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4000A - 络交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络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14000A
CN109914000A CN201811256518.6A CN201811256518A CN109914000A CN 109914000 A CN109914000 A CN 109914000A CN 201811256518 A CN201811256518 A CN 201811256518A CN 109914000 A CN109914000 A CN 109914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k thread
path
travel
silk
til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565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14000B (zh
Inventor
杉山研志
桥本欣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MT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MT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MT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TMT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914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4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14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40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00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a particular structure; Modifying, retaining, or restoring the physical form or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by use of dies or squeeze rollers
    • D02J1/08Interlacing constituent filaments without breakage thereof, e.g. by use of turbulent air strea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络交装置,使丝线可靠地插入用于使丝线向丝线行进空间导入的丝线导入路径。丝线导入路径(32)具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1丝线路径(36)、与第1丝线路径连接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2丝线路径(37)、以及沿高度方向延伸并将第2丝线路径的右端与丝线行进空间(31)连接的第3丝线路径(38)。摆动部件(25)通过以轴(44)为中心进行摆动来按压丝线(Y)。丝线被摆动部件向高度方向按压而插入到第1丝线路径。丝线进一步通过从摆动部件受到的力的左右方向的成分和丝线自身的张力在第2丝线路径内移动。当解除摆动部件对丝线的按压时,丝线通过自身的张力在第3丝线路径内移动而到达丝线行进空间。

Description

络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丝线赋予络交的络交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对丝线赋予络交的络交装置的纺丝牵引装置。在该络交装置中,多个丝线行进空间排列成一列。在各丝线行进空间中,在分别行进有丝线的状态下,向内部喷射流体而对丝线赋予络交。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络交装置中,能够经由上下延伸的狭缝(与本发明的“第1丝线路径”对应)和与狭缝的下端连接且水平地延伸的丝线插入间隙(与本发明的“第2丝线路径”对应),使丝线导入各丝线行进空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60550号公报
在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具备络交装置的纺丝牵引装置中,例如,有时在限制了丝线向络交装置的狭缝插入的状态下,在向纺丝牵引装置的络交装置以外的部分的生头完成之后解除所述限制,由此使丝线通过自身的张力经由狭缝以及丝线插入间隙而导入丝线行进空间。但是,在该情况下,在解除了丝线向狭缝插入的限制时,存在至少一部分丝线未插入狭缝的情况。未插入狭缝的丝线也不会被导入丝线行进空间。然后,在该情况下,需要操作员通过手工作业将该丝线导入丝线行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络交装置,能够使丝线可靠地插入到用于使丝线导入丝线行进空间的丝线导入路径。
第1发明的络交装置具备络交部,对丝线赋予络交;以及丝线导入装置,使丝线导入所述络交部,所述络交部具有:丝线行进空间,供丝线行进;喷射部,向所述丝线行进空间内喷射空气;以及丝线导入路径,用于使丝线导入所述丝线行进空间,所述丝线导入路径具有第1丝线路径,该第1丝线路径沿着与所述丝线行进空间中的丝线行进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延伸,在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端部具有丝线的插入口,所述丝线导入装置具有插入部件,该插入部件通过从所述第1方向的所述一侧朝向另一侧按压丝线,由此使丝线从所述插入口插入到所述第1丝线路径。
在本发明中,通过插入部件将丝线从第1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按压,由此能够使丝线向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第1路径可靠地插入。
第2发明的络交装置为,在第1发明的络交装置中,所述丝线导入路径还具有第2丝线路径,该第2丝线路径与所述第1丝线路径的所述第1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连接,并沿着与所述丝线行进方向正交且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所述丝线导入装置还具有移动部件,该移动部件通过向所述第2方向按压插入于所述第1丝线路径的丝线,由此使丝线沿着所述第2丝线路径移动。
即使通过插入部件将丝线插入到了第1丝线路径中,插入到了第1丝线路径中的丝线也有可能在第2丝线路径的中途钩挂。在本发明中,通过移动部件将插入到第1丝线路径中的丝线向第2方向按压,由此能够使丝线沿着在第2方向上延伸的第2丝线路径移动。
第3发明的络交装置为,在第2发明的络交装置中,所述丝线导入装置具有共通部件,该共通部件以对丝线施加具有所述第1方向的成分和所述第2方向的成分的力的方式按压丝线而兼作所述插入部件和所述移动部件。
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兼作插入部件和移动部件的共通部件,由此与分别设置插入部件和移动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络交装置的构造为简单的结构。
第4发明的络交装置为,在第3发明的络交装置中,所述共通部件是进行摆动而按压丝线的摆动部件。
在本发明中,能够通过摆动部件这样的简单构成,对丝线Y赋予具有第1方向的成分和第2方向的成分的力。
第5发明的络交装置为,在第4发明的络交装置中,所述摆动部件以与所述丝线行进方向平行的轴为中心摆动。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摆动部件以与丝线行进方向平行的轴为中心进行摆动,由此能够缩短配置摆动部件所需要空间的丝线行进方向上的长度,使络交装置在丝线行进方向上小型化。
第6发明的络交装置为,在第2~第5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络交装置中,所述丝线导入路径还具有第3丝线路径,该第3丝线路径与所述第2丝线路径的与所述第1丝线路径相反一侧的端部连接,并从与所述第2丝线路径连接的连接部分朝向所述第1方向的所述一侧延伸。
在本发明中,通过插入部件和移动部件按压丝线,由此能够使丝线移动到第2丝线路径的与第3丝线路径的连接部分。并且,在该状态下,通过解除插入部件和移动部件对丝线的按压,由此能够使丝线通过自身的张力经由第3丝线路径移动到丝线行进空间。
第7发明的络交装置为,在第1~第6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络交装置中,所述丝线导入装置至少配置在所述丝线行进方向上的比所述络交部靠上游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通过丝线导入装置按压位于丝线行进方向上的比络交部靠上游侧的丝线部分,由此能够使丝线插入第1丝线路径。另外,当按压在丝线导入装置中行进的丝线时,丝线的被按压的部分被暂时约束。因此,丝线的比被按压的部分靠下游侧的部分的张力暂时变高,丝道稳定。与此相对,丝线的比被按压的部分靠上游侧的部分的张力暂时变小而松弛,丝道变得不稳定。在本发明中,由于丝线导入装置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比络交部靠上游侧的位置,因此丝线的比被丝线导入装置按压的部分靠下游侧的丝道稳定的部分被导入络交部。因此,在本发明中,与丝线导入装置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于比络交部靠下游侧的情况相比,丝线容易被导入络交部。
第8发明的络交装置为,在第7发明的络交装置中,还具备导丝器,该导丝器配置于所述丝线行进方向上的比所述络交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所述丝线导入装置至少配置在所述丝线行进方向上的所述络交部与所述导丝器之间。
在丝线行进方向上,在比络交部靠上游侧配置有导丝器的情况下,当丝线导入装置配置在比导丝器靠上游侧的位置时,在丝线导入装置中按压了丝线时的络交部中的丝线的移动有可能被导丝器妨碍。在本发明中,在丝线行进方向上,丝线导入装置配置在络交部与导丝器之间。由此,丝线被丝线导入装置按压了时的络交部中的丝线的移动不会被导丝器妨碍。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丝线可靠地插入到丝线导入路径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纺丝牵引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表示络交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从高度方向的一侧观察图2的图。
图4是从右侧观察图2的图。
图5是络交部的局部的与左右方向及高度方向平行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络交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7是表示生头时的状态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8是表示生头时的状态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9是表示使丝线限制杆返回到限制解除位置、使摆动部件移动到按压完成位置的状态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10是表示使丝线限制杆返回到限制解除位置、使摆动部件移动到按压完成位置的状态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11中的(a)是表示位于丝线导入路径的外侧的丝线被摆动部件按压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第1丝线路径内的丝线被摆动部件按压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第2丝线路径内的丝线被摆动部件按压的状态的图,(d)是表示第3丝线路径内以及丝线行进空间内的丝线被摆动部件按压的状态的图。
图12是关于一个变形例的络交部的与图5对应的图。
符号的说明
8 络交装置
21 络交部
22 上游导丝器
25 摆动部件
31 丝线行进空间
32 丝线导入路径
33 喷射流路
36 第1丝线路径
37 第2丝线路径
38 第3丝线路径
40 流体供给源
41 流体供给流路
101 络交装置
103 丝线行进空间
104 丝线导入路径
105 喷射流路
106 第1丝线路径
107 第2丝线路径
108 流体供给流路
109 流体供给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纺丝牵引装置)
如图1所示,纺丝牵引装置1分别牵引由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多根长丝F形成的合成纤维丝线Y,并分别卷取于多个筒管B而形成多个卷装P。另外,在以下,将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分别定义为纺丝牵引装置1的上下方向、纺丝牵引装置1的前后方向及纺丝牵引装置1的左右方向来进行说明。
纺丝牵引装置1具备冷却部3、供油部4、拉伸部5、牵引辊6、7、络交装置8(本发明的“络交装置”)、以及卷绕装置9等。首先,在纺丝装置2中,从由齿轮泵等构成的聚合物供给装置(省略图示)供给的聚合物,被从在左右方向(图1的纸面进深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丝头2a向下方挤出,由多根长丝F形成的多根丝线Y以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状态纺出。
从纺丝装置2的多个喷丝头2a纺出的多条丝线Y,以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状态,在沿着冷却部3、供油部4、拉伸部5、牵引辊6、络交装置8、以及牵引辊7的丝道中行进。并且,多条丝线Y在从牵引辊7起被向前后方向分配之后,在卷取装置9中分别卷取于多个筒管B。
冷却部3具有多个圆筒状的冷却筒10,各冷却筒10分别配置在设置于纺丝装置2的多个喷丝头2a的下方。从纺丝装置2的喷丝头2a纺出的多根丝线Y,在各冷却筒10的内部空间10a中沿着冷却筒10的轴向从上方朝向下方行进。在内部空间10a的周围设置有整流部10b,从未图示的压缩空气供给装置供给的冷却风被整流部10b整流并且流入内部空间10a。主要是,整流部10b进行整流,以使流入内部空间10a的冷却风的流量在冷却筒10的周向上变得大致均匀。
供油部4具有分别配置在各冷却筒10的下方的多个供油导丝器11。供油导丝器11将从喷丝头2a纺出的多根长丝F汇集成一根丝线Y,并且对丝线Y(多根长丝F)赋予油剂。
拉伸部5配置在供油部4的下方。拉伸部5具有保温箱12和收容在该保温箱12内的多个加热辊(省略图示)。拉伸部5通过多个加热辊分别对多个丝线Y在进行加热的同时进行拉伸。
通过拉伸部5拉伸后的多条丝线Y通过牵引辊6、7而送至卷取装置9。络交装置8配置在牵引辊6与牵引辊7之间,使构成一根丝线Y的多条长丝F缠绕而赋予络交。关于络交装置8将在之后详细说明。
卷绕装置9具备机体13、转台14、两根筒管支架15、支承框体16、接触辊17、以及横动装置18等。卷绕装置9通过使筒管支架15旋转,由此将从牵引辊7送来的多条丝线Y同时卷取于多个筒管B,而形成多个卷装P。
转台14是圆板状的部件,安装在机体13上。转台14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两根筒管支架15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姿势悬臂支承于转台14。在各筒管支架15上以沿其轴向排列的状态安装有多个圆筒状的筒管B。通过转台14旋转,由此两个筒管支架15能够在上侧的卷取位置与下侧的退避位置之间切换。
支承框体16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的框架状的部件。该支承框体16固定于机体13。在支承框体16的下部安装有前后较长的辊支承部件19,该辊支承部件19能够相对于支承框体16上下移动。在辊支承部件19上旋转自如地支承有沿着筒管支架15的轴向延伸的接触辊17。通过该接触辊17与形成中途的卷装P接触,对卷装P施加规定的接触压力,由此调整卷装P的形状。
横动装置18具有沿前后方向排列的多个横动导丝器18a。多个横动导丝器18a由未图示的马达驱动,分别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横动导丝器18a在钩挂有丝线Y的状态下往复移动,由此丝线Y一边以支点导丝器18b为中心前后横动一边卷绕于对应的筒管B。
(络交装置)
接着,对络交装置8进行说明。如图2~图5所示,络交装置8具备基材20、络交部21、多个上游导丝器22、多个下游导丝器23、丝线限制杆24以及摆动部件25(本发明的“共通部件”)。在络交装置8中,丝线Y沿着以越从前方朝向后方则越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方式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丝线行进方向行进。另外,在以下,将与丝线行进方向及左右方向(本发明的“第2方向”)均正交的方向设为络交装置8的高度方向(本发明的“第1方向”),并如图2所示那样定义高度方向的一侧以及另一侧而进行说明。
基材20是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件。通过在基材20的高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上沿左右方向排列多个络交片26来形成络交部21。络交部21具有多个丝线行进空间31、多个丝线导入路径32和多个喷射流路33。多个丝线行进空间31对于各络交片26各形成有一个。丝线行进空间31形成为将从丝线行进方向观察时的左右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大致椭圆形状。在丝线行进方向上,丝线行进空间31遍及络交片26的全长延伸,且两端开口。
多个丝线导入路径32是相对于多个丝线行进空间31分别独立地设置的、用于使丝线Y导入丝线行进空间31的路径。丝线导入路径32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遍及络交片26的全长延伸,且两端开口。另外,丝线导入路径32具有第1丝线路径36、第2丝线路径37以及第3丝线路径38。
第1丝线路径36是在相邻接的两个络交片26之间形成的间隙,在络交片26的大致上半部分沿高度方向延伸,高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成为丝线Y的插入口36a。
第2丝线路径37与第1丝线路径36的高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连接,并从与第1丝线路径36连接的连接部分向右侧延伸。第3丝线路径38与第2丝线路径37的右端连接,并从与第2丝线路径37连接的连接部分朝向高度方向的一侧延伸。而且,第3丝线路径38的高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与丝线行进空间31连接。
另外,络交片26的高度方向上的一侧的表面中的左侧的大致一半,成为以越从右侧朝向左侧则越从高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的方式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倾斜面26a。另外,络交片26的高度方向上的一侧的表面中的右侧的大致一半,成为以越从左侧朝向右侧则越从高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的方式相对于排列方向倾斜的倾斜面26b。由此,倾斜面26a、26b位于第1丝线路径36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丝线Y被倾斜面26a、26b引导而插入第1丝线路径36。
多个喷射流路33相对于多个丝线行进空间31分别独立地设置。喷射流路33对于各络交片26各形成有一个,并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其前端(一侧的端部)成为在第2丝线路径37的与第3丝线路径38连接的连接部分的高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壁面上开口的喷射口33a。由此,喷射口33a经由第3丝线路径38与丝线行进空间31在高度方向上对置。另外,喷射流路33的下端部经由流体供给流路41与流体供给源40连接。在流体供给流路41上设有阀39。而且,当阀39开放时,从流体供给源40供给的空气等流体经由流体供给流路41向喷射流路33供给,并从喷射流路33的喷射口33a向丝线行进空间31喷射。由此,在丝线行进空间31内产生捻回流,对形成在行进空间31中行进的丝线Y的长丝F赋予络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喷射流路33、流体供给源40、流体供给流路41以及阀39组合而成的部分相当于本发明的“喷射部”。
多个上游导丝器22配置于基材20的高度方向上的一侧表面的、在丝线行进方向上比络交部21靠上游侧的部分,并沿左右方向排列。上游导丝器22成为沿高度方向延伸的柱状。多个下游导丝器23配置于基材20的高度方向上的一侧表面的、在丝线行进方向上比络交部21靠下游侧的部分,并沿左右方向排列。下游导丝器23成为与上游导丝器22同样的柱状。上游导丝器22和下游导丝器23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大致相同。而且,在丝线行进方向上行进的丝线Y通过相邻接的上游导丝器22之间、以及相邻接的下游导丝器23之间,由此限制丝线Y向左右方向的移动,丝道被规定。另外,导丝器22、23在络交部21中对丝线Y赋予络交时,具有支承丝线Y的功能。
如后所述那样,丝线限制杆24用于在向纺丝牵引装置1的生头时限制丝线Y被导入丝线行进空间31。丝线限制杆24是遍及多个络交片26(多个上游导丝器22、多个下游导丝器23)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以左右方向为轴向的大致圆柱形状的部件。丝线限制杆24在右端部悬臂支承于杆42的前端部。杆42能够以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43为中心摆动,且通过杆驱动装置51(参照图6)而以轴43为中心摆动。另外,在纺丝牵引装置1中,在进行所纺出的丝线Y的牵引时,如图2~图4所示,丝线限制杆24位于比下游导丝器23靠丝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侧且比络交装置8中的丝道靠高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以下有时称为“限制解除位置”)。在丝线限制杆24位于限制解除位置的状态下,丝线限制杆24不会与丝线Y干涉,不限制丝线Y向丝线行进空间31的导入。
如后所述那样,摆动部件25用于使丝线Y导入丝线行进空间31。摆动部件25为长长的板状部件。摆动部件25的长度比络交部2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长。摆动部件25在丝线行进方向上位于络交部21与多个上游导丝器22之间。另外,摆动部件25能够以位于比多个络交片26(多个上游导丝器22、多个下游导丝器23)靠左侧的、与丝线行进方向平行的轴44为中心摆动,且通过摆动部件驱动装置52(参照图6)而以轴44为中心摆动。另外,在纺丝牵引装置1中,在进行所纺出的丝线Y的牵引时,如图2~图5所示,摆动部件25以其长度方向与高度方向大致平行的姿势位于络交装置8中的偏离丝道的位置(以下有时称为“按压解除位置”)。摆动部件25在位于按压解除位置的状态下,不会干涉在络交装置8中行进的丝线Y。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控制装置50控制络交装置8的杆驱动装置51、摆动部件驱动装置52及阀39的动作。
(向络交装置导入丝线)
接着,对向纺丝牵引装置1进行生头的方法进行说明。在纺丝牵引装置1中,在进行了向供油导丝器11、拉伸部5的加热辊、牵引辊6、7的生头之后,进行向络交装置8的生头(向丝线行进空间31导入丝线、向导丝器22、23生头)。然后,进行向支点导丝器18b以及筒管B的生头。
在对纺丝牵引装置1的络交装置8以外的部分进行生头之前,控制装置50通过控制杆驱动装置51而使杆42摆动,如图7、图8所示,使丝线限制杆24位于比络交部21靠高度方向的一侧的位置(以下有时称为“限制位置”)。然后,操作员向纺丝牵引装置1的络交装置8以外的部分进行生头。此时,操作人员将丝线钩挂在丝线限制杆24上。由此,在向纺丝牵引装置1的络交装置8以外的部分生头时,通过丝线限制杆24限制丝线Y向络交装置8的生头(丝线向丝线行进空间31的导入、向导丝器22、23的生头)。
然后,在向纺丝牵引装置1的络交装置8以外的部分的生头完成之后,控制装置50通过控制杆驱动装置51而使杆42摆动,如图9、图10所示,使丝线限制杆24从限制位置返回到限制解除位置。之后,控制装置50通过控制摆动部件驱动装置52,由此使摆动部件25从按压解除位置摆动到长度方向与左右方向大致平行的位置(以下有时称为“按压完成位置”)。并且,之后,控制装置50通过控制摆动部件驱动装置52,由此使摆动部件25从按压完成位置返回到按压解除位置。
当使丝线限制杆24返回到限制解除位置时,丝线限制杆24对丝线Y的限制被解除,丝线Y通过自身的张力被生头在上游导丝器22和下游导丝器23上。另外,此时,各丝线Y的位于络交部21的上方的部分也通过自身的张力T移动。在此,张力T是朝向丝线行进空间31的方向的力。而且,由于此时的丝线Y的移动,有时所有丝线Y被导入丝线行进空间31。但是,有时也会成为至少一部分丝线Y在倾斜面26a、26b的中途钩挂而位于丝线导入路径32的外侧的状态、以及在丝线导入路径32的中途钩挂的状态中的任一个状态。
之后,当使摆动部件25从按压解除位置向按压完成位置移动时,丝线Y被摆动部件25按压。此时,摆动部件25在到达按压完成位置之前的中途,以摆动部件25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状态与丝线Y接触而按压丝线Y。因此,如图11(a)~(d)所示,摆动部件25按压丝线Y的按压力E,包括从高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的成分E1(以下称为“高度方向的成分E1”)和从左侧朝向右侧的成分E2(以下称为“左右方向的成分E2”)。
由此,如图11(a)所示,当位于丝线导入路径32的外侧的丝线Y被摆动部件25按压时,主要通过按压力E的高度方向的成分E1而从插入口36a插入到第1丝线路径36。另外,如图11(b)所示,当位于第1丝线路径36内的丝线Y被摆动部件25按压时,主要通过按压力E的高度方向的成分E1而移动到第1丝线路径36和第2丝线路径37的连接部分。
另外,如图11(c)所示,当位于第1丝线路径36的与第2丝线路径37连接的连接部分或者第2丝线路径37的丝线Y被摆动部件25按压时,通过按压力E的左右方向的成分E2和张力T而移动到第2丝线路径37与第3丝线路径38的连接部分。
另外,如图11(d)所示,当位于第3丝线路径38以及丝线行进空间31的丝线Y被摆动部件25按压时,主要通过按压力E的高度方向的成分E1而移动到第2丝线路径37与第3丝线路径38的连接部分。
由此,在摆动部件25到达了按压完成位置的定时,所有丝线Y移动到图11(d)所示的第2丝线路径37与第3丝线路径38的连接部分。
然后,当摆动部件25从按压完成位置返回到按压解除位置时,摆动部件25对丝线Y的按压被解除。由此,移动至第2丝线路径37与第3丝线路径38的连接部分的丝线Y,通过自身的张力T沿着第3丝线路径38向高度方向的一侧移动,被导入丝线行进空间31。
(效果)
如上所述,在进行了向纺丝牵引装置1的络交装置8以外的部分的生头之后,在解除了丝线限制杆24对丝线Y的限制时,有时丝线Y也会通过自身的张力而被导入丝线行进空间31,但是对于一部分丝线Y,也有时未插入丝线导入路径32、或者在丝线导入路径32的中途钩挂等,而未能导入丝线行进空间3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解除了基于丝线限制杆24的限制之后,通过摆动部件25按压丝线Y,之后,解除摆动部件25对丝线Y的按压。由此,能够使所有丝线Y导入丝线行进空间3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丝线导入路径32具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1丝线路径36、与第1丝线路径36连接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2丝线路径37、以及与第2丝线路径37连接且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第3丝线路径38。因此,丝线Y在到达丝线行进空间31之前,需要在沿着高度方向在第1丝线路径36移动之后,改变移动方向而沿着左右方向在第2丝线路径37移动,并进一步改变移动方向而沿着高度方向在第3丝线路径38移动,在丝线Y仅通过自身的张力而移动的情况,在中途钩挂的可能性较高。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丝线Y被摆动部件25按压,由此对丝线Y赋予具有高度方向的成分E1和左右方向的成分E2的按压力E。由此,如上所述,被摆动部件25按压后的丝线Y依次沿着第1丝线路径36以及第2丝线路径37移动,而到达第2丝线路径37与第3丝线路径38的连接部分。之后,通过解除摆动部件25对丝线Y的按压,由此丝线Y通过自身的张力沿着第3丝线路径38移动而到达丝线行进空间31。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一个摆动部件25对丝线Y赋予具有高度方向的成分E1和左右方向的成分E2的按压力E,因此,例如与分别设置将丝线Y向高度方向按压而使丝线Y向第1丝线路径36插入的部件、以及向左右方向按压丝线Y从而使丝线Y向左右方向移动的移动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络交装置8的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轴44为中心进行摆动的摆动部件25按压丝线Y,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对丝线Y赋予具有高度方向的成分E1和左右方向的成分E2的按压力E。另外,此时,通过使轴44与丝线行进方向平行,由此能够缩短摆动部件25进行摆动所需要的空间的丝线行进方向的长度,能够在丝线行进方向上使络交装置8小型化。
另外,当通过摆动部件25按压行进的丝线Y时,丝线Y被按压的部分被暂时约束。因此,在丝线Y的比被按压的部分靠下游侧的部分,张力暂时变高,丝道稳定。与此相对,在丝线Y的比被按压的部分靠上游侧的部分,张力暂时变小而松弛,丝道变得不稳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摆动部件25配置于在丝线行进方向上比络交部21靠上游侧的位置。由此,在丝线行进方向上,丝线的比被摆动部件25按压的部分靠下游侧的、丝道稳定的丝线部分被导入络交部21。因此,与将摆动部件25配置于比络交部21靠下游侧的情况相比较,容易向络交部21导入丝线Y。
在此,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可以考虑摆动部件25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于比上游导丝器22靠上游侧的位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在摆动部件25与络交部21之间配置有上游导丝器22,因此通过摆动部件25按压丝线Y时的、丝线Y的在络交部21中行进的部分的移动有可能被上游导丝器22妨碍。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摆动部件25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络交部21与上游导丝器22之间。由此,丝线Y被摆动部件25按压时的、络交部21内的丝线Y的移动不会被上游导丝器22妨碍。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专利请求范围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丝线行进方向上,在络交部21的上游侧配置有上游导丝器22,与此相对,将摆动部件25配置在上游导丝器22与络交部21之间,但不限于此。例如,在络交装置8仅具有多个上游导丝器22和多个下游导丝器23中的多个下游导丝器23的情况下,摆动部件25也可以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于比络交部21靠上游侧的位置。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丝线行进方向上,在比络交部21靠上游侧的位置配置有摆动部件25,但不限于此。例如,摆动部件25也可以配置在丝线行进方向上的比络交部21靠下游侧的位置。或者,摆动部件25也可以配置在丝线行进方向上的比络交部21靠上游侧的位置和靠下游侧的位置的双方。
另外,在将摆动部件25配置在丝线行进方向上的比络交部21靠下游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在如所述实施方式那样络交装置8具有多个下游导丝器23的情况下,只要将摆动部件25配置在丝线行进方向上的络交部21与下游导丝器23之间即可。如此,丝线Y被摆动部件25按压时的、络交部21内的丝线Y的移动不会被下游导丝器23妨碍。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摆动部件25能够以与丝线行进方向平行的轴44为中心摆动,但不限于此。摆动部件25也可以能够以相对于丝线行进方向稍微倾斜的轴为中心摆动。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进行摆动的摆动部件25按压丝线Y,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与丝线移动方向正交且与高度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均交叉的方向平行移动的部件(本发明的“共通部件”)按压丝线Y。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对丝线Y赋予具有高度方向的成分和左右方向的成分的按压力。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一个摆动部件25对丝线Y赋予了具有高度方向的成分和左右方向的成分的力,但不限于此。例如,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代替摆动部件,而分别设置将丝线Y向高度方向按压而使丝线Y从插入口36a插入到第1丝线路径36的插入部件、以及将插入到第1丝线路径36的丝线Y向左右方向按压而使丝线Y沿第2丝线路径37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移动部件。插入部件例如能够成为遍及多个络交片26而与左右方向平行地延伸、且在高度方向上平行移动的长长的部件。移动部件例如能够成为梳齿状的部件。或者,也能够通过使导丝器22、23中的至少一方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而作为移动部件。
进而,也不限于以对丝线Y赋予具有高度方向的成分和左右方向的成分的力的方式按压丝线Y。例如,只要具有将丝线Y向高度方向按压而使其插入第1丝线路径的插入部件,则也可以没有使丝线Y向左右方向移动的移动部件。在该情况下,未插入到第1丝线路径的丝线Y、在第1丝线路径的中途钩挂的丝线Y被插入部件按压而移动到第1丝线路径的与第2丝线路径连接的连接部分。因此,之后,丝线Y容易通过自身的张力而沿着第2丝线路径移动。即,与没有插入部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高丝线Y被导入丝线行进空间31的可能性。
另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第2丝线路径37与左右方向平行地延伸,该左右方向与第1丝线路径36延伸的高度方向正交,但不限于此。第2丝线路径37也可以沿着与络交装置8中的行进方向正交且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
另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用于使丝线导入丝线行进空间31的丝线导入路径32具有第1丝线路径36、第2丝线路径37、以及第3丝线路径38,但不限于此。
例如,在一个变形例中,如图12所示,通过将多个络交片102沿左右方向排列而形成络交装置101。络交装置101具有丝线行进空间103、丝线导入路径104以及喷射流路105。
丝线行进空间103的从丝线行进方向观察的形状成为以高度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椭圆形状。丝线导入路径104具有第1丝线路径106和第2丝线路径107。第1丝线路径106是相邻接的两个络交片102之间的间隙,沿高度方向延伸,且高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成为丝线Y的插入口106a。第2丝线路径107与第1丝线路径106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连接,且从与第1丝线路径106连接的连接部分向右方延伸,在其右端与丝线行进空间103连接。
喷射流路105形成于各络交片102,且沿高度方向延伸。另外,在喷射流路105的上端部设有在第1丝线路径106的左侧的内壁面上开口的喷射口105a。由此,各络交片102的喷射口105a在左右方向上与和该络交片102的右侧相邻接的络交片102的丝线行进空间103相对置。另外,流体供给源109经由流体供给流路108与喷射流路105连接。在流体供给流路108上设置有阀110。而且,当阀110开放时,从流体供给源109供给的空气等流体,从喷射口105a喷射到丝线行进空间103内。由此,在丝线行进空间103内产生捻回流,对丝线Y赋予络交。
在这样的络交装置101中,控制装置50控制摆动部件驱动装置52,由此当使摆动部件25从按压解除位置摆动至按压完成位置时,对丝线Y施加具有高度方向的成分和左右方向的成分的按压力。由此,当丝线导入路径104的外侧的丝线Y被摆动部件25按压时,主要通过按压力的高度方向的成分从插入口106a插入到第1丝线路径106。另外,当第1丝线路径106内的丝线Y被摆动部件25按压时,主要通过按压力高度方向的成分而沿着第1丝线路径106移动,并到达与第2丝线路径107连接的连接部分。当第2丝线路径107内的丝线Y被摆动部件25按压时,主要通过按压力的左右方向的成分,沿着第2丝线路径107移动而到达丝线行进空间103。
进而,丝线导入路径也可以仅具有第1丝线路径,第1丝线路径与丝线行进空间直接连接。在该情况下,通过沿高度方向按压丝线Y,由此能够使丝线Y经由第1丝线路径导入到丝线行进空间。另外,在该情况下,只要设置将丝线Y向高度方向按压而使其插入第1丝线路径的插入部件即可,而不需要使丝线Y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移动部件。

Claims (8)

1.一种络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络交部,对丝线赋予络交;以及
丝线导入装置,使丝线导入所述络交部,
所述络交部具有:
丝线行进空间,供丝线行进;
喷射部,向所述丝线行进空间内喷射空气;以及
丝线导入路径,用于使丝线导入所述丝线行进空间,
所述丝线导入路径具有第1丝线路径,该第1丝线路径沿着与所述丝线行进空间中的丝线行进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延伸,在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端部具有丝线的插入口,
所述丝线导入装置具有插入部件,该插入部件通过从所述第1方向的所述一侧朝向另一侧按压丝线,由此使丝线从所述插入口插入到所述第1丝线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络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丝线导入路径还具有第2丝线路径,该第2丝线路径与所述第1丝线路径的所述第1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连接,并沿着与所述丝线行进方向正交且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
所述丝线导入装置还具有移动部件,该移动部件通过向所述第2方向按压插入于所述第1丝线路径的丝线,由此使丝线沿着所述第2丝线路径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络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丝线导入装置具有共通部件,该共通部件兼作所述插入部件和所述移动部件,以对丝线施加具有所述第1方向的成分和所述第2方向的成分的力的方式按压丝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络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通部件是进行摆动而按压丝线的摆动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络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部件以与所述丝线行进方向平行的轴为中心摆动。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络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丝线导入路径还具有第3丝线路径,该第3丝线路径与所述第2丝线路径的与所述第1丝线路径相反一侧的端部连接,并从与所述第2丝线路径连接的连接部分朝向所述第1方向的所述一侧延伸。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络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丝线导入装置至少配置在所述丝线行进方向上的比所述络交部靠上游侧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络交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导丝器,该导丝器配置于所述丝线行进方向上的比所述络交部靠上游侧的位置,
所述丝线导入装置至少配置在所述丝线行进方向上的所述络交部与所述导丝器之间。
CN201811256518.6A 2017-12-13 2018-10-26 络交装置 Active CN1099140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8801A JP7128572B2 (ja) 2017-12-13 2017-12-13 交絡装置
JP2017-238801 2017-1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4000A true CN109914000A (zh) 2019-06-21
CN109914000B CN109914000B (zh) 2022-04-26

Family

ID=64362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56518.6A Active CN109914000B (zh) 2017-12-13 2018-10-26 络交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498898B1 (zh)
JP (1) JP7128572B2 (zh)
CN (1) CN1099140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70466A (ja) 2022-05-19 2023-12-01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糸処理装置
CN115233325B (zh) * 2022-09-23 2022-12-16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涤纶fdy工艺生产低毛丝率异形纤维的方法
JP2024049082A (ja) 2022-09-28 2024-04-09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糸処理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1133A (ja) * 1992-09-16 1994-04-12 Toray Ind Inc 糸条の交絡加工ノズル
CN101423994A (zh) * 2007-10-30 2009-05-06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络交装置
CN101445980A (zh) * 2007-11-29 2009-06-03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多纱线用交织装置
CN102040122A (zh) * 2009-10-15 2011-05-0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输送装置
JP2011089237A (ja) * 2009-10-26 2011-05-06 Tmt Machinery Inc 糸条交絡装置
EP2407407A2 (en) * 2010-07-13 2012-01-18 TMT Machinery, Inc. Yarn threading method of take-up winding apparatus, take-up winding apparatus, and suction gun
CN205313759U (zh) * 2015-10-27 2016-06-15 汤浅丝道工业株式会社 交络形成处理装置
CN105696141A (zh) * 2014-12-12 2016-06-22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络交赋予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7534A (ja) 1998-06-24 2000-01-18 Toray Eng Co Ltd 糸条処理装置
JP6495051B2 (ja) 2015-03-02 2019-04-03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交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1133A (ja) * 1992-09-16 1994-04-12 Toray Ind Inc 糸条の交絡加工ノズル
CN101423994A (zh) * 2007-10-30 2009-05-06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络交装置
CN101445980A (zh) * 2007-11-29 2009-06-03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多纱线用交织装置
CN102040122A (zh) * 2009-10-15 2011-05-0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输送装置
JP2011089237A (ja) * 2009-10-26 2011-05-06 Tmt Machinery Inc 糸条交絡装置
EP2407407A2 (en) * 2010-07-13 2012-01-18 TMT Machinery, Inc. Yarn threading method of take-up winding apparatus, take-up winding apparatus, and suction gun
CN105696141A (zh) * 2014-12-12 2016-06-22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络交赋予机构
CN205313759U (zh) * 2015-10-27 2016-06-15 汤浅丝道工业株式会社 交络形成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28572B2 (ja) 2022-08-31
CN109914000B (zh) 2022-04-26
JP2019105007A (ja) 2019-06-27
EP3498898B1 (en) 2020-10-28
EP3498898A1 (en) 2019-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14000A (zh) 络交装置
CN104816984B (zh) 丝线卷绕机
CN103305944B (zh) 纺丝牵引装置
CN106917149B (zh) 自动挂丝装置
JP5701558B2 (ja) フライヤー式巻線方法
CN103726114B (zh) 纺丝拉伸装置
JP2009524746A (ja) 合成の糸の溶融紡糸及び巻き取りのための装置
CN102730485B (zh) 纺丝卷绕机
US341495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plural strands
CN105937075A (zh) 络交装置
KR101329109B1 (ko) 사조 권취 장치, 이 사조 권취 장치를 이용한 방사 권취기, 사조 권취 방법, 이 사조 권취 방법을 채용한 방사 권취 방법, 및 테이퍼 엔드 패키지
JP7014804B2 (ja) 巻取り機
CN10301082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361812B (zh) 混合长丝制造装置
TWI774665B (zh) 用以冷卻合成紗線之方法與冷卻裝置
JPH04308227A (ja) ポット加ねん法により紡績糸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10117827A (zh) 供油引导件以及纺丝牵引装置
CN108394758A (zh) 丝线卷取机、纺丝牵引装置及丝线卷取机中的生头方法
JP2001049543A (ja) 起毛糸の加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304166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fibers
CN104451924A (zh) 收卷装置、纺丝位及其在氨纶纤维生产中的用途
CN103911765A (zh) 一种包芯线编织机
CN109594159A (zh) 接纱喷嘴、接纱装置、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5696141B (zh) 络交赋予机构
CN109402824A (zh) 络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