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5427B - 端子以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端子以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5427B
CN110165427B CN201910113148.9A CN201910113148A CN110165427B CN 110165427 B CN110165427 B CN 110165427B CN 201910113148 A CN201910113148 A CN 201910113148A CN 110165427 B CN110165427 B CN 1101654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necting piece
extending direction
electric wire
ab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31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5427A (zh
Inventor
竹内竣哉
川濑治
田端正明
大森康雄
原照雄
松井元
樋尾昌秀
松永英树
水谷嘉宏
天野敬丸
美才治健
小林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65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5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5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5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6Connections in which at least one of the connecting parts has projections which bite into or engage the other connecting par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93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at the end of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zero insertion force or no fri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4Securing in base or case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insulating parts having at least one resilient insulat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having an uneven wire-receiving surface to improve the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2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using a crimping slee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2Hand tools for crim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端子以及连接器,无需使用规模较大的夹具而将端子与电线连接。阴端子(12)具备:端子主体(15),具备具有与电线(11)的芯线(13)接触的接触面(21A、21B)、并且沿着延伸方向延伸的能够变形的上侧连接片(18A)和下侧连接片(18B);以及滑动部(16),能够沿着延伸方向移动,其中,滑动部(16)具有在芯线(13)沿着延伸方向配设于上侧连接片(18A)和下侧连接片(18B)的接触面(21A、21B)侧的状态下将上侧连接片(18A)和下侧连接片(18B)按压到芯线(13)的上侧抵接部(25A)和下侧抵接部(25B)。

Description

端子以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端子与电线的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了一种将端子连接于从电线的终端露出的芯线的带端子的电线。作为这样的端子,例如存在具备从外侧压接到从电线的终端露出的芯线的压接部的端子。
为了将上述端子压接到电线,例如以如下方式进行。首先,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从而对规定的形状的端子进行成形。接下来,将端子放置到在上下方向上能够相对移动的一对模具中的位于下侧的下模的放置部。接下来,将从电线的终端露出的芯线重叠地放置到端子的压接部。其后,使一对模具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在上模的压接部与下模的放置部之间夹紧压接部,从而将压接部压接到电线的芯线。通过以上所述,将端子连接到电线的终端(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507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根据上述技术,需要用于将端子的压接部压接到电线的芯线的模具、夹具等、规模较大的设备,所以,需要进行设备投资,存在制造成本上升这样的问题。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是基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无需使用规模较大的夹具而能够连接端子与电线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端子,具备:端子主体,具备能够变形的连接片,该连接片具有与电线接触的接触面并且沿着延伸方向延伸;以及滑动部,能够沿着所述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端子主体移动,其中,所述滑动部具有加压部,在所述电线沿着所述延伸方向配设于所述连接片的所述接触面侧的状态下,该加压部将所述连接片向所述电线按压。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滑动部沿着延伸方向移动,能够将连接片按压到电线。由此,对连接片与电线进行电连接,所以,无需使用规模较大的夹具,能够将电线与端子电连接。
作为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的方式。
所述滑动部的所述加压部优选是从与所述接触面相反的一侧抵接到所述连接片的抵接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抵接部从连接片的与接触面相反的一侧抵接,能够将连接片向电线按压。
所述滑动部优选能够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连接片抵接的抵接位置和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连接片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滑动部相对于端子主体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抵接位置这样的简易操作,能够将电线与端子电连接。
所述滑动部优选形成为在所述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筒状,在所述滑动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后端部附近的位置具有引入部,该引入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随着靠向前方而宽度变窄,并且通过与所述电线滑动接触而将所述电线向所述滑动部的内部引导。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电线滑动接触于引入部,能够将电线容易地插入到呈筒状的滑动部的内部。
在所述滑动部优选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夹具抵接部,利用夹具在所述延伸方向上从后方按压所述夹具抵接部,从而使所述滑动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向前方滑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夹具抵接到夹具抵接部而将滑动部在延伸方向上向前方按压,能够使电线与端子电连接。此外,上述夹具不需要如模具那样的较大型的设备,所以,不产生基于设备投资的大幅的成本增加。
所述连接片优选具有从所述接触面突出的保持突部,所述保持突部通过抵接到所述电线,从而将所述电线保持为向与所述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的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由保持突部将电线保持为向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的状态,所以,即使在拉伸力作用于电线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保持突部而接受拉伸力。由此,牢固地保持端子与电线。
在所述接触面,优选形成有在所述连接片对所述电线进行加压的状态下咬入到所述电线的表面的锯齿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锯齿部咬入到电线的表面,从而电线与端子的保持力提高。另外,能够用锯齿部剥下形成于电线的表面的绝缘性的被膜,所以,能够减小端子与电线的电阻值。
所述锯齿部优选形成为在与所述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槽状,并且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空出间隔地排列而形成。
根据上述结构,在电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多个部位,能够通过锯齿部保持电线,所以,能够提高电线与端子的保持力。另外,在电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多个部位,能够通过锯齿部将电线与端子电连接,所以,能够减小端子与电线的电阻值。
在所述接触面,优选形成有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的电线引导凹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电线与电线引导凹部滑动接触,能够将电线容易地配置于接触面。
所述电线优选具有芯线以及覆盖所述芯线的外周的绝缘被覆,所述端子主体具备能够变形的保持片,该保持片具有保持所述绝缘被覆的保持面并且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所述滑动部具有朝向所述保持片突出的保持片抵接部,所述保持片抵接部抵接到所述保持片而向所述保持片的所述绝缘被覆进行按压。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保持片保持电线的绝缘被覆,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电线与端子之间的保持力。
在所述端子主体优选开口形成有端子窗部,在所述电线配设于所述连接片的状态下,该端子窗部能够检测所述电线的端缘配设于规定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从端子窗部检测电线的端缘,能够容易地确认电线与端子是否连接。
优选在所述端子主体以及所述滑动部中的一方设置有分离位置卡止部,在另一方设置有分离位置卡止接受部,所述分离位置卡止部与所述分离位置卡止接受部进行卡止,从而所述滑动部保持于所述分离位置,在所述端子主体以及所述滑动部中的一方设置有抵接位置卡止部,在另一方设置有抵接位置卡止接受部,通过所述抵接位置卡止部与所述抵接位置卡止接受部进行卡止,从而将所述滑动部保持于所述抵接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相对于滑动部,能够将端子主体分别保持于分离位置和抵接位置这两个位置。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具备:连接器外壳,具有收容所述端子的空腔;以及后保持器,在收容于所述空腔内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延伸方向上安装于所述连接器外壳的后端部,其中,在所述后保持器中的所述延伸方向的后端部,开口形成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插通孔。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后保持器,能够将端子以防脱状态保持于连接器外壳内。
作为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的方式。
所述滑动部优选具有从与所述接触面相反的一侧抵接到所述连接片的抵接部,所述滑动部能够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连接片抵接的抵接位置和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连接片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后保持器能够沿着所述延伸方向移动,在所述后保持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前端部具有滑动部按压部,在所述后保持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从后方向前方移动时,该滑动部按压部从所述延伸方向上的后方与所述滑动部抵接而将所述滑动部向所述延伸方向的前方按压,从而使所述滑动部移动到所述抵接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后保持器移动,能够通过后保持器的滑动部按压部按压滑动部。由此,能够在使后保持器移动的同时,使电线与端子电连接。
所述滑动部优选具有从与所述接触面相反的一侧抵接到所述连接片的抵接部,所述滑动部能够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连接片抵接的抵接位置和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连接片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后保持器能够在卡止到所述连接器外壳的后端部附近的位置的临时卡止位置与在所述延伸方向上比所述临时卡止位置靠前方的真正卡止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后保持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前端部在所述滑动部不处于所述抵接位置的情况下与所述滑动部抵接。
根据上述结构,根据后保持器抵接到滑动部,能够检测由于滑动部未移动到抵接位置而端子与电线不完全连接的状态。
在所述端子主体优选开口形成有端子窗部,在所述电线配设于所述连接片的状态下,该端子窗部能够检测所述电线的端缘配设于规定位置,在所述连接器外壳设置有将所述端子的所述端子窗部与外部连通的连接器窗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经由连接器窗部从端子窗部检测电线的端缘是否配设于规定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无需使用规模较大的夹具,能够连接端子与电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滑动部临时卡止于端子主体的状态的阴端子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滑动部临时卡止于端子主体的状态的阴端子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滑动部临时卡止于端子主体的状态的阴端子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滑动部真正卡止于端子主体的状态的阴端子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滑动部真正卡止于端子主体的状态的阴端子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端子主体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端子主体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锯齿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1是示出锯齿部的变形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2是示出锯齿部的变形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3是示出端子主体的后视图。
图14是示出滑动部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滑动部的俯视图。
图16是示出滑动部的侧视图。
图17是示出滑动部的主视图。
图18是示出变更了抵接部的突出高度的滑动部的主视图。
图19是示出连接器外壳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将阴端子安装于连接器外壳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示出将阴端子安装于连接器外壳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2是示出在连接器外壳处将后保持器安装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示出在连接器外壳处将后保持器安装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4是示出使电线插通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示出使电线插通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6是示出在滑动部未移动到抵接位置的状态下后保持器抵接于滑动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阴端子的剖视图。
图28是示出阴端子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至图26,说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收容连接于电线11的终端的阴端子12(端子的一个例子)。在以下的说明中,将Z方向设为上方、将Y方向设为前方、将X方向设为左方来进行说明。关于多个相同部件,有时仅对一部分部件附加标号,省略其他部件的标号。
(电线11)
如图2所示,电线11是用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被覆14包围芯线13的外周面而成的。绝缘被覆14的终端部分被剥皮,芯线13露出。本实施方式的芯线13是由1根金属线构成的所谓的单芯线。此外,芯线13也可以是将多条金属细线绞合而成的绞线。构成芯线13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任意的金属。本实施方式的芯线13由铜或者铜合金构成。
(端子主体15)
如图2~图4所示,阴端子12具备金属制的端子主体15以及相对于端子主体15能够相对地滑动移动的滑动部16。通过冲压加工、切削加工、铸造等公知的方法将端子主体15形成为规定的形状。构成端子主体15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等任意的金属。本实施方式的端子主体15由铜或者铜合金构成。在端子主体15的表面,也可以形成有镀敷层。构成镀敷层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锡、镍、银等任意的金属。对本实施方式的端子主体15实施镀锡。
如图8以及图9所示,端子主体15具备被对方侧的阳端子(未图示)插入的连接筒部17以及从连接筒部17延伸出到后方的上侧连接片18A和下侧连接片18B。连接筒部17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管状。连接筒部17的前端以对方侧的阳端子能够插入的方式开口。
如图2所示,在连接筒部17的内部,配设有从连接筒部17的后部向前方延伸、并且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片19。插入于连接筒部17内的阳端子与弹性接触片19接触。
在连接筒部17的后方,设置有呈方管状的基部20。在基部20的上壁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地设置有上侧连接片18A(连接片的一个例子),在基部20的下壁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地设置有下侧连接片18B(连接片的一个例子)。上侧连接片18A和下侧连接片18B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延伸方向的一个例子)上延伸的细长的形状。上侧连接片18A与下侧连接片18B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大致相同地形成。
上侧连接片18A以基部20的后端部为支点,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地形成。上侧连接片18A的下表面设为与芯线13接触的接触面21A。在上侧连接片18A的接触面21A,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地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呈槽状的锯齿部22A。在上侧连接片18A的接触面21A,在从后端部起稍靠前方的位置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上侧保持突部23A。在上侧保持突部23A的下表面,也可以形成有锯齿部22A。
下侧连接片18B以基部20的后端部为支点,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地形成。下侧连接片18B的上表面设为与芯线13接触的接触面21B。在下侧连接片18B的接触面21B,在延伸方向(前后方向)上延伸地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电线引导凹部48。在下侧连接片18B的接触面21B的后端部,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下侧保持突部23B。在下侧保持突部23B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空出间隔地排列而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呈槽状的锯齿部22B。下侧保持突部23B与上侧保持突部23A设置于在前后方向上偏移的位置。在下侧连接片18B的接触面21B的未设置有下侧保持突部23B的部分,也可以形成有锯齿部22B。
设置于上侧连接片18A的锯齿部22A以及设置于下侧连接片18B的锯齿部22B咬入到形成于芯线13的表面的氧化被膜而将氧化被膜剥下,从而使芯线13的金属表面露出。该金属表面与上侧连接片18A的接触面21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的接触面21B进行接触,从而将芯线13与端子主体15电连接。
如图10至图12所示,锯齿部22A以及锯齿部22B的形状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锯齿部22A、22B是剖面形状呈V字形的所谓的V字槽形状。
另外,如图11所示,锯齿部22A、22B也可以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缓缓地起伏的曲面状。
另外,如图12所示,也可以做成具有呈槽状的锯齿部22A、22B中的后壁陡立地形成、并且前壁随着靠向后方而扩展的倾斜面的结构。在该情况下,锯齿部22A、22B的后壁咬入到芯线13的表面,从而能够提高电线11与阴端子12的保持力。
锯齿部22A、22B的形状除上述之外,还能够设为任意的形状。例如,既可以做成所谓的U字槽,也可以做成呈槽状的锯齿部22A、22B的底壁与两侧壁正交的形状。
在端子主体15中,在连接筒部17的后方且基部20的前方的位置设置有向上方开口的端子窗部24。从端子窗部24看去,在芯线13配设于上侧连接片18A与下侧连接片18B之间的空间内的状态下,能够从外部检测芯线13的前端部。能够从外部检测包括能够从外部由操作员进行基于视觉辨认的确认,并且,还包括能够从外部用摄像机(未图示)进行检测,另外,还包括从外部插入探测器(未图示)而以电气方式检测芯线13的前端部。
(滑动部16)
如图14至图18所示,滑动部16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延伸方向的一个例子)上延伸的方管状。滑动部16根据需要通过切削加工、铸造、冲压加工等公知的方法而形成。构成滑动部16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等任意的金属。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部16由铜或者铜合金构成。在滑动部16的表面,也可以形成有镀敷层。构成镀敷层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锡、镍、银等任意的金属。对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部16实施镀锡。
滑动部16的剖面形状形成为与端子主体15的设置有上侧连接片18A和下侧连接片18B的区域的剖面形状相同或者稍大。由此,滑动部16能够外嵌到端子主体15的设置有上侧连接片18A和下侧连接片18B的区域。
在滑动部16的上壁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上侧抵接部25A(加压部、抵接部的一个例子)。在滑动部16的下壁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下侧抵接部25B(加压部、抵接部的一个例子)。
在滑动部16的侧壁,在前后方向上的前端部附近的位置开口形成有临时卡止接受部26(分离位置卡止接受部的一个例子)。另外,在滑动部16的侧壁,在相比临时卡止接受部26更靠后方的位置开口形成有真正卡止接受部27(抵接位置卡止接受部的一个例子)。临时卡止接受部26和真正卡止接受部27能够与设置于端子主体15的侧壁的卡止突起28(分离位置卡止部以及抵接位置卡止部的一个例子)弹性地卡止。
端子主体15的卡止突起28与滑动部16的临时卡止接受部26卡止的状态是相对于端子主体15而滑动部16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滑动部16的上侧抵接部25A以及下侧抵接部25B配设于从端子主体15的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的后端缘向后方分离后的分离位置。另外,在该状态下,上侧连接片18A与下侧连接片18B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大于芯线13的直径。
端子主体15的卡止突起28与滑动部16的真正卡止接受部27卡止的状态是相对于端子主体15而滑动部16卡止于真正卡止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滑动部16的上侧抵接部25A从端子主体15的上侧连接片18A的与接触面21A相反的一侧(上侧)抵接于上侧连接片18A。另外,滑动部16的下侧抵接部25B从端子主体的下侧连接片18B的与接触面21B相反的一侧(下侧)抵接于下侧连接片18B。这样,滑动部16相对于端子主体15而真正卡止的位置是上侧抵接部25A抵接到上侧连接片18A、并且下侧抵接部25B抵接到下侧连接片18B的抵接位置。
如上所述,滑动部16在外嵌于端子主体15的设置有上侧连接片18A和下侧连接片18B的区域的状态下,能够在上述临时卡止位置与真正卡止位置之间滑动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端子主体15的卡止突起28兼作分离位置卡止部和抵接位置卡止部。
如上所述,在滑动部16相对于端子主体15保持于真正卡止位置的状态下,上侧抵接部25A从上方抵接到上侧连接片18A的上表面,下侧抵接部25B从下方抵接到下侧连接片18B的下表面。
在滑动部16相对于端子主体15保持于真正卡止位置的状态下,上侧抵接部25A从上方按压上侧连接片18A,从而上侧连接片18A向下方发生弹性变形。另外,下侧抵接部25B从下方按压下侧连接片18B,从而下侧连接片18B向上方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在上侧连接片18A与下侧连接片18B之间的空间中,以在前后方向(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状态配设芯线13,并且,滑动部16相对于端子主体15保持于真正卡止位置,在该状态下,芯线13由弹性变形后的上侧连接片18A和下侧连接片18B从上下方向进行夹持。即,将上侧连接片18A向下方按压到上侧抵接部25A,从而从上方接触到芯线13,将下侧连接片18B向上方按压到下侧抵接部25B,从而从下方接触到芯线13。
此外,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通过适当变更上侧抵接部25A的高度尺寸以及下侧抵接部25B的高度尺寸,从而即使在使用同一形状的端子主体15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芯线13的直径不同的电线11与阴端子12连接。例如,在图18中,示出上侧抵接部25A的高度尺寸以及下侧抵接部25B的高度尺寸比图17所记载的低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用同一形状的端子主体15,将芯线13的直径比图17所记载的大的电线11与阴端子12连接。
在滑动部16相对于端子主体15保持于真正卡止位置的状态下,上侧连接片18A的上侧保持突部23A从上方按压芯线13,下侧连接片18B的下侧保持突部23B从下方按压芯线13。这样,芯线13由上侧保持突部23A从上方按压,并且由配设于在前后方向上与上侧保持突部23A偏移的位置的下侧保持突部23B从下方按压,从而保持于在上下方向(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个例子)上弯曲的状态。另外,还通过上侧保持突部23A和下侧保持突部23B,将芯线13与阴端子12电连接。
在滑动部16的前端部,设置有从上壁向上方突出的夹具抵接部46。夹具45从后方抵接到夹具抵接部46,由该夹具45将滑动部16向前方推压,从而滑动部16能够向前方移动(参照图26)。夹具45呈细长的板状或者棒状。夹具45由金属、合成树脂等公知的材料构成。此外,上述夹具45与模具、用于使该模具工作的设备相比,规模较小。因此,抑制由于夹具45引起的成本的增大。
在滑动部16的后端部附近的位置,在左右两侧壁,设置有向滑动部16的内侧突出的一对引入部47。引入部47形成为随着从后方向前方而宽度变窄。芯线13滑动接触于引入部47的内表面,从而将芯线13向滑动部16的内部引导。
(连接器10)
如图1所示,连接器10具备具有收容阴端子12的多个空腔29的连接器外壳30以及组装到连接器外壳30的后端部的后保持器31。
(连接器外壳30)
如图19所示,连接器外壳30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扁平、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连接器外壳30通过对绝缘性的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型而形成。在连接器外壳30中,收容阴端子12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空腔29在左右方向上空出间隔地并列,并且上下两层地重叠。形成于上层的各空腔29和形成于下层的各空腔29配设于上下偏移的位置。此外,空腔29的个数是任意的,另外,上下重叠的情况下的层数也是任意的。
空腔29的前端向前方开口,阳端子能够插入。空腔29的后端向后方开口,能够从后方收容阴端子12。
如图2所示,在阴端子12收容于空腔29内的状态下,在与阴端子12的端子窗部2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贯通构成空腔29的壁的连接器窗部33。通过该连接器窗部33,端子窗部24与外部连通。从连接器窗部33看去,能够从外部检测阴端子12的端子窗部24。由此,穿过连接器窗部33以及端子窗部24,能够从外部检测芯线13的前端部。
连接器外壳30具有将形成于上层的空腔29与形成于下层的空腔29之间隔开的隔壁34。隔壁34从空腔29的后端部延伸出到后方。在隔壁34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向上下突出的间壁35。通过该间壁35,收容于各空腔29的阴端子12与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阴端子12电绝缘。
在连接器外壳30的左右两侧壁的后端部附近的位置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临时卡止锁定部36,在相比该临时卡止锁定部36更靠前方的位置,向外侧突出地设置有真正卡止锁定部37。
(后保持器31)
后保持器31形成为向前方开口的箱状。后保持器31通过对绝缘性的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型而形成。后保持器31外嵌于连接器外壳30的后半部分。在后保持器31的左右两侧壁的前端部附近的位置设置有能够弹性地卡止到连接器外壳30的临时卡止锁定部36以及真正卡止锁定部37的锁定接受部38。锁定接受部38大概呈门形状。
连接器外壳30的临时卡止锁定部36与后保持器31的锁定接受部38进行卡止,从而后保持器31相对于连接器外壳30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另外,连接器外壳30的真正卡止锁定部37与后保持器31的锁定接受部38进行卡止,从而后保持器31相对于连接器外壳30保持于真正卡止位置。
在后保持器31,被电线11插通的多个插通孔39在左右方向上并列、并且上下两层地排列而设置。插通孔39设置于与连接器外壳30的空腔29对应的位置。
插通孔39的内径尺寸设定为与电线11的绝缘被覆14的外径尺寸相同或者稍大。
在后保持器31,被连接器外壳30嵌入的罩部41向前方开口。在罩部41的后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邻近处设置有在罩部41内向前方突出、并且上下空出间隔地排列的一对突出壁42A、42B。该一对突出壁42A、42B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隔设定为与连接器外壳30的隔壁34的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尺寸相同或者稍大。
在后保持器31相对于连接器外壳30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后保持器31的一对突出壁42A、42B相比连接器外壳30的隔壁34的后端缘位于后方。在后保持器31相对于连接器外壳30保持于真正卡止位置的状态下,连接器外壳30的隔壁34嵌入到后保持器31的一对突出壁42A、42B之间。由此,抑制后保持器31相对于连接器外壳30在上下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移。
罩部41的内壁形成为从前端缘起稍靠后方的区域比其他区域薄。由此,在罩部41的内壁,在前端部附近的位置与后部之间,形成有台阶。该台阶设为在后保持器31相对于连接器外壳30从临时卡止位置移动到真正卡止位置时从后方抵接到滑动部16的后端部44的滑动部按压部43。该滑动部按压部43从后方抵接到滑动部16的后端部44而将滑动部16向前方按压,从而滑动部16移动到真正卡止位置。
(连接器10的装配工序的第一例)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装配工序的第一例。连接器10的装配工序不限定于以下的叙述。
通过公知的方法,形成端子主体15和滑动部16。针对端子主体15,从后方组装滑动部16。滑动部16的前端缘从后方抵接到端子主体15的卡止突起28,滑动部16的侧壁发生扩展变形。当进一步地将滑动部16向前方压入时,滑动部16的侧壁发生恢复变形,滑动部16的临时卡止接受部26卡止到端子主体15的卡止突起28。由此,滑动部16相对于端子主体15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由此,得到阴端子12(参照图3)。
通过对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型,从而形成连接器外壳30和后保持器31(参照图19)。在连接器外壳30的空腔29内,从后方插入阴端子12(参照图20以及图21)。
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在连接器外壳30的后端部,从后方组装后保持器31。于是,后保持器31的前端部从后方抵接到连接器外壳30的临时卡止锁定部36,后保持器31的前端部发生扩展变形。当进一步地将后保持器31向前方压入时,后保持器31的前端部发生恢复变形,后保持器31的锁定接受部38弹性地卡止到连接器外壳30的临时卡止锁定部36。由此,后保持器31相对于连接器外壳30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在该状态下,后保持器31的滑动部按压部43配设于从滑动部16的后端缘向后方分离后的位置。
在电线11的端部将绝缘被覆14剥皮,从而使规定的长度尺寸的芯线13露出。将芯线13的前端部从后方插入到设置于后保持器31的后端部的插通孔39内。
当将电线11进一步地向前方压入时,芯线13的前端部从后保持器31的插通孔39向前方突出,被从滑动部16的后端部44向滑动部16的内部导入。芯线13通过与滑动部16的引入部47抵接,从而被向滑动部16引导。当进一步地将电线11向前方压入时,芯线13的前端部向端子主体15的内部进入,达到上侧连接片18A与下侧连接片18B之间的空间内。
当进一步地将电线11向前方压入时,芯线13的前端部到达端子主体15的端子窗部24的下方的位置(参照图25)。于是,在从连接器窗部33能够视觉辨认的端子窗部24内,能够通过目视、探测器等检测芯线13的前端部。在该状态下,电线11的绝缘被覆14位于后保持器31的插通孔39内。
在滑动部16相对于端子主体15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并且在后保持器31相对于连接器外壳30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上侧连接片18A与下侧连接片18B的间隔设定为大于芯线13的外径尺寸,所以,在将芯线13插入到连接器10内时,芯线13不从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受到大的摩擦力。因此,能够降低将电线11插入到连接器10时的插入力。
接下来,当将后保持器31向前方按压时,后保持器31的前端部搁置到连接器外壳30的真正卡止锁定部37而发生扩展变形。当进一步地将后保持器31向前方按压时,后保持器31的滑动部按压部43从后方抵接到滑动部16的后端部44。当进一步地将后保持器31向前方按压时,通过滑动部按压部43,滑动部16相对于端子主体15相对地移动到前方。此时,端子主体15的卡止突起28与滑动部16的临时卡止接受部26的卡止脱落,滑动部16的侧壁搁置到卡止突起28而发生扩展变形。
当进一步地将后保持器31向前方按压时,滑动部16的侧壁发生恢复变形,端子主体15的卡止突起28与滑动部16的真正卡止接受部27弹性地卡止。由此,滑动部16相对于端子主体15保持于真正卡止位置。此时,连接器外壳30的真正卡止锁定部37与后保持器31的锁定接受部38进行卡止。由此,后保持器31相对于连接器外壳30保持于真正卡止位置(参照图1以及图2)。
在滑动部16相对于端子主体15保持于真正卡止位置的状态下,滑动部16的上侧抵接部25A从上方抵接到端子主体15的上侧连接片18A并向下方按压。另外,滑动部16的下侧抵接部25B从下方抵接到端子主体15的下侧连接片18B并向上方按压。由此,芯线13被上侧连接片18A和下侧连接片18B从上下夹持。
形成于上侧连接片18A的下表面的锯齿部22A以及形成于下侧连接片18B的上表面的锯齿部22B咬入到形成于芯线13的表面的氧化被膜,进一步地剥下该氧化被膜,从而构成芯线13的金属表面露出。该金属表面与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相接触,从而将电线11与阴端子12电连接。
在芯线13被上侧连接片18A和下侧连接片18B从上下夹持的状态下,芯线13被上侧连接片18A的上侧保持突部23A和下侧连接片18B的下侧保持突部23B夹住,从而保持于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状态以及在上下方向上弯曲的状态。由此,能够牢固地保持芯线13,所以,在拉伸力作用于电线11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电线11与阴端子12的保持力。
(连接器10的装配工序的第二例)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装配工序的第二例。在本制造工序中,如图26所示,使夹具45从后方抵接到夹具抵接部46,使滑动部16滑动移动到前方之后,使后保持器31移动到前方。
在使滑动部16移动至真正卡止位置的过程中,如图26所示,滑动部16有时停止于临时卡止位置与真正卡止位置之间。在该状态下,芯线13与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的电连接状态不充分。这是由于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对芯线13的接触压力不充分。在该状态下,如果要使后保持器31从临时卡止位置向真正卡止位置移动,则后保持器31的滑动部按压部43抵接到滑动部16的后端部,从而后保持器31成为无法移动到真正卡止位置的状态。由此,能够判定滑动部16是否移动至真正卡止位置。
关于上述以外的装配工序,因为与第一例大致相同,所以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的阴端子12具备:端子主体15,具备具有与电线11的芯线13接触的接触面21A、21B并且沿着延伸方向延伸的能够变形的上侧连接片18A和下侧连接片18B;以及滑动部16,能够沿着延伸方向移动,其中,滑动部16具有在芯线13沿着延伸方向配设于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的接触面21A、21B侧的状态下将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按压到芯线13的上侧抵接部25A以及下侧抵接部25B。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滑动部16沿着延伸方向移动,能够将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按压到芯线13。由此,将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与芯线13电连接,所以,无需使用如模具那样的规模较大的夹具,能够将电线11与阴端子12电连接。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滑动部16的上侧抵接部25A以及下侧抵接部25B从与接触面21A、21B相反的一侧抵接到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上侧抵接部25A以及下侧抵接部25B从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的与接触面21A、21B相反的一侧抵接,从而能够将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按压到电线11的芯线13。由此,能够将电线11与阴端子12电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滑动部16能够在上侧抵接部25A以及下侧抵接部25B分别与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抵接的抵接位置和上侧抵接部25A以及下侧抵接部25B分别与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滑动部16相对于端子主体1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抵接位置这样的简易操作,能够将电线11与阴端子12电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滑动部16具有形成为在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筒状,在滑动部16的延伸方向上的后端部附近的位置具有引入部47,该引入部47随着在延伸方向上靠向前方而宽度变窄,并且通过与电线11的芯线13滑动接触而将电线11向滑动部16的内部引导。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芯线13滑动接触于引入部47,能够将芯线13容易地插入到呈筒状的滑动部16的内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滑动部16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夹具抵接部46,利用夹具45在延伸方向上从后方按压夹具抵接部46,从而使滑动部16在延伸方向上向前方滑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夹具45抵接到夹具抵接部46而在延伸方向上向前方按压滑动部16,从而能够使电线11与阴端子12电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上侧连接片18A具有从接触面21A突出的上侧保持突部23A,下侧连接片18B具有从接触面21B突出的下侧保持突部23B。上侧保持突部23A以及下侧保持突部23B通过抵接到电线11的芯线13,从而将芯线13保持为向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的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上侧保持突部23A以及下侧保持突部23B将芯线13保持为向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的状态,所以,即使在拉伸力作用于电线11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上侧保持突部23A以及下侧保持突部23B而受到拉伸力。由此,牢固地保持电线11和阴端子12。
在各接触面21A、21B形成有在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对芯线13进行加压的状态下咬入到芯线13的表面的锯齿部22A、22B。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锯齿部22A、22B咬入到芯线13的表面,从而芯线13与阴端子12的保持力提高。另外,能够由锯齿部22A、22B剥下形成于芯线13的表面的绝缘性的被膜,所以,能够减小芯线13与阴端子12之间的电阻值。
锯齿部22A、22B形成为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槽状,并且在延伸方向上空出间隔地排列而形成。
根据上述结构,在电线11的延伸方向上的多个部位,能够由锯齿部22A、22B保持芯线13,所以,能够提高芯线13与阴端子12的保持力。另外,在电线11的延伸方向上的多个部位,能够由锯齿部22A、22B将芯线13与阴端子12电连接,所以,能够减小芯线13与阴端子12之间的电阻值。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接触面21B形成有沿着延伸方向延伸的电线引导凹部48。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芯线13与电线引导凹部48滑动接触,从而能够将芯线13容易地配置于接触面21B。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端子主体15开口形成有端子窗部24,该端子窗部24在将芯线13配设于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的状态下,能够检测芯线13的端缘配设于规定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从端子窗部24检测芯线13的端缘,从而能够容易地确认是否芯线13配设于规定的位置、并且芯线13与阴端子12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端子主体15设置有卡止突起28,在滑动部16设置有临时卡止接受部26和真正卡止接受部27。通过卡止突起28与临时卡止接受部26进行卡止,从而将滑动部16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通过卡止突起28与真正卡止接受部进行卡止,从而将滑动部16保持于真正卡止位置。
由此,能够将滑动部16相对于端子主体15分别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和真正卡止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具备具有收容阴端子12的空腔29的连接器外壳30以及安装于连接器外壳30的后端部的后保持器31,其中,在后保持器31的后端部开口形成有与空腔29连通的插通孔39。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后保持器31,将阴端子12以防脱状态保持于连接器外壳30内。
根据本实施方式,滑动部16具有从与接触面21A相反的一侧抵接到上侧连接片18A的上侧抵接部25A以及从与接触面21B相反的一侧抵接到下侧连接片18B的下侧抵接部25B。滑动部16能够在上侧抵接部25A以及下侧抵接部25B分别与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抵接的抵接位置和上侧抵接部25A以及下侧抵接部25B分别与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后保持器31能够沿着延伸方向移动,在后保持器31的延伸方向上的前端部具有滑动部按压部43,该滑动部按压部43在后保持器31在延伸方向上从后方移动到前方时,从延伸方向上的后方抵接到滑动部16而将滑动部16向延伸方向上的前方按压,从而使滑动部16移动到抵接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后保持器移动,从而能够由后保持器的滑动部按压部来按压滑动部。由此,能够在使后保持器移动的同时,使电线与端子电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后保持器31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在后保持器31的前端部具有滑动部按压部43,该滑动部按压部43在后保持器31从后方移动到前方时,从后方抵接到滑动部16而将滑动部16向前方按压,从而使滑动部16移动到真正卡止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后保持器31从后方移动到前方,从而通过后保持器31的滑动部按压部43按压滑动部16。由此,能够使滑动部16移动至真正卡止位置。于是,滑动部16的上侧抵接部25A以及下侧抵接部25B分别抵接到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将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向芯线13按压,芯线13发生变形而使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与芯线13接触,所以,将电线11与阴端子12电连接。根据本结构,通过使后保持器31在延伸方向上从后方向前方移动这样的一个动作,能够将电线11与阴端子12电连接。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后保持器31的延伸方向上的前端部在滑动部16不处于抵接位置的情况下,与滑动部16抵接。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根据后保持器31的前端部抵接到滑动部16来检测由于滑动部16未移动到抵接位置而芯线13与阴端子12不完全连接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端子主体15形成有在将芯线13配设于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的状态下能够从外部视觉辨认芯线13的端缘的端子窗部24。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从端子窗部24确认配设于阴端子12的芯线13的端缘,所以,能够容易地检查芯线13相对于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配设于规定的位置。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连接器外壳30设置有能够从外部视觉辨认阴端子12的端子窗部24的连接器窗部33。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从连接器窗部33确认配设于阴端子12的芯线13的端缘,所以,能够容易地检查芯线13相对于连接片18配设于规定的位置。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参照图27~图28,说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的阴端子52具有端子主体55和滑动部56。端子主体55具有从连接筒部57的左右两侧壁的后端部延伸到后方的一对连接片58A、58B。
从连接筒部57的上壁的后端缘,形成有向后方延伸的上侧保持片70A。上侧保持片70A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上侧保持片70A的后端缘相比连接片58A、58B的后端缘更向后方延伸。从连接筒部57的下壁的后端缘,形成有向后方延伸的下侧保持片70B。下侧保持片70B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下侧保持片70B的后端缘相比连接片58A、58B的后端缘更向后方延伸。另外,上侧保持片70A的后端缘相比下侧保持片70B的后端缘更向后方延伸。
上侧保持片70A的后端部的下表面设为上侧保持面71A。上侧保持面71A形成为弧状。另外,下侧保持片70B的后端部的上表面设为下侧保持面71B。下侧保持面71B形成为弧状。
电线11的绝缘被覆14的前端部以在芯线13配设于与一对连接片58A、58B对应的位置的状态下位于上侧保持片70A的上侧保持面71A和下侧保持片70B的下侧保持面71B之间的方式被剥皮。
在滑动部56设置有上侧保持片抵接部72A,该上侧保持片抵接部72A在滑动部56移动到真正卡止位置的状态下,从与上侧保持面71A相反的一侧(从上方)抵接上侧保持片70A,将上侧保持片70A向下方按压。另外,在滑动部56设置有下侧保持片抵接部72B,该下侧保持片抵接部72B在滑动部56移动到真正卡止位置的状态下,从与下侧保持面71B相反的一侧(从下方)抵接下侧保持片70B,将下侧保持片70B向上方按压。
在滑动部56相对于端子主体55保持于真正卡止位置的状态下,上侧保持片抵接部72A从上方按压上侧保持片70A,从而上侧保持片70A向下方发生弹性变形。另外,下侧保持片抵接部72B从下方按压下侧保持片70B,从而下侧保持片70B向上方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当将绝缘被覆14配设于上侧保持片70A与下侧保持片70B之间的空间并且将滑动部56相对于端子主体55保持于真正卡止位置时,绝缘被覆14由弹性变形后的上侧保持片70A和下侧保持片70B从上下方向夹持。
关于上述以外的结构,因为与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所以,关于相同部件,附加同一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绝缘被覆14沿着前后方向配设于上侧保持片70A的上侧保持面71A与下侧保持片70B的下侧保持面71B之间的状态下,并且在滑动部16移动到抵接位置的状态下,上侧保持片抵接部72A以及下侧保持片抵接部72B分别抵接到上侧保持片70A以及下侧保持片70B,将上侧保持片70A以及下侧保持片70B按压到绝缘被覆14。由此,能够由上侧保持片70A以及下侧保持片70B保持电线11的绝缘被覆14,所以,能够提高电线11的保持力。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不限定于通过上述叙述以及附图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技术范围中。
(1)在实施方式1中,做成将上侧连接片18A和下侧连接片18B设置于一个端子主体15的结构,但不限于此,既可以将一个连接片设置于一个端子主体15,另外,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连接片。
(2)在实施方式1中,端子设为阴端子12,但不限于此,既可以是阳端子,另外,也可以是在圆板形状的连接部分具有螺栓插通孔的所谓的圆端子。
(3)在实施方式1中,做成设置保持绝缘被覆14的上侧保持突部23A以及下侧保持突部23B的结构,但也可以省略上侧保持突部23A以及下侧保持突部23B。
(4)在实施方式1中,做成将端子窗部24设置于端子主体15、将连接器窗部33设置于连接器外壳30的结构,但既可以省略端子窗部24,另外,也可以省略连接器窗部33。
(5)在实施方式1中,将引入部47设置于后保持器31的插通孔39的开口缘,但也可以省略引入部47。
(6)在实施方式1中,在后保持器31设置有按压滑动部16的滑动部按压部43,但也可以省略滑动部按压部43。
(7)在实施方式1中,空腔29设为两层,但既可以是一层,也可以是三层以上。
(8)在实施方式1中,滑动部16由金属制成,但不限于此,滑动部16能够由合成树脂制成、由陶瓷制成等、通过任意的材料形成。
(9)在实施方式1中,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做成进行弹性变形的结构,但上侧连接片18A以及下侧连接片18B也可以进行塑性变形。
(10)在实施方式1~2中,电线11设为用绝缘被覆14包围芯线13的外周而成的包覆电线,但电线11也可以是裸电线。
(11)在实施方式1~2中,滑动部16做成方管状,但不限于此,滑动部16既可以是圆筒形状,也可以是三角管形状、五角管形状、六角管形状等多角管形状。
(12)在实施方式1中,做成将临时卡止接受部26设置于滑动部16的结构,但也可以省略临时卡止接受部26。
标号说明
10:连接器
11:电线
12:阴端子(端子的一个例子)
13:芯线
14:绝缘被覆
15:端子主体
16:滑动部
18A:上侧连接片(连接片的一个例子)
18B:下侧连接片(连接片的一个例子)
21A、21B:接触面
23A:上侧保持突部(保持突部的一个例子)
23B:下侧保持突部(保持突部的一个例子)
24:端子窗部
25A:上侧抵接部(抵接部的一个例子)
25B:下侧抵接部(抵接部的一个例子)
26:临时卡止接受部(分离位置卡止接受部的一个例子)
27:真正卡止接受部(抵接位置卡止接受部的一个例子)
28:卡止突起(分离位置卡止部、抵接位置卡止部的一个例子)
29:空腔
30:连接器外壳
31:后保持器
33:连接器窗部
39:插通孔
43:滑动部按压部
45:夹具
46:夹具抵接部
47:引入部
48:电线引导凹部
70A:上侧保持片(保持片的一个例子)
70B:下侧保持片(保持片的一个例子)
71A、71B:保持面
72A:上侧保持片抵接部(保持片抵接部的一个例子)
72B:下侧保持片抵接部(保持片抵接部的一个例子)。

Claims (15)

1.一种端子,具备:
端子主体,具备能够变形的连接片,该连接片具有与电线接触的接触面并且沿着延伸方向延伸;以及
滑动部,能够沿着所述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端子主体移动,
其中,
所述滑动部具有加压部,在所述电线沿着所述延伸方向配设于所述连接片的所述接触面侧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端子主体的滑动移动,该加压部将所述连接片向所述电线按压,
所述连接片在所述延伸方向上偏移的位置具有从所述接触面突出的第一保持突部和第二保持突部,
所述第一保持突部和所述第二保持突部通过分别抵接到所述电线,从而将所述电线保持为向与所述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中,
所述滑动部的所述加压部是从与所述接触面相反的一侧抵接到所述连接片的抵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中,
所述滑动部能够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连接片抵接的抵接位置和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连接片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其中,
所述滑动部形成为在所述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筒状,在所述滑动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后端部附近的位置具有引入部,该引入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随着靠向前方而宽度变窄,并且通过与所述电线滑动接触而将所述电线向所述滑动部的内部引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其中,
在所述滑动部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夹具抵接部,利用夹具在所述延伸方向上从后方按压所述夹具抵接部,从而使所述滑动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向前方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其中,
在所述接触面形成有锯齿部,在所述连接片被向所述电线加压的状态下,所述锯齿部咬入到所述电线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其中,
所述锯齿部形成为在与所述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槽状,并且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空出间隔地排列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其中,
在所述接触面形成有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的电线引导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其中,
所述电线具有芯线以及覆盖所述芯线的外周的绝缘被覆,
所述端子主体具备能够变形的保持片,该保持片具有保持所述绝缘被覆的保持面并且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
所述滑动部具有朝向所述保持片突出的保持片抵接部,所述保持片抵接部抵接到所述保持片而向所述保持片的所述绝缘被覆进行按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其中,
在所述端子主体开口形成有端子窗部,在所述电线配设于所述连接片的状态下,该端子窗部能够检测所述电线的端缘配设于规定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其中,
在所述端子主体以及所述滑动部中的一方设置有分离位置卡止部,在另一方设置有分离位置卡止接受部,所述分离位置卡止部与所述分离位置卡止接受部进行卡止,从而所述滑动部保持于所述分离位置,
在所述端子主体以及所述滑动部中的一方设置有抵接位置卡止部,在另一方设置有抵接位置卡止接受部,所述抵接位置卡止部与所述抵接位置卡止接受部进行卡止,从而所述滑动部保持于所述抵接位置。
12.一种连接器,具备:
连接器外壳,具有收容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子的空腔;以及
后保持器,在收容于所述空腔内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延伸方向上安装于所述连接器外壳的后端部,
其中,
在所述后保持器中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后端部,开口形成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插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滑动部具有从与所述接触面相反的一侧抵接到所述连接片的抵接部,
所述滑动部能够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连接片抵接的抵接位置和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连接片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后保持器能够沿着所述延伸方向移动,
在所述后保持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前端部具有滑动部按压部,在所述后保持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从后方向前方移动时,该滑动部按压部从所述延伸方向上的后方与所述滑动部抵接而将所述滑动部向所述延伸方向的前方按压,从而使所述滑动部移动到所述抵接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滑动部具有从与所述接触面相反的一侧抵接到所述连接片的抵接部,
所述滑动部能够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连接片抵接的抵接位置和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连接片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后保持器能够在卡止到所述连接器外壳的后端部附近的位置的临时卡止位置与在所述延伸方向上比所述临时卡止位置靠前方的真正卡止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后保持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前端部在所述滑动部不处于所述抵接位置的情况下与所述滑动部抵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端子主体开口形成有端子窗部,在所述电线配设于所述连接片的状态下,该端子窗部能够检测所述电线的端缘配设于规定位置,
在所述连接器外壳设置有将所述端子的所述端子窗部与外部连通的连接器窗部。
CN201910113148.9A 2018-02-15 2019-02-13 端子以及连接器 Active CN1101654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5369 2018-02-15
JP2018025369A JP6713009B2 (ja) 2018-02-15 2018-02-15 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5427A CN110165427A (zh) 2019-08-23
CN110165427B true CN110165427B (zh) 2021-10-15

Family

ID=67541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3148.9A Active CN110165427B (zh) 2018-02-15 2019-02-13 端子以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44187B2 (zh)
JP (1) JP6713009B2 (zh)
CN (1) CN1101654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8109B2 (ja) * 2019-03-28 2022-06-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7088110B2 (ja) * 2019-03-28 2022-06-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7121913B2 (ja) * 2019-05-08 2022-08-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
JP7133513B2 (ja) * 2019-06-12 2022-09-0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
JP7216895B2 (ja) * 2019-08-28 2023-02-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
JP7255449B2 (ja) * 2019-10-24 2023-04-1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7272232B2 (ja) * 2019-10-29 2023-05-1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7310661B2 (ja) * 2020-03-12 2023-07-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
JP7404949B2 (ja) * 2020-03-12 2023-12-2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21190286A (ja) * 2020-05-29 2021-12-1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
JP7447731B2 (ja) * 2020-08-07 2024-03-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447777B2 (ja) 2020-12-11 2024-03-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444131B2 (ja) 2021-04-27 2024-03-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7268085B2 (ja) * 2021-05-20 2023-05-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2023134891A (ja) * 2022-03-15 2023-09-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防水コネクタ
JP2023167076A (ja) * 2022-05-11 2023-11-2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23167841A (ja) * 2022-05-13 2023-11-2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59766A (en) * 1956-03-16 1960-11-08 Jacobsen Edwi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215911A (en) * 1979-05-25 1980-08-05 Amp Incorporated Battery terminal for telephone storage batteries
US4629274A (en) * 1985-10-01 1986-12-16 Pollock Henry J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899310B2 (ja) * 2001-12-01 2007-03-28 ハルティング エレクトリック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電気的な接触部材
CN101320849A (zh) * 2008-07-02 2008-12-10 安徽电力广德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锥度涨紧联接头
CN101335390A (zh) * 2007-06-26 2008-12-31 上海旭隆电气有限公司 锥形自锁电缆铜接头的制造工艺
CN201307646Y (zh) * 2008-10-30 2009-09-09 芜湖飞云电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线电缆连接件
CN203813058U (zh) * 2014-03-20 2014-09-03 泰州市鹏龙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接线端子
CN105305124A (zh) * 2015-10-29 2016-02-03 广州番禺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线转接装置单体及由其构成的一体式电线转接装置
CN105356076A (zh) * 2015-11-26 2016-02-24 国网河南偃师市供电公司 一种导线断线连接装置
CN205609777U (zh) * 2016-01-25 2016-09-28 乐清市君浩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紧锁连接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44444A (en) 1956-07-18 1960-08-10 Eric Lionel Hutchings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ectrical connectors or terminals
US3387080A (en) * 1966-07-25 1968-06-04 Burndy Corp Splice connector with locking insert
JP3336318B2 (ja) 1991-07-23 2002-10-21 株式会社ソフィア パチンコ機
JPH0523422U (ja) * 1991-09-04 1993-03-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圧接形ケーブル接続器
JP2574771Y2 (ja) * 1992-10-07 1998-06-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5489225A (en) * 1993-12-16 1996-02-06 Ventritex, Inc. Electrical terminal with a collet grip for a defibrillator
JP2000208214A (ja) * 1999-01-11 2000-07-28 Harness Syst Tech Res Ltd シ―ルド電線のコネクタ構造
US6485324B1 (en) * 2001-09-27 2002-11-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djustable electrical cord strain relief apparatus
EP1503454B1 (en) 2003-07-30 2015-08-0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Terminal crimping structure for aluminium wire and producing method
JP2005050736A (ja) * 2003-07-30 2005-02-2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アルミ電線への端子圧着構造及び端子付アルミ電線の製造方法
JP2005129447A (ja) * 2003-10-27 2005-05-19 Smk Corp 電線接続用プラグ
JP2010102979A (ja) * 2008-10-24 2010-05-06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電線接続装置
JP5629430B2 (ja) * 2008-12-09 2014-11-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アルミ電線への端子圧着構造
JP2011040194A (ja) * 2009-08-07 2011-02-24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端子付き圧着電線および端子付き圧着電線の製造方法
US7905744B1 (en) 2009-10-20 2011-03-15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Cartridge lock registered jack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JP2011103262A (ja) * 2009-11-12 2011-05-26 Yazaki Corp 圧着端子および端子の圧着方法
JP5622314B2 (ja) * 2010-10-12 2014-11-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端子の電線接続構造
US9424966B2 (en) * 2012-06-04 2016-08-2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ethod for form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part, method for producing aluminum wire with terminal,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part, motor provided with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part, and electrical device provided with motor provided with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part, aluminum wire with terminal, motor provided with aluminum wire with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device provided with motor provided with aluminum wire with terminal
JP6086940B2 (ja) 2015-06-03 2017-03-01 株式会社木村電気工業 電線接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59766A (en) * 1956-03-16 1960-11-08 Jacobsen Edwi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215911A (en) * 1979-05-25 1980-08-05 Amp Incorporated Battery terminal for telephone storage batteries
US4629274A (en) * 1985-10-01 1986-12-16 Pollock Henry J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899310B2 (ja) * 2001-12-01 2007-03-28 ハルティング エレクトリック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電気的な接触部材
CN101335390A (zh) * 2007-06-26 2008-12-31 上海旭隆电气有限公司 锥形自锁电缆铜接头的制造工艺
CN101320849A (zh) * 2008-07-02 2008-12-10 安徽电力广德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锥度涨紧联接头
CN201307646Y (zh) * 2008-10-30 2009-09-09 芜湖飞云电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线电缆连接件
CN203813058U (zh) * 2014-03-20 2014-09-03 泰州市鹏龙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接线端子
CN105305124A (zh) * 2015-10-29 2016-02-03 广州番禺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线转接装置单体及由其构成的一体式电线转接装置
CN105356076A (zh) * 2015-11-26 2016-02-24 国网河南偃师市供电公司 一种导线断线连接装置
CN205609777U (zh) * 2016-01-25 2016-09-28 乐清市君浩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紧锁连接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13009B2 (ja) 2020-06-24
US10944187B2 (en) 2021-03-09
CN110165427A (zh) 2019-08-23
US20190252803A1 (en) 2019-08-15
JP2019145208A (ja) 2019-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5427B (zh) 端子以及连接器
CN113950776B (zh) 端子
CN112514168B (zh) 端子
US11228152B2 (en) Joint connector
US8251759B2 (en) Terminal fitting, a terminal fitting chain, a wire with a terminal fitting and a processing device therefor
CN111684663B (zh) 端子
CN111684661B (zh) 端子及带端子电线
CN111684662A (zh) 带端子的电线
JP6918160B2 (ja) 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CN113906634B (zh) 端子
CN113574741B (zh) 接头连接器
CN114008868B (zh) 端子及带端子的电线
CN113678320B (zh) 端子及带端子电线
JP7400640B2 (ja) コネクタ
CN115244789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113646970B (zh) 端子及带端子电线
US20240204426A1 (en) Connector
JP2003223948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と接続端子の接続方法及び接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