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73582U - 爬梯的连接机构及提拉式爬梯 - Google Patents
爬梯的连接机构及提拉式爬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873582U CN205873582U CN201620683648.8U CN201620683648U CN205873582U CN 205873582 U CN205873582 U CN 205873582U CN 201620683648 U CN201620683648 U CN 201620683648U CN 205873582 U CN205873582 U CN 2058735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t ladder
- link
- bearing
- pull
- trea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41000282326 Felis catus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1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2
- 239000002965 ro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7250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512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125205 Aneth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64 anethum graveolen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89 fast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data:image/svg+xml;base64,PD94bWwgdmVyc2lvbj0nMS4wJyBlbmNvZGluZz0naXNvLTg4NTktMSc/Pgo8c3ZnIHZlcnNpb249JzEuMScgYmFzZVByb2ZpbGU9J2Z1bGwnCiAgICAgICAgICAgICAgeG1sbnM9J2h0dHA6Ly93d3cudzMub3JnLzIwMDAvc3ZnJwogICAgICAgICAgICAgICAgICAgICAgeG1sbnM6cmRraXQ9J2h0dHA6Ly93d3cucmRraXQub3JnL3htbCcKICAgICAgICAgICAgICAgICAgICAgIHhtbG5zOnhsaW5rPSdodHRwOi8vd3d3LnczLm9yZy8xOTk5L3hsaW5rJwogICAgICAgICAgICAgICAgICB4bWw6c3BhY2U9J3ByZXNlcnZlJwp3aWR0aD0nMzAwcHgnIGhlaWdodD0nMzAwcHgnIHZpZXdCb3g9JzAgMCAzMDAgMzAwJz4KPCEtLSBFTkQgT0YgSEVBREVSIC0tPgo8cmVjdCBzdHlsZT0nb3BhY2l0eToxLjA7ZmlsbDojRkZGRkZGO3N0cm9rZTpub25lJyB3aWR0aD0nMzAwLjAnIGhlaWdodD0nMzAwLjAnIHg9JzAuMCcgeT0nMC4wJz4gPC9yZWN0Pgo8dGV4dCB4PScxMzguMCcgeT0nMTcwLjAnIGNsYXNzPSdhdG9tLTAnIHN0eWxlPSdmb250LXNpemU6NDBweDtmb250LXN0eWxlOm5vcm1hbDtmb250LXdlaWdodDpub3JtYWw7ZmlsbC1vcGFjaXR5OjE7c3Ryb2tlOm5vbmU7Zm9udC1mYW1pbHk6c2Fucy1zZXJpZjt0ZXh0LWFuY2hvcjpzdGFydDtmaWxsOiMzQjQxNDMnID5GPC90ZXh0Pgo8dGV4dCB4PScxNjUuNicgeT0nMTcwLjAnIGNsYXNzPSdhdG9tLTAnIHN0eWxlPSdmb250LXNpemU6NDBweDtmb250LXN0eWxlOm5vcm1hbDtmb250LXdlaWdodDpub3JtYWw7ZmlsbC1vcGFjaXR5OjE7c3Ryb2tlOm5vbmU7Zm9udC1mYW1pbHk6c2Fucy1zZXJpZjt0ZXh0LWFuY2hvcjpzdGFydDtmaWxsOiMzQjQxNDMnID5lPC90ZXh0Pgo8L3N2Zz4K data:image/svg+xml;base64,PD94bWwgdmVyc2lvbj0nMS4wJyBlbmNvZGluZz0naXNvLTg4NTktMSc/Pgo8c3ZnIHZlcnNpb249JzEuMScgYmFzZVByb2ZpbGU9J2Z1bGwnCiAgICAgICAgICAgICAgeG1sbnM9J2h0dHA6Ly93d3cudzMub3JnLzIwMDAvc3ZnJwogICAgICAgICAgICAgICAgICAgICAgeG1sbnM6cmRraXQ9J2h0dHA6Ly93d3cucmRraXQub3JnL3htbCcKICAgICAgICAgICAgICAgICAgICAgIHhtbG5zOnhsaW5rPSdodHRwOi8vd3d3LnczLm9yZy8xOTk5L3hsaW5rJwogICAgICAgICAgICAgICAgICB4bWw6c3BhY2U9J3ByZXNlcnZlJwp3aWR0aD0nODVweCcgaGVpZ2h0PSc4NXB4JyB2aWV3Qm94PScwIDAgODUgODUnPgo8IS0tIEVORCBPRiBIRUFERVIgLS0+CjxyZWN0IHN0eWxlPSdvcGFjaXR5OjEuMDtmaWxsOiNGRkZGRkY7c3Ryb2tlOm5vbmUnIHdpZHRoPSc4NS4wJyBoZWlnaHQ9Jzg1LjAnIHg9JzAuMCcgeT0nMC4wJz4gPC9yZWN0Pgo8dGV4dCB4PSczNS4wJyB5PSc1My42JyBjbGFzcz0nYXRvbS0wJyBzdHlsZT0nZm9udC1zaXplOjIzcHg7Zm9udC1zdHlsZTpub3JtYWw7Zm9udC13ZWlnaHQ6bm9ybWFsO2ZpbGwtb3BhY2l0eToxO3N0cm9rZTpub25lO2ZvbnQtZmFtaWx5OnNhbnMtc2VyaWY7dGV4dC1hbmNob3I6c3RhcnQ7ZmlsbDojM0I0MTQzJyA+RjwvdGV4dD4KPHRleHQgeD0nNTEuMCcgeT0nNTMuNicgY2xhc3M9J2F0b20tMCcgc3R5bGU9J2ZvbnQtc2l6ZToyM3B4O2ZvbnQtc3R5bGU6bm9ybWFsO2ZvbnQtd2VpZ2h0Om5vcm1hbDtmaWxsLW9wYWNpdHk6MTtzdHJva2U6bm9uZTtmb250LWZhbWlseTpzYW5zLXNlcmlmO3RleHQtYW5jaG9yOnN0YXJ0O2ZpbGw6IzNCNDE0MycgPmU8L3RleHQ+Cjwvc3ZnPgo=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爬梯的连接机构及提拉式爬梯,所述爬梯的连接机构,包括支座及连杆件,所述支座用于固定于预设固定位,所述支座设有限位部,所述连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支座动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支座转动或/和滑动,所述连杆件的另一端与爬梯本体转动连接,当所述连杆件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连杆件与所述限位部卡固。该爬梯的连接机构便于爬梯本体安装与井道内壁,同时简化传动结构,提高爬梯本体的安装效率,便于打开或收拢该爬梯本体;该提拉式爬梯能够安装于尺寸较小的井道底坑内,方便作业人员安全进出底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爬梯的连接机构及提拉式爬梯。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电梯的底坑爬梯装置是一种用于作业人员安全进出底坑的专用装置,对于现有技术中,当爬梯布置在层门的侧面井道壁上时,由于部分电梯本身要求的井道空间较大,人员通过爬梯有可能仍然不能安全地触及层门锁装置,造成人员离开底坑较为困难。
[0003]根据目前电梯市场的竞争趋势,要求电梯井道的尺寸和底坑深度尽可能小,而使得电梯部件在井道内的布置尽可能紧凑,所以导致一些井道尺寸小和不能安装侧置爬梯的垂直电梯(如无机房电梯,因侧置爬梯易与井道件干涉),其底坑爬梯只能固定安装在首层厅门地坎正下方;地坎伸出井道壁距离约为85mm,但爬梯不能超出地坎,作业人员进入底坑时,爬梯踏板到井道壁的距离很小,容易出现人员滑落底坑受伤的危险;同时现有的爬梯安装结构过于复杂,导致爬梯安装效率低下。
[0004]本实用新型内容
[0005]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爬梯的连接机构及提拉式爬梯,所述爬梯的连接机构便于爬梯本体安装与井道内壁,同时简化传动结构,提高爬梯本体的安装效率,便于打开或收拢该爬梯本体;所述提拉式爬梯能够安装于尺寸较小的井道底坑内,方便作业人员安全进出底坑。
[0006]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7] —种爬梯的连接机构,包括支座及连杆件,所述支座用于固定于预设固定位,所述支座设有限位部,所述连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支座动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支座转动或/和滑动,所述连杆件的另一端与爬梯本体转动连接,当所述连杆件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连杆件与所述限位部卡固。
[0008]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座包括与所述连杆件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设有配合轴,所述连杆件设有与所述配合轴间隙配合的通槽;所述连杆件通过所述通槽与所述配合轴的配合可相对于所述支座来回滑动及可绕所述配合轴转动。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座还包括第二连接体及与所述连杆件相错开的限位体,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固定、且相互垂直,所述限位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另一端固定、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体相互配合形成所述限位部。
[0011]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提拉式爬梯,包括至少一对上述的爬梯的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一爬梯本体、第二爬梯本体及扶手组件,至少一对连接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爬梯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二爬梯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爬梯本体的第一端动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爬梯本体转动或/和滑动,所述第二爬梯本体设有可与地坎固定的锁定机构,所述扶手组件与所述第二爬梯本体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或与所述第二爬梯本体滑动连接。
[0012I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拉式爬梯还包括安装件,所述第一爬梯本体包括第一踏杆,所述第二爬梯本体包括与所述第一踏杆动连接的第一支架及与所述安装件动连接的第二踏杆,所述安装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踏杆转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一踏杆的一端,所述第二爬梯本体可相对于第一爬梯本体转动和滑动。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设有与所述第一踏杆转动配合的第一安装孔及与所述第二踏杆可滑动配合及可转动配合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与所述第一踏杆可滑动配合及可转动配合的连接孔。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设有限位件,所述第一爬梯本体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限位件限位配合的配合部。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拉式爬梯还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爬梯本体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二爬梯本体滑动连接的连接部。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爬梯本体的两侧的第一转动件及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转动件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配合形成连接部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爬梯本体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或/和第二滑槽相卡固的限位端。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拉式爬梯还包括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与所述第二爬梯本体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或与所述第二爬梯本体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爬梯本体设有锁固所述锁固组件。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拉式爬梯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固定于井道壁,所述定位机构设有用于固定第一爬梯本体的卡固部。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拉式爬梯还包括提拉组件,所提拉组件包括提拉链绳及靠近井道口设置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通孔,所述提拉链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爬梯本体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爬梯本体固定。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爬梯本体上的地坎卡固件,所述地坎卡固件设有卡进地坎卡槽的卡部。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爬梯本体转动连接的锁定杆及与所述锁定杆的一端固定卡板。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拉式爬梯还包括断电开关,所述断电开关包括有感应部及与所述感应部相配合的触发件,所述感应部固定于井道壁上,所述触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爬梯本体上,当所述感应部与所述触发件分离时,所述断电开关断开、且电梯不运行。
[0024]上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0025]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26]上述爬梯的连接机构使用时,利用连接机构将爬梯本体设置于井道底坑,该爬梯本体不超出地坎,通过支座与连杆件的配合实现第一爬梯本体打开及收拢,当需要使用扶梯时,使用拉力杆或其他提拉设备,向上拉爬梯本体,并通过连杆件的转动使原本靠近井道内壁的爬梯本体向远离井道内壁的方向运动,便于工作人员进出底坑时踩踏该爬梯本体;使用完毕,通过连杆件使爬梯本体恢复至初始位置,避免爬梯妨碍电梯运动。该爬梯的连接机构便于爬梯本体安装与井道内壁,同时简化传动结构,提高爬梯本体的安装效率,便于打开或收拢该爬梯本。
[0027]上述提拉式爬梯使用时,利用连接机构将第一爬梯本体设置于井道底坑,该第一爬梯本体不超出地坎,通过支座与连杆件的配合实现第一爬梯本体打开及收拢,当需要使用扶梯时,使用拉力杆或其他提拉设备,向上拉第一爬梯本体,并通过连杆件的转动使原本靠近井道内壁的第一爬梯本体向远离井道内壁的方向运动,到达预设位置时,通过连杆件与限位部的卡固配合,实现第一爬梯本体的初步定位;再通过翻转第二爬梯本体,使锁定机构与地坎固定,进而使第一爬梯本体的工作高度得以延伸,便于工作人员进出井道底坑,同时通过设置第一爬梯本体及第二爬梯本体可有效降底坑的开挖深度;使用完成后,可解除锁定机构与地坎的固定,翻转第二爬梯本体至底坑内,同时将第一爬梯本体恢复至初始位置,避免爬梯妨碍电梯运动。该提拉式爬梯能够安装于尺寸较小的井道底坑内,方便作业人员安全进出底坑。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爬梯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杆件处于预设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0030]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拉式爬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拉式爬梯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拉式爬梯的打开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0033]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拉式爬梯的实施例一中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0034]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拉式爬梯的实施例一的打开过程状态示意图;
[0035]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拉式爬梯的实施例一的收拢状态示意图;
[0036]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拉式爬梯的实施例二中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0037]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拉式爬梯的实施例二的打开过程状态示意图;
[0038]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拉式爬梯的实施例二的收拢状态示意图;
[0039]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定机构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定机构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41 ] 附图标记说明:
[0042] 100、第一爬梯本体,102、第一端,110、第一踏杆,120、配合部,200、连接机构,210、支座,202、限位部,212、第一连接体,214、配合轴,216、第二连接体,218、限位体,220、连杆件,222、通槽,300、第二爬梯本体,310、第一支架,312、连接孔,320、第二踏杆,330、限位端,400、锁定机构,410、卡固件,412、卡部,420、锁定杆,430、卡板,500、安装件,510、第一安装孔,520、第二安装孔,530、限位件,600、转动组件,610、第一转动件,612、第一滑槽,620、第二转动件,622、第二滑槽,630、连接部,700、定位组件,710、卡固部,800、提拉组件,810、提拉链绳,820、固定件,900、断电开关,910、感应部,920、触发件,1000、扶手组件,1100、锁固组件,10、地坎,12、卡槽,20、井道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4]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爬梯的连接机构200,包括支座210及连杆件220,支座210用于固定于预设固定位,支座210设有限位部202,连杆件的一端与支座210动连接、且可相对于支座210转动或/和滑动,连杆件220的另一端与爬梯本体(未示出)转动连接,当连杆件220转动至预设位置时,连杆件220与限位部202卡固。
[0045]如图1、2及5所示,该爬梯的连接机构使用时,利用连接机构将爬梯本体设置于井道底坑,该爬梯本体不超出地坎,通过支座210与连杆件220的配合实现第一爬梯本体打开及收拢,当需要使用扶梯时,使用拉力杆或其他提拉设备,向上拉爬梯本体,并通过连杆件220的转动使原本靠近井道内壁的爬梯本体向远离井道内壁的方向运动,便于工作人员进出底坑时踩踏该爬梯本体,保证爬梯本体与井道内壁有足够距离;使用完毕,通过连杆件220使爬梯本体恢复至初始位置,避免爬梯妨碍电梯运动。该爬梯的连接机构便于爬梯本体安装与井道内壁,同时简化传动结构,提高爬梯本体的安装效率,便于打开或收拢该爬梯本。
[0046]如图1、2所示,支座210包括与连杆件220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体212,第一连接体212设有配合轴214,连杆件220设有与配合轴214间隙配合的通槽222;连杆件220通过通槽222与配合轴214的配合可相对于支座210来回滑动及可绕配合轴214转动,因而通过简化结构使连杆件220的上下运动及转动,实现爬梯本体远离井道内壁的运动;支座210还包括第二连接体216及与连杆件220相错开的限位体218,第二连接体216与第一连接体212的一端固定、且相互垂直,限位体218与第一连接体212的另一端固定、且与第一连接体212相互配合形成限位部202,因而实现了爬梯本体的打开后的定位固定。
[0047]如图1至5所示,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提拉式爬梯,包括第一爬梯本体100,第一爬梯本体100包括第一端102;至少一对连接机构200,至少一对连接机构200分别设置于第一爬梯本体100的两侧,连接机构200包括支座210及连杆件220,支座210用于固定于预设固定位,支座210设有限位部202,连杆件220的一端与支座210动连接、且可相对于支座210转动或/和滑动,连杆件220的另一端与第一爬梯本体100转动连接,当连杆件220转动至预设位置时,连杆件220与限位部202卡固;及第二爬梯本体300,第二爬梯本体300的一端与第一爬梯本体100的第一端102动连接、且可相对于第一爬梯本体100转动或/和滑动,第二爬梯本体300设有可与地坎固定的锁定机构400;及扶手组件1000,扶手组件1000与第二爬梯本体30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或与第二爬梯本体300滑动连接。
[0048]如图1至13所示,该提拉式爬梯使用时,利用连接机构200将第一爬梯本体100设置于井道底坑,该第一爬梯本体100不超出地坎,通过支座210与连杆件220的配合实现第一爬梯本体100打开及收拢,当需要使用扶梯时,使用拉力杆或其他提拉设备,向上拉第一爬梯本体100,通过连杆件220的运动使原本靠近井道内壁的第一爬梯本体100向远离井道内壁的方向运动,到达预设位置时,通过连杆件220与限位部202的卡固配合,实现第一爬梯本体100的定位固定,保证第一爬梯本体100与井道内壁有足够距离;再通过翻转第二爬梯本体300,使锁定机构400与地坎固定,进而使第一爬梯本体100的工作高度得以延伸,同时设置扶手组件,便于根据工作人员需要调节扶手高度,方便工作人员上下爬梯进出井道底坑,同时通过设置第一爬梯本体100及第二爬梯本体300可有效降底坑的开挖深度;使用完成后,可解除锁定机构400与地坎的固定,翻转第二爬梯本体300至底坑内,同时将第一爬梯本体100恢复至初始位置,避免爬梯妨碍电梯运动,可安装于尺寸较小的井道。该提拉式爬梯能够安装于尺寸较小的井道底坑内,方便作业人员安全进出底坑。
[0049]如图1、2所示,支座210包括与连杆件220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体212,第一连接体212设有配合轴214,连杆件220设有与配合轴214间隙配合的通槽222;连杆件220通过通槽222与配合轴214的配合可相对于支座210来回滑动及可绕配合轴214转动,因而通过简化结构使连杆件220的上下运动及转动,实现第一爬梯本体100远离井道内壁的运动;支座210还包括第二连接体216及与连杆件220相错开的限位体218,第二连接体216与第一连接体212的一端固定、且相互垂直,限位体218与第一连接体212的另一端固定、且与第一连接体212相互配合形成限位部202,因而实现了第一爬梯本体100的打开后的初步定位。上述支座210与连杆件220配合运动,简化了第一爬梯本体100打开及卡固的结构,该连杆件220与支座210可因自身重力滑动成自锁状态,节省空间、适合安装于尺寸较小的井道,提高第一爬梯本体100在底坑的安装效率。优选的第一爬梯本体100的两侧至少设置两对连接机构200,实现第一爬梯本体100的打开与收拢之间的相互转换,当打开时,该连杆件220与第一爬梯本体100呈垂直状态。
[0050]如图3及5至8所示,一实施例中,提拉式爬梯还包括安装件500,第一爬梯本体100包括第一踏杆110,第二爬梯本体300包括与第一踏杆110动连接的第一支架310及与安装件500动连接的第二踏杆320,安装件500的一端与第一踏杆110转动连接、且设置于第一踏杆110的一端,第二爬梯本体300可相对于第一爬梯本体100上下转动和左右滑动,因而在翻转第二爬梯本体300的过程中,可先滑动至没有干扰物的空间,再翻转第二爬梯本体300并移动至预设位置,进而实现第一爬梯本体100工作高度的延伸,也使本提拉式爬梯在打开和收纳过程时能左右方向避开底坑缓冲器或其它井道部件的干涉,能尽可能满足电梯井道的尺寸和底坑深度小的要求;安装件500设有与第一踏杆110转动配合的第一安装孔510及与第二踏杆320可滑动配合及可转动配合的第二安装孔520,第一支架310设有与第一踏杆110可滑动配合及可转动配合的连接孔312,因而实现了第二爬梯本体300可相对于第一爬梯本体100转动和滑动的运动效果;安装件500设有限位件530,第一爬梯本体100的第一端102设有与限位件530限位配合的配合部120,当该第二爬梯本体300翻转至预设位置时,通过该限位件530与配合部120的配合实现该第二爬梯本体300的初步定位,便于后期通过锁定机构400与地坎的固定来实现第二爬梯本体300的固定,防止提拉式爬梯在使用时晃动。如图4、5及9至11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提拉式爬梯还包括转动组件600,转动组件600与第一爬梯本体100的第一端102转动连接,转动组件600设有与第二爬梯本体300滑动连接的连接部630,因而通过转动组件600与第二爬梯本体300的滑动连接,在打开该第二爬梯本体300时,可先向上拉伸第二爬梯本体300至预设位(上下滑动),此过程避开底坑缓冲器或其它井道部件的干涉,到达预设位后再翻转该第二爬梯本体300,便于锁定机构400与地坎固定,进而固定第二爬梯本体300;转动组件600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爬梯本体100的两侧的第一转动件610及第二转动件620,第一转动件610设有第一滑槽612,第二转动件620设有与第一滑槽612相配合形成连接部630的第二滑槽622,第二爬梯本体300设有与第一滑槽612或/和第二滑槽622相卡固的限位端330,因而提供了一种第二爬梯本体300与转动组件600滑动连接的一种实施方式,同时通过设置限位端330,可避免该第二爬梯本体300与转动组件600脱节。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锁定机构400包括固定于第二爬梯本体300上的地坎卡固件410,地坎卡固件410设有卡进地坎的卡槽的卡部412,因而实现了第二爬梯本体300的固定;如图13所示,优选的,锁定机构400包括与第二爬梯本体300转动连接的锁定杆420及与锁定杆420的一端固定的卡板430,可通过调节锁定杆420的伸缩长度来实现卡板430与地坎的固定,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地坎。
[0051 ] 如图6至11所示,该提拉式爬梯还包括定位组件700,定位组件700固定于井道壁,定位组件700设有用于固定第一爬梯本体100的卡固部710,便于当第一爬梯本体100收拢后通过定位组件700进行固定,减少第一爬梯本体100对连接机构200的拉力,避免连接机构200因长期受拉而发生损坏。提拉式爬梯还包括提拉组件800,所提拉组件800包括提拉链绳810及靠近地坎设置、并固定于井道壁上的固定件820,固定件820设有通孔(未示出),提拉链绳810的一端与第一爬梯本体100固定,另一端穿过通孔与第二爬梯本体300固定,便于工作人员提拉第一爬梯本体100或/和第二爬梯本体300,可以作为辅助牵引用,使收纳状态的第一爬梯本体100或/和第二爬梯本体300提起,然后靠自身重量展开或收纳,提拉绳链材质可以为绳索、铁链和钢丝绳等。提拉式爬梯还包括断电开关900,断电开关900包括有感应部910及与感应部910相配合的触发件920,感应部910固定于井道壁上,触发件920设置于第一爬梯本体100上,当感应部910与触发件920分离时,断电开关900断开、且电梯不运行,避免爬梯未收拢导致干涉电梯运行而造成电梯运行事故或相关设备损坏。
[0052]如图1至3、5至8及13所示,优选实施例,该提拉式爬梯,包括第一爬梯本体100,第一爬梯本体100包括第一端102;至少一对连接机构200,至少一对连接机构200分别设置于第一爬梯本体100的两侧,连接机构200包括支座210及连杆件220,支座210用于固定于预设固定位,支座210设有限位部202,连杆件220的一端与支座210动连接、且可相对于支座210转动或/和滑动,连杆件220的另一端与第一爬梯本体100转动连接,当连杆件220转动至预设位置时,连杆件220与限位部202卡固,支座210包括与连杆件220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体212,第一连接体212设有配合轴214,连杆件220设有与配合轴214间隙配合的通槽222,连杆件220通过通槽222与配合轴214的配合可相对于支座210来回滑动及可绕配合轴214转动,支座210还包括第二连接体216及与连杆件220相错开的限位体218,第二连接体216与第一连接体212的一端固定、且相互垂直,限位体218与第一连接体212的另一端固定、且与第一连接体212相互配合形成限位部202;第二爬梯本体300,第二爬梯本体300的一端与第一爬梯本体100的第一端102动连接、且可相对于第一爬梯本体100上下转动和左右滑动,第二爬梯本体300设有可与地坎固定的锁定机构400;及还包括扶手组件1000,扶手组件1000与第二爬梯本体300滑动连接、且第二爬梯本体300设有锁固扶手组件1000的锁固组件1100,便于根据工作人员需要调节扶手高度,方便工作人员上下爬梯;还包括安装件500,第一爬梯本体100包括第一踏杆110,第二爬梯本体300包括与第一踏杆110动连接的第一支架310及与安装件500动连接的第二踏杆320,安装件500的一端与第一踏杆110转动连接、且设置于第一踏杆110的一端,第二爬梯本体300可相对于第一爬梯本体100转动和滑动,安装件500设有与第一踏杆110转动配合的第一安装孔510及与第二踏杆320可滑动配合及可转动配合的第二安装孔520,第一支架310设有与第一踏杆110可滑动配合及可转动配合的连接孔312,安装件500设有限位件530,第一爬梯本体100的第一端102设有与限位件530限位配合的配合部120 ;还包括定位组件700,定位组件700固定于井道壁,定位组件700设有用于固定第一爬梯本体100的卡固部710;还包括扶手组件,扶手组件与第二爬梯本体300滑动连接、且第二爬梯本体300设有锁固锁固组件;还包括断电开关900,断电开关900包括有感应部910及与感应部910相配合的触发件920,感应部910固定于井道壁上,触发件920设置于第一爬梯本体100上,当感应部910与触发件920分离时,断电开关900断开、且电梯不运行,避免爬梯未收拢导致干涉电梯运行而造成电梯运行事故或相关设备损坏;锁定机构400包括与第二爬梯本体300转动连接的锁定杆420及与锁定杆420的一端固定的卡板430,可通过调节锁定杆420的伸缩长度来实现卡板430与地坎的固定,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地坎。
[005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54] 1、本实用新型提拉式爬梯在非使用状态时,能够收起,并紧贴井道壁,节省空间,适用于空间较小的电梯井道,而在提拉式爬梯处于打开状态时,能够稳固的固定于井道内。
[0055] 2、本实用新型提拉式爬梯,爬梯主体部分由三段式(第一爬梯本体、第二爬梯本体及扶手组件)组合而成,对井道深度要求进一步降低,降低土建成本。
[0056] 3、通过设置断电开关,避免使用者离开底坑后,忘记把爬梯收起,就启动电梯,致使下行轿厢与提拉式爬梯发生碰撞。
[005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5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爬梯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及连杆件,所述支座用于固定于预设固定位,所述支座设有限位部,所述连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支座动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支座转动或/和滑动,所述连杆件的另一端与爬梯本体转动连接,当所述连杆件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连杆件与所述限位部卡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梯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与所述连杆件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设有配合轴,所述连杆件设有与所述配合轴间隙配合的通槽;所述连杆件通过所述通槽与所述配合轴的配合可相对于所述支座来回滑动及可绕所述配合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梯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还包括第二连接体及与所述连杆件相错开的限位体,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固定、且相互垂直,所述限位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另一端固定、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体相互配合形成所述限位部。
4.一种提拉式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至少一对爬梯的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一爬梯本体、第二爬梯本体及扶手组件,至少一对连接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爬梯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二爬梯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爬梯本体的第一端动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爬梯本体转动或/和滑动,所述第二爬梯本体设有可与地坎固定的锁定机构,所述扶手组件与所述第二爬梯本体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或与所述第二爬梯本体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拉式爬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件,所述第一爬梯本体包括第一踏杆,所述第二爬梯本体包括与所述第一踏杆动连接的第一支架及与所述安装件动连接的第二踏杆,所述安装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踏杆转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一踏杆的一端,所述第二爬梯本体可相对于第一爬梯本体转动和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拉式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设有与所述第一踏杆转动配合的第一安装孔及与所述第二踏杆可滑动配合及可转动配合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与所述第一踏杆可滑动配合及可转动配合的连接孔;所述安装件设有限位件,所述第一爬梯本体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限位件限位配合的配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拉式爬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爬梯本体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二爬梯本体滑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爬梯本体的两侧的第一转动件及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转动件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配合形成连接部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爬梯本体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或/和第二滑槽相卡固的限位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拉式爬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固定于井道壁,所述定位机构设有用于固定第一爬梯本体的卡固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拉式爬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拉组件,所提拉组件包括提拉链绳及靠近地坎设置、并固定于井道壁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通孔,所述提拉链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爬梯本体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爬梯本体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任一项所述的提拉式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爬梯本体上的地坎卡固件,所述地坎卡固件设有卡进地坎卡槽的卡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83648.8U CN205873582U (zh) | 2016-06-29 | 2016-06-29 | 爬梯的连接机构及提拉式爬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83648.8U CN205873582U (zh) | 2016-06-29 | 2016-06-29 | 爬梯的连接机构及提拉式爬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873582U true CN205873582U (zh) | 2017-01-11 |
Family
ID=57693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683648.8U Active CN205873582U (zh) | 2016-06-29 | 2016-06-29 | 爬梯的连接机构及提拉式爬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87358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93009A (zh) * | 2018-06-28 | 2018-11-13 | 合肥米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钢结构自动抬升设备以及该钢结构的施工方法 |
CN110043184A (zh) * | 2018-01-15 | 2019-07-23 | 崇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电梯机坑爬梯 |
-
2016
- 2016-06-29 CN CN201620683648.8U patent/CN20587358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43184A (zh) * | 2018-01-15 | 2019-07-23 | 崇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电梯机坑爬梯 |
CN108793009A (zh) * | 2018-06-28 | 2018-11-13 | 合肥米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钢结构自动抬升设备以及该钢结构的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87953B (zh) | 一种电梯集成轿门锁异步门刀装置 | |
CN205873582U (zh) | 爬梯的连接机构及提拉式爬梯 | |
CN106193998A (zh) | 提拉式爬梯 | |
CN103935873B (zh) | 一种用于电梯的带轿门锁的同步门刀装置 | |
CN205187568U (zh) | 人货两用防爆斜行升降机 | |
CN204958077U (zh) | 电梯轿底伸缩护脚板 | |
CN201343337Y (zh) | 一种可节省空间的家用电梯 | |
CN101748943B (zh) | 电梯轿门锁 | |
KR101766914B1 (ko) | 엘리베이터용 수직 개폐식 도어의 상부 구동축 구동시스템 | |
CN201010413Y (zh) | 小间隙电梯 | |
CN201116259Y (zh) | 隐型人货施工升降机 | |
CN212295596U (zh) | 一种房建施工用组合式吊篮 | |
CN101774502A (zh) | 一种可节省空间的家用电梯 | |
CN208176737U (zh) | 一种用于逃生装置的安装机构 | |
CN209210129U (zh) | 电梯防坠装置 | |
CN203833441U (zh) | 一种用于电梯的带轿门锁的同步门刀装置 | |
CN205634536U (zh) | 一种电梯安全装置 | |
CN205709396U (zh) | 一种锁门机构 | |
CN201665462U (zh) | 电梯轿门锁 | |
CN203612778U (zh) | 底置曳引式家用电梯 | |
CN208071069U (zh) | 一种能够减小冲击力的电梯 | |
CN211283364U (zh) | 一种新型三门施工升降机吊笼 | |
CN107381308B (zh) | 一种安全型电梯 | |
CN209354045U (zh) | 折叠式悬梯 | |
CN207192536U (zh) | 一种张紧柔性导轨式家用简易电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