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9580A - 操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操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9580A
CN110199580A CN201780084303.8A CN201780084303A CN110199580A CN 110199580 A CN110199580 A CN 110199580A CN 201780084303 A CN201780084303 A CN 201780084303A CN 110199580 A CN110199580 A CN 110199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omponent
operating device
rib
framework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43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99580B (zh
Inventor
大仓献一郎
村田吉照
杉村光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99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9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99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95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088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or in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13Sealing means for cable inl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8Cable junctions
    • H02G15/10Cable junctions protected by boxes, e.g. by distribution,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0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for surface mounting on a wal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H05K5/0018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having an electronic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2Condensation elimin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7Casings or covers with control knobs; Mounting controlling members or control unit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4Fastening of cover or lid to bo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操作装置(100)具备:控制基板(8);框体(10);基座构件(18);被配置在框体(10)内,将由基座构件(18)和框体(10)包围的空间分离成配置有控制基板(8)的第一空间(S1)和与基座构件(18)接触的第二空间(S2),由此保护控制基板(8)的保护盖(2)。基座构件(18)具有围绕安装孔(185)的环状肋(186)。在保护盖(2)上,在与基座构件(18)相向的面的与肋(186)对应的位置设有凹部(26)。在肋(186)的前端部与凹部(26)的底部抵接的状态下肋(186)嵌入凹部(26),在螺钉(19)插通安装孔(185)的状态下,螺钉(19)的头部(19a)被配置在由肋(186)和凹部(26)的底部包围的第三空间(S3)中。

Description

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远程操作的操作装置,提出了安装在墙壁上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操作装置具备背面侧壳体和正面侧壳体,首先,在背面侧壳体被安装于墙壁之后,通过将收纳有电装基板的正面侧壳体固定于背面侧壳体,从而被安装于墙壁。在此,背面侧壳体借助插通于设置于其后板的开口的螺钉而被安装于墙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61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操作装置中,在由背面侧壳体和正面侧壳体包围的空间内,露出用于将背面侧壳体安装于墙壁的螺钉的头部。因此,例如,如冬季那样在墙壁的内部与建筑物内之间存在温度差的情况下,从螺钉向墙壁的内部散热而螺钉被冷却。而且,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在被冷却的螺钉的头部结露。在该情况下,在螺钉的头部产生的水侵入到收纳电装基板的正面侧壳体侧,从而腐蚀电装基板,有可能产生操作装置的动作不良。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用于将操作装置本体安装于墙壁的螺钉的结露而引起的动作不良的操作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操作装置具备控制基板、框体、基座构件和保护盖。控制基板安装有电子零件。框体收纳控制基板。基座构件设有供用于安装于建材的螺钉插通的安装孔和围绕安装孔的环状的肋,该基座构件固定有框体。保护盖被配置在框体内,通过将由基座构件和框体包围的空间分离为框体内的配置有控制基板的第一空间和一部分被基座构件包围的第二空间来保护控制基板。保护盖在与基座构件相向的面的与肋对应的位置设有凹部。肋在肋的前端部与凹部的底部抵接的状态下嵌入凹部,在螺钉插通安装孔的状态下,螺钉的一部分被配置在由肋和保护盖包围的第三空间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保护盖被配置在框体内,通过将由基座构件和框体包围的空间分离为框体内的配置有控制基板的第一空间和一部分被基座构件包围的第二空间来保护控制基板。保护盖在与基座构件相向的面的与肋对应的位置设有凹部。肋在肋的前端部与凹部的底部抵接的状态下嵌入凹部,在螺钉插通安装孔的状态下,螺钉的一部分被配置在由肋和保护盖包围的第三空间中。由此,还能够防止因被配置于第三空间内的螺钉的一部分结露而产生的水向第二空间的侵入。因此,在基座构件被螺钉安装于墙壁的状态下,能够抑制因操作装置本体内部的结露以及螺钉的一部分结露而产生的水向第二空间的侵入所引起的操作装置的动作不良。另外,由于通过经由螺钉向墙壁传热而被冷却的第三空间内的空气向第二空间的流入被减少,因此能够抑制操作装置本体内部的结露。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前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操作装置的情况下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后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操作装置的情况下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操作装置被安装于墙壁的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4是从前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控制基板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5是从后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控制基板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操作装置本体的将基座构件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相对于实施方式1的框体拆下前面板的状态下从前面侧观察的情况下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的控制基板配置在框体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关于实施方式1的操作装置的图2的A-A线的剖视向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操作装置的基座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后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操作装置的情况下的俯视图。
图12是关于实施方式1的操作装置的被安装于墙壁的状态下的图2的B-B线的剖视向视图。
图13是关于实施方式1的操作装置的被安装于中空的墙壁的状态下的图2的B-B线的剖视向视图。
图14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操作装置本体上安装有信号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操作装置的安装方法的示意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操作装置的安装方法的示意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操作装置的安装方法的示意图。
图18是从后面侧观察实施方式2的操作装置的情况下的俯视图。
图19是关于实施方式2的操作装置的被安装于墙壁的状态下的图18的C-C线的剖视向视图。
图20是实施方式3的操作装置被安装于的墙壁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1是实施方式3的操作装置的基座构件的立体图。
图22是变形例的操作装置被安装于的墙壁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3是从后面侧观察变形例的操作装置的情况下的俯视图。
图24是关于变形例的操作装置的被安装于墙壁的状态下的图23的D-D线的剖视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例如被设置于建筑物的墙壁,经由信号线与空气调节机(未图示)那样的操作对象装置连接。该操作装置通过向操作对象装置发送与用户的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操作对象装置。如图1以及图2所示,操作装置100具备操作装置本体1和用于将操作装置本体1安装于墙壁(建材)的基座构件18。如图3所示,操作装置100被固定在墙壁W上,且在上方连接有用于与空气调节机通信的信号线L的状态下被设置。以下,在本说明书中,适当地将操作装置100如图3所示那样被安装于墙壁W时的铅垂朝上设为+Z方向,将铅垂朝下设为-Z方向来进行说明。另外,将与墙壁W平行且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墙壁W垂直的方向设为Y方向来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适当地将+Y方向作为前面侧、将-Y方向作为后面侧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操作装置本体1具备扁平的矩形箱状的框体10和固定于框体10的前面的前面板14。另外,操作装置本体1具备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的控制操作装置的控制基板8和显示操作用的画面的显示用模块11。控制基板8和显示用模块11被收纳在框体10中。进而,如图6所示,操作装置本体1具备保护盖2,该保护盖2通过在将控制基板8收纳于框体10的状态下从框体10的开放部分覆盖控制基板8来保护控制基板8。
框体10的后面侧(图6的-Y方向侧)开放,在周壁102的上侧设有用于导入信号线L的导入口、即导入用缺口部102c。在此,例如在出厂时,框体10是具有其周壁102的上侧的预定形成有导入用缺口部102c的部分比其它的部分薄的薄壁部的结构。并且,设置操作装置100的作业者通过根据信号线L的粗细适当切除框体10的薄壁部来形成导入用缺口部102c。另外,框体10的作为开放部分的开口部10a在操作装置100被设置于墙壁W的状态下被基座构件18覆盖。
另外,如图7所示,在框体10的底壁101上,以能够从框体10的前方目视确认显示用模块11所显示的图像的方式设有俯视矩形状的开口部101a。另外,图7表示在从框体10卸下前面板14的状态下从前面侧观察框体10的情况。另外,在框体10的前面配置有在操作空气调节机时由用户按下的功能键15、操作键17以及电源按钮16。操作键17例如在进行空气调节机的操作命令的菜单的选择或操作命令的决定时使用。在底壁101上设有台座部101b、101c、101d。在台座部101b、101c、101d固定有图1所示的功能键15、操作键17以及电源按钮16。台座部101b、101c、101d分别经由可挠部101h、101i、101j与形成于底壁101的开口部101e、101f、101g的外周部连结。由此,固定于台座部101b、101c、101d的功能键15、操作键17以及电源按钮16能够通过可挠部101h、101i、101j挠曲而向前后方向移动。
另外,如图1所示,在框体10的周壁102上设有与框体10的外部相接的狭缝102a和用于使框体10与基座构件18卡合的卡合孔102b。狭缝102a例如是为了取入框体10的外部的空气而测定框体10的外部的温度而设置的。而且,如图6所示,在周壁102的上侧设有向-Z方向突出且与基座构件18卡合的卡合片102d。另外,在周壁102的下侧设有用于排出箱体10内的水的排出用缺口部102e。
返回图1,前面板14是矩形板状,重叠配置在框体10的底壁101的前面侧。在前面板14的与框体10的开口部101a重叠的部分,设有俯视矩形状的透明部14a。开口部14b、14c、14d分别形成在框体10的底壁101中的配置功能键15、操作键17以及电源按钮16的部分。在此,功能键15、操作键17以及电源按钮16的俯视时的外形尺寸比前面板14的开口部14b、14c、14d的尺寸大。并且,前面板14在功能键15、操作键17以及电源按钮16被固定在框体10的台座部101b、101c、101d之后,被覆盖在框体10的前面侧。由此,功能键15、操作键17以及电源按钮16以它们的周缘部被图7所示的框体10的台座部101b、101c、101d和前面板14夹持的形式配置。
控制基板8被收纳于框体10内,如图4及图5所示,具有形成有导电图案(未图示)的电路基板80、和被安装于电路基板80的包含电容器41、控制用集成电路42及整流元件43的各种电子零件。该控制基板8生成与由用户按下功能键15、操作键17或电源按钮16的操作相应的控制信号。并且,控制基板8将生成的控制信号通过信号线L向空气调节机发送。另外,在电路基板80上安装有多个(在图4中为8个)按压开关9、用于显示操作图像的显示用模块11、以及对设置操作装置100的场所的温度进行检测的热敏电阻91。在此,当用户按下功能键15、操作键17或电源按钮16时,固定有它们的台座部101b、101c、101d向接近控制基板8的方向位移,台座部101b、101c、101d抵接并按压对应的按压开关9。
而且,控制基板8具有设置于电路基板80且与信号线L连接的两个信号端子83。另外,在电路基板80的周部的4个部位设有供螺钉5插通的贯穿孔81,该螺钉5用于将后述的控制基板8固定于框体10。并且,在电路基板80上形成有两个俯视矩形状的开口部84a和缺口部84b、84c。而且,电容器41被配置在开口部84a的内侧,控制用集成电路42被配置在缺口部84b的内侧,整流元件43被配置在缺口部84c的内侧。由此,控制基板8与例如电容器41、控制用集成电路42以及整流元件43被安装在电路基板80的一面上的结构相比,变薄了电路基板80的厚度量。另外,如图5所示,在电路基板80的+Z方向侧的端部的2个部位,设有用于进行显示用模块11相对于电路基板80的定位的突起85以及贯穿孔86。在图5中,在-Y方向上安装有显示模块11,显示模块11的钩112与贯穿孔86卡合。
显示用模块11例如显示设有操作装置100的场所的温度以及操作空气调节机所需的操作信息。显示用模块11经由设置于由挠性配线板构成的信号线缆13的前端部的连接器12与控制基板8连接。并且,由控制基板8生成的图像信息经由连接器12以及信号线缆13向显示用模块11输出,显示用模块11显示与由控制基板8生成的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另外,显示用模块11在+Z方向侧的端部的两个部位具有向-Y方向侧突出的突出片111。在两个突出片111上分别设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111a。另外,显示用模块11具有向-Y方向侧突出的钩112。显示用模块11以使控制基板8的突起85嵌入突出片111的贯穿孔111a、且使钩112与控制基板8的贯穿孔86卡合而被定位的状态被安装于控制基板8。由此,在将显示用模块11安装于控制基板8时,能够比较容易地决定显示用模块11的安装位置,因此具有提高操作装置100的组装作业性这样的优点。另外,如图8所示,控制基板8在安装有显示用模块11的状态下被收纳在框体10内。
如图9所示,保护盖2被配置在框体10内,通过将框体10内的配置控制基板8的第一空间S1和框体10内的通过导入用缺口部102c与框体10外连通的第二空间S2分离来保护控制基板8。如图6所示,保护盖2为矩形板状,具有与电路基板80的导电图案电连接的信号端子83。另外,在保护盖2的第二空间S2侧的+X+Z方向(图6的左上方向)的角部设有俯视大致矩形状的凹陷部25。并且,在凹陷部25的底部的控制基板8的两个信号端子83上形成有供用于将信号线L与信号端子83电连接的端子螺钉(未图示)螺合的螺纹孔83a。另外,在保护盖2的与控制基板8的贯穿孔81重叠的部分分别设有供螺钉5插通的贯穿孔(未图示)。并且,插通在这些贯穿孔和设置于控制基板8的贯穿孔81中的螺钉5与设置于框体10的螺纹孔(未图示)螺合,由此保护盖2与控制基板8一起被固定于框体10。
另外,在保护盖2设有在内侧嵌入信号线L的信号线用槽21、22。信号线用槽21在+Z方向侧的端部通过框体10的导入用缺口部102c与框体10外连通,-Z方向侧的端部向与保护盖2的导入用缺口部102c侧相反的一侧、即-Z方向侧延伸。信号线用槽21的-Z方向侧的端部以向-Z方向侧凸出的形式弯曲。信号线用槽22在一方的端部与信号线用槽21连通,在另一方的端部与凹陷部25连通。在信号线用槽21、22的内侧配置有信号线L。
并且,保护盖2具有从信号线用槽21的-Z方向侧的端部的外周部向保护盖2的后面侧突出的俯视U字状的肋24。在信号线用槽21设有一对卡定片23a,该一对卡定片23a从信号线用槽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向信号线用槽21的内侧伸出并卡定被配置在信号线用槽21内的信号线L。另外,在信号线用槽22设有两对卡定片23b,该两对卡定片23b从信号线用槽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向信号线用槽22的内侧伸出并卡定被配置在信号线用槽22内的信号线L。
另外,在保护盖2的与被安装于控制基板8的电容器41重叠的部位,设有俯视矩形状的开口部27a,电容器41的一部分嵌入开口部27a。另外,在保护盖2的与安装于控制基板8的控制用集成电路42以及整流元件43重叠的部位,分别设有缺口部27b、27c,控制用集成电路42以及整流元件43的一部分被配置在缺口部27b、27c的内侧。由此,保护盖2能够不与电容器41、控制用集成电路42以及整流元件43干涉地接近控制基板8地配置。另外,在保护盖2上设有多个(在图6中为5个)凹部26。多个凹部26设置在与后述的基座构件18相向的面的与肋186对应的位置。
如图10所示,基座构件18设有供用于安装在墙壁W上的螺钉19插通的多个安装孔185、以及围绕安装孔185的环状的肋186。并且,框体10以覆盖基座构件18的设有肋的面和基座构件18的周缘部的状态被固定于基座构件18。基座构件18具有矩形板状的底壁181和在底壁181的周缘部立设的矩形框状的周壁182。安装孔185设置在底壁181的5个部位。在各安装孔185的周围设有围绕安装孔185的环状的肋186。在基座构件18的上端部设有从底壁181形成到周壁182并与框体10的卡合片102d卡合的两个卡合孔183。另外,在基座构件18的下端部的两个部分设有与框体10的卡合孔102b卡合的两个钩187。在周壁182的与框体10的导入用缺口部102c对应的部分设有缺口部184。另外,图10表示通过两个螺钉19将基座构件18安装在墙壁W上的情况的一个例子。根据操作装置100的设置场所适当选择使螺钉19插通到5个安装孔185中的某一个。另外,基座构件18也能够将除操作装置100以外的其它的装置(例如开关盒)固定在墙壁W上。另外,如图11所示,安装孔185被配置在与配置电容器41、控制用集成电路42以及整流元件43那样的厚度比较厚的零件的区域不重叠的区域。由此,能够实现操作装置100的薄型化。
如图12所示,肋186在操作装置本体1被固定于基座构件18的状态下与保护盖2的凹部26嵌合。而且,肋186的前端部与凹部26的底部抵接。由此,由肋186和保护盖2包围的第三空间S3从配置有信号线L的第二空间S2分离。并且,通过减少经由螺钉19向墙壁W传热(参照图12中的箭头AR17)而被冷却的第三空间S3空间内的空气向第二空间S2的流入,抑制操作装置本体1内部的结露。另外,还能够防止因配置于第三空间S3内的螺钉19的头部结露而产生的水向第二空间S2的侵入。另外,如图13所示,在操作装置100被安装于中空的墙壁W2的情况下,若螺钉19的长度比构成墙壁W2的壁板WP的厚度长,则螺钉19的前端部到达墙壁W2内部的空间S5。在被安装于这样的墙壁W2的状态下,第三空间S3内的空气被存在于墙壁W2内部的空间S5的冷气冷却。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被冷却的第三空间S3内的空气向第二空间S2的流入减少,因此也能够抑制操作装置本体1内部的结露。
另外,在将框体10安装于在墙壁W上安装的基座构件18时,通过以与框体10的卡合片102d卡合的两个卡合孔183为支点使框体10旋转,从而使框体10的卡合孔102b与钩187卡合。因此,肋186的Z轴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在肋186与凹部26嵌合的状态下,在Z轴方向上在肋186的外壁与凹部26的内壁之间产生间隙G1。该间隙G1的宽度例如设定为1mm左右。由此,在将框体10安装于基座构件18时,能够使肋186顺利地嵌入凹部26的内侧。另外,通过存在该间隙G1,某种程度上允许肋186和凹部26的尺寸的制造误差以及框体10向基座构件18的安装状态的偏差。
另外,如图2、图9以及图10所示,在基座构件18上设有作为贯穿孔的排出孔181a,该排出孔181a形成为俯视U字状,用于将在保护盖2的信号线用槽21内产生的水向框体10外排出。如图2所示,该排出孔181a设置在覆盖框体10的开口部10a的部分。并且,保护盖2的肋24的前端部嵌入排出孔181a。
而且,基座构件18具有设置在该控制基板8侧的相反侧即-Y方向侧的安装孔185的周围的凹陷部181d、第一槽181b以及第二槽181c。在安装孔185与凹陷部181d之间形成有环状的座部181e。第一槽181b从排出孔181a的外周部向-Z方向(第一方向)延伸,-Z方向侧的端缘位于基座构件18的-Z方向侧的端缘。第二槽181c在一端部与第一槽181b连通,在另一端部与凹陷部181d连通。如图3所示,在基座构件18以其-Z方向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被安装于墙壁W的状态下,第二槽181c的另一端部位于比第二槽181c的一端部靠+Z方向(第二方向)侧的位置。即,第二槽181c均以它们的中心轴J41、J42、J43、J44、J45越接近第一槽181b则越位于下侧、即-Z方向侧的方式倾斜。而且,第一槽181b的中心轴J3与各第二槽181c的中心轴J41、J42、J43、J44、J45所成的角度均小于90度。
但是,凹陷部181d、第一槽181b以及第二槽181c通过对作为基座构件18的基材的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因此,凹陷部181d、第一槽181b以及第二槽181c的底部的厚度与底壁181中的凹陷部181d、第一槽181b以及第二槽181c以外的部分的厚度相等。第一槽181b以及第二槽181c的宽度没有特别限定。由于第一槽181b以及第二槽181c的宽度越窄,底壁181中的第一槽181b以及第二槽181c以外的部分的面积越增加,因此,基座构件18与墙壁W的接触面积相应地增加。这样,从操作装置本体1传递到基座构件18的热向墙壁W的传热路径变大,因此散热特性提高。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10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4所示,将信号线L通过框体10的导入用缺口部102c导入框体10内部。然后,将导入的信号线L配置在信号线用槽21、22内。此时,通过将信号线L压入在信号线用槽21的宽度方向上相向的一对卡定片23a之间,将信号线L配置在信号线用槽21内。另外,通过将信号线L压入在信号线用槽22的宽度方向上相向的两对卡定片23b之间,将信号线L配置在信号线用槽22内。然后,利用与信号端子83的螺纹孔83a螺合的端子螺钉7,将信号线L的前端部的分支线L11、L12分别与信号端子83连接。
接着,如图15所示,利用螺钉19将基座构件18安装在墙壁W上。接着,如图15的箭头AR1所示,使框体10的卡合片102d与基座构件18的卡合孔183卡合。由此,如图16所示,操作装置本体1成为悬架于基座构件18的状态。之后,如图16的箭头AR2所示,当使框体10以与基座构件18的卡合孔183卡合的卡合片102d为基点回转时,框体10的周壁102的下侧与基座构件18的钩187的一部分抵接。然后,若进一步使框体10向该箭头AR2的方向回转,则如箭头AR3所示,基座构件18的钩187的前端部187a向上方挠曲。并且,如图17所示,若基座构件18的钩187的前端部187a与框体10的卡合孔102b卡合,则操作装置本体1被固定于基座构件18。另外,与在图13中说明的同样,在螺钉19的长度比构成墙壁W2的壁板WP的厚度长的情况下,螺钉19的前端部到达墙壁W2内的空间S5。
接着,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100,说明从框体10的外部沿着信号线L侵入到框体10的内部的水向框体10外排出的路径。如图9的箭头AR11所示,通过信号线L的表面结露而产生的水沿着信号线L侵入到由框体10的内部的保护盖2的信号线用槽21和基座构件18包围的第二空间S2。然后,如箭头AR12所示,进入到第二空间S2的水沿着信号线用槽21向下方(-Z方向)流动,到达设有肋24的信号线用槽21的下端部。流到信号线用槽21的下端部的水如箭头AR13所示,沿着肋24从基座构件18的排出孔181a流向设置在基座构件18的外侧的第一槽181b。流出到第一槽181b的水如图2的箭头AR14所示,沿着第一槽181b流到基座构件18的下端部。然后,流动到基座构件18的下端部的水如箭头AR15所示,通过框体10的排出用缺口部102e而向框体10外排出。
接着,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100,对侵入基座构件18的凹陷部181d的水向框体10外排出的路径进行说明。例如,存在因螺钉19结露而产生的水通过基座构件18的座部181e与墙壁W之间产生的间隙而流出到凹陷部181d的情况。然后,流出到凹陷部181d的水如图2的箭头AR16所示,沿着第二槽181c流到第一槽181b。流向第一槽181b内的水如箭头AR14所示,沿着第一槽181b向下方流动。然后,流到第一槽181b的下端部的水通过框体10的排出用缺口部102e向框体10外排出。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100中,保护盖2通过将由基座构件18和框体10包围的空间分离成框体10内的配置控制基板8的第一空间S1和与基座构件18接触的第二空间S2来保护控制基板8。基座构件18设有安装孔185,该安装孔185供用于将框体10安装在墙壁W上的螺钉19插通,具有围绕安装孔185的环状的肋186。保护盖2在与基座构件18相向的面的与肋186对应的位置设有凹部26。肋186在肋186的前端部与凹部26的底部抵接的状态下嵌入凹部26,在螺钉19插通安装孔185的状态下,螺钉19的头部19a被配置于由肋186和保护盖2包围的第三空间S3。由此,在基座构件18被螺钉19安装在墙壁W上的状态下,经由螺钉19向墙壁W传热而被冷却的第三空间S3内的空气向第二空间S2的流入被减少,因此能够抑制操作装置本体1内部的结露。另外,还能够防止因配置于第三空间S3内的螺钉19的头部19a结露而产生的水向第二空间S2的侵入。因此,能够抑制因操作装置本体1内部的结露以及螺钉19的头部19a结露而产生的水向第二空间S2的侵入所引起的操作装置100的动作不良。另外,由于减少了从操作装置100的外部通过安装孔185侵入第三空间S3的空气向第二空间S2的流入,因此具有能够抑制操作装置本体1内部的结露的优点。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基座构件18具有设置于安装孔185的周围的凹陷部181d、第一槽181b以及第二槽181c。在此,在安装孔185中插通有用于将基座构件18安装在墙壁W上的螺钉19。第一槽181b向-Z方向延伸。第二槽181c在第二槽181b侧的一端部与第一槽181b连通,在另一端部与凹陷部181d连通。而且,第二槽181c的另一端部位于比第二槽181c的一端部靠+Z方向侧的位置。由此,排出至凹陷部181d的水由于作用于其的重力而沿着第二槽181c向第一槽181b流出,并通过第一槽181b而向操作装置100的下方放出,因此能够抑制因水积存于基座构件18与墙壁W之间而引起的基座构件18的劣化。
另外,框体10具有被基座构件18覆盖的开口部10a。基座构件18具有设置在覆盖框体10的开口部10a的部分的排出孔181a。保护盖2具有肋24,该肋24从信号线用槽21的-Z方向侧的端部的外周部突出,前端部嵌入基座构件18的排出孔181a。由此,能够将侵入到信号线用槽21内的水沿着肋24可靠地排出到基座构件18的第一槽181b内。并且,本实施方式的信号线用槽21的-Z方向侧的端部以向-Z方向侧凸出的形式弯曲。而且,肋24俯视呈U字状,沿着信号线用槽21的-Z方向侧的端部的外周部设置。由此,能够将侵入到信号线用槽21内的水沿着肋24向基座构件18的第一槽181b内顺畅地排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80上形成有两个俯视矩形状的开口部84a和缺口部84b、84c。而且,电容器41被配置在开口部84a的内侧,控制用集成电路42被配置在缺口部84b的内侧,整流元件43被配置在缺口部84c的内侧。由此,控制基板8与例如电容器41、控制用集成电路42以及整流元件43被安装在电路基板80的一面上的结构相比,变薄了电路基板80的厚度量。并且,保护盖2在保护盖2的与电路基板80的开口部84a及缺口部84b、84c对应的部位设有开口部27a及缺口部27b、27c。并且,电容器41的一部分嵌入开口部27a。另外,控制用集成电路42及整流元件43的一部分嵌入缺口部27b、27c。由此,保护盖2能够不与电容器41、控制用集成电路42以及整流元件43干涉而接近控制基板8地配置。因此,能够使框体10的厚度变薄,因此能够实现操作装置100的薄型化。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与实施方式1的操作装置100的不同点在于,基座构件具有与由基座构件的肋和保护盖的凹部的底部包围的第三空间连通的连通孔,将积存于第三空间的水通过连通孔排出到操作装置外。
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200具备操作装置本体1和基座构件2018。此外,在图18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与图2以及图11相同的附图标记。基座构件2018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基座构件18同样,设有供螺钉19插通的多个安装孔185。并且,如图18所示,在基座构件2018的设有肋2186的一侧固定有框体10。基座构件2018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基座构件18相同,具有矩形板状的底壁2181和在底壁181的周缘部立设的周壁182。另外,基座构件2018具有设置在-Y方向侧的安装孔185的周围的凹陷部181d、第一槽181b和第二槽181c。在安装孔185与凹陷部181d之间形成有环状的座部2181e。
另外,如图19所示,在安装孔185的前面侧的周围设有肋2186。肋2186在操作装置本体1固定于基座构件2018的状态下与保护盖2的凹部26嵌合。而且,肋2186的前端部与凹部26的底部抵接。由此,由肋2186和凹部26的底部包围的第三空间S3从配置有信号线L的第二空间S2分离。并且,在螺钉19插通于安装孔185的状态下,螺钉19的头部19a配置于第三空间S3。另外,基座构件2018具有位于比安装孔185靠-Z方向侧的位置且从基座构件2018的-Y方向侧与第三空间S3连通的俯视为细长的长方形状的连通孔2188。由此,在第三空间S3中由于螺钉19的头部19a结露而产生的水通过连通孔2188向操作装置200外排出。另外,连通孔2188的俯视形状并不限定于长方形,例如可以采用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或其它的各种形状。
另外,肋2186的-Z方向侧、即铅垂下方侧的内壁2186a及连通孔2188的-Z方向侧的内壁2188a以越靠控制基板8侧的相反侧即-Y方向侧越位于-Z方向、即铅垂下方的方式倾斜。在此,内壁2186a、2188a的倾斜角θ21、θ22例如被设定在1度~5度的范围内。由此,能够抑制因螺钉19的头部19a在第三空间S3结露而产生的水向控制基板8侧的流入。另外,由于在第三空间S3产生的水容易沿着肋2186的内壁2186a及连通孔2188的内壁2188a向操作装置200外排出,因此能够防止水积存于第三空间S3。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200,基座构件2018具有连通孔2188,该连通孔2188在基座构件2018安装于墙壁W的状态下位于比安装孔185靠-Z方向侧、即铅垂下方的位置,且从基座构件的与控制基板8侧相反侧、即-Y方向侧与第三空间S3连通。由此,由于在第三空间S3中螺钉19的头部19a结露而产生的水通过连通孔2188向操作装置200外排出,因此能够抑制因积存于第三空间S3的水侵入第二空间S2或者第一空间S1而引起的操作装置200的动作不良。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肋2186的-Z方向侧的内壁2186a及连通孔2188的-Z方向侧的内壁2188a以越靠控制基板8侧的相反侧即-Y方向侧越位于-Z方向侧、即铅垂下方的方式倾斜。由此,在第三空间S3中由于螺钉19的头部19a结露而产生的水顺畅地向操作装置200外排出,因此能够抑制水积存在第三空间S3内。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在不具备保护盖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不同。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中,代替保护盖,利用安装在基座构件的肋的前端部的盖体,防止水浸入到框体内的配置有控制基板的第一空间。
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300具备操作装置本体3001和基座构件3018。此外,在图20中,对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相同的结构标注与图12、图19相同的附图标记。操作装置本体3001是在实施方式1的操作装置本体1中不具备保护盖2的结构。基座构件3018与实施方式1的基座构件18同样地,具有矩形板状的底壁3181和在底壁3181的周缘部立设的周壁182,在底壁3181的多个部位设有安装孔185。另外,在安装孔185的周围,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同样地设有环状的肋3186。而且,如图21所示,肋3186的前端部由盖体3026闭塞。盖体3026例如由硅橡胶、氟橡胶那样的热固化性树脂系弹性体、三元乙丙橡胶那样的硫化橡胶或其它的与形成基座构件3018的材料不同的树脂材料等形成。在盖体3026上设有褶皱状的突起部3026a,通过将盖体3026压入到肋3186的前端部,由肋3186和盖体3026包围的第四空间S4从配置有控制基板8的第一空间S1分离。在盖体3026特别是由硅橡胶或氟橡胶那样的弹性体形成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第四空间S4的气密性。并且,在螺钉19插通于安装孔185的状态下,螺钉19的头部19a被配置于第四空间S4。另外,关于盖体的形状,在肋3186的内侧配置有褶皱状的突起部3026a,例如,通过在肋3186的外侧配置褶皱状的突起物,只要能够形成空间,则构造上不受限制。另外,基座构件3018与实施方式2的基座构件2018同样,具有位于比安装孔185靠-Z方向侧的位置,且从基座构件3018的-Y方向侧与第四空间S4连通的连通孔2188。由此,在第四空间S4中由于螺钉19的头部19a结露而产生的水通过连通孔2188向操作装置200外排出。
接着,说明将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300安装在墙壁W上的方法。首先,在基座构件3018的安装孔185中插通螺钉19,利用螺钉19将基座构件3018安装在墙壁W上。然后,在基座构件3018被安装于墙壁W的状态下,使盖体3026压入到肋3186的前端部。然后,通过与将实施方式1的操作装置本体1安装于基座构件3018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将操作装置本体3001安装于基座构件3018。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300,通过将盖体3026安装在肋3186的前端部,由肋186和盖体3026包围的第四空间S4从配置有控制基板8的第一空间S1分离。由此,能够防止因螺钉19的头部19a结露而产生的水进入配置有控制基板8的第一空间S1。因此,不需要保护盖2,因此能够相应地实现操作装置300的薄型化。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是保护盖的至少凹部的底部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保护盖构成为,凹部的底部的基座构件的肋的前端部所抵接的部分发生弹性变形,由此提高凹部的底部与肋的前端部之间的贴紧性。
如图22所示,本变形例的操作装置400的保护盖4002的凹部4026的底部4261由弹性材料形成。作为弹性材料,例如能够采用硅橡胶或氟橡胶那样的热固化性树脂系弹性体、三元乙丙橡胶那样的硫化橡胶。另外,底部4261例如与保护盖4002中的底部4261以外的其它的部分一体成形。另外,底部4261和保护盖4002中的底部4261以外的其它的部分也可以分别成形。另外,底部4261也可以在保护盖4002出厂时预先安装于保护盖4002的凹部4026。在该情况下,能够减轻操作装置400的施工时的施工作业者的劳力和时间。
根据本结构,由于凹部4026的底部4261与肋186的前端部的贴紧性提高,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第三空间S3中由于在螺钉19的头部19a结露而产生的水向第二空间S2的侵入。
在实施方式2中,对基座构件2018还具有除了安装孔185之外的、与由基座构件2018的肋2186和保护盖2的凹部26的底部包围的第三空间S3连通的连通孔2188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23和图24所示的操作装置500那样,在基座构件5018上设有与安装孔5185连通的连通槽5188。另外,在图23中,对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结构标注与图18相同的附图标记。基座构件5018与实施方式2的基座构件2018同样,具有矩形板状的底壁5181和立设于底壁5181的周缘部的周壁182,在底壁5181的多个部位(图23中为5个部位)设有安装孔5185。而且,如图24所示,基座构件5018具有位于比安装孔5185靠-Z方向侧的位置且从基座构件5018的-Y方向侧与第三空间S3连通的连通槽5188。由此,在第三空间S3中由于螺钉19的头部19a结露而产生的水通过连通槽5188向操作装置500外排出。
根据本结构,基座构件5018具有位于比安装孔5185靠-Z方向侧的位置且与安装孔5185连通的连通槽5188。由此,由于在第三空间S3中螺钉19的头部19a结露而产生的水通过连通槽5188向操作装置500外排出,因此能够抑制因积存于第三空间S3的水侵入第二空间S2、第一空间S1而引起的操作装置500的动作不良。
在实施方式3中,对具备不具有保护盖的操作装置本体3001的操作装置30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具备具有保护盖的操作装置本体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保护盖不需要像例如实施方式1的保护盖2那样形成为设有凹部26的构造,因此具有保护盖的成形变得简单这样的优点。
在实施方式3的操作装置300中,也可以是在控制基板8与基座构件3018以及盖体3026之间夹设具有电绝缘性的绝缘片的结构。根据本结构,例如在将基座构件3018安装于墙壁W之后,在将操作装置本体3001固定于基座构件3018时,能够防止因作业者的手与控制基板8直接接触而引起的控制基板8的浪涌破坏。
在实施方式2及3以及各变形例中,在操作装置200、300、400、500被安装于中空的墙壁(未图示)的情况下,若螺钉19的长度比构成墙壁的壁板的厚度长,则螺钉19的前端部到达墙壁内部的空间(未图示)。在被安装于这样的墙壁的状态下,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相同,通过存在于墙壁内部的空间的冷气,来冷却图19、图22以及图24中的第三空间S3内、图20中的第四空间S4内的空气。
在实施方式1~3中,对空气调节机的操作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操作装置的操作对象装置并不限定于空气调节机,也可以是其它的的住宅设备装置。
本发明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的精神和范围地进行各种实施方式以及变形。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也可以组合各实施方式。即,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实施方式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而且,在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发明的意义的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变形被视为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在可能结露的环境下使用用于将操作装置安装于建材的螺钉的操作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3001操作装置本体、2、4002保护盖、5、19螺钉、7端子螺钉、8控制基板、9按压开关、10框体、10a、14b、14c、14d、27a、84a、101a、101e、101f、101g开口部、11显示用模块、12连接器、13信号线缆、14前面板、14a透明部、15功能键、16电源按钮、17操作键、18、2018、3018、5018基座构件、19a头部、21、22信号线用槽、23a、23b卡定片、24、186、2186、3186肋、25、181d凹陷部、26、4026凹部、27b、27c、84b、84c、184缺口部、41电容器、42控制用集成电路、43整流元件、80电路基板、81、86、111a贯穿孔、83信号端子、83a螺纹孔、85突起、91热敏电阻、100、200、300、400、500操作装置、101、181、2181、3181、5181底壁、101b、101c、101d底座部、101h、101i、101j可挠部、102、182周壁、102a狭缝、102b、183卡合孔、102c导入用缺口部、102d卡合片、102e排出用缺口部、111突出片、181a排出孔、181b第一槽、181c第二槽、181e、2181e座部、185、5185安装孔、187、112钩、187a前端部、2186a、2188a内壁、2188连通孔、3026盖体、3026a突起部、3186a内螺纹部、4261底部、5188连通槽、G1间隙、J3、J41、J42、J43、J44、J45中心轴、L信号线、L11、L12分支线、S1第一空间、S2第二空间、S3第三空间、S4第四空间、S5第五空间、W、W2墙壁、WP壁板。

Claims (6)

1.一种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操作装置具备:
控制基板,安装有电子零件;
框体,收纳所述控制基板;
基座构件,设有供用于安装于建材的螺钉插通的安装孔和围绕所述安装孔的环状的肋,所述基座构件固定有所述框体;以及
保护盖,被配置在所述框体内,将由所述基座构件和所述框体包围的空间分离成所述框体内的配置有所述控制基板的第一空间和一部分由所述基座构件包围的第二空间,从而保护所述控制基板,
所述保护盖在与所述基座构件相向的面的与所述肋对应的位置设有凹部,
所述肋在所述肋的前端部与所述凹部的底部抵接的状态下嵌入所述凹部,在所述螺钉插通所述安装孔的状态下,所述螺钉的一部分被配置在由所述肋和所述保护盖包围的第三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构件具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在所述基座构件安装于所述建材的状态下位于比所述安装孔靠铅垂下方的位置,且与所述第三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构件安装于所述建材的状态下的所述肋的铅垂下方的内壁以及所述连通孔的铅垂下方的内壁以越接近所述建材则越位于铅垂下方的方式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盖的至少所述凹部的底部由弹性材料形成。
5.一种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操作装置具备:
控制基板,安装有电子零件;
框体,收纳所述控制基板;
基座构件,设有供用于安装于建材的螺钉插通的安装孔和围绕所述安装孔的环状的肋,所述基座构件固定有所述框体;以及
盖体,对所述肋的前端部进行闭塞,
所述盖体在所述螺钉插通所述安装孔的状态下,所述螺钉的一部分被配置在由所述肋和所述盖体包围的第四空间中。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构件具有:
凹陷部,设置在所述安装孔的周围;
第一槽,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槽,在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槽连通,在另一端部与所述凹陷部连通,
在所述基座构件以所述第一方向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被安装于所述建材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槽的另一端部位于比所述第二槽的一端部靠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
CN201780084303.8A 2017-01-31 2017-01-31 操作装置 Active CN1101995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03476 WO2018142488A1 (ja) 2017-01-31 2017-01-31 操作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9580A true CN110199580A (zh) 2019-09-03
CN110199580B CN110199580B (zh) 2020-12-25

Family

ID=63039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4303.8A Active CN110199580B (zh) 2017-01-31 2017-01-31 操作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0652B2 (zh)
JP (1) JP6463559B2 (zh)
CN (1) CN110199580B (zh)
DE (1) DE112017006971T5 (zh)
GB (1) GB2573409B (zh)
WO (1) WO20181424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71658B (en) 2017-01-31 2021-12-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peration device
US11366019B2 (en) * 2019-06-28 2022-06-21 X Development Llc Enhanced ambient temperature detection
WO2022223637A1 (en) * 2021-04-22 2022-10-27 Belimo Holding Ag Room unit for an hvac system
USD980808S1 (en) * 2021-06-19 2023-03-14 Hgci, Inc. Horticultural lighting controller
CN114038432A (zh) * 2021-11-18 2022-02-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USD980173S1 (en) * 2022-05-09 2023-03-07 Hgci, Inc. Horticultural lighting controller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55196A (ja) * 1989-11-13 1991-07-03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リモコンの取付装置
CN1133958A (zh) * 1994-12-27 1996-10-23 斯洛文阀门公司 用于电子龙头的防溅封罩
JPH0970085A (ja) * 1995-08-31 1997-03-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遠隔操作器
JP2000270422A (ja) * 1999-03-18 2000-09-2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力量計収納盤
US6362953B1 (en) * 1999-12-27 2002-03-26 Carrier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assembly
CN2529450Y (zh) * 2002-01-07 2003-01-01 登明科技有限公司 固态继电器
US20030102143A1 (en) * 2001-11-30 2003-06-05 Yazaki Corporation Waterproff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parts-containing box
CN101375476A (zh) * 2006-02-27 2009-02-25 布蒂克诺公司 用于保护电子设备的装置和包括所述装置的组件
CN101911857A (zh) * 2008-01-15 2010-12-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模块及电子设备
US20100328912A1 (en) * 2005-08-11 2010-12-30 Lennart Pitzele Method for Mechanical Packaging of Electronics
JP2011212496A (ja) * 2011-08-03 2011-10-27 Fujishoji Co Ltd 遊技機
CN102386526A (zh) * 2010-06-11 2012-03-21 泰科电子公司 用于将模块保持在电路板上的对准框架
CN103096661A (zh) * 2011-11-02 2013-05-08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保护盖及相关电子装置
CN103439777A (zh) * 2013-09-03 2013-12-11 常州太平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光纤熔接存储组合托盘
JP2015145945A (ja) * 2014-02-03 2015-08-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調整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6304730A (zh) * 2016-10-10 2017-01-04 普天智能照明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更换转接壳体的壁式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4694Y2 (zh) * 1986-11-06 1992-10-21
JPS63173483A (ja) 1987-01-13 1988-07-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静止画像再生システム
JPS63177083U (zh) * 1987-05-07 1988-11-16
JP3073123B2 (ja) 1993-12-27 2000-08-07 ミサワホーム株式会社 サッシ枠一体化粧材
JP3726142B2 (ja) * 1995-11-01 2005-12-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検針端末器筺体
JP3155196B2 (ja) * 1996-02-29 2001-04-09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JP2000013051A (ja) * 1998-06-26 2000-01-14 Hitachi Denshi Ltd 防水キャップ
JP2010050420A (ja) * 2008-08-25 2010-03-04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電子機器
JP2010266117A (ja) 2009-05-14 2010-11-25 Daikin Ind Ltd 操作機器および操作機器の壁面への取付方法
JP2015076431A (ja) * 2013-10-07 2015-04-20 河村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キャビネット
JP6264062B2 (ja) * 2014-01-27 2018-01-24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リモコン
US9989273B2 (en) * 2016-02-12 2018-06-05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Wall covering plate for use with an HVAC controller
GB2571658B (en) 2017-01-31 2021-12-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pera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55196A (ja) * 1989-11-13 1991-07-03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リモコンの取付装置
CN1133958A (zh) * 1994-12-27 1996-10-23 斯洛文阀门公司 用于电子龙头的防溅封罩
JPH0970085A (ja) * 1995-08-31 1997-03-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遠隔操作器
JP2000270422A (ja) * 1999-03-18 2000-09-2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力量計収納盤
US6362953B1 (en) * 1999-12-27 2002-03-26 Carrier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assembly
US20030102143A1 (en) * 2001-11-30 2003-06-05 Yazaki Corporation Waterproff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parts-containing box
CN2529450Y (zh) * 2002-01-07 2003-01-01 登明科技有限公司 固态继电器
US20100328912A1 (en) * 2005-08-11 2010-12-30 Lennart Pitzele Method for Mechanical Packaging of Electronics
CN101375476A (zh) * 2006-02-27 2009-02-25 布蒂克诺公司 用于保护电子设备的装置和包括所述装置的组件
CN101911857A (zh) * 2008-01-15 2010-12-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模块及电子设备
CN102386526A (zh) * 2010-06-11 2012-03-21 泰科电子公司 用于将模块保持在电路板上的对准框架
JP2011212496A (ja) * 2011-08-03 2011-10-27 Fujishoji Co Ltd 遊技機
CN103096661A (zh) * 2011-11-02 2013-05-08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保护盖及相关电子装置
CN103439777A (zh) * 2013-09-03 2013-12-11 常州太平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光纤熔接存储组合托盘
JP2015145945A (ja) * 2014-02-03 2015-08-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調整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6304730A (zh) * 2016-10-10 2017-01-04 普天智能照明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更换转接壳体的壁式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9580B (zh) 2020-12-25
GB2573409B (en) 2021-11-03
US10790652B2 (en) 2020-09-29
JPWO2018142488A1 (ja) 2019-02-07
GB2573409A (en) 2019-11-06
WO2018142488A1 (ja) 2018-08-09
GB201908024D0 (en) 2019-07-17
DE112017006971T5 (de) 2019-10-10
US20190341760A1 (en) 2019-11-07
JP6463559B2 (ja) 2019-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9580A (zh) 操作装置
JP4231769B2 (ja) フィルタ装置、及びそのフィルタ装置が接続される電力変換装置
TWI352504B (en) Capacitive switch module
CN103930991A (zh) 半导体器件及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
CN110214452A (zh) 操作设备
US7596312B2 (en) Small-sized camera module in which adhesive does not flow in side electrode
CN104662372A (zh) 空调机的室外机
KR20170140334A (ko) 기전 일체형의 회전 전기 기기 장치
CN110024072A (zh) 电子控制装置
JP2009099677A (ja) 電装品ユニット
US20150237744A1 (en) Electrical switch assembly
TWM495551U (zh) 整合型功率模組
JP2008028311A (ja) 半導体装置
CN110349787B (zh) 开关装置
CN111052756B (zh) 操作设备
CN207782178U (zh) 控制柜扩展装置以及系统
US20070053771A1 (en) Electronic product having airflow-guid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airflow-guiding structure thereof
JP2006034010A (ja) 電気接続箱
CN107666817B (zh) 控制器组件、控制盒及风机
TW201242474A (en) Electronic machine unit
JP2000088281A (ja) 空気調和機の電装品箱
CN217690981U (zh) 继电器外部壳体结构
JPWO2019082363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20240074044A1 (en) Vibration Detector and Electrical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10109248A (ja) 回路基板およ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