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2567A - 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62567A
CN109962567A CN201811524338.1A CN201811524338A CN109962567A CN 109962567 A CN109962567 A CN 109962567A CN 201811524338 A CN201811524338 A CN 201811524338A CN 109962567 A CN109962567 A CN 1099625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motor
body portion
contact portion
moto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243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田和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62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25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抑制因安装于收纳有电动机本体部的壳体上的盖部和覆盖向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罩伴随电动机的振动发生干涉而产生异常噪声。电动机(1)具备:具有转子(8)及定子(9)的电动机本体部(5)、收纳电动机本体部(5)的壳体(3)、安装于收纳有电动机本体部(5)的壳体(3)上的盖部(2)、在电动机本体部(5)的径向外侧安装于电动机本体部(5)且覆盖向电动机本体部(5)供电的供电部(17)的至少一部分的罩(4)、设于盖部(2)和罩(4)对置的位置且按压盖部(2)和罩(4)使其接触的接触部(25)。

Description

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一种电动机,其具备:具有骨架等的电动机本体部、收纳电动机本体部的壳体、安装于收纳有电动机本体部的壳体上的盖部、覆盖向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罩。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动机,其具备:具有第一线圈骨架及第二线圈骨架的电动机本体部、收纳该电动机本体部的电动机壳体、安装于电动机壳体上的盖部即端板、覆盖端子引脚等供电部的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045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具备电动机本体部、壳体、盖部以及罩的电动机中,伴随电动机的驱动,电动机本体部振动,该电动机本体部的振动也会传递到盖部和罩,盖部和罩发生干涉,有时产生异常噪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因安装于收纳有电动机本体部的壳体的盖部和覆盖向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罩伴随电动机的振动(伴随电动机的驱动的电动机本体部的振动)发生干涉,产生异常噪声。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电动机本体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具有转子及定子;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盖部,所述盖部安装于收纳有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所述壳体上;罩,所述罩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外侧安装于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且覆盖向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盖部和所述罩对置的位置,且按压所述盖部和所述罩而使所述盖部和所述罩接触。
根据本方面,在盖部和罩对置的位置具备按压盖部和罩使其接触的接触部。这样,通过盖部和罩被按压成为接触状态,即使产生伴随电动机的驱动的电动机的振动,也能够压制盖部和罩两者的振动,抑制异常噪声产生。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罩上。
根据本方面,通过设于罩上的接触部,能够抑制异常噪声产生。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盖部。
根据本方面,通过设于盖部的接触部,能够抑制异常噪声产生。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一~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以沿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延伸的方式构成。
根据本方面,因为接触部以沿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延伸的方式构成,所以能够提高盖部和罩的接触精度。因此,能够抑制异常噪声产生。此外,所谓“沿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延伸”是指无需严格意义上的在沿着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的方向上延伸的意思,意思是只要以具有沿着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的方向的矢量成分的方式延伸就足够了。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电动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以使其相对于对置的所述盖部或所述罩的距离从所述接触部延伸的方向上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变化的方式倾斜。
根据本方面,因为接触部以相对于对置的盖部或罩的距离变化的方式倾斜,所以可以构成为在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上的某一部分的位置与盖部或罩可靠地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异常噪声产生。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一~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设有多个。
根据本方面,因为接触部设有多个,所以能够提高盖部和罩的接触精度。因此,能够抑制异常噪声产生。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一~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是利用通过施加压力而带来的塑性变形被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结构。
根据本方面,盖部是利用通过施加压力而带来的塑性变形被安装于壳体上的结构。因此,能够将盖部简单地安装于壳体上,并且能够抑制异常噪声产生。此外,所谓“利用塑性变形”是指只要通过盖部及壳体中的至少任一个发生塑性变形使得盖部被安装于壳体上即可的意思。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电动机能够抑制因安装于收纳有电动机本体部的壳体上的盖部和覆盖向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罩伴随电动机的振动发生干涉而产生异常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动机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动机(拆下了盖部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罩及壳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仰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动机的定子的概略立体分解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动机的定子的概略立体分解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壳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动机的接触部的周边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动机的接触部的周边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电动机的接触部的周边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电动机的接触部的周边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机,2…盖部,3…壳体,4…罩,5…电动机本体部,6…减速齿轮系,7…输出轴,8…转子,9…定子,10…第一线圈骨架,10a…突起部,10b…突起部(凸部),11…第一线圈导线,12…第二线圈骨架,12b…孔部(凹部),12c…突起部,13…第二线圈导线,14…定子铁芯,14a…孔部,15…定子铁芯,15a…突起部,15b…孔部,16…定子铁芯,16a…孔部,16b…突起部,16c…孔部,17…供电部,18…突缘部,19…端子台,20…端子引脚,21…连接器插入部,22…第一突起部(固定部),23…第二突起部(安装部),24…第三突起部(绕组罩部),25、25a、25b、25c、25d…接触部,26…缺口部,27…壁部,27a…壁部27的顶部,28…突起部,29…挂钩部,30…极齿,31…罩4的与盖部2对置的部分,32…接触部25a的顶部,33…壳体3的底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1进行说明。
[实施例1](图1~图12)
首先,对实施例1的电动机1的概要进行说明。以下,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定为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电动机轴线延伸的方向(电动机本体部5的轴线方向)对应于Z轴方向。
在此,图1是表示从盖部2侧观察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从图1的状态拆下了盖部2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3是表示从图2的状态拆下了减速齿轮系6及输出轴7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4是表示从图3的状态拆下了壳体3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而且,图5是表示从图4的状态拆下了转子8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
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是使用了步进电动机的齿轮传动电动机。而且,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具备金属制的盖部2、金属制的壳体3及详细情况稍后描述的树脂制的罩4。而且,如图2及图3所示,具备具有转子8的电动机本体部5。在此,如图4及图5所示,电动机本体部5除了具有转子8之外,还具有定子9。而且,如图2所示,为如下结构:通过形成于转子8的齿轮和减速齿轮系6啮合,减速齿轮系6和形成于输出轴7的齿轮啮合,将转子8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7。即,结构为:通过转子8旋转,减速齿轮系6的各齿轮旋转,并且输出轴7旋转。此外,如图1所示,输出轴7以沿着Z轴方向从盖部2突出的方式形成。
(定子)
如图4及图5所示,定子9具有卷绕有构成A相用的第一线圈的第一线圈导线11的第一线圈骨架10和卷绕有构成B相用的第二线圈的第二线圈导线13的第二线圈骨架12。定子9还具有定子铁芯14、定子铁芯15及定子铁芯16。而且,从盖部2侧起,以沿着Z轴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有定子铁芯14、第一线圈骨架10、定子铁芯15、定子铁芯16、第二线圈骨架12。此外,后述定子9的详细的组装结构。在此,如图5所示,在定子铁芯14、定子铁芯15及定子铁芯16的内周缘形成有极齿30。此外,在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中,壳体3的底面部33构成定子铁芯,在成为定子铁芯的底面部33也形成有极齿30(参照图11)。
(A相用的定子组)
此外,由定子铁芯14、第一线圈骨架10、定子铁芯15形成A相用的定子组。在此,定子铁芯14的极齿30朝向第一线圈骨架10的内侧并向下侧弯曲,定子铁芯15的极齿30朝向第一线圈骨架10的内侧并向上侧弯曲。另外,从壳体3的底面部33的外周缘向Z轴方向延伸的外周部分与定子铁芯14及定子铁芯15一起构成磁路。
(B相用的定子组)
另外,由定子铁芯16、第二线圈骨架12、壳体3的底面部33形成B相用的定子组。在此,定子铁芯16的极齿30朝向第二线圈骨架12的内侧并向下侧弯曲,壳体3的底面部33的极齿30朝向第二线圈骨架12的内侧并向上侧弯曲。另外,从壳体3的底面部33的外周缘向Z轴方向延伸的外周部分与定子铁芯14及定子铁芯15一起构成磁路。
(转子)
另外,如图4等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机本体部5在定子9的内侧具有转子8。转子8具有沿着Z轴方向的旋转轴,在旋转轴的外周面设有未图示的转子磁铁。而且,转子磁铁的外周面与定子9(极齿30)的内周面对置,以N极和S极沿周向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电动机本体部5中,需要向第一线圈导线11及第二线圈导线13供电。因此,接下来,对向电动机本体部5供电的供电部17进行说明。
图6是对应于图4的概略立体图,是从与图4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立体图。另外,图7及图8是对应于图5的概略图,图7是俯视图,图8是仰视图。而且,图9及图10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定子9的概略分解立体图,是表示端子引脚20的配置的图。
如图6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的供电部17,在第一线圈骨架10的突缘部18的Y轴方向的一端侧形成有端子台19。另外,在端子台19上保持有多个(5根)端子引脚20(参照图9及图10),第一线圈导线11及第二线圈导线13的端部连接到端子引脚20。而且,如图6~图8所示,罩4在电动机本体部5的径向外侧安装于电动机本体部5和壳体3上,且形成于覆盖向电动机本体部5供电的供电部17的位置。此外,对图6和图9及图10进行比较后可知,一部分端子引脚20在将罩4安装于电动机本体部5之后,向Y轴方向折弯。
此外,如图8所示,当罩4被安装于定子9上时,由罩4在Z轴方向的一侧构成连接器插入部21,5根端子引脚20的各前端20a侧位于该连接器插入部21。即,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是如下结构:将连接器从外部插入连接器插入部21,并且能够从5根端子引脚20的各前端20a侧进行供电。
在此,参照图9及图10,对本实施例的定子9的各结构部件的定位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定子铁芯14和第一线圈骨架10通过使形成于定子铁芯14的孔部14a和形成于第一线圈骨架10的突起部10a嵌合而定位。此外,孔部14a及突起部10a各形成有两个。通过定子铁芯14和第一线圈骨架10以这种结构被定位,能够抑制定子铁芯14相对于第一线圈骨架10沿周向旋转,并且,能够抑制定子铁芯14相对于第一线圈骨架10在径向上错位。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定子铁芯14和第一线圈骨架10不通过压入等进行固定,但也可以通过压入等进行固定。
定子铁芯15和定子铁芯16通过使形成于定子铁芯15的突起部15a和形成于定子铁芯16的孔部16a、以及形成于定子铁芯15的孔部15b和形成于定子铁芯16的突起部16b嵌合而定位固定。此外,突起部15a及孔部16a以及孔部15b及突起部16b均各形成有两个。此外,定子铁芯15和定子铁芯16不仅通过使形成于定子铁芯15的孔部15b和形成于定子铁芯16的突起部16b嵌合而被定位,还通过压入被固定。
第一线圈骨架10和第二线圈骨架12通过使形成于第一线圈骨架10的突起部10b和形成于第二线圈骨架12的孔部12b嵌合而定位。此外,突起部10b及孔部12b各形成有三个。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骨架10和第二线圈骨架12不是通过压入等进行固定,但也可以通过压入等进行固定。
第二线圈骨架12和定位定子铁芯15的定子铁芯16通过使形成于第二线圈骨架12的突起部12c和形成于定子铁芯16的孔部16c嵌合而定位。此外,突起部12c及孔部16c各形成有两个。通过第二线圈骨架12和定子铁芯15以这种结构被定位,能够抑制定子铁芯15相对于第二线圈骨架12沿周向旋转,并且能够抑制定子铁芯15相对于第二线圈骨架12在径向上错位。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线圈骨架12和定子铁芯15不是通过压入等进行固定,但也可以通过压入等进行固定。此外,如上述所说明,通过在将定子铁芯或骨架等零件装入壳体3内的状态下用定子铁芯14按压,零件彼此被装配成在壳体3内不能移动的状态。
这样,本实施例的定子9的各结构部件中,所有结构部件以骨架为基准被定位,因此各结构部件被适当定位。
另外,如图5~图7等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罩4上,在对应于电动机本体部5的周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有第一突起部22、第二突起部23、第三突起部24。另外,如图2、图3及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壳体3上形成有壁部27。此外,图11是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的壳体3的概略立体图。
在此,在将罩4安装于壳体3时,通过将罩4沿着Z轴方向嵌入缺口部26(参照图11)来进行。当将罩4安装于壳体3时,当以壳体3的壁部27为基准时,在壳体3的周向上,第一突起部22及第三突起部24位于内侧的位置,第二突起部23位于外侧的位置。在此,在将罩4安装于(插入)壳体3时,第三突起部24和第二突起部23成为将罩4向壳体3插入时的导向件。而且,通过第一突起部22的外周面与壳体3的内周面抵接来进行罩4向壳体3的固定。详细而言,第一突起部22处于相对于壳体3的内周面突出的状态。另外,在产生罩4被向壳体3侧按压的外力时,第二突起部23通过与壳体3的外周面抵接而防止罩4从壳体3脱落或罩4的位置相对于壳体3错位。在从壳体3的内侧向外侧产生了外力时,第三突起部24防止罩4从壳体3脱落或罩4的位置相对于壳体3错位。这样,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通过与第二突起部23一起使用第一突起部22及第三突起部24,与仅用电动机本体部5和第二突起部23夹着壳体3的壁部27的结构相比,能够有效地装配电动机本体部5、壳体3和罩4。
此外,如图6及图7所示,在第一线圈骨架10的第一突起部2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突起部28。而且,如图6及图7所示,在第一突起部22形成有能够钩住该突起部28的挂钩部29。通过这种结构,第一突起部22发挥作为将罩4固定于定子9的固定部的作用。
另外,如图4~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三突起部24在壳体3的内侧配置于第二线圈骨架12上的卷绕第二线圈导线13的位置。通过在这样的位置配置第三突起部24,保护卷绕于第二线圈骨架12上的绕组即第二线圈导线13。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定为设置能够保护卷绕于第二线圈骨架12上的第二线圈导线13的第三突起部24的结构,但不用说,也可以是具备能够保护卷绕于第一线圈骨架10上的第一线圈导线11的绕组罩部的结构。
另外,如图2、图3及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壳体3的壁部27的顶部27a(壁部27的Z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构成有凹部分和凸部分。而且,在将安装有罩4的电动机本体部5收纳于壳体3之后,盖部2放置在该凹部分并铆接顶部27a(施加压力使其塑性变形),由此,形成盖部2相对于壳体3被定位固定的结构。
如图2~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罩4的与盖部2对置的部分31,形成有用于使盖部2和罩4接触的接触部25(接触部25a)。而且,通过将盖部2铆接于壳体3上,形成设于壳体3的接触部25与盖部2接触(抵接)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2~图7以及图12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接触部25。在此,图12是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的接触部25a的周边部分的概略剖视图,表示盖部2铆接于壳体3上并经由接触部25a按压盖部2和罩4使其接触的状态。
如图2~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接触部25a形成沿着Y轴方向的肋状。而且,如图12所示,接触部25a的顶部32形成沿着盖部2的底部2a的(与盖部2的底部2a平行的)平面状,以使其整个面与盖部2接触。
在此,对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暂且进行汇总。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具备:具有转子8及定子9的电动机本体部5、收纳电动机本体部5的壳体3、安装于收纳有电动机本体部5的壳体3上的盖部2、相对于电动机本体部5安装于电动机本体部5的径向外侧且覆盖向电动机本体部5供电的供电部17的罩4。而且,如图12所示,具备设于盖部2和罩4对置的位置且按压盖部2和罩4使其接触的接触部25。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通过这种结构,按压盖部2和罩4使其成为接触状态,由此,即使产生伴随电动机1的驱动的该电动机1的振动,也可压制盖部2和罩4两者的振动,抑制异常噪声产生。此外,本实施例的罩4是覆盖供电部17整体的结构,但不限于这种结构,也可以是覆盖供电部17的至少一部分的罩。
如图2~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接触部25a设有多个(两个)。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可以提高盖部2和罩4的接触精度,能够抑制异常噪声产生。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盖部2是通过进行铆接(利用通过施加压力而带来的塑性变形)而安装于壳体3上的结构。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成为如下结构:能够将盖部2简单地安装于壳体3上,并可以抑制异常噪声产生。此外,所谓“利用塑性变形”,是指如下意思:只要盖部2可通过盖部及壳体中的至少任一个进行塑性变形而被安装于壳体3上即可。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接触部25a形成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肋状的形状。即,可以表达为,本实施例的接触部25a构成为沿电动机本体部5的径向延伸。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通过使接触部25形成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盖部2和罩4的接触精度。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抑制了异常噪声产生。此外,所谓“沿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延伸”,是指无需严格意义上的在沿着电动机本体部5的径向的方向上延伸的意思,是指只要像本实施例那样以具有沿着电动机本体部5的径向的方向的矢量成分的方式延伸即可的意思。
此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接触部25a形成与盖部2的底部2a平行的平面状,以使其顶部32的整个面与盖部2接触,但不限于这种结构。以下,对与本实施例的接触部25a不同的形状的接触部25的例子进行说明。
[实施例2](图13)
图13是实施例2的电动机的接触部25(接触部25b)的周边部分的概略剖视图,表示盖部2被铆接于壳体3上并且盖部2和罩4经由接触部25b相接触的状态,是与实施例1的电动机1的图12对应的图。此外,用相同符号表示与上述实施例1共用的结构部件,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本实施例的电动机除了接触部25的结构以外,是与实施例1的电动机1同样的结构。
与实施例1的接触部25a同样,本实施例的接触部25b形成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肋状的形状。但是,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接触部25b与实施例1的接触部25a不同,其顶部32以相对于对置的盖部2的距离从接触部25b延伸的方向上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变化的方式倾斜。如本实施例的接触部25b,通过设定为以相对于对置的盖部2或罩4的距离变化的方式倾斜的结构,可以构成为在电动机本体部5的径向上的某一部分的位置与盖部2或罩4可靠地接触。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图13中的左侧端部的位置设于罩4上的接触部25b与盖部2接触。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能够抑制异常噪声产生。
此外,实施例1的接触部25a及本实施例的接触部25b中,接触部25设置在罩4上。因此,实施例1的电动机1及本实施例的电动机形成可以通过设于罩4的接触部25抑制异常噪声产生的结构。但是,不限于这种结构。以下,对接触部25设于盖部2上的例子进行说明。
[实施例3](图14)
图14是实施例3的电动机的接触部25(接触部25c)的周边部分的概略剖视图,表示盖部2铆接于壳体3上并且盖部2和罩4经由接触部25b相接触的状态,是与实施例1的电动机1的图12对应的图。此外,与上述实施例1及2共用的结构部件用相同符号表示,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本实施例的电动机除了接触部25的结构以外,是与实施例1的电动机1同样的结构。
与实施例1的接触部25a及实施例2的接触部25b同样,本实施例的接触部25b也形成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肋状的形状。但是,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接触部25c与实施例1的接触部25a及实施例2的接触部25b不同,并非设置于罩4上而是设置于盖部2的底部2a。而且,构成为接触部25c的顶部32和罩4的与盖部2对置的部分31接触。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机形成可以通过设于盖部2的接触部25抑制异常噪声产生的结构。
此外,实施例1的接触部25a、实施例2的接触部25b及实施例3的接触部25c均形成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肋状的形状,但接触部25的结构不限于这种形状,对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盖部2和罩4接触的结构即可。以下,对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肋状以外的形状的接触部25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实施例4](图15)
图15是实施例4的电动机的接触部25(接触部25c)的周边部分的概略剖视图,表示盖部2铆接于壳体3并且盖部2和罩4经由接触部25b相接触的状态,是与实施例1的电动机1的图12对应的图。此外,与上述实施例1~3共用的结构部件用相同符号表示,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本实施例的电动机除了接触部25的结构以外,是与实施例1的电动机1同样的结构。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接触部25d形成沿Y轴方向排列有多个的突起状。此外,本发明的接触部25可以由一个突起状的接触部25构成,也可以沿着Y轴方向以外的方向排列多个,另外还可以形成不同的形状。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发明内容一栏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适当进行调换或组合。另外,除非其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被描述为必要的特征,否则可以适当删除。

Claims (7)

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动机本体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具有转子及定子;
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电动机本体部;
盖部,所述盖部安装于收纳有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所述壳体;
罩,所述罩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外侧安装于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且覆盖向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盖部和所述罩对置的位置,且按压所述盖部和所述罩而使所述盖部和所述罩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以沿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延伸的方式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以使该接触部相对于对置的所述盖部或所述罩的距离从所述接触部延伸的方向上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变化的方式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设有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是利用通过施加压力而带来的塑性变形被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结构。
CN201811524338.1A 2017-12-22 2018-12-13 电动机 Pending CN1099625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6266 2017-12-22
JP2017246266A JP2019115153A (ja) 2017-12-22 2017-12-22 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2567A true CN109962567A (zh) 2019-07-02

Family

ID=67023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24338.1A Pending CN109962567A (zh) 2017-12-22 2018-12-13 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15153A (zh)
CN (1) CN10996256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75067B1 (ja) 2019-06-21 2020-10-28 株式会社アマダ バキュームグリッパ及びワークの吸着保持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93446A (ja) * 1981-11-25 1983-06-03 Hitachi Koki Co Ltd 電動機
JP2000023434A (ja) * 1998-07-03 2000-01-21 Kokusan Denki Co Ltd ブラシ付き直流電動機
JP2003143797A (ja) * 2001-10-30 2003-05-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モータ
CN102257704A (zh) * 2008-12-17 2011-11-23 博泽沃尔兹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电动驱动器、特别是风扇驱动器
CN102545484A (zh) * 2010-12-28 2012-07-04 阿斯莫有限公司 带减速器的有刷电动机
CN103973024A (zh) * 2013-01-29 2014-08-06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减振执行器
CN204669143U (zh) * 2015-06-08 2015-09-23 浙江鸿达集团温岭市大丰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后置式接线盒的电机
CN204886519U (zh) * 2015-08-10 2015-12-16 苏州金莱克汽车电机有限公司 具有铆压减震结构的汽车电机组件
CN105191074A (zh) * 2013-06-05 2015-12-23 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 设置有用于机械地抵抗振动应力的衰减器的电机以及相应衰减器
CN106230162A (zh) * 2016-09-23 2016-12-14 常州市诚利电子有限公司 电机定子组件及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的步进电机
CN106797153A (zh) * 2014-09-30 2017-05-3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8677B2 (ja) * 1996-09-26 2004-12-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2008079400A (ja) * 2006-09-20 2008-04-03 Yaskawa Electric Corp 空冷式電動機
US20080164784A1 (en) * 2007-01-04 2008-07-10 Hsiu-Ming Huang Step-by-step motor able to carry out up-and-down motion
JP5742564B2 (ja) * 2011-08-04 2015-07-0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シーエムアイ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004641B2 (ja) * 2011-12-20 2016-10-1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93446A (ja) * 1981-11-25 1983-06-03 Hitachi Koki Co Ltd 電動機
JP2000023434A (ja) * 1998-07-03 2000-01-21 Kokusan Denki Co Ltd ブラシ付き直流電動機
JP2003143797A (ja) * 2001-10-30 2003-05-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モータ
CN102257704A (zh) * 2008-12-17 2011-11-23 博泽沃尔兹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电动驱动器、特别是风扇驱动器
CN102545484A (zh) * 2010-12-28 2012-07-04 阿斯莫有限公司 带减速器的有刷电动机
CN103973024A (zh) * 2013-01-29 2014-08-06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减振执行器
CN105191074A (zh) * 2013-06-05 2015-12-23 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 设置有用于机械地抵抗振动应力的衰减器的电机以及相应衰减器
CN106797153A (zh) * 2014-09-30 2017-05-3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204669143U (zh) * 2015-06-08 2015-09-23 浙江鸿达集团温岭市大丰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后置式接线盒的电机
CN204886519U (zh) * 2015-08-10 2015-12-16 苏州金莱克汽车电机有限公司 具有铆压减震结构的汽车电机组件
CN106230162A (zh) * 2016-09-23 2016-12-14 常州市诚利电子有限公司 电机定子组件及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的步进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15153A (ja) 2019-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66212B1 (en) Motor
EP3306291B1 (en) Temperature sensor mounting structure
JP5109577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絶縁部材
JP2014014196A (ja) 電機子、インシュレータ及びモータ
WO2012086389A1 (ja) 回転電機
CN103178647B (zh) 电动机
JP2014093835A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JP6176501B2 (ja) 回路基板、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CN109962567A (zh) 电动机
JP5617236B2 (ja) キャンドモータ
JP2012010451A (ja) モータ支持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09299027U (zh) 电动机
JP6373746B2 (ja) モー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機電一体型モータ
JP6681812B2 (ja) 液圧制御装置およびブレーキ制御装置
CN109301951B (zh) 旋转电机
JP7259223B2 (ja)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CN109713833A (zh) 高稳定的电机
CN209299114U (zh) 电动机
JP2011222694A (ja) リアクトル装置
JP5350816B2 (ja) 回路部品
JP5483728B2 (ja) コイル保持構造
CN107425658B (zh) 旋转电机
JP7185431B2 (ja) モータ
JP3162280U (ja) モータの配線カバー
JP5965294B2 (ja) モー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