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22180A - 牛樟芝培养基质、培养牛樟芝的方法以及牛樟芝产品 - Google Patents

牛樟芝培养基质、培养牛樟芝的方法以及牛樟芝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22180A
CN110122180A CN201910032025.2A CN201910032025A CN110122180A CN 110122180 A CN110122180 A CN 110122180A CN 201910032025 A CN201910032025 A CN 201910032025A CN 110122180 A CN110122180 A CN 110122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wdust
antrodia camphorata
wood
applewood
acac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320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志钢
梁蕾
李文生
徐连海
白雪芳
曾斯文
向婷
杨德明
李红保
胡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DONGYANGGUANG HEALTH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Ruyuan Nanling Good Water Food Co Ltd
Guangdong HEC Pharmaceutic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yuan Nanling Good Water Food Co Ltd, Guangdong HEC Pharmaceutical filed Critical Ruyuan Nanling Good Water Foo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22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21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1/00Edible extracts or preparations of fungi;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8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牛樟芝培养基质。该基质包括:混合木屑,所述混合木屑由至少两种树木木屑组成。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牛樟芝培养基质用于栽培牛樟芝,相比于现有技术,培养基质取材方便,牛樟芝的培养周期短,培养成本大幅降低,获得的牛樟芝菌丝体或子实体中的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大幅提高,获得的牛樟芝子实体与野生子实体的外观、成分一致。

Description

牛樟芝培养基质、培养牛樟芝的方法以及牛樟芝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牛樟芝培养基质、培养牛樟芝的方法以及产品,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牛樟芝培养基质、培养牛樟芝的方法、混合木屑在制备牛樟芝培养基质中的用途以及牛樟芝产品。
背景技术
牛樟芝又名牛樟菇,属于非褶菌目、多孔科、多年生覃菌类,学名为(Antrodiacamphorata),是1990年才被生化界发表的新种。其生长区域为中国台湾山区海拔450~2000公尺山林间,只生长在中国台湾特有百年以上的牛樟树树干腐朽之心材内壁,或枯死倒伏的牛樟树木材潮湿表面,因其采集不易,加上野生牛樟木近年已被政府列入国宝级生物之一,因此牛樟芝在中国台湾被视为独特而珍贵的药用真菌,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商业价值,是目前台湾最昂贵的野生真菌,在港澳被称为“神芝”,中国台湾民间称之为“森林中的红宝石”。
但由于牛樟芝一般为野生植物,野生数量并不能满足人们对其的需求,因此,牛樟芝的人工养殖技术正在进一步的开发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牛樟芝培养基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基质包括:混合木屑,所述混合木屑由至少两种树木木屑组成。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牛樟芝培养基质用于栽培牛樟芝,相比于现有技术,培养基质取材方便,牛樟芝的培养周期短,培养成本大幅降低,获得的牛樟芝菌丝体或子实体中的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大幅提高,获得的牛樟芝子实体与野生子实体的外观、成分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牛樟芝培养基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树木为阔叶树木和/或针叶树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阔叶树木是豆科、樟科、蔷薇科、桑科、瑞香科树木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针叶树木是松科、杉科树木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阔叶树木是相思木、牛樟木、香樟木、沉水樟木、苹果木、山楂木、桑木、沉香木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针叶树木是松木、杉木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混合木屑包括至少一种阔叶树木木屑。发明人发现,混合木屑包括至少一种阔叶树木木屑,可进一步提高牛樟芝的成活效率,所获得的牛樟芝子实体更加饱满,其中的有效成分的总含量进一步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基于所述混合木屑的总质量,所述阔叶树木木屑的含量为20-100%;优选的50%-100%;优选的70%-100%;优选的约20%,约30%,约40%,约50%,约60%,约70%,约80%,约90%或约100%。发明人发现,所述阔叶树木木屑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可有效提高牛樟芝的成活效率,所获得的牛樟芝子实体的饱满度和有效成分总含量具有优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阔叶树木木屑包括至少一种樟科树木木屑。发明人发现,阔叶树木木屑如果包括至少一种樟科树木木屑,牛樟芝的成活效率可显著提高,所获得的牛樟芝子实体的饱满度和有效成分总含量也可显著提高,所得牛樟芝子实体形态,颜色,气味更接近于野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樟科树木选自沉水樟木、牛樟木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基于所述阔叶树木木屑的总质量,所述樟科树木木屑的含量为1%-100%;优选的1%-80%;优选的1%-60%;优选的约5%,约10%,约15%,约20%,约30%,约40%,约50%。发明人发现,樟科树木木屑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牛樟芝的成活率、牛樟芝子实体的饱满度以及牛樟芝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具有显著优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混合木屑包括牛樟木木屑以及其它阔叶树木木屑的至少一种。牛樟木是牛樟芝的天然生长载体,发明人发现,所述混合木屑包括牛樟木木屑以及其它阔叶树木木屑的至少一种,所得牛樟芝子实体形态,颜色,气味更接近于野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基于所述混合木屑的总质量,所述牛樟木木屑的含量为25-70%。发明人发现,牛樟木木屑的含量为10-70%,优选的所述牛樟木木屑的含量为10-50%;优选的所述牛樟木木屑的含量为约10%,约15%,约20%,约25%,约30%,约35%,约40%,约45%或约50%。所得牛樟芝子实体形态,颜色,气味更接近于野生,有效成分总含量更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混合木屑由两种、三种、四种、五种或六种树木木屑组成。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木屑的形状不受特别限制,如可以是圆形、方形长条形或其他任何不规则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木屑大多数的大小为(0.1-3)cm*(0.1-3)c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木屑大多数的大小为(0.1-1)cm*(0.1-3)cm。发明人发现,木屑偏小,透气性差,影响菌丝生长;木屑过大,制备后松散,不紧实,会徒长菌丝,影响子实体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33~70%。发明人发现,含水量过低,培养基质松散,造成菌丝徒长,影响子实体形成;含水量偏高,菌丝生长缓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木屑的大小在(0.1-1)cm*(0.1-3)cm,含水量在33~70%,所得培养基质松散度适中,透气性更好,菌丝生长快速而适度,进一步促进了子实体的形成。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发明提出了一种牛樟芝培养基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牛樟芝培养基质包括:牛樟木木屑和相思木木屑,所述牛樟木和相思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 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5*0.5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55%。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牛樟芝培养基质培养牛樟芝,培养基质取材方便,牛樟芝的培养周期短,培养成本大幅降低,所获得的牛樟芝子实体的指纹图谱与野生牛樟芝子实体一致,其中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大幅提高。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牛樟芝培养基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牛樟芝培养基质包括:相思木木屑、沉水樟木木屑和苹果木木屑,所述相思木木屑、沉水樟木木屑和苹果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1*3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33%。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牛樟芝培养基质培养牛樟芝,培养基质取材方便,牛樟芝的培养周期短,培养成本大幅降低,所获得的牛樟芝子实体的指纹图谱与野生牛樟芝子实体一致,其中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大幅提高。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牛樟芝培养基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牛樟芝培养基质包括:沉水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山楂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所述沉水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山楂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1.0*0.1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70%。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牛樟芝培养基质培养牛樟芝,培养基质取材方便,牛樟芝的培养周期短,培养成本大幅降低,所获得的牛樟芝子实体的指纹图谱与野生牛樟芝子实体一致,其中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大幅提高。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牛樟芝培养基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牛樟芝培养基质包括:相思木木屑、牛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桑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所述相思木木屑、牛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桑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 1:1: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4*0.7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60%。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牛樟芝培养基质培养牛樟芝,培养基质取材方便,牛樟芝的培养周期短,培养成本大幅降低,所获得的牛樟芝子实体的指纹图谱与野生牛樟芝子实体一致,其中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大幅提高。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牛樟芝培养基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牛樟芝培养基质包括:相思木木屑、沉水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山楂木木屑、桑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所述相思木木屑、沉水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山楂木木屑、桑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1∶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4*1.5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58%。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牛樟芝培养基质培养牛樟芝,培养基质取材方便,牛樟芝的培养周期短,培养成本大幅降低,所获得的牛樟芝子实体的指纹图谱与野生牛樟芝子实体一致,其中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大幅提高。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牛樟芝培养基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牛樟芝培养基质包括:相思木木屑、牛樟木木屑、沉水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山楂木木屑、桑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所述相思木木屑、牛樟木木屑、沉水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山楂木木屑、桑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1∶1∶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7*2.1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63%。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牛樟芝培养基质培养牛樟芝,培养基质取材方便,牛樟芝的培养周期短,培养成本大幅降低,所获得的牛樟芝子实体的指纹图谱与野生牛樟芝子实体一致,其中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大幅提高。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牛樟芝培养基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牛樟芝培养基质包括:松木木屑、相思木木屑、杉木木屑、香樟木木屑以及苹果木木屑,所述松木木屑、相思木木屑、杉木木屑、香樟木木屑以及苹果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 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5*0.5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63%。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牛樟芝培养基质培养牛樟芝,培养基质取材方便,牛樟芝的培养周期短,培养成本大幅降低,所获得的牛樟芝子实体的指纹图谱与野生牛樟芝子实体一致,其中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大幅提高。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牛樟芝培养基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牛樟芝培养基质包括:松木木屑、相思木木屑、杉木木屑、香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及牛樟木木屑,所述松木木屑、相思木木屑、杉木木屑、香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及牛樟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1∶1∶5,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5*0.5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 63%。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牛樟芝培养基质培养牛樟芝,培养基质取材方便,牛樟芝的培养周期短,培养成本大幅降低,所获得的牛樟芝子实体的指纹图谱与野生牛樟芝子实体一致,其中有效成分的总含量显著大幅提高。
在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牛樟芝培养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牛樟木木屑和相思木木屑,所述牛樟木和相思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5*0.5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55%;
或包括:相思木木屑、沉水樟木木屑和苹果木木屑,所述相思木木屑、沉水樟木木屑和苹果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1*3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33%;
或包括:沉水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山楂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所述沉水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山楂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1.0*0.1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70%;
或包括:相思木木屑、牛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桑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所述相思木木屑、牛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桑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4*0.7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60%;
或包括:相思木木屑、沉水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山楂木木屑、桑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所述相思木木屑、沉水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山楂木木屑、桑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1∶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4*1.5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 58%;
或包括:相思木木屑、牛樟木木屑、沉水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山楂木木屑、桑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所述相思木木屑、牛樟木木屑、沉水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山楂木木屑、桑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1∶1∶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 0.7*2.1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63%;
或包括:松木木屑、相思木木屑、杉木木屑、香樟木木屑以及苹果木木屑,所述松木木屑、相思木木屑、杉木木屑、香樟木木屑以及苹果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5*0.5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63%;
或包括:松木木屑、相思木木屑、杉木木屑、香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及牛樟木木屑,所述松木木屑、相思木木屑、杉木木屑、香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及牛樟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1∶1∶5,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5*0.5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63%。
在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培养牛樟芝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将牛樟芝固体菌种接种于前面所述的牛樟芝培养基质中;以及将接种后的牛樟芝固体菌种进行培养,以便获得所述牛樟芝。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培养牛樟芝的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牛樟芝的培养周期短,培养成本大幅降低,获得的牛樟芝菌丝体或子实体中的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大幅提高,获得的牛樟芝子实体与野生子实体的外观、成分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牛樟芝培养基质预先经过灭菌处理。进而有效避免杂菌的生长和杂菌与牛樟芝的竞争性抑制,进一步提高牛樟芝的成活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灭菌处理是在121℃的条件下进行2-4h。进而可在保证牛樟芝培养基质营养成分不被破坏或损失的前提下,将杂菌或病原菌消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牛樟芝固体菌种的大小为2*2cm。固体菌种过小,菌种生长缓慢;固体菌种过大,其生长周期与本方案中一致,造成成本提高。因此,采用大小为2*2cm固体菌种作为初始菌种,可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较大缩短牛樟芝的培养周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培养包括菌丝培养和/或出菇培养,其中,所述菌丝培养是在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60~80%的条件下进行2~4个月暗培养,以便获得牛樟芝菌丝体;所述出菇培养是在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80~100%的条件下进行2~6个月暗培养,以便获得牛樟芝子实体。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在上述菌丝培养和/或出菇培养条件下,获得的菌丝体或子实体更加饱满、有效成分的总含量更高。
在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了混合木屑在制备牛樟芝培养基质中的用途,所述混合木屑由至少两种树木木屑组成。发明人在实验中惊喜地发现,采用混合木屑代替段木栽培牛樟芝,不仅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成本大幅降低,而且培养周期短、所获得的牛樟芝中的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大幅提高,获得的牛樟芝子实体与野生子实体的外观、成分一致。利用混合木屑所制备的牛樟芝培养基质在牛樟芝的人工养殖中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在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牛樟芝产品。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牛樟芝产品经过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检测,其有效成分的总峰面积为11000-14000;优选地所述有效成分的总峰面积为12000-14000;优选地所述有效成分的总峰面积为13000-14000;其中,所述高效液相检测的条件如下所述:
色谱柱:Agilent Poroshell 120EC-C18柱(150mm×3.0mm,2.7μm),
柱温:30℃,
进样体积:5μL,
流速:0.43mL/min,
检测波长:254nm,
流动相:A:0.1%甲酸溶液,流动相,
B:0.1%甲酸-乙腈,
梯度洗脱程序:0~20min,60%A线性变化至0%A并保持至5min;26min 0%A线性变化至60%A并平衡至32min;
所述质谱检测的条件如下所述:
MSD雾化室:API-ES,
毛细管电压:4000V,
干燥器流速:10mL/min,
干燥器温度:350℃,
雾化气压力:35psi,
正极模式,全扫描(Scan)。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牛樟芝产品的有效成分总含量显著高于现有牛樟芝产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牛樟芝产品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有效成分包括:樟芝酸A(Antcin A)、樟芝酸B(AntcinB)、樟芝酸C(Antcin C)、樟芝酸K(Antcin K)、樟芝酸H(Antcin H)、樟芝酸I(Antcin I)和/或去氢硫色多孔菌酸(Dehydrosulphurenic acid)。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有效成分是通过以下方法提取:用95%乙醇溶液以药材量/ 溶剂体积为0.02g/mL的条件对牛樟芝干品粉末进行超声提取,提取时间45分钟;超声提取后进行离心操作得上清液,即为有效成份测定基础。
在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牛樟芝产品。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牛樟芝产品是依据前面所述的培养牛樟芝的方法培养获得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牛樟芝产品的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大幅提高,牛樟芝子实体与野生子实体的外观、成分一致。
本发明所述的“木屑”包括:碎片、刨花、薄片、锯屑颗粒和任何类似的细碎的木质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木屑大多数的大小为(0.1-3)cm*(0.1-3)cm;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木屑大多数的大小为(0.1-2)cm*(0.1-3)cm;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木屑大多数的大小为(0.1-1)cm*(0.1-3)cm。本发明所述的木屑的厚度为常规木屑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大多数的小于等于1mm;在一些实施例中,大多数的小于等于0.5mm;在一些实施例中,大多数的小于等于0.1mm。本发明所述“大多数”为至少 50%以上,至少60%以上,至少70%以上,至少80%以上,至少85%以上,至少90%以上,或至少95%以上。
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大约”、“约”和“基本上”代表接近所述量的量,其仍然表现出需要的性能或获得需要的结果。例如,在给定的值或范围的10%以内,适当地在5%以内,特别是在1%以内。或者,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术语“大约”,“约”和“基本上”表示在平均值的可接受的标准误差范围内。本文中的数值前使用了“大约”、“约”和“基本上”修饰的,具有如上解释,本文某些数值未使用“大约”、“约”和“基本上”等类似词修饰,同样表示其在给定的值或范围的10%以内,适当地在5%以内,特别是在1%以内。
本发明所述的“混合木屑”由至少两种树木木屑组成,可以是两种,三种,四种,五种,六种,或六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7的牛樟芝子实体的指纹图谱;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8的牛樟芝子实体的指纹图谱;以及
图3是根据本发明对比例1的采用牛樟芝段木栽培牛樟芝子实体的指纹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般方法
在下面的实施例,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按照下列步骤培养牛樟芝菌丝体和牛樟芝子实体。
1.取至少两种段木,首先进行干燥、去皮、打碎成为(0.1-1)cm*(0.1-3)cm大小的木屑。
2.取步骤1中的木屑,按照一定质量比混合均匀,加水,使其含水量为33~70%。
3.将湿木屑装袋,然后于121℃灭菌2-4h。
4.待木屑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大小为2*2cm牛樟芝固体菌种,然后进行培养。菌丝生长阶段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60~80%,暗培养2~4个月。待菌丝长满后进行出菇,出菇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80~100%,暗培养2~6个月后,形成牛樟芝子实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树木木屑可以采用阔叶树木和/或针叶树木木屑,其中阔叶树木可以是豆科、樟科、蔷薇科、桑科、瑞香科树木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如相思木、牛樟木、香樟木、沉水樟木、苹果木、山楂木、桑木、沉香木或它们的任意组合,针叶树木可以是松科、杉科树木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如松木、杉木或它们的任意组合。以下栽培实施中,以部分树木木屑为例,介绍了本申请的牛樟芝的栽培方法。
栽培实施例
在实施例1~8中,采用表1中所列出的参数,按照一般方法中所描述的步骤培养牛樟芝菌丝体和牛樟芝子实体。
表1:
对比例1
取牛樟木段木,首先进行干燥、去皮、于121℃灭菌4-6h,待其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大小为2*2cm牛樟芝固体菌种,然后进行培养。菌丝生长阶段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60~80%,暗培养6~8个月。待菌丝长满后进行出菇,出菇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80~100%,暗培养6~10个月后,形成牛樟芝子实体。
对比例2
取杉木段木,首先进行干燥、去皮、打碎成为大小为0.6*2.3cm的木屑。取杉木木屑,加水,使其含水量为65%。将湿木屑装袋,然后于121℃灭菌2-4h。待木屑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大小为2*2cm牛樟芝固体菌种,然后进行培养。菌丝生长阶段温度为27-29℃,相对湿度50-60%,暗培养2.5个月。待菌丝长满后进行出菇,出菇温度为25-27℃,湿度 85-95%,暗培养3个月后,形成牛樟芝子实体。
检测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以下检测步骤对实施例1~8以及对比例1~2所获得的牛樟芝子实体进行检测。
1、提取
牛樟芝鲜品剪碎烘干磨成粉末,取200mg牛樟芝干品粉末,置于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 95%乙醇溶液,超声提取45min,取出冷却至室温,离心(5000rpm,5min) 取上清进样分析,该比较都是在同一浓度(0.02g/mL药材量/溶剂体积)下比较。
2、检测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Poroshell 120EC-C18柱(150mm×3.0mm,2.7μm);
柱温:30℃;
进样体积:5μL;
流速:0.43mL/min;
检测波长:254nm;
流动相:A:0.1%甲酸溶液,流动相;
B:0.1%甲酸-乙腈。
梯度洗脱程序:0~20min,60%A线性变化至0%A并保持至5min;26min 0%A线性变化至60%A并平衡至32min。
MS/MS条件:
MSD雾化室:API-ES;
毛细管电压:4000V;
干燥器流速:10mL/min;
干燥器温度:350℃;
雾化气压力:35psi;
正极模式,全扫描(Scan)。
3、结果
实施例1~8以及对比例1~2所获得的牛樟芝子实体的指纹图谱的峰面积如表2所示,其中,实施例7和实施例8所获得子实体的指纹图谱如图1和图2所示,对比例1 所获得子实体的指纹图谱如图3所示。
表2:
实施例 峰面积
实施例1 13862.4
实施例4 11788.7
实施例6 13561.7
实施例7 11789.6
实施例8 12431.5
对比例1 10682.2
对比例2 8320.7
检测结果显示,本发明获得的牛樟芝子实体指纹图谱与野生牛樟芝子实体一致,具有相同的有效成分峰。
同时从实施例1~8指纹图谱与对比例1和2指纹图谱的有效成分峰面积可以看出,实施例1~8有效成分的总含量高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子实体有效成分的含量。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获得牛樟芝子实体中有效成分的总含量高于段木和单一木屑培植获得的牛樟芝子实体中有效成分的总含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3)

1.一种牛樟芝培养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木屑,所述混合木屑由至少两种树木木屑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木为阔叶树木和/或针叶树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阔叶树木是豆科、樟科、蔷薇科、桑科、瑞香科树木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任选地,所述针叶树木是松科、杉科树木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阔叶树木是相思木、牛樟木、香樟木、沉水樟木、苹果木、山楂木、桑木、沉香木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任选地,所述针叶树木是松木、杉木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木屑包括至少一种阔叶树木木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质,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混合木屑的总质量,所述阔叶树木木屑的含量为20-100%;优选的50%-100%;优选的70%-100%;优选的约20%,约30%,约40%,约50%,约60%,约70%,约80%,约90%或约10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阔叶树木木屑包括至少一种樟科树木木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樟科树木选自沉水樟木、牛樟木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质,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阔叶树木木屑的总质量,所述樟科树木木屑的含量为1%-100%;优选的1%-80%;优选的1%-60%;优选的约5%,约10%,约15%,约20%,约30%,约40%,约50%或约6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木屑包括牛樟木木屑以及其它阔叶树木木屑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质,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混合木屑的总质量,所述牛樟木木屑的含量为10-70%;优选的所述牛樟木木屑的含量为10-50%;优选的所述牛樟木木屑的含量为约10%,约15%,约20%,约25%,约30%,约35%,约40%,约45%或约5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木屑由两种、三种、四种、五种或六种树木木屑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屑大多数的大小为(0.1-3)cm*(0.1-3)cm,优选的,所述木屑大多数的大小为(0.1-1)cm*(0.1-3)cm。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多数为至少50%以上,至少60%以上,至少70%以上,至少80%以上,至少85%以上,至少90%以上,或至少95%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33~70%。
16.一种牛樟芝培养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牛樟木木屑和相思木木屑,所述牛樟木和相思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5*0.5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55%;
或包括:相思木木屑、沉水樟木木屑和苹果木木屑,所述相思木木屑、沉水樟木木屑和苹果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1*3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33%;
或包括:沉水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山楂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所述沉水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山楂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1.0*0.1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70%;
或包括:相思木木屑、牛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桑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所述相思木木屑、牛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桑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4*0.7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60%;
或包括:相思木木屑、沉水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山楂木木屑、桑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所述相思木木屑、沉水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山楂木木屑、桑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1∶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4*1.5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58%;
或包括:相思木木屑、牛樟木木屑、沉水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山楂木木屑、桑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所述相思木木屑、牛樟木木屑、沉水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山楂木木屑、桑木木屑以及沉香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1∶1∶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7*2.1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63%;
或包括:松木木屑、相思木木屑、杉木木屑、香樟木木屑以及苹果木木屑,所述松木木屑、相思木木屑、杉木木屑、香樟木木屑以及苹果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1∶1,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5*0.5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63%;
或包括:松木木屑、相思木木屑、杉木木屑、香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及牛樟木木屑,所述松木木屑、相思木木屑、杉木木屑、香樟木木屑、苹果木木屑及牛樟木木屑的质量比为1∶1∶1∶1∶1∶5,所述木屑的大小为0.5*0.5cm,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63%。
17.一种培养牛樟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牛樟芝固体菌种接种于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牛樟芝培养基质中;以及
将接种后的牛樟芝固体菌种进行培养,以便获得所述牛樟芝。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牛樟芝培养基质预先经过灭菌处理,
任选地,所述灭菌处理是在121℃的条件下进行2-4h,
任选地,所述牛樟芝固体菌种的大小为2*2cm。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包括菌丝培养和/或出菇培养,其中,所述菌丝培养是在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60~80%的条件下进行2~4个月暗培养,以便获得牛樟芝菌丝体;
所述出菇培养是在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80~100%的条件下进行2~6个月暗培养,以便获得牛樟芝子实体。
20.混合木屑在制备牛樟芝培养基质中的用途,所述混合木屑由至少两种树木木屑组成。
21.一种牛樟芝产品,其特征在于,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检测的有效成分的总峰面积为11000-14000;
优选地,所述有效成分的总峰面积为12000-14000;
优选地,所述有效成分的总峰面积为13000-14000;
其中,所述高效液相检测的条件如下所述:
色谱柱:Agilent Poroshell 120EC-C18柱(150mm×3.0mm,2.7μm),
柱温:30℃,
进样体积:5μL,
流速:0.43mL/min,
检测波长:254nm,
流动相:A:0.1%甲酸溶液,流动相,
B:0.1%甲酸-乙腈,
梯度洗脱程序:0~20min,60%A线性变化至0%A并保持至5min;26min 0%A线性变化至60%A并平衡至32min;
所述质谱检测的条件如下所述:
MSD雾化室:API-ES,
毛细管电压:4000V,
干燥器流速:10mL/min,
干燥器温度:350℃,
雾化气压力:35psi,
正极模式,全扫描(Scan)。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牛樟芝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包括:樟芝酸A、樟芝酸B、樟芝酸C、樟芝酸K、樟芝酸H、樟芝酸I和/或去氢硫色多孔菌酸。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牛樟芝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的:
将牛樟芝干品粉末在95%乙醇溶液中进行超声提取45分钟,所述牛樟芝干品粉末与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02g:1mL;
将超声提取产物进行离心处理,以便获得上清液,所述上清液为所述有效成分。
CN201910032025.2A 2018-02-08 2019-01-14 牛樟芝培养基质、培养牛樟芝的方法以及牛樟芝产品 Pending CN1101221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0402 2018-02-08
CN2018101304021 2018-02-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2180A true CN110122180A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68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32025.2A Pending CN110122180A (zh) 2018-02-08 2019-01-14 牛樟芝培养基质、培养牛樟芝的方法以及牛樟芝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22180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9041A (en) * 2006-10-27 2008-05-01 Da-Ming Tsai Method for cultivating Antrodia camphorate
CN101191120A (zh) * 2006-11-28 2008-06-04 蔡达铭 樟芝的培养方法
CN102614195A (zh) * 2011-01-26 2012-08-01 高雄医学大学 樟芝子实体三萜类组合物、制备与分析方法
CN104109184A (zh) * 2013-04-22 2014-10-22 康力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牛樟芝萃取方法
CN104212726A (zh) * 2014-09-17 2014-12-17 中山安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牛樟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
CN104928187A (zh) * 2015-05-12 2015-09-23 柳州市耕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低牛樟芝固态植菌原种培养基污染的方法
CN105052558A (zh) * 2015-09-08 2015-11-18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牛樟芝的快速培育方法
TWM528053U (zh) * 2016-03-10 2016-09-11 Kang Teng Biotech Co Ltd 牛樟芝培養罐
CN105998091A (zh) * 2016-06-28 2016-10-12 广东罗特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牛樟芝三萜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及提取物
CN106093260A (zh) * 2015-04-30 2016-11-09 吴永昌 一种樟芝萃取物制备及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9041A (en) * 2006-10-27 2008-05-01 Da-Ming Tsai Method for cultivating Antrodia camphorate
CN101191120A (zh) * 2006-11-28 2008-06-04 蔡达铭 樟芝的培养方法
CN102614195A (zh) * 2011-01-26 2012-08-01 高雄医学大学 樟芝子实体三萜类组合物、制备与分析方法
CN104109184A (zh) * 2013-04-22 2014-10-22 康力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牛樟芝萃取方法
CN104212726A (zh) * 2014-09-17 2014-12-17 中山安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牛樟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
CN106093260A (zh) * 2015-04-30 2016-11-09 吴永昌 一种樟芝萃取物制备及分析方法
CN104928187A (zh) * 2015-05-12 2015-09-23 柳州市耕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低牛樟芝固态植菌原种培养基污染的方法
CN105052558A (zh) * 2015-09-08 2015-11-18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牛樟芝的快速培育方法
TWM528053U (zh) * 2016-03-10 2016-09-11 Kang Teng Biotech Co Ltd 牛樟芝培養罐
CN105998091A (zh) * 2016-06-28 2016-10-12 广东罗特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牛樟芝三萜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及提取物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静等: "樟芝的研究进展 ", 《广州化工》 *
尤民生: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30 September 2005, 海风出版社 *
陈体强等: "珍稀药用菌樟芝研究现状与进展", 《食用菌学报》 *
黄年来等: "《中国食药用菌学》", 31 October 2010,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黄志伟等: "樟芝菌丝体的固体培养特性研究 ", 《中国食用菌》 *
黑育荣等: "《仪器分析技术》", 31 August 2017, 重庆大学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26918B2 (ja) ベニクスノキタケの培養方法
Abdullah et al. Domestication of a wild medicinal sclerotial mushroom, Lignosus rhinocerotis (Cooke) Ryvarden
CN103918472B (zh) 牛樟芝的椴木栽培法
KR20210058759A (ko) 동충하초의 대량 증식 종균 획득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대량 배양방법
TWI459953B (zh) 提高蛹蟲草產能及有效成份之固態培養基組合物
Bijalwan et al. Insights of medicinal mushroom (Ganoderma lucidum): prospects and potential in India
CN109392598A (zh) 一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
Chen Cultivation of the medicinal mushroom Ganoderma lucidum (curt.: Fr.) P. karst.(reishi) in north America
CN107811279A (zh) 一种药食用真菌发酵核桃青皮的方法及其发酵制品与应用
Jeewanthi et al. Growth and yield of reishi mushroom [Ganoderma lucidum (Curtis) P. Karst] in different sawdust substrates
CN106171515B (zh) 一种外生菌根真菌与松属植物的共生关系建立方法
CN104247628B (zh) 一种人工栽培桑黄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Fung et al. The bioactivity of tiger milk mushroom: Malaysia’s prized medicinal mushroom
KR101006734B1 (ko) 접 붙이기 수단을 이용한 관상용 영지버섯 제조방법
KR20130081930A (ko) 사포닌 또는 게르마늄이 함유된 동충하초의 재배방법
Xhensila et al. Mushroom Cultivation Systems: Exploring Antimicrobial and Prebiotic Benefits
TW201024320A (en) Novel culturing method for Antrodia camphorata mycelium
CN110122180A (zh) 牛樟芝培养基质、培养牛樟芝的方法以及牛樟芝产品
Murugesan Sustainable food security: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
TWI577797B (zh) Studies on the Culture Methods and Culture Substrate of
KR102540119B1 (ko) 비타민d 성분을 함유하는 동충하초 배양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따라 제조된 동충하초 배양체
CN104892101A (zh) 食用菌培养基
KR20190131691A (ko) 황금으로부터 바이칼레인을 생산하는 방법
CN109619168B (zh) 肉桂精油在蓝莓抑菌保鲜上的应用及应用方法
CN105993588B (zh) 一种莞香灵芝培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20

Address after: Room 601, Building No. 368 Zhenan Middle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DONGGUAN DONGYANGGUANG HEALTH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Songshan La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Applicant before: SUNSHINE LAKE PHARMA Co.,Ltd.

Applicant before: RUYUAN NANLING HAOSHAN HAOSHUI FOOD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