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0959B - 调速器和电梯 - Google Patents

调速器和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0959B
CN109720959B CN201811168477.5A CN201811168477A CN109720959B CN 109720959 B CN109720959 B CN 109720959B CN 201811168477 A CN201811168477 A CN 201811168477A CN 109720959 B CN109720959 B CN 1097209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governor
housing
rope
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684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20959A (zh
Inventor
久保洋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20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0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20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0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检查作业的调速器和电梯。调速器(10)包括:调速器绳索(13)、下部滑轮(12)和绳索张力机构(15)。绳索张力机构(15)具有壳体(21)和张力配重(25)。张力配重(25)具有彼此以通过连结机构(30)可拆装的方式连结的多个配重部件(24A、24B、24C)。多个配重部件(24A、24B、24C),通过连结机构(30)可拆装地安装于壳体(21)的上下方向上的上部和下部的中的至少一者。

Description

调速器和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视轿厢的升降速度的调速器和具有该调速器的电梯。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电梯包括:轿厢;对重;连结轿厢和对重的绳索;和卷绕着该绳索的曳引机。并且,在电梯中设置有调速器,该调速器用于时常监视轿厢的升降速度,使达到了规定速度以上的速度的轿厢紧急停止。
具体而言,调速器在轿厢的升降速度超过额定速度而达到第1过速度(通常为额定速度的1.3倍)时,将驱动轿厢的曳引机的电源和控制该曳引机的控制装置的电源分别断开。此外,调速器在轿厢的下降速度超过第1过速度而达到第2过速度(通常为额定速度的1.4倍)时,使针对轿厢设置的紧急停止装置动作,使轿厢机械性地紧急停止。
这样的调速器具有:与轿厢连结的环状的调速器绳索;和卷绕着该调速器绳索的上部滑轮和下部滑轮,通过检测上部滑轮的转速来监视轿厢的升降速度。因此,为了使调速器正确地动作,需要将调速器绳索的移动可靠地传递至滑轮。为此,调速器为了对调速器绳索赋予规定的张力而在下部滑轮设置了张力配重。
另一方面,由于调速器绳索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伸长,因此设置有张力配重的下部滑轮向井道的下方下降。其结果是,设置在井道的下部的底坑的地面与下部滑轮的间隔变得比规定的长度短,存在下部滑轮与地面接触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维护检查时进行这样的作业,通过将调速器绳索剪短来调节调速器绳索的长度,将底坑的地面与下部滑轮的间隔调节至规定的长度以上。
此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技术:将配重分为左右2个,使一个配重为固定状态,并且可转动地支承另一个配重,使该另一个配重位于一个配重的下方。而且,在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在进行限速器绳索的剪短作业时,通过使另一个配重位于一个配重的下方与井道的地面接地,能够解除限速器绳索的紧张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381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在调速器绳索伸长而使得地面与下部滑轮的间隔变得比规定长度短时,在进行维护检查时也需要进行调速器绳索的剪短作业,维护检查作业变得非常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考虑上述的问题的情况下,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检查作业的调速器和电梯。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实现本目的,提供一种监视电梯的轿厢的升降速度的调速器。
调速器包括调速器绳索、下部滑轮和绳索张力机构。环状的调速器绳索随着轿厢的升降动作进行循环移动。调速器绳索的上下方向上的下侧折返部卷绕在下部滑轮。绳索张力机构具有:以使下部滑轮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该下部滑轮的壳体;和通过连结机构可拆装地安装于壳体的张力配重。张力配重具有彼此以通过连结机构可拆装的方式连结的多个配重部件,并且因多个配重部件而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多个配重部件通过连结机构可拆装地安装于壳体的上下方向上的上部和下部的中的至少一者。
此外,电梯具有在设置于建筑结构物的井道内进行升降移动的轿厢,所述电梯包括监视轿厢的升降速度的调速器。作为调速器,使用上述的调速器。
发明效果
具有上述结构的调速器和电梯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检查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例的调速器的下部滑轮和绳索张力机构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例的调速器的下部滑轮和绳索张力机构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例的调速器的绳索张力机构的配重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改变第1实施方式例的调速器的绳索张力机构的配重部件的配置后的状态下的下部滑轮和绳索张力机构的正视图。
图6是表示改变第1实施方式例的调速器的绳索张力机构的配重部件的配置后的状态下的下部滑轮和绳索张力机构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改变第1实施方式例的调速器的绳索张力机构的配重部件的配置后的状态下的下部滑轮和绳索张力机构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例的调速器的下部滑轮和绳索张力机构的正视图。
图9是表示改变第2实施方式例的调速器的绳索张力机构的配重部件的配置后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0是表示改变第2实施方式例的调速器的绳索张力机构的配重部件的配置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图10对实施方式例的调速器和电梯进行说明。并且,对于各图中共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1.第1实施方式例
1-1.电梯和调速器的结构例
首先,参考图1说明第1实施方式例(下面称为“本例”。)的电梯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例的电梯的结构例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例的电梯1在形成于建筑结构物内的井道110内进行升降动作。电梯1包括:载人和行李的轿厢120、主绳索130、对重140、曳引机100和调速器10。此外,电梯1包括紧急停止装置190和导轨200。其中,井道110形成于建筑结构物内,在其顶部设置有机械室160。此外,在井道110的底部设置有底坑161。
轿厢120配置在井道110内。在轿厢120设置有未图示的滑动件。滑动件可滑动地与设置在井道110的导轨200卡合。而且,轿厢120沿着导轨200在井道110内升降。下面,将轿厢120升降的方向作为升降方向。此外,在轿厢120的上端部连接有主绳索130。
主绳索130的一端与轿厢120连接,主绳索130的另一端与对重140的上部连接。此外,主绳索130卷绕在曳引机100上。曳引机100设置在机械室160中。在曳引机100附近设置有架设有主绳索130的偏转轮150。而且,通过驱动曳引机100,轿厢120和对重140在井道110内升降。
紧急停止装置190设置于轿厢120。紧急停止装置190与后述的调速器10的动作杆14连接。紧急停止装置190通过动作杆14的动作,抓持导轨200,使轿厢120的升降动作停止。
[调速器]
接着说明调速器10。
调速器10具有上部滑轮11、下部滑轮12、调速器绳索13、动作杆14和绳索张力机构15。上部滑轮11配置在机械室160,下部滑轮12和绳索张力机构15配置在底坑161。此外,在上部滑轮11设置有用于检测其转速的未图示的检测部。
调速器绳索13形成为其轴向的两端连结在一起的所谓的环状。调速器绳索13的上下方向的上侧折返部卷绕在上部滑轮11。此外,调速器绳索13的上下方向的下侧折返部卷绕在下部滑轮12。进而,在调速器绳索13的轴向的中途部连接有动作杆14。
动作杆14设置于轿厢120。而且,调速器绳索13配合轿厢120的升降动作,在上部滑轮11与下部滑轮12之间循环移动。因此,调速器绳索13的移动速度与轿厢120的升降速度彼此连动。而且,调速器10根据未图示的检测部检测到的上部滑轮11的转速对调速器绳索13的移动速度和轿厢120的升降速度进行检测。
调速器10基于轿厢120的升降速度使紧急停止装置190动作。调速器10在轿厢120的升降速度超过额定速度而达到第1过速度(例如额定速度的1.3倍)时,对未图示的控制部输出停止信号。而且,控制部将使轿厢120升降的曳引机100的电源和控制曳引机100的控制装置的电源分别断开。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轿厢120的升降动作停止。
此外,调速器10在轿厢120的升降速度超过第1过速度而达到第2过速度(例如额定速度的1.4倍)时,经动作杆14使紧急停止装置190动作。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通过使紧急停止装置190动作,能够使轿厢120的升降动作机械地停止。
[绳索张力机构]
接着,参考图2~图4对绳索张力机构15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下部滑轮12和绳索张力机构15的正视图,图3是表示下部滑轮12和绳索张力机构15的侧视图。
如图2所示,绳索张力机构15经下部滑轮12对调速器绳索13赋予规定的张力。如图2和图3所示,绳索张力机构15具有壳体21、引导部件22、引导臂27、张力配重25和多个连结机构30。
壳体21形成为矩形中空的长方体状。在壳体21内配置有下部滑轮12。下部滑轮12借助旋转轴12a可旋转地被壳体21支承。
壳体21具有上表面部21a、下表面部21b、一对侧面部21c,21c、正面部21d和背面部21e。上表面部21a与下表面部21b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卷绕于下部滑轮12的调速器绳索13从上表面部21a朝向上下方向的上方延伸。
在正面部21d和背面部21e安装有下部滑轮12的旋转轴12a。而且,正面部21d与背面部21e在旋转轴12a的轴向相对。在正面部21d的与轴向和上下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大致垂直地配置有侧面部21c。
在侧面部21c的上下方向的上端部形成有上部固定孔41a。此外,在侧面部21c的上下方向的下端部形成有下部固定孔41b。后述的连结机构30的固定螺栓29的轴部29b与上部固定孔41a和下部固定孔41b螺合。
此外,在正面部21d设置有引导部件22。引导部件22形成为大致平板状,具有呈矩形状的引导片22a和2个固定片22b、22b。
引导片22a以其长度方向与壳体21的上下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于壳体21。2个固定片22b、22b形成于引导片22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此外,2个固定片22b、22b,从引导片22a的端部向壳体21的正面部21d弯曲。而且,将固定片22b通过焊接或基于固定螺栓的紧固固定等而固定于壳体21,由此将引导部件22安装于壳体21。
此外,在壳体21与引导片22a之间形成有图3所示的间隙。而且,引导臂27被插入该间隙中。如图2所示,引导臂27被导轨200的轨道夹26支承。引导臂27从导轨200朝向壳体21突出。引导臂27的固定于导轨200的一端部和相反侧的另一端部,插入在壳体21与引导部件22的引导片22a之间形成的间隙中。
此外,在引导臂27的另一端部形成有2个挟持片27a、27a。2个挟持片27a、27a在引导臂27的另一端部,在引导臂27的突出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此外,2个挟持片27a,27a从引导臂27的另一端部朝向壳体21的正面部21d的相反方向突出。而且,引导部件22的引导片22a以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配置在2个挟持片27a、27a之间。即,通过引导部件22和引导臂27,构成以可使壳体2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壳体21的引导机构。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因长时间的使用而使得调速器绳索13伸长了的情况下,也能够与调速器绳索13的伸长对应地使壳体21和下部滑轮12向上下方向的下方移动。其结果是,即使调速器绳索13发生了伸长,也能够对调速器绳索13赋予规定的张力。
此外,通过将引导臂27的另一端部插入在壳体21与引导部件22的引导片22a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并且用2个挟持片27a、27a夹着引导片22a,抑制壳体21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此外,在本例的绳索张力机构15中,说明了将引导部件22设置在壳体21的正面部21d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引导部件22设置在壳体21的背面部21e,或者也可以将引导部件22设置在壳体21的正面部21d和背面部21e这两者。
进而,在本例的绳索张力机构15中,说明了将引导臂27固定于导轨200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引导臂27固定于在导轨200之外另外设置的支柱、或在底坑161的壁面等井道110和底坑161内设置的其他部件。
张力配重25经由连结机构30被安装于壳体21。在调速器绳索13没有发生随时间经过而产生的伸长的初始状态下,张力配重25配置在壳体21的下表面部21b。
张力配重25由多个(在本例中是3个)配重部件24A、24B、24C构成。张力配重25被分割为3个配重部件24A、24B、24C。
图4是表示配重部件24A、24B、24C的俯视图。由于3个配重部件24A、24B、24C各自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这里对第1配重部件24A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第1配重部件24A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第1配重部件24A具有上表面部31a、下表面部31b、一对侧面部31c、31c、正面部31d和背面部31e。上表面部31a和下表面部31b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上表面部31a和下表面部31b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与壳体21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等。此外,正面部31d和背面部31e在旋转轴12a(参考图2和图3)的轴向上相对。在正面部31d的位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大致垂直地连续地形成有侧面部31c。
此外,在第1配重部件24A形成有配重侧固定孔32和缺口33。配重侧固定孔32形成于侧面部31c。此外,配重侧固定孔32形成于侧面部31c的上下方向的上端部和下端部这2处。后述的连结机构30的固定螺栓29的轴部29b螺合于该配重侧固定孔32。其中,配重侧固定孔32的孔的长度设定为不达到后述的缺口33的程度的长度。
缺口33形成于上表面部31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具体而言,在将第1配重部件24A载置于壳体21的上表面部21a时,在从下部滑轮12延伸的调速器绳索13所通过的部位形成有缺口33。缺口33从第1配重部件24A的上表面部31a至下表面部31b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第1配重部件24A,背面部31e侧开口。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初始状态下,3个配重部件24A、24B、24C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具体而言,3个配重部件24A、24B、24C,以第2配重部件24B的下表面部31b与第1配重部件24A的上表面部31a相对,且第3配重部件24C的下表面部31b与相对第2配重部件24B的上表面部31a的方式重叠。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第1配重部件24A与第2配重部件24B、以及第2配重部件24B与第3配重部件24C,分别被连结机构30连结。
这里,将3个配重部件24A、24B、24C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的张力配重25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T1,被设定为比引导部件22被引导臂27支承的状态下壳体21可移动的长度T2短。
此外,3个配重部件24A、24B、24C中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最上部的第3配重部件24C,以使其上表面部31a与壳体21的下表面部21b相对的方式,经由连结机构30来安装。在初始状态下,以使绳索张力机构15与底坑161的地面161a的间隔H1比预先设定的容许长度长的方式,调节调速器绳索13的长度,配置壳体21和张力配重25。
此外,3个配重部件24A、24B、24C中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最下部的第1配重部件24A的下表面部31b,在初始状态下成为绳索张力机构15的最下表面。因此,该第1配重部件24A的下表面部31b与地面161a的间隔H1,成为绳索张力机构15与地面161a的间隔H1。
张力配重25具有重量,经壳体21和下部滑轮12对调速器绳索13赋予规定的张力。因此,构成张力配重25的3个配重部件24A、24B、24C的重量能够根据轿厢120的升降行程等条件任意地设定。
此外,3个配重部件24A、24B、24C的重量既可以是相同的重量,也可以是各自不同的重量。进而,3个配重部件24A、24B、24C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既可以是相同的长度,也可以不各自不同的长度。
接着说明连结机构30。
连结机构30具有大致平板状的连结板28和固定螺栓29。在连结板28形成有未图示的2个插通孔。2个插通孔形成于连结板28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固定螺栓29的轴部29b插通在2个的插通孔中。
连结板28配置在配重部件24A、24B、24C的侧面部31c和壳体21的侧面部21c。如图2和图3所示,连结板28以将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2个第1配重部件24A和第2配重部件24B的侧面部31c连接的方式配置。同样,连结板28以将第2配重部件24B和第3配重部件24C的侧面部31c连接的方式配置。
此外,固定螺栓29插通连结板28的插通孔,固定螺栓29与配重侧固定孔32螺合。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3个配重部件24A、24B、24C以通过连结机构30可拆装的方式被连结。
此外,以将3个配重部件24A、24B、24C中配置在最上部的第3配重部件24C的侧面部31c与壳体21的侧面部21c连接的方式配置连结板28。固定螺栓29经连结板28的上侧的插通孔与壳体21的下部固定孔41b螺合。此外,固定螺栓29经连结板28的下侧的插通孔与第3配重部件24C的上侧的配重侧固定孔32螺合。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3个配重部件24A、24B、24C可拆装地安装于壳体21的下表面部21b。
此外,张力配重25能够通过拆下固定螺栓29来解除3个配重部件24A、24B、24C的连结,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分割为3个。进而,通过拆下连接第3配重部件24C和壳体21的连结机构30的固定螺栓29,能够容易地从壳体21拆下张力配重25。
上面说明了本例的张力配重25由3个配重部件24A、24B、24C构成,在水平方向上可分割为3个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张力配重也可以由4个以上的配重部件构成,可以将张力配重在水平方向分割为4个。
1-2.维护检查作业
接着,参考图5~图7,对具有上述结构的调速器10的维护检查作业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改变了配重部件24A、24B、24C的配置后的状态的下部滑轮12和绳索张力机构15的正视图。图6是表示改变了配重部件24A、24B、24C的配置后的状态的下部滑轮12和绳索张力机构15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改变配重部件24A、24B、24C的配置后的状态的下部滑轮12和绳索张力机构15的俯视图。
在调速器绳索13因经年使用而发生了伸长的情况下,壳体21由于张力配重25的重量而被引导臂27和引导部件22支承地向上下方向的下方下降。其结果是,配置在上下方向的最下部的第1配重部件24A的下表面部31b与地面161a的间隔,变得比预先设定的容许长度短或接近容许长度。
在此情况下,在现有技术的调速器中,将调速器绳索剪短,将壳体和下部滑轮向上下方向的上方提升。对此,本例的调速器10,将构成张力配重25的3个配重部件24A、24B、24C中配置在上下方向的最下部的第1配重部件24A从第2配重部件24B拆下。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第2配重部件24B配置在绳索张力机构15的上下方向的最下部,第2配重部件24B的下表面部31b成为绳索张力机构15的最下表面。
接着,如图5和图6所示,将卸下的第1配重部件24A载置于壳体21的上表面部21a。然后,使用连结机构30将第1配重部件24A安装于壳体21的上表面部21a。即,经连结板28的下侧的插通孔使固定螺栓29与壳体21的上部固定孔41a螺合,经连结板28的上侧的插通孔使固定螺栓29与第1配重部件24A的下侧的配重侧固定孔32螺合。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第1配重部件24A可拆装地安装于壳体21的上表面部21a。其结果是,完成了维护检查作业。
于是,地面161a与绳索张力机构15的间隔以与配置在最下部的第1配重部件24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相应的量变长。其结果是,能够使地面161a与绳索张力机构15的间隔H2比容许长度长。
如图7所示,在第1配重部件24A形成有缺口33。在将第1配重部件24A载置于壳体21的上表面部21a加以安装时,卷绕于下部滑轮12的调速器绳索13插通第1配重部件24A的缺口33。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调速器绳索13与第1配重部件24A干扰。
进而,由于配重侧固定孔32的孔的长度设定为不达到缺口33的程度的长度,因此即使固定螺栓29螺合于配重侧固定孔32中,固定螺栓29的轴部29b也不从缺口33突出。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连接第1配重部件24A和壳体21的固定螺栓29干扰调速器绳索13。
此外,由于从最下部卸下了的第1配重部件24A被安装于壳体21的上表面部21a,因此张力配重25整体的重量不发生变化。因此,张力配重25经壳体21和下部滑轮12对调速器绳索13赋予的张力不发生变化。
这样,在本例的调速器10中,不用进行调速器绳索13的剪短作业,就能够使绳索张力机构15与地面161a的间隔比容许长度长,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检查作业。
此外,在从图5~图7所示的状态,因经年使用而在调速器绳索13发生了伸长的情况下,将配置在最下部的第2配重部件24B从第3配重部件24C拆下。然后,将第2配重部件24B载置于第1配重部件24A的上表面部31a。然后,利用连结机构30将第2配重部件24B和第1配重部件24A连结。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第3配重部件24C的下表面部31b成为绳索张力机构15的最下表面,能够使绳索张力机构15与地面161a的间隔扩大与第2配重部件24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相应的量。
接着,在因经年使用而在调速器绳索13进一步发生了伸长的情况下,将配置在最下部的第3配重部件24C从壳体21拆下,将第3配重部件24C载置在第2配重部件24B的上表面部31a。然后,利用连结机构30将第3配重部件24C和第2配重部件24B连结。此时,壳体21的下表面部21b成为绳索张力机构15的最下表面。这样,能够使绳索张力机构15与地面161a的间隔扩大与第3配重部件24C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相应的量。
这样,通过将配重部件24A、24B、24C改为配置在绳索张力机构15的上部,能够使绳索张力机构15与地面161a的间隔扩大与配重部件24A、24B、24C的长度相应的量。其结果是,即使调速器绳索13发生了伸长,不用剪短调速器绳索13,就能够确保绳索张力机构15与地面161a的间隔为容许长度以上。
此外,通过将配重部件24A、24B、24C改为配置在比下部滑轮12靠上下方向的上方的位置,绳索张力机构15整体的重心向上下方向的上方发生变化。因此,绳索张力机构15失去平衡,在使绳索张力机构15颠倒的方向产生大的力。但是,在本例的绳索张力机构15中,通过引导臂27和引导部件22显示壳体21在水平方向的移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绳索张力机构15失去平衡,绳索张力机构15颠倒。
如上所述,壳体21在上下方向上能够移动的长度T2,被设定为比在将3个配重部件24A、24B、24C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的张力配重2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T1长。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至改为将全部配重部件24A、24B、24C配置在壳体21的上部为止,能够与调速器绳索13的伸长相应地可靠地使壳体21下降至上下方向的下方。
在将全部配重部件24A、24B、24C改为配置在壳体21的上部后,在绳索张力机构15与地面161a的间隔变得比容许长度短的情况下,进行调速器绳索13的剪短作业。在进行了调速器绳索13的剪短作业的情况下,再次将全部配重部件24A、24B、24C配置在壳体21的下部。这样,依照本例的调速器10,直至将全部配重部件24A、24B、24C改为配置在壳体21的上部为止,没有必要进行调速器绳索13的剪短作业,能够降低调速器绳索13的剪短作业的频率。
此外,在调速器绳索13的剪短作业中,需要减小施加至调速器绳索13的张力。在本例的调速器10中,张力配重25通过连结机构30可拆装地安装于壳体21。因此,在进行调速器绳索13的剪短作业时,通过从壳体21卸下张力配重25,能够容易地减小施加至调速器绳索13的张力。其结果是,依照本例的调速器10,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调速器绳索13的剪短作业,能够减轻对维护检查作业的负担。
进而,通过将固定螺栓29紧固或松开,能够容易地进行配重部件24A、24B、24C的连结及其解除、以及配重部件24A、24B、24C与壳体21的连结及其解除。
2.第2实施方式例
接着,参考图5对第2实施方式例的调速器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例的调速器的下部滑轮和绳索张力机构的正视图,图9是表示改变绳索张力机构的配重部件的配置后的状态的正视图。图10是表示改变绳索张力机构的配重部件的配置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该第2实施方式例的调速器与第1实施方式例的调速器10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张力配重的结构和连结机构的位置。因此,这里,对于第1实施方式例的调速器10共用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绳索张力机构55具有壳体61、引导部件22、引导臂27、张力配重65和多个连结机构30。壳体61以可使下部滑轮12旋转的方式支承下部滑轮12。壳体61具有上表面部61a、下表面部61b、一对侧面部61c、61c、正面部61d和背面部61e。
在正面部61d和背面部61e,形成有可供连结机构30的固定螺栓29螺合在其中的上部固定孔81a和下部固定孔81b。上部固定孔81a形成在正面部61d和背面部61e的上下方向的上端部,下部固定孔81b形成在正面部61d和背面部61e的上下方向的下端部。
此外,上部固定孔81a和下部固定孔81b,在正面部61d各设置有2个。2个上部固定孔81a的间隔和2个下部固定孔81b的间隔被设定为比调速器绳索13的去路部与归路部的间隔S1短。上部固定孔81a和下部固定孔81b,在背面部61e各设置有2个。而且,设置在背面部61e的2个上部固定孔81a的间隔和2个下部固定孔81b的间隔,与设置在正面部61d的2个上部固定孔81a的间隔和2个下部固定孔81b的间隔相同。
进而,在正面部61d设置有被引导臂27支承的引导部件22。
张力配重65通过连结机构30安装于壳体61。在调速器绳索13未发生经年的伸长的初始状态下,张力配重65配置在壳体61的下表面部61b。
张力配重65由多个(在本例中为3个)配重部件64A、64B、64C构成。而且,张力配重65被分割为3个配重部件64A、64B、64C。由于3个配重部件64A、64B、64C各自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这里对第1配重部件64A进行说明。
第1配重部件64A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第1配重部件64A具有上表面部71a、下表面部71b、一对侧面部71c、71c、正面部71d和背面部71e。第1配重部件64A的宽度方向的长度S2设定为比壳体2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短,并且比下部滑轮12的直径短。因此,第1配重部件64A的宽度方向的长度S2设定为比调速器绳索13的去路部与归路部的间隔S1短。在正面部71d和背面部71e形成有多个配重侧固定孔72。连结机构30的固定螺栓29螺合于配重侧固定孔72。
3个配重部件64A、64B、64C在上下方向上重叠,通过连结机构30可拆装地被连结。此外,在初始状态下,3个配重部件64A、64B、64C中配置在上下方向的最上部的第1配重部件64C,以使其上表面部71a与壳体61的下表面部61b相对的方式,经由连结机构30被安装。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例的绳索张力机构55中,连结机构30的连结板28,以使配重部件64A、64B、64C的正面部71d和背面部71e、与壳体61的正面部61d和背面部61e相对的方式配置。
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例的绳索张力机构15同样地,在初始状态下调节调速器绳索13的长度,以使得绳索张力机构55与地面161a的间隔H1比预先设定的容许长度长。
如图9所示,在调速器绳索13发生了伸长的情况下,配置在最下部的第1配重部件64A载置在壳体61的上表面部61a。而且,第1配重部件64A通过连结机构30被固定于壳体61。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1配重部件64A配置在调速器绳索13的去路部与归路部之间。如上所述,由于第1配重部件64A的宽度方向的长度S2比调速器绳索13的去路部与归路部的间隔S1短,因此第1配重部件64A不会干扰调速器绳索13。
由于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例的调速器10相同,因此省略它们的说明。利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绳索张力机构55以及具有该绳索张力机构55的调速器,能够获得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例的调速器10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第2实施方式例的配重部件64A的宽度方向的长度S2设定为比壳体6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短,但是第1实施方式例的配重部件24A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与壳体2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同。因此,第2实施方式例的配重部件64A的宽度方向的长度S2,比第1实施方式例的配重部件24A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短。
此外,第2实施方式例的配重部件64A和第1实施方式例的配重部件24A在旋转轴12a(图3参照)的轴向的长度(厚度)和重量相同,由具有相同密度的材质构成。在此情况下,能够使第1实施方式例的配重部件24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第2实施方式例的配重部件64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其结果是,依照将配重部件24A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与壳体2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同的第1实施方式例的绳索张力机构15,能够缩短整体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以及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内容所记载的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例中,说明了使用连结板28和2个固定螺栓29作为连结机构30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连结机构,也可以代替固定螺栓29,使用能够插入配重侧固定孔32、上部固定孔41a和下部固定孔41b的固定销。或者,也可以由设置在配重部件、壳体的卡合承受部和与该卡合承受部卡合的卡合片构成连结机构。进而,也可以在配重部件和壳体的上表面部和下表面部设置嵌合销以及与该嵌合销嵌合的嵌合孔,由该嵌合销和嵌合孔构成连结机构,作为连结机构,能够使用其他各种机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例中,作为可使壳体2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地支承壳体21、并且限制壳体21的水平方向的移动的引导机构,说明了使用上述的引导部件22和引导臂27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引导机构,例如,也可以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H字钢构成引导部件,使引导臂与H字钢卡合。此外,也可以在壳体21设置滑动件,在引导臂设置使该滑动件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导轨。即,作为引导机构,能够使用其他的各种结构。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了“平行”和“正交”等词语,但是这些词语的意思并不是严格的“平行”和“正交”,这些词语的意思包括“平行”和“正交”,也可以是处于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的“大致平行”和“大致正交”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梯,10…调速器,11…上部滑轮,12…下部滑轮,12a…旋转轴,13…调速器绳索,14…动作杆,15,55…绳索张力机构,21…壳体,21a…上表面部,21b…下表面部,21c…侧面部,21d…正面部,21e…背面部,22…引导部件,22a…引导片,22b…固定片,24A,24B,24C…配重部件,25…张力配重,27…引导臂,27a…挟持片,28…连结板,29…固定螺栓,29b…轴部,30…连结机构,31a…上表面部,31b…下表面部,31c…侧面部,31d…正面部,31e…背面部,32…配重侧固定孔,41a…上部固定孔,41b…下部固定孔,100…曳引机,110…井道,120…轿厢,130…主绳索,140…对重,160…机械室,161…底坑,161a…地面,190…紧急停止装置,200…导轨。

Claims (7)

1.一种用于监视电梯的轿厢的升降速度的调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随着所述轿厢的升降动作而进行循环移动的环状的调速器绳索;
下部滑轮,在该下部滑轮上卷绕所述调速器绳索的上下方向的下侧折返部;和
经由所述下部滑轮对所述调速器绳索赋予规定的张力的绳索张力机构,
所述绳索张力机构具有:
以使所述下部滑轮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下部滑轮的壳体;和
通过连结机构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张力配重,
所述张力配重,包括彼此以通过连结机构可拆装的方式连结的多个配重部件,并且因多个所述配重部件而在与所述上下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分割为多个,
多个所述配重部件,通过所述连结机构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上下方向上的上部和下部中的至少一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索张力机构具有引导机构,该引导机构以能够使所述下部滑轮和所述壳体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下部滑轮和所述壳体,并且限制所述下部滑轮和所述壳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速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机构中的所述下部滑轮和所述壳体在上下方向上能够移动的范围的长度,设定为大于在上下方向上连结着多个所述配重部件的所述张力配重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速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配重部件形成有供卷绕于所述下部滑轮的所述调速器绳索插通的缺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重部件的、与上下方向正交且与所述下部滑轮的轴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设定为小于所述下部滑轮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机构具有:
将多个所述配重部件中的相邻的2个配重部件连接、或将所述配重部件与所述壳体连接的连结板;和
经由所述连结板与所述壳体和所述配重部件螺合的固定螺栓。
7.一种具有能够在设置于建筑结构物中的井道内进行升降移动的轿厢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监视所述轿厢的升降速度的调速器,
所述调速器包括:
随着所述轿厢的升降动作而进行循环移动的环状的调速器绳索;
下部滑轮,在该下部滑轮上卷绕所述调速器绳索的上下方向的下侧折返部;和
经由所述下部滑轮对所述调速器绳索赋予规定的张力的绳索张力机构,
所述绳索张力机构具有:
以使所述下部滑轮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下部滑轮的壳体;和
通过连结机构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张力配重,
所述张力配重,包括彼此以通过连结机构可拆装的方式连结的多个配重部件,并且因多个所述配重部件而在与所述上下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分割为多个,
多个所述配重部件,通过所述连结机构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上下方向上的上部和下部中的至少一者。
CN201811168477.5A 2017-10-27 2018-10-08 调速器和电梯 Active CN1097209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8141 2017-10-27
JP2017208141A JP6822935B2 (ja) 2017-10-27 2017-10-27 調速機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0959A CN109720959A (zh) 2019-05-07
CN109720959B true CN109720959B (zh) 2020-06-23

Family

ID=66294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68477.5A Active CN109720959B (zh) 2017-10-27 2018-10-08 调速器和电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22935B2 (zh)
CN (1) CN10972095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2953A (zh) * 2007-06-27 2008-12-3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调速器钢缆状态检测装置及电梯的控制系统
CN101100259B (zh) * 2006-07-05 2010-09-2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限速器装置的张紧器
CN104326324A (zh) * 2014-10-30 2015-02-04 森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垂直导向电梯限速器张紧装置
CN205442324U (zh) * 2016-02-25 2016-08-10 上海现代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限速器张紧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5946A (ja) * 1993-11-08 1995-05-16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エレベーター調速機
JP2004238128A (ja) * 2003-02-05 2004-08-26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0259B (zh) * 2006-07-05 2010-09-2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限速器装置的张紧器
CN101332953A (zh) * 2007-06-27 2008-12-3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调速器钢缆状态检测装置及电梯的控制系统
CN104326324A (zh) * 2014-10-30 2015-02-04 森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垂直导向电梯限速器张紧装置
CN205442324U (zh) * 2016-02-25 2016-08-10 上海现代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限速器张紧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77557A (ja) 2019-05-23
JP6822935B2 (ja) 2021-01-27
CN109720959A (zh) 201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07728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101512924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KR20070037995A (ko) 승강실 및 승강로에 승강실의 지지 수단을 설치하는 방법
JP2010037060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KR101862970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111348518B (zh) 电梯安全促动器系统
KR101470271B1 (ko) 더블-데크 엘리베이터
JP5567095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1006218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客救出装置
JP2014114130A (ja) エレベータ
CN109720959B (zh) 调速器和电梯
KR200406013Y1 (ko) 수직이동장치
JPWO2014102933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548524B2 (ja) 非常止め装置を備えた昇降装置
KR20070046996A (ko) 수직이동장치
JP6336225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1051736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0171760B (zh) 调速器张紧机构、调速器装置及电梯
JP6211216B2 (ja) エレベータ、エレベータの引上レバー連結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改修方法
CN109952262B (zh) 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的检查方法
KR100633948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7340025B2 (ja) 工事用エレベーター
JP2012051702A (ja) 移動仮設作業装置
WO2018179182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636409B2 (ja) 調速機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