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7469A - 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7469A
CN109427469A CN201810896294.9A CN201810896294A CN109427469A CN 109427469 A CN109427469 A CN 109427469A CN 201810896294 A CN201810896294 A CN 201810896294A CN 109427469 A CN109427469 A CN 1094274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ain body
lead division
pattern
tur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962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丞喜
宋承济
郑珉簊
李尚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27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74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3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1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stacked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3Insulation between winding turns, between wind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41Printed circuit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41Printed circuit coils
    • H01F41/043Printed circuit coils by thick film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12Insulating of windings
    • H01F41/122Insulating between turns or between wind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01F2027/2809Printed windings on stacked lay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线圈组件可包括具有多个线圈的主体,且绝缘层介于线圈之间。所述多个线圈可包括具有不同匝数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可彼此并联连接。

Description

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8月23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7-0106747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的智能电话使用宽频带中的信号。线圈组件已经被主要用在用于发送/接收高频信号的射频(RF)系统中的阻抗匹配电路中,并且已经逐渐增加了这样的高频线圈组件的使用。
线圈组件由于基于小型化的低的比电阻和高频带中的自谐振频率(SRF)而应在100MHz或更高的高频下是可用的。为了降低装置频率的损耗,线圈组件已经需要具有高的品质(Q)因子。
可能会难以实现具有非常低的电感的线圈组件。通常,电感器的电感可通过增加或减少线圈的匝而调整。然而,因为小的匝数使得难以满足期望的电感,所以这个方法不适合于实现具有非常低的电感的电感器。
因此,已经需要对用于实现具有非常低的电感的电感器的新型结构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该线圈组件能够通过在单个电感器中彼此并联地组合不同的线圈结构来实现期望的非常低的电感。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可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线圈可包括具有第一匝数的第一线圈和具有第二匝数的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一匝数可与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二匝数不同。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可彼此并联连接。也提供了一种制造该线圈组件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所述多个线圈的总电感可在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电感之间的范围内。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制造线圈组件的方法可包括制备其上分别形成有第一线圈的第一线圈图案的多个第一绝缘片以及制备其上分别形成有第二线圈的第二线圈图案的多个第二绝缘片。可同时堆叠所述第一绝缘片和所述第二绝缘片以形成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主体。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匝数可彼此不同,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可彼此并联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可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第一线圈的第一线圈图案,包括暴露在所述主体的第一端表面处的第一引出部;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线圈图案,包括暴露在所述主体的与所述第一端表面相对的第二端表面处的第二引出部;所述第一线圈的一个或更多个连接图案,通过第一过孔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并且通过第二过孔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图案;第二线圈的第三线圈图案,包括暴露在所述第一端表面处的第三引出部以及暴露在所述第二端表面处的第四引出部;第三过孔,将所述第一引出部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引出部;以及第四过孔,将所述第二引出部电连接到所述第四引出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可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第一线圈的第一线圈图案,包括暴露在所述主体的第一端表面处的第一引出部;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线圈图案,包括暴露在所述主体的与所述第一端表面相对的第二端表面处的第二引出部;所述第一线圈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一连接图案,通过第一过孔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并且通过第二过孔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图案;第二线圈的第三线圈图案,包括暴露在所述第一端表面处的第三引出部;所述第二线圈的第四线圈图案,包括暴露在所述第二端表面处的第四引出部;第三过孔,将所述第一引出部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引出部;以及第四过孔,将所述第二引出部电连接到所述第四引出部,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具有第一匝数,所述第二线圈具有第二匝数,并且所述第一匝数与所述第二匝数不同。
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可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彼此并联连接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电感不同。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被更加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线圈的线圈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主体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3是图1的线圈组件的线圈的平面图;
图4是图1的线圈组件的线圈的在长度-厚度(L-T)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主体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7是图5的线圈组件的线圈的平面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主体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10是图8的线圈组件的线圈的平面图;以及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线圈组件的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将描述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但本公开不必局限于此。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线圈的线圈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主体的示意性分解图。图3是图1的线圈组件的线圈的平面图。图4是图1的线圈组件的线圈的在长度-厚度(L-T)方向上的截面图。
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可包括主体110,主体110包括多个线圈,且绝缘层111介于线圈之间。多个线圈可包括具有不同匝数的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彼此并联连接。
主体110可通过堆叠多个绝缘层来形成。形成主体110的多个绝缘层可处于烧结状态,相邻的绝缘层可一体化,使得它们之间的边界在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情况下是不容易明显的。
主体110可具有六面体形状。图1中示出的方向L、W和T分别表示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
主体110可使用可以是例如Mn-Zn基铁氧体、Ni-Zn基铁氧体、Ni-Zn-Cu基铁氧体、Mn-Mg基铁氧体、Ba基铁氧体、Li基铁氧体等的铁氧体形成,但不限于此。
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通过在形成主体110的多个绝缘层111上以预定厚度印刷包含导电金属的导电膏来形成。
形成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的导电金属不被具体地限制,只要它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即可。导电金属可以是例如,单独的银(Ag)、钯(Pd)、铝(Al)、镍(Ni)、钛(Ti)、金(Au)、铜(Cu)、铂(Pt)等,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第一线圈121可经由通过主体110中的第一过孔141彼此连接并且暴露于主体110的相应的端表面的第一线圈图案121a和第二线圈图案121b形成。
第一线圈图案121a和第二线圈图案121b可具有彼此不同的极性。
第一过孔141可形成在其上形成有第一线圈图案121a的绝缘层中的每个以及其上形成有第二线圈图案121b的绝缘层中的每个上的预定位置处。分别形成在绝缘层上的第一线圈图案121a和第二线圈图案121b可通过第一过孔141彼此电连接,由此形成单个线圈。
第一过孔141可通过使用机械钻孔、激光钻孔等形成通孔,然后通过镀覆方法在通孔中填充导电材料来形成。
第一过孔141可包含诸如铜(Cu)、铝(Al)、银(Ag)、锡(Sn)、金(Au)、镍(Ni)、铅(Pb)、它们的合金等的导电材料。
其上形成有第一线圈图案121a的多个绝缘层111和其上形成有第二线圈图案121b的多个绝缘层111可在主体的宽度(W)方向或长度(L)方向上堆叠。即,第一线圈图案121a和第二线圈图案121b可在与主体110的板安装表面垂直的方向上设置,主体110的板安装表面可以是主体110的在厚度(T)方向上的下表面。
第一线圈图案121a可包括暴露于主体11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表面的第一引出部121a'。第二线圈图案121b可包括暴露于主体11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与该表面相对的另一表面的第二引出部121b'。
第二线圈122可包括分别暴露于主体11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相对表面的引出部122'。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多个线圈可包括具有不同匝数的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
即,第一线圈121可具有与第二线圈122的匝数不同的匝数。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也可彼此并联连接。
通常,可能会难以实现具有非常低的电感的线圈组件。电感器的电感可常规地通过增加或减少线圈的匝数来调整,但这不适合于实现具有非常低的电感的电感器。匝的单位过于小,所以难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匝数来满足期望的电感。
由于电感器的结构,线圈的匝数必须是诸如1.5匝、2.5匝、3.5匝等的数量,期望的特定电感可能无法简单地通过添加或去除整匝来实现。
例如,可能无法实现堆叠有具有0.5匝的多个线圈的电感器的电感与堆叠有具有1.5匝的多个线圈的电感器的电感之间的电感。
对于堆叠有具有0.5匝的多个线圈的电感器的最大电感可以是大约0.28nH,对于堆叠有具有1.5匝的多个线圈的电感器的最小电感可以是大约0.37nH。
因此,电感器可能无法具有0.28nH与0.37nH之间的电感。
此外,工艺偏差可能扩大可能无法获得的电感的这个范围。
根据相关技术,试图通过调整线圈的线宽以改变芯的面积来获得电感,并由此获得如上所述的电感。然而,这个方法难以实现。
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具有非常低的电感的电感器可通过具有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具有不同的匝数并且彼此并联连接的组合结构来实现。
根据本公开,不同的线圈结构可在单个电感器中彼此并联地组合,可实现这样的特定的、非常低的电感。
参照图1至图4,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21可具有1.5匝,与第一线圈121并联连接的第二线圈122可具有0.5匝。然而,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不必局限于此。非常低的电感可通过使用各种组合将具有彼此不同的结构的线圈组合而实现。
第一线圈121可通过经由第一过孔141将分别设置在两个绝缘层上的第一线圈图案121a和位于两个绝缘层上的第二线圈图案121b彼此连接而具有具备1.5匝的线圈结构。在第二线圈122中,分别设置在两个绝缘层上的具有0.5匝的线圈可彼此并联地设置。
关于上述的具有0.28nH与0.37nH之间的可能的电感的示例性电感器,其中,0.28nH是能够通过堆叠有具有0.5匝的多个线圈的电感器实现的最大电感,0.37nH是能够通过堆叠有具有1.5匝的多个线圈的电感器实现的最小电感,可通过上述的结构来实现该范围内的电感值。
即,具有根据相关技术可能难以或不可能实现的范围的电感可根据本公开通过调整具有不同匝数的堆叠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数量来容易地实现。
例如,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可实现根据相关技术可能难以或不可能实现的在0.28nH与0.37nH之间的区段中的0.312nH的电感。此外,如果线圈的线宽也根据下述的方法改变,则可实现至少0.286nH到至多0.335nH的电感。
如上所述,可理解的是,与根据相关技术的结构相比,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合结构中可更容易实现期望的电感。
第一线圈121的匝数和第二线圈122的匝数之间的差可以是“A”匝(其中,“A”是自然数)。
相关技术试图获得各种电感,但是线圈的匝数可仅被调整为诸如0.75匝、0.5匝等的小于1.0匝的小数。
然而,由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具有外电极固定到主体的两侧并且主体中的线圈连接到设置在主体的两侧上的外电极的结构,因此第一线圈121的匝数与第二线圈122的匝数之间的差可以是匝数“A”(其中,“A”是自然数)。
即,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当第一线圈121的匝数是1.5匝且第二线圈122的匝数是0.5匝时,匝之间的差可以是1匝,这是自然数。
作为另一示例,当第一线圈121的匝数是2.5匝且第二线圈122的匝数是0.5匝时,匝之间的差可以是2匝,这也是自然数。
相关技术也试图通过使用具有各种图案的线圈通过过孔彼此串联连接的结构来改变电感以实现期望的电感。然而,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具有不同匝数的线圈结构彼此并联连接的组合结构,使得可在具有非常低的电感的电感器中实现期望的电感。
当第一线圈121的匝数是[0.5+(M-1)]匝(其中,“M”是自然数),第二线圈122的匝数是[0.5+N]匝(其中,“N”是自然数)时,“M”和“N”可彼此相同。
即,当第一线圈121的匝数是[0.5+(M-1)]匝且第二线圈122的匝数是[0.5+N]匝时,如果M和N彼此相等,则第一线圈121的匝和第二线圈122的匝之间的差是1.0匝。例如,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分别具有0.5匝和1.5匝、1.5匝和2.5匝等,但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不限于此。
当第一线圈121的匝数是[0.5+(M-1)]匝且第二线圈122的匝数是[0.5+N]匝时,“M”和“N”可彼此不同。
即,第一线圈121的匝数和第二线圈122的匝数之间的差可改变。例如,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分别具有0.5匝和2.5匝、0.5匝和3.5匝、1.5匝和3.5匝等,但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不限于此。
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具有彼此不同的匝数并且彼此并联连接,使得在每个线圈中流动的电流的密度可减小,因此可显著减少电阻损耗。
与根据相关技术的结构不同,在根据本公开的结构中,单个线圈图案可连接到与其相邻的另一线圈图案,可减小过孔对绝缘距离的影响,可简化制造工艺,由此减小产品特性的变化。
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具有诸如多边形、圆形、椭圆形、轨道等的形状。
外电极131和132可设置在主体110的相应的端部上。第一线圈121可具有暴露于主体110的相应的端部的引出部121a'和121b'。第二线圈122可具有暴露于主体110的相应的端部的引出部122'。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通过外电极131和132彼此连接。
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也可通过连接引出部121a'、121b'和122'的第三过孔143彼此连接。
更具体地,第一线圈121可使用第一线圈图案121a和第二线圈图案121b形成。第一线圈图案121a可具有暴露于主体11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第一引出部121a'。第二线圈图案121b可具有暴露于主体11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与该端部相对的另一端部的第二引出部121b'。第二线圈122可具有暴露于主体11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对的端部的引出部122'。
引出部121a'、121b'和122'可通过第三过孔143彼此连接。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另外在主体110中彼此绝缘。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在主体110中彼此绝缘,因此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彼此并联连接。
引出部121a'、121b'和122'可暴露于主体110的与其板安装表面对应的下表面。即,引出部121a'、121b'和122'可在主体110的在长度-厚度方向上的截面中具有“L”形状。
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主体110还可包括设置在多个绝缘层上并且暴露于外部的虚设引出部123。
虚设引出部123可通过在多个绝缘层上形成分别与引出部121a'、121b'和122'的形状相同的形状的图案而被包括在主体110中。
虚设引出部123可通过第三过孔143连接到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分别与其并联连接。
即,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主体110可通过堆叠其上分别形成有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的多个绝缘层来实现,其上形成有虚设引出部123的多个绝缘层形成为彼此相邻。
虚设引出部123提供与在主体11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端表面以及其下表面上的外电极131和132更大数量的金属结合。如此,可改善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与外电极131和132之间的粘合强度以及线圈组件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粘合强度。
第一外电极131可位于主体11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表面上并且位于其下表面上。第一外电极131可连接到第一线圈的第一引出部121a'并且连接到第二线圈的引出部122'。第二外电极132可位于主体110的在长度方向上与第一端表面相对的第二端表面上并且位于其下表面上。第二外电极132可连接到第一线圈的第二引出部121b'并且连接到第二线圈的引出部122'。
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可形成在主体110的下表面和其与主体110的堆叠表面垂直的表面(具体地,主体110的在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端表面)上,以连接到第一线圈121的引出部121a'和121b'以及第二线圈122的引出部122'。
形成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的金属不被具体限制,并且可被镀覆。例如,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可使用镍(Ni)、锡(Sn)等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形成。
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使用多个线圈图案形成。在多个线圈图案之中,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的线圈图案可彼此并联地设置。
如图1至图4所示,线圈组件可具有这样的结构:第一线圈121使用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分别设置在两个绝缘层上的第一线圈图案121a以及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分别设置在两个绝缘层上的第二线圈图案121b形成。第二线圈122可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可分别设置在两个绝缘层上。然而,线圈组件结构不必局限于此。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具有彼此不同的线宽。
另外,第一线圈121的第一线圈图案121a和第二线圈图案121b可具有彼此不同的线宽。
根据本公开,可通过将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的线宽调整为彼此不同而容易实现在难以实现的电感的范围内的电感值。
可通过将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的匝调整为彼此不同、通过彼此并联地设置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以及通过将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的线宽调整为彼此不同来精细地调整电感。
如上所述,可实现的电感值的范围可通过将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的匝调整为彼此不同而扩大。将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的线宽调整为彼此不同可进一步扩大可实现的电感的范围。
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具有彼此不同的厚度,第一线圈121的第一线圈图案121a和第二线圈图案121b也可具有彼此不同的厚度。
根据本公开,可通过将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的厚度调整为彼此不同而容易实现在难以实现的电感的范围内的电感值。
即,可通过将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的匝调整为彼此不同、通过彼此并联地设置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以及通过将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的厚度调整为彼此不同来精细地调整电感。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主体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7是图5的线圈组件的线圈的平面图。
参照图5至图7,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可具有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结构相似的结构,但不同之处可在于:线圈组件中还包括连接图案121c。
更具体地,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第一线圈121可包括第一线圈图案121a和第二线圈图案121b以及连接图案121c,第一线圈图案121a和第二线圈图案121b通过主体110中的第一过孔141彼此连接并且暴露于主体110的相应的端表面,连接图案121c设置在第一线圈图案121a和第二线圈图案121b之间。
因为第一线圈121包括第一线圈图案121a和第二线圈图案121b以及位于第一线圈图案121a与第二线圈图案121b之间的连接图案121c,所以第一线圈121可具有具备2.5匝的线圈结构。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21的匝数可以是2.5匝,第二线圈122的匝数可以是0.5匝,使得第一线圈的匝与第二线圈的匝之间的差可以是2.0匝。
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可具有在具有2.5匝的第一线圈121的电感与具有0.5匝的第二线圈122的电感之间的电感。
更具体地,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可具有在具有2.5匝的第一线圈的最小电感值与具有0.5匝的第二线圈122的最大电感值之间的范围内的电感。
如在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外电极131和132可设置在主体110的相应的端部上。第一线圈121可具有暴露于主体110的一个端部的引出部121a'和121b',第二线圈122可具有暴露于主体110的相对的端部的引出部122'。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通过外电极131和132彼此连接。
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也可通过连接引出部121a'、121b'和122'的第三过孔143彼此连接。
更具体地,第一线圈121可使用第一线圈图案121a和第二线圈图案121b形成,第一线圈图案121a具有暴露于主体11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第一引出部121a',第二线圈图案121b具有暴露于主体11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与该端部相对的另一端部的第二引出部121b'。第二线圈122可具有暴露于主体11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对的端部的引出部122'。
引出部121a'、121b'和122'可通过第三过孔143彼此连接。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另外在主体110中彼此绝缘。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在主体110中彼此绝缘,因此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彼此并联连接。
图8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主体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10是图8的线圈组件的线圈的平面图。
参照图8至图10,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可具有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结构相似的结构,但不同之处可在于:线圈组件中还包括连接图案121c并且第二线圈122使用第三线圈图案122a和第四线圈图案122b形成。
更具体地,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第一线圈121可包括第一线圈图案121a和第二线圈图案121b以及连接图案121c,第一线圈图案121a和第二线圈图案121b通过主体110中的第一过孔141彼此连接并且暴露于主体110的相应的端表面,连接图案121c设置在第一线圈图案121a和第二线圈图案121b之间。第二线圈122可包括通过主体110中的第二过孔142彼此连接并且暴露于主体110的相应的端表面的第三线圈图案122a和第四线圈图案122b。
因为第一线圈121包括第一线圈图案121a和第二线圈图案121b以及位于第一线圈图案121a与第二线圈图案121b之间的连接图案121c,所以第一线圈121可具有具备2.5匝的线圈结构。
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第一线圈121的匝数可以是2.5匝并且第二线圈122的匝数可以是1.5匝。
因为第二线圈122具有1.5匝,所以第一线圈的匝与第二线圈的匝之间的差可以是1.0匝。
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可具有在具有2.5匝的第一线圈121的电感与具有1.5匝的第二线圈122的电感之间的电感。
更具体地,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可实现在具有2.5匝的第一线圈121的最小电感与具有1.5匝的第二线圈122的最大电感之间的范围内的电感。
第三线圈图案122a可包括暴露于主体11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表面的第三引出部122a'。第四线圈图案122b可包括暴露于主体11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与该表面相对的另一表面的第四引出部122b'。
如在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外电极131和132可设置在主体110的两个端部上。第一线圈121可具有暴露于主体110的相应的端部的引出部121a'和121b'。第二线圈122可具有暴露于主体110的相应的端部的引出部122a'和122b'。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通过外电极131和132彼此连接。
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通过连接引出部121a'、121b'、122a'和122b'的第三过孔143彼此连接。
更具体地,第一线圈121可使用第一线圈图案121a和第二线圈图案121b形成,第一线圈图案121a具有暴露于主体11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第一引出部121a',第二线圈图案121b具有暴露于主体11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与该端部相对的另一端部的第二引出部121b'。
第二线圈122可使用第三线圈图案122a和第四线圈图案122b形成,第三线圈图案122a具有暴露于主体11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第三引出部122a',第四线圈图案122b具有暴露于主体11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与该端部相对的另一端部的第四引出部122b'。
引出部121a'、121b'、122a'和122b'可通过第三过孔143彼此连接。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另外在主体110中彼此绝缘。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在主体110中彼此绝缘,因此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可彼此并联连接。
根据本公开中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可包括主体110,主体110包括多个线圈,且绝缘层111介于线圈之间。多个线圈可包括具有不同的匝数的第一线圈121和第二线圈122。多个线圈的总电感可在第一线圈的电感与第二线圈的电感之间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公开中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中,不同的线圈结构(即,具有不同匝数的线圈)可在单个线圈组件中彼此并联地组合和连接,使得可实现在具有相同匝数的各个线圈的电感值的中间范围中的电感值。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制造线圈组件的方法。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线圈组件的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参照图11,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线圈组件的方法可包括制备其上形成有第一线圈的多个第一绝缘片(S1)以及制备其上形成有第二线圈的多个第二绝缘片(S2)。可在多个第二绝缘片上堆叠多个第一绝缘片以形成包括多个第一线圈和多个第二线圈的主体(S3)。第一线圈的匝数和第二线圈的匝数彼此不同,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可彼此并联连接。
可首先制备多个绝缘片。
用于制造绝缘片的磁性材料不被具体限制,并且可以是例如诸如Mn-Zn基铁氧体粉末、Ni-Zn基铁氧体粉末、Ni-Zn-Cu基铁氧体粉末、Mn-Mg基铁氧体粉末、Ba基铁氧体粉末、Li基铁氧体粉末等的本领域已知的铁氧体粉末。
多个绝缘片可通过将通过混合磁性材料和有机材料而形成的浆料施加到载体膜上并对施加的浆料进行干燥来制备。
可制备其上形成有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以及过孔的多个第一绝缘片,并且可制备其上形成有第二线圈的多个第二绝缘片。
可在绝缘片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以及第二线圈。可通过使用机械钻孔、激光钻孔等形成通孔,然后通过镀覆用导电材料来填充通孔而形成过孔。
可通过使用印刷法等将包含导电金属的导电膏施加在绝缘片上来形成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以及第二线圈。
利用导电膏的印刷法可以是丝网印刷法、凹版印刷法等,但不限于此。
导电金属不被具体限制,只要金属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即可。导电金属可以是例如银(Ag)、钯(Pd)、铝(Al)、镍(Ni)、钛(Ti)、金(Au)、铜(Cu)、铂(Pt)等,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使用它们的混合物。
过孔可包含诸如铜(Cu)、铝(Al)、银(Ag)、锡(Sn)、金(Au)、镍(Ni)、铅(Pb)、它们的合金等的导电材料。
如下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可在多个绝缘片的堆叠方向上形成第一线圈以形成主体,并且包括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
可通过同时交替地堆叠第一绝缘片和第二绝缘片形成包括多个线圈的主体。
可通过堆叠第一绝缘片和第二绝缘片来形成包括其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暴露于主体的下表面和主体的与其堆叠表面垂直的表面的线圈的主体。
可在第一线圈图案与第二线圈图案之间形成过孔,可通过过孔将分别形成在绝缘层上的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彼此电连接,由此形成单个线圈。
形成单个线圈的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的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可暴露于主体的下表面以及主体的与其堆叠表面垂直的表面。
可在与主体的板安装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
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可形成第一线圈。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可具有彼此不同的匝数并且可彼此并联连接。
可在主体的下表面以及主体的与主体的堆叠表面垂直的表面上形成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S4),以分别连接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引出部。
可使用包含具有优异导电性的金属的导电膏来形成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导电膏可包含例如镍(Ni)和锡(Sn)中的一种或它们的合金等。
省略与上述的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子组件的特征重复的特征的描述。
如上所阐述的,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可通过在单个线圈组件中并联地组合不同的线圈结构来实现期望的非常低的电感。
更具体地,可通过第一线圈的匝和第二线圈的匝彼此不同且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彼此并联连接的组合结构来实现具有非常低的电感的电感器。
在单个线圈组件中,具有不同匝数的线圈可彼此并联地组合和连接,使得可实现在具有相同匝数的各个线圈的电感值的范围内的电感。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并且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明显的是,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修改和改变。

Claims (24)

1.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主体,包括具有第一匝数的第一线圈和具有第二匝数的第二线圈,
其中,所述第一匝数与所述第二匝数不同,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彼此并联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匝数与所述第二匝数之差是自然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匝数是0.5+(M-1),所述第二匝数是0.5+N,M和N都是自然数,并且M和N彼此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匝数是0.5+(M-1),所述第二匝数是0.5+N,M和N都是自然数,并且M和N彼此不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通过经由所述主体中的第一过孔彼此连接并且暴露于所述主体的相应的端表面的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包括暴露于所述主体的相应的端表面的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线圈图案与所述第二线圈图案之间的连接图案,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和所述连接图案通过第一过孔连接,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图案和所述连接图案通过所述第一过孔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二线圈通过经由所述主体中的第二过孔彼此连接并且暴露于所述主体的相应的所述端表面的第三线圈图案和第四线圈图案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外电极位于所述主体的相应的端部上,并且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均具有暴露于所述主体的相应的端部的引出部,并且通过所述外电极彼此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均具有暴露于所述主体的相应的端部的引出部并且通过将所述引出部彼此连接的过孔而彼此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的每个包括多个线圈图案,在所述多个线圈图案之中,具有相同的形状的线圈图案彼此并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具有彼此不同的线宽。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具有彼此不同的厚度。
13.一种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
主体,包括具有第一匝数的第一线圈和具有第二匝数的第二线圈,
其中,所述第一匝数与所述第二匝数不同,并且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总电感在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电感之间的范围内。
14.一种制造线圈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多个第一绝缘片,所述多个第一绝缘片上分别形成有第一线圈的第一线圈图案;
制备多个第二绝缘片,所述多个第二绝缘片上分别形成有第二线圈的第二线圈图案;以及
同时堆叠所述第一绝缘片和所述第二绝缘片以形成包括多个第一线圈和多个第二线圈的主体,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具有第一匝数并且所述第二线圈具有与所述第一匝数不同的第二匝数,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彼此并联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匝数与所述第二匝数之差是自然数。
16.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
第一线圈的第一线圈图案,包括暴露在所述主体的第一端表面处的第一引出部;
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线圈图案,包括暴露在所述主体的与所述第一端表面相对的第二端表面处的第二引出部;
所述第一线圈的一个或更多个连接图案,通过第一过孔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并且通过第二过孔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图案;
第二线圈的第三线圈图案,包括暴露在所述第一端表面处的第三引出部以及暴露在所述第二端表面处的第四引出部;
第三过孔,将所述第一引出部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引出部;以及
第四过孔,将所述第二引出部电连接到所述第四引出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
第一外电极,位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端表面上并且延伸到所述主体的将所述第一端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二端表面的安装表面;
第二外电极,位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端表面上并且延伸到所述安装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引出部、所述第二引出部、所述第三引出部和所述第四引出部均具有L形状并且均暴露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安装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引出部和所述第三引出部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所述第二引出部和所述第四引出部连接到所述第二外电极。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具有彼此不同的线宽。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具有彼此不同的厚度。
20.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
第一线圈的第一线圈图案,包括暴露在所述主体的第一端表面处的第一引出部;
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线圈图案,包括暴露在所述主体的与所述第一端表面相对的第二端表面处的第二引出部;
所述第一线圈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一连接图案,通过第一过孔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并且通过第二过孔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图案;
第二线圈的第三线圈图案,包括暴露在所述第一端表面处的第三引出部;
所述第二线圈的第四线圈图案,包括暴露在所述第二端表面处的第四引出部;
第三过孔,将所述第一引出部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引出部;以及
第四过孔,将所述第二引出部电连接到所述第四引出部,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具有第一匝数,所述第二线圈具有第二匝数,并且所述第一匝数与所述第二匝数不同。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
所述第二线圈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连接图案,通过第五过孔电连接到所述第三线圈图案并且通过第六过孔电连接到所述第四线圈图案。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
第一外电极,位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端表面上并且延伸到所述主体的将所述第一端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二端表面的安装表面;
第二外电极,位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端表面上并且延伸到所述安装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引出部、所述第二引出部、所述第三引出部和所述第四引出部均具有L形状并且均暴露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安装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引出部和所述第三引出部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并且所述第二引出部和所述第四引出部连接到所述第二外电极。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具有彼此不同的线宽或者彼此不同的厚度。
24.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主体,包括彼此并联连接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电感不同。
CN201810896294.9A 2017-08-23 2018-08-08 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94274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06747A KR102442384B1 (ko) 2017-08-23 2017-08-23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17-0106747 2017-08-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7469A true CN109427469A (zh) 2019-03-05

Family

ID=65436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96294.9A Pending CN109427469A (zh) 2017-08-23 2018-08-08 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66905A1 (zh)
JP (1) JP6566455B2 (zh)
KR (1) KR102442384B1 (zh)
CN (1) CN1094274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9690A (zh) * 2019-07-29 2021-02-02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圈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01641B2 (ja) * 2017-12-21 2020-12-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部品
KR102178528B1 (ko) * 2019-06-21 2020-11-1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전자부품
JP7238622B2 (ja) * 2019-06-21 2023-03-14 Tdk株式会社 積層コイル部品
JP7379898B2 (ja) * 2019-07-19 2023-11-15 Tdk株式会社 積層コイル部品
JP7163882B2 (ja) * 2019-08-07 2022-11-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部品および電子部品
JP2021057455A (ja) * 2019-09-30 2021-04-08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回路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JP7318592B2 (ja) * 2020-06-16 2023-08-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KR20220006200A (ko) * 2020-07-08 2022-01-1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WO2023136036A1 (ja) * 2022-01-14 2023-07-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チップインダ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2641A (zh) * 2005-10-14 2008-03-1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线圈元器件
US20140009254A1 (en) * 2012-07-04 2014-01-09 Tdk Corporation Coil component
CN104347239A (zh) * 2013-07-29 2015-02-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线圈
CN106328339A (zh) * 2015-06-30 2017-01-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6405Y2 (zh) * 1986-11-26 1992-04-13
US5591268A (en) * 1994-10-14 1997-01-07 Fujitsu Limited Plasma process with radicals
JPH08186024A (ja) * 1994-12-27 1996-07-16 Kyocera Corp 積層インダクタ
JPH1197256A (ja) * 1997-09-18 1999-04-09 Tokin Corp 積層型チップインダクタ
JPH1197244A (ja) 1997-09-19 1999-04-09 Murata Mfg Co Ltd 積層型インダクタ
JP2996233B1 (ja) * 1998-08-10 1999-12-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コイル部品
JP4895039B2 (ja) * 2007-06-08 2012-03-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配線基板、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JP5790305B2 (ja) * 2011-08-22 2015-10-07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KR102120898B1 (ko) * 2014-06-19 2020-06-0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형 코일 부품
JP6217861B2 (ja) * 2014-07-08 2017-10-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KR102105389B1 (ko) * 2015-09-14 2020-04-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전자부품
CN105186720B (zh) * 2015-10-24 2017-12-26 宁波微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线圈结构及应用其的无线电能发射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2641A (zh) * 2005-10-14 2008-03-1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线圈元器件
US20140009254A1 (en) * 2012-07-04 2014-01-09 Tdk Corporation Coil component
CN104347239A (zh) * 2013-07-29 2015-02-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线圈
CN106328339A (zh) * 2015-06-30 2017-01-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9690A (zh) * 2019-07-29 2021-02-02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圈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21686A (ko) 2019-03-06
JP2019041096A (ja) 2019-03-14
KR102442384B1 (ko) 2022-09-14
JP6566455B2 (ja) 2019-08-28
US20190066905A1 (en) 2019-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7469A (zh) 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1605484B2 (en) Multilayer seed pattern indu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30128594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US10910145B2 (en) Chip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5097187B (zh) 片式电子组件及用来安装该片式电子组件的板
US10490349B2 (en) Coil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766692B (zh) 芯片电子组件
CN108922727B (zh) 线圈电子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1607026B1 (ko) 칩 전자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792281B1 (ko) 파워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50028983A1 (en) Chip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2565701B1 (ko) 코일 부품
CN105097258B (zh) 片式电子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0515750B2 (en) Coil electronic component with distance between lead portion and coil pattern greater than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coil patterns
CN110993253B (zh) 线圈电子组件
CN106783070B (zh) 线圈组件、具有该线圈组件的板及制造该线圈组件的方法
US10699839B2 (en) Thin film-type inductor
CN105185507B (zh) 片式电子器件和用于安装片式电子器件的板
CN109686541A (zh) 电感器
CN102760551A (zh) 片式线圈元件
US20160351320A1 (en) Coil electronic component
US11763982B2 (en) Indu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6032587A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504080A (zh) 电感器
KR20170073554A (ko) 코일 부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