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6457A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76457A CN109476457A CN201680087526.5A CN201680087526A CN109476457A CN 109476457 A CN109476457 A CN 109476457A CN 201680087526 A CN201680087526 A CN 201680087526A CN 109476457 A CN109476457 A CN 1094764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carriage
- moveable handrails
- handrails
- move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43—Devices enhancing safety during maintenance
- B66B5/005—Safety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在电梯装置中,轿厢上扶手具有:固定扶手部件,其以从轿厢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固定于轿厢的上表面;以及可动扶手部件,其设置于固定扶手部件的上端部,能够在立起于固定扶手部件的上端部的立起位置与相对于固定扶手部件的上端部倒下的倒下位置之间移位。施力体对可动扶手部件向立起位置施力。保持件抵抗施力体的作用力而将可动扶手部件保持于倒下位置。存在于轿厢的上方的空间中的、存在于轿厢出入口的上方的一定范围内的空间部分被作为顶棚入口。可动扶手部件当位于倒下位置时,横穿顶棚入口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轿厢的上部设置有扶手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这样的电梯:为了实现井道的高度的缩小,将设置在轿厢的上部的安全护栏设为折叠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19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的电梯中,当作业人员在轿厢上进行作业时,必须使安全护栏立起。为了安全,优选在作业人员登到轿厢上之前从层站进行立起安全护栏的作业,但当轿厢的进深尺寸增大时,安全护栏的重量增大,立起安全护栏的作业负担增大。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的电梯中,在安全护栏折叠的状态下,作业人员能够容易登到轿厢上,不能在立起安全护栏前防止作业人员登到轿厢上。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电梯装置,其能够减轻将轿厢上扶手立在轿厢上的作业的负担,能够防止在立起轿厢上扶手前作业人员登到轿厢上。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备:轿厢,其设置有轿厢出入口;轿厢上扶手,其具有:固定扶手部件,其以从轿厢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固定于轿厢的上表面;以及可动扶手部件,其设置于固定扶手部件的上端部,能够在立起于固定扶手部件的上端部的立起位置与相对于固定扶手部件的上端部倒下的倒下位置之间移位;施力体,其对可动扶手部件向立起位置施力;以及保持件,其抵抗施力体的作用力而将可动扶手部件保持于倒下位置,存在于轿厢的上方的空间中的、存在于轿厢出入口的上方的一定范围内的空间部分被作为顶棚入口,可动扶手部件当位于倒下位置时,横穿顶棚入口的至少一部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作业人员如果不使可动扶手部件移位到立起位置就不能从层站登到轿厢的上表面,能够防止在立起轿厢上扶手前作业人员登到轿厢上。此外,仅仅解除保持件对可动扶手部件的保持,就能利用施力体的作用力使可动扶手部件容易从倒下位置向立起位置移位。由此,能够容易从层站进行使可动扶手部件向立起位置移位的作业,能够减少将轿厢上扶手立在轿厢上的作业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轿厢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轿厢上部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图2的轿厢上部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图3的各可动扶手部件的每一个都位于立起位置时的轿厢上部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图5的轿厢上部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图2的侧面扶手的设置有扭力弹簧的部分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图7的侧面扶手的设置有扭力弹簧的部分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各绳状体相对于图3的各可动扶手部件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示出图5的侧面扶手的上部的放大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其他例子的主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轿厢上部的主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轿厢上部的主视图。
图14是示出图13的轿厢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轿厢上部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俯视图。在图中,在井道1内,以能够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有轿厢2。轿厢2利用设置在井道1内的未图示的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在井道1内移动。
轿厢2具有轿厢主体,该轿厢主体具有底面、上表面2a、正面2b、背面2c以及一对侧面2d、2e。在轿厢2的正面2b设置有由轿厢门开闭的轿厢出入口3。轿厢2使轿厢2的宽度方向与井道1的宽度方向一致地配置在井道1内。
在井道1形成有第1内壁面1a、第2内壁面1b和第3内壁面1c。轿厢2在使一个侧面2d与第1内壁面1a对置、另一个侧面2e与第2内壁面1b对置、背面2c与第3内壁面1c对置的状态下配置在井道1内。
在建筑物的各层分别设置有将各层的层站4与井道1内部连通的层站出入口5。各层站出入口5由层站门开闭。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轿厢出入口3及层站出入口5彼此对置。在轿厢2停止于楼层的状态下,彼此对置的轿厢出入口3及层站出入口5同时打开,由此乘客能够在层站4与轿厢2内部之间上下。
电梯的运转由设置在井道1内的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控制。此外,电梯的运转能够在执行通常的服务运转的通常运转模式与使轿厢2以比通常运转模式时低的速度移动的维护运转模式之间切换。
在电梯中,存在作业人员在登到轿厢2的上表面2a的状态下进行井道1内的设备的维护检查作业的情况。在轿厢2的上表面2a设置有未图示的维护时轿厢上操作部。登到轿厢2的上表面2a的作业人员当在维护运转模式下层站出入口5关闭时,通过操作维护时轿厢上操作部,能够使轿厢2以低速移动。
作业人员在使轿厢2的上表面2a的高度位置对齐最上层的层站4的地板的高度位置而使轿厢2停止的状态下,能够从最上层的层站4通过层站出入口5登到轿厢2的上表面2a。因此,存在于轿厢2的上方的空间中的与层站出入口5对置的空间部分被作为作业人员登到轿厢2的上表面2a时所通过的顶棚入口。即,顶棚入口是存在于轿厢2的上方的空间中的、存在于轿厢出入口3的上方的一定范围内的空间部分。
图2是示出图1的轿厢2的俯视图。此外,图3是示出图2的轿厢2的上部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图2的轿厢2的上部的侧视图。在轿厢2的上表面2a设置有扶手装置6。扶手装置6具有:作为多个轿厢上扶手的一对侧面扶手7、8及背面扶手9;多个扭力弹簧10,它们是设置在各侧面扶手7、8的每一个上的施力体;以及多根绳状体11,它们是能够单独连接各侧面扶手7、8的每一个与轿厢2的保持件。
一对侧面扶手7、8在轿厢2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分离地配置。此外,一对侧面扶手7、8配置在顶棚入口的宽度方向两侧。并且,一对侧面扶手7、8沿着轿厢主体的进深方向配置。
各侧面扶手7、8具有:固定扶手部件12,其以从轿厢2的上表面2a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固定于轿厢2的上表面2a;以及可动扶手部件13,其以能够移位的方式设置于固定扶手部件12的上端部。
当从上方观察时,一个侧面扶手7的固定扶手部件12沿着轿厢2的一个侧面2d配置。当从上方观察时,另一个侧面扶手8的固定扶手部件12沿着轿厢2的另一个侧面2e配置。固定扶手部件12由以下部分构成:多个纵角构件,它们固定于轿厢2的上表面2a;以及横角构件,其沿着轿厢2的进深方向配置,并固定于多个纵角构件。此外,从轿厢2的上表面2a至固定扶手部件12的上端部的高度为400mm~700mm的范围内的高度。
可动扶手部件13借助沿着轿厢2的进深方向的安装轴1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扶手部件12的上端部。此外,可动扶手部件13由以下部分构成:多个纵角构件,它们以与安装轴14的轴线垂直的状态固定于安装轴14;以及横角构件,其以与安装轴14的轴线平行地配置的状态固定于多个纵角构件。并且,可动扶手部件13通过以安装轴14的轴线为中心转动,能够在立起于固定扶手部件12的上端部的立起位置与相对于固定扶手部件12的上端部倒下的倒下位置之间移位。另外,在图2~图4中,示出了各侧面扶手7、8各自的可动扶手部件13位于倒下位置时的状态。
各侧面扶手7、8各自的可动扶手部件13从立起位置向顶棚入口侧倒下,由此到达倒下位置。此外,各侧面扶手7、8各自的可动扶手部件13当位于倒下位置时,在顶棚入口的高度方向中间部处分别水平地横穿顶棚入口的至少一部分。各可动扶手部件13各自的可动端部之间的距离由于各可动扶手部件13从立起位置向倒下位置移位而连续减小。在该例中,位于倒下位置时的各可动扶手部件13的可动端部之间的距离为300mm以下。当各可动扶手部件13位于倒下位置时,各可动扶手部件13横穿顶棚入口,因此作业人员被各可动扶手部件13阻止从层站4登到轿厢2的上表面2a。
图5是示出图3的各可动扶手部件13的每一个都位于立起位置时的轿厢2的上部的主视图。此外,图6是示出图5的轿厢2的上部的侧视图。当各可动扶手部件13各自的位置为立起位置时,从轿厢2的上表面2a至各侧面扶手7、8的可动端部、即上端部的高度达到最大。在该例中,当各可动扶手部件13位于立起位置时,从轿厢2的上表面2a至各侧面扶手7、8各自的上端部的高度为1100mm以上的高度。
在各侧面扶手7、8中,阻止可动扶手部件13向轿厢2的宽度方向外侧倒下的多个止动件15固定于固定扶手部件12的上部。止动件15承托位于立起位置时的可动扶手部件13的侧面,由此阻止可动扶手部件13从立起位置向与倒下位置相反的一侧倒下。作业人员在使各可动扶手部件13移位到立起位置的状态下,通过顶棚入口登到轿厢2的上表面2a。
图7是示出图2的侧面扶手8的设置有扭力弹簧10的部分的俯视图。此外,图8是示出图7的侧面扶手8的设置有扭力弹簧10的部分的侧视图。在各侧面扶手7、8中,安装轴14相对于固定扶手部件12旋转自如。此外,在各侧面扶手7、8中,可动扶手部件13固定于安装轴14。由此,各可动扶手部件13相对于固定扶手部件12,以安装轴14的轴线为中心与安装轴14一体地旋转自如。
在各侧面扶手7、8中,扭力弹簧10设置于安装轴14。扭力弹簧10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分别与安装轴14及固定扶手部件12连接。此外,扭力弹簧10产生使安装轴14向可动扶手部件13朝立起位置移位的方向旋转的弹性恢复力。即,扭力弹簧10利用弹性恢复力对可动扶手部件13始终向立起位置施力。
各绳状体11是连接可动扶手部件13与轿厢2的连接部件。如图3所示,各绳状体11通过连接可动扶手部件13与轿厢2,而抵抗对可动扶手部件13向立起位置施力的作用力、即扭力弹簧10的弹性恢复力,将各可动扶手部件13保持于倒下位置。各绳状体11使用例如绳索、金属丝、链条等。
在轿厢2的上部固定有一对连接件16。如图3所示,在该例中,当沿着轿厢2的进深方向观察扶手装置6时,连接件16分别配置在位于倒下位置时的各可动扶手部件13各自的转动端部的正下方。另外,可动扶手部件13的转动端部是位于立起位置时的可动扶手部件13的上端部。各绳状体11各自的一端部借助各连接件16单独与轿厢2的上部连接。如图3所示,在各绳状体11单独连接着各可动扶手部件13的每一个与轿厢2的状态下,各绳状体11彼此平行。
图9是示出各绳状体11相对于图3的各可动扶手部件13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图。在各绳状体11各自的另一端部安装有钩17。在各可动扶手部件13各自的转动端部设置有钩用孔。钩17在通过钩用孔的状态下钩住可动扶手部件13的转动端部。因此,各绳状体11各自的另一端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各可动扶手部件13连接。
如图3所示,在各侧面扶手7、8中,可动扶手部件13与轿厢2通过绳状体11连接,由此可动扶手部件13抵抗扭力弹簧10的作用力而被保持于倒下位置。此外,如图5所示,在各侧面扶手7、8中,绳状体11的另一端部的钩17从可动扶手部件13脱离,由此,解除了绳状体11对可动扶手部件13的保持,可动扶手部件13借助扭力弹簧10的作用力从倒下位置向立起位置移位。
图10是示出图5的侧面扶手8的上部的放大图。在各侧面扶手7、8中,在固定扶手部件12设置有检测可动扶手部件13是否位于立起位置的开关18。如图10所示,开关18具备:开关主体181,其固定于固定扶手部件12;以及操作杆182,其以能够移位的方式设置于开关主体181。
可动扶手部件13当位于立起位置时以可动扶手部件13的侧部推压开关18的操作杆182,当脱离了立起位置时从开关18离开。开关18由于操作杆182被可动扶手部件13的侧部推压,而检测到可动扶手部件13位于立起位置,由于操作杆182从可动扶手部件13离开,而检测到可动扶手部件13脱离了立起位置。当由开关18检测到可动扶手部件13到达立起位置时,来自开关18的信息被发送给控制装置,电梯的运转从通常运转模式切换为维护运转模式。
接下来,对电梯的维护检查作业的步骤进行说明。电梯的服务运转是在通常运转模式下进行的。当电梯在通常运转模式下运转时,各侧面扶手7、8各自的可动扶手部件13由各绳状体11保持于倒下位置。
在作业人员登到轿厢2的上表面2a来进行维护检查作业时,例如在最上层操作层站4的操作面板,使轿厢2停止而使得轿厢2的上表面2a对齐层站4的地板的高度后,打开层站出入口5。此时,各可动扶手部件13横穿顶棚入口,各可动扶手部件13造成阻碍,作业人员无法从层站4登到轿厢2的上表面2a。
之后,作业人员从最上层的层站4将钩住各可动扶手部件13的各绳状体11各自的钩17从各可动扶手部件13拆下。由此,解除了绳状体11对可动扶手部件13的保持,各可动扶手部件13借助扭力弹簧10的作用力而从倒下位置向立起位置移位。
当各可动扶手部件13到达立起位置时,各开关18动作,由各开关18检测到各可动扶手部件13到达立起位置。当各可动扶手部件13向立起位置的移位被各开关18检测到时,通过控制装置使电梯的运转从通常运转模式切换到维护运转模式。
之后,作业人员维持着轿厢2的停止位置,从层站4通过层站出入口5及顶棚入口登到轿厢2的上表面2a。
当作业人员登到轿厢2的上表面2a时,将打开的层站出入口5关闭后,操作维护时轿厢上操作部,使轿厢2以低速移动。由此,能够进行对井道1内的设备的维护检查作业。
登到轿厢2的上表面2a的作业人员在对井道1内的设备的维护检查作业结束时,一边操作维护时轿厢上操作部一边使轿厢2向下方以低速移动,并使轿厢2停止而使得轿厢2的上表面2a例如对齐最上层的层站4的地板高度。之后,作业人员打开最上层的层站出入口5,从轿厢2的上表面2a转移到层站4。
之后,作业人员从层站4抵抗扭力弹簧10的作用力,使各可动扶手部件13从立起位置移位到倒下位置,使各绳状体11各自的钩17钩住各可动扶手部件13。由此,各可动扶手部件13保持于倒下位置,并且各开关18不再检测到可动扶手部件13。之后,通过关闭层站出入口5,电梯的维护检查作业结束。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各可动扶手部件13在位于倒下位置时,横穿顶棚入口的至少一部分,因此,作业人员如果不使各可动扶手部件13移位到立起位置就无法从层站4登到轿厢2的上表面2a,在立起各侧面扶手7、8之前能够防止作业人员登到轿厢2上。此外,各可动扶手部件13被扭力弹簧10向立起位置施力,因此,仅仅解除各绳状体11对可动扶手部件13的保持,就能够容易使各可动扶手部件13从倒下位置向立起位置移位。由此,能够容易从层站4进行使各可动扶手部件13向立起位置移位的作业,能够减少将各侧面扶手7、8立在轿厢2上的作业的负担。
此外,使用扭力弹簧10作为对可动扶手部件13向立起位置施力的施力体,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对可动扶手部件13向立起位置更可靠地施力。
此外,使用绳状体11作为将可动扶手部件13保持于倒下位置的保持件,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可动扶手部件13更可靠地保持于倒下位置。并且,通过用绳状体11连接可动扶手部件13与轿厢2,能够在可动扶手部件13的下方的空间拉设绳状体11,不仅利用可动扶手部件13,还能够利用绳状体11防止作业人员从层站4登到轿厢2的上表面2a。
此外,从轿厢2的上表面2a至固定扶手部件12的上端部的高度为400mm~700mm的范围内的高度,因此能够将位于倒下位置时的可动扶手部件13的位置的高度设为作业人员难以越过可动扶手部件13的位置的高度。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在立起各侧面扶手7、8前防止作业人员登到轿厢2上。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连接各可动扶手部件13的每一个与轿厢2时的各绳状体11沿着上下方向平行,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以是在沿着轿厢2的进深方向观察扶手装置6时,连接各可动扶手部件13的每一个与轿厢2时的各绳状体11交叉。如果这样的话,在位于倒下位置时的各可动扶手部件13间的距离大于例如300mm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各绳状体11防止作业人员通过各可动扶手部件13间的空间,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立起各侧面扶手7、8前作业人员登到轿厢2上。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使用绳状体11作为将可动扶手部件13保持于倒下位置的保持件,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连接可动扶手部件13与轿厢2的棒状或板状的连接部件作为保持件。
实施方式2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轿厢上部的主视图。一对侧面扶手7、8各自的可动扶手部件13由作为保持件的一根绳状体11分别保持于倒下位置。绳状体11在与各可动扶手部件13中的一方连接、且钩住另一方的横角构件的状态下,与轿厢2的上部连接,由此统一将各可动扶手部件13保持于倒下位置。
在轿厢2的上部固定有1个连接件16。绳状体11的一端部借助连接件16与轿厢2的上部连接。在绳状体11的另一端部安装有钩17。钩17钩住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3。绳状体11的另一端部通过将钩17钩住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3,而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3连接。
各可动扶手部件13通过将绳状体11的钩17钩住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3,而抵抗扭力弹簧10的作用力被分别保持于倒下位置。此外,各可动扶手部件13通过使绳状体11的钩17从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3脱离,而利用扭力弹簧10的作用力从倒下位置向立起位置分别移位。
开关18仅设在一对侧面扶手7、8中的一方。在本例中,仅仅在包括未挂有钩17的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3的另一个侧面扶手8的固定扶手部件12上设置有开关18。当另一个侧面扶手8的可动扶手部件13到达立起位置时,开关18检测到可动扶手部件13到达立起位置,当另一个侧面扶手8的可动扶手部件13从立起位置脱离时,开关18检测到可动扶手部件13从立起位置脱离。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在与各可动扶手部件13中的一方连接、且钩住另一方的状态下,与轿厢2的上部连接的绳状体11被作为保持件,因此能够用一根绳状体11将各可动扶手部件13统一保持于倒下位置,从而能够实现零件个数的削减。此外,将检测可动扶手部件13是否位于立起位置的开关18仅设置在各侧面扶手7、8中的一方即可,开关18的数量也能够减少。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零件个数的削减。
实施方式3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轿厢上部的主视图。此外,图14是示出图13的轿厢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一对侧面扶手7、8各自的可动扶手部件13由作为保持件的共用的连接部件31分别保持于倒下位置。连接部件31通过将一对侧面扶手7、8各自的可动扶手部件13彼此连接,而将各可动扶手部件13统一保持于倒下位置。
连接部件31设置于另一个侧面扶手8中的可动扶手部件13的层站4侧的端部。此外,连接部件31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的纵角构件。连接部件31通过在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3的纵角构件上滑动,而在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3突出的前进位置与收回到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3的后退位置之间移位。
如图14所示,连接部件31具有:截面C字状的安装滑动部32,其包围可动扶手部件13的纵角构件;以及截面U字状的突出部33,其从安装滑动部32沿着纵角构件突出。
安装滑动部32在可动扶手部件13的横角构件与纵角构件的连结部分处钩住横角构件。突出部33的截面U字状的敞开部的宽度为可动扶手部件13的横角构件能够通过的宽度。由此,突出部33能够通过可动扶手部件13的横角构件与纵角构件的连结部分。在连接部件31到达前进位置的状态下,突出部33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3突出。
当各可动扶手部件13的每一个都位于倒下位置时,将连接部件31移位到前进位置,由此突出部33从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3突出,突出部33嵌于一个可动扶手部件13。由此,各可动扶手部件13借助连接部件31连接。各可动扶手部件13借助连接部件31彼此连接,由此抵抗扭力弹簧10的作用力而分别保持于倒下位置。
当连接部件31从前进位置向后退位置移位时,连接部件31从一个侧面扶手7的可动扶手部件13脱离,从而连接部件31对各可动扶手部件13的保持被解除。当连接部件31对各可动扶手部件13的保持被解除时,各可动扶手部件13利用扭力弹簧10的作用力从倒下位置向立起位置分别移位。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将各可动扶手部件13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31被作为保持件使用,因此,能够用共用的连接部件31将各可动扶手部件13统一保持于倒下位置,从而能够实现零件个数的削减。此外,将检测可动扶手部件13是否位于立起位置的开关18仅设置在各侧面扶手7、8中的一方即可,开关18的数量也能够减少。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零件个数的削减。
此外,连接部件31能够沿可动扶手部件13滑动,因此仅使连接部件31相对于可动扶手部件13滑动,就能够用连接部件31将各可动扶手部件13彼此连接,能够实现将各可动扶手部件13的每一个保持于倒下位置的作业负担的减轻。
实施方式4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轿厢上部的主视图。在一对侧面扶手7、8各自的可动扶手部件13分别设置有对可动扶手部件13向立起位置施力的施力体即重锤41。在本例中,从安装轴14观察,在可动扶手部件13的与转动端部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重锤41。各可动扶手部件13因重锤41的自重而被向立起位置施力。因此,在一对侧面扶手7、8未设置扭力弹簧10。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重锤41设置于可动扶手部件13,因此仅在可动扶手部件13安装重锤41,就能够对可动扶手部件13提供向立起位置施力的作用力,能够使各侧面扶手7、8的结构简单。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对实施方式2中的各侧面扶手7、8应用了重锤41,但也可以对实施方式1及3的各侧面扶手7、8应用重锤41,来代替实施方式1及3的各侧面扶手7、8的扭力弹簧10。
此外,在各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置在顶棚入口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侧面扶手7、8的每一个都是具有固定扶手部件12及可动扶手部件13的折叠式的扶手,但根据轿厢2的侧面与井道1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仅将一对侧面扶手7、8中的一方设为具有固定扶手部件12及可动扶手部件13的折叠式的扶手。在这种情况下,位于倒下位置时的可动扶手部件13可以横穿顶棚入口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范围,也可以横穿顶棚入口的宽度方向的整个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具备:
轿厢,其设置有轿厢出入口;
轿厢上扶手,其具有:固定扶手部件,其以从所述轿厢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固定于所述轿厢的上表面;以及可动扶手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固定扶手部件的上端部,能够在立起于所述固定扶手部件的上端部的立起位置与相对于所述固定扶手部件的上端部倒下的倒下位置之间移位;
施力体,其对所述可动扶手部件向所述立起位置施力;以及
保持件,其抵抗所述施力体的作用力而将所述可动扶手部件保持于所述倒下位置,
存在于所述轿厢的上方的空间中的、存在于所述轿厢出入口的上方的一定范围内的空间部分被作为顶棚入口,
所述可动扶手部件当位于所述倒下位置时,横穿所述顶棚入口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施力体是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施力体是设置于所述可动扶手部件的重锤。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件是将所述可动扶手部件与所述轿厢连接的连接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分别配置在所述顶棚入口的宽度方向两侧的所述轿厢上扶手作为一对侧面扶手被设置在所述轿厢的上表面,
所述保持件是将各所述侧面扶手各自的所述可动扶手部件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分别配置在所述顶棚入口的宽度方向两侧的所述轿厢上扶手作为一对侧面扶手被设置在所述轿厢的上表面,
所述保持件是绳状体,该绳状体在与各所述侧面扶手各自的所述可动扶手部件中的一方连接、且钩住另一方的状态下,与所述轿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从所述轿厢的上表面至所述固定扶手部件的上端部的高度为400mm~700mm的范围内的高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6/070977 WO2018011976A1 (ja) | 2016-07-15 | 2016-07-15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76457A true CN109476457A (zh) | 2019-03-15 |
CN109476457B CN109476457B (zh) | 2020-05-26 |
Family
ID=60952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8752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76457B (zh) | 2016-07-15 | 2016-07-15 | 电梯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297241B1 (zh) |
CN (1) | CN109476457B (zh) |
DE (1) | DE112016007065T5 (zh) |
WO (1) | WO201801197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17341B2 (ja) * | 2018-06-12 | 2020-07-01 |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 ロープテスタ装置の取付器具及びロープテスタシステム |
JP7395040B1 (ja) * | 2023-03-08 | 2023-12-08 | 三菱電機ビ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支持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281281A (ja) * | 1988-05-06 | 1989-11-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上安全さく |
CN1120798C (zh) * | 1998-09-03 | 2003-09-10 | 株式会社东芝 | 一种带有可调节的顶边围栏构件的电梯 |
CN1247428C (zh) * | 2001-04-17 | 2006-03-2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厢及其电梯装置 |
JP2006151637A (ja) * | 2004-11-30 | 2006-06-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振れ止め装置 |
CN101306779A (zh) * | 2007-05-16 | 2008-11-19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轿厢上作业用安全装置 |
JP2014111486A (ja) * | 2012-12-05 | 2014-06-19 |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80372B2 (ja) | 2012-09-20 | 2016-03-09 |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固定装置 |
-
2016
- 2016-07-15 JP JP2017561012A patent/JP6297241B1/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7-15 WO PCT/JP2016/070977 patent/WO201801197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7-15 DE DE112016007065.9T patent/DE112016007065T5/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07-15 CN CN201680087526.5A patent/CN10947645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281281A (ja) * | 1988-05-06 | 1989-11-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上安全さく |
CN1120798C (zh) * | 1998-09-03 | 2003-09-10 | 株式会社东芝 | 一种带有可调节的顶边围栏构件的电梯 |
CN1247428C (zh) * | 2001-04-17 | 2006-03-2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厢及其电梯装置 |
JP2006151637A (ja) * | 2004-11-30 | 2006-06-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振れ止め装置 |
CN101306779A (zh) * | 2007-05-16 | 2008-11-19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轿厢上作业用安全装置 |
JP2014111486A (ja) * | 2012-12-05 | 2014-06-19 |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297241B1 (ja) | 2018-03-20 |
CN109476457B (zh) | 2020-05-26 |
JPWO2018011976A1 (ja) | 2018-07-12 |
DE112016007065T5 (de) | 2019-03-28 |
WO2018011976A1 (ja) | 2018-0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078874U (zh) | 一个保持电梯轿厢于垂直位置的系统 | |
CN100564224C (zh) | 用于无机房电梯的轿厢的顶部安全扶栏 | |
ES2899981T3 (es) | Tope retráctil para ascensores de baja altura | |
CN207226777U (zh) | 电梯的带轿厢门锁定机构的卡合装置 | |
CN109476462B (zh) | 电梯装置 | |
CN104203795A (zh) | 电梯安全装置 | |
CN103787173A (zh) | 升降机和方法 | |
CN109476457A (zh) | 电梯装置 | |
CN110182670A (zh) | 一种底部悬空式外用井道电梯系统 | |
CN107428509B (zh) | 电梯装置 | |
CN205873582U (zh) | 爬梯的连接机构及提拉式爬梯 | |
CN109843773B (zh) |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 |
US9150386B2 (en) | Wind energy installation working gantry and wind energy installation | |
KR102184683B1 (ko) | 인터록 어셈블리를 구비한 엘리베이터 도어 시스템 | |
CN107000976B (zh) | 电梯装置 | |
CN107835781B (zh) | 电梯装置 | |
CN109843774A (zh) |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 |
CN209411557U (zh) | 护脚板及轿厢 | |
KR200482009Y1 (ko) | 엘리베이터의 승강장도어 상부이탈방지장치 | |
CN109562917B (zh) |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 |
CN202609732U (zh) | 折臂式变宽度电梯吊篮 | |
JP2005298133A (ja) | 免震建物用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KR200472877Y1 (ko) | 엘리베이터의 하부구동형 도어개폐장치 | |
CN109562916A (zh) |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 |
WO2018052440A1 (en) | Elevator door closing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