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4389B - 定子、马达、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子、马达、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64389B
CN109964389B CN201780071663.4A CN201780071663A CN109964389B CN 109964389 B CN109964389 B CN 109964389B CN 201780071663 A CN201780071663 A CN 201780071663A CN 109964389 B CN109964389 B CN 1099643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stator
coil wire
coil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16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64389A (zh
Inventor
小川裕史
荒尾庆宣
山下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64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4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643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43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8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around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2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02K7/08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3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 B62D5/04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including housing for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Abstract

一种定子,其中,该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其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呈环状配置,卷绕有线圈线;第1支承部件,其配置于定子铁芯的上侧;以及第2支承部件,其配置于第1支承部件的上侧,第1支承部件具有对从定子铁芯引出的线圈线进行引导的收纳槽,收纳槽是在沿着第1支承部件的上表面的方向上延伸的向上侧开口的槽,第2支承部件具有在轴向上对线圈线进行支承的贯通孔,在轴向上观察时,第2支承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第1支承部件的收纳槽重叠。

Description

定子、马达、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子、马达、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马达,其具有在树脂模制体中埋入多个汇流条而成的汇流条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909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将多个汇流条埋入至树脂模制体而成的汇流条单元而言,单元本身的制造工时增多。另外,有时根据马达的接线方式需要将大量的线圈线与汇流条焊接,工序变得繁杂。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以简单的构造确保线圈线的绝缘的定子和马达以及具有上述马达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提供定子,其中,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其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呈环状配置,卷绕有线圈线;第1支承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上侧;以及第2支承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第1支承部件的上侧,所述第1支承部件具有对从所述定子铁芯引出的所述线圈线进行引导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是在沿着所述第1支承部件的上表面的方向上延伸的向上侧开口的槽,所述第2支承部件具有在轴向上对所述线圈线进行支承的贯通孔,在轴向上观察时,所述第2支承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1支承部件的所述收纳槽重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能够以简单的构造确保线圈线的绝缘的定子和马达以及具有上述马达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俯视图。
图4是第1支承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从上表面侧观察第1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下表面侧观察第1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第1支承部件中的线圈线的缠绕方式的定子的局部立体图。
图8是从下表面侧观察第2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延伸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但是,本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只是用于说明的名称,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或方向。另外,只要没有特别声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简称为“周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轴向延伸除了严格沿轴向延伸的情况以外,还包含沿相对于轴向以小于45°的范围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径向延伸除了严格沿径向、即沿相对于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以外,还包含沿相对于径向以小于45°的范围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
<马达>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俯视图。马达1具有壳体20、转子30、定子40、轴承保持架70以及控制基板80。在马达1中,从上侧朝向下侧依次配置控制基板80、轴承保持架70以及定子40。定子40具有:包含线圈43的定子主体40A;以及对从定子主体40A引出的线圈线45进行支承的第1支承部件50和第2支承部件60。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未特定指示第1支承部件50和第2支承部件60所支承的多个线圈线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的情况下,仅表示为“线圈线45”。另一方面,在表示特定的线圈线的情况下,像“线圈线45a”、“线圈线45A”那样使用带有后缀(a、A等)的标号来表示。
壳体20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部21;位于筒部21的下端的底壁部23;以及在上侧开口的开口部20a。在壳体20的内表面上固定有定子主体40A。轴承保持架70插入于壳体20的开口部20a。在轴承保持架70的上表面上配置有控制基板80。控制基板80与从轴承保持架70的保持架贯通部77露出的线圈线45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筒部21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筒部21的形状不限于圆筒状,例如可以为多边形的筒形。底壁部23具有:轴承保持部23a,其配置于定子40的下侧,对下侧轴承34进行保持;以及输出轴孔22,其在轴向上贯通底壁部23。
转子30具有轴31。轴31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转子30与轴31一起绕中心轴线J旋转。轴31的下侧的端部通过输出轴孔22而向壳体20的下侧突出。
上侧轴承33和下侧轴承34将轴31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下侧轴承34在定子40的下侧保持于轴承保持部23a。上侧轴承33在定子40的上侧保持于轴承保持架70。
定子主体40A位于转子30的径向外侧。定子主体40A具有:定子铁芯41、绝缘件42以及线圈43。绝缘件42安装于定子铁芯41的齿上。线圈43通过卷绕于绝缘件42的线圈线构成,配置于定子铁芯41的齿上。定子40的外周面固定于壳体20的内周面。
第1支承部件50是树脂制的部件,配置于定子主体40A的上表面上。如图2和图3所示,在轴向上观察时,第1支承部件50是圆环状。在第1支承部件50的上表面上配置有树脂制的第2支承部件60和金属制的中性点用汇流条91、92。
图4是第1支承部件的俯视图。图5是从上表面侧观察第1支承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从下表面侧观察第1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第1支承部件50在与第2支承部件60重叠的位置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第1支承部件50的贯通部56。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贯通部56是向径向外侧开口的缺口部。贯通部56也可以是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第1支承部件50的贯通孔。
贯通部56被沿径向延伸的板状的划分壁58划分成第1贯通部56a和第2贯通部56b。第1贯通部56a、第2贯通部56b均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第1支承部件50。在径向上观察时,划分壁58具有梯形形状的外形。在划分壁58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两处供第2支承部件60的一部分插入的连接凹部58a。径向内侧的连接凹部58a是用于定位的沿径向延伸的椭圆凹部。径向外侧的连接凹部58a是用于固定的圆孔。在划分壁58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定子铁芯41的上表面抵接的脚部58b。第1支承部件50固定于定子铁芯41。
第1支承部件50具有四个收纳槽51a、51b、51c、51d。收纳槽51a~51c是在第1支承部件50的上表面开口的槽。收纳槽51a~51c在沿着上表面的方向(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平面的方向)上延伸。收纳槽51a~51c具有能够收纳从线圈43引出的线圈线45(参照图2)的宽度和深度。
在轴向上观察时,四个收纳槽51a~51d在夹着贯通部56的两侧各配置两个。收纳槽51a~51d中的两个收纳槽51a、51b位于贯通部56的第1贯通部56a侧的侧方。其他两个收纳槽51c、51d位于贯通部56的第2贯通部56b侧的侧方。
两个收纳槽51a、51b在贯通部56侧的端部沿周向与第1贯通部56a连接。收纳槽51a、51b在第1贯通部56a的内表面开口。收纳槽51a、51b从第1贯通部56a向贯通部56的侧方呈直线状延伸。收纳槽51a、51b呈直线状,从而能够将从线圈43引出的线圈线45容易地收纳于收纳槽51a、51b。由此,提高定子40的组装作业性。另外,只要能够将线圈线45沿着直线进行配置,则收纳槽51a、51b的形状可以采用各种方式。例如,只要收纳槽51a、51b延伸的方向的轴线是直线,则也可以采用前端尖细的形状。
在轴向上观察时,收纳槽51a、51b在径向上并列配置。位于收纳槽51b的径向内侧的收纳槽51a比收纳槽51b长。第1支承部件50是圆环状,因此将直线状的收纳槽51a、51b中的较长的收纳槽51a配置于径向内侧,从而能够缩小第1支承部件50中的收纳槽51a、51b的占有面积。在径向上相邻的收纳槽51a、51b之间设置有壁部151。通过壁部151来抑制收纳于收纳槽51a、51b的线圈线45彼此的接触。
收纳槽51a的底面包含相对于中心轴线J倾斜的向上倾斜面55a。收纳槽51b的底面包含相对于中心轴线J倾斜的向上倾斜面55b。向上倾斜面55a、55b均是轴向位置随着朝向第1贯通部56a而增高的倾斜面。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线圈线45沿着向上倾斜面55a、55b倾斜地引出。由此,能够不使线圈线45弯曲成直角而缠绕至配置有第2支承部件60的贯通部56。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向上倾斜面55a和向上倾斜面55b的从径向外侧观察的周向位置重叠的区域中,向上倾斜面55a位于比向上倾斜面55b靠上侧的位置。向上倾斜面55a和向上倾斜面55b相对于中心轴线J倾斜的角度相等,向上倾斜面55a的上端位于比向上倾斜面55b的上端靠上侧的位置。使收纳槽51a、51b的底面的轴向位置不同,从而抑制收纳于收纳槽51a、51b的线圈线45彼此的接触。
收纳槽51a的与贯通部56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从第1支承部件50的下表面向上方延伸的引导部57a连接。收纳槽51b的与贯通部56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从第1支承部件50的下表面向上方延伸的引导部57b连接。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引导部57a、57b是向第1支承部件50的径向外侧和上下方向开口的缺口部。引导部57a、57b可以是向径向内侧开口的缺口,也可以是在第1支承部件50的下表面开口且与对应的收纳槽51a、51b连接的孔部。
如图6所示,第1支承部件50具有朝向下侧(定子主体40A侧)并且相对于中心轴线J倾斜的向下倾斜面52a作为在引导部57a中对线圈线45进行引导的面。第1支承部件50具有朝向下侧(定子主体40A侧)并且相对于中心轴线J倾斜的向下倾斜面52b作为在引导部57b中对线圈线45进行引导的面。从线圈43引出的线圈线45与向下倾斜面52a、52b接触,从而容易使线圈线45朝向收纳槽51a、51b。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线圈线45引出的作业。
其他两个收纳槽51c、51d具有与收纳槽51a、51b同样的结构,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以下,仅对收纳槽51c、51d的结构进行说明。收纳槽51c、51d在贯通部56侧的端部向第2贯通部56b的内侧开口。收纳槽51c、51d从第2贯通部56b至贯通部56的侧方呈直线状延伸。在轴向上观察时,收纳槽51c、51d在径向上并列配置。位于收纳槽51d的径向内侧的收纳槽51c比收纳槽51d长。在径向上相邻的收纳槽51c、51d之间设置有壁部152。
收纳槽51c的底面包含相对于中心轴线J倾斜的向上倾斜面55c。收纳槽51d的底面包含相对于中心轴线J倾斜的向上倾斜面55d。向上倾斜面55c、55d均是轴向位置随着朝向第2贯通部56b而增高的倾斜面。
收纳槽51c的与贯通部56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从第1支承部件50的下表面向上方延伸的引导部57c连接。收纳槽51d的与贯通部56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从第1支承部件50的下表面向上方延伸的引导部57d连接。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向上倾斜面55c和向上倾斜面55d的从径向外侧观察的周向位置重叠的区域中,向上倾斜面55c位于比向上倾斜面55d靠上侧的位置。向上倾斜面55c和向上倾斜面55d相对于中心轴线J倾斜的角度相同,向上倾斜面55c的上端位于比向上倾斜面55d的上端靠上侧的位置。
如图6所示,第1支承部件50具有朝向下侧(定子主体40A侧)并且相对于中心轴线J倾斜的向下倾斜面52c作为引导部57c的对线圈线45进行引导的面。第1支承部件50具有朝向下侧(定子主体40A侧)并且相对于中心轴线J倾斜的向下倾斜面52d作为引导部57d的对线圈线45进行引导的面。
图7是示出第1支承部件50中的线圈线45的缠绕方式的定子的局部立体图。第1支承部件50的收纳槽51a、51b将从定子主体40A的线圈43引出的线圈线45沿着第1支承部件50的上表面进行配置并引导至第2支承部件60。
收纳槽51a将从位于引导部57a的下侧的线圈43a延伸的线圈线45a引导至第1贯通部56a。从线圈43a向上侧延伸的线圈线45a沿着引导部57a的向下倾斜面52a向收纳槽51a侧弯折,插入收纳槽51a内。线圈线45a在收纳槽51a内呈直线状向斜上方延伸,到达第1贯通部56a。线圈线45a在第1贯通部56a内向上侧弯折,在向贯通部56的上方延伸的状态下被保持。
收纳槽51b将从位于引导部57b的下侧的线圈43b延伸的线圈线45b引导至第2贯通部56b。从线圈43b向上侧延伸的线圈线45b沿着引导部57b的向下倾斜面52b向收纳槽51b侧弯折,插入收纳槽51b内。线圈线45b在收纳槽51b内呈直线状向斜上方延伸,在收纳槽51b内向上侧弯折,在向收纳槽51b的上方延伸的状态下被保持。线圈线45b在收纳槽51b上弯折,但也可考虑延伸至第2贯通部56b。因此,为了即使线圈线45b到达第2贯通部56b也避免与其他线圈线45a接触,在收纳槽51a与收纳槽51b之间设置有台阶。
第1贯通部56a将从位于第1贯通部56a的下侧的线圈43c延伸的线圈线45c向上方引导。线圈线45c从线圈43c向上方延伸而插入第1贯通部56a内。线圈线45c在第1贯通部56a内沿着划分壁58的向上倾斜面58c向划分壁58侧弯折,在划分壁58上向上侧弯折。线圈线45c在向划分壁58的上方延伸的状态下被保持。线圈线45c未通过第1支承部件50的收纳槽51a、51b而缠绕至第2支承部件60。通过设置这样的线圈线45c,能够减少第1支承部件50中的收纳槽51a~51d的数量,提高缠绕线圈线45时的作业性。
收纳槽51c、51d、第2贯通部56b与上述说明的收纳槽51a、51b、第1贯通部56a同样地,将从线圈43引出的线圈线45向贯通部56或收纳槽51d的上方引导。由此,第1支承部件50如图7所示那样对六条线圈线45在向贯通部56的上方延伸的状态下进行保持。从第1支承部件50向上方延伸的线圈线45插入后述的第2支承部件60的贯通孔61。
如图6所示,第1支承部件50具有从下表面向下侧(定子主体40A侧)突出的多个脚部50b、58b。第1支承部件50在脚部50b、58b的下端面与定子主体40A接触。根据该结构,能够在第1支承部件50与定子主体40A之间保持空间,能够缠绕从线圈43引出的线圈线45。
如图3所示,第1支承部件50具有:汇流条收纳部53a、53d,它们供中性点用汇流条91的两端插入;以及两处汇流条保持部53b、53c,它们对中性点用汇流条91进行保持。第1支承部件50具有:汇流条收纳部54a、54d,它们供中性点用汇流条92的两端插入;以及两处汇流条保持部54b、54c,它们对中性点用汇流条92进行保持。中性点用汇流条91和中性点用汇流条92是将带状的金属板在两处弯折30°左右而成的弧状的导电部件。中性点用汇流条91和中性点用汇流条92沿着圆环状的第1支承部件50配置。
第1支承部件50的汇流条收纳部53a、53d和汇流条保持部53b、53c具有供中性点用汇流条91插入的缝。中性点用汇流条91按照板面朝向中心轴线J的方式插入汇流条收纳部53a、53d和汇流条保持部53b、53c的缝中。汇流条保持部53b、53c对中性点用汇流条91的两处的弯折部进行保持。
中性点用汇流条91在汇流条收纳部53a、53d和汇流条保持部53b、53c的缝之间延伸的直线状部分与线圈线45A、45B、45C连接。从线圈43引出的线圈线45A按照在汇流条收纳部53a与汇流条保持部53b的中间位置向上侧延伸的状态支承于第1支承部件50,通过焊接等与中性点用汇流条91的直线部分91A连接。
同样地,线圈线45B在汇流条保持部53b与汇流条保持部53c的中间位置与中性点用汇流条91的直线部分91B连接。线圈线45C在汇流条保持部53c与汇流条收纳部53d的中间位置与中性点用汇流条91的直线部分91C连接。
汇流条收纳部54a、54d和汇流条保持部54b、54c具有与汇流条收纳部53a、53d和汇流条保持部53b、53c同样的结构。中性点用汇流条92插入汇流条收纳部54a、54d和汇流条保持部54b、54c的缝中,在汇流条收纳部54a、54d和汇流条保持部54b、54c的缝的中间位置与线圈线45D、45E、45F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子40中,将中性点用汇流条91、92保持于第1支承部件50,从而能够在定子40内进行中性点连接,能够高效率地缠绕线圈线45。另外,中性点用汇流条91、92可以是简单的形状的汇流条,因此构造也能够简单化。另外,保持于第1支承部件50的汇流条不限于中性点用汇流条,也可以是将三相电路的U相、V相、W相连接的相用汇流条。
本实施方式的定子40具有在周向上配置两组由六个线圈43构成的三相绕组组的结构。一方的三相绕组组将中性点与中性点用汇流条91连接,图7所示的线圈线45a~45c作为三相的相用布线被引出。另一方的三相绕组组将中性点与中性点用汇流条92连接,线圈线45d~45f作为相用布线被引出。从这些三相绕组组引出的六条线圈线45a~45f插入后述的第2支承部件60的贯通孔61。
图8是从下表面侧观察第2支承部件的立体图。如图1至图4所示,第2支承部件60配置于第1支承部件50的贯通部56的上侧。第2支承部件60是树脂成型部件,具有分别对线圈线45进行保持的六个贯通孔61。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定指示多个贯通孔61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的情况下,仅表示为“贯通孔61”。另一方面,在表示特定的贯通孔的情况下,像“贯通孔61a”那样使用带后缀(a等)的标号来表示。
如图1和图8所示,第2支承部件60具有位于下部的下部支承部60A以及从下部支承部60A向上方突出的上部支承部60B。六个贯通孔61在轴向上贯通下部支承部60A和上部支承部60B。如图3所示,在轴向上观察时,下部支承部60A具有比上部支承部60B大的平面区域。
下部支承部60A具有将从第1支承部件50延伸的六条线圈线45向分别对应的贯通孔61(61a~61f)引导的结构。贯通孔61a~61f在下部支承部60A的下表面开口。在下部支承部60A的下表面上,中央的两个贯通孔(第1贯通孔)61c、61f的开口位置位于比其他四个贯通孔(第2贯通孔)61a、61b、61d、61e靠下侧的位置。贯通孔61a、61b、61d、61e的开口位置是在轴向上相同高度的位置。
贯通孔61c、61f是供从线圈43向贯通部56直接引出的线圈线45c、45f插入的贯通孔。使这些贯通孔61c、61f的下侧的开口位置低于其他贯通孔61的下侧的开口位置,从而能够避免线圈线45c、45f与其他线圈线45的接触。
在下部支承部60A中,在贯通孔61a、61d插入经由第1支承部件50的收纳槽51a、51c而缠绕的线圈线45a、45d(参照图7)。在贯通孔61b、61e插入经由收纳槽51b、51d而缠绕的线圈线45b、45e。在贯通孔61c、61f插入从线圈43向贯通部56直接引出的线圈线45c、45f。
贯通孔61a~61f在下部支承部60A的下表面的开口径大于在上部支承部60B的上表面的开口径。根据该结构,容易将线圈线45a~45f插入贯通孔61a~61f,作业性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的两个贯通孔61c、61f的下表面侧的开口径大于其他贯通孔61a、61b、61d、61e的下表面侧的开口径。在将线圈线45a~45f插入贯通孔61a~61f时,在最下侧开口的贯通孔61c、61f最先插入线圈线45c、45f。此时,贯通孔61c、61f的开口径较大,从而容易进行线圈线45c、45f的位置调整,插入作业容易。
另外,也可以采用六个贯通孔61中的位于外侧的贯通孔61a、61b、61d、61e的下侧的开口径大于中央的贯通孔61c、61f的下侧的开口径的结构。插入外侧的贯通孔61a、61b、61d、61e的线圈线45a、45b、45d、45e经由收纳槽51a~51d而缠绕。因此,与向贯通部56直接引出的线圈线45c、45f相比,相对于贯通孔61的对位较难。因此,通过增大外侧的贯通孔61a、61b、61d、61e的下侧的开口径,容易将线圈线45插入贯通孔61。
下部支承部60A具有基台部63,该基台部63从相邻的两个贯通孔61c、61f之间向下侧突出而与第1支承部件50接触。基台部63具有从下表面向下侧突出的两个凸部62。凸部62插入设置于第1支承部件50的划分壁58的连接凹部58a。基台部63在被凸部62与连接凹部58a定位的状态下配置于划分壁58上。
下部支承部60A具有从下表面向下方延伸的板状的两个分隔壁64。一方的分隔壁64位于贯通孔61a、61b之间。另一方的分隔壁64位于贯通孔61d、61e之间。如图3所示,分隔壁64向下部支承部60A的径向内侧突出而延伸。通过设置分隔壁64,能够避免插入于贯通孔61a、61b的线圈线45a、45b的接触以及插入于贯通孔61d、61e的线圈线45d、45e的接触。
如图4所示,第2支承部件60在配置于第1支承部件50上时,在轴向上观察时与四个收纳槽51a~51d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更详细而言,第2支承部件60从上侧覆盖两个收纳槽51b、51d。第2支承部件60从上侧覆盖收纳槽51a、51c的贯通部56侧的端部。两个分隔壁64分别配置于在收纳槽51a、51c上倾斜地横切的位置。第2支承部件60从上侧覆盖第1支承部件50的贯通部56。
上部支承部60B从下部支承部60A的上表面向轴向上侧呈柱状延伸。如图3所示,在上部支承部60B中,在轴向上观察时,六个贯通孔61在一个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即,上部支承部60B对从马达1突出的六条线圈线45在一个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的状态下进行保持。这样在线圈线45整列的状态下进行保持,能够精度良好且容易地进行线圈线45与控制基板80的连接。另外,成为线圈线45与控制基板80的连接的自动化也容易的结构。
第2支承部件60在上部支承部60B的外周面具有多个肋67。肋67是沿轴向延伸的细长的突起。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肋67将上部支承部60B固定于规定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轴承保持架70设置有由在轴向上贯通的贯通孔构成的保持架贯通部77。上部支承部60B在轴承保持架70安装于壳体20的状态下插入保持架贯通部77。肋67相对于保持架贯通部77的内周面接触或按压。根据该结构,在轴向上观察时,上部支承部60B精度良好地配置于保持架贯通部77内的规定的位置。由此,保持于上部支承部60B的线圈线45精度良好地配置于轴承保持架70上的规定的位置。其结果是,相对于配置在轴承保持架70上的控制基板80,精度良好地配置线圈线45,因此能够精度良好且容易地进行控制基板80与线圈线45的连接。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定子40,使第1支承部件50和第2支承部件60为分体的部件,从而能够在未安装第2支承部件60的状态下进行第1支承部件50中的线圈线45的缠绕。由此,在缠绕线圈线45时的作业性提高。相对于将线圈线45保持于规定的位置的第1支承部件50来安装第2支承部件60,从而第2支承部件60在轴向上覆盖收纳槽51a~51d的一部分,因此能够抑制收纳于收纳槽51a~51d的线圈线45向上侧浮动,能够确保绝缘性。第1支承部件50和第2支承部件60无需进行金属部件的插入成型,能够仅利用树脂成型进行制作,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确保线圈线45的绝缘。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在定子40中能够以简单的构造确保绝缘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1支承部件50是圆环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第1支承部件50不限于环状,也可以是在周向上一部分中断的形状。例如,第1支承部件50可以采用沿周向延伸的圆弧状或折线形状。
在马达1中,多个线圈43构成多个连接系统。具体而言,多个线圈43构成将图7所示的三条线圈线45a~45c作为相用端子的第1连接系统以及将线圈线45d~45f作为相用端子的第2连接系统。由此,即使在任意的连接系统中产生不良情况的情况下,也能够对马达1供给电流。上述的第1连接系统和第2连接系统由各自所包含的线圈43以星状接线连接而成的三相电路构成。另外,多个连接系统是电连接的外部电源分别不同、按照每个连接系统独立地供给电流的多个电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通过一个第2支承部件60对六条线圈线45进行支承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将第2支承部件60一分为二而通过分割的各个第2支承部件对各三条线圈线45进行支承的结构。由此,例如能够将第1连接系统和第2连接系统的三相绕组组的线圈线45配置于不同的位置。另外,马达1可以采用具有三个以上的连接系统的结构。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接着,对搭载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马达1搭载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的示意图。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搭载于汽车的车轮的转向机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是通过马达1的动力直接减轻转向力的齿条式的助力转向装置。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具有马达1、转向轴914以及车轴913。
转向轴914将来自方向盘911的输入传递至具有车轮912的车轴913。马达1的动力经由省略图示的滚珠丝杠传递至车轴913。齿条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所采用的马达1安装于车轴913并露出到外部,因此需要防水构造。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因此,得到发挥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另外,这里,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使用方法的一例,举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但马达1的使用方法没有限定。
标号说明
1:马达;2: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0a:开口部;30:转子;31:轴;40:定子;41:定子铁芯;43、43a、43b、43c:线圈;45、45a~45d、45A~45D:线圈线;50:第1支承部件;51a、51b、51c、51d:收纳槽;52a、52b、52c、52d:向下倾斜面;55a、55b、55c、55d、58c:向上倾斜面;56:贯通部;56a:第1贯通部;56b:第2贯通部;58:划分壁;60:第2支承部件;61、61a、61b、61c、61d、61e:贯通孔;64:分隔壁;67:肋;70:轴承保持架;77:保持架贯通部;91、92:中性点用汇流条;151、152:壁部;911:方向盘;J:中心轴线。

Claims (20)

1.一种定子,其中,
所述定子具有:
定子铁芯,其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呈环状配置,卷绕有线圈线;
第1支承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上侧;以及
第2支承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第1支承部件的上侧,
所述第1支承部件具有对从所述定子铁芯引出的所述线圈线进行引导的收纳槽,
所述收纳槽是在沿着所述第1支承部件的上表面的方向上延伸的向上侧开口的槽,
所述第2支承部件具有在轴向上对所述线圈线进行支承的贯通孔,
在轴向上观察时,所述第2支承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1支承部件的所述收纳槽重叠,
所述定子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所述第1支承部件的贯通部,
在轴向上观察时,所述第2支承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贯通部重叠,
所述定子具有从所述定子铁芯经由所述贯通部而延伸至所述第2支承部件并被所述第2支承部件支承的线圈线,
所述第2支承部件具有:
第1贯通孔,其对通过所述收纳槽而延伸至所述第2支承部件的所述线圈线进行支承;以及
第2贯通孔,其对通过所述贯通部而延伸至所述第2支承部件的所述线圈线进行支承,
所述第1贯通孔的下表面侧的开口部与所述第2贯通孔的下表面侧的开口部的轴向位置相互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多个所述收纳槽在径向上相邻地配置,
在轴向上观察时,相对较长的所述收纳槽配置于径向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1支承部件具有朝向所述定子铁芯侧并且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的向下倾斜面,
从所述定子铁芯延伸的所述线圈线通过在轴向上与所述向下倾斜面重叠的位置而被引导至所述收纳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收纳槽的底面包含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的向上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在轴向上观察时,所述收纳槽呈直线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1支承部件具有多个所述收纳槽并且具有将相邻的所述收纳槽隔开的壁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其中,
多个所述收纳槽在径向上相邻地配置,
沿着径向的剖面中的两个所述收纳槽的底面的轴向位置相互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定子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所述第1支承部件的贯通部,
在轴向上观察时,所述第2支承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贯通部重叠,
所述定子具有从所述定子铁芯经由所述贯通部而延伸至所述第2支承部件并被所述第2支承部件支承的线圈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贯通部被沿径向延伸的划分壁划分成第1贯通部和第2贯通部,
在所述第1贯通部和所述第2贯通部中分别通过所述线圈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2支承部件与所述划分壁的上表面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2支承部件具有多个所述贯通孔,
所述第2支承部件在相邻的所述贯通孔的下表面侧的开口部之间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分隔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2支承部件具有多个所述贯通孔,
至少两个所述贯通孔的下表面侧的开口部为相互不同的大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2支承部件具有三个以上的所述贯通孔,
在轴向上观察时,三个以上的所述贯通孔的上表面侧的开口部在一个方向上排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由卷绕于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线圈线构成多个三相绕组组,从各个所述三相绕组组引出的所述线圈线支承于所述第2支承部件的所述贯通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1支承部件是环状或圆弧状,
所述第1支承部件对汇流条进行支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汇流条是中性点用汇流条。
17.一种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具有:
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
转子,其与所述定子隔着间隙对置;
轴,其将所述转子支承为能够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
轴承,其对所述轴进行支承;以及
轴承保持架,其对所述轴承进行保持,
所述马达具有在轴向上贯通所述轴承保持架的保持架贯通部,
所述第2支承部件插入于所述保持架贯通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2支承部件的外周面具有与所述保持架贯通部的壁面接触的肋。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具有基板,所述基板配置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上侧,与从所述第2支承部件延伸的所述线圈线连接。
20.一种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7所述的马达。
CN201780071663.4A 2017-03-14 2017-11-22 定子、马达、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Active CN1099643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8645 2017-03-14
JP2017-048645 2017-03-14
PCT/JP2017/042089 WO2018168090A1 (ja) 2017-03-14 2017-11-22 ステータ、モータ、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4389A CN109964389A (zh) 2019-07-02
CN109964389B true CN109964389B (zh) 2021-08-20

Family

ID=63521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1663.4A Active CN109964389B (zh) 2017-03-14 2017-11-22 定子、马达、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42805B2 (zh)
JP (1) JP7060007B2 (zh)
CN (1) CN109964389B (zh)
DE (1) DE112017007242T5 (zh)
WO (1) WO20181680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96582B2 (en) 2018-07-05 2022-04-05 Denso Corporation Sta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ator
JP7070167B2 (ja) * 2018-07-05 2022-05-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
JP2020056336A (ja) * 2018-09-28 2020-04-09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電動ポンプ装置
KR20200037585A (ko) * 2018-10-01 2020-04-0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구동모터용 터미널 어셈블리
JP2020088877A (ja) * 2018-11-14 2020-06-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モータ
JP7135911B2 (ja) * 2019-02-08 2022-09-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テータ
JP7433153B2 (ja) 2020-07-16 2024-02-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結線板、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回転電機、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結線板の製造方法、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EP3989407A1 (en) * 2020-10-20 2022-04-27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Electrical machine
TWI778515B (zh) * 2021-02-05 2022-09-21 姚立和 結線架、馬達定子及應用彼之馬達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82512A (ja) * 2010-02-26 2011-09-15 Nsk Ltd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CN103812276A (zh) * 2012-11-05 2014-05-21 株式会社电装 旋转电机
JP2016028542A (ja) * 2014-07-08 2016-02-25 Kyb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を備える回転電機及び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06160296A (zh) * 2015-05-13 2016-11-23 株式会社电装 电动马达和用于制造该电动马达的方法
WO2017018066A1 (ja) * 2015-07-29 2017-02-02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WO2017026491A1 (ja) * 2015-08-10 2017-02-1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32281A1 (de) * 2002-07-16 2004-02-12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Anschlußanordnung
CN100382413C (zh) * 2003-06-10 2008-04-16 雅马哈发动机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电枢的绝缘体
JP2008043105A (ja) 2006-08-08 2008-02-2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モータ用分割コア
JP2008167604A (ja) 2006-12-28 2008-07-17 Ichinomiya Denki:Kk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ルド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ステータ
JP5248814B2 (ja) * 2007-07-18 2013-07-3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検査方法
JP5223259B2 (ja) * 2007-07-31 2013-06-2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09213197A (ja) * 2008-02-29 2009-09-17 Nsk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9290921A (ja) 2008-05-27 2009-12-10 Mitsuba Corp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740930B2 (ja) 2010-03-03 2015-07-0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JP5768323B2 (ja) * 2010-03-26 2015-08-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5829059B2 (ja) * 2011-07-01 2015-12-09 アイチエレック株式会社 固定子および回転機
KR101848922B1 (ko) * 2011-09-21 2018-04-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의 터미널 연결구조
DE102013003024A1 (de) * 2013-02-22 2014-08-28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ürzburg Elektromotor, insbesondere einer Fahrzeugkomponente
JP6361451B2 (ja) 2014-10-16 2018-07-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気装置および電気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4578481B (zh) * 2014-12-12 2018-04-17 芜湖市万华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绝缘骨架
CN105471150A (zh) * 2016-01-25 2016-04-06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骨架、电机定子、电机及空调
KR20180060817A (ko) * 2016-11-29 2018-06-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커버 조립체,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동식 조향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82512A (ja) * 2010-02-26 2011-09-15 Nsk Ltd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CN103812276A (zh) * 2012-11-05 2014-05-21 株式会社电装 旋转电机
JP2016028542A (ja) * 2014-07-08 2016-02-25 Kyb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を備える回転電機及び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06160296A (zh) * 2015-05-13 2016-11-23 株式会社电装 电动马达和用于制造该电动马达的方法
WO2017018066A1 (ja) * 2015-07-29 2017-02-02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WO2017026491A1 (ja) * 2015-08-10 2017-02-1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42805B2 (en) 2022-05-24
CN109964389A (zh) 2019-07-02
JPWO2018168090A1 (ja) 2020-01-16
WO2018168090A1 (ja) 2018-09-20
DE112017007242T5 (de) 2019-12-12
JP7060007B2 (ja) 2022-04-26
US20200014273A1 (en) 2020-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64389B (zh) 定子、马达、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0546862B (zh) 汇流条单元及具有该汇流条单元的马达
US11557936B2 (en) Motor including a bearing holder with through-holes
CN107925301B (zh) 马达
JP5217117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028869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10778060B2 (en) Motor
JP4868147B2 (ja) アキシャルエア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JP6812975B2 (ja) モータ、モ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ステータユニット
CN110476331B (zh) 汇流条单元及具有该汇流条单元的马达
KR101993624B1 (ko) 모터
WO2018151133A1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18107989A (ja) モータ
JP7120251B2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JP2009124927A (ja) バスバー装置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450193B2 (ja) 電機子の製造方法、モ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機子の製造装置
KR20170129726A (ko) 케이블 접속 구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9170137A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モータ及び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