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14346A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14346A
CN109814346A CN201811356195.8A CN201811356195A CN109814346A CN 109814346 A CN109814346 A CN 109814346A CN 201811356195 A CN201811356195 A CN 201811356195A CN 109814346 A CN109814346 A CN 1098143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oncentration
mode
under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561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14346B (zh
Inventor
下村正树
工藤庆树
北洋
船谷和弘
佐藤圭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riority to CN20211114721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778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14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4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14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43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supply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eveloper supply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33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 G03G15/5041Detecting a toner image, e.g. density, toner coverage, using a test pa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1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liquid developer
    • G03G15/104Preparing, mixing, transport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105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toner concent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8Driving control for rotary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speed control, stop position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03G15/5058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using a test pa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2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copy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 H04N1/603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using test pattern analys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75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 G03G15/5087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for receiving image dat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33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0037Toner image det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33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0037Toner image detection
    • G03G2215/00042Optical det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5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67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recording medium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减少了与检测图像的形成和检测相关的停机时间。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由浓度传感器在第一模式下检测到的检测图像的第一检测结果来计算第一转换单元,以转换输入图像数据的层次,使得输入图像数据的浓度输出变为第一浓度输出特性。控制器基于第一模式下的检测结果和校正信息来生成第二转换单元,以转换输入图像数据的层次,使得输入图像数据的浓度输出变为第二浓度输出特性,并且基于由浓度传感器在第二模式下检测到的检测图像的第二检测结果以及第一检测结果来进一步更新校正信息。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具有可变浓度图像形成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该模式通过显影剂供应构件来控制要供应到图像承载构件的显影剂的供应量。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的领域中,使用通过将输入图像信号与对应于输入图像信号的输出图像的浓度之间的相关性表示为曲线而获得的γ曲线。还已知一种所谓的查找表,该查找表被配置为转换输入图像信号的层次(gradation),以便获得输出图像相对于输入图像信号的线性浓度特性。使用这种查找表的校正被称为所谓的“γ校正”。此外,已知一种方法,其中当γ曲线由于例如操作环境和图像形成装置的连续操作时间而崩溃时,图像形成装置在带上形成检测图像并重新创建用于校正查找表的γ曲线(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H08-227222号)。
近年来,需要具有进一步改进的图像质量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且存在作为其指标之一的色域。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色域是指可以由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色彩再现范围,并且意味着随着色域变宽,色彩再现范围变宽并且优越性随着图像形成装置而增加。例如,可以想到增加记录材料上的显影剂量的方法作为扩展色域的一种方法。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H08-227222号中,公开了一种通过改变显影辊的旋转速度来调整二次颜色的颜色印象的建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H08-227222号的配置具有调整颜色印象的目的,并且不旨在增加记录材料上的显影剂量,但是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扩展色域。即,有可能通过增加显影辊的旋转速度来增加显影剂量。
但是,相关技术在形成检测图像方面具有以下问题。当显影辊的旋转速度以及其它此类处理条件改变时,需要为每个处理条件形成检测图像和对其检测。但是,每次处理条件改变时,当针对每个处理条件形成检测图像并且对其检测时,停机时间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感光鼓;
显影辊,被配置为用调色剂在感光鼓上显影静电潜像,以形成调色剂图像;
带,在上面要被转印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要,或者在上面承载记录材料,调色剂图像将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在带上形成的检测图像的浓度,其中图像形成装置被配置为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执行图像形成,其中在第一模式下,显影辊的圆周速度相对于感光鼓的圆周速度的圆周速度差是第一圆周速度差,并且在第二模式下,圆周速度差大于第一圆周速度差;
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由检测器在第一模式下检测到的检测图像的第一检测结果来计算第一转换单元,该第一转换单元被配置为转换输入图像数据的层次,使得输入图像数据的浓度输出变为第一浓度输出特性;以及
存储装置,
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第一模式下的检测结果和校正信息来生成第二转换单元,该第二转换单元被配置为转换输入图像数据的层次,使得输入图像数据的浓度输出变为第二模式下的第二浓度输出特性,和
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由检测器在第二模式下检测到的检测图像的第二检测结果以及第一检测结果来进一步更新校正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感光鼓;
显影辊,被配置为用调色剂在感光鼓上显影静电潜像,以形成调色剂图像;
带,在上面要被转印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或者在上面承载记录材料,调色剂图像将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在带上形成的检测图像的浓度;
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由检测器在第一模式下对检测图像进行检测的浓度的结果来执行第一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用于获得指示第一模式下的输入图像数据和与输入图像数据对应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的第一特性;以及
存储装置,
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预测浓度校正,用于基于第一特性来预测指示第二模式下的输入图像数据和与输入图像数据对应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的特点,并通过使用预测特性在第二模式下执行图像形成,其中在第二模式下,利用与第一模式下的色域不同的色域执行图像形成,
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由检测器在第二模式下对检测图像进行检测的浓度的结果来执行第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用于获得指示第二模式下的输入图像数据和与输入图像数据对应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的第二特性,基于第二特性和预测特性获得校正值,并且在将获得的校正值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同时使用获得的校正值校正预测特性,以及
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使用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获得的校正值在不执行第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情况下来进一步校正预测特性。
参考附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要公开的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配置图。
图2A是要公开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的图像形成站的示意性配置图。
图2B是感光鼓的层结构的示意性解释图。
图3是要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感光鼓的表面电位的示意性解释图。
图4A是要公开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的浓度传感器的配置的示意性解释图。
图4B和图4C各自是浓度传感器输出的示意性解释图。
图5是要公开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的控制器处理的示意性解释图。
图6A是在要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正常打印模式时的查找表的示意性解释图。
图6B是在宽色域打印模式时的查找表的示意性解释图。
图7A和图7B各自是在要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基于显影辊的圆周速度和感光鼓的使用程度的浓度的示意性解释图。
图8A是在要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基于感光鼓的使用程度的表面电位相对于光强度的示意性解释图。
图8B是基于显影单元的使用程度的浓度的示意性解释图。
图9是要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正常打印模式与宽色域打印模式之间的浓度比率的示意性解释图。
图10是用于图示要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用于浓度校正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A和图11B各自是用于示出在要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通过验证获得的γ曲线的图。
图12是用于图示要公开的第二实施例中用于浓度校正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示出要公开的第二实施例中通过验证获得的γ曲线的图。
图14是用于图示要公开的第三实施例中用于浓度校正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作为实施例描述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模式。
[第一实施例]
[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示意性配置图。图像形成装置200是全色激光打印机,其采用在线系统和中间转印系统。图像形成装置200也是能够在正常打印模式下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正常打印模式是第一模式,并且宽色域打印模式是使用与正常打印模式下的色域不同的色域的第二模式。图像形成装置200基于从主机计算机(下文中称为“主机PC”)(未示出)经由控制器201输入到引擎控制器202的图像信息,在用作转印材料的记录材料203上形成全色图像。图像形成装置200包括用作存储装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30,并且控制器201将包括稍后描述的差ΔL(i)的信息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
图像形成装置200包括用于相应颜色的图像形成站SY、SM、SC和SK。作为示例,图2A中图示了用于黄色的图像形成站SY。图像形成站SY包括:处理盒204Y,被配置为沿着图2A中所示的箭头A方向旋转的中间转印带205,以及跨过中间转印带205布置在处理盒204Y的相对侧上的一次转印辊206Y。图2A中所示的箭头-A方向在下文中称为“旋转方向A”。处理盒204Y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234Y。非易失性存储器234Y存储:例如,调色剂的当前使用量(下文中称为“调色剂使用量”)、鼓单元310的当前使用量或其它此类信息项。每次执行打印时,相继更新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4Y中的那些信息项。相应的图像形成站SY、SM、SC和SK在中间转印带205的旋转方向A上彼此对齐地布置,并且除了要形成的图像的颜色之外基本上彼此相同。因此,除非彼此另外区分,否则相应的图像形成站SY、SM、SC和SK通过省略后缀Y、M、C和K来共同描述,每个后缀指示为对应颜色提供该部件。
处理盒204包括用作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301。感光鼓301通过驱动单元(未示出)在图2A中所示的箭头B方向上被旋转驱动。充电辊302具有由高电压电源(未示出)施加的高电压,由此均匀地对感光鼓301的表面充电。然后,用作曝光单元的扫描仪单元207基于被输入到引擎控制器202的图像信息用激光照射感光鼓301,由此在感光鼓30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用作显影剂供应单元的显影辊303由驱动单元(未示出)在图2A中所示的箭头C方向上旋转。用作被充电以涂覆显影辊303表面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沿着感光鼓301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粘附,由此使静电潜像变成可见图像。在以下描述中,基于调色剂的可见图像被称为“调色剂图像”。
感光鼓301的基层接地,并且通过高电压电源(未示出)将具有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施加到一次转印辊206。因此,在一次转印辊206和感光鼓301之间形成的夹持部处形成电场,并且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30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5上。中间转印带205也在相对辊217周围被拉伸,并且作为检测单元的浓度传感器218跨中间转印带205在与相对辊217相对的一侧上提供。
残留在感光鼓301表面上的不能被完全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5上的调色剂通过鼓清洁刮板304从感光鼓301上移除,以收集在废调色剂容器305中。调色剂补充辊306在图2A中所示的箭头D方向旋转,以用调色剂补充显影辊303,并且搅拌器307在图2A中所示的箭头E方向旋转,以用调色剂补充调色剂补充辊306。调色剂调节刮板308被固定,因此显影辊303由于其自身的旋转而被调色剂调节刮板308摩擦。涂覆显影辊303表面的调色剂具有在这个摩擦部分处被充电的同时被调节的量。因此,可以以稳定的浓度显影调色剂图像。包括显影辊303、搅拌器307、调色剂补充辊306和调色剂调节刮板308的构造在下文中统称为“显影单元309”。同时,包括感光鼓301、充电辊302、鼓清洁刮板304和废调色剂容器305的构造在下文中统称为“鼓单元310”。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200不仅可以使用普通打印模式作为参考图像形成模式,而且还可以使用宽色域打印模式作为可变浓度图像形成模式。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显影辊303的圆周速度与感光鼓301的圆周速度之差(下文中称为“圆周速度差”)被设置为大于正常打印模式下,或者增加电位对比,使得感光鼓301上(感光鼓上)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量增加,以实现更宽的色域。在下文中,显影剂量也被称为“调色剂量”。即,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圆周速度差增加,使得调色剂的供应量变得大于正常打印模式下。这需要设置感光鼓301的表面电位,并且稍后将详细描述电位对比的设置。
中间转印带205在旋转方向A上旋转,由此使得在用于相应颜色的图像形成站S中生成的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205上(在带上)形成并被携带。接收记录材料203,以堆叠在片材馈送盒208中。片材馈送辊209基于片材馈送开始信号被驱动,由此馈送每个记录材料203。记录材料203被传送,以便经由对准辊对210在预定定时到达在二次转印辊211和二次转印相对辊212之间形成的夹持部(下文中也称为“二次转印部分”)。
具体而言,传送记录材料203,使得中间转印带205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前缘部分和记录材料203的前缘部分在预定定时彼此相遇。在二次转印辊211和二次转印相对辊212之间夹持并传送记录材料203的同时,具有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极性的电压从电源装置(未示出)施加到二次转印辊211。二次转印相对辊212接地,因此在二次转印辊211和二次转印相对辊212之间形成电场。这个电场使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205转印到记录材料203上。在通过二次转印辊211和二次转印相对辊212之间的夹持部之后,通过定影设备213对记录材料203进行加热和加压处理。这使得记录材料203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记录材料203。之后,将记录材料203从出口214传送到输送托盘215,从而完成图像形成处理。同时,通过清洁构件216从中间转印带205移除中间转印带205上的不能被二次转印部分完全转印的调色剂,并且中间转印带205被刷新到再次允许图像形成的状态。
图像形成装置200包括操作单元300。操作单元300包括数字小键盘或触摸面板。在操作单元300上,从用户接收与打印有关的信息作为输入,并且显示指示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状态的信息。
[感光鼓]
图2B是用于图示感光鼓301的层结构的图。感光鼓301按照从底层开始的次序如下由层构成。感光鼓301由以下形成:由铝或其它这种导电材料制成的鼓基座311、用于抑制光干涉和改进上层的粘合特性的底涂层312、用于生成载流子的电荷生成层313、以及用于运输所生成的载流子的电荷运输层314。鼓基座311接地,并且感光鼓301的表面由充电辊302充电,从而形成从感光鼓301的内部朝着外部指向的电场。当通过扫描仪单元207用激光L照射感光鼓301时,由电荷生成层313生成载流子(带有加号的圆圈)。该载流子被上面提到的电场(断线)移动,以在感光鼓301的表面上与电荷(带有减号的圆圈)配对,由此改变感光鼓301的表面电位。
[感光鼓等的表面电位]
参考图3描述正常打印模式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感光鼓301的表面电位。在图3中,纵轴表示电位(-V)。首先,将充电辊302对感光鼓301的表面充电至的电位设置为充电电位Vd。之后,已经曝光的感光鼓301的表面电位变为曝光电位V1。通过高电压电源(未示出)将电压施加到显影辊303,以维持显影电位Vdc。显影电位Vdc被设置在曝光电位V1和充电电位Vd之间。因此,在非曝光区段中,在与涂敷显影辊303的表面的调色剂朝着感光鼓301侧显影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形成电场,而在曝光区段中,在调色剂朝着感光鼓301侧显影的方向上形成电场。调色剂基于电场在曝光区段中显影,但是随着更多调色剂显影,感光鼓301的表面电位由于调色剂电荷而增加,因此曝光区段中的电场变弱。因此,即使当为了增加调色剂供应量而增加圆周速度差时,感光鼓301上的调色剂量也会由于一定的圆周速度差而饱和。为了增加感光鼓301上的调色剂量,需要设置足够的电位对比(Vdc-V1)。在这种情况下,Vdc-V1的电位对比被设置为电位对比Vcont。但是,即使当曝光量在基于充电电压的电荷由于曝光而充分消失的状态下增加时,感光鼓301内的电场也变弱,因此在电荷生成层313中生成的载流子不移动到表面,这抑制了电位的改变。因此,为了设置更高的电位对比Vcont,需要更高的充电电压。
如上所述,在用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的正常打印模式下,采用140%的圆周速度差,Vd_n=-500V,Vdc_n=-350V并且Vl_n=-100V。同时,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采用280%的圆周速度差,Vd_w=-850V,Vdc_w=-600V并且Vl_w=-120V。在这种情况下,充电电压Vd、显影电位Vdc和曝光电位V1在正常打印模式下分别由Vd_n、Vdc_n和Vl_n表示,并且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分别由Vd_w、Vdc_w和Vl_w表示。每种打印模式下的每个电位被设置为显影涂覆显影辊303表面的调色剂所需的足够大的值。因此,即使当电位由于某种原因而波动时,要显影的调色剂量也不会改变,这使浓度稳定。但是,假设在正常打印模式下采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每个电位,当电位波动时,要显影的调色剂量根据波动而改变,这损害了浓度的稳定性。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从浓度稳定性的观点来看,采用Vd_n、Vdc_n和Vl_n代替Vd_w、Vdc_w和Vl_w作为正常打印模式下的各个电位。
[浓度传感器]
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印刷品的色调取决于包括盒的使用状态和使用环境在内的各种条件而变化。因此,需要适当地测量浓度并将浓度反馈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的控制机制。图4A是用于图示用作浓度测量单元的浓度传感器218的示意性配置的图。在已经转印到图像形成站S中的中间转印带205的表面上之后,调色剂图像T根据中间转印带205的旋转被携带到相对辊217的位置。浓度传感器218跨中间转印带205布置在与相对辊217相对的一侧上。浓度传感器218主要包括光发射元件219、镜面反射光接收元件220和漫反射光接收元件221。光发射元件219发射红外光,并且红外光被调色剂图像T的表面反射。镜面反射光接收元件220相对于调色剂图像T的位置以镜面反射方向布置,并且检测在调色剂图像T的位置处镜面反射的光。漫反射光接收元件221相对于调色剂图像T布置在镜面反射方向上的位置之外的位置处,并且检测在调色剂图像T的位置处漫反射的光。图4A中的旋转方向A与上面提到的中间转印带205的旋转方向A相同,并且在图4A中,中间转印带205从图纸的背面朝着前方移动。
[传感器输出]
图4B是用于示出由浓度传感器218获得的输出结果的曲线图。在图4B中,横轴表示图像数据,其以十六进制(Hex)表示,并且纵轴表示来自浓度传感器218的输出(传感器输出)。当调色剂图像T具有小的调色剂量时(即,当图像数据具有小的值时),浓度传感器218检测来自中间转印带205的表面的反射,中间转印带205是光滑的、镜面抛光的并且是黑色的,并且因此镜面反射检测输出401(点线)大,而漫反射检测输出402(断线)小。调色剂的颗粒直径大于中间转印带205的表面属性的规模。因此,当调色剂增加时(即,当图像数据具有更大的值时),镜面反射检测输出401变得更小,而漫反射检测输出402变得更大。镜面反射检测输出401包括漫反射分量,因此有可能通过基于漫反射检测输出402从镜面反射检测输出401中减去漫反射分量来获得与浓度相关的传感器输出403(实线)。如上所述,基于由浓度传感器218获得的镜面反射光和漫反射光的检测结果来计算浓度。
[漫反射检测输出]
通过使用上述传感器输出,有可能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测量检测图像。但是,当检测图像的调色剂量(具有大层次值的检测图像)增加时,上面提到的传感器的准确度恶化。现在,描述通过利用镜面反射检测输出(在减去漫反射输出之后)403来校正漫反射检测输出402来改进准确度的机制。其细节在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2-236402号中描述。
图4C是用于示出镜面反射检测输出(在减去漫反射输出之后)403和漫反射检测输出402的曲线图,其在中间转印带205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T被浓度传感器218检测时表现出来。横轴表示浓度,并且纵轴表示检测输出。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示例描述当由浓度传感器218检测到黄色调色剂时获得的检测输出。由浓度传感器218在预定定时检测镜面反射检测输出403。漫反射检测输出402由浓度传感器218在与镜面反射检测输出403的预定定时相同的预定定时检测。当检测中间转印带205的表面时(即,当浓度为0时),镜面反射检测输出403具有最高的检测输出。同时,镜面反射检测输出403使检测输出在浓度变为1的位置附近达到0的下限。由此可以理解,镜面反射检测输出403在低浓度侧上表现出高检测准确度,而在高浓度侧上表现出低检测准确度。
漫反射检测输出402随着浓度增加而上升。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值的变化小于在低浓度侧上镜面反射检测输出403的情况下的变化,因此检测准确度较差,但是在高浓度侧上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检测准确度。鉴于此,利用归一化漫反射检测输出在高浓度侧上执行浓度检测,由此能够改进浓度检测的准确度。
现在,参考图4C描述使用镜面反射检测输出的漫反射检测输出的归一化校正过程。首先,唯一地确定由基本输出值归一化的镜面反射检测输出403,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将浓度为0.5的检测输出设置为参考值P。在图4C中,尚未归一化的漫反射检测输出402在浓度为0.5处被设置为P1。
因此,将尚未归一化的漫反射检测输出402乘以P/P1的值,以获得已经归一化的漫反射检测输出404。然后,控制器201通过检测具有等于或高于预定浓度(等于或高于例如0.5的浓度)的层次的检测图像来检测并获取漫反射检测输出404。
已经归一化的漫反射检测输出404可以通过上面提到的过程获得,由此即使在高浓度区域(表现出等于或高于例如0.5的浓度)也允许进行更准确的浓度检测。
[图像处理]
接下来,描述由浓度传感器218获得的色调信息如何用于校正。在图5中,图示了控制器的处理流程的概要。一般而言,以PCL、PostScript或其它这种页面描述语言(PDL)描述的打印作业从主机PC 222等发送到控制器201。控制器201主要经由光栅图像处理器(RIP)部分223、颜色转换部分224、γ校正部分225和半色调部分226向引擎控制器202发送关于Y、M、C和K的位图信息。
具体而言,RIP部分223使已经从主机PC 222发送的PDL中描述的打印作业经历由解释器进行的文件分析,并且执行到与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分辨率对应的RGB位图的转换。一般而言,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颜色再现范围窄于液晶显示器的颜色再现范围。因此,考虑到设备之间的颜色再现范围的差异,后续级中的颜色转换部分224执行颜色匹配以尽可能多地匹配色调。颜色转换部分224还执行例如从RGB数据到YMCK数据的转换。之后,γ校正部分225执行伽马校正,并且半色调部分226执行抖动或其它这种层次表示处理。由浓度传感器218获得的检测结果用于通过γ校正部分225选择适当的图像数据。
[查找表]
在图6A中,示出了查找表(LUT)。在图6A的第一象限中,示出了查找表的曲线图,并且横轴表示输入图像数据,其以十六进制(Hex)表示,而纵轴表示要使用的图像数据,其以十六进制表示。在图6A的第二象限中,示出了校正前的γ曲线(下文中也称为“校正前γ曲线”),并且横轴表示反射浓度,而纵轴表示要以与第一象限中相同的方式使用的图像数据。反射浓度也简称为“浓度”。γ曲线指的是指示输入图像数据(i)与对应于输入图像数据的实际输出图像浓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在第三象限中,示出了校正后的γ曲线(下文中也称为“校正后γ曲线”),并且横轴表示与第二象限中相同方式的反射浓度(浓度输出),而纵轴表示输入图像数据(Hex)。图6A的第二象限中所示的曲线图是校正前γ曲线。通常,校正前γ曲线没有线性。因此,不按原样使用输入图像数据,并且选择使用用于维持线性的这种图像数据。指示这种输入图像数据与实际使用的图像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的表被称为“查找表”。此外,基于当前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特性重建查找表的处理被称为“伽马校正”(下文中称为“γ校正”)。假设理想的是,如图6A的第三象限中所示,输入图像数据与反射浓度之间的关系存在线性。这个曲线图是用于示出输入图像数据与反射浓度等之间的一般关系的曲线图。这个曲线图的数据是例如基于通过外部测量装置等测量在记录材料203上打印的定影后的图像浓度的结果而获得的数据。例如,在这个示例中应该理解的是,考虑到图6A的第二象限中所示的当前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特性(校正前γ曲线),实际上需要使用C0h的图像数据,以便获得80h的输入图像数据的理想的浓度。
校正前γ曲线是当前图像形成装置本身的特性,并且取决于包括盒和使用环境在内的各种条件而变化。这也适用于打印模式(例如,正常打印模式和宽色域打印模式)之间的差异。以与图6A的曲线图相同的方式绘制图6B的曲线图,并且省略对横轴、纵轴等的描述。图6B是用于示出当通过使用针对正常打印模式优化的查找表(第一转换单元)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执行打印时反射浓度如何偏离线性的图。在图6B中,第二象限中的断线指示正常打印模式下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特性,并且断线的曲线图与图6A的第二象限的曲线图相同。同时,在图6B中,第二象限中的实线指示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特性(校正前γ曲线)。宽色域打印模式是通过增加显影辊303与感光鼓301的圆周速度差来增加调色剂量的打印模式。因此,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反射浓度在整个图像数据区域上高于正常打印模式。当基于80h的输入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形成时,在正常打印模式下反射浓度约为0.6,而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反射浓度增加到1.0。即,当正常打印模式下的LUT用于80h的输入图像数据时,要使用的图像数据变为C0h。为此,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浓度变为1.0,这比要实现的浓度0.6更深。
因此,如图6B的第三象限中所示,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后γ曲线(断线)具有线性,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后γ曲线(实线)没有线性,并且具有不平衡的形状。因此,通常还需要在以与正常打印模式下相同的方式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通过使用浓度传感器218掌握(grasp)伽马之后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获得查找表。但是,为了获得用于宽色域打印模式的LUT,需要在与正常打印模式分开地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也添加在中间转印带205上形成用于检测的调色剂图像(检测图像)并测量用于由浓度传感器218检测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的步骤。这造成宽色域打印模式下获得LUT的停机时间。
[关于预测浓度校正]
在第一实施例中,以令人满意的准确度造成停机时间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与预测浓度校正相结合,该预测浓度校正不以低于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准确度的准确度造成停机时间。利用这种组合,可以在再现稳定的颜色印象的同时抑制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频率。描述第一实施例中的预测浓度校正。在预测浓度校正中,通过基于正常打印模式下的预定信息和浓度信息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创建查找表来执行γ校正。预定信息包括例如显影辊303与感光鼓301的圆周速度差以及与盒的使用有关的信息。现在,描述当从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浓度信息计算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浓度信息时所需的参数(上述预定信息)。
[显影辊303的圆周速度差]
图7A是用于示出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在电位设置下改变圆周速度差时所表现出的浓度的曲线图,即,Vd_w=-850V,Vdc_w=-600V,和Vl_w=-120V。在图7A中,横轴表示图像数据,并且纵轴表示浓度(OD)。当圆周速度差为140%、200%、240%和280%时,获得数据。可以理解的是,在任何层次(图像数据)中,随着圆周速度差变更大,浓度变得更高。如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这是因为通过增加圆周速度差来增加供应给感光鼓301的调色剂量。因此,为了从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浓度信息计算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浓度信息,需要包括圆周速度差作为参数之一。
[感光鼓301的使用程度]
图7B是用于示出在表现出不同使用程度的鼓单元中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浓度差异的图。图7B的横轴和纵轴与图7A的横轴和纵轴相同,并且省略其描述。鼓单元310A处于新状态,鼓单元310B已打印20000张记录材料203,并且鼓单元310C已打印50000张记录材料203。随着打印记录材料203的数量变更大(即,随着感光鼓301使用的进展),浓度在整个图像数据区域上变得更低(更浅)。这是因为感光鼓301对于由扫描仪单元207发射光的光量的灵敏度由于使用而改变。
图8A是用于示出由扫描仪单元207发射的光的光量和感光鼓301的表面电位的特性的概念的曲线图。在图8A中,横轴表示由扫描仪单元207发射的光的光量,并且纵轴表示感光鼓301的表面电位(-V)。在图8A中,示出了新感光鼓301A和表现出大使用程度的(旧)感光鼓301B。随着作为感光鼓301的最外层的电荷运输层314由于使用而被更多地刮擦,感光鼓301的厚度变更薄。随着感光鼓301的厚度变更薄,电容增加,因此表面电位对表面所充电的电荷量的灵敏度变更低。因此,当要执行曝光以将电位降低到与新感光鼓301A的电位相同的曝光电位Vl0时,光量La对于新感光鼓301A而言是足够的,但旧感光鼓301B需要更大的光量Lb(Lb>La)。这意味着,为了实现与由新感光鼓301A所实现的浓度相同的浓度,旧感光鼓301B需要具有更高浓度的图像数据。
如上所述,可以理解的是,浓度取决于已经由鼓单元310打印的打印记录材料203的数量。如从图7B中所示的数据可以理解的,鼓单元310B基本上在鼓单元310A和鼓单元310C的中间绘制,并且因此认为在由于记录材料203上执行的打印引起的浓度改变与打印的记录材料203的数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
[显影单元309的使用程度]
图8B是用于示出由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表现出不同使用程度的显影单元309所使用的浓度的曲线图。图8B的横轴和纵轴与图7A和图7B的横轴和纵轴相同,并且省略其描述。新显影单元309A在整个图像数据区域上表现出比经历以5%的覆盖率打印3000张记录材料203的显影单元309B低的浓度。这可归因于以下事实:具有小颗粒直径的调色剂在开始时相对容易地被消耗并且由于与调色剂调节刮板308的摩擦而容易带电。如上所述,随着更多调色剂被显影,相对于Vdc的电位差由于调色剂本身的电荷而减小。这个现象被表述为逐渐填充的电位对比Vcont(=Vdc-V1)。随着电位对比Vcont逐渐被更多的调色剂电荷填充,显影逐渐更少地被执行。在较高的充电中,电位对比Vcont的较大部分逐渐被填充,其结果是浓度降低。上面提到的术语“较高的充电”指的是在负方向上较大,并且在图3的曲线图的纵轴上的较高位置处充电变得较高。同时,以与显影单元309B相同的覆盖率5%经历30000张记录材料203的打印的显影单元309C表现出与显影单元309B的浓度基本相同的浓度。这被认为是因为,对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大部分具有小颗粒直径的调色剂已经在打印了大约3000张记录材料203的定时被消耗。
如上所述,应理解的是,浓度取决于调色剂使用量。当以5%的覆盖率打印3000张记录材料203时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使用量与整个调色剂量相比而言是微量。为此,假设在第一实施例中,浓度线性地改变,直到调色剂使用量相当于当以5%的覆盖率打印3000张记录材料203时使用的调色剂量,之后,浓度维持恒定的水平而不改变。
从图7A、图7B和图8B可以理解的是,显影辊303的圆周速度差、鼓单元310的使用程度、调色剂的消耗程度、以及其它这种因素影响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浓度信息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浓度信息之间的关系。因此,预先提供每个条件(预定条件)下在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浓度信息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浓度信息之间的相关表,以便可以在除正常打印模式外无需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测量浓度的情况下执行色调调整。
[相关表的创建]
现在,具体描述如何创建相关表以及如何应用相关表。创建相关表所需的数据包括:在使用新鼓单元310、表现出大使用程度的寿命等效鼓单元310、新显影单元309和以5%的覆盖率经历大约3000张记录材料203的打印的显影单元309的情况下对于相应的圆周速度差在正常打印模式下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获得的记录材料203上的浓度数据项。这些浓度数据项基于通过在例如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处理期间由外部测量装置等测量在记录材料203上形成的在定影之后的图像的浓度而获得的数据。为了获得最终在记录材料203上形成的图像中的期望浓度,由外部测量装置等测量已经在记录材料203上形成的在定影后的图像的浓度。因此,假设指示在由浓度传感器218通过测量定影之后的图像的浓度而获得的数据与通过测量定影之前的图像的浓度而获得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的表被预先存储在例如被包括在控制器201中的存储部分(未示出)中。如上所述,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圆周速度差为280%。图9是用于示出在正常打印模式下基于140%圆周速度差时的浓度信息计算圆周速度差为280%时的浓度的相关表的曲线图。在图9中,横轴表示图像数据(层次),并且纵轴表示浓度比率。
相关表是指两种打印模式之间的浓度比率,并且被定义为通过将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浓度除以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浓度而获得的商。在低浓度侧(或低层次侧或图像数据具有小值的一侧),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浓度较低,因此浓度比率趋于较高,并且趋于随着浓度增加而变得更小。此外,新鼓单元310A的浓度比率高于使用经历50000张记录材料203的打印的感光鼓301的鼓单元310C的浓度比率。这可归因于以下事实:鼓单元310A和310C表现出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浓度之间的差异大于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浓度之间的差异。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浓度之间的差异如参考图7B所描述的那样。
当要计算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浓度时,首先,基于存储在安装到处理盒204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34中的数据来计算当前的调色剂使用量。如上所述,浓度线性地改变,直到调色剂使用量(预定使用量)相当于当以5%的覆盖率打印3000张记录材料203时使用的调色剂量,之后,浓度维持恒定水平。因此,根据用于鼓单元310A和显影单元309A的相关表601(第一浓度比率)和用于鼓单元310A和显影单元309B的相关表603(第二浓度比率)计算以下项(1)。即,(1)计算用于鼓单元310A和当前显影单元309的相关表。调色剂使用量用于计算项(1)的相关表。
具体而言,在当前显影单元309已经消耗了具有与当以5%的覆盖率打印3000张或更多记录材料203时使用的调色剂量相当的量的调色剂时,用于这种情况的相关表与相关表603相同。同时,在当前显影单元以5%的覆盖率仅打印少于3000张记录材料203时,用于这种情况的相关表落在相关表601和相关表603之间的中部,并且在假设改变基于调色剂使用量而线性发生的情况下计算相关表。
以相同的方式,从用于鼓单元310C和显影单元309A的相关表602(第三浓度比率)和用于鼓单元310C和显影单元309B的相关表604(第四浓度比率)计算以下项(2)。即,(2)计算用于鼓单元310C和当前显影单元309的相关表。随后,基于存储在安装到处理盒204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34中的数据计算当前鼓单元310的使用量。然后,从两个相关表,即,(1)用于鼓单元310A和当前显影单元309的相关表,以及(2)用于鼓单元310C和当前显影单元309的相关表,来计算用于当前鼓单元310和当前显影单元的相关表。使用鼓单元310的使用量用于计算项(2)的相关表。
假设如上所述改变基于使用量而线性地发生,计算鼓单元310的使用量对浓度的影响。即,经历打印例如25000张记录材料203的鼓单元310的相关表正好位于用于鼓单元310A和当前显影单元的相关表以及用于鼓单元310C和当前显影单元的相关表之间的中部。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基于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浓度信息(由浓度传感器218获得的检测结果)和显影辊303的圆周速度差或其它这种参数的相关表。利用这种配置,可以在没有停机时间的情况下获得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查找表。在第一实施例中,以上面提到的方式获得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查找表,并且通过执行γ校正来执行预测浓度校正。除圆周速度差之外所需的参数的示例包括感光鼓301的使用程度和调色剂的消耗程度。在第一实施例的构造中,采用显影辊303的圆周速度差,但是可以采用用于控制调色剂供应量的任何参数,并且本公开不限于使用圆周速度差的配置。当浓度信息被其它参数改变时,也需要包括那些参数。其具体示例包括显影辊303的旋转时间。这是基于调色剂调节刮板308的表面由于显影辊303和调色剂调节刮板308之间的摩擦而磨损以在调节后改变涂覆显影辊303的表面的调色剂的量的现象。
在第一实施例中,基于在正常打印模式下由浓度传感器218获得的检测结果来预测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查找表。例如,可以基于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由浓度传感器218获得的检测结果来预测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查找表。本文将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描述为正常打印模式和宽色域打印模式。但是,预测浓度校正也可以应用于与另一种打印模式(例如,用于抑制调色剂消耗的调色剂节省打印模式)兼容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在正常打印模式下由浓度传感器218获得的检测结果来预测调色剂节省打印模式下的查找表。可以基于在调色剂节省打印模式下由浓度传感器218获得的检测结果来预测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查找表。
[关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浓度控制]
在第一实施例中,即使当调色剂量改变时,也使用通过将实际测量信息与预测浓度校正信息相加而校正的预测浓度校正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预测浓度校正信息是指在上面提到的预测浓度校正中获得的信息,具体而言,基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预测浓度校正的校正前γ曲线(后面描述的Lγpredicted(i),predict表示预测)。实际测量信息是说指示在基于预测浓度校正的校正前γ曲线与基于由浓度传感器218检测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校正前γ曲线(后面描述的Lγpredicted(i))之间的差异(后面描述的ΔL(i))的差异信息。利用这种配置,在第一实施例中,可以在再现稳定的颜色印象的同时抑制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频率。参考图10中所示的流程图描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在流程图的描述之后,验证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被激活时,控制器201开始步骤S2和后续步骤的处理。在步骤S2中,控制器201在正常打印模式下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作为第一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然后,获得在正常打印模式时的校正前γ曲线Rγdetected(i),并且还由控制器201计算用于实现第一浓度输出特性的查找表。在这种情况下,i表示输入图像数据(例如,40h或C0h)。在步骤S3中,控制器201基于包括在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时表现出的显影辊303的圆周速度差、鼓单元310的使用程度、和调色剂消耗程度在内的参数,来从如图7A、图7B和图8B中所示的这种相关表计算以下值。即,控制器201计算用于校正前γ曲线Rγdetected(i)的校正值,以便基于预测浓度校正获得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用于基于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来校正校正前γ曲线Rγdetected(i)的校正值在下文中表述为ΔLpredicted(i)。
当指示基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预测浓度校正的特性的校正前γ曲线由Lγpredicted(i)表示时,Lγpredicted(i)由表达式(1)表示。
Lγpredicted(i)=Rγdetected(i)+ΔLpredicted(i)... 表达式(1)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以上面提到的方式从图7A、图7B和图8B获得校正值ΔLpredicted,并且参考图6B进一步描述校正值ΔLpredicted。如上所述,在图6B的第二象限中,实线指示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并且断线指示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它们都是从定影的图像的浓度获得的。在图6B中,校正值ΔLγpredicted(i)与两个校正前γ曲线之间的差对应。
在步骤S4中,控制器201确定基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与基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预测浓度校正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之间的差ΔL(i)是否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如上所述,使用浓度传感器218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准确度很可能变得高于预测浓度校正的准确度,在预测浓度校正中难以校正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盒的个体差异。当所存储的差ΔL(i)基于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基于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计算时,优选地使用该差ΔL(i)。通过使用所存储的差ΔL(i)来校正基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预测浓度校正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由此能够以高准确度校正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盒的个体差异。此外,通过使用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的差ΔL(i),还有可能降低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频率。
差ΔL(i)由表达式(2)表述。非易失性存储器230可以存储差ΔL(i),或者可以存储基于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
ΔL(i)=Lγdetected(i)-Lγpredicted(i)... 表达式(2)
当在步骤S4中确定差ΔL(i)没有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时,控制器20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5。在步骤S5中,控制器201执行作为第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控制器201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由此计算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在步骤S6中,控制器201使用上述表达式(2)来计算差ΔL(i)。具体而言,控制器201根据基于在步骤S5中计算出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和基于在步骤S3中计算出的预测浓度校正的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来计算差ΔL(i)。控制器201将计算出的差ΔL(i)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利用这种处理,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的差ΔL(i)用于从下次开始对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进行校正。这个差ΔL(i)与差异信息对应。
在步骤S7中,控制器201基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预测浓度校正来对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进行校正。控制器201使用表达式(3)来计算校正后γ曲线。基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结果的校正后γ曲线由Lγcorrected(i)表示(correct表示校正)。
Lγcorrected(i)=Lγpredicted(i)+ΔL(i)... 表达式(3)
用于校正表达式(3)中描述的γ曲线的查找表与第二转换单元对应。以这种方式,当差ΔL(i)没有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时,连同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步骤S2)以及预测浓度校正(步骤S3)一起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步骤S5)。为此,在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之后,立即确立Lγcorrected(i)=Lγdetected(i)(=Lγpredicted(i)+ΔL(i)=Lγpredicted(i)+(Lγdetected(i)-Lγpredicted(i)))。之后,执行预测浓度校正,由此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更新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并且还更新Lγcorrected(i)。
同时,当在步骤S4中确定差ΔL(i)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时,控制器20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7。这发生在过去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并且在步骤S6中差ΔL(i)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201避免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在步骤S7中,控制器201基于在步骤S3中计算出的预测浓度校正和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的差ΔL(i)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corrected(i)计算Lγcorrected(i)(=Lγpredicted(i)+ΔL(i))。在步骤S8中,当用户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时,控制器201使用通过步骤S7的表达式(3)计算的Lγcorrected(i)来重新创建查找表(第二转换单元)(以执行γ校正),并执行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图像形成。当由控制器201通过使用Lγcorrected(i)创建查找表(第二转换单元)时要使用的目标输出浓度变为第二浓度输出特性,与上面提到的第一浓度输出特性相反。
在步骤S9中,控制器201确定是否满足用于执行在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条件(图示为“执行条件”)。当在步骤S9中确定尚未满足用于执行在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条件时,控制器201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8,并使用在步骤S8中获得的γ校正的结果来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图像形成。当在步骤S9中确定满足用于执行在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条件时,控制器201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2,以执行在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执行在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条件是指用于以下情况的条件:例如当图像形成装置200已经超过预定的打印片材数量时、当更换墨盒时或者当使用环境改变时担心颜色印象可能改变的情况。
[效果的验证]
在上面提到的通过采用第一实施例中的控制来执行浓度控制的情况和仅通过预测浓度校正来执行浓度控制(基于不涉及使用差ΔLpredicted(i)的校正的控制)的情况之间执行关于浓度控制的准确度发生了多少差异的验证。对于这种验证,采用在23℃的温度和50%的湿度的环境下按下列次序执行检查的方法。
[1]在图像形成装置200中,执行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以基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预测浓度校正来获得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图10的步骤S3)。
[2]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以获得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图10的步骤S5)。
[3]根据基于预测浓度校正([1])的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和基于检测图像实际测量([2])的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来获得差ΔL(i)(图10的步骤S6)。
[4]为了造成图像形成装置200的颜色印象的改变,以5%的覆盖率打印5000张A4纸(颜色印象的改变;图10的步骤S9中的“是”)。
[5]再次执行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以基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预测浓度校正获得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5000)(i)(图10的步骤S3)。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区别于项[1]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将打印5000张后获得的校正前γ曲线表示为Lγpredicted(5000)(i)。此外,计算通过使用在项[3]中获得的差ΔL(i)校正的Lγcorrected(5,000)(i)(=Lγpredicted(5,000)(i)+ΔL(i))(图10的步骤S4中的“是”和步骤S7)。
[6]为了验证准确度,再次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以获得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5000)(i)。在这种情况下,在打印5000张后获得的校正前γ曲线被表述为Lγdetected(5000)(i),以区别于项[2]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
[7]检查在项[5]中获得的Lγpredicted(5000)(i)和基于在项[3]中获得的差ΔL(i)而校正的Lγpredicted(5000)(i)+ΔL(i)(=Lγcorrected(5000)(i))中的哪一个更接近在项[6]中获得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5000)(i)。
图11A是用于示出分别在上述项[1]至[3]中获得的基于预测浓度校正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基于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以及差ΔL(i)的曲线图。在图11A中,横轴表示输入图像数据(i),纵轴表示记录材料203上的浓度(输出浓度),这适用于后面提到的图11B。由断线和符号“×”指示的曲线指示基于预测浓度校正的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由实线和符号“○”指示的曲线指示基于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由虚线和实线符号“Δ”指示的曲线指示差ΔL(i)(=Lγdetected(i)-Lγpredicted(i))。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中,在中间转印带205的表面上形成通过改变输入图像数据而获得的17个补片调色剂图像(检测图像),以通过使用浓度传感器218来检测。因此,在每条线上绘制17个点(不包括输入图像数据“0”)。从图11A可以理解的是,在基于预测浓度校正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和基于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在一定程度上彼此匹配,但部分地彼此偏离。
接下来,在图11B中示出基于预测浓度校正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5000)(i),它是在项[4]中对5000张记录材料203执行图像形成之后在项[5]至[7]中获得的。此外,在图11B中还示出了基于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5000)(i)以及Lγcorrected(5,000)(i)+ΔL(i)。由断线和符号“×”指示的曲线指示基于预测浓度校正的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5000)(i)。由实线和符号“○”指示的曲线指示基于实际测量浓度控制的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5000)(i)。由点线和实线符号“Δ”指示的曲线指示Lγcorrected(5,000)(i)+ΔL(i)。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用在项[3]中获得的差ΔL(i)校正的Lγcorrected(5,000)(i)+ΔL(i)更接近基于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5000)(i),而不是基于预测浓度校正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5000)(i)。根据上面提到的结果,成功地验证,当采用第一实施例中的控制时,可以在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频率降低的同时再现稳定的颜色印象。
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用于基于差ΔL(i)来对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进行校正的配置,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Lγdetected(i)与Rγdetected(i)之间的差可以被设置为ΔL'(i),之后,可以通过使用这个ΔL'(i)从Rγdetected(i)获得Lγcorrected(i)。但是,差ΔL(i)具有小于差ΔL'(i)的值,这是有利的,因为由于环境变化和其它此类因素引起的误差和变化小。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差ΔL(i)没有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时,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以计算差ΔL(i)。但是,即使当差ΔL(i)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时,也可以根据需要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由此再次计算差ΔL(i)。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有可能减少与检测图像的形成和检测有关的停机时间。
[第二实施例]
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具有如下特征:除了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控制之外,当图像形成装置状态在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定时表现出的状态与在执行预测浓度校正的定时表现出的状态之间彼此更接近时,再次计算差ΔL(i)。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状态彼此更接近的事实意味着以下情况。例如,将从给定状态A通过相同图像形成装置打印500张片材的状态设置为状态B,并且从状态A通过相同图像形成装置打印1000张片材的状态被设置为状态C。假设在状态A和C下涉及的环境是温度为23℃且湿度为50%的环境,而在状态B下涉及的环境是温度为10℃且湿度15%的环境。在这种假设下,状态A更接近状态C。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实施例中,即使在状态B下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时,也采用在更接近状态C的状态A下表现出的差ΔL(i)的值。下面描述第二实施例。
[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以及检测图像实际测量和预测浓度校正的概述]
要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图像实际测量和预测浓度校正的基本配置和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因此,省略第二实施例中的重复详细描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基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与基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预测浓度校正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之间的差ΔL(i)的计算。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在执行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之后未将差ΔL(i)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时,随后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以计算差ΔL(i)。在那种情况下,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预测浓度校正与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之间的差ΔL(i)的准确度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是连同在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一起执行的,这导致担心可能发生长停机时间。一些用户可能希望对于短停机时间比对于浓度控制的准确度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因此可以设想将执行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定时设置为由用户指定的自由选择的定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以下问题。
在执行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之后,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预测浓度校正。在一些情况下,当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预测浓度校正时表现出的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状态不同于当在用户指定的时间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时表现出的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出的差ΔL(i)的准确度恶化。最初,要计算的差ΔL(i)指示包括盒的图像形成装置200中的个体差异。但是,当执行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预测浓度校正的定时与执行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定时不同时,差ΔL(i)涉及由于例如可归因于使用进度和环境变化的变化引起的改变。在第二实施例中,考虑到这这种问题,执行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预测浓度校正时表现出的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状态与执行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时表现出的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状态彼此进行比较,并且当状态彼此最接近时表现出的差ΔL(i)被用作校正值。控制器201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存储在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时表现出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以及差ΔL(i),并且与当计算差ΔL(i)时表现出的图像形成装置状态有关的信息也与差ΔL(i)相关联地存储。
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定时被设置为由用户指定的自由选择的定时。图像形成装置200包括用作指定单元的操作单元300,并且用户通过操作单元300指定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定时。操作单元300是例如触摸面板液晶显示器。在另一种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在个人计算机或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其它此类外部装置上运行的打印机驱动程序来指定定时。
[关于第二实施例中的浓度控制]
参考图12中所示的流程图描述第二实施例中的控制过程。描述之后是效果的验证。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被激活时,控制器201执行步骤S12和后续步骤的处理。在步骤S12中,控制器201以正常打印模式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利用这种处理,在执行正常打印模式时的γ校正的同时,计算在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Rγdetected(i)。
在步骤S13中,控制器201基于包括在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时表现出的显影辊303的圆周速度差、鼓单元310的使用程度和调色剂消耗程度在内的参数,来从如图7A、图7B和图8B中所示的这种相关表计算以下值。即,控制器201根据校正前γ曲线Rγdetected(i)和ΔLpredicted(i)计算Lγpredicted(i),以便基于预测浓度校正来获得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的细节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
在步骤S14中,控制器201确定差ΔL(i)是否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差ΔL(i)的细节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
当在步骤S14中确定差ΔL(i)没有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时,控制器20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5。在步骤S15中,控制器201确定用户是否指定执行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当在步骤S15中确定用户指定避免执行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时,控制器20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6。在步骤S16中,控制器201从基于预测浓度校正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在步骤S13中计算)重新创建查找表(执行γ校正),并执行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图像形成,以使处理结束。在步骤S16的处理中,不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并且差ΔL(i)不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由此避免执行也基于差ΔL(i)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的校正。
当在步骤S15中确定用户指定执行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时,控制器20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7。在步骤S17中,控制器201执行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以计算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控制器201将计算出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和指示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当前状态的信息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在步骤S18中,控制器201根据基于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在步骤S17中计算)和根据基于预测浓度校正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在步骤S13中计算)来计算差ΔL(i)。在这种情况下,差ΔL(i)由Lγdetected(i)-Lγpredicted(i)表示。在步骤S19中,控制器201计算Lγcorrected(i)(=Lγpredicted(i)+ΔL(i))。在步骤S20中,控制器201从在步骤S19中计算的Lγcorrected(i)重新创建查找表(执行γ校正),并执行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图像形成以使处理结束。
当在步骤S14中确定差ΔL(i)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时,控制器20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1。在步骤S21中,控制器201确定用户是否指定执行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当在步骤S21中确定用户指定避免执行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时,控制器20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9。在步骤S19中,控制器201使用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的差ΔL(i)来计算Lγcorrected(i)而不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上面已经描述了后续处理步骤,并且省略其描述。
当在步骤S21中确定用户指定执行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时,控制器20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2。在步骤S22中,控制器201执行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以计算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控制器201将计算出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和指示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当前状态的信息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
在步骤S23中,控制器201执行以下处理,以确定是否需要更新差ΔL(i)。即,从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的、当在过去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时表现出的图像形成装置状态和在步骤S22中表现出的图像形成装置状态当中,确定哪个图像形成装置状态最接近于获得当前Lγpredicted(i)时的图像形成装置状态。具体而言,控制器201将当前图像形成装置状态与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的、在过去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状态和步骤S22中表现出的图像形成装置状态相继地进行比较,并且从那些图像形成装置状态当中识别与最接近于在步骤S22中表现出的图像形成装置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状态相关联的Lγdetected(i)。
如上所述,为了获得表现出高准确度的差ΔL(i),最初需要连同预测浓度校正一起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但是,为了对短停机时间赋予更高的优先级,当不能一起执行上面提到的控制时,在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状态尽可能多地彼此接近的条件下计算差ΔL(i)(=Lγdetected(i)-Lγpredicted(i))。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改进差ΔL(i)的准确度。
(关于指示图像形成装置状态的信息)
在第二实施例中,定义以下三个指标以指示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状态。然后,计算“距离指数”作为指示当执行预测浓度校正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时表现出的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状态彼此有多接近。基于随时间改变的因素确定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状态彼此有多接近。
A.(打印片材数量的差)÷(造成输出浓度变化0.1的打印片材数量(例如,第二实施例中的5000张片材))。
B.(图像形成装置的安装环境下绝对水分含量的差)÷(造成输出浓度变化0.1的绝对水分含量的改变(例如,第二实施例中的2.5g/m3))
C.(感光鼓温度的差)÷(造成输出浓度变化0.1的感光鼓温度的改变(例如,第二实施例中的5℃))
在这种情况下,指标A指示由于通过在记录材料203上执行打印而造成的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恶化所引起的浓度改变。指标B指示由于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安装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浓度改变。指标C指示由于当感光鼓301的电阻由于感光鼓301的温度改变而改变时引起的感光鼓电位(感光鼓的表面电位)的改变所引起的浓度改变。通过将差除以造成输出浓度变化0.1的条件来对那些指标中的每一个进行归一化。涉及那些指标A至C的最小总值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用于计算差ΔL(i),由此能够改进计算差ΔL(i)的准确度。
返回去参考图12的流程图的描述,在步骤S24中,控制器201确定在步骤S23中选择(提取)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是否是这次通过在步骤S22中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计算出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当在步骤S24中确定在步骤S23中选择的Lγdetected(i)不是这次计算出的Lγdetected(i)时,控制器20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5。在步骤S25中,控制器201根据步骤S22中基于检测图像实际测量计算出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来重新创建用于将γ曲线校正为目标γ曲线(执行γ校正)的查找表。然后,图像形成装置使用查找表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执行图像形成,以使处理结束。以这种方式,当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执行图像形成之前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时,使用基于实际测量获得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由此能够以高准确度执行图像形成。
当在步骤S24中确定在步骤S23中选择的Lγdetected(i)是这次通过在步骤S22中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计算出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时,控制器20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8。在步骤S18中,控制器201根据基于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在步骤S22中计算)和基于预测浓度校正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在步骤S13中计算)来计算差ΔL(i)。换句话说,控制器201更新差ΔL(i)。控制器201将更新后的差ΔL(i)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在步骤S19中,控制器201使用在步骤S18中计算的差ΔL(i)来计算Lγcorrected(i)。在步骤S20中,控制器201根据在步骤S19中计算的Lγcorrected(i)重新创建查找表(执行γ校正),并且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执行图像形成以使处理结束。
控制器201可以被配置为监视是否要与从步骤S17到步骤S25的处理并行地执行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当确定在步骤S17至步骤S25的处理期间要执行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时,控制器201可以执行图10中的步骤S2和后续步骤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当确定浓度已经大大改变时,控制器201确定要执行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浓度已经大大改变的情况与例如以下情况对应:其中由于最后执行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所以在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数量超过预定片材数量的情况,或其中发生环境变化的情况。
[效果的验证]
在上面提到的通过采用第二实施例中的控制执行浓度控制的情况和仅通过预测浓度校正执行浓度控制的情况之间执行关于浓度控制的准确度发生了多少差异的验证。对于这种验证,采用在改变图像形成装置的安装环境的同时按下列次序执行检查的方法。
[1]在温度为23℃且湿度为50%(绝对水分含量为8.9g/m3)的环境下,执行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以获得基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预测浓度校正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此外,一起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以获得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
[2]为了使图像形成装置200的颜色印象改变,将安装环境改变为温度为23℃且湿度为55%的环境(绝对水分含量为9.8g/m3)。作为上面提到的“距离指数”,采用指标B,并且获得(9.8-8.9)/2.5=0.36。
[3]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以获得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1)(i)。在这种情况下,在安装环境改变之后获得的校正前γ曲线表述为Lγdetected(1)(i),区别于项[1]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1)(i)。
[4]根据基于预测浓度校正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1])和基于检测图像A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1)(i)([3]),来获得差ΔL1(i)。在这种情况下,差表述为ΔL1(i),以便阐明基于在项[3]中获得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1)(i)获得该差。
[5]为了使图像形成装置200的颜色印象改变,将安装环境改变为温度为24℃且湿度为60%的环境(绝对水分含量为11.3g/m3)。作为“距离指数”,采用指标B,获得(11.3-8.9)/2.5=0.96。即,此时距离指数(=0.96)变得比项[2]的距离指数(=0.36)更大。
[6]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以获得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2)(i)。在这种情况下,在安装环境进一步改变之后获得的校正前γ曲线表述为Lγdetected(2)(i),区别于项[1]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和项[3]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1)(i)。
[7]根据基于预测浓度校正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1])和基于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2)(i)([6]),来获得差ΔL2(i)。在这种情况下,差表述为ΔL2(i),以便阐明基于在项[6]中获得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2)(i)获得该差。
[8]在项[1]中获得的、基于预测浓度校正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被基于在项[4]中获得的差ΔL1(i)进行校正,以获得Lγcorrected(1)(i)(=Lγpredicted(i)+ΔL1(i))。在项[1]中获得的、基于预测浓度校正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还基于在项[7]中获得的差ΔL2(i)进行校正,以获得Lγcorrected(2)(i)(=Lγpredicted(i)+ΔL2(i))。然后,检查Lγcorrected(1)(i)和Lγcorrected(2)(i)中的哪一个更接近于在项[1]中获得的、基于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
图13是用于示出基于预测浓度校正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以及基于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的曲线图,它们是通过上面提到的验证获得的。在图13中,还示出了Lγcorrected(1)(i)(=Lγpredicted(i)+ΔL1(i))和Lγcorrected(2)(i)(=Lγpredicted(i)+ΔL2(i))。在图13中,横轴表示输入图像数据,纵轴表示记录材料203上的输出浓度。由断线和符号“×”指示的曲线指示基于预测浓度校正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predicted(i)。由实线和符号“○”指示的曲线指示基于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γ曲线Lγdetected(i)。由点线和实线符号“Δ”指示的曲线指示Lγcorrected(1)(i)(=Lγpredicted(i)+ΔL1(i))。由断线和符号“◇”指示的曲线指示Lγcorrected(2)(i)(=Lγpredicted(i)+ΔL2(i))。在图13中,为了便于观看,放大了表现出大浓度差的低浓度侧(输入图像数据的0h至80h)。
如图13中所示,结果指示与小距离指数有关的Lγcorrected(1)(i)(=Lγpredicted(i)+ΔL1(i))比与大距离指数有关的Lγcorrected(2)(i)(=Lγpredicted(i)+ΔL2(i))更接近于项[1]的校正前γ曲线LγLγdetected(i)。从上面提到的结果成功地验证了,当采用第二实施例中的控制时,即使在既不执行预测浓度校正也不执行实际测量浓度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频率减少的同时再现稳定的颜色印象。
对指示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状态的指标没有强加的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要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采用最佳配置。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当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时再次计算差ΔL(i),但是可以在例如执行预测浓度校正时再次计算差ΔL(i)。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例,可以响应于来自用户的需求而进一步实现与检测图像的形成和检测相关的停机时间的减少。
[第三实施例]
除了以下这点之外,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涉及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控制。即,γ曲线用于计算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差ΔL(i),而LUT(查找表)用于第三实施例中的计算。
[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概述]
将在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图像实际测量和预测浓度校正的基本配置和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因此,省略第三实施例中的重复详细描述。
[关于第三实施例中的浓度控制]
现在,参考图14中所示的流程图描述:通过使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查找表不同的查找表(LUT)来计算第三实施例中的预测浓度校正与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之间的差以校正预测浓度校正信息的方法。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被激活时,控制器201开始步骤S31和后续步骤的处理。在步骤S31中,控制器201执行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以在正常打印模式时执行γ校正,并获得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查找表RLUTdetected(i)。这个查找表RLUTdetected(i)与第一转换单元对应。
在步骤S32中,控制器201以如下方式获得查找表RLUTdetected(i)的校正值ΔLLUTpredicted。即,控制器201基于包括当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时表现出的显影辊303的圆周速度差、鼓单元310的使用程度和调色剂消耗程度在内的参数,根据如图7A、图7B和图8B中所示的这种相关表获得在实现宽色域打印模式的情况下的校正值ΔLLUTpredicted(i)。基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预测浓度校正的校正前查找表ΔLLUTpredicted(i)由以下表达式表述。
LLUTpredicted(i)=RLUTdetected(i)+ΔLLUTpredicted(i) ...表达式(4)
在步骤S33中,控制器201确定差ΔLLUT(i)是否存储在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200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在这种情况下,差ΔLLUT(i)指的是基于在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校正前查找表LLUTdetected(i)与基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预测浓度校正的校正前查找表LLUTpredicted(i)之间的差(LLUTdetected(i)-LLUTpredicted(i))。在这种情况下,校正前查找表LLUTdetected(i)与转换单元对应。此外,差ΔLLUT(i)与校正信息对应。
如上所述,使用浓度传感器218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准确度很可能优于难以校正个体差异的预测浓度校正的准确度。当存在基于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校正前查找表LLUTdetected(i)时,该差用于校正基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预测浓度校正的校正前查找表LLUTpredicted(i)。利用这种配置,有可能校正图像形成装置200的个体差异。差ΔLLUT(i)的表达式由表达式(5)表述。
ΔLLUT(i)=LLUTdetected(i)-LLUTpredicted(i) ...表达式(5)
当在步骤S33中确定未存储差ΔLLUT(i)时,控制器20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34。在步骤S34中,控制器201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在步骤S35中,控制器201使用表达式(5)来计算差ΔLLUT(i)。在步骤S36中,控制器201基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预测浓度校正来对校正前查找表LLUTpredicted(i)进行校正。校正后的查找表被设置为LLUTcorrected(i)。要使用的校正表达式是表达式(6)。
LLUTcorrected(i)=LLUTpredicted(i)+ΔLLUT(i) ...表达式(6)
同时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预测浓度校正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因此,在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之后立即确立LLUTcorrected(i)=LLUTdetected(i)。之后,执行预测浓度校正,由此更新LLUTpredicted(i)并更新LLUTcorrected(i)。
当在步骤S33中确定在过去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之后存储ΔLLUT(i)时,控制器20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36。在步骤S37中,控制器201使用在步骤S36中通过表达式(6)计算的LLUTcorrected(i),以在用户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时执行图像形成。在步骤S38中,控制器201确定是否满足用于执行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条件。当在步骤S38中确定满足用于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条件时,控制器201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31。当在步骤S38中确定尚未满足用于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条件时,控制器201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37,并使用在步骤S37中获得的查找表来执行图像形成,直到检测图像实际测量被执行为止。当担心图像形成装置200可能由于片材通过耐久性、更换墨盒或使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颜色印象时,执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并且当满足用于正常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执行条件时,控制器201再次前进到步骤S31的处理。
对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和预测浓度校正的配置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要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采用最佳配置。在第三实施例中,当未存储差ΔLLUT(i)时,执行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以计算ΔLLUT(i)。但是,即使存储了差ΔLLUT(i),也可以根据需要执行浓度校正,由此再次计算差ΔLLUT(i)。
根据上述第三实施例,可以响应于来自用户的需求而进一步实现与检测图像的形成和检测相关的停机时间的减少。
[其它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在正常打印模式下从Rγpredicted(i)获得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Lγpredicted(i),并且进一步获得Lγdetected(i),以获得差ΔL(i)。例如,当差ΔL(i)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30中时,差ΔL(i)用于校正Lγdetected(i)并获得Lγcorrected(i)。但是,可以基于宽色域打印模式下的Lγdetected(i)与正常打印模式下的Rγdetected(i)之间的差来获得Lγcorrected(i)。在这种情况下,Lγcorrected(i)通过例如以下表达式获得。
Lγcorrected(i)=Rγdetected(i)+(Lγdetected(i)-Rγdetected(i))
为了计算差,使用在相同条件下或尽可能接近的条件下获得的值,以提高准确度。因此,应当理解的是,当使用差ΔL(i)时的准确度高于当使用差(Lγdetected(i)-Rγdetected(i))时的准确度。
这也适用于使用第三实施例中的查找表的方法。
根据上述其它实施例,可以响应于来自用户的需求而进一步实现与检测图像的形成和检测相关的停机时间的减少。
虽然到目前为止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公开绝不限于那些实施例,因此可以在本公开的主题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另外,本公开还通过如下来实现:执行用于将用于实现实施例中上面提到的功能的软件(程序)通过网络或每种不同类型的存储介质提供给系统或装置并且使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者,例如,CPU或MPU)读取并执行程序的处理。
根据本公开,可以减少与检测图像的形成和检测相关的停机时间。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此类修改及等效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感光鼓;
显影辊,被配置为用调色剂在感光鼓上显影静电潜像,以形成调色剂图像;
带,在带上要被转印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或者在带上承载记录材料,调色剂图像将被转印到该记录材料上;
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在带上形成的检测图像的浓度,其中图像形成装置被配置为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执行图像形成,其中在第一模式下,显影辊的圆周速度相对于感光鼓的圆周速度的圆周速度差是第一圆周速度差,并且在第二模式下,所述圆周速度差大于第一圆周速度差;
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由检测器在第一模式下检测到的检测图像的第一检测结果计算第一转换单元,该第一转换单元被配置为转换输入图像数据的层次,使得输入图像数据的浓度输出变为第一浓度输出特性;以及
存储装置,
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第一模式下的检测结果和校正信息生成第二转换单元,该第二转换单元被配置为转换输入图像数据的层次,使得输入图像数据的浓度输出变为第二模式下的第二浓度输出特性,以及
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由检测器在第二模式下检测到的检测图像的第二检测结果以及第一检测结果来进一步更新校正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第一检测结果与第二检测结果之差来更新校正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校正信息和第一转换单元来生成第二转换单元,第一转换单元是基于第一检测结果获得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以下几项来更新校正信息:基于第一检测结果获得的第一转换单元;和基于第二检测结果获得的转换单元。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感光鼓;
显影辊,被配置为用调色剂在感光鼓上显影静电潜像,以形成调色剂图像;
带,在带上要被转印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或者在带上承载记录材料,调色剂图像将被转印到该记录材料上;
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在带上形成的检测图像的浓度;
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由检测器在第一模式下检测检测图像的浓度的结果来执行第一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用于获得指示第一模式下的输入图像数据和与输入图像数据对应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的第一特性;以及
存储装置,
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预测浓度校正,用于基于第一特性来预测指示第二模式下的输入图像数据和与输入图像数据对应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并通过使用预测特性在第二模式下执行图像形成,其中在第二模式下,利用与第一模式下的色域不同的色域执行图像形成,
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由检测器在第二模式下对检测图像的浓度进行检测的结果来执行第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用于获得指示第二模式下的输入图像数据和与输入图像数据对应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的第二特性;基于第二特性和预测特性获得校正值;并且在将获得的校正值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同时通过使用获得的校正值校正预测特性,以及
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在不执行第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获得的校正值来进一步校正预测的特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校正值包括第二特性与预测特性之间的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指定单元,被配置为指定是否要执行第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
其中,在由指定单元指定执行第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情况下,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第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而不管获得的校正值是否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获得的校正值未存储在存储装置中并且由指定单元指定不执行第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情况下,控制器被配置为使用预测特性用于第二模式下的图像形成而不校正预测特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获得的校正值未存储在存储装置中并且由指定单元指定执行第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情况下,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第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以获得第二特性,基于获得的第二特性计算校正值,基于计算出的校正值校正预测特性,并且使用校正后的预测特性用于第二模式下的图像形成。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存储装置存储在执行第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时表现出的第一图像形成装置状态和在获得校正值之前表现出的第二图像形成装置状态,
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从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多个第二特性当中识别与在获得预测特性时表现出的图像形成装置状态最接近的图像形成装置状态,以及
其中,在被识别为最接近的图像形成装置状态是第一图像形成装置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第二特性更新校正值,基于更新后的校正值校正预测特性,并使用校正后的预测特性用于第二模式下的图像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基于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的因素确定的指数来识别与获得预测特性时表现出的图像形成装置状态最接近的图像形成装置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因素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个:已在上面形成图像的片材的数量,其中安装有图像形成装置的环境中的绝对水分含量,以及感光鼓的温度改变。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获得的校正值存储在存储装置中并且由指定单元指定不执行第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情况下,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获得的校正值来校正预测特性,并且使用校正后的预测特性用于第二模式下的图像形成。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在第一模式下由检测器对检测图像进行检测的结果和用于控制要从显影辊供应到感光鼓的调色剂的供应量的参数通过预测浓度校正来获得预测特性。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参数包括显影辊的旋转时间或圆周速度差,该圆周速度差是显影辊的旋转速度相对于感光鼓的旋转速度之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关于在预定条件下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每一个中获得的浓度的数据、调色剂的当前使用量、以及当前感光鼓的使用程度,获得用于当前感光鼓和当前显影辊的图像数据以及在第一模式下获得的浓度与在第二模式下获得的浓度之间的浓度比率;并且被配置为基于由检测器在第一模式下检测到的检测结果和所述浓度比率获得预测特性。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关于在预定条件下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每一个中获得的浓度的数据包括:
使用新感光鼓和新显影辊获得的第一模式下的浓度与第二模式下的浓度之间的第一浓度比率;
使用新感光鼓和经历了在预定数量的记录材料上的图像形成的显影辊获得的第一模式下的浓度与第二模式下的浓度之间的第二浓度比率;
使用新显影辊和表现出大使用程度的感光鼓获得的第一模式下的浓度与第二模式下的浓度之间的第三浓度比率;以及
使用表现出大使用程度的感光鼓和经历在预定数量的记录材料上的图像形成的显影辊获得的第一模式下的浓度与第二模式下的浓度之间的第四浓度比率。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盒,该盒包括感光鼓、显影辊和非易失性存储器,
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关于调色剂的当前使用量的数据和关于当前感光鼓的使用程度的数据。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随着圆周速度差变更大,浓度变更高。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随着感光鼓的使用程度变更大,浓度变更低。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随着显影辊的使用程度变更大,浓度变更高,直到显影辊的使用程度达到预定的使用量,并且在显影辊的使用程度达到预定的使用量之后,浓度维持在恒定的水平。
22.如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第二模式包括用于使显影辊的旋转速度变得高于第一模式下的显影辊的旋转速度的模式。
23.一种要由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感光鼓;显影辊,被配置为用调色剂在感光鼓上显影静电潜像,以形成调色剂图像;带,在上面要被转印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或者在带上承载记录材料,调色剂图像将被转印到该记录材料上;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在带上形成的检测图像的浓度,其中图像形成装置被配置为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执行图像形成,其中在第一模式下,显影辊的圆周速度相对于感光鼓的圆周速度的圆周速度差是第一圆周速度差,并且在第二模式下,所述圆周速度差大于第一圆周速度差;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由检测器在第一模式下检测到的检测图像的第一检测结果计算第一转换单元,该第一转换单元被配置为转换输入图像数据的层次,使得输入图像数据的浓度输出变为第一浓度输出特性;以及存储装置,该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由控制器基于第一模式下的检测结果和校正信息生成第二转换单元,该第二转换单元被配置为转换输入图像数据的层次,使得输入图像数据的浓度输出变为第二模式下的第二浓度输出特性;以及
由控制器基于由检测器在第二模式下检测到的检测图像的第二检测结果以及第一检测结果来进一步更新校正信息。
24.一种要由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感光鼓;显影辊,被配置为用调色剂在感光鼓上显影静电潜像,以形成调色剂图像;带,在上面要被转印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或者在带上承载记录材料,调色剂图像将被转印到该记录材料上;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在带上形成的检测图像的浓度;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由检测器在第一模式下对检测图像的浓度进行检测的结果来执行第一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用于获得指示第一模式下的输入图像数据和与输入图像数据对应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的第一特性;以及存储装置,该成像方法包括:
由控制器执行预测浓度校正,用于基于第一特性来预测指示第二模式下的输入图像数据和与输入图像数据对应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并通过使用预测特性在第二模式下执行图像形成,其中在第二模式下,利用与第一模式下的色域不同的色域执行图像形成;
由控制器基于由检测器在第二模式下对检测图像的浓度进行检测的结果来执行第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用于获得指示第二模式下的输入图像数据和与输入图像数据对应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的第二特性;基于第二特性和预测特性获得校正值;并且在将获得的校正值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同时使用获得的校正值校正预测特性;以及
由控制器使用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获得的校正值在不执行第二检测图像实际测量的情况下来进一步校正预测特性。
CN201811356195.8A 2017-11-20 2018-11-15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143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7218.6A CN113777898B (zh) 2017-11-20 2018-11-15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3072A JP6590895B2 (ja) 2017-11-20 2017-11-20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7-223072 2017-11-2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7218.6A Division CN113777898B (zh) 2017-11-20 2018-11-15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4346A true CN109814346A (zh) 2019-05-28
CN109814346B CN109814346B (zh) 2021-10-01

Family

ID=665323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7218.6A Active CN113777898B (zh) 2017-11-20 2018-11-15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20181135619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14346B (zh) 2017-11-20 2018-11-15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7218.6A Active CN113777898B (zh) 2017-11-20 2018-11-15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0539907B2 (zh)
JP (1) JP6590895B2 (zh)
CN (2) CN1137778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34617B2 (ja) 2017-07-13 2022-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948842B2 (en) 2018-05-08 2021-03-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404674B2 (ja) * 2019-06-28 2023-12-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22178634A (ja) * 2021-05-20 2022-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装置と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5192A (zh) * 2007-11-30 2009-06-03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薄片运送装置
CN105278288A (zh) * 2014-07-11 2016-01-2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70102653A1 (en) * 2011-08-16 2017-04-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6842854A (zh) * 2015-10-08 2017-06-1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7222A (ja) 1995-02-20 1996-09-03 Canon Inc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3684018B2 (ja) * 1997-02-04 2005-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H10224612A (ja) * 1997-02-04 1998-08-21 Canon Inc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記憶媒体
JP3576709B2 (ja) * 1996-07-22 2004-10-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EP1220547A4 (en) * 1999-09-17 2005-09-21 Nature Technology Co Ltd IMAGE ENTRY SYSTEM, IMAGE PROCESSOR AND CAMERA THEREFOR
JP2002079718A (ja) * 2000-09-06 2002-03-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そのシステム
JP4745512B2 (ja) * 2001-02-09 2011-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56904A (ja) * 2001-11-20 2003-05-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603934B2 (en) * 2001-12-21 2003-08-0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image
JP4506345B2 (ja) * 2004-08-11 2010-07-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428799B2 (ja) * 2009-11-20 2014-0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濃度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14252A (ja) * 2011-12-01 2013-06-1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25190A (ja) * 2011-12-15 2013-06-2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条件変更方法
JP2016085455A (ja) * 2014-10-28 2016-05-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478631B2 (ja) 2014-12-26 2019-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24144A (ja) * 2015-05-28 2016-12-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74170B2 (ja) * 2015-09-16 2018-02-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濃度補正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73466A (ja) * 2016-03-22 2017-09-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72033B2 (ja) * 2016-03-22 2020-03-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18422B2 (ja) * 2016-03-31 2021-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801250B1 (en) * 2016-09-23 2017-10-24 Feit Electric Company, Inc.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lighting device or lamp with configurable light qualities
JP7034617B2 (ja) 2017-07-13 2022-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51345B2 (ja) * 2017-09-19 2022-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5192A (zh) * 2007-11-30 2009-06-03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薄片运送装置
US20170102653A1 (en) * 2011-08-16 2017-04-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5278288A (zh) * 2014-07-11 2016-01-2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842854A (zh) * 2015-10-08 2017-06-1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55188A1 (en) 2019-05-23
CN113777898B (zh) 2023-07-25
US20210263443A1 (en) 2021-08-26
US10962899B2 (en) 2021-03-30
JP2019095522A (ja) 2019-06-20
US10539907B2 (en) 2020-01-21
JP6590895B2 (ja) 2019-10-16
CN113777898A (zh) 2021-12-10
US11287762B2 (en) 2022-03-29
CN109814346B (zh) 2021-10-01
US20200133160A1 (en) 2020-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14346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US8849132B2 (en) Compensating for periodic nonuniformity in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US1058537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est chart for adjusting transfer voltage
JP72896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509630B2 (en) Determining the cause of printer image artifacts
US109900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outputting plural test toner images for use in adjusting transfer voltage
US1113770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voltage at transfer nip
CN101676811A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1129431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operable in modes having different color gamuts
US1164478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90283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条件の制御方法
JP20210093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3538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073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3028068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3012909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10922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562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817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