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40186B - 下部车身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下部车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40186B
CN110040186B CN201910023602.1A CN201910023602A CN110040186B CN 110040186 B CN110040186 B CN 110040186B CN 201910023602 A CN201910023602 A CN 201910023602A CN 110040186 B CN110040186 B CN 1100401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vehicle body
surface portion
frame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236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40186A (zh
Inventor
枣裕贵
松冈秀典
戎本圭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40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0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40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01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62D21/03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transverse members providing body sup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62D25/025Side sil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36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side panels, sill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45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fire w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谋求车身的轻量化的同时谋求小重叠碰撞冲击载荷的分散效果的改善的下部车身结构。该下部车身结构,在第一骨架(12)与纵梁(4)之间,将在比车身地板(2)与纵梁(4)的接合部(56)靠近车辆下方侧处呈阶梯状下降的阶梯下降部(53)设置于车身地板(2)的底面部(3),沿着该底面部(3)的上表面设置从纵梁(4)向着车宽方向内侧且向着斜后方延伸至第一骨架(12)的第二骨架(18),并在包括阶梯下降部(53)的部分在底面部(3)与第二骨架(18)之间形成闭口截面。

Description

下部车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沿着车身地板的侧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纵梁(Side sill)的下部车身结构,属于车身的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车辆的前方碰撞时,经由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形式设置于车身前部的左右一对前侧框架将冲击载荷分散至车身各部分,由此抑制车室的变形,藉由前侧框架损毁来吸收冲击载荷等。
另一方面,有时在车宽方向上,在发生车辆上比前侧框架靠近外侧的区域与碰撞物重叠(overlap)的通常所说的小重叠碰撞(Small Overlap Impact)时,配置于该重叠区域的前轮相对车身相对后退,冲击载荷从该前轮输入至铰链柱。
像这样输入至铰链柱的冲击载荷经由从铰链柱的下端部向车身后方侧延伸的纵梁、从铰链柱的上端部向后上方延伸的前柱、以及前门的防撞杆(Impact bar)等,向车身后方侧分散。像这样从铰链柱向车身后方侧各部分进行载荷分散,由此抑制像使铰链柱以及前围板(Dash panel)后退这样的车室的变形。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从纵梁的前端部向着车宽方向内侧且朝着斜后方延伸的斜骨架的下部车身结构。在具备这类下部车身结构的车辆中,由小重叠碰撞输入至纵梁的前端部的冲击载荷不仅能经由纵梁向车辆后方侧传递,还能经由斜骨架向斜后方传递。通过像这样增加经由斜骨架的载荷分散路径(载荷路径;Load path)来更有效地分散冲击载荷,藉此能够提高车室的变形抑制效果。
更具体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斜骨架在其前端部与纵梁连接,在后端部与地板通道连接。藉此,由小重叠碰撞输入至纵梁的前端部的冲击载荷能沿着纵梁向车辆后方侧传递,且能经由斜骨架也传递至地板通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323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近年为了实现更进一步的燃料消耗性能的改善以及车辆运动性能的改善而愈发需求车身的轻量化。关于该点,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跨越从纵梁至地板通道的较宽范围而设置有长尺寸的斜骨架的结构中,会引起斜骨架的重量化,故而仍有改进的余地。
又,即使想要通过缩短该斜骨架的长度来谋求车身轻量化,对于如何经由缩短后的斜骨架有效地分散小重叠碰撞带来的冲击载荷,具体的研究尚未有进展。
本发明的问题点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谋求车身的轻量化的同时谋求小重叠碰撞的冲击载荷的分散效果的改善的下部车身结构。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下部车身结构的特征在于如下构成。
第一发明的特征在于,是具备具有底面部的车身地板、在该车身地板上从所述底面部向车辆上方侧隆起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地板通道、沿所述车身地板的车宽方向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纵梁、从该纵梁的前端部向车辆上方侧延伸的铰链柱、以及在所述地板通道与所述纵梁之间沿所述车身地板的至少上表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骨架的下部车身结构;
具备:在所述第一骨架与所述纵梁之间,以在比所述车身地板与所述纵梁的接合部靠近车辆下方侧的位置呈阶梯状下降的形式设置于所述底面部的阶梯下降部;
以及第二骨架,所述第二骨架以从所述纵梁向着车宽方向内侧且向着斜后方直至所述第一骨架为止沿所述底面部的上表面延伸的形式进行设置,并在包括所述阶梯下降部的部分上与所述底面部之间形成闭口截面。
第二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发明中,
所述底面部具有从所述阶梯下降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向着所述纵梁且朝着斜上方延伸的外侧倾斜面部。
第三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或第二发明中,
所述底面部具有从所述阶梯下降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向着所述地板通道且朝着斜上方延伸的内侧倾斜面部。
第四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发明中,
所述第一骨架具备与所述车身地板的上表面接合的上骨架构件(Upper framemember)、以及以与该上骨架构件配合而形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续的闭口截面的形式与所述车身地板的下表面接合的下骨架构件(Lower frame member);
在由所述上骨架构件和所述下骨架构件形成的所述闭口截面内,配置有所述内侧倾斜面部的至少一部分。
第五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至第四的任意发明中,
所述纵梁以形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续的闭口截面的形式进行设置;
在所述阶梯下降部与所述第二骨架之间形成有闭口截面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上,所述阶梯下降部位于比所述纵梁的闭口截面的下端靠近车辆下方侧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发明,通过在车身地板的底面部设置阶梯下降部,能够在沿着底面部的上表面从纵梁向着车宽方向内侧且朝着斜后方延伸的第二骨架与底面部之间,形成较大的闭口截面。又,通过让第二骨架的后端部与纵梁和地板通道之间的第一骨架相连,相比于与地板通道相连的假定情况,能够使第二骨架较短地构成。因此,能够谋求第二骨架刚性的改善。
因此,能使因小重叠碰撞而从车辆前方输入的冲击载荷不仅经由纵梁向车辆后方侧传递,还经由第二骨架向斜后方有效地传递。又,在第二骨架上向斜后方传递的冲击载荷能经由第一骨架进一步向车辆后方侧传递。通过像这样使经由第二骨架及第一骨架的向车辆后方侧的载荷传递路径有效地发挥功能,能够提高小重叠碰撞所致车室变形的抑制效果。
根据第二发明,通过在车身地板的底面部设置从阶梯下降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向着纵梁且朝着斜上方延伸的外侧倾斜面部,能够抑制车身地板的底面部与第二骨架之间形成的闭口截面的形状在从纵梁至阶梯下降部为止的长度方向区域上剧烈变化。因此,易于抑制在载荷传递时该闭口截面的截面塌陷,从而易于确保第二骨架相对于小重叠碰撞的冲击载荷的弹性极限应力。
根据第三发明,通过在车身地板的底面部设置从阶梯下降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向着地板通道且朝着斜上方延伸的内侧倾斜面部,能够抑制在比阶梯下降部靠近车宽方向内侧处的底面部的截面变形。
根据第四发明,通过使车身地板的内侧倾斜面部以斜支柱状穿过由上骨架构件与下骨架构件形成的第一骨架的闭口截面,能够有效抑制被施加车宽方向的冲击载荷时第一骨架的截面塌陷。因此,能够在小重叠碰撞时有效地实现经由第二骨架及第一骨架的向车辆后方侧的载荷分散。
根据第五发明,通过使车身地板的底面部上的阶梯下降部在比纵梁的闭口截面的下端更低处呈阶梯状下降,能够有效地增大底面部与第二骨架之间形成的闭口截面的面积。因此,能够有效改善第二骨架相对于小重叠碰撞的冲击载荷的弹性极限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下部车身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同一下部车身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同一下部车身结构的底视图;
图4是从车辆前方侧观察设置有斜骨架的部分上的下部车身结构的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斜骨架的一部分以及周边部的剖视立体图;
图6是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斜骨架以及周边部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汽车;
2   车身地板;
3   底面部;
4   纵梁;
12  地板骨架(第一骨架);
18  斜骨架(第二骨架);
50  地板通道;
51  阶梯上升部;
52  中段部;
53  阶梯下降部;
54  内侧倾斜面部;
55  外侧倾斜面部;
56  被接合部;
61  上骨架构件;
62  下骨架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下部车身结构。另外,以下说明中,除有特殊说明以外,表示“前”、“后”、“右”、“左”、“上”、“下”等方向的术语是指在将车辆前进行驶时的行进方向作为“前”的情况下的车身的各方向。又,附图中,对车宽方向标以符号“X”,对车辆前后方向标以符号“Y”,对车辆上下方向标以符号“Z”。
[整体结构]
如图1的立体图、图2的俯视图以及图3的底视图所示,具备本实施形态的下部车身结构的汽车1具备构成车室内空间的地面的车身地板2、沿着车身地板2的车宽方向X两侧部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延伸的一对纵梁4、以及配置于车身地板2的前方的前围板10。
各纵梁4具备向车宽方向X的外侧开放的截面帽状的纵梁内板(Side sill inner)5、以及向车宽方向X的内侧开放的截面帽状的纵梁外板(Side sill outer)6。纵梁内板5与纵梁外板6以形成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连续的闭口截面的形式互相接合。
汽车1还具备从左右的纵梁4的各前端部立起并在车辆上下方向Z上延伸的一对铰链柱11(参照图1),该一对铰链柱之间架设有上述前围板10。通过该前围板10将车室内空间与发动机室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隔开。
车身地板2具备底面部3和形成为从底面部3向上方隆起的结构的地板通道50。地板通道50以在车身地板2的车宽方向X中央部沿车辆前后方向Y延伸的形式设置。从车辆前后方向Y观察得到的地板通道50的截面形状为向下方开放的U字状。
地板通道50的上表面部设置有用于供变速杆(未图示)通过的开口部50a。地板通道50的上表面部的车宽方向X两侧部分别通过例如焊接接合有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延伸的增强构件8,由此增强地板通道50的刚性。稍后说明车身地板2的更为具体的结构。
车身地板2的底面部3上接合有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延伸的左右一对地板骨架(Floor frame)12。各地板骨架12在车宽方向X上配置于地板通道50与纵梁4之间。如图3所示,地板骨架12通过在车宽方向X上延伸的抗扭箱(Torque box)22连接纵梁4的前端部。
如图1所示,地板骨架12具备通过例如焊接接合于车身地板2的上表面的上骨架构件61、以及通过例如焊接接合于车身地板2的下表面的下骨架构件62。上骨架构件61与下骨架构件62以夹着车身地板2而相互相向的形式配置。上骨架构件61及下骨架构件62各自以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延伸的形式配置,且配合形成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连续的闭口截面。
又,在车身地板2的底面部3的上表面接合有左右一对第一横梁(Cross member)14以及左右一对第二横梁16作为在车宽方向X上延伸的地板横梁。各第一横梁14以及各第二横梁16架设在地板通道50与纵梁4之间。
左右的第一横梁14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与地板通道50的开口部50a重叠,且相互配置于大致相同位置。左右的第二横梁16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在比第一横梁14靠近后方处相互配置于大致相同位置。
第一横梁14是向下方开放的截面帽状的构件,且与车身地板2之间形成在车宽方向X上连续的闭口截面。与第一横梁14同样地,第二横梁16也是向下方开放的截面帽状的构件,且与车身地板2之间形成在车宽方向X上连续的闭口截面。
此外,在车身地板2的底面部3的上表面通过例如焊接接合有左右一对斜骨架18。斜骨架18以在向着车宽方向X的内侧且朝着后方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形式配置于比第一横梁14靠近前方。斜骨架18的前端部与纵梁4的前端邻近部连接。斜骨架18相对于纵梁4的连接部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与铰链柱11(参照图1)重叠地配置。斜骨架18的后端部连接地板骨架12。稍后说明斜骨架18的更为具体的结构。
本实施形态中的汽车1是例如具备纵置式动力总成(Powertrain)的FR式的汽车。汽车1的动力总成具备作为装载于前围板10(参照图1)前方的发动机室内的驱动源的发动机(未图示)、以及连接在该发动机的后方的变速器24(参照图3)。
如图3所示,变速器24是例如纵置式的自动变速器,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延伸的输出轴(未图示)。不过,变速器24也可以是手动变速器。变速器24输出轴的后端部通过万向接头28与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延伸的传动轴30连接。藉此,发动机的动力能通过变速器24及传动轴30等传递至后轮。
传动轴30配置于地板通道50内。传动轴30通过轴承32以及支持构件34支持于地板通道50的下表面。
地板通道50内还配置有变速器24的至少后端侧的一部分。变速器24的后部设置有被安装构件(Mount member)36从地板通道50的下方支持的被支持部26。被支持部26设置于变速器24的后端邻近部。
安装构件36是由例如铝合金构成的铸造部件。安装构件36在与第一横梁14重叠的车辆前后方向Y位置上固定于车身地板2。藉此,变速器24的后部通过安装构件36支持于车身。另外,变速器24的前部通过发动机及发动机架(未图示)支持于车身(例如前悬挂构件;Front suspension member)。
[车身地板]
主要参照图4的剖视图说明设置有斜骨架18的部分及其周边部上的车身地板2的具体结构。另外,图4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如图4所示,车身地板2由构成地板通道50的通道板40以及构成底面部3的左右一对底面板42构成。通道板40配置于左右的纵梁4间的车宽方向X区域的中央部。各底面板42以衔接通道板40与纵梁4之间的形式设置。
通道板40及底面板42是由例如钢材构成的冲压加工部件。理想的是通道板40具有高于底面板42的刚性及强度,藉此能谋求地板通道50的刚性及强度的改善。
车身地板2在底面部3与地板通道50之间还具备从底面部3向车宽方向X内侧呈阶梯状上升并与地板通道50的下缘部连接的一对阶梯上升部51。从比第一横梁14靠近前方部到比第二横梁16靠近后方部,各阶梯上升部51以沿着地板通道50的下缘部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延伸的形式设置(参照图1)。
像这样,在底面部3与地板通道50的下缘部的分界部,通过设置与车身地板2一体的阶梯上升部51,由此刚性升高。因此,在设置有阶梯上升部51的车辆前后方向Y区域,无需设置独立于车身地板2的增强构件就能实现符合地板通道50下缘部的增强。
另外,如图3所示,车身地板2的前端侧部分设置有沿着底面部3与地板通道50下缘部的分界部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延伸的增强构件91、92。增强构件91、92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设置于与上述阶梯上升部51的前端部重复的部分以及比阶梯上升部51靠近前方部分。藉此,未形成有阶梯上升部51的部分受到增强构件91、92的增强。
本实施形态中,阶梯上升部51由通道板40的一部分构成。不过,阶梯上升部51也可以是由底面板42的一部分构成,还可以是由除通道板40及底面板42以外的地板构成构件构成。
车身地板2的底面部3具备与阶梯上升部51的车宽方向X外侧连接的左右一对中段部52、以及从中段部52向着车宽方向外侧呈阶梯状下降的左右一对阶梯下降部53。
中段部52沿着相对于车辆上下方向Z大致垂直的面进行配置。中段部52构成了底面板42的车宽方向X内侧端部。中段部52在车辆上下方向Z上配置在与纵梁4的闭口截面重叠的高度位置。阶梯下降部53沿着相对于车辆上下方向Z大致垂直的面进行配置。阶梯下降部53在车辆上下方向Z上构成了车身地板2的最下部,且配置于比纵梁4的闭口截面的下端靠近下侧。
又,车身地板2的底面部3还具备从阶梯下降部53的车宽方向X内侧缘部向着地板通道50且朝着斜上方延伸的内侧倾斜面部54、从阶梯下降部53的车宽方向X外侧缘部向着纵梁4且朝着斜上方延伸的外侧倾斜面部55、以及从外侧倾斜面部55的车宽方向X外侧缘部向上方延伸并与纵梁4接合的被接合部56。
内侧倾斜面部54的上缘部连接中段部52的车宽方向X外侧缘部。内侧倾斜面部54与中段部52之间形成有呈钝角的角部。内侧倾斜面部54的下缘部连接阶梯下降部53的车宽方向X内侧缘部。内侧倾斜面部54与阶梯下降部53之间形成有呈钝角的角部。像这样,底面部3形成为从阶梯下降部53向着车宽方向X内侧缓慢立起的结构,藉此能谋求在阶梯下降部53的车宽方向X内侧抑制底面部3的截面变形。
构成上述地板骨架12的上骨架构件61及下骨架构件62夹着内侧倾斜面部54相互相向配置。
上骨架构件61具有与底面部3的中段部52的车宽方向X外侧邻接地配置的上表面部63、以及从上表面部63的车宽方向X外侧缘部向下方延伸的侧面部64。上表面部63沿着相对于车辆上下方向Z大致垂直的面进行配置。侧面部64向着车辆下方侧且略朝车宽方向X外侧倾斜地进行配置。
上骨架构件61还具有从上表面部63的车宽方向X内侧缘部进一步向车宽方向X内侧延伸的上侧突缘部63a、以及从侧面部64的下缘部向车宽方向X外侧延伸的下侧突缘部64a。上侧突缘部63a通过例如焊接接合于底面部3的中段部52上车宽方向X外侧缘部的上表面。下侧突缘部64a通过例如焊接接合于底面部3的阶梯下降部53上车宽方向X内侧缘部的上表面。
下骨架构件62具有与底面部3的阶梯下降部53的车宽方向X内侧邻接地配置的下表面部65、以及从下表面部65的车宽方向X内侧缘部向上方延伸的侧面部66。下表面部65配置为与上骨架构件61的上表面部63大致平行,且隔着内侧倾斜面部54与上表面部63相向配置。侧面部66配置为与上骨架构件61的侧面部64大致平行,且相对该侧面部64隔着内侧倾斜面部54相向配置。
下骨架构件62还具有从下表面部65的车宽方向X外侧缘部进一步向车宽方向X外侧延伸的下侧突缘部65a、以及从侧面部66的上缘部向车宽方向X内侧延伸的上侧突缘部66a。上侧突缘部66a隔着底面部3的中段部52与上骨架构件61的上侧突缘部63a相向配置,通过例如焊接接合于中段部52的下表面。下侧突缘部65a隔着底面部3的阶梯下降部53与上骨架构件61的下侧突缘部64a相向配置,通过例如焊接接合于阶梯下降部53的下表面。
在如上那样接合于底面部3的上骨架构件61与下骨架构件62之间形成有平行四边形状的闭口截面。该地板骨架12的闭口截面内配置有底面部3的内侧倾斜面部54。即,底面部3以斜支柱状穿过地板骨架12的闭口截面,藉此在地板骨架12的闭口截面上有效抑制了如上表面部63与下表面部65之间的车辆上下方向Z上的间距缩小这样的通常所说的火柴盒变形。
外侧倾斜面部55的下缘部连接阶梯下降部53的车宽方向X外侧缘部。外侧倾斜面部55与阶梯下降部53之间形成有呈钝角的角部。像这样,底面部3形成为从阶梯下降部53向着车宽方向X外侧缓慢立起的结构,藉此在阶梯下降部53的车宽方向X外侧也能谋求底面部3的截面变形的抑制。
外侧倾斜面部55的上缘部连接被接合部56的下缘部。外侧倾斜面部55与被接合部56之间形成有呈钝角的角部。被接合部56通过例如焊接接合于纵梁4上纵梁内板5的车室内侧的侧面。
不过,图2的A-A线上的车身地板2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图4中示出的上述结构,可进行适当变更。例如,介于阶梯上升部51与阶梯下降部53之间的中段部52也可以是形成为多段,还可以省略。
[斜骨架]
参照图5及图6的立体图说明斜骨架18的更为具体的结构。另外,虽然在图5及图6中图示了车身右侧的斜骨架18,但车身左侧的斜骨架18具有与车身右侧的斜骨架18左右对称的结构。
如图5及图6所示,斜骨架18是向车辆下方侧开放的截面帽状的构件。斜骨架18是由例如钢材构成的冲压加工部件。斜骨架18具备相向配置于车身地板2的底面部3的上方并在斜骨架18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上表面部70、从上表面部70的前缘部向下方延伸的前面部71、从上表面部70的后缘部向下方延伸的后面部72、从前面部71的下缘部向前方延伸的前侧突缘部73、以及从后面部72的下缘部向后方延伸的后侧突缘部74。
斜骨架18的上表面部70相对于车辆上下方向Z大致垂直地配置。上表面部70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设置有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拓宽的拓宽部70a。拓宽部70a通过例如焊接与地板骨架12的上骨架构件61的上表面部63接合。
如图5所示,前面部71的车宽方向X内侧端部设置有一边弯曲一边向车辆前方侧延伸的前方延长部71a,后面部72的车宽方向X内侧端部设置有一边弯曲一边向车辆后方侧延伸的后方延长部72a。前方延长部71a及后方延长部72a通过例如焊接与上骨架构件61的侧面部64接合。
斜骨架18的前侧突缘部73及后侧突缘部74通过例如焊接与车身地板2的底面部3的上表面接合。藉此,在底面部3与沿着其上表面延伸的斜骨架18之间形成有在斜骨架18的长度方向上连续的闭口截面。
如图6所示,斜骨架18的车宽方向X外侧端部设置有外侧突缘部75。外侧突缘部75沿着例如上表面部70、前面部71、以及后面部72的车宽方向X外侧缘部进行设置。外侧突缘部75通过例如焊接与纵梁4的纵梁内板5车室内侧的侧面接合。另外,外侧突缘部75的一部分通过车身地板2的被接合部56与纵梁4接合。
[作用效果]
如图4所示,斜骨架18从纵梁4至地板骨架12进行设置,并与底面部3上的阶梯下降部53及外侧倾斜面部55之间形成闭口截面。阶梯下降部53在车辆上下方向Z上配置得比接合于纵梁4的被接合部56低,更具体地是配置得比纵梁4的闭口截面的下端低。藉此,阶梯下降部53与斜骨架18的上表面部70之间在车辆上下方向Z上形成有宽敞的空间。
因此,根据本实施形态,能够在底面部3与斜骨架18之间形成较大的闭口截面。又,斜骨架18在纵梁4与地板骨架12之间的范围内形成为较短的结构。因此,有效提高了斜骨架18的刚性。
因此,能使由小重叠碰撞从车辆前方输入的冲击载荷不仅经由纵梁4向车辆后方侧传递,还经由斜骨架18向斜后方有效地传递。又,在斜骨架18上向斜后方传递的冲击载荷能经由地板骨架12进一步向车辆后方侧传递。通过像这样使经由斜骨架18及地板骨架12的向车辆后方侧的载荷传递路径有效地发挥功能,能够提高小重叠碰撞所致车室变形的抑制效果。
又,车身地板2的底面部3上设置有从阶梯下降部53的车宽方向X外侧端部向着纵梁4且朝向斜上方延伸的外侧倾斜面部55,由此车身地板2的底面部3与斜骨架18之间形成的闭口截面的形状不会在斜骨架18长度方向的中途剧烈变化。因此,易于抑制在载荷传递时该闭口截面的截面塌陷,从而易于确保斜骨架18在面对小重叠碰撞的冲击载荷时的弹性极限应力。
此外,如上所述在地板骨架12的闭口截面,包括车身地板2的内侧倾斜面部54的部分以斜支柱状穿过,由此能谋求通常所说的火柴盒变形的抑制。藉此,能有效抑制被施加车宽方向X的冲击载荷时地板骨架12的截面塌陷。因此,在小重叠碰撞时,能有效抑制由来自斜骨架18的载荷传递导致的地板骨架12的截面塌陷,有效实现经由斜骨架18及地板骨架12的向车辆后方侧的载荷分散。
以上,列举了上述实施形态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
例如,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如图4所示以将车身地板2的内侧倾斜面部54整体收容在作为第一骨架的地板骨架12的闭口截面内的形式进行配置的示例,但在本发明中内侧倾斜面部54也可以是其一端侧从第一骨架的闭口截面突出地进行设置,还可以是以贯通第一骨架的闭口截面的形式进行设置。
又,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作为第一骨架的地板骨架12由沿车身地板2的上表面配置的上骨架构件61以及沿车身地板2的下表面配置的下骨架构件62构成的示例,但在本发明中第一骨架具备沿车身地板的至少上表面配置的构件即可,可省略沿车身地板的下表面配置的构件。
此外,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作为第二骨架的斜骨架18由一个构件构成的示例,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第二骨架由互相接合的多个构件构成。
工业应用性:
如上,根据本发明,能利用经由斜骨架与地板骨架的载荷传递路径来谋求小重叠碰撞的冲击载荷的分散效果的改善,因此可在具备这类下部车身结构的汽车的制造工业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性。

Claims (5)

1.一种下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具备具有底面部的车身地板、在该车身地板上从所述底面部向车辆上方侧隆起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地板通道、沿所述车身地板的车宽方向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纵梁、从该纵梁的前端部向车辆上方侧延伸的铰链柱、以及在所述地板通道与所述纵梁之间沿所述车身地板的至少上表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骨架的下部车身结构;
具备:
在所述第一骨架与所述纵梁之间,以在比所述车身地板与所述纵梁的接合部靠近车辆下方侧的位置呈阶梯状下降的形式设置于所述底面部的阶梯下降部;以及
第二骨架,所述第二骨架以从所述纵梁向着车宽方向内侧且向着斜后方直至所述第一骨架为止沿所述底面部的上表面延伸的形式进行设置,并在包括所述阶梯下降部的部分上与所述底面部之间形成闭口截面;
所述底面部具有从所述阶梯下降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向着所述地板通道且朝着斜上方延伸的内侧倾斜面部;
所述第一骨架具备与所述车身地板的上表面接合的上骨架构件,所述上骨架构件与所述内侧倾斜面部的至少一部分配合而形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续的闭口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部具有从所述阶梯下降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向着所述纵梁且朝着斜上方延伸的外侧倾斜面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骨架具备以与所述上骨架构件配合而形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续的闭口截面的形式与所述车身地板的下表面接合的下骨架构件;
在由所述上骨架构件和所述下骨架构件形成的所述闭口截面内,配置有所述内侧倾斜面部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骨架具备以与所述上骨架构件配合而形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续的闭口截面的形式与所述车身地板的下表面接合的下骨架构件;
在由所述上骨架构件和所述下骨架构件形成的所述闭口截面内,配置有所述内侧倾斜面部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下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梁以形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续的闭口截面的形式进行设置;
在所述阶梯下降部与所述第二骨架之间形成有闭口截面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上,所述阶梯下降部位于比所述纵梁的闭口截面的下端靠近车辆下方侧的位置。
CN201910023602.1A 2018-01-16 2019-01-10 下部车身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0401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4631A JP6881325B2 (ja) 2018-01-16 2018-01-16 下部車体構造
JP2018-004631 2018-0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40186A CN110040186A (zh) 2019-07-23
CN110040186B true CN110040186B (zh) 2021-10-22

Family

ID=67068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2360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040186B (zh) 2018-01-16 2019-01-10 下部车身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3191B2 (zh)
JP (1) JP6881325B2 (zh)
CN (1) CN110040186B (zh)
DE (1) DE102019000219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77705A (ja) * 2016-07-11 2019-10-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下部構造
JP6915592B2 (ja) * 2018-06-15 2021-08-04 マツダ株式会社 下部車体構造
JP7287197B2 (ja) * 2019-09-03 2023-06-0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7327011B2 (ja) * 2019-09-03 2023-08-1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21059177A (ja) * 2019-10-04 2021-04-1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JP2021059176A (ja) * 2019-10-04 2021-04-1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JP2021062813A (ja) * 2019-10-16 2021-04-22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2022171352A (ja) * 2021-04-30 2022-11-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70246B2 (ja) * 2011-04-07 2015-02-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下部構造
US9381952B2 (en) * 2012-02-13 2016-07-05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bottom structure
EP3018041B1 (en) * 2013-07-02 2018-05-02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ront section structure
JP5924331B2 (ja) 2013-11-25 2016-05-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下部構造
JP6393336B2 (ja) * 2014-09-04 2018-09-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JP6222123B2 (ja) 2015-01-21 2017-11-0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EP3100935B1 (en) * 2015-06-04 2019-05-01 FCA Italy S.p.A. Motor-vehicle floor panel structure
JP6350461B2 (ja) * 2015-09-09 2018-07-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支持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93191B2 (en) 2020-10-06
DE102019000219A1 (de) 2019-07-18
CN110040186A (zh) 2019-07-23
DE102019000219B4 (de) 2021-09-16
US20190217891A1 (en) 2019-07-18
JP2019123343A (ja) 2019-07-25
JP6881325B2 (ja) 2021-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40186B (zh) 下部车身结构
EP3508400B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vehicle, mount memb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N110040187B (zh) 下部车身结构
US8764104B2 (en) Structure of front section of vehicle body
US11524726B2 (en) Body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s
JP4286884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US10597091B2 (en)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US11097787B2 (en) Lower vehicle-body structure
JP2011037289A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
US8020925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cab-over type vehicle
CN110606132B (zh) 下部车体构造
US9248863B2 (en) Vehicle body superstructure
CN110606133B (zh) 下部车体构造
CN110606131B (zh) 下部车体构造
CN107097858B (zh) 车身结构
JP6560710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6156088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15096349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19217815A (ja) 下部車体構造
JP5150168B2 (ja) 車両のロアメンバ構造
WO2023210502A1 (ja) トラックのハイルーフ構造
JP2017128299A (ja) 車体構造
JP2023149523A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2007308081A (ja) 車両用フロ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2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