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82564A - 差速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差速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82564A
CN109882564A CN201811473017.3A CN201811473017A CN109882564A CN 109882564 A CN109882564 A CN 109882564A CN 201811473017 A CN201811473017 A CN 201811473017A CN 109882564 A CN109882564 A CN 109882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axis
shaft gear
rotation
bear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730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慎吾
堀哲雄
上野裕
小熊悠太郎
鲛岛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82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8256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6H48/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rotating c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7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rotary parts, e.g. using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by centrifugal fo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3Guidance of lubricant within rotary parts, e.g. axial channels or radial openings in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57Splash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69Bearings or seals
    • F16H57/0471B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82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57/0483Axle or inter-axle different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6H2048/387Shields or wash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08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bevel ge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如一个半轴齿轮旋转停止那样的差动状态下,也能够适当地对该半轴齿轮的背面与支承面之间进行润滑的差速器装置。由于在差速器壳(12)的载荷承受部(60L)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支承面(64L)(密集的斜线部)相比更向外周侧突出的肋(72L),因此,伴随差速器壳(12)的旋转而从旋转初期起通过肋(72L)使润滑油被搅起,并将其供给至半轴齿轮背面与支承面(64L)之间。因此,即使在如一个半轴齿轮旋转停止那样的差动状态下,通过伴随差速器壳(12)的旋转使润滑油被肋(72L)搅起,从而旋转停止侧的半轴齿轮的背面与支承面(64L)之间适当地被润滑。

Description

差速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差速器装置,特别是涉及被设置于差速器壳中的支承面与半轴齿轮之间的润滑的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差速器装置,所述差速器装置具有:(a)差速器壳,其围绕一条轴线而被旋转驱动;(b)一对半轴齿轮,其分别能够围绕所述一条轴线旋转并且以对置的姿势被配设于所述差速器壳,通过该差速器壳围绕该一条轴线而被旋转驱动,从而经由小齿轮以能够差动旋转的方式来传递旋转;(c)载荷承受部,其在所述差速器壳的内表面侧且与所述半轴齿轮的背面对置的部分处,以与所述一条轴线同心且朝向该半轴齿轮侧突出的方式而被设置,且在顶端形成有承受该半轴齿轮的轴向载荷的圆环形状的支承面。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的该一个示例中,通过被安装于差速器壳中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或上述半轴齿轮等来搅起润滑油以润滑各个部分,另一方面,在圆环形状的支承面上设置有从内周边缘到达至外周边缘的润滑油槽,并且在半轴齿轮的背面的外周边缘部上设置有润滑油飞散抑制部,将润滑油保持于支承面与半轴齿轮背面之间以对垫片等进行润滑。另外,为了将旋转轴连结于半轴齿轮,在被设置于差速器壳上的插穿孔的内周面上设置螺旋状槽,以将外部的润滑油从螺旋状槽导入至差速器壳内,从而供给至支承面与半轴齿轮背面之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160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即使在这样的差速器装置中,在如一个半轴齿轮处于旋转停止(锁止)那样的差动状态中,由于无法获得该一个半轴齿轮所引起的润滑油的搅起作用,因此也有可能出现该半轴齿轮的背面与支承面之间的润滑油量不足而有损耐磨损性的情况。这样的问题在为了减少润滑油的搅起所引起的动力损失而将油面降低的情况下变得显著。另外,在润滑油的粘性升高而流动性恶化的低油温时,由于从螺旋状槽供给的润滑油的供给量变少,因此上述问题也变得显著。
本发明为将以上的事实作为背景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如一个半轴齿轮处于旋转停止那样的差动状态下,也能够适当地对该半轴齿轮的背面与支承面之间进行润滑的差速器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第一发明为一种差速器装置,其具备:(a)差速器壳,其围绕一条轴线而被旋转驱动;(b)一对半轴齿轮,其分别能够围绕所述一条轴线进行旋转并且以对置的姿势被配设于所述差速器壳内,并通过该差速器壳围绕一条轴线而被旋转驱动,而经由小齿轮以能够差动旋转的方式来传递旋转;(c)载荷承受部,其在所述差速器壳的内表面侧且与所述半轴齿轮的背面对置的部分处,以与所述一条轴线同心且朝向半轴齿轮侧突出的方式而被设置,且在顶端形成有承受该半轴齿轮的轴向载荷的圆环形状的支承面,所述差速器装置的特征在于,(d)在所述载荷承受部的外周面上,与所述支承面相比更向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以从所述差速器壳的内表面朝向所述半轴齿轮侧而在所述一条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被设置。
第二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的差速器装置中,在所述支承面上,在围绕所述一条轴线而于所述差速器壳的主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前进侧)与所述突出部相邻的部分处,从该支承面的外周边缘朝向内周侧而设置有润滑油槽。
另外,关于上述主旋转方向,在差速器壳仅向围绕一条轴线的一个方向被旋转驱动的情况下为该一个方向,在向正反两个方向被旋转驱动的情况下则可以基于时间、频度等而适当地被确定。例如,在将动力分配给能够前进后退的车辆左右的驱动轮的车辆用的差速器装置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前进行驶时的旋转方向为主旋转方向。
第三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发明的差速器装置中,所述润滑油槽以相对于朝向所述一条轴线的径向的直线倾斜的方式而被设置。
第四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至第三发明的任意一个差速器装置中,所述突出部围绕所述一条轴线而分开设置有多个。
第五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至第四发明的任意一个的差速器装置中,在所述半轴齿轮的背面与所述支承面之间配设有垫片以及碟形弹簧。
第六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至第五发明的任意一个的差速器装置中,所述差速器装置为,以所述一条轴线呈大致水平的姿势而被配设,并且以至少所述突出部被浸渍于润滑油中且能够搅起该润滑油的方式而被使用的车辆用的差速器装置。
在这样的差速器装置中,由于在差速器壳的载荷承受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支承面相比更向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因此伴随差速器壳的旋转,从旋转初期起通过突出部而使润滑油被搅起,并被供给至支承面与半轴齿轮背面之间。因此,即使例如在一个半轴齿轮旋转停止那样的差动状态,通过伴随差速器壳的旋转而由突出部搅起润滑油,从而也能够对旋转停止侧的半轴齿轮的背面与支承面之间适当地进行润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被设置于载荷承受部上的突出部来搅起润滑油,因此能够高效地将润滑油供给至支承面附近处,从而能够将因搅起所引起的动力损失抑制到必要的最小限度,并且在润滑油的粘性变高而流动性变差的低油温时,也能够确保预定的润滑油供给量。另外,通过在被设置于载荷承受部上的突出部能够被浸渍于润滑油的范围内降低油面,能够减少差速器内啮合齿轮等的润滑油的搅起而导致的动力损失。
在第二发明中,由于在围绕一条轴线而于差速器壳的主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与突出部相邻的部分处,从支承面的外周边缘朝向内周侧而设置有润滑油槽,因此能够使通过突出部而被阻拦的润滑油流入至润滑油槽内,从而高效地将其供给至支承面与半轴齿轮背面之间。
在第三发明中,由于上述润滑油槽以相对于朝向径向的直线倾斜的方式而被设置,因此使被导入至支承面的内周侧的润滑油在通过离心力而向外周侧飞溅时会与润滑油槽的壁面接触,从而飞散至支承面的外周侧的情况被抑制,而使半轴齿轮的背面与支承面之间适当地被润滑。
在第四发明中,由于突出部围绕一条轴线而分开设置有多个,因此通过该多个突出部能够有效地将润滑油搅起并将其供给至支承面与半轴齿轮背面之间。
在第五发明中,在半轴齿轮背面与支承面之间配设有垫片以及碟形弹簧,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因润滑面积较大而需要较多的润滑油,但是通过适当地确定突出部的数量、突出尺寸、形状等,能够简单地确保所需的润滑油供给量。
在第六发明被应用于,以一条轴线呈大致水平的姿势而被配设,并且以至少所述突出部被浸渍于润滑油中且能够搅起该润滑油的方式而被使用的车辆用的差速器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在载荷承受部的外周面上设置突出部而能够确切地获得上述各个发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的差速器装置的包含一条轴线S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II-II向视部分的差速器壳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III-III向视部分的差速器壳的剖视图。
图4为图1的差速器装置的差速器壳的示意立体图。
图5为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的图,且为对被设置于差速器壳上的载荷承受部从支承面侧进行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6为对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进行说明的图,且为对被设置于差速器壳上的载荷承受部从支承面侧进行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7为对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进行说明的图,且为对被设置于差速器壳上的载荷承受部从支承面侧进行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8为对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进行说明的图,且为对被设置于差速器壳上的载荷承受部从支承面侧进行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9为对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进行说明的图,且为对被设置于差速器壳上的载荷承受部从支承面侧进行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10为对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进行说明的图,且为对被设置于差速器壳上的载荷承受部从支承面侧进行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11为对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进行说明的图,且为对被设置于差速器壳上的载荷承受部从支承面侧进行观察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本发明的差速器装置优选地适用于例如与对于差速器装置传递动力的变速器一起被收纳于共同的壳内的车辆用变速驱动桥的差速器装置,但是也可以适用于车辆用或者车辆用以外的其他的差速器装置。虽然对于一对半轴齿轮进行动力传递的小齿轮可以为一个,但是优选为设置多个。这些小齿轮以及半轴齿轮由锥齿轮构成。虽然在差速器壳上例如一体地或者分体地设置有锥齿轮、准双曲面齿轮或者圆柱齿轮等差速器内啮合齿轮以作为输入用的齿轮,但是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旋转驱动方式进行旋转驱动。虽然差速器壳可以通过铸造等而构成为一体,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组合多个部件而构成。
被一体地或者分体地设置于差速器壳的内表面侧的载荷承受部例如被构成为具有外径固定的圆筒形状的外周面,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具有随着从形成有支承面的顶端离开而直径变大的锥形形状(截顶圆锥形状)的外周面。虽然被设置于该载荷承受部的外周面上的突出部可以围绕一条轴线仅设置一个,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以等角度间隔等设置多个。虽然突出部例如与以与一条轴线平行的方式被设置在一条直线上,但是也可以围绕一条轴线而扭转或倾斜。也可以将载荷承受部的外周面设为以一条轴线为中心的正多边形等多边形状,且将其顶点附近作为突出部而使用。虽然突出部以在一条轴线方向上例如从差速器壳的内表面到达至支承面侧的顶端的方式而被设置,但是也可以以仅到达至一条轴线方向的途中为止的方式而设置。虽然突出部还被设置为,载荷承受部的顶端侧例如与支承面成为一个平面或者与支承面相比更向半轴齿轮的背面侧突出,但是也可以被设置为,在一条轴线方向上与支承面相比而后退(凹陷)。
虽然优选为,在载荷承受部的圆环形状的支承面上,在围绕一条轴线而于差速器壳的主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与突出部相邻的部分处,设置有润滑油槽,但是也可以省略该润滑油槽,此外也可以围绕一条轴线而与突出部的位置无关地设置润滑油槽。虽然润滑油槽例如以从圆环形状的支承面的外周边缘到达至内周边缘的方式而设置,但是也可以以到达至内周边缘前的中间位置为止的方式而设置。另外,虽然润滑油槽例如在从支承面的外周边缘朝向作为中心的一条轴线的径向上被设置为直线状,但是也可以以向差速器壳的主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或者上游侧进行倾斜的方式而设置,此外也可以设置为弯曲等的曲线状。
虽然在载荷承受部的支承面与半轴齿轮的背面之间配设有例如圆环形状的垫片以及碟形弹簧,但是也可以仅配设垫片以及碟形弹簧中的任意一个,此外也可以夹设有其他的部件。另外,也可以不设置垫片或碟形弹簧等,而使半轴齿轮的背面直接抵接于支承面上。
在所述差速器壳上,例如在所述一条轴线上且在所述一对半轴齿轮的外侧处,设置有供被连结于该半轴齿轮且一体地进行旋转的旋转轴插穿的一对插穿孔。虽然优选为,在该插穿孔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在使所述差速器壳向主旋转方向旋转时基于与旋转轴的相对旋转等而将外部的润滑油导入至该差速器壳的内部的螺旋状槽,但是也可以省略该螺旋状槽。
[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附图被适当地简略化或者变形,各个部分的尺寸比以及形状等也并不一定被准确地绘制。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差速器装置10的剖视图,且为表示包含一条轴线S的截面的图。图2~图4表示作为差速器装置10的主要的结构要素的差速器壳12的图,图2为图1的II-II向视部分的差速器壳12的剖视图,图3为图1的III-III向视部分的差速器壳12的剖视图,图4为差速器壳12的示意立体图。该差速器装置10为例如与变速器一起被收纳于共同的壳体内的车辆用变速驱动桥的差速器装置,且具备围绕一条轴线S而被旋转驱动的差速器壳12和分别能够围绕一条轴线S旋转并且以对置的姿势而被配设于差速器壳12内的一对半轴齿轮14L、14R。而且,通过差速器壳12围绕一条轴线S而被旋转驱动,从而经由多个(在实施例中为两个)小齿轮16相对于一对半轴齿轮14L、14R以能够差动旋转的方式来传递旋转。该差速器装置10以一条轴线S与车辆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并且呈大致水平的姿势而被配设于变速驱动桥壳内,并且一部分被浸渍在被收纳于该变速驱动桥壳内的润滑油中,从而伴随差速器壳12等的旋转而搅起润滑油,以润滑各个部分。
差速器壳12通过铸造等而被构成为一体,并且在外周部一体地设置有凸缘18,且经由通过未图示的螺栓而被固定设置在该凸缘18上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0而从变速器传递驱动力,并围绕一条轴线S被旋转驱动。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0为圆柱齿轮,且作为输入齿轮发挥作用。在凸缘18上,设置有供用于固定设置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0的螺栓插穿的多个(在实施例中为十个)螺栓插穿孔22。另外,在一对半轴齿轮14L、14R上,分别经由花键而连结左右的车轴24L、24R,伴随差速器壳12的旋转而与半轴齿轮14L、14R一体地被旋转驱动。在半轴齿轮14L、14R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形成有花键齿的连结孔。车轴24L、24R相当于旋转轴。
差速器壳12具备被设置于一条轴线S上的两端部的一对轴颈30、32和连结该轴颈30、32的一对连结部34、36,且整体上呈中空形状,并且以能够经由一对轴颈30、32而围绕一条轴线S进行旋转的方式被配设于变速驱动桥壳内。在轴颈30、3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使所述车轴24L、24R插穿的轴插穿孔38L、38R。一对连结部34、36的中间部分以远离一条轴线S的方式而呈向外周侧鼓出的弯曲形状,并且隔着一条轴线S大致对称地被设置于相反侧,围绕一条轴线S且在一对连结部34、36之间分别设置有窗部40、42。窗部40、42为,用于在差速器壳12的内部插入并组装锥齿轮式的差动机构、即互相啮合的各一对半轴齿轮14L、14R以及小齿轮16的开口部。跨一对连结部34、36而以与一条轴线S正交的姿势配设有小齿轮轴44,一对小齿轮16以旋转自如并且对置的姿势而被配设于该小齿轮轴44上,并分别与一对半轴齿轮14L、14R啮合。
在差速器壳12的内表面侧且与一对半轴齿轮14L、14R的背面50L、50R对置的部分处,即在一条轴线S方向上位于一对半轴齿轮14L、14R的外侧的部分,分别承受半轴齿轮14L、14R的轴向载荷的载荷承受部60L、60R以与差速器壳12一体并与一条轴线S同心且朝向半轴齿轮14L、14R侧突出的方式而被设置。在半轴齿轮14L、14R上,一体地设置有在背面50L、50R的内侧而向后方突出的圆筒部52L、52R,载荷承受部60L、60R以位于该圆筒部52L、52R的外周侧的方式呈厚壁的圆筒形状。载荷承受部60L、60R的在一条轴线S方向上的高度尺寸,即,从比载荷承受部60L、60R靠外周侧的差速器壳12的内表面62L、62R起的高度尺寸,在图1的左右两侧有所不同但均比较小,且在载荷承受部60L、60R的顶端分别以相对于一条轴线S垂直的方式形成有圆环形状的支承面64L、64R。载荷承受部60L、60R的外周面为,直径尺寸大致固定的圆筒形状,或者呈随着从支承面64L、64R起朝向基端侧即内表面62L、62R侧而直径尺寸稍微增大的锥形形状。而且,在上述支承面64L、64R与背面50L、50R之间分别重叠设置有圆环形状的垫片54L、54R以及碟形弹簧56L、56R。图2以及图3中的密集的斜线部为表示载荷承受部60L、60R的顶端的圆环形状的支承面64L、64R。
在被设置于所述轴颈30、32上的轴插穿孔38L、38R的内周面处,各设置有两条螺旋状槽70L、70R,所述两条螺旋状槽70L、70R分别在使差速器壳12向主旋转方向A旋转时,基于与车轴24L、24R的相对旋转等而将外部的润滑油导入至差速器壳12的内部。主旋转方向A在本实施例中为在使车辆前进行驶时的旋转方向,例如在从图1的右方进行观察时使差速器壳12向右旋转的情况下,右侧的螺旋状槽70R以左扭的方式而被形成,左侧的螺旋状槽70L以右扭的方式而被形成。从这些螺旋状槽70L、70R而被导入至差速器壳12内的润滑油的一部分被用于半轴齿轮14L、14R与车轴24L、24R的花键嵌合部的润滑而被供给至差速器壳12内。另外,润滑油的一部分从差速器壳12与半轴齿轮14L、14R的间隙而被供给至背面50L、50R与支承面64L、64R之间,从而垫片54L、54R以及碟形弹簧56L、56R等被润滑。
另外,如图2~图4所示,肋72L、72R分别在所述载荷承受部60L、60R的外周面上隔着一条轴线S而于对称位置处各设置有一对,所述肋72L、72R分别从支承面64L、64R向外周侧突出。肋72L、72R被设置为跨及载荷承受部60L、60R的全长,换言之,从内表面62L、62R起到与支承面64L、64R成为一个面的顶端为止,以与一条轴线S平行的方式而朝向半轴齿轮14L、14R侧呈直线状地延伸。因此,当伴随差速器壳12的旋转而使肋72L、72R没入至润滑油的油面L之下时,通过该肋72L、72R来搅起润滑油,该被搅起的润滑油在流下时会流入至半轴齿轮14L、14R的背面50L、50R与支承面64L、64R之间,从而垫片54L、54R等被润滑。肋72L、72R相当于突出部。
另一方面,在支承面64L、64R上,在围绕一条轴线S于主旋转方向A的下游侧与所述肋72L、72R相邻的部分处,以从支承面64L、64R的外周边缘朝向内周侧的方式而设置有润滑油槽74L、74R。润滑油槽74L、74R以如下方式而被设置为直线状,即,随着从支承面64L、64R的外周边缘朝向内周侧,与朝向作为支承面64L、64R的中心的一条轴线S的径向相比而向主旋转方向A的下游侧倾斜,并且到达至圆环形状的支承面64L、64R的内周边缘。在本实施例中,一对润滑油槽74L、74R以互相大致平行的朝向而被形成。润滑油槽74L、74R的截面被设为,以肋72L、72R侧相对于支承面64L、64R大致垂直的垂直面最深且随着从肋72L、72R离开而变浅的方式倾斜的大致V字截面。可适当地确定该润滑油槽74L、74R的槽截面形状。当这样与肋72L、72R在主旋转方向A侧相邻地在支承面64L、64R上设置有润滑油槽74L、74R时,如图2、图3中的箭头标记B所示,通过肋72L、72R而被阻拦的润滑油会流入至润滑油槽74L、74R内,从而能够高效地被供给至支承面64L、64R与背面50L、50R之间。
如此,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的差速器装置10中,在差速器壳12的载荷承受部60L、60R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支承面64L、64R相比更向外周侧突出的肋72L、72R,因此,伴随差速器壳12的旋转而从旋转初期起通过肋72L、72R搅起润滑油,并将润滑油供给至半轴齿轮14L、14R的背面50L、50R与支承面64L、64R之间。因此,即使在例如一方的半轴齿轮14L或者半轴齿轮14R旋转停止那样的差动状态下,通过伴随差速器壳12的旋转R而使润滑油被肋72L、72搅起,从而也能够对旋转停止侧的半轴齿轮14L或者半轴齿轮14R的背面50L或者背面50R与支承面64L或者支承面64R之间适当地进行润滑。
此处,由于通过被设置于载荷承受部60L、60R上的肋72L、72R搅起润滑油,因此能够高效地对支承面64L、64R附近处供给润滑油,从而能够将因搅起导致的动力损失抑制到必要的最小限度。另外,在润滑油的粘性增强而流动性恶化的低油温时,虽然通过螺旋状槽70L、70R进行的润滑油的供给量减少,但是通过肋72L、72R的搅起,即使在低油温时也能够确保预定的润滑油供给量,从而能够抑制支承面64L、64R与半轴齿轮14L、14R的背面50L、50R之间的润滑油不足。另外,通过在被设置于载荷承受部60L、60R上的肋72L、72R能够被浸渍于润滑油中的范围内降低油面L,能够减少因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0等的润滑油的搅起导致的动力损失。
另外,由于在围绕一条轴线S而于差速器壳12的主旋转方向A的下游侧与肋72L、72R相邻的部分处,从支承面64L、64R的外周边缘朝向内周侧而设置有润滑油槽74L、74R,因此通过肋72L、72R而被阻拦的润滑油会流入至润滑油槽74L、74R内,从而高效地被供给至支承面64L、64R与半轴齿轮背面50L、50R之间。
另外,由于上述润滑油槽74L、74R以相对于朝向一条轴线S的径向的直线而倾斜的方式被设置,因此使被导入至支承面64L、64R的内周侧的润滑油在通过离心力而向外周侧飞溅时会与润滑油槽74L、74R的壁面接触,从而飞散至支承面64L、64R的外周侧的情况被抑制,而能够对半轴齿轮14L、14R的背面50L、50R与支承面64L、64R之间适当地进行润滑。
另外,由于肋72L、72R围绕一条轴线S分开设置有多个,因此,能够通过该多个的肋72L、72R而高效地搅起润滑油并将其供给至支承面64L、64R与半轴齿轮背面50L、50R之间。
另外,在半轴齿轮背面50L、50R与支承面64L、64R之间配设有圆环形状的垫片54L、54R以及碟形弹簧56L、56R,因润滑面积较大而需要更多的润滑油,但是通过适当确定肋72L、72R的数量、突出尺寸、形状等,能够简单地确保所需的润滑油供给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对与上述实施例实质上相同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5~图11均为对为了承受半轴齿轮14L的轴向载荷而一体地设置于差速器壳12的内表面62L上的载荷承受部的其他示例进行说明的图。这些附图均为与图2相对应的图,且为从支承面64L侧进行观察时的主视图。另外,由于以下的实施例的半轴齿轮14R侧的载荷承受部与图3同样地被构成为相对于半轴齿轮14L侧的载荷承受部而大致左右对称,因此省略说明。
图5的载荷承受部80L与上述载荷承受部60L相比较,不同点在于,润滑油槽82L在从支承面64L的外周边缘朝向一条轴线S的径向上被设置,图6的载荷承受部90L的不同点在于,润滑油槽92L以随着从支承面64L的外周边缘朝向内周侧而与朝向一条轴线S的径向相比向主旋转方向A的上游侧倾斜的方式而被设置。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肋72L而被阻拦的润滑油也都流入至润滑油槽82L、92L内,而高效地被供给至支承面64L与半轴齿轮背面50L之间。特别是,当如图6所示使肋72L沿着润滑油槽92L进行倾斜时,通过肋72L而被阻拦的润滑油被引导至内周侧,从而更加高效地流入至润滑油槽92L内。
图7的载荷承受部100L与上述载荷承受部60L相比较,在支承面64L上未设置有润滑油槽74L,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的该实施例中,也能够通过肋72L搅起润滑油,并将其供给至支承面64L与半轴齿轮背面50L之间。
图8的载荷承受部110L的外周面呈正六边形的多边筒形状,且该多边筒形状的棱线部分,即从圆环形状的支承面64L向外周侧突出的六个部分,分别作为与所述肋72L相对应的突出部112L而发挥作用。另外,在围绕一条轴线S而于差速器壳12的主旋转方向A的下游侧与突出部112L的顶点相邻的部分上,分别以从支承面64L的外周边缘在朝向一条轴线S的径向上到达至内周边缘的方式设置有润滑油槽114L。在本实施例中,也能够获得与前述实施例同样的作用效果,即,伴随差速器壳12的旋转,润滑油被突出部112L搅起,并且被搅起的润滑油流入至润滑油槽114L内,从而对支承面64L与半轴齿轮背面50L之间高效地进行润滑等。
图9的载荷承受部120L的外周面呈正五边形的多边筒形状,且该多边筒形状的棱线部分作为突出部122L而发挥作用,并且在围绕一条轴线S而于差速器壳12的主旋转方向A的下游侧与突出部122L的顶点相邻的部分处,以从支承面64L的外周边缘在朝向一条轴线S的径向上到达至内周边缘的方式而设置有润滑油槽124L,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实质上与图8的载荷承受部110L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也可以采用外周面为三角形或四边形或者七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的多边筒形状的载荷承受部。
图10的载荷承受部130L中,从其外周面朝向径向的外周侧突出的平板状的肋132L以与一条轴线S平行的方式而一体或者分体地被设置。该肋132L作为搅起润滑油的突出部而发挥作用,且围绕一条轴线S以等角度间隔设置有八个。另外,在围绕一条轴线S于差速器壳12的主旋转方向A的下游侧与肋132L相邻的部分处,分别以从支承面64L的外周边缘在朝向一条轴线S的径向上到达至内周边缘的方式而设置有润滑油槽134L。在本实施例中,也能够获得与前述实施例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能够适当地变更肋132L的数量。
图11的载荷承受部140L与图10的载荷承受部130L相比较,肋142L的形状不同,在该实施例中,使肋142L随着朝向外周侧的顶端而围绕一条轴线S向差速器壳12的主旋转方向A的下游侧弯曲。因此,当与差速器壳12一起向主旋转方向A旋转时,能够通过肋142L对润滑油适当地阻拦且有效地搅起,并能够导入至润滑油槽134L内。另外,肋142L的形状也可以伴随朝向外周方向的顶端而仅向主旋转方向A的下游侧呈直线地进行倾斜等,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
虽然在上述图8~图11中,润滑油槽114L、124L、134L均在从支承面64L的外周边缘朝向一条轴线S的径向上被设置,但是也可以如图2的润滑油槽74L那样向主旋转方向A的下游侧倾斜,或者如图6的润滑油槽92L那样向主旋转方向A的上游侧进行倾斜,或者如图7的实施例那样进行省略。另外,在图8、图9的载荷承受部110L、120L中,也可以在多边筒形状的棱线等上进一步设置图10、图11的肋132L、142L等。
以上,虽然基于附图而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仅为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以添加了各种各样的变更、改良的方式来实施。
符号说明
10:差速器装置;12:差速器壳;14L、14R:半轴齿轮;16:小齿轮;50L、50R:背面;54L、54R:垫片;56L、56R:碟形弹簧;60L、60R、80L、90L、100L、110L、120L、130L、140L:载荷承受部;62L、62R:内表面;64L、64R:支承面;72L、72R、132L、142L:肋(突出部);74L、74R、82L、92L、114L、124L、134L:润滑油槽;112L、122L:突出部;S:一条轴线;A:主旋转方向;L:油面。

Claims (6)

1.一种差速器装置(10),其具备:
差速器壳(12),其围绕一条轴线(S)而被旋转驱动;
一对半轴齿轮(14L、14R),其分别能够围绕所述一条轴线进行旋转并且以对置的姿势被配设于所述差速器壳内,并通过该差速器壳围绕该一条轴线而被旋转驱动,而经由小齿轮(16)以能够差动旋转的方式来传递旋转;
载荷承受部(60L、60R、80L、90L、100L、110L、120L、130L、140L),其在所述差速器壳的内表面(62L、62R)侧且与所述半轴齿轮的背面(50L、50R)对置的部分处,以与所述一条轴线同心且朝向该半轴齿轮侧突出的方式而被设置,且在顶端形成有承受该半轴齿轮的轴向载荷的圆环形状的支承面(64L、64R),
所述差速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载荷承受部的外周面上,与所述支承面相比更向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72L、72R、112L、122L、132L、142L)以从所述差速器壳的内表面朝向所述半轴齿轮侧而在所述一条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被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面(64L、64R)上,在围绕所述一条轴线而于所述差速器壳的主旋转方向(A)的下游侧与所述突出部(72L、72R、112L、122L、132L、142L)相邻的部分处,从该支承面的外周边缘朝向内周侧而设置有润滑油槽(74L、74R、82L、92L、114L、124L、134L)。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差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油槽(74L、74R)以相对于朝向所述一条轴线的径向的直线倾斜的方式而被设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差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72L、72R、112L、122L、132L、142L)围绕所述一条轴线而分开设置有多个。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差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半轴齿轮的背面与所述支承面之间配设有垫片(54L、54R)以及碟形弹簧(56L、56R)。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差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速器装置为,以所述一条轴线呈大致水平的姿势而被配设,并且以至少所述突出部(72L、72R、112L、122L、132L、142L)被浸渍于润滑油中且能够搅起该润滑油的方式而被使用的车辆用的差速器装置。
CN201811473017.3A 2017-12-06 2018-12-04 差速器装置 Withdrawn CN1098825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4713A JP2019100504A (ja) 2017-12-06 2017-12-06 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2017-234713 2017-12-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82564A true CN109882564A (zh) 2019-06-14

Family

ID=66657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73017.3A Withdrawn CN109882564A (zh) 2017-12-06 2018-12-04 差速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63055B2 (zh)
JP (1) JP2019100504A (zh)
CN (1) CN1098825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9970A (zh) * 2018-03-01 2019-09-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差动装置
CN114096765A (zh) * 2019-06-28 2022-02-25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传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41055B1 (fr) * 2015-09-16 2017-10-06 Jtekt Europe Sas Reducteur a engrenage avec graisseur integre pour direction assistee
JP2019011849A (ja) * 2017-06-30 2019-0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差動装置
JP6847874B2 (ja) * 2018-01-18 2021-03-24 武蔵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差動装置
JP2020159443A (ja) * 2019-03-26 2020-10-01 武蔵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差動装置
JP6625778B1 (ja) * 2019-06-06 2019-12-25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デフケース
JP7306911B2 (ja) * 2019-08-02 2023-07-11 武蔵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差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90312A (en) * 1968-05-31 1970-01-20 Gen Motors Corp Expansible chamber device with hydrodynamic bearing pump and 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 employing same
DE3826256A1 (de) * 1987-08-03 1989-03-02 Toyoda Machine Works Ltd Antriebsdrehmoment-uebertragungsvorrichtung
JPH0680943U (ja) * 1993-04-28 1994-11-1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H07305757A (ja) 1994-05-12 1995-11-21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差動歯車装置の潤滑装置
JP2004286194A (ja) * 2003-03-25 2004-10-14 Nissan Motor Co Ltd デフケース及び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5853665B2 (ja) * 2011-12-16 2016-02-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2014190528A (ja) 2013-03-28 2014-10-06 Aisin Aw Co Ltd 動力伝達装置
JP6651838B2 (ja) * 2015-12-22 2020-02-1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駆動力配分装置
JP6547620B2 (ja) 2015-12-25 2019-07-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差動ギヤ装置の潤滑構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9970A (zh) * 2018-03-01 2019-09-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差动装置
CN114096765A (zh) * 2019-06-28 2022-02-25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传动装置
CN114096765B (zh) * 2019-06-28 2024-01-30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传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70241A1 (en) 2019-06-06
US10663055B2 (en) 2020-05-26
JP2019100504A (ja) 2019-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82564A (zh) 差速器装置
US8939044B2 (en) Retainer made of synthetic resin for use in a deep groove ball bearing; deep groove ball bearing; and gear support device
US7841961B2 (en) Planetary gearset
EP2711589B1 (en) Reduction differential gear apparatus for electric vehicle
JP5348590B2 (ja) 深みぞ玉軸受およびギヤ支持装置
EP2243982A1 (en) Railway vehicle drive unit
CN104736893A (zh) 无级变速器
CN102135172B (zh) 可转动轴的润滑装置
CN108204446A (zh) 动力装置
US5810116A (en) Bearing lubrication mechanism
US8739931B2 (en) Lubricating structure of differential gear unit
US9927064B2 (en) Flow-restricting plug and differential drive pinion having the same
US6938512B2 (en) Lubricating system for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10578782A (zh) 差速器的传动轴和差速器
CN111750045B (zh) 行星减速装置、驱动桥总成及车辆
JP2011080506A (ja) 深みぞ玉軸受およびギヤ支持装置
JP2012149692A (ja) 差動装置
JP2003207022A (ja) 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2012145206A (ja) 差動装置
CN207437733U (zh) 一种惰轮的支撑结构
CN210715536U (zh) 拖拉机差速器控制用行星齿轮轴
JPS5926644A (ja) デイフアレンシヤルギヤ装置
WO2004076891A1 (ja) 車両用差動装置
CN218408397U (zh) 差速器
US11841051B2 (en) Tapered roller bea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