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9630A - 乘坐型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乘坐型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9630A
CN110199630A CN201810166628.7A CN201810166628A CN110199630A CN 110199630 A CN110199630 A CN 110199630A CN 201810166628 A CN201810166628 A CN 201810166628A CN 110199630 A CN110199630 A CN 110199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retention portion
view
vertical connecting
unload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66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滨田晃次
韩步军
陈启围
曹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uzhou Co Ltd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uzhou Co Ltd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uzhou Co Ltd,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6662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996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99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96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7/00Sowing
    • A01C7/08Broadcast seeders; Seeders depositing seeds in rows
    • A01C7/085Broadcast seed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wing (AREA)

Abstract

在一边通过具有存留部以及送出部的作业装置将农用粉粒体供给至田地一边行驶的乘坐型作业机中,减少向存留部补给粉粒体的次数。本发明的乘坐型作业机具备作业装置(5),所述作业装置(5)具有:存留部(9),存留农用粉粒体;以及送出部(10),连结于存留部(9)的下部并送出存留部(9)的粉粒体而供给至田地。作业装置(5)以侧视时配置于纵连杆(3c)的后侧的方式支承于纵连杆(3c)。存留部(9)的下端部在侧视时配置于比下连杆(3b)的后部与纵连杆(3c)之间的连接点(A1)低的位置。存留部(9)的上端部在侧视时配置于比上连杆(3a)的后部与纵连杆(3c)之间的连接点(A2)高的位置。

Description

乘坐型作业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边将种子、肥料以及药剂等农用粉粒体供给至田地一边行驶的乘坐型作业机。
背景技术
在作为乘坐型作业机的一个例子的乘坐型直播机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存在如下乘坐型直播机:设置有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机体的后部并向后侧延伸出的连杆机构,播种装置(相当于作业装置)支承于连杆机构的后部。
播种装置具有存留种子(相当于农用粉粒体)的存留部以及连结于存留部的下部的送出部,通过送出部送出存留部的种子并供给至田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623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一边将农用粉粒体供给至田地一边行驶的乘坐型作业机中,当存留部的粉粒体变少时,需要停止机体,暂时中断作业,以向存留部补给粉粒体。
由此,从提高作业效率的方面考虑,希望减少向存留部补给粉粒体的次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一边通过具有存留部以及送出部的作业装置将农用粉粒体供给至田地一边行驶的乘坐型作业机中,减少向存留部补给粉粒体的次数。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乘坐型作业机设置有连杆机构和作业装置,所述连杆机构具有:上连杆,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机体的后部并向后侧延伸出;下连杆,在侧视时配置于所述上连杆的下侧,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机体的后部并向后侧延伸出;以及纵连杆,横跨所述上连杆的后部和所述下连杆的后部地连接,所述作业装置具有:存留部,存留农用粉粒体;以及送出部,连结于所述存留部的下部并送出所述存留部的粉粒体而供给至田地,所述作业装置以侧视时配置于所述纵连杆的后侧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纵连杆,所述存留部的下端部在侧视时配置于比所述下连杆的后部与所述纵连杆之间的连接点低的位置,所述存留部的上端部在侧视时配置于比所述上连杆的后部与所述纵连杆之间的连接点高的位置。
在设置有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机体的后部并向后侧延伸出的连杆机构且作业装置支承于连杆机构的后部的乘坐型作业机中,有时在连杆机构设有:上连杆,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机体的后部并向后侧延伸出;下连杆,在侧视时配置于上连杆的下侧,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机体的后部并向后侧延伸出;以及纵连杆,横跨上连杆的后部和下连杆的后部地连接。
在该连杆机构中,有时作业装置以侧视时配置于纵连杆的后侧的方式支承于纵连杆。
根据本发明,存留部的下端部在侧视时配置于比下连杆的后部与纵连杆之间的连接点低的位置,即存留部的下端部配置于低位置。存留部的上端部在侧视时配置于比上连杆的后部与纵连杆之间的连接点高的位置,即存留部的上端部配置于高位置。
由此,存留部在上下方向上长,存留部的容量大。存留部的容量变大,由此,能够减少向存留部补给粉粒体的次数,为了向存留部补给粉粒体而使机体停止并暂时中断作业的情况变少,能够使作业效率提高。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作业装置绕着所述纵连杆的下部的前后方向的横摆轴芯横摆自如地支承于所述纵连杆,所述送出部在侧视时配置于比所述横摆轴芯低的位置。
在乘坐型作业机中,有时作业装置绕着纵连杆的下部的前后方向的横摆轴芯横摆自如地支承于纵连杆。
根据本发明,在作业装置中,送出部在侧视时配置于比横摆轴芯低的位置,即送出部配置于低位置。
当连结于存留部的下部的送出部配置于低位置时,随之,存留部的下端部也配置于低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存留部的下端部在侧视时配置于比下连杆的后部与纵连杆之间的连接点低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存留部的前部在侧视时配置于比所述送出部的前部更靠近前侧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比所述纵连杆更靠近后侧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在作业装置中,存留部的前部向前侧伸出至不与纵连杆接触的程度,存留部的容量大。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与田地接触的浮板支承于所述作业装置的下部,所述存留部的后部在侧视时配置于与从所述浮板的后端部通过的铅直线大致相同的位置。
在乘坐型作业机中,有时与田地接触的浮板支承于作业装置的下部。
根据本发明,在作业装置中,存留部的后部在侧视时配置于与从浮板的后端部通过的铅直线大致相同的位置,因此,存留部的后部不会过度向后侧伸出。由此,在使机体转弯等情况下,能够容易地避免存留部的后部与树木等障碍物接触。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所述作业装置中,多个所述送出部隔开间隔且在左右方向排列地配置,对所述送出部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配置于相邻的所述送出部之间,所述乘坐型作业机还设置有覆盖所述驱动机构的罩。
在乘坐型作业机中存在如下乘坐型作业机,在作业装置中,多个送出部隔开间隔且在左右方向排列地配置,还存在如下乘坐型作业机,对送出部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配置于相邻的送出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设置有覆盖驱动机构的罩,能够通过罩来减少树枝等其他物体与驱动机构接触的状态,能够减少驱动机构的损伤。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所述罩设有:覆盖所述驱动机构的上侧的上罩以及覆盖所述驱动机构的后侧的后罩。
由于在作业装置的前侧存在连杆机构和机体,因此,其他物体从驱动机构的前侧接触的可能性低。
根据本发明,在罩设有覆盖驱动机构的上侧的上罩以及覆盖驱动机构的后侧的后罩,不需要过多地覆盖驱动机构就能够减少其他物体与驱动机构接触的状态。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上罩支承于所述送出部。
根据本发明,上罩支承于送出部,送出部兼用为上罩的支承构件,因此,支承上罩的专用构件变少,能够简化构造。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设有比所述送出部少的个数的多个所述存留部,在一个所述存留部的下部设有粉粒体的多个出口部,在一个所述存留部的各个所述出口部连结有所述送出部。
根据本发明,并不是在一个存留部设置有一个送出部,而是在一个存留部设置有多个送出部,能够将一个存留部共用于多个送出部。
由此,能够容易进行存留部的大型化以及一体化,能够增大存留部的容量以及简化存留部的构造。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设置有对在所述存留部中相邻的所述出口部之间的部分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
在如前所述谋求存留部的大型化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在存留部中相邻的所述出口部之间的部分由支承构件支承,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存留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作业装置是在所述存留部存留有种子,并通过所述送出部将所述存留部的种子供给至田地的表面的播种装置。
本发明适于设有存留种子的存留部以及送出存留部的种子并供给至田地的表面的送出部的播种装置,适于设有播种装置的乘坐型直播机。
附图说明
图1是乘坐型直播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播种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播种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4是播种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5是存留部的纵剖左侧视图。
图6是存留部的纵剖后视图。
图7是送出部以及送出离合器的附近的纵剖后视图。
图8是送出离合器的附近的横剖俯视图。
图9是送出部的纵剖后视图。
图10是传动操作工具的附近的左侧视图。
图11是传动操作工具的附近的俯视图。
图12是播种装置的框体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播种装置的传动系统的概略俯视图。
图14是机体的左前部的附近的主视图。
图15是发明的第一其他实施方式中的播种装置的左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15中,示出了作为乘坐型作业机的一个例子的乘坐型直播机。
在图1~图15中,F表示“前方”,B表示“后方”,U表示“上方”,D表示“下方”。R表示“右方”,L表示“左方”。
(乘坐型直播机的整体构成)
如图1所示,在机体6的前部支承有左右前轮1,在机体6的后部支承有左右后轮2。连杆机构3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机体6的后部并向后侧延伸出,设置有对连杆机构3进行升降驱动的液压缸4,在连杆机构3的后部支承有播种装置5(相当于作业装置)。
如图1以及图3所示,连杆机构3具有:上连杆3a,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机体6的后部并向后侧延伸出;下连杆3b,在侧视时配置于上连杆3a的下侧,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机体6的后部并向后侧延伸出;以及纵连杆3c,横跨上连杆3a的后部和下连杆3b的后部地连接。
在连杆机构3的纵连杆3c的下部,连结有凸台部3d。播种装置5在侧视时配置于连杆机构3的纵连杆3c的后侧,播种装置5的左右中央部绕着连杆机构3的凸台部3d的前后方向的横摆轴芯P1横摆自如地支承于连杆机构3的纵连杆3c(凸台部3d)。
如图1以及图14所示,在机体6的前部的右部以及左部,连结有右框架7以及左框架7并向上侧延伸出,对前侧进行照射的右作业灯8以及左作业灯8分别连结于右框架7以及左框架7。
框架7用于作为操作者上下机体6时的扶手来使用,或者在框架7连结支承台(未图示)并在支承台载置货物。
(播种装置的整体构成)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播种装置5具备:5个(多个)存留部9,存留种子(相当于农用粉粒体);10个(多个)送出部10,连结于存留部9的下部并将存留部9的种子供给至田地;以及5个(多个)浮板11,与田地接触;等等。
在播种装置5中,设置有支承存留部9以及送出部10、浮板11等的框体,该框体绕着连杆机构3的凸台部3d的横摆轴芯P1横摆自如地支承,由此,播种装置5支承于连杆机构3的纵连杆3c(凸台部3d)。
如图12以及后述的(播种装置的框体的构成)所记载,10个送出部10隔开间隔且在左右方向排列地配置。如后述的(播种装置的送出部的构成)所记载,存留部9的种子由送出部10送出,随着机体6的前进,种子被呈列状供给至田地。
由于是10个送出部10,因此,在田地形成有种子的10条列。从左开始将种子的10条列设为第1条L1、第2条L2、第3条L3、第4条L4、第5条L5、第6条L6、第7条L7、第8条L8、第9条L9、第10条L10。
(播种装置的框体的构成)
前项的(播种装置的整体构成)所记载的框体以图2、图3、图12所示的方式构成。
设置有左右方向的横框架12,箱状的框部13连结于横框架12的左右中央部。凸台部14连结于框部13,支点轴15朝前连结于框部13的前部。
7个框架16朝后连结于横框架12。绕着连结于框架16的后端部的托架16a的左右方向的轴芯P2,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有浮板11,浮板11支承于播种装置5的下部。
支承板17连结于左端部的框架16的后部,框架18朝上连结于其他框架16的后部。框架19横跨支承板17的上部以及框架18的上部在左右方向连结。
框架20朝上连结于右端部以及左端部的框架16的前后中间部,支承框架21横跨框架20的上部在左右方向连结。2个朝向前后的框架22朝前连结于横框架12,挡泥板23连结于框架22的前部。2个耙状的整地构件81支承于横框架12。
送出部10的上部的前部连结于框架19的后表面部,1个存留部9的下部连结于2个送出部10的上部。
由此,在播种装置5中,10个(多个)送出部10隔开间隔且在左右方向排列地配置,5个(多个)存留部9以及10个(多个)送出部10在左右方向排列地配置。
支点轴15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连杆机构3的凸台部3d,由此,播种装置5(框体)绕着连杆机构3的凸台部3d的横摆轴芯P1横摆自如地被支承。
左右托架44连结于支承框架21。横跨连杆机构3的纵连杆3c的上部和右托架44连接有右弹簧45,横跨连杆机构3的纵连杆3c的上部和左托架44连接有左弹簧45。
在播种装置5进行横摆时,通过左右弹簧45,播种装置5被向与机体6平行的姿势施力。
(存留部的构成)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存留部9具备主体部71和设于主体部71的上部的盖部72,主体部71以及盖部72例如由半透明的合成树脂形成。
主体部71设置有两个存留区域,在两个存留区域的边界部分设置有低的分隔部73,两个存留区域经由分隔部73的上侧连通。
在两个存留区域的各自的下部,开口有2个(多个)出口部74。在俯视时,出口部74的左右宽度W1形成为比出口部74的前后宽度W2窄。
在各个出口部74连结有送出部10的上部。由此,设有比送出部10少的个数的多个存留部9,在一个存留部9的下部设有多个出口部74,在一个存留部9的各个出口部74连结有送出部10。
主体部71具备:前部75、后部76、左右横部77以及倾斜部78、79、80。前部75具备:上部75a,在侧视时从主体部71的上部向大致正下方延伸出;以及下部75b,形成为从上部75a朝向后侧的下侧的圆弧状并连接于出口部74。
后部76具备:上部76a,在侧视时从主体部71的上部向大致正下方延伸出;以及下部76b,形成为从上部76a朝向前侧的下侧的圆弧状并连接于出口部74。
倾斜部78、79在主视时从分隔部73的下端部向斜下侧延伸出并连接于出口部74。倾斜部80在主视时从横部77的下端部向斜下侧延伸出并连接于出口部74。
如图3所示,在框架19中,在存留部9的分隔部73的正下方的部分连结有托架69。设置有对在存留部9(主体部71)中相邻的出口部74之间的部分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70,支承构件70连结于托架69。支承构件70从下侧与存留部9的分隔部73的下部的前部以及后部接触,对存留部9进行支承。
(存留部的盖部的构成)
如图3以及图4所示,设于存留部9的上部的盖部72绕着存留部(主体部71)的上部的前部的左右方向的轴芯P4,在闭位置B1以及开位置B2开闭自如地被支承。
当将盖部72操作至闭位置B1时,通过盖部72来关闭存留部9(主体部71)的上部。开位置B2越过从轴芯P4通过的铅直线LL6而位于前侧,开位置B2的盖部72与存留部9(主体部71)的上部之间的角度D1超过90度而约为100度。
由此,盖部72绕着存留部9(主体部71)的上部的前部的左右方向的轴芯P4,横跨关闭存留部9(主体部71)的上部的闭位置B1和侧视时越过从轴芯P4通过的铅直线LL6而位于前侧的开位置B2开闭自如地被支承。
支承框架21在侧视时于存留部9的前侧且沿着左右方向配置。支承框架21配置于连杆机构3的后部(纵连杆3c)的后侧。
设置有承接部56,该承接部56在盖部72被操作至开位置B2时,侧视时从前侧与盖部72接触而将盖部72支承于开位置B2,承接部56支承于支承框架21。
当将盖部72操作至开位置B2时,盖部72因自重而试图进一步向前侧(下侧)移动的状态被承接部56制止,由此,盖部72被保持于开位置B2。与盖部72接触的承接部56的部分在侧视时为竖长形状,以沿着盖部72的方式形成。
在将盖部72操作至闭位置B1的情况下,通过使盖部72与承接部56分离,能够容易地将盖部72操作至闭位置B1。
(播种装置的送出部的构成)
如图7以及图9所示,在送出部10的内部沿着左右方向旋转自如地支承有驱动轴24,在驱动轴24的左端部连结有驱动齿轮31。如后述的(播种装置的朝向送出部的传动系统)所记载,动力被传递给驱动齿轮31,由此,驱动轴24被旋转驱动。
在送出部10的左横部与驱动齿轮31之间,设置有确定驱动齿轮31的位置的定位构件47。定位构件47的凸缘部47a螺栓连结于框架19,驱动轴24贯通定位构件47。定位构件47的凸缘部47a为左右非对称,定位构件47的凸缘部47a的左侧部分长,定位构件47的凸缘部47a的右侧部分短。
送出旋转体25以与驱动轴24一体旋转的方式装配于驱动轴24。多个凹部25a沿着圆周方向形成于送出旋转体25的外周部。
在送出部10的左横部设有标记构件(未图示),以便作为用于以送出旋转体25的凹部25a的位置在10个送出部10中一致的方式进行组装的印记。标记构件形成为薄且宽度窄。
圆筒构件27外嵌于驱动轴24。在圆筒构件27的右端部连结有驱动齿轮28,在送出旋转体25与圆筒构件27之间,设有球型式的制动部29。
送出旋转体26外嵌于圆筒构件27,送出旋转体26的凸部26a进入送出旋转体25的凹部25a。在圆筒构件27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在送出旋转体26的内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设置有一体地形成有轴部30a和把手部30b的操作轴30,操作轴30的轴部30a插入至圆筒构件27并连结于驱动轴24的端部。
驱动轴24被旋转驱动,由此,送出旋转体25、26、圆筒构件27以及操作轴30与驱动轴24一体地被旋转驱动。由此,存留部9的种子进入送出旋转体25的凹部25a,种子从到达送出部10的下部的送出旋转体25的凹部25a出来并落下,存留部9的种子通过送出部10被以规定量(进入送出旋转体25的凹部25a的量)不断送出。
在送出部10的下部,连结有引导构件32。引导构件32的剖面形成为槽状,其前部、左右横部为壁。
从到达送出部10的下部的送出旋转体25的凹部25a落下的种子以不与引导构件32的内表面接触的方式穿过引导构件32的内部而落下,被供给至田地的表面。种子落下时的风的影响被引导构件32抑制。
(播种装置的送出部的送出调节)
在如前项的(播种装置的送出部的构成)所记载,在存留部9的种子通过送出部10被以规定量不断送出的情况下,能够如以下的说明那样对前述的规定量进行变更。
如图9所示,当在驱动轴24停止的状态下对驱动齿轮28进行旋转操作时,超过制动部29的保持力而使圆筒构件27被旋转操作,圆筒构件27相对于停止的送出旋转体25被旋转操作。
当圆筒构件27被旋转操作时,通过圆筒构件27的外表面的外螺纹部以及送出旋转体26的内表面的内螺纹部,送出旋转体26向驱动轴24的轴芯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变更送出旋转体25的凹部25a的容积。由此,在存留部9的种子通过送出部10被以规定量不断送出的情况下,能够对前述的规定量进行变更。
如图7、图9、图13所示,横跨10个送出部10支承有操作轴33,在操作轴33连结有10个驱动齿轮33a,在操作轴33的右端部设有手柄33b。对于操作轴33而言,能够使其向轴芯方向移动来变更位置,能够握持操作轴33的手柄33b来对操作轴33进行旋转操作。
图13所示的状态是操作轴33被沿着驱动轴24的轴芯方向向左侧移动操作的状态,是操作轴33的驱动齿轮33a从送出部10的驱动齿轮28脱离的状态。
在驱动轴24停止的状态下,将操作轴33从图13所示的状态沿着驱动轴24的轴芯方向向右侧移动操作,使操作轴33的10个驱动齿轮33a与10个送出部10的驱动齿轮28分别咬合。
当在前述的状态下握持操作轴33的手柄33b来对操作轴33进行旋转操作时,能够同时对10个送出部10的驱动齿轮28进行操作,能够同时变更10个送出旋转体25的凹部25a的容积。
如图7以及图9所示,在进行送出部10的维护作业等的情况下,通过握持操作轴30的把手部30b,能够手动地对驱动轴24进行旋转操作。
(播种装置的存留部以及送出部与各部的位置关系)
如图4所示,相对于从连杆机构3的下连杆3b的后部与纵连杆3c之间的连接点A1通过的水平线LL1,存留部9的下端部(出口部74)在侧视时配置于下侧,即存留部9的下端部(出口部74)在侧视时配置于比连杆机构3的下连杆3b的后部与纵连杆3c之间的连接点A1低的位置。
相对于从连杆机构3的上连杆3a的后部与纵连杆3c之间的连接点A2通过的水平线LL2,存留部9(盖部72)的上端部在侧视时配置于上侧,即存留部9(盖部72)的上端部在侧视时配置于比连杆机构3的上连杆3a的后部与纵连杆3c之间的连接点A2高的位置。
相对于从横摆轴芯P1通过的水平线LL3,送出部10(存留部9的下端部(出口部74))在侧视时配置于下侧,即送出部10(存留部9的下端部(出口部74))在侧视时配置于比横摆轴芯P1低的位置。
从存留部9(主体部71)的前部75(上部75a)通过的铅直线LL4在侧视时配置于比送出部10的前部更靠近前侧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比连杆机构的纵连杆3c更靠近后侧的位置。
由此,存留部9(主体部71)的前部75在侧视时配置于比送出部10的前部更靠近前侧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比连杆机构3的纵连杆3c更靠近后侧的位置。
存留部9(主体部71)的后部76在侧视时配置于与从浮板11的后端部通过的铅直线LL5大致相同的位置。
如图4、图5、图6所示,在存留部9(主体部71)中,当假定相邻的出口部74中的一方的出口部74的配置于相邻的出口部74侧的倾斜部78与相邻的出口部74中的另一方的出口部74的配置于相邻的出口部74侧的倾斜部79交叉的是交叉点A3时,交叉点A3位于分隔部73的下部。
交叉点A3在侧视时配置于水平线LL1的上侧,即交叉点A3在侧视时配置于比连杆机构3的下连杆3b的后部与纵连杆3c之间的连接点A1高的位置。
如图4所示,对传动操作工具61~65的基部(操作构件59)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57(参照后述的(传动操作工具的支承构造))在侧视时配置于连杆机构3的纵连杆3c与存留部9(主体部71)之间。
相对于从支承构件57的下端部通过的水平线LL7,交叉点A3在侧视时配置于上侧,即交叉点A3在侧视时配置于比支承构件57的下端部高的位置。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侧视以及主视时,存留部9(主体部71)的交叉点A3和出口部74之间的上下间隔W3设定为比送出部10的驱动轴24和出口部74之间的上下间隔W4长。
在主视时,存留部9(主体部71)的交叉点A3和出口部74的左右中央部之间的左右间隔W5设定为比存留部9(主体部71)的交叉点A3的相反侧的横部77和出口部74的左右中央部之间的左右间隔W6大。
在存留部9(主体部71)中,倾斜部78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D2、倾斜部79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D3、倾斜部80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D4为相同的值,约为50度。
倾斜部78、79、80从上侧以维持相同的角度D2、D3、D4的方式到达出口部74,存留部9(主体部71)的下端部进入送出部10的上部。
在存留部9(主体部71)中,主体部71的前部75的下部75b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D5设定为与角度D2、D3、D4大致相同的值,或者比角度D2、D3、D4大的值。
在存留部9(主体部71)中,主体部71的后部76的下部76b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D6设定为比角度D2、D3、D4大的值。
(播种装置的朝向送出部的传动系统)
如图1、图3、图13所示,在凸台部14支承有输入轴34,在输入轴34连接有传动轴35,机体6的发动机(未图示)的动力经由传动轴35传递至输入轴34。
如以下的说明,相对于连杆机构3的后部(纵连杆3c),将从机体6(发动机)传递来的动力传递至10个(多个)送出部10的传动机构43在俯视时配置于左侧。
如图3以及图13所示,传动轴36从播种装置5的左右中央部向左侧沿着左右方向配置,输入轴34的动力通过锥齿轮被传递至传动轴36。1条驱动轴37沿着10个送出部10在左右方向配置,横跨传动轴36的左端部和驱动轴37的左端部装配有传动链38,设置有覆盖传动链38的罩39。
由此,传动机构43具备传动轴36、传动链38以及罩39等。
如图3、图7、图8、图13所示,在驱动轴37相对旋转自如地外嵌有10个传动齿轮40,传动齿轮40与送出部10的驱动齿轮31咬合。与驱动轴37一体旋转自如以及滑动自如的移位构件41以对置于传动齿轮40的方式外嵌于驱动轴37,将移位构件41向与传动齿轮40的咬合侧施力的弹簧42外嵌于驱动轴37。
由此,在10个送出部10各自中,分别设置有具有传动齿轮40以及移位构件41的送出离合器46。送出离合器46是对送出部10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送出离合器46(驱动机构)以侧视时与送出部10重叠的方式配置于相邻的送出部10之间。
如图2以及图3所示,设置有覆盖送出离合器46(驱动机构)的罩48。在罩48设有:覆盖送出离合器46(驱动机构)的上侧的上罩49以及覆盖送出离合器46(驱动机构)的后侧的后罩50。
上罩49配置于相邻的送出部10之间,并支承于送出部10的上部。支承构件51连结于框架19并向后侧延伸出,后罩50支承于支承构件51。
如图7、图8、图13所示,当送出离合器46被操作至使移位构件41与传动齿轮40咬合的传动位置时,驱动轴37的动力经由移位构件41以及传动齿轮40被传递至送出部10的驱动齿轮31,驱动轴24被旋转驱动,从而从送出部10送出种子。
当送出离合器46被操作至使移位构件41从传动齿轮40分离的切断位置时,向传动齿轮40的传动被切断,驱动轴24停止,从而来自送出部10的种子的送出停止。
(送出离合器的操作系统)
如图7以及图8所示,支承构件52与定位构件47的凸缘部47a一起螺栓连结于框架19。绕着支承构件52的支承轴52a摆动自如地支承有操作臂53,操作臂53与移位构件41卡合。
弹簧42的施加力使送出离合器46被操作至使移位构件41与传动齿轮40咬合的传动位置,通过对操作臂53进行摆动操作,对抗弹簧42,使送出离合器46被操作至使移位构件41从传动齿轮40分离的切断位置。
如图8以及图13所示,在第1条L1以及第2条L2的送出部10的送出离合器46中,横跨操作臂53连接有工作杆54。
在第3条L3以及第4条L4的送出部10的送出离合器46中,横跨操作臂53连接有工作杆54。
在第5条L5以及第6条L6的送出部10的送出离合器46中,横跨操作臂53连接有工作杆54。
在第7条L7以及第8条L8的送出部10的送出离合器46中,横跨操作臂53连接有工作杆54。
在第9条L9以及第10条L10的送出部10的送出离合器46中,横跨操作臂53连接有工作杆54。
如图2、图3、图8、图13所示,人为自由操作的操作杆式的5个传动操作工具61、62、63、64、65支承于支承框架21。
横跨第2条L2的送出离合器46的操作臂53和传动操作工具61,连接有工作杆55。横跨第4条L4的送出离合器46的操作臂53和传动操作工具62,连接有工作杆55。
横跨第6条L6的送出离合器46的操作臂53和传动操作工具63,连接有工作杆55。横跨第8条L8的送出离合器46的操作臂53和传动操作工具64,连接有工作杆55。横跨第10条L10的送出离合器46的操作臂53和传动操作工具65,连接有工作杆55。
当将传动操作工具61操作至传动位置时,操作臂53经由工作杆54、55被摆动操作,第1条L1以及第2条L2的送出离合器46被操作至传动位置。当将传动操作工具61操作至切断位置时,操作臂53经由工作杆54、55被摆动操作,第1条L1以及第2条L2的送出离合器46被操作至切断位置。
当将传动操作工具62操作至传动位置时,操作臂53经由工作杆54、55被摆动操作,第3条L3以及第4条L4的送出离合器46被操作至传动位置。当将传动操作工具62操作至切断位置时,操作臂53经由工作杆54、55被摆动操作,第3条L3以及第4条L4的送出离合器46被操作至切断位置。
当将传动操作工具63操作至传动位置时,操作臂53经由工作杆54、55被摆动操作,第5条L5以及第6条L6的送出离合器46被操作至传动位置。当将传动操作工具63操作至切断位置时,操作臂53经由工作杆54、55被摆动操作,第5条L5以及第6条L6的送出离合器46被操作至切断位置。
当将传动操作工具64操作至传动位置时,操作臂53经由工作杆54、55被摆动操作,第7条L7以及第8条L8的送出离合器46被操作至传动位置。当将传动操作工具64操作至切断位置时,操作臂53经由工作杆54、55被摆动操作,第7条L7以及第8条L8的送出离合器46被操作至切断位置。
当将传动操作工具65操作至传动位置时,操作臂53经由工作杆54、55被摆动操作,第9条L9以及第10条L10的送出离合器46被操作至传动位置。当将传动操作工具65操作至切断位置时,操作臂53经由工作杆54、55被摆动操作,第9条L9以及第10条L10的送出离合器46被操作至切断位置。
如上所述,设置有在向10个(多个)送出部10中的2个(规定数量的)送出部10传递动力而使2个(规定数量的)送出部10工作的传动位置以及切断向2个(规定数量的)送出部10的动力而使2个(规定数量的)送出部10停止的切断位置人为自由操作的传动操作工具61~65,传动操作工具61~65以与2个(规定数量的)送出部10的各个组对应设置的方式支承于支承框架21。
(传动操作工具的支承构造)
如前项的(存留部的盖部的构成)以及图2、图10、图11所示,在连结于支承框架21的5个承接部56,分别连结有剖面为槽状的支承构件57并向下侧延伸出,槽状的支承构件58连结于支承构件57。
设置有将板材折弯而形成的5个操作构件59,在操作构件59连结有支承轴59a,操作构件59由操作构件59的支承轴59a绕着支承构件58的轴芯P3摆动自如地支承。
在5个操作构件59分别装配有传动操作工具61~65并向前侧延伸出,在操作构件59的臂部59b连接有工作杆55。由此,传动操作工具61~65经由操作构件59、支承构件57、58以及承接部56支承于支承框架21。
如图8所示,工作杆55的与操作臂53之间的连接部的附近的部分在俯视以及主视时与工作杆54交叉。工作杆55的与操作构件59之间的连接部的附近的部分在俯视以及主视时配置于比工作杆54的右端部更靠右的外侧。由此,传动操作工具61~65以及工作杆54、55在俯视以及主视时配置为左右非对称。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传动操作工具61~65通过螺栓60连接于操作构件59,在螺栓60与操作构件59之间设有碟形弹簧66。在操作构件59开口有开口部59c,连结于传动操作工具61~65的销67插入至操作构件59的开口部59c。
当将传动操作工具61~65绕着轴芯P3在左右方向摆动操作时,通过螺栓60以及销67,操作构件59被与传动操作工具61~65一体地绕着轴芯P3摆动操作。由此,传动操作工具61~65以及送出离合器46被操作至传动位置以及切断位置。
当将传动操作工具61~65沿着轴芯P3向后侧操作时,成为碟形弹簧66发生弹性变形且销67从操作构件59的开口部59c向后侧稍微脱离的状态,能够将传动操作工具61~65相对于操作构件59稍微向后侧操作。
(传动操作工具的引导部的构成)
如图2、图10、图11所示,板状的5个引导部68支承于支承框架21中的承接部56的附近的位置并向前侧延伸出。在引导部68开口有2个保持部68a、68b以及横跨保持部68a、68b的通路68c,传动操作工具61~65插入至引导部68的保持部68a、68b以及通路68c。
图11所示的状态是使传动操作工具61~65位于引导部68的保持部68a而使传动操作工具61~65保持于传动位置的状态。
在将传动操作工具61~65操作至切断位置的情况下,如前项的(传动操作工具的支承构造)所记载,将传动操作工具61~65从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状态相对于操作构件59稍微向后侧操作并从引导部68的保持部68a拔出。
接着将传动操作工具61~65以及操作构件59绕着轴芯P3摆动操作,使传动操作工具61~65沿着引导部68的通路68c移动,将传动操作工具61~65操作至切断位置。当将传动操作工具61~65放入引导部68的保持部68b时,传动操作工具61~65被保持于切断位置。
在将传动操作工具61~65从切断位置操作至传动位置的情况下,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操作即可,如此,传动操作工具61~65通过引导部68被引导至传动位置以及切断位置。
(传动操作工具的配置)
如图2以及图13所示,与10个(多个)送出部10中的包括右端部(第10条L10)的送出部10的2个(规定数量的)(第9条L9以及第10条L10)送出部10的组对应的传动操作工具65在俯视时配置于比右端部(第10条L10)的送出部10更靠近左侧的位置。
传动操作工具65在俯视时配置于比包括右端部(第10条L10)的送出部10的2个(规定数量的)(第9条L9以及第10条L10)送出部10的组的左邻(第8条L8)的送出部10更靠近右侧的位置。
与10个(多个)送出部10中的包括左端部(第1条L1)的送出部10的2个(规定数量的)(第1条L1以及第2条L2)送出部10的组对应的传动操作工具61在俯视时配置于比左端部(第1条L1)的送出部10更靠近右侧的位置。
传动操作工具61在俯视时配置于比包括左端部(第1条L1)的送出部10的2个(规定数量的)(第1条L1以及第2条L2)送出部10的组的右邻(第3条L3)的送出部10更靠近左侧的位置。
与10个(多个)送出部10中的俯视时位于播种装置5的左右中央部的2个(规定数量的)(第5条L5以及第6条L6)送出部10的组对应的传动操作工具63在俯视时配置于连杆机构3的后部(纵连杆3c)的右侧的位置。
传动机构43相对于连杆机构3的后部(纵连杆3c)配置于与俯视时位于播种装置5的左右中央部的2个(规定数量的)(第5条L5以及第6条L6)送出部10的组对应的传动操作工具63的相反侧即左侧。
相对于连杆机构3的后部(纵连杆3c),俯视时,在右侧配置有3个传动操作工具63、64、65,在左侧配置有2个传动操作工具61、62以及传动机构43。由此,传动操作工具61~65相对于连杆机构3的后部(纵连杆3c)在俯视时配置为左右非对称。
(发明的第一其他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从连杆机构3的上连杆3a的后部与纵连杆3c之间的连接点A2通过的水平线LL2,存留部9(主体部71)的上端部在侧视时配置于上侧,即存留部9(主体部71)的上端部在侧视时配置于比连杆机构3的上连杆3a的后部与纵连杆3c之间的连接点A2高的位置。
(发明的第二其他实施方式)
也可以:在与10个(多个)送出部10中的2个(规定数量的)(第3条L3以及第4条L4)送出部10的组对应的传动操作工具62以及与2个(规定数量的)(第7条L7以及第8条L8)送出部10的组对应的传动操作工具64中,将传动操作工具62、64相对于连杆机构3的后部(纵连杆3c)在俯视时配置于左右对称的位置。
(发明的第三其他实施方式)
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连杆机构3的后部(纵连杆3c),俯视时,在左侧配置有3个传动操作工具61、62、63,在右侧配置有2个传动操作工具64、65以及传动机构43。
(发明的第四其他实施方式)
也可以在播种装置5中,具备9个(多个)、8个(多个)、6个(多个)、5个(多个)送出部10,而不是10个(多个)送出部10。
还可以在一个存留部9形成3个出口部74,并在存留部9的3个出口部74分别连结送出部10。
还可以在一个存留部9形成1个出口部74,并在存留部9的1个出口部74连结送出部10。
(发明的第五其他实施方式)
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传动操作工具61~65来操作1个(规定数量的)或3个(规定数量的)送出离合器46,使1个(规定数量的)或3个(规定数量的)送出部10工作以及停止,而不是通过传动操作工具61~65来操作2个(规定数量的)送出离合器46。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不仅是乘坐型直播机,本发明还能适用于一边将肥料、药剂等农用粉粒体供给至田地一边行驶的乘坐型作业机。
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将向田地插植秧苗的秧苗插植装置(未图示)支承于机体6的后部的乘坐型作业机(乘坐型插秧机)中的使将肥料、药剂等农用粉粒体供给至田地的作业装置支承于秧苗插植装置的乘坐型作业机(乘坐型插秧机)。
附图标记说明
3 连杆机构
3a 上连杆
3b 下连杆
3c 纵连杆
5 播种装置(作业装置)
6 机体
9 存留部
10 送出部
11 浮板
46 驱动机构
48 罩
49 上罩
50 后罩
70 支承构件
74 存留部的出口部
75 存留部的前部
76 存留部的后部
A1 连接点
A2 连接点
LL5 铅直线
P1 横摆轴芯

Claims (10)

1.一种乘坐型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连杆机构和作业装置,
所述连杆机构具有:上连杆,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机体的后部并向后侧延伸出;下连杆,在侧视时配置于所述上连杆的下侧,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机体的后部并向后侧延伸出;以及纵连杆,横跨所述上连杆的后部和所述下连杆的后部地连接,
所述作业装置具有:存留部,存留农用粉粒体;以及送出部,连结于所述存留部的下部并送出所述存留部的粉粒体而供给至田地,
所述作业装置以侧视时配置于所述纵连杆的后侧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纵连杆,
所述存留部的下端部在侧视时配置于比所述下连杆的后部与所述纵连杆之间的连接点低的位置,
所述存留部的上端部在侧视时配置于比所述上连杆的后部与所述纵连杆之间的连接点高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坐型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装置绕着所述纵连杆的下部的前后方向的横摆轴芯横摆自如地支承于所述纵连杆,
所述送出部在侧视时配置于比所述横摆轴芯低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坐型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留部的前部在侧视时配置于比所述送出部的前部更靠近前侧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比所述纵连杆更靠近后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坐型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与田地接触的浮板支承于所述作业装置的下部,
所述存留部的后部在侧视时配置于与从所述浮板的后端部通过的铅直线大致相同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坐型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作业装置中,多个所述送出部隔开间隔且在左右方向排列地配置,对所述送出部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配置于相邻的所述送出部之间,
所述乘坐型作业机还设置有覆盖所述驱动机构的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坐型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设有:覆盖所述驱动机构的上侧的上罩以及覆盖所述驱动机构的后侧的后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坐型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罩支承于所述送出部。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坐型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比所述送出部少的个数的多个所述存留部,在一个所述存留部的下部设有粉粒体的多个出口部,
在一个所述存留部的各个所述出口部连结有所述送出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乘坐型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对在所述存留部中相邻的所述出口部之间的部分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坐型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装置是在所述存留部存留有种子并通过所述送出部将所述存留部的种子供给至田地的表面的播种装置。
CN201810166628.7A 2018-02-28 2018-02-28 乘坐型作业机 Pending CN1101996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6628.7A CN110199630A (zh) 2018-02-28 2018-02-28 乘坐型作业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6628.7A CN110199630A (zh) 2018-02-28 2018-02-28 乘坐型作业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9630A true CN110199630A (zh) 2019-09-06

Family

ID=67778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6628.7A Pending CN110199630A (zh) 2018-02-28 2018-02-28 乘坐型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99630A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14147A1 (fr) * 2007-07-12 2009-01-14 Kuhn-Huard S.A. Appareil de distribution comprenant un réservoir de stockage perfectionné
CN102124845A (zh) * 2010-01-15 2011-07-20 株式会社久保田 水田作业机
CN102210208A (zh) * 2010-04-09 2011-10-12 株式会社久保田 粉粒体供给装置
CN202406498U (zh) * 2010-10-21 2012-09-05 株式会社久保田 粉粒体供给装置
CN103168536A (zh) * 2013-04-11 2013-06-26 昌邑市宝路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施肥播种斗箱装置
US20140076217A1 (en) * 2012-09-14 2014-03-20 James Z. Liu System and method of calibrating the meter of a product distribution machine
CN103931309A (zh) * 2013-01-21 2014-07-23 株式会社久保田 水田作业机
CN103931310A (zh) * 2013-01-21 2014-07-23 株式会社久保田 水田作业机
CN105794392A (zh) * 2016-04-08 2016-07-27 天长市天明家庭农场 一种收割播种联合机
CN106941829A (zh) * 2017-05-03 2017-07-14 佛山市华普瑞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型定量配比连续播种设备
CN106973595A (zh) * 2017-05-03 2017-07-25 佛山市华普瑞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型等距播种机构
CN206525121U (zh) * 2017-03-07 2017-09-29 王清泉 一种玉米种肥一体播种机
WO2017170659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CN107535144A (zh) * 2016-06-29 2018-01-05 株式会社久保田 水田作业车
CN107535136A (zh) * 2016-06-29 2018-01-05 株式会社久保田 水田作业车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14147A1 (fr) * 2007-07-12 2009-01-14 Kuhn-Huard S.A. Appareil de distribution comprenant un réservoir de stockage perfectionné
CN102124845A (zh) * 2010-01-15 2011-07-20 株式会社久保田 水田作业机
CN102210208A (zh) * 2010-04-09 2011-10-12 株式会社久保田 粉粒体供给装置
CN202406498U (zh) * 2010-10-21 2012-09-05 株式会社久保田 粉粒体供给装置
US20140076217A1 (en) * 2012-09-14 2014-03-20 James Z. Liu System and method of calibrating the meter of a product distribution machine
CN103931309A (zh) * 2013-01-21 2014-07-23 株式会社久保田 水田作业机
CN103931310A (zh) * 2013-01-21 2014-07-23 株式会社久保田 水田作业机
CN103168536A (zh) * 2013-04-11 2013-06-26 昌邑市宝路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施肥播种斗箱装置
WO2017170659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CN105794392A (zh) * 2016-04-08 2016-07-27 天长市天明家庭农场 一种收割播种联合机
CN107535144A (zh) * 2016-06-29 2018-01-05 株式会社久保田 水田作业车
CN107535136A (zh) * 2016-06-29 2018-01-05 株式会社久保田 水田作业车
CN206525121U (zh) * 2017-03-07 2017-09-29 王清泉 一种玉米种肥一体播种机
CN106941829A (zh) * 2017-05-03 2017-07-14 佛山市华普瑞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型定量配比连续播种设备
CN106973595A (zh) * 2017-05-03 2017-07-25 佛山市华普瑞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型等距播种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68335U (zh) 移植机
CN205059078U (zh) 作业车
CN1751555B (zh) 水田作业车
CN101147442A (zh) 插秧机
CN101455147A (zh) 步行式插秧机
CN103858576B (zh) 施肥装置
CN101678857B (zh) 行驶车辆
CN110199630A (zh) 乘坐型作业机
CN100355329C (zh) 苗移植机
CN105792632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7535136A (zh) 水田作业车
CN110199634A (zh) 乘坐型作业机
CN110199631A (zh) 乘坐型作业机
KR20120113657A (ko) 파종기
CN104620739B (zh) 乘坐式插秧机或水田作业机
JP4633424B2 (ja) 田植機
CN108684265B (zh) 插播式作业机
JPS6349150Y2 (zh)
JP5737212B2 (ja) 苗移植機
CN203585276U (zh) 作业车辆的传动装置
JP2004313077A (ja) 苗植付装置
JP2004236666A (ja) 移植機
JP2020178657A (ja) 水田作業機
JP6730875B2 (ja) 田植機
JPS61187714A (ja) 移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