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9516A -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9516A
CN109849516A CN201811347143.4A CN201811347143A CN109849516A CN 109849516 A CN109849516 A CN 109849516A CN 201811347143 A CN201811347143 A CN 201811347143A CN 109849516 A CN109849516 A CN 1098495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ink
channel
hole
head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471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村祐树
西川大地
龟山知季
小林美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I Prin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I Prin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I Printek Inc filed Critical SII Prin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849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95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33Structure of nozzle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19Manif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67Multiple feed channels per ink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07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dealing with air bub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2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with ink circulating through the whole print head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喷出稳定性提高的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芯片具备:促动器板,其具有填充液体的多个喷出槽;喷嘴板,其具有与多个喷出槽单独地连通的多个喷嘴孔;以及盖板,其具有贯通孔,以及覆盖喷出槽的壁部,液体在喷出槽与贯通孔之间流动。将贯通孔和喷出槽连通的部分的液体的流路具有主流路部、以及在壁部形成,将流路的截面积扩大的扩张流路部。

Description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中的一种,提供有将油墨(液体)喷出(喷射)到记录纸等被记录介质来进行图像、字符等的记录的喷墨方式的记录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方式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中,通过从油墨储罐向喷墨头(液体喷射头)供给油墨,并从该喷墨头的喷嘴孔将油墨相对于被记录介质喷出,从而进行图像、字符等的记录。另外,在这样的喷墨头中,设有喷出油墨的头芯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512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头芯片等中,一般要求提高喷出稳定性。希望提供能够提高喷出稳定性的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芯片具备:促动器板,其具有填充液体的多个喷出槽;喷嘴板,其具有与多个喷出槽单独地连通的多个喷嘴孔;以及盖板,其具有贯通孔,以及覆盖喷出槽的壁部,液体在喷出槽与贯通孔之间流动。将贯通孔和喷出槽连通的部分的液体的流路具有主流路部、以及在壁部形成,将流路的截面积扩大的扩张流路部。
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具备上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芯片。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具备上述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以及容纳液体的容纳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能够提高喷出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概要结构例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液体喷射头的主要部分结构例的仰视图;
图3是表示沿着图2中所示的头芯片的III-III线的截面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沿着图2中所示的IV-IV线的头芯片的截面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沿着图2中所示的V-V线的头芯片的截面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头芯片的截面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1所涉及的头芯片的截面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2所涉及的头芯片的截面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3所涉及的头芯片的截面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4所涉及的头芯片的截面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5所涉及的头芯片的截面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6所涉及的头芯片的截面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7所涉及的头芯片的截面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8所涉及的头芯片的截面构成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以外,说明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1. 实施方式(扩张流路部为槽部的例1:设于液体的流入侧、流出侧的例子)
2.变形例
变形例1(扩张流路部为槽部的例2:槽部的侧面为曲面状的情况的例子)
变形例2(扩张流路部为槽部的例3:仅设于流入侧的例子)
变形例3(扩张流路部为槽部的例4:仅设于流出侧的例子)
变形例4(扩张流路部为旁路流路的例1:设于流入侧、流出侧的例子)
变形例5(扩张流路部为旁路流路的例2:仅设于流入侧的例子)
变形例6(扩张流路部为旁路流路的例3:仅设于流出侧的例子)
变形例7(扩张流路部为槽部的例5:边射类型下的例子)
变形例8(扩张流路部为旁路流路的例4:边射类型下的例子)
3.其他变形例。
<1.实施方式>
[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
图1是将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打印机1的概要结构例示意性地利用立体图表示的图。该打印机1是利用后述的油墨9对作为被记录介质的记录纸P进行图像、字符等的记录(打印)的喷墨打印机。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具备一对运送机构2a、2b、油墨储罐3、喷墨头4、循环机构5和扫描机构6。这些各部件容纳在具有规定形状的框体10内。此外,在本说明书的说明中使用的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为能够识别的大小,适当变更了各部件的比例尺。
此处,打印机1与本公开中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一个具体例对应,喷墨头4(后述的喷墨头4Y、4M、4C、4B)与本公开中的“液体喷射头”的一个具体例对应。另外,油墨9与本公开中的“液体”的一个具体例对应。
如图1所示,运送机构2a、2b是各自将记录纸P沿着运送方向d(X轴方向)运送的机构。这些运送机构2a、2b各自具有栅格辊21、夹送辊22以及驱动机构(未图示)。栅格辊21以及夹送辊22各自沿着Y轴方向(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驱动机构是使栅格辊21围绕轴旋转(在Z-X面内旋转)的机构,例如由马达等构成。
(油墨储罐3)
油墨储罐3是将油墨9容纳于内部的储罐。作为该油墨储罐3,在本例中如图1所示,设有单独地容纳黄(Y)、洋红(M)、青(C)、黑(B)这四色油墨9的4种储罐。即,设有容纳黄色油墨9的油墨储罐3Y、容纳洋红色油墨9的油墨储罐3M、容纳青色油墨9的油墨储罐3C、容纳黑色油墨9的油墨储罐3B。这些油墨储罐3Y、3M、3C、3B在框体10内沿着X轴方向排列配置。
此外,油墨储罐3Y、3M、3C、3B各自除了所容纳的油墨9的颜色以外都为相同的结构,故在以下总称为油墨储罐3进行说明。另外,该油墨储罐3(3Y、3M、3C、3B)与本公开中的“容纳部”的一个具体例对应。
(喷墨头4)
喷墨头4是从后述的多个喷嘴(喷嘴孔H1、H2)对记录纸P喷射(喷出)液滴状的油墨9来进行图像、字符等的记录的头。作为该喷墨头4,在本例中也如图1所示,设有单独地喷射分别容纳于上述的油墨储罐3Y、3M、3C、3B中的四色油墨9的4种头。即,设有喷射黄色油墨9的喷墨头4Y、喷射洋红色油墨9的喷墨头4M、喷射青色油墨9的喷墨头4C、喷射黑色油墨9的喷墨头4B。这些喷墨头4Y、4M、4C、4B在框体10内沿着Y轴方向排列配置。
此外,由于喷墨头4Y、4M、4C、4B各自除了所利用的油墨9的颜色以外都为相同的结构,故在以下总称为喷墨头4进行说明。另外,关于该喷墨头4的详细结构,在后文描述(图2~图5)。
(循环机构5)
循环机构5是用于使油墨9在油墨储罐3内和喷墨头4内之间循环的机构。该循环机构5例如包含作为用于使油墨9循环的流路的循环流路50、以及一对送液泵52a、52b而构成。
循环流路50如图1所示,具有流路50a和流路50b,流路50a是从油墨储罐3经由送液泵52a到喷墨头4的部分,流路50b是从喷墨头4经由送液泵52b到喷墨头3的部分。换言之,流路50a是从油墨储罐3朝向喷墨头4并供油墨9流动的流路。另外,流路50b是从喷墨头4朝向油墨储罐3并供油墨9流动的流路。此外,这些流路50a、50b(油墨9的供应管)各自由具有可挠性的柔性软管构成。
(扫描机构6)
扫描机构6是沿着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使喷墨头4扫描的机构。如图1所示,该扫描机构6具有沿着Y轴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导轨61a、61b、被这些导轨61a、61b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的滑架62、使该滑架62沿着Y轴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63。另外,驱动机构63具有配置在导轨61a、61b之间的一对滑轮631a、631b、卷绕在这些滑轮631a、631b之间的无接头带632、以及使滑轮631a旋转驱动的驱动马达633。
滑轮631a、631b分别沿着Y轴方向配置在与各导轨61a、61b的两端附近对应的区域。滑架62与无接头带632连结。在该滑架62上,沿Y轴方向并列配置有前述的四种喷墨头4Y、4M、4C、4B。
此外,通过这样的扫描机构6和前述的运送机构2a、2b,构成使喷墨头4和记录纸P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
[喷墨头4的详细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1以及图2~图5,对喷墨头4(头芯片4)的详细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2是示意性地利用仰视图(X-Y仰视图)表示将喷嘴板411(之后出现)卸下的状态下的喷墨头4的主要部分结构例的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沿着图2中所示的III-III线的喷墨头4的截面结构例(Z-X截面结构例)的图。同样,图4是将沿着图2中所示的IV-IV线的喷墨头4的截面结构例示意性地表示的图,与后述的头芯片41中的喷出通道C1e、C2e(喷出槽)附近的截面结构例对应。另外,图5是将沿着图2中所示的V-V线的喷墨头4的截面结构例示意性地表示的图,与后述的头芯片41中的虚拟通道C1d、C2d(非喷出槽)附近的截面结构例对应。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4是从后述的头芯片41中的多个通道(多个通道C1以及多个通道C2)的延伸方向(后述的斜向方向)的中央部喷出油墨9的、所谓侧射类型的喷墨头。另外,该喷墨头4是通过使用前述的循环机构5(循环流路50)从而使油墨9在油墨储罐3和喷墨头4之间循环并利用的循环式的喷墨头。
如图3所示,喷墨头4具备头芯片41以及流路板40。另外,在该喷墨头4中,作为未图示的控制机构(对头芯片41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机构),设有电路基板以及柔性印刷基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FPC)。
电路基板是搭载用于驱动头芯片41的驱动电路(电气回路)的基板。柔性印刷基板是用于将该电路基板上的驱动电路和头芯片41中的后述的驱动电极Ed之间电连接的基板。此外,在这样的柔性印刷基板中,印刷布线有后述的多个引出电极。
如图3所示,头芯片41是沿Z轴方向喷射油墨9的部件,使用各种板构成。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头芯片41主要具备喷嘴板(喷射孔板)411、促动器板412以及盖板413。这些喷嘴板411、促动器板412以及盖板413、以及上述的流路板40例如使用粘接剂等相互贴合,并沿着Z轴方向按该顺序层叠。此外,在以下,沿着Z轴方向将流路板40侧(盖板413侧)称为上方,并且将喷嘴板411侧称为下方进行说明。
(喷嘴板411)
喷嘴板411例如由具有50μm左右的厚度的聚酰亚胺等膜材料构成,如图3所示,粘接在促动器板412的下表面。不过,喷嘴板411的构成材料不限于聚酰亚胺等树脂材料,例如还可以是金属材料。另外,如图2所示,在该喷嘴板411上,设有沿着X轴方向各自延伸的两列喷嘴列(喷嘴列An1、An2)。这些喷嘴列An1、An2彼此沿着Y轴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4(头芯片41)为二列型的喷墨头(头芯片)。
喷嘴列An1具有沿着X轴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在一条直线上排列地形成的、多个喷嘴孔H1。这些喷嘴孔H1各自将喷嘴板411沿着其厚度方向(Z轴方向)贯通,例如如图3以及图4所示,与后述的促动器板412中的喷出通道C1e内单独连通。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各喷嘴孔H1以位于沿着喷出通道C1e的延伸方向(后述的斜向方向)的中央部的方式形成。另外,喷嘴孔H1的沿着X轴方向的形成间距与喷出通道C1e的沿着X轴方向的形成间距相同(相同间距)。详细在后文描述,从喷出通道C1e内被供应的油墨9从这样的喷嘴列An1内的喷嘴孔H1被喷出(喷射)。
喷嘴列An2也同样地具有沿着X轴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在一条直线上排列地形成的、多个喷嘴孔H2。这些喷嘴孔H2也各自将喷嘴板411沿着其厚度方向贯通,与后述的促动器板412的喷出通道C2e内单独连通。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各喷嘴孔H2以位于沿着喷出通道C2e的延伸方向(后述的斜向方向)的中央部的方式形成。另外,喷嘴孔H2的沿着X轴方向的形成间距与喷出通道C2e的沿着X轴方向的形成间距相同。详细在后文描述,从喷出通道C2e内被供应的油墨9也从这样的喷嘴列An2内的喷嘴孔H2被喷出。
另外,如图2所示,喷嘴列An1中的各喷嘴孔H1和喷嘴列An2中的各喷嘴孔H2沿着X轴方向以错开的方式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4中,喷嘴列An1中的喷嘴孔H1和喷嘴列An2中的喷嘴孔H2配置为交错状。此外,这样的喷嘴孔H1、H2各自为随着去往下方而逐渐缩小直径的锥状的贯通孔。
(促动器板412)
促动器板412是由例如PZT(钛酸锆酸铅)等压电材料构成的板。此种促动器板412如图3所示,是将极化方向互不相同的两个压电基板沿着厚度方向(Z轴方向)层叠而构成的(所谓的人字纹类型)。不过,作为促动器板412的结构,不限于该人字纹类型。即,例如,还可以由极化方向沿着厚度方向(Z轴方向)单向地设定的一个(单个)压电基板构成促动器板412(所谓的悬臂类型)。
另外,如图2所示,在促动器板412上,设有沿着X轴方向各自延伸的两列通道列(通道列421、422)。这些通道列421、422彼此沿着Y轴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
如图2所示,在这样的促动器板412中,在沿着X轴方向的中央部(通道列421、422的形成区域),设有油墨9的喷出区域(喷射区域)A1。另一方面,在促动器板412中,在沿着X轴方向的两端部(通道列421、422的非形成区域),设有油墨9的非喷出区域(非喷射区域)。该非喷出区域相对于上述的喷出区域位于沿着X轴方向的外侧。此外,促动器板412的沿着Y轴方向的两端部如图2所示,各自构成尾部420。
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上述的通道列421具有多个通道C1。这些通道C1如图2所示,在促动器板412内沿着与Y轴方向成既定的角度(锐角)的斜向方向延伸。另外,这些通道C1如图2所示以沿着X轴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相互平行的方式排列配置。各通道C1通过由压电体(促动器板412)构成的驱动壁Wd各自划界而成,在剖视时为凹状的槽部(参照图3)。
通道列422也同样,如图2所示,具有沿着上述的斜向方向延伸的多个通道C2。这些通道C2如图2所示以沿着X轴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相互平行的方式排列配置。各通道C2也通过上述的驱动壁Wd各自划界而成,在剖视时为凹状的槽部。
此处,如图2~图5所示,在通道C1中,存在用于使油墨9喷出的喷出通道C1e(喷出槽)和不使油墨9喷出的虚拟通道C1d(非喷出槽)。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通道列421中,这些喷出通道C1e和虚拟通道C1d沿着X轴方向交替地配置。各喷出通道C1e与喷嘴板411的喷嘴孔H1连通,另一方面,各虚拟通道C1d与喷嘴孔H1不连通,被喷嘴板411的上表面从下方覆盖(参照图3~图5)。
同样,如图2、图4、图5所示,在通道C2中,存在用于使油墨9喷出的喷出通道C2e(喷出槽)和不使油墨9喷出的虚拟通道C2d(非喷出槽)。如图2所示,在通道列422中,这些喷出通道C2e和虚拟通道C2d沿着X轴方向交替地配置。各喷出通道C2e与喷嘴板411的喷嘴孔H2连通,另一方面,各虚拟通道C2d与喷嘴孔H2不连通,被喷嘴板411的上表面从下方覆盖(参照图4、图5)。
此外,这样的喷出通道C1e、C2e各自与本公开中的“喷出槽”的一个具体例子对应。
另外,如图2中的IV-IV线所示,通道列421中的喷出通道C1e和通道列422中的喷出通道C2e沿着这些喷出通道C1e、C2e的延伸方向(前述的斜向方向)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参照图4)。同样,如图2中的V-V线所示,通道列421中的虚拟通道C1d和通道列422中的虚拟通道C2d沿着这些虚拟通道C1d、C2d的延伸方向(前述的斜向方向)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参照图5)。
此处,如图3所示,在上述的驱动壁Wd的对置的内侧面,各自设有沿着上述的斜向方向延伸的驱动电极Ed。在该驱动电极Ed中存在设于面向喷出通道C1e、C2e的内侧面的共通电极(公共电极)Edc和设于面向虚拟通道C1d、C2d的内侧面的单独电极(有源电极)Eda。此外,如图3所示,这样的驱动电极Ed(共通电极Edc以及单独电极Eda)在驱动壁Wd的内侧面上遍布整个深度方向(Z轴方向)形成。
在相同的喷出通道C1e(或喷出通道C2e)内对置的一对共通电极Edc彼此在未图示的共通端子(共通布线)处相互电连接。另外,在相同的虚拟通道C1d(或虚拟通道C2d)内对置的一对单独电极Eda彼此相互电隔离。另一方面,隔着喷出通道C1e(或喷出通道C2e)对置的一对单独电极Eda彼此在未图示的单独端子(单独布线)处相互电连接。
此处,在前述的尾部420处,安装有用于将驱动电极Ed和前述的电路基板之间电连接的前述的柔性印刷基板。在该柔性印刷基板上形成的布线图案(未图示)相对于上述的共通布线以及单独布线电连接。由此,经由柔性印刷基板从上述的电路基板上的驱动电路对各驱动电极Ed施加驱动电压。
(盖板413)
如图2~图5所示,盖板413以闭塞促动器板412的各通道C1、C2(各通道列421、422)的方式配置。具体地,该盖板413粘接在促动器板412的上表面,为板状构造。
如图5所示,在盖板413上,分别形成有一对入口侧共通油墨室Rin1、Rin2和一对出口侧共通油墨室Rout1、Rout2。这些入口侧共通油墨室Rin1、Rin2以及出口侧共通油墨室Rout1、Rout2各自沿着X轴方向延伸,并且以隔着既定的间隔平行的方式并列配置。另外,入口侧共通油墨室Rin1以及出口侧共通油墨室Rout1分别形成在与促动器板412的通道列421(多个通道C1)对应的区域。另外,入口侧共通油墨室Rin2以及出口侧共通油墨室Rout2分别形成在与促动器板412的通道列422(多个通道C2)对应的区域。
入口侧共通油墨室Rin1形成在各通道C1的沿着Y轴方向的内侧的端部附近,为凹状的槽部(参照图5)。在该入口侧共通油墨室Rin1中,在与各喷出通道C1e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将盖板413沿着其厚度方向(Z轴方向)贯通的供应狭缝Sin1(参照图4)。同样,入口侧共通油墨室Rin2形成在各通道C2的沿着Y轴方向的内侧的端部附近,为凹状的槽部(参照图5)。在该入口侧共通油墨室Rin2中,在与各喷出通道C2e对应的区域,也形成有将盖板413沿着其厚度方向(Z轴方向)贯通的供应狭缝Sin2(参照图4)。
此外,这些供应狭缝Sin1、Sin2各自对应于本公开的“贯通孔”以及“第一贯通孔”的一个具体例。
出口侧共通油墨室Rout1形成在各通道C1的沿着Y轴方向的外侧的端部附近,为凹状的槽部(参照图5)。在该出口侧共通油墨室Rout1中,在与各喷出通道C1e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将盖板413沿着其厚度方向贯通的排出狭缝Sout1(参照图4)。同样,出口侧共通油墨室Rout2形成在各通道C2的沿着Y轴方向的外侧的端部附近,为凹状的槽部(参照图5)。在该出口侧共通油墨室Rout2中,在与各喷出通道C2e对应的区域,也形成有将盖板413沿着其厚度方向贯通的排出狭缝Sout2(参照图4)。
此外,这些排出狭缝Sout1、Sout2各自对应于本公开的“贯通孔”以及“第二贯通孔”的一个具体例。
这样,入口侧共通油墨室Rin1以及出口侧共通油墨室Rout1分别经由供应狭缝Sin1以及排出狭缝Sout1与各喷出通道C1e连通,另一方面,与各虚拟通道C1d不连通(参照图4、图5)。即,各虚拟通道C1d被这些入口侧共通油墨室Rin1以及出口侧共通油墨室Rout1的底部闭塞(参照图5)。
同样,入口侧共通油墨室Rin2以及出口侧共通油墨室Rout2分别经由供应狭缝Sin2以及排出狭缝Sout2与各喷出通道C2e连通,另一方面,与各虚拟通道C2d不连通(参照图4、图5)。即,各虚拟通道C2d被这些入口侧共通油墨室Rin2以及出口侧共通油墨室Rout2的底部闭塞(参照图5)。
(流路板40)
如图3所示,流路板40配置在盖板413的上表面,具有供油墨9流动的既定流路(未图示)。另外,前述的循环机构5的流路50a、50b连接于此种流路板40内的流路,各自进行油墨9对该流路的流入、以及油墨9从该流路的流出。
[喷出通道C1e、C2e附近的流路构造]
接着,参照前述的图4(喷出通道C1e、C2e附近的截面结构例),对将前述的供应狭缝Sin1、Sin2以及排出狭缝Sout1、Sout2和喷出通道C1e、C2e连通的部分的油墨9的流路构造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该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头芯片41中,在盖板413,设有供应狭缝Sin1、Sin2以及排出狭缝Sout1、Sout2、以及壁部W1、W2。具体而言,供应狭缝Sin1以及排出狭缝Sout1各自是供油墨9在其与喷出通道C1e之间流动的贯通孔,供应狭缝Sin2以及排出狭缝Sout2各自是供油墨9在其与喷出通道C2e之间流动的贯通孔。详细地说,如用图4中的虚线箭头所示的那样,供应狭缝Sin1、Sin2分别是用于使油墨9流入喷出通道C1e、C2e的贯通孔,排出狭缝Sout1、Sout2各自是用于使油墨9从喷出通道C1e、C2e流出的贯通孔。另外,上述的壁部W1以覆盖喷出通道C1e上方的方式配置,上述的壁部W2以覆盖喷出通道C2e上方的方式配置。这些喷出通道C1e、C2e各自如图4所示,具有喷出通道C1e、C2e的截面积从盖板413侧(上方)朝喷嘴板411侧(下方)逐渐变小的圆弧状侧面。此外,这样的喷出通道C1e、C2e的圆弧状侧面各自通过基于切割器的切削加工形成。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头芯片41中,将此种供应狭缝Sin1、Sin2以及排出狭缝Sout1、Sout2和喷出通道C1e、C2e连通的部分(连通部分)的油墨9的流路构造如下。即,如图4所示,该连通部分的油墨9的流路各自具有为主要的流路部分的主流路部Fm、为在壁部W1、W2形成并且将该连通部分的流路的截面积扩大的部分的扩张流路部Fe。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该扩张流路部Fe为在供应狭缝Sin1、Sin2以及排出狭缝Sout1、Sout2和喷出通道C1e、C2e的各内侧面之中的喷嘴孔H1、H2侧的缘部形成的槽部Din、Dout。更具体而言,在供应狭缝Sin1的内侧面之中的喷嘴孔H1侧的缘部,形成槽部Din,在供应狭缝Sin2的内侧面之中的喷嘴孔H2侧的缘部,形成有槽部Din。另外,在排出狭缝Sout1的内侧面之中的喷嘴孔H1侧的缘部,形成槽部Dout,在排出狭缝Sout2的内侧面之中的喷嘴孔H2侧的缘部,形成有槽部Dout。
此外,这些槽部Din、Dout各自通过对上述的各内侧面之中的喷嘴孔H1、H2侧的缘部(角部)进行倒角而形成(倒角形成)。另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Din、Dout的侧面各自为槽部Din、Dout的截面积随着去往喷出通道C1e、C2e(去往下方)逐渐变大的倒锥状。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头芯片41中,在将供应狭缝Sin1、Sin2以及排出狭缝Sout1、Sout2之中至少供应狭缝Sin1、Sin2和喷出通道C1e、C2e连通的部分的流路,设有上述的扩张流路部Fe。具体而言,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图4所示的那样,在将供应狭缝Sin1、Sin2和喷出通道C1e、C2e连通的部分的流路,以及将排出狭缝Sout1、Sout2和喷出通道C1e、C2e连通的部分的流路双方设有扩张流路部Fe。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上述的槽部Din、Dout双方。
[动作以及作用·效果]
(A.打印机1的基本动作)
在该打印机1中,如以下这样,进行对记录纸P的图像、字符等的记录动作(打印动作)。此外,作为初始状态,在图1所示的四种油墨储罐3(3Y、3M、3C、3B)中各自充分地封入有对应的颜色(四色)的油墨9。另外,油墨储罐3内的油墨9为经由循环机构5填充到喷墨头4内的状态。
当在这样的初始状态下使打印机1工作时,通过使运送机构2a、2b的栅格辊21各自旋转,从而在栅格辊21和夹送辊22之间沿着运送方向d(X轴方向)运送记录纸P。另外,与这样的运送动作同时,驱动机构63的驱动马达633通过使滑轮631a、631b各自旋转,从而使无接头带632动作。由此,滑架62一边被导轨61a、61b引导,一边沿着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往复移动。然后此时,通过各喷墨头4(4Y、4M、4C、4B)使四色油墨9适当喷出到记录纸P,从而进行对该记录纸P的图像、字符等的记录动作。
(B.喷墨头4的详细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1~图5,对喷墨头4的详细动作(油墨9的喷射动作)进行说明。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4(侧射类型)中,如以下这样,进行使用剪切(切断)模式的油墨9的喷射动作。
首先,当上述的滑架62(参照图1)的往复移动开始时,前述的电路基板上的驱动电路经由前述的柔性印刷基板对喷墨头4内的驱动电极Ed(共通电极Edc以及单独电极Eda)施加驱动电压。具体地,该驱动电路对各驱动电极Ed施加驱动电压,该各驱动电极Ed配置于将喷出通道C1e、C2e划界而成的一对驱动壁Wd。由此,这些一对驱动壁Wd各自以向与该喷出通道C1e、C2e邻接的虚拟通道C1d、C2d侧突出的方式变形(参照图3)。
此处,如前所述,在促动器板412中,极化方向沿着厚度方向不同(层叠有前述的两个压电基板),并且驱动电极Ed遍及驱动壁Wd的内侧面上的深度方向的整体而形成。因此,通过由上述的驱动电路施加驱动电压,从而使驱动壁Wd以驱动壁Wd的深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为中心弯曲变形为V字状。而且,通过这样的驱动壁Wd的弯曲变形,喷出通道C1e、C2e以类似膨胀的方式变形。另外,在促动器板412的结构不是此种人字纹类型,而是前述的悬臂类型的情况下,如以下这样,驱动壁Wd弯曲变形为V字状。即,在该悬臂类型的情况下,驱动电极Ed通过倾斜蒸镀而安装到深度方向的上半部分为止,因此通过使驱动力仅到达形成该驱动电极Ed的部分,从而使驱动壁Wd(在驱动电极Ed的深度方向端部)弯曲变形。其结果,在该情况下,驱动壁Wd也弯曲变形为V字状,因此喷出通道C1e、C2e以类似膨胀的方式变形。
这样,通过在一对驱动壁Wd处的因压电厚度滑移效果引起的弯曲变形,使喷出通道C1e、C2e的容积增大。而且,通过使喷出通道C1e、C2e的容积增大,在入口侧共通油墨室Rin1、Rin2内储存的油墨9向喷出通道C1e、C2e内被诱导(参照图4)。
接下来,这样向喷出通道C1e、C2e内被诱导的油墨成为压力波并向喷出通道C1e、C2e的内部传播。而且,在该压力波到达喷嘴板411的喷嘴孔H1、H2的时点下,施加于驱动电极Ed的驱动电压为0(零)V。由此,驱动壁Wd从上述的弯曲变形的状态复原,其结果,临时增大的喷出通道C1e、C2e的容积再次回到原样(参照图3)。
这样,当喷出通道C1e、C2e的容积回到原样时,喷出通道C1e、C2e内部的压力增加,喷出通道C1e、C2e内的油墨9被加压。其结果,液滴状的油墨9通过喷嘴孔H1、H2向外部(朝向记录纸P)喷出(参照图3、图4)。这样,进行喷墨头4中的油墨9的喷射动作(喷出动作),其结果,进行对记录纸P的图像、字符等的记录动作。
特别是,如前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喷嘴孔H1、H2各自为随着朝向出口而逐渐缩小直径的锥状截面(参照图3、图4),因此能够以高速将油墨9笔直地(前进性良好地)喷出。由此,能够进行高画质的记录。
(C.油墨9的循环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1、图4,对基于循环机构5的油墨9的循环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在该打印机1中,通过送液泵52a,从油墨储罐3内向流路50a内输送油墨9。另外,通过送液泵52b将在流路50b内流动的油墨9输送到油墨储罐3内。
此时,在喷墨头4内,从油墨储罐3内经由流路50a流动的油墨9向入口侧共通油墨室Rin1、Rin2流入。对这些入口侧共通油墨室Rin1、Rin2供给的油墨9如图4所示,经由供应狭缝Sin1、Sin2,向促动器板412中的各喷出通道C1e、C2e内供给。
另外,各喷出通道C1e、C2e内的油墨9如图4所示,经由排出狭缝Sout1、Sout2,向各出口侧共通油墨室Rout1、Rout2内流入。向这些出口侧共通油墨室Rout1、Rout2供给的油墨9通过被向流路50b排出而从喷墨头4内流出。然后,向流路50b排出的油墨9被送回油墨储罐3内。如此,进行基于循环机构5的油墨9的循环动作。
在此,在非循环式的喷墨头中,在使用干燥性高的油墨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风险:因为油墨在喷嘴孔附近处干燥而导致产生油墨的局部高粘度化、固化,从而产生油墨不喷出的故障。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4(循环式的喷墨头)中,由于始终对喷嘴孔H1、H2附近供给新鲜的油墨9,故避免了如上所述的油墨不喷出的故障。
(D.作用·效果)
接下来,一边与比较例进行比较,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头芯片41、喷墨头4以及打印机1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详细的说明。
(比较例)
图6是将对比较例所涉及的头芯片(头芯片104)的截面结构例示意性地表示的图,与喷出通道C1e、C2e附近的截面结构例对应。该比较例的头芯片104如图6所示,与在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头芯片41中,不设置前述的扩张流路部Fe的头芯片对应。具体而言,在该头芯片104中,将供应狭缝Sin1、Sin2以及排出狭缝Sout1、Sout2和喷出通道C1e、C2e连通的部分的油墨9的流路各自仅由主流路部Fm构成。即,在头芯片104的盖板103,与头芯片41的盖板413不同,没有设有槽部Din、Dout双方。
在此种比较例的头芯片104中,在将供应狭缝Sin1、Sin2以及排出狭缝Sout1、Sout2和喷出通道C1e、C2e连通的部分(连通部分)的流路中,由于其截面积小(窄),故例如如下。即,由于难以确保油墨9的流量,故产生对喷出通道C1e、C2e的油墨9的供应量不足,其结果,例如存在产生漏喷、白线等喷出不良的风险。即,在该比较例的头芯片104中,存在有损喷出稳定性的风险。此外,如果欲扩大上述的连通部分的流路的截面积,增大喷出通道C1e、C2e的尺寸(中央附近的直线状部分的长度),那么头芯片104的Y轴方向(较短方向)的长度变大,招致芯片尺寸的大型化。
(本实施方式)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头芯片41中,如图4所示,在将供应狭缝Sin1、Sin2以及排出狭缝Sout1、Sout2和喷出通道C1e、C2e连通的部分(连通部分)的油墨9的流路,设有将该流路的截面积扩大的扩张流路部Fe。
由此,在头芯片41中,与如上述的比较例的头芯片104那样,没有设置此种扩张流路部Fe的情况(仅设有主流路部Fm的情况)相比较,如下。即,在上述的连通部分的流路中,流路的截面积变大,故易于确保油墨9的流量,因而减少了例如如上所述那样的,因对喷出通道C1e、C2e的油墨9的供应量不足而引起的,漏喷、白线等喷出不良。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比较例相比,能够提高喷墨头4以及打印机1的喷出稳定性。
另外,通过设置此种扩张流路部Fe,能够扩大上述的连通部分的流路的截面积,因而不用例如如上所述,增大喷出通道C1e、C2e的尺寸(中央附近的直线状部分的长度)即可。由此,也能够防止头芯片41的芯片尺寸的大型化(谋求芯片尺寸的小型化)。
另外,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此种扩张流路部Fe由在供应狭缝Sin1、Sin2以及排出狭缝Sout1、Sout2的各内侧面之中的喷嘴孔H1、H2侧的缘部形成的槽部Din、Dout构成。由此,在油墨9从供应狭缝Sin1、Sin2内经由喷出通道C1e、C2e,朝喷嘴孔H1、H2流动时,油墨9的流动变得流畅。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头芯片41的喷出稳定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此种槽部Din、Dout的侧面为前述的倒锥状,因而气泡难以停滞在槽部Din、Dout的角部附近(气泡变得容易流动),油墨9的流动变得更为流畅。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头芯片41的喷出稳定性。另外,如果气泡停滞于此种角部等,那么在气泡的周围产生乱流,因而油墨9的流动变得复杂,对喷出稳定性带来不良影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油墨9对喷出通道C1e、C2e内的流入侧(供应狭缝Sin1、Sin2侧),至少设有扩张流路部Fe。由此,例如,与仅在油墨9从喷出通道C1e、C2e内的流出侧(排出狭缝Sout1、Sout2侧)设有扩张流路部Fe的情况(相当于后述的变形例3)相比较,如下。即,由于至少在油墨9的流入侧设有扩张流路部Fe,故直接有助于油墨9的喷出动作,其结果,因墨水9对喷出通道C1e、C2e的供应量不足而导致的喷出不良的降低效果变好。由此,能够谋求头芯片41的喷出稳定性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油墨9对喷出通道C1e、C2e的流入侧(供应狭缝Sin1、Sin2侧)以及流出侧(排出狭缝Sout1、Sout2侧)双方,设有扩张流路部Fe(槽部Din、Dout)。由此,容易确保头芯片41和外部(油墨储罐3)的油墨9的循环流量。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头芯片41的喷出稳定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喷出通道C1e、C2e的侧面各自为前述的圆弧状。如此,在喷出通道C1e、C2e的侧面为圆弧状的情况下,在供应狭缝Sin1、Sin2以及排出狭缝Sout1、Sout2和喷出通道C1e、C2e之间流动的油墨9的流路的截面积特别是变窄的倾向。因而可以说,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的,因油墨9对喷出通道C1e、C2e的供应量不足而导致的喷出不良的降低效果特别好。
<2.变形例>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变形例1~8)进行说明。此外,对与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附以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说明。
[变形例1]
图7是将对变形例1所涉及的头芯片(头芯片41A)的截面结构例示意性地表示的图,与喷出通道C1e、C2e附近的截面结构例对应。该变形例1的头芯片41A(盖板413A)对应的是,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头芯片41(盖板413)中,变更了构成扩张流路部Fe的槽部Din、Dout的侧面形状的头芯片,其他结构基本相同。
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的头芯片41(图4)中,槽部Din、Dout的侧面为前述的倒锥状。相对于此,在本变形例的头芯片41A(图7)中,槽部Din、Dout的侧面各自为槽部Din、Dout的截面积随着去往喷出通道C1e、C2e(去往下方)而逐渐变大的曲面状。此外,此种曲面状的侧面例如能够通过喷砂加工而形成。
在这样的结构的本变形例的头芯片41A中,也基本上能够通过与实施方式的头芯片41相同的作用来获得同样的效果。
具体而言,在本变形例中,槽部Din、Dout的侧面为前述的曲面状,因而与实施方式同样,气泡难以停滞在槽部Din、Dout的角部附近(气泡变得容易流动),油墨9的流动变得更为流畅。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头芯片41A的喷出稳定性。
[变形例2、3]
图8是将对变形例2所涉及的头芯片(头芯片41B)的截面结构例示意性地表示的图,与喷出通道C1e、C2e附近的截面结构例对应。另外,图9是将对变形例3所涉及的头芯片(头芯片41C)的截面结构例示意性地表示的图,与喷出通道C1e、C2e附近的截面结构例对应。
在图8所示的变形例2的头芯片41B(盖板413B)中,与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头芯片41(盖板413)不同,如下。即,在该头芯片41B中,仅在油墨9对喷出通道C1e、C2e内的流入侧(供应狭缝Sin1、Sin2侧)设有扩张流路部Fe(槽部Din)。
另一方面,在图9所示的变形例3的头芯片41C(盖板413C)中,与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头芯片41(盖板413)不同,如下。即,在该头芯片41C中,仅在油墨9从喷出通道C1e、C2e的流出侧(排出狭缝Sout1、Sout2侧)设有扩张流路部Fe(槽部Dout)。
在这样的结构的变形例2、3的头芯片41B、41C中,也基本上能够通过与实施方式的头芯片41相同的作用来获得同样的效果。
但是,在实施方式的头芯片41中,由于在油墨9对喷出通道C1e、C2e的流入侧以及流出侧双方都设有扩张流路部Fe(槽部Din、Dout),故在这些变形例2、3的头芯片41B、41C中,如下。即,与实施方式相比,在变形例2、3中前述的喷出不良的降低效果差,特别是在变形例3中,由于无法直接有助于油墨9的喷出动作,故其降低效果更差。因而,可以说期望像实施方式那样,在油墨9的流入侧以及流出侧双方设置扩张流路部Fe(槽部Din、Dout)。
[变形例4]
图10是将对变形例4所涉及的头芯片(头芯片41D)的截面结构例示意性地表示的图,与喷出通道C1e、C2e附近的截面结构例对应。该变形例4的头芯片41D(盖板413D)对应的是,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头芯片41(盖板413)中,变更了扩张流路部Fe的构造的头芯片,其他结构基本相同。
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的头芯片41(图4)中,由前述的槽部Din、Dout构成扩张流路部Fe。相对于此,在本变形例的头芯片41D(图10)中,扩张流路部Fe由以下说明的旁路流路Fbin、Fbout构成。
旁路流路Fbin如图10所示,是从供应狭缝Sin1、Sin2的内侧面贯通壁部W1、W2内并到吐出通道C1e、C2e的流路。具体而言,在该头芯片41D中,设有从供应狭缝Sin1的内侧面贯通壁部W1内并到喷出通道C1e的旁路流路Fbin、以及从供应狭缝Sin2的内侧面贯通壁部W2内并到喷出通道C2e的旁路流路Fbin。
另外,旁路流路Fbout如图10所示,是从排出狭缝Sout1、Sout2的内侧面贯通壁部W1、W2内并到吐出通道C1e、C2e的流路。具体而言,在该头芯片41D中,设有从排出狭缝Sout1的内侧面贯通壁部W1内并到喷出通道C1e的旁路流路Fbout、以及从排出狭缝Sout2的内侧面贯通壁部W2内并到喷出通道C2e的旁路流路Fbout。
如此,在本变形例的头芯片41D中,扩张流路部Fe由上述的旁路流路Fbin、Fbout构成。换言之,在该头芯片41D中,将供应狭缝Sin1、Sin2以及排出狭缝Sout1、Sout2和喷出通道C1e、C2e连通的部分(连通部分)的油墨9的流路由相互独立的多个流路部(主流路部Fm以及旁路流路Fbin、Fbout)构成。由此,灰尘等异物堵在该连通部分的流路内的风险降低,并且,能够自由地设计该连通部分的流路整体的路径、位置、形状等。由此,如前所述,不仅降低了因油墨9的供应量不足而导致的喷出不良,能够提高头芯片41D的喷出稳定性,而且能够提高头芯片41D的可靠性,并且能够提高便利性。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0所示,在油墨9对喷出通道C1e、C2e内的流入侧(供应狭缝Sin1、Sin2侧),至少设有扩张流路部Fe。由此,例如,与仅在油墨9从喷出通道C1e、C2e内的流出侧(排出狭缝Sout1、Sout2侧)设有扩张流路部Fe的情况(相当于后述的变形例6)相比较,如下。即,由于至少在油墨9的流入侧设有扩张流路部Fe,故直接有助于油墨9的喷出动作,其结果,因墨水9对喷出通道C1e、C2e的供应量不足而导致的喷出不良的降低效果变好。由此,能够谋求头芯片41D的喷出稳定性的进一步提高。
而且,特别是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0所示,在油墨9对喷出通道C1e、C2e的流入侧(供应狭缝Sin1、Sin2侧)以及流出侧(排出狭缝Sout1、Sout2侧)双方,设有扩张流路部Fe(旁路流路Fbin、Fbout)。由此,容易确保头芯片41D和外部(油墨储罐3)的油墨9的循环流量。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头芯片41D的喷出稳定性。
[变形例5、6]
图11是将对变形例5所涉及的头芯片(头芯片41E)的截面结构例示意性地表示的图,与喷出通道C1e、C2e附近的截面结构例对应。另外,图12是将对变形例6所涉及的头芯片(头芯片41F)的截面结构例示意性地表示的图,与喷出通道C1e、C2e附近的截面结构例对应。
在图11所示的变形例5的头芯片41E(盖板413E)中,与图10所示的变形例4的头芯片41D(盖板413D)不同,如下。即,在该头芯片41E中,仅在油墨9对喷出通道C1e、C2e内的流入侧(供应狭缝Sin1、Sin2侧)设有扩张流路部Fe(旁路流路Fbin)。
另一方面,在图12所示的变形例6的头芯片41F(盖板413F)中,与图10所示的变形例4的头芯片41D(盖板413D)不同,如下。即,在该头芯片41F中,仅在油墨9从喷出通道C1e、C2e内的流出侧(排出狭缝Sout1、Sout2侧)设有扩张流路部Fe(旁路流路Fbout)。
在这样的结构的变形例5、6的头芯片41E、41F中,也基本上能够通过与变形例4的头芯片41D相同的作用来获得同样的效果。
但是,在变形例4的头芯片41D中,由于在油墨9对喷出通道C1e、C2e的流入侧以及流出侧双方都设有扩张流路部Fe(旁路流路Fbin、Fbout),故在这些变形例5、6的头芯片41E、41F中,如下。即,与变形例4相比,在变形例5、6中前述的喷出不良的降低效果差,特别是在变形例6中,由于无法直接有助于油墨9的喷出动作,故其降低效果更差。因而,可以说期望像变形例4那样,在油墨9的流入侧以及流出侧双方设置扩张流路部Fe(旁路流路Fbin、Fbout)。
[变形例7、8]
图13是将对变形例7所涉及的头芯片(头芯片41G)的截面结构例示意性地表示的图,与喷出通道C1e附近的截面结构例对应。另外,图14是将对变形例8所涉及的头芯片(头芯片41H)的截面结构例示意性地表示的图,与喷出通道C1e附近的截面结构例对应。
在这些图13、图14所示的变形例7、8的头芯片41G、41H中,各自与此前说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6的头芯片41、41A~41F不同,如下。即,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6的头芯片41、41A~41F都适用于从通道C1、C2的延伸方向(前述的斜向方向)的中央部喷出油墨9的、所谓侧射类型的喷墨头。相对于此,变形例7、8的头芯片41G、41H各自如以下说明的那样,适用于沿着喷出通道C1e等通道C1的延伸方向(Z轴方向)喷出油墨的,所谓边射类型的喷墨头。此外,如图13、图14所示,在该边射类型的喷墨头中,促动器板412G为前述的悬臂类型的结构(由一个压电基板构成的结构)。
具体而言,在图13所示的变形例7的头芯片41G中,设有具有多个喷出通道C1e以及多个虚拟通道C1d的促动器板412G、以及覆盖该促动器板412G上方的盖板413G。此外,促动器板412的各通道C1(喷出通道C1e以及虚拟通道C1d)如上所述地沿着Z轴方向延伸。另外,在该头芯片41G,设有具有与多个喷出通道C1e单独连通的多个喷嘴孔H1并且在X-Y平面内延伸的喷嘴板411、以及对促动器板412G以及盖板413G和喷嘴板411进行支撑的支撑板410。此外,在盖板413G,设有用于使油墨9流入喷出通道C1e内的供应狭缝Sin、以及从上方覆盖喷出通道C1e的壁部W。
而且,在该头芯片41G中,在将供应狭缝Sin和喷出通道C1e连通的部分(连通部分)的油墨9的流路,设有在盖板413G的壁部W形成并且将该流路的截面积扩大的扩张流路部Fe。特别是在该头芯片41G中,此种扩张流路部Fe由在供应狭缝Sin1的内侧面之中的喷嘴孔H1侧的缘部形成的槽部Din构成。
另一方面,图14所示的变形例8的头芯片41H是在上述的变形例7的头芯片41G中,代替盖板413G设有盖板413H的头芯片。在该头芯片41H中,与头芯片41G同样,在将供应狭缝Sin和喷出通道C1e连通的部分(连通部分)的油墨9的流路,设有在盖板413H的壁部W形成并且将该流路的截面积扩大的扩张流路部Fe。
但是,在该头芯片41H中,此种扩张流路部Fe由从供应狭缝Sin贯通壁部W内并到喷出通道C1e的旁路流路Fbin构成。
在这样的结构(边射类型)的变形例7、8的头芯片41G、41H中,也基本上能够通过与此前说明的头芯片41、41A~41F(侧射类型)相同的作用来获得同样的效果。
<3.其他变形例>
以上,举了几个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等,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具体地举了打印机、喷墨头以及头芯片的各部件的结构例(形状、配置、个数等)进行了说明,但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说明的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和配置、个数等。另外,关于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说明的各种参数的值和范围、大小关系等,也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等中说明的,也可以是其他值和范围、大小关系等。
具体而言,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将两列类型(具有两列喷嘴列An1、An2)的喷墨头4举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本例。即,例如还可以是一列类型(具有一列喷嘴列)的喷墨头、三列以上(例如三列、四列等)的多列类型(具有三列以上喷嘴列)的喷墨头。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对各喷出通道(喷出槽)以及各虚拟通道(非喷出槽)各自在促动器板412内沿着斜向方向延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本例。即,例如,各喷出通道以及各虚拟通道还可以各自在促动器板412内沿着Y轴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例如,关于喷嘴孔H1、H2的剖面形状,不限定于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说明的这样的圆形状,例如,也可以为椭圆形状、三角形状等多边形状、星形形状等。
此外,例如,关于扩张流路部Fe的构成例,不限于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说明的例子(槽部Din、Dout或旁路流路Fbin、Fbout的结构例),还可以是其他结构例。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主要举使油墨9在油墨储罐和喷墨头之间循环并利用的,循环式的喷墨头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本例。即,在不使油墨9循环而进行利用的,非循环式的喷墨头中,也可以适用本公开。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说明的一系列的处理可以利用硬件(电路)进行,也可以利用软件(程序)进行。在利用软件进行的情况下,该软件由用于通过电脑使各功能运行的程序组构成。各程序例如可以事先编入上述电脑而使用,也可以从网络或记录介质安装到上述电脑而使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作为本公开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一个具体例,举了打印机1(喷墨打印机)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将本公开适用于喷墨打印机以外的其他装置。换言之,也可以将本公开的“头芯片”以及“液体喷射头”(喷墨头)适用于喷墨打印机以外的其他装置。具体地,例如也可以将本公开的“头芯片”以及“液体喷射头”适用于传真机和按需打印机等装置。
除此以外,也可以将目前为止说明的各种例子任意组合而使用。
此外,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效果仅为示例,并非用于限定,也可以具有其他效果。
另外,本公开也能够采用以下这样的结构。
(1)一种头芯片,为喷射液体的头芯片,具备:
促动器板,其具有填充前述液体的多个喷出槽;
喷嘴板,其具有与前述多个喷出槽单独地连通的多个喷嘴孔;以及
盖板,其具有贯通孔,以及覆盖前述喷出槽的壁部,前述液体在前述喷出槽与前述贯通孔之间流动,
将前述贯通孔和前述喷出槽连通的部分的前述液体的流路具有:
主流路部;以及
在前述壁部形成,将前述流路的截面积扩大的扩张流路部。
(2)根据上述(1)记载的头芯片,前述扩张流路部是在前述贯通孔的内侧面之中的前述喷嘴孔侧的缘部形成的槽部。
(3)根据上述(2)记载的头芯片,前述槽部的侧面为前述槽部的截面积随着去往前述喷出槽而逐渐变大的倒锥状或曲面状。
(4)根据上述(1)记载的头芯片,前述扩张流路部是从前述贯通孔的内侧面贯通前述壁部内并到前述喷出槽的旁路流路。
(5)根据上述(1)至(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头芯片,以前述液体在前述头芯片内与前述头芯片的外部之间循环的方式构成,并且
前述贯通孔由用于使前述液体流入前述喷出槽内的第一贯通孔、以及用于使前述液体从前述喷出槽内流出的第二贯通孔构成,
在前述第一贯通孔以及前述第二贯通孔之中,至少在将前述第一贯通孔和前述喷出槽连通的部分的前述流路,设有前述扩张流路部。
(6)根据上述(5)记载的头芯片,在将前述第一贯通孔和前述喷出槽连通的部分的前述流路、以及将前述第二贯通孔和前述喷出槽连通的部分的前述流路双方,设有前述扩张流路部。
(7)根据上述(1)至(6)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头芯片,前述喷出槽具有前述喷出槽的截面积从前述盖板侧朝前述喷嘴板侧逐渐变小的圆弧状侧面。
(8)一种液体喷射头,具备上述(1)至(7)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头芯片。
(9)一种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具备上述(8)所记载的液体喷射头、以及容纳前述液体的容纳部。
符号说明
1 打印机
10 框体
2a、2b 运送机构
21 栅格辊
22 夹送辊
3(3Y、3M、3C、3B) 油墨储罐
4(4Y、4M、4C、4B) 喷墨头
40 流路板
41A~41H 头芯片
410 支撑板
411 喷嘴板
412、412G 促动器板
413、413A~413H 盖板
421、422 通道列
5 循环机构
50 循环流路
50a、50b 流路(供应管)
52a、52b 送液泵
6 扫描机构
61a、61b 导轨
62 滑架
63 驱动机构
631a、631b 滑轮
632 无接头带
633 驱动马达
9 油墨
P 记录纸
d 运送方向
H1、H2 喷嘴孔
An1、An2 喷嘴列
C1、C2 通道
C1e、C2e 喷出通道
C1d、C2d 虚拟通道
Wd 驱动壁
Ed 驱动电极
Edc 共通电极(公共电极)
Eda 个别电极(有源电极)
Rin1、Rin2 入口侧共通油墨室
Rout1、Rout2 出口侧共通油墨室
Sin1、Sin2 供应狭缝
Sout1、Sout2 排出狭缝
W、W1、W2 壁部
Fm 主流路部
Fe 扩张流路部
Din、Dout 槽部
Fbin、Fbout 旁路流路。

Claims (9)

1.一种头芯片,为喷射液体的头芯片,具备:
促动器板,其具有填充所述液体的多个喷出槽;
喷嘴板,其具有与所述多个喷出槽单独地连通的多个喷嘴孔;以及
盖板,其具有贯通孔,以及覆盖所述喷出槽的壁部,所述液体在所述喷出槽与所述贯通孔之间流动,
将所述贯通孔和所述喷出槽连通的部分的所述液体的流路具有:
主流路部;以及
在所述壁部形成,将所述流路的截面积扩大的扩张流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流路部是在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之中的所述喷嘴孔侧的缘部形成的槽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的侧面为所述槽部的截面积随着去往所述喷出槽而逐渐变大的倒锥状或曲面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流路部是从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贯通所述壁部内并到所述喷出槽的旁路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头芯片,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液体在所述头芯片内与所述头芯片的外部之间循环的方式构成,并且
所述贯通孔由用于使所述液体流入所述喷出槽内的第一贯通孔、以及用于使所述液体从所述喷出槽内流出的第二贯通孔构成,
在所述第一贯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之中,至少在将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喷出槽连通的部分的所述流路,设有所述扩张流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芯片,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喷出槽连通的部分的所述流路、以及将所述第二贯通孔和所述喷出槽连通的部分的所述流路双方,设有所述扩张流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头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出槽具有所述喷出槽的截面积从所述盖板侧朝所述喷嘴板侧逐渐变小的圆弧状侧面。
8.一种液体喷射头,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头芯片。
9. 一种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液体喷射头;以及
容纳所述液体的容纳部。
CN201811347143.4A 2017-11-13 2018-11-13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Pending CN1098495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8099A JP2019089222A (ja) 2017-11-13 2017-11-13 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2017-218099 2017-11-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9516A true CN109849516A (zh) 2019-06-07

Family

ID=64308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47143.4A Pending CN109849516A (zh) 2017-11-13 2018-11-13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4271B2 (zh)
EP (1) EP3482952A1 (zh)
JP (1) JP2019089222A (zh)
CN (1) CN10984951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8685A (zh) * 2019-11-28 2021-05-28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12848687A (zh) * 2019-11-28 2021-05-28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12848686A (zh) * 2019-11-28 2021-05-28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14851711A (zh) * 2021-01-20 2022-08-05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液体喷出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31376B2 (ja) * 2018-03-04 2022-03-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7322563B2 (ja) * 2019-07-17 2023-08-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7474661B2 (ja) 2020-09-02 2024-04-25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7467944B2 (ja) 2020-01-30 2024-04-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7459540B2 (ja) 2020-02-07 2024-04-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22097961A (ja) * 2020-12-21 2022-07-01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2994A (en) * 1990-11-09 1993-10-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head
EP0636481A2 (en) * 1993-07-26 1995-02-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jet printing head and print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liquid-jet printing head
US6014153A (en) * 1995-07-26 2000-01-11 Xaar Technology Limited Pulsed droplet deposition apparatus
US20110074845A1 (en) * 2009-09-28 2011-03-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iving method of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20110109703A1 (en) * 2009-11-12 2011-05-12 Osamu Koseki Liquid jet head, liquid jet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liquid jet head
EP2540503A1 (en) * 2011-06-28 2013-01-02 SII Printek Inc Liquid jet head, liquid je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jet head
US20130271531A1 (en) * 2012-04-12 2013-10-17 Sii Printek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jet head, liquid jet head, and liquid jet apparatus
GB201413141D0 (en) * 2013-07-29 2014-09-10 Sll Printek Inc Liquid jet heaad, liquid je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jet head
US20160318302A1 (en) * 2015-04-28 2016-11-03 Sii Printek Inc. Liquid injection hea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injection head, and liquid injection device
US20170173956A1 (en) * 2015-12-16 2017-06-22 Sii Printek Inc. Liquid jet head and liquid jet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2156A (ja) * 1986-10-31 1988-05-17 Nec Corp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
US5650810A (en) * 1992-12-03 1997-07-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 head having a manifold wall portion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by injection molding
JPH06210860A (ja) * 1993-01-20 1994-08-02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噴射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ク噴射装置
US5438739A (en) * 1993-05-25 1995-08-08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king an elongated ink jet printhead
US6139133A (en) * 1997-03-31 2000-10-3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head for ejecting ink by exerting pressure on ink in ink channels
KR100754392B1 (ko) * 2005-12-27 2007-08-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프린트헤드의 잉크유로 구조체 및 이를 구비한잉크젯 프린트헤드
JP2008201023A (ja) * 2007-02-21 2008-09-04 Sii Printek Inc ヘッドチップ、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1131533A (ja) * 2009-12-25 2011-07-07 Sii Printek Inc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2051253A (ja) 2010-09-01 2012-03-15 Toshiba Tec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13176941A (ja) * 2012-02-29 2013-09-0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7073944B (zh) * 2015-03-23 2019-06-28 京瓷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JP6533438B2 (ja) * 2015-09-10 2019-06-19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2994A (en) * 1990-11-09 1993-10-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head
EP0636481A2 (en) * 1993-07-26 1995-02-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jet printing head and print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liquid-jet printing head
US6014153A (en) * 1995-07-26 2000-01-11 Xaar Technology Limited Pulsed droplet deposition apparatus
US20110074845A1 (en) * 2009-09-28 2011-03-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iving method of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20110109703A1 (en) * 2009-11-12 2011-05-12 Osamu Koseki Liquid jet head, liquid jet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liquid jet head
EP2540503A1 (en) * 2011-06-28 2013-01-02 SII Printek Inc Liquid jet head, liquid je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jet head
US20130271531A1 (en) * 2012-04-12 2013-10-17 Sii Printek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jet head, liquid jet head, and liquid jet apparatus
GB201413141D0 (en) * 2013-07-29 2014-09-10 Sll Printek Inc Liquid jet heaad, liquid je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jet head
US20160318302A1 (en) * 2015-04-28 2016-11-03 Sii Printek Inc. Liquid injection hea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injection head, and liquid injection device
US20170173956A1 (en) * 2015-12-16 2017-06-22 Sii Printek Inc. Liquid jet head and liquid jet device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8685A (zh) * 2019-11-28 2021-05-28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12848687A (zh) * 2019-11-28 2021-05-28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12848686A (zh) * 2019-11-28 2021-05-28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12848687B (zh) * 2019-11-28 2023-11-07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12848686B (zh) * 2019-11-28 2023-11-17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12848685B (zh) * 2019-11-28 2024-01-05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14851711A (zh) * 2021-01-20 2022-08-05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液体喷出头
CN114851711B (zh) * 2021-01-20 2024-05-24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液体喷出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54271B2 (en) 2020-05-19
US20190143680A1 (en) 2019-05-16
EP3482952A1 (en) 2019-05-15
JP2019089222A (ja) 2019-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9516A (zh)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JP511288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チップ、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チップの製造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0001208A (zh)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液体喷射头的驱动方法
US9186892B2 (en) Liquid jet head and liquid jet apparatus
CN109421369A (zh)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JP2017065143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9849515A (zh)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09849513A (zh)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JP2015171801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12848685B (zh)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JP6322448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6457832A (zh) 流路构件、液体喷出头、记录装置以及流路构件的制造方法
JP2021084347A (ja) 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CN109849518A (zh)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09849511A (zh)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JP7326900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CN109849512A (zh)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09849517A (zh)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08248220A (zh)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JP6314057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12848687B (zh) 头芯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EP4023443B1 (en) Head chip, liquid jet head, and liquid jet recording device
JP7474661B2 (ja) 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CN109747269A (zh)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JP2020110945A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