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14898A - 胎圈芯包覆方法及胎圈芯包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胎圈芯包覆方法及胎圈芯包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14898A
CN109514898A CN201811088054.2A CN201811088054A CN109514898A CN 109514898 A CN109514898 A CN 109514898A CN 201811088054 A CN201811088054 A CN 201811088054A CN 109514898 A CN109514898 A CN 1095148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d core
rubber sheet
going barrel
width direction
outer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80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14898B (zh
Inventor
桥本贺贵
宫本亮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514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14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14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148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48Bead-rings or bead-cores; Treatment thereof prior to building the tyre
    • B29D30/50Covering, e.g. by winding, the separate bead-rings or bead-cores with textile material, e.g. with flipper str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48Bead-rings or bead-cores; Treatment thereof prior to building the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48Bead-rings or bead-cores; Treatment thereof prior to building the tyre
    • B29D2030/482Applying fillers or apexes to bead co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用带状的橡胶片材包覆环状的胎圈芯的胎圈芯包覆方法,包括:将通过挤出机经由口模挤出的橡胶片材从前端部卷绕于旋转鼓的外周面的工序;在橡胶片材卷绕于旋转鼓的外周面的整周之前,将旋转鼓的外周面上的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前端部粘贴于进行旋转的胎圈芯的外表面的工序;以及将粘贴于胎圈芯的外表面的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从该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各宽度方向端部依次沿着胎圈芯的外表面边粘贴边卷绕的工序,在将旋转鼓的外周面上的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前端部粘贴于进行旋转的胎圈芯的外表面的工序中,在橡胶片材从旋转鼓剥离的剥离处,向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旋转鼓的外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喷射空气。

Description

胎圈芯包覆方法及胎圈芯包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带状的橡胶片材包覆环状的胎圈芯的胎圈芯包覆方法及胎圈芯包覆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充气轮胎的胎圈部配置有对钢丝等收敛体进行橡胶包覆而成的环状的胎圈芯。该胎圈芯的表面有时为了将钢丝等一体化而使用薄的橡胶片材进行包覆。该橡胶片材有时也被称作包覆橡胶或胎圈包覆橡胶。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由橡胶构成的片材部件包覆胎圈芯的表面的胎圈芯包覆装置及胎圈芯包覆方法。专利文献1的胎圈芯包覆装置具备:供给部,其向进行旋转的胎圈芯供给包覆胎圈芯的表面的带状的片材部件;成型辊,其沿着胎圈芯的旋转方向旋转,将从所述供给部供给的片材部件从宽度方向包围,沿着胎圈芯的剖面形状成型,同时将片材部件的一部分包覆附着于胎圈芯;以及压接辊,其设置于比所述成型辊靠胎圈芯的旋转方向下游侧,与包覆附着于胎圈芯的表面的片材部件接触,从该接触位置向该片材部件的端部方向旋转。
在供给片材部件的供给部配置有以层叠预先以给定宽度成形为长条的薄壁带状的片材部件的方式进行卷绕得到的线轴。在将如此堆积于线轴的片材部件向胎圈芯供给的方法中,需要事先将片材部件卷绕于线轴的工序。另外,为了使层叠于线轴的片材部件不相互粘合,需要在片材部件之间配置膜,从而成本提高。进而,在将片材部件包覆附着于胎圈芯的情况下,需要剥离膜的工序,作业工时增加。另外,剥离膜时,片材部件上作用有张力,发生尺寸变化。
另外,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胎圈芯上卷绕包覆橡胶的方法及其装置。专利文献2的装置具备:供给包覆橡胶的导开装置;贮布装置,从导开装置送出的包覆橡胶被送入该贮布装置;以及用包覆橡胶包覆胎圈芯的胎圈覆盖装置。贮布装置是吸收导开装置和胎圈覆盖装置之间的包覆橡胶的速度差的装置,但是当使用这种贮布装置时,包覆橡胶上作用有张力,由此发生尺寸变化,精度变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03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49-157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在抑制成本及作业工时的同时用带状的橡胶片材高精度地包覆胎圈芯的胎圈芯包覆方法及胎圈芯包覆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如下所述,上述目的可通过本发明实现。
即,本发明的胎圈芯包覆方法是用带状的橡胶片材包覆环状的胎圈芯的胎圈芯包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通过挤出机经由口模挤出的所述橡胶片材从前端部卷绕于旋转鼓的外周面的工序;
在所述橡胶片材卷绕于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的整周之前,将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上的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所述前端部粘贴于进行旋转的所述胎圈芯的外表面的工序;以及
将粘贴于所述胎圈芯的外表面的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从所述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各宽度方向端部依次沿着所述胎圈芯的外表面边粘贴边卷绕的工序;
在将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上的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所述前端部粘贴于进行旋转的所述胎圈芯的外表面的工序中,在所述橡胶片材从所述旋转鼓剥离的剥离处,向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喷射空气。
根据该结构涉及的胎圈芯包覆方法,将通过挤出机挤出的带状的橡胶片材从前端部卷绕于旋转鼓的外周面,接下来,将卷绕于旋转鼓的外周面上的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前端部粘贴于胎圈芯的外表面,最后将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沿着胎圈芯的外表面卷绕。即,将从挤出机挤出的橡胶片材经由旋转鼓直接粘贴于胎圈芯的外表面。根据该结构,不需要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使用的线轴所实现的堆积,能够抑制成本和作业工时。
另外,在现有的方法中,由于向线轴卷绕时的张力、将膜剥离时的张力、贮布装置上的搬运时的张力、搬运线中的收缩等引起的尺寸变化,包覆橡胶的精度变差,但是,根据本发明,由于将从挤出机挤出的橡胶片材暂时卷绕于旋转鼓的外周面后,粘贴于胎圈芯的外表面,因此能够防止尺寸变化,能够用橡胶片材高精度地包覆胎圈芯。另外,由于从挤出机挤出之后立即将橡胶片材卷绕于胎圈芯,因此不受随时间变化引起的粘性降低的影响,能够改善向胎圈芯的粘接不良。
另外,关于旋转鼓的外周面上的橡胶片材,由于将宽度方向中央部粘贴于胎圈芯的外表面,因此宽度方向两端部被宽度方向中央部拉拽而从旋转鼓的外周面剥离。因此,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容易成为翘曲状态。若在宽度方向两端部翘曲的状态下通过后工序将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沿胎圈芯的外表面进行粘贴,则宽度方向两端部弯折,精度恶化。根据本发明,在将旋转鼓的外周面上的橡胶片材粘贴于胎圈芯的外表面的工序中,在橡胶片材从旋转鼓剥离的剥离处,向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旋转鼓的外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喷射空气,从而使宽度方向两端部从旋转鼓顺畅地剥离,能防止宽度方向两端部的翘曲,因此能高精度地以橡胶片材来包覆胎圈芯。
在本发明的胎圈芯包覆方法中,可以朝从所述间隙向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端部的方向喷射空气。
根据该结构,能使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从旋转鼓可靠地剥离。
另外,在本发明的胎圈芯包覆方法中,可以将刚从所述旋转鼓剥离后的所述橡胶片材由保持辊保持,所述保持辊配置于所述胎圈芯的相反侧以夹持所述橡胶片材。
根据该结构,能保持刚剥离后的橡胶片材,因此能使橡胶片材的形状稳定。
另外,在本发明的胎圈芯包覆方法中,可以在向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喷射空气而将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从所述旋转鼓剥离后,针对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从所述旋转鼓侧向所述胎圈芯侧进一步喷射空气。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发生翘曲的情况下,也能调整橡胶片材的形状。
另外,本发明的胎圈芯包覆装置是用带状的橡胶片材包覆环状的胎圈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挤出机,其挤出所述橡胶片材;
旋转鼓,其卷绕从所述挤出机挤出的所述橡胶片材;
覆盖装置,其在比所述挤出机靠所述旋转鼓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处以使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与所述胎圈芯的外表面相接近的方式支承所述胎圈芯,并使所支承的所述胎圈芯旋转;
空气喷射机构,其配置得比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和所述胎圈芯的外表面相接近的位置更靠所述胎圈芯的旋转方向下游侧;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挤出机、所述旋转鼓、所述覆盖装置以及所述空气喷射机构,
所述控制部将从所述挤出机挤出的所述橡胶片材从前端部向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进行卷绕,并在所述橡胶片材卷绕于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的整周之前,将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上的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所述前端部粘贴于进行旋转的所述胎圈芯的外表面,将粘贴于所述胎圈芯的外表面的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通过所述覆盖装置从所述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各宽度方向端部依次沿着所述胎圈芯的外表面边粘贴边卷绕,
在所述橡胶片材从所述旋转鼓剥离的剥离处,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空气喷射机构向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喷射空气。
发明效果
基于该结构的胎圈芯包覆装置的作用效果如上所述,能够抑制成本及作业工时,同时能够用带状的橡胶片材高精度地包覆胎圈芯。
另外,本发明的胎圈芯包覆装置还可以具备保持辊,所述保持辊配置得比所述空气喷射机构更靠所述胎圈芯的旋转方向下游侧,且配置于所述胎圈芯的相反侧以夹持所述橡胶片材,并保持刚从所述旋转鼓剥离后的所述橡胶片材。
根据该结构,能保持刚剥离后的橡胶片材,因此能使橡胶片材的形状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胎圈芯包覆装置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挤出机以及旋转鼓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3是胎圈芯的剖视图。
图4A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4B是图1的B-B线剖视图。
图4C是图1的C-C线剖视图。
图4D是图1的D-D线剖视图。
图4E是图1的E-E线剖视图。
图4F是图1的F-F线剖视图。
图4G是图1的G-G线剖视图。
图4H是图1的H-H线剖视图。
图4I是图1的I-I线剖视图。
图4J是图1的J-J线剖视图。
图4K是图1的K-K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胎圈芯包覆装置的结构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表示胎圈芯包覆装置的结构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7是表示胎圈芯包覆装置的结构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8是表示胎圈芯包覆装置的结构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胎圈芯包覆方法及胎圈芯包覆装置是用于使用带状的橡胶片材包覆环状的胎圈芯的方法和装置。此外,对本实施方式的胎圈芯而言,以剖面为六边形的胎圈芯进行说明,但是通过本发明的胎圈芯包覆方法及胎圈芯包覆装置能够包覆的胎圈芯的剖面形状不限于六边形,也可以是四边形或圆形等。
图1是表示胎圈芯包覆装置1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胎圈芯包覆装置1具备挤出机2、旋转鼓3、覆盖装置4、空气喷嘴5(相当于空气喷射机构)以及控制挤出机2、旋转鼓3、覆盖装置4及空气喷嘴5的控制部6。
图2是表示挤出机2及旋转鼓3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挤出机2具有:圆筒形的机筒2a;与机筒2a的供给口连接的料斗2b;混揉橡胶并向前端侧送出的螺杆2c;以及对螺杆2c进行旋转驱动的螺杆用电动机2d。如后所述,螺杆用电动机2d通过控制部6控制转速。
挤出机2的挤出方向前端侧连接齿轮泵20,齿轮泵20的前端侧与口模21连接。通过挤出机2混揉后的橡胶材料被供应给齿轮泵20,齿轮泵20向口模21供给定量的橡胶。从口模21以给定的挤出量挤出橡胶片材S。
齿轮泵20具有一对齿轮20a,具有向口模21将橡胶向出口侧送出的功能。一对齿轮20a分别由齿轮用电动机20b进行旋转驱动,其转速由控制部6控制。通过利用控制部6使齿轮用电动机20b的转速及螺杆用电动机2d的转速联动进行控制,能够控制从口模21挤出的橡胶片材S的挤出量。此外,出于图示方便,一对齿轮20a在图2的上下方向排列,但实际上也可以在平面方向(齿轮20a的旋转轴为图2的上下方向)排列。
齿轮泵20的入口侧、即靠近挤出机2的一侧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22,第一压力传感器22检测从挤出机2供给的橡胶的压力。另外,齿轮泵20的出口侧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23,第二压力传感器23检测从口模21挤出的橡胶片材S的压力。
齿轮泵20的入口侧的压力由基于齿轮泵20的齿轮20a和挤出机2的螺杆2c的橡胶输送量决定。通过将该入口侧的压力保持恒定,齿轮泵20能够将定量的橡胶向口模21供给,从口模21的挤出量也稳定。但是,当入口侧的压力不稳定时,从口模21的挤出量产生偏差,难以成形期望尺寸的橡胶片材S。
作为控制齿轮泵20的入口侧的压力的方法,已知对齿轮泵20的齿轮20a的转速和挤出机2的螺杆2c的转速进行PID控制的方法。这种PID控制通常在以定量连续挤出橡胶时使用。
控制部6基于由第一压力传感器22检测到的齿轮泵20的入口侧的压力,控制挤出机2的螺杆用电动机2d的转速。控制部6基于预先确定的(基于时间系数的)控制程序,控制齿轮用电动机20b的转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在挤出机2的挤出方向前端侧连接有齿轮泵20的所谓的外置齿轮泵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取代外置齿轮泵,使用在挤出机内内置有齿轮泵的齿轮泵内置式挤出机。在本发明中,齿轮泵内置式挤出机与连接有外置齿轮泵的挤出机相比,能够容易地控制挤出量,而且不需要齿轮用电动机,因此挤出机前端部小型化,是更优选的。
挤出机2、齿轮泵20及口模21构成为通过前后驱动装置24而能向挤出方向的前后一体移动,能够接近或者远离旋转鼓3。该前后的移动也通过控制部6进行控制。
旋转鼓3构成为通过伺服电动机30能够向R1方向旋转。伺服电动机30的转速通过控制部6进行控制。经由口模21挤出的橡胶片材S被供应给旋转鼓3的外周面,通过在粘贴有橡胶片材S的状态下使旋转鼓3向R1方向旋转驱动,由此能够将橡胶片材S沿着周向卷绕。旋转鼓3的外周面为金属制。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鼓3的外径例如为200~400mm。
旋转鼓3优选具备冷却外周面的冷却机构。作为冷却机构,例如,使用使冷却水在旋转鼓3的内部循环的水冷机构。另外,旋转鼓3的外周面进行容易剥离所粘贴的橡胶片材S那样的表面处理,或者使用容易剥离所粘贴的橡胶片材S的材质。
覆盖装置4在比挤出机2靠旋转鼓3的旋转方向R1下游侧的位置以使旋转鼓3的外周面与胎圈芯8的外表面接近的方式支承胎圈芯8,并使所支承的胎圈芯8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挤出机2的口模21的前端和旋转鼓3的外周面最接近的位置、与胎圈芯8的内周面和旋转鼓3的外周面最接近的位置在旋转鼓3的旋转方向R1上偏离18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鼓3的外径比胎圈芯8的内径小,旋转鼓3配置于由覆盖装置4支承的胎圈芯8的内周侧。
覆盖装置4是用于将粘贴于胎圈芯8的外表面的橡胶片材S沿着胎圈芯8的剖面形状进行卷绕的装置。覆盖装置4能够使所支承的胎圈芯8向R2方向旋转。胎圈芯8通过旋转鼓3的旋转而从动旋转。
图3表示胎圈芯8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胎圈芯8剖面呈六边形,将胎圈芯8的内周面设为下表面8a,将胎圈芯8的外周面设为上表面8d,将胎圈芯8的内周侧的侧面设为下侧面8b、8f,将胎圈芯8的外周侧的侧面设为上侧面8c、8e。在胎圈芯8的表面卷绕有橡胶片材S。另外,在胎圈芯8的外周侧配设有剖面为大致三角形的胎圈填料9。本实施方式的胎圈芯8的内径例如为400~650mm。
覆盖装置4从胎圈芯8的旋转方向R2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依次具备压辊41、第一成型辊42、下侧面压接辊43、第二成型辊44、第一上侧面压接辊45、第一弯折辊46、第二上侧面压接辊47、第二弯折辊48、以及完成辊49。另外,覆盖装置4设有防止旋转的胎圈芯8蜿蜒的多个导向辊40。另外,覆盖装置4在压辊41与第一成型辊42之间具备保持辊50。
图4A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在旋转鼓3的外周面卷绕有橡胶片材S。本实施方式的橡胶片材S的剖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变薄,将橡胶片材S卷绕于胎圈芯8的表面并将宽度方向两端部接合时,通过将变薄的部分彼此重叠,防止接合部变厚。
压辊41配置于夹着胎圈芯8的一部分而与旋转鼓3对置的位置。压辊41的旋转轴与旋转鼓3及胎圈芯8的旋转轴平行,压辊41的外周面与胎圈芯8的上表面8d接触的同时,压辊41旋转。另外,压辊41构成为能够向胎圈芯8的径向的内外移动。由此,将旋转鼓3的外周面上的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粘贴于进行旋转的胎圈芯8的下表面8a时,压辊41能够按压胎圈芯8的上表面8d。此外,压辊41是通过胎圈芯8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
图4B是图1的B-B线剖视图。第一成型辊42配置于胎圈芯8的内周侧。第一成型辊42的旋转轴与胎圈芯8的旋转轴平行。如图4B所示,第一成型辊42呈相对于左右在中央凹陷的缠线状。第一成型辊42的凹部421以隔着橡胶片材S与胎圈芯8的下表面8a及左右的下侧面8b、8f接触的方式配置。另外,在夹着胎圈芯8而与第一成型辊42对置的位置上配置有构成为能够向胎圈芯8的径向的内外移动的辅助辊42a。辅助辊42a的旋转轴与第一成型辊42及胎圈芯8的旋转轴平行。由此,能够通过第一成型辊42的凹部421将橡胶片材S沿着胎圈芯8的左右的下侧面8b、8f向上方折回。此外,第一成型辊42及辅助辊42a是通过胎圈芯8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
图4C是图1的C-C线剖视图。下侧面压接辊43配置于胎圈芯8的内周侧。下侧面压接辊43的旋转轴与胎圈芯8的旋转轴平行。下侧面压接辊43与胎圈芯8的左右对置地各设置有一个。一对下侧面压接辊43构成为能够向胎圈芯8的宽度方向的左右移动。下侧面压接辊43呈圆锥台状,呈锥面的外周面以隔着橡胶片材S分别与胎圈芯8的下侧面8b、8f接触的方式配置。另外,在夹着胎圈芯8而与下侧面压接辊43对置的位置上配置有构成为能够向胎圈芯8的径向的内外移动的辅助辊43a。辅助辊43a的旋转轴与下侧面压接辊43及胎圈芯8的旋转轴平行。由此,能够通过下侧面压接辊43将橡胶片材S向胎圈芯8的下侧面8b、8f压接。此外,下侧面压接辊43是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的驱动辊,辅助辊43a是通过胎圈芯8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
图4D是图1的D-D线剖视图。第二成型辊44配置于胎圈芯8的内周侧。第二成型辊44的旋转轴与胎圈芯8的旋转轴平行。第二成型辊44具备沿着胎圈芯8的下表面8a旋转的主体部441、以及分别设置于主体部441的两端的圆板状的凸缘部442。左右的凸缘部442的间隔与胎圈芯8的宽度加上橡胶片材S的厚度得到的宽度大致相同。另外,第二成型辊44构成为能够向胎圈芯8的径向的内外移动。由此,能够通过第二成型辊44的凸缘部442使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上方竖立。此外,第二成型辊44是通过胎圈芯8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
图4E是图1的E-E线剖视图。第一上侧面压接辊45配置于胎圈芯8的侧方。第一上侧面压接辊45的旋转轴与胎圈芯8的径向平行。第一上侧面压接辊45呈将两个圆锥台部451、452组合得到的缠线状。一个圆锥台部451的外周面以隔着橡胶片材S与胎圈芯8的上侧面8c接触的方式配置。第一上侧面压接辊45构成为能够向胎圈芯8的宽度方向的左右移动。另外,在夹着胎圈芯8而与第一上侧面压接辊45对置的位置上配置有构成为能够向胎圈芯8的宽度方向的左右移动的辅助辊45a。辅助辊45a的旋转轴与第一上侧面压接辊45的旋转轴平行。由此,能够通过第一上侧面压接辊45的一个圆锥台部451将橡胶片材S向胎圈芯8的上侧面8c压接。此外,第一上侧面压接辊45是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的驱动辊,辅助辊45a是通过胎圈芯8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
图4F是图1的F-F线剖视图。第一弯折辊46配置于胎圈芯8的外周侧。第一弯折辊46的旋转轴与胎圈芯8的旋转轴平行。第一弯折辊46具备沿着胎圈芯8的上表面8d旋转的圆柱部461以及设置于圆柱部461的一端的圆锥台部462。圆锥台部462的外周面以隔着橡胶片材S与胎圈芯8的上侧面8c接触的方式配置。在夹着胎圈芯8而与第一弯折辊46的圆柱部461对置的位置上配置有构成为能够向胎圈芯8的径向的内外移动的辅助辊46a。辅助辊46a的旋转轴与第一弯折辊46及胎圈芯8的旋转轴平行。由此,能够通过第一弯折辊46的圆柱部461将橡胶片材S的一个端部沿着胎圈芯8的上表面8d弯折。此外,第一弯折辊46是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的驱动辊,辅助辊46a是通过胎圈芯8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
图4G是图1的G-G线剖视图。第二上侧面压接辊47配置于胎圈芯8的侧方。第二上侧面压接辊47的旋转轴与胎圈芯8的径向平行。第二上侧面压接辊47呈将两个圆锥台部471、472组合得到的缠线状。一个圆锥台部471的外周面以隔着橡胶片材S与胎圈芯8的上侧面8e接触的方式配置。第二上侧面压接辊47构成为能够向胎圈芯8的宽度方向的左右移动。另外,在夹着胎圈芯8而与第二上侧面压接辊47对置的位置上配置有构成为能够向胎圈芯8的宽度方向的左右移动的辅助辊47a。辅助辊47a的旋转轴与第二上侧面压接辊47的旋转轴平行。由此,能够通过第二上侧面压接辊47的一个圆锥台部471将橡胶片材S向胎圈芯8的上侧面8e压接。此外,第二上侧面压接辊47是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的驱动辊,辅助辊47a是通过胎圈芯8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
图4H是图1的H-H线剖视图。第二弯折辊48配置于胎圈芯8的外周侧。第二弯折辊48的旋转轴与胎圈芯8的旋转轴平行。第二弯折辊48沿着胎圈芯8的上表面8d旋转。另外,在夹着胎圈芯8而与第二弯折辊48对置的位置上配置有构成为能够向胎圈芯8的径向的内外移动的辅助辊48a。辅助辊48a的旋转轴与第二弯折辊48及胎圈芯8的旋转轴平行。由此,能够通过第二弯折辊48将橡胶片材S的另一个端部沿着胎圈芯8的上表面8d弯折。此外,第二弯折辊48是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的驱动辊,辅助辊48a是通过胎圈芯8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
图4I是图1的I-I线剖视图。完成辊49配置于胎圈芯8的外周侧。完成辊49的旋转轴与胎圈芯8的旋转轴平行。完成辊49沿着胎圈芯8的上表面8d旋转。完成辊49构成为能够向胎圈芯8的径向的内外移动。另外,在夹着胎圈芯8而与完成辊49对置的位置上配置有构成为能够向胎圈芯8的径向的内外移动的辅助辊49a。辅助辊49a的旋转轴与完成辊49及胎圈芯8的旋转轴平行。由此,能够通过完成辊49将橡胶片材S的两端部向胎圈芯8的上表面8d压接。此外,完成辊49是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的驱动辊,辅助辊49a是通过胎圈芯8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另外,为了提高压接力,完成辊49和辅助辊49a也可以具备对辊本身进行加热的温度调节机构。作为温度调节机构,可例示基于温水、加热器、气体等的温度调节机构。
空气喷嘴5配置得比旋转鼓3的外周面和胎圈芯8的外表面所接近的位置更靠胎圈芯8的旋转方向R2的下游侧。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喷嘴5配置于旋转鼓3与第一成型辊42之间。另外,空气喷嘴5以夹持胎圈芯8的方式分别设置于两侧。
图4J是图1的J-J线剖视图。位于旋转鼓3的外周面上的橡胶片材S如图4A所示,宽度方向中央部粘贴于胎圈芯8的外表面(下表面8a),因此如图4J所示,宽度方向两端部被宽度方向中央部拉拽而从旋转鼓3的外周面剥离。空气喷嘴5能在橡胶片材S从旋转鼓3的外周面剥离的剥离处(J-J线的位置),向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旋转鼓3的外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3s喷射空气。由此,能使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从旋转鼓3顺畅地剥离,能防止宽度方向两端部的翘曲,因此在其后的通过第一成型辊42使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上方折回的工序中,能抑制翘曲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被第一成型辊42弯折。其结果是,能高精度地以橡胶片材S来包覆胎圈芯8。此外,橡胶片材S的前端部最难从旋转鼓3的外周面剥离,因此在将橡胶片材S的前端部从旋转鼓3的外周面剥离时喷射空气尤其有效。
另外,空气喷嘴5优选朝着从间隙3s向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端部的方向喷射空气。由此,能使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从旋转鼓3可靠地剥离。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喷嘴5具有直径为3mm的圆形的喷射口。空气的喷射压为0.3~0.4MPa。
图4K是图1的K-K线剖视图。保持辊50配置得比空气喷嘴5更靠胎圈芯8的旋转方向R2的下游侧。保持辊50配置于胎圈芯8的相反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胎圈芯8的内周侧)以夹持橡胶片材S。保持辊50的宽度为橡胶片材S的宽度以上。另外,对保持辊50的表面进行了特氟隆加工。
保持辊50能保持刚从旋转鼓3剥离后的橡胶片材S。由此,能使剥离后的橡胶片材S的形状稳定,能防止宽度方向两端部的翘曲。
接下来,对使用了上述的胎圈芯包覆装置1的胎圈芯包覆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胎圈芯包覆方法具备:将通过挤出机2经由口模21挤出的橡胶片材S从前端部卷绕于旋转鼓3的外周面的工序;橡胶片材S卷绕于旋转鼓3的外周面的整周之前,从旋转鼓3的外周面上的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粘贴于进行旋转的胎圈芯8的外表面的工序;以及将粘贴于胎圈芯8的外表面的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从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宽度方向端部依次沿着胎圈芯8的外表面边粘贴边卷绕的工序,在将旋转鼓3的外周面上的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前端部粘贴于进行旋转的胎圈芯8的外表面的工序中,在橡胶片材S从旋转鼓3剥离的剥离处,向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旋转鼓3的外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3s喷射空气。
首先,将胎圈芯8设置于覆盖装置4。此时,挤出机2配置于覆盖装置4的外部。
接下来,使挤出机2向旋转鼓3的方向前进,使口模21接近旋转鼓3的外周面。
接下来,开始从挤出机2的口模21挤出橡胶片材S,同时开始旋转鼓3的旋转。由此,能够将挤出的橡胶片材S从前端部向旋转鼓3的外周面进行卷绕。
接下来,将卷绕于旋转鼓3的外周面上的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前端部向进行旋转的胎圈芯8的下表面8a进行粘贴(参照图4A)。
接下来,对粘贴于胎圈芯8的下表面8a的橡胶片材S而言,通过覆盖装置4,将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沿着胎圈芯8的外表面进行卷绕(参照图4B~图4I)。在将橡胶片材S卷绕于胎圈芯8的外表面的工序中,在橡胶片材S从旋转鼓3剥离的剥离处,向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旋转鼓3的外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3s喷射空气(参照图4J)。最后,使挤出机2后退,将用橡胶片材S包覆的胎圈芯8从覆盖装置4拆卸下来。
[其他实施方式]
(1)覆盖装置4也可以具备配置得比空气喷嘴5更靠胎圈芯8的旋转方向R2的下游侧的第二空气喷嘴7。第二空气喷嘴7配置得比保持辊50更靠胎圈芯8的旋转方向R2的上游侧。即,第二空气喷嘴7配置于空气喷嘴5与保持辊50之间。第二空气喷嘴7能朝着从胎圈芯8的内周侧向外周侧的方向(朝着径向外侧的方向)喷射空气。第二空气喷嘴7如图5所示,在由空气喷嘴5喷射空气而将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从旋转鼓3剥离后,针对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从旋转鼓3侧向胎圈芯8侧喷射空气。由此,即使在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发生翘曲的情况下,也能调整橡胶片材S的形状。此外,第二空气喷嘴7能使用与空气喷嘴5相同的喷嘴。
(2)另外,覆盖装置4也可以具备第二保持辊51,第二保持辊51配置得比空气喷嘴5更靠胎圈芯8的旋转方向R2的下游侧,且比第二空气喷嘴7更靠胎圈芯8的旋转方向R2的上游侧。如图6所示,第二保持辊51的宽度小于橡胶片材S的宽度,且大于胎圈芯8的宽度。另外,对第二保持辊51的表面进行了特氟隆(注册商标)加工。在基于空气喷嘴5的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剥离不充分的情况下,第二保持辊51被插入至间隙3s来可靠地剥离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两端部。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辊50是直线形状,但并不限于此。保持辊50也可以是图7所示的锥形形状。
(4)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卷绕于旋转鼓3的外周面上的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前端部向进行旋转的胎圈芯8的内周面(下表面8a)进行粘贴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将旋转鼓3配置于胎圈芯8的外周侧,将卷绕于旋转鼓3的外周面上的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前端部向进行旋转的胎圈芯8的外周面进行粘贴。根据该结构,设备布局的结构简单,且还能够容易应对胎圈芯的尺寸变更。
另外,也可以将旋转鼓3配置于胎圈芯8的侧方,将卷绕于旋转鼓3的外周面上的橡胶片材S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前端部向进行旋转的胎圈芯8的侧面进行粘贴。根据该结构,与图8的结构同样,设备布局的结构简单,且还能够容易应对胎圈芯的尺寸变更。
(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挤出机2的口模21的前端和旋转鼓3的外周面最接近的位置、与胎圈芯8的外表面和旋转鼓3的外周面最接近的位置在旋转鼓3的旋转方向R1上偏离180°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偏离90°或270°。

Claims (6)

1.一种胎圈芯包覆方法,是用带状的橡胶片材包覆环状的胎圈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通过挤出机经由口模挤出的所述橡胶片材从前端部卷绕于旋转鼓的外周面的工序;
在所述橡胶片材卷绕于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的整周之前,将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上的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所述前端部粘贴于进行旋转的所述胎圈芯的外表面的工序;以及
将粘贴于所述胎圈芯的外表面的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从所述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各宽度方向端部依次沿着所述胎圈芯的外表面边粘贴边卷绕的工序,
在将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上的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所述前端部粘贴于进行旋转的所述胎圈芯的外表面的工序中,在所述橡胶片材从所述旋转鼓剥离的剥离处,向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喷射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芯包覆方法,其特征在于,
朝从所述间隙向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端部的方向喷射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胎圈芯包覆方法,其特征在于,
刚从所述旋转鼓剥离后的所述橡胶片材由保持辊保持,所述保持辊配置于所述胎圈芯的相反侧以夹持所述橡胶片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胎圈芯包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喷射空气而将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从所述旋转鼓剥离后,针对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从所述旋转鼓侧向所述胎圈芯侧进一步喷射空气。
5.一种胎圈芯包覆装置,是用带状的橡胶片材包覆环状的胎圈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挤出机,其挤出所述橡胶片材;
旋转鼓,其卷绕从所述挤出机挤出的所述橡胶片材;
覆盖装置,其在比所述挤出机靠所述旋转鼓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处以使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与所述胎圈芯的外表面相接近的方式支承所述胎圈芯,并使所支承的所述胎圈芯旋转;
空气喷射机构,其配置为比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和所述胎圈芯的外表面相接近的位置更靠所述胎圈芯的旋转方向下游侧;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挤出机、所述旋转鼓、所述覆盖装置以及所述空气喷射机构,
所述控制部将从所述挤出机挤出的所述橡胶片材从前端部向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进行卷绕,并在所述橡胶片材卷绕于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的整周之前,将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上的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所述前端部粘贴于进行旋转的所述胎圈芯的外表面,将粘贴于所述胎圈芯的外表面的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通过所述覆盖装置从所述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各宽度方向端部依次沿着所述胎圈芯的外表面边粘贴边卷绕,
在所述橡胶片材从所述旋转鼓剥离的剥离处,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空气喷射机构向所述橡胶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喷射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胎圈芯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圈芯包覆装置还具备保持辊,所述保持辊配置为比所述空气喷射机构更靠所述胎圈芯的旋转方向下游侧,且配置于所述胎圈芯的相反侧以夹持所述橡胶片材,并保持刚从所述旋转鼓剥离后的所述橡胶片材。
CN201811088054.2A 2017-09-19 2018-09-18 胎圈芯包覆方法及胎圈芯包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148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8607A JP6882964B2 (ja) 2017-09-19 2017-09-19 ビードコア被覆方法及びビードコア被覆装置
JP2017-178607 2017-09-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14898A true CN109514898A (zh) 2019-03-26
CN109514898B CN109514898B (zh) 2020-12-29

Family

ID=65720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805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14898B (zh) 2017-09-19 2018-09-18 胎圈芯包覆方法及胎圈芯包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3938B2 (zh)
JP (1) JP6882964B2 (zh)
CN (1) CN10951489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0495A (zh) * 2019-05-17 2021-08-13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带状橡胶构件的成形方法及成形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38079B2 (ja) * 2019-05-17 2022-09-15 Toyo Tire株式会社 ビードコア被覆方法及びビードコア被覆装置
JP2023018199A (ja) * 2021-07-27 2023-02-08 Toyo Tire株式会社 ゴム部材成形方法、ゴム部材成形装置、成形ドラ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2912A (en) * 1987-10-16 1994-02-01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Method for applying bead flipper
JP2006130757A (ja) * 2004-11-05 2006-05-25 Bridgestone Corp 帯状ゴム部材の貼付方法および貼付装置
CN101346224A (zh) * 2005-12-23 2009-01-14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制造轮胎胎圈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CN100548653C (zh) * 2004-09-16 2009-10-14 住友电工钢线株式会社 用于生产环形同轴多股胎缘帘线的方法和系统
JP2012240334A (ja) * 2011-05-20 2012-12-10 Bridgestone Corp ビードコア被覆装置及びビードコア被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05195A (en) * 1949-10-29 1952-07-29 Wingfoot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ilding tires
JPS522432B2 (zh) * 1971-08-12 1977-01-21
JPS5133593B2 (zh) * 1972-05-31 1976-09-20
JPH0754288A (ja) * 1993-08-19 1995-02-2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ビードラッピング機
JP5041477B2 (ja) * 2007-06-20 2012-10-0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リボン状ゴムの貼り付け装置及び方法
CN105881949A (zh) * 2014-08-26 2016-08-24 鼎汉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钢丝圈表面包胶生产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2912A (en) * 1987-10-16 1994-02-01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Method for applying bead flipper
CN100548653C (zh) * 2004-09-16 2009-10-14 住友电工钢线株式会社 用于生产环形同轴多股胎缘帘线的方法和系统
JP2006130757A (ja) * 2004-11-05 2006-05-25 Bridgestone Corp 帯状ゴム部材の貼付方法および貼付装置
CN101346224A (zh) * 2005-12-23 2009-01-14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制造轮胎胎圈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JP2012240334A (ja) * 2011-05-20 2012-12-10 Bridgestone Corp ビードコア被覆装置及びビードコア被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0495A (zh) * 2019-05-17 2021-08-13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带状橡胶构件的成形方法及成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84259A1 (en) 2019-03-21
US11123938B2 (en) 2021-09-21
JP2019051671A (ja) 2019-04-04
JP6882964B2 (ja) 2021-06-02
CN109514898B (zh)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14898A (zh) 胎圈芯包覆方法及胎圈芯包覆装置
EP204906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ling capsules
CA2431345C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strand of a pasty mass and extrusion head for such a device and method, respectively
CN107303737A (zh) 胎圈芯包覆方法及胎圈芯包覆装置
JP6339289B2 (ja) エイペックスフィラーストリップのための延伸装置および延伸装置を含むエイペックスハンドリングシステム
CN109514897A (zh) 胎圈芯包覆方法及胎圈芯包覆装置
KR102229406B1 (ko) 압출 성형관을 이용한 관 제조장치 및 방법
JP5041477B2 (ja) リボン状ゴムの貼り付け装置及び方法
CN109789624A (zh) 用于挤出和贴标圆柱形产品的方法和设备
FI72678B (fi)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boejning av straeckt plast.
JP6644626B2 (ja) ビードコア被覆方法及びビードコア被覆装置
JP7198151B2 (ja) 帯状ゴム部材の成形方法及び成形装置
WO2020235444A1 (ja) ビードコア被覆方法及びビードコア被覆装置
JP2018039119A (ja) ビードコア被覆方法及びビードコア被覆装置
CN211756203U (zh) 一种涂布装置
WO2019075937A1 (zh) 透镜的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CN205770430U (zh) 高效固定纸卷尾端的装置
JPS6352573B2 (zh)
JP2001064857A (ja) ブレイディング補助装置
JPS62262770A (ja) 間隔板の製造装置
JP2001001400A (ja) チューブ状フィルムの延伸操作開始方法
JPH069896B2 (ja) 間隔板の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