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4123B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4123B
CN110214123B CN201780083817.1A CN201780083817A CN110214123B CN 110214123 B CN110214123 B CN 110214123B CN 201780083817 A CN201780083817 A CN 201780083817A CN 110214123 B CN110214123 B CN 1102141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elastic deformation
ventilation gap
gap closing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38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14123A (zh
Inventor
仮屋智贵
河村阳右
川端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14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4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14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41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轿厢以更高速度进行升降也能够充分地抑制来自换气间隙的噪声的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具备在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的轿厢,并在轿厢设置有将轿厢内外连通的换气间隙(8),该电梯装置具备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该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具有承受伴随着轿厢的行驶的风压而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11、12),并以通过弹性变形部(11、12)的弹性变形来关闭换气间隙(8)的方式进行动作。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具有换气间隙的轿厢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具有换气间隙的电梯装置的轿厢,已知有日本特开2012-180213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093号公报(专利文献2)记载的轿厢。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那样的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具备轿厢的轿厢地板、配置于该轿厢地板的边缘的地板框架、固定于该地板框架的踢脚板、轿厢的侧板、配置于该侧板的背面的侧板背面面板、覆盖所述侧板的上部的顶板、在所述地板框架与所述侧板下部之间连通于轿厢内的换气间隙、在该换气间隙与轿厢外之间沿铅垂方向形成的换气通路、以及粘贴于该换气通路内的吸音材料(参照说明书摘要)。
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了如下那样的电梯的轿厢室,该电梯的轿厢室具备轿厢地板、配置于所述轿厢地板边缘部的轿厢室壁下部安装部、在所述轿厢室壁下部安装部的上方立起设置的轿厢室壁、使所述轿厢室壁下部安装部与所述轿厢室壁的下部卡合的下部安装件、以及包括在利用所述下部安装件将所述轿厢室壁下部安装部与所述轿厢室壁的下部时所联动地形成的迷宫式结构的通气路线(参照说明书摘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02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70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以下,将专利文献1中的“电梯轿厢”以及专利文献2中的“电梯的轿厢室”作为“轿厢”来进行说明。
在专利文献1的轿厢中,通过在换气通路内设置吸音材料来减少轿厢内的噪声。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轿厢中,通过将通气路线(换气通路)设为迷宫式结构来进行轿厢内的噪声对策。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的轿厢中,在设置有吸音材料或者设为迷宫式结构的换气通路保持形成有用于换气的间隙的状态下,进行轿厢的升降。
在以往的电梯装置的轿厢中,即使形成有换气间隙,也不会对轿厢内噪声产生较大影响。然而,今后,若轿厢速度进一步高速化,则可能产生从换气间隙传递至轿厢内的噪声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从换气间隙传播至轿厢内的噪声的电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提供了一种具备在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的轿厢并在所述轿厢设置有将轿厢内外连通的换气间隙的电梯装置,
所述电梯装置具备换气间隙闭塞装置,该换气间隙闭塞装置具有承受伴随着所述轿厢的行驶的风压而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并以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变形来关闭所述换气间隙的方式进行动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即使以更高速度进行升降的轿厢,也能够充分地抑制来自换气间隙的噪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轿厢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轿厢的侧视图(其中,省略了换气间隙闭塞装置的图示)。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轿厢的停止状态下的换气间隙闭塞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示出换气间隙闭塞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轿厢的下降时的换气间隙闭塞装置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1所示的轿厢的上升时的换气间隙闭塞装置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1所示的轿厢的上升时的换气间隙闭塞装置的变形过程的图。
图8是示出换气间隙闭塞装置的变更例的图,且是图1所示的轿厢的停止状态下的换气间隙闭塞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曳引式电梯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9,对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曳引式电梯装置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曳引式电梯装置具备:轿厢1,其具有进行开闭的轿厢门1a;平衡重102;卷扬机103,其包括电动机103A和与电动机103A连接的绳轮103B;绳索2;设置于轿厢1的滑轮105a;设置于平衡重102的滑轮105b;固定于升降通道107的顶部的滑轮106;以及控制面板(控制装置)101,其对设置于卷扬机103、电梯装置的其他装置(设备)进行控制。绳索2的一端固定于升降通道107的顶部,依次架设于轿厢1的滑轮105a、滑轮106、绳轮103B、滑轮106、平衡重102的滑轮105b,另一端在升降通道107的顶部固定。
本实施例的电梯装置为,借助于绳索2将轿厢1和平衡重102以两者的重量平衡的方式悬吊于建筑物中形成的升降通道107内。利用控制面板101对卷绕有绳索2的卷扬机103进行驱动控制,从而借助于绳索2使轿厢1和平衡重102彼此向相反方向升降。
在电梯装置中,除了上述的装置以外,但设置有引导导轨、调速器、缓冲器等,但对此在图9中省略了图示。
另外,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的曳引式电梯装置,也能够应用于其他方式的电梯装置。然而,后述的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由于利用轿厢1的高速行驶时的风压来进行闭塞动作,通过用于能够使轿厢1高速升降的曳引式电梯装置,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动作。另外,各装置(设备)的配置并非限定于上述的配置,也能够采用其他配置。
参照图1以及图2,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轿厢1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轿厢1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轿厢1的侧视图(其中,省略换气间隙闭塞装置的图示)。
轿厢1具有:轿厢地板3;地板框架4,其具有配置于轿厢地板3的边缘(外周)且从轿厢地板3向上侧直立的部分(直立部)4a;侧板5,其下部固定于地板框架4;顶板6,其将由侧板5围起的空间的上部覆盖;以及其他。在侧板5与地板框架4之间构成有详情后述的换气间隙8和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该换气间隙8能够将轿厢1的内外连通,该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在规定的条件下将该换气间隙8闭塞。为了形成换气间隙8,在侧板5与地板框架4之间沿着轿厢1的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间隙形成构件8a。
需要说明的是,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的“闭塞”并非指严密关闭,而是指相对于闭塞前的状态使间隙变小而成为间隙几乎关闭的状态。
参照图3~图7对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轿厢的停止状态下的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示出换气间隙闭塞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在侧板5的下端与地板框架4的直立部4a的上端之间形成有将轿厢1的内外连通的换气间隙8。能够打开或闭塞换气间隙8的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构成为,在轿厢1的停止状态下使换气间隙8成为打开状态,另一方面,在轿厢1而得高速行驶时利用风压而使换气间隙8成为几乎闭塞状态。
具体而言,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具备间隙闭塞部9和弹性变形部11。间隙闭塞部9配置于能够位移至将换气间隙8打开的状态(经由换气间隙8而轿厢1的内外连通的状态)和将换气间隙8闭塞的状态的位置。弹性变形部11利用轿厢1的高速行驶时的风压而弹性变形,从而使间隙闭塞部9从将换气间隙8打开的状态位移至将换气间隙8闭塞的状态。
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的弹性变形部11具有贯通孔(螺栓插通孔)11a,该贯通孔(螺栓插通孔)11a供用于将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安装于轿厢1侧的螺栓10插通。即,弹性变形部(安装变形部)11构成用于将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安装于轿厢1侧的安装部。弹性变形部11的上下方向(升降方向)上的一端部侧被螺栓10固定,另一端部侧以能够向相对于侧板5接近或分离的方向变形的状态保持于侧板5。
间隙闭塞部9与弹性变形部11一体构成,并具有第一间隙闭塞部9a和第二间隙闭塞部9b。第一间隙闭塞部9a插入于换气间隙8中。第二间隙闭塞部9b向轿厢1的外侧突出,并通过位于轿厢1的外侧从而在轿厢1的上升时(向上方行驶时)以及下降时(向下方行驶时)于相反一侧承受风压。因此,第二间隙闭塞部9b具备升降时风承受部(第一风承受部)12和下降时风承受部(第二风承受部)13。
升降时风承受部(第一风承受部)12因在轿厢1的上升时以及下降时于相反一侧承受风压而弹性变形。下降时风承受部(第二风承受部)13与升降时风承受部12一体形成而位于轿厢1的外侧,尤其在轿厢1的下降时有效地承受风压而促进弹性变形部11的弹性变形。
上述的弹性变形部11构成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第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在沿着与侧板5的板面垂直的方向的剖面上,该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第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以沿着上下方向(轿厢1的升降方向)的方式配置于侧板5的外周面侧,并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上述的间隙闭塞部9与弹性变形部11的下端部结合。第一间隙闭塞部9a朝向轿厢1内延伸而水平地配置。即,第一间隙闭塞部9a构成在与侧板5的板面垂直的方向的剖面上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即,第一间隙闭塞部9a构成设置于弹性变形部(安装部)11的上下方向上的一端部(下端部)并朝向换气间隙8的内侧而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
升降时风承受部12以相对于上下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大致水平地配置。至少弹性变形部11以及升降时风承受部12由弹性材料制作并形成为一体的L字状(曲柄状)。下降时风承受部13与升降时风承受部12中的向轿厢1的外侧突出的端部侧连接,并向下方的地板框架4侧延伸。
即,第二间隙闭塞部9b通过升降时风承受部12和下降时风承受部13,呈沿着与侧板5的板面垂直的方向的剖面弯折成曲柄状的形状。即,第二间隙闭塞部9b具备在沿着与侧板5的板面垂直的方向的剖面上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9b1、以及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第二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9b2。
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9b1设置于弹性变形部(安装部)11的一端部(下端部),并朝向与第一间隙闭塞部9a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反一侧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第二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9b2在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9b1中的与连接于安装部11的连接侧相反一侧的前端部,沿着上下方向而朝向与设置有安装部11的一侧相反一侧延伸设置。第二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9b2(下降时风承受部13)在安装部11以从轿厢1的外周面分离的方式弹性变形的情况下,以促进该弹性变形的方式承受风压。
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9b1由升降时风承受部12构成。第二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9b2由下降时风承受部13构成。另外,如后文所述,升降时风承受部12构成承受风压而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因此,有时将弹性变形部11称作第一弹性变形部、将升降时风承受部12称作第二弹性变形部来进行区分。
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9b1与第一间隙闭塞部9a构成同一水平面。即,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9b1与第一间隙闭塞部9a由一个平板状的构件形成。
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9b2从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9b1的一端部(与第一间隙闭塞部9a相反一侧的端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以使得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9b1与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9b2成90°的角度。然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9b1与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9b2所成的角度不一定为90°,只要大致为90°即可。总之,在第一间隙闭塞部9a以及第二间隙闭塞部9b中,只要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9a、9b1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即可,且只要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9b2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即可。
在图3所示的轿厢1的停止状态下,以弹性变形部(第一弹性变形部)11以及升降时风承受部(第二弹性变形部)12为代表的弹性变形部,未进行弹性变形即未承受风压,因此保持于图示的状态。即,第一间隙闭塞部9a以及升降时风承受部(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9b1)12分别维持为未弹性变形的平板的状态。另外,关于在比地板框架4靠外侧处与地板框架4之间隔开规定距离配置的下降时风承受部13,在其与地板框架4之间具有间隙S1、S2,从而保持为轿厢1的内侧与外侧经由换气间隙8而连通的状态。在该轿厢1的停止状态下,升降时风承受部12水平,且第一间隙闭塞部9a也水平。此时,换气间隙8的截面积成为最大。
因此,在轿厢1的停止状态下,未由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将换气间隙8闭塞,换气间隙8为打开状态,轿厢1的内外通过换气间隙8而成为连通状态。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轿厢的下降时的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在轿厢1的下降时,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的升降时风承受部12以及下降时风承受部13承受用箭头表示的方向的风力,从而弹性变形部11如图5所示那样弹性变形。特别地,升降时风承受部12以及下降时风承受部13承受风压,从而弹性变形部11以整体上承受以螺栓10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的方式弹性变形。因此,弹性变形部11的下方侧(与间隙闭塞部9连接的一侧)如图示那样以从侧板5分离的方式移动。伴随着该移动,间隙闭塞部9使朝向轿厢1的内侧延伸的第一间隙闭塞部9a的内侧端部与换气间隙8的内表面(地板框架4的上部、即直立部4a的上端)接触而被限制位置。此时,第一间隙闭塞部9a将换气间隙8关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间隙闭塞部9a与侧板5之间产生的间隙8a被弹性变形部11闭塞,换气间隙8通过第一间隙闭塞部9a和弹性变形部11而成为闭塞状态。
因此,在图5所示那样轿厢1高速下降的情况下,不会通过换气间隙8向轿厢1内进入较大的噪声。
之后,当轿厢1的下降速度大幅度降低或轿厢1停止时,箭头的风压几乎消失,弹性变形部11的因风压而产生的弹性变形也消失。由此,间隙闭塞部9的第一间隙闭塞部9a以及升降时风承受部(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9b1)12恢复水平,换气间隙8成为图3所示那样的打开状态。
也可以构成为,在轿厢1的下降时,在升降时风承受部(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9b1)12从图5所示的状态承受更强的风压的情况下发生弹性变形。此外,也可以构成为,由于承受该变形而第一间隙闭塞部9a的内侧端部较强地按压于地板框架4,从而第一间隙闭塞部9a发生弹性变形。在该情况下,只要是在升降时风承受部12以及第一间隙闭塞部9a的变形之前弹性变形部11先行发生弹性变形,则没有问题。因此,只要使间隙闭塞部9的刚性比弹性变形部11的刚性高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假定为用金属板来构成间隙闭塞部9以及弹性变形部11,但只要能够确保强度以及可靠性,则也可以使用树脂材料,也可以使用同时采用了金属材料和树脂材料的混合结构物等金属以外的材料。
图6是示出图1所示的轿厢的上升时的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示出图1所示的轿厢的上升时的换气间隙闭塞装置的变形过程的图。
在图7中,(a)示出了轿厢1的停止状态(图3的状态)。
在轿厢1高速上升的情况下,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承受图6中用箭头表示那样的方向的风力。特别是,升降时风承受部12承受风压,间隙闭塞部9承受以其与弹性变形部11的结合部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力(图7的(b))。弹性变形部11的下端部如图6所示那样与侧板5接触而被限制变形。
升降时风承受部12在承受更强的风压时大幅度地弹性变形,从而下降时风承受部13的前端部(下端部)与轿厢1的外周面(在本实施例中为地板框架4的外周面)接触(图7的(c))。当下降时风承受部13的前端部与地板框架4的外周面接触时,升降时风承受部12的变形被限制,并且,换气间隙8被下降时风承受部13关闭。此时,换气间隙8的开口面的一部分(上侧部分)被弹性变形部11闭塞,从而换气间隙8被下降时风承受部13(第二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9b2)与弹性变形部11闭塞。
另外,在升降时风承受部12承受风压而变形的情况下,第一间隙闭塞部9a以其与弹性变形部11的结合部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该第一间隙闭塞部9a的转动在第一间隙闭塞部9a中的轿厢1的内侧的端部已接触于侧板5的下端面的状态下被限制。此时,弹性变形部11的下端部尽管如图7的(b)中用A所示那样稍稍变形,但如上所述,由于弹性变形部11的下端部与侧板5接触,因此变形被限制。
因此,成为如图示那样倾斜的状态的第一间隙闭塞部9a、升降时风承受部12以及下降时风承受部13将换气间隙8闭塞,从而在轿厢1高速上升时,不会向轿厢1内进入较大的噪声。
之后,当轿厢1的上升速度大幅降低或轿厢1停止时,箭头的风压几乎消失,升降时风承受部12等的弹性变形也消失,从而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恢复至图3所示的初始状态。通过该恢复,第一间隙闭塞部9a以及升降时风承受部12恢复至成为水平的状态,换气间隙8成为打开状态,从而成为轿厢1的内外连通的打开状态。
根据轿厢1的上升时和下降时的说明可知道,特别以相对于轿厢1的升降方向正交的方式设置有升降时风承受部12,因此,无论轿厢1的上升时还是下降时,升降时风承受部12均有效地承受风压。因此,能够利用间隙闭塞部9可靠地将换气间隙8闭塞。并且,由于利用了风压,能够以无需附加特别的驱动装置的方式而以简单的结构,以利用间隙闭塞部9将换气间隙8闭塞或者打开的方式使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8来说明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的变更例。图8是示出换气间隙闭塞装置的变更例的图,且是图1所示的轿厢的停止状态下的换气间隙闭塞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在本变更例中,在升降时风承受部12的设置有下降时风承受部13的端部,设置有朝向上方延伸设置的上升时风承受部14。即,上升时风承受部14与升降时风承受部12中的向轿厢1的外侧突出的端部侧连接,并朝向上方延伸。
在本变更例中,第二间隙闭塞部9b通过升降时风承受部12、下降时风承受部13以及上升时风承受部14,呈沿着与侧板5的板面垂直的方向的剖面呈T字状那样的形状。即,第二间隙闭塞部9b具备在沿着与侧板5的板面垂直的方向的剖面上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9b1、在上下方向上向下方延伸设置的第二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9b2、以及在上下方向上向上方延伸设置的第三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9b3。
需要说明的是,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9b3只要与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9b2同样地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即可。
在本变更例中,通过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9b3,在上升时能够增大承受的风压,从而能够促进升降时风承受部12的变形。
在上述实施例中,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通过将在轿厢1的升降移动时承受风压而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11、与包括第一间隙闭塞部9a、升降时风承受部12以及下降时风承受部13的间隙闭塞部9如图4所示那样组合而成,但其具体的形状、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利用螺栓10安装于侧板5侧,但并不局限于该结构,也能够安装于其他部分、或者使用了其他支承结构。另外,也可以将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上下倒置而将弹性变形部11固定于地板框架4。另外,也可以在侧板5与顶板6之间构成换气间隙8,并将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配置于侧板5与顶板6之间。在该情况下,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只要固定于侧板5和顶板6中的任一方即可。
在针对上述的实施例将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上下倒置的安装的情况下,弹性变形部11、第一间隙闭塞部9a以及第二间隙闭塞部9b的变形及动作在下降时和上升时变反。即,安装部11在轿厢1的上升时以从轿厢1的外周面分离的方式弹性变形,第一间隙闭塞部9a与换气间隙8的内表面接触而将换气间隙8关闭。另外,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9b1在轿厢1的下降时以第二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9b2的前端部与轿厢1的外周面的方式弹性变形,从而将换气间隙8关闭。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例中,在形成换气间隙8的侧板5与地板框架4的附近,具备弹性变形部11、以及向轿厢1的外侧突出且在轿厢1的升降时承受风压而弹性地变形的升降时风承受部12。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构成具有间隙闭塞部9的换气间隙闭塞装置7,该间隙闭塞部9以通过升降时风承受部12以及弹性变形部11的弹性变形来大致闭塞换气间隙8的方式进行动作。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利用轿厢1高速升降移动(行驶)时承受的风压使间隙闭塞部9以大致闭塞换气间隙8的方式工作。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可靠地使间隙闭塞部9工作。另外,在轿厢1的停止状态下,能够使换气间隙8成为打开状态。因此,在轿厢1的高速升降时,能够使换气间隙8大致成为闭塞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地阻止噪声从外部侵入轿厢1内。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结构之外,弹性变形部还具备:安装变形部11,其一端部被固定且另一端部延伸至换气间隙8侧;以及升降时风承受部12,其与安装变形部11一体形成而位于轿厢1的外侧,并且,该升降时风承受部12在轿厢1的上升时以及下降时在相反一侧承受风压而弹性变形。另外,在升降时风承受部12的前端部(从轿厢1分离一侧的端部)具有下降时风承受部13,该下降时风承受部13与升降时风承受部12一体形成而位于轿厢1的外侧,并且,在轿厢1的下降时,该下降时风承受部13有效地承受风压而促进弹性变形。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通过升降时风承受部12以及下降时风承受部13,能够可靠地利用轿厢1的高速升降时的风压,从而能够可靠地使间隙闭塞部9工作。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能够应对于电梯装置的高速化的轿厢内的噪声减少技术。在本技术的发明时,轿厢的速度为105m/min左右,但能够应对于进一步的高速化,对于150m/min以上的轿厢速度也能够有效地减少轿厢内的噪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也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对上述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上述的实施例并不一定限定于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轿厢;4…地板框架;5…侧板;7…换气间隙闭塞装置;8…换气间隙;9…间隙闭塞部;9a…第一间隙闭塞部;9b…第二间隙闭塞部;9b1…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9b2…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第二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9b3…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11…弹性变形部;11a…贯通孔(螺栓插通孔);12…升降时风承受部;13…下降时风承受部;14…上升时风承受部;102…平衡重;103A…电动机;103B…绳轮;103…卷扬机;2…绳索;101…控制面板(控制装置);107…升降通道。

Claims (6)

1.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在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的轿厢,并在所述轿厢设置有将轿厢内外连通的换气间隙,
所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装置具备换气间隙闭塞装置,该换气间隙闭塞装置具有承受伴随着所述轿厢的行驶的风压而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并以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变形来关闭所述换气间隙的方式进行动作,
所述换气间隙闭塞装置还具备:
安装部,其将所述换气间隙闭塞装置安装于所述轿厢;
第一间隙闭塞部,其插入于所述换气间隙中;以及
第二间隙闭塞部,其朝向所述轿厢的外侧突出,
所述第一间隙闭塞部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变形而与所述换气间隙的内表面接触,从而将所述换气间隙关闭,
所述第二间隙闭塞部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变形而与所述轿厢的外周面接触,从而将所述换气间隙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构成在所述轿厢的外周面侧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
所述第一间隙闭塞部构成第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该第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上下方向上的一端部,并朝向所述换气间隙的内侧而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第二间隙闭塞部具有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该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一端部,并朝向与所述第一间隙闭塞部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反一侧而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变形部由所述安装部构成,
所述安装部构成为,在所述轿厢进行上升和下降中的一方时,因所述第二间隙闭塞部的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承受风压,从而以从所述轿厢的外周面分离的方式弹性变形,
在所述安装部以从所述轿厢的外周面分离的方式进行了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间隙闭塞部与所述换气间隙的内表面接触,从而将所述换气间隙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间隙闭塞部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中的与连接于所述安装部的连接侧相反一侧的前端部具有第二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该第二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沿着上下方向而朝向与设置有所述安装部的一侧相反一侧延伸设置,
在所述安装部以从所述轿厢的外周面分离的方式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以促进该弹性变形的方式承受风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间隙闭塞部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中的与连接于所述安装部的连接侧相反一侧的前端部具有第二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该第二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沿着上下方向而朝向与设置有所述安装部的一侧相反一侧延伸设置,
所述弹性变形部由所述第二间隙闭塞部的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构成,
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在所述轿厢进行上升和下降中的一方时,因该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承受风压,从而以使所述第二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中的与连接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的连接侧相反一侧的前端部与所述轿厢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弹性变形,从而将所述换气间隙关闭。
6.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在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的轿厢,所述轿厢具有:轿厢地板;地板框架,其具有从所述轿厢地板向上侧直立的直立部;侧板,其下部固定于所述地板框架;顶板,其将由所述侧板围起的空间的上部覆盖;以及换气间隙,其形成于所述地板框架的所述直立部的上端与所述侧板的下端之间,并将所述轿厢的内外连通,
所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装置具备换气间隙闭塞装置,该换气间隙闭塞装置具有承受伴随着所述轿厢的行驶的风压而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并以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变形来关闭所述换气间隙的方式进行动作,
所述换气间隙闭塞装置具备:第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其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并兼作将所述换气间隙闭塞装置安装于所述侧板的安装部;第一间隙闭塞部,其插入于所述换气间隙中;以及第二间隙闭塞部,其朝向所述轿厢的外侧突出,
所述第一间隙闭塞部构成第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该第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的下端部,并朝向所述换气间隙的内侧而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第二间隙闭塞部具有: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的下端部,并朝向与所述第一间隙闭塞部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反一侧而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以及第二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中的与连接于所述第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的连接侧相反一侧的前端部,并朝向下方延伸设置,
所述弹性变形部具有:第一弹性变形部,其由所述第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构成;以及第二弹性变形部,其由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构成,
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构成为,在所述轿厢的下降时,因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以及所述第二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承受风压,从而以从所述侧板分离的方式弹性变形,并且,在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以从所述侧板分离的方式进行了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间隙闭塞部与所述地板框架的所述直立部的上端接触,从而将所述换气间隙关闭,
在所述轿厢的上升时,因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部承受风压,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以使所述第二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部的下端部与所述地板框架接触的方式弹性变形,从而将所述换气间隙关闭。
CN201780083817.1A 2017-02-24 2017-02-24 电梯装置 Active CN1102141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07045 WO2018154700A1 (ja) 2017-02-24 2017-02-24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4123A CN110214123A (zh) 2019-09-06
CN110214123B true CN110214123B (zh) 2021-03-23

Family

ID=63252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3817.1A Active CN110214123B (zh) 2017-02-24 2017-02-24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09877B2 (zh)
CN (1) CN110214123B (zh)
WO (1) WO20181547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27606B1 (ja) 2022-09-05 2023-08-16 三菱電機ビ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換気口開閉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68980A (ja) * 2006-09-14 2008-03-2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内換気装置
CN201737568U (zh) * 2010-08-16 2011-02-09 通用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
CN103332561A (zh) * 2013-07-03 2013-10-02 日立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轿厢通风孔结构
CN104787649A (zh) * 2015-04-30 2015-07-22 杨哲 一种轿厢通风机构
EP3115328A1 (en) * 2011-08-29 2017-01-11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car and elev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0061A (ja) * 2000-07-10 2002-01-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換気装置
JP4586208B2 (ja) * 2004-06-16 2010-11-24 日本エレベーター製造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出入口装置
JP2011162325A (ja) * 2010-02-10 2011-08-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68980A (ja) * 2006-09-14 2008-03-2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内換気装置
CN201737568U (zh) * 2010-08-16 2011-02-09 通用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
EP3115328A1 (en) * 2011-08-29 2017-01-11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car and elevator
CN103332561A (zh) * 2013-07-03 2013-10-02 日立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轿厢通风孔结构
CN104787649A (zh) * 2015-04-30 2015-07-22 杨哲 一种轿厢通风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4123A (zh) 2019-09-06
WO2018154700A1 (ja) 2018-08-30
JPWO2018154700A1 (ja) 2019-11-07
JP6709877B2 (ja) 2020-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9133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9476462B (zh) 电梯装置
CN109476460B (zh) 用于安全维护工作的电梯装置
KR101994433B1 (ko) 직각 관통형 엘리베이터
JP2018095457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10214123B (zh) 电梯装置
JPH1160117A (ja) エレベーター
JPWO2003020628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17208595A1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WO2001053184A1 (fr) Systeme d'ascenseur
JP410786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0044147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669643B2 (ja) ドア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JP469450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出入口装置
JP2015093767A (ja) エレベータの戸開走行防止装置、及び戸開走行防止装置の据え付け方法
CN109132797B (zh) 一种无机房直角开门电梯曳引吊挂系统
JP515163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フェッシャープレート装置
KR20120000736U (ko) 엘리베이터의 인터록 장치
JP5396345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り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KR20210075596A (ko) 엘리베이터 도어 상부 지지 조립체
JP4456904B2 (ja) 免震建物用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6684473B2 (ja) 複数の釣合い錘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
EP1803676A1 (en) Elevator apparatus
JP2001048443A (ja) エレベータ
EP3154893B1 (en) Elevator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