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27796B - 车辆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27796B
CN108327796B CN201711394139.9A CN201711394139A CN108327796B CN 108327796 B CN108327796 B CN 108327796B CN 201711394139 A CN201711394139 A CN 201711394139A CN 108327796 B CN108327796 B CN 1083277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member
vehicle
radiator support
support upper
uppe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941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27796A (zh
Inventor
林孝宪
佐藤贤治
山谷麻美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27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27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27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277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62D25/084Radiator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3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destroyed upon impact, e.g. one-shot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1Reducing damages in case of crash, e.g. by improving battery prot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前部结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在相对于该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内侧上设置有被连接部分。当在车辆纵向方向上观察时,第一连接构件沿倾斜方向将所述被连接部分与保险杠加强件连接,使得第一连接构件的连接到所述被连接部分的一部分相对于第一连接构件的连接到保险杠加强件的一部分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第二连接构件将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与车辆部件连接。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上。

Description

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67184号(JP 2009-067184 A)描述了一种车身前部结构。该车身前部结构包括一对隔板前立柱。隔板前立柱悬挂隔板连接体的上侧中心和保险杠延伸构件。隔板连接体被连接到前侧框架。保险杠延伸构件被连接到前保险杠梁。
发明内容
存在如下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被连接到构成支撑散热器的散热器支撑件的一部分的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以便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中经由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将碰撞荷载从碰撞侧分布到对面的非碰撞侧。
然而,如果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仅连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则碰撞荷载不被有效地从第一连接构件分布到第二连接构件,且作为结果,应力(弯曲应力)可能集中在第一连接构件上,所以存在改进的空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前部结构,所述车辆前部结构具有如下构造,即,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被连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并且能够在碰撞的情况中缓解第一连接构件上的应力集中。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散热器支撑件上部,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在相对于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内侧上设置有被连接部分;第一连接构件,当在车辆纵向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沿倾斜方向将所述被连接部分与保险杠加强件连接,使得在第一连接构件的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被连接部分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一部分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所述倾斜方向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交叉;和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将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与车辆部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使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处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沿着所述倾斜方向的中心轴线上,其中,所述被连接部分具有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壁和从所述第一壁的车辆前端朝向车辆下侧延伸的第二壁,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将所述被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二壁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将所述第一壁与所述车辆部件连接。
利用根据第一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中从保险杠加强件输入的碰撞荷载经由第一连接构件输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碰撞荷载进一步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经由第二连接构件传递到非碰撞侧上的车辆部件。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部分位于第一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上。为此原因,与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部分偏离第一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的构造相比,输入到第一连接构件的碰撞荷载容易经由散热器支撑件上部输入到第二连接构件。因此,在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被连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构造中,能够在碰撞的情况中缓解第一连接构件上的应力集中。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当在车辆纵向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可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
利用以上所述的构造,由于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大体上布置在一条直线上,所以从第一连接构件经由散热器支撑件上部输入到第二连接构件的碰撞荷载容易传递到第二连接构件的在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非碰撞侧。因此,能够在碰撞的情况中进一步缓解第一连接构件上的应力集中。
在第一方面中,在车辆平面图中,第一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和第二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可布置在一条直线上。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中,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可包括用于锁定车辆的罩的锁定部分。锁定部分可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一体地设置。锁定部分可布置在第一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上。第二连接构件可经由锁定部分联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
利用以上构造,用于锁定车辆的罩的锁定部分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一体地设置。第二连接构件经由锁定部分连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因此,与第二连接构件被连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并且锁定部分设置在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分开的部分处的构造相比,减少了安装锁定部分所要求的空间。即,能够在不增加车辆的尺寸的情况下保证用于锁定部分的空间。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该车辆前部结构包括:散热器支撑件上部,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在相对于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内侧上设置有被连接部分;多个第一连接构件,当在车辆纵向方向上观察时,所述多个第一连接构件被分别布置在所述被连接部分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的,所述多个第一连接构件沿倾斜方向将所述被连接部分与保险杠加强件连接,使得第一连接位置相对于每个第一连接构件的被连接到保险杠加强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所述倾斜方向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交叉,所述第一连接位置是使每个第一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被连接部分的位置;和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被分别布置在所述被连接部分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的,每个第二连接构件将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与车辆部件连接,在所述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上的第二连接位置与在所述一侧上的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在车辆竖直方向对齐,每个第二连接构件在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处与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连接,其中,所述被连接部分具有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壁和从所述第一壁的车辆前端朝向车辆下侧延伸的第二壁,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将所述被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二壁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将所述第一壁与所述车辆部件连接。
利用根据第二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中从保险杠加强件输入的碰撞荷载经由第一连接构件输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碰撞荷载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经由第二连接构件传递到非碰撞侧上的车辆部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上,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位置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对齐。为此原因,在该一侧的第一连接位置处从第一连接构件输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碰撞荷载容易在该一侧的第二连接位置处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输入到第二连接构件。因此,应力难以集中在第一连接构件上,所以在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连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构造中能够在碰撞的情况中缓解第一连接构件上的应力集中。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散热器支撑件上部,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在相对于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内侧上设置有被连接部分;第一连接构件,当在车辆纵向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沿倾斜方向将所述被连接部分与纵梁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被连接部分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纵梁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所述倾斜方向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交叉;和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将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与车辆部件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使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沿着倾斜方向的中心轴线上,其中,所述被连接部分具有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壁和从所述第一壁的车辆前端朝向车辆下侧延伸的第二壁,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将所述被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二壁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将所述第一壁与所述车辆部件连接。
利用根据第三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中从纵梁输入的碰撞荷载经由第一连接构件输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碰撞荷载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经由第二连接构件传递到非碰撞侧上的车辆部件。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部分位于第一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上。为此原因,与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部分偏离第一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的构造相比,输入到第一连接构件的碰撞荷载容易经由散热器支撑件上部输入到第二连接构件。因此,应力难以集中在第一连接构件上,所以在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被连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构造中能够在碰撞的情况中缓解第一连接构件上的应力集中。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散热器支撑件上部,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在相对于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内侧上设置有被连接部分;第一连接构件,当在车辆纵向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沿倾斜方向将所述被连接部分与保险杠加强件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被连接部分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所述倾斜方向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交叉;和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将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与车辆部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使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沿着所述倾斜方向的中心轴线上,其中,当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被布置在一条直线上。
在根据第四方面的车辆前部结构中,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包括用于锁定车辆的罩的锁定部分,所述锁定部分与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一体地设置,所述锁定部分被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上,并且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经由所述锁定部分联接到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
附图说明
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前视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5A是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在碰撞的情况中的变形状态的示图;
图5B是图示了根据比较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在碰撞的情况中的变形状态的示图;
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前视图;
图7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8A是根据第一替代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侧视图;并且
图8B是根据第二替代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至图5A描述车辆10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20。在每个图中,箭头FR指示车辆前侧,箭头OUT指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且箭头UP指示车辆上侧。在下文中,当简单地描述上侧和下侧时,上侧和下侧分别指示在车辆竖直方向上的上侧和下侧。当简单地描述右侧和左侧时,右侧和左侧分别指示在从前方观察车辆10的情况中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侧和左侧。车辆纵向方向、车辆的宽度方向及车辆竖直方向相互正交。
<总体构造>
如在图1中所示,车辆10包括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20。车辆10在其前部具有发动机舱12。发动机舱12容纳发动机(未示出)。发动机舱12的上端开口通过发动机罩14打开或关闭。发动机罩14用作罩的示例。一对左右前纵梁16、一对左右裙板上构件18和一对左右悬架塔部22被设置在发动机舱12中,使得其中的每一对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互分开。
前纵梁16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每个前纵梁16通过经由碰撞盒26紧固到保险杠加强件28而连结。保险杠加强件28的长侧沿车辆宽度方向定向。即,保险杠加强件28在左右碰撞盒26的前端之间延展。
裙板上构件18例如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成型来形成。裙板上构件18在发动机舱12的左右两侧处沿车辆纵向方向延伸。每个裙板上构件18在前纵梁16中的对应的一个前纵梁16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布置在该对应的一个前纵梁16的上方。每个裙板上构件18的前端与碰撞盒26中的对应的一个碰撞盒的后端连结。
每个悬架塔部22是车辆部件的示例,并且由铝铸件制成。悬架塔部22被设置在左右裙板上构件18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并且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每个悬架塔部22被构造成保持悬架的上端。悬架支承容纳在轮罩(未示出)内侧的前轮。
散热器支撑件42被设置在左右前纵梁16的前部分之间。散热器支撑件42支撑用于冷却发动机(未示出)的散热器32。散热器支撑件42的细节将在下文中描述。
<示意性构造>
车辆前部结构20包括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两个第一撑条44和两个第二撑条46。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构成散热器支撑件42的一部分。每个第一撑条44用作第一连接构件的示例。每个第二撑条46用作第二连接构件的示例。
如在图2中所示,散热器支撑件42包括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散热器支撑件下部54、散热器支撑件侧部56、58和中心撑条59。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和散热器支撑件下部54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彼此相对。散热器支撑件侧部56、58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即,当在车辆纵向方向上观察时(在车辆前视图中),散热器支撑件42形成为矩形框架形状。
散热器支撑件下部54在车辆前视图中布置在保险杠加强件28下方,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散热器支撑件侧部56、58从散热器支撑件下部54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朝向车辆上侧延伸超过保险杠加强件28。散热器支撑件侧部56、58中的每个散热器支撑件侧部的一部分经由板(未示出)固定到碰撞盒26中的对应的一个碰撞盒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面(见图1)。中心撑条59在车辆竖直方向上连接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和散热器支撑件下部54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
<散热器支撑件上部>
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布置在散热器支撑件侧部56、58的上端(车辆上侧端)之间,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当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时,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的横截面形状例如是大体上L形。中心支架62被设置在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内侧上(中心处)。第一撑条44和第二撑条46(后文中描述)被连接到中心支架62。中心支架62用作被连接部分的示例。
中心支架62具有水平壁64和竖直壁66。水平壁64沿车辆纵向方向延伸。水平壁64用作锁定部分的示例。竖直壁66从水平壁64的车辆前端朝向车辆下侧延伸。水平壁64从车辆竖直方向上的上侧放置在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上,并且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连结。水平壁6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处具有紧固孔(未示出)。第二撑条46(后文中描述)分别通过螺栓65紧固到所述紧固孔。紧固孔例如是大体上沿着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穿过水平壁64的通孔。
竖直壁66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一体地设置。竖直壁66相对于中心撑条59从中心撑条59朝向左侧和右侧(朝向两侧)突出。即,竖直壁66沿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竖直壁66在车辆竖直方向上的下端处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处的紧固孔(未示出)。第一撑条44(后文中描述)分别通过螺栓45紧固到所述紧固孔。紧固孔例如是大体上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穿过竖直壁66的通孔。
竖直壁66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处设置有锁定机构(未示出)。锁定机构用于将发动机罩14(见图1)锁定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竖直壁66布置在每个第一撑条44的中心轴线K1(后文中描述)上,并且被构造成将车辆10的发动机罩14锁定。
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处设置有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侧部53。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侧部53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朝向车辆后侧和车辆上侧倾斜地延伸,并且分别联接到裙板上构件18的前端(见图1)。
<第一撑条>
每个第一撑条44例如由大体上圆柱形的本体部分44A、第一安装部分44B和第二安装部分44C形成。第一安装部分44B在本体部分44A的在轴向方向上的一端上以平板形状形成。第二安装部分44C与本体部分44A的在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连结。第一安装部分44B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竖直方向布置。第一安装部分44B具有沿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穿过的紧固孔(未示出)。
当在本体部分44A的轴向方向上观察时,第二安装部分44C形成为大体上U形形状(沟槽形状)。第二安装部分44C从车辆竖直方向上的下侧放置在本体部分44A的另一侧上。第二安装部分44C具有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穿过的紧固孔(未示出)。
第一安装部分44B通过螺栓45紧固到竖直壁66的紧固孔。第二安装部分44C通过螺栓47紧固到紧固孔(未示出)。该紧固孔被设置在保险杠加强件28的上部分处。换言之,第一撑条44将中心支架62的竖直壁66与保险杠加强件28连接。
当在车辆纵向方向上观察时(车辆前视图中),相对于中心撑条59在左侧上的第一撑条44从被紧固到竖直壁66的部分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端侧和车辆下侧延伸。即,左侧的第一撑条44被布置成使得轴向方向被设定为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相对于内侧端位于车辆下侧上的倾斜方向。在车辆前视图中,在相对于中心撑条59在右侧上第一撑条44从被紧固到竖直壁66的部分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端侧和车辆下侧延伸。即,右侧的第一撑条44被布置成使得轴向方向被设定为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相对于内侧端位于车辆下侧上的倾斜方向。
换言之,每个第一撑条44被布置成使得第一撑条44的连接到中心支架62的部分相对于第一撑条44的连接到保险杠加强件28的部分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每个第一撑条44在与车辆宽度方向交叉的倾斜方向上将中心支架62与保险杠加强件28连接。当在车辆纵向方向上观察时,左侧和右侧的第一撑条44相对于中心撑条59对称地布置。
如在图3中所示,在车辆平面图中(当从车辆竖直方向上的上侧观察时),左右第一撑条44每个沿相对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的前面52A成θ1的角度的倾斜方向布置。如在图4中所示,在车辆侧视图中(当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时),左右撑条44每个沿相对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的前面52A成θ2的角度的倾斜方向布置。图4在纵截面中示出了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和中心支架62。
<第二撑条>
如在图2中所示,每个第二撑条46例如由大体上圆柱形的本体部分46A、第三安装部分46B和第四安装部分46C形成。第三安装部分46B在本体部分46A的在轴向方向上的一端上以平板形状形成。第四安装部分46C在本体部分44A的在轴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上以平板形状形成。本体部分46A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一撑条44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长。第三安装部分46B和第四安装部分46C沿着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相对于内侧位于车辆上侧上的倾斜方向布置。第三安装部分46B和第四安装部分46C中的每个均具有沿厚度方向延伸穿过的紧固孔(未示出)。
第三安装部分46B通过螺栓65紧固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的紧固孔和水平壁64的紧固孔。第四安装部分46C通过螺栓67紧固到紧固孔(未示出)。该紧固孔设置在悬架塔部22的上部分处(见图1)。换言之,每个第二撑条46将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和中心支架62的水平壁64与悬架塔部22中的对应的一个悬架塔部连接。
在车辆前视图中,相对于中心撑条59在左侧上的第二撑条46从被紧固到水平壁64的部分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端侧和车辆上侧延伸。即,左侧的第二撑条46被布置成使得轴向方向设定为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相对于内侧端位于车辆上侧上的倾斜方向。在车辆前视图中,相对于中心撑条59在右侧上的第二撑条46从被紧固到水平壁64的部分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端侧和车辆上侧延伸。即,右侧的第二撑条46被布置成使得轴向方向设定为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相对于内侧端位于车辆上侧上的倾斜方向。在车辆前视图中,左侧和右侧的第二撑条46关于中心撑条59对称布置。
每个第二撑条46紧固到中心支架62的位置(螺栓65的中心轴线的位置)例如相对于相同侧的第一撑条44紧固到中心支架62的位置(螺栓45的中心轴线的位置)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
如在图3中所示,在车辆平面图中,每个第二撑条46沿相对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的后面52B成θ3(>θ1)的角度的倾斜方向布置。如在图4中所示,在车辆侧视图中,每个第二撑条46沿相对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的上面52C成θ4(>θ2)的角度的倾斜方向布置。
实际的第一撑条44和实际的第二撑条46部分地略微弯曲;然而,下文的描述中将假定第一撑条44和第二撑条46每个均具有圆柱形形状。在如下的描述中,将描述在车辆前视图中左侧的第一撑条44和右侧的第二撑条46的布置,而右侧的第一撑条44和左侧的第二撑条46的布置的描述被省去。
如在图2中所示,左侧的第一撑条44的中心轴线在车辆前视图中被称为直线K1,并且通过交替的一长一短虚线指示。右侧的第二撑条46的中心轴线在车辆前视图中被称为直线K2,并且通过交替的一长一短虚线指示。中心轴线K1和中心轴线K2被布置成在车辆前视图中相互交叉。具体地,第二撑条46紧固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和中心支架62的部分位于中心轴线K1上。即,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20中,第三安装部分46B位于沿着倾斜方向的第一撑条44的中心轴线K1上。在车辆前部结构20中,在车辆前视图中,第一撑条44的中心轴线K1和第二撑条46的中心轴线K2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在比点宽的范围中重叠)。
<比较实施例>
图5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比较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200。在图5B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虚线指示了在正面碰撞之前的车辆前部结构200的轮廓,而连续线指示了在正面碰撞的情况中的车辆前部结构200的轮廓。
根据比较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200具有这样的构造,即,两个前撑条204的端部和两个后撑条206的端部被紧固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散热器支撑件上部202。在车辆平面图中,两个前撑条204相对于两个后撑条206布置在车辆前侧上。在车辆前视图中,两个前撑条204和两个后撑条206关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20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对称地沿倾斜方向布置。在车辆前视图中,左侧的后撑条206的紧固部分没有位于右侧的前撑条204的中心轴线上。在车辆前视图中,右侧的后撑条206的紧固部分没有位于左侧的前撑条204的中心轴线上。
在根据比较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200中,例如,假定在车辆的正面碰撞(偏置碰撞)的情况中,碰撞荷载在车辆前视图中已输入到左侧的前撑条204。此时,因为后撑条206没有位于前撑条204的中心轴线上,所以从前撑条204输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202的碰撞荷载难以被传递到后撑条206。换言之,在根据比较示例的车辆前部结构200中,碰撞荷载可能不被有效地从前撑条204传递(分布)到后撑条206,并且应力可能集中在前撑条204和前撑条204的被紧固部分上。与后撑条206位于前撑条204的中心轴线上的构造中相比,在根据比较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200中,车辆的前部(散热器支撑件上部202和前撑条204)的变形量可能较大。
运行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20的运行和有利效果。
图5A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20。图5A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虚线指示了在正面碰撞之前的车辆前部结构20的轮廓,并且连续线指示了在正面碰撞的情况中的车辆前部结构20的轮廓。
在车辆10的正面碰撞(偏置碰撞)的情况中,从保险杠加强件28(见图1)输入的碰撞荷载经由第一撑条44被输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碰撞荷载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经由第二撑条46被传递到非碰撞侧上的悬架塔部22(见图1)。
在车辆前部结构20中,第二撑条46连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处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撑条44的中心轴线K1(见图2)上。换言之,荷载传递路径进一步形成在第一撑条44的中心轴线K1的延伸线上。为此原因,与根据比较示例的车辆前部结构200(见图5B)相比,输入到第一撑条44的碰撞荷载容易通过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被输入到第二撑条46。因此,能够在碰撞的情况中缓解第一撑条44上的应力集中。与根据比较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200相比,车辆前部结构20能够减少第一撑条44和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的变形。
描述了车辆10的正面碰撞的情形;然而,利用该车辆前部结构20,即使当车辆10行驶在凹凸不平的恶劣道路上时也能够缓解第一撑条44上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抑制车辆10的转向稳定性的降低。
在车辆前部结构20中,第一撑条44和第二撑条46大体上布置在一条直线中。为此原因,从第一撑条44经由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输入到第二撑条46的碰撞荷载容易在中心轴线方向上传递到第二撑条46的非碰撞侧。因此,能够在正面碰撞的情况中进一步缓解第一撑条44上的应力集中。
另外,在图1中所示的车辆前部结构20中,用于锁定发动机罩14的水平壁64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一体地设置。第二撑条46经由水平壁64连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因此,与第二撑条46被连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并且水平壁64被设置在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分开的部分处的构造相比,安装水平壁64所要求的空间被减少。换言之,能够在不增加车辆10的尺寸的情况下保证用于水平壁64的空间。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70。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车辆前部结构70。作为车辆前部结构20的替代,车辆前部结构70被设置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10(见图1)中。车辆前部结构70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所指示的构件和部分基本上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构件和部分相同,且省去对其描述。
车辆前部结构70包括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两个第一撑条44、两个第二撑条46、中心撑条59和中心支架62。车辆前部结构70与车辆前部结构20的差异仅在于,每个第二撑条46的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侧的连接位置。在车辆前部结构70中,第一撑条44分别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第二撑条46分别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并且这些撑条相关于中心撑条59对称。为此原因,将描述在车辆前视图中的左侧结构,并且省去对于右侧结构的描述。
第一撑条44连接到中心支架62的位置(竖直壁66)被称为第一连接位置P1。在车辆前视图中,第一连接位置P1相对于第一撑条44连接到保险杠加强件28的部分(螺栓47的被紧固部分)位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中心撑条59侧)上。
第二撑条46连接到中心支架62(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的位置被称为第二连接位置P2。在平面图中,第二连接位置P2相对于第二撑条46连接到悬架塔部22的部分(见图1)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中心撑条59侧)上。换言之,第二连接位置P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和第一连接位置P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大体上相同,并且被布置在通过沿着车辆竖直方向的交替的一长一短虚线指示的假想线A上。
<运行>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70的运行和有利效果。
在车辆前部结构70中,在车辆10的正面碰撞的情况中从保险杠加强件28输入的碰撞荷载经由第一撑条44输入到中心支架62(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碰撞荷载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经由第二撑条46传递到非碰撞侧上的悬架塔部22(见图1)。
例如,在车辆前视图中,左侧的第一连接位置P1和左侧的第二连接位置P2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对准。为此原因,在左侧的第一连接位置P1处从第一撑条44输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的碰撞荷载容易在左侧的第二连接位置P2处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输入到左侧的第二撑条46。即,从左侧的第一撑条44输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的碰撞荷载被传递到左侧的第二撑条46。因此,应力难以集中在第一撑条44上,所以能够在正面碰撞的情况中缓解第一撑条44上的应力集中。右侧的第一撑条44和右侧的第二撑条46在车辆前视图中提供与左侧的撑条类似的运行,因此省去对其描述。
描述了车辆10的正面碰撞的情况;然而,利用该车辆前部结构70,即使当车辆10行驶在凹凸不平的恶劣道路上时也能够缓解第一撑条44上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抑制车辆10的转向稳定性的降低。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90。
图7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设置在车辆80中的车辆前部结构90。车辆80包括作为纵梁的示例的一对左右前纵梁82。每个前纵梁82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被联接到保险杠加强件(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的纵梁不仅包括纵梁自身,而且还是包括碰撞盒的纵梁。车辆前部结构90包括散热器支撑件上部102、两个第一撑条94和两个第二撑条96。散热器支撑件上部102构成散热器支撑件92的一部分。每个第一撑条94用作第一连接构件的示例。每个第二撑条96用作第二连接构件的示例。
散热器支撑件92包括散热器支撑件上部102、散热器支撑件下部104和散热器支撑件侧部106、108。散热器支撑件上部102和散热器支撑件下部10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彼此相对。散热器支撑件侧部106、108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当在车辆纵向方向上观察(在车辆前视图中)时,散热器支撑件92形成为矩形框架形状。
<散热器支撑件上部>
当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时散热器支撑件上部102的横截面例如形成为朝向车辆竖直方向上的下侧敞开的大体上U形形状。竖直壁103设置在相对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10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内侧上的部分(中心)处。竖直壁103用作被连接部分的示例。
竖直壁103沿着车辆竖直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布置。竖直壁103具有两个紧固孔(未示出)。每个第一撑条94(后文中描述)的一端通过螺栓45紧固到竖直壁103的紧固孔的对应的一个紧固孔。在车辆上侧上在散热器支撑件上部10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处的水平壁105具有两个紧固孔(未示出)。每个第二撑条96(后文中描述)的一端通过螺栓65紧固到水平壁105的紧固孔中的对应的一个紧固孔。
<第一撑条>
每个第一撑条94例如由大体上圆柱形的本体部分94A、第一安装部分94B和第二安装部分94C形成。第一安装部分94B在本体部分94A的在轴向方向上的一端上以平板形状形成。第二安装部分94C在本体部分94A的在轴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上以平板形状形成。第一安装部分94B和第二安装部分94C中的每个具有沿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穿过的紧固孔(未示出)。
第一安装部分94B通过螺栓45紧固到竖直壁103的紧固孔。第二安装部分94C通过螺栓47紧固到前纵梁82的紧固孔(未示出)。换言之,每个第一撑条94将散热器支撑件上部102的竖直壁103与前纵梁82中的对应的一个前纵梁连接。在车辆前视图中右侧和左侧的第一撑条94被布置成使得轴向方向设定为第二安装部分94C相对于第一安装部分94B位于车辆下侧上的倾斜方向(与车辆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换言之,每个第一撑条94被布置成使得第一安装部分94B相对于第二安装部分94B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
<第二撑条>
每个第二撑条96例如由大体上圆柱形的本体部分96A、第三安装部分96B和第四安装部分(未示出)形成。第三安装部分96B在本体部分96A的在轴向方向上的一端上以平板形状形成。第四安装部分(未示出)在本体部分96A的在轴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上以平板形状形成。第三安装部分96B和第四安装部分中的每个均具有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穿过的紧固孔(未示出)。
第三安装部分96B通过螺栓65紧固到紧固孔。该紧固孔设置在散热器支撑件上部102中。第四安装部分(未示出)通过螺栓紧固到悬架塔部22(见图1)的紧固孔。换言之,每个第二撑条96将散热器支撑件上部102与悬架塔部22中的对应的一个悬架塔部连接。在车辆前视图中左侧和右侧的第二撑条96被布置成使得轴向方向设定为第四安装部分相对于第三安装部分96B位于车辆上侧上的倾斜方向(与车辆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换言之,每个第二撑条96被布置成使得第三安装部分96B相对于第四安装部分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在车辆前视图中,第三安装部分96B位于第一撑条94的中心轴线上。
<运行>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90的运行和有利效果。
在车辆前部结构90中,在车辆80正面碰撞的情况中,从保险杠加强件(未示出)输入到前纵梁82的碰撞荷载从前纵梁82经由第一撑条94输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102。碰撞荷载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102通过第二撑条96传递到非碰撞侧上的悬架塔部22(见图1)。
第三安装部分96B位于第一撑条94的中心轴线上。换言之,在该车辆前部结构90中,荷载传递路径进一步形成在第一撑条94的中心轴线的延伸线上。为此原因,与第三安装部分96B偏离第一撑条94的中心轴线的构造相比,输入到第一撑条94的碰撞荷载容易经由散热器支撑件上部102输入到第二撑条96。因此,应力难以集中在第一撑条94上,所以能够在正面碰撞的情况中缓解第一撑条94上的应力集中。
描述了车辆80的正面碰撞的情况;然而,利用该车辆前部结构90,即使当车辆80行驶在凹凸不平的恶劣道路上时,也能够缓解第一撑条94上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抑制车辆80的转向稳定性的降低。
<替代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
<第一替代实施例>
如在图8A中示意性地示出,在车辆前部结构20中,第一撑条44和第二撑条46可布置成使得每个第一撑条44的中心轴线K1和每个第二撑条46的中心轴线K2在车辆侧视图中布置在同一直线B上。
<第二替代实施例>
如在图8B中示意性地示出,在车辆前部结构20中,第一撑条44和第二撑条46可布置成使得每个第一撑条44的中心轴线K1与另一侧的第二撑条46的中心轴线K2在车辆平面图中布置在同一直线上。
<其他替代实施例>
在车辆前部结构20中,中心轴线K1和中心轴线K2可在车辆前视图中布置在同一直线上。即,中心轴线K1和中心轴线K2仅需要布置成至少部分地彼此重叠(包括点重叠)。中心轴线K1、K2不限于线性形状,并且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以弯曲形状形成。
在车辆前部结构20中,每个第二撑条46可直接连接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并且中心支架62可设置在与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分开的位置处。
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和中心支架62不限于通过将分开的元件彼此连结而成一体的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和中心支架。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和中心支架62可通过模制而成一体。即,被连接部分不限于设置在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上的被连接部分,而是可形成在散热器支撑件上部52中。
在车辆前部结构70中,第一连接位置P1和第二连接位置P2在车辆前视图中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对准的构造不限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设置这样的对准的构造。还能够应用仅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侧上或者仅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侧上设置这样的对准的构造。
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中的每个连接构件不限于将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与保险杠加强件或纵梁直接连接的连接构件。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中的每个连接构件可以是经由另一个构件(诸如支架)将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与保险杠加强件或纵梁间接连接的连接构件。车辆前部结构不限于第二连接构件的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一连接构件的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长的构造。车辆前部结构可具有第一连接构件的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二连接构件的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长的构造,或者具有第一连接构件的长度与第二连接构件的长度彼此相等的构造。
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不限于在车辆前视图中第一连接构件逐一设置在右侧和左侧上并且第二连接构件逐一设置在右侧和左侧上的构造。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可具有多个第一连接构件被设置在右侧和左侧中的每一侧上或者多个第二连接构件被设置在右侧和左侧中的每一侧上的构造。另外,通过相对于第一连接构件的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侧(碰撞荷载输出侧)的宽度增加第二连接构件的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侧(碰撞荷载输入侧)的宽度,碰撞荷载可进一步容易从第一连接构件传递到第二连接构件。
车辆部件不限于悬架塔部22。车辆部件可例如是另一个车辆部件,诸如裙板上构件18。
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替代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这些实施例和替代实施例可按需要进行组合。当然,本发明可以以多种形式实施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器支撑件上部,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在相对于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内侧上设置有被连接部分;
第一连接构件,当在车辆纵向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沿倾斜方向将所述被连接部分与保险杠加强件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被连接部分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所述倾斜方向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交叉;和
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将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与车辆部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使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沿着所述倾斜方向的中心轴线上,
其中,所述被连接部分具有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壁和从所述第一壁的车辆前端朝向车辆下侧延伸的第二壁,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将所述被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二壁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将所述第一壁与所述车辆部件连接,
其中,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包括用于锁定车辆的罩的锁定部分,所述锁定部分与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一体地设置,所述锁定部分被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上,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经由所述锁定部分联接到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车辆平面图中,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被布置在一条直线上。
4.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器支撑件上部,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在相对于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内侧上设置有被连接部分;
多个第一连接构件,当在车辆纵向方向上观察时,所述多个第一连接构件被分别布置在所述被连接部分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所述多个第一连接构件沿倾斜方向将所述被连接部分与保险杠加强件连接,使得第一连接位置相对于每个第一连接构件的被连接到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所述倾斜方向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交叉,所述第一连接位置是使每个第一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被连接部分的位置;和
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被分别布置在所述被连接部分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每个第二连接构件将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与车辆部件连接,在所述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上的第二连接位置与在所述一侧上的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对齐,每个第二连接构件在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处与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连接,
其中,所述被连接部分具有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壁和从所述第一壁的车辆前端朝向车辆下侧延伸的第二壁,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将所述被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二壁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将所述第一壁与所述车辆部件连接,
其中,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包括用于锁定车辆的罩的锁定部分,所述锁定部分与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一体地设置,所述锁定部分被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上,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经由所述锁定部分联接到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
5.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器支撑件上部,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在相对于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内侧上设置有被连接部分;
第一连接构件,当在车辆纵向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沿倾斜方向将所述被连接部分与纵梁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被连接部分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纵梁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所述倾斜方向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交叉;和
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将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与车辆部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使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沿着所述倾斜方向的中心轴线上,
其中,所述被连接部分具有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壁和从所述第一壁的车辆前端朝向车辆下侧延伸的第二壁,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将所述被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二壁与保险杠加强件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将所述第一壁与所述车辆部件连接,
其中,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包括用于锁定车辆的罩的锁定部分,所述锁定部分与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一体地设置,所述锁定部分被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上,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经由所述锁定部分联接到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
6.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器支撑件上部,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在相对于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内侧上设置有被连接部分;
第一连接构件,当在车辆纵向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沿倾斜方向将所述被连接部分与保险杠加强件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被连接部分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所述倾斜方向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交叉;和
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将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与车辆部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使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沿着所述倾斜方向的中心轴线上,
其中,所述被连接部分具有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壁和从所述第一壁的车辆前端朝向车辆下侧延伸的第二壁,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将所述被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二壁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将所述第一壁与所述车辆部件连接,
其中,当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被布置在一条直线上,
其中,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包括用于锁定车辆的罩的锁定部分,所述锁定部分与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一体地设置,所述锁定部分被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上,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经由所述锁定部分联接到所述散热器支撑件上部。
CN201711394139.9A 2016-12-22 2017-12-21 车辆前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277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9697A JP6565892B2 (ja) 2016-12-22 2016-12-22 車両前部構造
JP2016-249697 2016-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27796A CN108327796A (zh) 2018-07-27
CN108327796B true CN108327796B (zh) 2021-03-12

Family

ID=62510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9413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27796B (zh) 2016-12-22 2017-12-21 车辆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58167B2 (zh)
JP (1) JP6565892B2 (zh)
CN (1) CN108327796B (zh)
DE (1) DE1020171293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42458B1 (fr) * 2015-10-15 2018-07-13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e contrôle d'entrée d'air avec actionneur déporté
JP6879174B2 (ja) * 2017-11-10 2021-06-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前部車体構造
FR3083511B1 (fr) * 2018-07-05 2020-09-11 Psa Automobiles Sa Vehicule automobile avec appui de facade coulissant transversalement
JP7172203B2 (ja) * 2018-07-10 2022-11-1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DE102019104565B4 (de) * 2019-02-22 2022-12-01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Stoßfänger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11014611B2 (en) * 2019-04-11 2021-05-25 Hyundai Motor Company Front body of vehicle
JP2020196368A (ja) * 2019-06-04 2020-1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エンド構造
DE102019208696B4 (de) * 2019-06-14 2023-06-07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orderwagen-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19119510A1 (de) * 2019-07-18 2021-01-2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Bauteilanordnung für ein Fahrgestell, Fahrgestell und Arbeitsvorrichtung
CN113071568B (zh) * 2021-04-30 2023-03-1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罩锁支撑结构
WO2024045098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前端结构以及车辆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34514U (zh) * 1988-03-10 1989-09-13
JP2009067184A (ja) * 2007-09-12 2009-04-0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前部構造
CN104837715A (zh) * 2012-12-07 2015-08-12 宝马股份公司 车身前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53627B2 (ja) * 2005-05-23 2012-01-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シュラウド支持構造
JP5032383B2 (ja) * 2008-04-23 2012-09-26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冷却部品支持装置
CN103608247B (zh) * 2011-05-23 2016-08-17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US8845010B2 (en) * 2012-09-05 2014-09-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Hood assembly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of aligning front end assembly components for a vehicle
DE102012222559A1 (de) * 2012-12-07 2014-06-1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stärkungsstrebe
JP2015168364A (ja) * 2014-03-07 2015-09-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の前部構造体
DE102014111794A1 (de) * 2014-08-19 2016-02-25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rsteifungsanordnung für einen Vorderwagen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14224438A1 (de) * 2014-11-28 2016-06-0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Frontendbaugrupp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5005925A1 (de) * 2015-05-07 2016-11-10 Daimler Ag Frontendträger für einen Personenkraftwagen
KR101746452B1 (ko) * 2015-11-16 2017-06-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스트럿바 연결구조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34514U (zh) * 1988-03-10 1989-09-13
JP2009067184A (ja) * 2007-09-12 2009-04-0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前部構造
CN104837715A (zh) * 2012-12-07 2015-08-12 宝马股份公司 车身前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03675A (ja) 2018-07-05
US20180178845A1 (en) 2018-06-28
DE102017129302A1 (de) 2018-06-28
CN108327796A (zh) 2018-07-27
JP6565892B2 (ja) 2019-08-28
US10358167B2 (en) 2019-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7796B (zh) 车辆前部结构
USRE47671E1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US9517687B2 (en) Battery unit mounting structure
US9242675B2 (en) Automobile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EP2985208B1 (en) Structure for front part of vehicle
KR101781089B1 (ko) 자동차의 차체 전방 구조
US8857902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9180828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US10086881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20160121829A1 (en) Vehicle connecting member and vehicle front section structure
JP6020944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108349538B (zh) 前副车架结构
KR20160045500A (ko) 차량의 연결 구조
US20170120953A1 (en) Subframe for vehicle
JP6172064B2 (ja) 車体構造
JP2014156198A (ja) 車体前部構造及び荷重受け部材
CN210000408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07953846B (zh) 保险杠强化部与纵梁的联结结构
CN107891912B (zh) 车辆下部结构
JP2013147189A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6611773B2 (ja) 車両用サブフレーム
JP2016055870A (ja) 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JP2019073052A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2015227167A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JP5772475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