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7900A -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7900A
CN110197900A CN201910535756.9A CN201910535756A CN110197900A CN 110197900 A CN110197900 A CN 110197900A CN 201910535756 A CN201910535756 A CN 201910535756A CN 110197900 A CN110197900 A CN 110197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a
base material
composite material
coated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357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学涛
叶雄彪
甘传海
徐颖
黄柳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53575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979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97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7900A/zh
Priority to AU2020101077A priority patent/AU2020101077A4/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6Silicon or alloys based on silic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金属镁粉、硅藻土粉末以及缓和剂混合均匀之后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冷却,洗涤,干燥,得硅基材料;(2)将硅基材料分散于溶剂中,之后加入碱性催化剂和正硅酸乙酯并搅拌反应,洗涤,干燥,得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3)将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分散于水中,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碱性催化剂并搅拌均匀,之后加入间苯二酚和甲醛并搅拌反应,洗涤,干燥,高温煅烧,得碳及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4)将碳及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进行刻蚀。本发明提供的硅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较高的可逆比容量。

Description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五年来,电动汽车迅猛发展,而作为电动汽车主要的动力源泉,锂离子电池也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但锂离子电池仍然面临着能量密度低等问题。寻找比容量更高的负极材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硅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具有高达4200mAh/g的比容量、合理的放电电压(Li/Li+≈0.5V),是一种非常具有潜力的负极材料。然而,硅负极在嵌锂/脱锂过程中会发生超过300%的体积膨胀/收缩变化,不仅会导致活性颗粒粉碎甚至从集流体脱落,而且会导致硅颗粒表面SEI膜重复破坏-生长,使得不可逆容量增加,循环失效加剧。研究表明,通过降低硅负极材料尺寸,例如将其做成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管等,能够有效降低体积效应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然而,由于上述材料制造成本高昂,难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硅藻土是一种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天然多孔矿物,具有价格低廉、储量丰富的优点,适于大规模生产。通过镁热反应还原硅藻土,能够很好地保留硅藻土的内部结构,由此获得的硅基材料内部存在着大量孔隙,在充放电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地阻止硅颗粒粉碎,而且还能够缩短锂离子有效扩散距离,从而提高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然而,将硅藻土仅通过镁热还原反应制得的硅基材料的可逆比容量仍然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将硅藻土仅通过镁热还原反应制得的硅基材料的可逆比容量较差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将硅藻土制备的硅基材料和碳包覆结合起来获得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硅碳复合材料能够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可逆比容量。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其中,所述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碳壳以及包覆在所述碳壳中的内核,所述内核为硅基材料,且所述碳壳和内核之间具有中空间隙。
优选地,所述硅碳复合材料中硅元素的含量为50~95wt.%,碳元素的含量为5~50wt.%。
优选地,所述硅基材料的孔径分布为10~200nm且粒径分布为100nm~10μm。
优选地,所述硅碳复合材料的粒径分布为100nm~15μm。
优选地,所述碳壳和内核之间的中空间隙尺寸为5~100n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金属镁粉、硅藻土粉末以及缓和剂混合均匀,并将所得混合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将所得氧化还原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洗涤,干燥,得到硅基材料;
(2)将所述硅基材料分散于醇水混合溶剂中,之后往所得分散液中加入碱性催化剂和正硅酸乙酯并搅拌反应以在所述硅基材料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层,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
(3)将所述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分散于水中,再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碱性催化剂并搅拌均匀,之后加入间苯二酚和甲醛并搅拌反应以在二氧化硅层表面包覆酚醛树脂层,洗涤,干燥,接着将所得干燥产物进行高温煅烧以使其中所含的酚醛树脂层碳化,得到碳及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
(4)将所述碳及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进行刻蚀以去除二氧化硅层,即得所述硅碳复合材料。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金属镁粉、硅藻土粉末与缓和剂的质量比为1:(1~2):(10~20)。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缓和剂为氯化钠粉末。在所述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所述硅藻土粉末中所含的二氧化硅被金属镁粉还原为单质硅。所述缓和剂所起的作用为使得氧化还原反应平稳进行,同时抑制副反应的发生,以得到孔径分布更为均匀的硅基材料。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式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混合物以2~10℃/min的速率升温至600~800℃保温反应2~8h。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硅基材料与所述醇水混合溶剂的用量比为100mg:(100~400)ml,所述碱性催化剂的用量为所述分散液体积分数的0.5~2%,所述正硅酸乙酯的用量为所述分散液体积分数的0.1~1%。在步骤(2)中,所述正硅酸乙酯在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水解缩聚成二氧化硅,以在硅基材料表面形成二氧化硅包覆层。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以其水溶液的形式使用并且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的浓度为0.5~2mmol/l且用量为水体积的1/15~1/80,所述碱性催化剂的用量为水体积的1/200~1/800。其中,所述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为使得后续加入的间苯二酚和甲醛反应生成酚醛树脂。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能够附着于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表面以提供正电荷,从而更有利于后续酚醛树脂层(带负电荷)的包覆,由此获得的包覆产物各层结构更为紧凑,极其有利于锂离子电池可逆比容量的改善。
优选地,步骤(3)中,相对于100mg的所述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所述间苯二酚的用量为5~200mg,所述甲醛的用量为10~100μl。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高温煅烧的方式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干燥产物以2~10℃/min的速率升温至800~1200℃保温反应2~8h。
优选地,步骤(2)和步骤(3)中,所述碱性催化剂均为浓氨水。在本发明中,所述浓氨水的浓度可以为20~40wt.%。
优选地,步骤(2)和步骤(3)中,所述搅拌反应的时间各自独立地为12~48h。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刻蚀的方式为将所述碳及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浸泡于浓度为5~15wt.%的氢氟酸溶液中,搅拌反应20~300min,之后再固液分离并将所得固体离心清洗,干燥。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金属镁粉、硅藻土粉末以及氯化钠粉末按照质量比1:(1~2):(10~20)放入球磨机中并以120~200r/min的转速研磨0.5~10h,之后将所得混合物放入管式炉中,在氩气保护下,以2~10℃/min的速率升温至600~800℃保温反应2~8h,随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将产物采用浓度为0.1~3mol/L盐酸溶液洗涤离心1~5次,干燥,得到硅基材料;
(2)将所述硅基材料分散于醇水混合溶剂中,经超声处理后向所得分散液中加入浓氨水,之后在剧烈搅拌下加入正硅酸乙酯,随后搅拌反应12~48h,将所得产物采用去离子水洗涤离心1~5次,随后冷冻干燥,得到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
(3)将100mg所述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与水按照质量比1:(100~1000)混合,再加入水体积1/15~1/80的浓度为0.5~2mmol/l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以及水体积1/200~1/800的浓氨水,剧烈搅拌10~60min,随后加入5~200mg的间苯二酚和10~100μl的甲醛溶液并搅拌反应12~48h,之后采用无水乙醇洗涤离心1~5次,真空干燥,接着将干燥产物放入管式炉中,在氩气保护下,以2~10℃/min的速率升温至800~1200℃保温反应2~8h,得到碳及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
(4)将所述碳及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浸泡于浓度为5~15wt.%的氢氟酸溶液中,搅拌反应20~300min,之后再固液分离并将所得固体离心清洗,干燥,得到硅碳复合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硅碳复合材料。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一方面,本发明所使用的硅源为硅藻土,不仅具有价格低廉、储量丰富的优点,而且本身即为一种多孔材料,由其通过镁热还原反应制成的硅基材料能够很好地保留硅藻土的内部结构,由此获得的硅基材料内部存在着大量孔隙,对于电池的循环性能和稳定性能都有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本发明在硅基材料外表面包覆一层碳层,并且硅基材料和碳层之间存在着空隙,从而形成了具有蛋黄结构的碳包覆多孔硅材料,正是这种独特的结构,不仅能够形成稳定SEI膜,降低对于Li+离子的消耗,提高可逆比容量,而且硅基材料和碳层之间的空隙能够容纳硅基材料的体积膨胀,避免负极材料结构的坍塌。综上,本发明提供的硅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如循环稳定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中a为实施例1所得硅基材料的扫描电镜图,图1中b为实施例1原料硅藻土的扫描电镜图。
图2为实施例1所得硅碳复合材料的能谱图。
图3为实施例1所得硅基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
图4为实施例1所得硅碳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图。
图5为实施例2所得硅碳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图。
图6为实施例3所得硅碳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1)将0.1625g金属镁粉、0.1993g硅藻土粉末以及2.2025g氯化钠粉末加入球磨机中并以180r/min的转速球磨2.5h,之后将所得混合物放入管式炉中,通入氩气作为保护气氛,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650℃保温反应3h,随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将产物放入1mol/L盐酸溶液65ml中搅拌洗涤5.5h,随后离心,按照该方法循环洗涤离心3次,最后将产物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h,得到硅基材料。
(2)取步骤(1)得到的硅基材料120mg分散到由320ml无水乙醇和80ml去离子水组成的混合溶液中,超声处理,再往所得分散液中加入4ml的浓氨水(质量分数为28%,下同),之后在剧烈搅拌(搅拌速率为2000rpm,下同)下加入1.6ml正硅酸乙酯,随后搅拌反应12h,将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离心3次,随后冷冻干燥8h,得到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
(3)取步骤(2)得到的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100mg分散在80ml去离子水中,随后与1m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浓度为1mmol/l)以及0.1ml浓氨水(质量分数为28%)混合,剧烈搅拌20min,随后加入60mg间苯二酚和56μl甲醛溶液(质量分数为37%,溶剂为水,下同)并搅拌反应16h,之后采用无水乙醇洗涤离心3次,真空干燥8h,接着将干燥产物放入管式炉中,在氩气保护气氛下,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800℃保温反应2h,得到碳及二氧化硅包覆硅基复合材料。
(4)将步骤(3)得到的碳及二氧化硅包覆硅基复合材料浸泡于5wt.%HF水溶液中,搅拌反应40min,随后采用去离子水洗涤离心3次,最后在冷冻干燥箱中干燥6h,得到硅碳复合材料。其中,步骤(1)所得硅基材料的扫描电镜图以及原料硅藻土的扫描电镜图分别如图1中a和b所示。从图1中a和b可以看出,原料硅藻土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材料,孔隙率高,经过镁热反应之后,它原本的多孔结构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所述硅碳复合材料的能谱图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该硅碳复合材料由硅元素和碳元素组成。所述硅基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镁热反应生成了单质硅,且在23°左右的宽峰应该为未反应的二氧化硅。所述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碳壳以及包覆于所述碳壳中的内核,所述内核为硅基材料,所述碳壳和内核之间具有尺寸为5~100nm的中空间隙,其中,硅基材料的孔径分布为10~200nm且粒径分布为100nm~10μm,硅碳复合材料的粒径分布为100nm~15μm。
将该硅碳复合材料与炭黑和PVDF按照质量比7:2:1混合,再加入NMP作为溶剂,搅拌一整夜,将搅拌好的浆料涂在铜箔上,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于50℃下干燥2h,再在100℃下干燥12h,得到电池极片;之后用钢制冲孔模具把电池极片冲成圆形电极片,称取电极片的质量,后放入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以金属锂为对电极,电解液为1M LiPF6溶于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二甲酯(DEC)(1:1vol%)且含有5%体积的FEC,用CR2025型电池壳进行组装,得到锂离子电池。将该锂离子电池静置24h后进行循环性能测试,所得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电流密度100mA/g下,经过20圈循环之后可逆容量为428mAh/g,容量保持率达到80%,且从第六次循环开始,库伦效率就达到了95%以上。
实施例2
(1)将0.2400g金属镁粉、0.3041g硅藻土粉末以及3.0451g氯化钠粉末加入球磨机中并以120r/min的转速球磨10h,之后将所得混合物放入管式炉中,通入氩气作为保护气氛,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700℃保温反应3h,随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将产物放入1mol/L盐酸溶液65ml中搅拌洗涤6h,随后离心,按照该方法循环洗涤离心3次,最后将产物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h,得到硅基材料。
(2)取步骤(1)得到的硅基材料150mg分散到由320ml无水乙醇和80ml去离子水组成的混合溶液中,超声处理,再往所得分散液中加入4ml的浓氨水,之后在剧烈搅拌下加入1.6ml正硅酸乙酯,随后搅拌反应12h,将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离心3次,随后冷冻干燥8h,得到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
(3)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碳及二氧化硅包覆硅基复合材料。
(4)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硅碳复合材料。所述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碳壳以及包覆于所述碳壳中的内核,所述内核为硅基材料,所述碳壳和内核之间具有尺寸为5~100nm的中空间隙,其中,硅基材料的孔径分布为10~200nm且粒径分布为100nm~10μm,硅碳复合材料的粒径分布为100nm~15μm。
将该硅碳复合材料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成锂离子电池,静置24h后进行循环性能测试,所得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看出,在极高电流密度1000mA/g下,经过35圈循环之后可逆容量为300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60%,且从第七次循环开始,库伦效率就达到了97%以上。
实施例3
(1)将0.3120g金属镁粉、0.4010g硅藻土粉末以及4.1430g氯化钠粉末加入球磨机中并以150r/min的转速球磨6h,之后将所得混合物放入管式炉中,通入氩气作为保护气氛,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650℃保温反应6h,随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将产物放入3mol/L盐酸溶液65ml中搅拌洗涤8h,随后离心,按照该方法循环洗涤离心3次,最后将产物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h,得到硅基材料。
(2)取步骤(1)得到的硅基材料150mg分散到由200ml无水乙醇和50ml去离子水组成的混合溶液中,超声处理,再往所得分散液中加入2.5ml的浓氨水,之后在剧烈搅拌下加入1ml正硅酸乙酯,随后搅拌反应15h,将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离心3次,随后冷冻干燥8h,得到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
(3)取步骤(2)得到的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100mg分散在40ml去离子水中,随后与0.8m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浓度为1mmol/l)以及0.08ml浓氨水(质量分数为28%)混合,剧烈搅拌20min,随后加入60mg间苯二酚和40μl甲醛溶液并搅拌反应14h,之后采用无水乙醇洗涤离心3次,真空干燥10h,接着将干燥产物放入管式炉中,在氩气保护气氛下,以8℃/min的速率升温至900℃保温反应2h,得到碳及二氧化硅包覆硅基复合材料。
(4)将步骤(3)得到的碳及二氧化硅包覆硅基复合材料浸泡于2wt.%HF水溶液中,搅拌反应120min,随后采用去离子水洗涤离心3次,最后在冷冻干燥箱中干燥6h,得到硅碳复合材料。所述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碳壳以及包覆于所述碳壳中的内核,所述内核为硅基材料,所述碳壳和内核之间具有尺寸为5~100nm的中空间隙,其中,硅基材料的孔径分布为10~200nm且粒径分布为100nm~10μm,硅碳复合材料的粒径分布为100nm~15μm。
将该硅碳复合材料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成锂离子电池,静置24h后进行循环性能测试和倍率性能测试,其中,倍率性能分别在100mA/g、200mA/g、500mA/g、1000mA/g、5000mA/g的电流密度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100mA/g下,初始比容量为837mAh/g;循环25圈之后,容量剩余率为86%。该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如图6所示,从图6可以看出,当电流密度回到100mA/g时,比容量回复到了较高的水平,展现了优异的倍率性能。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硅基材料。采用该硅基材料替代硅碳复合材料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组装锂离子电池,静置24h后,将该锂离子电池进行循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100mA/g下,经过20圈循环之后可逆容量为213mAh/g,容量保持率为17.6%。
对比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碳及二氧化硅包覆硅基复合材料。采用该碳及二氧化硅包覆硅基复合材料替代硅碳复合材料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组装锂离子电池,静置24h后,将该锂离子电池进行循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100mA/g下,经过20圈循环之后可逆容量为236mAh/g,容量保持率为23.6%。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碳壳以及包覆在所述碳壳中的内核,所述内核为硅基材料,且所述碳壳和内核之间具有中空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硅碳复合材料中硅元素的含量为50~95wt.%,碳元素的含量为5~50wt.%;
所述硅基材料的孔径分布为10~200nm且粒径分布为100nm~10μm;
所述硅碳复合材料的粒径分布为100nm~15μm;
所述碳壳和内核之间的中空间隙尺寸为5~100nm。
3.一种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金属镁粉、硅藻土粉末以及缓和剂混合均匀,并将所得混合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将所得氧化还原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洗涤,干燥,得到硅基材料;
(2)将所述硅基材料分散于醇水混合溶剂中,之后往所得分散液中加入碱性催化剂和正硅酸乙酯并搅拌反应以在所述硅基材料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层,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
(3)将所述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分散于水中,再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碱性催化剂并搅拌均匀,之后加入间苯二酚和甲醛并搅拌反应以在二氧化硅层表面包覆酚醛树脂层,洗涤,干燥,接着将所得干燥产物进行高温煅烧以使其中所含的酚醛树脂层碳化,得到碳及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
(4)将所述碳及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进行刻蚀以去除二氧化硅层,即得所述硅碳复合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金属镁粉、硅藻土粉末与缓和剂的质量比为1:(1~2):(10~20);所述缓和剂为氯化钠;所述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式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混合物以2~10℃/min的速率升温至600~800℃保温反应2~8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硅基材料与所述醇水混合溶剂的用量比为100mg:(100~400)ml,所述碱性催化剂的用量为所述分散液体积分数的0.5~2%,所述正硅酸乙酯的用量为所述分散液体积分数的0.1~1%;所述碱性催化剂为浓氨水;所述搅拌反应的时间为12~48h。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100~1000),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以其水溶液的形式使用并且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的浓度为0.5~2mmol/l且用量为水体积的1/15~1/80,所述碱性催化剂的用量为水体积的1/200~1/800;相对于100mg的所述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所述间苯二酚的用量为5~200mg,所述甲醛的用量为10~100μl;所述碱性催化剂为浓氨水;所述搅拌反应的时间为12~48h;所述高温煅烧的方式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干燥产物以2~10℃/min的速率升温至800~1200℃保温反应2~8h。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刻蚀的方式为将所述碳及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浸泡于浓度为5~15wt.%的氢氟酸溶液中,搅拌反应20~300min,之后再固液分离并将所得固体离心清洗,干燥。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金属镁粉、硅藻土粉末以及氯化钠粉末按照质量比1:(1~2):(10~20)放入球磨机中并以120~200r/min的转速研磨0.5~10h,之后将所得混合物放入管式炉中,在氩气保护下,以2~10℃/min的速率升温至600~800℃保温反应2~8h,随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将产物采用浓度为0.1~3mol/L盐酸溶液洗涤离心1~5次,干燥,得到硅基材料;
(2)将所述硅基材料分散于醇水混合溶剂中,经超声处理后向所得分散液中加入浓氨水,之后在剧烈搅拌下加入正硅酸乙酯,随后搅拌反应12~48h,将所得产物采用去离子水洗涤离心1~5次,随后冷冻干燥,得到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
(3)将100mg所述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与水按照质量比1:(100~1000)混合,再加入水体积1/15~1/80的浓度为0.5~2mmol/l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以及水体积1/200~1/800的浓氨水,剧烈搅拌10~60min,随后加入5~200mg的间苯二酚和10~100μl的甲醛溶液并搅拌反应12~48h,之后采用无水乙醇洗涤离心1~5次,真空干燥,接着将干燥产物放入管式炉中,在氩气保护下,以2~10℃/min的速率升温至800~1200℃保温反应2~8h,得到碳及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
(4)将所述碳及二氧化硅包覆硅基材料浸泡于浓度为5~15wt.%的氢氟酸溶液中,搅拌反应20~300min,之后再固液分离并将所得固体离心清洗,干燥,得到硅碳复合材料。
9.由权利要求3~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硅碳复合材料。
10.权利要求1、2或9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的应用。
CN201910535756.9A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01979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5756.9A CN110197900A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U2020101077A AU2020101077A4 (en) 2019-06-20 2020-06-22 Silicon/carbon composi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5756.9A CN110197900A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7900A true CN110197900A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54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35756.9A Pending CN110197900A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97900A (zh)
AU (1) AU2020101077A4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8809A (zh) * 2019-11-20 2020-02-21 厦门大学 一种气泡珊瑚形态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67562A (zh) * 2019-11-19 2020-03-06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硅碳复合薄膜负极的制备方法
CN111509212A (zh) * 2020-04-30 2020-08-07 厦门高容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和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1564614A (zh) * 2020-05-11 2020-08-21 厦门高容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和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1584838A (zh) * 2020-05-06 2020-08-25 厦门大学 一种多孔硅/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628148A (zh) * 2020-05-14 2020-09-04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核壳结构的硅-氮掺杂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1834621A (zh) * 2020-06-24 2020-10-2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尾矿制备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52559A (zh) * 2020-07-29 2020-11-17 华南理工大学 由二维硅纳米片自组装的硅碳微球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CN113707858A (zh) * 2021-08-23 2021-11-26 上海颂柏智能技术开发中心 一种多孔碳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WO2021258232A1 (zh) * 2020-06-22 2021-12-30 苏州楚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弹性壳层包覆结构Si/C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921783A (zh) * 2021-09-27 2022-01-11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长循环高倍率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32930A (zh) * 2021-11-30 2022-03-04 陕西汉唐森源实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氮掺多孔微米盘硅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497482A (zh) * 2021-12-31 2022-05-13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43485A (zh) * 2022-05-24 2022-08-02 安徽工业大学 长循环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介孔硅/碳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75924A (zh) * 2022-05-24 2022-08-30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二维介孔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72323A (zh) * 2022-10-25 2023-02-0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碳壳包覆型金属颗粒负载硅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093292A (zh) * 2023-02-17 2023-05-09 三一红象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碳包覆硫酸铁钠材料的方法、碳包覆硫酸铁钠材料和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2355B (zh) * 2020-12-10 2023-08-01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应用于制苯乙烯的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2796506B (zh) * 2020-12-30 2023-07-25 重庆新久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易脱模铝合金模板的制备方法
CN113666375B (zh) * 2021-09-06 2023-10-27 常州大学 一种绿色制备高比表面积β-碳化硅的方法
CN113800523B (zh) * 2021-09-09 2023-05-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层状多孔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97509A (zh) * 2022-02-08 2022-05-13 格龙新材料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725330B (zh) * 2022-03-04 2024-06-11 厦门大学 一种二维碳化钛-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715897A (zh) * 2022-04-19 2022-07-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尺寸可调的SiC@C介孔空心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387497B (zh) * 2023-06-05 2023-07-28 北京精仪天和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熔盐法处理硅废料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3680A (zh) * 2012-04-05 2012-08-01 中南大学 具有三维预留孔结构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00851A (zh) * 2012-08-17 2012-11-2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含该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CN103107317A (zh) * 2013-01-17 2013-05-1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含该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CN103531760A (zh) * 2013-10-28 2014-01-22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蛋黄-蛋壳结构多孔硅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KR20150015086A (ko) * 2013-07-31 2015-02-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젖음성이 향상된 이차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CN104979540A (zh) * 2015-07-09 2015-10-14 东北师范大学 一种双连续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428611A (zh) * 2015-11-03 2016-03-23 盐城工学院 一种高性能多孔-中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35817A (zh) * 2017-03-07 2017-07-0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次级团簇结构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172787A (zh) * 2017-09-18 2018-06-15 浙江大学 一种单分散空心纳米硅/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35992A (zh) * 2018-05-21 2018-11-0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以硅藻土为原料的分级多孔硅碳复合结构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3680A (zh) * 2012-04-05 2012-08-01 中南大学 具有三维预留孔结构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00851A (zh) * 2012-08-17 2012-11-2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含该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CN103107317A (zh) * 2013-01-17 2013-05-1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含该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KR20150015086A (ko) * 2013-07-31 2015-02-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젖음성이 향상된 이차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CN103531760A (zh) * 2013-10-28 2014-01-22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蛋黄-蛋壳结构多孔硅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9540A (zh) * 2015-07-09 2015-10-14 东北师范大学 一种双连续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428611A (zh) * 2015-11-03 2016-03-23 盐城工学院 一种高性能多孔-中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35817A (zh) * 2017-03-07 2017-07-0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次级团簇结构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172787A (zh) * 2017-09-18 2018-06-15 浙江大学 一种单分散空心纳米硅/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35992A (zh) * 2018-05-21 2018-11-0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以硅藻土为原料的分级多孔硅碳复合结构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7562A (zh) * 2019-11-19 2020-03-06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硅碳复合薄膜负极的制备方法
CN110867562B (zh) * 2019-11-19 2020-12-22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硅碳复合薄膜负极的制备方法
CN110828809A (zh) * 2019-11-20 2020-02-21 厦门大学 一种气泡珊瑚形态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509212A (zh) * 2020-04-30 2020-08-07 厦门高容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和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1584838A (zh) * 2020-05-06 2020-08-25 厦门大学 一种多孔硅/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584838B (zh) * 2020-05-06 2021-03-16 厦门大学 一种多孔硅/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564614A (zh) * 2020-05-11 2020-08-21 厦门高容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和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1564614B (zh) * 2020-05-11 2022-07-01 厦门高容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和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1628148A (zh) * 2020-05-14 2020-09-04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核壳结构的硅-氮掺杂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WO2021258232A1 (zh) * 2020-06-22 2021-12-30 苏州楚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弹性壳层包覆结构Si/C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834621A (zh) * 2020-06-24 2020-10-2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尾矿制备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52559B (zh) * 2020-07-29 2022-10-25 华南理工大学 由二维硅纳米片自组装的硅碳微球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CN111952559A (zh) * 2020-07-29 2020-11-17 华南理工大学 由二维硅纳米片自组装的硅碳微球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CN113707858A (zh) * 2021-08-23 2021-11-26 上海颂柏智能技术开发中心 一种多孔碳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3921783A (zh) * 2021-09-27 2022-01-11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长循环高倍率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32930A (zh) * 2021-11-30 2022-03-04 陕西汉唐森源实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氮掺多孔微米盘硅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497482A (zh) * 2021-12-31 2022-05-13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97482B (zh) * 2021-12-31 2024-03-22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43485A (zh) * 2022-05-24 2022-08-02 安徽工业大学 长循环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介孔硅/碳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75924A (zh) * 2022-05-24 2022-08-30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二维介孔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43485B (zh) * 2022-05-24 2023-09-19 安徽工业大学 长循环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介孔硅/碳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75924B (zh) * 2022-05-24 2023-09-19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二维介孔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72323A (zh) * 2022-10-25 2023-02-0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碳壳包覆型金属颗粒负载硅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093292A (zh) * 2023-02-17 2023-05-09 三一红象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碳包覆硫酸铁钠材料的方法、碳包覆硫酸铁钠材料和电池
CN116093292B (zh) * 2023-02-17 2024-03-01 三一红象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碳包覆硫酸铁钠材料的方法、碳包覆硫酸铁钠材料和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0101077A4 (en) 2020-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7900A (zh)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576209B (zh)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6099113B (zh) 一种核壳结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3263B (zh) SnO2C空心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9256535A (zh) 一种蛋黄壳结构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6711461A (zh) 一种球形多孔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6058228A (zh) 一种核壳结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5810914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硫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59006A (zh) 一种木质素基硬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CN105206814B (zh) 一种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多孔碳包覆暴露(001)活性晶面二氧化钛纳米立方体的制备方法
CN107834056A (zh) 原位还原n掺杂石墨烯‑硫化锡‑二氧化锡复合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储锂应用
CN110931753B (zh) 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26537B (zh) 纳米硫分子覆载在二氧化锰包覆碳球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349899A (zh) 一种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5655561B (zh) 一种磷酸锰锂纳米片的合成方法
CN108269982A (zh) 一种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305066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Si/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682813A (zh)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085811A (zh) SiOx/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7331839A (zh) 一种碳纳米管负载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CN107768637A (zh) 一种多孔石墨烯/碳纳米管锂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137465A (zh) 一种碳@Fe2O3@碳微球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0975548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282894B (zh) 一种多孔Si/C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5870427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