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1169B - 保冷容器、保冷容器管理系统及保冷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保冷容器、保冷容器管理系统及保冷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91169B CN109891169B CN201680090372.5A CN201680090372A CN109891169B CN 109891169 B CN109891169 B CN 109891169B CN 201680090372 A CN201680090372 A CN 201680090372A CN 109891169 B CN109891169 B CN 1098911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d
- container
- plate
- cooling
- sp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00—Devices using other cold materials; Devices using cold-storage bodi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movable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6/00—Devic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a cooling mod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with a cooling mode not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00—Devices using other cold materials; Devices using cold-storage bodies
- F25D3/02—Devices using other cold materials; Devices using cold-storage bodies using ice, e.g. ice-boxes
- F25D3/06—Movable contain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20—Refrigerated goods vehic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700/00—Means for sensing or measuring; Sensors therefor
- F25D2700/08—Sensors us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保冷容器、保冷容器管理系统及保冷程序,更简便地利用包括蓄冷部件的保冷容器。保冷容器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收容空间,其收容用于对被保冷物进行保冷的蓄冷部件;第一板状部件,其以水平面将该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板状部件之间隔开;该第二板状部件,其以水平面将该第一板状部件和第二收容空间之间隔开;该第二收容空间,其用于收容被保冷物,保冷容器还包括控制单元,其通过使该第一板状部件及该第二板状部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升或下降,调节该第一板状部件的水平面和该第二板状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控制从该蓄冷部件产生并流入该第二收容空间的冷却空气的流入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被保冷物进行保冷的保冷容器、保冷容器管理系统及保冷程序。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用于对需要冷藏或冷冻保管的物品(以下称为“被保冷物”。)进行保冷的保冷容器,已知有具备蓄冷部件的保冷容器。如果是具备蓄冷部件的保冷容器,则预先在冷藏库或冷冻库中将蓄冷部件冷却,由此,即使在没有冷藏库或冷冻库的场所,也可以对收容于保冷容器内的被保冷物进行保冷。
由此,例如在物流服务业务中,即使是不具备冷藏库或冷冻库的车辆,也能够保持对被保冷物保冷的状态来运输。因此,因为无需为车辆配备压缩机式冷藏库或冷冻库,所以能够降低物流成本,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有关这种具备蓄冷部件的保冷容器的技术的一例。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中,在集装箱中设置用于将作为蓄冷部件的保冷剂保持容器安装于集装箱内部的安装部。而且,在该集装箱内部的安装部安装收容有干冰等保冷剂的保冷剂保持容器。而且,将该集装箱放在货盘上并用叉车进行移动,装载到车辆上。由此,能够保持对被保冷物保冷的状态进行运输。
另外,例如,在流通中途配送站,通过向保冷剂保持容器内部补充新的干冰等,在之后的、从配送站到下一个目的地的移动中也能够对被保冷物进行保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91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例如,通过使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可以在由蓄冷部件保冷的同时运输被保冷物等。
但是,为了利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需要在运输中途等总得预先准备干冰等保冷剂。
另外,为了补充保冷剂,需要在将被保冷物取出到集装箱外部一次之后,取出保冷剂保持容器而补充保冷剂。而且,需要在将保冷剂保持容器再次安装到集装箱内部之后,将被保冷物收容于集装箱中。
在这一点上,假设作为保冷剂,不是干冰,而是还考虑利用通过再冷却可以再利用的保冷剂。但是,为了将该保冷剂再冷却,与补充干冰同样,结果也需要将被保冷物或保冷剂保持容器取出并再收容的麻烦。另外,例如,在收容经过再冷却的保冷剂之后,将集装箱内部调节为期望的温度并不容易。
即,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等现有技术中,难以简便地利用具备蓄冷部件的保冷容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更简便地利用具备蓄冷部件的保冷容器、保冷容器、保冷容器管理系统及保冷程序。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提供一种保冷容器,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收容空间,其收容用于对被保冷物进行保冷的蓄冷部件;第一板状部件,其以水平面将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板状部件之间隔开;所述第二板状部件,其以水平面将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和第二收容空间之间隔开;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其用于收容被保冷物,所述保冷容器还包括控制单元,其通过使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及所述第二板状部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升或下降,调节所述第一板状部件的水平面和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控制从所述蓄冷部件产生并流入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冷却空气的流入量。
根据本发明第二观点,提供一种保冷容器管理系统,其包括由上述本发明第一观点提供的保冷容器和与该保冷容器进行通信的管理装置,其中,所述保冷容器将所述保冷容器的当前位置、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温度及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温度中的任一个或所有信息发送到所述管理装置,所述管理装置对用户输出所述保冷容器所发送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第三观点,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被装入保冷容器具有的计算机,所述保冷容器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收容空间,其收容用于对被保冷物进行保冷的蓄冷部件;第一板状部件,其以水平面将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板状部件之间隔开;所述第二板状部件,其以水平面将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和第二收容空间之间隔开;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其用于收容被保冷物,其中,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在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作为控制单元起作用,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使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及所述第二板状部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升或下降,调节所述第一板状部件的水平面和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控制从所述蓄冷部件产生并流入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冷却空气的流入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更简便地利用包括蓄冷部件的保冷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集装箱与冷却装置连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集装箱及风扇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集装箱及由风扇产生的冷却空气的流动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水盘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蓄冷部件冷却时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左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整体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集装箱运输时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及风扇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及由风扇产生的冷却空气的流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这三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对这三个实施方式各自的概略进行说明。此外,几个实施方式也是以更简便地利用具备蓄冷部件的保冷容器为目的。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是包含本实施方式特有的保冷容器和与该保冷容器连接的冷却装置的保冷系统。第一实施方式具有至少三个特征。
首先,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保冷装置具备用于将冷却装置供给的冷却空气导入蓄冷部件的收容空间的风扇和用于将收容空间内的空气导出并回收到冷却装置中的风扇。由此,可以使冷却装置供给的冷却空气循环,有效地冷却蓄冷部件。
接着,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保冷容器具备两个排水盘。而且,通过控制这两个排水盘的位置,有效地冷却蓄冷部件。另外,通过该两个排水盘的形状,防止水滴落到保冷容器内的被保冷物上。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蓄冷部件或保冷容器测量温度,基于测量结果控制冷却装置或排水盘。由此,可以有效地运用冷却装置或排水盘。
以上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概略。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是包含本实施方式特有的保冷容器、管理该保冷容器的管理服务器、运输该保冷容器的车辆的保冷容器管理系统。
在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用车辆运输保冷容器期间,将由保冷容器测量的各种信息发送到管理服务器。而且,管理服务器接收从保冷容器发送的各种信息,基于该信息进行用于管理保冷容器的处理。例如,通知用户保冷容器的状况。另外,基于用户的使用历史记录,进行使用费的计算。
以上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概略。
另外,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点在于,将冷却装置供给的冷却空气导入蓄冷部件收容空间的部分的形状不同。由此,由多个风扇导入的冷却空气在多个风扇的每一个中是均等的。因此,可以均等地冷却各蓄冷部件,可以缩短直到所有蓄冷部件冻结的时间。
以上是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各自的概略。
接着,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00及货盘200的外观的主视图。
集装箱100在内部收容填充有蓄冷剂的蓄冷部件即蓄冷部件30和被保冷物,是用于通过该蓄冷部件30对被保冷物进行保冷的保冷容器。货盘200是为了载置集装箱100并运输集装箱100而使用的货盘。另外,如图1所示,集装箱100具备蓄冷部件收容部10和被保冷物收容部20。
蓄冷部件收容部10具备收容蓄冷部件30的空间。另外,蓄冷部件收容部10在内部还具备用于使后述的冷却装置300供给的冷却空气循环的风扇。另外,蓄冷部件收容部10在前表面的左侧具备吸入用连接器11,在前表面的右侧具备排出用连接器12。吸入用连接器11及排出用连接器12是用于连接冷却装置300具备的管的连接器。具体而言,吸入用连接器11是用于连接用于吸入通过冷却装置300冷却到-60℃等的冷却空气的管的连接器。另外,排出用连接器12是用于连接用于将冷却蓄冷部件30后的冷却空气排出到冷却装置300的管的连接器。
另一方面,被保冷物收容部20是用于收容被保冷物的部分。被保冷物收容部20由具有隔热性的板状部件构成为中空的长方体形状的箱状。作为隔热部件,例如,可以举出包含发泡树脂的部件等。通过由这样的隔热部件构成被保冷物收容部20,大气的温度不易向被保冷物收容部20内部传递,能够将收容在被保冷物收容部20内部的中空部分的被保冷物稳定地保冷。
另外,在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前表面,可开关地设置有所谓的左右对开门,用户通过开关该门,可以将被保冷物收容于被保冷物收容部20、或者从被保冷物收容部20取出。在此,作为被收容于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内部的被保冷物,可举出冰、冰激凌、冷冻食品、冷藏食品、生鲜食品以及药品等。
在货盘200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叉车叉的孔,在将集装箱100载置于货盘200上的状态下,通过将叉插入该孔,可以将集装箱100与货盘200一起进行运送。为了载置集装箱100,货盘200的上表面及底面采用与集装箱100的底面相同的大小及形状。
接着,参照集装箱100的俯视图即图2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蓄冷部件收容部10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开关部13。开关部13是由具有隔热性的板状部件构成的可开关的盖,通过合页安装于蓄冷部件收容部10。用户通过打开蓄冷部件收容部10就可以使用蓄冷部件30的收容部。具体而言,通过设定为打开蓄冷部件收容部10的状态,就可以将蓄冷部件30收容到蓄冷部件收容部10的内部、或者将蓄冷部件30从蓄冷部件收容部10的内部取出。另外,通过在收容蓄冷部件30后将开关部13关闭,就可以将蓄冷部件30收容部密闭。由此,可以防止被收容于蓄冷部件收容部10的内部的蓄冷部件30冷却的空气泄漏到外部。
接着,参照集装箱100的剖视图即图3,对集装箱100的内部构造说明。
如上所述,集装箱100的底板及侧壁板等集装箱100周围的部分由具有规定厚度的具有隔热性的板状部件构成。
另外,蓄冷部件收容部10由与水平面垂直地设置的具有隔热性的板状部件分割成三个空间(相当于图中的、第一空间SP1、第二空间SP2及第三空间SP3)。
在此,第二空间SP2是用于收容蓄冷部件30的部分,成为用于通过蓄冷部件30进行冷却的腔室。另外,第一空间SP1是用于吸入从冷却装置300提供的冷却空气的空间。还有,第三空间SP3是用于将冷却蓄冷部件30后的冷却空气排出到冷却装置300的空间。将第一空间SP1与第二空间SP2隔开的板状部件和将隔第二空间SP2与第三空间SP3隔开的板状部件也使用具有隔热性的部件。另外,在这些板状部件上配置有用于使冷却空气循环的风扇。参照图4之后的图,对该风扇进行说明。
在上述三个空间的底面配置有上侧排水盘16。另外,下侧排水盘17配置在其下方。即,在集装箱100的内部,上侧排水盘16以水平面将上述的三个空间和下侧排水盘17之间隔开,下侧排水盘17以水平面将上侧排水盘16和被保冷物收容部20之间隔开。上侧排水盘16及下侧排水盘17也由具有隔热性的板状部件形成。在上侧排水盘16及下侧排水盘17上设置有用于使通过收容于第二空间SP2中的蓄冷部件30冷却而产生的冷却空气流入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孔。而且,该冷却空气经由该孔流入被保冷物收容部20。关于上侧排水盘16及下侧排水盘17具体的构造,稍后参照图8进行描述。
另外,在下侧排水盘17的侧面(图中为左侧)配置有调节机构19-1,在与其对置的下侧排水盘17的侧面(图中为右侧)配置有调节机构19-2。调节机构19-1及调节机构19-2是用于使下侧排水盘17上升或下降的机构,通过后述的控制部18的控制而动作,使下侧排水盘17上升或下降。
这样,通过利用调节机构19-1及调节机构19-2使下侧排水盘17上升或下降,控制部18任意地调节上侧排水盘16和下侧排水盘17之间的距离。而且,通过该调节,能够控制通过收容于第二空间SP2的蓄冷部件30冷却而产生的冷却空气向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流入量。即,可以调节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保冷温度。
例如,调节机构19-1及调节机构19-2通过电动机和用于将该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上下直线运动的机构来实现。用于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上下直线运动的机构例如通过使用滚珠丝杠的机构或齿轮齿条机构来实现。
而且,在调节机构19-1的下部且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左壁面,配置有控制部18。控制部18是进行有关集装箱100的各种控制处理的部分。此外,控制部18可以配置于任何位置,例如也可以配置于蓄冷部件收容部10的内部,而不配置于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内部。
控制部18是用于控制调节机构19-1及调节机构19-2的信号线,与调节机构19-1及调节机构19-2连接,通过经由该信号线发送控制信号,由调节机构19-1及调节机构19-2使下侧排水盘17上升或下降。
另外,控制部18具有作为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er:射频识别器)读写器的功能,通过与蓄冷部件30内部包含的RFID标签31进行通信,可以检测包含在该RFID标签31中的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即,蓄冷部件30的内部温度)。当使用UHF带(Ultra HighFrequency)的频率与RFID标签31进行通信时,可以立即读取大量来自RFID标签31的信息。再者,控制部18还具有进行以Bluetooth(注册商标)为基准的通信的功能。由此,能够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另外,控制部18与配置于被保冷物收容部20内的温度传感器(省略图示。)连接,可以获取该温度传感器测量的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内部温度。
另外,控制部18在其内部或外部具有蓄电池(省略图示。),即使在未接收电力供给时也能够通过对该蓄电池充电的电力进行动作。向控制部18的电力的供给从后述的冷却装置300进行。即,本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300将冷却空气和电源同时供给到集装箱100。在从冷却装置300供给电力时,控制部18进行对蓄电池的充电。此外,可通过对该蓄电池充电的电力,能够使调节机构19-1及调节机构19-2动作,或使后述的导入风扇14及导出风扇15动作。
控制部18可以由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或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硬件实现。另外,控制部18也可以由存储有程序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存储装置和进行基于该程序的运算处理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实现。即,也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协作来实现。另外,控制部18用隔热性部件将其周围密闭并覆盖,以使其具有耐水性,使得即使在被保冷的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内部也能够动作。即,控制部18防冷或防滴,以使构成控制部18的硬件不发生故障。
此外,在以下说明的附图中,考虑到图的易观察性,省略控制部18、调节机构19-1及调节机构19-2的图示。
其次,参照集装箱100的立体图即图4,特别对蓄冷部件收容部10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4中,集装箱100的上表面的开关部13为打开的状态,因此,可以看见第二空间SP2。另外,集装箱100的上表面上的开关部13的左右部分由隔热部件构成,实际上,其内部即第一空间SP1及第三空间SP3是看不见的,但在图4中,为了说明第一空间SP1及第三空间SP3的结构,集装箱100俯视下的开关部13的左右部分以透明方式进行图示。
用户打开集装箱100的上表面的开关部13,将蓄冷部件30收容在作为腔室的第二空间SP2。在第二空间SP2中收容有多个蓄冷部件30,其数量及大小是任意的。此外,为了方便图示,也包含其它图在内,仅对多个蓄冷部件30中的一个标注符号。
在此,在通过冷却装置300供给的冷却空气对蓄冷部件30进行冷却时,需要将各蓄冷部件30的每一个均等地冷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定蓄冷部件30的收容位置来配置蓄冷部件30,以便能够均等地冷却各蓄冷部件30,使得用户可以将蓄冷部件30收容在该确定的收容位置。例如,设置有用于使蓄冷部件30接地的槽,以便可以将蓄冷部件30收容在该确定的收容位置。再者,还可以设置可以将蓄冷部件30收容在该确定的收容位置的齿条。此外,图中,将具有规定厚度的侧面的俯视为板状构造的蓄冷部件30以立起的方式收容。但是,这只是一个例子,也可以将蓄冷部件30以放倒的方式收容。另外,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将多个蓄冷部件30堆叠来收容。另外,也可以将这些收容方法混合而进行收容。
通过这样在将蓄冷部件30收容到第二空间SP2的状态下,将被保冷物收容到被保冷物收容部20,能够用蓄冷部件30冷却被保冷物。具体地进行说明时,填充于蓄冷部件30内部的蓄冷剂因大气温度等的影响,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从固体相变为液体。而且,蓄冷剂由于从该固体向液体相变时的融化潜热而吸收周围气体的热。由此,蓄冷部件30周围的气体被冷却。这样被冷却的气体因重力的作用而穿过上侧排水盘16及下侧排水盘17落到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内部并扩散。由此,可以冷却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内部。
另外,如果填充于蓄冷部件30的蓄冷剂伴随时间的经过而完全融解,不能对蓄冷部件30的周边进行冷却,则由从冷却装置300供给的冷却空气再次冷却蓄冷部件30,由此,也可以再利用该蓄冷部件30。
该蓄冷部件30各自形成为具有规定厚度的板状。另外,蓄冷部件30俯视均为长方形状。另外,蓄冷部件30各自通过在中空状的箱状壳体内部填充蓄冷剂而构成。该中空状的箱状壳体例如由树脂制的壳体构成。
作为向蓄冷部件30内部填充的蓄冷剂,例如,以融化潜热大的水为主体,通过在其中适宜添加冷冻剂(冷却剂)或凝胶化剂,并根据需要添加核剂、着色剂、防腐剂等而构成。
蓄冷剂的融解温度(融点)可以通过调节冷冻剂(冷却剂)的种类或添加量适当设定。具体而言,通过设定融解温度(融点)制作蓄冷剂,以便保持适合收容在被保冷物收容部20中的被保冷物的保管的温度。例如,如果是冷藏被保冷物,则以可以将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内部维持例如+5℃左右的方式制作蓄冷剂。另一方面,如果是冷冻被保冷物,则以可以将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内部维持例如-20℃左右的方式制作蓄冷剂。不仅是该温度的例子,而且还可以根据被保冷物而维持规定温度。
通过在蓄冷剂中添加凝胶化剂,蓄冷剂成为具有适度的粘性的稳定的凝胶状。本实施方式的蓄冷剂与由高吸水性树脂构成的普通保冷剂不同,通过调合氯化钠和凝胶化剂,能够在任何温度下保持恒定。另外,用于本实施方式的蓄冷剂与普通保冷剂不同,由能够长时间保持被保冷物收容部20内部的温度的成分构成。即,与普通保冷剂相比,填充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蓄冷剂的蓄冷部件30长时间保持温度的恒温功能优异。这种蓄冷部件30可通过例如ITE株式会社的冰电池(注册商标)来实现。
在蓄冷部件30的内部,设置有具备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31。该RFID标签31通过被动型标签31来实现,因此,无需在蓄冷部件30内设置用于向RFID标签31供给电力的电池。RFID标签31在接收来自控制部18的电波时,通过利用该电波产生电磁感应而启动。而且,测量由RFID标签31具备的温度传感器测量的、RFID标签31周边的温度(即,蓄冷部件30内部的温度)。另外,将所测量的温度通知给控制部18。
此外,无需在收容于第二空间SP2的所有蓄冷部件30的内部设置RFID标签31,只要在一部分蓄冷部件30的内部设置RFID标签31即可。这是因为,控制部18基于存储于规定位置的一部分蓄冷部件30的温度来判定所有蓄冷部件30是否被充分冷却。即,因为判定仅使用一部分蓄冷部件30的温度,所以测量温度的RFID标签31也仅在一部分蓄冷部件30内设置即可。
为了判定用,例如,测量配置于第二空间SP2的平面上的中央的蓄冷部件30的温度、配置于第二空间SP2的平面上的四角的蓄冷部件30的温度、配置于在第二空间SP2的平面上以等间隔配列成正方形状的9个部位的蓄冷部件30的温度,如果这些温度为规定温度(例如,蓄冷部件30的凝固点以下的温度),则判定为所有蓄冷部件30被充分冷却。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测量在平面上排列有三个蓄冷部件30时的中央的蓄冷部件30的温度,并将这些温度是否为规定温度作为基准。
另外,如图4所示,在将第一空间SP1和第二空间SP2隔开的板状部件上,配置有多个用于将冷却装置300供给的冷却空气导入作为蓄冷部件收容空间的第二空间SP2的风扇即导入风扇14。另外,在将第二空间SP2和第三空间SP3隔开的板状部件上,配置有多个用于从第二空间SP2导出对蓄冷部件30冷却后的冷却空气并使其排出到冷却装置300的风扇即导出风扇15。
这些导入风扇14及导出风扇15伴随冷却装置300进行的冷却空气的排出及吸入而旋转,使冷却空气循环。关于这些风扇进行的冷却空气的循环,稍后参照图6及图7进行描述。此外,为了方便图示,也包含其它图在内,仅对多个导入风扇14及导出风扇15中的一个标注符号。
接着,参照图5,对集装箱100和冷却装置300的连接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冷却装置300具备供给管310和回收管320。
在此,冷却装置300经由供给管310向集装箱100供给冷却空气,同时,经由回收管320从集装箱100回收对蓄冷部件30冷却后的冷却空气。另外,冷却装置300将经由回收管320回收的冷却空气再次冷却并经由供给管310供给到集装箱100。即,冷却装置300通过对回收的冷却空气进行再冷却,使冷却空气循环,高效地冷却蓄冷部件30。
例如,该动作的开始及结束也可以以用户进行的电源开关切换为契机来进行,但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进行。
例如,也可以以将供给管310与吸入用连接器11物理连接及回收管320与排出用连接器12物理连接为契机而开始动作,并以拆下这些管为契机而结束动作。
另外,也可以通过控制部18的控制来进行。在进行控制部18的控制的情况下,可以使冷却装置300具备用于例如以Bluetooth为基准与控制部18进行通信的通信部,且通过控制部18和冷却装置300利用该通信部进行通信来进行控制。
供给管310及回收管320由高隔热性的材料构成,以使这样循环的冷却空气在供给管310及回收管320中循环期间,不会因外部的热而温度上升。另外,供给管310及回收管320还可以设定为用户容易处理的具有柔软性的材料,以使用户容易绕设供给管310及回收管320。另外,在供给管310或回收管320中,设置有用于供给电力以使集装箱100内部的控制部18、调节机构19-1及调节机构19-2各自动作的电力线。而且,当经由供给管310和回收管320连接集装箱100时,冷却装置300经由该电力线向集装箱100内部的各部分供给电力。另外,可以通过该供给的电力对上述的蓄电池(省略图示)进行充电。此外,除了该电力线以外,也可以内置用于使控制部18和冷却装置300通过有线进行通信的通信线。
供给管310由用户与吸入用连接器11连接。另外,回收管320由用户与排出用连接器12连接。这些连接需要以不泄漏冷却空气的方式进行。因此,例如,可以将连接的一方设为阳螺纹,将另一方设为阴螺纹,用户将一方拧入另一方而将双方连接。据此,由于螺纹牙彼此的气密性,使得冷却空气不会泄漏。另外,该情况下,当设定为阳螺纹的结束部分的外径大于前端部分的外径的锥形形状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气密性。而且,例如,也可以通过法兰连接而进行连接。
另外,在未将供给管310和回收管320连接的情况下,需要防止冷却空气泄漏。因此,例如可以通过与连接供给管310及回收管320的情况相同的连接方法在吸入用连接器11和排出用连接器12上安装具有隔热性的盖部件。
冷却装置300通过从供给管310排出冷却空气而对集装箱100供给冷却空气。另外,冷却装置300通过从回收管320吸入冷却空气而回收冷却空气。
另外,冷却装置300具备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体状态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制冷剂再次通过冷凝器时放出热能,变成低温高压的液体状态制冷剂。膨胀阀使低温高压的液体状态制冷剂压力降低,并且,适当地控制液体状态制冷剂的流量。而且,低温低压的液体状态制冷剂在通过蒸发器时吸收热而汽化,由此使外部温度降低。通过该作用,使经由回收管320从集装箱100回收的通过冷却蓄冷部件30而温度上升的冷却空气再次冷却到例如-60℃。而且,将这样再次冷却的冷却空气经由供给管310提供到集装箱100。
该情况下,使外部温度降低的低温低压的液体状态制冷剂通过汽化而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状态制冷剂。接着,低温低压的气体状态制冷剂被送入压缩机。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体状态制冷剂再次压缩,制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制冷剂。通过上述驱动,新的循环开始,重复这一过程并继续重新冷却冷却空气。
冷却装置300的这种结构可以通过等同于与普通冷冻循环单元等效的结构来实现,因此,省略有关该结构的图示。
接着,参照图6及图7,对伴随冷却装置300进行的冷却空气的排出的导入风扇14的动作和伴随冷却装置300进行的冷却空气的吸入的导出风扇15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对伴随这些动作的第一空间SP1、第二空间SP2及第三空间SP3中的冷却空气的流动即气流进行说明。
此外,图6是用于对这些进行说明的集装箱100的立体图,图7是用于对这些进行说明的集装箱100的俯视图。在这些图6及图7中,与图4同样,对于第一空间SP1、第二空间SP2及第三空间SP3的上表面,以透明的方式图示。另外,在图6中,省略包含第二空间SP2在内的集装箱100的中央部的一部分的图示。
在图6左侧,表示第一空间SP1及第二空间SP2、以及设置于在垂直方向上将该两者隔开的部件上的导入风扇14。此外,如图所示,在本例中,配置有5个导入风扇14,但风扇的个数没有限定。此外,为了方便图示,仅对5个导入风扇14中的一个标注符号。各导入风扇14均是回转叶片型风扇,通过冷却装置300从供给管310排出冷却空气时的、该冷却空气的排出力的作用而旋转。此时的旋转速度例如为500rpm(revolution per minute)。通过导入风扇14旋转,如图6中箭头线所示,吸入第一空间SP1的冷却空气并将其排出到第二空间SP2。此外,将导入风扇14设为电动,通过电力使导入风扇14旋转,从而也可以促进该吸气及排气。
另一方面,在图6的右侧,表示第二空间SP2及第三空间SP3、以及设置于在垂直方向上将该两者隔开的部件上的导出风扇15。导出风扇15的结构及功能与导入风扇14基本上相同,但导出风扇15可以设置为,在构成风扇的回转叶片的轴向上,与导入风扇14方向相反。而且,导出风扇15通过冷却装置300从回收管320吸入冷却空气时的、该冷却空气的吸入力进行旋转,由此,如图6中的箭头线所示,冷却了第二空间SP2的蓄冷部件30之后的冷却空气被吸入并排出到第三空间SP3出。此外,将导出风扇15设为电动,通过电力使导出风扇15旋转,从而也可以促进该吸气及排气。
这样,通过各导入风扇14及各导出风扇15进行动作,第一空间SP1、第二空间SP2及第三空间SP3中的冷却空气的流动如图7中箭头线所示。
即,经由供给管310从冷却装置300向第一空间SP1供给冷却空气,该冷却空气由各导入风扇14吸入并排出到第二空间SP2。即,导入风扇14起到将第一空间SP1的冷却空气导入第二空间SP2的作用。
由每个导入风扇14排出的冷却空气对各蓄冷部件30进行冷却,各蓄冷部件30考虑到冷却空气的流动而配置成可以被均等地冷却。而且,通过对各蓄冷部件30进行冷却,温度上升的冷却空气由各导出风扇15吸入并排出到第三空间SP3。即,导出风扇15起到将第二空间SP2的冷却空气导入第三空间SP3的作用。这些冷却空气的流动也可以与通过电动吸尘器进行吸引时的空气的流动类似。
而且,向第三空间SP3排气的、冷却蓄冷部件30后的冷却空气经由回收管320回收到冷却装置300。关于将冷却装置300回收的冷却空气再次冷却并从供给管310进行提供这一点,如参照图5进行的说明。
这样,通过使冷却空气循环,可以有效地冷却蓄冷部件30。例如,能够使常温的蓄冷部件30在2小时左右快速冷冻。
此外,图中,为了更容易理解结构,将蓄冷部件30放大使其比假设的实际的大小大而进行记载,并且,在第二空间SP2内将蓄冷部件30彼此大幅度地分开来收容。但是,实际的每一个蓄冷部件30的大小可以更小。另外,实际上,也可以通过使蓄冷部件30彼此更接近,以收容更多数量的蓄冷部件30,以比图示的密度更高的密度进行收容。在任何情况下,各蓄冷部件30都被均等地冷却,并且大致同时被冻结。
因此,更优选的是,导入风扇14或导出风扇15进行的吸气及排气均等地进行。例如,通过使配置于不易进行吸气及排气的位置(例如,从吸入用连接器11或排出用连接器12观察为里侧)的导入风扇14或导出风扇15大小大于其它导入风扇14或导出风扇15的大小,来增强吸气及排气力,从而可以使各导入风扇14及导出风扇15进行的吸气量及排气量均等。
接着,参照图8对上侧排水盘16及下侧排水盘17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收容于第二空间SP2中的蓄冷部件30对被保冷物收容部20进行保冷。因此,如上所述,设置有用于使通过收容于第二空间SP2中的蓄冷部件30冷却而产生的冷却空气流入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孔。而且,该冷却空气经由该孔流入被保冷物收容部20。这样,被保冷物收容部20被保冷,但在该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蓄冷部件30的表面凝结而产生水滴,该水滴从蓄冷部件30落下。在这一点上,该水滴滴落到收容于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被保冷物上,这是不理想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配置于第二空间SP2的下方的上侧排水盘16及下侧排水盘17承接该水滴,使得水滴不会滴落到被保冷物上。
在这一点上,如果只是为了遮断水滴,则可以通过没有孔或间隙的板状的部件实现上侧排水盘16及下侧排水盘17,且只要水平配置在第二空间SP2的下部即可。但是,如果这样做,则通过蓄冷部件30冷却的冷却空气不能遍布被保冷物收容部20。而且,作为结果,不能对被保冷物收容部20内部的被保冷物进行保冷。但是,当为了使冷却空气穿过,将上侧排水盘16及下侧排水盘17设为网状或单纯地设置孔时,水滴往往会滴落到被保冷物上。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侧排水盘16及下侧排水盘17上分别设置有孔,但在配置于集装箱100内的情况下,在平面上,将孔设置在上侧排水盘16的孔和下侧排水盘17的孔不重合的位置。由此,即使从蓄冷部件30表面滴落的水滴穿过上侧排水盘16的孔,也不能穿过下侧排水盘17的孔,因此,可以防止水滴滴落到被保冷物上。
关于这一点,首先,参照图8上段的(a)即上侧排水盘16及下侧排水盘17的立体图进行说明。在上侧排水盘16上设置有如上侧排水盘孔16-1及上侧排水盘孔16-2那样的多个孔。另一方面,在下侧排水盘17上,在配置于集装箱100内的情况下,在平面上不与任何上侧排水盘孔16-1重合的位置设置有下侧排水盘孔17-1及下侧排水盘孔17-2。另外,形成各孔的孔的周边部分隆起,使得与孔相邻的区域的水不会流入孔内。此外,孔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矩形等多边形。
接着,对于水滴及冷却空气流动,参照上侧排水盘16及下侧排水盘17的剖视图即图8中段的(B)进行说明。首先,水滴41低落到上侧排水盘孔16-1的中央部分,水滴41穿过上侧排水盘孔16-1。但是,在上侧排水盘孔16-1的正下方没有设置下侧排水盘孔17-1或下侧排水盘孔17-2之类的孔。因此,水滴41滴落到下侧排水盘17的孔以外的平面上。而且,如上所述,下侧排水盘孔17-1或下侧排水盘孔17-2之类的孔的周边部分隆起。因此,滴落到与孔相邻的区域的水(即,水滴41)不会流入下侧排水盘孔17-1或下侧排水盘孔17-2。因此,滴落的水(即,水滴41)不会滴落到被保冷物上。
另一方面,水滴42滴落到上侧排水盘孔16-1和上侧排水盘孔16-2之间的平面上。该情况下,上侧排水盘孔16-1或上侧排水盘孔16-2的孔的周边部分也隆起。因此,滴落到与孔相邻的区域的水(即水滴42)不会流入上侧排水盘孔16-1或上侧排水盘孔16-2。因此,滴落的水(即,水滴42)不会落到被保冷物上。
接着,参照图8下段的(C)对滴落到上侧排水盘16及下侧排水盘17的平面上的水进行说明。通过使上侧排水盘16及下侧排水盘17形成斜面而设置倾斜。例如,如图中所示,从右侧向左侧倾斜。由此,滴落到与孔相邻的区域的水流到沿着孔周边部分的隆起倾斜的左侧。而且,设置排水部44以排出流动的水。排水部44通过例如将排出口设置在集装箱100的外部的排水槽或蓄积排水的罐来实现。由此,可以防止滴落到与孔相邻的区域的水从孔周边部分的隆起溢出而滴落到被保冷物上。
另一方面,如图8中段的(B)所示,通过蓄冷部件30冷却周边的空气而产生的冷却空气43因重力而落下,之后分支,例如穿过下侧排水盘孔17-1或下侧排水盘孔17-2对被保冷物进行保冷。
即,通过图8所示的上侧排水盘16及下侧排水盘17结构,可以防止水滴落到被保冷物上,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冷却空气对被保冷物进行保冷。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部18的控制,使调节机构19-1及调节机构19-2动作,由此,使下侧排水盘17上升或下降,从而,控制部18任意地调节上侧排水盘16和下侧排水盘17之间的距离。而且,通过该调节,能够控制通过收容于第二空间SP2的蓄冷部件30冷却而产生的冷却空气的、向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流入量。而且,由此也可以调节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保冷温度。
接着,参照图8进一步说明这一点。如图8中段(B)的左侧所示,将上侧排水盘16的水平面的位置设为D0,将下侧排水盘17的水平面的位置设为D1。
该情况下,D0和D1距离越远,通过冷却蓄冷部件30周边的空气而产生的冷却空气(例如,冷却空气43)越容易留在被保冷物收容部20。即,冷却空气更容易传递到被保冷物收容部20。因此,例如,如果对蓄冷部件30冷却后,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温度是高于期望的保冷温度的温度,则可以通过调节机构19-1及调节机构19-2使下侧排水盘17下降,以使D0和D1之间的距离变远。虽然视情况而定,但例如通过使D0和D1之间的距离变化15mm左右,可以使被保冷物收容部20内部是温度变化10℃左右。
另一方面,D0和D1之间的距离越近,通过冷却蓄冷部件30周边的空气而产生的冷却空气(例如,冷却空气43)越难以流入被保冷物收容部20。即,冷却空气更难以传递到被保冷物收容部20。因此,例如,在通过来自冷却装置300的冷却空气冷却蓄冷部件30的中途,可以通过调节机构19-1及调节机构19-2使下侧排水盘17上升,使D0和D1之间的距离接近,调节向被保冷物收容部20传递的冷却空气的量,以使来自冷却装置300的冷却空气不会传递到被保冷物收容部20内部的被保冷物。例如,在来自冷却装置300的冷却空气为-60℃的情况下,如果被保冷物是应在+5℃进行保冷的被保冷物,则可以使D0和D1之间的距离接近,使冷却空气传递到被保冷物收容部20,使得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温度变为+5℃的程度。另外,如果被保冷物未被收容于被保冷物收容部20内,则无需对被保冷物收容部20进行保冷,因此,例如,当将D0和D1之间的距离设为零,使上侧排水盘16和下侧排水盘17密接时,蓄冷部件收容部10被密闭,可以高效地冷却蓄冷部件30。
此外,无需在上侧排水盘16及下侧排水盘17的整个平面部分设置上侧排水盘孔16-1或下侧排水盘孔17-1之类的孔。例如,无需在位于上侧排水盘16的第一空间SP1和第三空间SP3的下方的部分设置孔,只要在位于第二空间SP2的下方的部分设置孔即可。
另外,上侧排水盘16与下侧排水盘17一起,或者代替下侧排水盘17而上升或下降。另外,例如,可以将网状的板状部件配置在上侧排水盘16上,将蓄冷部件30直接载置在该网状的板状部件上,而不是将蓄冷部件30直接载置在上侧排水盘16上。
接着,参照图9的流程图,对蓄冷部件30时的本实施方式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作为前提,如果冷却装置300未启动,则接入电源使冷却装置300启动。而且,用户将供给管310与吸入用连接器11连接,将回收管320与排出用连接器12连接。于是,以此为契机,开始冷却装置300经由供给管310及回收管320进行的冷却空气的供给及回收和电力供给(步骤S11)。此外,也可以以用户将供给管310与吸入用连接器11连接且将回收管320与排出用连接器12连接为契机,启动冷却装置300。
伴随该电力供给的开始,控制部18启动。而且,控制部18通过被供给的电力开始对蓄电池充电(步骤S12)。
另外,控制部18控制调节机构19-1及调节机构19-2,使下侧排水盘17上升,使上侧排水盘16和下侧排水盘17密接(步骤S13)。这是为了如上所述高效地冷却蓄冷部件30。此外,如果被保冷物已收容在被保冷物收容部20,则也可以调节上侧排水盘16和下侧排水盘17之间的距离,以使被保冷物收容部20内部达到与该被保冷物对应的温度。
接着,控制部18通过与收容于第二空间SP2中的蓄冷部件30内的RFID标签31进行通信而检测蓄冷部件30内的温度(步骤S14)。
而且,控制部18基于检测到的蓄冷部件30内的温度,判定各蓄冷部件30是否被充分冷却。更具体而言,判定检测到的蓄冷部件30内的各温度是否成为规定温度(步骤S15)。在此,如上所述,只要基于一部分蓄冷部件30而不是基于第二空间SP2中收容的所有蓄冷部件30的温度进行该判定即可。
在此,如果检测到的蓄冷部件30内的各温度未达到规定温度(例如蓄冷部件30冻结温度)(步骤S15中为No),则需要进一步冷却蓄冷部件30,因此,返回步骤S14,以规定周期重复检测蓄冷部件30内的温度(步骤S14)。
而且,在该过程中,如果检测到的蓄冷部件30内的各温度为规定温度(步骤S15中为No),则控制部18判定为各蓄冷部件30被充分冷却。
而且,控制部18通过通信对冷却装置300给出指令,结束冷却空气的供给及回收和电力的供给(步骤S16)。此外,控制部18例如也可以通过输出报警声等而不是通过通信给出指令,将检测到的各蓄冷部件30内的温度达到规定温度的消息通知给用户,接收到该通知的用户切断冷却装置300的电源等,结束冷却空气的供给及回收和电力供给。另外,如果控制部18的蓄电池在充电中途,则结束冷却空气的供给及回收,但也可以继续电力的供给,继续蓄电池的充电。
在此,如上所述,即使收容的蓄冷部件30是相同的,能够对被保冷物收容部20保冷的温度也会根据上侧排水盘16的平面和下侧排水盘17和平面之间的距离的长度而变化。因此,接着,控制部18通过控制调节机构19-1及调节机构19-2使下侧排水盘17下降至规定位置,将上侧排水盘16的平面和下侧排水盘17的平面之间的距离设定为规定长度(步骤S17)。在此,规定长度根据蓄冷部件30的种类和被保冷物的种类而定。例如,如果被保冷物是需要在+5℃下冷蔵的保冷物,则对于当前被收容在第二空间SP2中的蓄冷部件30,为了将被保冷物收容部20维持在+5℃,将冷却空气恰如其分地传递到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长度设定为规定长度。此外,该情况下,控制部18也可以取得配置于被保冷物收容部20内的温度传感器测量的被保冷物收容部20内部的温度,基于该取得的温度,判定是否为规定长度。
由此,在将被保冷物收容于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情况下,可以以与被保冷物对应的适当的温度对被保冷物保冷。此外,如果不想马上收容被保冷物,则不进行步骤S17,可以维持使上侧排水盘16和下侧排水盘17密合的状态。这样,因为冷却空气不会移动到被保冷物收容部20内,所以可以延长蓄冷部件30的可冷却时间。
另外,为了通过-60℃等的冷却空气冷却蓄冷部件30,有时第二空间SP2内部的空气或一些蓄冷部件30被冷却到必要以上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在步骤S17结束后,经过一小时等规定时间,且各蓄冷部件30的温度稳定之后,将被保冷物收容于被保冷物收容部20。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实现如下效果:通过用于将冷却装置300供给的冷却空气导入蓄冷部件的收容空间的风扇和用于导出收容空间内的空气并将其回收到冷却装置300的风扇,使冷却装置300供给的冷却空气循环,可以有效地冷却蓄冷部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实现如下效果:通过控制两个排水盘,可以有效地冷却蓄冷部件。此外,通过控制两个排水盘,即使所收容的蓄冷部件30相同,也能够将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内部温度设定为期望的温度。另外,实现可以利用该两个排水盘的形状来防止水滴落到保冷容器内的被保冷物上的效果。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实现如下效果:测量蓄冷部件及保冷容器的温度,基于测量结果控制冷却装置300及排水盘,可以有效地运用冷却装置300或排水盘。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集装箱100、货盘200、冷却装置300及蓄冷部件30的基本结构及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共通的,因此,省略说明。以下,特别对本实施方式和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详细地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是包含集装箱100、管理集装箱100的管理服务器600及运输集装箱100的车辆500的保冷容器管理系统。
首先,参照图10对车辆500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车辆500具备乘员室510、车厢520及终端530。另外,车厢520具备开关拉手521。图10表示车辆500的结构,是车厢520部分的局部切口的侧视图。
在车厢520内部,收容有载置于货盘200上的集装箱100。具体而言,车厢520在后部具备可开关的门,用户通过使用开关拉手521,能够打开和关闭该门。而且,在将集装箱100载置于货盘200上的状态下,用叉车等搬运货盘200及载置于其上的集装箱100,将其收容于车厢520中。此外,为了方便图示,也包含其它图在内,仅对收容于车厢520的多个集装箱100、货盘200及蓄冷部件30中的一部分标注符号。
在此,如作为第一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那样,集装箱100在内部收容有例如由冷却装置300冷却的蓄冷部件30。而且,因为可以使用该冷却的蓄冷部件30对被保冷物进行保冷,所以车辆500即使不具有压缩机式等冷藏或冷冻设备,也可以将被保冷物保冷并运输。另外,即使假设车辆500是具有压缩机式等冷藏或冷冻设备的车辆,也无需使这些冷藏或冷冻设备动作。另外,也无需对集装箱100进行例如供电等。即,车辆500可以通过普通车辆实现。另外,因为集装箱100分别通过自身收容的蓄冷部件30进行保冷,所以通过使每一个集装箱100收容的蓄冷部件30的种类或数量不同,可以使每一个集装箱100能够保冷的温度不同。即,能够使用一辆车辆500将适当的保冷温度不同的多个被保冷物进行保冷并运输。
乘员室510是用于乘员进行驾驶的所谓的驾驶席。乘员室510设置有终端530。
在此,终端530具有收容于车厢520的各集装箱100内的控制部18和例如以Bluetooth等通信标准为基准进行通信的功能。而且,终端530通过与控制部18进行通信,从控制部18取得信息。取得的信息例如是设置有控制部18的集装箱100的标识符即保冷容器ID或集装箱100中收容的蓄冷部件30的温度、集装箱100的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温度之类的信息。另外,如果使用冷却装置300冷却蓄冷部件30,则是其使用历史记录之类的信息。例如,通过控制部18和冷却装置300进行通信,控制部18取得使用历史记录,且由控制部18进行存储。使用历史记录例如是所使用的冷却装置300的标识符即冷却装置300ID、与该冷却装置300ID对应的冷却装置300的使用开始时刻、使用结束时刻。
另外,例如,终端530具有以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为基准的位置测位功能。而且,通过该位置测位功能,可以检测车辆500当前在何处行驶中、或者车辆500停在何处。
另外,例如,终端530可以使用诸如手机用通信网、因特网等通信网与后述的管理服务器600进行通信。而且,终端530将从收容于车辆500的集装箱100内的控制部18的每一个取得的如上所述的各种信息及自身测量的当前位置信息发送到管理服务器600。但是,关于冷却装置300的使用历史记录,也可以不是终端530向管理服务器600发送,而是冷却装置300自身直接发送给管理服务器600。
此外,这种终端530的一系列动作可以使终端530自动地定期进行,也可以通过用户操作终端530而进行。另外,例如,终端530可以通过将用于实现这种终端530的一系列的动作的应用软件装入通用的个人计算机或通用的平板型终端来实现。
接着,参照图11,对本实施方式整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具备收容多个集装箱100的车辆500、管理服务器600及多个冷却装置300。此外,仅图示多个冷却装置300,但也可以存在多个车辆500及管理服务器600。
车辆500的用户使用车辆500运输集装箱100,根据需要,使用各地的冷却装置300冷却蓄冷部件30,并且进行蓄电池充电。即,像使用所谓的加油站那样,在各地使用冷却装置300。
管理服务器600是具备通信功能的服务器装置。管理服务器600与终端530相同,也可以通过将用于实现以下说明的管理服务器600的一系列动作的应用软件装入通用的个人计算机或通用的服务器装置来实现。如上所述,管理服务器600与车辆500具备的终端530进行通信,取得与集装箱100相关的各种信息。
而且,管理服务器600基于这些取得的信息进行各种处理。另外,同时,控制部18也进行调节下侧排水盘17等的处理。参照图12的流程图,对这些处理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假设管理服务器600从终端530接收各种信息进行说明,但例如也可以从控制部18或冷却装置300接收各种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
参照图12的流程图时,首先,终端530取得车辆500的当前位置、收容于各集装箱100中的蓄冷部件30的温度及各集装箱100的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温度(步骤S21)。通过终端530进行基于GPS的测量而取得车辆500的当前位置。关于蓄冷部件30的温度及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温度,通过与各集装箱100的控制部18进行通信而取得。
接着,在步骤S22中,对用户输出在步骤S21中取得的各信息(步骤S22)。通过终端530对管理服务器600发送这些各信息并在与管理服务器600自身连接的显示器上显示来进行该输出。另外,通过在终端530的显示器上显示这些各信息而进行该输出。由此,使用管理服务器600或终端530的用户能够实时了解车辆500的当前位置、被保冷物收容部20或蓄冷部件30的温度。
接着,终端530判定在步骤S21中取得的被保冷物收容部20或蓄冷部件30的温度是否异常(步骤S23)。例如,如果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温度大幅偏离对收容于被保冷物收容部20的被保冷物进行保冷的温度,则判定为异常。另外,例如,如果蓄冷部件30的温度大幅偏离假设温度,则判定为异常。
即,在冷却了蓄冷部件30之后经过长时间仍旧不能对被保冷物恰当地保冷的情况下,判定为异常(步骤S23中为No)。该情况下,输出警告,以将被保冷物收容部20或蓄冷部件30的温度异常通知给用户(步骤S24)。使用与步骤S22同样的方法,通过在管理服务器600或终端530的显示器上显示而进行该输出。另外,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管理服务器600或终端530的扬声器一并输出警告声。然后,进入步骤S25。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中取得的被保冷物收容部20或蓄冷部件30的温度如假定的那样,可以对被保冷物恰当地保冷的情况下,判定为正常(在步骤S23中为Yes)。该情况下,不输出警告,进入步骤S25。
接着,在步骤S25中,判定计算伴随使用冷却装置300的使用费的时期是否到来(步骤S25)。计算使用费的时期例如按1天1次、一周1次、或每月1次的周期来设定。
如果计算使用费的时期未到来(步骤S25中为No),则返回步骤S21,重复上述的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计算使用费的时期到来,则终端530从控制部18取得上述的使用历史记录,计算有关各集装箱100的使用费(步骤S26)。另外,终端530将所取得的使用历史记录发送给管理服务器600,管理服务器600也计算使用费。该情况下,也可以将终端530算出的使用费发送到管理服务器600。使用费基于使用历史记录中包含的冷却装置300的使用时间的长度来计算。即,预先确定使用冷却装置300时的每小时的单价,通过将该单价和实际的使用时间相乘而计算使用费。该情况下,例如,针对每一个冷却装置300,也可以使使用冷却装置300时的每小时的单价不同。而且,也可以使用历史记录中包含的冷却装置300ID特定所使用的冷却装置300,按照与该特定的冷却装置300对应的单价计算使用费。
接着,输出所计算的使用费(步骤S27)。通过以与步骤S22或步骤S24相同方法在管理服务器600或终端530的显示器上显示而进行该输出。之后,返回步骤S21,重复处理过程。
使用冷却装置300的用户通过参照该显示,可以将应支付的使用费金额通知给设置冷却装置300的经营者。由此,可以了解集装箱100的利用所需要的运营成本。
另外,设置了冷却装置300的经营者通过参照该显示,可以将收费金额通知给使用冷却装置300的用户。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达到以下效果:对于用户,可以实时通知收容于车辆500中的集装箱100的当前位置、被保冷物收容部20及蓄冷部件30的温度。另外,该情况下,达到以下效果:如果温度异常,则可以通过警告通知用户该情况。
另外,达到如下效果:可以以规定周期自动计算伴随冷却装置300的使用的使用费,并且可以向用户或设置有冷却装置300的经营者通知使用费。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00、货盘200、冷却装置300及蓄冷部件30的基本结构及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是共通的,所以省略说明。以下,突出对本实施方式和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详细地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是,将冷却装置300供给的冷却空气导入蓄冷部件30的收容空间的部分形状不同。具体而言,使第一空间SP1的空间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间形状不同。
而且,通过使形状不同,使得由多个导入风扇14的每一个从第一空间SP1导入第二空间SP2的冷却空气的导入量在多个导入风扇14的每一个中达到均等。由此,可以均等地冷却配置于第二空间SP2中的各蓄冷部件30的每一个,可以缩短直到所有的蓄冷部件冻结的时间。
参照图13及图14对这一点加以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不是集装箱100,而是称作集装箱101。
在此,图13是集装箱101的立体图,图14是集装箱101的俯视图。即,图13及图14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6及图7对应的图。在这些图13及图14中,与图4、图6及图7同样,将第一空间SP1、第二空间SP2及第三空间SP3的上表面以透明的方式进行图示。另外,图7中省略包含第二空间SP2在内的集装箱100的中央部的局部的图示。
在图7左侧,表示第一空间SP1及第二空间SP2、以及配置于在垂直方向上将该两者隔开的部件上的导入风扇14。此外,如图所示,在本例中,配置有5个导入风扇14,但风扇的个数没有限定。此外,为了方便图示,仅对5个导入风扇14中的一个标注符号。导入风扇14各自的构造及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但是,如图所示,与在垂直方向上将配置有多个导入风扇14的第一空间SP1及第二空间SP2隔开的部件的平面对置的平面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对这一点进行说明。从冷却装置300供给的冷却空气被从供给管310排出,在该排出力作用下,经由吸入用连接器11流入第一空间SP1。在这一点上,在接近吸入用连接器11的导入风扇14中,因为来自供给管310的排出力很强,所以风扇旋转的力变强。另一方面,在距吸入用连接器11较远的导入风扇14中,在来自吸入用连接器11的路径中排出的冷却空气使其它导入风扇14旋转,由此,来自供给管310排出力减弱,因此,风扇旋转的力减弱。
即,随着远离吸入用连接器11,风扇旋转的力减弱。即,各导入风扇14向第二空间SP2导入的冷却空气的量也随着远离吸入用连接器11而减少。这样,针对每个导入风扇14导入的冷却空气的量不同时,在第二空间SP2中,蓄冷部件30无法被均等地冷却,因此,一些蓄冷部件30不容易冻结,直到所有的蓄冷部件30冻结需要花费时间。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改变配置有多个导入风扇14的平面和对置的平面之间的距离。具体而言,随着从配置有多个导入风扇14的平面的吸入用连接器11所连接的端侧向相反侧的端侧,距离缩短。即,随着从吸入用连接器11向里行进,空间变窄。具体而言,如图13及图14所示,关于与配置有多个导入风扇14的平面对置的平面的厚度,里侧(图中为第一空间构成面SP1b)的厚度比吸入用连接器11附近(图中为第一空间构成面SP1a)的厚度厚。
由此,随着从吸入用连接器11向里侧行进,压力变高,因此,各导入风扇14向第二空间SP2导入的冷却空气的量分别变得均匀。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像这样使针对每个导入风扇14导入的冷却空气的量均匀,而使得在第二空间SP2中,蓄冷部件30被均等地冷却,因此,可以消除一些蓄冷部件30不容易冻结的问题。
由此,达到以下效果:能够缩短直到所有蓄冷部件30冻结所需的时间,迅速地冷却所有的蓄冷部件30。
以上对3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此外,上述集装箱100、集装箱101、冷却装置300、终端530及管理服务器600中的每一个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现。另外,由上述集装箱100、集装箱101、冷却装置300、终端530及管理服务器600进行的保冷容器管理方法也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现。在此,通过软件实现是指通过计算机读入并执行程序来实现。
程序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非暂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来存储并且供给到计算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具有各种类型的实体的记录介质(tangible storage medium)。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例子包含:磁记录介质(例如,软盘、磁带、硬盘驱动器)、光磁记录介质(例如,光磁盘)、CD-ROM(ReadOnly Memory)、CD-R、CD-R/W、半导体存储器(例如,掩模ROM、PROM(Programmable ROM)、EPROM(Erasable PROM)以及闪存ROM、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另外,程序也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供给到计算机。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例子包含:电信号、光信号及电磁波。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经由电线及光纤等有线通信路径、或无线通信路径向计算机供给程序。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但不仅对上述实施方式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以施加了各种变更的方式实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不论保冷容器用途或被保冷物种类,本发明能够广泛用于保冷的领域。
符号说明
100、101 集装箱
10 蓄冷部件收容部
11 吸入用连接器
12 排出用连接器
13 开闭部
14 导入风扇
15 导出风扇
16 上侧排水盘
16-1、16-2、16-3 上侧排水盘孔
17 下侧排水盘
17-1、17-2、17-3、17-4 下侧排水盘孔
18 控制部
19-1、19-2 调节机构
20 被保冷物收容部
30 蓄冷部件
31 RFID标签
41、42 水滴
43 冷却空气
44 排水部
200 货盘
300 冷却装置
310 供给管
320 回收管
500 车辆
510 乘员室
520 车厢
521 开关拉手
530 终端
600 管理服务器
SP1 第一空间
SP1a、SP1b 第一空间构成面
SP2 第二空间
SP3 第三空间
Claims (13)
1.一种保冷容器,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从上到下依次包括:
第一收容空间,其收容用于对被保冷物进行保冷的蓄冷部件;
第一板状部件,其以水平面将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板状部件之间隔开;
所述第二板状部件,其以水平面将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和第二收容空间之间隔开;
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其用于收容被保冷物,
所述保冷容器还包括控制单元,其通过使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及所述第二板状部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升或下降,调节所述第一板状部件的水平面和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控制从所述蓄冷部件产生并流入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冷却空气的流入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冷容器,其中,
在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及所述第二板状部件双方的水平面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所述冷却空气流入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孔,
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孔设置于穿过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状部件上的孔的水滴不会落下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冷容器,其中,
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温度的测量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如下进行调节,如果由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温度高于规定温度,则使所述距离比当前长,如果由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温度低于所述规定温度,则使所述距离比当前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冷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及所述第二板状部件双方的水平面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所述冷却空气流入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孔,
在冷却所述蓄冷部件期间,所述控制单元通过调节所述距离而使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和所述第二板状部件接触,使得所述冷却空气不会从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状部件上的孔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板状部件上的孔流入所述第二收容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冷容器,其中,还包括:
第一风扇,其经由冷却装置和自保冷容器之间的供给用路径将所述冷却装置供给的冷却空气从所述供给用路径导入所述第一收容空间;
第二风扇,其将冷却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中的所述蓄冷部件之后的所述冷却空气,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导出到所述冷却装置和自保冷容器之间的回收用路径,从而回收到所述冷却装置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冷容器,其中,
所述第一风扇在构成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相邻的所述冷却空气的导入用空间的平面上配置有多个,
形成所述供给用路径与所述冷却空气导入用空间的所述平面的一端侧连接的结构,
所述冷却空气导入用空间构成为,向与所述一端侧对置的另一端侧逐渐变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冷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其通过通信而取得所述蓄冷部件测量的所述蓄冷部件自身的温度;
第二通信单元,其基于由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取得的所述蓄冷部件自身的温度,进行用于控制对收容于自保冷容器中的所述蓄冷部件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的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冷容器,
所述控制单元在冷却装置对收容于自保冷容器中的所述蓄冷部件进行冷却期间,从所述冷却装置接受电力供给来工作。
9.一种保冷容器管理系统,其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保冷容器,以及与所述保冷容器进行通信的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保冷容器将所述保冷容器的当前位置、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温度及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温度中的任一个或所有信息发送到所述管理装置,
所述管理装置对用户输出所述保冷容器所发送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冷容器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保冷容器发送的、所述保冷容器的当前位置及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温度是所述保冷容器所测量的信息,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温度是所述保冷容器通过通信取得的收容于所述保冷容器中的所述蓄冷部件所测量的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保冷容器管理系统,其中,
如果所述保冷容器所发送的、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温度及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温度中的任一个或双方超过规定温度,则所述管理装置对所述用户输出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保冷容器管理系统,其中,
如果为了对收容于所述保冷容器的所述蓄冷部件进行冷却而利用了冷却装置,则所述保冷容器将利用的有关信息发送给所述管理装置,
所述管理装置基于所述利用的有关信息,计算关于所述冷却装置的利用应支付的等价的值,并且将算出的值输出给所述用户。
1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被装入保冷容器具有的计算机,
所述保冷容器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从上到下依次包括:
第一收容空间,其收容用于对被保冷物进行保冷的蓄冷部件;
第一板状部件,其以水平面将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板状部件之间隔开;
所述第二板状部件,其以水平面将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和第二收容空间之间隔开;
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其用于收容被保冷物,其中,
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在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作为控制单元起作用,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使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及所述第二板状部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升或下降,调节所述第一板状部件的水平面和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控制从所述蓄冷部件产生并流入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冷却空气的流入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6/084658 WO2018096598A1 (ja) | 2016-11-22 | 2016-11-22 | 保冷容器、保冷容器管理システム、及び保冷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91169A CN109891169A (zh) | 2019-06-14 |
CN109891169B true CN109891169B (zh) | 2021-09-17 |
Family
ID=62195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90372.5A Active CN109891169B (zh) | 2016-11-22 | 2016-11-22 | 保冷容器、保冷容器管理系统及保冷程序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66918B2 (zh) |
JP (1) | JP6415756B2 (zh) |
CN (1) | CN109891169B (zh) |
WO (1) | WO201809659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099556B1 (fr) * | 2019-08-02 | 2021-07-30 | Claude Reboul | Unité mobile de refroidissement |
CN114945783A (zh) * | 2020-01-10 | 2022-08-26 | 夏普株式会社 | 保冷材料、信息管理装置、保冷材料管理系统以及冷冻库控制系统 |
TWI754547B (zh) * | 2020-02-14 | 2022-02-01 | 大陸商茂進物流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 冷藏箱蓋、冷藏箱及冷藏系統 |
DE102020006967A1 (de) * | 2020-11-13 | 2022-05-19 | Truma Gerätetechnik GmbH & Co. KG | Tragbares Klimagerät |
KR102265331B1 (ko) * | 2021-03-03 | 2021-06-17 | (주)다솔닷아이엔씨 | 백신 저온 보관장치 및 그 백신 저온 보관방법 |
CN112977239A (zh) * | 2021-04-25 | 2021-06-18 | 大冶市古华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冷链运输用车厢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23622A (en) * | 1993-04-21 | 1994-06-28 | Cryo-Trans, Inc. | Multi-temperature cryogenic refrigeration system |
CN1119600A (zh) * | 1994-05-28 | 1996-04-03 | 大泷千鹤子 | 一种结合到车辆上用以进行冷冻、冷藏以及加热的舱室 |
CN1185573A (zh) * | 1996-12-17 | 1998-06-24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多品温无冷冻动力运载的物流设备 |
JP2000241056A (ja) * | 1999-02-18 | 2000-09-08 | Okui Akihiro | 保冷コンテナ、及びその調圧装置 |
JP2001133134A (ja) * | 1999-11-04 | 2001-05-1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コールドロールボックス |
CN104276220A (zh) * | 2013-07-12 | 2015-01-14 | 劲创股份有限公司 | 充冷式车箱与货柜、保温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51479A (en) * | 1989-11-24 | 1990-08-28 | J.R. Simplot Company | Refrigeration system |
JP2003254650A (ja) * | 2002-03-01 | 2003-09-10 | Daikin Ind Ltd | 車載蓄冷/蓄熱ユニット、車載蓄冷/蓄熱ユニット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車載蓄冷/蓄熱ユニットの予冷/予熱方法 |
CN1773198A (zh) * | 2004-11-29 | 2006-05-17 | 冯忠成 | 一种蓄冷箱 |
EP1813898A1 (fr) * | 2006-01-30 | 2007-08-01 | L'AIR LIQUIDE, Société Anonyme pour l'Etude et l'Exploitation des Procédés Georges Claude | Système pour l'exploitation et la gestion d'un parc de contenants autonomes réfrigérés |
TWM409193U (en) * | 2011-02-16 | 2011-08-11 | Innovation Thru Energy Co Ltd | Multi-temperature coolness storage vehicle |
JP3174910U (ja) * | 2012-02-01 | 2012-04-12 | アイ・ティ・イー株式会社 | 保冷式のボックスパレット |
JP5999986B2 (ja) | 2012-06-04 | 2016-09-28 | 株式会社日立物流 | 輸送用低温コンテナ |
US9340288B2 (en) * | 2014-03-10 | 2016-05-17 | The Boeing Company | Controlling flow of dry ice sublimation inside a galley cart |
JP2016080244A (ja) * | 2014-10-15 | 2016-05-16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コンテナ冷熱装置及びコンテナ冷熱装置のコンテナ表示制御方法 |
JP6413101B2 (ja) * | 2015-01-30 | 2018-10-31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貨物コンテナ用温度制御装置、通信機及び貨物コンテナ用温度制御システム |
-
2016
- 2016-11-22 CN CN201680090372.5A patent/CN109891169B/zh active Active
- 2016-11-22 US US16/325,841 patent/US11466918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1-22 JP JP2017561783A patent/JP6415756B2/ja active Active
- 2016-11-22 WO PCT/JP2016/084658 patent/WO201809659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23622A (en) * | 1993-04-21 | 1994-06-28 | Cryo-Trans, Inc. | Multi-temperature cryogenic refrigeration system |
CN1119600A (zh) * | 1994-05-28 | 1996-04-03 | 大泷千鹤子 | 一种结合到车辆上用以进行冷冻、冷藏以及加热的舱室 |
CN1185573A (zh) * | 1996-12-17 | 1998-06-24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多品温无冷冻动力运载的物流设备 |
JP2000241056A (ja) * | 1999-02-18 | 2000-09-08 | Okui Akihiro | 保冷コンテナ、及びその調圧装置 |
JP2001133134A (ja) * | 1999-11-04 | 2001-05-1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コールドロールボックス |
CN104276220A (zh) * | 2013-07-12 | 2015-01-14 | 劲创股份有限公司 | 充冷式车箱与货柜、保温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466918B2 (en) | 2022-10-11 |
CN109891169A (zh) | 2019-06-14 |
US20210293464A1 (en) | 2021-09-23 |
WO2018096598A1 (ja) | 2018-05-31 |
JP6415756B2 (ja) | 2018-10-31 |
JPWO2018096598A1 (ja) | 2018-1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91169B (zh) | 保冷容器、保冷容器管理系统及保冷程序 | |
US10236692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figuring a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unit battery charger for use in a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 |
US20150143823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olar Powered Thermal Management and Transport | |
US10309712B2 (en) | Cooling device | |
KR20150051074A (ko) | 농식품 수배송 장치 | |
US20190331395A1 (en) |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Same | |
US9500401B2 (en) | Secondary cooling path in refrigerator | |
CN215324646U (zh) | 一种冷藏集装箱 | |
WO2007042162A1 (en) | Refrigerator vehicle and process for distributing food products | |
ES2671496T3 (es) | Aparato de refrigeración por impacto directo de gas en expansión | |
CN207527895U (zh) | 一种智能恒温冷藏箱 | |
EP3087688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figuring a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unit battery charger for use in a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 |
JPH0375468A (ja) | 蓄冷型保冷庫 | |
CN118729653A (zh) | 冷藏系统 | |
CN215045400U (zh) | 一种冷链运输箱 | |
KR20180063429A (ko) | 이동이 편리한 물품 보관용 축냉식 컨테이너 | |
US20240310105A1 (en) | Ice maker appliance frost management | |
JPH1183277A (ja) | 低温庫 | |
CN106560666A (zh) | 蓄热系统以及蓄热方法 | |
KR100298150B1 (ko) | 냉장고를 이용한 에어콘 | |
CN118391845A (zh) | 一种冷板制冷冷藏箱、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
KR20240112711A (ko) | 냉장고, 서버 및 냉장고의 제어 방법 | |
JPH02171574A (ja) | 蓄冷型保冷庫 | |
CN115711509A (zh) | 一种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00356456A (ja) | 冷蔵用保冷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