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427C - 乘坐型水田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乘坐型水田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427C
CN1097427C CN00104908A CN00104908A CN1097427C CN 1097427 C CN1097427 C CN 1097427C CN 00104908 A CN00104908 A CN 00104908A CN 00104908 A CN00104908 A CN 00104908A CN 1097427 C CN1097427 C CN 109742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mentioned
clutch
turning
paddy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04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2209A (zh
Inventor
洼津诚
清水孝武
松木直树
児岛祥之
山下真
向井猛
中川善清
小谷伸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747896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97427(C)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72553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9757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74020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9757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76073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09533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76072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09723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92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2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4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2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33/00Tilling implements with rotary driven tool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fertiliser distributors or seeders, with grubbing chains, with sloping axles, with driven dis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51/00Undercarri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on various kinds of agricultural tools or apparatus
    • A01B51/02Undercarri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on various kinds of agricultural tools or apparatus propelled by a mo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69/00Steering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Guiding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on a desired tr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Deflectable Wheels, Steering Of Trailers, Or Other Steering (AREA)
  • Guiding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坐型水田作业机,可在不损坏田地的情况下轻松地转弯,并且机体转弯和机体停止时的操作性优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按照可将变速的动力传递给可转向的左右的前轮1与不能转向的左右后轮2的方式构成的乘坐式水田作业机中,对应于左右的后轮2,分别设置摩擦式的侧部离合器96,仅仅通过前轮(1)的转向,以及位于转弯内侧的其中一个侧部离合器96的分离操作,便可使机体转向。

Description

乘坐型水田作业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坐型水田作业机,其结构为可将变速的动力传递给可转向的左右的前轮与不能转向的后轮。
在乘坐型水田作业机中作为代表的乘坐型插秧机中,大多采用车轮驱动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中,通过差速传动机构驱动左右的前轮,通过侧部离合制动器,以匀速方式对左右的后轮进行驱动。作为其操作结构,比如在驾驶部的踏板左侧设置有主离合器踏板,对从发动机至行驶变速装置的动力传递进行间断操作,另外,在驾驶部的踏板右侧,并列设置有左右一对的侧部离合制动器踏板,左右分别地对侧部离合制动器进行操作。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对主离合器踏板进行踩下操作,将主离合器分离开,并且同时对左右的侧部离合制动器踏板进行踩下操作,将左右的离合器分离开,对左右的侧部制动器进行制动操作,从而可使机体停止。另外,对前轮进行转向操作,仅仅对位于转弯内侧的其中一个侧部离合制动器踏板进行踩下操作,将转弯内侧的侧部离合器分离开,对转弯内侧的侧部制动器进行制动操作,由此可使机体实现小角度转弯。
同样在开入水田中的作业机中,与拖拉机相同,如果可通过差速传动机构驱动左右的后轮,则在转弯时,左右后轮的驱动速度便实现自动改变,从而可顺利地实现转弯行驶。但是,如果在耕地中具有凹凸部,左右后轮的接地荷载容易发生较大变化的水田中,对应于该荷载,左右后轮的旋转速度发生变化,则直行性降低,机体操纵困难。于是,对于重视直行行驶性的水田作业机来说,一般采用上述的后轮侧部离合制动器的方式。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的行驶系统的乘坐型水田作业机的直行行驶性优良,所以该作业机适合用于水田内的作业行驶。但是在经过田埂时的转弯性方面,会产生下述问题。
即,在经过田埂,使机体进行较大的U形转弯的场合,如果对侧部离合制动器踏板进行操作,使机体转弯,则由于转弯内侧的后轮由侧部制动器固定,这样便要强制拉拽不旋转的后轮。由此,会对田地造成较大程度的破坏,或发生行驶荷载增加的不利情况。特别是,对于较深的田地,这样的倾向会增加。
另外,为了使机体停止,对设置于踏板左侧的主离合器踏板,以及设置于踏板右侧的左右的侧部离合制动器踏板进行踩下操作。但是,由于必须对3个踏板进行踩下操作,这样操作较麻烦。特别是,由于必须同时踩下左右的侧部离合制动器踏板,这样在路上行驶等的场合,必须专门设置通过连接件将两个侧部离合制动器踏板连接的机构。另外,还有下述问题,即对应于田地内的行驶和田地外的行驶,必须进行连接件的切换操作,从而较麻烦。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坐型水田作业机,可在不损坏田地的情况下轻松地转弯,并且机体转弯和机体停止时的操作性优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乘坐型水田作业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左右的后轮上分别设置有摩擦式的侧部离合器,仅仅通过上述前轮的转向操作,以及位于转弯内侧的其中一个侧部离合器的分离操作,便可使机体转向。
如果采用该结构,在经过田埂等场合转换机体的方向时,驾驶人员可仅仅使前轮转向较大角度,并且使位于转弯内侧的其中一个后轮所对应的侧部离合器分离开即可。于是,通过左右的前轮和转弯外侧的后轮的3个轮的驱动,机体便实现转弯。此时,由于转弯内侧的后轮是空载的,这样随着机体的转弯运动,该后轮在非强制的情况下实现同步旋转。
由于在将左右的后轮的侧部制动器废弃,使进行转弯的场合不能仅仅对其中一个侧部离合器进行分离操作,这样可抑制采用侧部离合制动器而转弯的已有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即抑制转弯内侧的固定后轮的强制拉拽造成的田地的破坏或行驶荷载的增加,从而可轻松地使机体顺利旋转。另外,还可获得因废弃左右的后轮的侧部制动器而使成本降低的效果。
在上述的结构中,当左右的前述前轮通过带差速锁止机构的差速传动装置驱动时,还具有以下的优点。
在田梗等处转换机体的方向时,使前轮大范围转向,由左右的前轮和旋转外侧的后轮的3轮驱动旋转机体时,通过差速装置驱动的左右的前轮以基于旋转半径的差的速度驱动。因此,可在较少产生滑动的状态进行机体旋转。而且,由于使差速锁定,可以匀速驱动左右的前轮。
因此,在于田地的出入口斜面上移动,采用登车板将机体放置于卡车等的货箱上而移动,在软土地上将机体脱出的移动等时,使差速锁止装置工作,驱动没有左右速度差的前轮,在无蛇型行驶情况下,通过足够的推力,可确实实现移动。按照上述方式,具有较高的转弯性能和确实的推进性能对于在水田中所使用的水田作业机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除上述的结构之外,若左右的前述前轮可通过动力转向联动装置实现转向,则通过动力转向联动装置,可轻松地使前轮实现转向。在该水田作业机中,特别是在经过田埂时,在转向操作的场合,必须对前轮进行较大程度的转向操作。按照本发明,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仍可快速轻松地进行转弯操作。
除上述的结构之外,如果该作业机包括侧部离合器自动操作机构,该机构与通过转向连杆驾驶盘进行的上述前轮的转向联动,对转弯内侧的上述后轮所对应侧部离合器进行分离操作,另外如果将上述前轮转向至预先设定的基准角度,则便开始进行使位于转弯内侧的后轮所对应的上述侧部离合器分离开的操作,保持该侧部离合器的分离状态,直至最大转向状态,则在下述方面是有利的。
在经过田埂时的机体方向转换的场合,如果使前轮转向角度较大而超过基准角度,则位于转弯内侧的其中一个后轮的侧部离合器分离开,通过左右的前轮与转弯外侧的后轮的3个轮的驱动,便使机体转弯。此时,由于另一个车轮,即转弯内侧的后轮是空载的,这样随着机体的转弯运动,该后轮在非强制的情况下实现同步旋转。另外,在从上述基准角度至最大转向状态的范围内,即使在对前轮进行任意的转向操作的情况下,侧部离合器仍处于分离开的状态,在该转向范围内,通过3个轮的驱动,便顺利地使机体按照对应于前轮转向角的转弯半径实现转弯。
因此,可获得下述的乘坐型插秧机,在该插秧机中,仅仅通过对前轮进行较大程度的转向操作,便可在转弯内侧的固定后轮的强制拉拽造成的田地破坏或行驶荷载不增加的情况下,通过3个轮的驱动使机体轻快顺利地实现转弯,即使是经验较少的驾驶人员,仍可良好地在经过田埂时进行小角度转弯,该插秧机的操作性能优良。另外,由于借助3个轮的驱动而实现的机体的转弯不是仅仅在使前轮最大程度地转向的状态下实现,而是可在前轮从基准角度至最大转向状态的较宽范围内实现,这样可通过转向角度的调整,借助3个轮的驱动,使机体按照各种转弯半径实现转弯,容易进行与水田状况相符合的转弯。
除上述的结构之外,若发动机设置于机体的前部,并且在该发动机的后方设置有变速箱体,该变速箱体位于可转向的左右的上述前轮之间,其横向宽度较小,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HST)与该变速箱体的横向一侧连接,该HST以联动的方式与该发动机连接,并且该作业机包括侧部离合器自动操作机构,该机构与通过转向连杆驾驶盘进行的上述前轮的转向联动,对转弯内侧的上述后轮所对应的侧部离合器进行分离操作,则具有下述优点。
如果使前轮转向,由于转弯内侧的前轮的后部,以及转弯外侧的前轮的前部接近机体一侧,这样在接近前轮的局部的机体部分必须没有造成障碍的结构物,以便确保前轮的转向角度较大。但是,通常,变速箱体位于转弯内侧的前轮的后部所接近的机体部分。从通过横轴将动力传递给前轮的关系上说,该变速箱体采用的是横轴型,另外,为了通过变速器进行多级变速,变速箱体的尺寸不能较大,为此,使前轮的转向角增加是较麻烦的。
但是,按照本发明,在进行经过田埂时的机体方向转换的场合,通过使前轮以较大程度转向,便自动地使位于转弯内侧的其中一个后轮的侧部离合器分离开。于是,通过左右的前轮和位于转弯外侧的后轮的3个轮的驱动,使机体转弯,此时,由于位于转弯内侧的后轮是空载的,这样随着机体的转弯运动,该后轮在非强制的情况下实现同步旋转。
此时,由于主要的行驶变速是通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实现的,这样在变速箱体内部可以进行较少级数的副变速,其结果是,该变速箱体的横向宽度较小。由于该变速箱体的横向宽度较小,这样即使在转弯内侧的前轮的后部接近的情况下,该变速箱体仍然不会造成不利,可使前轮进行较大程度的转向。
因此,在变速箱体不构成障碍的情况下,可使前轮以较大程度转向,由此,可以足够小的回转半径进行转弯,可恰当地实现经过田埂时的机体方向的转换。
除上述的结构之外,如果在位于上述侧部离合器的传动上游侧的后轮传动系统中设置有用于制动的单一的机体停止制动器,该机体停止制动器以联动的方式与设置于驾驶部中的单一的机体停止踏板连接,该机体停止踏板与主离合器连接,并且仅仅通过踩下上述单一的机体停止踏板,便可对上述主离合器进行分离操作,还有可对上述机体停止制动器进行制动操作,则在下述方面是有利的。
驾驶人员可仅仅通过一只脚踩下机体停止踏板便使机体停止,与采用两只脚对主离合器踏板与制动器踏板进行操作的拖拉机等相比较,操作性优良。另外,由于没有专用的主离合器踏板,这样在驾驶部中可有较宽的活动空间。
还有,如果按照通过踩下上述机体停止踏板,对主离合器先进行分离操作的方式构成,由于在必须中断行驶系统的传动的状态下施加制动,这样即使在任意的踏板操作的情况下,均不会有发动机停止工作的危险,从而操作性优良。
如果参照附图而阅读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则容易得出本发明的其它特征、作用和效果。
图1为插秧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为插秧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3为机体前部的侧视图。
图4为机体前部的俯视图。
图5为表示变速箱体内部传动机构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变速箱体内部传动机构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7为操作系统图。
图8为表示后部传动箱的右侧部分的纵向剖视背面图。
图9为表示后部传动箱的左侧部分的纵向剖视背面图。
图10为表示时转弯动作的平面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图1,2表示作为乘坐型水田作业机中的一个实例,是具有5条插秧道的乘坐型插秧机。在该乘坐型插秧机中,在具有可转向的左右一对的前轮1与不能转向的左右一对后轮2的乘坐型自行机体3的后部,通过四连杆机构5以可升降的方式连接有带5条插秧道式的插秧装置4,该四连杆机构5通过升降驱动缸6驱动,此外在机体后部设置5条道式的施肥装置7。
如图1~3和图7所示,在上述自行机体3中的机体架8的前部连接固定有变速箱体9,该变速箱体9具有前车轴箱9a,该箱以铰接方式支承前轮1。在机体架8的后部,以可滚动的方式支承有后部传动箱10,该箱10以铰接方式支承后轮2。此外,具有横向的输出轴11a的发动机11通过防振橡胶垫12设置于变速箱体9的前方附近位置。在发动机11的后方设置有驾驶部13。在该驾驶部13中具有用于对前轮1进行转向操作的转向连杆驾驶盘14,驾驶席15,驾驶踏板24等。
上述插秧装置4包括载秧台16,其上设置有5排秧苗,该载秧台16沿左右方向按照设定行程往复移动;5组旋转式栽植机构17,从载秧台16的底端每次切取1株秧苗,将其种植于田地中;3个整地拖板18等,对插秧部位进行整地。在机体前部的左右设置有备用秧苗放置台49,分数层放置补给栽秧台16的备用秧苗。
上述施肥装置7在驾驶席15与插秧装置4之间,设置于自行机体3上,包括存储粉粒状肥料的肥料料斗19;排送机构20,将上述肥料料斗19内的肥料按照设定量排送出;电风扇23等,该电风扇23通过供给软管22,将上述所排送出的肥料吹送到插秧装置4中的整地拖板18内所包括的开沟器21中。
如图3、图4所示,在上述变速箱体9的左侧面连接有作为主变速装置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HST)41,其具有横向输入轴41a,该横向输入轴41a通过传送带传动装置40与上述发动机11的输出轴11a连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1的输出可通过横向轴传递到变速箱体9内。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1的输入轴41a与输出轴40b沿前后设置。
上述传送带传动装置40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即:传动皮带40c卷绕于设置在发动机11的输出轴11a上的主动轮40a与设置于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1中的输入轴41a上的从动轮40b之间,另外设置有对该传动皮带40b进行张紧的张紧轮40d。
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1的输入轴41a通过变速箱体9的前部向右侧延伸。用于对该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1进行操作的主变速操纵杆46设置于上述转向连杆驾驶盘14的左横下部。通过对该主变速操纵杆46进行从中间朝向前方的摆动操作可改变前进速度,另外,通过对该杆46进行从中间朝向后方的摆动操作可改变后退速度。
还有,如图4所示,在上述变速箱体9的右侧面连接有由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1的输入轴41a的伸出端部驱动的液压泵42。如图3,4,在上述变速箱体9的顶面安装有转矩发生器43,以及控制阀44,该转矩发生器43构成与上述转向连杆驾驶盘14中的驾驶盘轴14a联动的液压式动力转向联动装置,该控制阀用于控制上述升降驱动缸6的作业装置升降操作。
上述变速箱体9同时用作驱动油箱。具体来说,变速箱体内的润滑油通过安装于变速箱体9的右侧面的油过滤器45,作为驱动油排出,供给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1和液压泵42。来自该液压泵42的液压油供给转矩发生器43,之后可通过控制阀44供给到升降驱动缸6。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1中的排出油返回与变速箱体9连通的前车轴箱9a,来自控制阀44的排出油可直接返回变速箱体9。
如图5,6所示,在上述变速箱体9内部设置有主离合器50,该主离合器50中断或保持来自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1的输出动力的传递;副变速装置51,以高低两个级别改变来自该主离合器51的输出动力;差速传动机构52,将来自该副变速装置51的输出动力传递给左右的前轮1。此外,在该变速箱体9内部设置有单向离合器53,该离合器53仅仅将从行驶传动系统分支的动力的正转动力传递给插秧装置4;株间变更用栽植变速机构54,改变来自上述离合器53的动力的速度;栽植离合器55等,该栽植离合器55中断或保持朝向插秧装置4的动力传递。
上述主离合器50采用多板式的结构。在通过联轴节56与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41的输出轴41b连接的输入轴57上可一体旋转地连接有驱动侧轮毂部件58。另外,覆盖于该驱动侧轮毂58上的从动侧鼓轮60可一体旋转地连接支承于离合器输出轴59上,该离合器输出轴59以可移动的动配合方式地嵌套于上述输入轴57上。在上述结构中,如果通过使离合器输出轴59和从动侧鼓轮60相对驱动侧轮毂部件58移动,按压位于驱动侧轮毂58与从动侧鼓轮60之间的摩擦片61,或解除该按压,则便中断或保持从驱动侧轮毂部件58朝向从动侧鼓轮60的动力的摩擦传递。通常由弹簧62使上述离合器输出轴59和从动侧鼓轮60朝向摩擦片推压方向(离合器接合方向)偏置。
通过下述的结构,该主离合器50可仅仅通过操作设置于驾驶部13中的驾驶踏板24的右侧脚下部位的机体停止踏板25实现离合。机体停止踏板25与离合器操作轴63以联动的方式连接,该离合器操作轴63以可绕与上述输入轴57垂直的纵向轴线P旋转的方式穿设于变速箱体的顶面。还有,如图7所示,在与机体停止踏板25成一体旋转的踏板轴26上安装有旋转臂27,该旋转臂27,以及设置于上述离合器操作轴63的箱外突出部上的从动臂63a之间通过杆28以联动的方式连接。由于按照上述方式构成,通过机体停止踏板25的踩下操作以及踩下解除操作,便可使离合器操作轴63沿正反两个方向旋转。
如图5所示,在上述离合器操作轴63中位于变速箱体9内部的前端部,以其周面的局部截去的方式形成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偏心凸轮63b,该偏心凸轮63b与上述离合器输出轴59的端面相对。此外,在未踩下机体停止踏板25的通常状态,如图5所示,偏心凸轮63b处于解除对离合器输出轴59的推压的状态,由此,主离合器50处于“接合”的状态。还有,如果对机体停止踏板25进行踩下操作,则偏心凸轮63b的外缘部发生位移,其压靠于离合器输出轴59的端面上,抵抗弹簧62产生的弹性力,使离合器输出轴59移动,从动侧鼓轮60朝向图5中的右方向位移,由此主离合器50切换到“分离”的状态。再有,在该离合器处于分离开的状态,由于偏心凸轮63b的外缘部与离合器输出轴59的端面之间的摩擦作用,离合器输出轴59的旋转受到抵抗,从而防止离合器输出轴59与输入轴59一起旋转的现象。
上述副变速装置51为换档式结构,在变速输入轴64上,以下述方式设置有高速用的较大直径变速齿轮65与低速用的较小直径变速齿轮66,该方式为:这两个齿轮成一体旋转,并且定位于轴线方向。在变速输出轴67上可一体旋转地设置有换档齿轮70。该换档齿轮70可在使较小直径齿轮部68与较大直径变速齿轮65啮合而实现联动的高速位置,使较大直径齿轮部69与较小直径变速齿轮66啮合而实现联动的低速位置,不使它们啮合而实现联动的中间位置之间进行换档。另外,在上述离合器输出轴59上可一体旋转地设置有较小直径输出齿轮71,该齿轮71与较大直径变速齿轮65啮合而实现联动,从而以减速方式传递动力,变速输入轴64以减速方式与离合器输出轴59联动。用于对该副变速装置51进行操作的副变速杆47设置于驾驶席15的左横下方(参照图2)。
上述差速传动机构52以可差动锁止的方式构成。即,在沿左右伸出的差动轴72中的一个上,以可与该差动轴72成一体旋转,并且可移动的方式设置有移动部件74。如图5所示,移动部件74处于与差速器箱73间隔开的状态,但是差速传动机构52处于通常的差动锁止解除的状态。此外,移动部件74朝向图中右方移动,与差速器箱73的端面啮合,由此使差速传动机构52处于差动锁止状态。用于将该差速传动机构52在差动锁止状态与差动锁止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操作的差动锁止操作机构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即,上述移动部件74借助弹簧(图中未示出)偏置于差动锁止解除位置,并且驾驶部13中设置于踏板的靠左后方部位的差动锁止踏板48(图2)与上述移动部件74以联动的方式连接,在通常的行驶时,通过使脚离开差动锁止踏板48,则保持差动锁止解除状态,在机体进出田地,或机体装载于运输车辆的货箱上等的场合,通过左脚的脚后跟踩下差动锁止踏板48,便导致差动锁止状态,从而可使左右的前轮1均速驱动。
还有,在上述差速传动机构52中的差速器箱73中设置有输入齿轮76,该齿轮76与变速输出齿轮75啮合,该变速输出齿轮75通过联轴节与上述变速输出轴67连接;装设于齿轮78上的输出齿轮79,该齿轮78与上述后轮2的传动用的主传动轴77成整体成形。
上述单向离合器53按照仅仅将变速输入轴64的旋转中的前进旋转传递给栽植传动系统的方式设置。即上述变速输入轴64构成从行驶传动系统到栽植传动系统的分支点。
上述栽植变速机构54按照图6所示的方式构成。即,筒轴82以可仅仅相对上述变速输出轴67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其上,并且通过齿轮81与上述单向离合器53中的输出齿轮80联动。在该筒轴82上可一体旋转地设置有直径各不相同的多个驱动齿轮83。还有,在通过伞形齿轮84、85与栽植离合器55联动的栽植变速输出轴86上可相对旋转地设置有从动齿轮组87,该从动齿轮组87通常以分别与上述驱动齿轮83啮合的方式与该齿轮83联动。此外,通过将传动滚珠89卡入卡合凹部88中,该卡合凹部88形成于各从动齿轮87的中心孔内,便将从动齿轮87按照联动的方式与栽植变速输出轴86连接。各传动滚珠89可一体旋转地设置于栽植变速输出轴86中,操作轴90将传动滚珠89中的一个卡入/卡合凹部88中。即,通过使其中一个从动齿轮87通过联动的方式与栽植变速输出轴86连接,则可改变用于传动的从动齿轮87,从而实现多级(在图示的实例中为6级)变速。
如图7~9所示,后轮驱动用的后部传动箱10由横向传动箱部10A和减速箱部10B构成,该横向传动箱部10A以可在一定范围内绕前后轴线X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机体支架8上,该减速箱部10B分别与该横向传动箱部10A的两端连接。在横向传动箱部10A内部设置有横向传动轴93,该横向传动轴93将从变速箱体8向后伸出的上述主传动轴77输出的动力沿左右分开,该横向传动轴93与主传动轴77通过伞形齿轮91、92以联动方式连接。此外,在各减速箱部10B中设置铰接有后轮的车轴2A和减速齿轮机构94,该减速齿轮机构94以减速方式使上述横向传动轴93与车轴2A保持联动。
在上述后轮2的传动系统中,更具体地说,在横向传动轴93的两端与各减速齿轮机构94之间分别设置有侧部离合器96,该侧部离合器96为多板式,其分别中断或保持各后轮2的传动。各侧部离合器96包括轮毂部件96A和从动侧鼓轮96B,该轮毂部件96A以花键方式嵌套于横向传动轴93上,与该轴成一体旋转,并且可沿轴向移动,该从动侧鼓轮96B与该减速齿轮机构94联动。多个摩擦片96C按照将轮毂部件96A和从动侧鼓轮96B分开的方式设置,通过使轮毂部件96A朝向机体横向外方移动,这些摩擦片96C相互压靠在一起,实现摩擦联动(接合),通过使轮毂部件96A朝向机体横向内方运动,将摩擦联动解除(分离)。此外,使轮毂部件96A朝向接合一侧移动而偏置的离合器弹簧96D从外面嵌套于横向传动轴93上。
上述减速齿轮机构94按照进行2级减速的方式,由设置于侧部离合器96的从动侧鼓轮96B的横向外侧、与该从动侧鼓轮96B一起旋转的较小直径的第1齿轮G1,与该第1齿轮啮合的较大直径的第2齿轮G2,与该第2齿轮G2同轴设置、并与其一起旋转的较小直径厚度较大的第3齿轮G3,与车轴2A连接的较大直径厚度较大的第4齿轮G4构成。由第3齿轮G3与第4齿轮G4构成的齿轮副设置于机体内侧,从而隐藏于侧部离合器96的底侧,这样便抑制减速箱部10B沿横向向外的尺寸过宽。
另外,如图8所示,在右侧的减速箱部10B与轮毂部件96A之间设置有机体停止制动器30。该机体停止制动器30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即:通过将借助花键从外侧嵌套于上述轮毂部件96A的外周的摩擦片31,与卡合于减速箱部10B的内周而停止旋转的摩擦片32压靠在一起,对轮毂部件96A和与其一起旋转的横向传动轴93进行制动。于是,通过使以动配合方式嵌合于轮毂部件96A上的盖状操作部件33朝向机体横向外方(图8中的右方向)移动,便可将上述摩擦片31、32压靠在一起。
机体停止制动器30可通过制动器操作轴34操作,该操作轴34以可绕纵向轴线P1旋转的方式穿设于减速箱部10B的顶面。在该制动器操作轴34中朝向变速箱体9内部突出的部分上设置有换档叉35,该换档叉35与上述操作部件33的端面相对。通过使该制动器操作轴34旋转,借助换档叉35,操作部件33实现换档,从而可使轮毂部件96A制动。
如图7,8所示,在制动器操作轴34的箱外突出部上设置有操作臂34a。该操作臂34a通过连杆36以联动的方式与上述机体停止踏板25连接。于是,随着机体停止踏板25的踩下操作的进行,将连杆36朝向前方拉动,其发生位移,从而对机体停止制动器30进行制动操作,另外如果解除机体停止踏板25的踩下操作,恢复到原始状态,则便解除机体停止制动器30的制动。如前面所述,由于该机体停止制动器30还与主离合器50连接,从而其用作主离合器与制动器踏板。因此,通过机体停止踏板25的踩下操作,首先使主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通过连续的踩下操作,便可实现制动。
另外,在上述连杆36中设置有拉紧结合器36a,通过对该结合器36a进行伸缩调节,便可对机体停止制动器30相对主离合器50的操作时间进行调节。
上述侧部离合器96的操作结构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在横向传动轴93中上述轮毂部件96A的端面上以滑动的动配合方式嵌套有离合器操作套筒102,该套筒102按照通过推力轴环103与上述轮毂部件96A的端面对接。在减速箱部10A的顶面,以可绕纵轴线P2旋转的方式穿设有离合器操作轴104。在该离合器操作轴104中朝向变速箱体内部突出的端部上形成有偏心凸轮105,该偏心凸轮105与上述离合器操作套筒102的端面相对设置。由此,通过离合器操作轴104的旋转操作,便对侧部离合器96进行接合、分离的操作。
在左右的上述侧部离合器96中,根据机体转向动作,仅仅使转弯内侧的相应离合器自动地实现分离。为此,侧部离合器自动操作机构106按照下述方式构成。
如图7所示,在构成上述动力操纵装置的转矩产生器43中,沿左右摆动驱动的连杆臂111,以及每个前轮1中的关节臂118通过连杆119以联动的方式实现连接,从而构成转向联动机构110。连接设置于该连杆臂111上的操作件111a以及以可绕纵轴线Y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机体的前后中间部附近的底部的转接臂113通过推拉杆112以联动的方式连接。悬臂115与该转接臂113的支点轴114的顶端连接,该悬臂115的左右两端与连接设置于左右的上述离合器操作轴104中的箱外突出部上的操作臂104a分别通过杆116以联动的方式连接。另外,杆116的后端部与操作臂104a通过长孔销连接,以便通过杆116朝向前方位移,操作臂104a摆动,通过杆116朝向后方位移,操作臂104a不摆动。
在这里,形成于连接设置在上述连杆臂111上的操作件111a上的推拉杆112的连接孔117由沿操作件111a的摆动方向的长孔构成,连接孔117的长度设定成仅仅当连杆臂111从直行状态摆动大于设定角度(比如,30°)的角度时,连杆臂111的摆动传递给推拉杆112,而该连杆臂111未达到上述设定角度的摆动不传递。
因此,如果使左右的前轮1的转向角度较大而超过设定角度,以便使机体以较大程度转弯,则连杆臂111的摆动通过转接臂113传递给悬臂115,仅仅使与按照拉向前方而操作的杆116连接的一个侧部离合器96实现分离开。即,仅仅转弯内侧的侧部离合器96分离开,通过左右的前轮1、1与转弯外侧的后轮2这3个轮的驱动,机体转弯,处于空载状态的转弯内侧的后轮2随着机体的转弯运动而触地,实现旋转,机体在不发生转弯内侧的后轮2不适当地损坏田地的情况下实现转弯。
此外,设置于横向传动轴93上的从动侧的伞形齿轮92在主传动轴77的输入部位设置于与摩擦式的上述制动器30的所在侧相对的一侧。由于设置有机体停止制动器30,这样机体右侧的重量较大,但是由于从动用伞形齿轮92位于相对侧(机体左侧),这样便使后部传动箱10的左右重量平衡的破坏程度减轻。因此,在将停止用制动器30偏向一侧设置的同时,可抑制机体的左右平衡性能的降低。
在此场合,如图10所示,如果最大限度地使前轮1转向,使机体呈U字形转弯,则前轮的最大转向角度对应于栽植宽度(栽植道数)、前轮轮距、轮轴距而设定,以便使机体中心基本处于相邻栽植的状态,由此,可在经过田埂时,很容易地实现U形转弯后的协调操纵。
还有,在从上述基准角度至最大转向状态的范围内,即使在对前轮1进行任意转向的情况下,侧部离合器96仍处于分离开的状态,在该转向范围内,通过3轮驱动,便顺利地使机体按照对应于前轮转向角的旋转半径实现旋转。
另外,在前轮转向角未达到基准角度的初期,由于旋转内侧的后轮2的侧部离合器96处于接合的状态,这样机体在不过度旋转的情况下前进,设置于机体后部的插秧装置4上的整地拖板18也在横向错开移动较小的状态下实现前进移动。在该横向错开移动较小的期间,整地拖板18从栽植秧苗朝向前方错开,此后,前轮转向角超过基准角度,借助3轮驱动实现上述的较小转角的转弯。
(其它的实施例)
本发明还可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实现。
①未设置与左右的侧部离合器96和转向联动机构连接的上述侧部离合器自动操作机构106的结构也是可以的。在此场合,用于分别对左右的侧部离合器96进行独立操作的一对侧部离合器踏板设置于驾驶部13的踏板处,驾驶员在通过踏板的操作使转弯内侧的侧部离合器96分离开的同时,还可对前轮1进行操作。在此场合,如果一对侧部离合器踏板设置于驾驶部13的右侧踏板上,并且上述机体停止踏板25设置于驾驶部13的左侧踏板上,则形成使用方便的结构。
②还可按照下述方式实施,即:设置上述侧部离合器自动操作机构,将对左右的侧部离合器96进行分别操作的一对侧部离合器踏板设置于驾驶部的踏板上,选择上述的在转弯内侧的侧部离合器96自动地分离开的同时发生的转弯,以及在通过踏板操作使侧部离合器96分离开的同时发生的转弯。
③即使在上述机体停止踏板25设置于驾驶部13的左侧踏板上的情况下,仍可实现本发明。
④为了很好地使4个轮适应地面的凹凸部等,按照上述方式,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即:左右的前轮1不能沿上下运动,并且支承左右后轮2的后部传动箱10可滚动,另外还可采用使左右后轮2可按照背离的方式沿上下运动的结构以外的结构。比如,还可采用在使左右的前轮不能沿上下运动的同时,分别通过悬臂机构支承左右的后轮2的机构。
⑤与上述情况相反,还可按照不能沿上下运动的方式支承左右的后轮2,并且左右的前轮1可一体地上下滚动,或左右的前轮1各自单独地沿上下运动。

Claims (6)

1.一种乘坐型水田作业机,将变速的动力传递给可转向的左右的前轮(1、1)与不能转向的后轮(2、2),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左右的后轮(2、2)上分别设置有摩擦式的侧部离合器(96、96),仅仅通过上述前轮(1、1)的转向操作,以及位于转弯内侧的其中一个侧部离合器(96)的分离操作,可使机体转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坐型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左右的前述前轮(1、1)可通过带差速锁止机构的差速传动装置(52)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坐型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左右的前述前轮(1、1)可通过动力转向联动装置(43)实现转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坐型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侧部离合器自动操作机构(106),该机构与通过转向连杆驾驶盘(14)进行的上述前轮(1)的转向联动,对转弯内侧的上述后轮(2)所对应侧部离合器(96)进行分离操作;
当上述前轮(1)转向至预先设定的基准角度时,便开始进行使位于转弯内侧的后轮(2)所对应的上述侧部离合器(96)分离开的操作,保持该侧部离合器(96)的分离状态直至最大转向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坐型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发动机(4)设置于机体的前部,并且在该发动机(4)的后方设置有变速箱体(10),该变速箱体(10)位于可转向的左右的上述前轮(1、1)之间,其横向宽度较小,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HST)(41)与该变速箱体(10)的横向一侧连接,该HST(41)以联动的方式与该发动机(4)连接;
该作业机包括侧部离合器自动操作机构(106),该机构与通过转向连杆驾驶盘14进行的上述前轮(1)的转向联动,对转弯内侧的上述后轮(2)所对应的侧部离合器(96)进行分离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坐型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在位于上述侧部离合器(96、96)的传动上游侧的后轮传动系统中设置有用于制动的单一的机体停止制动器(30),该机体停止制动器(30)以联动的方式与设置于驾驶部(13)中的单一的机体停止踏板(25)连接,该机体停止踏板(25)与主离合器(50)连接;
仅仅通过踩下上述单一的机体停止踏板(25),便可对上述主离合器(50)进行分离操作,并且可对上述机体停止制动器(30)进行制动操作。
CN00104908A 1999-09-27 2000-03-30 乘坐型水田作业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09742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255399A JP4297571B2 (ja) 1999-09-27 1999-09-27 乗用型田植機
JP272553/1999 1999-09-27
JP272553/99 1999-09-27
JP274020/99 1999-09-28
JP274020/1999 1999-09-28
JP27402099A JP4297572B2 (ja) 1999-09-28 1999-09-28 乗用型田植機
JP27607399A JP2001095332A (ja) 1999-09-29 1999-09-29 乗用型田植機
JP276072/99 1999-09-29
JP27607299A JP2001097239A (ja) 1999-09-29 1999-09-29 乗用型水田作業機
JP276073/99 1999-09-29
JP276073/1999 1999-09-29
JP276072/1999 1999-09-2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81318A Division CN1262164C (zh) 1999-09-27 2000-03-30 乘坐型水田作业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2209A CN1292209A (zh) 2001-04-25
CN1097427C true CN1097427C (zh) 2003-01-01

Family

ID=274789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104908A Expired - Lifetime CN1097427C (zh) 1999-09-27 2000-03-30 乘坐型水田作业机
CNB021481318A Expired - Lifetime CN1262164C (zh) 1999-09-27 2000-03-30 乘坐型水田作业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81318A Expired - Lifetime CN1262164C (zh) 1999-09-27 2000-03-30 乘坐型水田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349259B1 (zh)
CN (2) CN109742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46238A (ja) * 2001-11-12 2003-05-21 Iseki & Co Ltd 乗用型作業機
JP2008114846A (ja) * 2006-11-06 2008-05-22 Daedong Industrial Co Ltd 乗用田植機の無段変速操作装置
JP5152968B2 (ja) * 2007-11-07 2013-02-27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走行車両
JP5152969B2 (ja) * 2007-12-19 2013-02-27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走行車両
CN102239757B (zh) * 2011-05-13 2012-12-26 广州市科利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大马力农机装备无极变速传动箱
KR101962967B1 (ko) * 2012-03-28 2019-03-27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무논 작업차 및 작업차용의 차축 케이스
CN105594333A (zh) * 2015-12-31 2016-05-25 湖北玉柴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船式水田旱地多用途的高地隙田园管理机
CN105782405B (zh) * 2016-05-09 2018-06-01 西华大学 小型农业机械的传动变速装置
CN105917824B (zh) * 2016-06-16 2018-04-06 萝北县沃龙插秧机制造有限公司 四驱水稻插秧机自走底盘前后轮转向联动机构
CN106068838B (zh) * 2016-08-25 2019-08-13 江苏常发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乘坐式插秧机
JP6616274B2 (ja) * 2016-12-07 2019-12-04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作業車
KR102606159B1 (ko) * 2016-12-21 2023-11-27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수확기
CN109263464B (zh) * 2018-11-16 2020-12-04 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水田作业机
JP2020099222A (ja) * 2018-12-20 2020-07-02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0983A (ja) * 1994-04-28 1995-11-07 Seirei Ind Co Ltd 乗用管理機
JPH0858542A (ja) * 1994-08-25 1996-03-05 Iseki & Co Ltd トラクタの操向ブレ−キ制御装置
JPH09295521A (ja) * 1996-05-02 1997-11-18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乗用作業車
JPH1059009A (ja) * 1996-08-21 1998-03-03 Iseki & Co Ltd 歩行型移動農機
JPH10225218A (ja) * 1997-02-14 1998-08-25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乗用田植機のミッションケース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0983A (ja) * 1994-04-28 1995-11-07 Seirei Ind Co Ltd 乗用管理機
JPH0858542A (ja) * 1994-08-25 1996-03-05 Iseki & Co Ltd トラクタの操向ブレ−キ制御装置
JPH09295521A (ja) * 1996-05-02 1997-11-18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乗用作業車
JPH1059009A (ja) * 1996-08-21 1998-03-03 Iseki & Co Ltd 歩行型移動農機
JPH10225218A (ja) * 1997-02-14 1998-08-25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乗用田植機のミッションケー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1529A (zh) 2004-04-28
KR100349259B1 (ko) 2002-08-19
CN1262164C (zh) 2006-07-05
CN1292209A (zh) 2001-04-25
KR20010029583A (ko) 200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427C (zh) 乘坐型水田作业机
CN100337519C (zh) 水田作业机
US20030213625A1 (en) Axle driving apparatus
CN1097428C (zh) 乘坐式水田作业机
JP4086416B2 (ja) 水田作業機
JP3960879B2 (ja) 水田作業機
JP5825728B2 (ja) 農作業車
JP2004067019A5 (zh)
JP5355538B2 (ja) 農作業車
JP5636474B2 (ja) 農作業車
JP4789229B2 (ja) 田植機
JP3998434B2 (ja) 乗用型水田作業車
JP4297572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2007118908A (ja) 小型クローラ式トラクタ
JP6001104B2 (ja) 農作業車
JP5825727B2 (ja) 農作業車
JP5376615B2 (ja) 作業車
JP5636475B2 (ja) 農作業車
JP2007038789A (ja) 水田作業機
JP5300105B2 (ja) 農作業車
JP3274863B2 (ja) 乗用走行車体
JP5300106B2 (ja) 農作業車用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JP5339559B2 (ja) 農作業車
JP2001278096A (ja) 乗用型水田作業機
JP2001278094A (ja) 乗用型水田作業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