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2604A - 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2604A
CN110132604A CN201910437207.8A CN201910437207A CN110132604A CN 110132604 A CN110132604 A CN 110132604A CN 201910437207 A CN201910437207 A CN 201910437207A CN 110132604 A CN110132604 A CN 110132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measured
engine
default
index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372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2604B (zh
Inventor
张大晴
曹文霞
叶辉
祝先标
王兆远
李英涛
李雷
孙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43720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26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2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26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26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26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5/00Testing of engines
    • G01M15/04Testing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接收到可靠性测试指令时,获取预设测试规则;根据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并统计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的循环次数;判断循环次数是否等于预设测试次数;在循环次数等于预设测试次数时,获取待测试发动机在循环切换测试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待监控指标值,并根据待监控指标值生成待测试发动机可靠性的测试报告。通过上述方式,大大缩短了对发动机可靠性的测试周期,同时降低了测试成本。

Description

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节油技术的运用,目前大部分乘用车都具备自动起停功能(Start&Stop,也称即起即停功能)。所谓即起即停,是指车辆行驶过程中临时停车(如等红灯)的时候,发动机能自动熄火;而当车辆需要继续前进的时候,车辆自动重启发动机的一套系统。为了保障车辆即起即停功能的实现,发动机需要频繁的启动、停止,因而为了保证车辆出厂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就需要对发动机总成和各运动副,如曲轴、轴瓦、活塞连杆组件、凸轮轴以及阀系相关零部件进行测试。
但是,目前对发动机可靠性测试,通常是由驾驶员驾驶车辆对整车进行测试,但是这种测试方式无法昼夜不停的连续自动运行,即无法保证测试强度,因而测试周期较长。
并且,由于测试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因而测试成本也较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发动机可靠性测试周期长、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可靠性测试指令时,获取预设测试规则;
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并统计所述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的循环次数;
判断所述循环次数是否等于预设测试次数;
在所述循环次数等于所述预设测试次数时,获取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循环切换测试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待监控指标值,并根据所述待监控指标值生成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可靠性的测试报告。
优选地,所述测试状态包括启动状态、第一怠速状态、预设负荷状态、第二怠速状态和停机状态;
所述在接收到可靠性测试指令时,获取预设测试规则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续航测试标准,确定进行一次循环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长、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预设负荷状态下需要达到的转速和需要承受的平均有效压力;
根据所述切换时长、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需要达到的转速和需要承受的平均有效压力,确定所述待测试发动机从所述启动状态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所需的第一加速时长、在所述第一怠速状态下运行的第一怠速时长、从所述第一怠速状态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所需的第二加速时长,在所述预设负荷状态下运行的负荷时长、从所述预设负荷状态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所需的第一减速时长、在所述第二怠速状态下运行的第二怠速时长和从所述第二怠速状态减速至停机状态所需的第二减速时长;
根据所述第一加速时长、所述第一怠速时长、所述第二加速时长、所述负荷时长、所述第一减速时长、所述第二怠速时长、所述第二减速时长、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需要达到的转速和需要承受的平均有效压力,生成所述预设测试规则。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一加速时长内从所述启动状态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并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一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一测试指标值匹配;
若所述第一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一测试指标值匹配,则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一怠速状态下运行所述第一怠速时长;
在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一怠速状态下运行所述第一怠速时长后,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二加速时长内从所述第一怠速状态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并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二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二测试指标值匹配;
若所述第二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二测试指标值匹配,则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预设负荷状态下运行所述负荷时长;
在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预设负荷状态下运行所述负荷时长后,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一减速时长内从所述预设负荷状态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并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三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三测试指标值匹配;
若所述第三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三测试指标值匹配,则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二怠速状态下运行所述第二怠速时长;
在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二怠速状态下运行所述第二怠速时长后,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二减速时长内从所述第二怠速状态减速至停机状态。
优选地,所述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一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一测试指标值匹配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一测试指标值不匹配,则根据所述第一待监控指标值生成第一加速错误提示,并根据所述第一加速错误提示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重新从所述启动状态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
优选地,所述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二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二测试指标值匹配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二测试指标值不匹配,则根据所述第二待监控指标值生成第二加速错误提示,并根据所述第二加速错误提示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重新从所述第一怠速状态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
优选地,所述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三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三测试指标值匹配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三测试指标值不匹配,则根据所述第三待监控指标值生成减速错误提示,并根据所述减速错误提示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重新从所述预设负荷状态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负载设置标准,为所述待测试发动机设置负载,所述负载设置标准根据搭载所述待测试发动机的车辆的实际运行状态确定。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可靠性测试指令时,获取预设测试规则;
测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并统计所述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的循环次数;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循环次数是否等于预设测试次数;
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循环次数等于所述预设测试次数时,获取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循环切换测试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待监控指标值,并根据所述待监控指标值生成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可靠性的测试报告。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程序,所述发动机可靠性测试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发动机可靠性测试程序,所述发动机可靠性测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案,通过预先设置针对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规则和测试次数,从而可以在接收到针对待测试发动机的可靠性测试指令时,能够根据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并在测试过程中统计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的循环次数,然后将统计的循环测试与预设的测试次数进行比较,并在统计的循环次数等于预设的测试次数时,获取待测试发动机在循环切换测试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待监控指标值,最终根据获取到的待监控指标值生成针对待测试发动机可靠性的测试报告。由于整个测试过程无需驾驶员驾介入,因而可以高强度的进行测试,从而大大缩短了测试周期。此外,由于测试过程无需依赖搭载待测试发动机的车辆,不需要驾驶车辆进行实际路况测试,因而也可以大大降低测试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发动机可靠性测试程序。
在图1所示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与网络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设备中的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5可以设置在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设备中,所述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一种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接收到可靠性测试指令时,获取预设测试规则。
具体的说,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主要是一种台架测试方案。即,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将待测试发动机固定到台架上,同时建立台架与终端设备,如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等之间的通信连接,以便在终端设备接收到可靠性测试指令时,能够根据获取到的预设测试规则控制台架上的待测试发动机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
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所说的可靠性测试指令可以是测试人员手动触发了终端设备上某一功能按键生成的,也可以是在符合某一条件时,由预设的定时程序执行相应的代码生成的,此处不做限制。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针对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主要是为了保证发动机在搭载到车辆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实现即起即停功能,因而本实施例中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大致可以分为启动状态、第一怠速状态、预设负荷状态、第二怠速状态和停机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怠速状态”中的“第一”,“第二怠速状态”中的“第二”仅仅是用于区别从不同状态切换到怠速状态,并不对怠速状态本身造成限制,即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怠速状态中待测试发动机的转速和第二怠速状态中待测试发动机的转速可以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上述预设测试规则主要规定的是如何将待测试发动机从启动状态切换到怠速状态,然后从怠速状态切换到预设负荷状态,接着从预设符号状态切换回怠速状态,最后从怠速状态切换到停机状态。
此外,为了保证后续步骤的顺利执行,需要在接收到可靠性测试指令时,获取预设测试规则的操作之前完成对所述预设测试规则的设置。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生成所述预设测试规则的具体实现方式,大致如下:
(1)根据预设续航测试标准,确定进行一次循环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长、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预设负荷状态下需要达到的转速和需要承受的平均有效压力。
具体的说,上述所说的序号测试标准特指新标欧洲循环测试(New EuropeanDriving Cycle,NEDC,也称:新欧洲驾驶周期)标准。该标准主要在欧洲、中国、澳大利亚使用,包含4个市区循环模式和1个郊区循环模式。
其中,市区循环的车速较低,即发动机的转速较慢,郊区循环的车速较高,即发动机的转速较快。
由于搭载待测试发动机的车辆在实际使用中,通常是在市区运行,即待测试发动机通常是处于市区循环模式。因而,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在设置预设测试规则时,主要是针对市区循环模式的。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分别针对确定进行一次循环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长、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预设负荷状态下需要达到的转速和需要承受的平均有效压力的方式进行说明。
(1-1)根据预设续航测试标准,确定进行一次循环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长的方式:
根据NEDC中记载的内容可知,乘用车在市区循环模式下,大概每200秒需要起停3次。
也就是说,完成一次从启动状态到停机状态的过程大约需要60秒-70秒。
为了便于计算,本实施例以60秒为例,即,根据预设续航测试标准,确定进行一次循环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长为60秒。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给出的仅为一种确定进行一次循环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长的具体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1-2)根据预设续航测试标准,确定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预设负荷状态下需要达到的转速和需要承受的平均有效压力:
根据NEDC中记载的内容可知,乘用车在市区循环模式下,搭载的发动机的转速通常是在1800r/min(每分钟转动1800次)-2200r/min之间,所承受的平均有效压力通常是在6bar-10bar。
为了方便计算,本实施例将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预设负荷状态下需要达到的转速规定为2000r/min,需要承受的平均有效压力规定为8bar。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给出的仅为一种确定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市区循环模式下的转速取值范围和承受的平均有效压力取值范围的具体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2)根据所述切换时长、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需要达到的转速和需要承受的平均有效压力,确定所述待测试发动机从所述启动状态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所需的第一加速时长、在所述第一怠速状态下运行的第一怠速时长、从所述第一怠速状态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所需的第二加速时长,在所述预设负荷状态下运行的负荷时长、从所述预设负荷状态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所需的第一减速时长、在所述第二怠速状态下运行的第二怠速时长和从所述第二怠速状态减速至停机状态所需的第二减速时长。
为了保证整个测试过程的合理性,针对各个测试状态分配的时长可以如表1所示。
表1待测试发动机在60秒内各测试状态对应时长表
通过表1记录的内容不难发现,在进行一次循环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长为60秒时,第一加速时长为2秒,第一怠速时长为4秒,第二加速时长为6秒,负荷时长为20秒,第一减速时长为6秒,第二怠速时长为6秒,第二减速时长为16秒。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给出的仅为一种个测试状态对应时长的具体划分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制,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划分,此处不做限制。
(3)根据所述第一加速时长、所述第一怠速时长、所述第二加速时长、所述负荷时长、所述第一减速时长、所述第二怠速时长、所述第二减速时长、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需要达到的转速和需要承受的平均有效压力,生成所述预设测试规则。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给出的仅为一种生成所述预设测试规则的具体实现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定,在具体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此外,上述“第一加速时长”中的“第一”,“第二加速时长”中的“第二”仅仅是用于区别两次加速过程所需时长不同,并不对加速过程造成限定。
相应地,上述“第一怠速时长”中的“第一”,“第二怠速时长”中的“第二”也仅仅是用于区别两次停留在怠速状态所需时长不同,并不对怠速过程造成限定。
步骤S20,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并统计所述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的循环次数。
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以步骤S10中生成的预设测试规则为例进行说明。
相应地,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的过程,大致如下:
首先,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一加速时长内从所述启动状态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并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一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一测试指标值匹配;
相应地,若所述第一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一测试指标值匹配,则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一怠速状态下运行所述第一怠速时长;
接着,在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一怠速状态下运行所述第一怠速时长后,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二加速时长内从所述第一怠速状态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并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二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二测试指标值匹配;
相应地,若所述第二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二测试指标值匹配,则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预设负荷状态下运行所述负荷时长;
接着,在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预设负荷状态下运行所述负荷时长后,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一减速时长内从所述预设负荷状态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并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三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三测试指标值匹配;
相应地,若所述第三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三测试指标值匹配,则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二怠速状态下运行所述第二怠速时长;
最后,在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二怠速状态下运行所述第二怠速时长后,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二减速时长内从所述第二怠速状态减速至停机状态。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给出的仅为为根据上述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定,在具体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加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装置的完备性,使得所述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装置能够更好的对待测试发动机进行测试,所述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一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一测试指标值匹配的操作之后,若确定所述第一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一测试指标值不匹配,则根据所述第一待监控指标值生成第一加速错误提示,并根据所述第一加速错误提示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重新从所述启动状态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
相应地,所述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二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二测试指标值匹配的操作之后,若确定所述第二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二测试指标值不匹配,则根据所述第二待监控指标值生成第二加速错误提示,并根据所述第二加速错误提示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重新从所述第一怠速状态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
相应地,所述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三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三测试指标值匹配的操作之后,若确定所述第三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三测试指标值不匹配,则根据所述第三待监控指标值生成减速错误提示,并根据所述减速错误提示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重新从所述预设负荷状态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第一待监控指标值”中的“第一”,“第二待监控指标值”中的“第二”,“第三待监控指标值”中的“第三”仅仅是用于区别这三种待监控指标值之间的不同,对待监控指标值本身不造成限制。
相应地,上述“第一测试指标值”中的“第一”,“第二测试指标值”中的“第二”,“第三测试指标值”中的“第三”仅仅是用于区别这三种待监控指标值之间的不同,对待监控指标值本身不造成限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待监控指标值对应的待监控指标,所述第二待监控指标值对应的待监控指标和所述第三待监控指标值对应的待监控指标可以部分相同。
比如,第一待监控指标值对应的待监控指标可以包括噪声指标、振动指标、声振粗糙度指标和油耗指标;第二待监控指标值对应的待监控指标除了可以包括噪声指标、振动指标、声振粗糙度指标、油耗指标,还可以包括动力性指标和加速平顺性指标;第三待监控指标值对应的待监控指标除了可以包括噪声指标、振动指标、声振粗糙度指标、油耗指标,还可以包减速平顺性指标。
此外,由于获取的第一待监控指标值、第二待监控指标和第三待监控指标值分别是在不同切换状态获取的,因而根据不同状态的实际情况,即便同一个指标对应的指标值也会有所不同,因而设置的与上述各指标值对应的测试指标值也需要因为切换状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的设置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不再赘述,也不做限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是将待测试发动机从启动状态,切换到第一怠速状态,再从第一怠速状态切换到预设负荷状态,再从预设负荷状态切换到第二怠速状态,最后从第二怠速状态切换到停机状态,这一整个切换过程看做一次循环切换过程。因而本实施例中所统计的循环次数具体是指重复执行上述一个完整切换过程的次数。
步骤S30,判断所述循环次数是否等于预设测试次数。
具体的说,若通过判断确定所述循环次数等于预设测试次数,则执行步骤S40。
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的完善性和合理性,如果通过判断确定所述循环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需要重新执行步骤S20,直到所述循环次数等于预设测试次数为止。
此外,为了使得通过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得到的测试结果能够尽可能的贴近实际情况,保证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测试次数同样可以根据NEDC来确定。
关于根据NEDC确定预设测试次数的方式大致如下:
首先,根据NEDC中记载的内容可知,乘用车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0年-15年,折算成里程后大约为20万公里-30万公里。
为了便于计算,本实施例规定待测试发动机的可靠性目标是需要满足整车行驶30万公里。
其次,通过对现有城市道路的调研发现,相邻两个红绿灯之间的间隔平均为500米。
为了使得测试结果更加贴合实际,假设搭载待测试发动机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见红灯或绿灯的概率各位50%。
也就是说,车辆没通过两红绿灯路口,就可能会停车一次,即车辆每行驶1千米(1公里)就会起停一次。
因此,根据上述得到的两个数据,30万公里和每1公里起停一次,可以确定本案中需要设置的预设测试次数为30万次。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给出的仅为一种确定所述预设测试次数的具体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根据上述得到的预设测试次数(30万次)和进行一次循环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60秒)可以发现,整个测试过程大概需要进行5000小时。如果台架试验每天进行20小时,至少也需要250天的测试时间。虽然与现有测试时间需要3年左右相比,已经大大缩短。但是为了进一步缩短测试周期,以加快研发周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进一步减少待测试发动机在各测试状态的稳定运行时长、加速、减速时长。
为了保证整个测试过程的合理性,针对各个测试状态分配的时长可以如表2所示。
表2待测试发动机在30秒内各测试状态对应时长表
通过表2记录的内容不难发现,在进行一次循环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长为30秒时,第一加速时长为1秒,第一怠速时长为2秒,第二加速时长为3秒,负荷时长为10秒,第一减速时长为3秒,第二怠速时长为3秒,第二减速时长为8秒。
根据上述得到的预设测试次数(30万次)和进行一次循环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30秒)可以发现,整个测试过程大概需要进行2500小时。如果台架试验每天进行20小时,仅需要125天的测试时间,通过这种缩短切换时长的方式,进一步缩短了测试周期。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给出的仅为一种测试状态对应时长的具体划分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制,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划分,此处不做限制。
步骤S40,在所述循环次数等于所述预设测试次数时,获取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循环切换测试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待监控指标值,并根据所述待监控指标值生成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可靠性的测试报告。
通过上述描述不难发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通过预先设置针对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规则和测试次数,从而可以在接收到针对待测试发动机的可靠性测试指令时,能够根据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并在测试过程中统计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的循环次数,然后将统计的循环测试与预设的测试次数进行比较,并在统计的循环次数等于预设的测试次数时,获取待测试发动机在循环切换测试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待监控指标值,最终根据获取到的待监控指标值生成针对待测试发动机可靠性的测试报告。由于整个测试过程无需驾驶员驾介入,因而可以高强度的进行测试,从而大大缩短了测试周期。此外,由于测试过程无需依赖搭载待测试发动机的车辆,不需要驾驶车辆进行实际路况测试,因而也可以大大降低测试成本。
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一种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在所述步骤S20之前,还包括:
步骤S00,根据预设的负载设置标准,为所述待测试发动机设置负载。
具体的说,为了保证为所述待测试发动机设置的负载尽可能的贴近搭载所述待测试发动机的车辆在实际路况运行,待测试发动机承受的负载,所述负载标准优选根据搭载所述待测试发动机的车辆的实际运行状态确定。
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为所述待测试发动机设置的负载可以是在不同测试状态、不同转速下,待测试发动机需要承受的平均有效压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本实施例提供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案的顺利执行,在为所述待测试发动机设置负载之前,还可以先对待测试发动机的性能进行初步检测,在确定待测试发动机的性能合格后,才执行步骤S00的操作;否则,需要根据检测结果对待测试发动机进行改进,以使待测试发动机符合测试要求。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使测试结果更加贴合实际,除了为所述待测试发动机设置负载之外,还可以为需要搭载在车辆中的散热器设置相应的温度、空压机设置相应的压力,以及调整电平的想要参数。
进一步地,在完成上述设置之后,为了保证本实施例提供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案的顺利执行,还可以先检验待测试发动机的单体性能是否正常,适合进行后续的测试操作,如果可以则执行步骤S20中的操作,否则针对设置的参数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异常原因,并根据异常原因进行相应调整。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举例说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通过上述描述不难发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通过根据搭载待测试发动机的车辆的实际运行状态确定针对待测试发动机的负载设置标准,并在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之前,根据设置的负载设置标准为待测试发动机设置负载,从而使得针对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过程能够模拟搭载待测试发动机的车辆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而使得测试结果能够更加真实有效。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发动机可靠性测试程序,所述发动机可靠性测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的步骤。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装置包括:获取模块4001、测试模块4002、判断模块4003和生成模块4004。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4001,用于在接收到可靠性测试指令时,获取预设测试规则;所述测试模块4002,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并统计所述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的循环次数;所述判断模块4003,用于判断所述循环次数是否等于预设测试次数;所述生成模块4004,用于在所述循环次数等于所述预设测试次数时,获取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循环切换测试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待监控指标值,并根据所述待监控指标值生成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可靠性的测试报告。
应当理解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针对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案,主要是为了保证发动机在搭载到车辆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实现即起即停功能,因而本实施例中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大致可以分为启动状态、第一怠速状态、预设负荷状态、第二怠速状态和停机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怠速状态”中的“第一”,“第二怠速状态”中的“第二”仅仅是用于区别从不同状态切换到怠速状态,并不对怠速状态本身造成限制,即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怠速状态中待测试发动机的转速和第二怠速状态中待测试发动机的转速可以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测试模块4002执行的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的过程,实质就是将待测试发动机从启动状态切换到怠速状态,然后从怠速状态切换到预设负荷状态,接着从预设符号状态切换回怠速状态,最后从怠速状态切换到停机状态。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测试模块4002能够顺利执行上述循环切换操作,需要在所述获取模块4001获取所述预设测试规则之前完成对所述预设测试规则的设置。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生成所述预设测试规则的具体实现方式,大致如下:
首先,根据预设续航测试标准,确定进行一次循环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长、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预设负荷状态下需要达到的转速和需要承受的平均有效压力;
然后,根据所述切换时长、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需要达到的转速和需要承受的平均有效压力,确定所述待测试发动机从所述启动状态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所需的第一加速时长、在所述第一怠速状态下运行的第一怠速时长、从所述第一怠速状态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所需的第二加速时长,在所述预设负荷状态下运行的负荷时长、从所述预设负荷状态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所需的第一减速时长、在所述第二怠速状态下运行的第二怠速时长和从所述第二怠速状态减速至停机状态所需的第二减速时长;
最后,根据所述第一加速时长、所述第一怠速时长、所述第二加速时长、所述负荷时长、所述第一减速时长、所述第二怠速时长、所述第二减速时长、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需要达到的转速和需要承受的平均有效压力,生成所述预设测试规则。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给出的仅为一种生成所述预设测试规则的具体实现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定,在具体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此外,上述“第一加速时长”中的“第一”,“第二加速时长”中的“第二”仅仅是用于区别两次加速过程所需时长不同,并不对加速过程造成限定。
相应地,上述“第一怠速时长”中的“第一”,“第二怠速时长”中的“第二”也仅仅是用于区别两次停留在怠速状态所需时长不同,并不对怠速过程造成限定。
以上述预设测试规则为例,所述测试模块4002执行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的过程,具体如下:
首先,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一加速时长内从所述启动状态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并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一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一测试指标值匹配;
相应地,若所述第一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一测试指标值匹配,则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一怠速状态下运行所述第一怠速时长;
接着,在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一怠速状态下运行所述第一怠速时长后,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二加速时长内从所述第一怠速状态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并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二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二测试指标值匹配;
相应地,若所述第二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二测试指标值匹配,则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预设负荷状态下运行所述负荷时长;
接着,在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预设负荷状态下运行所述负荷时长后,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一减速时长内从所述预设负荷状态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并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三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三测试指标值匹配;
相应地,若所述第三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三测试指标值匹配,则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二怠速状态下运行所述第二怠速时长;
最后,在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二怠速状态下运行所述第二怠速时长后,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二减速时长内从所述第二怠速状态减速至停机状态。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给出的仅为为根据上述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定,在具体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加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装置的完备性,使得所述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装置能够更好的对待测试发动机进行测试,所述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一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一测试指标值匹配的操作之后,若确定所述第一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一测试指标值不匹配,则根据所述第一待监控指标值生成第一加速错误提示,并根据所述第一加速错误提示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重新从所述启动状态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
相应地,所述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二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二测试指标值匹配的操作之后,若确定所述第二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二测试指标值不匹配,则根据所述第二待监控指标值生成第二加速错误提示,并根据所述第二加速错误提示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重新从所述第一怠速状态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
相应地,所述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三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三测试指标值匹配的操作之后,若确定所述第三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三测试指标值不匹配,则根据所述第三待监控指标值生成减速错误提示,并根据所述减速错误提示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重新从所述预设负荷状态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第一待监控指标值”中的“第一”,“第二待监控指标值”中的“第二”,“第三待监控指标值”中的“第三”仅仅是用于区别这三种待监控指标值之间的不同,对待监控指标值本身不造成限制。
相应地,上述“第一测试指标值”中的“第一”,“第二测试指标值”中的“第二”,“第三测试指标值”中的“第三”仅仅是用于区别这三种待监控指标值之间的不同,对待监控指标值本身不造成限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待监控指标值对应的待监控指标,所述第二待监控指标值对应的待监控指标和所述第三待监控指标值对应的待监控指标可以部分相同。
比如,第一待监控指标值对应的待监控指标可以包括噪声指标、振动指标、声振粗糙度指标和油耗指标;第二待监控指标值对应的待监控指标除了可以包括噪声指标、振动指标、声振粗糙度指标、油耗指标,还可以包括动力性指标和加速平顺性指标;第三待监控指标值对应的待监控指标除了可以包括噪声指标、振动指标、声振粗糙度指标、油耗指标,还可以包减速平顺性指标。
此外,由于获取的第一待监控指标值、第二待监控指标和第三待监控指标值分别是在不同切换状态获取的,因而根据不同状态的实际情况,即便同一个指标对应的指标值也会有所不同,因而设置的与上述各指标值对应的测试指标值也需要因为切换状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的设置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不再赘述,也不做限制。
通过上述描述不难发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装置,通过预先设置针对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规则和测试次数,从而可以在接收到针对待测试发动机的可靠性测试指令时,能够根据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并在测试过程中统计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的循环次数,然后将统计的循环测试与预设的测试次数进行比较,并在统计的循环次数等于预设的测试次数时,获取待测试发动机在循环切换测试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待监控指标值,最终根据获取到的待监控指标值生成针对待测试发动机可靠性的测试报告。由于整个测试过程无需驾驶员驾介入,因而可以高强度的进行测试,从而大大缩短了测试周期。此外,由于测试过程无需依赖搭载待测试发动机的车辆,不需要驾驶车辆进行实际路况测试,因而也可以大大降低测试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工作流程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此处不做限制。
另外,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装置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装置还包括设置模块。
其中,所述设置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负载设置标准,为所述待测试发动机设置负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说的负载设置标准具体是根据搭载所述待测试发动机的车辆的实际运行状态确定。
通过上述描述不难发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装置,通过根据搭载待测试发动机的车辆的实际运行状态确定针对待测试发动机的负载设置标准,并在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之前,根据设置的负载设置标准为待测试发动机设置负载,从而使得针对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过程能够模拟搭载待测试发动机的车辆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而使得测试结果能够更加真实有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工作流程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此处不做限制。
另外,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可靠性测试指令时,获取预设测试规则;
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并统计所述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的循环次数;
判断所述循环次数是否等于预设测试次数;
在所述循环次数等于所述预设测试次数时,获取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循环切换测试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待监控指标值,并根据所述待监控指标值生成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可靠性的测试报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状态包括启动状态、第一怠速状态、预设负荷状态、第二怠速状态和停机状态;
所述在接收到可靠性测试指令时,获取预设测试规则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续航测试标准,确定进行一次循环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长、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预设负荷状态下需要达到的转速和需要承受的平均有效压力;
根据所述切换时长、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需要达到的转速和需要承受的平均有效压力,确定所述待测试发动机从所述启动状态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所需的第一加速时长、在所述第一怠速状态下运行的第一怠速时长、从所述第一怠速状态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所需的第二加速时长,在所述预设负荷状态下运行的负荷时长、从所述预设负荷状态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所需的第一减速时长、在所述第二怠速状态下运行的第二怠速时长和从所述第二怠速状态减速至停机状态所需的第二减速时长;
根据所述第一加速时长、所述第一怠速时长、所述第二加速时长、所述负荷时长、所述第一减速时长、所述第二怠速时长、所述第二减速时长、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需要达到的转速和需要承受的平均有效压力,生成所述预设测试规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一加速时长内从所述启动状态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并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一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一测试指标值匹配;
若所述第一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一测试指标值匹配,则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一怠速状态下运行所述第一怠速时长;
在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一怠速状态下运行所述第一怠速时长后,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二加速时长内从所述第一怠速状态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并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二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二测试指标值匹配;
若所述第二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二测试指标值匹配,则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预设负荷状态下运行所述负荷时长;
在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预设负荷状态下运行所述负荷时长后,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一减速时长内从所述预设负荷状态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并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三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三测试指标值匹配;
若所述第三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三测试指标值匹配,则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二怠速状态下运行所述第二怠速时长;
在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二怠速状态下运行所述第二怠速时长后,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所述第二减速时长内从所述第二怠速状态减速至停机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一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一测试指标值匹配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一测试指标值不匹配,则根据所述第一待监控指标值生成第一加速错误提示,并根据所述第一加速错误提示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重新从所述启动状态加速至所述第一怠速状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二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二测试指标值匹配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二测试指标值不匹配,则根据所述第二待监控指标值生成第二加速错误提示,并根据所述第二加速错误提示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重新从所述第一怠速状态加速至所述预设负荷状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三待监控指标值是否与预设的第三测试指标值匹配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待监控指标值与所述第三测试指标值不匹配,则根据所述第三待监控指标值生成减速错误提示,并根据所述减速错误提示控制所述待测试发动机重新从所述预设负荷状态减速至所述第二怠速状态。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负载设置标准,为所述待测试发动机设置负载,所述负载设置标准根据搭载所述待测试发动机的车辆的实际运行状态确定。
8.一种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可靠性测试指令时,获取预设测试规则;
测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测试规则循环切换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并统计所述待测试发动机的测试状态的循环次数;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循环次数是否等于预设测试次数;
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循环次数等于所述预设测试次数时,获取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在循环切换测试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的待监控指标值,并根据所述待监控指标值生成所述待测试发动机可靠性的测试报告。
9.一种发动机可靠性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程序,所述发动机可靠性测试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发动机可靠性测试程序,所述发动机可靠性测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的步骤。
CN201910437207.8A 2019-05-23 2019-05-23 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1326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7207.8A CN110132604B (zh) 2019-05-23 2019-05-23 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7207.8A CN110132604B (zh) 2019-05-23 2019-05-23 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2604A true CN110132604A (zh) 2019-08-16
CN110132604B CN110132604B (zh) 2020-11-03

Family

ID=67572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37207.8A Active CN110132604B (zh) 2019-05-23 2019-05-23 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260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7573A (zh) * 2019-11-29 2020-03-2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发动机调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39069A (zh) * 2021-09-30 2022-02-11 潍坊内燃机质量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4323679A (zh) * 2021-12-13 2022-04-1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怠速启停系统耐久性测试方法
CN114563140A (zh) * 2022-01-25 2022-05-31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的密封性测试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7065A (zh) * 2012-12-30 2013-07-17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怠速启停开关试验考核装置
CN203824760U (zh) * 2014-04-15 2014-09-10 水星海事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便携式舷外发动机循环起动测试仪
KR20160030021A (ko) * 2014-09-08 2016-03-16 강창수 엔진제어모듈의시험장비
CN105841965A (zh) * 2016-04-05 2016-08-1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测试汽车起动机耐久性的测试装置
CN106285972A (zh) * 2015-05-28 2017-01-04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的发动机自动启停的方法
CN106644508A (zh) * 2016-12-09 2017-05-10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启停系统可靠性性能测试方法与装置
CN108072525A (zh) * 2017-12-05 2018-05-25 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起动机耐久性试验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9696309A (zh) * 2018-12-27 2019-04-30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汽车发动机自动启停耐久试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7065A (zh) * 2012-12-30 2013-07-17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怠速启停开关试验考核装置
CN203824760U (zh) * 2014-04-15 2014-09-10 水星海事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便携式舷外发动机循环起动测试仪
KR20160030021A (ko) * 2014-09-08 2016-03-16 강창수 엔진제어모듈의시험장비
CN106285972A (zh) * 2015-05-28 2017-01-04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的发动机自动启停的方法
CN105841965A (zh) * 2016-04-05 2016-08-1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测试汽车起动机耐久性的测试装置
CN106644508A (zh) * 2016-12-09 2017-05-10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启停系统可靠性性能测试方法与装置
CN108072525A (zh) * 2017-12-05 2018-05-25 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起动机耐久性试验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9696309A (zh) * 2018-12-27 2019-04-30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汽车发动机自动启停耐久试验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7573A (zh) * 2019-11-29 2020-03-2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发动机调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39069A (zh) * 2021-09-30 2022-02-11 潍坊内燃机质量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4323679A (zh) * 2021-12-13 2022-04-1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怠速启停系统耐久性测试方法
CN114323679B (zh) * 2021-12-13 2023-08-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怠速启停系统耐久性测试方法
CN114563140A (zh) * 2022-01-25 2022-05-31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的密封性测试方法
CN114563140B (zh) * 2022-01-25 2024-04-1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的密封性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2604B (zh)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32604A (zh) 发动机可靠性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625461B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的氧传感器的诊断系统和方法
LU102193B1 (en) Method for predicting single-vehicle emission
CN110274767B (zh) 系统可靠性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43098B (zh) 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构型的选择方法
CN110274768A (zh) 用于执行试件的试验流程的方法
CN110219744A (zh) 电子节气门故障解决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6932207B (zh) 车辆的整车排放标定方法及系统
CN110927573B (zh) 混合动力发动机调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86666A (zh) 车辆行程状态标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05278A (zh) 建筑工程质量的智能检查系统
CN110056427A (zh) 一种发动机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740827A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CN106370430A (zh) 一种发动机中低负荷耐久试验方法
CN109057975B (zh) 一种发动机缸内制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4622990B (zh) 一种发动机失火风险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8089565B (zh) 一种车辆状态检测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5655721A (zh) 一种混合动力总成启动停机耐久验证方法
Görgen et al. Holistic Hybrid RDE Calibration Methodology for EU7
CN114923711A (zh) Rde模拟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10708A (zh) 执行器耐久测试方法、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存储介质
CN104144452A (zh) 通信终端的模式间乒乓重选识别、防止的方法和装置
CN113561958A (zh) 混合动力汽车后氧传感器动态响应诊断方法及系统
CN111562107A (zh) Bsg系统的皮带耐久性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0617974A (zh) 汽车能耗的测试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