005050904A1中描述了一种碰撞传感器,在相互作用的针布针之间接触时破坏所述碰撞传感器。因此在每次接触后必须更换所述传感器。这费时且需要每次都准备新的传感器,这是高成本的。而且,在每个要监视的构件中都需要这样的传感器,这再次提高了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改进两个相互作用的针布的接触的检测。
根据本发明,设置有针布,所述针布以已知的方式具有针布针和基座。所述针布针设置为穿过基座。所述基座将针布针保持在位置上。针布针在基座的第一侧上从所述基座伸出。此外,针布具有紧固区段。所述紧固区段设计用于将针布安装在纺纱准备机器的支架上。此外,设置有电连接区段。所述电连接区段构造在紧固区段之外或者集成到所述紧固区段内并且设计为,在安装到支架上时优选与所述支架、至少与纺纱准备机器电接触。即,可在支架上保持针布方面优化所述紧固区段。例如,所述紧固区段可以是被磁化的,这根据材料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或者甚至避免所述紧固区段的导电性。最后,所述针布具有电耦合区段,所述电耦合区段设计用于将至少一个针布针与连接区段电耦合。因此,产生至少一个针布针相对于针布向外的电耦合,也就是说与针布的紧固方式无关地产生电耦合。
耦合区段优选包括可导电的层。所述可导电的层在基座的背离上述第一侧的第二侧上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设置是这样的,使得可可导电的层在基座的第二侧上与所述至少一个针布针电接触。备选地,所述层是基座的组成部分,其中,针布针设置为通过所述层与基座电接触。在该情形下并且有时也在前述情形下,所述导电的层包括纺织织物,所述纺织织物具有可导电的丝线。在此,电的丝线可以直接或通过各个针布间接地相互电接触。因此,在间接地实现接触的情况下,针布针仅需要这样设置,使得所述针布针分别与所述丝线中的一条电接触,这提高了在各个针布针定位方面的自由度。因此,需要在纺织物中使用的具有导电能力的相对较贵的丝线明显减少,这对生产成本产生有利的影响。对于最后所述的两个解决方案,备选地或附加地,可导电的丝线基本上沿着针布的纵向延伸方向延伸。这具有如下优点,即例如可以使用金属包覆的纬纱作为所述丝线,所述纬纱可以相互间隔。此外,针布具有可导电的接触元件。这样设置所述接触元件,使得所述接触元件与所述可导电的层这样电接触,使得接触区段与所有丝线电耦合。接触元件包括连接区段,所述连接区段设计为相对于针布与外部的元件电接触。即,连接区段能实现针布针与例如外部的监控电路的电耦合。由此,可能的是,能够在与针布针的电耦合和相互配合方面优化丝线。此外,由此可以以相当小的电阻建立针布针相互间的电耦合以及相对于针布向外的电耦合。这能使用于监控针布针的电压明显更小。针布的所有的针相互间电接触并且获得向外的电连接。因此,还显著减小或完全避免在接触的针布针之间的电弧放电的危险。
针布针可以构造为横截面为凹槽形和U形的钩状物。所述针布针这样由基座的第二侧穿过基座朝向第一侧穿刺,使得所述针布针以槽底贴靠在基座的第二侧上。即,针布针的经典的构造也是可能的。
在使用纺织织物情况下,可以这样设置丝线,使得至少所述槽底或针布针的邻接于槽底的且以其自由端形成实际的针的针体区段与多条所述能导电的丝线相互电耦合。这特别能实现可导电的丝线相互间的间接的电耦合,并且借助于以传统方式制造针刺来简单地实现这一点。
在所有前述的针布中,紧固区段可以构造于基座的背向所述第一侧的一侧。即,所述紧固区段在安装在支架上时设置为受到机械保护的,这有利于运行安全性。
每个前述的针布都优选具有保持元件。所述保持元件构造于基座的背离所述第一侧的一侧。所述保持元件可以构造为电绝缘的或设置为与针布针电绝缘。所述保持元件设计用于安装在纺纱准备机器的支架上。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借助磁性板形成保持元件,通过所述磁性板将针布保持在纺纱准备机器上。因此,也可以保留针布的紧固方式。
每个前述的针布的可导电的层都可以包括能导电的粘接材料。这能实现针布针相互间的电接触,而无需考虑所述针布针的布置方式。
在每种前述针布中,接触元件都可以借助可导电的部件形成。根据本发明,这种部件设计为在安放到可导电的层的背离基座的第一侧的一侧上时进入到所述层中,也就是说,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所述部件与所述层电接触。此外,接触元件包括连接区段,所述连接区段形成针布的外侧。因此,提供一种针布针可以与在外部连接的监控电路耦合的简单的可能性。
可导电的部件可以具有插接触点。这是使接触元件仅借助于安放到基座上和进入到基座中与针布针电接触的特别简单的可能性。
每一种前述的针布都可以具有背板。所述背板在所述可导电的层的背离基座的第一侧的一侧上直接地或通过优选构造为粘接层的中间层间接地安装在所述可导电的层上。在此,背板可以承担确保针布的形状稳定性的功能。
此外,背板或填料可以形成前述连接区段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在使用背板的情形下,所述背板承担双重功能。这能实现使针布的尺寸保持不变。
每个配备有背板的针布都可以基于其形状构造和在基座或层上的安装方式与所述基座或层电接触。即,将背板安装在针布的其他部分已经能实现电接触。这允许了简单的装配,因为所述装配可以以例如呈简单的安放的形式的传统的装配步骤。备选地或附加地,可以在背板上与所述背板电接触地设置至少一个可导电的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例如呈一体成型的止动突出部的形式。在此,这样设置所述连接元件,使得背板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元件与可导电的层电耦合。这能实现以传统的方法和方式制造背板。附加的连接元件于是可以安装在背板上或安装在针布的其他部分上并且与前述的可导电的层接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背板在装配后与可导电的层耦合。由此,仅需最小化地扩展制造过程。
所述背板可以在所有前述的实施方式中设计为,基于其形状构造机械地位置固定地安装在基座或可导电的层上。这可以使保持元件、例如粘接层变得多余,从而能够维持或者甚至减少结构的复杂度的水平并且在一定情况下也维持或者甚至减少费用水平。备选地或附加地,可以在背板上这样设置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使得所述背板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位置固定地安装在基座或可导电的层上。即,也可以以传统的方式制造背板。
在存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的情况下,所述连接元件可以同时形成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即,连接元件和保持元件借助结构相同的元件、如由金属制成的止动突出部形成。这减少了附加的元件的数量并且因此用于减少费用并且使结构简单。
根据本发明的盖板条具有针布支架以及一种前述的针布,所述针布支架包括保持区段和可导电的针布-连接区段,所述针布-连接区段设计为能相对于盖板条向外电接触。所述针布借助保持区段位置固定地保持在针布支架中或保持在针布支架上。在此,根据本发明的针布的电的连接区段与盖板条的针布-连接区段电耦合。所述针布-连接区段形成开始时在针布方面提到的外部的元件。因此,针布支架承担保持和提供针布的向外的电连接的双重功能。
针布-连接区段优选具有针布-接触区段,借助所述针布-接触区段优选经由夹紧方式电接触针布的连接区段。这确保了到针布的可靠地电接触。接触区段同样包括连接区段。该连接区段与针布-接触区段电耦合并且借助针布支架的紧固区段构成。所述紧固区段构造为,将盖板条紧固在纺纱准备机器的保持元件上或紧固在保持元件中。因此,所述紧固区段同样承担两种功能,即将针布紧固(和保持)在针布支架上和使针布支架与针布或其针布针电耦合,这简单地保持结构、简化装配并且帮助维持针布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纺纱准备机器具有至少一个前述的盖板条以及前述的盖板条支架。所述盖板条支架构造用于保持所述至少一个盖板条中的相应的一个盖板条。此外,纺纱准备机器具有盖板条-接触区段。所述盖板条-接触区段设计用于在将至少一个盖板条安装到盖板条支架上时与针布-连接区段电耦合。因此,可能的是,可以将监控电路由此连接到模块状的盖板条支架上。因此,可以在针布针和纺纱准备机器的一部分、如盖板条上以简单的方式建立电接触。
如果在纺纱准备机器中所述至少一个盖板条中的一个盖板条配备有前述的针布-连接区段,则所述机器具有与保持盖板条的盖板条支架的紧固区段相对应的盖板条-保持区段。所述盖板条-保持区段包括导电地构造的盖板条-接触区段,所述盖板条-接触区段在安装盖板条时与针布-接触区段电接触。此外,纺纱准备机器具有监控电路或者连有这样的监控电路。监控电路设立用于,检测在盖板条-接触区段和纺纱准备机器的、与由第一盖板条支架保持的针布相互作用的另一个针布之间的间距和/或电接触。因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检测相应的针布的故障并且避免纺纱准备机器的损坏。因此,现在也在相应的盖板条和纺纱准备机器本身之间建立电接触。
监控电路优选与其他的针布电耦合。这能实现,在两个相互共同工作的针布的其中之一上施加检测电压并且借助因此相互作用的针布的电连接检查在所述相互作用的针布之间的短路。这能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实现对所述针布相互间的接触的检测。
在每个前述的纺纱准备机器中,盖板条-接触区段可以借助可导电的带形成。所述带至少在第一区域中朝向盖板条-保持元件预张紧地支承,在所述第一区域内至少一个保持的盖板条的针布与另一个针布相互作用。此外,所述带到盖板条-保持元件具有最小间距,所述间距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盖板条在最小间距方向的最大延伸。因此,如果盖板条位于接触带区域,则所述盖板条将带从盖板条-保持元件推开,由此确保了在带和盖板条之间可靠的电接触。这可以有利地借助一个或多个销钉或在相应的针布上的销钉状的突出部实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由下述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得出。其中:
图1以局部和剖面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针布及支架,
图2以局部和剖面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针布及支架,
图3以分解图示出图1中的针布,
图4示出图3中的接触元件,
图5以三个部分分解图示出设有图3中的针布的支架,
图6示出图5中的紧固件的接触元件,
图7在纵剖图中示出图5中的布置结构,
图8示出与图7不同的布置结构,
图9根据图7以局部和剖面示出纺纱准备机器的设有图5中的支架的保持元件,
图10在两个视图中示出图8中支架的盖板引导部,
图11在纵剖图中以局部的方式以两个变型方案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针布,
图12在纵剖图中以局部的方式以两个变型方案示出图11中针布的改型,
图13在纵剖图中以局部的方式以两个变型方案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针布,
图14在纵剖图中以局部的方式以两个变型方案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针布,
图15在纵剖图中局部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针布,以及
图16在纵剖图中局部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针布。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一种具有支架30和针布10的布置结构,所述布置结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构造。
所述支架30包括粘接层33,在所述粘接层上安装有磁条34。在针布10面向所述支架30的一侧具有背板90,所述背板由可磁化的材料、如钢构成。针布10经由所述背板90安装或保持在支架30上。
在与所述支架30相背的一侧,所述背板90借助这里构造为粘接层的中间层14安装在可导电的层13上。现在,在可导电的层13的背离支架30的一侧紧固针布10的基座12,所述基座例如可以由多个层或相互粘贴的织物层组成。基座12通常由五层棉织物层构建。因为基座12和层13的基材可以是棉花,所以不影响针布10的机械性能,这种机械性能对于处理(例如梳理)纤维条材料来说是重要的。此外,可导电的元件能集成到扁平的纺织品中,由此,所述纺织品本身变成可导电的元件并且不只是简单地形成支撑材料。由此得到如下优点,即不需要可能对电耦合产生负面影响的刚性的导电部件。
在这里,横截面为U形的并因此凹槽状的针布针11,从层13的面向支架30的一侧这样穿透所述层并且穿透基座12,使得所述针布针从基座12的背离支架30的一侧伸出。即,针布针11由粘接层14包围并且因此优选与背板90电绝缘。
层13使得所有针布针11相互电耦合。由此,在针布10上可以设置有这里不可见的外部的电连接,以便将电压供应到针布针11中或者从所述针布针取消电压。通过粘接层14、33,得到在针布针11、背板 90和这里呈盖板条形式的支架30之间的电绝缘。
图2示出具有针布10的支架30,所述针布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构成。支架30例如与图1中的支架30完全一样地构建。针布 10示例性地同样包括背板90,针布10通过所述背板安装在支架30的相应的磁条34上。
为了针布针11相互间的电耦合,朝向支架30的最后的棉织物层通过作为层的导电的纺织品或导电的粘接剂(涂层)替代,所述纺织品或粘接材料因此代替所述两个层13、14而形成一个可导电的层。因此,所述层借助导电的织物层或粘接层15形成。这样的织物层或粘接层在示出的示例中也包围针布针11或包括各个导电的丝线,这些丝线这样设置在层15中,使得所述层与背板90电绝缘。理想地,所述层 15同样基于棉花,从而确保了在基座12的所有织物层、织物层15和背板90之间的良好的粘接。基于所述层15,所有针11可以与另外的、这里未示出的接触元件在针布10的外边缘处可靠地电耦合。层15优选是织物,在所述织物中织入金属的和/或基于石墨的丝线或者所述丝线由这样的材料包围、优选与这些材料捻合。因此,实现纺织品的非常小的电阻,理想情况下每延米小于50Ω、亦即小于50Ω/m。
针布针11也穿过基座12,并且在所述基座12的背离支座30的一侧从基座伸出。
图3示出图1中针布10的分解视图。在这里示出基座12、连接件16、粘接层14、连接件20以及背板90,所述基座和层13作为一组并且带有一排穿过所述基座的针布针11。
在示出的示例中,连接件20构造成横截面为J形。形成J的自由的短边的各个插接触点21平行于形成J的自由的长边22延伸。边23 将所述两个元件21、22相互连接。在将连接件20安装到组件12+13 上时,所述插接触点21刺入所述组件中,从而连接件20与可导电的层13耦联。粘接层14优选构造为电绝缘。因此,连接件20也与背板 90电绝缘。
备选地可以规定,连接件16能实现在针布11与电的连接件20之间的电连接。
图4在较大的细节视图中示出连接件20。这里,可以明显看出插接触点21以及连接件20的所述两个边22、23。
图5a示出整个布置结构的部分分解视图,所述布置结构包括支架 30、针布10和紧固件40。所述紧固件40用于将支架30、包括在其上紧固的针布10在内安装或设置在未示出的纺纱准备机器上。
出于展示目的,从所述支架30稍微移出地展示所述针布10。为了安装针布10,支架30具有优选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延伸的容纳凹槽 31,针布10利用相应的突出部17形锁合地嵌接到所述容纳凹槽中。所述突出部17未构造在这里向后指向的、对置的一侧。由此,可以确保,针布10仅能够在唯一的位置推入到支架30中或安装在支架上。除此之外,所述安装是非常简单的:首先将突出部17装入凹槽31中,之后将这样装入的针布10围绕作为转动轴线的突出部17朝向支架30 枢转,直到背板90贴靠在磁条34上。
此外,简示出连接件20,所述连接件构造在这里前面的端部上并且必要时也构造在针布10的后面的端部上。
在这里前方的紧固件40在其面向支架30的一侧具有两个杆状的部件41,所述杆状的部件优选形锁合地、也可能夹紧地推入到所述支架30的相应的容纳孔32中。备选地或附加地,可设想例如借助粘贴力锁合地连接。此外,居中地设置有止动件60,所述止动件沿与杆状的部件41、41的指向支架30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
止动件60借助朝向支架30突出的止动凸起62形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嵌入到筒管1中,所述筒管1构造在支架30的内部空间中或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止动凸起62优选弹性地构造,从而所述止动凸起可以变形并且因此能够与筒管1的相应的内表面力锁合地嵌接。
紧固件40具有基体43,在所述基体中构造或设置杆状的部件41、 41,并且制动件60同样装入所述基体中,这随后进一步阐述。
此外,存在设置在紧固件40的朝向支架30的一侧上的接触部件 50,所述接触部件有利地与所述两个杆状的部件41、41电接触。此外,这样构造所述接触部件50,使得其在装配状态下也与连接件20电接触。
此外,接触部件50在指向针布10的一侧上具有止挡面54,当紧固件40装配好时,接触部件50借助所述止挡面接触到其面向的连接件20的端面。即,在将针布10安装到支架30中后,所述两个部件20、 50利用它们的外部的、可以是板状贴靠面接触,并且由此建立在针布 10和紧固件40之间的电耦合。
优选地,紧固件40具有突出部45,所述突出部的功能与针布10 的突出部17相同。因为仅在单侧构造所述突出部45,在这里也确保了现在紧固件40关于支架30防扭地安装。
备选地,接触部件50也可以在制造优选由塑料制成的紧固件40 时、例如在注塑时集成到所述紧固件中。
图5b示出类似于图5a的视图,不同之处仅在于紧固件40的组成部件50、60相对于紧固件以分解图示出。此外,这里将支架30向上推移并由此暴露地示出所述针布10。针布10在其各个组成部件方面以分解图示出。
所述筒管1套装、例如压装或旋拧到杆状的部件2上。但是,所述筒管当然也可以与杆2构造为一件式。所述杆2本身位置固定地容纳于支架30的相应的容纳部35中。备选地,省去杆2,并且筒管1直接位置固定地设置在支架30中,例如通过将所述筒管拧入到所述容纳部35中的方式。再次备选地,筒管1也可以在支架30中与所述支架构造为一件式。
止动件60在其背离支架30的端部上具有止动突出部61,所述止动突出部构造为在装配状态下横向于各个针布元件12+13(基座12加层13)、14、90的平面延伸。在所展示的例子中,突出部61仅向上指向并且在装配状态下嵌入到紧固件40的相应的凹部47中。
止动件60在与突出部61对置的、在这里下方的一侧上具有相应的支撑面63。备选地,在这一侧也可以构造有突出部61,这时该突出部在紧固件40的下侧嵌入到相应的凹部47中。突出部61可以锯齿状地构造,其中,齿端面指向紧固件40。因此,止动件60卡锁在紧固件 40上。
此外,示出先前提到的接触部件50。
图5c示出与图5a类似的视图,区别仅在于从支架30朝向紧固件 40观察。如所看到的,杆41、41也在紧固件40的向后指向的背面从紧固件40中伸出。此外可以看出,接触部件50优选在紧固件指向针布10的端侧上并且也在这里向上指向的一侧上围绕所述紧固件40。在安装时,正如已解释的那样,接触部件50的指向针布10的止挡面54 与这里不可见的连接件20电接触。止动件60确保,在推入所述紧固件40后,防止所述紧固件沿针布10的纵向延伸方向再次从所述针布和支架30离开。紧固件40可靠地保持在支架30上,从而确保在针布针11和杆41、41之间的电接触。
图6在放大细节中示出接触部件50。所述接触部件具有两个贴靠面53,接触部件50借助所述两个装配面贴靠在图5b中指向针布10的装配面44上并且贴靠在这里未示出的紧固件40的向上指向的一侧上。例如,接触部件50在背离针布10的一侧上具有示例性的圆形的凹部 52,接触部件50利用所述凹部形锁合地贴靠在紧固件40的、在图5c 中可见的、相应的圆弧形的平面48上。然而也可以取消所述凹部52。此外,接触部件50具有两个用作触簧的臂或突出部51。所述臂或突出部从接触部件50的其他部分垂直于紧固件40或杆41、41的纵向延伸方向朝向所述杆41、41延伸。
这样构造所述触簧51、51,使得所述触簧朝向其自由的端部相互远离地延伸。这使得所述突出部51、51在安装时、即在沿着所述杆41、 41的纵向延伸方向朝向紧固件40推入接触部件50时由杆41、41稍微相互挤压。在此,触簧51、51优选具有弹性,从而所述触簧弹性地预张紧。这确保了在接触部件50和杆41、41之间的可靠的电接触。所述两个突出部51、51因此接触各个杆41、41,以便建立电接触。通过形状和材料这样构造突出部51、51,使得所述突出部为弹簧元件,以便确保与杆41、41的接触,所述杆本身提供了朝向未示出的纺纱准备机器的电连接。
此外,紧固件40在基体43的中间的区域具有优选连通的孔42,其用作紧固件40的进而在其上安装包括针布10在内的支架的传动孔。因而,整个布置结构30、10、40可以以已知的方式构造为盖板条,所述盖板条在运行中缓慢地沿着横向于支架30的纵向延伸方向的路径并且基本上平行于针布10的背侧移动。
图7以沿着如下平面的横截面示出图5中的布置结构,所述平面不仅沿着整个布置结构的纵向延伸方向延伸而且沿着所述凹部42的纵向延伸方向延伸。这里,特别明显地看出在止动件60或其这里未标注的止动凸起62、筒管1和杆2之间的嵌接。此外,可以看出支架30、针布10的针布针11、具有接触元件46的紧固件40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看出接触部件50。
图8同样在支架30、紧固件40和针布10的截面中示出相对于图 7修改的实施方式。
相对于前述实施方式,接触部件50在与针布10连接的区域内板状地构造并且具有朝向支架30弯折的端部55。在将紧固件40和具有针布10的支架30推装到一起时,所述端部靠置在针布10的可导电的层上,与所述层电接触并且弹性地预张紧。即,磁条34相对于基座12 在长度上稍微缩短。因此,这里同样以简单的方式和方法获得在针布 10和紧固件40之间的电接触。
图9示出保持元件70,所述保持元件作为纺纱准备机器、如梳理机的固定的布置结构的部件。所述保持元件70是盖板引导部80的组成部分,多个盖板条或者均具有支架30、针布10和紧固件40的布置结构在运行中沿着所述盖板引导部移动。
紧固件40优选设置在支架30的两个端部上,从而保持元件70不仅构造在支架30的左侧而且构造在支架的右侧。
示例性的可导电的保持元件70在其朝向相应的紧固件40的一侧具有优选环绕的且凹槽状的凹部74。在所述凹部中设置有优选由塑料制成的导向条3。保持元件70可在相应的紧固件40的远离所属的支架 30的端部上与该紧固件40的杆41、41接触。因此,建立从保持元件 70到相应的针布10的针布针11的电耦合。杆41、41有利地用于与纺纱准备机器的这里未示出的保持机构和/或驱动机构的力锁合地和/或形锁合地嵌接。即,各个具有针布10的支架30可以仅借助杆41、41 安装在纺纱准备机器上。
保持元件70此外包括紧固元件,所述紧固元件借助于杆区段71 和在其上设置的具有止挡73的螺母72形成。
各个紧固件40借助接触元件46靠置在导向条3上。所述导向条优选由长毛绒制成,也可以构造为导电的。在后者的情况下,产生在针布10和保持元件70之间的先前提到的电耦合。
图10在两个视图中示出作为纺纱准备机器的部件的盖板引导部 80并且无盖板条。在图10a中,盖板引导部80局部地示出并且除了保持元件70之外还包括辊的轴承套81。保持元件70优选借助细杆71紧固在纺纱准备机器上,例如紧固在纺纱准备机器的机架上。通过改变螺栓72的位置,可以改变保持元件70相对于纺纱准备机器的其他部分的装配位置。为清楚起见,省略纺纱准备机器的所有其他的、对于本发明来说不重要的组件。
图10b在侧面视图中示出盖板引导部80。如所看到的,所述盖板引导部80具有两个轴承套81。此外,在所述两个轴承套81的两个朝向彼此的边缘中的每个边缘上均构造有一个紧固区段82。在示出的例子中,每个区段82借助块状的、垂直于朝向观察者的图面延伸的突出部形成。
在一般情况下,这里未画出的针布10或保持所述针布10的盖板条沿着环绕的路径移动,也就是说在第一区段中沿着与例如锡林的与其相互作用的针布从起始位置移动到终点位置,并且在第二区段中以连续的运动从第二位置再次返回第一位置。
因此,仅在第一区段中存在如下风险,即盖板条的针布针11可能与相互作用的针布接触。该第一区段在示出的例子中位于两个紧固区段82、82之间。
这里,除了先前提到的在紧固件40和保持元件70之间的电接触之外,杆41、41与保持元件70具有预定的距离,所述距离借助细条3 和相应的紧固件40的未画出的接触元件46实现。
在图10b中,在保持元件70上方,局部示出的、可导电的并且优选柔性的接触带5在所述保持元件上沿着保持元件延伸。这样设置所述接触带5,使得其到保持元件70的距离小于杆41、41在与接触带5 的接触区域中在其背离相应的支架30的且面向接触带5的端部上的最大外部尺寸。
因此,各个杆41、41将接触带5从保持元件70推开,从而在杆 41、41和接触带5之间得到可靠的电连接。所述接触带5可以是金属带或者是编织的金属带。所述接触带相对于纺纱准备机器位置固定地安装在两端、优选安装在保持元件70上或安装在相应的设置在所述保持元件上的紧固区段82上。每个固定区段82用作接触带5的转向部和/或用作所述接触带5的相应的端部的止动部。所述接触带例如从第一区段出发,围绕相应的紧固区段83被引导至止挡83、84。在例如止挡84的情况下,所述止挡优选配备有带张紧装置85,接触带5的相向的端部安装在所述带张紧装置上,并且借助所述带张紧装置张紧接触带5。
紧固区段82、82在其面向细条3的边缘上优选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细条3延伸。所述紧固区段与细条具有一定距离,所述距离这样确定尺寸,使得杆41的接触细条3的端部沿着细条3经过在接触带5和细条3之间形成的间隙。如果相应的紧固区段82弹性地支承,那么这种距离也可以更小。
因为盖板条不是位置固定地设置在纺纱准备机器中,而是在所谓的盖板环形路线中环绕,所以相对于盖板条不可动的接触带5不是与杆41固定地连接,而是起滑动接触的作用。理想地,接触带5的材料比杆41的材料软,从而磨损产生在可简单更换的接触带5上。在紧固有接触带5的紧固区段82、82上,所所述接触带可以利用缆线连接到监控电路的处理单元上。
沿针布10的运动方向在第一位置之前且在第二位置之后,也就是说在紧固区段82、82的彼此背对的端部的区域中,接触带5远离保持元件70。因此,接触带5与保持元件70在第一位置的区域中提供一种移入喇叭口,相应的紧固件40的杆41、41自动地进入到所述移入喇叭口中。所述杆41、41在第一区段中将接触带5有利地从保持元件70 上抬起,从而所述接触带预张紧并且因此可靠地与相应的杆41、41电接触。在第二位置处,接触带5形成一种移出喇叭口。这能实现使针布10沿两个运动方向运动。因此,在所述两种位置处存在两个紧固区段82、82中的相应的一个紧固区段。
也就是,接触带5与针布10不必在两者的整个移动路径上电接触。这能实现在借助监控电路检测接触时,仅需要关注暂时停留在第一区段中的针布10。
图11在纵剖图中局部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针布 10。所述针布与在图1中示出的针布10相似地构造。
为了将背板90与针布针11或与固定所述针布针的且与所述针布针电耦合的耦合层(在这里为12+13,借助于基座12和可导电的层13 形成)电耦合,例如将针100利用其尖端101从背板90的背离针布针 11的一侧向前穿过相应的通孔91推进到耦合层12+13上。为此例如可以使用压铆技术。
通孔91从背板90的背离针布针11的一侧朝向针布针11延伸。所述通孔例如可以借助钻孔工艺预制或仅在插入针100时才产生。因此,中间层14也具有未标记的通孔。即,在安装时,优选在将背板90 (例如借助于粘接)紧固在耦合层12+13上之后,将针100穿过通孔91刺入到耦合层12+13中。
为了改善与背板90的电耦合,针100例如借助电阻接触焊接工艺与背板90焊接。因此有利地,针100不仅用于电耦合而且用于将背板 90机械地保持在中间层14上。因此,所述中间层不必强制构造成粘接的并且在极端情况下也可以取消所述中间层。
有利地,中间层14弹性地构造,从而背板90和耦合层12+13相互间在一定程度上机械地解耦,由此所述针布10更加坚固。
该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实际的电耦合在完成针布10的其他部分之后实现。如果不需要电耦合,则仅取消最后的安装步骤。
如果针100从背板90的背离针布针11的一侧伸出,则可以简单地借助移除针100的伸出的部分、例如借助磨平消除所述状态。
自然地,所有其他器件、例如螺栓都可以代替针100。
根据第一变型方案的在左侧示出的针100具有平滑的外壁,从而所述外壁简单地借助静摩擦固定。
在此,根据第二变型方案的在右侧示出的针100在这里在左侧和右侧具有两个横截面例如为三角形的(止动)突出部102。所述突出部这样构造,使得突出部从后面接合粘接层14(左边的突出部102)或背板90(右边的突出部102)并且因此避免针100从针布10的其他部位再次移出。代替多个局部的突出部102,也可以构造一个或多个环绕的突出部102。横截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满足固定功能。
图12同样以纵剖图和局部在两个变型方案中示出图11中的针布 10的改型。
针100在这里未穿透背板90,而是例如借助焊接工艺安装在背板的面向针布针11的一侧。
在左边示出的第一变型方案中,多个(此处示例为两个)针100 优选焊接在板状的保持元件4上。保持元件4自身安装在背板的面向针布针11的一侧。在将背板90安放到耦合层12+13上时,针100刺进所述耦合层12+13并且在此与所述耦合层12+13和/或几个针布针11 电接触、以及与这些元件耦合。
备选地,将保持元件4利用安装的针100压入到耦合层12+13中并且必要时与所述耦合层(通过粘接层14)粘接。由此,为背板90再次产生平坦的装配面。之后,安放背板90并且借助粘接层14和/或借助例如与至少一个保持元件4焊接紧固所述背板。
在右边示出的第二个变型方案中省去保持元件4。即,每一个针 100自身接触背板90。可以如第一变型方案那样装配。
示例性地,右边画出的针100具有优选弹性构造的、倒钩状的突出部102,所述突出部阻止所述针100从耦合层12+13再次移出。由此可能的是,可以省去附加的紧固方式、比如粘接,借此,在将背板90 (例如借助于焊接)紧固在针100上的情况下可以省去所述粘接层14。
另一个的优点在于,两个变型方案可以简单地集成到传统的生产工艺中。
图13在纵剖图中局部地在两个变型方案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针布10。在此,基本结构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基于耦合层12+13和背板90的钎焊。背板90具有预制的通孔91,所述通孔与之前实施方式中的类似。在将背板90紧固或固定地安放在此处设置在下边的层14上后,以(粘稠的)液态的金属焊料填充所述通孔91。在此,中间层14的材料优选汽化,并且硬化的焊料将耦合层12+13与背板90材料锁合地连接。
优选地,中间层14为此具有焊剂,所述焊剂促进形成材料锁合的钎焊连接。
在图13中左边示出的第一变型方案规定,耦合层12+13在钎焊区域内加深地构造。因此,产生一种用于注入的焊料的收集槽并且改善了对所述焊料的容纳。
此外,所述背板90示例性地在通孔91的边缘区域中具有在这里环绕地构造的突出部94。所述突出部这样构成,使得其由硬化的焊料 110从后部接合。所述焊料110因此在硬化后构成两个相互间隔的、例如再次环绕地构造的且朝向通孔91的边缘区域突出的区段、或者说构成突出部111、112,在所述突出部之间产生这里同样环绕地构造的凹部113。突出部94嵌接到该凹部113中,从而硬化的焊料将背板至少部分地固定在针布10的其他部分上。
备选地,如右边示出的那样,可规定,将耦合层12+13的面向背板90的一侧构造为各处相同的(在这里是平坦的)。
图14在纵剖图中局部地同样以两个变型方案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针布10。在此,基本结构同样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此,首先将背板90紧固在中间层14上或者固定地安放在所述中间层上。
之后,根据第一个、这里在左边示出的变型方案,从背离针布针 11的一侧起朝向所述针布针11穿通或穿过背板90。因此,又形成通孔91。在此,这种穿通的由此产生的、朝向针布针11的脊部进入到耦合层12+13中并且将所述耦合层与背板90的其他部分至少电连接。所述脊部在示出的示例中构造为环形的刺入突出部92。
优点在于,不需要附加的元件、如针100并且也不需要附加的材料、如焊料。
在右边示出的第二变型方案中,背板90不是被穿通而是被压入到耦合层12+13中。在此,例如不移除背板材料,而是在中间形成设置在耦合层12+13中的加深的底部区段93。在压入时,产生的底部区段 93排挤中间层14的材料并且例如也排挤耦合层12+13的材料并且因此实现与耦合层12+13的贴靠。因此建立电接触,所述电接触将针布针 11与背板90电耦合。
图15在纵剖图中局部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针布 10。
在这里,示例性地省去在背板90中的和在背板90上的特别的电耦合元件。代替地,背板90和中间层14在这里区段式地在一端切断,从而耦合层12+13在该区段中裸露。先前提到的连接件16穿过耦合层 12+13,但是至少在耦合层12+13的背离针布针11的一侧是可接近的。在那里,可以连接电耦合元件。例如,电线可以例如钎焊在一端并且将另一端钎焊在背板90上。
这具有如下优点,即能够以传统的方式制造针布10。仅需要实现上述裸露,例如利用缩短地构造背板90来实现。之后,仅需要实现电耦合。
这也能实现简单的改装,只要待改装的针布已经具有可导电的层 13。连接件16本身可以借助压入到图15的层13中亦或从图15的上方压入来改装。
图16在纵剖图中局部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针布 10。
在这里,借助朝向针布针11冲出一部分背板90实现在背板90和耦合层12+13之间的电耦合。由此,又产生通孔91。所得到的、朝向针布针11突出的突出部92挤入到耦合层12+13中并且因此实现了从背板90到针布针11的电接触。所述突出部92因此形成刺入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92的形状例如为三角形。然而也可以采纳任何其他的形式、例如(双重)定位钩的形式。由此,同时也有利地产生在耦合层12+13上的机械的保持,由此中间层14可以省去或者不必再承担保持作用。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文描述过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可以部分组合或整体组合或彼此交换。
针布10在支架30上的紧固可以以任意方式实现,例如借助于卡锁、夹紧、旋拧等实现。
代替上文描述过的解决方案,对于在针布10和紧固件40之间的电耦合来说也可以考虑插头-插座组合。
紧固件40可以是支架30的和/或针布10的一体的组成部分。由此,不需要在针布10和紧固件40之间设立电接触。
紧固件40可以以任意其他的实施方式,只要通过该紧固件40能实现针布针11和纺纱准备机器的连接元件之间的电接触。
盖板引导部80也仅是示例性的。这里示出的盖板条解决方案可以用于任何其他种类的针布。即,不是必须存在支架30。针布10例如可以借助粘接位置固定地安装到辊或类似物上。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辊和监控电路之间的电连接可设想借助电耦合元件实现,这种电连接允许在能相互自由转动地设置的部件之间的电耦合。
在保持元件70上的细条3同样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省去,或者其自身构造为导电的。在最后这种情况下,保持所述细条3的元件(在这里为保持元件70)不是必须导电地构造。重要的是,在纺纱准备机器和针布10之间能建立电连接。
因为针布针11与例如锡林的在本申请文件中未进一步展示的相应的其他针布共同工作,所以作为检测所述两个针布之间的电接触的第一种可能性,存在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向针布10或针布针11 供给监控电压。只要不与其他针布建立电接触,就不会有电流流出,并且不存在(可测量的)电流。因此,如果在两个针布的针之间出现电接触,则所述两个针布相互(逐点地)短路,电流从针布针11经由其他针布例如流出到纺纱准备机器的壳体和/或机架,从而现在出现可测量的电流。由此,可以借助监控电路检测这样的电接触。
自然,电流也可以以相反的方向从其他针布流向针布针11。为了监控接触,在此情况下例如将电压施加到锡林上。在锡林的针布针和盖板-针布针11触碰时产生短路,所述短路可以被检测到。因为盖板及其针布原本未与机器电耦合,所以这里没有其他的设备不轻易使用接触监控。借助本发明,建立了在针布10的针11与纺纱准备机器之间的、有利地通向所述纺纱准备机器的导电的框架的电接触。这分为多个方面。
作为监控电路的第二种可能性提供了,其他针布经由分别的电耦合与检查电路电耦合。这能实现所述检查电路不仅能检测电流,而且例如能通过晶体管控制例如信号灯,所述信号灯在前述的电接触的情形下例如发亮。即,晶体管电路是这种信号装置的驱动电路。这样一种电路是非常节能的。备选地或附加地,上一级的监控电路报警或触发其他反应。
除了检测电短路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下简单的可能性,即简单地借助已经存在的组成部件的装配来实现在针布与在纺纱准备机器中的或外部连接到所述纺纱准备机器上的监控电路的电耦合。
除了检测以外,也可以设定测量各个针布之间的间距。为此,存在多种不同的方法,从而省去细节。
如果监控电路在是外部的,那么所述监控电路例如可以通过总线控制与纺纱准备机器进而与各个针布耦合。
自然,所有其他电耦合方式也是可能的、因此也包括无线的电耦合。
通过使用其中嵌入了可导电的丝线或者金属丝的、柔性的、可导电的(织物)层15,尽可能地避免在这种可导电的材料和针布针11之间的可能的接触损失。
借助本发明可以实现盖板针布的针布针11和与其相互作用的例如呈锡林针布形式的针布之间的电流回路。
如果针布针11至少部分地在面向背板90的一侧裸露,那么所述针布针优选借助简单的靠置与背板90电接触。当例如将电压施加给所述针布针11的(优选位于边缘处的)一部分与背板90时,可以改善所述电接触。因此,将所述针布针11与背板90局部地焊接进而也机械地连接。由于借助耦合层12+13的相互的电耦合,并非所有针布针 11都与背板90直接接触。
备选地或附加地,连接件16与背板至少电耦合、然而优选也机械连接。因为连接件16至少进入到可导电的层13中并且因此与其电耦合,所以所述层13实现针布针和所述连接件16之间的耦合。
连接件16可以与背板90直接焊接或钎焊或者通过中间元件间接地焊接或者钎焊。备选地,提供所有其他方式的电耦合、例如通过导线和螺栓的电耦合。
在所有前述的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6针状地构造并且从面向针布针11的一侧起以这样的方式穿过耦合层12+13,使得所述连接件朝向背板90伸出。优选地,连接件16构造为订书针或订书钉,这能实现借助传统的订书器刺穿所述耦合层12+13。
自然也可以设置多个连接件16,更确切地说,也可以在耦合层 12+13的整个背向针布针11的一侧上分散地设置。
备选地或附加地,连接件16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尖端,这改善保持情况并且使与背板90和耦合层12+13的电耦合更坚固。
代替地或附加地,连接件16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订书机)钉。
突出部101、111、112可以设置在所有其他的耦合元件、比如针 4上并且可以构造为局部的或者环绕的。所述突出部也可以通过凹部代替,其中,那么例如背板90可以包括凹部代替突出部94或者除此以外还包括凹部。
与针布10的背离针布针11的一侧相关的通孔91或耦合元件92、 93、100、110的数量和几何布置或分布可以显现为各种各样的,只要能够确保功能,即电耦合和/或机械固定。
层12、13或层13、14和层15的布置方式可以相互交换或相互组合。
备选地或附加地,在图15中所示的凹口也可以构造在针布10的端部之外并且可应用于所有其他的实施方式中。
综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单构造且可普遍使用的可能性,以用于实现两个相互作用的针布或针布针之间的电接触。
附图标记列表
1 筒管
2 杆
3 细条
4 保持元件
5 接触带
10 针布
11 针布针
12 基座
13 可导电的层
14 中间层
15 可导电的织物层
16 连接件
17 突出部
20 连接件
21 插接触点
22 边
23 边
30 支架
31 容纳凹槽
32 容纳部
33 粘接层
34 磁条
35 容纳部
40 紧固件
41 引导杆
42 传动孔
43 基体
44 止挡面
45 突出部
46 导向元件
47 凹部
48 面
50 接触部件
51 突出部
52 凹部
53 装配面
54 止挡面
55 端部
60 止动件
61 止动突出部
62 止动凸起
63 支撑面
70 保持元件
71 细杆
72 螺母
73 止挡
74 凹部
80 盖板引导部
81 轴承套
82 紧固区段
83 止挡
84 止挡
85 带张紧装置
90 背板
91 通孔
92 刺入突出部
93 底部区段
94 突出部
100 针
101 尖端
102 突出部
110 焊料
111 突出部
112 突出部
113 凹部
Claims (18)
1.针布(10),其具有
针布针(11),
基座(12),
-所述针布针(11)设置为穿过所述基座,
-所述基座将针布针(11)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中,并且
-所述针布针(11)在第一侧上从所述基座伸出,
紧固区段(90),其设计用于将针布(10)安装在纺纱准备机器的支架(30)上,
电的连接区段,
-所述电的连接区段构造在紧固区段(90)之外或者集成到紧固区段(90)中,并且
-所述电的连接区段设计用于在支架(30)上安装时与纺纱准备机器电接触,以及
电的耦合区段,所述电的耦合区段设计用于将至少一个所述针布针(11)与所述电的连接区段电耦合,
其中,所述耦合区段包括基座(12)的可导电的层,
其中,所述耦合区段还包括接触元件(20),所述接触元件借助可导电的部件(20)构成,所述接触元件设计用于在安放到所述可导电的层的背离基座(12)的第一侧的一侧上时与所述层电接触地进入到所述层中,并且
其中,所述电的连接区段形成针布(10)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布(10),其中,
-所述层在基座(12)的背离基座(12)的第一侧的第二侧上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使得所述可导电的层在基座(12)的第二侧上与所述至少一个针布针(11)电接触,或者
-所述层形成所述基座(12)的组成部分,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针布针(11)穿过层设置为与所述层电接触,并且
■所述层包括纺织织物,所述纺织织物具有可导电的丝线,
使得
○所述电的丝线直接地或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针布针(11)间接地相互电接触,和/或
○所述电的丝线基本上沿着或横向于所述层的纵向延伸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布(10),其中,所述针布针(11)构造为横截面为凹槽形且U形的钩状物,所述钩状物从基座(12)的第二侧朝向第一侧穿过基座(12),使得所述针布针(11)利用槽底贴靠在基座(12)的第二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布(10),其中,在所述层是纺织织物的情况下,所述丝线设置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针布针(11)的槽底与多个所述可导电的丝线相互电耦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针布(10),其中,紧固区段(90)构造在基座(12)的背离所述第一侧的一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之一所述的针布(10),其中,所述层包括可导电的粘接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布(10),其中,所述可导电的部件(20)具有插接触点(21、9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针布(10),其中,所述紧固区段(90)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在所述层的背离基座(12)的第一侧的一侧上直接地或通过中间层间接地安装在所述层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布(10),其中,连接区段的至少一部分由背板或填料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布(10),其中,
●背板基于其形状构造和在所述基座(12)或层上的安装方式而与所述基座或层电接触,和/或
●在所述背板上,至少一个可导电的连接元件与所述背板电接触地设置成,使得所述背板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元件与层电耦合。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布,其中,
●所述背板基于其形状构造机械地、位置固定地安装在基座(12)或层上,和/或
●在所述背板上设置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使得所述背板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位置固定地安装在基座(12)或层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针布,其中,在存在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的情况下,所述连接元件同时形成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中的一个保持元件。
13.盖板条,其具有
针布支架,所述针布支架包括
-保持区段(34)和
-可导电的针布-连接区段(40、50),所述针布-连接区段设计为能相对于盖板条向外电接触,以及
针布(10),
-所述针布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地构造,并且
-所述针布借助保持区段(34)位置固定地保持在针布支架中或在针布支架上,并且
-所述针布的电的连接区段与针布-连接区段(40、50)电耦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盖板条,其中,
所述针布-连接区段(40、50)
●具有针布-接触区段,借助所述针布-接触区段使针布(10)的电的连接区段(40、50)电接触,并且
●具有另外的连接区段(41),
-所述另外的连接区段与针布-接触区段电耦合,并且
-所述另外的连接区段借助紧固区段形成并且构造用于将盖板条紧固在纺纱准备机器的保持元件中或紧固在所述保持元件上。
15.机器,
其构造为纺纱准备机器,并且
其具有
-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盖板条,
-盖板条支架,其构造用于分别保持所述至少一个盖板条,和
-盖板条-接触区段,其设计用于在将所述至少一个盖板条装配在盖板条支架上时与针布-连接区段电耦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机器,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盖板条中的一个盖板条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地构造,并且
所述机器具有盖板条-保持区段,所述盖板条-保持区段与保持所述盖板条的盖板条支架的紧固区段相对应,所述盖板条-保持区段包括导电地构造的盖板条-接触区段,所述盖板条-接触区段在安装盖板条时与针布-接触区段电耦合,并且
所述机器具有监控电路或与监控电路耦合,所述监控电路设立用于测量或检测在盖板条-接触区段和机器的另外的针布之间的间距和/或电接触,所述另外的针布与由第一盖板条支架保持的针布(10)相互作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机器,其中,所述监控电路与所述另外的针布(10)电耦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之一所述的机器,其中,盖板条-接触区段借助可导电的带形成,
所述带至少在第一区域中朝向盖板条-保持元件预张紧地支承,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至少一个保持的盖板条的针布(10)与另外的针布相互作用,并且
所述带与所述盖板条-保持元件具有最小间距,所述间距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盖板条沿所述最小间距的方向的最大延伸尺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7101863.8 | 2017-01-31 | ||
DE102017101863.8A DE102017101863A1 (de) | 2017-01-31 | 2017-01-31 | Detektionsvorrichtung an einer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und dafür vorgesehene Deckelstabgarnitur |
PCT/EP2017/081153 WO2018141436A1 (de) | 2017-01-31 | 2017-12-01 | Detektionsvorrichtung an einer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und dafür vorgesehene deckelstabgarnitu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34803A CN110234803A (zh) | 2019-09-13 |
CN110234803B true CN110234803B (zh) | 2022-02-01 |
Family
ID=60813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85132.0A Active CN110234803B (zh) | 2017-01-31 | 2017-12-01 | 针布、具有针布的盖板条和具有盖板条的机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577260B1 (zh) |
CN (1) | CN110234803B (zh) |
BR (1) | BR112019015676B1 (zh) |
DE (1) | DE102017101863A1 (zh) |
WO (1) | WO201814143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9110691A1 (de) | 2019-04-25 | 2020-10-29 |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 Karde |
CN114836853B (zh) * | 2022-05-25 | 2023-07-07 | 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防静电高握持力弹性针布的成型工艺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33376A (ja) * | 1988-07-19 | 1990-02-02 | Tadokoro Kimou Kk | 針布用基布 |
CN101175877A (zh) * | 2005-05-11 | 2008-05-07 | 里特机械公司 | 纺纱准备机及无接触测量方法 |
CN101175969A (zh) * | 2005-05-11 | 2008-05-07 | 里特机械公司 | 在纺织机上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及其装置 |
CN101838865A (zh) * | 2009-03-18 | 2010-09-22 | 特鲁菲舍尔股份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 用于棉、合成纤维等的梳理机上的设备 |
WO2013037074A1 (de) * | 2011-09-16 | 2013-03-21 | Graf + Cie Ag | Garnitur für einen deckel einer karde |
CN103866432A (zh) * | 2012-12-14 | 2014-06-18 | 里特机械公司 | 监测纺织机的旋转部件的接触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383641A (en) | 1966-01-20 | 1968-05-14 | Goldberg Barry R | Electric supply means |
EP0887445B2 (de) | 1997-06-26 | 2007-03-14 |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 Deckelstab |
DE19826542C2 (de) | 1998-06-15 | 2001-05-31 | Graf & Co Ag | Kratzenbeschlag für Karden und/oder Krempelmaschinen |
DE10007268C2 (de) | 2000-02-17 | 2002-01-17 | Gerhard Wurst | Karde |
DE10105855B4 (de) | 2001-02-09 | 2012-10-04 | Trützschler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 Vorrichtung an einer Karde für Textilfasern, z. B. Baumwolle, Chemiefasern u. dgl., aus mit Garnitur versehenen Deckelstäben |
DE10318931B4 (de) | 2003-04-26 | 2005-10-20 | Memminger Iro Gmbh | Fadenliefergerät |
DE102004033509B4 (de) | 2003-08-25 | 2017-06-29 | Trützschler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 Vorrichtung an einer Karde für Baumwolle, Chemiefasern u. dgl., bei der mindestens ein Deckelstab mit einer Deckelgarnitur vorhanden ist |
DE102005050904B4 (de) | 2005-10-21 | 2019-12-12 | Trützschler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 Vorrichtung an einer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insbesondere Karde, Krempel o dgl., zur Überwachung |
CH704982A1 (de) | 2011-05-20 | 2012-11-30 | Rieter Ag Maschf | Vorrichtung zum Ausscheiden von Schmutz und Kurzfasern an einer Karde. |
CH707682A2 (de) | 2013-03-06 | 2014-09-15 | Graf & Co Ag | Fundation für eine Garnitur einer Karde. |
-
2017
- 2017-01-31 DE DE102017101863.8A patent/DE102017101863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12-01 BR BR112019015676-3A patent/BR112019015676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12-01 CN CN201780085132.0A patent/CN110234803B/zh active Active
- 2017-12-01 EP EP17821807.9A patent/EP3577260B1/de active Active
- 2017-12-01 WO PCT/EP2017/081153 patent/WO2018141436A1/de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33376A (ja) * | 1988-07-19 | 1990-02-02 | Tadokoro Kimou Kk | 針布用基布 |
CN101175877A (zh) * | 2005-05-11 | 2008-05-07 | 里特机械公司 | 纺纱准备机及无接触测量方法 |
CN101175969A (zh) * | 2005-05-11 | 2008-05-07 | 里特机械公司 | 在纺织机上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及其装置 |
CN101838865A (zh) * | 2009-03-18 | 2010-09-22 | 特鲁菲舍尔股份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 用于棉、合成纤维等的梳理机上的设备 |
WO2013037074A1 (de) * | 2011-09-16 | 2013-03-21 | Graf + Cie Ag | Garnitur für einen deckel einer karde |
CN103866432A (zh) * | 2012-12-14 | 2014-06-18 | 里特机械公司 | 监测纺织机的旋转部件的接触的方法和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77260A1 (de) | 2019-12-11 |
BR112019015676A8 (pt) | 2022-07-05 |
WO2018141436A1 (de) | 2018-08-09 |
EP3577260B1 (de) | 2023-10-18 |
CN110234803A (zh) | 2019-09-13 |
BR112019015676B1 (pt) | 2023-05-16 |
DE102017101863A1 (de) | 2018-08-02 |
BR112019015676A2 (pt) | 2020-04-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34803B (zh) | 针布、具有针布的盖板条和具有盖板条的机器 | |
RU2518399C2 (ru) | Подвесной ремень | |
KR960013909B1 (ko) | 적어도하나의가이드바아를지니는경편기및그경편기용교체유닛 | |
CN108644732B (zh) | 车辆用灯具 | |
CA3023776C (en) | Plug contact set and method for testing the latching of the plug contact set | |
KR101001642B1 (ko) | 접촉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기적 접속 장치 | |
CN104145535A (zh) | 用于向负载提供电能的装置及其系统 | |
CN106051846A (zh) | 电磁炉和用于电磁炉的柔性支承件 | |
KR101071561B1 (ko) | 전기적 접속장치 | |
CN108232508A (zh) | 用于不受力地接触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插接连接器 | |
CN114041244B (zh) | 可连接到织物导电带的电气设备 | |
US5824959A (en) | Flexible electrical cable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 |
JP2008100070A (ja) | 安全ベルト用のバックルスイッチ装置 | |
CN114746599A (zh) | 用于将电子构件与柔性的平面构型物电连接起来的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 |
CN100530859C (zh) | 电刷架和具有这种电刷架的电机 | |
CN102400281A (zh) | 用于一种提花梳栉的梳栉针装置和提花梳栉 | |
EP0046810A1 (en) | Thread breakage detecting snail wire for ring frame | |
US3907006A (en) |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the breakage of warp threads in a loom | |
CN103299488B (zh) | 用于表面安装的电气部件 | |
CN1071947C (zh) | 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器 | |
KR102265641B1 (ko) | 전기적 접촉자 및 프로브 카드 | |
CN112534658B (zh) | 滑环变送器 | |
US20090301380A1 (en) | Tachograph for a Motor Vehicle | |
KR100638106B1 (ko) | 평판형 디스플레이장치 검사용 프로브장치 | |
TW201522738A (zh) | 用以監督大或小的席弗里刺繡機上的席弗里纖維的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23 Address after: The German city Minxin Gladbach Patentee after: Trutschler Group Europe Address before: The German city Minxin Gladbach Patentee before: TRuTZSCHLER GmbH & Co.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