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2916B -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2916B
CN109562916B CN201680088380.6A CN201680088380A CN109562916B CN 109562916 B CN109562916 B CN 109562916B CN 201680088380 A CN201680088380 A CN 201680088380A CN 109562916 B CN109562916 B CN 1095629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movable
armrest
connecting beam
hand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83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2916A (zh
Inventor
镰田紘畅
丸山直之
石黑敬英
久惠一宏
新道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562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2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2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29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43Devices enhancing safety during maintenance
    • B66B5/005Safety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在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中,安装于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的可动连结梁通过与可动连结梁及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都卡合的卡合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通过使卡合部件分别从可动连结梁及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脱离,可动连结梁从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脱离。在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安装有检测开关。卡合部件与使检测开关工作的键成为一体。可动连结梁通过卡合部件而安装于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件,由此,检测开关通过键进行工作。

Description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轿厢上部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这样的电梯:通过使安装于一个侧方栅栏部件的杆部件转动,并使杆部件卡合保持在另一个侧方栅栏部件的卡合保持部,而在轿厢上组装安全栅栏。在这样的以往的电梯中,为了检测安全栅栏的组装是否完成,在另一个侧方栅栏部件的卡合保持部安装有检测是否进行了杆部件与卡合保持部的卡合保持的检测开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149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梯的安全栅栏中,例如在检测开关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即使杆部件与卡合保持部的卡合保持不完全,检测开关也有可能检测到杆部件。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更可靠地检测出组装完成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具备:一对第1轿厢上扶手,它们设置在轿厢的上部;以及第2轿厢上扶手,其具有可动连结梁,该可动连结梁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并且能够相对于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进行拆装,可动连结梁通过与可动连结梁及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都卡合的卡合部件而安装于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通过使卡合部件分别从可动连结梁及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脱离,可动连结梁从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脱离,在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安装有检测开关,卡合部件与使检测开关工作的键成为一体,可动连结梁通过卡合部件而安装于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由此,检测开关通过键进行工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如果不用卡合部件将可动连结梁安装于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检测开关就不会工作。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检测轿厢上扶手装置的组装是否完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各可动扶手部件位于倾倒位置时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1的可动连结梁位于容纳位置时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1的IV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4的一体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立体图。轿厢1具有轿厢主体2和支承轿厢主体2的轿厢框架3。
在轿厢主体2的正面设置有未图示的轿厢出入口。轿厢出入口的横宽方向与轿厢主体2的宽度方向一致。轿厢框架3具有:轿厢框架主体4,其包围轿厢主体2;以及矩形的上部固定框架5,其固定在轿厢框架主体4的上部,水平地配置在轿厢主体2的上方。从上方观察,上部固定框架5包围设定在轿厢主体2的上表面的设定作业范围。
轿厢1利用未图示的作为驱动装置的曳引机的驱动力在井道内向上下方向移动。电梯的运转由设置在井道内的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控制。另外,电梯的运转能够在通常运转模式与维护运转模式之间切换,通常运转模式是进行通常的服务运转的模式,维护运转模式是与通常运转模式时相比使轿厢1以低速移动的模式。
在电梯中,有时作业人员在搭乘于轿厢主体2的上表面的状态下进行井道内的设备的维护检查作业。在轿厢主体2的上表面设有未图示的维护时轿厢上操作部。搭乘在轿厢主体2的上表面的作业人员为了使轿厢1以低速移动,在维护运转模式时操作维护时轿厢上操作部。
在轿厢1的上部设置有轿厢上扶手装置6,该轿厢上扶手装置6确保搭乘在轿厢主体2的上表面的作业人员的安全。轿厢上扶手装置6设置于轿厢1的上部固定框架5。另外,轿厢上扶手装置6具有:作为一对第1轿厢上扶手的一对侧面扶手7,它们配置在轿厢主体2的宽度方向两侧;以及作为第2轿厢上扶手的背面扶手8,其连结在一对侧面扶手7之间,沿着轿厢主体2的背面配置。
各侧面扶手7具有:固定扶手部件9,其以从轿厢1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固定于轿厢1;以及可动扶手部件10,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固定扶手部件9。
各固定扶手部件9具有:多个固定扶手柱91,它们固定于轿厢框架3;和多个固定扶手梁92,它们固定于多个固定扶手柱91。从上方观察时,多个固定扶手柱91沿轿厢1的进深方向排列。多个固定扶手梁92沿着多个固定扶手梁92排列的方向配置。
各可动扶手部件10具有:多个可动扶手柱101,它们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各固定扶手柱91;可动扶手梁102,其固定于多个可动扶手柱101;以及背面扶手用支承件103,其作为固定于可动扶手梁102的梁支承部件。多个可动扶手柱101在轿厢1的进深方向上对应于多个固定扶手柱91各自的位置而配置。可动扶手梁102沿着多个可动扶手柱101排列的方向配置。背面扶手用支承件103分别固定在可动扶手梁102中的轿厢1背面侧的端部。
各可动扶手部件10通过相对于固定扶手部件9转动,而在相对于固定扶手部件9立起的立起位置和相对于固定扶手部件9向轿厢2的内侧倾倒的倾倒位置之间移位。
背面扶手8具有固定连结梁81和可动连结梁82。固定连结梁81连结在一对侧面扶手7各自的固定扶手部件9之间。即,固定连结梁81的一端部固定于一个侧面扶手7的固定扶手柱91,固定连结梁81的另一端部固定于另一个侧面扶手7的固定扶手柱91。
可动连结梁82能够连结在一对侧面扶手7各自的可动扶手部件10之间。另外,可动连结梁8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一对侧面扶手7各自的可动扶手部件10中的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且能够相对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拆装。进而,在一对侧面扶手7各自的可动扶手部件10位于立起位置时,可动连结梁82通过相对于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转动而在连结位置与容纳位置之间移位,在连结位置处,可动连结梁82从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到达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在容纳位置处,可动连结梁82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离开而保持于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在图1中,示出了可动连结梁82配置在连结位置的状态。
图2是示出图1的可动连结梁82位于容纳位置时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6的立体图。当可动连结梁82位于容纳位置时,可动连结梁82与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的可动扶手梁102平行。当可动连结梁82位于容纳位置时,各可动扶手部件10能够在立起位置与倾倒位置之间移位。
可动连结梁82的一端部借助支承轴104安装于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的背面扶手用支承件103。由此,可动连结梁82相对于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以支承轴104为中心转动。可动连结梁82以不从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脱落的方式安装于背面扶手用支承件103。
在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的背面扶手用支承件103,如图2所示,设置有扶手侧卡合孔105。在可动连结梁82的另一端部设置有连结梁侧卡合孔83。在该例中,连结梁侧卡合孔83的内径与扶手侧卡合孔105的内径相同。连结梁侧卡合孔83由于可动连结梁82到达连结位置而到达与扶手侧卡合孔105重叠的位置。
图3是示出图1的各可动扶手部件10位于倾倒位置时的轿厢上扶手装置6的立体图。在各可动扶手部件10位于倾倒位置时,可动连结梁82保持在容纳位置。在各侧面扶手7中,通过将可动扶手部件10支承于固定扶手梁92而将可动扶手部件10的位置保持在倾倒位置,通过在一对侧面扶手7各自的可动扶手部件10之间连结可动连结梁82而将可动扶手部件10的位置保持在立起位置。
图4是示出图1的IV部的放大立体图。在可动连结梁82到达连结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将作为卡合部件的卡合销21插入扶手侧卡合孔105及连结梁侧卡合孔83,可动连结梁82被安装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在卡合销21插入扶手侧卡合孔105及连结梁侧卡合孔83的状态下,卡合销21与可动连结梁82及背面扶手用支承件103都卡合。即,可动连结梁82通过与可动连结梁82及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都卡合的卡合销21,被安装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
另外,将卡合销21从扶手侧卡合孔105及连结梁侧卡合孔83拔出,卡合销21分别从可动连结梁82及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脱离,从而可动连结梁82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脱离。
在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的背面扶手用支承件103安装有检测开关22。在检测开关22设置有键插入孔23。键插入孔23的深度方向与设置于背面扶手用支承件103的扶手侧卡合孔105的深度方向一致。检测开关22的键插入孔23的插入口位于比扶手侧卡合孔105的插入口靠下方的位置。检测开关22通过将键24插入到键插入孔23中而工作。在该例中,键24的形状为板状。
当检测开关22工作时,从检测开关22向控制装置输出检测信号。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来自检测开关22的检测信号时,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能够进行与维护时轿厢上操作部的操作对应的轿厢1的移动。在键24从检测开关22脱离的状态下,检测开关22的工作停止,来自检测开关22的检测信号的输出停止。当从检测开关22向控制装置的检测信号的输出停止时,通过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使得即使维护时轿厢上操作部被操作,轿厢1也不会移动。
卡合销21借助基座部件25与键24成为一体。由此,构成了卡合销21、键24及基座部件25成为一体的一体部件26。
图5是示出图4的一体部件26的放大立体图。卡合销21和键24以彼此分离的状态分别固定于基座部件25。在该例中,基座部件25成为垂直地形成有第1板部与第2板部的L字状的板,在第1板部固定有卡合销21,在第2板部固定有键24。键24沿着卡合销21的长度方向配置。由此,键24与卡合销21彼此平行。卡合销21与键24之间的距离根据扶手侧卡合孔105与键插入孔23之间的距离而设定。
在可动连结梁82位于连结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将卡合销21插入扶手侧卡合孔105和连结梁侧卡合孔83中,键24被插入到键插入孔23中。检测开关22由于键24被插入到键插入孔23中而工作。即,通过将可动连结梁82利用卡合销21安装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检测开关22利用键24进行工作。
通过卡合销21从扶手侧卡合孔105及连结梁侧卡合孔83脱离,键24从键插入孔23脱离。即,利用键24实现的检测开关22的工作通过卡合销21从可动连结梁82及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脱离而停止。
轿厢上扶手装置6的状态由于各侧面扶手7各自的可动扶手部件10到达立起位置且可动连结梁82连结在各可动扶手部件10之间而成为组装状态,由于可动连结梁82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脱离且被保持在容纳位置并且各侧面扶手7各自的可动扶手部件10到达倾倒位置而成为折叠状态。处于组装状态时的轿厢上扶手装置6的高度比处于折叠状态时的轿厢上扶手装置6的高度高。
接着,对电梯的维护检查作业的顺序进行说明。电梯的服务运转是在通常运转模式下进行的。当电梯以通常运转模式运转时,轿厢上扶手装置6的状态成为折叠状态。此时,各侧面扶手7各自的可动扶手部件10被保持在倾倒位置,可动连结梁82在容纳位置被保持于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
当作业人员搭乘在轿厢主体2的上表面进行维护检查作业时,例如在最上层的层站处操作操作盘,将电梯的运转模式从通常运转模式切换为维护运转模式后,使轿厢1停止,以使轿厢主体2的上表面与层站的地板高度一致,打开最上层的层站出入口。
然后,作业人员从最上层的层站抬起各可动扶手部件10,使各可动扶手部件10的位置从倾倒位置移位到立起位置。然后,作业人员搭乘到轿厢主体2的上表面,使可动连结梁82从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向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转动,将可动连结梁82安装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由此,可动连结梁82被连结在各可动扶手部件10之间,轿厢上扶手装置6的状态成为组装状态。
当将可动连结梁82安装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时,使可动连结梁82保持在连结位置,将一体部件26的卡合销21插入扶手侧卡合孔105。由此,一体部件26的键24被插入键插入孔23。当卡合销21被插入扶手侧卡合孔105、且键24被插入键插入孔23时,可动连结梁82被安装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并且检测开关22工作。当检测开关22工作时,从检测开关22向控制装置输出检测信号,能够通过维护时轿厢上操作部的操作使轿厢1移动。
然后,作业人员在将打开的层站出入口关闭后,操作维护时轿厢上操作部,使轿厢1以低速移动。由此,能够对井道内的设备进行维护检查作业。
搭乘在轿厢主体2的上表面的作业人员在对井道内的设备的维护检查作业结束时,一边操作维护时轿厢上操作部一边使轿厢1以低速向下方移动,使轿厢1停止,以使轿厢主体2的上表面例如与最上层的层站的地板高度一致。
然后,作业人员从可动连结梁82及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拆下一体部件26。由此,可动连结梁82相对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的安装状态被解除,来自检测开关22的检测信号的输出停止。然后,使可动连结梁82从连结位置向容纳位置转动,使可动连结梁82保持于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然后,作业人员打开最上层的层站出入口,从轿厢主体2的上表面转移到最上层的层站。
然后,作业人员从最上层的层站使各可动扶手部件10从立起位置移位到倾倒位置。由此,轿厢上扶手装置6的状态成为折叠状态。然后,关闭层站出入口,由此电梯的维护检查作业结束。
在这样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6中,由于使检测开关22工作的键24与卡合销21成为一体,因此如果不利用卡合销21将可动连结梁82安装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则检测开关22不会动作。由此,能够防止可动连结梁82相对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的安装状态为不完全状态时的检测开关22的误工作,能够更可靠地检测轿厢上扶手装置6的组装是否完成。
另外,通过将卡合销21插入扶手侧卡合孔105及连结梁侧卡合孔83,可动连结梁82被安装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通过将键24插入键插入孔23,检测开关22工作,因此当通过卡合销21将可动连结梁82安装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时,能够使检测开关22更可靠地工作。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在固定于轿厢框架3的固定扶手部件9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有可动扶手部件10,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去掉固定扶手部件9而将可动扶手部件1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轿厢框架3。另外,也可以去掉可动扶手部件10而使可动连结梁82能够连结在一对固定扶手部件9之间。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构成一体部件26的卡合销21、键24及基座部件25为分体部件,但也可以将具有卡合销21、键24及基座部件25作为多个部分的成型体等单一部件作为一体部件。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包括卡合销21、键24及基座部件25的一体部件26未与可动连结梁82连接,但也可以如图6所示,借助索状体11将一体部件26与可动连结梁82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索状体11的长度被设定为固定的长度。这样,能够通过索状体11限制一体部件26相对于可动连结梁82的移动范围。由此,当可动连结梁82位于连结位置时,能够将卡合销21及键24分别插入扶手侧卡合孔105及键插入孔23,并且当可动连结梁82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0脱离时,能使得卡合销21及键24通过索状体11而无法到达扶手侧卡合孔105及键插入孔23,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检测开关22的误工作。另外,还能够通过索状体11防止一体部件26的下落。作为连接一体部件26与可动连结梁82的索状体11,例如使用缆绳、绳索、带、链条等。

Claims (3)

1.一种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其具备:
一对第1轿厢上扶手,它们设置在轿厢的上部;以及
第2轿厢上扶手,其具有可动连结梁,所述可动连结梁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一个所述第1轿厢上扶手,并且能够相对于另一个所述第1轿厢上扶手进行拆装,
所述可动连结梁通过与所述可动连结梁及所述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都卡合的卡合部件而安装于所述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通过使所述卡合部件分别从所述可动连结梁及所述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脱离,所述可动连结梁从所述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脱离,
在所述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安装有检测开关,
所述卡合部件与使所述检测开关工作的键成为一体,
所述可动连结梁通过所述卡合部件而安装于所述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由此,所述检测开关通过所述键进行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其中,
在所述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设置有扶手侧卡合孔,
在所述可动连结梁设置有连结梁侧卡合孔,
在所述检测开关设置有键插入孔,
通过将所述卡合部件插入到所述扶手侧卡合孔及所述连结梁侧卡合孔中,所述可动连结梁被安装于所述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
通过将所述键插入到所述键插入孔中,所述检测开关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其中,
所述卡合部件及所述键成为一体而构成的一体部件借助索状体与所述可动连结梁连接。
CN201680088380.6A 2016-08-18 2016-08-18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Active CN1095629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74117 WO2018033984A1 (ja) 2016-08-18 2016-08-18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上手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2916A CN109562916A (zh) 2019-04-02
CN109562916B true CN109562916B (zh) 2020-02-14

Family

ID=61197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8380.6A Active CN109562916B (zh) 2016-08-18 2016-08-18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70754B2 (zh)
CN (1) CN109562916B (zh)
DE (1) DE112016007153T5 (zh)
WO (1) WO20180339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14302B1 (en) * 2021-04-09 2022-08-16 Juan-Carlos G. De Ledebur Foldable elevator structures for cabin and shaf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37087Y (zh) * 2006-12-13 2008-03-19 上海永大电梯设备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检修平台
JP2009214957A (ja) * 2008-03-07 2009-09-2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上点検作業安全確認装置
JP2009280386A (ja) * 2008-05-26 2009-12-03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保守作業用安全スイッチ
JP2010058861A (ja) * 2008-09-01 2010-03-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装置
JP2010070320A (ja) * 2008-09-18 2010-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保守作業用安全スイッチ及びエレベータ
JP2015155338A (ja) * 2014-02-20 2015-08-27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かご上作業時の安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37087Y (zh) * 2006-12-13 2008-03-19 上海永大电梯设备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检修平台
JP2009214957A (ja) * 2008-03-07 2009-09-2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上点検作業安全確認装置
JP2009280386A (ja) * 2008-05-26 2009-12-03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保守作業用安全スイッチ
JP2010058861A (ja) * 2008-09-01 2010-03-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装置
JP2010070320A (ja) * 2008-09-18 2010-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保守作業用安全スイッチ及びエレベータ
JP2015155338A (ja) * 2014-02-20 2015-08-27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かご上作業時の安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6007153T5 (de) 2019-05-02
JP6570754B2 (ja) 2019-09-04
CN109562916A (zh) 2019-04-02
JPWO2018033984A1 (ja) 2018-11-15
WO2018033984A1 (ja) 2018-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14497B2 (ja) 搬送用走行体の上下経路切換装置
CN107848754B (zh) 电梯轿厢
JP580549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9562916B (zh)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JP2009184792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盤
EP1916214A1 (en) Elevator device
CN109843774B (zh)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CN109843773B (zh)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KR20210113358A (ko) 자동차 충돌 모의 시험 장치 및 자동차 충돌 모의 시험 방법
EP1538122B1 (en) Device for securing cage of elevator
CN109476457B (zh) 电梯装置
JP4451580B2 (ja) 立体駐車設備およびそのパレットロック装置
JP2006273456A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固定装置
CN109562917B (zh)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JP5421232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9161331A (ja) エレベータかごへの緊急駆動スイッチ及び通信手段の取付け構造
JP2016216230A (ja) 保守用固定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211216B2 (ja) エレベータ、エレベータの引上レバー連結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改修方法
JP6599017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8019059A (ja) エスカレータ用踏段及びエスカレータ
CN109720959B (zh) 调速器和电梯
JP2007290832A (ja) エレベータの据付工法および据付装置
WO2019239516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重り枠組立支援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の重り枠組立方法
CN117425612A (zh) 扶栏及电梯
JP2022127255A (ja) かご下ゴンドラ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