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2928A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42928A CN109642928A CN201780051077.3A CN201780051077A CN109642928A CN 109642928 A CN109642928 A CN 109642928A CN 201780051077 A CN201780051077 A CN 201780051077A CN 109642928 A CN109642928 A CN 1096429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moment
- mentioned
- temperature
-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 G01R31/383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involving only voltage measuremen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Tests Of Electric Status Of Batteri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蓄电装置(1)具备电池(4)和对电池(4)的充放电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3),控制电路(3)在从电池(4)的充放电结束时刻到电池(4)的充放电结束后可视为电池(4)的极化已消除的极化消除时刻为止的极化消除时间中,求出在根据电池(4)的温度而设定的第一时刻计测出的电压与在比第一时刻滞后的时刻根据电池(4)的温度而设定的第二时刻计测出的电压之差并将其设为变化量,将对变化量乘以推断系数后的值与在第一时刻计测出的电压或者在第二时刻计测出的电压相加,推断电池(4)的极化消除后的电池(4)的开路电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推断电池的开路电压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在作为从电池的充放电结束时刻到可视为电池的极化已消除的极化消除时刻为止的时间的极化消除时间中,推断极化消除后的开路电压(OCV:Open CircuitVoltage)的方法,已知使用充放电结束后的极化消除时间中的电池的电压推移来进行推断的方法。
相关的技术已知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等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4-1322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6-0658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电池的极化消除时间根据电池的温度而不同,因此电池的电压推移也按照电池的每种温度而不同。因此如果不根据电池的温度来进行极化消除后的开路电压的推断,则推断精度会降低。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极化消除后的开路电压的推断精度的蓄电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电池和对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在从电池的充放电结束时刻到电池的充放电结束后可视为电池的极化已消除的极化消除时刻为止的极化消除时间中,求出在根据电池的温度而设定的第一时刻计测出的电压与在比第一时刻滞后的时刻根据电池的温度而设定的第二时刻计测出的电压之差并将其设为变化量,将对变化量乘以推断系数后的值与在第一时刻计测出的电压或者在第二时刻计测出的电压相加,推断电池的极化消除后的电池的开路电压。
在电池的充放电结束时刻后,电池的温度越高,则第一时刻被设定为离充放电结束时刻越近的时刻。或者,在电池的充放电结束时刻后,电池的温度为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时的第一时刻被设定为比电池的温度为第一温度时的第一时刻离充放电结束时刻更近的时刻。
在电池的充放电结束时刻后,电池的温度越高,则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间隔被设定为越短。或者,在电池的充放电结束时刻后,电池的温度为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时的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间隔被设定为比电池的温度为第一温度时的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间隔短的间隔。
发明效果
能提高极化已消除时的开路电压的推断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蓄电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2是示出放电期间和放电结束后的极化消除时间的电压推移的图。
图3是示出按每种温度的放电结束后的极化消除时间的电压推移的图。
图4是示出放电期间和放电结束后的极化消除时间的电压推移的图。
图5是示出充电期间和充电结束后的极化消除时间的电压推移的图。
图6是示出按每种温度的充电结束后的极化消除时间的电压推移的图。
图7是示出充电期间和充电结束后的极化消除时间的电压推移的图。
图8是示出蓄电装置的动作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蓄电装置1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图1所示的蓄电装置1例如是电池包,可以想到其搭载于车辆。在本例中,蓄电装置1具有:组电池2,其具有一个以上的电池4;控制电路3,其对蓄电装置1进行控制;电压计5,其对电池4的电压进行计测;电流计6,其对流过组电池2的电流进行计测;温度计7,其对组电池2的温度或者电池4的温度进行计测。组电池2所具有的电池4例如为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或者蓄电元件等。
控制电路3是对蓄电装置1和电池4的充放电进行控制的电路,例如可以想到使用了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多核CPU、可编程的器件(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编程逻辑器件)等)的电路。另外,控制电路3具备设于内部或者外部的存储部,读出并执行存储部中存储的对蓄电装置1的各部进行控制的程序。此外,在本例中使用控制电路3来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是使例如搭载于车辆的一个以上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等来进行控制电路3所执行的控制。
另外,控制电路3在从电池4的充放电结束时刻到电池4的充放电结束后可视为电池4的极化已消除的极化消除时刻为止的极化消除时间中,求出在根据电池4的温度而设定的第一时刻计测出的电压与在比第一时刻滞后的时刻根据电池4的温度而设定的第二时刻计测出的电压之差并将其设为变化量,将对变化量乘以推断系数后的值与在第一时刻计测出的电压或者在第二时刻计测出的电压相加,推断电池4的极化消除后的电池4的开路电压。
使用图2、图3、图4、图5、图6、图7说明(A)在放电结束后的极化消除前进行的极化消除后的开路电压的推断和(B)在充电结束后的极化消除前进行的极化消除后的开路电压的推断。图2是示出放电期间和放电结束后的极化消除时间的电压推移的图。图3是示出按每种温度的放电结束后的极化消除时间中的电压推移的图。图4是示出放电期间和放电结束后的极化消除时间的电压推移的图。图5是示出充电期间和充电结束后的极化消除时间的电压推移的图。图6是示出按每种温度的充电结束后的极化消除时间的电压推移的图。图7是示出充电期间和充电结束后的极化消除时间的电压推移的图。图2、图3、图4、图5、图6、图7的纵轴表示电池4的电压,横轴表示时间。
(A)关于放电结束后的推断开路电压的推断
控制电路3在电池4的放电结束后,在图2所示的放电结束时刻t0后,从温度计7取得温度计7所计测出的电池4或者组电池2的温度。
接着,控制电路3使用计测出的温度,参照放电温度时刻信息,取得与温度相对应的第一时刻t1和第二时刻t2。放电温度时刻信息是将放电结束后的电池4的各个温度与对第一电压Vd1进行计测的第一时刻t1及比第一时刻t1滞后的对第二电压Vd2进行计测的第二时刻t2相关联的信息,存储于控制电路3等的存储部。
电池4的电压根据温度而发生变化,因此极化消除时间T2的长度按每种温度而不同。极化消除时间T2是从放电结束时刻t0到可视为电池4的极化已消除的极化消除时刻t3为止的时间。电池4的温度越高越容易进行化学反应,因此电池4的极化消除越快,电池4的温度越低则越难以进行化学反应,因此电池4的极化消除越慢。因此,电池4的温度越高,则在电池4的放电结束时刻t0之后,在离放电结束时刻t0越近的时刻,电池4的电压接近极化消除后的开路电压,电池4的温度越低,则在电池4的放电结束时刻t0之后,在离放电结束时刻t0越远的时刻,电池4的电压接近极化消除后的开路电压。
例如,如图3所示,在电池4的温度为60[℃]的情况下,电池4的电压在离放电结束时刻t0近的时刻接近了极化消除后的开路电压,在电池4的温度为0[℃]、-30[℃]的情况下,与电池4的温度为60[℃]的情况下相比,电池4的电压在离放电结束时刻t0更远的时刻接近了极化消除后的开路电压。
因此,在电池4的放电结束时刻t0之后,电池4的温度越高,则第一时刻t1设定为离放电结束时刻t0越近的时刻,电池4的温度越低,则第一时刻t1设定为离放电结束时刻t0越远的时刻。换言之,电池4的温度高时的第一时刻与电池4的温度低时的第一时刻相比,设定为离放电结束时刻t0更近的时刻。进一步换言之,电池4的放电结束时刻t0之后,电池4的温度为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时的第一时刻t1被设定为比电池4的温度为第一温度时的第一时刻t1离充放电结束时刻t0更近的时刻。在图3的例子中,在电池4的温度为60[℃]时将第一时刻t1设定为时刻ta,在电池4的温度为0[℃]时将第一时刻t1设定为时刻tc(>ta),在电池4的温度为-30[℃]时将第一时刻t1设定为时刻te(>tc>ta)。
另外,电池4的温度越高,则在电池4的放电结束时刻t0之后,在离放电结束时刻t0越近的期间中电池4的电压按规定的大小进行变化,而如果电池4的温度低,则在离放电结束时刻t0近的期间中电池4的电压不会按规定的大小进行变化。即,在电池4的温度低的情况下,电压的变化小,因此如果不花费长的期间则电池4的电压不会变化到规定的大小。例如,如图3所示,在电池4的温度为60[℃]的情况下,在离放电结束时刻t0近的期间TA(时刻ta至时刻tb的期间)中电池4的电压按规定的大小进行变化,在电池4的温度为0[℃]的情况下,在期间TB(时刻tc至时刻td的期间,即比期间TA长的期间)中电池4的电压按规定的大小进行变化,在电池4的温度为-30[℃]的情况下,在期间TC(时刻te至时刻tf的期间,即比期间TA、TB长的期间)中电池4的电压按规定的大小进行变化。此外,期间TA、TB、TC例如是能得到表示规定大小的电压变化的变化量(Vd2-Vd1)的期间。
因此,在电池4的充放电结束时刻t0之后,电池4的温度越高,则第一时刻t1与第二时刻t2的间隔设定为越短,电池4的温度越低,则第一时刻t1与第二时刻t2的间隔设定为越长。换言之,电池4的温度高时的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间隔比电池4的温度低时的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间隔设定得短。进一步换言之,在电池4的放电结束时刻t0之后,电池4的温度为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时的第一时刻t1与第二时刻t2的间隔被设定为比电池4的温度为第一温度时的第一时刻t1与第二时刻t2的间隔短的间隔。在图3的例子中,在电池4的温度为60[℃]时,第二时刻t2设定为能得到规定电压的变化量的时刻tb,在电池4的温度为0[℃]时,第二时刻t2设定为能得到规定电压的变化量的时刻td(>tb),在电池4的温度为-30[℃]时,第二时刻t2设定为能得到规定电压的变化量的时刻tf(>td>tb)。
接着,如图2所示,控制电路3求出在根据温度而设定的第一时刻t1计测出的电压Vd1与在比第一时刻t1滞后的时刻根据电池4的温度而设定的第二时刻t2计测出的电压Vd2之差并将其设为变化量(Vd2-Vd1),将对变化量乘以推断系数a后的值与在第一时刻计测出的电压相加,推断电池4的极化消除后的电池4的开路电压OCV1。参照式1。
OCV1=Vd1+(Vd2-Vd1)×a (式1)
推断系数a是基于在本次的放电结束时刻t0以前经过了极化消除时间T2之后(极化消除后)计测出的高精度的开路电压OCV2而预先求出的。参照式2。
a=(OCV2-Vd1)/(Vd2-Vd1) (式2)
或者,如图4所示,控制电路3求出在根据温度而设定的第一时刻t1计测出的电压Vd1与在比第一时刻t1滞后的时刻根据电池4的温度而设定的第二时刻t2计测出的电压Vd2之差并将其设为变化量(Vd2-Vd1),将对变化量乘以推断系数a′后的值与在第二时刻t2计测出的电压Vd2相加,推断电池4的极化消除后的电池4的开路电压OCV1。参照式1′。
OCV1=Vd2+(Vd2-Vd1)×a′ (式1′)
推断系数a′是基于在本次的放电结束时刻t0以前经过了极化消除时间T2之后(极化消除后)计测出的高精度的开路电压OCV2而预先求出的。参照式2′。
a′=(OCV2-Vd2)/(Vd2-Vd1) (式2′)
另外,求出的推断系数a或者推断系数a′也可以使用电池4的温度、充电率以及劣化度中的至少1个进行变更。
通过如上述那样推断开路电压OCV1,在放电结束后,即使在极化消除前,也能求出高精度的开路电压OCV1。
另外,在极化消除时间中求出电池4的充电率(SOC:Stat Of Charge)时,能使用高精度的开路电压OCV1,因此能在极化消除时间中求出高精度的充电率。
(B)关于充电结束后的推断开路电压的推断
控制电路3在电池4的充电结束后,在图5所示的充电结束时刻t4后从温度计7取得温度计7所计测出的电池4或者组电池2的温度。
接着,控制电路3使用计测出的温度,参照充电温度时刻信息,取得与温度相对应的第一时刻t5和第二时刻t6。充电温度时刻信息是将充电结束后的电池4的各个温度与对第一电压Vc1进行计测的第一时刻t5及比第一时刻t5滞后的对第二电压Vc2进行计测的第二时刻t6相关联的信息,存储于控制电路3等的存储部。
电池4的电压根据温度而发生变化,因此极化消除时间T3的长度每种温度而不同。极化消除时间T3是从充电结束时刻t4到可视为电池4的极化已消除的极化消除时刻t7为止的时间。电池4的温度越高则越容易进行化学反应,因此电池4的极化消除越快,电池4的温度越低则越难以进行化学反应,因此电池4的极化消除越慢。因此,电池4的温度越高,则在电池4的充电结束时刻t4之后,在离充电结束时刻t4越近的时刻,电池4的电压接近极化消除后的开路电压,电池4的温度越低,则在电池4的充电结束时刻t4之后,在离充电结束时刻t4越远的时刻,电池4的电压接近极化消除后的开路电压。例如,如图6所示,在电池4的温度为60[℃]的情况下,电池4的电压在离充电结束时刻t4近的时刻接近了极化消除后的开路电压,在电池4的温度为0[℃]、-30[℃]的情况下,与电池4的温度为60[℃]的情况相比,电池4的电压在离充电结束时刻t4更远的时刻接近了极化消除后的开路电压。
因此,在电池4的充电结束时刻t4之后,电池4的温度越高,则第一时刻t5设定为离充电结束时刻t4越近的时刻,电池4的温度越低,则第一时刻t5设定为离充电结束时刻t4越远的时刻。换言之,电池4的温度高时的第一时刻与电池4的温度低时的第一时刻相比,设定为离充电结束时刻t4更近的时刻。进一步换言之,在电池4的充电结束时刻t4之后,电池4的温度为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时的第一时刻t5被设定为比电池4的温度为第一温度时的第一时刻t5离充电结束时刻t4更近的时刻。在图6的例子中,在电池4的温度为60[℃]时将第一时刻t5设定为时刻ta',在电池4的温度为0[℃]时将第一时刻t5设定为时刻tc'(>ta'),在电池4的温度为-30[℃]时将第一时刻t5设定为时刻te'(>tc'>ta')。
另外,电池4的温度越高,则在电池4的充电结束时刻t4之后,在离充电结束时刻t4越近的期间中电池4的电压按规定的大小进行变化,而如果电池4的温度低,则在离充电结束时刻t4近的期间中电池4的电压不会按规定的大小进行变化。即,在电池4的温度低的情况下,电压的变化小,因此如果不花费长的期间则电池4的电压不会变化到规定的大小。例如,如图6所示,在电池4的温度为60[℃]的情况下,在离充电结束时刻t4近的期间TA'(时刻ta'至时刻tb'的期间)中,电池4的电压按规定的大小进行变化,在电池4的温度为0[℃]的情况下,在期间TB'(时刻tc'至时刻td'的期间,即比TA'长的期间)中,电池4的电压按规定的大小进行变化,在电池4的温度为-30[℃]的情况下,在期间TC'(时刻te'至时刻tf'的期间,即比TA'、TB'长的期间)中,电池4的电压按规定的大小进行变化。此外,期间TA'、TB'、TC'例如是能得到表示规定大小的电压变化的变化量(Vc2-Vc1)的期间。
因此,在电池4的充电结束时刻t4之后,电池4的温度越高,则第一时刻t5与第二时刻t6的间隔设定为越短,电池4的温度越低,则第一时刻t5与第二时刻t6的间隔设定为越长。换言之,电池4的温度高时的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间隔比电池4的温度为低时的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间隔设定得短。进一步换言之,在电池4的充电结束时刻t4之后,电池4的温度为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时的第一时刻t5与第二时刻t6的间隔被设定为比电池4的温度为第一温度时的第一时刻t5与第二时刻t6的间隔短的间隔。在图6的例子中,在电池4的温度为60[℃]时,第二时刻t6设定为能得到规定电压的变化量的时刻tb',在电池4的温度为0[℃]时,第二时刻t6设定为能得到规定电压的变化量的时刻td'(>tb'),在电池4的温度为-30[℃]时,第二时刻t6设定为能得到规定电压的变化量的时刻tf'(>td'>tb')。
接着,如图5所示,控制电路3求出在根据温度而设定的第一时刻t5计测出的电压Vc1与在比第一时刻t5滞后的时刻根据电池4的温度而设定的第二时刻t6计测出的电压Vc2之差并将其设为变化量(Vc2-Vc1),将对变化量乘以推断系数b后的值与在第一时刻t5计测出的电压相加,推断电池4的极化消除后的电池4的开路电压OCV1。参照式3。
OCV1=Vc1+(Vc2-Vc1)×b (式3)
推断系数b是基于在本次的充电结束时刻t4以前经过了极化消除时间T3后(极化消除后)计测出的高精度的开路电压OCV2而预先求出的。参照式4。
b=(OCV2-Vc1)/(Vc2-Vc1) (式4)
或者,如图7所示,控制电路3求出在根据温度而设定的第一时刻t5计测出的电压Vc1与在比第一时刻t5滞后的时刻根据电池4的温度而设定的第二时刻t6计测出的电压Vc2之差并将其设为变化量(Vc2-Vc1),将对变化量乘以推断系数b′后的值与在第二时刻t6计测出的电压Vc2相加,推断电池4的极化消除后的电池4的开路电压OCV1。参照式3′。
OCV1=Vc2+(Vc2-Vc1)×b′ (式3′)
推断系数b′是基于在本次的充电结束时刻t4以前经过了极化消除时间T3后(极化消除后)计测出的高精度的开路电压OCV2而预先求出的。参照式4′。
b′=(OCV2-Vc2)/(Vc2-Vc1) (式4′)
另外,求出的推断系数b或者推断系数b′也可以使用电池4的温度、充电率以及劣化度中的至少1个进行变更。
通过如上述那样推断开路电压OCV1,在充电结束后,即使在极化消除前,也能求出高精度的开路电压OCV1。
另外,在极化消除时间中求出电池4的充电率时,能使用高精度的开路电压OCV1,因此能在极化消除时间中求出高精度的充电率。
(C)关于蓄电装置的动作
图8是示出蓄电装置1的动作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S1中,控制电路3检测出电池4的充放电结束。
在步骤S2中,控制电路3从温度计7取得电池4的温度。
在步骤S3中,控制电路3取得与电池4的温度对应的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在为放电结束后的情况下,使用放电温度时刻信息取得第一时刻t1和第二时刻t2。另外,在为充电结束后的情况下,使用充电温度时刻信息取得第一时刻t5和第二时刻t6。
此外,在电池4的充放电结束时刻后,电池4的温度越高,则第一时刻设定为离充放电结束时刻越近的时刻。而且,在电池4的充放电结束时刻后,电池4的温度越高,则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间隔设定为越短。
在步骤S4中,控制电路3在第一时刻取得电压Vd1(充电后为Vc1),在第二时刻取得电压Vd2(充电后为Vc2)。
在步骤S5中,控制电路3在从电池4的充放电结束时刻(图2的t0或者图5的t4)到电池4的充放电结束后可视为电池4的极化已消除的极化消除时刻(图2的t3或者图5的t7)为止的极化消除时间中,求出在根据电池4的温度而设定的第一时刻计测出的电压Vd1(充电后为Vc1)与在比第一时刻滞后的时刻根据电池4的温度而设定的第二时刻计测出的电压Vd2(充电后为Vc2)之差并将其设为变化量(Vd2-Vd1)(充电后为Vc2-Vc1),将对变化量乘以推断系数(式1的a或者式3的b)后的值与在第一时刻计测出的电压Vd1(充电后为Vc1)相加,推断电池4的极化消除后的电池4的开路电压OCV1。即,使用式1或者式3推断开路电压OCV1。
或者,在步骤S5中,控制电路3在从电池4的充放电结束时刻(图2的t0或者图5的t4)到电池4的充放电结束后可视为电池4的极化消除的极化消除时刻(图2的t3或者图5的t7)为止的极化消除时间中,求出在根据电池4的温度而设定的第一时刻计测出的电压Vd1(充电后为Vc1)与在比第一时刻滞后的时刻根据电池4的温度而设定的第二时刻计测出的电压Vd2(充电后为Vc2)之差并将其设为变化量(Vd2-Vd1)(充电后为Vc2-Vc1),将对变化量乘以推断系数(式1′的a′或者式3′的b′)后的值与在第二时刻计测出的电压Vd2(充电后为Vc2)相加,推断电池4的极化消除后的电池4的开路电压OCV1。即,使用式1′或者式3′推断开路电压OCV1。
在步骤S6中,控制电路3使用经过了极化消除时间(图2的T2或者图5的T3)后计测出的开路电压OCV2对推断系数(式2的a、式2′的a′、式4的b或者式4的b′)进行更新。即,使用式2、式2′、式4或者式4′对推断系数进行更新。
通过如上述那样推断开路电压OCV1,在充放电结束后,即使在极化消除前,也能求出高精度的开路电压OCV1。
另外,在极化消除时间中求出电池4的充电率时,能使用高精度的开路电压OCV1,因此能在极化消除时间中求出高精度的充电率。
此外,在电池4的充放电结束时刻后,电池4的温度越高,则第一时刻设定为离充放电结束时刻越近的时刻,并且在电池4的充放电结束时刻后,电池4的温度越高,则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间隔设定为越短,从而能早推断出电池4的开路电压OCV1。
另外,在周边温度为常温而电池4的温度高的情况下,电池4劣化的可能性高,因此如果能早推断出开路电压OCV1,则能早知道充电率、劣化度、电池异常等。
另外,第一时刻也可以不按每种温度而设定不同的时刻,例如,也可以在0[℃]和-30[℃]时设为相同的时刻。
另外,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间隔也可以不按每种温度设定为不同的间隔,例如也可以在0[℃]和-30[℃]时设为相同的间隔。
即,控制电路3也可以构成为在电池4的充放电结束时刻后,将电池4的温度高时的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间隔设定为比电池4的温度低时的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间隔短的情况下,将电池4的温度高时的第一时刻和电池4的温度低时的第一时刻设定为相互相同的时刻。
或者,控制电路3也可以构成为在电池4的充放电结束时刻后,将电池4的温度高时的第一时刻设定为比电池4的温度低时的第一时刻离充放电结束时刻更近的时刻的情况下,将电池4的温度高时的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间隔和电池4的温度低时的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间隔设定为相互相同的间隔。
即使这样构成,电池4的温度越高,也能越早推断出开路电压OCV1,能越早知道电池4的充电率、劣化度、异常等。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进、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 蓄电装置
2 组电池
3 控制电路
4 电池
5 电压计
6 电流计
7 温度计。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蓄电装置,具备:电池;以及对上述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上述蓄电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电池的温度越高,则上述电池的电压在离充放电结束时刻越近的时刻接近极化消除后的上述电池的开路电压,上述电池的温度越低,则上述电池的电压在离充放电结束时刻越远的时刻接近极化消除后的上述电池的开路电压,
上述控制电路
参照将上述电池的温度、第一时刻以及比上述第一时刻滞后的第二时刻相关联的充放电温度-时刻信息,取得上述第一时刻和上述第二时刻,
在从上述电池的充放电结束时刻到上述电池的充放电结束后可视为上述电池的极化已消除的极化消除时刻为止的极化消除时间中,求出在根据上述电池的温度而设定的第一时刻计测出的电压与在根据上述电池的温度而设定的第二时刻计测出的电压之差并将其设为变化量,将对上述变化量乘以推断系数后的值与在上述第一时刻计测出的电压或者在上述第二时刻测定的电压相加,推断上述电池的极化消除后的上述电池的开路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池的上述充放电结束时刻后,上述电池的温度越高,则上述第一时刻被设定为离上述充放电结束时刻越近的时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池的上述充放电结束时刻后,上述电池的温度越高,则上述第一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间隔被设定为越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池的上述充放电结束时刻后,上述电池的温度为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时的上述第一时刻被设定为比上述电池的温度为上述第一温度时的上述第一时刻离上述充放电结束时刻更近的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池的上述充放电结束时刻后,上述电池的温度为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时的上述第一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间隔被设定为比上述电池的温度为上述第一温度时的上述第一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间隔短的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池的温度高时的上述第一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间隔中的电压的变化量、和上述电池的温度低时的上述第一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间隔中的电压的变化量是相同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池的温度越高,则上述电池的电压在离上述充放电结束时刻越近的期间按规定的大小进行变化,上述电池的温度越低,则上述电池的电压在离上述充放电结束时刻越远的期间按上述规定的大小进行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池的温度为上述第二温度时的上述第一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间隔中的电压的变化量、和上述电池的温度为上述第一温度时的上述第一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间隔中的电压的变化量是相同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池的温度为上述第一温度时,上述电池的电压在规定的期间按规定的大小进行变化,
在上述电池的温度为上述第二温度时,上述电池的电压在比上述规定的期间离上述充放电结束时刻更近的期间按上述规定的大小进行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电路仅在上述第一时刻和上述第二时刻对电压进行计测。
Claims (5)
1.一种蓄电装置,具备:电池;以及对上述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上述蓄电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电路在从上述电池的充放电结束时刻到上述电池的充放电结束后可视为上述电池的极化已消除的极化消除时刻为止的极化消除时间中,求出在根据上述电池的温度而设定的第一时刻计测出的电压与在比上述第一时刻滞后的时刻根据上述电池的温度而设定的第二时刻计测出的电压之差并将其设为变化量,将对上述变化量乘以推断系数后的值与在上述第一时刻计测出的电压或者在上述第二时刻测定的电压相加,推断上述电池的极化消除后的上述电池的开路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池的上述充放电结束时刻后,上述电池的温度越高,则上述第一时刻被设定为离上述充放电结束时刻越近的时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池的上述充放电结束时刻后,上述电池的温度越高,则上述第一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间隔被设定为越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池的上述充放电结束时刻后,上述电池的温度为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时的上述第一时刻被设定为比上述电池的温度为上述第一温度时的上述第一时刻离上述充放电结束时刻更近的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池的上述充放电结束时刻后,上述电池的温度为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时的上述第一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间隔被设定为比上述电池的温度为上述第一温度时的上述第一时刻与上述第二时刻的间隔短的间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66199 | 2016-08-26 | ||
JP2016166199 | 2016-08-26 | ||
PCT/JP2017/025731 WO2018037761A1 (ja) | 2016-08-26 | 2017-07-14 | 蓄電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42928A true CN109642928A (zh) | 2019-04-16 |
CN109642928B CN109642928B (zh) | 2021-09-10 |
Family
ID=61245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51077.3A Active CN109642928B (zh) | 2016-08-26 | 2017-07-14 | 蓄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89863B2 (zh) |
JP (1) | JP6645584B2 (zh) |
CN (1) | CN109642928B (zh) |
DE (1) | DE112017004259T5 (zh) |
WO (1) | WO2018037761A1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234557A (ja) * | 2007-11-14 | 2009-10-15 |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 開放電圧値推定方法及び開放電圧値推定装置 |
CN103149535A (zh) * | 2011-11-25 | 2013-06-12 |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 用于在线确定电池的充电状态和健康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
JP2015081855A (ja) * | 2013-10-23 | 2015-04-27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充電状態算出装置 |
JP2015114105A (ja) * | 2013-12-06 | 2015-06-2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蓄電システム |
JP2015161624A (ja) * | 2014-02-28 | 2015-09-0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蓄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蓄電池のsoc推定方法 |
CN104977534A (zh) * | 2014-04-02 | 2015-10-1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池健康状态的估算方法及其装置 |
CN105548898A (zh) * | 2015-12-25 | 2016-05-04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离线数据分段矫正的锂电池soc估计方法 |
JP2016139525A (ja) * | 2015-01-28 | 2016-08-04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蓄電装置および蓄電装置の制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83606B2 (en) * | 2000-05-29 | 2003-06-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ethod for charging determining life of and detecting state of charge of battery |
DE10321720A1 (de) * | 2002-05-14 | 2003-12-04 | Yazaki Corp | Verfahren zum Abschätzen des Ladezustandes und der Leerlaufspannung einer Batterie, sowi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rechnen des Degradationsgrades einer Batterie |
KR100805116B1 (ko) * | 2006-09-08 | 2008-02-2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구동방법 |
WO2008078552A1 (ja) * | 2006-12-26 | 2008-07-03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非水系電解質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電子機器、電池パックおよび充電器 |
JP4375458B2 (ja) * | 2007-08-01 | 2009-12-0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2次電池の充電状態推定装置及び充電制御システム |
JP5155701B2 (ja) * | 2008-03-12 | 2013-03-06 |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電源装置 |
US8552693B2 (en) * | 2009-07-17 | 2013-10-08 | Tesla Motors, Inc. | Low temperature charging of Li-ion cells |
JP5633227B2 (ja) * | 2009-10-14 | 2014-12-0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電池パックの劣化度検出方法 |
US8346495B2 (en) * | 2010-04-22 | 2013-01-01 | Battelle Energy Alliance, Llc |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to model kinetic performance of rechargeable electrochemical devices |
JP2011257219A (ja) * | 2010-06-08 | 2011-12-22 | Nissan Motor Co Ltd | 二次電池の内部抵抗又は開放電圧を演算する演算装置 |
JP5541112B2 (ja) * | 2010-11-22 | 2014-07-09 |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 電池監視装置、及び電池監視方法 |
US20120310565A1 (en) * | 2011-05-31 | 2012-12-06 | Laszlo Redey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attery/cell's performance, age, and health |
US20140225621A1 (en) | 2011-10-13 | 2014-08-14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econdary battery |
JP5825236B2 (ja) * | 2012-09-19 | 2015-12-0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組電池制御装置 |
JP5999048B2 (ja) * | 2012-10-24 | 2016-09-2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蓄電システム |
JP2014132243A (ja) | 2013-01-07 | 2014-07-17 | Toshiba Corp | 二次電池装置、二次電池装置の残容量測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10732228B2 (en) * | 2013-01-31 | 2020-08-04 | Utopus Insights, Inc. | Estimating condition of battery, related system and vehicle |
US20150369875A1 (en) * | 2013-02-01 | 2015-12-2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Battery state estimating device |
JP6350174B2 (ja) | 2014-09-26 | 2018-07-04 |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 電池システム用制御装置および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GB2518759A (en) * | 2014-09-29 | 2015-04-01 | Daimler Ag |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
WO2017130673A1 (ja) * | 2016-01-29 | 2017-08-03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電池状態推定装置、電池制御装置、電池システム、電池状態推定方法 |
JP6326452B2 (ja) * | 2016-06-15 | 2018-05-1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池状態推定装置および電池状態推定方法 |
-
2017
- 2017-07-14 DE DE112017004259.3T patent/DE112017004259T5/de active Pending
- 2017-07-14 US US16/326,514 patent/US11189863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7-14 WO PCT/JP2017/025731 patent/WO201803776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7-14 JP JP2018535519A patent/JP6645584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7-14 CN CN201780051077.3A patent/CN10964292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234557A (ja) * | 2007-11-14 | 2009-10-15 |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 開放電圧値推定方法及び開放電圧値推定装置 |
CN103149535A (zh) * | 2011-11-25 | 2013-06-12 |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 用于在线确定电池的充电状态和健康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
JP2015081855A (ja) * | 2013-10-23 | 2015-04-27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充電状態算出装置 |
JP2015114105A (ja) * | 2013-12-06 | 2015-06-2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蓄電システム |
JP2015161624A (ja) * | 2014-02-28 | 2015-09-0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蓄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蓄電池のsoc推定方法 |
CN104977534A (zh) * | 2014-04-02 | 2015-10-1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池健康状态的估算方法及其装置 |
JP2016139525A (ja) * | 2015-01-28 | 2016-08-04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蓄電装置および蓄電装置の制御方法 |
CN105548898A (zh) * | 2015-12-25 | 2016-05-04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离线数据分段矫正的锂电池soc估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645584B2 (ja) | 2020-02-14 |
CN109642928B (zh) | 2021-09-10 |
DE112017004259T5 (de) | 2019-05-16 |
US20190207271A1 (en) | 2019-07-04 |
JPWO2018037761A1 (ja) | 2019-01-31 |
US11189863B2 (en) | 2021-11-30 |
WO2018037761A1 (ja) | 2018-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54501B (zh) | 内部电阻推定装置以及内部电阻推定方法 | |
Castano et al. | Dynamical modeling procedure of a Li-ion battery pack suitable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 |
Williard et al. |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eatures for determining state of health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 |
JP6197479B2 (ja) | 蓄電システム及び蓄電装置の満充電容量推定方法 | |
CN102074766B (zh) | 电池组和感测电池组的电压的方法 | |
JP6106991B2 (ja) | 状態管理装置、蓄電素子の均等化方法 | |
Baghdadi et al. | Electro-thermal model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for electrified vehicles applications | |
EP2787361B1 (en) | State of charge estim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estimating state of charge | |
CN105453374B (zh) | 电池控制系统、车辆控制系统 | |
CN103884991A (zh) | 一种单体电池直流内阻的测试方法 | |
Wehbe et al. | Battery equivalent circuits and brief summary of components value determination of lithium ion: A review | |
CN108107368A (zh) | 用于估计电池的健康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 |
Baronti et al. | Hysteresis modeling in Li-ion batteries | |
US11169213B2 (en) | Voltage based zero configuration battery management | |
CN105899395B (zh) | 估定机动车辆电池中的能量 | |
Aizpuru et al. | Passive balancing design for Li-ion battery packs based on single cell experimental tests for a CCCV charging mode | |
CN105974316A (zh) | 电池余量预测装置及电池组 | |
CN105453373B (zh) | 电池控制系统、车辆控制系统 | |
CN109791183A (zh) | 蓄电装置 | |
JP2018085781A (ja) | 電池膨張量推定装置 | |
KR20120124432A (ko) | 배터리 특성 곡선의 범위를 결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KR20190093409A (ko) | 배터리를 위한 등가 회로 모델의 파라미터 추정 방법 및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 |
CN104335058A (zh) | 充电率推断方法以及充电率推断装置 | |
Yu et al. | SOC estima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y based on Kalman filter algorithm | |
CN109642928A (zh) | 蓄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