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9027U - 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99027U CN209299027U CN201822091220.6U CN201822091220U CN209299027U CN 209299027 U CN209299027 U CN 209299027U CN 201822091220 U CN201822091220 U CN 201822091220U CN 209299027 U CN209299027 U CN 2092990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motor
- shell
- body portion
- motor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7260 vegetative to reproductive phase transition of meriste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机,提高了电动机的各结构部件的装配位置的精度。电动机(1)具备:具有转子(8)及定子(9)的电动机本体部(5)、收纳电动机本体部(5)的壳体(3)、在电动机本体部(5)的径向外侧安装于电动机本体部(5)且覆盖向电动机本体部(5)供电的供电部(17)的至少一部分的罩(4),罩(4)具有向构成定子(9)的骨架(10)固定的固定部(22)和向壳体(3)安装的安装部(2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一种电动机,该电动机具备:具有转子及定子的电动机本体部、收纳电动机本体部的壳体、覆盖端子引脚等向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罩。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动机,其具备:具有第一线圈骨架及第二线圈骨架的电动机本体部、收纳该电动机本体部的电动机壳体、覆盖端子引脚等的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0459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像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的具备电动机本体部、壳体以及罩的电动机中,需要提高这些电动机的各结构部件的装配位置的精度。但是,在具备电动机本体部、壳体以及罩的现有的电动机中,有时这些电动机的各结构部件的装配位置的精度并不高。例如,因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动机不直接固定定子和罩,所以定子和罩的装配位置的精度不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高电动机的各结构部件的装配位置的精度。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电动机本体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具有转子及定子;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以及罩,所述罩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外侧安装于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且覆盖向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罩具有向构成所述定子的骨架固定的固定部和向所述壳体安装的安装部。
根据本方面,罩具有向骨架固定的固定部和向壳体安装的安装部,因此,能够以该罩为基准直接固定壳体和罩,并且能够直接固定骨架(即定子)和壳体。因此,能够提高罩和壳体的装配位置的精度,并且,罩和定子的装配位置的精度变高,能够以高的位置精度装配罩、定子以及壳体。即,能够提高电动机的各结构部件的装配位置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具有从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外侧盖住卷绕在所述骨架上的绕组的绕组罩部。
由于本方面的罩具有从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外侧盖住卷绕在骨架上的绕组的绕组罩部,因此能够保护卷绕在骨架上的绕组。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所述安装部及所述绕组罩部兼作将所述罩向所述壳体安装时的导向部的作用。
根据本方面,安装部及绕组罩部兼作将罩向壳体安装时的导向部的作用。所以能够将罩简单地安装于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及所述绕组罩部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上配置于所述罩的内侧,所述安装部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上配置于所述罩的外侧。
根据本方面,能够使用固定部及绕组罩部和安装部,以从壳体的内侧和从壳体的外侧夹住壳体的配置将罩安装于壳体上。因此,即使施加外力,也能够抑制壳体从罩脱离或罩的位置相对于壳体错位。
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一~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骨架上形成有突起部,所述固定部具有可以通过钩住所述突起部而固定于所述骨架上的挂钩部。
根据本方面,通过形成于骨架上的突起部和钩住该突起部的挂钩部这一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固定定子和罩。
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五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及所述固定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挠性,利用挠性可以将所述挂钩部钩住所述突起部。
根据本方面,突起部及固定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挠性,利用挠性可以将挂钩部钩住突起部,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定子和罩固定。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可以提高该电动机的各结构部件的装配位置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拆下了盖部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罩及壳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仰视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定子的概略立体分解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定子的概略立体分解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罩的概略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罩的概略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壳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概略立体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概略立体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机,2…盖部,3…壳体,4…罩,5…电动机本体部,6…减速齿轮系,7…输出轴,8…转子,9…定子,10…第一线圈骨架,10a…突起部,10b…突起部,11…第一线圈导线,12…第二线圈骨架,12b…孔部,12c…突起部,13…第二线圈导线,14…定子铁芯,14a…孔部,15…定子铁芯,15a…突起部,15b…孔部,16…定子铁芯,16a…孔部,16b…突起部,16c…孔部,17…供电部,18…突缘部,19…端子台,20…端子引脚,21…连接器插入部,22、22a、22b…第一突起部,23、23a、23b…第二突起部,24、24a、24b…第三突起部,25、25a、25b…壳体3的壁部27的周向的端部,26…缺口部,27…壁部,28…突起部,29…挂钩部,30…极齿,31…壳体3的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1进行说明。首先,对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的概要进行说明。以下,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电动机轴线延伸的方向(电动机本体部5的轴线方向)对应于Z轴方向。
在此,图1是表示从盖部2侧观察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从图1的状态拆下了盖部2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3是表示从图2的状态拆下了减速齿轮系6及输出轴7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4是表示从图3的状态拆下了壳体3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而且,图5是表示从图4的状态拆下了转子8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
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是使用了步进电动机的齿轮传动电动机。而且,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具备金属制的盖部2、金属制的壳体3及详细情况稍后描述的树脂制的罩4。而且,如图2及图3所示,具备具有转子8的电动机本体部5。在此,如图4及图5所示,电动机本体部5除了具有转子8之外,还具有定子9。而且,如图2所示,为如下结构:通过形成于转子8的齿轮和减速齿轮系6啮合,减速齿轮系6和形成于输出轴7的齿轮啮合,将转子8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7。即,结构为:通过转子8旋转,减速齿轮系6的各齿轮旋转,并且输出轴7旋转。此外,如图1所示,输出轴7以沿着Z轴方向从盖部2突出的方式形成。
(定子)
如图4及图5所示,定子9具有卷绕有构成A相用的第一线圈的第一线圈导线11的第一线圈骨架10和卷绕有构成B相用的第二线圈的第二线圈导线13的第二线圈骨架12。定子9还具有定子铁芯14、定子铁芯15及定子铁芯16。而且,从盖部2侧起,以沿着Z轴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有定子铁芯14、第一线圈骨架10、定子铁芯15、定子铁芯16、第二线圈骨架12。在此,如图5所示,在定子铁芯14、定子铁芯15及定子铁芯16的内周缘形成有极齿30。此外,在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中,壳体3的底面31构成定子铁芯,在成为定子铁芯的底面31也形成有极齿30(参照图13)。
(A相用的定子组)
此外,由定子铁芯14、第一线圈骨架10、定子铁芯15形成A相用的定子组。在此,定子铁芯14的极齿30朝向第一线圈骨架10的内侧并向下侧弯曲,定子铁芯15的极齿30朝向第一线圈骨架10的内侧并向上侧弯曲。另外,从壳体3的底面31的外周缘向Z轴方向延伸的外周部分与定子铁芯14及定子铁芯15一起构成磁路。
(B相用的定子组)
另外,由定子铁芯16、第二线圈骨架12、壳体3的底面31形成B相用的定子组。在此,定子铁芯16的极齿30朝向第二线圈骨架12的内侧并向下侧弯曲,壳体3的底面31的极齿30朝向第二线圈骨架12的内侧并向上侧弯曲。另外,从壳体3的底面31的外周缘向Z轴方向延伸的外周部分与定子铁芯14及定子铁芯15一起构成磁路。
(转子)
另外,如图4等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机本体部5在定子9的内侧具有转子8。转子8具有沿着Z轴方向的旋转轴,在旋转轴的外周面设有未图示的转子磁铁。而且,转子磁铁的外周面与定子9(极齿30)的内周面对置,以N极和S极沿周向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电动机本体部5中,需要向第一线圈导线11及第二线圈导线13供电。因此,接下来对向电动机本体部5供电的供电部17进行说明。
图6是对应于图4的概略立体图,是从与图4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立体图。另外,图7及图8是对应于图5的概略图,图7是俯视图,图8是仰视图。而且,图9及图10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定子9的概略分解立体图,是表示端子引脚20的配置的图。
如图6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的供电部17,在第一线圈骨架10的突缘部18的Y轴方向的一端侧形成有端子台19。另外,在端子台19上保持有多个(5根)端子引脚20(参照图9及图10),第一线圈导线11及第二线圈导线13的端部连接到端子引脚20。而且,如图6~图8所示,罩4在电动机本体部5的径向外侧安装于电动机本体部5和壳体3上,且形成于覆盖向电动机本体部5供电的供电部17的位置。此外,对图6和图9及图10进行比较后可知,一部分端子引脚20在将罩4安装于电动机本体部5之后,向Y轴方向折弯。
此外,如图8所示,当罩4被安装于定子9上时,由罩4在Z轴方向的一侧构成连接器插入部21,五根端子引脚20的各前端20a侧位于该连接器插入部21。即,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是如下结构:将连接器从外部插入连接器插入部21,并且能够从五根端子引脚20的各前端20a侧进行供电。
在此,参照图9及图10,对本实施例的定子9的各结构部件的定位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定子铁芯14和第一线圈骨架10通过使形成于定子铁芯14的孔部14a和形成于第一线圈骨架10的突起部10a嵌合而定位。此外,孔部14a及突起部10a各形成有两个。通过定子铁芯14和第一线圈骨架10以这种结构被定位,能够抑制定子铁芯14相对于第一线圈骨架10沿周向旋转,并且,能够抑制定子铁芯14相对于第一线圈骨架10在径向上错位。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定子铁芯14和第一线圈骨架10不通过压入等进行固定,但也可以通过压入等进行固定。
定子铁芯15和定子铁芯16通过使形成于定子铁芯15的突起部15a和形成于定子铁芯16的孔部16a、以及形成于定子铁芯15的孔部15b和形成于定子铁芯16的突起部16b嵌合而定位固定。此外,突起部15a及孔部16a以及孔部15b及突起部16b均各形成有两个。此外,定子铁芯15和定子铁芯16不仅通过使形成于定子铁芯15的孔部15b和形成于定子铁芯16的突起部16b嵌合而被定位,还通过压入被固定。
第一线圈骨架10和第二线圈骨架12通过使形成于第一线圈骨架10的突起部10b和形成于第二线圈骨架12的孔部12b嵌合而定位。此外,突起部10b及孔部12b各形成有三个。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骨架10和第二线圈骨架12不通过压入等进行固定,但也可以通过压入等进行固定。
第二线圈骨架12和定位定子铁芯15的定子铁芯16通过使形成于第二线圈骨架12的突起部12c和形成于定子铁芯16的孔部16c嵌合而定位。此外,突起部12c及孔部16c各自形成有两个。通过第二线圈骨架12和定子铁芯15以这种结构被定位,能够抑制定子铁芯15相对于第二线圈骨架12沿周向旋转,并且能够抑制定子铁芯15相对于第二线圈骨架12在径向上错位。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线圈骨架12和定子铁芯15不通过压入等进行固定,但也可以通过压入等进行固定。此外,如上述说明,通过在将定子铁芯或骨架等零件装入壳体3内的状态下用定子铁芯14按压,零件彼此被装配成在壳体3内不能移动的状态。
这样,本实施例的定子9的各结构部件中,所有结构部件以骨架为基准被定位,因此各结构部件被适当定位。
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特别是在罩4的形状及定子9的形状上具有特征。因此,接下来,详细说明罩4的形状及定子9的形状。
在此,图11及图12均是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的罩4的概略立体图,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立体图。另外,图13是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的壳体3的概略立体图。而且,图14及图15均是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的概略剖视图,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立体图。
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罩4上,在与壳体3的周向的两端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突起部22(第一突起部22a及22b)、第二突起部23(第二突起部23a及23b)、第三突起部24(第三突起部24a及24b)。而且,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壳体3上,在壁部27的配置供电部17的位置形成有缺口部26,缺口部26的壳体3的周向的两端部对应于壳体3的壁部27的周向的端部25(端部25a及25b)。此外,端部25a对应于第一突起部22a、第二突起部23a及第三突起部24a侧,端部25b对应于第一突起部22b、第二突起部23b及第三突起部24b侧。
在此,在将罩4安装于壳体3时,通过将罩4沿着Z轴方向嵌入缺口部26来进行。在将罩4安装于壳体3时,如图14及图15所示,当以壳体3的壁部27为基准时,在壳体3的周向上,第一突起部22及第三突起部24位于内侧的位置,第二突起部23位于外侧的位置。在此,在将罩4安装于(插入)壳体3时,第三突起部24和第二突起部23成为将罩4向壳体3插入时的导向件。而且,通过第一突起部22的外周面与壳体3的内周面抵接来进行罩4向壳体3的固定。详细而言,第一突起部22成为相对于壳体3的内周面突出的状态。另外,在产生将罩4向壳体3侧按压的外力的情况下,第二突起部23与壳体3的外周面抵接,从而防止罩4从壳体3脱离或罩4的位置相对于壳体3错位。在从壳体3的内侧向外侧产生了外力的情况下,第三突起部24防止罩4从壳体3脱离或罩4的位置相对于壳体3错位。
此外,如图6及图7所示,在第一线圈骨架10的第一突起部2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突起部28。而且,如图6及图7、以及图11及图12所示,在第一突起部22形成有可以钩住该突起部28的挂钩部29。通过这种结构,第一突起部22起到作为将罩4固定于定子9的固定部的作用。
另外,可以表达为,第二突起部23形成能够从壳体3的外侧可靠地按压收纳于壳体3的内侧的电动机本体部5的结构。即,通过由电动机本体部5和第二突起部23夹着壳体3的壁部27的结构,第二突起部23起到作为将罩4安装于壳体3的安装部的作用。
在此,对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暂且进行汇总。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具备:具有转子8及定子9的电动机本体部5、收纳电动机本体部5的壳体3、相对于电动机本体部5安装于电动机本体部5的径向外侧且覆盖向电动机本体部5供电的供电部17的罩4。而且,罩4具有作为向构成定子9的骨架(第一线圈骨架10及第二线圈骨架12)固定的固定部的第一突起部22和作为向壳体3安装的安装部的第二突起部23。这样,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具有将罩4向骨架固定的固定部和向壳体3安装的安装部,因此,能够以该罩4为基准直接固定壳体3和罩4,并且,能够直接固定骨架(即定子9)和壳体3。因此,罩4和壳体3的装配位置的精度提高,并且罩4和定子9的装配位置的精度提高,成为能够以高的位置精度装配罩4、定子9以及壳体3的结构。即,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成为能够提高电动机1的各结构部件的装配位置的精度的结构。此外,本实施例的罩4覆盖供电部17整体,但也可以是覆盖供电部17的至少一部分的罩。
另外,如图4~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三突起部24在壳体3的内侧被配置于第二线圈骨架12的卷绕有第二线圈导线13的位置。通过在这样的位置配置第三突起部24,保护卷绕于第二线圈骨架12上的绕组即第二线圈导线13。当进行另一种表达时,本实施例的罩4兼作从电动机本体部5的径向外侧盖住卷绕于骨架上的绕组(卷绕于第二线圈骨架12上的第二线圈导线13)的绕组罩部的作用。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成为能够保护卷绕于骨架上的绕组的结构。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定为设置能够保护卷绕于第二线圈骨架12上的第二线圈导线13的第三突起部24的结构,但不用说,也可以是具备能够保护卷绕于第一线圈骨架10上的第一线圈导线11的绕组罩部的结构。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中,可以表达为,作为安装部的第二突起部23及作为绕组罩部的第三突起部24兼作将罩4安装于壳体3上时的导向部的作用。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成为能够将罩4简单地安装于壳体3上的结构。
另外,如图11及图12所示,可以表达为,当以Y轴方向为基准时,本实施例的第一突起部22及第三突起部24在电动机本体部5的径向上配置于罩4的内侧,第二突起部23在电动机本体部5的径向上配置于罩4的外侧。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形成即使施加外力也能够抑制壳体3从罩4脱离或罩4的位置相对于壳体3错位的结构。
另外,如上所述,在第一线圈骨架10上形成有突起部28,第一突起部22具有可以通过钩住突起部28而相对于第一线圈骨架10固定的挂钩部29。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通过形成于骨架(第一线圈骨架10)上的突起部28和钩住该突起部28的挂钩部29这种简单的结构固定定子9和罩4。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形成突起部28的骨架为第一线圈骨架10,但不用说,形成突起部28的骨架也可以是第二线圈骨架12。
此外,本实施例的突起部28及第一突起部22均为树脂制,具有挠性。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形成如下结构(所谓卡扣结构):通过将罩4沿着Y轴方向向电动机本体部5按压,可以简单地将罩定位固定于电动机本体部5。这样,优选形成突起部28及第一突起部22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挠性、能够利用挠性将挂钩部29钩住突起部28的结构。这是为了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固定定子9和罩4。但是,定子9和罩4的固定机构不限于这种结构。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实用新型内容一栏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适当进行调换或组合。另外,除非其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被描述为必须的特征,否则可以适当删除。
Claims (6)
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动机本体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具有转子及定子;
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以及
罩,所述罩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外侧安装于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且覆盖向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罩具有向构成所述定子的骨架固定的固定部和向所述壳体安装的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具有从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外侧盖住卷绕在所述骨架上的绕组的绕组罩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及所述绕组罩部兼作将所述罩向所述壳体安装时的导向部的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及所述绕组罩部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上配置于所述罩的内侧,
所述安装部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上配置于所述罩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骨架上形成有突起部,
所述固定部具有能够通过钩住所述突起部而固定在所述骨架上的挂钩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及所述固定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挠性,利用挠性能够将所述挂钩部钩住所述突起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46224 | 2017-12-22 | ||
JP2017246224A JP2019115151A (ja) | 2017-12-22 | 2017-12-22 | モー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99027U true CN209299027U (zh) | 2019-08-23 |
Family
ID=67221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091220.6U Active CN209299027U (zh) | 2017-12-22 | 2018-12-13 | 电动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9115151A (zh) |
CN (1) | CN209299027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37364B2 (ja) * | 2021-05-21 | 2024-08-2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96003B2 (ja) * | 1996-05-21 | 2000-10-10 | 株式会社東富士製作所 |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
JP5742564B2 (ja) * | 2011-08-04 | 2015-07-01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シーエムアイ株式会社 | モータ |
-
2017
- 2017-12-22 JP JP2017246224A patent/JP2019115151A/ja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12-13 CN CN201822091220.6U patent/CN209299027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115151A (ja) | 2019-07-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52200B (zh) | 电机及用于将电连接器安装到定子上的构件和相关组件 | |
JP4301334B2 (ja) | 回転電機 | |
JP6098589B2 (ja) | 回転電機ステータ | |
JP2017531989A (ja) | バスバーアセンブリーを有するモーター | |
CN106849449B (zh) | 马达 | |
CN105048754A (zh) | 无刷电机 | |
KR101604914B1 (ko) | 버스바 어셈블리를 갖는 모터 | |
JP2010246343A5 (zh) | ||
JP2010246269A (ja) | インシュレ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 |
CN209299027U (zh) | 电动机 | |
JP5167471B2 (ja) | レゾルバステータ構造 | |
CN104113165A (zh) | 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及其应用的电机 | |
JP2015033302A (ja) | インシュレータ、固定子結合体、回転電機、及び結線基板 | |
CN203377743U (zh) | 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及其应用的电机 | |
JP5998871B2 (ja) |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 |
TW517430B (en) | Coil winding for DC machine | |
JP6221064B2 (ja) | 電動機 | |
CN209299114U (zh) | 电动机 | |
CN109962567A (zh) | 电动机 | |
JP2016046867A (ja) | 回転電機ステータ | |
JP2014233124A (ja) | 回転電気機械のステーターカバー | |
JP6233217B2 (ja) |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 |
JP2011035989A (ja) | モータの固定子 | |
JP2016052234A (ja) | リード線付回転電機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 |
JP2007143297A (ja) | アウターロータレゾルバ用ステータ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