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32609A - 车辆扶手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扶手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32609A
CN109532609A CN201710868903.5A CN201710868903A CN109532609A CN 109532609 A CN109532609 A CN 109532609A CN 201710868903 A CN201710868903 A CN 201710868903A CN 109532609 A CN109532609 A CN 109532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ar portion
armrest
handrail
handrai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689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国文
陈世栋
何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689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326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32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326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 B60N3/02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x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扶手和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钣金和位于乘坐空间内的内饰件,车身钣金和内饰件之间形成有空腔,车辆扶手包括用于安装到车身钣金上的安装部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部上的扶手本体,以在预设外力作用下扶手本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向空腔内缩回。在车辆扶手受到因冲击预设外力作用下,扶手本体的至少一部向车身钣金和内饰件所形成的空腔内移动,从而能够起到溃缩功能而吸收一定的冲击力,有效降低乘坐人员因磕碰到扶手本体而造成伤害的概率,同时还能够通过人为操作向车辆扶手施加预设外力,使得扶手本体露出于内饰件预设长度,从而便于乘坐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来抓取扶手本体的扶手部而提供支撑,起到提高乘坐安全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车辆扶手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扶手和车辆。
背景技术
通常例如A柱装饰板、顶棚结构等车辆装饰件上设置有安装扶手以用于为乘坐人员提供着力点而方便上下车或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手持安装扶手来减少乘坐人员的晃动。而现有安全扶手在车内所占安装空间较大且容易对乘坐人员产生因碰撞导致的伤害,降低了车辆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乘坐安全性的车辆扶手和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扶手,所述车辆包括车身钣金和位于乘坐空间内的内饰件,所述车身钣金和内饰件之间形成有空腔,其中,所述车辆扶手包括用于安装到车身钣金上的安装部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该安装部上的扶手本体,以在预设外力作用下所述扶手本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向所述空腔内缩回。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形成为安装板,所述扶手本体包括扶手部和设置在所述扶手部上的杆部,所述杆部沿自身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可选地,所述杆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扶手部两端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安装板对应于所述第一杆部的位置中的一者上,沿所述延伸方向形成有导向槽,另一者上形成有用于可移动地插入到所述导向槽内的导向凸起。
可选地,所述导向槽形成在所述第一杆部上且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杆部的端部以在该端部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导向凸起形成在所述安装板对应于导向槽的位置上,且所述导向凸起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导向槽的延伸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杆部上形成有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且贯通所述第二杆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容纳槽,在该容纳槽内设置有用于提供始终驱使所述杆部回复到未受外力作用时所处的初始位置的弹性件。
可选地,所述容纳槽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杆部的端部以在该端部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安装板对应于所述第二杆部的位置上突出设置有能够贯通所述容纳槽的导向凸台。
可选地,所述容纳槽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形成有扩径的限位槽,该限位槽内可拆卸地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且位于所述导向凸台和所述限位凸起之间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车辆扶手还包括与所述安装板配合以形成容纳空间的扶手盖,所述扶手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扶手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扶手盖伸缩。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钣金、位于乘坐空间内的内饰件以及如上所述的车辆扶手。
可选地,所述内饰件为A柱上护板,所述车身钣金为A柱所述安装部安装到所述A柱上,所述A柱上护板上形成有用于使所述扶手本体伸出的通孔,所述扶手本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通孔外侧的所述空腔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通过在车辆扶手的安装部上设置能够移动的扶手本体,从而在利用安装部将车辆扶手安装到车辆时,在车辆扶手受到因冲击预设外力作用下,扶手本体的至少一部向车身钣金和内饰件所形成的空腔内移动,从而能够起到溃缩功能而吸收一定的冲击力,有效降低乘坐人员因磕碰到扶手本体而造成伤害的概率,同时还能够通过人为操作向车辆扶手施加预设外力,使得扶手本体露出于内饰件预设长度,从而便于乘坐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来抓取扶手本体的扶手部而提供支撑,由此起到提高乘坐安全性的效果。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扶手的立体示意图一,其中为了清楚显示扶手本体与安装板的配合结构,省略了扶手盖的结构;
图2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扶手的立体示意图二,其中为了清楚显示车辆扶手的内部结构,对车辆扶手的结构进行了局部剖视;
图3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扶手中的安装板的结构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扶手中的扶手本体的结构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扶手中的扶手盖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安装板 2 扶手本体
3 扶手盖 4 导向槽
5 导向凸起 6 容纳槽
7 导向凸台 8 限位凸起
9 弹性件 11 安装孔
21 杆部 22 扶手部
31 前侧壁 32 开口
33 贯通孔 34 后侧壁
41 第一开口 61 第二开口
62 限位槽 211 第一杆部
212 第二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相应部件的“上、下”,例如,第二杆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是指垂直于所述第二杆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第二杆部的上侧表面和下侧表面。使用的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车辆的“内、外”。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扶手,所述车辆包括车身钣金和位于乘坐空间内的内饰件,所述车身钣金和内饰件之间形成有空腔,其中,所述车辆扶手包括用于安装到车身钣金上的安装部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该安装部上的扶手本体2,以在预设外力作用下所述扶手本体2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向所述空腔内缩回。在此,在将车辆扶手安装到车辆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扶手本体2的适用环境,例如可以作为车辆A柱扶手、车辆顶棚扶手等,此外,在扶手本体2的安装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布置,例如扶手本体2可以设置为如下结构,即在未受外力作用下所处的初始位置,扶手本体2可以布置成部分露出于空腔外(例如,可以布置成将扶手本体的扶手部露出于乘坐空间内),又或者可以将扶手部22布置成隐藏到所述空腔内,在此也可以通过用于驱动扶手本体2伸出或缩回的按钮来调节扶手本体2是否露出于车辆乘坐空间。另外,上述中提及的预设外力大小需要满足在乘坐人员执行误操作的情况下扶手本体2不会相对于内饰件伸缩而能够实现为乘坐人员提供可靠支撑力的作用,且同时满足在乘坐人员因冲击而以预设冲击力磕碰到扶手本体2的情况下,所述扶手本体2能够及时地实现溃缩而实现避免对乘坐人员造成伤害的可靠安全性。如上所述,通过在车辆扶手的安装部上设置能够移动的扶手本体2,从而在利用安装部将车辆扶手安装到车辆的情况下,在车辆扶手受到因冲击预设外力作用下,扶手本体2的至少一部向车身钣金和内饰件所形成的空腔内移动,从而能够起到溃缩功能而吸收一定的冲击力,有效降低乘坐人员因磕碰到扶手本体2而造成伤害的概率,同时还能够通过人为操作向车辆扶手施加预设外力,使得扶手本体2露出于内饰件预设长度,从而便于乘坐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来抓取扶手本体2的扶手部而提供支撑,由此起到提高乘坐安全性的效果。
如图1和图4所示,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形成为安装板1,所述扶手本体2包括扶手部22和设置在所述扶手部22上的杆部21,所述杆部21沿自身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上。其中,对于扶手本体2的杆部21与安装板1的配合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合理地布置,只要能够实现扶手本体2在安装板1上的移动而实现扶手本体2特别是扶手部22相对于内饰件的伸出或缩回的功能即可。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安装板1的结构而能够可靠地实现扶手本体2的伸缩动作。在此可选地,可以将扶手本体2设置为能够在安装板1上沿所述延伸方向调整位置,从而能够根据不同乘坐人员的使用需求来使得扶手本体2伸出至合适位置。在此,扶手本体2和安装板1的配合方式可以设置成多种。例如,可选地,所述杆部21包括设置在所述扶手部22两端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杆部211和第二杆部212,所述第一杆部211和所述安装板1对应于所述第一杆部211的位置中的一者上,沿所述延伸方向形成有导向槽4,另一者上形成有用于可移动地插入到所述导向槽4内的导向凸起5。由此通过导向槽4和导向凸起5的配合而能够稳定地导向扶手本体2在安装板1上的伸缩动作。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所述导向槽4和导向凸起5的配合结构也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杆部211和第二杆部212上。或者,所述安装板1对应于第一杆部211和第二杆部212的位置上可以分别设置有间隔布置且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布置的两个导向板,使得第一杆部211和第二杆部212各自对应地在两个导向板之间且能够沿两个导向板的延伸方向移动。在此,可以在各个导向板的内侧表面和第一杆部211以及第二杆部212的两侧表面上各自对应地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导向凸起以及导向槽的结构。
如图3所示,可选地,所述导向槽4形成在所述第一杆部211上且所述导向槽4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杆部211的端部以在该端部形成有第一开口41,所述导向凸起5形成在所述安装板1对应于导向槽4的位置上,且所述导向凸起5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导向槽4的延伸长度。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能够使得扶手本体2和安装板1的配合结构更加合理化,并且在装配时,通过第一开口41而能够使得第一杆部211能够快速地插入到导向凸起5上,提高拆装效率。在此,之所以将导向凸起5的延伸长度设计成小于所述导向槽4的延伸长度,是为了在车辆扶手受到预设外力作用下使得导线凸起5能够进一步沿所述导向槽4远离第一开口41的方向移动而为扶手本体2预留进一步溃缩的空间,进一步提高乘坐安全性。另外,导向凸起5可以设置在安装板1背向所述扶手部22的后侧端部,在所述扶手本体2受到预设外力作用下在所述安装板1上沿所述延伸方向移动至使得导向槽4的前侧端部可以与导向凸起5抵接,第一杆部211和第二杆部212的端部可以突出于所述安装板1的所述后侧端部,在扶手本体2未受预设外力作用下,导向槽4的前侧端部可以与导向凸起5分离,第一杆部211和第二杆部212的端部可以与导向凸起5的端部齐平。
如图2所示,可选地,所述导向槽4和所述导向凸起5的横截面形成为相对应的T字形。从而在扶手本体2相对于安装板1移动过程中,能够避免扶手本体2从安装板1上向上脱离而使得扶手本体2失效,提高了车辆扶手的使用可靠性。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所述导向槽4和导向凸起5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够对导向槽4起到限位作用而防止导向槽4从导向凸起5脱离即可。
可选地,所述第二杆部212上形成有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且贯通所述第二杆部2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容纳槽6,在该容纳槽6内设置有用于提供始终驱使所述杆部21回复到未受外力时所处的初始位置的弹性件9。由此,通过弹性件9的弹性回复力使得扶手本体2能够在无外力(例如,乘坐人员的拉力等)作用下能够迅速回复并保持在初始位置,从而有效避免例如车辆发生碰撞过程中产生扶手本体2对乘坐人员造成伤害等问题。
另外,如图5所示,可选地,所述容纳槽6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杆部212的端部以在该端部形成有第二开口61,所述安装板1对应于所述第二杆部212的位置上突出设置有能够贯通所述容纳槽6的导向凸台7。在此,通过该导向凸台7的导向能够稳定地实现第二杆部212的移动。可选地,所述容纳槽6靠近所述第二开口61的位置形成有扩径的限位槽62,该限位槽62内可拆卸地设置有限位凸起8,所述弹性件9为螺旋弹簧且位于所述导向凸台7和所述限位凸起8之间的位置。在此,使用过程中由于弹性件9的弹性回复力远小于乘坐人员施加的外力,从而能够使得乘坐人员轻松地拉出扶手本体2。此外,可以使得第一杆部211和第二杆部212的伸缩行程设置为30mm,例如,在伸出过程中,伸出行程在螺旋弹簧完全被压缩后结束。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车内空间来合理地设计扶手本体2的伸缩行程。通过将限位凸起8与限位槽62可拆卸地配合方式,从而在第二杆部212上的容纳槽6内插入安装板1上的导向凸台7以及螺旋弹簧之后,再向限位槽62内安装限位凸起8,从而能够起到便于拆装以及更换零部件的效果,并且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能够使得车辆扶手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提高安装空间利用率。此外,可选地,所述安装板1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到车辆白车身上的安装孔11,在此可以在安装板1相对于第一杆部211和第二杆部212的外侧形成有两个安装孔11,通过螺栓和安装孔11的配合而能够将本公开的车辆扶手稳固地安装到车辆上。
可选地,所述车辆扶手还包括与所述安装板1配合以形成容纳空间的扶手盖3,所述扶手本体2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扶手本体2能够相对于所述扶手盖2伸缩。基于如上所述的结构,所述导向凸台7的上端可以形成有螺纹孔,扶手盖3对应于导向凸台7的位置可以形成有贯通孔33,导向凸台7贯通所述贯通孔33后通过螺钉与导向凸台7上的螺纹孔的螺纹配合而能够使得安装板1和扶手盖3实现可靠固定。或者也可以通过导向凸台7的卡扣配合方式来固定安装板1和扶手盖3。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地设计安装板1和扶手盖3的安装配合结构。另外,扶手盖3对应于扶手本体2的前侧可以设置有前侧壁31,该前侧壁31的两侧设置有用于供第一杆部211和第二杆部212穿过的开口32,由此提高车辆扶手整体的美观性,同时还能够有助于减少向扶手盖3内部进灰。此外,扶手盖3的相对于所述前侧壁31的后侧可以设置有后侧壁34以在第一杆部211和第二杆部212在到达空腔内的预设深度时能够限制第一杆部211和第二杆部212进一步向空腔内缩回,并且扶手盖3上的前侧壁31和后侧壁34可以设置为,在碰撞过程中对扶手本体2施加预设大小以上的外力的情况下,所述扶手部22、第一杆部211和第二杆部212能够共同配合而能够冲破前侧壁31和后侧壁34而进一步向空腔内缩回,从而就实现多段式溃缩功能而最小化对乘坐人员产生的人身伤害概率。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钣金、位于乘坐空间内的内饰件以及如上所述的车辆扶手。其中所述车身钣金和内饰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具体应用范围,例如,所述车身钣金和内饰件可以分别为顶盖和顶棚结构,又如,所述车身钣金和所述内饰件可以分别为A柱和A柱上护板,又或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到车辆的其他部分结构上。例如,可选地,所述内饰件为A柱上护板,所述车身钣金为A柱所述安装部安装到所述A柱上,所述A柱上护板上形成有用于使所述扶手本体2伸出的通孔,所述扶手本体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通孔外侧的所述空腔内。在此,可以将扶手本体2的伸缩方向设计成正对乘坐人员的肩膀的方向,从而在长时间使用扶手的情况下最小化对乘坐人员手臂各关节的不良影响。另外,所述扶手本体2可以设计成在初始位置时,使得扶手部22露出于所述A柱上护板,或者也可以隐藏到A柱上护板和A柱之间的空腔内,在使用状态下可以通过按压按钮等操作来使得扶手部22露出于A柱上护板,在此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扶手部22相对于A柱上护板的露出程度。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在车辆扶手受到因冲击预设外力作用下,扶手本体2的至少一部向A柱和A柱上护板所形成的空腔内移动,从而能够起到溃缩功能而吸收一定的冲击力,有效降低乘坐人员因磕碰到扶手本体2而造成伤害的概率,同时还能够通过人为操作向车辆扶手施加预设外力,使得扶手本体2露出于A柱上护板预设长度,从而便于乘坐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来抓取扶手本体2的扶手部22而提供支撑,由此起到提高乘坐安全性的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车辆扶手,所述车辆包括车身钣金和位于乘坐空间内的内饰件,所述车身钣金和内饰件之间形成有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扶手包括用于安装到车身钣金上的安装部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该安装部上的扶手本体(2),以在预设外力作用下所述扶手本体(2)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向所述空腔内缩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形成为安装板(1),所述扶手本体(2)包括扶手部(22)和设置在所述扶手部(22)上的杆部(21),所述杆部(21)沿自身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21)包括设置在所述扶手部(22)两端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杆部(211)和第二杆部(212),所述第一杆部(211)和所述安装板(1)对应于所述第一杆部(211)的位置中的一者上,沿所述延伸方向形成有导向槽(4),另一者上形成有用于可移动地插入到所述导向槽(4)内的导向凸起(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4)形成在所述第一杆部(211)上且所述导向槽(4)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杆部(211)的端部以在该端部形成有第一开口(41),所述导向凸起(5)形成在所述安装板(1)对应于导向槽(4)的位置上,且所述导向凸起(5)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导向槽(4)的延伸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部(212)上形成有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且贯通所述第二杆部(2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容纳槽(6),在该容纳槽(6)内设置有用于提供始终驱使所述杆部(21)回复到未受外力时所处的初始位置的弹性件(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6)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杆部(212)的端部以在该端部形成有第二开口(61),所述安装板(1)对应于所述第二杆部(212)的位置上突出设置有能够贯通所述容纳槽(6)的导向凸台(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6)靠近所述第二开口(61)的位置形成有扩径的限位槽(62),该限位槽(62)内可拆卸地设置有限位凸起(8),所述弹性件(9)为螺旋弹簧且位于所述导向凸台(7)和所述限位凸起(8)之间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扶手还包括与所述安装板(1)配合以形成容纳空间的扶手盖(3),所述扶手本体(2)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扶手本体(2)能够相对于所述扶手盖(2)伸缩。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包括车身钣金、位于乘坐空间内的内饰件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扶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件为A柱上护板,所述车身钣金为A柱,所述安装部安装到所述A柱上,所述A柱上护板上形成有用于使所述扶手本体(2)伸出的通孔,所述扶手本体(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通孔外侧的所述空腔内。
CN201710868903.5A 2017-09-22 2017-09-22 车辆扶手和车辆 Pending CN1095326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68903.5A CN109532609A (zh) 2017-09-22 2017-09-22 车辆扶手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68903.5A CN109532609A (zh) 2017-09-22 2017-09-22 车辆扶手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32609A true CN109532609A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30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68903.5A Pending CN109532609A (zh) 2017-09-22 2017-09-22 车辆扶手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3260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8413A (zh) * 2019-07-09 2021-01-12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上车扶手机构和车辆
CN112477720A (zh) * 2020-11-20 2021-03-1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滑移连接组件、车门扶手及车门
CN114069183A (zh) * 2021-11-15 2022-02-18 航天科工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气密波导-微带过渡结构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70010321A (ko) * 1995-08-30 1997-03-27 김태구 자동차 암레스트 높이 조절 장치
KR19980056569A (ko) * 1996-12-30 1998-09-25 김영귀 버스의 창가측 암레스트
CN101109404A (zh) * 2006-07-19 2008-01-23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内装部件及其拆卸方法
CN202294402U (zh) * 2011-09-06 2012-07-0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连接的汽车座椅扶手总成
CN102745110A (zh) * 2012-07-27 2012-10-2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汽车后排座椅扶手装置
CN203651552U (zh) * 2013-12-13 2014-06-1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扶手及车辆
CN104648198A (zh) * 2013-11-19 2015-05-27 无锡市后宅振新机械有限公司 公交车座椅的后置把手的连接结构
CN104648199A (zh) * 2015-03-05 2015-05-2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内把手
CN104842831A (zh) * 2015-03-30 2015-08-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扶手、座椅和车辆
CN105667366A (zh) * 2016-02-19 2016-06-15 徐州贝尔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车扶手
CN105751932A (zh) * 2014-12-13 2016-07-13 湖南衡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
CN106043045A (zh) * 2015-04-13 2016-10-2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滑动扶手装置
CN106740351A (zh) * 2017-02-04 2017-05-31 姚会 一种可伸缩式公交车拉环
CN107176073A (zh) * 2017-05-16 2017-09-19 重庆宇杰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车门立扶手组件安装结构
CN207481730U (zh) * 2017-09-22 2018-06-12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扶手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70010321A (ko) * 1995-08-30 1997-03-27 김태구 자동차 암레스트 높이 조절 장치
KR19980056569A (ko) * 1996-12-30 1998-09-25 김영귀 버스의 창가측 암레스트
CN101109404A (zh) * 2006-07-19 2008-01-23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内装部件及其拆卸方法
CN202294402U (zh) * 2011-09-06 2012-07-0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连接的汽车座椅扶手总成
CN102745110A (zh) * 2012-07-27 2012-10-2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汽车后排座椅扶手装置
CN104648198A (zh) * 2013-11-19 2015-05-27 无锡市后宅振新机械有限公司 公交车座椅的后置把手的连接结构
CN203651552U (zh) * 2013-12-13 2014-06-1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扶手及车辆
CN105751932A (zh) * 2014-12-13 2016-07-13 湖南衡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
CN104648199A (zh) * 2015-03-05 2015-05-2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内把手
CN104842831A (zh) * 2015-03-30 2015-08-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扶手、座椅和车辆
CN106043045A (zh) * 2015-04-13 2016-10-2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滑动扶手装置
CN105667366A (zh) * 2016-02-19 2016-06-15 徐州贝尔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车扶手
CN106740351A (zh) * 2017-02-04 2017-05-31 姚会 一种可伸缩式公交车拉环
CN107176073A (zh) * 2017-05-16 2017-09-19 重庆宇杰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车门立扶手组件安装结构
CN207481730U (zh) * 2017-09-22 2018-06-12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扶手和车辆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8413A (zh) * 2019-07-09 2021-01-12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上车扶手机构和车辆
CN112477720A (zh) * 2020-11-20 2021-03-1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滑移连接组件、车门扶手及车门
CN114069183A (zh) * 2021-11-15 2022-02-18 航天科工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气密波导-微带过渡结构
CN114069183B (zh) * 2021-11-15 2023-02-28 航天科工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气密波导-微带过渡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32609A (zh) 车辆扶手和车辆
KR102114061B1 (ko) 어린이 카 시트 에너지 흡수 및 댐핑 장치
CN207481730U (zh) 车辆扶手和车辆
CN103879409B (zh) 站台伸缩踏板
EP1719843A3 (en) Operator protective structure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JP2008174174A (ja)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EP2066545A1 (en) Sliding-type apparatus for absorbing front shock energy
JP2001260881A (ja) 連結緩衝装置の取付構造
JP5309922B2 (ja) 車両用シェード装置
CN208377018U (zh) 海上风力发电场船舶连接平台
JP4527569B2 (ja) 鉄道車両用ステップ装置
RU2007125647A (ru) Крепления для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выправки кузова автомобиля
JP2012250682A (ja) スライド式アームレスト
JP2007168648A (ja) 自動車用内装部品
CN211474825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减速机
KR100552164B1 (ko) 알브이차량의 절첩식 사이드 스탭 설치구조
CN208646706U (zh) 商旅车折叠床联动机构
KR100597369B1 (ko) 차량용 후드 힌지장치
KR100726524B1 (ko) 자동차의 프론트사이드멤버 충격흡수장치
CN105059151A (zh)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撞击缓冲装置
CN205022405U (zh)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撞击缓冲装置
KR102368355B1 (ko) 차량 유리 파열기 조립체
CN213799538U (zh) 一种组合式汽车保险杠
CN220947952U (zh) 一种踏板快速回位的减震装置及汽车
CN220223142U (zh) 一种电梯安装缓冲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Shahe town Shayang Road, Niu Niu Wan Village North

Applicant after: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eijing,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Road, sand Yang

Applicant before: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