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1824A - 离子选择性电极以及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子选择性电极以及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1824A
CN109781824A CN201910217047.6A CN201910217047A CN109781824A CN 109781824 A CN109781824 A CN 109781824A CN 201910217047 A CN201910217047 A CN 201910217047A CN 109781824 A CN109781824 A CN 109781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low path
interconnecting piece
shell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170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81824B (zh
Inventor
岸冈淳史
石毛悠
小野哲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81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1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81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18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8Electrolytic cell components
    • G01N27/30Electrodes, e.g. test electrodes; Half-cells
    • G01N27/333Ion-selective electrodes or membra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 F16J15/021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elastic pack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03Cells and electrode assemblies
    • G01N27/413Concentration cells using liquid electrolytes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in voltaic c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9Blood
    • G01N33/4915Blood using flow c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9Blood
    • G01N33/492Determining multiple analy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7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measuring systems or cells, each measuring a different parameter, where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may be either used independently, the systems or cells being physically associated, or combined to produce a value for a further paramet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离子选择性电极以及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电解质测定装置维持了现有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较高的测定精度,并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流路连接时实现无间隙而稳定的密封,减少了测定中使用的液量且能够使滞留的试样液大幅减少。在流动型离子选择性电极中,在流路连接部使用能够紧贴到流路孔附近的密封件,具有使电极间的间隙保持恒定而防止密封件被过度挤压变形的间隙规定件,电极壳体也具有与密封件对应的构造而能够实现密封件的对准和保持。

Description

离子选择性电极以及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
本发明是申请号为201580003214.7(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5/051719)、发明名称为“流动型离子选择性电极、采用该电极的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以及生化自动分析装置”、申请日为2015年1月22日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定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的流动型离子选择性电极、具备该电极的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以及生化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离子选择性电极(ISE:Ion Selective Electrode)通过使试样液与检测部接触并测量与参比电极的电位差,而能够对试样中的测定对象离子进行定量。因这种简便性而在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流动型离子选择性电极在试样液流通的流路中设有检测部,能够对多个试样连续地进行离子浓度的定量。因此用于医疗领域的临床检查,不仅在电解质测定的专用机中,而且在生化自动分析装置或紧急检样检查装置中,作为电解质测定单元(装置)搭载。
电解质测定单元通常为了同时检出多种离子(例如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氯离子等),而搭载与检测的离子对应的多个离子选择性电极。通常,这些电极是消耗品,例如经过2、3个月达到使用寿命而更换新电极。电解质测定装置所搭载的流动型离子选择性电极包括:多个离子选择性电极成为一体的一体型、各离子选择性电极独立存在的独立型。独立型具有能够仅更换用户希望的电极的显著优点。例如在电解质分析装置所搭载的多个电极中的一个因使用寿命或发生故障而需要更换新电极时,一体型必然会导致其它正常的电极也同时更换,而独立型则能够仅更换作为更换对象的一个电极。
作为独立型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在电解质分析装置上的安装例,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方式,即:层叠多个离子选择性电极,在电极间的流路连结处插设O型环,从两侧按压多个电极以固定电极并防止漏液。另外,独立型所特有的问题是在向装置安装时电极彼此分散,为了解决该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为了能够使电极相互紧贴保持而使突起与槽部形成为能够相对地压入嵌合的形状。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为了避免O型环轻易脱落而形成止挡部的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2-865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01-701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电解质分析装置中除了检样之外还使用例如作为测定基准的内部标准液或用于稀释检样的稀释液等试剂。由于这些是消耗品,因此在购入时或废弃时会消耗成本。并且,在连续运转中需要更换试剂瓶时会导致装置运转率降低。因此强烈要求降低电解质分析装置中试样液量。并且在以下说明中将内部标准液和包含检样或稀释液的溶液称为试样或试样液。因此,发明人进行了研究开发以探索在电解质测定装置中维持现有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较高的测定精度并降低试样液量的装置和方法。结果发现在现有构造中降低液量时则无法获得足够的测定精度。
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电极的流路连接部上具备O型环,在使电极相互紧贴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防止漏液。但是,由于从流路孔位置到以O型环紧贴的位置存在距离而会在该间隙中滞留试样液。在保有能够充分地进行液体置换的液量的情况下,即使在流路间存在间隙也几乎不会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但是如果使试样液量微量化,则流路间的间隙的液体残留的影响会增大。例如可以想到在对测定对象的离子浓度较高的试样液进行测定之后对浓度较低的试样液进行测定的情况。当流路间有间隙时,则浓度高的液体会滞留于间隙。其中,当持续流通浓度低的试样液时,则滞留的高浓度的液体会逐渐地被置换。
发明人对该液体残留进行仿真的结果如图19所示。使具有直径为1mm而长度为10mm的流路、检测部在流路的途中呈曲面突出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在其上游侧连接同等尺寸的流路、流路间无间隙时(a)和存在150μm的间隙时(b)模型化。另外,150μm的间隙端以O型环进行了密封,从流路到O型环内径的距离为1mm。仿真软件采用有限元法CAE即ANSYS公司的ANSYS13.0。首先以浓度1的液体充满流路,然后对使浓度0的液体以175μL的流速流通1秒时的状态进行了仿真。其结果是:在(a)的无间隙的情况下,流路中置换为浓度0的液体;而在(b)的有间隙的情况下,则在间隙中残留有浓度较高的液体,并且沿着表面流出浓度较高的液体。特别是存在于表面的检测部表面附近的浓度较高。可以确认:滞留的液体靠近表面以高浓度存在,因此对表面传感器即离子选择性电极产生较大影响的可能性较高。并且,在现有构造中,为了控制流路间的间隙,而需要对电极壳体、O型环的成形或者用于使电极紧贴的压力精密地进行控制。另外,在独立型的情况下,与一体型电极相比存在较多的流路连接部,因此容易产生流路间的间隙。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没有特别情况时将流动型离子选择性电极称为离子选择性电极。
以上,为了维持较高的测定精度并降低液量,而需要减小流路连接部的流路间的间隙。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解质测定装置,其维持了现有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较高的测定精度,并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流路连接时实现无间隙而稳定的密封,减少了测定中使用的液量且能够使滞留的试样液大幅减少。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一个例子具有以下特征。
其特征在于,具有:贯通壳体的流路;检测部,其对流过流路的试样液中的离子进行检测;以及流路连接部,其能够实现与设于供给试样液的另一壳体的流路的连接,或者与设于排出试样液的另一壳体的流路的连接,流路连接部具备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对连接时的壳体的流路与另一壳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密封部件具有座部和凸部,构成密封部件的材料的橡胶硬度比构成壳体的材料的橡胶硬度低,在流路连接部设置用于保持密封部件的凹部,密封部件的凸部的高度比凹部的深度短,在密封部件设置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具有与流路的端部位置上的流路直径相同或更大的尺寸。
另外,本发明的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的一个例子具有以下特征。
其特征在于,具有:上游侧连接部,其配置在供给试样液的上游侧;下游侧连接部,其配置在排出该试样液的下游侧;以及流动型离子选择性电极,其连接在上游侧连接部与下游侧连接部之间,离子选择性电极具备:壳体;贯通该壳体的流路;检测部,其对流过该流路的试样液中的离子进行检测;第一流路连接部,其设置在壳体的一侧面;以及第二流路连接部,其设置在与该一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第一流路连接部具备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对壳体的流路与另一壳体连接时的两壳体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第二流路连接部具备能够实现与设置于另一壳体的第一流路连接部的连接的能够拆装的连接机构,密封部件具有座部和凸部,构成密封部件的材料的橡胶硬度比构成壳体的材料的橡胶硬度低,在第一流路连接部设置用于保持密封部件的凹部,密封部件利用将另一壳体与壳体在第一流路连接部处连接时向密封部件附加的按压,而使密封部件的横截面积扩张,并以横截面积扩张后的密封部件的侧面到达与流路的外周部的延长线相接的位置或者比该延长线靠流路内侧的位置的方式进行调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解质测定装置,其维持了现有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较高的测定精度,并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流路连接时实现无间隙而稳定的密封,减少了测定中使用的液量且能够使滞留的试样液大幅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电解质测定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采用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的电解质测定系统的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电解质浓度测定的流程图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电解质测定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电解质浓度测定的流程图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流路连接部的现有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的现有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测定单元及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连结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测定单元及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本发明连结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液体残留仿真结果的图。
图20是表示液体残留确认实验的一个结果的图。
图21是表示测定单元及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连结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3是表示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4是表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5是表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密封部件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6是表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保持部件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通过对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可以更加明了。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另外,在该图中简化了流路连接部而对于其详情将在后面叙述。在硬质塑料制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壳体101上通有流路102,(a)是表示与流路垂直的面的图,(b)是表示与流路平行的面的图。(c)是表示(a)的点划线A-A’的剖面的图。
如(c)所示,在流路102接触有作为检测部的感应膜105,在与流路相反侧填充内部液104,银氯化银电极103与内部液104接触。银氯化银电极103也兼作端子。感应膜105在钠、钾、钙、镁等阳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如Pure Appl.Chem.,Vol.72,No.10,pp.1851-2082,2000记载的含有例如冠醚等的离子载体的膜,而在氯、碳酸、硫氰、硝酸、氢氧根、磷酸、硫酸、碘等阴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情况下,除了Pure Appl.Chem.,Vol.74,No.6,pp.923-994,2002记载的那种含有离子载体的膜以外,还能够采用氯化银、溴化银等卤化银或离子交换膜(日本特开平10-318973、日本特开平11-132991、日本特开2003-207476),在参比电极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多孔质玻璃、陶瓷等,但不限于此。
这里,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流路连接部进行说明。首先为了进行比较,对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极构造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流路连接部的现有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a)是表示与流路垂直的面的图,(c)是表示其相反侧的面的图,(b)是表示(a)的点划线A-A’的剖面的图,(d)是表示使相同形状的离子选择性电极重叠并按压时的流路连接部的图。
离子选择性电极由贯通电极壳体710的流路701和O型环702、电极相对定位用突起712、电极相对定位用槽部713、端子711、流路连接用凸部703、流路连接用凹部714构成。例如在使相同形状的电极重叠并搭载于装置时,将O型环702按压于另一电极的流路连接用的凹部,发挥防止在流路701中通过的试样液泄漏的密封作用。
但是在该构造中,由于从流路701到O型环702存在距离而会产生间隙720(参考(d))。在该间隙720中会滞留从流路701流过来的试样液,当下一次的试样液流过来时,前一次的试样液会经过一段时间逐渐地向流路701流出。
这就会如前所述那样,对表面传感器即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定结果产生影响。但是在测定中使用的液量多的情况下,只要流过能够充分地进行置换的量的试样液就基本上对测定无影响。但是在降低液量的情况下,则会显著地受到在该间隙中滞留的液体残留的影响。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流路连接部的构造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a)是表示与流路垂直的面的图,(b)是表示(a)的A-A’点划线的剖面的图。离子选择性电极由贯通电极壳体810的流路801和密封件802、电极相对定位用突起812、电极相对定位用槽部813、端子811、流路连接用凹部814构成。并且,虽然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是为了电极壳体810与另一电极壳体的流路连接用而设置凹部814,但是只要是能够装拆的连接机构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向在电极壳体与另一电极壳体之间插设的密封件802施加按压并进行压接的机构等。并且,以下说明中的槽部也是同样的。
密封件由比壳体软的材质构成。密封件802具有用于密封的平坦的座部和用于在电极壳体810上的保持和对准的凸部,电极壳体810具有用于密封件802的保持和对准的凹部。在座部上的、流路连接部的流路位置设有与流路截面的直径尺寸相同或更大尺寸的孔。如果采用这种构造,则例如在使相同形状的电极重叠并搭载于装置时,将密封件按压于另一电极的流路连接用的凹部(例如参考图17)而密封到流路附近,消除了在图7的构造中产生的间隙720而显著减少了试样液的滞留。
并且,通常密封件越软则按压时的紧贴性越好,但是为了在按压力不均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形状并维持密封性,而使密封部的橡胶硬度为40以上(硬度计,A型)。并且,使密封件的凸部比电极壳体的对准用凹部的宽度宽,并且较短地成形,因此无需粘接剂或熔接而仅使密封件802嵌入电极壳体810便能够高效地一体化。
在更换或搬运电极时如果密封件脱落则会导致操作繁杂,因此对于独立型电极而言,能够将密封件确实地保持于电极壳体是一大优点。
并且,电极壳体采用注射成形塑料而平面精度不够高。因此在密封件过薄的情况下,无法吸收主体的表面粗糙度而导致密封性降低,因此使座部的厚度c为0.01mm以上而达到能够确保密封性的厚度。
图9是表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a)是表示与流路垂直的面的图,(b)是表示(a)的点划线A-A’的剖面的图。离子选择性电极由贯通电极壳体910的流路901和密封件902、电极相对定位用突起912、电极相对定位用槽部913、端子911、流路连接用凹部914构成。密封件由比壳体软的材质构成。在密封件上的、流路连接部的流路位置设有与流路截面的直径尺寸相同或更大尺寸的孔。电极壳体910具有用于密封件902的保持和对准的凹部。密封件902以向电极壳体的用于密封件保持的凹部嵌入的形式一体化。具备密封件的附近的电极壳体作为间隙规定部904发挥功能。例如在使相同形状的电极重叠并搭载于装置时,以一定范围内的压力(例如5~50N)按压密封件,则该间隙规定部904与另一电极的凹部914接触而使电极间的间隙保持一定,具有防止过度地按压密封件使其过度变形的作用。如果采用这种构造,则在使电极组合并搭载于装置时,将密封件适度地按压于另一电极的流路连接用的凹部而密封到流路附近,显著减少了试样液的滞留。即使搭载于按压力不同的装置,也能够使密封的变形程度保持恒定而实现稳定的流路连接。
并且成形为密封件的外径比电极壳体的用于密封件保持的凹部的内径大。通过这样,仅使密封件902嵌入电极壳体910便能够高效地一体化。在更换或搬运电极时如果密封件脱落则会导致操作繁杂,因此对于独立型电极而言,能够将密封件确实地保持于电极壳体是一大优点。另外,在密封件过薄的情况下,无法吸收主体的表面粗糙度而导致密封性降低,因此使密封件的突出高度c为0.01mm以上。并且,在密封件的变形量较大的情况下,密封件会向流路突出而使液流紊乱,因此设计为密封件的突出高度c除以密封件全长d的值为0.4以下。
图10是表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a)是表示与流路垂直的面的图,(b)是表示(a)的点划线A-A’的剖面的图。离子选择性电极由贯通电极壳体1010的流路1001和密封件1002、间隙规定件1004、电极相对定位用突起1012、电极相对定位用槽部1013、端子1011、流路连接用凹部1014构成。密封件由比壳体软的材质构成,间隙规定件由比密封件硬的材质构成。在密封件上的、流路连接部的流路位置设有与流路截面的直径尺寸相同或更大尺寸的孔。
电极壳体1010具有用于进行间隙规定件1004的保持和对准的凹部。间隙规定件1004以向电极壳体的用于间隙规定件保持的凹部嵌入的形式一体化。成形为密封件1002的外径比间隙规定件1004的内径大,以使密封件1002嵌入间隙规定件1004的形式一体化。或者为了更加牢固地保持密封件,也可以预先通过熔接或粘接剂将密封件与间隙规定件的接触部粘接。在更换或搬运电极时如果密封件脱落则会导致操作繁杂,因此对于独立型电极而言,能够将密封件确实地保持于电极壳体是一大优点。
例如在使相同形状的电极重叠并搭载于装置时,以一定范围内的压力(例如5~50N)按压密封件,则该间隙规定部1004与另一电极的凹部1014接触而使电极间的间隙保持一定,具有防止密封件被过度挤压变形的作用。如果采用这种构造,则在使电极组合并搭载于装置时,将密封件适度地按压于另一电极的流路连接用的凹部而密封到流路附近,显著减少了试样液的滞留。即使搭载于按压力不同的装置,也能够使密封的变形程度保持恒定而实现稳定的流路连接。另外,在密封件过薄的情况下,无法吸收主体的表面粗糙度而导致密封性降低,因此使密封件的突出高度c为0.01mm以上。并且在密封件的变形量较大的情况下,密封件会向流路突出而使液流紊乱,因此设计为密封件的突出高度c除以密封件全长d的值为0.4以下。
图22是表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基本结构与图10相同,但是间隙规定件的形状与图10不同。在图10中以用于间隙规定件保持的凹部的底面为基准来规定间隙;在图22中则是间隙规定件2204不与用于间隙规定件保持的凹部的底面接触,而与电极壳体的平坦面2220接触并以平坦面2220为基准来规定间隙。
图11是表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a)是表示与流路垂直的面的图,(b)是表示(a)的点划线A-A’的剖面的图。离子选择性电极由贯通电极壳体1110的流路1101和密封件1102、电极相对定位用突起1112、电极相对定位用槽部1113、端子1111、流路连接用凹部1114构成。密封件由比壳体软的材质构成。密封件1102具有用于密封的平坦的座部和用于在电极壳体1110上的保持和对准的凸部,电极壳体具有用于密封件的保持和对准的凹部。
在座部上的、流路连接部的流路位置设有与流路截面的直径尺寸相同或更大尺寸的孔。密封件1102以向电极壳体1110的用于密封件保持的凹部嵌入的形式一体化。具备密封件的附近的电极壳体作为间隙规定部1104发挥功能。例如在使相同形状的电极重叠并搭载于装置时,以一定范围内的压力(例如5~50N)按压密封件,则该间隙规定部1104与另一电极的凹部1114接触而使电极间的间隙保持恒定,具有防止密封件被过度挤压变形的作用。
如果采用这种构造,则在使电极组合并搭载于装置时,将密封件适度地按压于另一电极的流路连接用的凹部而密封到流路附近,显著减少了试样液的滞留。即使搭载于按压力不同的装置,也能够使密封的变形程度保持恒定而实现稳定的流路连接。并且,使密封件的凸部比电极壳体的对准用凹部的宽度宽并且较短地成形。通过这样,仅使密封件1102嵌入电极壳体1110便能够高效地一体化。在更换或搬运电极时如果密封件脱落则会导致操作繁杂,因此对于独立型电极而言,能够将密封件可靠地保持于电极壳体是一大优点。另外,在密封件过薄的情况下,无法吸收主体的表面粗糙度而导致密封性降低,因此使密封件的突出高度c为0.01mm以上。并且在密封件的变形量较大的情况下,密封件会向流路突出而使液流紊乱,因此设计为密封件的突出高度c除以密封件全长(不含凸部)d的值为0.4以下。
图24是表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a)是表示与流路垂直的面的图,(b)是表示(a)的点划线A-A’的剖面的图,(c)是详细表示(b)中的圆B所包围的区域的图。离子选择性电极由贯通电极壳体3010的流路3001和密封件3100、保持部件3110、定位用孔3012、端子3011、流路连接用凸部3004、流路连接用凹部3014、设置感应膜(未图示)的感应膜粘接部3005、保持内部液(未图示)的空间3024等构成。
图25是表示密封件3100的概略构造的俯瞰图。本实施例的密封件3100大致是圆柱状的形状而在中央部具有贯通孔。
图26是表示保持部件3110的概略构造的俯瞰图。本实施例的保持部件3110大致是圆柱状的形状而在中央部具有贯通孔,并且在一部分上具有切口3111。
密封件由比壳体软的材质构成。本实施例的密封件3100基本上仅具有用于密封的平坦的构造。因此,本实施例的密封件3100仅由与本案其它实施例中的座部相当的部分构成,也可以解释为没有凸部。电极壳体具有用于密封件的保持、对准以及流路连接的凹部3014。
在座部上的、流路连接部的流路位置设有与流路截面的直径尺寸相同或更大尺寸的孔。密封件3100能够嵌入电极壳体3010的凹部3014,并且利用保持部件3110进行按压而与电极壳体3010一体化。更具体而言,凹部3014如图24所示具有内径不同的两阶段的凹部,以在内侧(深处侧)的凹部嵌入密封件3100并在外侧(表面侧)的凹部嵌入保持部件3110的形式一体化。
本实施例中的密封件3100的厚度是0.5mm,从电极壳体3010的表面到凸部3004的凸出部的高度是0.5mm,并且从电极壳体3010的表面到凹部3014的内侧(深处侧)的凹部的面的深度是0.9mm。另外,凸部3004的外径是3mm,保持部件3110的贯通孔的内径是3.1mm。如果使第一电极壳体的凸部3004与第二电极壳体的凹部3014(设置了密封件)组合,则第一电极壳体的凸部3004的外径比在第二电极壳体的凹部3014上设置的保持部件3110的贯通孔的内径小,因此凸部3004穿过保持部件3110的贯通孔。并且使凸部3004与凹部3014(设置有密封件)组合而成的部分的厚度比电极壳体3010的其它部分厚0.1mm。如果将第一电极壳体与第二电极壳体相互压接,则该厚度差会成为密封件的变形余量,第一电极壳体的凸部压接于在第二电极壳体的凹部3014上设置的密封件3100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保持部件3110不会相对于壳体3010表面突出,壳体3010表面发挥间隙规定部的作用。另外,通过使保持部件3110更厚,保持部件3110相对于壳体3010表面突出,也能够使凹部3014外侧(近前侧)的凹部作为第一间隙规定部,并使保持部件3110作为第二间隙规定部发挥功能。例如在使相同形状的电极重叠并搭载于装置时,以一定范围内的压力(例如5~50N)按压密封件,则该间隙规定部与另一电极的壳体接触而使电极间的间隙保持恒定,具有防止密封件被过度挤压变形的作用。
如果采用这种构造,则在使电极组合并搭载于装置时,将密封件适度地按压于另一电极的流路连接用的凹部而密封到流路附近,显著减少了试样液的滞留。即使搭载于按压力不同的装置,也能够使密封的变形程度保持恒定而实现稳定的流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具有弹性的材料(POM)形成保持部件3110,并且成形为使保持部件3110的外径比凹部3014外侧的凹部的内径略大。通过这样,保持部件3110作为C型环发挥功能,具有仅通过向电极壳体3010的凹部3014外侧的凹部嵌入便能够高效地保持的效果。或者,作为保持部件3110的材料使用与电极壳体相同的硬质聚氯乙烯,并且不在保持部件3110上设切口3111而采用简单的环状的形状,通过在电极壳体3010的凹部3014外侧的凹部中利用超声波熔接等进行粘接而能够一体化。在更换或搬运电极时如果密封件脱落则会导致操作繁杂,因此对于独立型电极而言,能够将密封件确实地保持于电极壳体是一大优点。
在密封件过薄的情况下,无法吸收主体的表面粗糙度而导致密封性降低,因此使密封件的厚度为0.01mm以上。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定位用孔3012,能够使多个电极壳体的流路位置彼此正确地配置。具体而言,使用具有与定位用孔3012的内径相同或略小的外径的定位销(未图示),使其穿过多个电极壳体的定位用孔3012,从而能够使各电极壳体的定位用孔3012在同一轴上整齐排列。各电极壳体利用凸部3004和具备保持部件的凹部3014使彼此的流路大致在同一轴上整齐排列,但是也可以兼用上述定位用孔3012的整齐排列,从而能够更加正确地配置多个电极壳体的流路位置。由此,具有能够防止流路连接部的流路彼此的错位并防止因错位而产生的液体残留或产生气泡等弊端的效果。
图2是表示采用图1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解质测定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在测定单元201连接有控制部202、运算记录部203、输出部204。测定单元201具有:稀释槽211、检样分注喷嘴212、稀释液分注喷嘴213、内部标准液分注喷嘴214、吸引喷嘴215、配管216、钠离子(Na+)选择电极217、钾离子(K+)选择电极218、氯离子(Cl)选择电极219、参比(Ref)电极220、测定单元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用的上游侧流路连接部240和下游侧流路连接部241、配管221、泵222、电位测量部223。
检样分注喷嘴212、稀释液分注喷嘴213、内部标准液分注喷嘴214分别向稀释槽211分注吐出血液或尿等检样、稀释液、内部标准液。吸引喷嘴215能够上下移动,利用泵222的驱动力来吸引稀释槽211内的溶液。所吸引的溶液通过配管216导入电极217~220的流路,进而通过配管221废弃。电极的端子与电位测量部223连接。
这里,对测定单元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用的流路连接部进行说明。首先为了进行比较,按照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极构造,对现有的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电解质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的现有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a)是表示与上游侧流路连接部的流路垂直的面的图,(b)是表示(a)的点划线A-A’的剖面的图,(c)是表示与下游侧流路连接部的流路垂直的面的图,(d)是表示(c)的点划线B-B’的剖面的图。上游侧流路连接部具有贯通壳体1210的流路1201和O型环1202、电极相对定位用突起1212、流路连接用凸部1203,下游侧流路连接部由贯通壳体1230的流路1231、电极相对定位用槽部1213、流路连接用凹部1214构成。例如在使上述电极在该测定单元上重叠并搭载时,将测定单元的上游侧流路连接部的O型环1202按压于电极的流路连接用的凹部,发挥防止在流路1201中通过的试样液泄漏的密封作用。
但是,在这种构造中从流路1201到O型环1202存在距离,因此如图7(d)所示在其间产生间隙720。试样液会在该间隙中滞留,当下一次的试样液流入时,前一次的试样液会经过一定的时间逐渐地流出。流过能够充分地进行置换的量的试样液则几乎对测定无影响,但是在减少试样液量时则会显著受到在该间隙中滞留的液体残留的影响。
这里,对本发明的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测定单元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用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a)是表示与流路垂直的面的图,(b)是表示(a)的点划线A-A’的剖面的图。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由贯通壳体1310的流路1301和密封件1302、电极相对定位用突起1312构成。密封件由比壳体软的材质构成。密封件1302具有用于密封的平坦的座部和用于在壳体1310上的保持和对准的凸部,壳体具有用于密封件的保持和对准的凹部。在座部上的、流路连接部的流路位置设有与流路截面的直径尺寸相同或更大尺寸的孔。
如果采用这种构造,则例如在使上述电极在该测定单元上重叠并搭载时,将密封件按压于电极的流路连接用的凹部而密封到流路附近,消除了图7(d)所示的间隙720而显著减少了试样液的滞留。并且,通常密封件越软则按压时的紧贴性越好,但是为了在按压力不均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形状并维持密封性,而使密封部的橡胶硬度为40以上(硬度计,A型)。并且,使密封件的凸部比壳体的对准用凹部的宽度大并且较短地成形,因此无需粘接剂或熔接而仅使密封件1302嵌入壳体1310便能够高效地一体化。在更换电极时如果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的密封件脱落则会导致操作繁杂,因此能够将密封件确实地保持于测定单元壳体是一大优点。并且在装置维护时能够仅更换密封件。并且,电极壳体采用注射成形塑料而平面精度不够高。因此在密封件过薄的情况下,无法吸收主体的表面粗糙度而导致密封性降低,因此使座部的厚度c为0.01mm以上。
图14是表示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a)是表示与流路垂直的面的图,(b)是表示(a)的点划线A-A’的剖面的图。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由贯通壳体1410的流路1401和密封件1402、电极相对定位用突起1412构成。密封件由比壳体软的材质构成。在密封件上的、流路连接部的流路位置设有与流路截面的直径尺寸相同或更大尺寸的孔。壳体具有用于密封件的保持和对准的凹部。密封件1402以向壳体的用于密封件保持的凹部嵌入的形式一体化。具备密封件的附近的壳体作为间隙规定部1404发挥功能。
例如在使上述电极在该测定单元上重叠并搭载时,以一定范围内的压力(例如5~50N)按压密封件,则该间隙规定部1404与电极壳体接触而使与电极的间隙保持恒定,具有防止密封件被过度挤压变形的作用。如果采用这种构造,则将密封件适度地按压于电极的流路连接用的凹部而密封到流路附近,显著减少了试样液的滞留。即使在按压力不均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密封的变形程度保持恒定而实现稳定的流路连接。并且成形为密封件的外径比壳体的用于密封件保持的凹部的内径大。通过这样,仅使密封件1402嵌入壳体1410便能够高效地一体化,在更换电极时如果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的密封件脱落则会导致操作繁杂,因此能够将密封件确实地保持于测定单元壳体是一大优点。并且在装置维护时能够仅更换密封件。另外,在密封件过薄的情况下,无法吸收主体的表面粗糙度而导致密封性降低,因此使密封件的突出高度c为0.01mm以上。并且在密封件的变形量较大的情况下,密封件会向流路突出而使液流紊乱,因此设计为密封件的突出高度c除以密封件全长d的值为0.4以下。
图15是表示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a)是表示与流路垂直的面的图,(b)是表示(a)的点划线A-A’的剖面的图。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由贯通壳体1510的流路1501和密封件1502、间隙规定件1504、电极相对定位用突起1512构成。密封件由比壳体软的材质构成,间隙规定件由比密封件硬的材质构成。在密封件上的、流路连接部的流路位置设有与流路截面的直径尺寸相同或更大尺寸的孔。壳体具有用于间隙规定件的保持和对准的凹部。间隙规定件1504以向壳体的用于间隙规定件保持的凹部嵌入的形式一体化。并且成形为密封件1502的外径比间隙规定件1504的内径大,以使密封件1502嵌入间隙规定件1504的形式一体化。或者为了更加牢固地保持密封件,也可以预先通过熔接或粘接剂将密封件与间隙规定件的接触部粘接。在更换电极时如果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的密封件脱落则会导致操作繁杂,因此能够将密封件确实地保持于测定单元壳体是一大优点。并且该构造在装置维护时能够仅更换密封件。
例如在使上述电极在该测定单元上重叠并搭载时,以一定范围内的压力(例如5~50N)按压密封件,则该间隙规定部1504与电极壳体接触而使与电极的间隙保持恒定,具有防止密封件被过度挤压变形的作用。如果采用这种构造,则将密封件适度地按压于电极的流路连接用的凹部而密封到流路附近,显著减少了试样液的滞留。即使在按压力不同的装置中,也能够使密封的变形程度保持恒定而实现稳定的流路连接。另外,在密封件过薄的情况下,无法吸收主体的表面粗糙度而导致密封性降低,因此使密封件的突出高度c为0.01mm以上。并且在密封件的变形量较大的情况下,密封件会向流路突出而使液流紊乱,因此设计为密封件的突出高度c除以密封件全长d的值为0.4以下。
图23是表示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基本结构与图15相同,但是间隙规定件的形状与图15不同。在图15中是以用于间隙规定件保持的凹部的底面为基准来规定间隙;在图23中则是间隙规定件2304不与用于间隙规定件保持的凹部的底面接触,而与电极壳体的平坦面2320接触并以平坦面2320为基准来规定间隙。
图16是表示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的本发明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a)是表示与流路垂直的面的图,(b)是表示(a)的点划线A-A’的剖面的图。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由贯通壳体1610的流路1601和密封件1602、电极相对定位用突起1612构成。密封件由比壳体软的材质构成。密封件1602具有用于密封的平坦的座部和用于在壳体上的保持和对准的凸部,壳体具有用于密封件的保持和对准的凹部。在座部上的、流路连接部的流路位置设有与流路相同或更大尺寸的孔。密封件1602以向壳体1610的用于密封件保持的凹部嵌入的形式一体化。具备密封件的附近的壳体作为间隙规定部1604发挥功能。
例如在使上述电极在该测定单元上重叠并搭载时,以一定范围内的压力(例如5~50N)按压密封件,则该间隙规定部1604与电极壳体接触而使与电极的间隙保持恒定,具有防止密封件被过度挤压变形的作用。
如果采用这种构造,则将密封件适度地按压于电极的流路连接用的凹部而密封到流路附近,显著减少了试样液的滞留。即使搭载于按压力不同的装置,也能够使密封的变形程度保持恒定而实现稳定的流路连接。并且使密封件的凸部比壳体的对准用凹部的宽度宽并且较短地成形。
通过这样,仅使密封件1602嵌入壳体1610便能够高效地一体化,在更换电极时如果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的密封件脱落则会导致操作繁杂,因此能够将密封件确实地保持于测定单元壳体是一大优点。并且在装置维护时能够仅更换密封件。另外,在密封件过薄的情况下,无法吸收主体的表面粗糙度而导致密封性降低,因此使密封件的突出高度c为0.01mm以上。并且在密封件的变形量较大的情况下,密封件会向流路突出而使液流紊乱,因此设计为密封件的突出高度c除以密封件全长(不含凸部)d的值为0.4以下。
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对图15和图10的流路连接部构造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作为连结构造采用图24至图26所示的密封构造时也会同样地发挥效果。这里,对与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和电极的连结构造有关的本发明进行说明。首先为了比较而对现有连结构造进行说明。
图17是表示电解质测定单元及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连结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a)是在图15所示的本发明的测定单元的上游侧流路连接部1701与下游侧流路连接部1702之间排列有三个具有图10所示的本发明的流路连接部构造的电极1711~1713并从两侧按压前的状态,(b)是从两侧按压(a)的结构时的状态。
在现有的连结构造中,从箭头F的方向在流路1720中流通液体,因此在该结构中具备密封件的上游侧流路连接部1701成为最上游的流路连接部。如前所述,对表面传感器而言,上游侧的流路连接部的间隙对测定精度有显著影响,因此优选上游侧的密封件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离子选择性电极是消耗品而定期更换。同时,附属于电极的密封件也会同时更换。
但是,虽然也存在附属于测定单元的流路连接部的密封件1721通常不更换而在装置维护时更换的情况,但是仍会成为用户或维护人员的负担。并且,其更换频度比电极的更换频度低。
图18是表示电解质测定单元及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本发明连结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a)是在图15所示的测定单元的上游侧流路连接部1801与下游侧流路连接部1802之间排列三个图10所示的流路连接部构造的电极1811~1813并从两侧按压前的状态,(b)是从两侧按压(a)的结构时的状态。在流路1820中从箭头F的方向流通液体,因此在该结构中不具备密封件的上游侧流路连接部1801成为最上游的流路连接部。因此在本发明构造中,在更换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同时也更换上游侧的密封件。
另一方面,虽然在本构造中不对测定单元的上游侧流路连接部1801具备的密封件1821进行定期更换,但是即使假设密封件发生劣化,在最下游的流路间出现间隙,成为容易发生液体滞留的状态,也基本上对处于上游的电极的测定值无影响。因此,本发明构造与现有构造相比,耐密封件劣化的测定可靠性较高。并且,能够减轻用户或维护人员的负担而提高维护性。虽然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对图15和图10的流路连接部构造的连结构造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连结构造对于其它密封构造也发挥效果。
图21是表示测定单元及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连结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a)是表示在图18的结构的离子选择性电极与测定单元的上游侧流路连接部的组合中,进行按压的压力的中心轴偏移而电极倾斜连结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与该电极的流路垂直的面的图。密封件的流路连结部的接触面积小而接近于点接触时则电极容易如图21(a)所示倾斜连结。这样当电极倾斜连结时,则电极间流路的密封性会变差,存在发生液体残留或漏液的可能性。为了相对于测定单元的按压力的中心位置或方向保持浮动并维持密封性,优选所连结的电极的流路长度与从流路中心到密封部平面外形的宽度所成的正切角度为2度以上(Atan(a/b)≥2°,这里a是图21所示的尺寸a,b是图21所示的尺寸b,Atan表示反三角函数)。
并且,本发明构造与现有构造相比,密封件与流过流路的液体接触的频度提高,因此作为密封件的材质考虑对洗涤剂之一即次氯酸的耐性,从具有聚甲烯型的饱和主链的橡胶或主链中含有硅和氧的橡胶中选择使用(与日本工业标准JIS的M组和Q组相当)。具体而言,作为具有聚甲烯型的饱和主链的橡胶,包括:丙烯酸乙酯或其它的丙烯酸酯类与能够硫化的少量的单体的橡胶状共聚物(丙烯酸橡胶)、丙烯酸乙酯或其它的丙烯酸酯类与乙烯的橡胶状共聚物、丙烯酸乙酯或其它的丙烯酸酯类与丙烯腈的橡胶状共聚物、氯化聚乙烯、氯磺化聚乙烯、乙烯、丙烯和二烯的橡胶状共聚物、乙烯与丙烯的橡胶状共聚物、乙烯与醋酸乙烯酯的橡胶状共聚物、四氟化乙烯与丙烯的橡胶状共聚物、全部的侧链为氟及全氟烷基或全氟烷氧基的橡胶状共聚物、在侧链中具有氟及全氟烷基或全氟烷氧基的橡胶状共聚物、聚异丁烯(Polyisobutene)或聚异丁烯(Polyisobutylene)、主链完全氢化的丙烯腈与丁二烯的橡胶状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和丁烯的橡胶状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和丙烯的橡胶状共聚物,作为在主链中有硅和氧的橡胶,包括:在聚合体链中具有甲基取代基和氟取代基的硅橡胶、在聚合体链中具有甲基取代基、乙烯基和氟取代基的硅橡胶(氟硅橡胶)、在聚合体链中具有甲基取代基的硅橡胶(聚二甲基硅氧烷)、在聚合体链中具有甲基取代基和苯基取代基的硅橡胶、在聚合体链中具有甲基取代基、乙烯基取代基和苯基取代基的硅橡胶、在聚合体链中具有甲基取代基和乙烯基取代基的硅橡胶等。
图4是表示在采用图2的电解质测定装置的电解质浓度测定中利用控制部202来执行的流程图的一个例子的图。
使用内部标准液分注喷嘴214将内部标准液向稀释槽211吐出(S401)。使用吸引喷嘴215和泵222来吸引稀释槽211内的内部标准液(S402)。由此,电极217~220的流路被内部标准液充满。使用电位测量部223来测量以参比电极220为基准的电极217~219的电位而得到E1、n(n是各离子)(S403)。使用检样分注喷嘴212将检样向稀释槽211吐出(S404)。使用稀释液分注喷嘴213将稀释液向稀释槽211吐出(S405)。
由此,按照检样量与稀释液量的比D对检样进行稀释。使用吸引喷嘴215和泵222来吸引稀释槽内的试样液(S406)。电极217~220的流路被试样液充满。使用电位测量部223来测量以参比电极220为基准的电极217~219的电位而得到E2、n(S407)。根据E1、n、E2、n、D及内部标准液中的测定对象离子浓度cIS、n,使用基于能斯特公式的下式来计算检样中的测定对象离子浓度cn(S408)。(z:测定对象离子的价数、F:法拉第常数、R:气体常数、T:绝对温度)
cn=DcIS,n exp(zF/RT(E2,n-E1,n))
将计算出的浓度以画面输出、打印等方法输出(S409)。
对于在稀释液中不含测定对象离子的情况,例如使用Tris-硼酸缓冲液、Bis-Tris-硼酸缓冲液等(例如日本特开平5-209857)。内部标准液可以使用将血中浓度基准值程度的测定对象离子例如钠140mM、钾4mM、氯100mM程度的溶液看作检样而由稀释液以稀释倍率D进行稀释的溶液。
图5是表示采用具有图8~11的流路连接部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解质测定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在测定单元501连接有控制部502、运算记录部503、输出部504。测定单元501具有:稀释槽511、检样分注喷嘴512、稀释液分注喷嘴513、内部标准液分注喷嘴514、吸引喷嘴515、配管516、氯离子选择性电极517、钾离子选择性电极518、钠离子选择性电极519、具有图13~16的流路连接部的测定单元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用的上游侧流路连接部540和下游侧流路连接部541、配管520、阀521、接头522、配管523、参比电极524、具有图13~16的流路连接部的参比电极用的上游侧流路连接部543和下游侧流路连接部542、阀525、配管526、参比液527、配管528、泵529、电位测量部530。并且采用了图18的电解质测定单元及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连结构造。
检样分注喷嘴512、稀释液分注喷嘴513、内部标准液分注喷嘴514分别将血液或尿等检样、稀释液、内部标准液向稀释槽511分注吐出。吸引喷嘴515能够上下移动,并利用泵529的驱动力来吸引稀释槽511内的溶液。在阀521打开而阀525关闭的情况下,所吸引的溶液通过配管516导入电极517~519的流路,进而通过配管520、接头522、配管528废弃。
并且,当阀521关闭而阀525打开时,如果使泵529驱动,则参比液527通过配管526被吸引并导入参比电极524的流路,进而通过配管523、接头522、配管528废弃。电极517~519及524的端子与电位测量部530连接。电位测量部530能够采用与图3同样的装置。参比电极524除了图2中说明的采用多孔质玻璃或陶瓷的参比电极以外,参比电极524也可以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而使与其对应的参比液527中的电解质浓度保持恒定。另外,在参比电极的流路中仅流过一种参比液,因此流路间的间隙中的液体滞留对测定结果基本无影响。因此,即使对参比电极或参比电极用的上游侧流路连接部542和下游侧流路连接部543使用本发明构造,其效果也较低。对通过两种以上液体的流路连接部适用则能够发挥本发明的更高的效果。
图6是表示在使用图5的电解质测定装置的电解质浓度测定中利用控制部502来执行的流程图的一个例子的图。
关闭阀521、打开阀525(S601),利用泵529来吸引参比液527(S602)。由此,参比电极524的流路及配管523、接头522被参比液充满。使用内部标准液分注喷嘴514将内部标准液向稀释槽511吐出(S603)。打开阀521、关闭阀525(S604),利用吸引喷嘴515和泵529来吸引稀释槽511内的内部标准液(S605)。
由此,电极517~519的流路及配管520、接头522被内部标准液充满。此时,电极517~519和参比电极524与充满溶液的配管520、523和接头522连接起来,因此能够使用电位测量部530来测量以参比电极524为基准的电极517~519的电位E1、n(S606)。
同样地,关闭阀521、打开阀525(S607),利用泵529来吸引参比液527(S608),然后使用检样分注喷嘴512将检样向稀释槽511吐出(S609)。使用稀释液分注喷嘴513将稀释液向稀释槽511吐出(S610)。由此,按照检样量与稀释液量的比D来稀释检样。打开阀521、关闭阀525(S611),利用吸引喷嘴515和泵529来吸引稀释槽511内的试样液(S612)。
由此,电极517~519的流路及配管520、接头522被试样液充满。使用电位测量部530来测量以参比电极524为基准的电极517~519的电位E2、n(S613)。根据E1、n、E2、n、D及内部标准液中的测定对象离子浓度cIS、n,使用基于能斯特公式的下式来计算检样中的测定对象离子浓度cn(S614)。(z:测定对象离子的价数、F:法拉第常数、R:气体常数、T:绝对温度)
cn=DcIS,n exp(zF/RT(E2,n-E1,n))
将计算出的浓度以画面输出、打印等方法输出(S615)。
图20是表示液体残留确认实验的一个结果的图。作为测定方法,是在测定了高浓度试样(H)之后,对低浓度试样(L;浓度是高浓度试样的1/100)进行测定,根据测定浓度,使用下式计算出液体残留r。
cmeas=rcH+cL
(这里,cmeas:低浓度试样的测定值、cH:高浓度试样的浓度、cL:低浓度试样的浓度、r:液体残留)
图20是表示液体残留量确认实验的一个结果的图。对在现有构造中使液体置换量为350μL的情况和在本发明构造中使液体置换量为350μL及其一半的175μL的情况下的液体残留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是:在现有构造中产生了平均0.69%、标准偏差0.02%的液体残留,而在本发明构造中,液体置换量为350μL的情况下,是平均0.28%、标准偏差0.07%的液体残留,液体置换量为175μL的情况下,是平均0.30%、标准偏差0.14%的液体残留。即实验表明:本发明构造即使将液体置换量减半,也能够确保超过现有构造的测定精度。
图3是表示采用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的电解质测定系统的例子的图。
(a)是在生化自动分析装置2401中主要搭载了进行光学测量的生化测定装置和本发明的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生化自动分析装置2401能够从操作部进行操作。(b)是使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生化测定装置、免疫测定装置等各装置独立,并在与检样搬送装置之间进行检样的交接。各装置能够从操作部进行操作。
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对于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不限于具备说明的全部结构。并且,能够将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置换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或者能够向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添加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并且,可以对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符号说明
101: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壳体;102:流路;103:银氯化银电极;104:内部液;105:感应膜;201,501:测定单元;202,502:控制部;203,503:运算记录部;204,504:输出部;211,511:稀释槽;212,512:检样分注喷嘴;213,513:稀释液分注喷嘴;214,514:内部标准液分注喷嘴;215,515:吸引喷嘴;216,221,516,520,523,526,528:配管;217,519:钠离子选择性电极;218,518:钾离子选择性电极;219,517:氯离子选择性电极;220,524:参比电极;222,529:泵;223,530:电位测量部;521,525:阀;522:接头;527:参比液;240,540,543,1701,1801:上游侧流路连接部;241,541,542,1702,1802:下游侧流路连接部;702,1202:O型环;703,1203:流路连接用凸部;701,801,901,1001,1101,3001:流路;802,902,1002,1102,3100:密封件;710,810,910,1010,1110,3010:电极壳体;711,811,911,1011,1111,3011:端子;712,812,912,1012,1112:电极相对定位用突起;713,813,913,1013,1113,1213:电极相对定位用槽部;714,814,914,1014,1114,1214,3014:流路连接用凹部;904,1104,1404,1604:间隙规定部;1004,1504:间隙规定件;1201,1231,1301,1401,1501,1601:流路;1302,1402,1502,1602:密封件;1210,1230,1310,1410,1510,1610:壳体;1212,1312,1412,1512,1612:电极相对定位用突起;1711,1712,1713,1811,1812,1813:电极;2401:生化自动分析装置;3004:流路连接用凸部;3005:感应膜粘接部;3012:定位用孔;3024:空间;3110:保持部件;3111:切口。

Claims (15)

1.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其特征在于,具有:
贯通壳体的流路;
检测部,其对流过上述流路的试样液中的离子进行检测;以及
流路连接部,其能够实现与设于供给上述试样液的另一壳体的流路的连接,或者与设于排出上述试样液的另一壳体的流路的连接,
上述流路连接部具备:第一间隙规定部,其规定上述连接时的上述流路与设于上述另一壳体的流路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密封部件,其对上述壳体的流路与上述另一壳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上述第一间隙规定部设在上述壳体的一侧面侧,
构成上述密封部件的材料的橡胶硬度比构成上述第一间隙规定部的材料的橡胶硬度低,
在上述密封部件设置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具有与上述流路的端部位置上的流路直径相同或更大的尺寸,
在上述第一间隙规定部的侧面上设置第二间隙规定部,该第二间隙规定部规定上述壳体与上述另一壳体的相对位置,
构成上述第二间隙规定部的材料的橡胶硬度比构成上述密封部件的材料的橡胶硬度高,
上述第一间隙规定部及第二间隙规定部的至少任一方配置于在与上述流路的延长线之间插设上述密封部件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路连接部具有设置在上述第一间隙规定部的侧面上且规定上述壳体与上述另一壳体的相对位置的第二间隙规定部,或者具有用于保持上述密封部件的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路连接部具有用于保持上述密封部件的凹部,
上述密封部件具有:嵌入上述凹部的凸部;以及对上述壳体的流路与上述另一壳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座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的一侧面具有与上述流路相接的开放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部件的材质是具有聚甲烯型的饱和主链的橡胶,或者是主链中含有硅和氧的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壳体的一侧面相对的上述壳体的另一侧面设置另一流路连接部,该另一流路连接部不同于在与上述另一壳体的流路连接部接合的设置于上述一侧面的流路连接部,
上述另一流路连接部不具备上述密封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具备凹状的流路连接部和凸状的流路连接部,
在上述凹状的流路连接部具备用于保持上述密封部件的密封保持部件,
在上述密封保持部件设置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具有上述凸状的流路连接部的直径以上的尺寸。
8.一种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上游侧连接部,其配置在供给试样液的上游侧;下游侧连接部,其配置在排出该试样液的下游侧;以及流动型离子选择性电极,其连接在上述上游侧连接部与上述下游侧连接部之间,
上述离子选择性电极具备:壳体;贯通该壳体的流路;检测部,其对流过该流路的试样液中的离子进行检测;第一流路连接部,其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一侧面;以及第二流路连接部,其设置在与该一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
上述第一流路连接部具备:第一间隙规定部,其规定上述壳体的流路与另一壳体连接时的两个上述壳体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密封部件,其对上述壳体的流路与上述另一壳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上述第二流路连接部具备能够实现与设置于上述另一壳体的第一流路连接部的连接的能够拆装的连接机构,
构成上述密封部件的材料的橡胶硬度比构成上述第一间隙规定部的材料的橡胶硬度低,
上述密封部件利用将上述另一壳体与上述壳体在上述第一流路连接部处连接时向上述密封部件附加的按压,而使上述密封部件的横截面积扩张,
并被调整为,上述横截面积扩张后的密封部件的侧面到达与上述流路的外周部的延长线相接的位置或者比该延长线靠上述流路内侧的位置,
在上述第一间隙规定部的侧面上设置第二间隙规定部,该第二间隙规定部规定上述壳体与上述另一壳体的相对位置,
构成上述第二间隙规定部的材料的橡胶硬度比构成上述密封部件的材料的橡胶硬度高,
上述第一间隙规定部及第二间隙规定部的至少任一方配置于在与上述流路的延长线之间插设上述密封部件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流路连接部具有设置在上述第一间隙规定部的侧面上且规定上述壳体与上述另一壳体的相对位置的第二间隙规定部,或者具有用于保持上述密封部件的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路连接部具有用于保持上述密封部件的凹部,
上述密封部件具有:嵌入上述凹部的凸部;以及对上述壳体的流路与上述另一壳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座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的一侧面具有与上述流路相接的开放端。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部件的材质是具有聚甲烯型的饱和主链的橡胶,或者是主链中含有硅和氧的橡胶。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游侧连接部不具备上述第一流路连接部而具备上述第二流路连接部,
上述下游侧连接部不具备上述第二流路连接部而具备上述第一流路连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经由上述第一流路连接部连结多个上述离子选择性电极,在将所连结的上述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流路全长设为b,且将从该流路的中心到上述密封部件的外侧的长度设为a时,由a/b计算出的反正切角度为2度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流路连接部具备用于保持上述密封部件的密封保持部件,
在上述密封保持部件设置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具有上述第二流路连接部的直径以上的尺寸。
CN201910217047.6A 2014-01-31 2015-01-22 离子选择性电极以及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 Active CN1097818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6777 2014-01-31
JP2014016777 2014-01-31
CN201580003214.7A CN105829875B (zh) 2014-01-31 2015-01-22 流动型离子选择性电极、采用该电极的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以及生化自动分析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3214.7A Division CN105829875B (zh) 2014-01-31 2015-01-22 流动型离子选择性电极、采用该电极的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以及生化自动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1824A true CN109781824A (zh) 2019-05-21
CN109781824B CN109781824B (zh) 2021-07-02

Family

ID=5375687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3214.7A Active CN105829875B (zh) 2014-01-31 2015-01-22 流动型离子选择性电极、采用该电极的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以及生化自动分析装置
CN201910217047.6A Active CN109781824B (zh) 2014-01-31 2015-01-22 离子选择性电极以及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3214.7A Active CN105829875B (zh) 2014-01-31 2015-01-22 流动型离子选择性电极、采用该电极的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以及生化自动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823695B2 (zh)
EP (2) EP3101413B1 (zh)
JP (1) JP6122973B2 (zh)
CN (2) CN105829875B (zh)
WO (1) WO20151153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65479B1 (en) * 2017-08-09 2022-09-14 Joanneum Research Forschungsgesellschaft mbH Apparatus for accurate sensing of physiological substance in blood
US20200278313A1 (en) * 2017-11-17 2020-09-03 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 Sens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110261457A (zh) * 2019-07-08 2019-09-20 深圳市康立生物医疗有限公司 离子选择性电极电解质模块
CN111735862A (zh) * 2020-06-16 2020-10-02 梅州康立高科技有限公司 自定位电极结构
CN116745606A (zh) * 2021-02-18 2023-09-12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电解质分析装置
JP2023023693A (ja) * 2021-08-06 2023-02-16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電解質測定用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ロー型イオン選択性電極、ならびに電解質測定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35117A (en) * 1988-06-29 1990-06-19 Horiba, Ltd. Flow through type ion electrode
JPH07140106A (ja) * 1993-11-18 1995-06-0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イオン選択性電極
CN1612389A (zh) * 2003-10-29 2005-05-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
CN101196528A (zh) * 2006-12-06 2008-06-11 株式会社东芝 离子传感器、离子传感器模块及离子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CN102498390A (zh) * 2009-09-18 2012-06-13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离子选择性电极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54444C3 (de) * 1978-01-03 1995-10-26 Avl Medical Inst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ionensensitiven Kapillarelektrode
CH642748A5 (en) * 1978-01-03 1984-04-30 Avl Ag Ion-sensitive capillary electrode
JPS5821852U (ja) 1981-08-01 1983-02-10 株式会社堀場製作所 イオン濃度測定用電極のシ−ルパツキン
DE3416956C2 (de) * 1984-05-08 1986-12-04 Fresenius AG, 6380 Bad Homburg Meß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der Aktivität oder der Konzentration von Ionen in Lösungen
JPS6286548U (zh) 1985-11-20 1987-06-02
JPH0170155U (zh) 1987-10-30 1989-05-10
JPH0340558U (zh) * 1989-08-31 1991-04-18
JPH03117755U (zh) * 1990-03-19 1991-12-05
JP3090505B2 (ja) 1990-07-30 2000-09-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イオン測定用試料希釈液およびイオン測定方法
JP3812049B2 (ja) 1997-05-15 2006-08-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塩素イオン感応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111382A (ja) 1997-09-30 1999-04-23 Yazaki Corp 液密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て方法
JPH11132991A (ja) 1997-10-29 1999-05-21 Hitachi Ltd イオン選択性電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201287A (ja) * 1998-01-12 1999-07-27 Ishikawa Gasket Co Ltd ガスケ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439422A1 (en) * 2001-03-07 2002-10-03 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 Company Reference electrode
JP3625448B2 (ja) 2002-01-11 2005-03-02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イオンセン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生化学自動分析装置
US20090007642A1 (en) * 2007-07-05 2009-01-08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Dialysis fluid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conductive contacts
JP2009282226A (ja) * 2008-05-21 2009-12-03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00083029A (ko) * 2009-01-12 2010-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기화학적 방법에 의하여 시료에 포함된 전해질 검출이 가능한 디스크형 미세유동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35117A (en) * 1988-06-29 1990-06-19 Horiba, Ltd. Flow through type ion electrode
JPH07140106A (ja) * 1993-11-18 1995-06-0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イオン選択性電極
CN1612389A (zh) * 2003-10-29 2005-05-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
CN101196528A (zh) * 2006-12-06 2008-06-11 株式会社东芝 离子传感器、离子传感器模块及离子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CN102498390A (zh) * 2009-09-18 2012-06-13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离子选择性电极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01413B1 (en) 2021-10-20
CN105829875A (zh) 2016-08-03
JP6122973B2 (ja) 2017-04-26
US20210010970A1 (en) 2021-01-14
US11397162B2 (en) 2022-07-26
EP3101413A1 (en) 2016-12-07
JPWO2015115303A1 (ja) 2017-03-23
EP3101413A4 (en) 2017-12-13
US20160334358A1 (en) 2016-11-17
CN105829875B (zh) 2019-04-16
US10823695B2 (en) 2020-11-03
CN109781824B (zh) 2021-07-02
WO2015115303A1 (ja) 2015-08-06
EP3951376A1 (en) 2022-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9875B (zh) 流动型离子选择性电极、采用该电极的电解质浓度测定装置以及生化自动分析装置
US11531010B2 (en) Ion suppressor and ion chromatograph
AU200323404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hydrogen sulphide and thiols in fluids
Segato et al. A rapid and reliable bonding process for microchip electrophoresis fabricated in glass substrates
NL8105083A (nl) Inrichting voor het bewaken van de partiele druk van gassen.
Chen et al. Dual-channel method for interference-free in-channel amperometric detection in microchip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JP6404049B2 (ja) 流路一体型センサ
JP2015219238A (ja) 電気化学的センサ
US10352889B2 (en) Measuring electrode and measuring system for chemical liquid
CN105277600A (zh) 过氧乙酸浓度计
WO2021065287A1 (ja) 細胞培養チップ、細胞培養装置、及び細胞培養方法
JP2016164827A (ja) 燃料電池セルのシール検査装置およびシール検査方法
CN117546014A (zh) 电解质测定用结构及使用其的流动型离子选择性电极以及电解质测定装置
WO2024027668A1 (zh) 样品测试卡
CN109401940A (zh) 基因测序反应小室
JP6279389B2 (ja) 測定システム
US11994489B2 (en) Solid state ion selective electrodes
JP4670713B2 (ja) 細胞電気生理センサ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細胞電気生理現象の測定方法
JP6219223B2 (ja) 比較電極
JP4821449B2 (ja) 細胞電気生理セン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細胞電気生理現象の測定方法
JP6210927B2 (ja) 電極装置
JP2016008819A (ja) 比較電極
CN117849140A (zh) 传感器和用于传感器的包括凝胶电解质的装置
JP201619358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リーク検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