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4604A - 复合管 - Google Patents

复合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4604A
CN110114604A CN201780080588.8A CN201780080588A CN110114604A CN 110114604 A CN110114604 A CN 110114604A CN 201780080588 A CN201780080588 A CN 201780080588A CN 110114604 A CN110114604 A CN 110114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d
resin layer
tube body
porous resin
multipl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05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4604B (zh
Inventor
三觜浩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14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46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46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46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00Layered products having a non-planar shape
    • B32B1/08Tubular pro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6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fo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comprising a deformed thin sheet, i.e. the layer having its entire thickness deformed out of the plane, e.g. corrugated, crumpl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ormed with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e.g. hollows, grooves, protuberance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18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a layer of foam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1/00Hoses, i.e. flexible pipes
    • F16L11/14Hoses, i.e. flexible pipes made of rigid material, e.g. metal or hard plastics
    • F16L11/15Hoses, i.e. flexible pipes made of rigid material, e.g. metal or hard plastics corrug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9/00Rigid pipes
    • F16L9/12Rigid pipes of plastics with or without reinforc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33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6/00Composition of foam
    • B32B2266/02Organic
    • B32B2266/0214Materials belonging to B32B27/00
    • B32B2266/0278Polyureth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6Damping, energy ab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Dens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97/00Tubular articles, e.g. hoses, pi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复合管,其具有:管状的管体,其由树脂材料构成;包覆层,其是管状且覆盖管体的外周,向径向外侧凸出的环状的峰部和径向外侧凹入的环状的谷部在管体的轴向上交替地形成而成为波纹状,该包覆层能够被管体的外周引导而在轴向上缩短,该包覆层由树脂材料构成;多孔质树脂层,其配置于管体与包覆层之间,具有压缩并夹持于谷部与管体之间的压缩夹持部,压缩夹持部处的沿径向的回弹力为21N/cm2以上且30N/cm2以下。

Description

复合管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多层构造的复合管。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保护配管而提出了覆盖配管的各种管。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布线·配管材用的波纹管,其是在内部贯穿有布线或者配管材的波纹管,至少内表面侧由混入有氟树脂的聚烯烃系合成树脂或者氯乙烯树脂成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489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对于具有内部的管体和覆盖该管体的外周的波纹状的包覆层的复合管而言,从进一步提高缓冲性的方面考虑,考虑在管体和包覆层之间配置作为缓冲层的多孔质树脂层。另外,在这样的复合管中,在将接头等连接于内部的管体的端部时,要求错开包覆层而使管体端部露出。此外,在将接头等连接于管体的端部之后,要求使包覆层复原而再次包覆管体。
但是,在使管体露出之后再次使包覆层复原时,从欲复原而沿轴向移动的外周侧的包覆层和内周侧的管体分别对多孔质树脂层赋予反方向的摩擦力。因此,有时多孔质树脂层不追随包覆层的移动,在从外周侧和内周侧分别施加的反方向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多孔质树脂层发生卷入而产生一部分团起成团块状的现象。另外,若发生该卷入,则有时多孔质树脂层不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另外,具有管体、覆盖管体的波纹状的包覆层以及配置于管体和包覆层之间的多孔质树脂层的复合管的制作例如以如下方式进行:在将成为多孔质树脂层的片材卷绕于管体的外周上的状态下,进一步在多孔质树脂层的外周上涂布包覆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的熔融物,使该熔融物形成为波纹状并且固化。此时,为了将包覆层形成用的树脂组成物的熔融物形成为波纹状,考虑如下方法:使具有半圆弧状的内表面且该内表面具有波纹的形状的两对模具从两个方向靠近所述熔融物的外周面并与该外周面接触,使该熔融物固化,从而形成为波纹状。
然而,对涂布于多孔质树脂层的外周上的所述熔融物以从多孔质树脂层朝向径向外侧推回的方式施加有力,因此有时熔融物未完全收纳于两对模具的内表面内,熔融物被挤出到原本熔融物不该进入的两对模具的接触部。其结果,在固化了的包覆层的外侧有时产生毛边。若包覆层在外侧具有毛边,则成为为了使管体端部暴露而要错开的动作的障碍,难以使包覆层本身缩短。另外,也考虑设置将在外侧产生的毛边去除的工序,但由于该去除工序,复合管的制造变得繁杂。
本公开考虑到该事实,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管,该复合管具有管状的管体、呈管状且覆盖管体的外周的包覆层、以及配置在管体和包覆层之间的多孔质树脂层,其中,该复合管抑制包覆层的径向外侧的毛边,并且抑制使包覆层的端部缩短变形而使管体的端部露出之后进而使缩短的包覆层伸长而复原时发生多孔质树脂层的卷入(团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以下的本公开来解决所述课题。
<1>一种复合管,其具有:管状的管体,其由树脂材料构成;包覆层,其是管状且覆盖所述管体的外周,向径向外侧凸出的环状的峰部和径向外侧凹入的环状的谷部在所述管体的轴向上交替地形成而成为波纹状,该包覆层能够被所述管体的外周引导而在所述轴向上缩短,该包覆层由树脂材料构成;多孔质树脂层,其配置于所述管体与所述包覆层之间,具有压缩并夹持于所述谷部与所述管体之间的压缩夹持部,所述压缩夹持部处的沿径向的回弹力(日文:反発力)为21N/cm2以上且30N/cm2以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复合管,该复合管具有管状的管体、呈管状且覆盖管体的外周的包覆层、以及配置在管体和包覆层之间的多孔质树脂层,其中,该复合管抑制包覆层的径向外侧的毛边,并且抑制使包覆层的端部缩短变形而使管体的端部露出之后进而使缩短的包覆层伸长而复原时发生多孔质树脂层的卷入(团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复合管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复合管的纵剖视图。
图3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复合管的纵剖视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本公开的复合管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5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复合管的管体的端部露出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6是针对图3的纵截面部分表示包覆层和多孔质树脂层缩短变形的过程的图。
图7是针对图3的纵截面部分表示包覆层和多孔质树脂层缩短变形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复合管的管体的端部露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复合管的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使复合管中的缩短变形的包覆层复原时、从包覆层对多孔质树脂层作用的力和从管体对多孔质树脂层作用的力的纵剖视图。
图11是针对以往的复合管表示在多孔质树脂层发生卷入而一部分团起成团块状的部位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作为本公开的复合管的一个例子的实施方式。在各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的构成要素意味着相同的构成要素。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和附图标记。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的告知,“主要成分”就是指混合物中的质量基准的含量最多的成分。
<复合管>
本公开的复合管具有管状的管体、设为管状且用于覆盖管体的外周的包覆层、配置于管体与包覆层之间的多孔质树脂层。
管体由树脂材料构成,也就是由包含树脂的树脂材料构成。
包覆层由树脂材料构成,也就是由包含树脂的树脂材料构成。此外,其形状通过向径向外侧凸出的环状的峰部和径向外侧凹入的环状的谷部在管体的轴向上交替地形成而设为波纹状,从而使包覆层能够被管体的外周引导而在轴向上缩短。
多孔质树脂层具有在所述谷部与管体之间被压缩并被夹持的压缩夹持部,该压缩夹持部处的沿径向的回弹力为21N/cm2以上且30N/cm2以下。
·压缩夹持部的回弹力
在复合管中,在将接头等连接于内部的管体的端部时,要求使包覆层的端部缩短将其错开,使管体端部露出,而且在将管体的端部连接于接头等之后使缩短的包覆层伸长而使其复原,再次包覆管体。但是,如图10所示,在使管体12露出之后再次使包覆层20复原时,由于包覆层20欲复原而沿轴向移动,因此从包覆层20对多孔质树脂层14赋予在箭头A方向上作用的力,另一方面,由于管体12相对于包覆层20沿轴向进行的移动而相对地欲就地停留,因此从管体12对多孔质树脂层14赋予在箭头B方向上作用的力。也就是说,从包覆层20(外周侧)和管体12(内周侧)分别对多孔质树脂层14赋予反方向的摩擦力。因此,在多孔质树脂层14不完全追随包覆层20的移动时,在从外周侧和内周侧分别施加的反方向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有时多孔质树脂层14发生卷入,产生一部分团起成团块状的现象。在此,将表示多孔质树脂层14发生卷入而一部分团起成团块状的部位的立体图表示于图11。在图11所示的复合管中,多孔质树脂层14的端部发生卷入C。另外,在表示该卷入C的发生部位的图中,表示了使包覆层20再次缩短而使卷入C的发生部位露出的状态。此外,图11表示了多孔质树脂层14的端部发生了卷入C的状态,但有时不是多孔质树脂层14的端部而是轴向的中央侧(轴向的中途)发生卷入(团起)。
相对于此,在本公开中,多孔质树脂层的压缩夹持部处的沿径向的回弹力为21N/cm2以上。
由此,多孔质树脂层14不会向管体12侧被过度按压,在使包覆层20的端部缩短变形而使管体12的端部露出之后再次使包覆层20复原时,多孔质树脂层14良好地追随包覆层20沿轴向进行伸长的动作,抑制了因卷入而一部分团起成团块状的现象的发生。其结果,能够再次利用多孔质树脂层14和包覆层20良好地覆盖露出的管体12的端部。
另外,压缩夹持部处的沿径向的回弹力的下限值从抑制卷入(团起)产生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2N/cm2以上。
另外,在制作复合管时,例如考虑这样的方法:在管体的外周上卷绕有成为多孔质树脂层的片材的状态下,进而涂敷包覆层形成用的树脂组成物的熔融物,使具有半圆弧状的内表面且该内表面具有波纹的形状的两对模具从两个方向靠近该熔融物的外周面并与该外周面接触,使该熔融物固化,从而形成为波纹状。但是,由于对涂敷的熔融物以将该熔融物从多孔质树脂层朝向径向外侧推回的方式施加力,因此有时熔融物被挤出到两对模具的接触部,在包覆层的外侧产生毛边。
针对于此,在本公开中,多孔质树脂层的压缩夹持部处的沿径向的回弹力为30N/cm2以下。
由此,对进行了涂布的熔融物从多孔质树脂层施加的朝向径向外侧的推回的力受到限制,抑制了包覆层形成用的树脂组成物的熔融物被从多孔质树脂层朝向径向外侧推回而被挤出到两对模具的接触部的状况,抑制包覆层的径向外侧的毛边。因此,对于为了使管体端部露出而欲缩短包覆层将其错开的动作而言,抑制毛边成为妨碍的状况,能容易地进行包覆层的缩短的动作。此外,省略了除去在包覆层的径向外侧产生的毛边的工序,抑制了复合管的制造变复杂的状况。
另外,压缩夹持部处的沿径向的回弹力的上限值从抑制毛边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5N/cm2以下。
压缩夹持部处的沿径向的回弹力的范围为21N/cm2以上且30N/cm2以下,更优选为22N/cm2以上且28N/c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2N/cm2以上且25N/cm2以下。
此处,多孔质树脂层的压缩夹持部处的沿径向的回弹力能够根据在JIS-K6400-2(2012年)所规定的“6.8E法(求出压缩挠曲系数和滞后损耗率的方法)”中作成的“力-挠曲曲线”求得。另外,测量环境是温度23℃、相对湿度45%的环境。此外,力-挠曲曲线的测量进行共计3次,采用其中第2次的结果。
作为将多孔质树脂层的压缩夹持部处的沿径向的回弹力控制在上述的范围内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可列举出调整多孔质树脂层的压缩夹持部处的压缩率的方法、调整多孔质树脂层的弹性模量的方法(例如调整多孔质树脂层的孔的存在比例(例如若是发泡体的情况则是发泡率),或者调整多孔质树脂的分子结构(也就是调整作为多孔质树脂的原料的单体的分子结构、上述单体的交联构造)的方法)等。
·压缩率
在将多孔质树脂层的压缩夹持部处的沿径向的回弹力控制在上述的范围内的观点中,多孔质树脂层的压缩夹持部处的压缩率优选为160%以上且230%以下,更优选为165%以上且2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70%以上且200%以下。
另外,压缩率表示“多孔质树脂层的自然状态(未作用压缩、拉伸等的力,温度23℃、相对湿度45%的状态)下的厚度B/多孔质树脂层的压缩夹持部处的厚度A”的值。
压缩夹持部处的压缩率能通过自然状态下的多孔质树脂层的厚度以及管体的外周和包覆层的谷部的内侧壁的径向内侧面之差(距离)来调整。
·多孔聚氨酯层
多孔质树脂层是由树脂材料构成(也就是由包含树脂的树脂材料构成)且具有多孔构造的层。另外,构成多孔质树脂层的树脂材料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其中优选聚氨酯,优选是包含聚氨酯作为主要成分的多孔聚氨酯层。
构成多孔质树脂层的树脂材料也可以是仅由树脂构成的材料,但也可以含有其他的添加剂。
·多孔质树脂层的密度
在本公开的复合管中,多孔质树脂层的密度优选为12kg/m3以上且22kg/m3以下。并且,更优选为14kg/m3以上且20kg/m3以下的范围。
在复合管中,在将接头等连接于内部的管体的端部时,要求使包覆层的端部缩短将其错开,使管体端部露出。但是,有时在错开包覆层时多孔质树脂层不追随而遗留在管体的外表面,导致管体不能充分地露出。针对于此,通过多孔质树脂层的密度为22kg/m3以下,从而多孔质树脂层具有适度的柔软性,在使包覆层的端部缩短变形而使管体的端部露出时,多孔质树脂层良好地追随包覆层的动作,抑制了被遗留在管体的外表面。其结果,能够容易地进行管体的端部的露出。
另一方面,多孔质树脂层通过密度为12kg/m3以上而具有适度的强度,抑制了复合管的制造时等加工时多孔质树脂层发生破裂和破损。
在此,能够利用JIS-K7222(2005年)所规定的方法来测量多孔质树脂层的密度。另外,测量环境是温度23℃、相对湿度45%的环境。
作为将多孔质树脂层的密度控制在上述的范围内的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例如能够列举出调整多孔质树脂层中的孔的存在比例(例如若是发泡体的情况则是发泡率)的方法、调整树脂的分子构造(也就是调整作为树脂的原料的单体的分子构造、上述的单体的交联构造)的方法等。
·多孔质树脂层的滞后损耗
在本公开的复合管中,多孔质树脂层的滞后损耗优选为42%以上。另外,滞后损耗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80%以下。
在制作复合管时,例如考虑这样的方法:在管体的外周上卷绕有成为多孔质树脂层的片材的状态下,进而涂敷包覆层形成用的树脂组成物的熔融物,使具有半圆弧状的内表面且该内表面具有波纹的形状的两对模具从两个方向靠近该熔融物的外周面并与该外周面接触,使该熔融物固化,从而形成为波纹状。但是,由于对涂敷的熔融物以将该熔融物从多孔质树脂层朝向径向外侧推回的方式施加力,因此有时熔融物被挤出到两对模具的接触部,在包覆层的外侧产生毛边。针对于此,通过多孔质树脂层的滞后损耗为42%以上,从而将多孔质树脂层的流变性(日文:ヘタリ性)调整到适度的范围内,抑制了包覆层形成用的树脂组成物的熔融物被从多孔质树脂层朝向径向外侧推回而被挤出到两对模具的接触部的状况,抑制包覆层的径向外侧的毛边。因此,对于为了使管体端部露出而欲缩短包覆层将其错开的动作而言,抑制毛边成为妨碍的状况,能容易地进行包覆层的缩短的动作。此外,省略了除去在包覆层的径向外侧产生的毛边的工序,抑制了复合管的制造变复杂的状况。
在此,能够利用JIS-K6400-2(2012年)所规定的方法来测量多孔质树脂层的滞后损耗。另外,测量环境是温度23℃、相对湿度45%的环境。此外,滞后损耗进行共计3次测量,采用其中第2次的结果。
作为将多孔质树脂层的滞后损耗控制在上述的范围内的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例如能够列举出调整多孔质树脂层中的孔的存在比例(例如若是发泡体的情况则是发泡率)的方法、调整树脂的分子构造(也就是调整作为树脂的原料的单体的分子构造、上述的单体的交联构造)的方法等。
接着,列举一个例子并根据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公开的复合管的方式。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复合管10包括管体12、多孔质树脂层14及包覆层20。另外,附图标记S表示管体12的轴线及其轴向。
(管体)
管体12呈管状,是由树脂材料构成(也就是由包含树脂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管。
树脂材料的树脂例如使用聚丁烯、聚乙烯、交联聚乙烯及聚丙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等,树脂既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其中,适合使用聚丁烯,优选的是,作为主要成分含有聚丁烯,能够设为例如在构成管体的树脂材料中含有聚丁烯85质量%以上的形态。
另外,构成管体的树脂材料也可以是仅由树脂构成的材料,但也可以含有其他的添加剂。
(包覆层)
包覆层20为管状,用于覆盖管体12及多孔质树脂层14的外周。多孔质树脂层14配置在管体12和包覆层20之间。
包覆层由树脂材料构成(也就是由包含树脂的树脂材料构成)。构成包覆层的树脂材料的树脂使用聚丁烯、聚乙烯、聚丙烯及交联聚乙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等,树脂既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其中,适合使用低密度聚乙烯,优选的是,作为主要成分含有低密度聚乙烯,更优选的是,例如在构成包覆层的树脂材料中含有低密度聚乙烯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90质量%以上。
此外,使用的树脂的MFR(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0.4以上。通过将MFR设为0.4以上,从而包覆层20的树脂易于进入到多孔质树脂层14的多孔质构造,能够提高后述的多孔质树脂层14和包覆层20的谷部24的粘接度。
另外,构成包覆层的树脂材料也可以是仅由树脂构成的材料,但也可以含有其他的添加剂。
也如图2所示,包覆层20为波纹状,其是向径向外侧凸出的环状的峰部22和径向外侧凹入的环状的谷部24在管体12的轴向S上交替地连续而形成的。峰部22配置在比谷部24靠径向R的外侧的部位。如图3所示,在将包覆层20的波纹状的最靠径向外侧的部分设为外侧壁22A、将最靠径向内侧的部分设为内侧壁24A时,以外侧壁22A和内侧壁24A的径向上的中间部M为分界地将径向外侧设为峰部22,将径向内侧设为谷部24。
峰部22具有沿轴向S延伸的外侧壁22A和从外侧壁22A的两端沿着径向R延伸的侧壁22B。在外侧壁22A和侧壁22B之间形成有外弯曲部22C。谷部24具有沿轴向S延伸的内侧壁24A和从内侧壁24A的两端向径向R延伸的侧壁24B。在内侧壁24A和侧壁24B之间形成有内弯曲部24C。
在包覆层20的峰部22的径向内侧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凹入的峰空间23。另外,优选的是,在峰空间23中插入有后述的多孔质树脂层14的凸部14B。
此外,虽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峰部22的轴向S上的长度L1长于谷部24的轴向S上的长度L2。为了确保后述的缩短变形时的外侧壁22A的变形容易性,长度L1优选为长度L2的1.2倍以上。此外,长度L1优选为长度L2的5倍以下。通过将长度L1设为长度L2的5倍以下,从而能够保持复合管10的挠性。此外,其原因在于,若长度L1过长,则在铺设复合管10时,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大,难以施工。
为了使包覆层20缩短,优选的是,包覆层20的厚度在最薄的部分为0.1mm以上,且在最厚的部分为0.4mm以下。外侧壁22A的厚度H1薄于内侧壁24A的厚度。为了确保后述的缩短变形时的外侧壁22A的变形容易性,厚度H1优选为厚度H2的0.9倍以下。
优选的是,峰部22和谷部24的外表面上的半径差ΔR是包覆层20的厚度的平均的800%以下。若半径差ΔR较大,则即使峰部22的沿着轴向S的部分不变形,也难以出现在缩短时谷部24向径向外侧鼓出、或者相邻的峰部22彼此间不靠近而成为歪扭的变形状态的状况。在半径差ΔR为包覆层20的厚度的平均的800%以下的情况下,为了抑制成为上述的变形状态,使峰部22的轴向S的长度比谷部24的轴向的长度长较为有效。另外,在半径差ΔR为包覆层20的厚度的平均的600%以下的情况下,更有效。
作为包覆层20的直径(最外部的外径),虽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例如可以设在12.85mm以上且34.25mm以下的范围内。另外,从易于抑制包覆层20的径向外侧的毛边的观点出发,优选直径较大。
(多孔质树脂层)
多孔质树脂层14由树脂材料构成(也就是由包含树脂的树脂材料构成),具有多孔构造。构成多孔质树脂层的树脂材料的树脂能够使用聚氨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以及这些树脂的混合物等,其中更优选的是聚氨酯。优选的是作为主要成分包含聚氨酯的层,更优选的是例如在多孔质树脂层的构成成分中含有聚氨酯80质量%以上,更优选含有90质量%以上。另外,构成多孔质树脂层的树脂材料也可以是仅由树脂构成的材料,但也可以含有其他的添加剂。
多孔质树脂层的孔的存在比例(例如在发泡体的情况下是发泡率)优选为25个/25mm以上且45个/25mm以下。另外,上述孔的存在比例能够根据JIS-K6400-1(2012年)的附录1所记载的方法测量。
多孔质树脂层14配置在管体12和包覆层20之间。多孔质树脂层14在包覆层20的谷部24的内侧壁24A与管体12之间被压缩并且被夹持,形成压缩夹持部14A。
而且,多孔质树脂层14的该压缩夹持部处的沿径向的回弹力为21N/cm2以上且30N/cm2以下。
多孔质树脂层14的内周面优选为平坦状,更优选的是,与管体12的外周整个面地接触并覆盖管体12的外周。另外,此处的“整个面地接触”意味着不必是所有的部分都紧紧地密合,而是实质上整个面接触。因而,例如在多孔质树脂层14是卷绕片形状的多孔质树脂片而形成的情况下,包含其接缝部分一部分分开、或者在管体12和包覆层20之间成为褶皱的部分一部分分开的情况。
多孔质树脂层例如能够将其形状设为片状。例如通过将以具有长度与管体12的外周长大致相等的宽度的方式形成为带状的片状的多孔质树脂片卷绕在管体12的周围,并且将成为包覆层20的树脂组成物供给到该多孔质树脂片的外周进行成形,从而能够制作多孔质树脂层14。
在自然状态(未作用压缩、拉伸等的力的、温度23℃、相对湿度45%的状态)下,多孔质树脂层14的厚度为管体12的外周和内侧壁24A的径向内侧面的差以上,并且优选大于所述差。
在压缩夹持部14A,在压缩的作用下,多孔质树脂层14与自然状态的厚度相比变薄。在多孔质树脂层14的相邻的压缩夹持部14A相互之间形成有凸部14B。凸部14B的直径比压缩夹持部14A的直径大,突出到峰空间23内。还优选的是,在峰空间23内,凸部14B的顶部(最靠径向外侧部分)和外侧壁22A分开。在多孔质树脂层14被内侧壁24A和管体12压缩的情况下,压缩夹持部14A和凸部14B在轴向S上交替地连续形成,多孔质树脂层14的外周面成为波状。
另外,从被内侧壁24A和管体12压缩而成的压缩夹持部14A的形成容易性的方面考虑,多孔质树脂层14在自然状态下的厚度优选为1.5mm以上且4.0mm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2.0mm以上且3.0mm以下。另外,多孔质树脂层14在自然状态下的厚度是从复合管10取出多孔质树脂层14并测量任意的10个部位而得到的值的平均值。
将多孔质树脂层14从管体12和包覆层20之间拔出的自然状态下的轴向S上的长度优选为包覆层20的轴向S上的长度的90%以上且100%以下。其原因在于,若多孔质树脂层14在管体12和包覆层20之间保持在伸长状态,则在使包覆层20缩短变形时,易于发生多孔质树脂层14和包覆层20的相对移动,可能会发生多孔质树脂层14不缩短而不能使管体12的外周端部露出的状况。为了抑制多孔质树脂层14和包覆层20的相对移动,多孔质树脂层14在自然状态下的轴向S上的长度优选为包覆层20的轴向上的长度的90%以上且100%以下。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复合管10的作用。
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复合管10和接头连接起来时,对图2所示的状态的包覆层20作用使包覆层20在轴向S上缩短而使管体12露出的方向的力。由此,如图5所示,一端部的包覆层20向管体12露出的方向移动。
还优选的是,在峰部22的外侧壁22A和谷部24的内侧壁24A中,轴向S上的长度L1长于L2,厚度H1薄于H2。由此,外侧壁22A与内侧壁24A相比易于变形,如图6所示以向径向外侧鼓出的方式变形。接着,如图7所示,峰部22的外弯曲部22C和谷部24的内弯曲部24C以相邻的峰部22相互靠近的方式变形。这样,如图5所示,一端部的包覆层20更易于向管体12露出的方向移动。这样,在缩短包覆层20时外侧壁22A以鼓出的方式变形,因此即使包覆层20的弯曲角度、厚度有些许偏差,也能够抑制谷部24向径向外侧鼓出、或者相邻的峰部22不相互靠近而成为歪扭的变形状态的状况。由此,能够抑制缩短的包覆层20的外观下降。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多孔质树脂层14的压缩夹持部处的沿径向的回弹力为21N/cm2以上。因此,在使包覆层20的端部缩短变形而使管体12的端部露出之后再次使包覆层20复原时,多孔质树脂层14良好地追随包覆层20沿轴向进行伸长的动作,抑制了因卷入而一部分团起成团块状的现象的发生。
另外,多孔质树脂层14被内侧壁24A和管体12压缩,压缩夹持部14A密合于包覆层20,凸部14B卡合在相邻的谷部24的侧壁24B之间,由此,多孔质树脂层14更易于与包覆层20一同缩短。由此,如图8所示,能够使管体12的端部露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壁22A的厚度H1薄于内侧壁24A的厚度H2,但厚度H1也可以与厚度H2相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外侧壁22A沿着轴向S为大致直线状,但也可以是向径向外侧鼓出的弧状。并且,内侧壁24A也可以是向径向内侧鼓出的弧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也可以在多孔质树脂层14与管体12之间设置其他的层13。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设置使多孔质树脂层14与管体12之间的滑动良好的低摩擦片,在使包覆层20缩短变形而要使管体12的端部暴露时,易于使多孔质树脂层14和上述其他的层13追随包覆层20发生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孔质树脂层14优选与管体12的外周面整个表面地接触。由此,在使管体12与多孔质树脂层14和包覆层20相对移动而使管体12的端部暴露之后,在管体12的外周与多孔质树脂层14的内周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能够容易地将多孔质树脂层14和包覆层20保持于缩短了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孔质树脂层14被内侧壁24A和管体12压缩,由此,压缩夹持部14A紧贴于包覆层20,凸部14B卡合于相邻的谷部24的侧壁24B之间。因而,多孔质树脂层14更易于追随包覆层20的移动,抑制了多孔质树脂层14遗留在管体12的外周的状况,能够容易地与包覆层20一同缩短。
(制造方法)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复合管10的制造方法。
复合管10的制造例如可以使用图4所示的制造装置30。制造装置30具有挤出机32、口模34、波纹模具36、冷却槽38以及牵引装置39。就利用制造装置30制造复合管10的流程而言,图4的右侧成为上游侧,在管体12从右侧朝向左侧移动的同时进行制造。以下,将该移动方向设为制造方向Y。口模34、波纹模具36、冷却槽38及牵引装置39在制造方向Y上按照口模34、波纹模具36、冷却槽38及牵引装置39的顺序配置,挤出机32配置在口模34的上方。
虽未图示,但在口模34的上游配置有呈螺旋状卷绕的管体12以及成为多孔质树脂层14的多孔质树脂片卷绕成卷状的片状构件14S。螺旋状的管体12和卷状的片状构件14S通过被牵引装置39在制造方向Y上拉动而被连续地抽出。在口模34的近前,片状构件14S在整周的范围内卷绕在连续地抽出来的管体12的外周面。另外,片状构件14S为了不作用有拉伸力而在口模34的近前成为带有松弛的状态,向口模34插入。
从口模34向卷绕于管体12的外周的片状构件14S的外周呈圆筒状挤出并涂敷熔融的树脂材料(包覆层20形成用的树脂组成物的熔融物),形成树脂层20A。通过将这里使用的树脂设为MFR为0.4以上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易于使树脂材料进入到多孔质树脂片的孔(气泡),从而片状构件14S和树脂层20A的粘接性上升。
在形成了由管体12、片状构件14S及树脂层20A构成的管状挤出体21之后,利用配置在口模34的下游侧的波纹模具36进行波纹工序(形成为波纹状的工序)。波纹模具36例如是两对模具,任一模具均具有半圆弧状的内表面,在波纹模具36的内周,在与包覆层20的峰部22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环状的模腔36A,在与谷部24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环状的内侧突起36B,具有波纹的形状。在各模腔36A形成有一端与模腔36A连通且贯通波纹模具36的通气孔36C。经由通气孔36C从波纹模具36的外侧对模腔36A内进行抽气。
在口模34的下游侧,两对波纹模具36从两个方向靠近树脂层20A并使其内表面与该树脂层20A接触,利用内侧突起36B按压树脂层20A并覆盖管状挤出体21的外周,与管体12一同向制造方向Y移动。此时,从波纹模具36的外侧进行抽气,使模腔36A内成为负压。由此,树脂层20A向径向外侧移动,形成沿着波纹模具36延伸的波纹状的包覆层20。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多孔质树脂层14的压缩夹持部处的沿径向的回弹力为30N/cm2以下。因此,抑制了树脂层20A被从多孔质树脂层14朝向径向外侧推回而被挤出到两对波纹模具36相互接触的接触部之间的状况,抑制了包覆层20的径向外侧的毛边。
此外,此时,片状构件14S在与包覆层20的峰部22相对应的峰空间23进入到模腔36A内,形成凸部14B。与包覆层20的谷部24的内侧壁24A相对应的部分维持其与包覆层20的粘接并且在管体12和内侧壁24A之间被压缩,形成压缩夹持部14A。
在利用波纹模具36进行了波纹工序之后,包覆层20在冷却槽38中被冷却。这样,制造复合管10。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提供以下的复合管。
<1>根据本公开的第1观点,提供一种复合管,该复合管具有:管状的管体,其由树脂材料构成;包覆层,其是管状且覆盖所述管体的外周,向径向外侧凸出的环状的峰部和径向外侧凹入的环状的谷部在所述管体的轴向上交替地形成而成为波纹状,该包覆层能够被所述管体的外周引导而在所述轴向上缩短,该包覆层由树脂材料构成;以及多孔质树脂层,其配置于所述管体与所述包覆层之间,具有被压缩并夹持在所述谷部与所述管体之间的压缩夹持部,所述压缩夹持部处的沿径向的回弹力为21N/cm2以上且30N/cm2以下。
<2>根据本公开的第2观点,提供基于第1观点的复合管,所述多孔质树脂层的所述压缩夹持部处的压缩率为160%以上且230%以下。
<3>根据本公开的第3观点,提供基于第1或第2观点的复合管,所述多孔质树脂层是多孔聚氨酯层。
<4>根据本公开的第4观点,提供基于第1~第3任一观点的复合管,所述多孔质树脂层的密度为12kg/m3以上且22kg/m3以下。
<5>根据本公开的第5观点,提供第1~第4任一观点的复合管,所述多孔质树脂层的滞后损耗为42%以上。
<6>根据本公开的第6观点,提供第1~第5任一观点的复合管,所述多孔质树脂层是片状,与所述管体的外表面在整个表面接触。
<7>根据本公开的第7观点,提供第1~第6任一观点的复合管,自然状态下的所述多孔质树脂层的所述轴向的长度为所述包覆层的所述轴向的长度的90%以上且100%以下。
<8>根据本公开的第8观点,提供第1~第7任一观点的复合管,所述峰部的所述轴向的长度比所述谷部的所述轴向的长度长。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公开。但是,本公开并不被限制为下述实施例。
[聚氨酯泡沫片]
(聚氨酯泡沫片A(2.5mm)的制作)
使作为原料的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与催化剂、发泡剂、整泡剂一起混合发生反应,利用裁断机裁断为所期望的厚度,制作厚度(自然状态下的平均厚度)为2.5mm的聚氨酯泡沫片A。
(聚氨酯泡沫片B(3.0mm)的制作)
在聚氨酯泡沫片(A1)中,通过变更利用裁断机裁断时的厚度,制作厚度(自然状态下的平均厚度)为3.0mm的聚氨酯泡沫片B。
(聚氨酯泡沫片C(3.5mm)的制作)
在聚氨酯泡沫片(A1)中,通过变更利用裁断机裁断时的厚度,制作厚度(自然状态下的平均厚度)为3.5mm的聚氨酯泡沫片C。
(聚氨酯泡沫片D(5.0mm)的制作)
在聚氨酯泡沫片(A1)中,通过变更利用裁断机裁断时的厚度,制作厚度(自然状态下的平均厚度)为5.0mm的聚氨酯泡沫片D。
[实施例1]
(复合管的制作)
准备图4所示的结构的制造装置。安装卷取成螺旋状的聚丁烯管作为管体12,安装由所述获得的聚氨酯泡沫片B(厚度3.0mm)作为片状构件14S。使牵引装置39工作,连续地拉出螺旋状的聚丁烯管和卷状的聚氨酯泡沫片B(片状构件14S),将聚氨酯泡沫片B沿整周卷绕于聚丁烯管的外周面。另外,聚氨酯泡沫片B在口模34的近前成为带有松弛的状态,向口模34插入。
接着,从口模34向聚氨酯泡沫片B的外周呈圆筒状挤出并涂敷熔融的树脂材料(低密度聚乙烯(LDPE)),形成树脂层。
接着,使配置在口模34的下游侧的两对波纹模具36从两个方向靠近树脂层并使其内表面与该树脂层接触。另外,波纹模具36是内表面的形状为相同形状的两对模具,均具有半圆弧状的内表面。在该波纹模具36的内周,在与形成的包覆层的峰部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环状的模腔36A,在与谷部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环状的内侧突起36B,具有波纹的形状。在各模腔36A形成有一端与模腔36A连通且贯通波纹模具36的通气孔36C。通过利用内侧突起36B按压树脂层20A并使该树脂层20A与聚丁烯管一同向制造方向Y移动,而且从波纹模具36的外侧进行抽气,从而使模腔36A内成为负压。这样,形成沿着波纹模具36延伸的波纹状的包覆层。
接着,在冷却槽38中冷却,得到复合管。
包覆层的谷部24的内表面与聚丁烯管(管体)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管体的外周和包覆层的内侧壁24A的径向内侧面的差(压缩夹持部间隙)为2.0mm。
在得到的复合管中,包覆层的峰部22的轴向S上的长度L1为2.1mm,谷部24的轴向S上的长度L2为1.5mm。
包覆层的厚度在最薄的部分为0.2mm,在最厚的部分为0.5mm。
峰部22和谷部24的外表面上的半径差ΔR是88.9%。
包覆层的直径(最外部的外径)为23.5mm。
聚氨酯泡沫片B层(多孔质树脂层)与管体的外表面整个面地接触。
[实施例2~3、比较例1~3]
将所使用的聚氨酯泡沫片变更为下述表1所记载的材料,并且调整包覆层的直径,从而将包覆层的谷部24的内表面和聚丁烯管(管体)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压缩夹持部间隙)调整成为下述表1所记载的值,此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复合管。
<评价试验>
-毛边的产生-
在复合管的制作时,目测确认是否包覆层形成用的树脂材进入到两对波纹模具相互接触的接触部之间而在包覆层的径向外侧产生毛边。将结果表示于下述表1。
-发生聚氨酯泡沫片层(多孔质树脂层)的卷入-
进行为了使聚丁烯管(管体)的端部露出而将包覆层的端部拉动30mm使其缩短变形、之后为了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而再次使包覆层伸长的动作。此时,目测确认聚氨酯泡沫片层(多孔质树脂层)是不追随包覆层的伸长的动作发生卷入而发生一部分团起成团块状的现象、还是追随包覆层的伸长动作不发生卷入而聚氨酯泡沫片层也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将结果表示于下述表1。
[表1]
在压缩夹持部的回弹力超过30N/cm2的比较例1中,确认到毛边的产生,相对于此,在30N/cm2以下的实施例1~3中,没有确认到毛边的产生。
另外,以使压缩夹持部的回弹力的值不同的方式调整压缩夹持部的间隙(A)和聚氨酯泡沫片的厚度(B)而与上述同样地实施试验,确认到,以压缩夹持部的回弹力是30N/cm2为界,在处于上侧的情况下,产生毛边,另一方面,在30N/cm2以下的情况下,未产生毛边。
另外,在压缩夹持部的回弹力小于21N/cm2的比较例2、3中,确认到卷入(团起成团块状的现象)的产生,相对于此,在21N/cm2以上的实施例1~3中,未确认到卷入的产生。
另外,以使压缩夹持部的回弹力的值不同的方式调整压缩夹持部的间隙(A)和聚氨酯泡沫片的厚度(B)而与上述同样地实施试验,确认到,以压缩夹持部的回弹力是21N/cm2为界,在处于下侧的情况下,产生卷入,另一方面,在21N/cm2以上的情况下,未产生卷入。
另外,通过参照,将日本出愿2016-251953的公开整体编入本说明书。
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所有文献、特许出愿、以及技术标准通过参照编入本说明书中,等同于具体且分别地记载了各文献、各特许出愿、以及各技术标准。

Claims (8)

1.一种复合管,其中,该复合管具有:
管状的管体,其由树脂材料构成;
包覆层,其是管状且覆盖所述管体的外周,向径向外侧凸出的环状的峰部和径向外侧凹入的环状的谷部在所述管体的轴向上交替地形成而成为波纹状,该包覆层能够被所述管体的外周引导而在所述轴向上缩短,该包覆层由树脂材料构成;以及
多孔质树脂层,其配置于所述管体与所述包覆层之间,具有被压缩并夹持在所述谷部与所述管体之间的压缩夹持部,所述压缩夹持部处的沿径向的回弹力为21N/cm2以上且30N/cm2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管,其中,所述多孔质树脂层的所述压缩夹持部处的压缩率为160%以上且23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管,其中,所述多孔质树脂层是多孔聚氨酯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管,其中,所述多孔质树脂层的密度为12kg/m3以上且22kg/m3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管,其中,所述多孔质树脂层的滞后损耗为42%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管,其中,所述多孔质树脂层是片状,与所述管体的外表面在整个表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管,其中,自然状态下的所述多孔质树脂层的所述轴向的长度为所述包覆层的所述轴向的长度的90%以上且10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管,其中,所述峰部的所述轴向的长度比所述谷部的所述轴向的长度长。
CN201780080588.8A 2016-12-26 2017-12-20 复合管 Active CN1101146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1953A JP6820196B2 (ja) 2016-12-26 2016-12-26 複合管
JP2016-251953 2016-12-26
PCT/JP2017/045835 WO2018123781A1 (ja) 2016-12-26 2017-12-20 複合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4604A true CN110114604A (zh) 2019-08-09
CN110114604B CN110114604B (zh) 2021-03-05

Family

ID=62710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0588.8A Active CN110114604B (zh) 2016-12-26 2017-12-20 复合管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561357A4 (zh)
JP (1) JP6820196B2 (zh)
CN (1) CN110114604B (zh)
TW (1) TWI725271B (zh)
WO (1) WO20181237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76277B2 (ja) 2019-08-13 2023-11-08 未来工業株式会社 波付二重管及び通水管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57790A (ja) * 1988-08-18 1990-02-27 Toyo Densen Kk 断熱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390504A1 (en) * 1989-03-29 1990-10-03 Senior Tift Limited Coupling arrangements
CN2519095Y (zh) * 2001-12-24 2002-10-30 靖江市东亚通风空调制造有限公司 双面铝箔复合玻纤布消音软管
CN1682057A (zh) * 2002-09-06 2005-10-12 株式会社Ork 金属波纹管及其制造的方法、以及用于高压流体的挠性管
CN102654219A (zh) * 2011-03-01 2012-09-0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复合管及复合管的制造方法
JP2013231490A (ja) * 2012-05-01 2013-11-14 Bridgestone Corp 複合管、及び複合管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35416A (ja) * 1985-04-11 1986-10-20 Achilles Corp 感温性を改良した制振性フオ−ム
JPS62290713A (ja) * 1986-06-09 1987-12-17 Dai Ichi Kogyo Seiyaku Co Ltd 防音防振材
DE4128654C2 (de) * 1991-08-29 1995-05-18 Wolfgang Mayer Mehrschichtiges Leitungsrohr aus Kunststoff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JPH08239500A (ja) * 1995-02-28 1996-09-17 Nitto Denko Corp 防振材
WO1996031723A1 (en) * 1995-04-03 1996-10-10 Uponor B.V.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orrugated pipe, and a corrugated pipe manufactured by the method
JPH09210291A (ja) * 1996-02-05 1997-08-12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断熱管
JP4557388B2 (ja) * 2000-07-18 2010-10-06 因幡電機産業株式会社 保護管付き流体輸送管の製造方法
JP4516680B2 (ja) * 2000-09-28 2010-08-04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
JP4190923B2 (ja) * 2002-05-24 2008-12-03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伸縮波付けさや管と給水・給湯用配管材の配管構造
WO2004039574A2 (en) * 2002-10-31 2004-05-13 Plastiflex Belgium Tubular body having isolation layer of foamed plasti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4201638B2 (ja) * 2003-04-28 2008-12-24 株式会社三洋化成 コルゲート管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の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コルゲート管
TW200635830A (en) * 2004-12-29 2006-10-16 Hunter Paine Entpr Llc Composite structural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4896607B2 (ja) * 2006-07-07 2012-03-14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加熱プレス成形用の軟質ポリウレタン発泡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I20085395A0 (fi) * 2008-04-30 2008-04-30 Uponor Innovation Ab Ilmanvaihtokanava
TWM447448U (zh) * 2012-10-11 2013-02-21 Super Flex Entpr Co Ltd 接頭裝置
JP2015048909A (ja) 2013-09-02 2015-03-16 未来工業株式会社 配線・配管材用の波付管
JP6300315B2 (ja) * 2014-03-31 2018-03-2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用集電体及び燃料電池
EP3470719B1 (en) * 2016-06-09 2021-10-1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Compound tub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57790A (ja) * 1988-08-18 1990-02-27 Toyo Densen Kk 断熱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390504A1 (en) * 1989-03-29 1990-10-03 Senior Tift Limited Coupling arrangements
CN2519095Y (zh) * 2001-12-24 2002-10-30 靖江市东亚通风空调制造有限公司 双面铝箔复合玻纤布消音软管
CN1682057A (zh) * 2002-09-06 2005-10-12 株式会社Ork 金属波纹管及其制造的方法、以及用于高压流体的挠性管
CN102654219A (zh) * 2011-03-01 2012-09-0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复合管及复合管的制造方法
JP2013231490A (ja) * 2012-05-01 2013-11-14 Bridgestone Corp 複合管、及び複合管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23781A1 (ja) 2018-07-05
JP6820196B2 (ja) 2021-01-27
EP3561357A1 (en) 2019-10-30
EP3561357A4 (en) 2019-12-18
JP2018105406A (ja) 2018-07-05
TW201837356A (zh) 2018-10-16
TWI725271B (zh) 2021-04-21
CN110114604B (zh)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97356B2 (ja) 複合管
CN110114603A (zh) 复合管及复合管的制造方法
AU2011363028B2 (en) Flexible tubing with embedded helical conductors and method of making
US20110168287A1 (en) Flexible tubing with dual-level imbedded helical conductors and method of making
TWI752138B (zh) 複合管(二)
CN110114604A (zh) 复合管
CN110114602A (zh) 复合管
JPH1190972A (ja) 断熱ホースの製造方法
JP6965140B2 (ja) 複合管
JP2019105330A (ja) 複合管
WO2020217653A1 (ja) 複合管及び複合管の製造方法
JP2023142260A (ja) 複合管
JP2019105326A (ja) 複合管
JP7425578B2 (ja) 複合管
JP6965139B2 (ja) 複合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