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0896A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10896A
CN110010896A CN201910266845.8A CN201910266845A CN110010896A CN 110010896 A CN110010896 A CN 110010896A CN 201910266845 A CN201910266845 A CN 201910266845A CN 110010896 A CN110010896 A CN 110010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on type
lithium ion
ionic conduction
ion battery
b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668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10896B (zh
Inventor
赵海雷
付博扬
李兆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Priority to CN2019102668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108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10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0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10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08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83/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 C08F283/06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on to unsaturated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1Binders
    • H01M4/622Binders being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首先,由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含有羟基的烯基单体以及含有双键的长链聚醚化合物在引发剂作用下通过简单高效的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功能性聚合物;然后将合成的功能性聚合物通过酯化作用与含羧基大分子链交联,制得离子导电型自愈合交联网络粘结剂。与现有粘结剂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粘结剂具有高粘性、优异机械强度和优良离子导电性,用于硅基电极制备可以显著提升其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减少和其不可再生性带来的能源危机迫使人们去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人们越发的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传统的化石能源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大量CO2和有害气体导致了全球变暖和空气恶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许多环境友好的能源如风力、潮汐力、太阳能等应运而生。但是由于这些能源具有间歇性的特点,难以接入电网供人们使用,因而需要开发大规模的高效储能装置。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新型的二次储能装置一经问世便由于其灵便、轻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优高的单电池电压及高能量密度等优良特性而广受好评,同时它不含有毒重金属如镉、铅、汞等,对环境无污染,后处理费用低,可回收利用,从而迅速成为当今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可再充电式电源的主要选择对象之一,并且在向电动汽车、大型能源储能系统方向发展。在这种形势之下,以钴酸锂为正极、石墨碳为负极的传统锂离子电池体系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各种新型正负极替代材料被广泛研究。
在负极材料方面,具有高理论比容量的单质硅(4200 mAh g-1)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相对于理论比容量仅有372 mAh g-1的传统石墨负极,采用硅负极能够极大地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但在脱嵌锂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300%)严重影响了其性能的发挥。针对这一问题,人们从硅材料的结构出发进行改性,制备出诸多高度分散的硅基材料以缓和体积变化产生的机械应变,改善硅基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但是硅在循环过程中固有的体积变化始终存在,于是电极中的粘结剂材料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它以相对较低的质量分数将活性物质和导电剂粘合在集流体上,使电极保持其完整性和具有良好的电连接性,提升了硅基材料的循环稳定性。Magasinski等首次报道了纯PAA作为一种有效的粘结剂应用于硅基负极中,PAA粘结剂在碳酸盐中具有较低的溶胀性和较高的弹性模量,并且其羧基含量高,可以与Si形成强氢键作用,粘结性好(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 2.11 (2010): 3004-3010)。Liu等利用海藻酸钠与Ca2+之间的离子交联作用制备出一种具有交联网络结构的Alg水凝胶,交联后的Alg链段重排,无定形结构增加,聚合物链与活性物质之间的结合点增多,粘结性更强,机械性能提高,有利于保持电极完整结构(Chemical Communications 50.48 (2014): 6386-6389)。Zhang等设计了一种通过简单自组装构建的三维网络结构海藻酸(Alg)聚合物并应用于高性能亚微米硅颗粒(SiSMP)负极。海藻酸中的-CH2COOH基团与羟基化硅表面上的-OH基团可形成一种自修复能力的氢键作用机制,这种强烈的氢键作用可以不断地断裂和生成,从而更有效地缓冲硅颗粒在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保持电极的结构完整性和电连接性(Journal of MaterialsChemistry A 2.44 (2014): 19036-19045)。
可见粘结剂对于限制硅基负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传统粘结剂材料多为电化学惰性的且粘结性能及机械性能有限。因此具有优秀粘结性能、高机械强度、一定离子传输能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粘结剂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粘结剂具有优异的粘结性及高的机械强度,能够限制硅负极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可大幅度提高Si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同时具有离子导电性,可加速锂离子在电极中的扩散和传输速度,提高电极材料倍率性能,同时提供该粘结剂的制备方法,以保证实现其良好性能。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由功能性聚合物和含羧基大分子链交联而成。
其中,所述功能性聚合物由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含有羟基的烯基单体以及含有双键的长链聚醚化合物三种单体聚合而成,其结构通式为:
其中R1、R2、R4各自独立为氢或甲基,R3为1~5个碳的烷基或1~5个碳的取代烷基,R5为氢或1~15个碳的烷基或1~15个碳的取代烷基,Y为氧或酯基,n为5~30的整数。
其中,所述的含羧基的大分子链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聚丙烯酸(PAA)、海藻酸钠(SA)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小分子甲基丙烯酰胺
按照一定摩尔比称取硼酸钠、碳酸氢钠、盐酸多巴胺溶于除氧的去离子水当中,将溶于四氢呋喃中的甲基丙烯酸酐滴入混合溶液中,滴加过程中用NaOH溶液调节pH=8~10,室温搅拌12~18小时,过滤取滤液用乙酸乙酯洗涤,并用浓盐酸调节pH=1~3,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取有机相用无硫酸钠干燥,抽滤,浓缩,在正己烷中重新沉淀,过滤得到灰白色固体即为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
(2)可聚合单体合成功能性聚合物
按照一定摩尔比称取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含有羟基的烯基单体、含有双键的长链聚醚化合物溶于第一溶剂中,加入引发剂,通入氮气鼓泡除氧,在60~80 oC下反应1~6小时形成凝胶;将生成的凝胶溶解于第一溶剂,并滴加到第二溶剂中沉淀,将聚合物沉淀真空干燥过夜,得棕黄色胶状固体即为功能性聚合物;
(3)聚合物链的交联
按照一定质量比称取合成的功能性聚合物和含羧基的大分子链溶于适当溶剂,搅拌至混合均匀,置于150 oC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得离子导电型自愈合交联网络粘结剂。
其中,步骤(1)所述的一定摩尔比为盐酸多巴胺:碳酸氢钠为1:0.5~0.8,盐酸多巴胺:硼酸钠为1:1~1.5。
其中,步骤(1)所述的NaOH溶液浓度为1~5 mol/L,优选为1 mol/L;所述的浓盐酸浓度为2~10 mol/L,优选为6 mol/L。
其中,步骤(2)所述的一定摩尔比为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含有羟基的烯基单体为1:2~10,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含有双键的长链聚醚化合物为1:1~5。
其中,步骤(2)所述的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氢、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过氧化甲乙酮中的一种。
其中,步骤(2)所述的第一溶剂为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1,4-二氧六环中的一种;第二溶剂为乙醚、二氯甲烷、石油醚中的一种。
其中,步骤(3)所述的一定质量比为功能性聚合物:大分子链为1:2~10。
其中,步骤(3)所述的溶剂为水、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制备的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由功能性聚合物和含羧基的大分子链交联而成,其中功能性聚合物侧链中儿茶酚基团,能够与硅表面氧化层上的羟基产生很强的氢键作用,使得Si颗粒与粘结剂之间结合更加紧密,有效保证电极的完整性;侧链中的醚氧长链结构可以加速锂离子的传输,提供快速的离子传输通道,进而提高电极倍率性能。与大分子链交联后进一步增强粘结剂的机械强度有效抑制硅基材料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提高电极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列提供的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功能性聚合物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合成工艺简单高效;同时在150 oC下保温处理可以保证功能性聚合中的羟基和大分子链中的羧基发生酯化反应,交联成三维网络结构,对于硅基材料体积膨胀具有更好的限制作用,提高了电极循环寿命。
与现有粘结剂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粘结剂具有高粘性、优异机械强度和优良离子导电性,用于硅基电极制备显著提升了其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所制得的功能性聚合物的红外图谱;
图2是实施例1所制得的功能性聚合物的核磁共振图谱;
图3是实施例1的倍率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1)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的合成:将10.0 g Na2B4O7(26.22 mmol)和4.0 g NaHCO3(47.61 mmol)溶解于100 mL的去离子水中,通氩气进行除氧30分钟,向溶液中加入5.0 g(32.64 mmol)多巴胺盐酸盐,另取5.0 mL(33.73 mmol)甲基丙烯酸酐溶于20 mL THF后滴加到多巴胺溶液中,用NaOH溶液来维持混合溶液pH=8;该反应体系在室温氩气保护气氛下搅拌12小时,将反应液用乙酸乙酯液萃,保留水层,用浓盐酸酸化至pH=1,用50mL乙酸乙酯萃取该混合物三次,保留有机相,在零摄氏度下用正己烷沉淀,得灰白色沉淀物即为多巴胺丙烯酰胺。
(2)功能性聚合物的合成:将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2.2 g,10 mmol)、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1.6 g 100 mmol)、聚乙二醇1000甲基丙烯酸酯(20 g,20 mmol)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0.12 g)用50mL DMF溶解于100 mL的烧瓶中,并在室温下通入氩气鼓泡30 min进行除氧处理。然后将混合溶液放置在已经预热到70 ℃的水浴锅中,搅拌反应5小时形成凝胶。随后将所得凝胶用甲醇进行溶解,并在无水乙醚中进行沉淀,如此反复处理三次得到纯化的产物。将聚合物放置于50 ℃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过夜,得到的终产物为棕黄色胶状固体,其结构式为:
图1为功能性聚合物的红外图谱,由图可以看出在3250 cm-1处有N-H的伸缩振动峰;在2877 cm-1附近有较强吸收峰,说明该聚合物中含有饱和烷烃基;在1650 cm-1附近有较强吸收峰,与苯环上的C=C键相符合;在1730 cm-1处有很强的酯键的伸缩振动峰,1521 cm-1处为N-H的伸缩振动峰;醚键在1110 cm-1处有明显的吸收峰。
图2为功能性聚合物的核磁共振图谱,由图可以看出由于邻苯二酚基团中的质子在1H NMR谱中是不可见的,但苯环中的质子却清晰可见,其化学位移如l所示为6.25-6.65ppm,PEGMA中的-O-CH2-CH2-及-OCH3中的质子在图中f,o处有非常强的峰信号。另外,由于合成的聚合物溶于氘代氯仿,在7.35 ppm处可观察到强烈的溶剂峰信号。
根据图1和图2的表征结果可以确定用本实施例的方法成功地合成出了功能性聚合物。
(3)交联粘结剂及相应极片的制备:将合成的功能性聚合物5 wt%、聚丙烯酸(PAA)10 wt%、乙炔黑15 wt%、微米硅负极材料70 wt%、适量去离子水水混合均匀,配制成浆料,均匀涂覆在铜箔上,150 oC真空烘干5小时后冲压为圆形电极极片,以金属锂为对电极,1mol/L LiPF6/DMC+DEC+EC(体积比为1:1:1)为电解液,Celgard 2400为隔膜,组成试验电池。对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电化学性能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微米硅在运用该离子导电型自愈合交联网络粘结剂后表现出优秀的倍率性能,在0.2 A g-1的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为2334 mAh g-1;在5 A g-1的大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仍可达1050 mAh g-1
下面实施例中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功能性聚合物的主要结构的特征峰与实施例1一致,只存在链段长短的差异。
实施例2:
(1)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的合成:将10.0 g Na2B4O7(26.22 mmol)和4.0 g NaHCO3(47.61 mmol)溶解于100 mL的去离子水中,通氩气进行除氧30分钟,向溶液中加入5.0 g(32.64 mmol)多巴胺盐酸盐,另取5.0 mL(33.73 mmol)甲基丙烯酸酐溶于20 mL THF后滴加到多巴胺溶液中,用NaOH溶液来维持混合溶液pH=10;该反应体系在室温氩气保护气氛下搅拌18小时,将反应液用乙酸乙酯液萃,保留水层,用浓盐酸酸化至pH=3,用50mL乙酸乙酯萃取该混合物三次,保留有机相,在零摄氏度下用正己烷沉淀,得灰白色沉淀物即为多巴胺丙烯酰胺。
(2)功能性聚合物的合成:将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2.2 g,10 mmol)、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1.6 g 100 mmol)、聚乙二醇1000甲基丙烯酸酯(10 g,10 mmol)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0.12 g)用50mL DMF溶解于100 mL的烧瓶中,并在室温下通入氩气鼓泡30 min进行除氧处理。然后将混合溶液放置在已经预热到80 ℃的水浴锅中,搅拌反应2小时形成凝胶。随后将所得凝胶用甲醇进行溶解,并在无水乙醚中进行沉淀,如此反复处理三次得到纯化的产物。将聚合物放置于50 ℃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过夜,得到的终产物为棕黄色胶状固体,其结构式为:
该实施例制得的功能性聚合物的红外图谱和核磁共振图谱分别与图1、图2一致,不再重复。
(3)交联粘结剂及相应极片的制备:将合成的功能性聚合物3 wt%、聚丙烯酸(PAA)12 wt%、乙炔黑15 wt%、微米硅负极材料70 wt%、适量去离子水水混合均匀,配制成浆料,均匀涂覆在铜箔上,150 oC真空烘干5小时后冲压为圆形电极极片,以金属锂为对电极,1mol/L LiPF6/DMC+DEC+EC(体积比为1:1:1)为电解液,Celgard 2400为隔膜,组成试验电池。对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同实施例1类似,微米硅在运用该离子导电型自愈合交联网络粘结剂后表现出优秀的倍率性能,在0.2 A g-1的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为2390mAh g-1;在5 A g-1的大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仍可达864 mAh g-1
实施例3:
(1)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的合成:将10.0 g Na2B4O7(26.22 mmol)和4.0 g NaHCO3(47.61 mmol)溶解于100 mL的去离子水中,通氩气进行除氧30分钟,向溶液中加入5.0 g(32.64 mmol)多巴胺盐酸盐,另取5.0 mL(33.73 mmol)甲基丙烯酸酐溶于20 mL THF后滴加到多巴胺溶液中,用NaOH溶液来维持混合溶液pH=10;该反应体系在室温氩气保护气氛下搅拌12小时,将反应液用乙酸乙酯液萃,保留水层,用浓盐酸酸化至pH=1,用50mL乙酸乙酯萃取该混合物三次,保留有机相,在零摄氏度下用正己烷沉淀,得灰白色沉淀物即为多巴胺丙烯酰胺。
(2)功能性聚合物的合成:将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2.2 g,10 mmol)、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1.6 g 100 mmol)、聚乙二醇1000甲醚甲基丙烯酸酯(20 g,20 mmol)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0.12 g)用50mL DMF溶解于100 mL的烧瓶中,并在室温下通入氩气鼓泡30 min进行除氧处理。然后将混合溶液放置在已经预热到80 ℃的水浴锅中,搅拌反应2小时形成凝胶。随后将所得凝胶用甲醇进行溶解,并在无水乙醚中进行沉淀,如此反复处理三次得到纯化的产物。将聚合物放置于50 ℃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过夜,得到的终产物为棕黄色胶状固体,其结构式为:
该实施例制得的功能性聚合物的红外图谱和核磁共振图谱分别与图1、图2一致,不再重复。
(3)交联粘结剂及相应极片的制备:将合成的功能性聚合物5 wt%、聚丙烯酸(PAA)10 wt%、乙炔黑15 wt%、微米硅负极材料70 wt%、适量去离子水水混合均匀,配制成浆料,均匀涂覆在铜箔上,150 oC真空烘干5小时后冲压为圆形电极极片,以金属锂为对电极,1mol/L LiPF6/DMC+DEC+EC(体积比为1:1:1)为电解液,Celgard 2400为隔膜,组成试验电池。对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同实施例1类似,微米硅在运用该离子导电型自愈合交联网络粘结剂后表现出优秀的倍率性能,在0.2 A g-1的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为2405mAh g-1;在5 A g-1的大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仍可达996 mAh g-1
实施例4:
(1)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的合成:将10.0 g Na2B4O7(26.22 mmol)和4.0 g NaHCO3(47.61 mmol)溶解于100 mL的去离子水中,通氩气进行除氧30分钟,向溶液中加入5.0 g(32.64 mmol)多巴胺盐酸盐,另取5.0 mL(33.73 mmol)甲基丙烯酸酐溶于20 mL THF后滴加到多巴胺溶液中,用NaOH溶液来维持混合溶液pH=9;该反应体系在室温氩气保护气氛下搅拌15小时,将反应液用乙酸乙酯液萃,保留水层,用浓盐酸酸化至pH=3,用50mL乙酸乙酯萃取该混合物三次,保留有机相,在零摄氏度下用正己烷沉淀,得灰白色沉淀物即为多巴胺丙烯酰胺。
(2)功能性聚合物的合成:将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2.2 g,10 mmol)、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1.6 g 100 mmol)、聚乙二醇1000甲基丙烯酸酯(20 g,20 mmol)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0.12 g)用50mL DMF溶解于100 mL的烧瓶中,并在室温下通入氩气鼓泡30 min进行除氧处理。然后将混合溶液放置在已经预热到60 ℃的水浴锅中,搅拌反应6小时形成凝胶。随后将所得凝胶用甲醇进行溶解,并在无水乙醚中进行沉淀,如此反复处理三次得到纯化的产物。将聚合物放置于50 ℃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过夜,得到的终产物为棕黄色胶状固体,其结构式为:
该实施例制得的功能性聚合物的红外图谱和核磁共振图谱分别与图1、图2一致,不再重复。
(3)交联粘结剂及相应极片的制备:将合成的功能性聚合物5 wt%、海藻酸钠(SA)10 wt%、乙炔黑15 wt%、微米硅负极材料70 wt%、适量去离子水水混合均匀,配制成浆料,均匀涂覆在铜箔上,150 oC真空烘干5小时后冲压为圆形电极极片,以金属锂为对电极,1mol/L LiPF6/DMC+DEC+EC(体积比为1:1:1)为电解液,Celgard 2400为隔膜,组成试验电池。对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同实施例1类似,微米硅在运用该离子导电型自愈合交联网络粘结剂后表现出优秀的倍率性能,在0.2 A g-1的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为2474mAh g-1;在5 A g-1的大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仍可达950 mAh g-1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由功能性聚合物和含羧基大分子链交联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聚合物由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含有羟基的烯基单体以及含有双键的长链聚醚化合物三种单体聚合而成,其结构通式为:
其中R1、R2、R4各自独立为氢或甲基,R3为1~5个碳的烷基或1~5个碳的取代烷基,R5为氢或1~15个碳的烷基或1~15个碳的取代烷基,Y为氧或酯基,n为5~30的整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羧基的大分子链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聚丙烯酸PAA、海藻酸钠SA中的一种或多种。
4.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小分子甲基丙烯酰胺
按照一定摩尔比称取硼酸钠、碳酸氢钠、盐酸多巴胺溶于除氧的去离子水当中,将溶于四氢呋喃中的甲基丙烯酸酐溶液滴入上述混合溶液中,滴加过程中用NaOH溶液调节pH=8~10,室温搅拌12~18小时,将反应完的溶液过滤,取滤液用乙酸乙酯洗涤,并用浓盐酸调节pH=1~3,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取有机相用无硫酸钠干燥,抽滤,浓缩,在正己烷中重新沉淀,过滤得到灰白色固体即为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
(2)可聚合单体合成功能性聚合物
按照一定摩尔比称取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含有羟基的烯基单体、含有双键的长链聚醚化合物溶于第一溶剂中,加入引发剂,通入氮气鼓泡除氧,在60~80℃下反应1~6小时形成凝胶;将生成的凝胶溶解于第一溶剂,并滴加到第二溶剂中沉淀,将聚合物沉淀真空干燥过夜,得到棕黄色胶状固体即为功能性聚合物;
(3)聚合物链的交联
按照一定质量比称取合成的功能性聚合物和含羧基的大分子链溶于适当溶剂,搅拌至混合均匀,置于150℃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得到离子导电型自愈合交联网络粘结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一定摩尔比为盐酸多巴胺:碳酸氢钠为1:0.5~0.8,盐酸多巴胺:硼酸钠为1:1~1.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NaOH溶液浓度为1~5mol/L;所述的浓盐酸浓度为2~10mol/L。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一定摩尔比为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含有羟基的烯基单体为1:2~10,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含有双键的长链聚醚化合物为1:1~5。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氢、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过氧化甲乙酮中的一种;所述的第一溶剂为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1,4-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所述的第二溶剂为乙醚、二氯甲烷、石油醚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一定质量比为功能性聚合物:大分子链为1:2~10。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溶剂为水、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中。
CN201910266845.8A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0108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6845.8A CN110010896B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6845.8A CN110010896B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0896A true CN110010896A (zh) 2019-07-12
CN110010896B CN110010896B (zh) 2020-10-09

Family

ID=67169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66845.8A Active CN110010896B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1089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0732A (zh) * 2020-03-26 2020-06-23 苏州大学 具有近红外光热响应性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3549414A (zh) * 2021-08-11 2021-10-26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环保型纳米纤维素交联的多巴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CN113889622A (zh) * 2020-07-01 2022-01-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粘结剂、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14316119A (zh) * 2021-12-09 2022-04-1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粘结剂及包括该粘结剂的电池
CN118420043A (zh) * 2024-07-03 2024-08-02 神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电镀废水中次/亚磷酸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1895A (zh) * 2010-07-09 2013-03-13 Lg化学株式会社 显示出优异粘合力的用于二次电池的粘合剂
CN104953124A (zh) * 2014-03-25 2015-09-3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的粘结剂、硅碳电池的负极极片及其制作方法、硅碳电池
CN107663428A (zh) * 2017-08-31 2018-02-06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导电复合水性粘结剂及其一锅法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845772A (zh) * 2016-09-19 2018-03-2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粘合剂、硅和导电颗粒之间改进的界面粘合性能的高性能硅电极
CN108352496A (zh) * 2015-10-28 2018-07-31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锂离子电池电极的黏合剂组合物
CN108767259A (zh) * 2018-05-24 2018-11-06 九江华先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水性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11757A (zh) * 2018-10-11 2019-03-01 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用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1895A (zh) * 2010-07-09 2013-03-13 Lg化学株式会社 显示出优异粘合力的用于二次电池的粘合剂
CN104953124A (zh) * 2014-03-25 2015-09-3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的粘结剂、硅碳电池的负极极片及其制作方法、硅碳电池
CN108352496A (zh) * 2015-10-28 2018-07-31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锂离子电池电极的黏合剂组合物
CN107845772A (zh) * 2016-09-19 2018-03-2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粘合剂、硅和导电颗粒之间改进的界面粘合性能的高性能硅电极
CN107663428A (zh) * 2017-08-31 2018-02-06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导电复合水性粘结剂及其一锅法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67259A (zh) * 2018-05-24 2018-11-06 九江华先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水性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11757A (zh) * 2018-10-11 2019-03-01 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用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ANGMING WEI 等: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 binders inspired by chemical finishing of textiles for silicon anodes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
高翔等: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黏结剂的研究新进展", 《化工学报》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0732A (zh) * 2020-03-26 2020-06-23 苏州大学 具有近红外光热响应性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1320732B (zh) * 2020-03-26 2023-02-10 苏州大学 具有近红外光热响应性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3889622A (zh) * 2020-07-01 2022-01-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粘结剂、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13889622B (zh) * 2020-07-01 2023-07-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粘结剂、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13549414A (zh) * 2021-08-11 2021-10-26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环保型纳米纤维素交联的多巴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CN114316119A (zh) * 2021-12-09 2022-04-1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粘结剂及包括该粘结剂的电池
CN118420043A (zh) * 2024-07-03 2024-08-02 神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电镀废水中次/亚磷酸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8420043B (zh) * 2024-07-03 2024-09-06 神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电镀废水中次/亚磷酸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0896B (zh) 2020-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1089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离子导电型交联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73544B (zh)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复合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82221B (zh) 一种聚合物交联的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635478B (zh) 一种低阻抗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450327B (zh) 一种辐照提高锂电池聚偏氟乙烯胶黏性能的方法
KR20150090078A (ko) 리튬 전지용 결착제, 전극 제작용 조성물 및 전극
CN111138579B (zh) 含邻苯二酚基团的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069307A (zh) 制备聚自由基化合物的方法及电池
CN108400335B (zh) 粘结剂、组合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37456A (zh) 一种自愈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428895A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纳米硅炭负极的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Niu et al. An effectively inhibiting lithium dendrite growth in-situ-polymerized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CN112940156B (zh) 一种预锂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86747B (zh) 锂离子电池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44808A (zh) 一种长支链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其制备和应用
CN110128650B (zh) 一种导电聚合物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457805B (zh) 一种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及硅碳负极材料和锂电池
CN109880017A (zh) 一种含氟聚合物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硅基电极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10305269B (zh) 一种橡胶改性的(AB)z型多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832308A (zh) 双重网络结构水性复合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5470513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电极活性材料及锂离子电池
CN11424302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三维网络水系粘结剂、制备及其应用
CN114400323A (zh) 新型双硫键含硫聚合物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
CN103400989A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粘接剂及包含该粘接剂的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13321756B (zh) 一种活性基团数可控的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