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377C - 机动二轮车的车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的车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377C
CN1096377C CN98125514A CN98125514A CN1096377C CN 1096377 C CN1096377 C CN 1096377C CN 98125514 A CN98125514 A CN 98125514A CN 98125514 A CN98125514 A CN 98125514A CN 1096377 C CN1096377 C CN 109637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eat
movable platen
helmet
peristom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25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26490A (zh
Inventor
细谷征央
远城贞通
立石清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26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6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3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7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座装置,该机动二轮车以车座30可自由开闭地覆盖头盔收容箱的上方开口部;其中,在车座底板31的一部分设置开口部34,在开口部34内独立于车座底板31地设置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可动板38。为此,可以降低车座的高度,提高上下车性能。

Description

机动二轮车的车座装置
本发明涉及用车座开闭头盔收容箱的开口部的机动二轮车的车座装置。
在以日本专利公报实公平6-30627号为代表的现有技术的机动二轮车中,将头盔收容箱设在车座下方,通过开闭车座,可以收容、取出头盔。
该现有技术在收容箱的上方开口部上可自由开闭地配置车座,使折叠构造的止动板立起,在收容头盔的状态下于高位置支承车座下方的横板;在将头盔收容于收容箱内的状态下,当乘坐人员坐在车座上时,可由横板防止车座下沉。
可是,头盔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特别是对于覆盖头部全面的全面罩式头盔,由于从头部覆盖到颈部,所以高度方向的尺寸大。
结果,设于车座下方的头盔收容箱存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变大的倾向。因此,配置在头盔收容箱上的车座位置,由于收容箱的高度变大,所以其高度必然也不得不变大。
可是,在小型摩托车形式等的机动二轮车中,为了提高上下车性能,希望将车座的位置设得低一些。
另一方面,在收容箱的下方(例如在动力机组摆动式的机动二轮车中),配置可沿上下摆动的动力机组。因此,出于确保动力机组的上下摆动的行程的关系等,降低收容箱的底部存在困难。另一方面,出于与收容的头盔的关系,收容箱的高度要设定得低也存在困难。
因此,在可开闭收容箱上部开口部地设置车座的场合,要将车座的高度设在低位存在困难。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该问题而作出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座装置,其中,头盔收容箱由配置于其上的车座开闭,而且,出于与配置于其下方的摆动式动力机组等机器的关系,可将收容箱的底部高度位置设定在与现有技术同样的高度位置,同时,可将车座的高度设定得尽可能的低,提高机动二轮车的上下车性能。合理解决以上相反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1项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座装置,该机动二轮车由车座可自由开闭地覆盖头盔收容箱的上方开口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车座底板的一部分设置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内独立于该车座底板地设置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可动板。
在第1项发明中,当将头盔收容于收容箱时,可以仅使独立于车座底板的可动板向上方移动,确保头盔的高度方向上的收容空间,结果,可以降低车座的高度。
第2项发明在第1项发明的基础上,使可动板外周部重叠在上述车座底板的开口部内周缘上方地构成上述可动板。
在第2项发明中,在从收容箱中取出头盔的空的状态下,即使加在车座上的乘坐人员的负荷作用在可动板上,负荷也由车座底板支承。
第3项发明在第1项发明的基础上,在上述可动板的下面设置柔软的保护材。
在第3项发明中,在将头盔收容于收容箱内的状态下,头盔的顶部或其周边部与可动板的接触通过可动板下面的海绵等保护材进行。
图1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外观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车座、收容箱部分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车座底板的一部分、可动板部分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4为在本发明的收容箱中收容头盔的状态下要部的纵剖视图。
图5为图4的要部放大图。
图6为从本发明的收容箱中取出头盔的空的状态下要部的纵剖视图。
图7为示出本发明的变更实施例的车座要部的纵剖视图。
图8为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变更实施例的车座要部的纵剖视图。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附图朝着符号的方向观看。
图1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外观侧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车座、收容箱部分的放大纵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车座底板的一部分、可动板部分的放大纵剖视图,图4为在本发明的收容箱中收容头盔的状态下要部的纵剖视图,图5为图4的要部放大图,图6为从本发明的收容箱中取出头盔的空的状态下要部的纵剖视图,图7为示出本发明的变更实施例的车座要部的纵剖视图,图8为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变更实施例的车座要部的纵剖视图。
图1示出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形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外观侧视图,机动二轮车1通过车架2前端部的前管2a可自由转向地支承前叉4,该前叉4支承着前轮3,在延伸到前叉4上方的转向轴4a上设置有转向把5。
从前管2a以大角度向后下方倾斜地设置下伸管2b,从下伸管2b的下部向左右后方以二股状延伸主框架2c,主框架2c的前部2d处于低位,中间部2e缓缓地向后上方倾斜,后部2f向后方延伸出,由车架横梁等接合在左右的构件间。
在主框架2c的低位的前部2d之间配置燃料箱6,在中间部2e与前部2d的边界部设置托架2g,通过连杆机构11将机组摆动式的动力机组8支承于托架2g,后轮7安装支承于该动力机组8。动力机组8具有前部的发动机9及传动箱10,在传动箱10与主框架2c的后部2f之间,设置后缓冲装置12。
车架2的前部由前罩13覆盖,转向把5周围由转向把罩14覆盖,在其正面配置包含左右方向指示灯等的前照灯装置15,前轮3上用前挡泥板16覆盖。另外,主框架2c的低位的前部2d上由低底盘式底板17覆盖,在其后部上设中间底板罩18,在其后方设置后罩19,在后罩19的后部于下部设置后挡泥板20。
由以上的罩类构成机动二轮车的外观,在上述中间底板罩18、后罩19上设置车座30,该车座30能够以前端部为铰链自由开闭。
在上述车座30的下方配置用于收容头盔的收容箱21,收容箱21的周围由中间底板罩18、后罩19覆盖,上方的开口部21a由上述车座30自由开闭地覆盖。
图1、图2示出覆盖收容箱21的开口部21a的状态,两者都是将车座倒放于大体水平的状态。
在收容箱21的前壁21b向前方凸起设置撑条21c,在前壁21b与中间底板罩18之间的空间内收容、配置油箱22。在图1、图2中,符号23为盖,用于在露出燃料箱6的给油口以给油时进行开闭。
油箱22的给油部22a从设于撑条21c的开口部21d向上方凸出,包含盖22b的给油部22a由车座30的前部闭塞,在使车座30立起、开放收容箱21的状态下,露出油箱22的包含盖22b的给油部22a。
可自由开闭地覆盖收容箱21的上方开口部21a的车座30,如图2、图3所示,由底板31、缓冲材32、及表皮33构成。该底板31由硬质树脂等形成;该缓冲材32贴着设置在底板31上,由厚的发泡氨基甲酸乙酯等构成;该表皮33由合成皮革等构成。
在底板31的低位的前部31a固定铰接臂24,在该铰接臂24的两侧垂下臂部24a,该臂部24a通过支轴25支承于上述收容箱21的前壁21b前方凸起设置的撑条21c前端部的轴支部21e。这样,以车座前端部的支轴25为支点,向图2的左方(逆时针方向)回转车座30,使其立起,将收容箱21打开。
在车座底板31的前后方向中间部,设置圆形、多角形等的开口部34,在开口部34的外方的底板上向上方凸起设置兼作肋条的环状导向部35。在导向部35的内侧的开口部34的周边部,围着开口部34形成架子36。
在位于车座30的底板31上的缓冲材32的与开口部34相当部分的底,贴着由具有通气性的粗目布等构成的加强片37,在图示例中,加强片37挂在上述环状导向部35上加以设置。
在上述开口部34可自由上下移动地配置盘状的可动板38,该可动板38与底板31分别形成,但由同样材料等构成。
具体地说,将可动板38的周边部38a作为处于上方更高位置处的台阶部,在开口部34内侧周边的架子部36上放置周边部38a,可动板38的外周部38a与开口部34的内周部通过架子部36重叠。在可动板38外周与上述导向部35内周之间设有间隙地设定该可动板38的外径。
可动板38的径向中间部分稍朝中央部方向上倾地形成,在中央部设置圆形等大直径的孔部39。该孔部39的内径设定为可使下方的收容箱21内收容的头盔H的顶部的一部分嵌入的大小。在该可动板38上为上述加强片37,该加强片37设于相当于缓冲材32开口部的部分的底部。
在以上可动板38的下面,贴设由海绵等构成的保护材40,在图示例中,保护材40以环状设在孔部39的下面周边部。
以上,由图4示出了在收容箱21内收容头盔H、关闭作为盖体的车座30的状态,形成于上述车座底板31的开口部34和可动板38的配置可使收容的头盔H的顶部H1位于该可动板38的正下方。
在图4、图5那样关闭车座30的状态下,将头盔H收容于收容箱21内时,头盔H的顶部H1的一部分对着可动板38,具体地说是对着可动板38的孔部39,从上关闭车座30,则碰到下方的头盔顶部H1,起到将可动板38往上方抬起的作用。
在头盔H的顶部H1产生的往上顶的作用下,可动板38向上方移动,该移动可由缓冲材32的变形而容易地进行。由于加强片37如上述那样具有通气性,所以,随着缓冲材32的变形而产生的该缓冲材32内的空气的给、排可顺利进行,为此,缓冲材32的变形也变得顺利、容易。
可动板38向上方的移动,在由导向部35限制外周部往径向的移动并限制上下移动的同时,圆滑地进行。因此,可动板38在开口部34内,可防止在水平面内的游动,保障在一定位置下的上下移动。
结果,如图4以及详细地如图5所示,可动板38由头盔H的顶部H1的接触,使得上升规定高度S。因此,即使将车座30的高度降低高度S,也可以将头盔H收容到收容箱21内,因而可以将车座30的高度降低高度S。
由于在可动板38的下面贴着海绵等柔软保护材40,所以,即使可动板38与头盔H的顶部H1的一部分接触着滑动,也可由保护材40保护,防止头盔H的表面受伤。
图6示出从收容箱21取出头盔、关闭车座30的状态,车座30的开闭如前述那样以前端部的支轴25为铰链。
可动板38在缓冲材32恢复原形的作用下被推向下方而下降,可动板38在周边部38a载置于车座底板31的开口部34周边部的架子部36上的状态下得以保持。
在将头盔H从收容箱21取出、收容箱21变空的状态下,当乘坐人员坐在车座30上时,乘坐人员的负荷作用在车座30上,而且,乘坐人员的负荷也作用于可动板38上。
虽然在可动板38上作用乘坐人员的负荷,但如上述图3、图6所示那样,由于可动板38以周边部38a上下重叠于开口部34内侧周边部的架子部36地进行配置,所以,乘坐人员在可动板38上的负荷由车座底板31支承。
因此,即使在开口部34内可自由上下移动地设置可动板38,在收容头盔H时可上下移动地构成,也可以充分确保车座的功能性。
图7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形式,在车座30的底板31设置开口部134,与开口部134的周缘部的一部分相连地设置折叶状的可动板138。在可动板138的下面,与上述同样地贴设海绵等柔软性的保护材140。
在与可动板138的底板31相连的部分,设置可挠曲的铰链部138a,在关闭收容头盔H时的车座30的状态下,以铰链部138a为支点使折叶状的可动板138向上动,将头盔H的顶部H1收容于开口部134内。
图8示出本发明的与上述情形不同的其它实施形式,在车座30的底板31的开口部34内可自由上下移动地设置可动板238,该可动板238形成为中央部没有孔的盲板状。在可动板238的中央部,设置有模仿头盔H的顶部的一部分的弯曲凹部239。另外,在该凹部239的下面周边部设置有与上述同样的环状的保护材40。
在以上情形下,与上述图2~图6的实施形式一样,在将头盔H收容于收容箱21内的状态下,通过关闭车座30,使头盔H的项部H1的一部分对着可动板正下方,将其推上地收容头盔H。
本发明由上述构成发挥以下效果。
在第1项发明中,对于由可自由开闭的车座覆盖头盔收容箱上方开口部的机动二轮车,在车座底板的一部分设置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内独立于该车座底板设置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可动板,所以,在将头盔收容于收容箱、关闭车座的状态下,即使车座底板与头盔顶部的一部分对着,也可以仅使与车座底板独立的可动板接触着头盔顶部的一部分向上方移动。
因此,可以将车座底板配置在低位,直到头盔的顶部与车座底板干涉而且头盔顶部潜入到车座内部的高度位置。结果,可以将头盔的高度方向的一部分的收容空间确保于在座底板的上方,结果,可以降下车座的高度。
因此,可以将小型摩托车形式等的机动二轮车的头盔收容箱的底部的高度位置与现有技术同样地配置在规定高度,确保机组摆动式的动力机组的动作;不用变更机器类的配置即可确保其功能性,并可尽可能低地设定车座的高度,提高小型摩托车形式等的机动二轮车的上下车性能。
第2项发明在第1项发明的基础上,使可动板的外周部(周边部)重叠在车座底板的开口部内周缘上方地构成可动板,所以,在从收容箱取出头盔的空的状态下,即使乘坐人员在车座上的负荷加在可动板上,也可以由车座底板支承负荷。
因此,即使从收容箱取出头盔、乘坐人员坐在车座上,乘坐人员的负荷也由车座底板支承,防止车座的沉入,即使在车座底板设开口部、在开口部设置可上下自由移动的可动板,也可以与从前一样确保车座的功能性。
第3项发明在第1项发明的基础上,在可动板的下面设置柔软的保护材,所以,在将头盔收容于收容箱内的状态下,头盔的顶部或其周边部与可动板的接触通过可动板下面的海绵等保护材进行。
因此,即使头盔的顶部与可动板接触,头盔的表面也可以由保护材保护,防止损伤表面。

Claims (3)

1.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座装置,该机动二轮车由车座可自由开闭地覆盖头盔收容箱的上方开口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车座底板的一部分设置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内独立于该车座底板地设置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可动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车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板以其外周部重叠于上述车座底板的开口部内周缘上方地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车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可动板的下面设置柔软的保护材。
CN98125514A 1998-02-18 1998-12-25 机动二轮车的车座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637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639198A JP4132179B2 (ja) 1998-02-18 1998-02-18 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装置
JP036391/98 1998-0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6490A CN1226490A (zh) 1999-08-25
CN1096377C true CN1096377C (zh) 2002-12-18

Family

ID=12468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255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6377C (zh) 1998-02-18 1998-12-25 机动二轮车的车座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132179B2 (zh)
CN (1) CN1096377C (zh)
IT (1) IT1307136B1 (zh)
TW (1) TW487072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8619B (zh) * 2004-11-25 2010-05-05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座垫
JP5078469B2 (ja) * 2006-11-29 2012-11-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WO2021186460A1 (en) * 2020-03-14 2021-09-23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A saddle type vehicle and a seat-structure thereof
CN112874664A (zh) * 2021-01-31 2021-06-01 广东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扩容式置物箱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19A (zh) * 1994-04-04 1996-01-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车辆座下方收纳盒的支承结构
TWI233580B (en) * 2001-06-04 2005-06-01 Seiko Epson Corp Operational amplifying circuit,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19A (zh) * 1994-04-04 1996-01-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车辆座下方收纳盒的支承结构
TWI233580B (en) * 2001-06-04 2005-06-01 Seiko Epson Corp Operational amplifying circuit,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132179B2 (ja) 2008-08-13
ITTO990077A1 (it) 2000-08-03
IT1307136B1 (it) 2001-10-29
CN1226490A (zh) 1999-08-25
JPH11227654A (ja) 1999-08-24
TW487072U (en) 2002-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6248C (zh) 轻便摩托车式车辆
CN101423086B (zh) 摩托车
CN1282577C (zh) 踏板回位量控制装置
CN1603196A (zh) 车辆前部车身结构
CN1190341C (zh) 自动二轮车的收纳箱结构
CN1475393A (zh) 带摆动机构的三轮车
CN101423092B (zh) 摩托车的侧后视镜安装构造和摩托车
CN108430861A (zh) 鞍乘型车辆的挡泥部件
CN1096377C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座装置
CN1704306A (zh) 车辆
CN1296249C (zh) 机动二轮车用车架构造
CN1045071C (zh) 小型摩托车的车体结构
CN1824567A (zh) 电装品配置结构
CN1462707A (zh) 两轮车或三轮车的车架和备有该车架的两轮车或三轮车
CN1294047C (zh) 车用尾灯与后罩板的安装结构
CN101049845A (zh) 摩托车
CN1522916A (zh) 小型电动车辆
CN1090116C (zh)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油箱设置构造
CN1282581C (zh) 车辆的车体构造
CN1597423A (zh) 载物架装置
CN101734319B (zh) 摩托车
CN1298582C (zh) 机动二轮车
CN1211247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用车体构架
CN1697752A (zh) 鞍座型车辆
CN1535887A (zh) 小型摩托车的底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218

Termination date: 201512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