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9500B - 车辆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9500B
CN109649500B CN201811000628.6A CN201811000628A CN109649500B CN 109649500 B CN109649500 B CN 109649500B CN 201811000628 A CN201811000628 A CN 201811000628A CN 109649500 B CN109649500 B CN 1096495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radiator support
lower member
fron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006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9500A (zh
Inventor
福冈孝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649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9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9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95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1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suspension, e.g. of wheels or engine; sub-frames for mounting engine or susp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3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destroyed upon impact, e.g. one-shot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62D21/155Sub-frames or under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62D25/084Radiator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1Reducing damages in case of crash, e.g. by improving battery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每个均具有前侧连接部分、后侧连接部分和外侧切除部分,其中所述前侧连接部分被设置在车辆纵向方向前侧处,并且接合到散热器支架的第一接合部和接合到下方部件的第二接合部在所述前侧连接部分处形成,所述后侧连接部分被设置在车辆纵向方向后侧处,并且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在所述后侧连接部分处形成,并且所述外侧切除部分被从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切除,并且所述外侧切除部分被形成在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处于前侧连接部分和后侧连接部分两者的第二接合部之间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具有前纵梁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第6112087号日本专利公开了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支撑散热器的散热器支架被设置在这对前纵梁之间,其中上述前纵梁在车辆前部的车辆横向方向两侧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由在凸缘部分处接合到一起的内部面板和外部面板构造而成的下方部件被设置在前纵梁的车辆下侧处。由于下方部件的凸缘部分和散热器支架被直接地接合,所以车辆前部的刚性得到改进。
在第6112087号日本专利中,由于下方部件的凸缘部分和散热器支架被直接地接合到一起,所以车辆前部的刚性得到改进。因此,例如,即使在来自车辆前侧的碰撞负荷被传递以便相对于车辆中心沿着车辆横向方向偏移并且负荷被沿着相对于车辆纵向方向倾斜的方向传递的情形中,下方部件的侧向倾倒仍然能够受到抑制。然而,与不在此处设置凸缘部分的表面处的压缩强度相比,下方部件的在此处设置凸缘部分的表面的压缩强度是高的。因此,在正面碰撞时,包括在偏置碰撞时,从稳定下方部件变形模式的观点看,存在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该车辆前部结构能够实现在偏置碰撞时抑制下方部件的侧向倾倒和在正面碰撞时稳定下方部件的变形模式两者。
第一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副框架,该副框架构成悬架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副框架被设置在前纵梁的车辆竖直方向下侧处,所述前纵梁在车辆前部的两个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从副框架的前端部分朝向车辆前侧延伸的下方部件;散热器支架,所述散热器支架被设置在前纵梁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处,并且所述散热器支架在车辆正视图中以矩形框架的形状形成;和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每个均具有前侧连接部分、后侧连接部分和外侧切除部分,其中该前侧连接部分被设置在车辆纵向方向前侧处,并且接合到散热器支架的第一接合部和接合到下方部件的第二接合部在该前侧连接部分处形成,该后侧连接部分被设置在车辆纵向方向后侧处,并且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在该后侧连接部分处形成,该外侧切除部分被从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切除,并且所述外侧切除部分被形成在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处于前侧连接部分和后侧连接部分两者的第二接合部之间的位置处。
在第一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在车辆偏置碰撞时,即便来自车辆前侧的负荷被沿着相对于车辆纵向方向倾斜的方向传递到下方部件,因为下方部件和散热器支架经由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由连接部件连接,所以负荷仍然能够经由连接部件被从下方部件传递到散热器支架。即,因为下方部件沿着车辆横向方向的移位受到限制,所以下方部件的侧向倾倒能够受到抑制。
此外,当来自车辆前侧的负荷被从下方部件传递到副框架时,获得了来自副框架的反作用力,并且沿着压缩方向的负荷被施加到下方部件。此时,由于外侧切除部分,在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处于连接部件的前侧连接部分和后侧连接部分两者的第二接合部之间的位置处,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的空间在下方部件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处形成。因此,在前侧连接部分和后侧连接部分两者的第二接合部之间的位置处,连接部件相对于沿着车辆纵向方向的负荷的强度降低,并且,在下方部件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处连接部件对于下方部件的增强能够受到抑制。相应地,在车辆正面碰撞时,下方部件能够被稳定地轴向压缩,并且,下方部件的变形模式是稳定的。
第二方面是第一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第二接合部的接合强度低于第一接合部的接合强度。
在第二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中,通过将第二接合部的接合强度设定为低于第一接合部的接合强度,能够使得在正面碰撞时下方部件和连接部件的接合易于解除,并且,在正面碰撞时下方部件能够被稳定地轴向压缩。相应地,下方部件的变形模式是稳定的。
第三方面是第一或者第二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第二接合部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和第一接合部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一致。
在第三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第一接合部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和第二接合部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一致。由此,相对于沿着车辆横向方向的负荷在连接部件处出现的扭转负荷能够受到抑制。相应地,连接部件相对于沿着车辆横向方向的负荷的强度增加,负荷能够被有效地从下方部件传递到散热器支架,并且下方部件的侧向倾倒能够受到抑制。
第四方面是第一到第三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散热器支架包括散热器支架下部,所述散热器支架下部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构成散热器支架的下部,并且第一接合部将下方部件与散热器支架下部连接。
在第四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因为下方部件和散热器支架下部由连接部件连接,所以在车辆偏置碰撞时,沿着车辆横向方向的负荷能够经由连接部件被从下方部件传递到散热器支架下部。即,负荷能够相对于散热器支架下部的延伸方向被沿着压缩方向传递,并且,能够有效地从散热器支架下部获得反作用力。相应地,下方部件的侧向倾倒能够受到抑制。
第五方面是第四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连接部件具有:侧壁部分,所述第二接合部在所述侧壁部分处形成,并且所述侧壁部分在车辆竖直方向和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以及下壁部分,所述第一接合部在所述下壁部分处形成,并且所述下壁部分在车辆横向方向和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下壁部分与所述侧壁部分一起形成接触所述下方部件的脊线。
在第五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由于连接部件具有侧壁部分和与侧壁部分一起地形成接触下方部件的脊线的下壁部分,所以从下方部件向连接部件传递沿着车辆横向方向的负荷的效率能够增加。相应地,沿着车辆横向方向的负荷能够经由连接部件的侧壁部分和下壁部分被从下方部件传递到散热器支架,并且,下方部件的侧向倾倒能够受到抑制。
第六方面是第五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连接部件具有横向壁部分,所述横向壁部分在所述车辆横向方向和所述车辆竖直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横向壁部分将所述侧壁部分与所述下壁部分连接。
在第六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由于连接部件具有将连接部件的侧壁部分和下壁部分连接的横向壁部分,所以连接部件相对于沿着车辆横向方向的负荷的刚性能够增加。相应地,沿着车辆横向方向的负荷能够经由连接部件的侧壁部分、横向壁部分和下壁部分被有效地从下方部件传递到散热器支架,并且,下方部件的侧向倾倒能够受到抑制。
第七方面是第一到第六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连接部件具有联接部分,所述联接部分的在所述车辆横向方向或所述车辆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前侧连接部分和所述后侧连接部分的对应的尺寸,并且所述联接部分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将所述前侧连接部分与所述后侧连接部分联接。
在第七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由于前侧连接部分和后侧连接部分被联接到一起,所以在将连接部件接合到下方部件的过程中,前侧连接部分和后侧连接部分的旋转能够受到抑制。相应地,将连接部件安装到下方部件的准确度能够得到改进。
第八方面是第五或者第六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连接部件具有联接部分,所述联接部分的在所述车辆横向方向或所述车辆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前侧连接部分和所述后侧连接部分的对应的尺寸,并且所述联接部分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将所述前侧连接部分和所述后侧连接部分联接,并且由所述侧壁部分和所述下壁部分形成的所述脊线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外侧切除部分切除。
在第八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在连接部件处由侧壁部分和下壁部分形成的脊线的至少一部分被切除。因此,连接部件沿着车辆纵向方向的强度能够降低。相应地,在车辆正面碰撞时,下方部件能够被稳定地轴向压缩,并且,下方部件的变形模式是稳定的。
第九方面是第五到第七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连接部件具有联接部分,所述联接部分的在所述车辆横向方向或所述车辆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前侧连接部分和所述后侧连接部分的对应的尺寸,并且所述联接部分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将所述前侧连接部分和所述后侧连接部分联接,并且所述侧壁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外侧切除部分切除。
在第九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因为在连接部件处侧壁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切除,所以连接部件沿着车辆纵向方向的强度能够降低。相应地,在车辆正面碰撞时,下方部件能够被稳定地轴向压缩,并且,下方部件的变形模式是稳定的。
第十方面是第六、第八或者第九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连接部件具有:联接部分,所述联接部分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将所述前侧连接部分和所述后侧连接部分联接;以及内侧切除部分,所述内侧切除部分被从所述下壁部分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切除,并且所述内侧切除部分被形成在沿着所述车辆纵向方向处于所述前侧连接部分和所述后侧连接部分两者的所述第一接合部之间的位置处。
在第十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因为连接部件在下壁部分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处具有内侧切除部分,所以连接部件沿着车辆纵向方向的强度能够降低。相应地,在车辆正面碰撞时,下方部件能够被稳定地轴向压缩,并且,下方部件的变形模式是稳定的。
第十一方面是第一到第六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前侧连接部分和后侧连接部分是被外侧切除部分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隔开的独立部件。
在第十一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前侧连接部分和后侧连接部分是被外侧切除部分在车辆纵向方向上隔开的独立部件。因此,在前侧连接部分和后侧连接部分之间执行的负荷的直接传递能够受到抑制。相应地,在车辆正面碰撞时,下方部件能够被稳定地轴向压缩,并且,下方部件的变形模式是稳定的。
第十二方面是第一方面到第十一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下方部件是具有正交于延伸方向的截面的挤出模制件,所述正交于延伸方向的截面具有闭合截面形状。
在第十二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中,下方部件是挤出模制件,该挤出模制件的正交于延伸方向的截面是闭合截面形状。因此,与由于内部面板和外部面板在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的凸缘部分处接合而构造下方部件的情形相比,在车辆正面碰撞时,下方部件能够被稳定地轴向压缩。相应地,下方部件的变形模式是稳定的。
第十三方面是第一到第十二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下方部件的正交于延伸方向的截面具有矩形形状,并且下方部件具有沿着延伸方向的脊线,并且具有弱部,所述弱部由于所述下方部件的所述脊线被凹部切除而被弱化,并且弱部被设置在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处于前侧连接部分接合到下方部件的位置和后侧连接部分接合到下方部件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处。
在第十三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在车辆纵向方向上,下方部件的弱部被设置在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处于前侧连接部分的第二接合部和后侧连接部分的第二接合部之间的位置处。由此,与例如弱部在车辆纵向方向上被设置在前侧连接部分的第二接合部的位置处的情形相比,在车辆偏置碰撞时,负荷能够经由连接部件被稳定地从下方部件传递到散热器支架。相应地,下方部件的侧向倾倒能够受到抑制。
第十四方面是第十三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弱部被设置在处于下方部件的车辆纵向方向前侧的区域处,并且处于下方部件的车辆纵向方向前侧的区域与处于车辆纵向方向后侧的区域相比被弱化。
在第十四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中,与前侧区域的强度相比,下方部件的后侧区域的强度是相对高的,并且在偏置碰撞时下方部件的侧向倾倒能够受到抑制。
车辆前部结构的第十五方面包括:副框架,该副框架构成悬架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副框架被设置在前纵梁的车辆竖直方向下侧处,所述前纵梁在车辆前部的两个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从副框架的前端部分朝向车辆前侧延伸的下方部件;散热器支架,所述散热器支架被设置在所述前纵梁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处,并且所述散热器支架在车辆正视图中以矩形框架的形状形成;和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每个均具有: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到所述散热器支架;以及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接合部接合到所述下方部件,并且所述第二接合部具有比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接合强度低的接合强度。
在第十五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因为下方部件和散热器支架由连接部件连接,所以在车辆偏置碰撞时,负荷能够经由连接部件被从下方部件传递到散热器支架。相应地,下方部件的侧向倾倒能够受到抑制。
此外,由于使得第二接合部的接合强度低于第一接合部的接合强度,所以在正面碰撞时,下方部件和连接部件的接合易于解除,并且在正面碰撞时下方部件能够被稳定地轴向压缩。相应地,下方部件的变形模式是稳定的。
如上所述,本公开的车辆前部结构能够实现在车辆偏置碰撞时抑制下方部件的侧向倾倒和在车辆正面碰撞时稳定下方部件的变形模式两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涉及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涉及第一实施例的下方部件、散热器支撑部件和托架的透视图。
图3是从车辆上侧看的并且示出在涉及第一实施例的下方部件和托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视图。
图4是以放大方式示出沿着图3的线4-4切割的截面的放大截面视图。
图5是以放大方式示出沿着图3的线5-5切割的截面的放大截面视图。
图6是示出涉及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被应用于此的车辆的偏置碰撞的概略绘图。
图7是示出对照实例的下方部件和散热器支撑部件的透视图。
图8是从车辆上侧看的并且示出对照实例的下方部件的平面视图。
图9是以放大方式示出沿着图8的线9-9切割的截面的放大截面视图。
图10是以放大方式示出沿着图8的线10-10切割的截面的放大截面视图。
图11是从车辆上侧看的并且示出在涉及第二实施例的下方部件和托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视图。
图12是从车辆上侧看的并且示出在涉及第三实施例的下方部件和托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视图。
图13是以放大方式示出沿着图12的线13-13切割的截面的放大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通过使用图1到图10描述了涉及本公开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第一实施例。注意,在各个绘图中适当地示出的箭头FR示意车辆前侧,箭头UP示意车辆上侧,并且箭头OUT示意车辆横向方向外侧。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当不加规定地使用纵向、竖直和左右方向时,它们指的是车辆纵向方向的纵向、车辆竖直方向的竖直和当面向前进方向时的左右。
(车辆前部结构的总体结构)
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左右前纵梁14被设置在涉及本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被应用于此的车辆10的车辆前部12的车辆横向方向两个外侧处。如在平面视图中看到地以基本矩形框架的形状形成并且构成悬架的一部分的副框架16被设置在这些前纵梁14的车辆竖直方向下侧处。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一对左右下方部件18被设置在车辆前部12的下部处。支撑散热器的散热器支架28被设置在该对前纵梁14和该对下方部件18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处。下方部件18和散热器支架28被用作连接部件的连接托架50连接到一起。在下文中详细描述这些相应的结构元件。
(下方部件)
如在图1到图5中所示,下方部件18是挤出模制件,该挤出模制件由例如铝合金制成,并且该挤出模制件的截面形状是矩形的。下方部件18以朝向车辆前侧延伸并且从副框架16的前端部分16A朝向车辆前侧基本平行于前纵梁14延伸的中空、矩形柱体的形状形成,并且下方部件18包括面向车辆竖直方向上侧的上表面18A、面向车辆竖直方向下侧的下表面18C、面向车辆横向方向内侧的内侧表面18B和面向车辆横向方向外侧的外侧表面18D。而且,如在图4或图5中所示,如在正视图中看到地,从上表面18A开始逆时针地,下方部件18的相应的表面被以18A、18B、18C、18D、18A的次序设置。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的总共四条脊线38由下方部件18的彼此相邻的表面形成。
由于脊线38被凹部40切除而被弱化的弱部42在下方部件18处形成,并且,下方部件18是当承受来自车辆前侧的负荷时易于轴向压缩的结构。凹部40被设置在所有的前述总共四条脊线38处。通过沿着车辆纵向方向进一步朝向下方部件18前方设置更多的凹部40,使得处于下方部件的车辆纵向方向前侧的区域44比处于下方部件18的车辆纵向方向后侧的区域46更加薄弱。以此方式,弱部42被设置在处于下方部件18的车辆纵向方向前侧的区域44处。
此外,如在图1到图3中所示,下保险杠加强件21(见图1,在下文中称为“下保险杠RF21”)横跨在该对下方部件18的前端部分19之间(见图3)。板形的并且如在平面视图中看到地被弯曲的下保险杠托架22通过电弧焊等接合到下方部件18的前端部分19。由于下保险杠托架22和下保险杠RF21被螺母和螺栓接合,所以下保险杠RF21如上所述横跨在该对下方部件18的前端部分19之间。
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如在车辆侧视图中看到地基本L形的后端托架24被设置在下方部件18的后端部分20处。后端托架24如在车辆侧视图中看到地被构造成基本L形,并且包括面对下方部件18的后端部分20并且沿着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壁部分24A和从竖直壁部分24A的下端部分朝向车辆后侧延伸的横向壁部分24B。下方部件18的后端部分20通过电弧焊等接合到竖直壁部分24A。此外,副框架16的前端部分16A由后端托架24的横向壁部分24B支撑。副框架16的这个前端部分16A经由沿着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部件26被沿着车辆竖直方向连接到前纵梁14的下表面。此外,后端托架的竖直壁部分24A的上端部分被螺母和螺栓接合到竖直部件26。
(散热器支架)
散热器支架28如在车辆正视图中看到地被形成为基本矩形框架形状,并且被构造成包括:散热器支架上部30,散热器支架上部30被设置在车辆上侧处,并且沿着车辆横向方向延伸;散热器支架下部32,散热器支架下部32比散热器支架上部30进一步朝向下侧沿着车辆横向方向延伸;和一对散热器支架侧部34,这对散热器支架侧部34将散热器支架上部30和散热器支架下部32的相应的车辆横向方向左右两端部分竖直地连接到一起,并且构成散热器支架28的车辆横向方向两侧部分。
如在图1中所示,散热器支架上部30是细长并且沿着车辆横向方向延伸的部件并且由金属制成。散热器支架上部30的沿着车辆纵向方向竖直地切割的截面形状被形成为朝向车辆下侧打开的基本U形。此外,用于固定散热器的多个安装孔在散热器支架上部30中形成。该对散热器支架侧部34的上端部分接合到散热器支架上部30的车辆横向方向两端部分。在另一方面,散热器支架下部32是细长并且由金属制成的部件,并且被基本平行于散热器支架上部30设置。散热器支架下部32是闭合截面结构,该闭合截面结构的沿着车辆纵向方向竖直地切割的截面形状为基本矩形。该对散热器支架侧部34的下端部分接合到散热器支架下部32的车辆横向方向两端部分。
该对散热器支架侧部34两者都是由金属制成的细长部件,并且其沿着车辆横向方向切割的截面形状被形成为朝向车辆横向方向内侧打开的基本U形。此外,前纵梁14在其车辆竖直方向中央部分处经由一对侧托架36接合到该对散热器支架侧部34的车辆横向方向外侧。
(连接托架)
如在图2到图5中所示,用作连接部件并且沿着车辆横向方向将下方部件18和散热器支架28连接的连接托架50被设置在下方部件18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处。连接托架50是例如通过挤压模制钢材而形成的,并且具有:侧壁部分52,侧壁部分52沿着车辆竖直方向和车辆纵向方向延伸;和下壁部分54,下壁部分54沿着车辆横向方向和车辆纵向方向延伸,并且与侧壁部分52一起地形成脊线56。如在图4中所示,如在车辆正视图中看到地,连接托架50具有L形截面形状。在是与散热器支架28接合的部分的第一接合部58处,下壁部分54被螺栓60和螺母62接合到散热器支架下部32的车辆横向方向外端部分。在是与下方部件18接合的部分的第二接合部64处,侧壁部分52被铆钉66接合到下方部件18的内侧表面18B。此外,沿着车辆横向方向和车辆竖直方向延伸并且将侧壁部分52和下壁部分54连接的横向壁部分68被设置在连接托架50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处。
比较螺栓60的轴的直径和铆钉66的轴的直径,螺栓60的轴的直径稍微更大。此外,螺栓60的材料例如是钢材,并且铆钉66的材料例如是铝合金。第一接合部58的接合强度大于第二接合部64的接合强度。此外,通过对螺栓60进行回火处理而提高了强度。
(前侧连接部分和后侧连接部分)
如图2和图3中所示,第一接合部58和第二接合部64被设置在连接部件的前部和后部中的每一个处。即,连接托架50具有:前侧连接部分70,第一接合部58和第二接合部64每一个中的一个在前侧连接部分70处形成,并且前侧连接部分70被设置在车辆纵向方向前侧处;和后侧连接部分72,第一接合部58和第二接合部64每一个中的一个类似地在后侧连接部分72处形成,并且后侧连接部分72被设置在车辆纵向方向后侧处。如图3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部58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和第二接合部64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一致。注意,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一致不限于螺栓60的轴向中心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和铆钉66的轴向中心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准确地一致,并且可以具有使得螺栓60的外形和铆钉66的外形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部分地重叠的程度。
此外,下方部件18的上述弱部42被设置在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处于连接托架50的前侧连接部分70接合到下方部件18的位置和后侧连接部分72接合到下方部件18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处。即,弱部42被设置在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处于下方部件18在两个位置处接合到连接托架50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处,这两个位置是前侧连接部分70的第二接合部64和后侧连接部分72的第二接合部64。
(外侧切除部分)
如图2和图3中所示,连接托架50具有外侧切除部分74,外侧切除部分74在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两者的第一接合部58之间形成,并且被设置成使得连接托架50的车辆横向方向外侧被切除。即,前侧连接部分70的第一接合部58被设置在外侧切除部分74的车辆纵向方向前侧处,并且后侧连接部分72的第一接合部58被设置在外侧切除部分74的车辆纵向方向后侧处。如图3中所示,外侧切除部分74如在平面视图中看到地被形成为其长度方向是车辆纵向方向的基本矩形形状。
如图2和图3中所示,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将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联接的联接部分76被设置在连接托架50处。在连接托架50处,由于设置外侧切除部分74,联接部分76沿着车辆横向方向或者车辆竖直方向的尺寸被形成为小于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的尺寸。此外,在处于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两者的第二接合部64之间的位置处,外侧切除部分74在车辆竖直方向上被从侧壁部分52的上端到下端地形成,并且进一步,被沿着车辆横向方向折回,并且被形成为延伸到下壁部分54的外端。即,如图3中所示,由侧壁部分52和下壁部分54形成的脊线56在连接托架50的车辆纵向方向中央部分处被切除。
(内侧切除部分)
如图2和图3中所示,连接托架50具有内侧切除部分78,该内侧切除部分78在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处于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两者的第一接合部58之间的位置处形成,并且该内侧切除部分78通过切除下壁部分54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而形成。如图3和图5中所示,由于下壁部分54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在连接托架50的车辆纵向方向中央部分处被切除,内侧切除部分78得以构造而成。在连接托架50处,由于设置内侧切除部分78,上述联接部分76的车辆横向方向尺寸被形成为小于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的车辆横向方向尺寸。
(操作和效果)
接着描述本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操作和效果。
如图6中所示,当设置有涉及本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车辆10在相对于车辆中心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偏移时与障碍物80碰撞时,在车辆下部处,来自车辆前侧的碰撞负荷经由下保险杠RF21主要地被传递到处于障碍物80侧的那一个下方部件18。此时,存在负荷被沿着相对于车辆纵向方向倾斜的方向从车辆前侧传递到下方部件18的情形。例如,如果障碍物80的前表面80A如图6中所示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倾斜α°,则来自车辆前侧的负荷F1相对于车辆纵向方向被从障碍物80以α°的朝向车辆横向方向内侧的倾斜角度施加到该车辆。
如图3和图6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方部件18和散热器支架28经由连接托架50的第一接合部58和第二接合部64由连接托架50连接。因此,朝向车辆横向方向内侧的负荷Fy能够经由连接托架50被从下方部件18传递到散热器支架28。此时,从散热器支架28获得了反作用力,并且,下方部件18在车辆横向方向上的移位受到限制。因此,下方部件18的侧向倾倒能够受到抑制。
此外,当在来自车辆前侧的负荷F1中是朝向车辆纵向方向后侧的力分量的负荷Fx被从下方部件18传递到副框架16时,获得了来自副框架16的反作用力,并且沿着轴向压缩方向的负荷被施加到下方部件18。此时,由于外侧切除部分74被设置在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处于连接托架50的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两者的第二接合部64之间的位置处,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的空间S在下方部件18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处形成。因此,在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两者的第二接合部64之间的位置处,连接托架50相对于沿着车辆纵向方向的负荷Fx的强度能够降低,并且,在下方部件18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处连接托架50对下方部件18的增强能够受到抑制。相应地,下方部件18能够被稳定地轴向压缩,并且,下方部件18的变形模式是稳定的。此外,下方部件18能够通过在下方部件18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处抑制上述连接托架50对下方部件18的增强而被稳定地轴向压缩的效果不限于在诸如上述的偏置碰撞时,并且还能够在例如正面碰撞时预期到这一点。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接合到下方部件18的连接托架50的第二接合部64的接合强度被设定为低于接合到散热器支架28的第一接合部58的接合强度。因此,当碰撞进行并且下方部件18开始被轴向压缩并且下方部件18的变形量(压缩量)变得大于散热器支架28的变形量(压缩量)时,下方部件18和连接托架50的接合易于被解除。由此,在下方部件18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处连接托架50对下方部件18的增强受到抑制,并且,下方部件18能够被稳定地轴向压缩。相应地,下方部件18的变形模式是稳定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接合到下方部件18的连接托架50的第二接合部64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和第一接合部58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一致。因此,在上述偏置碰撞时相对于沿着车辆横向方向的负荷Fy在连接托架50处出现的扭转负荷能够受到抑制。相应地,连接托架50相对于沿着车辆横向方向的负荷Fy的强度增加,并且负荷被有效地从下方部件18传递到散热器支架28,并且,由于从散热器支架28获得的反作用力,下方部件18的侧向倾倒能够受到抑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中所示,连接托架50的第一接合部58将下方部件18和散热器支架下部32连接,并且,在车辆10偏置碰撞时,沿着车辆横向方向的负荷Fy能够经由连接托架50被从下方部件18传递到散热器支架下部32。即,相对于散热器支架下部32的延伸方向,负荷Fy能够被沿着压缩方向传递,并且,能够有效地从散热器支架下部32获得反作用力。相应地,下方部件18的侧向倾倒能够受到抑制。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到图5中所示,连接托架50具有:侧壁部分52,在侧壁部分52处形成第二接合部64;和下壁部分54,在下壁部分54处形成第一接合部58,并且下壁部分54与侧壁部分52一起地形成接触下方部件18的脊线56。由于连接托架50具有侧壁部分52和与侧壁部分52一起地形成接触下方部件18的脊线56的下壁部分54,所以沿着车辆横向方向的负荷Fy能够经由连接托架50的侧壁部分52、脊线56和下壁部分54被有效地从下方部件18传递到散热器支架28,并且,下方部件18的侧向倾倒能够受到抑制。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接托架50具有如图2和图3中所示将侧壁部分52和下壁部分54连接的横向壁部分68,所以连接托架50相对于沿着车辆横向方向的负荷Fy的刚性能够增加。相应地,沿着车辆横向方向的负荷Fy能够经由连接托架50的侧壁部分52、横向壁部分68和下壁部分54被有效地从下方部件18传递到散热器支架28,并且,下方部件18的侧向倾倒能够受到抑制。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中所示,设置了联接部分76,联接部分76的在车辆横向方向或者车辆竖直方向上的尺寸被形成为小于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的尺寸,并且联接部分76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将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联接。在将连接托架50接合到下方部件18的过程中,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的旋转能够受到抑制。相应地,将连接托架50安装到下方部件18的准确度能够得到改进。此外,因为联接部分76在车辆横向方向或者车辆竖直方向上的尺寸被形成为小于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的尺寸,所以在联接部分76处连接托架50的强度降低,并且,在下方部件18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处连接托架50对下方部件18的增强能够受到抑制。相应地,在车辆正面碰撞时,下方部件18能够被稳定地轴向压缩,并且,下方部件18的变形模式是稳定的。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示,外侧切除部分74在车辆竖直方向上从侧壁部分52的上端到下端在处于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两者的第二接合部64之间的位置处形成,并且进一步,被沿着车辆横向方向折回并且被形成为延伸到下壁部分54的外端。由此,连接托架50的车辆纵向方向中央部分的强度降低,并且因此,在下方部件18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处连接托架50对下方部件18的增强能够受到抑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因为连接托架50的联接部分76相对于第二接合部64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偏移,所以在正面碰撞时联接部分76易于屈曲并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内侧切除部分78在连接托架50中形成,内侧切除部分78在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处于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两者的第一接合部58之间的位置处形成,并且内侧切除部分78通过切除下壁部分54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而形成。由此,连接托架50的车辆纵向方向中央部分的强度降低,并且因此,在下方部件18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处连接托架50对下方部件18的增强能够受到抑制。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到图5中所示,下方部件18被挤出模制,从而其正交于延伸方向的截面是闭合截面形状。因此,与例如由于内部面板82和外部面板84如图6到图10中所示在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的凸缘部分86处接合所以下方部件88得以构造而成的情形相比,下方部件18能够在车辆正面碰撞时被稳定地轴向压缩。相应地,下方部件18的变形模式是稳定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中所示,下方部件18的弱部42被设置在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处于前侧连接部分70接合到下方部件18的位置和后侧连接部分72接合到下方部件18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处。因此,与例如弱部42沿着车辆纵向方向被设置在前侧连接部分的第二接合部的位置处的情形相比,在车辆偏置碰撞时,负荷能够经由连接托架50被稳定地从下方部件传递到散热器支架28。此外,弱部42被设置在处于下方部件18的车辆纵向方向前侧的区域44处,并且,与处于前侧的区域44的强度相比,处于下方部件18的后侧的区域46的强度是相对高的。由此,在偏置碰撞时下方部件18的侧向倾倒能够受到抑制。注意,当下方部件18被轴向压缩时,存在如下变形模式,在该变形模式中,下方部件18首先从处于前侧的区域44被以波纹管的形式轴向压缩,并且然后处于后侧的区域46被轴向压缩。
<第二实施例>
接着通过使用图11描述涉及本公开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第二实施例。注意,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那些结构部分相同的结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其说明被省略。在本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是被外侧切除部分74在车辆纵向方向上隔开的独立部件。即,在本实施例中,外侧切除部分74能够被考虑为在车辆竖直方向上从侧壁部分52的上端到下端地在处于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两者的第二接合部64之间的位置处形成,并且进一步,被沿着车辆横向方向折回并且延伸到下壁部分54的内端边缘。即,由于外侧切除部分74,在下方部件18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处,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的空间S在处于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之间的位置处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不设置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将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联接的联接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是被外侧切除部分74在车辆纵向方向上隔开的独立部件,所以在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之间执行的直接负荷传递能够受到抑制。相应地,在车辆10正面碰撞时,下方部件18能够被稳定地轴向压缩,并且,下方部件18的变形模式是稳定的。
<第三实施例>
接着通过使用图12和图13描述涉及本公开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外侧切除部分74是通过仅仅切除脊线56及其附近而形成的。即,外侧切除部分74从侧壁部分52的下端部分在脊线56处在处于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两者的第二接合部64之间的位置处形成,并且进一步,被沿着车辆横向方向折回并且被形成为延伸到下壁部分54的外端部分。同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外侧切除部分74,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的空间S在处于前侧连接部分70和后侧连接部分72之间并且处于下方部件18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的位置处形成。此外,如图12和图13中所示,由于下壁部分54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在连接托架50的车辆纵向方向中央部分处被切除,所以内侧切除部分78得以形成。
由于连接托架50的侧壁部分52和下壁部分54的部分和脊线56被外侧切除部分74切除,所以连接托架50的车辆纵向方向中央部分的强度降低。因此,在下方部件18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处连接托架50对下方部件18的增强能够受到抑制。相应地,在车辆10正面碰撞时,下方部件18能够被稳定地轴向压缩变形,并且,下方部件18的变形模式是稳定的。
<对实施例的补充>
注意,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接合部64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和第一接合部58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一致,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第二接合部64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可以被形成为比第一接合部58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沿着车辆纵向方向进一步向前或者沿着车辆纵向方向进一步向后。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托架50的第一接合部58将下方部件18和散热器支架下部32连接,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连接托架50的第一接合部58可以将下方部件18和散热器支架侧部34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托架50具有:侧壁部分52,第二接合部64在侧壁部分52处形成,并且侧壁部分52沿着车辆竖直方向和车辆纵向方向延伸;和下壁部分54,第一接合部58在下壁部分54处形成,并且下壁部分54沿着车辆横向方向和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连接托架50不必具有侧壁部分52,并且第一接合部58和第二接合部64可以在下壁部分54处形成。在此情形中,将连接托架50设置成将散热器支架下部32和下方部件18的下表面18C连接便足够了。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托架50具有将侧壁部分52和下壁部分54连接的横向壁部分68,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不必设置横向壁部分68。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侧壁部分52和下壁部分54形成的脊线56的一部分被连接托架50的外侧切除部分74切除。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例如,仅仅侧壁部分52可以被切除,而脊线56不被外侧切除部分74切除。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托架50具有内侧切除部分78,下壁部分54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在内侧切除部分78处被切除。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不必设置内侧切除部分78。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下方部件18是由铝合金制成并且其正交于延伸方向的截面是闭合截面形状的挤出模制件。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下方部件18可以由树脂形成或者由钢形成。或者,下方部件18可以是铸造产品。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下方部件18的弱部42由被凹部40切除的下方部件18的脊线38形成。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例如,不必形成弱部42。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弱部42被设置在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处于前侧连接部分70接合的位置和后侧连接部分72接合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处。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弱部42可以被设置在比前侧连接部分70接合到下方部件18的位置沿着车辆纵向方向进一步向前的位置处。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如,下方部件18的弱部42被设置在处于下方部件18的车辆纵向方向前侧的区域处。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弱部42还可以被设置在处于车辆纵向方向后侧的区域处。
虽然以上已经描述了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到第三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但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偏离本公开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实施。

Claims (16)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包括:
副框架(16),所述副框架(16)构成悬架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副框架(16)被设置在前纵梁(14)的车辆竖直方向下侧处,所述前纵梁(14)在车辆前部的两个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
下方部件(18),所述下方部件(18)从所述副框架(16)的前端部分朝向车辆前侧延伸;
散热器支架(28),所述散热器支架(28)被设置在所述前纵梁(14)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处,并且所述散热器支架(28)在车辆正视图中以矩形框架的形状形成;以及
连接部件(50),所述连接部件(50)每个均具有前侧连接部分(70)、后侧连接部分(72)和外侧切除部分(74),其中所述前侧连接部分(70)被设置在车辆纵向方向前侧处,并且接合到所述散热器支架(28)的第一接合部(58)和接合到所述下方部件(18)的第二接合部(64)在所述前侧连接部分(70)处形成,所述后侧连接部分(72)被设置在车辆纵向方向后侧处,并且所述第一接合部(58)和所述第二接合部(64)在所述后侧连接部分(72)处形成,并且所述外侧切除部分(74)被从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切除,并且所述外侧切除部分(74)被形成在沿着所述车辆纵向方向处于所述前侧连接部分(70)和所述后侧连接部分(72)两者的所述第二接合部(64)之间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64)的接合强度低于所述第一接合部(58)的接合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64)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接合部(58)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散热器支架(28)包括散热器支架下部(32),所述散热器支架下部(32)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构成所述散热器支架(28)的下部,并且
所述第一接合部(58)将所述下方部件(18)与所述散热器支架下部(3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散热器支架(28)包括:散热器支架下部(32),所述散热器支架下部(32)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构成所述散热器支架(28)的下部;散热器支架上部(30);以及散热器支架侧部(34),所述散热器支架侧部(34)将所述散热器支架上部(30)和所述散热器支架下部(32)的左端部分及右端部分两者竖直地连接,并且所述散热器支架侧部(34)构成所述散热器支架(28)的车辆横向方向侧部,并且
所述第一接合部(58)将所述下方部件(18)与所述散热器支架侧部(3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连接部件(50)具有:侧壁部分(52),所述第二接合部(64)在所述侧壁部分(52)处形成,并且所述侧壁部分(52)在车辆竖直方向和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以及下壁部分(54),所述第一接合部(58)在所述下壁部分(54)处形成,并且所述下壁部分(54)在车辆横向方向和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下壁部分(54)与所述侧壁部分(52)一起形成接触所述下方部件(18)的脊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连接部件(50)具有横向壁部分(68),所述横向壁部分(68)在所述车辆横向方向和所述车辆竖直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横向壁部分(68)将所述侧壁部分(52)与所述下壁部分(5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连接部件(50)具有联接部分(76),所述联接部分(76)的在所述车辆横向方向或所述车辆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前侧连接部分(70)和所述后侧连接部分(72)的对应的尺寸,并且所述联接部分(76)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将所述前侧连接部分(70)与所述后侧连接部分(72)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连接部件(50)具有联接部分(76),所述联接部分(76)的在所述车辆横向方向或所述车辆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前侧连接部分(70)和所述后侧连接部分(72)的对应的尺寸,并且所述联接部分(76)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将所述前侧连接部分(70)和所述后侧连接部分(72)联接,并且由所述侧壁部分(52)和所述下壁部分(54)形成的所述脊线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外侧切除部分(74)切除。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连接部件(50)具有联接部分(76),所述联接部分(76)的在所述车辆横向方向或所述车辆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前侧连接部分(70)和所述后侧连接部分(72)的对应的尺寸,并且所述联接部分(76)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将所述前侧连接部分(70)和所述后侧连接部分(72)联接,并且所述侧壁部分(52)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连接部件(50)的所述外侧切除部分(74)切除。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连接部件(50)具有:联接部分(76),所述联接部分(76)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将所述前侧连接部分(70)和所述后侧连接部分(72)联接;以及内侧切除部分(78),所述内侧切除部分(78)被从所述下壁部分(54)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切除,并且所述内侧切除部分(78)被形成在沿着所述车辆纵向方向处于所述前侧连接部分(70)和所述后侧连接部分(72)两者的所述第一接合部(58)之间的位置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前侧连接部分(70)和所述后侧连接部分(72)是被所述外侧切除部分(74)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隔开的独立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下方部件(18)是具有正交于延伸方向的截面的挤出模制件,所述正交于延伸方向的截面具有闭合截面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下方部件(18)的正交于延伸方向的截面具有矩形形状,并且所述下方部件(18)具有沿着所述延伸方向的脊线,并且具有弱部(42),所述弱部(42)由于所述下方部件(18)的所述脊线被凹部(40)切除而被弱化,并且
所述弱部(42)被设置在沿着所述车辆纵向方向处于所述前侧连接部分(70)接合到所述下方部件(18)的位置和所述后侧连接部分(72)接合到所述下方部件(18)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弱部(42)被设置在处于所述下方部件(18)的车辆纵向方向前侧的区域处,并且处于所述下方部件(18)的所述车辆纵向方向前侧的所述区域与处于车辆纵向方向后侧的区域相比被弱化。
16.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包括:
副框架(16),所述副框架(16)构成悬架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副框架(16)被设置在前纵梁(14)的车辆竖直方向下侧处,所述前纵梁(14)在车辆前部的两个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
下方部件(18),所述下方部件(18)从所述副框架(16)的前端部分朝向车辆前侧延伸;
散热器支架(28),所述散热器支架(28)被设置在所述前纵梁(14)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处,并且所述散热器支架(28)在车辆正视图中以矩形框架的形状形成;以及
连接部件(50),所述连接部件(50)每个均具有:第一接合部(58),所述第一接合部(58)接合到所述散热器支架(28);以及第二接合部(64),所述第二接合部(64)接合到所述下方部件(18),并且所述第二接合部(64)具有比所述第一接合部(58)的接合强度低的接合强度。
CN201811000628.6A 2017-10-12 2018-08-30 车辆前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6495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8338A JP6838541B2 (ja) 2017-10-12 2017-10-12 車両前部構造
JP2017-198338 2017-10-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9500A CN109649500A (zh) 2019-04-19
CN109649500B true CN109649500B (zh) 2021-09-24

Family

ID=65910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0062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649500B (zh) 2017-10-12 2018-08-30 车辆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66353B2 (zh)
JP (1) JP6838541B2 (zh)
CN (1) CN109649500B (zh)
DE (1) DE102018122425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87163B1 (ko) * 2019-07-24 2024-07-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방 차체 구조
KR20220099240A (ko) * 2021-01-06 2022-07-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라디에이터 서포트 어셈블리
JP7448503B2 (ja) * 2021-04-01 2024-03-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2087A (ja) 1984-06-27 1986-01-20 Nec Corp アバランシフオトダイオ−ド
DE10161432A1 (de) * 2001-12-14 2003-07-03 Hella Behr Fahrzeugsysteme Haltevorrichtung für ein Kühlmodul
DE10260793B4 (de) * 2002-12-23 2008-12-11 Daimler Ag Crashbox-Kühleraufnahme
JP4853627B2 (ja) * 2005-05-23 2012-01-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シュラウド支持構造
DE102010021574A1 (de) * 2010-05-26 2011-12-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D.Ges.D. Staates Delaware) Vorderbau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5749959B2 (ja) * 2011-03-30 2015-07-15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US8973975B2 (en) 2011-07-30 2015-03-10 Honda Motor Co., Ltd. Structure for front portion of vehicle body
JP5713033B2 (ja) * 2013-01-21 2015-05-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構造
US9676417B2 (en) * 2013-04-04 2017-06-1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body front section structure
CN105073562B (zh) * 2013-04-04 2018-07-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端部结构
JP5907121B2 (ja) * 2013-06-11 2016-04-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5867470B2 (ja) * 2013-09-11 2016-02-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JP6397614B2 (ja) * 2013-09-30 2018-09-26 株式会社Uacj 衝撃吸収部材
KR101588752B1 (ko) * 2014-05-23 2016-01-26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스몰 오버랩 충돌대응 차체보강구조
JP6112087B2 (ja) 2014-09-09 2017-04-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US10017208B2 (en) * 2014-09-12 2018-07-10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US9481334B1 (en) * 2015-04-28 2016-11-0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front section structure
KR101713724B1 (ko) * 2015-08-12 2017-03-08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방 차체 구조
JP6445953B2 (ja) * 2015-10-26 2018-1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6546065B2 (ja) * 2015-10-26 2019-07-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US10239559B2 (en) * 2016-03-14 2019-03-26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frames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9500A (zh) 2019-04-19
JP2019073052A (ja) 2019-05-16
JP6838541B2 (ja) 2021-03-03
US10766353B2 (en) 2020-09-08
DE102018122425A1 (de) 2019-04-18
DE102018122425B4 (de) 2024-02-01
US20190111774A1 (en) 2019-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96313B (zh) 车辆前部结构
US10611410B2 (en) Front chassis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US9242675B2 (en) Automobile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US9096275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9545951B2 (en) Structure for front part of vehicle
CN109649500B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108327796B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110171477B (zh) 车身结构
US8672393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EP3059109B1 (en) Radiator support structure
CA3073899A1 (en) Vehicle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EP1232931A1 (en) Automotive front body structure
CN112455546B (zh) 车辆用副车架
US8662566B1 (en) Multi extension front bumper beam
US11077880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5313966A (zh) 车辆前部结构
US11220293B2 (en) Subframe structure
CN110733578B (zh) 车辆后部构造
US11603136B2 (en) Vehicle body
JP2016002964A (ja) 車体構造
US20170182960A1 (en) Vehicle bumper
CN112677914A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JP6555221B2 (ja) バンパ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とサイドメンバとの結合構造
CN107891912B (zh) 车辆下部结构
JP2007112212A (ja)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