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8461A - 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8461A
CN109478461A CN201780043958.0A CN201780043958A CN109478461A CN 109478461 A CN109478461 A CN 109478461A CN 201780043958 A CN201780043958 A CN 201780043958A CN 109478461 A CN109478461 A CN 1094784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face
busbar
chimeric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39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8461B (zh
Inventor
佐藤慎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78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8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8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84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4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01G4/242Terminals the capacitive element surrounding the terminal
    • H01G4/245Tabs between the layers of a rolled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018Dielectrics
    • H01G4/06Solid dielectrics
    • H01G4/14Organic dielectrics
    • H01G4/18Organic dielectrics of synthetic material, e.g. derivatives of cellulo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薄膜电容器(1)具备电容器元件(100)、第一汇流条(200)及第二汇流条(300)、壳体(400)、设置于壳体(400)的第一突起部(423)及第二突起部(424)、以及设置于第一汇流条(200)及第二汇流条(300)且供第一突起部(423)及第二突起部(424)嵌合的第一嵌合孔部(221)及第二嵌合孔部(321)。第一嵌合孔部(221)及第二嵌合孔部(321)包括:将第一汇流条(200)及第二汇流条(300)的上表面(220a、320a)和下表面(220b、320b)之间贯通的贯通孔(222、322);以及以从贯通孔(222、322)的周缘立起的方式形成在上表面(220a、320a)且围绕贯通孔(222、322)的筒状的凸缘部(223、323)。

Description

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树脂封口型电容器,该电容器将在两端面形成有电极引出部且在各个电极引出部接合有端子(汇流条)的电容器元件收纳在树脂壳体内,并在该树脂壳体内填充有绝缘性树脂,其中,在树脂壳体的开口部端面设置有成为定位部的凸部,并且在端子设置有成为嵌合部的贯通孔,使凸部与贯通孔嵌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105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电容器中,在贯通孔的位置,端子的宽度方向(与电流流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积减少了贯通孔所相应的量。由此,若端子的电阻值在贯通孔的位置增加,则电流可能会很难流到端子。
鉴于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确保汇流条的截面积的同时进行汇流条的定位的电容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汇流条,其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电极连接且流动来自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电流;壳体,其收容所述电容器元件以及所述汇流条;突起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以及嵌合孔部,其设置于所述汇流条且供所述突起部嵌合。这里,所述嵌合孔部包括:贯通孔,其将所述汇流条的与所述壳体对置的第一面和与该第一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之间贯通;以及筒状的凸缘部,其以从所述贯通孔的周缘立起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二面且围绕所述贯通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在确保汇流条的截面积的同时进行汇流条的定位的电容器。
本发明的效果及意义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来进一步明确。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仅是将本发明实施化时的一个示例,本发明不受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的任何限制。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膜电容器的前方立体图,图1的(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沿图1的(a)的A-A′线切断的薄膜电容器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膜电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的(a)以及(b)分别是图1的(b)的A部以及B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4的(a)至(c)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膜电容器的与现有技术进行比较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电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即薄膜电容器1进行说明。方便起见,在各图中适当标注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图示的方向仅表示薄膜电容器1的相对方向,并非表示绝对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薄膜电容器1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电容器”相对应。另外,第一端面电极110以及第二端面电极120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电极”相对应。并且,第一汇流条200以及第二汇流条300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汇流条”相对应。并且,第一突起部423以及第二突起部424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突起部”相对应。并且,第一嵌合孔部221以及第二嵌合孔部321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嵌合孔部”相对应。并且,第一中继部220的下表面220b以及上表面220a分别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相对应。并且,第二中继部320的下表面320b以及上表面320a分别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相对应。并且,端子设置部420的上表面420a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形成面”相对应。
但是,上述记载的目的仅在于使权利要求书的结构与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对应,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发明并非通过上述对应而受到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任何限定。
图1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膜电容器1的前方立体图,图1的(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沿图1的(a)的A-A′线切断的薄膜电容器1的主视剖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膜电容器1的分解立体图。图3的(a)以及(b)分别是图1的(b)的A部以及B部的放大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的(a)中,为了方便,将填充树脂500的一部分以斜线描绘,将剩余部分透明地描绘。
薄膜电容器1具备电容器元件100、第一汇流条200、第二汇流条300、壳体400以及填充树脂500。通过将电容器元件100、第一汇流条200以及第二汇流条300组装而构成电容器元件单元U。电容器元件单元U被收容在壳体400内。填充树脂500由热固性树脂构成,其以熔融状态被注入到壳体400内,通过加热壳体400从而固化。壳体400内的电容器元件单元U被填充树脂500保护而免受湿气、冲击的影响。
电容器元件100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将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有铝的两片金属化薄膜重叠,将重叠的金属化薄膜卷绕或层叠并按压成扁平状。在电容器元件100,在左侧的端面通过锌等金属的喷射而形成第一端面电极110,在右侧的端面同样地通过锌等金属的喷射而形成第二端面电极120。电容器元件100以其两端面朝向左右方向的状态收容在壳体400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元件100虽然由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有铝的金属化薄膜形成,但除此之外,也可以由蒸镀有锌、镁等其他金属的金属化薄膜形成。或者,电容器元件100也可以由蒸镀有这些金属中的多种金属的金属化薄膜形成,还可以由蒸镀有这些金属彼此的合金的金属化薄膜形成。
第一汇流条200与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一端面电极110连接,第二汇流条300与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二端面电极120连接。在第一汇流条200以及第二汇流条300中流动有从电容器元件100引出的电流。
第一汇流条200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板形成,且由第一电极端子部210、第一中继部220以及第一连接端子部230构成。第一汇流条200例如通过对一片铜板适当地进行切取并弯折而形成,这些第一电极端子部210、第一中继部220以及第一连接端子部230成为一体。
第一电极端子部210具有左右较长的板状,其覆盖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一端面电极110,通过焊接等连接方法与第一端面电极110电连接。第一中继部220在第一电极端子部210和第一连接端子部230之间中继。第一中继部220的一端侧以沿着电容器元件100的周面的方式向前方延伸,另一端侧在向上方延伸后大致呈直角地弯折并向前方延伸。第一连接端子部230具有圆板状,且以从第一中继部220的前端部下垂的方式形成,其表背面朝向前后方向。在第一连接端子部230以贯穿表背的方式形成有圆形的安装孔231。
第二汇流条300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板形成,且由第二电极端子部310、第二中继部320以及第二连接端子部330构成。第二汇流条300例如通过对一片铜板适当地进行切取并弯折而形成,这些第二电极端子部310、第二中继部320以及第二连接端子部330成为一体。
第二电极端子部310具有左右较长的板状,其覆盖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二端面电极120,通过焊接等连接方法与第二端面电极120电连接。第二中继部320在第二电极端子部310和第二连接端子部330之间中继。第二中继部320的一端侧以沿着电容器元件100的周面的方式向前方延伸,另一端侧在向上方延伸后大致呈直角地弯折并向前方延伸。第二连接端子部330具有圆板状,且以从第二中继部320的前端部下垂的方式形成,其表背面朝向前后方向。在第二连接端子部330以贯穿表背的方式形成有圆形的安装孔331。
壳体400由聚苯硫醚树脂(PPS)等树脂形成,其包括上表面开口的壳体主体410、以及在壳体主体410的前方与壳体主体410一体形成的端子设置部420。
壳体主体410具有横向稍长的长方体的箱状,与被收容的电容器元件100的形状相对应地,其前表面与底面的拐角部以及后表面与底面的拐角部形成为较大的曲面形状。
端子设置部420具有横向长的长方体形状,其上表面420a具有与壳体主体410的开口面410a相同的高度。在端子设置部420的前表面420b的左右分别配置第一插入螺母421以及第二插入螺母422。在端子设置部420,从前表面420b朝向后方地开设第一插入孔421a以及第二插入孔422a,将第一插入螺母421以及第二插入螺母422嵌入到这些第一插入孔421a以及第二插入孔422a中。
第一汇流条200的第一连接端子部230以及第二汇流条300的第二连接端子部330设置于端子设置部420的前表面420b。第一连接端子部230的安装孔231与第一插入螺母421的螺纹孔匹配,第二连接端子部330的安装孔331与第二插入螺母422的螺纹孔匹配。通过向第一插入螺母421以及第二插入螺母422进行螺纹固定,从而在第一连接端子部230以及第二连接端子部330分别电连接外部端子(未图示)。
在端子设置部420的上表面420a的左右分别形成向上方突出的大致圆柱形状的第一突起部423以及第二突起部424。另一方面,在第一汇流条200的第一中继部220,在比其前端部稍靠后方的位置形成供第一突起部423嵌合的第一嵌合孔部221,在第二汇流条300的第二中继部320,在比其前端部稍靠后方的位置形成供第二突起部424嵌合的第二嵌合孔部321。通过第一突起部423与第一嵌合孔部221的嵌合,第一汇流条200相对于壳体400在前后左右方向上被定位固定,通过第二突起部424与第二嵌合孔部321的嵌合,第二汇流条300相对于壳体400在前后左右方向上被定位固定(参照图1的(a))。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第一中继部220的下表面220b与端子设置部420的上表面420a对置,且与上表面420a接触。并且,第二中继部320的下表面320b与端子设置部420的上表面420a对置,且与上表面420a接触。
第一突起部423以及第二突起部424的前端部形成为尖细形状,由此,第一突起部423以及第二突起部424容易插入到第一嵌合孔部221以及第二嵌合孔部321中。
如图3的(a)所示,在第一突起部423和端子设置部420的上表面420a之间形成R面,由此,第一突起部423的根部423a随着接近端子设置部420的上表面420a而变粗。同样地,如图3的(b)所示,在第二突起部424和端子设置部420的上表面420a之间形成R面,由此,第二突起部424的根部424a随着接近端子设置部420的上表面420a而变粗。
第一嵌合孔部221包括将第一中继部220的上表面220a和下表面220b之间贯通的贯通孔222、以及以从贯通孔222的周缘立起的方式形成在上表面220a且围绕贯通孔222的筒状的凸缘部223。第一嵌合孔部221是通过翻边加工而形成的所谓翻边孔,凸缘部223的高度尺寸大于第一中继部220、即第一汇流条200的厚度尺寸。如图3的(a)所示,在贯通孔222和第一中继部220的下表面220b之间(在贯通孔222的内周面)形成R面,由此,贯通孔222随着接近第一中继部220的下表面220b而孔径变大。
同样地,第二嵌合孔部321包括将第二中继部320的上表面320a和下表面320b之间贯通的贯通孔322、以及以从贯通孔322的周缘立起的方式形成在上表面320a且围绕贯通孔322的筒状的凸缘部323。第二嵌合孔部321是通过翻边加工而形成的所谓翻边孔,凸缘部323的高度尺寸大于第二中继部320、即第二汇流条300的厚度尺寸。如图3的(b)所示,在贯通孔322和第二中继部320的下表面320b之间(在贯通孔322的内周面)形成R面,由此,贯通孔322随着接近第二中继部320的下表面320b而孔径变大。
使第一嵌合孔部221的贯通孔222侧的R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一突起部423的根部423a侧的R面的曲率半径,且使第二嵌合孔部321的贯通孔322侧的R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突起部424的根部424a侧的R面的曲率半径。另外,在第一突起部423嵌合到第一嵌合孔部221的状态下,第一突起部423的前端部从凸缘部223向外突出,在第二突起部424嵌合到第二嵌合孔部321的状态下,第二突起部424的前端部从凸缘部323向外突出。
<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实现以下的效果。
能够通过第一突起部423(第二突起部424)与第一嵌合孔部221(第二嵌合孔部321)的嵌合来将第一汇流条200(第二汇流条300)相对于壳体400在前后左右方向上定位。并且,在第一嵌合孔部221(第二嵌合孔部321)形成凸缘部223(323),因此如图4的(a)的网纹部那样,能够用凸缘部223(323)的截面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由于第一嵌合孔部221(第二嵌合孔部321)的贯通孔222(322)而消失的第一汇流条200(第二汇流条300)的宽度方向(与电流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积。由此,能够抑制第一汇流条200(第二汇流条300)的电阻值在第一嵌合孔部221(第二嵌合孔部321)的位置处增加,能够使电流在第一汇流条200(第二汇流条300)中良好地流动。
并且,在第一突起部423(第二突起部424)与第一嵌合孔部221(第二嵌合孔部321)相嵌合的状态下,在二者之间通常会形成微小的缝隙(间隙)。因此,第一突起部423(第二突起部424)能够相对于第一嵌合孔部221(第二嵌合孔部321)在上下方向上倾斜。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嵌合孔部221(第二嵌合孔部321)形成凸缘部223(323),从而沿着第一突起部423(第二突起部424)的部分的长度变长,因此与如图4的(c)所示那样第一嵌合孔部224(第二嵌合孔部324)仅由贯通孔构成的情况相比,如图4的(b)所示,能够使第一汇流条200(第二汇流条300)倾斜的角度α变小。由此,例如,难以产生第一连接端子部230(第二连接端子部330)的安装孔231(331)和端子设置部420的第一插入螺母421(第二插入螺母422)的螺纹孔之间的位置偏移。
并且,第一嵌合孔部221(第二嵌合孔部321)的贯通孔222(322)具有随着接近第一中继部220(第二中继部320)的下表面220b(320b)而孔径变大的形状,因此容易将第一突起部423(第二突起部424)引入到第一嵌合孔部221(第二嵌合孔部321)。
并且,利用因贯通孔222(322)扩大而产生的空间,将第一突起部423(第二突起部424)设为其根部423a(424a)随着接近端子设置部420的上表面420a而变粗的形状,从而能够加强第一突起部423(第二突起部424)的根部423a(424a)。由此,在将第一连接端子部230(第二连接端子部330)和外部端子螺纹固定于端子设置部420时,如图4的(a)的箭头所示,即使通过第一汇流条200(第二汇流条300)产生对第一突起部423(第二突起部424)进行剪切那样的外力,第一突起部423(第二突起部424)也难以破损。特别是,与图4的(c)那样的第一突起部423(第二突起部424)的根部不变粗那样的结构不同,在根部423a(424a)和端子设置部420的上表面420a之间不形成边缘部分,因此也能够防止因在边缘部分产生应力集中而引起第一突起部423(第二突起部424)破损。
并且,使第一嵌合孔部221(第二嵌合孔部321)的贯通孔222(322)侧的R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一突起部423(第二突起部424)侧的R曲面的曲率半径,因此能够使第一中继部220(第二中继部320)的下表面220b(320b)可靠地与端子设置部420的上表面420a接触。
并且,在第一突起部423(第二突起部424)与第一嵌合孔部221(第二嵌合孔部321)相嵌合的状态下,第一突起部423(第二突起部424)的前端部构成为从凸缘部223(323)向外突出,因此第一嵌合孔部221(第二嵌合孔部321)难以从第一突起部423(第二突起部424)脱落。
<变更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本发明的应用例也能够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外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突起部423以及第二突起部424设为大致圆柱形状。然而,第一突起部423以及第二突起部424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也可以为大致四棱柱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嵌合孔部221(第二嵌合孔部321)的贯通孔222(322)具有在孔整体范围内随着接近第一中继部220(第二中继部320)的下表面220b(320b)而孔径变大的形状,但贯通孔222(322)也可以具有孔径从孔的中途开始变大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贯通孔222(322)和第一中继部220(第二中继部320)的下表面220b(320b)之间形成R面,但也可以不形成R面(曲面)而形成C面(平坦面)。同样地,也可以在第一突起部423(第二突起部424)和端子设置部420的上表面420a之间不形成R面(曲面)而形成C面(平坦面)。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端子部230(第二连接端子部330)以从第一中继部220(第二中继部320)的前端部下垂的方式形成,但第一连接端子部230(第二连接端子部330)也可以以从第一中继部220(第二中继部320)向前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在该情况下,优选与第一连接端子部230(第二连接端子部330)相对应地延长端子设置部420,并在被延长的部分的上表面配置第一插入螺母421(第二插入螺母422)。或者,也可以不延长端子设置部420,而从端子设置部420的前表面420b消除第一插入螺母421(第二插入螺母422)。在该情况下,第一连接端子部230(第二连接端子部330)和外部端子这两者通过螺纹结合。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容器元件单元U所包括的电容器元件100的个数为一个,但也可以为在电容器元件单元U中包括多个电容器元件100。
并且,电容器元件100通过将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有铝的两片金属化薄膜重叠,并将重叠的金属化薄膜卷绕或层叠而形成,但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将在电介质薄膜的两面蒸镀有铝的金属化薄膜和绝缘膜重叠,并将其卷绕或层叠来形成电容器元件100。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电容器一例而列举薄膜电容器1。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薄膜电容器1以外的电容器。
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各种变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上方”、“下方”等表示方向的用语表示仅依赖于构成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相对方向,而非表示铅垂方向、水平方向等绝对方向。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对于在各种电子设备、电气设备、工业机器、车辆的电气组件等中所使用的薄膜电容器有用。
附图标记说明
1 薄膜电容器
100 电容器元件
110 第一端面电极(电极)
120 第二端面电极(电极)
200 第一汇流条(汇流条)
220 第一中继部
220a 上表面(第二面)
220b 下表面(第一面)
221 第一嵌合孔部(嵌合孔部)
222 贯通孔
223 凸缘部
300 第二汇流条(汇流条)
320 第二中继部
320a 上表面(第二面)
320b 下表面(第一面)
321 第二嵌合孔部(嵌合孔部)
322 贯通孔
323 凸缘部
400 壳体
420 端子设置部
420a 上表面(形成面)
423 第一突起部(突起部)
423a 根部
424 第二突起部(突起部)
424a 根部。

Claims (4)

1.一种电容器,具备:
电容器元件;
汇流条,其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电极连接且流动来自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电流;
壳体,其收容所述电容器元件以及所述汇流条;
突起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以及
嵌合孔部,其设置于所述汇流条且供所述突起部嵌合,
所述嵌合孔部包括:
贯通孔,其将所述汇流条的与所述壳体对置的第一面和与该第一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之间贯通;以及
筒状的凸缘部,其以从所述贯通孔的周缘立起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二面且围绕所述贯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贯通孔具有随着接近所述第一面而孔径变大的形状,
所述突起部的根部具有随着接近所述壳体而变粗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中,
通过在所述贯通孔和所述第一面之间形成R面,从而所述贯通孔成为随着接近所述第一面而孔径变大的形状,
通过在所述突起部和所述壳体的形成所述突起部的形成面之间形成R面,从而所述突起部的根部成为随着接近所述壳体而变粗的形状,
使所述贯通孔侧的R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突起部侧的R曲面的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中,
在所述突起部嵌合到所述嵌合孔部的状态下,所述突起部的前端部从所述凸缘部向外突出。
CN201780043958.0A 2016-07-21 2017-07-07 电容器 Active CN1094784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3780 2016-07-21
JP2016-143780 2016-07-21
PCT/JP2017/024929 WO2018016348A1 (ja) 2016-07-21 2017-07-07 コンデン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8461A true CN109478461A (zh) 2019-03-15
CN109478461B CN109478461B (zh) 2021-06-18

Family

ID=60992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3958.0A Active CN109478461B (zh) 2016-07-21 2017-07-07 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7751B2 (zh)
JP (1) JP7015999B2 (zh)
CN (1) CN109478461B (zh)
WO (1) WO201801634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0791A (zh) * 2020-03-10 2021-09-10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15485797A (zh) * 2020-04-28 2022-12-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容器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25188A1 (ja) * 2018-05-24 2019-11-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
JP7437859B2 (ja) 2020-03-25 2024-02-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コンデンサ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力変換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73516A (ja) * 1987-12-26 1989-07-10 Toyo Denso Co Ltd スイッチの製造方法
CN1264947A (zh) * 1999-02-24 2000-08-3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路板组件
JP2006216756A (ja) * 2005-02-03 2006-08-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488397A (zh) * 2008-01-18 2009-07-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片状电子部件
JP2010182914A (ja) * 2009-02-06 2010-08-19 Panasonic Corp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
CN104769814A (zh) * 2012-10-15 2015-07-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接线板的固定构造、固定方法及旋转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16134B2 (ja) * 1995-12-08 2006-08-30 株式会社指月電機製作所 封止形コンデンサ及び封止形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JP2001210546A (ja) 2000-01-27 2001-08-03 Nichicon Corp 樹脂封口型コンデンサ
JP5257677B2 (ja) * 2008-11-25 2013-08-07 株式会社指月電機製作所 樹脂封止電気部品
US8373965B2 (en) * 2009-02-10 2013-02-12 Medtronic, Inc. Filtered feedthrough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method
CN108352252B (zh) * 2015-11-10 2020-03-2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薄膜电容器
WO2018170872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Valeo Siemens Eautomotive Shenzhen Co., Ltd A capacitor module for use in an invert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73516A (ja) * 1987-12-26 1989-07-10 Toyo Denso Co Ltd スイッチの製造方法
CN1264947A (zh) * 1999-02-24 2000-08-3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路板组件
JP2006216756A (ja) * 2005-02-03 2006-08-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488397A (zh) * 2008-01-18 2009-07-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片状电子部件
JP2010182914A (ja) * 2009-02-06 2010-08-19 Panasonic Corp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
CN104769814A (zh) * 2012-10-15 2015-07-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接线板的固定构造、固定方法及旋转电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0791A (zh) * 2020-03-10 2021-09-10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15485797A (zh) * 2020-04-28 2022-12-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容器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22821A1 (en) 2019-04-25
US10867751B2 (en) 2020-12-15
CN109478461B (zh) 2021-06-18
JPWO2018016348A1 (ja) 2019-05-09
JP7015999B2 (ja) 2022-02-04
WO2018016348A1 (ja) 2018-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8461A (zh) 电容器
CN108292731B (zh) 蓄电装置
US11062850B2 (en) Capacitor
CN105845507B (zh) 继电器
US10797413B2 (en) Terminal-equipped electrical wire and wiring module
JP4802550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JP4396734B2 (ja) 表面実装型電子部品
TWI683328B (zh) 電子零件及其製造方法
US11404212B2 (en) Capacitor
US10984952B2 (en) Capacitor
JP4687769B2 (ja) 電子部品ユニット
JPWO2019181109A1 (ja) コンデンサ
WO2018100852A1 (ja) コンデンサ
JP6056530B2 (ja) ノイズフィルタ内蔵型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113366593A (zh) 电容器
JP7349679B2 (ja) コンデンサ
JP2010232207A (ja) 基板固定構造および物理量センサ
CN113196427B (zh) 电容器
JP2020009986A (ja) コンデンサ
JP2005302430A (ja) 素子内蔵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
CN114467158A (zh) 电容器
JP2000331861A (ja) 電子部品
JP2015088248A (ja) フィルタ素子内蔵型コネクタ
JP2015065107A (ja) フィルタ素子内蔵型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077865A (ja) 電子部品収納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